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严重过敏反应一例

维生素C严重过敏反应一例

一、维生素C严重过敏反应1例(论文文献综述)

曹雪,李艳娇,宋燕青,胡雪[1](2022)在《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该院不良反应监测网上报的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病例,同时检索2000年1月至2021年3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录的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文献,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上报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4例,检索文献获得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的个案报道26篇(26例),共30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占63.33%),女性患者11例(占36.67%);患者年龄为32~85岁,平均年龄为61.4岁;过敏反应发生时间最短为口服后5 min,最长为连续口服6个月,其中17例(占56.67%)发生于用药后≤3 d;过敏反应包括皮肤过敏(19例)、过敏性休克(3例)、血管神经性水肿(5例)、药物热(2例)和过敏性哮喘(1例);5例(占16.67%)报告了更换其他调节血脂药替代治疗方案。结论:他汀类药物可导致休克、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过敏性哮喘等过敏反应,用药时应注意患者的用药监护,特别是首次用药初期;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对于应用他汀类药物利大于弊的患者,应阐明发生过敏反应时的替代治疗方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白璐,谢卓霖,王智文,胡路遥,何御坤,伍赶球[2](2021)在《维生素C对炎症的治疗作用》文中认为维生素C具有强还原性,在人体内可作为强抗氧化剂,通过多种机制来治疗机体的炎症反应。目前研究发现,维生素C可以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比如脓毒症、病毒性心肌炎、角膜炎等,并且能改善危重患者的预后。同时需要注意过量使用维生素C后可能导致不良反应,不可滥用。

曹建英,惠培业,冯占芹,王潇,宋玉环,李佳,张维芬[3](2021)在《静脉滴注维生素C注射液致新的/严重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静脉滴注维生素C注射液致新的/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分析静滴维生素C注射液的安全性风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对山东省某地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监测到的29例维生素C注射液致新的/严重不良反应及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监测数据及文献显示,维生素C注射液所致新的/严重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紫绀、四肢厥冷、皮肤花纹等。过敏性休克等相关新的严重不良反应为本品较突出的风险,5岁以下患者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明显高于6~59岁(χ2=22.95,P <0.05)及60岁以上患者(χ2=7.29,P <0.05)。结论:建议进一步完善维生素C注射液质量标准,及时修订产品说明书,关注特殊人群用药,加强安全性监测,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黄义[4](202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75例血热型过敏性紫癜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近10年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热型过敏性紫癜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归纳其患者一般资料及相关发病因素,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方案及疗效评价,进一步总结经验,以期为今后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热型过敏性紫癜提供更标准化的诊疗思路及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住院部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热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选取75例患者,将其一般资料(病历号、年龄、性别),疾病临床资料(发病季节、诱发因素、首发症状、皮肤受累部位、消化道症状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等进行整理,并录入Excel表格中,使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患者基本情况:本次共收集75例过敏性紫癜(HSP)患者,男女比例为1:1.41,平均发病年龄为42.31±21.23,平均病史为241.88±663.28天,且年龄越大病程长(P<0.05),春冬为高发季。2.HSP发病最常见诱因为上呼吸道感染,54例患者未发现明显诱因。3.疾病史:44例HSP患者患有一种以上疾病,常见疾病为:高血压、冠心病。4.临床表现:75例患者均出现了皮肤紫癜情况,18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了消化道症状,22例HSP患者出现了关节疼痛。5.实验室检查:20例CRP升高,14例WBC计数异常,27例尿中有隐血,20例尿中蛋白阳性,44例HSP患者41例存在过敏反应,蛋奶类及米面坚果类过敏最多。6.治疗情况:中药使用频率排名前20味为:地黄、甘草、丹皮、白茅根、地榆炭、金银花、小蓟、侧柏炭、槐花、茜草、紫草、血余炭、仙鹤草、连翘、白术、茯苓、黄芪、丹参、当归、牛膝。20味高频药物聚类分析:C1:槐花、茜草、血余炭、仙鹤草、紫草;C2:连翘;C3:金银花、小蓟、地榆炭、侧柏炭、甘草、牡丹皮、地黄、白茅根;C4:黄芪、白术;C5:丹参、当归、茯苓、牛膝。常用西药制剂为复方甘草酸苷类、维生素类、芦丁片、钙剂。7.治疗及预后:75例HSP患者,治愈16例,好转57例,未愈2例,有效率达97.33%。结论:1.过敏性紫癜(HSP)的病因尚不明确,考虑可能与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有关。2.HSP患者食物过敏率高达93.18%,其中米面坚果类及蛋奶类为食物过敏中最常见的两大类。3.C反应蛋白升高患者数较多,考虑本病可能与感染有关。4.血热型HSP治疗上多以清热、凉血、止血为主,以凉血止血类、清热凉血类药物最为常用。5.所有的患者均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达97.33%。

