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方法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罗燕[1](2021)在《新型硅胶牙垫在成人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创新设计了一款新型硅胶牙垫,将此款硅胶牙垫联合“工”字型3M弹力胶带固定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通过比较气管插管移位和脱出情况、口腔清洁度、粘膜完整情况、口腔护理所需时间等指标,观察新型牙垫在ICU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此款新型牙垫的实用型与有效性,为此款新型硅胶牙垫可应用于临床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为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20年8月1日至12月31日经口气管插管给与机械通气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一次性5ml注射器联合“工”字型3M弹力胶带固定法,实验组给予新型牙垫联合“工”字型3M弹力胶带固定法。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移位和脱出情况、口腔清洁度、粘膜完整情况、口腔护理所需时间等指标,观察新型牙垫联合“工”字型3M弹力胶带固定法在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在统计软件SPSS22.0中分析采集的数据。(?)±s用于表示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类资料,Wilcoxon秩和检验用于两组间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类资料比较,t检验用于两独立样本计量类型的比较。计数类型的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频数表用于进行描述性分析。检验水准α为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RASS评分、APACHE-Ⅱ评分情况进行比较,两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2.实验组与对照组固定气管插管的牢固性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清洁度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口腔粘膜MDRPI方面,对照组粘膜完整例数显着低于实验组例数,对照组粘膜溃疡、粘膜糜烂例数均显着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对照组护士行口腔护理使用的时间高于实验组,实验组缩短了口腔护理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新型硅胶牙垫联合3M弹力胶带与注射器联合3M弹力胶带的固定效果一致,能有效固定气管插管保证气管插管安全。2.新型硅胶牙垫显着提高了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清洁度。3.新型硅胶牙垫能显着避免因牙垫造成的粘膜损伤。4.新型硅胶牙垫能缩短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操作时间。
张小雪[2](2020)在《冰水喷雾干预在经口气管插管口渴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将冰水喷雾应用于经口气管插管病人,探讨冰水喷雾缓解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渴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其在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7月到2020年2月江西省某三甲综合医院ICU符合纳入标准的经口气管插管病人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当NRS≥3分,对照组采用棉签蘸取室温水湿润病人口唇及口腔干预,试验组研究人员将装有冰灭菌水(06℃)喷雾瓶的象鼻喷头伸入病人口腔内进行喷洒,喷洒顺序:上颚,左颊部,舌面,右颊部,咽喉部;每个部位重复喷雾3次。每天干预7次,上午3次,下午4次,每次间隔1小时,为保证病人中午休息,第3次干预与第4次干预间隔2小时。每次干预后收掉所用物品,评估人员每次干预前评估NRS评分,干预后30分钟后再次评估NRS评分,每天8:00及18:00两个时间点评估两组研究对象唇舌口腔粘膜滋润程度。分析评价冰水喷雾对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渴的临床作用效果。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62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1例。研究过程中,对照组1例病人突然发生病情变化而剔除,试验组1例病人家属中途要求自动出院而剔除,最终纳入60例病人,对照组30例,试验组30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人RASS评分、APACHEⅡ评分、血钠水平、血糖水平、尿素氮、应用利尿药物、阿片类药物、有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插管时间、出入量平衡状态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具有可比性。2.两组病人纳入第1天干预前后口渴程度情况比较:纳入第1天干预前试验组口渴程度评分为(8.23±1.74)分,对照组口渴程度评分为(8.63±1.6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干预7次后,试验组口渴程度评分为(2.27±0.94)分,对照组口渴程度评分为(5.00±1.08)分,两组研究对象口渴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对每天7个时间点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每一个时间点试验组口渴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口渴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病人第2天与第1天口渴程度情况比较:第1天干预前试验组口渴程度评分为(8.23±1.74)分,第2天干预前口渴程度评分为(8.10±1.5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天试验组7次干预后口渴程度评分为(2.27±0.94)分,第2天7次干预后口渴程度评分为(2.17±0.7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天干预前对照组口渴程度评分为(8.63±1.61)分,第2天干预前口渴程度评分为(8.73±1.4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天对照组7次干预后口渴程度评分为(5.00±1.08)分,第2天7次干预后口渴程度评分为(4.93±1.0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第2天,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口渴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次后,试验组口渴程度评分为(2.17±0.79)分,对照组口渴程度评分为(4.93±1.05)分,两组病人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病人唇舌口腔粘膜滋润度比较:第1天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口唇及口腔粘膜滋润程度情况均有改善,两组病人唇舌口腔粘膜滋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1天与第2天干预前唇舌口腔粘膜滋润程度相比,经过第1天的干预,第2天滋润度要优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天唇舌口腔粘膜滋润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第1天与第2天干预前唇舌口腔粘膜滋润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天干预后唇舌口腔粘膜滋润程度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采用冰水喷雾干预经口气管插管口渴病人,与常规棉签蘸水湿润口唇口腔相比显着缓解了病人口渴程度。2.本研究采用冰水喷雾干预经口气管插管口渴病人,与常规棉签蘸水湿润口唇口腔相比显着提高了病人口唇及口腔粘膜滋润程度,增加了病人舒适度。3.冰水喷雾安全有效,用法简单,限制条件少,适合临床推广。
