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师的职业形象与启示

日本教师的职业形象与启示

一、日本教师的职业形象与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张雅倩[1](2021)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80年代,国际教师教育领域专业化运动兴起,专业形象作为教师教育形象和职业形象的契合器,确立了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价值导向。当前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步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的相继出台,为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方向。因此,在当下乃至今后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中,明确专业形象内涵,了解不同利益群体对专业形象的认知情况,有助于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地位,激发教师的职业期待,推进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进程。本研究遵循质性研究思路展开,选择幼儿教师、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家长三类影响专业形象确立的首要利益相关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三类群体发放开放式问卷、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其次,借助Nvivo12软件对原始资料编码分析,归纳提炼出专业形象的结构和要素,基于编码结果进行条件编码和矩阵编码查询,对三类利益群体的观点再次横向比较分析;最后,探索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确立的影响因素,并从多个层面提出专业形象的提升策略。研究发现幼儿教师专业形象主要包括幼教理念、专业知能、职业道德、专业自主和专业成长五大核心范畴:其中,幼教理念方面包括幼儿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专业知能方面包括专业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反思实践能力和观察评估能力;职业道德方面包括职业情感态度和职业行为规范;专业自主方面包括教育教学自主和参与决策自主;专业成长方面包括职前专业培养和职后培训进修。幼儿教师基于教育者、学前教育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身份,将自身的专业形象定义为具备专业素养、爱岗敬业的终身学习者;园长基于学前教育服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身份,将专业形象解释为富有教育智慧、善于反思实践的开拓创新者;家长基于幼儿监护者、学前教育服务购买消费者的身份,将专业形象期望为师德高尚的、注重建立情感联结的成长陪伴者。此外,在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确立的影响因素中,研究发现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性是专业形象确立的根本所在,园所文化是专业形象确立的促进要素,网络媒体报道是专业形象形成的重要手段。鉴于此,为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形象,应该以幼儿教师自身为主体,帮助幼儿教师实现形象自觉和专业自觉;以园所文化理念为核心,塑造教师专业发展共同愿景;以网络媒体报道为依托,增强媒体专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陈瑞洁[2](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师形象嬗变研究 ——基于《人民日报》的文本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教师形象意指主流社会对理想教师职业的期待,是教师内在特质、外在表征以及社会期待的综合体。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新鲜事物不断涌入到当前社会生活中,致使人们价值观念发生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形象也难免受到影响,发生了变化。教师形象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过程又如何?本研究从传媒文本的视角进行了研究,使用文本研究法,利用NVivo质性软件解读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中的中小学教师形象,力求完整地呈现龙头传媒所建构的教师形象及其流变过程,以期为后续新闻媒介中教师形象的构建提供一些参考。本研究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中有关中小学教师的报道进行提炼,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小学教师形象嬗变的历程共分为了三个时期:1978年至1991年是“教学技能人”时期;1992年至2000年是“无私奉献者”时期;2001年至2018年是“爱岗守业人”时期。研究发现,“教学技能人”时期教师形象通常聚焦于乐学善教形象。“无私奉献者”时期教师形象通常聚焦于为人师表形象。“爱岗守业人”时期教师则聚焦于教师爱岗敬业形象。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中小学教师形象构成各要素嬗变的分析,发现在“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乐学善教”、“研究创新”、“爱岗敬业”、“社会担当”等形象构成要素上存在内涵演变,具体而言,为人师表的内涵从“严格身教”到“廉洁从教”再转变为“舍生取义”,关爱学生的内涵从“思想引导”到“个别关注”再过渡到“身心共育”,乐学善教的内涵从“能学能教”到“成果突出”再演化为“方式多样”,研究创新的内涵从“教法革新”到“教法完善”再转变为“课程开发”,爱岗敬业的内涵从“兢兢业业”到“集体意识”再转变为“守护乡村”,社会担当的内涵从“爱党爱国”到“劝学建校”再转换为“公益参与”。从社会背景、教育政策和媒体特色三个角度对《人民日报》中小学教师形象嬗变进行了归因分析,认为在社会背景上,教师形象同社会大背景紧密相关,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侧面反映时代社会风貌;在教育政策上,教师形象同教育政策走向基本相一致,宣传政策理想形象;在媒体特色上,教师形象长期笼罩神圣色彩,但逐渐开始平凡化。因此,为了更好地构建中小学教师形象,《人民日报》应反馈社会背景需求的形象,塑造作为时代文化符号的教师形象;转变单纯宣传教育政策的职能,增强媒体与教育政策的双向互动;吸收同类媒体的报道优势,让教师形象避免神圣化和模板化。

崔诗琦[3](2020)在《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早期教育教师职业标准体系研究》文中认为建立一支高质量的3岁以下婴幼儿早期教育教师专业队伍是发展我国婴幼儿托育服务事业的重点,而确立我国早期教育教师职业标准,即全面系统了解早期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研究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性问题。本研究立足于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早期教育教师职业标准与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相关经验教训以及我国现阶段早期教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对不同类别的早期教育领域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并在相关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评价法对14名早期教育领域的专家先后开展了两轮函询,尝试从职业道德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三个方面初步建构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早期教育教师职业标准的三级指标体系。早期教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的确立有助于推进早期教育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同时也能够维护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宋炳南[4](2020)在《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教师形象研究》文中认为教科书是中小学生学习内容的重要载体,其中的优秀人物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对学生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心理特征、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而教科书中的人物塑造不是凭空而来的,带有一定的价值倾向,所呈现的价值观寄托了国家对青年一代的希冀。