从洪水神话看原始人对人类的思考

从洪水神话看原始人对人类的思考

一、从洪水神话看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鲍雅莉[1](2021)在《古代中国与希伯来神话中的人神关系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王佳佳[2](2021)在《河南民间“孝道”故事中的伦理观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社会的“孝道”是道德伦常的基础,在家庭、社会乃至信仰层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家风建设”的倡导,家庭问题进一步被重视,民间故事中有关“孝道”的研究重新焕发活力。河南地处中原腹地且为多朝古都,蕴藏着厚重的祖根文化和孝廉文化,孕育了丰富完整的“孝道”伦理观念。因此,本文以河南民间“孝道”故事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社会文化背景,从故事学和伦理学的相关理论来阐释河南民间“孝道”故事中蕴含的伦理观念。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构成。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和河南地区孝道故事的典型性;其次,对国内外在民间“孝道”故事类型、文学文化和伦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了系统梳理,并对其进行学术总结和反思,进一步探析本文的可行性研究以及研究的空间与价值;再次,概括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最后,阐述了本文的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正文部分:首先,借鉴故事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搜集到的一百二十余篇河南民间“孝道”故事进行分类,按照故事具体情节将其分为“弃老型、敬老型、弃敬相对型和弃敬转化型”四型,并进一步归纳为“生活压榨式、尽心事亲式、亲子不孝养子孝式和智决难题式”等十六式,并对各类故事内容进行概括。其次,剖析了河南民间“孝道”故事中的家庭伦理。从血缘关系维系的父子伦理、兄弟伦理和婚姻关系构成的夫妻伦理、婆媳伦理出发,考察中原民众孝道中的家庭关系和家庭伦理,以及这种家庭伦理内在的矛盾与悖论。再次,阐释了河南民间“孝道”故事中的社会伦理。将河南民众的孝道从家庭延伸至社会,从家国同构下的君臣伦理、后天亲缘化的拟亲属伦理和亲密复杂的乡邻伦理出发,探析河南民众孝道中的社会伦理,以及这种社会伦理暗含的功利互惠的现实色彩。最后,透视了河南民间“孝道”故事中的信仰伦理,解读河南民众孝道的生存土壤和伦理根源。从生殖与祖先、佛与道、自然与命运方面透视民众孝亲之心的精神归宿,为当今人们的孝行找到精神依托。结语部分:对河南民间“孝道”故事的类型和其中蕴含的家庭伦理、社会伦理、信仰伦理做总结,概括出河南民众的孝道伦理观念,阐释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和道德品性,并进一步指出河南民众孝道伦理观念在当代社会的家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个人品格健全方面的现实价值。

姜婷婷[3](2021)在《灾害题材神话中生物意象的文化探析与生态解读》文中研究表明神话是文化的活化石,也是文学的原初模式,灾害题材的神话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神话的构建方式是以直观、外在、感性的符号之象来讲述生命由来,阐释宇宙万物。灾害题材神话的典型意象中蕴含了先民对于灾难、自然、生命的原初认识,有着复杂的内涵,并折射出深刻的生态智慧。