刘姗姗[3](2020)在《三种固定方法在经口气管插管重症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重症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三种不同的固定方法(丝绸胶布交叉固定法、自锁式固定器固定法、绷带联合透明贴膜固定法)在七天内的移位情况、每日所需固定次数、固定成本、固定耗时、固定装置相关的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等指标的比较。探讨丝绸胶布交叉固定法、自锁式固定器固定法、绷带联合透明贴膜固定法的在临床使用中的优缺点。通过充分评估患者,为护理人员给不同情况下的患者选择安全、有效、省费用、省时的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方法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性研究,选取2017年12月1日到2019年11月30日郑州市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435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145例,A组采用丝绸胶布交叉固定法,B组采用自锁式固定器固定法、C组采用绷带联合透明贴膜固定法。每班由组长统计每位患者气管插管移位情况、每天固定次数,每天因固定装置所花费用,第一次口腔护理及更换经口气管插管装置耗时,固定装置相关皮肤损伤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分析对比A、B、C三组患者在七天内的移位情况、每日更换次数、成本、第一次口腔护理到重新妥善固定的耗时以及相关皮肤损伤发生率等指标。观察这三种固定方法更适合插管几天的患者。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三组计量资料比较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量资料组间两两比较,经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者用LSD-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DunnettT3法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数据采用卡方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分割法,小样本量采取Fisher精确概率法,三组卡方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的检验水准为0.05/3=0.0167,当P<0.017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一天内的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选择。三组患者在移位效果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每日所需固定次数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医用装置相关的皮肤黏膜损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固定耗时方面,A组和B组固定耗时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5),但A组和B组的固定耗时均少于C组(P3<0.05和P2<0.05);从固定成本上比较,A组和C组的固定成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3>0.05),但A组和C组的固定成本均远远小于B组(P1<0.05和P2<0.05);综合考虑可以采用A组固定方法。2大于一天小于五天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选择。三组患者在移位效果上,B组和C组的移位情况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0.017),但均优于A组的移位率(P1<0.017和P3<0.017);三组患者在医用装置相关的皮肤黏膜损伤方面,B组和C组的皮肤黏膜损伤情况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0.017),但均优于A组(P1<0.017和P3<0.017);从每日固定次数上来看,B组的固定次数要少于A组和C组(P1<0.05和P2<0.05),但A组和C组(P3>0.05)每日的固定次数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固定耗时上看,A组和B组固定耗时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5),但A组和B组的固定耗时均少于C组(P3<0.05和P2<0.05);从固定成本上看,A组和C组的固定成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3>0.05),但A组和C组的固定成本均远远小于B组(P1<0.05和P2<0.05);因此,在保证患者不发生导管移位和保护患者黏膜的基础上,可以选择B组或者C组固定方法,若要减少护士工作量则选择B组的固定方法,若要降低患者的住院成本可以选择C组固定方法。3大于五天经口气管插管的选择。在移位效果上,B组的移位率要小于A组和C组(P1<0.017和P2<0.017),但A组和C组的移位率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3>0.017);从每日固定次数上,B组每日固定次数少于C组,C组每日固定次数少于A组,(P2<0.05,P3<0.05,P1<0.05)三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从固定成本上来看,在第六天,三组患者固定成本相当,(P>0.05)三组患者固定成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七天,A组的固定成本要高于B组和C组,A组和B组以及A组与C(P1<0.05和P3<0.05)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但B组和C组(P2>0.05)无统计学差异;从固定耗时上看,A组和B组固定耗时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5),但A组和B组的固定耗时均少于C组(P3<0.05和P2<0.05)),A组和C组以及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在医用装置相关的皮肤黏膜损伤方面,B组对皮肤黏膜的损伤小于A组和C组,A组与B组(P1<0.017)以及B组与C组(P2<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A组和C组的皮肤黏膜损伤情况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3>0.017),因此,大于五天的气管插管,无论从移位情况,每日固定次数,成本,固定耗时,还是医用装置相关皮肤损伤,均应该选取B种固定方法。结论本研究表明,当评估经口气管插管小于等于一天时,推荐使用丝绸胶带交叉固定气管插管。当评估插管大于一天小于五天时,如果患者经济条件差,可以推荐使用绷带联合透明贴膜固定方法。如果患者经济条件允许,可以推荐使用自锁式固定器。当评估插管时间大于五天,建议采用自锁式固定器。