马世茹[5](2021)在《321例中老年湿热浸淫型湿疹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湿热浸淫型泛发型湿疹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总结分析对比出中年组和老年组湿热浸淫型泛发型湿疹的发病特点,影响因素及治疗疗效上的区别,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思考。资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病房收治的321例湿热浸淫型泛发性湿疹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纳排标准筛选出合适的湿疹患者,并根据年龄划分为中年组和老年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季节,住院天数与病程,发病诱因,皮损状态与部位,既往史,过敏史,实验室检查,中西医治疗,出入院时EASI VAS评分等数据登记在表,运用SPSS21.0中文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釆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满足则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去分析两组相关性,按检验水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性别:本研究共收集321例患者,中年组共96名,其中女性57例(59.38%),男性39例(40.63%),男女比例1:1.46,女性较多;老年组共225例,其中女性85例(37.78%),男性140例(62.22%),男女比例1.64:1,男性较多,卡方检验分析性别存在差异性(P<0.05),并且老年组人数显着多于中年组,其中61-65岁年龄段患者数量最多。2.病程:中年组病程最短3天,最长为40年,平均病程为20.33个月。老年组病程最短1天,最长为50年,平均病程为86.98个月。利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两组病程显示出差异性(P<0.05),老年组明显长于中年组。3.发病诱因:中年组有明显诱因的17例(17.71%),其中因外界接触15例(15.63%),老年组21例(9.37%),其中因外界接触的18例(8%),统计学分析有显着差异性(P<0.05),中年组以外界接触激素类或刺激性物品、日晒等原因为主。4.皮损部位:中年组发于头皮32例(33.33%),面部34例(35.42%),双上肢79例(82.29%),双下肢80例(83.33%),躯干70例(72.92%),双手46例(47.92%),双足46例(47.92%),臀部14例(14.58%);老年组患者皮损发于头皮105例(46.67%),面部79例(35.11%),双上肢189例(84%),双下肢195例(86.67%),躯干168例(74.67%),双手62例(27.56%),双足59例(26.22%),臀部13例(5.78%)。两组均以躯干、四肢发生部位为主,其中在双手、双足、头皮、臀部两组存在差异性(P<0.05)。5.皮损状态:中年组皮损红斑96例(100.00%),丘疹95例(98.96%),抓痕64例(66.67%),血痂76例(79.17%),渗出33例(34.38%),干燥脱屑37例(38.54%),苔藓化8例(8.33%),色素沉着15例(15.63%);老年组皮损红斑222例(98.67%),丘疹222例(98.67%),抓痕183例(81.33%),血痂178例(79.11%),渗出65例(28.89%),干燥脱屑119例(52.89%),苔藓化22例(9.78%),色素沉着59例(26.22%),两组皮损状态以红斑、丘疹为主,其中以抓痕、脱屑显示出差异性(P<0.05),老年组在这两方面较中年组更明显。6.既往史:中年组患者高血压20例(20.83%),冠心病4例(4.17%),甲状腺疾病甲亢6例(6.25%),皮肤科疾病(荨麻疹等)11例(14.58%);老年组患者高血压77例(34.22%),冠心病37(20%),皮肤科疾病(荨麻疹、过敏性皮炎、体癣等)21例(10.67%),甲状腺疾病甲减18例(8%),微血管病变23(10.22%),经过卡方检验中年组老年组在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疾病以及微血管病变存在显着差异性(P<0.05),其中老年组在高血压、甲状腺疾病导致的甲减、微血管病变如下肢静脉曲张等显着多于中年组,中年组在甲状腺疾病导致的甲亢多于老年组。7.实验室检查:肝功中年组异常24例(25%),老年组异常95例(42.22%),其中AST、GLOB、A/G指标异常显着多于中年组,有差异性(p<0.05)。血脂中总胆固醇中年组升高4例(4.17%),老年组32例(14.22%)显着高于中年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中Ig G中年组升高23例(23.96%),老年组82例(36.44%),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酶谱中α-HBDH中年组升高22例(22.92%),老年组77例(34.22%)显着高于中年组(P<0.05),C反应蛋白中年组升高24例(25.00%)多于老年组33例(14.67%),存在差异性(P<0.05)。特殊变应原检测中螃蟹、鳕鱼、蟑螂、狗毛皮屑两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分别为5例(5.21%)、4例(4.17%)、10例(10.42%)、15例(15.63%);老年组为3例(1.33%)、2例(0.89%)、10例(4.44%)、59例(26.22%)。8.治疗:统计321例住院患者中医治疗方法中选择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液,中年组分别为85例(88.54%)、6例(6.25%)、23例(25.00%);老年组分别为203例(90.22%)、18例(8%)、33例(14.67%),两组在中药注射液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治疗中选择抗组胺药物中年组92例(95.83%),老年组225(100%)总体使用频率高于中年组(P<0.05)。使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中年组35例(36.46%)多于老年组43例(19.11%),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用药物复方硼酸溶液、复方青尤软膏使用上老年组高于中年组(P<0.05),分别是中年组78例(81.25%)、46例(47.92%);老年组204例(90.67%)、135例(60.00%)。9.疗效:统计321例住院患者通过规范化治疗,老年组入院及出院平均皮损评分分别为31.99±8.60、7.73±5.70,中年组为27.98±8.54、5.61±4.28,有差异性(P<0.05)并且年龄越大治疗的效果越不理想,老年组入院及出院VAS评分分别为80.38±0.94、34.15±3.79,中年组为79.76±1.72、30.49±0.54,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大瘙痒越不容易缓解。此次研究结果发现中年组有效68例,显效28例,总有效率100%;老年组有效151例,显效7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55%。结论:1.总体住院患者老年人数多于中年人数,中年组女性发病人数多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男性发病人数明显多于女性。加强该年龄段人群对于此疾病的认识和预防。2.中年组更易在双手、双足、臀部形成皮损,而老年组更易在头皮、小腿部位形成皮损。应加强该部位的护理及预防。3.年龄越大湿疹瘙痒程度越明显并且难缓解,老年组更易出现抓痕、干燥脱屑、色素沉着的皮损状态。在诊治的同时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老年组更易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以及微血管病变和甲状腺疾病导致的甲减,随着步入老年,AST、α-HBDH、总胆固醇等指标异常越多,而中年组更易合并甲亢疾病。在治疗湿疹的同时,对潜在的危险因素提高警戒,积极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诊治。5.中年组更易对海鲜敏感,老年组更易对于狗毛皮屑敏感。应注意避免接触。6.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可以促进皮损愈合。7.中老年湿热浸淫型湿疹患者口服中药频率最高的10味药物为:生地黄、甘草、金银花、泽泻、牡丹皮、防风、栀子、荆芥、黄芩、白鲜皮。后续随方加减频率最高的10味中药为:地肤子、薏苡仁、钩藤、玄参、火麻仁、黄柏、苍术、土茯苓、炒蒺藜、当归。8.我院中老年湿热浸淫型湿疹患者以中药内服方剂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和消风散组合加减治疗,辅助以西医基础治疗,短时间内均能取得显着的疗效。