常亚宾[4](2021)在《中国上古神话的灾难叙事研究》文中认为自人类诞生以来,灾难便形影不离,与其他文明相比,诞生于黄土地上的文明经历了更多的磨难。神话作为文学的源头,最早的记录了灾难的发生。灾难神话在我国形式众多,类型丰富,通常情况下我国对个体灾难形式研究较为多见如洪水灾难,而以灾难本身为母题的叙事研究并不多见。为此,文章以上古时期的灾难神话为研究对象,运用母题分析法讨论其中所涉及的主要母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叙事特点,蕴含的文化精神以及重要影响。文章主要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内容。绪论部分:首先将介绍了文章的选题起因以及研究灾难神话可能带来的现实意义;其次对题目中的一些概念进行了区分和界定;再次对文章目前灾难神话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最后阐释了文章资料的来源及研究方法。正文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上古神话中灾难的总体概括,目的是对上古时期的灾难进行梳理。梳理内容包括探析灾难的主要类型其中大致分为三种:水灾、旱灾、和地震。另外神话中还有一些预告性质的灾害,由于形势多样并且多带有征兆性质所以单独归为一类,然后分析了灾难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神只之间的斗争和天神的惩罚两种情况引起的,最后分析了灾难中的应对方式,其中主要包括治水、祛旱、补天等措施。第二部分分析了上古灾难神话中的叙事特点,主要从叙事内容与叙事艺术特点进行探讨。上古神话的叙事内容特点主要是体现出了灾难的不可预知性与严重性,包含某种宇宙秩序观念,隐含有英雄救世的主题,以及表现出毁灭-重生的神话结局;叙事艺术特点主要包括叙事中所具有的想象的神奇性,语言的壮美性,故事的浪漫性等等。第三部分分析了灾难神话中的文化精神与历史影响。灾难神话含有多种灾难的描述,也有众多英雄的涌现,而其中最富有价值的是其精神层面的表现,灾难神话中既包含舍小我为大我的牺牲精神,也包含对灾难的顽强抗争精神,最后在历史影响方面介绍了灾难神话对我国的救灾观念,创伤的安抚以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语部分对全文的内容进行了总的概括,指出了我国上古神话的内容,其次对上古神话的叙事分别在内容上与艺术上展现的手法进行了总结,最后分析了灾难神话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以及灾难神话带来的历史性影响。

杨莉敏[5](2021)在《中学语文神话教学德育功能探究》文中研究说明神话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道德规范与生存智慧,其中蕴含着的优秀的精神基因是后世民族发展之根基,其价值观念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在这个民族的血液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神话,并着手神话的教学研究且成果丰硕,但经笔者研究发现,当前神话的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学或幼儿阶段,中学阶段涉及的较少,并且多集中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研究上,而忽视了神话的其它教育功能,因此,本文拟从中学德育教学研究角度探寻神话的德育功能,旨在通过中学语文神话教学促成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论文依据新课标中教育部提出的要求,将人文性摆在教学重要位置,依托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含部编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沪教版、鄂教版、鲁教版、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和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沪教版、鄂教版、鲁教版、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选入的神话文本,在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探讨中学语文神话教学于学生道德发展的实践意义,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实施神话德育功能的有效策略。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运用比较研究法,整理不同版本中学语文神话教材的选编情况。论文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七大版本教材,比较各版本教材在选编内容、年级分布、课文编排三个方面的具体异同。第二章依据《中学德育大纲》,结合中学语文教材的神话选文实例,讨论通过神话教学应当实现的思想政治、道德行为、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三个维度的德育目标;第三章着重论述在中学语文神话教学过程应当注意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法,同时附录典型教学案例供中学语文教学同仁参考。

