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林业生态工程监理工作的思考

开展林业生态工程监理工作的思考

一、关于开展林业生态工程监理工作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杜雁梅[1](2021)在《浅析山西林业生态工程监理在造林工程中的重要性》文中研究指明概述了山西省林业生态工程监理的发展现状,针对山西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提出林业工程监理具有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专业技术等重要作用。最后分析了山西林业生态工程监理存在对林业监理工作认识不够、资金投入少、缺乏人才管理、监理企业管理水平差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今后山西省林业生态工程监理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王雨[2](2019)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标准适用性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家林业局在2015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完善林业标准体系,包括优化林业标准结构与布局,加强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推进林业标准国际化。但是不少地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标准过时或参数发生变化,以其指导和规范各类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实施,往往导致生态工程体系简单,结构失调,树种单一,系统稳定性差,难以获得工程建设的预期效益。因此,分析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标准的缺陷并提升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标准的适用性非常必要。为系统分析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标准存在的问题,首先采用标准化系统工程方法论构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并建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六维结构,在该结构的基础上,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标准进行遍历,发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标准中存在标龄较大、标准制定周期长、标准使用率低、标准体系很不完善等问题。上述问题严重影响着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标准的适用性。因此为提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标准的适用性,构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标准适用性评价体系,通过对标准进行评价,发现影响标准适用性的问题,从而对标准进行修订,以此来提高标准适用性。首先总结了标准适用性内涵、评价原则及评价方法等理论。以理论为支撑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建立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标准适用性评价指标体系。再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共同构成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标准适用性评价体系。为验证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以《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规程》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邀请森林生态、森林资源、营林等领域的科研专家,以及一直应用该标准的北京市西山试验林产工作人员参与了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表明该标准适用性属于一般等级,存在语言描述不清、格式错误、引用的标准已修订或废止、内容矛盾、内容需更新、标准结构和内容不完整等问题。并针对问题从文本结构、格式、内容方面提出了修订建议。通过实证说明了该模型是具有现实可行性的。但是也对此评价体系的不足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增加定量指标,提高评价指标的代表性,扩大样本范围。

张磊[3](2017)在《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系统自身的演进和发展,高等教育专业设置面临着来自教育系统内外的多重挑战,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识别这些挑战并开发相应的专业设置治理体系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不同层次专业之间的关系在微观层面是与专业层次结构相关的教育系统功能表达问题。在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两分法”和现行专业目录的框架下,两个教育层次的规模对等发展和二者总体在高等教育中的绝对规模使得二者的并行发展呈现出一种双螺旋的运行模式。应用帕森斯AGIL社会系统范式分析发现,专业对接是专业层次适配的基本环节,专业层次适配是教育系统双螺旋专业发展模式中的结构要求,这种双螺旋的效率是实现教育系统特定功能的系统动力。通过构建和运算以专业关系为基础的各类关系矩阵,并结合系统耦合分析方法分析发现,本科专业和高职专业的对接和层次适配处于较为初级的自发为序的状态,表现在专业对接强度分布不均、专业层次结构的稳定性和协调性都有待提高等方面,这不利于教育功能的实现。因而,实现两个专业层次在专业结构上的良性互动以推动教育系统的发展演进并实现预期的教育功能是微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校际专业交往是中观层面关系到院校自身的专业发展和院校之间的专业资源配置问题。应用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可以以矩阵形式构建并表达高校之间基于共同举办的专业而形成的不同层次的校际专业关系网络。使用结构洞分析方法对这些矩阵进行分析发现,校际专业交往能力存在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现象。由于内生冲突的存在,院校无法在提升校际专业交往效率的同时提升交往资源的集中程度和对网络的控制力,因而陷入两难决策的困境中。面对影响校际专业关系强度的技术性因素、学科与专业的隔离效应因素、学校发展历史性因素以及教育主体对校际专业关系功能和作用认识的主观因素等原因,开展校际专业关系网络治理以提升校际专业交往资源配置效率和院校专业交往能力是中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以就业为主要关系的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问题是宏观层面社会、教育与人的协同发展问题。在“社会—教育—人”的系统交互和社会与教育“母系统—子系统”的关系模式中,使用耦合分析方法和供需均衡分析方法对教育系统就业供需的专业结构和社会系统的专业供需行业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教育系统的专业供需处于整体上的供不应求状态,而在社会系统中国民经济各行业对于专业的供需又处于较大程度上的供大于求的状态,产生了“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它是教育系统专业设置的自发独立性与社会系统行业对专业需求的天然不均衡性二者冲突的系统表现,而这种冲突的解释和解决也必然需要在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中进行。因此,调整专业与行业的供需关系以解决教育与社会的结构性冲突并实现毕业生职业发展和就业质量的协同即成为宏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通过以上全局性的系统分析发现和识别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目前存在“微观上专业层次适配处于自发为序的状态”“中观上存在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宏观上存在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三个现象,根据其不同的表现可以设立不同的治理目标并开发相应的治理工具以及配套安排等治理要素。使用链理论对这些治理要素进行系统整合,可以发展出一个使各治理要素在横向内容上相互补充和协调,在纵向层次上相互衔接和配套,在时间上保持延续和动态演进的三维治理链,该治理链体系是为教育治理现代化在专业设置和优化调整的地区治理方面构建机制框架方面所做的一种尝试。

