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膜分离技术改造成功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膜分离技术改造成功

一、中科院广州化学所膜分离技术成功转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阿强[1](2020)在《超高开关比的盐响应智能分离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智能分离膜是一种具有刺激响应特性的分离膜,可以根据外界刺激性信号,如温度、pH、光、电场、磁场、离子/分子种类或浓度等等的改变,来自动改变智能分离膜表面的物理化学特性,自主调节膜孔径大小,从而方便地远程控制分离膜的选择性和渗透性,在可控运输、药物释放、精细分离、组织工程及传感器等诸多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智能分离膜一般由普通高分子底膜和刺激响应功能材料两部分构成,其响应能力主要由刺激响应功能材料的性质或者结构决定。刺激响应功能材料在形态上主要分为线性高分子链、三维交联网络凝胶、微凝胶球三种。目前,研究者们往往只使用其中一种刺激响应材料构建智能分离膜,但由于一种刺激响应材料的响应能力有限,智能分离膜的响应开关比(受到刺激时智能分离膜的渗透通量与未受到刺激时智能分离膜的渗透通量的比值)通常较低,这导致智能分离膜对流体传输的调控能力偏弱,严重限制其广泛应用。因此,开发制备高开关比的刺激响应智能分离膜十分重要。本文将线性高分子链和纳米水凝胶两种刺激响应材料引入到传统高分子基底膜上,在两种刺激响应材料的协同作用下,成功制备得到一种具有超高开关比的盐响应智能分离膜。具体内容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通过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得到含有氨基的两性离子纳米水凝胶,并通过调整乳化剂用量、水的用量、单体的浓度以及助乳化剂的添加逐步优化了该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从而将两性离子纳米水凝胶的制备产率从0.72%提高至5.35%。制备得到的两性离子纳米水凝胶的平均粒径在55-65nm之间。测试了两性离子纳米水凝胶的盐响应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两性离子纳米水凝胶在低浓度盐溶液中体积基本保持不变,而在高浓度盐溶液中体积膨胀变大。(2)将两性离子纳米水凝胶接枝到聚丙烯酸接枝聚偏氟乙烯多孔底膜(PAA-g-PVDF膜)的表面和孔壁上的聚丙烯酸链上,成功制备了具有超高开关比的盐响应智能分离膜。在线性聚丙烯酸链和两性离子纳米水凝胶两种功能材料协同作用下,该智能分离膜表现出超灵敏的响应特性,对镁离子的开关比最高可达89.6倍,对钙离子的开关比最高可达89.3倍。此外,该盐响应智能分离膜对刺激源的响应非常迅速,在连续过滤过程中,一旦改变盐离子溶液浓度或种类,该智能分离膜的渗透通量迅速发生改变。这些特性表明该盐响应智能分离膜在流体的可控输运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李超,王丽萍[2](2020)在《选矿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选矿废水富含大量酸/碱溶液、固体悬浮物、重金属及浮选药剂残留物等组分,已成为矿山环境、水体及土壤污染的主要成因。为了推动矿山废水的治理和水资源回用效率,本文简要介绍选矿废水的来源和危害;详细介绍了矿山废水的处理方法,如酸碱中和法、混凝沉降法、氧化法、吸附法、沉淀法等典型废水治理技术;而废水处理方面的新技术应用也进行了归纳,如人工湿地法、微生物处理法、膜分离法、电化学法和复合废水处理技术。最后,阐述了选矿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并对选矿废水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进行了展望。