王子仙[6](2021)在《山陕豫上古神话中的英雄形象研究》文中认为山陕豫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华夏文明的腹地,上古神话资源丰富。这些神话中塑造出了诸多流传后世的神话英雄形象,他们共同构成了表现远古先民精神活动的英雄集群。本文从山陕豫上古神话口头语言的叙事形态出发,通过对山陕豫上古神话的整体考察,展现神话英雄的多种形象类型及其叙事特征,试图建构山陕豫神话英雄谱系,在比较中呈现出神话英雄形象的特有形态、流传演变和历史文化价值。全文的主体部分共分为绪论和四个章节。绪论包括选题目的与意义、学术史综述、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以及相关概念界定。第一章论述山陕豫上古神话英雄的生成逻辑。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说,英雄的生发与其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密不可分,而英雄形象的塑造则与特定的社会思维有着十分紧密的逻辑关系。第二章论述山陕豫上古神话英雄的事迹类型。以神话的原生形态为研究对象,将山陕豫上古神话英雄的事迹分为创世事迹、救世事迹和创制事迹三个类型,从而描绘出人类由认识世界到修复世界再到改造世界的全过程。第三章论述山陕豫上古神话英雄的形象塑造。归纳总结出上古神话英雄的建构模式,从英雄的成长和英雄的功业两方面探讨英雄个体诞生和英雄群体集结的问题,也是对英雄之旅过程的集中描述,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了神话英雄人性与神性的同构和事迹与世俗的交融两方面的形象特质。第四章阐释山陕豫上古神话英雄与华夏民族精神的关系,揭示山陕豫上古神话英雄的文化意蕴和其背后承载的民族精神内涵。以现有学术界研究成果为基础,本文通过综合运用书面文献资料和活态资料,从整体的研究视野出发,建构出山陕豫上古神话英雄的类型体系,解析其形象特质,探讨它所蕴涵的民族精神,从而彰显出上古神话之于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杨荣倩[7](2021)在《神圣之水:大理古生村白族水崇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理市湾桥镇中庄村委会古生村是位于洱海西边中段的一个传统白族村落,有历史悠久的稻作,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为了农业生产生活能顺利进行,产生了一系列的水崇拜。水崇拜也随着水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近年来,水崇拜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在洱海保护、治理及生态文明建设快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对古生村水崇拜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即以水为焦点,选取古生村为田野点,可以为少数民族水文化研究提供一个个案,以田野调查、参与观察为基础,借助文献分析法,运用“深描”的方法,在厘清古生村水崇拜的现象和事实的基础上,力求剖析古生村水崇拜的神灵及其意涵,揭示古生村水崇拜的根源和功能,以期为相关学术研究工作实践尽绵薄之力。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阐明研究意义、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田野过程。第一章主要是田野点介绍,包括古生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第二章运用“深描”理论和参与观察法,对古生村水崇拜的表现进行详细描述,从水与古生村的生成开始论述,以生产生活中的用水规约、用水禁忌来描述水崇拜,以新生儿洗礼、新婚用水、丧葬用水展开人生礼仪中的水崇拜,又从大年初一接“头水”、清明节祭祖水、中元节分别水,以及一年一度的放生会和本主节进行深入挖掘。第三章以研究地方文献、访谈当地人为主要方法,以分析张姑太婆和本主与古生村水崇拜的关系为进路,对以龙王为代表的古生村水崇拜的神灵进行深入分析。第四章在田野调查、文献综述、民间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对古生村水崇拜产生的根源与功能进行了论述,祈雨求丰收、生殖求繁衍使人们赋予了水神圣的力量,阐述了水崇拜功能具有双重性,即既有正面的功能也有负面的功能。最后结论部分,试图窥探古生村白族水崇拜式微与转变的根源。水是古生村白族村民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也是古生村白族村民生命观的基础,在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赋予了神圣的地位,被人们视为“生”的力量。只有经过神圣化的水才是人们崇拜的对象。古生村白族村民以水为中心,编制了自己的文化意义之网。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旅游业的发展、洱海保护的进行,古生村白族村民的生计方式有了很大改变。相应地,古生村白族村民的水崇拜也发生了较大改变,水崇拜现象有所式微,水崇拜仪式有表演化和娱乐化趋势,有些水崇拜观念正在转化为对水的爱惜和有情关怀,值得不断关注。

乔康[8](2021)在《东方水生型释源神话中的水意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神话是反映一个社会精神基础的严肃故事,它们是人类对世界的体验的象征,同时也蕴含着早期人类改造自然、征服世界的愿望。在林林总总的神话当中,有一类神话是非常特殊的,它们的诞生要早于其他类型的神话,而其内容也大多显示出早期人类那稚嫩而模糊的对世界的认识,这类神话就是释源神话。释源神话当中,有着许多不同的类别,其中,水生型释源神话又是一个范围相当大的类别。水在神话当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元素,不论是水生型释源神话,还是水族神话、水神神话,它们总是离不开这一神话母题。世界范围内与水有关的神话不计其数,而本文的研究对象只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东方水生型释源神话当中的水意象。应当说,这一标题从不同维度上决定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首先是地理区域维度上的“东方”;其次是研究范围,即“水生型释源神话”;最后则是研究对象,即“水意象”。那么,依据这一标题所决定的内容,本论文的基本思路也就呼之欲出:即,先是列举一些东方水生型释源神话的个例,然后将这些个例当中出现的水意象提取出来,再对它们进行进一步地研究与分析。而本文的主要内容也由上述几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水生型释源神话文本列举,水意象分类,水意象形成机理分析,水意象的转化与变异。本文的最终目的,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尝试从一个更全面的角度来破译东方水生型释源神话水意象的产生与变化,从而为研究流传于其他国家与区域的水生型释源神话探索一定的方法与路径,进一步为我们还原人类早期思维意识状态尝试性地寻索一点思路。