赖小龙,曾绍维[4](2017)在《林业生态工程特点及监理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林业生态工程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因此,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监理应根据林业生态工程的独有特性开展工作,确保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质量,使其综合效益达到最大。介绍林业生态工程的特点,分析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监理现状,提出了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监理的几点建议。

雷艳,文杰英[5](2016)在《林业生态工程管护阶段监理行为与对策分析》文中指出自1988年以来,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大力推行监理制度,推行试点、稳步发展、全面推进是其经历的3个重要阶段。生态环境是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首要前提,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林业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但对于林业生态工程来说,其管护阶段监理现状并不乐观,需要通过不同途径采取可行的措施加以优化完善,优化工程监理制度,确保林业生态工程管护阶段的一系列工作顺利开展,降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本,提高其运营效益与质量。

王金龙[6](2016)在《京冀合作造林工程绩效评估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京冀合作造林工程是京冀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关键项目,也是京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合作内容,客观合理的评估京冀合作造林的绩效水平是京冀两地政府持续开展合作造林的基础。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在京冀合作造林工程效益监测的基础上,从效益、效果、效率、可持续性四个视角评估了京冀合作造林的绩效水平。在对京冀合作造林绩效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提出提升京冀合作造林后续建设工程绩效的政策建议。本研究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写作框架,总结了林业生态工程绩效评估的研究进展与相关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概述了京冀合作造林工程区的自然与经济社会概况,并重点总结了京冀合作造林工程的实施概况,以野外调查与实验的数据为基础,对京冀合作造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研究过程中采用市场价格法、影子工程法等对京冀合作造林工程产生的生态效益价值量进行估算并货币化计量,并对京冀合作造林工程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进行估算;第三部分是本研究的主体研究内容。首先,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北京市政府、河北省当地政府、工程覆盖区农户为京冀合作造林效益评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并结合效益评估目标及评估阶段构建出京冀合作造林效益评估的效益立方体模型,在对京冀合作造林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计量的基础上,对京冀合作造林综合效益评估立方体模型进行验证。其次,根据农户和当地林业主管部门的调查数据,从农户和政府的视角研究造林工程实施后农户和政府的满意情况,运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农户与政府满意程度的差异程度并通过绘制象限图的方式分析造林过程中农户和政府的利益关注点,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参与后续造林项日的具体影响因素。第三,本文根据京冀合作造林的效率评估指标,运用三角模糊评价方法与模糊DEA效率评价方法比较了研究区内五种林业生态工程的造林效率水平。最后,本研究根据造林工程的成本-收益分析评估出京冀合作造林工程的可持续性,并通过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了京冀合作造林政策的可持续性。对京冀合作造林工程绩效的评估结果表明,尽管京冀合作造林工程产生了8亿多的综合效益,但单纯的效益计量只是反映京冀合作造林某一方面的绩效,而多尺度的绩效评估将对京冀合作造林有着更为全面、客观的深度认识。京冀合作造林的效益评估结果显示对京冀合作造林综合效益的总体评估等级为良好,但偏向中等,且通过对27个具体效益评估模块的效益评估,近一半的效益评估模块等级为不合格;京冀合作造林的效果评估结论表明农户与当地政府对造林工程的效果评估及在造林工程的利益关注点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农户参与后续造林工程的意愿不高;京冀合作造林的效率评估表明相对于区域内的其它造林工程,京冀合作造林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效率处于较高的水平,但还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京冀合作造林的可持续性评估结果表明京冀合作造林具备良好的工程可持续性,但政策可持续性为一般。鉴于上述研究结论,本研究提出促进京冀合作造林绩效提升的相关政策。基于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视角,本研究首先在理论阐述了京冀流域中北京市政府与河北省政府、造林覆盖区域的当地政府与农户、流域生态补偿与生态减贫之间的博弈关系。其次,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提出了促进京冀合作造林后续工程建设绩效提升的合作造林模式。通过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的案例分析明确了京冀两地政府的合作造林模式;通过哥斯达黎加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案例分析表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建立可以极大的调动工程区农户参与造林的积极性;通过中德合作造林工程的案例分析表明中德合作造林工程中的社区参与式造林政策可以有效实现京冀流域的生态保护与生态减贫的双重目标。京冀合作造林绩效监测与评估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京冀合作造林生态、社会及经济系统的包容性发展。