倪胜贤,周淳,张慧琴,顾李蓉,陈甜甜[4](2019)在《抽吸式牙刷联合氯己定冲洗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抽吸式牙刷联合氯己定冲洗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经口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52例,试验组采用抽吸式牙刷联合氯己定冲洗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氯己定棉球进行口腔护理,均使用护理结局分类系统的口腔卫生评分系统进行口腔护理后评分,比较两组病人口腔护理后的口腔卫生情况和口腔护理操作时间。[结果]试验组在口腔清洁、牙齿清洁、牙龈清洁、舌头清洁、口臭评分、口腔黏膜完整等项目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口腔护理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抽吸式牙刷联合氯己定冲洗进行口腔护理,能有效提高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质量。
叶靥[5](2018)在《改良口腔护理模式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比常规口腔护理模式、改良口腔护理模式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评价改良口腔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当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指导,最大限度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方法:于2016年10月-2017年3月,选取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参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分别予以改良口腔护理、常规口腔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口腔并发症、口腔卫生、APACHE II评分、口腔分泌物细菌培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情况,并比较治疗情况,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研究中涉及的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1)护理前,两组患者多合并不同种类口腔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口腔并发症均有所改善,其中实验组患者口臭、口腔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2)实验组与对照组插管护理前口腔清洁评分及APACHE II对比差异微小(P>0.05);护理后第7日实验组口腔清洁评分、APACHE I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与对照组插管护理前口腔分泌物菌落数对比差异微小(P>0.05);护理后第7日实验组口腔分泌物菌落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护理前,两组患者口腔分泌物定性培养结果阳性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实验组死亡率为12.90%(4/31),对照组死亡率为17.24%(5/29),两组在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实验组迟发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25%(1/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24%(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受口腔清洁评分、口腔分泌物菌落数、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影响,其中口腔清洁评分、口腔分泌物菌落数为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予以改良口腔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口腔卫生,提升口腔清洁度,减轻口腔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病情状况,控制感染,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优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效果理想,推广应用价值高。
龚翠琴,姚旭,肖琴,刘亚红[6](2018)在《经口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是重症监护室(ICU)抢救呼吸衰竭病人的主要措施。但由于插管后口腔长期处于开放状态,不能进食,吞咽、咀嚼功能受限,唾液减少,口腔黏膜干燥,机体免疫力低下,自净作用减弱,口腔细菌异常繁殖得以助长[1],增加了口腔感染的机会。主要表现为口臭,口腔溃疡,真菌感染,VAP等。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医院常见的并发感染,发生率9%-28%,病死率高达24%-50%[2]。积极合理的
周淳,张凌云[7](2017)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口腔护理方法、频次、口腔护理液的选用、口腔卫生状况的评估等进行综述,指出应从减少护士操作时间、节约人力成本出发,对口腔护理用具加以改进,同时研制有适合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卫生状况的标准化评估工具。
夏立平[8](2016)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采用循证护理的研究方法,构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并进行临床应用和效果评价,预期通过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引导护理人员能够基于循证护理的理念和方法,运用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针对MV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口腔护理干预,降低MV患者口腔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提高MV患者的口腔护理质量提供参考;并探索将现代生物学技术运用于临床护理研究的路径,为改进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新思路。方法:1.采用循证研究和临床实验研究的方法,为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构建提供高质量的证据和实践依据。查阅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相关的指南和系统评价,并使用AGREE系统和OQAQ标准分别对指南及系统评价进行质量评价,总结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方面的高级别证据;针对口腔定植菌的检测技术进行系统评价,分析现有的口腔定植菌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及应用效果,以总结出文献报道中的不同检测手段,并对其检测效果进行分析;在MV患者口腔定植菌检测方法系统评价的基础上,使用16SrDNA检测技术,分析VAP患者下呼吸道和口咽部分泌物中微生物种群构成,并与传统细菌培养的阳性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和准确度。