卢静达[9](2021)在《日本神话传说与民族信仰研究 ——以《古事记》神代卷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神话与神道信仰是日本思想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而《古事记》作为神道原典,是该领域研究中最重要的文献资料之一。《古事记》是日本古代为规范皇权世系尊卑而编纂的官修典籍,融汇了神话传说、历史记事、文学作品、民间歌谣、宗教祭祀、地方风俗等多种内容,囊括了古代日本社会的各色面貌,对日本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对神道理论的形成,以及日本宗教思想的成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日本的神灵信仰不论是在早期发源阶段还是在后来的宗教化过程中,都牵涉到诸多问题,因而很难以一条主线完全呈现出在不同时期、地域内,不同外来宗教、文化影响下日本神灵信仰的完整形象。但可以明确的是,无论是在神灵信仰的形成期——融合渡来人文化、借助外来宗教理论形成《古事记》神代史,在神灵祭祀的发展期——追求“实用性”、着重强化自身体系和完善内部结构,还是在神道理论的成熟期——醉心于强调宗教的“民族性”精神、片面夸大自身民族优越性,都隐含着一条贯穿始终的思维逻辑,即日本宗教在完成了对外来文化、宗教理论的受容后,便随即开始了“去中心化”过程,淡化、否定神灵信仰中存在的外来因素,强调其民族性价值,并不断通过回溯上古神话来找寻或建构自己民族精神的“根”。以此为线索,本文以《古事记》神代卷文本为基础,结合考古学、民俗学、语言学等研究成果,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日本神灵信仰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考察。第一章主要梳理了《古事记》的成书背景、撰史动机,以及神代史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古事记》神代卷的结构进行体系化分类,系统总结出了对后世神灵信仰影响较大的神话元素,并着重论述了神代史叙事中神话世界三层架构的内在原理和其中蕴含的神代思想多元化的特点。第二章分析了《古事记》成书以前“渡来人”与倭王权之间的关系,发现日本在与外来族群长期混融、与外来文化相互浸润的过程中,保存了中华文化中弥足珍贵的古色。同时,当外来的神灵崇拜与祭祀礼俗对日本固有的宗教传统产生冲击之时,日本为了追赶先进国家,开始大量借助外来文字和神话理论,与本土信仰相结合,建构起了一套独特的宗教文化体系。第三章论述了在通过编纂《古事记》将口传记事转为笔录文字之时,日本对汉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哲学理论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系统学习。《古事记》所载“创世”神话借助阴阳、道家思想提出了对“自然”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创生”神话又暗藏了以“秽”为禁忌、“祓”为手段、“罪”“罚”为结果的宗教法则。神代卷对世界本源和人类生死问题的终极探讨,奠定了日本民族宗教的理论基础。第四章剖析了《古事记》神话中以稻作农耕为基础的祭礼内涵,并以此还原了《古事记》中以众神为核心的祭祀之道,即神道的宗教发源。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神道理论的建构并非一蹴而就,其先后经历了原始神道、神社神道、理论神道、国家神道和教派神道等发展阶段,并与儒佛等思想学说和宗教派别由最初的对立逐渐走向妥协、调和,最后形成了具有一定理论性、覆盖面极广的民族宗教思想体系。第五章重点对日本国家祭祀的形成和神道思想在后世的流变进行了解读,通过厘清祭祀礼俗由乡土民间传入宫廷系统、地方氏神转化为天皇族神的过程,发现其中隐含了神国正统思想中“神道”与“王道”意识的早期结合。而中世以后日本致力于对民族精神的发掘和建构,通过神道复古的实践,以及学界对神道思想中“原质”“古层”“古道”等核心观念的讨论,引发了日本对宗教“民族性”价值的追捧,更刺激了日本独立于中华体系之外的自立愿望的产生。尤其近代,神灵信仰被皇权政治恶用,成为皇国史观主导下民族核心价值的重要部分,这种意识形态的成因和影响是需要深入挖掘的。

