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园区(论文文献综述)
吕晓冯[1](2021)在《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几点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1."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经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发展,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前提下发展并实现经济的增长,是以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内容和实现路径。绿色经济思想的产生源于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萌芽于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倡导工业发展要注重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李淑珍,李爽,李梦琦,梁欣欣,孙中贯,刘琳[2](2021)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人们对农业经济效益的过渡追求,引发了资源匮乏、生态环境破坏、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现象,在这一背景下,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应运而生。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现代农业追求的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收集、整理文献资料,介绍了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典型农业循环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我国现存的制约农业经济循环发展问题的应对措施,以促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严彬,袁哲,王忠昊[3](2021)在《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分析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是我国"十四五"阶段主要工作任务之一。生态工业园区是践行生态文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园区生态化建设水平,对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概况及建设成效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实际调研,从政策机制、认知程度、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力度4个方面总结出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国家生态工业领域的最新政策要求,为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未来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
马欣,王齐一,闫峰,赵清洋[4](2021)在《复合功能的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思路研究——以长春市为例》文中认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本质是"废物资源化",积极谋划循环经济产业园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由之路。本文以长春市为例,研究构建复合功能的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规划思路:一是要立足城市现实需求,明确建设意义和目的;二是要定位精准,构建职能清晰、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发展路径;三是要构建全体系产业链条,积极对接国家各项政策;四是要构建与产业发展相契合的空间结构,合理高效利用土地;五是要前置开展生态环境评估,打造绿色友好园区;六是要构筑共建共享的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区域带动。
么新,朱黎阳,王小珏[5](2021)在《以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支撑双循环发展格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是当前应对国内外局势变化的主动举措,更是中国经济供给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国内大循环体系有赖于经济供应链的稳定,而资源供给保障能力是实现经济供应链安全、可控的重要基础保障。当前,我国资源禀赋与部分矿种资源供给潜力不足,部分战略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企,进口渠道相对单一。完善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供应链稳定性,从而对降低我国资源对外依存度,应对资源安全风险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我国应顺应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将资源循环保障体系议题提升至更加重要的位置。
何静[6](2021)在《共生视角下城市建设综合类静脉产业生态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将产生数量越来越庞大的生活垃圾、废旧电器、工业固体废弃物等。这些废弃物如果以填埋、焚烧的方式进入大气、土壤、地下水,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随着共生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将这些废弃物再次回收、拆解、再次利用、再次进入社会物质大循环的静脉产业集中到一个生态工业园区中,形成共生产业链,将会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城市建设综合类静脉产业生态园的理论基础是共生理论与工业生态学,现实基础是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大发展,约束条件是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研究核心是综合类静脉产业生态园的建设、管理、运营及需要的政策支持。
吕芳梅,高志科[7](2021)在《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循环农业体系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平台,通过不断探索、总结、集成、创新,提炼出了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8种模式,本文主要论述了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循环农业的8种模式,探究了其发展成效,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
穆兴亮[8](2021)在《陕南特色生态产业链的优化研究 ——以黄姜产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河池市人民政府[9](2021)在《河池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中提出河政发[2021]1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和驻河池中直区直各单位:现将《河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5月17日河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目录第一章立足新起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池新征程第一节发展的新起点第二节面临的新环境第三节二〇三五年新愿景