冯康安[7](2016)在《太原市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监理标准与模式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工程监理是国际通用的一项工程管理制度,实施工程监理对于保障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依法治国具有积极意义。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太原市从2010年开始建设城郊森林公园,截至2014年底已经建成各类城郊森林公园31个为保证城郊森林公园的建设质量,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本研究以太原钢盛城郊森林公园等建设工程监理实施过程为案例,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查阅文献等方式对太原市城郊森林公园的设监理技术标准引用、管理模式、监理效应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归纳了适合当地的监理标准和模式,以便提高城郊森林公园的建设质量,真正实现林业生态工程的提质增效的目的。本研究的具体如下:(1)参照林业生态工程和园林生态工程建设监理实践经验,结合太原市自然条件,明确太原市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工程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适宜于太原市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监理标准和监理模式;(2)依据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各个阶段工作内容和监理要点的差异,创新型地把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监理分为建设施工招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养护阶段、竣工阶段开展监理工作,构建了新的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监理六阶段划分体系。(3)把施工招标纳入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监理的范围之内,为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管理模式提供了创新,对于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监理的主动控制、全程控制有重要的意义。(4)以太原市钢盛城郊森林公园等建设工程监理实例为案例,具体制定了城郊森林公园监理六个阶段中技术要求、流程、规范等详细资料。(5)对太原实施监理和未实施监理的8个城郊森林公园优势树种的成活率、保存率及公园验收的合格率用SPSS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实施监理的上述三种指标与未实施监理之间差异显着。实践证明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实施监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实施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监理对于保证城郊森林公园建设质量,确保城郊森林公园建设投资效益,控制城郊森林公园建设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罗桂强[8](2015)在《浅谈林业工程建设监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们开展经济活动时必须关注的重要元素。社会的进步,让生态环境的地位不断提升。林业工程,是优化生态环境、构建完整生态系统的重要工程项目。做好林业工程建设工作,需要得到工程监理工作的配合。在我国实施了工程建设监理相关文件之后,林业工程建设监理内容与目标更加明晰。但林业工程建设监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分析林业工程建设监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保障林业工程的高质建设。

赵继明[9](2012)在《林业生态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依据我国现行建设法规和林业政策及造林技术规范与标准,结合甘肃省林业生态工程监理的现状,阐述了目前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监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对策。

赵小宇,刘岩[10](2011)在《对承德市林业生态工程实施监理的思考》文中认为在林业生态工程领域推行监理制度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本要求和有效途径。但承德市目前监理制并没有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中普遍实施,存在着对林业工程监理没有正确认识,工程投资有限等因素。在研究分析承德市现行林业生态工程监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从提高思想认识、完善监理办法及相应规范、调整投资结构、建立专门的监理公司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素质水平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林业生态工程监理制的方法和机制。

二、关于开展林业生态工程监理工作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开展林业生态工程监理工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山西林业生态工程监理在造林工程中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山西林业生态工程监理发展现状
2 山西林业生态监理的重要性
    2.1 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2.2 提供专业技术
3 问题和建议
    3.1 对林业监理工作认识不够
    3.2 资金投入少
    3.3 缺乏监理人才
    3.4 监理企业管理水平