薛菲菲[3](2019)在《珠江三角洲典型印染废水处理设施出水中残余有机物及其生物毒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三十年来,纺织印染行业在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大量“成分复杂、浓度高、色度深以及毒性大”的印染废水排入印染废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印染厂附近的自然水体,最终汇入珠江水系。由于当前印染废水处理厂所采用的工艺无法完全去除印染废水中的污染物,导致残留于印染废水处理设施出水中的污染物排入珠江后,对珠江的水体生态环境会产生潜在影响。本课题旨在研究珠三角地区印染废水处理设施出水中残余有机物及其生物毒性效应。通过对珠三角9家典型印染废水处理厂处理设施出水进行采集,采用三维荧光光谱(Three Dimensional Excitation Emission Matrix,3DEEM)、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以及生物毒性测试,同时结合UV254(UV absorbance at 254nm)、化学需氧量以及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等水质指标对印染废水处理设施出水中残余有机物及其毒性效应进行探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析珠三角9家印染废水处理厂出水中残余有机物总量。结果表明:大多数印染废水处理厂出水可满足《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其中,印染废水处理设施出水中的COD浓度范围为21.30 mg·L-1-117.34 mg·L-1,TOC浓度范围为5.31 mg·L-1-46.24 mg·L-1,UV254浓度范围为0.081 cm-1-2.054 cm-1。(2)利用3DEEM和FTIR,分析珠三角9家印染废水处理厂出水中残余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峰值法表明:印染废水处理设施出水中含有两种荧光峰值现象,分别是5类荧光峰值(Peak A、Peak B、Peak C、Peak D和Peak E)以及2类荧光峰值(Peak A和Peak B)。荧光区域积分法(Fluorescence Regional Integration,FRI)结果表明:色氨酸物质(区域II)、富里酸类物质(区域III)以及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区域IV)是印染废水处理设施出水中DOM的主要成分。FTIR分析结果表明:印染废水处理设施出水中含有苯衍生物以及芳香胺类物质。(3)利用生物毒性测试,分析珠三角9家印染废水处理厂出水中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9家印染废水处理设施出水的毒性含量为0.02 mg·L-1-0.24 mg·L-1(HgCl2浓度为等效替代参数),其中,印染废水处理厂A、B和F出水无毒性,其余印染废水处理厂出水的毒性效应较为明显。(4)利用常规水质指标(COD、TOC和UV254)、DOM组分以及毒性效应作为指标,对两种三级处理工艺—臭氧处理和膜分离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臭氧处理和膜分离都能降低印染废水二级处理设施出水中COD、TOC和UV254;(2)相比于臭氧处理,膜分离对色氨酸物质(区域Ⅱ)、富里酸类物质(区域Ⅲ)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区域Ⅳ)等DOM组分的处理效果较好;(3)膜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印染废水二级处理设施出水的毒性效应,臭氧处理加剧了印染废水二级处理设施出水的毒性效应。综上所述,印染废水处理设施出水中含DOM和毒性效应。膜处理可作为合适的三级处理工艺,对印染废水二级处理设施出水中的DOM及毒性效应进行去除。

杨赫[4](2019)在《介孔含钨材料催化纤维素制备乙二醇及产物的脱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能源的消耗量急剧增长。化石能源紧缺和严峻的环境问题使得世界能源结构发生转变,可再生资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石化路线生产的乙二醇(EG)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长远来看,以可再生碳水化合物生产乙二醇是一种极具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新型技术,可作为传统石油基乙二醇生产路线的补充。开发廉价高效的催化剂始终是纤维素催化转化技术的核心问题。与此同时,探索其他富含纤维素原料在水热催化体系中的适应性也是重要的研究课题。采用节能高效的方法对催化产品进行分离提纯,有益于进一步提高生物质技术的市场竞争力。本文首先针对催化剂进行结构设计和改进,采用介孔硅分子筛为模板合成了两种具备有序介孔结构的氧化钨催化剂K-WO3和S-WO3。采用SEM、XRD、TEM、FT-IR、NH3-TPD等技术证明了其具有规则的孔道结构,孔径分别为10.3 nm和5.5 nm。催化实验结果表明该介孔材料具备较高反应活性。调整两种催化剂用量为10%,温度为245℃,反应60 min可实现纤维素完全转化,获得乙二醇产率分别为58.9%和62.1%。此外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了两种廉价的掺杂钨介孔硅分子筛催化剂W-K和W-S。此类催化剂同样良好保持了介孔氧化硅原有孔道和形貌。这两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高达664.7 m2/g和793.2 m2/g。掺杂钨原子后分子筛的酸性和反应活性显着提高,获得55.3%和55.4%的乙二醇产率。催化剂的添加量和骨架中的Si/W对催化效果影响显着。催化剂回用测试中,分子筛表面附着的氧化钨发生溶解流失,而骨架中钨原子的稳定较高。为进一步拓宽原料选择范围,本文探索直接将造纸工业纸浆用于催化制备乙二醇。针叶木浆经盐酸预水解和喷雾干燥后得到的微细纤维素粉具有优良的催化反应活性,在最优反应条件下可获得62.7%的乙二醇产率。使用硫酸预水解纸浆后,纸浆微细纤维素中灰分高达39.1%,主要成分为无机盐Na2SO4。废纸浆仅获得76.0%的原料转化率和11.1%的乙二醇产率。采用定量添加方式证明了废纸纤维中的无机盐造成了钨系催化剂严重失活而限制乙二醇形成。本文为探究高效节能的产品分离方法,基于渗透汽化技术采用无机膜对高浓度的乙二醇/水体系进行脱水研究。通过晶种法在陶瓷管表面制备具有亲水性的ZSM-5型分子筛膜。分子筛膜的热稳定性极佳,在200500℃条件下具备良好的气体分离性能。渗透汽化实验中,分子筛膜通量受温度和料液浓度影响较大。在乙二醇浓度为80%90%,温度4080℃范围内,膜通量为50250 g/m2·h,渗透液中水含量为92.1%97.5%。采用浸涂法将氧化石墨烯(GO)膜制备于陶瓷管载体表面。多种表征方法证明GO的成膜性良好,膜表面连续无缺陷,厚度约600 nm。乙二醇的脱水应用中GO膜展现出较ZSM-5膜更为优异的分离性能。在稳定性测试中GO膜通量为440520 g/m2·h,渗透液中水含量高于98.0%。通过热力学分析证实了温度可明显增加膜两侧的推动力进而提高膜通量。原位XRD分析结果表明升温造成GO膜的层间距减小而降低膜的渗透性,升温过程中膜两侧增强的压差推动力是膜通量增加的主导因素。