2.在MV患者口腔护理的高质量证据和实践依据的基础上,通过ICU护士小组讨论、专家会议等方法,构建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3.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实证研究。在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之前3周,运用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对研究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MV患者口腔护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评价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认知情况;采用非随机对照实验的方法,以2015年7月至2015年10月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MV患者为研究对象。2015年7月到2015年8月为对照组,按照《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中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操作要点实施常规护理,2015年9月至2015年10月为实验组,采用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实施个性化口腔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异味、牙菌斑指数、口咽部感染、VAP发生率、总插管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住院医疗费用等指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1.针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从ngc等数据库共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指南6份,系统评价10篇,meta分析7篇。采用agree系统对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对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采取oqaq标准进行质量评价,从口腔护理评估、口腔护理方法及工具、口腔护理溶液、口腔护理频率、口腔局部用药以及口腔护理效果评价6个方面,共总结了28条高级别的证据。以“口腔定植菌、检测方法”等为检索词,从各数据库检索到相关文献177篇,剔除97篇,纳入80篇,阅读摘要、全文,再剔除72篇,纳入7篇,进行文献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结果认为16srdna鉴定技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口腔定植菌检测方法。vap患者口腔分泌物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16srdna测序可发现常规细菌培养未检测到的2种菌属(普氏菌属、变性菌属);两种方法共同检测到的7种菌属中,链球菌属、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棒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葡萄球菌属、奈瑟菌属,16srdna基因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普通细菌培养(p<0.05或p<0.01)。2.以高质量证据和实践依据为基础,通过icu护士小组讨论,初拟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草案,通过专家会议,对初拟方案进行判断、筛选和整理,最后形成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最终文本。整个方案包括mv患者口腔护理评估体系、mv患者口腔护理干预体系和mv患者口腔护理操作流程3个部分。口腔护理评估体系围绕口腔功能状态、口腔定植菌和牙菌斑这3个口腔护理的关键因素,在循证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改良的beck口腔评分(boas)表、世界卫生组织口腔溃疡分级法、牙菌斑指数检测表、ph试纸4个客观的口腔护理量化评估工具,以及16srdna鉴定作为口腔定植菌的检测技术;mv患者口腔干预策略以流程图的形式呈现,包括mv患者口腔微生物检测结果出来前口腔护理干预流程和检测结果出来后口腔护理干预流程;口腔护理操作流程包括了mv患者常用的擦拭法、冲洗法结合擦拭法、冲洗法结合刷洗法和声门下吸引4项技术的操作流程。3.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护士培训及其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在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临床实施之前,对研究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可以显着提高护士对mv患者口腔护理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认知水平;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显示,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可以明显提高mv患者口腔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口腔护理后,实验组口腔异味、口腔溃疡、vap发生率分别为12.5%、8.33%、8.3%,口腔功能状态评分为6.52±1.968,口腔ph值为6.76±0.45,机械通气时间为125.50±47.805h,icu平均住院时间为9.42±3.6317天,对照组口腔异味、口腔溃疡、vap发生率分别为33.33%、21.57%、29.4%,口腔功能状态评分为9.29±2.648,口腔ph值为6.22±0.88,机械通气时间为153.92±43.508h,icu平均住院时间为12.04±4.9191天,与对照组相比,以上7组指标,实验组均有显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护理后实验组口咽部分泌物的链球菌属、奈瑟菌属、葡萄球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克雷伯菌属、普氏菌属分布显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MV患者口腔护理的循证研究、口腔定植菌检测技术的系统评价和实验研究、ICU护士小组讨论及专家会议,完成了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构建;通过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培训,提高了护士对MV患者口腔护理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认知水平;通过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显着降低了MV患者口腔感染、牙菌斑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插管总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提高了MV患者的口腔护理质量,证实了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构建和实施对临床实践的重要意义。
