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九铁路西线将实现售票、取票自动化

广九铁路西线将实现售票、取票自动化

一、广九铁路西线将实现售检票自动化(论文文献综述)

尹东[1](2011)在《客货分线后我国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组织创新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铁路在我国一直是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长期以来采用客货混跑的运输模式。但客货共线铁路运输机动性差,通过能力虚糜。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部分旅客列车转移到高速铁路。要更好适应高速铁路建成后客、货运需求的变化,满足客货分线后铁路运输组织变革的需求,提高铁路运输质量和服务水平,研究客货分线后铁路运输组织创新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立足于2012年我国高速铁路网初步建成的前提,以东部地区主要繁忙干线逐步推行客货分线为背景,对国内外铁路客货分线运输发展概况、繁忙干线客货列车分线运输组织模式、东部地区客货分线后铁路客运组织优化、东部地区客货分线后铁路货运组织优化、客货分线后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等进行深化研究。1、总结了国外多线铁路发展、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既有铁路货运组织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繁忙干线客货列车分线运行的必要性,并对客货列车分线运行线路的运输组织现状进行总结,提炼对我国客货分线运输可借鉴的建议。2、结合客货分线有别于客货共线的组织特点,提出了客货分线后高速铁路与既有线的运输组织模式,分析了客货分线对既有铁路运输组织的影响,构建了高速铁路与既有线合理分工优化模型,并研究了分工方案对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3、总结了目前铁路客运组织现状和客运需求的发展趋势,研究了客货分线后客运组织优化策略,提出了客货分线后铁路客运组合营销策略。4、总结了目前铁路货运组织现状和货运需求的发展趋势,初步估算了繁忙干线客货分线后运输能力的释放量,提出了客货分线后货运服务改进方向和货运组织优化建议,并形成了客货分线后铁路货运整体营销策略。5、分析了高速铁路建成后对航空、高速公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的影响,基于客运实现“零换乘”、货运实现“无缝衔接”的运输要求,研究了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王晶[2](2011)在《基于绿色换乘的高铁枢纽交通接驳规划理论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高铁枢纽的大规模建设当中,迫切需要相关理论的指导。大型高铁枢纽交通接驳规划与设计理论研究方面还相对不足。因此,以国内外相关案例的分析研究为基础,以系统论、可持续交通理论和绿色交通理念为指导,整体考虑高铁枢纽接驳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借鉴传统铁路客站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构筑基于“绿色换乘”的大型高铁枢纽交通接驳规划理论也就成为本次研究的重点。论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背景研究。首先对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进行了回顾总结,并对国内外典型的高铁枢纽案例进行了归纳整理。然后分别从对高铁枢纽交通接驳规划研究具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理论、利用高铁枢纽交通接驳规划实现目标的理论、与高铁枢纽交通接驳规划本体相关的研究三个方面对已有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综述,明确了本次研究的重点,并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借鉴。第二部分为理论框架建构。首先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趋势,提出了高铁枢纽的“绿色换乘”理念,作为当代大型高铁客运枢纽交通接驳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追求目标。然后尝试以“绿色换乘”理念为指导,通过区域、城市、枢纽三个不同的层次的研究,从枢纽与城市对外交通的联合、枢纽与城市内部交通的耦合、枢纽与周边快速集散系统的结合、枢纽与城市慢行交通的融合、枢纽本体的整合这五个不同方面出发,构建了集宏观、中观、微观于一体的大型高铁枢纽交通接驳规划与设计理论体系框架。第三部分为基础理论研究。以“绿色换乘”理念为指导,在对大量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高铁枢纽与城市对外交通的联合、高铁枢纽与城市内部交通的耦合、高铁枢纽与周边快速集散系统的结合、高铁枢纽与城市慢行交通的融合、高铁枢纽本体的整合”这5个方面对大型高铁枢纽交通接驳体系的一体化衔接模式进行了具体可操作的探讨,归纳了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并对其适用范围进行了界定。