而教师,本身则具有示范作用,其一言一行、人格特征、甚至是穿着打扮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因此,本论文以教师为立足点,选取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为研究文本,探究语文教科书中的教师形象是什么样子的,具有怎么样的特征,影响教科书中教师形象塑造的因素有哪些,期望能为教科书的编写和教师教学提供思考的方向。论文分为八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本章笔者从选题缘由出发,阐述了教科书中教师形象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和古今中外对教师形象研究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界定了核心概念和研究理论基础,最后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是教科书中教师形象的分析框架。基于第一部分对教师形象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并结合统编版语文教科书编写理念、编写特色和教师形象的特殊性,提出了本研究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第三部分是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教师人物统计。本章以语文教科书中的教师为研究对象,对教师篇目和人物属性进行统计分析。教师篇目从年级、数量和所处位置三方面统计分析,教师属性从性别、时代、国别、名称、任教科目和任教学段六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第四部分是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教师的外在形象。本章从教师的着装形象、语言形象、表情形象三大维度分析语文教科书中的教师形象。第五部分是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教师的内在形象。教师的内在形象与教师专业素养息息相关。因此本章以教师专业素养为切入点,从教师的基础形象、核心形象、根本形象和关键形象对语文教科书中的教师进行分析。第六部分整体审视发现教科书中的教师形象存在理想性、生活化、思想性、多元化等特征。第七部分是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教师形象的理论分析。对教师形象的探究不应该仅停止在表面叙述,因此本章尝试从社会学、文化学、传播学等多个角度去深层次探析语文教科书中的教师形象。第八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建议。通过对教师的属性、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性别分布不均、男性教师主导,时代国别多元、凸显家国情怀,正面形象为主、负面形象鲜见,内外兼修、名师与普通教师齐聚。最后从教科书编写层面和教师使用层面提出建议,希望对教科书中人物塑造和教师更好的教学有所启发。

梅瑞琪[5](2020)在《网络读书节目《一千零一夜》中梁文道的主持特色研究》文中指出读书节目带给受众的是心灵滋养,相较于其他网络娱乐类节目更具传播价值。但目前我国网络读书节目屈指可数,其背后原因之一就包括缺乏有深度内涵的节目主持人支撑节目发展。据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6.2%,较2017年上升了3.2个百分点。可见手机和互联网在我国国民中使用率日渐提高,印证着国民目前阅读方式已然发生改变,传统单一的文化输出形式并不能满足现代国民阅读的需求。随着受众欣赏能力提高,形式单一的传统电视读书节目造成观众视觉疲惫,难过“收视关”。网络读书节目应运而生。如何保证网络读书节目的久盛不衰,节目风格定位和节目主持人的主持特色是核心因素。《一千零一夜》无论从节目制作方式、影响力还是节目口碑上都是网络读书节目的领军者,节目主持人梁文道仅靠独白式口语传播便收获铁粉无数。本文通过研究《一千零一夜》中主持人梁文道的主持特色,分析其在时下备受关注的原因,对网络读书节目的创作和主持人未来人才培养方向提供参考价值。本文通过文本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对梁文道的主持特色进行研究。文本研究法通过查找文献进行素材收集;对比分析法则通过网络读书节目之间的对比、网络读书节目主持人之间的对比进行总结分析,概括各自优劣与风格差别;个案分析法则对《一千零一夜》这档节目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详细剖析,探究节目主持人梁文道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梁文道主持特色的个案研究,笔者发现许多培养主持人才的可取之处,不仅限于网络读书节目,在娱乐节目泛滥的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网络主持人的专业性?这个任务任重道远。

王丽丽[6](2020)在《山东省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提升研究》文中提出发展乡村教育,办好乡村学校,关键在教师。乡村教师是乡村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承担着振兴乡村文化、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任。《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提出要不断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的好’”的局面。为有效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本研究从薪资待遇、职业发展、职业声誉、职业认同四个方面,以山东省为例,对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试图为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研究选取山东省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县的56所义务教育学段乡村学校的部分乡村教师,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对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目前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主要表现为:第一,乡村教师的物质待遇相对薄弱。山东省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乡村教师在工资收入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东部教师工资普遍比中西部教师工资高且满意度偏高。现实中存在乡村教师工作补助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乡村教师最关心的子女教育和学校周转房的建设亟待解决。第二,乡村教师职业晋升空间有限。据调研发现,目前虽然学校领导对于教师的培训持积极态度,但由于外在因素,乡村教师培训的机会和次数较少,且缺乏针对性,但通过培训,部分教师可以获得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改善。从乡村教师目前拥有的职称来看,大部分教师集中在二级和一级,中级以上职称比例低于全国水平。职称评聘难度较大,阻碍了教师职业发展的顺畅性,教师职业期待难以实现。第三,乡村教师职业声誉偏低。据调查,乡村教师对于自己在当地所处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是很满意,部分教师表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认可,甚至和教师对着干。从教师荣誉制度上看,大部分的教师获得县级荣誉称号,仍然有一大部分教师未获得任何荣誉称号。第四,乡村教师对自身职业认同感较低。对乡村教师这一职业存在认知偏差且缺乏一定的乡土情怀,个别教师只是逃避就业大军或者竞争失败而被迫做出的选择。中西部地区的乡村教师更急切的想要逃离。但总体来看,大部分教师对待乡村教师这一职业具有较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调研显示,造成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培训机制尚不健全、尊师重教氛围不浓以及教师个人因素等四个方面。因此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要提待遇重关爱,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二要畅通教师职业发展渠道,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三要完善职业声望制度,彰显乡村教师职业崇高性。四要培养乡土情怀,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