杨丹丹[10](2021)在《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提高,城市固体废物数量显着增加,不可避免地对城市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目前,中国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能力的明显滞后引发了积弊已久、复杂多变的生态问题,如“垃圾围城”、“固废围城”、“垃圾困村”等。无废城市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解决固废污染的综合防治问题、实现城市高质量的发展是当前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山西省为我国重工业基地,污染较为严重,尤其是工业固体废物污染十分明显,因此,针对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现状,分析其内在影响因素,对于山西省构建无废城市意义重大,也有利于山西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无废城市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深刻总结前人研究无废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方法。以山西省11个地市为例,首先分析山西省自然资源现状、社会经济现状和无废城市发展现状,然后从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和发展保障能力四个次级子系统构建山西省无废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时,先对山西省各地市历年的详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用熵权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计算2010年到2019年间无废城市各项指标的综合得分。通过数据分析和GIS绘图分析2010年、2013年、2016年和2019年四个时间节点的无废城市发展空间示意图,研究山西省无废城市的时空演化规律,得出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山西省无废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着差异,呈现以太原市为中心向周围扩散的辐射性增长方式。通过深入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对国内外典型无废城市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工业固废产量大、强度高、综合利用率低、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布点规划不合理且监管不严、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置量和处置能力偏小、城市垃圾和市政污泥无害化处置程度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从源头减少固废生产量、提升工业固废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工业危废处置技术和综合利用率、合理布局区域性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加强监管制度、落实医疗废物收集与处置监管责任、强化处置工作、实施城市垃圾强制分类、加快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理。
二、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园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园区(论文提纲范文)
(1)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
1.“绿色经济”发展 |
2.“低碳经济”发展 |
3.“循环经济”发展 |
二、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关系 |
三、建设产业园区的意义 |
1.产业园区概念 |
2.我国产业园区发展历程 |
3.我国产业园区发展主要阶段 |
4.我国产业园区运管模式 |
5.发展产业园区的意义 |
第一,产业园区是形成产业集群的基础。 |
第二,产业园区是地方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 |
第三,发展产业园区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四,推动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是节能减排的关键。 |
四、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思考 |
1.我国产业园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一,园区定位不清。 |
第二,产业关联度低。 |
第三,科技创新不足。 |
第四,市场化机制亟待完善。 |
第五,配套服务薄弱。 |
2.我国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的几点思考 |
第一,要保持绿色低碳对产业园区发展的引领 |
第二,要贯彻落实“十四五”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要求 |
第三,重视产业园区的集聚发展 |
第四,要坚持产业园区的内部联动 |
第五,要深化产业园区的外部联动 |
第六,要营造产业园区集群创新环境 |
第七,要有序做好产业转移和承接 |
第八,要紧抓特殊地区特色产业园区发展机遇 |
第九,要加强融合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
第十,要注重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作用 |
(2)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业循环经济的原则及常见模式 |
1.1 农业循环经济的原则 |
1.2 农业循环经济的常见模式 |
1.2.1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1.2.2 工农业复合型模式 |
1.2.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 |
2 典型农业循环经济园区的发展现状 |
2.1 八桂田园 |
2.2 抚州市广昌白莲产业园 |
2.3 内蒙古蚯蚓养殖生态园区 |
2.4“荔香花海”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 |
3 目前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
3.1 农户认识不足 |
3.2 资金匮乏 |
3.3 农业科技水平落后 |
3.4 法律体系不完善 |
3.5 标准化体系不健全 |
4 应对措施 |
4.1 提高农户意识 |
4.2 扩大资金投入 |
4.3 提高科技水平 |
4.4 健全农业循环经济相关法律体系 |
4.5 构建标准体系 |
(3)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分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及建设现状 |
1.1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及规范 |
1.2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现状 |
2 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现状及成效分析 |
2.1 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相关政策 |
2.2 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概况 |
2.3 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成效分析 |
3 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4 江苏省内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
(1)编制标准规范,规范园区建设管理 |
(2)落实“碳达峰”,加快低碳循环经济发展 |
(3)实施绿色发展,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
(4)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生态建设驱动力 |
(5)加强公众参与,培育生态文明理念 |
5 结论 |
(4)复合功能的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思路研究——以长春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循环经济概述 |
2 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思路 |
2.1 立足城市现实需求,明确建设意义和目的 |
2.1.1 通过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提升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水平,补足缺失的处理门类,为城市近期和长远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
2.1.2 应对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要求的大背景下,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成将大幅度提升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孵育核心龙头企业。 |
2.1.3 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城市新兴环保产业的发展,抢占朝阳产业的机遇,在应对疫情后的经济发展中形成一个崭新的产业门类。 |
2.1.4 通过产业园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邻避设施有效集中布置,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节约高效利用土地,提升城市宜居环境水平。 |
2.2 定位精准,构建职能清晰、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发展路径 |
2.2.1 以问题为导向确定产业园发展定位 |
2.2.2 合理确定建设时序和阶段任务 |
2.3 构建全体系产业链条,积极对接国家各项政策 |
2.3.1 实事求是、压茬推进各类产业项目 |
2.3.2 积极对接国家各项政策,为产业园建设提供保障 |
2.4 构建一园两区空间结构,合理高效利用土地 |
2.5 前置开展生态环境评估,打造绿色友好园区 |
2.6 构筑共建共享的基础设施体系,支撑园区实现区域带动作用 |
(5)以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支撑双循环发展格局(论文提纲范文)
1 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是构建国内大循环体系的重要支撑 |
1.1 稳定可靠的资源供给是国内大循环的物质基础 |