吉萌萌[6](2020)在《清开灵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基于大样本研究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甚少,且不良事件/反应特征经个案报道、文献评价、HIS数据仓库、药品不良反应自愿报告系统(spontaneous report system,SRS)等基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关于清开灵注射液不良事件/反应相符;影响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除目前已确认的合并用药种类外,经过文献评价、HIS数据仓库分析,认为还与患者患有肝硬化或伴有电解质紊乱、泌尿系感染、神经肌肉系统等疾病,患者过敏史,超适应症(急性扁桃体炎、高血压等),溶媒情况(说明书中未提及允许与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混合使用),合并使用(腺肽、硝苯地平、胰岛素、维生素C等)等因素有关。药品上市后安全性评价能够科学严谨、充分地认识药品安全性,其最重要的内容是药品不良反应评价,主要是通过被动和主动两种监测模式评价药品安全性。通过文献汇总,用于药品不良反应评价的数据挖掘方法主要有:比值失衡测量法、卡方检验、条件Logistic回归等方法。Logistic回归应用于单药不良反应信号检测,具有较好的效果,它是通过控制混杂因素,从而来估计影响因素的相对危险度,对目标不良反应建立回归模型,以其他作为对照,但同时会忽略各个报告表的严重程度等级;随机森林方法具有对数据集大小基本没有限制、内嵌缺失填补方法的优势,同时不存在过拟合及共线性等问题,通过得出变量的重要性评分,从而客观地评价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因素,其最重要的、最具有实用价值的结果是可以分析各因素-不良反应症状的变量重要性评分情况,并结合原始病例资料,探索各个因素对引发具体不良反应症状之间的关联程度。为了充分了解真实世界下清开灵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特征及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非对照的药物源性(drug-oriented)前瞻性医院集中监测研究进行探索。研究目的(1)主要研究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上市后大规模人群使用时的安全性,识别并判断药品不良事件及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性质、特点和发生的危险因素。(2)次要研究目的:探讨影响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因素的挖掘方法,为我国中药注射剂上市后临床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技术参考。研究方法(1)研究设计:采用多中心、非对照的药物源性(drug-oriented)前瞻性医院集中监测。(2)监测对象:根据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医院集中监测方案,方案设计单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监测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就诊于深圳仁爱医院、清河县中医院、原阳县人民医院等48家医疗机构使用清开灵注射液的30842例患者。(3)监测方法:无挑选地纳入本制剂使用患者;按照中成药医院集中监测规范制定统一的监测方案、监查规范、成立研究组、督查组,深入临床观察、随访患者的用药反应,由临床医师/护师/药师根据病历和实际观察填写观察表。(4)数据处理:总协调员核实所有观察表,原始资料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保管。参照国际通用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的西医诊断标准,对诊断名称进行了规范命名的标准化处理;参照《中医内科学》对中医诊断、证型进行标准化处理;参照Meddra字典对病例中的ADR名称进行标准化的处理。(5)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主要从以下7个方面实施:监测中心、监测人员、监测进度、原始文件、电子数据、档案管理、质量管理。其中,原始文件和电子数据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6)统计分析:数据处理及统计工作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未参与方案设计的专业人员完成。清开灵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特点分析:采用R统计分析软件3.5.0版本编程计算。对于计数资料,采用描述方法分析频数及百分比;对于计量资料,采用分段描述频数和百分比的方式。运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探索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①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按照1:3配对方式,形成ADR组和对照组。统计学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two-side test),以P≤0.2初步筛选可疑风险因素,采用95%的可信区间。②基于描述性初步分析结果,纳入单因素分析并将显着因素(P≤0.2)纳入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中进行分析。当P≤0.05,估计系数为正值时,则认为该因素为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因素;当P≤0.05,估计系数为负值时,则认为该因素为不良反应发生的非风险因素。