饶清秀子[7](2020)在《新时代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形象研究 ——以南京本科院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教师的关注度得到提升,对教师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就当前体育教师形象出现的诸多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对体育教师形象还存在刻板印象,这严重影响到了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一线教学中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培养大学生成人成才中起着关键作用。良好的高校青年教师形象具有示范作用,作为体育学科的青年教师,他们是高校体育教师的主力军,他们不仅需要向大学生传授运动技能,还需要向大学生传播知识。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形象去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高校教育和国家的未来发展,因此不断改善和优化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形象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形象分为两大主形象,分别是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外在形象包括:体魄形象、仪表形象、教态形象和语言形象;内在形象包括:师德形象、学识形象、能力形象和创新形象。本文主要以南京11所本科院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形象进行了研究分析,为提高体育教师质量,优化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大学生对南京本科院校青年体育教师形象评价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仪表形象、体魄形象、师德形象、语言形象、教态形象、能力形象、创新形象和学识形象。青年体育教师整体的外在形象平均值高于内在形象,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青年体育教师形象的评价存在显着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青年体育教师形象的评价差异主要是在低年级与高年级之间,即大一、大二的学生与大三、大四的学生评价存在显着性差异。(2)文章通过对当下南京本科院校青年体育教师形象现状的分析,了解到当前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整体形象评价较好,具体表现在大学生对青年体育教师外在形象的认可,但是不可否认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本文归纳出当前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形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论文指出:青年体育教师的个人知识结构失调,导致其教学能力不足;仪表仪态形象虽好,但内涵修养有所缺失;在注重专业技能时,轻视了对理论的诉求;一味满足技术教学,科研水平仍是短板;在教育理念上偏保守,还缺乏一定创新意识。(3)文章通过深入研究后,针对当前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形象出现的问题,然后结合时代背景,提出以下几点应对策略:高校青年体育教师需要丰富个人知识结构,提升教学能力;继续强化形象意识,提高个人内在涵养;还需要积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研究互促进;不断更新陈旧教学理念,努力营造良好教学氛围;高校有关职能部门也需要做到完善青年体育教师的准入机制,优化青年体育教师的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认为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当下时代备受重视,面临着良好的、利于发展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所以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应不断完善自身形象问题,努力提升个人形象,由此推进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良好发展,优化高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整体体育教师的地位和认可度。

刘昆[8](2019)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 ——以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职院校是培育综合素质的人才的重要场所,而综合素质的人才应该是与社会发展需求、市场经济需求、时代进步需求相结合在一起的。在我国《2010一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更是强调了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故此,本文认为高职学校职业素养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课题的研究不仅能够完善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理论体系,而且能够为今后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提供良好的理论指导,力求能够改善学生眼高手低、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能正确对待工作等诸多问题。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总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87份,有效率为97.4%。调查从职业素养教育的5个层面,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形象教育、职业心理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出发,然后每个不同层次设定4-6个问题,对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调查。本文还发放了28份教师访谈,辅助本文调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对于职业素养教育有着一定的理解,但是整体概念模糊,对职业道德教育缺乏有效引导,职业形象教育构建缺乏,职业心理教育方面学习欠缺,职业规划教育存在不足,职业素养教育理念落后等等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为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并且在职业素养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最终,本文从转变职业素养教育的思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引导、强化学生职业形象教育的规划、职业心理教育的系统学习、开设职业规划教育相关课程几个方面提出了教育策略及建议。

杨田静[9](2019)在《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研究》文中认为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要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塑造与升华。教师作为音乐教育的主导性要素,要发挥其情绪力量以实现音乐教育的“情感”目标。而小学阶段,是学校音乐教育最为重要的基础性阶段,基于此,本研究以情绪劳动为视角,探究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构成与现状,进而促进小学音乐“情感”教学目标的实现。本研究以情绪劳动为视角,首次将情绪劳动引入到我国音乐教育的研究中。本研究采用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范式,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本质的分析,厘清了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内涵及构成要素,探究了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现状及影响要素,为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实践提供了可行性的建议。本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通过分析小学音乐教学和教师情绪劳动相关文献和理论,梳理教师情绪劳动的内涵框架及影响因素;第二部分是质性研究: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对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外显性情绪表达现状和内隐性情绪调节现状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探究;第三部分是量化研究:结合质性研究结果对小学音乐教师的情绪劳动及相关变量进行调查,分析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内隐性情绪调节现状及影响因素;第四部分是综合分析及策略研究:通过对质性、量化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与探讨,找到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为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提供可行性建议。