(2)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标准适用性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分析
    2.1 相关概念辨析
    2.2 林业标准概况
        2.2.1 林业标准现状
        2.2.2 林业标准存在的问题
    2.3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标准概况
    2.4 构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标准体系
        2.4.1 标准体系构建方法
        2.4.2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框架结构
        2.4.3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标准遍历
    2.5 六大林业生态工程中标准应用情况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标准适用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3.1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标准适用性评价理论基础
        3.1.1 标准质量的内涵
        3.1.2 标准适用性的内涵
        3.1.3 标准适用性评价原则
        3.1.4 标准适用性评价要素
    3.2 标准适用性评价步骤
    3.3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标准适用性影响因素分析
        3.3.1 标准的先进性对标准适用性的影响
        3.3.2 标准的协调性对标准适用性的影响
        3.3.3 标准的标龄对标准适用性的影响
        3.3.4 标准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对标准适用性的影响
        3.3.5 标准适用性其他相关因素分析
    3.4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标准适用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3.4.2 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3.5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标准适用性评价方法
        3.5.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3.5.2 模糊综合评价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标准适用性评价实证研究
    4.1 《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规程》介绍
    4.2 《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规程》适用性评价
        4.2.1 评价指标筛选
        4.2.2 计算指标权重
        4.2.3 适用性评价
    4.3 标准在适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4.4 标准修订建议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3)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核心概念
        1.2.1 研究对象
        1.2.2 核心概念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对于专业设置的认知差异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3.3 国内研究
        1.3.4 研究评述
第2章 专业关系的研究范畴与分析方法
    2.1 专业关系的分类及其量化
        2.1.1 专业关系系统分类
        2.1.2 专业关系的主体范畴、数据与标识
        2.1.3 专业关系赋值规则及量化框架
    2.2 专业与院校之间举办关系的量化考察
        2.2.1 本科院校与本科专业的举办关系
        2.2.2 举办高职专业的院校与高职专业的举办关系
    2.3 基本理论与方法
        2.3.1 基本理论
        2.3.2 分析方法和工具
    2.4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第3章 微观分析:专业层次适配与教育系统发展
    3.1 专业层次的两分法与专业对接
        3.1.1 专业层次的两分法
        3.1.2 专业对接的含义与内容
        3.1.3 本科专业目录与高职专业目录的对接关系
        3.1.4 院校与专业的对接关系
    3.2 专业层次相互关系的社会系统论
        3.2.1 帕森斯AGIL社会系统论
        3.2.2 专业层次适配的社会系统解释
        3.2.3 专业对接之于教育社会系统的意义
    3.3 适应—整合:专业对接是专业层次适配的基本环节
        3.3.1 专业对接与专业层次适配的社会系统关系
        3.3.2 专业对接的基本单位与组织结构
        3.3.3 专业对接关系的强度
        3.3.4 专业对接强度的地区状态
    3.4 整合—潜在模式维持:专业层次适配是双螺旋模式的结构要求
        3.4.1 专业层次与双螺旋模式的社会系统关系
        3.4.2 专业对接的双螺旋模式结构分析
        3.4.3 双螺旋专业对接链的长度与层次适配
    3.5 潜在模式维持—目标达成:双螺旋效率是教育功能实现的系统动力.
        3.5.1 专业层次双螺旋模式与教育功能实现的社会系统关系
        3.5.2 专业对接指数
        3.5.3 专业结构效率的系统分析方法
        3.5.4 专业对接的耦合度分析
        3.5.5 专业对接的耦合协调性分析
        3.5.6 双螺旋模式的系统效率
    3.6 小结与讨论:专业层次适配的阶段特征及治理的原则、分类方法与空间
        3.6.1 治理起点:地区专业层次适配的阶段性特征
        3.6.2 专业层次适配地区特征的成因
        3.6.3 专业层次适配的治理空间
        3.6.4 专业层次适配的治理原则
        3.6.5 专业层次适配的分类治理方法
第4章 中观分析:校际专业交往与院校专业发展
    4.1 校际专业交往与校际专业关系
        4.1.1 校际专业交往与校际专业关系的含义与特性
        4.1.2 校际专业交往规定了校际专业关系的内容
        4.1.3 校际专业交往构建了校际专业关系存在形式的可能性空间
        4.1.4 校际专业交往规定了校际专业交往关系的强度
    4.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是校际专业关系的社会存在表达形式
        4.2.1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定义
        4.2.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结构与属性
        4.2.3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存在性及其意义
        4.2.4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构建方法