③采用R软件包RandomForest,将ADR组和对照组共368病例以7:3交叉训练分成256例训练集建立随机森林模型,112例测试集用来检验预测效果。基于描述性初步分析结果,纳入66个变量构建随机森林模型的影响因素,根据MeanDecreaseGini指标分析各个因素总的重要性评分及各因素-不良反应症状的变量重要性评分探索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1)监测清开灵注射液患者一般情况:采用多中心、非对照的药物源性(drug-oriented)前瞻性医院集中监测使用清开灵注射液的30842例患者,男性有16209例(52.55%),女性有14633例(47.45%),分布于各个年龄段,5691例患者为18~30岁;就诊患者中,西医诊断涉及各个疾病系统,主要以呼吸道感染(11624例)、气管炎(5593例)、肺炎(2788例)等感染及侵染类疾病为主,中医诊断主要为邪热闭肺(3863例)、热毒(2289例)、邪热阻络证(1521例)等。(2)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特点:30842例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患者中,92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ADR发生率为3‰;涉及皮肤及皮下组织、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胃肠系统、各类神经系统、心脏器官等多种系统,主要表现特征为(频数≥10例):皮疹(42例)、瘙痒(32例)、恶心(16例)、胸闷(15例)、头晕(14例)、呕吐(12例)等。(3)巢式病例对照人群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描述性分析:对368例使用清开灵注射液巢式病例人群中ADR组和对照组进行描述性分析,统计学显着水平P≤0.2的因素有:既往病史(肺癌、高脂血症、胃炎等)、既往过敏史(P=0.1)、ADR史(P=0.052)、ADR史皮疹(P=0.004),西医诊断(脑供血不足、肺炎、尿路感染等),中医诊断(肝湿郁热、邪热闭肺、邪热阻络证等),溶媒剂量(P=0.063),间隔用药时间(P=0.036),合并其他药物种类(P=0.114),联合用药(奥拉西坦注射液、盐酸吡格列酮片、碘帕醇注射液、盐酸二氧丙嗪片、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注射液、复方氢氧化铝片等),合并药物系统分类(OTC感冒用药、OTC呼吸系统药物、代谢及内分泌系统药物等),合并药物药理作用(过敏介质阻释药、解热镇痛药、抗高血压药等)。(4)基于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清开灵注射液ADR发生的风险因素:基于巢式病例对照人群不良反应描述性分析(统计学显着水平P≤0.2),筛选出的与清开灵注射液ADR发生相关的既往病史肺癌等66个可疑因素,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认为与清开灵注射液ADR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为:曾患有肿瘤史、皮疹ADR史、现患有胃炎疾病、中风病;清开灵注射液与中药联合用药发生ADR的风险不明显。(5)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影响清开灵注射液ADR发生的风险因素:采用随机森林模型,以是否发生不良反应为结局,基于描述性初步分析结果,纳入66个变量构建随机森林模型的影响因素,随机构建100棵决策树,且该随机森林模型的精度为78%,预测模型良好。MeanDecreaseGini重要性评分排名前6位的为:曾患有皮疹ADR史、肿瘤疾病,现患有脑供血不足,既往过敏史,与中药合并用药,现患有胃炎疾病。采用随机森林模型,以不良反应名称的首选语编码(皮疹、瘙痒、恶心、胸闷、头晕、呕吐)作为结局变量,清开灵注射液ADR发生的相关因素(曾患有皮疹ADR史、肿瘤疾病,现患有脑供血不足,既往过敏史,与中药合并用药,现患有胃炎疾病)作为解释变量,显示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时:既往皮疹ADR史引起瘙痒、皮疹的重要性评分明显高于恶心、胸闷、头晕、呕吐;既往疾病系统史肿瘤引起恶心、胸闷的重要性评分明显高于皮疹、瘙痒、头晕、呕吐;现患脑供血不足引起胸闷、恶心、头晕的重要性评分明显高于皮疹、瘙痒、呕吐;既往过敏史引起皮疹、瘙痒的重要性评分明显高于恶心、胸闷、头晕、呕吐;与中药合并用药引起皮疹、瘙痒、恶心的重要性评分明显高于胸闷、头晕、呕吐;现患胃炎疾病引起皮疹、瘙痒的重要性评分明显高于恶心、胸闷、头晕、呕吐。结论(1)使用清开灵注射液的30842例患者中,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有92例,ADR发生率为3‰,属于偶见不良反应;涉及皮肤及皮下组织、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胃肠系统、各类神经系统、心脏器官等多种系统,主要表现特征为:皮疹、瘙痒、恶心、胸闷、头晕、呕吐等。(2)既往肿瘤病史,既往过敏史及皮疹ADR史,胃炎,脑供血不足,中风病是清开灵注射液ADR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3)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时,曾患有肿瘤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恶心、胸闷的不良表现;曾患有过敏史、皮疹ADR史、现患胃炎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瘙痒、皮疹的不良表现;现患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容易出现胸闷、恶心、头晕的不良表现。(4)目前临床上应用清开灵注射液相对比较规范,但对于现患有脑供血不足、中风病患者,应密切关注患者使用清开灵注射液后的用药反应(胸闷、恶心、头晕等),若有应立即停止使用;现患有胃炎的患者,建议慎用清开灵注射液。