结合对质性研究近19万字的文本分析和对904份调查问卷的量化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结论一:基于文献梳理与理论分析,厘清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概念,形成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结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预研究确定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调查的维度。结论二:通过课堂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水平显着高于我国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常模,正、负性情绪体验同时存在,教师的职业自我认同水平和个人成就感较好,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在情绪劳动过程中主要采用深层扮演的策略且情绪劳动知觉水平较好。小学音乐教师在外显性情绪表达中的言语表达、表情表达和体态表达方面呈现出了显着“情绪先行”的学科特征。结论三:通过对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与讨论,得出了小学音乐情绪劳动受到了来自教师自身、情绪表达规则和学校层面的交互影响。教师对音乐教学中情绪要素的理解、教师的职业自我认同和情绪状态都会对其情绪劳动产生影响。来自不同维度的情绪表达规则制约并影响着教师情绪劳动的认知和实践。学校方面的重视程度、资源支持、文化环境、评价机制等都从外部对小学音乐教师的情绪劳动造成了影响。结论四:提炼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价值为其情绪劳动提供可行性建议。小学音乐教师的情绪劳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与个体发展,对音乐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可通过提升教师情绪涵养、明确情绪表达规则、改善情绪劳动环境共同助力小学音乐教师的情绪劳动。

吴传刚[10](2019)在《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改进研究》文中指出自古以来各国都有对于教师标准的关注,但对于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则是在教师专业化研究背景下展开的。到20世纪80年代教师专业标准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领域。我国对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起步较晚,是在21世纪初开始的,但发展较快,研究成果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初步的成绩。特别是2012年我国正式颁布了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幼儿园及中小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基本要求,正式开启了教师专业标准改革之路。这里选取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的梳理与比较,分析探求教师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要素——标准,并寻找教师“标准”发展的历史逻辑及现实规律,探求专业化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理论基础及完善策略。研究中采取了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搜集了我国自1896年开始至2019年的我国关于中小学教师标准相关的大量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比较借鉴了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的教师标准发展中的基本经验。调查了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情况。从中发现了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存在诸如工具理性过强人文关怀不足、对时代新要求反映不足、对在职教师要求不足、对新技术应用要求不足等问题。并依据人本理论、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等理论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实际,提出了从丰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内容、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职前职后层次结构、保障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作用发挥、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水平四个方面的策略来完善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二、日本教师的职业形象与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教师的职业形象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1.专业形象的确定有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
        2.幼儿教师的专业形象日益受到重视但仍有待提升
        3.现有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的研究缺乏明确的结构和要素
    (二)文献综述
        1.关于教师形象的相关研究
        2.关于幼儿教师形象的相关研究
        3.关于教师专业形象的相关研究
        4.对已有研究的评价与反思
    (三)概念界定
        1.幼儿教师专业形象
        2.利益相关者
    (四)研究问题
    (五)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六)理论基础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的选取
        2.资料收集的方法
        3.资料分析的方法
    (四)研究效度和伦理
三、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的结构和要素
    (一)幼教理念
        1.儿童观
        2.教育观
    (二)专业知能
        1.专业知识结构
        2.教育教学能力
        3.沟通合作能力
        4.反思实践能力
        5.观察评估能力
    (三)职业道德
        1.职业情感态度
        2.职业行为规范
    (四)专业自主
        1.教育教学自主
        2.参与决策自主
    (五)专业成长
        1.职前专业培养
        2.职后培训进修
    (六)小结
四、不同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幼儿教师专业形象比较分析
    (一)幼儿教师心目中的自身专业形象
        1.身份角色:教育者、学前教育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2.期望诉求:具备专业素养、爱岗敬业的终身学习者形象
    (二)园长心目中的幼儿教师专业形象
        1.身份角色:学前教育服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
        2.期望诉求:富有教育智慧、善于反思实践的开拓创新者形象
    (三)家长心目中的幼儿教师专业形象
        1.身份角色:幼儿监护者、学前教育服务的购买消费者
        2.期望诉求:师德高尚的、注重建立情感联结的成长陪伴者形象
    (四)小结
        1.三类利益群体认知的一致性分析
        2.三类利益群体认知的差异性比较
五、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确立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自身的专业性是专业形象确立的根本所在
        1.幼儿教师理念态度:第一印象专业与否
        2.幼儿教师道德水平:以身作则德性引导
        3.幼儿教师行为表现:用专业性感染他人
    (二)园所文化是专业形象确立的促成要素