张明逸[3](2008)在《政企合作综合开发承包城轨运营的研究》文中提出国家正在推动基础设施投资体制改革,促进大型建筑企业国际化、市场化、资本化,提高工程总承包能力,加快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业主希望承包商从事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融资、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及维修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政府转变职能,公共服务外包成为趋势。论文分析国内外现有城轨运营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着重介绍了北京地铁、上海地铁、朔黄铁路的管理模式,指出作为公共产品的城市轨道交通将实现以政府引导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多主体运营竞争模式。举例分析中国中铁一局新运工程公司和其他企业以股份制形式,形成战略联盟,组成项目联合体工程总承包商,对西安城市轨道工程项目的融资、设计咨询、施工、运营以及维修进行工程总承包。公司依托“一局运输”的专业化优势,初期采用委托运营模式、中期采用朔黄模式、远期采用PPP模式承包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公司立足城市,参与城市化进程,开拓公司承包的客运市场。承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盈利模式采用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等资源联合开发的模式,利用沿线土地筹资,结合商业、广告、物业及沿线一体开发等资源综合利用,获得收益弥补投资及运营的不足。最后提出,公司投资西安地铁运营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取决于项目评价的结果。

宾坚[4](2006)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管理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面对巨大的城市人口出行和环境污染压力,优先发展城市快速公共交通,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全世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有效途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在现在的理论研究上,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必要性、重要性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已不再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研究的重点已转向技术、管理等具体领域。而作为其管理领域的核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与管理—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 本文基于深圳地铁1号线1期工程运营的实况,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进行了系统分析;将分形理论运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分析,利用其自相似性和自仿射性对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客流量进行预测;基于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选型的方法多为定性的方法,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选型,并通过实例论证其合理性;对深圳地铁1号线客流量分布不均的实际情况(实际上大多数城市都是如此),提出按比例的长短列车交路套跑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交路方案,既满足运输量的要求,又很好的节约了运营成本。 文章将系统的思想贯穿始终。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统计分析和层次分析等方法运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的管理当中。实践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李犁峰[5](2003)在《国有铁路参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研究与规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市交通拥挤和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成为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轨道交通运能大,速度快、舒适、准点、对环境污染小,轨道交通的建设能够带动沿线土地开发和增值,引导城市布局朝合理化方向发展。但是,建造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造价高昂,地铁每公里造价高达7~9亿元,轻轨造价也达到了每公里3~5亿元。因此许多城市没有能力承担,单靠发展地面常规公共交通来解决,结果近期的交通问题解决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交通环境更加恶化,污染更加严重。 同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我国大城市铁路枢纽也逐渐发生了很大变化,铁路枢纽内的许多联络线、支线逐渐被城市包围,逐渐失去了原来的地位和作用,运能虚糜,设备、设施闲散。 