王叶,柳书悦,郭艳,覃惠英[9](2014)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2种口腔护理的效果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牙刷+冲洗法与棉球擦拭法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检索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大型数据库,同时追踪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以防漏检。根据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对检出文献进行筛选,确定最终纳入文献。对纳入文献按Cochrance协作网提供的Meta分析对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比较2种不同口腔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结果共21篇文献2 494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牙刷+冲洗法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棉球擦拭法组低,合并RR值为0.49,95%CI为(0.39,0.62);牙刷+冲洗法组口腔异味发生率较棉球擦拭法组低,合并RR值为0.29,95%CI为(0.21,0.41);牙刷+冲洗法组口腔溃疡发生率较棉球擦拭法组低,合并RR值为0.40,95%CI为(0.29,0.57);牙菌斑指数存在异质性(P<0.001),亚组分析均显示牙刷+冲洗法组牙菌斑指数较棉球擦拭法组少;机械通气时间在使用牙刷+冲洗法与使用棉球擦拭法进行口腔护理的患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合并WMD的值为-1.02,95%CI为(-2.41,0.37)。结论牙刷+冲洗法较棉球擦拭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好,但对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不能确定。
刘晓玲[10](2014)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0.12%氯己定联合负压吸引式牙刷刷牙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是指患者行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 MV)48h后和停用MV、拔除人工气道48h内发生的医院内感染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 HAP),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内尤为常见。VAP是MV治疗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VAP会延长病人行MV的时间,增加了病残率和病死率,加重了病人的住院花费。经口气管插管病人不能进食,限制了吞咽能力,口腔处于经常性开放状态,口腔的自净作用和局部粘膜抵抗力减弱,口腔分泌物存留于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分解,产生吲哚、硫氢基及胺类,导致口臭、口腔炎。大量研究提示,VAP的病原菌主要源自口腔。国外学者对如何实施高效、全面的口腔护理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的范围涉及口腔护理评估工具、护理液、护理方式以及护理频次等。口腔护理评估工具中,包括Eilers口腔评估工具(OAG)、Andersson和Barnason的改良工具以及Beck口腔评估工具。其中Beck口腔评估工具2008年由Gollins等针对ICU病人开发设计,对口唇、口腔粘膜、舌、牙龈、牙齿、唾液六个方面对口腔卫生状况进行评估。集束化护理是指一组护理干预措施,每个元素都经临床证实能改善病人结局,它们的共同实施比单独执行更能改善病人结局[1]。在护理液的选择上面,2010年,美国医疗改进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 IHI)将使用0.12%氯已定作为预防VAP集束化护理措施之一。欧洲的关于预防VAP的集束化护理之一是使用氯已定溶液做口腔护理。在提供口腔护理方式上,负压吸引式牙刷刷牙加氯已定口腔护理液越来越多的被推荐作为预防VAP的集束化护理措施之一。此外,有国外学者提出了以口腔护理协议为指导的规范、专业、全面、连续的口腔护理流程,在降低VAP的发生率上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国内学者也对口腔护理及VAP的发生率做了相关研究。首先,在口腔护理溶液方面,国内口腔护理溶液的选择与国际标准有所不同,最常选择的是生理盐水溶液。有学者在2012年对广东省7个地市18家医院506名ICU护士所做的一项调查研究中,84.8%回答选择生理盐水作为口腔护理液。此外,也有关于ICU使用氯已定溶液、朵贝氏液、中药制剂、呋喃西林、甲硝唑、碳酸氢钠、口灵、双氧水等进行口腔护理的报道。有研究报告指出,使用氯已定溶液进行口腔护理能有效降低口腔菌落数,有效地抑制口腔内的细菌,减少口腔细菌定植,对降低VAP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效果。其次,在口腔护理方式上,较多的是选用传统的口腔擦拭法,也有选用口腔冲洗法、儿童软毛牙刷及负压吸引式牙刷的报道。据研究者2012年对国内46家医院ICU的调查显示,89.1%ICU仍然使用棉球作为口腔护理的工具,仅有少数使用牙刷。也有学者对氯已定刷牙冲洗法预防VAP的效果进行了研究,但仅证明了优于传统的生理盐水棉球擦拭法。目前,0.12%氯已定漱口水联合负压吸引式牙刷在预防气管插管MV病人VAP的效果尚缺乏进一步的研究及评价。研究目的VAP对经口气管插管MV病人的疾病转归和预后产生严重的影响,而口腔卫生状况的好坏与VAP有直接的关系。本研究项目旨在以循证医学理论为指导,探索口腔护理优化方案,改善口腔卫生状况,预防气管插管MV病人VAP的发生,从而达到缩短住院日,减少病人的住院花费的目的。研究方法选取在某三甲医院综合ICU经口气管插管MV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意识清醒患者,自愿配合本研究并作为观察对象,意识状态昏迷的患者,取得家属的知情同意,愿意配合本研究并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病例纳入标准和病例排除标准,选取70例气管插管MV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有2例被剔除,实际为33例。病例纳入标准:入住综合ICU接受气管插管MV治疗患者,排除年龄<18岁、入院前已插管超过48h或近期有气管插管史、无牙齿、预计MV时间小于48h及合并免疫功能低下疾病的患者。病例排除标准:不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插管前有肺部感染及合并免疫功能低下、中性粒细胞缺乏、使用免疫抑制剂。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 Ⅱ, APACHE-Ⅱ)、合并基础疾病、吸烟史、是否留置胃管、镇静剂的应用、制酸剂的应用等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应用0.12%氯已定漱口水±传统的口腔擦拭法完成口腔护理,必要时加口腔冲洗,擦拭顺序参照《基础护理学》第4版口腔护理标准进行,其中1名护士操作,对侧护士协助固定气管插管防止移位。观察组应用0.12%氯已定漱口水联合负压吸引式牙刷进行刷牙,连接中心负压后,操作侧护士手持负压吸引式牙刷按照顺序进行刷洗,边刷洗边进行负压吸引,防止漱口液误吸,对侧护士协助固定气管插管防止移位,并配合用60ml灌洗注射器抽取漱口水缓慢向口腔注入。两组操作后均更换干净牙垫,确认气管插管深度后用固定带妥善固定牙垫和气管插管,4次/d,观察7d。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前后口咽部细菌培养检出率(%)、口腔护理后2h口腔异味、VAP发生率(%)、MV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其中口腔异味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判断口腔异味程度、VAP发生率(%)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判定。