        1.园所规章制度和组织氛围:文化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2.园长管理风格和领导能力:园长引领教师专业形象确立
    (三)网络媒体报道是专业形象形成的重要手段
        1.网络媒体传播:标签化塑造教师形象
        2.网络媒体报道:模糊弱化教师专业形象
六、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的提升策略
    (一)以幼儿教师自身为主体,建构专业形象,实现专业自觉
        1.规范自身行为举止,努力实现形象自觉
        2.持续自我反思学习,管理塑造专业形象
    (二)以园所文化理念为核心,塑造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
        1.健全园所组织文化,坚定教师职业信念
        2.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有效开展职后培训
    (三)以网络媒体报道为依托,增强媒体专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1.强化网络媒体责任意识,推动社会责任感建设
        2.坚守网络媒体道德底线,追求真实客观媒体报道
结语: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2)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师形象嬗变研究 ——基于《人民日报》的文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1.国家对教师形象重建的期待
        2.教师媒介形象影响公众认知
        3.教师媒介形象研究的缺失
        4.一线教师呼吁正面教师形象
    (二)核心概念界定
        1.教师形象
    (三)文献综述
        1.教师形象研究视角综述
        2.教师形象的结构和要素
        3.教师形象变迁的研究
    (四)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3.研究对象
        4.研究方法
        5.中小学教师形象分析框架的确定
一、中小学教师形象在《人民日报》中的嬗变
    (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中小学教师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1.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中小学教师基本信息整体统计
        2.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中小学教师基本信息嬗变分析
    (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中小学教师形象嬗变的历程
        1.教师是教学技能人(1978—1991年)
        2.教师是无私奉献者(1992—2000年)
        3.教师是爱岗守业人(2001—2018年)
    (三)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中小学教师形象构成各要素嬗变的分析
        1.为人师表:从“严格身教”到“廉洁从教”再到“舍生取义”
        2.关爱学生:从“思想引导”到“个别关注”再到“身心共育”
        3.乐学善教:从“能学能教”到“成果突出”再到“方式多样”
        4.研究创新:从“教法革新”到“教法完善”再到“课程开发”
        5.爱岗敬业:从“兢兢业业”到“集体意识”再到“守护乡村”
        6.社会担当:从“爱党爱国”到“劝学建校”再到“公益参与”
    (四)小结
二、《人民日报》中小学教师形象嬗变的原因探讨
    (一)社会背景孕育教师形象的更新
    (二)教育政策引导教师形象的塑造
    (三)媒体特色介入教师形象的建构
    (四)小结
三、《人民日报》未来中小学教师形象塑造的前景展望
    (一)反馈社会背景需求的教师形象
    (二)增强媒体与教育政策的双向互动
    (三)吸收同类媒体报道的优势
    (四)小结
四、结论与讨论
    (一)《人民日报》中小学教师形象嬗变、原因及展望
    (二)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改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早期教育教师职业标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研究背景
        二、本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早期教育与早期教育教师
        二、职业标准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胜任力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三、发展性教师评价理论
    第四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早期教育与早期教育教师的研究综述
        一、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二、早期教育教师的重要性
    第二节 关于发达国家早期教育教师职业标准的研究综述
        一、美国早期教育教师职业标准发展述评
        二、英国早期教育教师职业标准发展述评
        三、澳大利亚早期教育教师职业标准发展述评
        四、日本保育士职业标准发展述评
    第三节 关于我国早期教育教师职业标准的研究综述
        一、我国早期教育教师职业标准的历史沿革
        二、我国早期教育教师的职业现状与分析
        三、我国学者对早期教育教师的能力定位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目标
    第二节 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半结构化访谈法
        三、德尔菲专家咨询评价法
    第五节 研究框架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访谈结果与分析
        一、访谈对象的类别与编码
        二、访谈过程
        三、访谈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德尔菲专家咨询评价的结果与分析
        一、德尔菲专家咨询评价法的实施过程
        二、专家的基本情况与可靠性分析
        三、第一轮专家咨询评价结果与分析
        四、第二轮专家咨询评价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政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制定和完善早期教育教师职业标准相关政策
        一、明确早期教育教师职业标准,推进早期教育教师职业专业化
        二、注重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坚持教师职业标准制定的科学性
        三、完善政府主导的托育服务顶层设计,促进出台早期教育教师相关政策
    第二节 不断建设并壮大我国早期教育教师队伍
        一、依据职业标准严把从业质量关,维护托育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基于职业标准的教师培训与评价,保障早期教育人才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访谈提纲
附录2:第一次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3:第二次专家咨询问卷

(4)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教师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核心概念界定
    (五)理论基础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教科书中教师形象的分析框架
    (一)分析框架
    (二)分析技术
二、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教师人物统计
    (一)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教师形象的篇目
    (二)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教师人物统计
三、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教师的外在形象
    (一)着装形象
    (二)语言形象
    (三)表情形象
四、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教师的内在形象
    (一)基础形象
    (二)核心形象
    (三)根本形象
    (四)关键形象
五、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教师形象的特点
    (一)理想化
    (二)多元化
    (三)思想性
    (四)生活化