本论文在此双重背景下,以铁路参与城市客运为目标,通过分析国内外城市交通和轨道交通的现状及特点,在研究国有铁路参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可行性、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参与的重要性和意义进行分析,并对国铁参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和行车组织方式做出了详细的论证和阐述。本论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的现状和国有铁路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城市铁路枢纽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两种方式。 本文第二部分对重庆铁路枢纽内梨树湾至菜园坝一条重要联络线参与重庆轻轨交通新Ⅰ号线进行研究,首先介绍重庆市客运现状和交通路网现状,结合重庆市铁路枢纽的调整规划,通过对梨菜线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几种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比较,提出了一个比较适合重庆市特点的运营管理方案,并从技术、经济、政策方面分析了其可能性和可行性。论文的最后对如何作好梨菜线与重庆市公交线网的协调和公交站点的衔接做了充分论证。

二、广九铁路西线将实现售检票自动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九铁路西线将实现售检票自动化(论文提纲范文)

(1)客货分线后我国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组织创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论文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2 国内外客货列车分线运输发展
    2.1 国外铁路客货分线发展概况
        2.1.1 国外多线铁路的发展
        2.1.2 国外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现状
        2.1.3 国外铁路货运组织现状
    2.2 我国客货分线铁路运输发展
        2.2.1 客货分线铁路发展的必要性
        2.2.2 客货分线铁路的技术标准
        2.2.3 客货分线铁路的发展
3 繁忙干线客货分线运输组织模式
    3.1 东部地区繁忙干线概况
    3.2 客货分线运输组织模式
        3.2.1 客货列车分线运行组织特点
        3.2.2 高速铁路与既有线分工模式
        3.2.3 京沪通道的分工
    3.3 客货分线对既有铁路的影响
        3.3.1 客货分线对既有线设备的影响
        3.3.2 客货分线对路网结构的影响
        3.3.3 客货分线对既有线运输组织的影响
    3.4 高速铁路与既有线合理分工
        3.4.1 高速铁路与既有线合理分工原则及影响因素
        3.4.2 通道分工对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
4 东部地区客货分线后客运组织优化
    4.1 铁路客运需求分析
        4.1.1 铁路客运市场现状
        4.1.2 铁路客运需求趋势
    4.2 客货分线后客运组织优化
        4.2.1 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模式
        4.2.2 列车开行方案统筹编制
        4.2.3 列车运行图采用模式
        4.2.4 高速铁路运营调度
    4.3 客货分线后客运营销组织策略
        4.3.1 树立全员营销理念
        4.3.2 完善客运产品结构
        4.3.3 优化客运价格体系
        4.3.4 构建完整售票体系
        4.3.5 加大客运促销推广
        4.3.6 提高旅客服务质量
5 东部地区客货分线后货运组织优化
    5.1 铁路货运需求分析
        5.1.1 铁路货运市场现状
        5.1.2 铁路货运发展趋势
        5.1.3 铁路货运目标市场
    5.2 客货分线后货运能力分析
        5.2.1 运能释放的影响因素
        5.2.2 运能释放的整体测算
    5.3 客货分线后铁路货运组织优化
        5.3.1 货运服务改进
        5.3.2 货运组织模式改革
        5.3.3 货运业务流程优化
        5.3.4 货运产品设计
    5.4 客货分线后货运整体营销策略
        5.4.1 产品策略
        5.4.2 运价策略
        5.4.3 渠道策略
        5.4.4 销售策略
        5.4.5 人员策略
        5.4.6 过程策略
        5.4.7 客户服务策略
6 客货分线后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6.1 客货分线对其他运输方式的影响
        6.1.1 高速铁路对航空运输的影响分析
        6.1.2 客货分线对公路运输的影响分析
    6.2 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策略
        6.2.1 旅客运输实现"零换乘"
        6.2.2 货物运输实现"无缝衔接"