康瑞霞[10](2021)在《黄河流域伏羲神话“灾难降临”母题研究》文中提出作为中华民族神话体系中的重要文化英雄和创世神,伏羲在多地的神话中频繁出现,国内北方、西北和西南等地都有各自成熟的伏羲神话。本文立足于黄河流域的伏羲口述神话文本,以“灾难降临”母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对伏羲神话“灾难降临”母题的表层结构进行分类,探究其隐含在母题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黄河流域伏羲神话“灾难降临”母题的发展现状和总体特征。文章由绪论、主体、结束语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材料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其中第一章首先以神话资源和处于黄河流域的位置为依据,确定了伏羲口述神话的搜集范围:天水、淮阳、吉县和新乐四地,进而以表格的形式将四地的伏羲神话“灾难降临”母题分为“灾难降临的起因”、“灾难预告”、“灾难降临的类型”三部分进行归类整理,并分析了目前伏羲神话“灾难降临”母题在黄河流域的流传现状。第二章主要探讨“灾难降临的起因”,大致有四类:神与神的矛盾、神因某种理由惩罚人类、神的失职和周期性的世界灾难。可以发现伏羲神话不可避免在与日常生活发生交融,向更加符合常理的趋势靠近;此外,人们将群体规范融入了“灾难降临的起因”母题,借此传递群体文化所需要的规则。第三章主要内容是分析灾难预告助手的类型,黄河流域伏羲神话中预告灾难帮手类型的变化正是契合了“从物的崇拜向人的崇拜”,“从图腾崇拜向偶像崇拜”的历史变迁。第四章探讨“灾难降临”母题中的灾难类型,通过分析黄河流域产生洪灾、土地塌陷、干旱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得出结论:神话内容对灾害的具体描述以人类经历的灾害史实为基础。伏羲神话“灾难降临”母题在用艺术方式记录以往黄河流域各类灾难的同时,也反映着人们对灾害的集体记忆。结语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思考与总结:正因为人们在继承神话主要情节结构的同时,在母题中不断增添新的经验认知,使得神话合理化、本土化,黄河流域的伏羲神话才得以流传至今。另外,除了口述神话母题本身带有明显且可探究的规律,神话母题的形成还会受神话传播者的影响,本文以河南淮阳和河北新乐伏羲神话的收录工作为研究对象,反思了文化精英对伏羲神话“灾难降临”母题的人为干预。

二、从洪水神话看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洪水神话看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河南民间“孝道”故事中的伦理观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1.选题缘由
        2.河南地区“孝道”故事的典型特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孝道”故事的相关研究
        2.“孝道”伦理观念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内容及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四)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1.资料来源
        2.研究方法
一、河南民间“孝道”故事的类型
    (一)弃老型
        1.生活压榨式
        2.狠心弃养式
        3.薄葬送终式
    (二)敬老型
        1.尽心事亲式
        2.救亲危难式
        3.无奈牵挂式
        4.体谅尊敬式
        5.忠孝并存式
    (三)弃敬相对型
        1.亲子不孝,养子孝式
        2.儿子不孝,儿媳孝式
        3.孝子善报,逆子恶报式
        4.孝母不孝父式
    (四)弃敬转化型
        1.智决难题式
        2.换位触动式
        3.矛盾调和式
        4.矛盾激化式
二、河南民间孝道故事中的家庭伦理
    (一)父子伦理
        1.养:重孝的伦理取向
        2.弃:现实的伦理选择
    (二)兄弟伦理
        1.同气连枝的兄弟
        2.互谅互助的妯娌
    (三)夫妻伦理
        1.家庭权力的偏移
        2.两性之爱的矛盾
    (四)婆媳伦理
三、河南民间孝道故事中的社会伦理
    (一)君臣伦理
        1.移孝作忠的伦理倾向
        2.弃忠保孝的伦理诉求
    (二)拟亲属伦理
        1.知恩图报的伦理内涵
        2.功利互惠的伦理实质
    (三)乡邻伦理
        1.重义轻利的伦理追求
        2.义利相对的伦理矛盾
四、河南民间孝道故事中的信仰伦理
    (一)生殖与祖先
        1.血脉永续的生殖崇拜
        2.尊崇长辈的祖先崇拜
    (二)“佛”与“道”
        1.佛教因果报应说
        2.道教神仙信仰观
    (三)自然与命运
        1.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
        2.趋利崇福的命运观念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3)灾害题材神话中生物意象的文化探析与生态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灾害题材神话中的生物意象概说
二、典型生物意象的文化和生态内涵
    (一)动物意象
        1.鸟。
        2.兽。
        3.蛇。
        4.鱼。
        5.龟。
    (二)植物意象
        1.葫芦。
        2.桑树。
三、生物意象中蕴含的生态智慧
    (一)对天地万物抱有敬畏和谦卑之心
    (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同源同构,浑然一体
    (三)自然生命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四)发现规律,顺应规律