六、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教师形象的理论分析
    (一)社会学视角
    (二)文化学视角
    (三)传播学视角
七、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5)网络读书节目《一千零一夜》中梁文道的主持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网络读书节目和主持人分析
    一、网络读书节目分析
        (一)网络读书节目定义
        (二)网络读书节目分类
    二、网络读书节目主持人来源分析和风格比较
        (一)网络读书节目主持人来源分析
        (二)网络读书节目主持人风格比较
第三章 “内外”兼修的《一千零一夜》
    一、《一千零一夜》节目内容的创新
        (一)节目前期推介书目的精挑细选
        (二)节目中期制作方式的积极探索
        (三)节目后期周边产品的互动呈现
    二、《一千零一夜》节目形式的创新
        (一)用声音塑造空间层次
        (二)用镜头展现文学意境
        (三)用字幕表达作品要素
    注释
第四章 梁文道在《一千零一夜》中的主持风格分析
    一、梁文道的主持角色分析
        (一)导读人:转变主持角色
        (二)梁道长:强调知识传播
        (三)说书人:弱化主持角色
    二、梁文道的语言风格分析
        (一)淡化意见领袖
        (二)语言温和儒雅
        (三)优化口语传播
    三、梁文道的互动风格探析
        (一)保持自我 不落俗套
        (二)尊重受众 答疑解惑
        (三)关注热点 寻找共鸣
    注释
第五章 梁文道在《一千零一夜》中的职业形象与公众形象分析
    一、梁文道职业形象的内在分析
        (一)涵养:流量的保证者
        (二)致知:知识的引导者
        (三)力行:节目的把关人
    二、梁文道职业形象的外在分析
        (一)声音形象
        (二)外貌形象
        (三)服饰形象
    三、梁文道的公众形象塑造分析
        (一)不为利益所驱
        (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
        (三)始终坚持文化输出
    注释
第六章 梁文道在《一千零一夜》节目中存在的问题和启示
    一、梁文道在《一千零一夜》节目中存在的问题
        (一)口误过多 影响品牌
        (一)形式感强 反客为主
    二、梁文道主持特色和节目影响力带来的启示
        (一)对主持人人才培养的启示
        (二)对网络读书节目的启示
    注释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山东省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
        (一)乡村教师
        (二)职业吸引力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三)文献评述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理论概述
第二章 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现状与问题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的对象
        (二)调查的工具
    二、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整体状况
    三、乡村教师薪资待遇情况分析
        (一)工资收入
        (二)乡村工作补贴
        (三)子女教育
        (四)住宿状况
    四、乡村教师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专业培训
        (二)职称评聘
    五、乡村教师职业声誉情况分析
        (一)经济地位
        (二)社会地位
    六、乡村教师职业认同情况分析
        (一)职业认知
        (二)乡土情怀
第三章 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需求难以满足
        (一)囿于政府教育投入力度
        (二)第三方监督机制缺失
    二、培训机制尚不健全,职业发展缓慢
        (一)培训机制滞后
        (二)职称评审难度大
    三、尊师重教氛围不浓,荣誉感不足
        (一)乡村社会缺乏对乡村教师职业产生的尊重
        (二)优秀乡村教师示范作用发挥不足
    四、乡村教师个人因素
        (一)片面认为城市教师优于乡村教师
        (二)年轻教师面临婚恋困境
第四章 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提升策略
    一、提待遇重关爱,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幸福感
        (一)加大财政投入,切实保障乡村教师待遇
        (二)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的监督机制
        (三)完善教师住房保障体系,增强教师归属感
        (四)回馈子女,增强教师优越感
    二、畅通职业发展渠道,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一)有的放矢,满足教师培训需求
        (二)健全职称晋升制度,优化职称比例结构
    三、完善职业声望制度,彰显乡村教师职业崇高性
        (一)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二)形成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
        (三)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四)加强誉后管理
    四、培养乡土情怀,增强乡村教师职业认同
        (一)本土选拔,回馈乡村
        (二)增加职前教育的乡土内容,树立正确的乡村观
        (三)融入乡村社会,增强乡村情感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新时代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形象研究 ——以南京本科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阐述
        1.2.1 概念界定
        1.2.2 理论阐述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与思考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1.6 创新与不足
        1.6.1 创新之处
        1.6.2 不足之处
第2章 青年体育教师形象:一个因新时代来临而引发关注的话题
    2.1 新时代对青年体育教师形象提出了新的要求
    2.2 青年体育教师形象在新时代下需要不断完善
    2.3 未来塑造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新形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2.3.1 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2.3.2 准确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期望
        2.3.3 推进体育师资建设的必然需求
第3章 当下南京本科院校青年体育教师形象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作为调查对象的大学生基本信息呈现与分析
        3.1.1 性别分析
        3.1.2 年级分析
    3.2 大学生对南京本科院校青年体育教师内外两大主形象的评价
    3.3 大学生对南京本科院校青年体育教师形象整体的评价
    3.4 大学生对南京本科院校青年体育教师形象各维度评价
        3.4.1 青年体育教师体魄形象的评价
        3.4.2 青年体育教师仪表形象的评价
        3.4.3 青年体育教师教态形象的评价
        3.4.4 青年体育教师语言形象的评价
        3.4.5 青年体育教师师德形象的评价
        3.4.6 青年体育教师学识形象的评价
        3.4.7 青年体育教师能力形象的评价
        3.4.8 青年体育教师创新形象的评价
    3.5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青年体育教师形象的评价与分析
    3.6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青年体育教师形象的评价与分析
第4章 当下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整体形象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透析
    4.1 当前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整体形象的评价结果描述与分析