将收集到的病例观察资料、评价数据等信息输入数据库,核对后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口腔护理前后口咽部细菌的对比采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前后细菌培养情况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前口咽部细菌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口腔护理后口咽部细菌检出率较对照组降低明显,结果有显着性差异(P<0.05)。2)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后2h口腔异味情况两组患者第3天首次口腔护理后2h口腔异味,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果有显着性差异(P<0.05)。3)两组患者VAP发生率(%)观察组患者VAP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有显着性差异(P<0.05)。4)两组患者MV时间及ICU住院时间观察组平均MV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结果有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口腔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口腔卫生状况的好坏及VAP发生率的高低,护士应该高度重视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2)采用0.12%氯已定漱口水联合应用负压吸引式牙刷刷牙相对于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可以减少口咽部细菌定植、改善口腔异味、降低VAP发生率(%)、缩短MV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3)0.12%氯已定漱口水联合应用负压吸引式牙刷刷牙给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行口腔护理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护士简便易操作、符合患者生理需求等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方法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方法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硅胶牙垫在成人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剔除标准 |
2.2 研究设计 |
2.2.1 实验设计类型 |
2.2.2 随机对照 |
2.2.3 研究方法 |
2.2.4 两组气管插管患者的常规护理 |
2.3 观察指标 |
2.3.1 气管插管移位和脱出情况 |
2.3.2 口腔清洁度评定 |
2.3.3 粘膜完整情况 |
2.3.4 口腔护理所需时间 |
2.4 统计分析 |
2.5 实验的质量控制 |
2.5.1 操作技术培训及评估培训 |
2.5.2 录入数据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两组组间均衡性比较 |
3.2 两组气管插管移位度比较 |
3.3 两组口腔清洁度比较 |
3.4 两组粘膜完整情况比较 |
3.5 两组口腔护理操作所需时间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新型硅胶牙垫对气管插管固定效果评价 |
4.2 新型硅胶牙垫对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清洁度影响 |
4.3 新型硅胶牙垫对气管插管患者口腔粘膜压力性损伤的影响 |
4.4 新型硅胶牙垫对气管插管患者行口腔护理时间的影响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5.3 创新之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式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2)冰水喷雾干预在经口气管插管口渴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气管插管病人口渴发生的现状 |
1.2.2 气管插管病人口渴的评估工具 |
1.2.3 国内外口渴干预的研究现状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
2.1.2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
2.1.3 研究对象的剔除标准 |
2.2 研究设计 |
2.2.1 研究类型 |
2.2.2 样本量的确定 |
2.2.3 样本分组方法 |
2.3 伦理原则 |
2.4 实验材料 |
2.5 具体实施方法 |
2.5.1 评估病人 |
2.5.2 干预方法 |
2.6 研究工具与观察指标 |
2.6.1 人口学资料调查表 |
2.6.2 临床资料调查表 |
2.6.3 口渴及唇舌口腔粘膜滋润评分 |
2.7 资料收集 |
2.8 质量控制 |
2.8.1 设计阶段 |
2.8.2 干预阶段 |
2.8.3 资料录入分析阶段 |
2.9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 |
3.2 两组研究对象第 1 天干预前后口渴程度评分比较 |
3.3 两组研究对象第 1 天与第 2 天不同时间点口渴程度比较 |
3.4 两组研究对象第 1 天干预前后唇舌口腔粘膜滋润程度评分比较 |
3.5 两组研究对象第 2 天干预前后口渴程度比较 |
3.6 两组病人两天干预前后NRS评分比较 |
3.7 两组病人第2天干预前后唇舌口腔粘膜滋润程度评分比较 |
3.8 两组病人两天唇舌口腔粘膜滋润程度评分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 |
4.2 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渴及口干现状分析 |
4.3 两种干预措施对缓解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渴效果分析 |
4.4 两种干预措施对缓解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干效果分析 |
4.5 冰水喷雾缓解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渴的可行性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意义 |
5.3 研究局限性 |
5.4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3)三种固定方法在经口气管插管重症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经口气管插管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 |
1.1.2 经口气管插管固定不当相关并发症 |
1.1.3 国内外相关的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 |
1.1.4 指南对应用何种固定方法未明确推荐 |
1.1.5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与带管时间相关 |
1.1.6 小结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操作性定义 |
1.3.1丝绸胶带交叉固定法 |
1.3.2 自锁式固定器固定法 |
1.3.3 绷带联合透明贴膜固定法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样本量估算 |