    4.3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与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3.1 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3.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形成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机制
        4.3.3 结构洞: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测量
    4.4 地区院校专业交往能力的分类实证分析
        4.4.1 类型一:举办高职专业院校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2 类型二:举办本科专业院校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3 类型三:全局专业院校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4 类型四:基于专业对接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5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比较分析
    4.5 小结与讨论:校际专业交往能力引致的院校专业发展治理需求
        4.5.1 治理起点: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
        4.5.2 治理难题:影响校际专业关系网络调整和演化的因素追溯
        4.5.3 治理目标:提升院校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5.4 治理工具
        4.5.5 治理能力涵养
第5章 宏观分析:专业就业协调与社会事业发展
    5.1 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是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5.1.1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社会系统论
        5.1.2 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结构性冲突
        5.1.3 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是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解决方案
    5.2 地区性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1 研究方法设计
        5.2.2 本科专业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3 高职专业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4 “需求导向”与“学科导向”的专业供需耦合差异
        5.2.5 教育系统专业供需协调的“低水平发展陷阱”
    5.3 地区性就业供需行业结构耦合分析
        5.3.1 研究方法设计
        5.3.2 各行业的本科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3 各行业的高职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4 各行业的全局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5 行业专业供需协调的地区特征共性
        5.3.6 行业专业供需协调的层次和行业特性
    5.4 小结与讨论:教育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治理
        5.4.1 治理起点: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
        5.4.2 专业供需平衡的动力机制
        5.4.3 治理目标:教育、社会与人的协同发展
        5.4.4 治理思路
        5.4.5 治理工具
第6章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及行动路径
    6.1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原则
    6.2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目标
    6.3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工具
    6.4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配套
    6.5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构建与运行
        6.5.1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概念
        6.5.2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构建
        6.5.3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运行
第7章 结语
    7.1 主要的发现与结论
        7.1.1 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分析的三个发现
        7.1.2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行动路径总结
    7.2 创新与贡献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T地区高等院校名单、标识及举办的专业数量
    附录B: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 年)(部分)
    附录C:能与高职专业目录对接的本科专业名单
    附录D:能与本科专业目录对接的高职专业名单
    附录E:T地区举办的本科专业与高职专业对接院校数量关系
    附录F:T地区本科专业与产业就业供需协调状况
    附录G:T地区高职专业与产业就业供需协调状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林业生态工程特点及监理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林业生态工程的特点
    1.1 林业生态工程实施的物质材料主要是有生命的活体
    1.2 林业生态工程具有开放性
    1.3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涉及面广
    1.4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有别于其他工程建设
    1.5 林业生态工程与造林和森林经营有着明显区别
        1.5.1 经营对象不同
        1.5.2 经营目的不同
2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监理现状
3 加强林业生态工程监理的建议
    3.1 建立健全工程监理企业, 组建行业管理协会
        3.1.1 建立健全林业工程监理企业资质认证制度
        3.1.2 组建林业工程监理协会, 实施行业自我管理
    3.2 规范工程监理秩序, 提高工程监理质量
    3.3 规范项目工程监理标准与程序
    3.4 抓住质量监控重点,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3.4.1 严把规划设计关
        3.4.2 严把种苗关
        3.4.3 严把整地、栽植关
    3.5 培养高素质的监理队伍