7 主要研究结论和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绿色换乘的高铁枢纽交通接驳规划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的背景
        1.1.3 问题的提出
        1.1.4 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高速铁路
        1.2.2 高铁客运枢纽
        1.2.3 交通接驳概念群
        1.2.4 换乘概念群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高铁枢纽的发展历程及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 世界高铁枢纽发展历程
        2.1.1 高速铁路的源起和发展
        2.1.1.1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阶段及特征
        2.1.1.2 国内高速铁路建设概况及前景
        2.1.2 高铁客运枢纽的建设
        2.1.2.1 国外高铁客运枢纽的建设概况
        2.1.2.2 国内高铁客运枢纽的建设现状
        2.1.2.3 案例研究相关启示
    2.2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2.1 影响高铁枢纽交通接驳规划研究的基础理论
        2.2.1.1 系统论
        2.2.1.2 可持续交通理论
        2.2.1.3 绿色交通理念
        2.2.2 利用高铁枢纽交通接驳规划实现目标的理论
        2.2.2.1 节点—场所理论
        2.2.2.2 圈层发展理论
        2.2.3 与高铁枢纽交通接驳规划本体相关的研究
        2.2.3.1 国外研究
        2.2.3.2 国内研究
        2.2.3.3 研究现状总结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绿色换乘”的高铁枢纽交通接驳规划理论建构
    3.1 “绿色换乘”的概念及内涵
        3.1.1 “绿色换乘”的概念
        3.1.2 “绿色换乘”的内涵
        3.1.2.1 哲学内涵
        3.1.2.2 功能内涵
        3.1.2.3 经济内涵
        3.1.2.4 社会内涵
        3.1.2.5 环境内涵
        3.1.2.6 空间内涵
    3.2 高铁枢纽交通接驳体系的理论建构
        3.2.1 高铁枢纽交通接驳体系构成及内涵
        3.2.1.1 宏观区域层面
        3.2.1.2 中观城市层面
        3.2.1.3 微观枢纽层面
        3.2.2 高铁枢纽交通接驳体系的基本特性
        3.2.2.1 协调性
        3.2.2.2 开放性
        3.2.2.3 多样性
        3.2.2.4 结构性
        3.2.2.5 一体化
        3.2.2.6 安全性
        3.2.2.7 低碳性
        3.2.2.8 高效性
        3.2.2.9 公平性
        3.2.2.10 和谐性
        3.2.3 影响高铁枢纽交通接驳体系建构的因素
    3.3 高铁枢纽交通接驳规划的基本原理
        3.3.1 系统原理
        3.3.2 语境协调原理
        3.3.3 技术支撑原理
        3.3.3.1 生态技术支撑
        3.3.3.2 信息技术支撑
        3.3.3.3 结构技术支撑
    3.4 高铁枢纽交通接驳规划的实施程序
        3.4.1 高铁枢纽客流需求预测
        3.4.1.1 高铁枢纽客流特征
        3.4.1.2 客流预测关键指标
        3.4.2 设施规模需求分析
        3.4.2.1 铁路车场规模分析
        3.4.2.2 交通接驳设施规模分析
        3.4.2.3 其它换乘设施规模分析
        3.4.3 交通接驳规划方案设计
        3.4.4 仿真模拟评估
        3.4.4.1 仿真模拟评价概述
        3.4.4.2 仿真模型及软件综述
        3.4.4.3 仿真模拟评价标准
        3.4.4.4 仿真模拟评估流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铁枢纽与城市对外交通的联合
    4.1 高铁枢纽与公路客运的一体化衔接
        4.1.1 高铁与公路客运的协同发展途径
        4.1.2 高铁枢纽与长途客站的一体化衔接布局
        4.1.2.1 长途客站的布局原则
        4.1.2.2 一体化衔接布局模式
        4.1.3 高铁枢纽与长途客站的一体化换乘模式
        4.1.3.1 基于换乘设施的换乘模式
        4.1.3.2 基于站场布局的的换乘模式
        4.1.4 长途客站与市内公交的一体化衔接换乘
    4.2 高铁枢纽内部铁路间的一体化衔接
        4.2.1 高速铁路的运输组织模式分析
        4.2.1.1 国外高铁运输组织模式
        4.2.1.2 国内高铁运输组织模式
        4.2.2 我国高铁与其它铁路换乘的必要性分析
        4.2.3 高铁与其它铁路站场的一体化衔接布局
        4.2.3.1 平面分离式布局
        4.2.3.2 平面毗邻式布局
        4.2.3.3 立体叠合式布局
        4.2.4 高铁与其它铁路客流的一体化换乘模式
        4.2.4.1 站台换乘模式
        4.2.4.2 换乘层换乘模式
    4.3 高铁枢纽与航空客运的一体化衔接
        4.3.1 高铁和航空:竞争or 合作?