刘燕[7](2020)在《金花清感颗粒用于风热犯肺证感冒的治疗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金花清感颗粒用于风热犯肺证感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0月我院门诊诊断为风热犯肺证感冒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酚麻美敏胶囊治疗,研究组采用金花清感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4.3%(研究组)和80.0%(对照组),研究组整体有效率较对照组更优(P<0.05);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下降,研究组治疗后3d、5d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研究组)和10.9%(对照组),研究组发生情况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综合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两方面考虑,金花清感颗粒治疗风热犯肺证感冒临床效理想。

王霞[8](2020)在《某院3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不良反应报告、原因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本院3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初步探讨尽量避免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不良反应产生的对策,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不良反应报告,临床实地调查求证,查阅文献,分析原因。结果脂溶性维生素为复方制剂,其中多种组分都容易致敏,且对光敏感,不稳定,加上临床使用不当,患者体质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产生。结论临床有多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不良反应的报告,临床应严格按照该药适应症和说明书用药,用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切实保证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江永贤,李根,王玉兰,吴波,王涵,朱玲[9](2020)在《新生儿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病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新生儿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抗菌药物过敏反应报表,根据报表提供的患儿基本信息,检索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患儿的电子病历,记录抗菌药物应用和过敏反应发生、治疗、转归情况,由3位药师根据相关标准对药物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分型和严重程度进行统一判定。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统计同期新生儿科就诊和住院患儿总例数并记录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计算抗菌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结果 设定时段新生儿科抗菌药物过敏反应报表共73份,涉及73例患儿;同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患儿为21 146例,抗菌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35%。73例患儿中男性34例,女性39例;就诊或入院时的日龄为(14±7)d;使用注射制剂抗菌药物者69例(94.52%),口服制剂者4例(5.48%)。所用抗菌药物共7类20个品种,占比居前3位者为头孢菌素类(32例,43.84%)、青霉素类(21例,28.77%)和头霉素类(6例,8.22%);过敏反应发生率居前3位者为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4)、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1.29%(4/311)]和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1.07%(4/374)]。73例患儿中过敏反应呈速发型者4例(5.48%),其中3例为严重病例(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严重过敏样反应各1例);非速发型69例(94.52%),主要表现为皮疹、消化系统症状和发热,其中6例为严重病例(肝胆系统损伤3例、粒细胞减少症2例、重症药疹1例)。经停药和/或抗过敏、对症治疗后,73例患儿中71例(97.26%)痊愈,2例(2.74%)好转。结论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率为0.35%。新生儿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的临床分型以非速发型为主,多为一般过敏反应,但速发型多为严重过敏反应。