    4.2 当前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形象评价中所发现的问题与原因
        4.2.1 知识结构失调,教学能力不足
        4.2.2 仪表仪态虽好,内涵修养缺失
        4.2.3 注重专业技能,轻视理论诉求
        4.2.4 满足技术教学,科研水平短板
        4.2.5 教育理念保守,缺乏创新意识
第5章 新时代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形象塑造的优化路径
    5.1 丰富教师知识结构,提升个人教学能力
    5.2 强化教师形象意识,提高个人内在涵养
    5.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研究互促进
    5.4 完善教师准入机制,优化教师评价体系
    5.5 更新陈旧教育理念,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附录A 《南京本科院校青年体育教师形象研究》的问卷调查表
附录B 专家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 ——以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概念界定
        1.5.1 职业素养
        1.5.2 职业素养教育
    1.6 研究的意义
        1.6.1 理论意义
        1.6.2 实践意义
2 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现状的调查及思考
    2.1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调查问卷设计及样本概况
        2.1.1 调查问卷设计
        2.1.2 样本概况
        2.1.3 问卷设计依据
    2.2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调查结果分析
        2.2.1 职业理想(意识)教育调查结果
        2.2.2 职业道德教育调查结果
        2.2.3 职业形象教育调查结果
        2.2.4 职业心理教育调查结果
        2.2.5 职业规划教育调查结果
3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从问卷调查里面深入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理念落后
        3.1.2 职业道德教育缺乏有效引导
        3.1.3 缺乏职业形象教育的构建
        3.1.4 职业心理教育方面的学习欠缺
        3.1.5 职业规划教育存在不足
    3.2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职业素养教育问题的原因
        3.2.1 职业素养教育系统性缺乏
        3.2.2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生源质量差
        3.2.3 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有待提升
        3.2.4 高校在职业素养教育中忽略心理教育
        3.2.5 高校职业规划课程缺乏系统性
4 提升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策略
    4.1 转变职业素养教育的思想
    4.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引导
    4.3 强化学生职业形象教育的规划
    4.4 职业心理教育的系统学习
    4.5 开设职业规划教育相关课程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9)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时代背景——国家对教师情绪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
        (二)学理背景——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研究较为匮乏
        (三)现实背景——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大量的情绪需求
    二、研究问题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一)本研究对混合研究方法的界定
        (二)本研究的混合研究设计方案
    四、研究创新与价值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价值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小学音乐教学的相关研究
        一、小学音乐教学本体的相关研究
        二、小学音乐教学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情绪劳动的相关研究
        一、情绪劳动的概念及结构
        二、情绪劳动的测量
        三、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教学中的教师情绪劳动研究
        一、我国教师情绪劳动研究述评
        二、国外教师情绪劳动研究述评
    小结
        一、研究方法:缺少质性、量化相结合的综合研究
        二、研究对象:缺少对不同学科教师情绪劳动特点的研究
        三、研究变量:缺少从不同侧面对教师情绪劳动的整体研究
        四、策略研究:缺少策略及及情绪表达规则的探讨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第二节 研究方法的选择
        一、文献法
        二、观察法
        三、访谈法
        四、问卷调查法
    第三节 研究准备
        一、抽样方法
        二、样本选取
        三、预研究过程
第三章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研究的论域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研究的论域
        一、研究对象及场域
        二、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教师情绪劳动的学科属性寻根
        二、心理学基础:教师情绪劳动的心理学定位解析
        三、社会学基础:教师情绪形成的社会学探究
第四章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外显性情绪表达研究
    第一节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中情绪表达的课堂观察
        一、课堂观察的实施过程
        二、课堂观察的信效度检验
        三、课堂观察的结果分析
    第二节 小学音乐教师人际交往中情绪表达的访谈
        一、访谈的实施过程
        二、访谈的信效度说明
        三、访谈的结果分析
    第三节 调查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小学音乐教师关于情绪劳动的理解
        二、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外显性情绪表达特征
        三、对音乐教学要素的理解差异带来的表达方式差异
        四、情绪表达方式差异带来的课堂情绪氛围及教学效果差异
        五、音乐教学工作中高强度的情绪需求带来的情绪消耗
第五章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内隐性情绪调节研究
    第一节 小学音乐教师内隐性情绪调节现状的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
        二、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三、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第二节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内隐性情绪调节的访谈
        一、访谈的实施过程
        二、访谈的结果分析
    第三节 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一、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内隐性情绪调节的特征突出
        二、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个性差异显着
        三、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预测变量与结果变量
        四、尚未明确的小学音乐教师情绪表达规则
        五、受到不同困境影响的情绪劳动实践
第六章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及建议
    第一节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的自身因素