        4.3.1.1 高铁与航空的竞争
        4.3.1.2 高铁与航空的合作
        4.3.2 “航空+高铁”联运模式概述
        4.3.2.1 “航空+高铁”联运的内涵
        4.3.2.2 “航空+高铁”联运的特征
        4.3.2.3 “航空+高铁”联运的意义
        4.3.3 基于“空铁联运”的一体化衔接布局
        4.3.3.1 高速铁路网与机场的衔接
        4.3.3.2 高铁站与航站楼的一体化衔接
        4.3.4 基于“空铁联运”的一体化换乘模式
        4.3.4.1 普通值机模式
        4.3.4.2 “零米支线飞行”模式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铁枢纽与城市内部交通的耦合
    5.1 高铁枢纽与轨道交通的一体化衔接
        5.1.1 城市轨道交通的概述
        5.1.1.1 相关概念界定
        5.1.1.2 起源及发展现状
        5.1.2 高铁枢纽与轨道交通衔接的意义
        5.1.3 高铁枢纽与轨道交通线网的衔接
        5.1.3.1 平行接驳方式
        5.1.3.2 交叉接驳方式
        5.1.3.3 综合接驳方式
        5.1.4 高铁枢纽与城轨站点的一体化衔接布局
        5.1.4.1 重合式布局
        5.1.4.2 半重合式布局
        5.1.4.3 并列式布局
        5.1.5 高铁枢纽与轨道交通的一体化换乘模式
        5.1.5.1 换乘大厅换乘
        5.1.5.2 同站台换乘
    5.2 高铁枢纽与常规公交的一体化衔接
        5.2.1 高铁枢纽与常规公交衔接的意义
        5.2.2 高铁枢纽与常规公交衔接的原则
        5.2.3 高铁枢纽与公交线网的衔接布局
        5.2.3.1 集中式布局
        5.2.3.2 分散式布局
        5.2.3.3 复合式布局
        5.2.4 高铁枢纽与公交场站的一体化衔接布局
        5.2.4.1 蓄车场与高铁枢纽的衔接布局
        5.2.4.2 公交站与高铁枢纽的衔接布局
        5.2.5 高铁枢纽与常规公交的一体化换乘模式
        5.2.5.1 基于换乘设施的换乘模式
        5.2.5.2 基于场站布局的换乘模式
    5.3 高铁枢纽与出租车的一体化衔接
        5.3.1 高铁枢纽与出租衔接的意义及前景
        5.3.1.1 高铁枢纽与出租车衔接的意义
        5.3.1.2 高铁枢纽与出租车接驳的前景
        5.3.2 高铁枢纽与出租车的衔接原则
        5.3.3 高铁枢纽与出租车场站的一体化衔接布局
        5.3.3.1 站点与高铁枢纽的衔接布局
        5.3.3.2 待车场与高铁枢纽的衔接布局
        5.3.4 高铁枢纽与出租车的一体化换乘模式
        5.3.4.1 纯地面层换乘
        5.3.4.2 纯地下层换乘
        5.3.4.3 高架落客+地下载客
        5.3.4.4 高架落客+地面载客
    5.4 高铁枢纽与社会车辆的一体化衔接
        5.4.1 高铁枢纽与社会车辆衔接前景及意义
        5.4.2 高铁枢纽与社会车辆的衔接原则
        5.4.3 高铁枢纽与社会车辆停车场的衔接布局
        5.4.3.1 结合站前广场布局
        5.4.3.2 结合站房布局
        5.4.3.3 结合周边建筑布局
        5.4.4 高铁枢纽与社会车辆的一体化换乘模式
        5.4.4.1 纯地下层换乘
        5.4.4.2 纯地面层换乘
        5.4.4.3 高架落客+地下载客
        5.4.4.4 高架落客+地面载客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铁枢纽与周边快速集散系统的结合
    6.1 高铁站区外围快速集散系统的组织
        6.1.1 外围快速集散系统组织原则
        6.1.2 外围快速集散系统组织模式
        6.1.2.1 双环模式
        6.1.2.2 半环模式
        6.1.2.3 单环模式
    6.2 高铁站区内部快速集散系统组织
        6.2.1 内部快速集散系统的构成
        6.2.2 高架进站系统的布局模式
        6.2.2.1 封闭循环式布局
        6.2.2.2 开放式布局
        6.2.3 内部快速集散系统的组织模式
    6.3 内外快速集散系统接口的组织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高铁枢纽与城市慢行交通的融合
    7.1 高铁枢纽与步行交通的融合
        7.1.1 枢纽与步行交通衔接概述
        7.1.2 站区周边步行系统的建构
        7.1.2.1 空中步行连廊
        7.1.2.2 地面连续步道
        7.1.2.3 地下步行街
        7.1.3 穿越站区的步行系统建构
        7.1.3.1 高架铁路模式
        7.1.3.2 铁路下沉模式
        7.1.3.3 地下通道模式
        7.1.3.4 高架步道模式
        7.1.4 站区内部步行系统的建构
        7.1.4.1 站前广场的演化阶段及其特征
        7.1.4.2 传统铁路客站站前广场特征
        7.1.4.3 我国高铁枢纽站前广场特征
        7.1.4.4 高铁枢纽站前广场规划原则
        7.1.4.5 目前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7.2 高铁枢纽与自行车交通的衔接
        7.2.1 自行车的优势及发展现状
        7.2.1.1 自行车交通的优势
        7.2.1.2 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7.2.2 B+R: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换乘