1.2 资源循环利用将在资源供给中占据更重要位置 |
1.3 资源高效循环是构建国内大循环体系的应有之义 |
2 当前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
2.1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家底不清 |
2.2 资源闲置与利用方式低端并存 |
2.3 资源规范回收利用体系尚未建立 |
2.4 部分领域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尚待突破 |
2.5 制约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破局 |
3 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的对策建议 |
3.1 进一步明确新时代资源循环利用的定位和内涵 |
3.2 依托园区产业体系构建,搭建产业循环体系 |
3.3 推动城市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完善城市循环体系 |
3.4 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规范产品废弃循环体系 |
3.5 围绕区域重大战略构建区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
3.6 增强海外循环利用资源的获取和保障能力 |
3.7 将资源循环利用纳入国家资源安全战略支撑体系 |
3.8 推动构建有利于资源高效循环的制度保障体系 |
(6)共生视角下城市建设综合类静脉产业生态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问题的提出 |
二、静脉产业生态园发展演进 |
(一)以个体为主要形式阶段 |
(二)以企业为主要形式阶段 |
(三)以生态工业园为主要形式阶段 |
三、综合类静脉产业园区建设 |
(一)建立回收体系 |
(二)建设水资源梯级利用设施 |
(三)建设污染防治设施 |
(四)构建完整的产业链 |
(五)建立研发平台 |
(六)建立信息网络平台 |
四、综合类静脉产业生态园运营管理 |
(一)生态招商 |
(二)管理运营模式 |
1. 政府主导型 |
2. 政企结合型 |
3. 自组织型 |
4. 双组织型 |
(三)盈利模式 |
1. 土地运营收入 |
2. 增值服务 |
3. 金融投资 |
4. 品牌输出 |
(四)公共事务管理 |
1. 一揽子环境管理[6] |
2. 应急管理 |
五、制定园区发展规划 |
(一)将静脉产业园区和企业同样作为《规划》的制定主体之一 |
(二)增加规划制定和审议年限的规定 |
(7)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循环农业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和模式 |
(一)发展现状 |
(二)8种循环模式 |
1.“种—养—加”产业化模式。 |
2.“畜—沼—果/菜/粮”模式。 |
3.“工厂化食用菌循环农业”模式。 |
4.“地热资源循环利用”模式。 |
5.“雨水收集利用”模式。 |
6.“‘四位一体’沼气循环农业”模式。 |
7.“蔬菜基质栽培循环利用”模式。 |
8.“废弃物收集及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
二、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循环农业发展的初步成效 |
(一)品牌化效应突出 |
(二)产业化效益凸显 |
(三)推广示范效果明显 |
(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着 |
1.生态效益良好。 |
2.经济效益显着。 |
3.社会效益明显。 |
三、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循环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
(二)技术支撑不完备 |
(三)联动机制不完善 |
(四)规模效益不突出 |
(五)整体效应未形成 |
(六)扶持力度需加大 |
(七)环节联系不畅通 |
(10)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和创新 |
1.4.1 研究思路 |
1.4.2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无废城市 |
2.1.2 零废弃(Zero waste) |
2.2 理论基础 |
2.2.1 清洁生产理论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3 循环经济理论 |
2.2.4 低碳经济理论 |
2.3 小结 |
第3章 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现状 |
3.1 自然资源现状 |
3.2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3.3 固体废物管理现状 |
3.4 小结 |
第4章 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评价 |
4.1 山西省无废城市指标体系构建 |
4.1.1 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
4.1.2 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
4.1.3 评价指标体系 |
4.1.4 指标数据来源 |
4.2 数据处理与方法 |
4.2.1 熵权法 |
4.2.2 综合评价法 |
4.3 山西省无废城市评价 |
4.3.1 确定指标权重 |
4.3.2 计算山西省十一市无废城市综合得分 |
4.4 结果分析 |
4.4.1 时间演变特征分析 |
4.4.2 空间演变特征分析 |
4.4.3 影响因素分析 |
4.5 小结 |
第5章 国内外典型无废城市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 |
5.1 国外典型无废城市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 |
5.1.1 新加坡:全面市场化回收 |
5.1.2 日本:生活垃圾精细化分类 |
5.2 国内典型无废城市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 |
5.2.1 包头:打造“无废城市”样板 |
5.2.2 深圳:构建绿色供应链制造体系 |
第6章 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6.1 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6.1.1 工业固废产量大、强度高、综合利用率低 |
6.1.2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布点规划不合理且监管不严格 |
6.1.3 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置量和处置能力偏小 |
6.1.4 城市垃圾和市政污泥无害化处置程度低 |
6.2 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
6.2.1 从源头减少固废生产量、提升工业固废资源使用效率 |
6.2.2 合理布局区域性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加强监管制度 |
6.2.3 落实医疗废物收集与处置监管责任、强化处置工作 |
6.2.4 实施城市垃圾强制分类、加快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 |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不足与展望 |
附录 公众对山西省11地市无废城市建设成效满意度的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
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园区(论文参考文献)
- [1]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几点思考[J]. 吕晓冯. 资源再生, 2021(12)
- [2]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 李淑珍,李爽,李梦琦,梁欣欣,孙中贯,刘琳. 中国果菜, 2021(11)
- [3]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分析与思考[J]. 严彬,袁哲,王忠昊. 环境科技, 2021(05)
- [4]复合功能的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思路研究——以长春市为例[A]. 马欣,王齐一,闫峰,赵清洋.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 2021
- [5]以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支撑双循环发展格局[J]. 么新,朱黎阳,王小珏.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21(08)
- [6]共生视角下城市建设综合类静脉产业生态园研究[J]. 何静. 经济问题, 2021(08)
- [7]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循环农业体系研究[J]. 吕芳梅,高志科. 甘肃农业, 2021(07)
- [8]陕南特色生态产业链的优化研究 ——以黄姜产业为例[D]. 穆兴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 [9]河池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J]. 河池市人民政府. 河池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05)
- [10]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D]. 杨丹丹.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