(5)林业生态工程管护阶段监理行为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林业生态工程管护阶段存在问题
    1.1 忽视了抚育灌溉工作的重要性
    1.2 盲目补植
    1.3 林地清理、巡视防护工作不到位
2 林业生态工程管护阶段监理行为与对策
    2.1 规范监理行为, 仔细审查管护阶段施工组织设计
    2.2 补植质量控制对策
        2.2.1 严把补植苗木质量关。
        2.2.2 严把栽植质量关。
    2.3 认真做好抚育灌溉工作
    2.4 健全林业生态工程管护制度
3 结语

(6)京冀合作造林工程绩效评估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数据来源
        1.5.1 数据来源
        1.5.2 数据获取方法
2 研究综述与相关理论基础
    2.1 研究综述
        2.1.1 林业生态工程绩效评估研究
        2.1.2 京冀流域林业生态工程实证研究
        2.1.3 研究综述评述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5E”原则
        2.2.2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3 京冀合作造林工程绩效的内涵与评估维度
    3.1 京冀合作造林工程绩效的内涵
    3.2 京冀合作造林工程绩效评估的维度
4 京冀合作造林工程概况与效益监测
    4.1 京冀合作造林工程概况
        4.1.1 研究区概况
        4.1.2 京冀合作造林工程建设概况
    4.2 京冀合作造林工程效益监测
        4.2.1 造林工程生态效益
        4.2.2 造林工程经济效益
        4.2.3 造林工程社会效益
    4.3 总结
5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京冀合作造林工程效益评估
    5.1 京冀合作造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估框架
        5.1.1 效益评估主体
        5.1.2 效益评估目标
        5.1.3 效益评估阶段
        5.1.4 效益立方体:京冀合作造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估模型
    5.2 京冀合作造林工程综合效益计量
        5.2.1 各评估阶段的京冀合作造林工程效益
        5.2.2 不同评估主体在各评估阶段的效益关注点
        5.2.3 基于效益立方体的京冀合作造林工程综合效益计量
    5.3 京冀合作造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估
        5.3.1 造林工程效益值评估方法
        5.3.2 造林工程效益值评估指标权重
        5.3.3 基于效益立方体的京冀合作造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估
        5.3.4 结果分析
    5.4 本章研究结论与启示
6 基于农户和政府视角的京冀合作造林工程效果评估
    6.1 农户与政府对造林工程实施效果的满意度分析
        6.1.1 样本农户与政府满意度的描述统计
        6.1.2 样本农户与政府满意度的均值比较
        6.1.3 样本农户与政府具体指标满意度的两两比较
        6.1.4 农户与政府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
        6.1.5 结果与分析
    6.2 农户对京冀合作造林工程后续参与意愿分析
        6.2.1 样本农户的基本情况
        6.2.2 变量设计
        6.2.3 分析方法
        6.2.4 分析结果
        6.2.5 结论与讨论
    6.3 本章研究结论与启示
7. 基于同类造林工程比较的京冀合作造林工程效率评估
    7.1 造林工程效率评估概述
        7.1.1 造林工程效率评估的目的
        7.1.2 造林工程效率评估的内容
        7.1.3 造林工程效率评估的指标设计
    7.2 造林工程效率评估方法
        7.2.1 三角模糊(TFN)分析方法
        7.2.2 模糊数据包络分析(FDEA)方法
    7.3 造林工程效率评估结果
        7.3.1 三角模糊评价结果
        7.3.2 效率有效性评价结果
    7.4 京冀合作造林效率评估总结
        7.4.1 工程前期准备
        7.4.2 工程建设实施
        7.4.3 工程项目管理
        7.4.4 工程资金管理
        7.4.5 工程效益评估
8 京冀合作造林可持续性评估
    8.1 京冀合作造林工程的可持续性评估
        8.1.1 京冀合作造林工程主要利益主体的损益分析
        8.1.2 京冀合作造林工程的收益成本比较
    8.2 京冀合作造林政策的可持续性评估
        8.2.1 影响京冀合作造林政策可持续性的因素
        8.2.2 京冀合作造林政策可持续性评估指标设置
        8.2.3 京冀合作造林政策可持续性评估方法
        8.2.4 京冀合作造林政策可持续性评估结果
        8.2.5 结果与分析
    8.3 本章研究结论与启示
9 借鉴与探索:京冀合作造林工程绩效提升政策
    9.1 生态补偿与跨省流域生态补偿
    9.2 京冀两地政府:流域生态补偿的宏观决策
        9.2.1 京冀流域生态补偿的利益博弈
        9.2.2 京冀合作造林工程的模式创新:基于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的案例分析
    9.3 政府与农户: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微观探索
        9.3.1 地方政府与农户在造林工程中的利益博弈
        9.3.2 农户参与京冀合作造林的制度创新:基于哥斯达黎加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案例分析
    9.4 流域生态保护与减贫:京冀合作造林工程的包容性发展目标
        9.4.1 生态系统服务与减贫的权衡
        9.4.2 京冀合作造林工程的包容式发展路径:基于中德合作造林工程的案例分析
    9.5 本章研究结论与启示
10 研究结论与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全文展望
        10.2.1 研究创新点
        10.2.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Ⅰ
导师简介Ⅱ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附录