        7.2.3 影响高铁枢纽自行车客流分担率的因素
        7.2.3.1 枢纽周边的土地利用情况
        7.2.3.2 停车设施规模的确定
        7.2.3.3 停车设施管理
        7.2.4 自行车停车场与高铁枢纽的衔接布局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高铁枢纽本体的整合
    8.1 枢纽本体概念的产生
    8.2 本体发展历程回顾
        8.2.1 国外发展阶段及特征
        8.2.1.1 起源阶段(1830~19 世纪中期)
        8.2.1.2 发展阶段Ⅰ(19 世纪中至20 世纪初)
        8.2.1.3 发展阶段Ⅱ(20 世纪20~60 年代)
        8.2.1.4 成熟阶段(20 世纪80 年代以后)
        8.2.2 国内发展阶段及特征
        8.2.2.1 第一阶段(1949~1980)
        8.2.2.2 第二阶段(1980~2002)
        8.2.2.3 第三阶段(2003~今)
    8.3 本体换乘空间设计
        8.3.1 换乘空间设计趋势
        8.3.1.1 站房空间通过化
        8.3.1.2 站场重要性提升
        8.3.1.3 服务设施完善化
        8.3.2 通过式布局模式
        8.3.2.1 完全通过式布局
        8.3.2.2 “通过+等候”式布局
        8.3.3 立体化流线组织
    8.4 本体商业空间设计
        8.4.1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对策
        8.4.2 前期商业策划研究
        8.4.3 商业空间布局模式
        8.4.3.1 与换乘空间并置的集中布局
        8.4.3.2 与换乘空间结合的分散布局
    8.5 本体建筑形态创作
        8.5.1 地域性理念的生成机制及内涵
        8.5.2 在建筑形态创作中的表达
        8.5.2.1 探索自然环境
        8.5.2.2 关注人文环境
    8.6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政企合作综合开发承包城轨运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基础设施建筑市场概况
        1.1.2 轨道交通运输市场概况
    1.2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概况
        1.2.1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概况
        1.2.2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概况
    1.3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联合开发概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 政企合作承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
        1.4.2 综合开发承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盈利模式
        1.4.3 建筑企业投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项目评价
    1.5 研究目的
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2.1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2.2 轨道交通系统
        2.2.1 干线轨道交通
        2.2.2 城际轨道交通
        2.2.3 城市轨道交通
    2.3 国外基于城轨的公共优先发展模式的典型城市
        2.3.1 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斯德哥尔摩
        2.3.2 公交最便捷的城市─伦敦
        2.3.3 城轨最发达的都市─东京
        2.3.4 中国城轨发展的基本模式
    2.4 城轨客流的特征
        2.4.1 城轨客流组织特征
        2.4.2 城轨的服务对象
        2.4.3 城轨客流量的特点
        2.4.4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
    2.5 案例分析:北京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2.5.1 北京概况
        2.5.2 北京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5.3 北京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体系
第三章 政企合作承包城轨运营管理模式
    3.1 国内外现有城轨运营管理模式
        3.1.1 有竞争条件下的官办官营模式
        3.1.2 无竞争的官办官营管理模式
        3.1.3 官办半民营的管理模式
        3.1.4 官办民营的管理模式
        3.1.5 多种经济成份公私合营的管理模式
        3.1.6 私办私营的管理模式
        3.1.7 北京地铁管理体制
        3.1.8 上海地铁管理体制
        3.1.9 城轨运营管理模式的依据
    3.2 城轨运营管理
    3.3 政企合作城轨运营模式
    3.4 承包城轨运营管理模式
        3.4.1 委托运营模式
        3.4.2 朔黄模式
        3.4.3 承包城轨运营模式分析