(4)中国上古神话的灾难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概念界定
        1.上古神话
        2.灾害与灾难
        3.灾难神话
    (三)相关研究
    (四)研究方法
一、上古神话中的灾难探析
    (一)神话中灾难的表现类型
    (二)神话中灾难的形成原因
        1.神只之间的战争(《索引》编号 853)
        2.天神的惩罚(《索引》编号 853)
    (三)神话中灾难的应对方式
        1.治水(《索引》编号 1000)
        2.祛旱
        3.补天(《索引》编号 990)
二、上古灾难神话的叙事特点
    (一)叙事内容特点
        1.灾难的不可预知性与严重性
        2.灾难叙事中对宇宙秩序的思考
        3.灾难神话中隐含的英雄救世主题
        4.毁灭-重生的神话结局
    (二)叙事艺术特点
        1.想象的神奇性
        2.语言的壮美性
        3.故事的浪漫性
三、上古灾难神话蕴含的文化精神及历史影响
    (一)上古灾难神话蕴含的文化精神
        1.舍小我为大我的自我牺牲精神
        2.对灾难的顽强抗争精神
    (二)灾难神话的历史影响
        1.救灾意识的形成
        2.灾难创伤的安抚
        3.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塑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中学语文神话教学德育功能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探究的必要性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中学语文神话教材选编情况
    第一节 神话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选编统计
    第二节 神话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选编情况分析
第二章 中学语文神话教学的德育目标
    第一节 思想政治方面
    第二节 道德行为方面
    第三节 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
第三章 中学语文神话的德育教学实施
    第一节 渗透德育教学的具体方法
    第二节 德育渗透应注意的教学问题
结语
附录1:《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案例
附录2:《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案例
附录3:《夸父逐日》教学设计案例
参考文献
致谢

(6)山陕豫上古神话中的英雄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选题目的与意义
    相关学术史综述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相关概念界定
1 山陕豫上古神话英雄的生成语境
    1.1 自然生态与神话英雄的产生
        1.1.1 生存环境中的挣扎
        1.1.2 集团抗争中的苦难
        1.1.3 生产发展中的创造
    1.2 社会思维与神话英雄的形塑
        1.2.1 崇神敬祖:英雄即祖先
        1.2.2 向生情结:英雄不灭
    小结
2 山陕豫上古神话英雄的事迹类型
    2.1 创世事迹——意识觉醒与认识世界的活动
        2.1.1 开天辟地
        2.1.2 化生万物
        2.1.3 创造人类
    2.2 救世事迹——治灾实践与修复世界的活动
        2.2.1 炼石补天
        2.2.2 治理洪水
        2.2.3 抵抗干旱
    2.3 创制事迹——文明衍生与改造世界的活动
        2.3.1 火的运用
        2.3.2 农业生产
        2.3.3 战争发明
    小结
3 山陕豫上古神话英雄的形象塑造
    3.1 山陕豫上古神话英雄形象的建构模式
        3.1.1 “感生、神化”——英雄的成长
        3.1.2 “群臣辅佐”——英雄的功业
    3.2 山陕豫上古神话英雄形象的特征解析
        3.2.1 人性与神性的同构
        3.2.2 事迹与世俗的交融
    小结
4 山陕豫上古神话英雄与华夏民族精神
    4.1 神话英雄与民族精神的建构
    4.2 山陕豫上古神话英雄的精神意蕴
        4.2.1 勇于探索、积极创造的创新精神
        4.2.2 造福于民、泽被后世的牺牲精神
        4.2.3 贵和尚中、团结共进的人本精神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情况及联系方式