(7)太原市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监理标准与模式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工程监理
        1.1.1 工程监理内涵
        1.1.2 实施建设工程监理的意义
    1.2 工程监理国内外发展概况
        1.2.1 国外工程监理的产生与发展
        1.2.2 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发展
        1.2.3 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监理发展
        1.2.4 园林工程建设监理发展
    1.3 研究内容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太原市基本情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查阅法
        2.2.2 实地调查分析法
        2.2.3 案例分析法
3. 太原市城郊森林公园建设情况分析
    3.1 太原市城郊森林公园建设情况
    3.2 城郊森林公园的功能
        3.2.1 提供游憩场所
        3.2.2 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3.2.3 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3.2.4 传承生态文明
    3.3 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的总体要求
    3.4 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工程的特点
        3.4.1 工程种类多
        3.4.2 立地条件区域变化大
        3.4.3 面积大
        3.4.4 建设规格高、数量大
    3.5 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存在问题
        3.5.1 缺乏统一规划
        3.5.2 文化主题不突出
        3.5.3 建设方与地方政府配合欠佳
        3.5.4 城郊森林公园管理相对粗放
4 太原市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监理标准与内容设计
    4.1 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监理阶段划分
    4.2 城郊森林公园建设施工招标阶段监理
        4.2.1 招标材料审核
        4.2.2 投标单位资质审核
        4.2.3 评标
        4.2.4 施工合同审核
    4.3 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准备阶段监理
        4.3.1 对建设单位督促
        4.3.2 对设计单位督促
        4.3.3 对施工单位监理
    4.4 城郊森林公园建设施工阶段监理
        4.4.1 第一次工地例会
        4.4.2 标段确认监理
        4.4.3 小班(地点)确认监理
        4.4.4 场地清理监理
        4.4.5 地形整治监理
        4.4.6 放线监理
        4.4.7 整地监理
        4.4.8 材料(苗木)进场监理
        4.4.9 栽植(施工)的监理
        4.4.10 抚育(维护)
        4.4.11 工地例会及监理日志
        4.4.12 资料监理
    4.5 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工程施工验收阶段监理
        4.5.1 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工程施工资料审验
        4.5.2 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工程施工预验收
        4.5.3 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工程施工验收
    4.6 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养护阶段监理
        4.6.1 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工程养护方案审核
        4.6.2 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工程抚育监理
        4.6.3 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工程护林防火监理
        4.6.4 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工程维护监理
        4.6.5 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工程阶段验收监理
    4.7 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竣工验收阶段监理
        4.7.1 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工程资料审验
        4.7.2 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工程竣工验收
        4.7.3 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工程移交
5 太原市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监理成效分析
    5.1 质量成效
        5.1.1 造林成活率
        5.1.2 造林第二年保存率
        5.1.3 造林质量事故
    5.2 进度成效
    5.3 施工验收合格率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致谢

(9)林业生态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林业生态工程监理现状
    1.1 起步阶段
    1.2 发展阶段
2 存在的问题
    2.1 监理体制不顺, 制度不完善
    2.2 对监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2.3 林业生态工程投资严重不足
    2.4 监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缺乏高素质的监理人员
    2.5 监理收费低, 制约监理企业的发展
    2.6 林业生态工程施工单位整体实力较差
3 采取的对策
    3.1 理顺体制, 完善制度, 规范监理
    3.2 更新管理观念, 提高思想认识
    3.3 授予监理机构充分的工程管理控制权, 提高权威性
    3.4 严格执行工程监理、施工招标投标制
    3.5 争取中央投资补助, 落实地方配套资金
    3.6 严格执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监理收费标准, 提高监理人员待遇
    3.7 对监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经常性的培训, 提高综合素质

四、关于开展林业生态工程监理工作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山西林业生态工程监理在造林工程中的重要性[J]. 杜雁梅. 山西林业科技, 2021(01)
  • [2]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标准适用性评价体系研究[D]. 王雨.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9
  • [3]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D]. 张磊. 天津大学, 2017(01)
  • [4]林业生态工程特点及监理的思考[J]. 赖小龙,曾绍维. 中国林业经济, 2017(04)
  • [5]林业生态工程管护阶段监理行为与对策分析[J]. 雷艳,文杰英. 乡村科技, 2016(14)
  • [6]京冀合作造林工程绩效评估创新研究[D]. 王金龙. 北京林业大学, 2016(08)
  • [7]太原市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监理标准与模式设计[D]. 冯康安. 北京林业大学, 2016(10)
  • [8]浅谈林业工程建设监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J]. 罗桂强.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5(15)
  • [9]林业生态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赵继明. 甘肃林业科技, 2012(01)
  • [10]对承德市林业生态工程实施监理的思考[J]. 赵小宇,刘岩. 河北林果研究, 2011(02)

标签:;  ;  ;  ;  ;  

开展林业生态工程监理工作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