    3.5 案例分析:中国中铁一局新运工程公司承包西安地铁运营的分析
        3.5.1 中国中铁一局新运工程公司概况
        3.5.2 西安市城市快速城轨线网规划
        3.5.3 西安城轨分阶段运营模式
第四章 综合开发承包城轨运营盈利模式
    4.1 国内外现有城轨运营盈利模式
        4.1.1 城轨运营盈利模式
        4.1.2 承包城轨运营盈利模式
        4.1.3 国内外联合开发实例
    4.2 城轨资源的综合开发
        4.2.1 城轨资源
        4.2.2 城轨与土地资源的联合开发
        4.2.3 城轨对地面土地利用的影响
        4.2.4 城轨对地下空间的影响
        4.2.5 城轨开发影响范围及影响半径
        4.2.6 城轨对房地产增值的定量研究
    4.3 案例分析:西安地铁沿线土地联合开发利用
        4.3.1 西安地铁1、2号线沿线土地收益估算
        4.3.2 西安市地铁沿线土地开发利用的建议及对策
        4.3.3 城轨运营和土地开发一体化经营
        4.3.4 城轨运营与城市物业的一体化建设
第五章 建筑企业投资城轨运营项目评价
    5.1 建筑企业的资本运营
    5.2 中国城轨投融资体制
        5.2.1 城轨投融资体制
        5.2.2 北京城轨投融资体制的创新
        5.2.3 上海城轨投融资体制的创新
        5.2.4 深圳城轨投融资体制的创新
    5.3 城轨建设项目管理模式
        5.3.1 工程项目总承包
        5.3.2 项目管理承包
    5.4 投资城轨运营项目评价
        5.4.1 城轨的费用及收入
        5.4.2 项目评价的主要内容
        5.4.3 财务评价
        5.4.4 国民经济评价
        5.4.5 不确定性分析
    5.5 案例分析:中国中铁一局新运工程公司投资西安地铁运营项目评价
        5.5.1 计算期与计算范围
        5.5.2 财务评价
        5.5.3 国民经济评价
        5.5.4 经济评价结果及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论文所取得的主要结论
    6.2 本论文的不足
    6.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理论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4)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管理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研究的方法
        1.3.1 系统研究的方法
        1.3.2 渗透着规划理念的运输组织管理方法
        1.3.3 宏观与微观的方法
        1.3.4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的方法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深圳地铁概况
    2.1 深圳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
    2.2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概况
        2.2.1 工程概况
        2.2.2 工程简介
    2.3 一号线一期工程行车组织
        2.3.1 设计客流量
        2.3.2 线路
        2.3.3 行车组织
        2.3.4 列车运行交路
        2.3.5 折返方式和折返站能力
        2.3.6 渡线、车辆停放线和存车线
        2.3.7 行车制式
        2.3.8 站务管理
    2.4 车辆选型及编组
第3章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3.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
        3.1.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要素
        3.1.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环境
        3.1.3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层次结构
    3.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特征
        3.2.1 交通特性
        3.2.2 经济特性
        3.2.3 社会特性
    3.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的特点
        3.3.1 客流量特点
        3.3.2 基于分形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分析
第4章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选型研究
    4.1 导言
        4.1.1 城市轨道车辆是城市轨道交通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设备
        4.1.2 列车编组和车辆类型对地铁系统各专业设计的主要影响
    4.2 层次分析法原理
        4.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4.2.2 构造判断矩阵
        4.2.3 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4.2.4 最佳方案的确定
    4.3 层次分析法的准则
    4.4 应用举例
    4.5 结语