(7)神圣之水:大理古生村白族水崇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
        一、水文化研究
        二、水崇拜研究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水文化
        二、水崇拜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田野过程
        一、研究方法
        二、田野过程
第一章 古生村:一个传统的白族村落
    第一节 古生村的自然生态环境
        一、地理位置
        二、自然环境
    第二节 古生村的人文社会环境
        一、村落姓氏
        二、水利灌溉
        三、村内布局
        四、民居建筑
        五、生计方式
        六、民间信仰
    小结
第二章 古生村水崇拜的现象
    第一节 水与古生村的生成
        一、滨水而居的白族村庄
        二、随水而安的故事讲述
    第二节 生产生活中的水崇拜
        一、用水规约
        二、用水禁忌
    第三节 人生礼仪中的水崇拜
        一、诞生之水
        二、婚礼之水
        三、丧葬之水
    第四节 传统节庆和宗教活动中的水崇拜
        一、年初一接“头水”
        二、清明节祭祖水
        三、中元节送别水
        四、七月二十三“分水”
    小结
第三章 古生村水崇拜的神灵
    第一节 自然崇拜的神化及其象征
        一、龙王
        二、鱼神
        三、螺神
    第二节 人物水神及其隐喻
        一、多闻北方天王
        二、张姑太婆
    小结
第四章 古生村水崇拜的根源与功能
    第一节 古生村水崇拜的根源
        一、祈雨求丰收:稻作地区对水的需求
        二、生殖求繁衍:生存发展对水的依赖
    第二节 古生村水崇拜的功能
        一、精神慰藉
        二、文化认同
        三、生态保护
        四、社会调适
        五、负面功能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着类
    二、期刊类
    三、学位论文类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一、学术论文
    二、科研项目
    三、学术会议