        二、情绪表达规则的条件因素
        三、学校层面的资源因素
    第二节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价值
        一、与音乐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契合
        二、与人本主义学习观的契合
        三、与音乐教育时代育人使命的契合
    第三节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建议
        一、发挥内力——提升小学音乐教师情绪涵养
        二、提供依据——明确小学音乐教师情绪表达规则
        三、借助外力——改善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环境
研究结论及展望
    一、研究之结论
    二、研究之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课堂观察记录表(样表)
    附录二: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访谈提纲(第一阶段)
    附录三: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访谈提纲(第二阶段)
    附录四: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调查问卷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10)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
        (二)“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三)“教师资格”与“教师资格认证”
        (四)“中小学教师”与“教师专业标准”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拟创新之处
第一章 相关研究综述
    一、教师专业化的研究
    二、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三、关于教师资格的研究
    四、关于文献的评价
第二章 稽古鉴今:我国中小学教师标准的历史演进
    一、清末时期的教师标准
    二、民国时期的教师标准
    三、新中国时期的教师标准
    四、历史的启示和借鉴
        (一)“标准”可以消解教师教育发展中的矛盾争议
        (二)标准中彰显我国文化特色
        (三)“标准”体现传承的价值
    五、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第三章 稽外鉴中:德法美日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历史演进与启示
    一、德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历史演进
        (一)德国教师标准的形成与发展
        (二)德国教师专业标准的确立与完善
    二、法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历史演进
        (一)法国教师标准的形成与发展
        (二)法国教师专业标准的确立与完善
    三、美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历史演进
        (一)美国教师标准的形成与发展
        (二)美国教师专业标准的确立与完善
    四、日本教师专业标准的历史演进
        (一)日本教师标准的形成与发展
        (二)日本教师专业标准的确立与完善
    五、德法美日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一)丰富标准内容
        (二)形成标准体系
        (三)尊重本土文化
        (四)发展信息技术
第四章 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存在的问题
    一、基于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教师工作状态调查
        (一)调查的目的
        (二)调查的工具与方法
        (三)样本的选择与数据采集
        (四)调查结果的总体概况说明
    二、基于调查、历史、国际比较发现教师专业标准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专业标准中工具理性过强,人文关怀不足
        (二)现行教师专业标准未反映出时代进步对教师的新要求
        (三)教师专业标准的层次划分不够清晰
        (四)教师专业标准中对教师掌握新信息技术的要求不足
        (五)教师专业标准监控制度缺失
第五章 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理论研究层面
        (一)缺乏对教师生命关怀的理论研究
        (二)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标准一致性研究缺乏
    二、专业标准制定的实践层面
        (一)未能全面遵循专业标准的制定原则
        (二)一体化的监督体系尚未形成
        (三)教师专业标准未能引导制度形成稳定的结构
第六章 完善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策略
    一、明确目的、科学定位,标准中体现对教师生命的关怀
        (一)深刻理解教师的“职业性”与“存在性”,彰显教师生命价值
        (二)构建“温暖”的教师专业标准,让教师拥有获得感与幸福感
    二、完善结构、丰富内容,构建教师专业标准的完整框架
        (一)依据教师专业结构完善教师专业标准结构框架
        (二)建立分级的教师专业标准
        (三)确立教师专业标准基本框架,动态更新专业标准内容
    三、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确保教师专业标准的先进性
        (一)提升教师专业标准的时代先进性
        (二)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教师专业标准
        (三)建立中国化的教师专业标准
    四、学科支撑、有效监控,为教师专业标准应用提供保障
        (一)推动学科建设为教师专业标准确立提供基础条件支撑
        (二)建立专业标准的监控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日本教师的职业形象与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研究[D]. 张雅倩.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2]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师形象嬗变研究 ——基于《人民日报》的文本分析[D]. 陈瑞洁.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3]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早期教育教师职业标准体系研究[D]. 崔诗琦.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4]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教师形象研究[D]. 宋炳南. 西南大学, 2020(06)
  • [5]网络读书节目《一千零一夜》中梁文道的主持特色研究[D]. 梅瑞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6]山东省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提升研究[D]. 王丽丽.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7]新时代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形象研究 ——以南京本科院校为例[D]. 饶清秀子.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8]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 ——以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刘昆.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6)
  • [9]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研究[D]. 杨田静.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6)
  • [10]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改进研究[D]. 吴传刚.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日本教师的职业形象与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