阿说音乐莫[10](2019)在《自拟凉血平肤汤治疗化妆品皮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自拟凉血平肤汤为主方,对颜面部化妆品皮炎(急性期)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与疗效观察,初步探讨自拟凉血平肤汤治疗化妆品皮炎(急性期)的有效性、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32例,治疗组给予自拟凉血平肤汤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予氯雷他定片、维生素C片口服;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外用3%硼酸溶液。四周为一个疗程,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二周、四周后的积分,对各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作疗效判定。结果:通过对62例化妆品皮炎患者四周的临床治疗观察,结果表明口服自拟凉血平肤汤治疗组疗效优于联合应用氯雷他定片和维生素C片对照组。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31例,其中痊愈10例(32.26%)、显效11例(35.48%)、有效7例(22.58%)、无效3例(9.68%),四周后总有效率为90.32%,愈显率为67.74%。对照组31例,其中痊愈3例(9.68%)、显效10例(32.26%)、有效8例(25.80%)、无效10例(32.26%),四周后总有效率为67.74%,愈显率为41.94%。两组疗效经统计学比较,均P<0.05,具有显着差异。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在主观症状改善方面,两组均有效,治疗组在瘙痒、其他不适改善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在客观皮损改善方面,两组均能有效改善潮红、肿胀、皮疹、渗出,但对毛细血管扩张的改善前后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在潮红、肿胀、皮疹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渗出及毛细血管扩张的改善方面两组疗效相当。两组在改善中医次症方面均有疗效,而治疗组中医次症改善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次试验表明口服自拟凉血平肤汤治疗组疗效优于联合应用氯雷他定片和维生素C片对照组。自拟凉血平肤汤治疗化妆品皮炎(急性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维生素C严重过敏反应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维生素C严重过敏反应1例(论文提纲范文)