(8)东方水生型释源神话中的水意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相关概念辨析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第一章 东方水生型释源神话概观
    第一节 东方水生型释源神话的界定
    第二节 东方水生型释源神话异文概述
        一、北亚(东欧文化圈)
        二、中亚(伊斯兰文化圈)
        三、西亚(伊斯兰文化圈)
        四、南亚(南亚文化圈)
        五、东亚(东亚文化圈)
        六、东南亚(东南亚文化圈)
第二章 东方水生型释源神话中的水意象之分类与形成机理
    第一节 东方水生型释源神话中水意象的分类
        一、水以本貌出现
        二、水的形态变化
    第二节 东方水生型释源神话中水意象的形成机理
        一、外因:从客观存在映射到主观意识
        二、内因:从意识具象演化为抽象概念
第三章 东方水生型释源神话中水意象的转化与变异
    第一节 蛇意象、洪水意象与水生型释源神话的同源异位
    第二节 东方水生型释源神话中水意象的新形态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日本神话传说与民族信仰研究 ——以《古事记》神代卷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课题的缘起与方法
    二、研究现状的回顾
第一章 《古事记》神话溯源
    第一节 《古事记》的成书过程
        一、《古事记》的成书背景
        二、《古事记》神代卷的形成
    第二节 《古事记》神代卷的结构
        一、天孙降临系神话
        二、出云系神话
        三、日向系神话
        四、伊势系神话
第二章 《古事记》以前的“渡来人”与文字受容
    第一节 古史文献中的“渡来人”与倭王权
        一、《古事记》成书前的“渡来人”
        二、邪马台国论争与九州王朝溯源
    第二节 日本文化的载体:汉文的接受与变容
        一、文字体系的传承期
        二、文字体系的定型期
第三章 《古事记》中的“自然”与“生死”
    第一节 《古事记》中的“自然”观念
        一、《古事记》中的“混沌”思想
        二、《古事记》中的阴阳五行思想
        三、《古事记》中的“创世”与“创生”
    第二节 《古事记》中的生死意识
        一、基于日神信仰的“祓秽”意识
        二、《延喜式》中的“罪”与“罚”
        三、《古事记》“他界观”中的“黄泉”与“常世”
第四章 《古事记》中的祭祀礼俗与“神道”的形成
    第一节 《古事记》中的“稻作”与“祭祀”
        一、稻作农耕的传入
        二、祭祀礼俗的产生与变迁
    第二节 “神”的形象与“神道”的确立
        一、“神”的特征与神格
        二、“神道”理论的成立
第五章 国家祭祀与神道思想的再探讨
    第一节 氏神祭祀与王权意识的变化
        一、氏神信仰的流变
        二、国家祭祀的统合
    第二节 神道的“虚构”与“变装”
        一、神国正统思想中的“神道”与“王道”
        二、复古神道的出现与神道思想的历史演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10)黄河流域伏羲神话“灾难降临”母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1.伏羲神话传说的相关成果概述
        2.神话母题的相关成果概述
    (三)概念界定
        1.伏羲神话
        2.母题
        3.“灾难降临”母题及其可变母题
    (四)研究材料及方法
        1.研究材料
        2.研究方法
一、黄河流域伏羲神话的文化空间及“灾难降临”母题的类别
    (一)黄河流域伏羲神话的文化空间
        1.独特的地理位置
        2.丰富的神话资源
    (二)伏羲神话“灾难降临”母题类别
        1.伏羲神话“灾难降临”母题
        2.伏羲神话“灾难降临”母题在黄河流域的传承现状
二、“灾难降临起因”母题的内涵
    (一)“灾难降临起因”母题的内容
        1.神与神的矛盾
        2.神惩罚人类
        3.神的失职引起灾难
        4.周期性的世界灾难
    (二)“灾难降临起因”母题的文化内涵
        1.神话母题与日常生活发生交融
        2.神话母题传递了群体规则
三、“灾难预告”母题的内涵
    (一)提供灾难预告的帮手
        1.乌龟及石龟
        2.石狮
        3.神明:王母娘娘、老爷爷
    (二)“预告灾难帮手”母题发生变化的文化内涵
        1.物及图腾的崇拜
        2.人及偶像的崇拜
四、“灾难类型”母题的内涵
    (一)灾难类型
        1.洪灾
        2.天塌地陷
        3.末日干旱
    (二)“灾难类型”母题蕴含的区域特征信息
        1.特殊的地理条件
        2.以农业耕作为主的生存方式
结语
    (一)具体现象
        1.淮阳伏羲神话灾难预告助手的统一
        2.新乐伏羲神话母题有明显的修饰痕迹
    (二)文化精英对伏羲神话母题的影响
        1.积极影响
        2.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词

四、从洪水神话看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古代中国与希伯来神话中的人神关系比较研究[D]. 鲍雅莉.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河南民间“孝道”故事中的伦理观念研究[D]. 王佳佳.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灾害题材神话中生物意象的文化探析与生态解读[J]. 姜婷婷. 语文学刊, 2021(03)
  • [4]中国上古神话的灾难叙事研究[D]. 常亚宾.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中学语文神话教学德育功能探究[D]. 杨莉敏.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6]山陕豫上古神话中的英雄形象研究[D]. 王子仙. 山西大学, 2021
  • [7]神圣之水:大理古生村白族水崇拜研究[D]. 杨荣倩. 大理大学, 2021(08)
  • [8]东方水生型释源神话中的水意象研究[D]. 乔康.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9]日本神话传说与民族信仰研究 ——以《古事记》神代卷为中心[D]. 卢静达.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10]黄河流域伏羲神话“灾难降临”母题研究[D]. 康瑞霞.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从洪水神话看原始人对人类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