2.2 研究方法 |
2.2.1 实验设计类型 |
2.2.2 随机分组 |
2.2.3 研究方法 |
2.2.4 资料收集 |
2.3 评价指标 |
2.3.1 患者的一般资料 |
2.3.2 固定效果评价指标 |
2.3.3 每日气管插管固定次数 |
2.3.4 固定气管插管耗时 |
2.3.5 每日固定气管插管的费用 |
2.3.6 医用装置相关性皮肤损伤情况 |
2.4 数据管理与统计学方法 |
2.5 质量控制 |
2.5.1 研究设计阶段 |
2.5.2 研究实施阶段 |
2.5.3 统计处理阶段 |
2.6 技术路线 |
2.7 伦理原则 |
2.7.1 知情同意原则 |
2.7.2 保密原则 |
2.7.3 不伤害原则 |
2.7.4 自主原则 |
2.7.5 有益原则 |
3 结果 |
3.1 患者在七天内一般情况比较 |
3.2 导管固定效果情况比较 |
3.3 每日固定次数的比较 |
3.4 固定气管插管所用的费用比较 |
3.5 更换气管插管装置耗时对比 |
3.6 医用装置相关性皮肤损伤比较 |
4 讨论 |
4.1 经口气管插管的重症患者应用三种固定方法在七天内的固定效果 |
4.1.1 移位发生率随时间延长越来越高 |
4.1.2 第一天三组患者移位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
4.1.3 在第二到第五天内B组患者和C组患者移位情况低于A组 |
4.1.4 在第六到第七天B组的移位情况要低于A组和C组 |
4.2 经口气管插管的重症患者应用三种固定方法在七天内的固定次数比较 |
4.2.1 固定次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 |
4.2.2 在第一天三组患者所需的固定次数无统计学差异 |
4.2.3 二到五天内A组和C组固定次数多于B组 |
4.2.4 在六到七天A组固定次数最多 |
4.3 重症换者应用三种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在七天内固定成本比较 |
4.4 重症换者应用三种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首次更换固定装置耗时对比 |
4.5 重症换者应用三种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固定装置相关皮肤损伤 |
4.5.1 黏膜损伤随着带管时间的延长均在增多 |
4.5.2 三种固定方法在第一天内皮肤黏膜损伤无统计学差异 |
4.5.3 二到五天内的气管插管B组和C组皮肤黏膜的损伤小于A组 |
4.5.4 大于五天的气管插管B组固定方法皮肤黏膜的损伤最小 |
5 结论 |
6 研究局限及展望 |
6.1 研究可行性和局限性 |
6.2 课题实施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应用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参与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研宄的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
个人简历 |
致谢 |
(4)抽吸式牙刷联合氯己定冲洗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干预方法 |
1.2.1. 1 对照组 |
1.2.1. 2 试验组 |
1.2.2 评价方法 |
1.2.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病人口腔清洁程度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2) |
2.2 病人口唇黏膜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3) |
2.3 病人牙病等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4) |
2.4 两组口腔护理时间比较 (见表5) |
3 讨论 |
4 小结 |
(5)改良口腔护理模式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立题依据 |
1.1 研究背景 |
1.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研究现状 |
1.2.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流行病学 |
1.2.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 |
1.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
1.3.1 ETT相关预防研究进展 |
1.3.2 体位相关预防研究进展 |
1.3.3 口腔和胃肠道相关预防研究进展 |
1.4 国内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口腔护理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进展 |
1.4.2 国内研究进展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1.6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研究资料和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1.1 病例资料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方法 |
2.2.1 对照组:常规洗必泰棉球口腔护理擦洗法 |
2.2.2 实验组:常规洗必泰棉球擦洗后洁悠神喷洗 |
2.3 评价指标 |
2.4 统计学处理 |
2.5 质量控制 |
第三章 结果 |
3.1 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前后口腔并发症发生情况 |
3.2 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前后口腔清洁度及APACHE II情况 |
3.3 实验组与参照组口腔分泌物细菌培养情况 |
3.3.1 实验组与参照组菌落数情况 |
3.3.2 口腔分泌物定性培养情况 |
3.4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情况 |
3.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情况 |
3.5.1 实验组与参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 |
3.5.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口咽部细菌学分析 |
4.2 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口腔护理问题 |
4.3 口腔护理溶液选择 |
4.3.1 生理盐水 |
4.3.2 含碘溶液 |
4.3.3 碳酸氢钠溶液 |
4.3.4 复方替硝唑漱口液 |
4.3.5 复方氯己定含漱液 |
4.4 改良口腔护理方案的应用可行性 |
4.5 研究结果分析 |
4.5.1 不同护理模式对口腔并发症的影响 |
4.5.2 不同护理模式对口腔卫生及口腔清洁评分及APACHE II评分的影响 |
4.5.3 不同护理模式对口腔分泌物细菌学的影响 |
4.5.4 不同护理模式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影响 |
4.5.5 不同护理模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
4.6 常规口腔护理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
4.7 改良口腔护理模式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调查表 |
综述 改良口腔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效果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经口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口腔护理方式 |
1.1 擦洗法 |