(1)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判定依据
2 结果
    2.1 他汀类药物所致过敏反应的基本情况
    2.2 用药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时间
    2.3 他汀类药物所致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2.4 过敏反应的治疗措施与转归
    2.5 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的关联性评价
3 讨论

(2)维生素C对炎症的治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维生素C概述
2 维生素C治疗炎症的作用及其机制
    2.1 维生素C抑制氧自由基产生
    2.2 维生素C调节炎性因子产生以及抑制炎性介质浸润
    2.3 维生素C抗内皮功能障碍
    2.4 维生素C改善微循环
    2.5 维生素C改善体内微炎症状态
3 维生素C治疗炎症的临床研究
    3.1 维生素C治疗炎症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3.1.1 维生素C对脓毒症的治疗
        3.1.2 维生素C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
        3.1.3 维生素C对角膜炎的治疗
        3.1.4 维生素C对危重患者的治疗
    3.2 维生素C的需求量及过量的不良反应
        3.2.1 维生素C的每日需求量
        3.2.2 补充过量维生素C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4 结语

(3)静脉滴注维生素C注射液致新的/严重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信息
    2.2 药品用法用量
    2.3 新的ADR累及系统/器官
    2.4 新的严重ADR累及系统/器官
    2.5 新的严重ADR发生时间及转归
3 讨论
    3.1 文献分析
    3.2 ADR原因分析
    3.3 ADR的防控

(4)中西医结合治疗75例血热型过敏性紫癜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过敏性紫癜的中西医认识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321例中老年湿热浸淫型湿疹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论中西医对湿疹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6)清开灵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清开灵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研究进展
    综述二 药品不良反应数据挖掘方法研究进展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医院集中监测的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特点分析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监测对象与样本量
        2.2 伦理审查与注册
        2.3 研究方法
        2.4 数据处理
        2.5 质量控制
        2.6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清开灵注射液监测病例一般情况
        3.2 清开灵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3 清开灵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特征分布情况
        3.4 清开灵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既往史、既往ADR分布
        3.5 清开灵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患者诊断情况分布
        3.6 清开灵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用药情况分布
        3.7 清开灵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合并用药情况分布
第二部分 运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分组方法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巢式病例对照人群不良反应描述性分析
        3.2 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清开灵注射液ADR发生的风险因素
        3.3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影响清开灵注射液ADR发生的风险因素
第三部分 讨论
    1 清开灵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特点
    2 清开灵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结论
创新点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7)金花清感颗粒用于风热犯肺证感冒的治疗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1.3.2 中医证候评分:
        1.3.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3 讨论

(8)某院3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不良反应报告、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1.1 病历1
    1.2 病历2
    1.3 病历3
2 原因分析
    2.1 不良反应基本信息分析
    2.2 药物组分复杂,多个组分均可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
    2.3 药物自身稳定性
    2.4 配置使用溶媒不当
    2.5 与维生素C配伍应用,未单独用药
    2.6 合并用药,两组药之间未冲管
    2.7 患者自身体质问题
3 讨论与对策
    3.1 产品包装及说明书问题
    3.2 医护人员应充分重视有过敏史或者过敏体质患者
    3.3