第5章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交路方案研究
    5.1 导言
        5.1.1 列车交路计划
        5.1.2 缩短最小列车间隔时分,提高列车运行密度
    5.2 基于深圳地铁1号线的列车交路方案
        5.2.1 几个相关要素
        5.2.2 运用车辆数
        5.2.3 深圳地铁1号线列车交路
        5.2.4 结束语
    5.3 运输成本与运输量
        5.3.1 单位运输成本
        5.3.2 单位运输成本与运输量的关系
        5.3.3 城市轨道交通经济效益计算
        5.3.4 结语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5)国有铁路参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研究与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轨道交通系统分类
    1.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1.2.1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
        1.2.2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
    1.3 国有铁路参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现状
    1.4 国有铁路参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发展前景
第2章 国有铁路参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2.1 国有铁路具有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条件
    2.2 铁路具有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先进技术
    2.3 国有铁路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必要
    2.4 铁路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的问题
第3章 国有铁路参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3.1 国有铁路参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基本思想
    3.2 国有铁路参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内容
    3.3 国有铁路参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考虑的因素
第4章 国有铁路参与城市轨道运营的模式
    4.1 发展城市市郊铁路
    4.2 国有铁路改造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4.3 国铁技术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
第5章 运营管理模式与行车组织方案
    5.1 运营管理模式
        5.1.1 运营管理模式的基本类型
        5.1.2 推荐的运营管理模式
    5.2 行车组织方案
        5.2.1 国有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行车组织方案比较
        5.2.2 列车最小运行间隔及车辆类型、列车编组的确定
        5.2.3 最小运行间隔及最大行车密度
    5.3 推荐的行车组织方案
第6章 重庆市轻轨新Ⅰ号线调整规划
    6.1 重庆市主城区路网概况
    6.2 重庆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
    6.3 重庆轻轨新Ⅰ号线的可行性
        6.3.1 线路的可行性
        6.3.2 经济上的可行性
        6.3.3 政策上可行性
        6.3.4 运营管理上的可行性
    6.4 梨菜线参与重庆轻轨交通新Ⅰ线运营的意义
    6.5 梨菜线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方式
        6.5.1 新Ⅰ号线调整方案
        6.5.2 新Ⅰ号线运营组织管理模式
    6.6 轻轨新Ⅰ号线与常规公共交通的协调
        6.6.1 轻轨新Ⅰ线与常规公交线网的协调
        6.6.2 重庆轨道新Ⅰ号线与公交站点的衔接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广九铁路西线将实现售检票自动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客货分线后我国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组织创新策略研究[D]. 尹东. 北京交通大学, 2011(08)
  • [2]基于绿色换乘的高铁枢纽交通接驳规划理论研究[D]. 王晶. 天津大学, 2011(06)
  • [3]政企合作综合开发承包城轨运营的研究[D]. 张明逸. 中南大学, 2008(12)
  • [4]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管理及相关问题的研究[D]. 宾坚. 西南交通大学, 2006(09)
  • [5]国有铁路参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研究与规划[D]. 李犁峰. 西南交通大学, 2003(03)

标签:;  ;  ;  ;  ;  

广九铁路西线将实现售票、取票自动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