1.2 冲洗法 |
1.3 冲洗+擦洗法 |
1.4 刷洗法 |
1.5 喉镜协助法 |
1.6 其他 |
2 口腔护理液的选择 |
2.1 生理盐水 |
2.2 蒸馏水 |
2.3 聚维酮碘 |
2.4 呋喃西林 |
2.5 碳酸氢钠溶液 |
2.6过氧化氢 |
2.7 复方氯己定漱口水复方漱口水 |
2.8 酸性氧化电位水 |
2.9 中药漱口液 |
2.1 0 其他 |
3 时间和频率 |
4 小结 |
(7)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的重要性 |
2 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现状 |
2.1 口腔护理方法 |
2.2 口腔护理液的使用 |
2.3 口腔护理的时间与频次 |
2.4口腔护理用品 |
2.5口腔护理的评估方法 |
3 小结 |
(8)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
一、研究背景 |
二、相关基础与理论 |
三、研究问题 |
四、研究内容 |
五、技术路线 |
六、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部分MV患者口腔护理的循证研究及口腔定植菌检测技术的实验研究 |
一、MV患者口腔护理的证据综合 |
二、口腔定植菌检测技术的系统评价 |
三、口腔定植菌检测技术的实验研究 |
四、小结 |
第三部分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构建 |
一、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草案的拟定 |
二、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专家论证 |
三、讨论及小结 |
第四部分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实证研究 |
一、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护士培训及效果评价 |
二、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
三、小结 |
全文总结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创新点 |
三、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9)经口气管插管患者2种口腔护理的效果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收集 |
1.2 文献纳入标准 |
1.3 文献排除标准 |
1.4 文献质量评价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纳入文献概况 |
2.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
2.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Meta分析 |
2.4 口腔异味发生率的Meta分析 |
2.5 口腔溃疡发生率的Meta分析 |
2.6 口腔牙菌斑指数的Meta分析 |
2.6.1 采用Siliness和Loe法进行评估的Meta分析 |
2.6.2 采用Turesky法进行评估的Meta分析 |
2.7 机械通气时间的Meta分析 |
2.7.1 国内文献的Meta分析 |
2.7.2 国外文献的Meta分析 |
3 讨论 |
3.1 牙刷的清洁作用较棉球擦拭更好 |
3.2 口腔冲洗的作用机理 |
3.3 牙刷+冲洗法用于经口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分析 |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分析 |
(10)经口气管插管患者0.12%氯己定联合负压吸引式牙刷刷牙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气管插管MV病人口腔护理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1.3 本研究的目的 |
1.4 本研究的思路 |
第二章 对象和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病例选择标准 |
2.3 随机方法及分组 |
2.4 参与研究人员的培训 |
2.5 操作方法 |
2.6 观察指标与方法 |
2.7 VAP评定标准口 |
2.8 质量控制 |
2.9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病例一般资料分析 |
3.2 研究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4.1 0.12%氯已定联合负压吸引式牙刷刷牙可以有效地减少口咽部细菌定植,更好地去除口腔异味 |
4.2 0.12%氯已定联合负压吸引式牙刷刷牙能有效预防VAP的发生,改善患者护理结局 |
4.3 关于口腔护理液的选择 |
4.4 两种口腔护理方式的比较 |
4.5 0.12%氯已定漱口水联合应用负压吸引式牙刷刷牙给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行口腔护理的可行性和优势 |
第五章 结论 |
5.1 本研究结论 |
5.2 本研究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
5.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今后研究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 |
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四、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方法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硅胶牙垫在成人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罗燕. 南昌大学, 2021(01)
- [2]冰水喷雾干预在经口气管插管口渴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评价[D]. 张小雪. 南昌大学, 2020(08)
- [3]三种固定方法在经口气管插管重症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D]. 刘姗姗. 郑州大学, 2020(02)
- [4]抽吸式牙刷联合氯己定冲洗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 倪胜贤,周淳,张慧琴,顾李蓉,陈甜甜. 护理研究, 2019(05)
- [5]改良口腔护理模式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D]. 叶靥.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1)
- [6]经口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的研究进展[J]. 龚翠琴,姚旭,肖琴,刘亚红.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04)
- [7]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的研究进展[J]. 周淳,张凌云. 护理研究, 2017(19)
- [8]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 夏立平. 第二军医大学, 2016(11)
- [9]经口气管插管患者2种口腔护理的效果Meta分析[J]. 王叶,柳书悦,郭艳,覃惠英. 护理学报, 2014(11)
- [10]经口气管插管患者0.12%氯己定联合负压吸引式牙刷刷牙的效果观察[D]. 刘晓玲. 南方医科大学, 2014(01)
标签:口腔护理论文; 气管插管论文; 对照组论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论文; 口腔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