(10)自拟凉血平肤汤治疗化妆品皮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自拟凉血平肤汤治疗化妆品皮炎的临床观察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1.1 技术路线
        2.1.2 总体设计
        2.1.3 样本含量
        2.1.4 随机分组
        2.2 病例选择
        2.2.1 病例来源
        2.2.2 诊断标准
        2.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2 中医诊断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剔除与脱落标准
        2.3 治疗方法
        2.3.1 治疗组给药方法
        2.3.2 对照组给药方法
        2.3.3 外治
        2.3.4 一般护理
        2.3.5 心理护理
        2.4 观察指标与方法
        2.4.1 一般指标
        2.4.2 安全指标
        2.4.3 疗效指标
        2.5 疗效判定标准
        2.5.1 疾病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2.5.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2.6 不良反应观察
        2.7 统计方法
    3.研究结果
        3.1 临床一般资料
        3.2 两组病例基线资料比较
        3.2.1 两组病例性别构成比较
        3.2.2 两组病例年龄比较
        3.2.3 两组病例入组前病程比较
        3.3 治疗前两组病情积分比较
        3.3.1 治疗前两组主观症状积分比较
        3.3.2 治疗前两组客观皮损积分比较
        3.3.3 治疗前两组病情总积分比较
        3.3.4 治疗前两组的中医次症比较
        3.4 疗效评价
        3.4.1 治疗后总疗效比较
        3.4.2 治疗前后治疗组组内比较
        3.4.3 治疗前后对照组组内比较
        3.4.4 治疗前后两组组内中医次症积分比较
        3.4.5 治疗后两组间主观症状的积分比较
        3.4.6 治疗后两组间客观皮损积分比较
        3.4.7 治疗后两组病情总积分比较
        3.4.8 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中医次症的积分比较
        3.5 病例脱失情况
        3.6 不良反应
    4.讨论
        4.1 关于化妆品皮炎
        4.1.1 中医对化妆品皮炎的认识
        4.1.2 西医对化妆品皮炎的认识
        4.2 化妆品皮炎与激素依赖性皮炎
        4.3 化妆品皮炎的预防
        4.4 导师关于化妆品皮炎的论治
        4.5 自拟凉血平肤汤的组方
        4.6 自拟凉血平肤汤的中药药理研究
        4.7 阳性药物及外治药物的选择
        4.8 研究结果分析
    5.结论
    6.本观察的不足与展望
        6.1 不足
        6.2 展望
致谢
正文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1.祖国医学对化妆品皮炎的认识
        1.1 中医对化妆品皮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中医对化妆品皮炎辩证治疗的认识
        1.3 中医外治法
        1.3.1 中药外洗
        1.3.2 中药冷喷
        1.4 其他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
    2.现代医学对化妆品皮炎的认识
        2.1 现代医学对化妆品皮炎病因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化妆品皮炎发病机制的研究
        2.3 现代医学对化妆品皮炎的治疗
    综述参考文献
附件一:知情同意书
附件二:病情积分表
附件三:临床证候评分表
附件四: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维生素C严重过敏反应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分析[J]. 曹雪,李艳娇,宋燕青,胡雪.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2(01)
  • [2]维生素C对炎症的治疗作用[J]. 白璐,谢卓霖,王智文,胡路遥,何御坤,伍赶球.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1(12)
  • [3]静脉滴注维生素C注射液致新的/严重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 曹建英,惠培业,冯占芹,王潇,宋玉环,李佳,张维芬.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21(03)
  • [4]中西医结合治疗75例血热型过敏性紫癜的回顾性分析[D]. 黄义.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321例中老年湿热浸淫型湿疹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D]. 马世茹.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清开灵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研究[D]. 吉萌萌.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7]金花清感颗粒用于风热犯肺证感冒的治疗效果分析[J]. 刘燕. 海峡药学, 2020(06)
  • [8]某院3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不良反应报告、原因及对策分析[J]. 王霞. 海峡药学, 2020(06)
  • [9]新生儿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病例临床分析[J]. 江永贤,李根,王玉兰,吴波,王涵,朱玲.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01)
  • [10]自拟凉血平肤汤治疗化妆品皮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 阿说音乐莫.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维生素C严重过敏反应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