刘欢[5](2017)在《中空纤维复合膜的支撑层制备工艺研究》文中认为芒果是被人们熟知的热带水果之一,它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营养丰富,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芒果主要生长在热带地区,经采摘之后,呼吸代谢旺盛,容易腐烂变质,导致产量的下降,且在运输过程中果皮易受到损坏,制约了芒果产业的发展。掌握有效的芒果贮藏保鲜技术成为当今产业发展的关键。芒果保鲜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发展较为速度的是芒果气调贮藏方法。气调贮藏通过调节温度、湿度、气体成分及微生物来抑制芒果的呼吸强度,减缓或延迟芒果的呼吸速率,延迟果实的成熟,来进行芒果贮藏保鲜。气调贮藏的核心是气调设备,而膜分离技术成为气调设备运行的关键。气体膜分离主要通过选用对不同气体有不同渗透量的选择性薄膜,对不同的气体进行选择性的分离。中空纤维膜复合膜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其性能的提高成为膜分离技术的核心。因此,本课题针对此问题开展研究,为实现有效的气体分离和芒果保鲜进行探究。(1)本实验采用干-湿纺丝相转化法,制备了不同纺丝条件下的具有不同性能的PAN和PES中空纤维膜。经过对比,选择机械性能较好的PES为膜材料,测试了不同浓度铸膜液的粘度,绘制了粘度和聚合物溶液浓度关系曲线,分析了 PES含量对铸膜液粘度的影响。通过改变聚醚砜溶液浓度、非溶剂添加剂DG的含量、芯液流速、凝固浴温度等来控制膜的结构,制备出了具有N2、O2、CO2不同纯气体通量的PES中空纤维膜。(2)制备出的PES中空纤维膜经后处理,晾干后,以其为支撑层,采用浸涂法,在PES支撑层上涂上很薄的一层膜材料(3%PDMS,浸涂时间为5s),制备具有良好分离效果的PES-PDMS中空纤维气体分离复合膜。(3)对PES中空纤维膜的直径、平均孔径、SEM图、气体通量、气体选择性和复合膜的N2、O2、CO2纯气体通量和选择性进行测试,结果得到复合膜CO2的通量达到633GPU,且选择性达到O2/N2=2.3,CO2/N2=10.5。达到芒果保鲜中气调设备的要求,从而为膜组件的设计加工做了基础工作。

区文仕[6](2016)在《基于光催化—膜分离技术的印染废水回用装置设计及其性能实验》文中认为全国约有61%的城市缺水,其中约31%为严重缺水。因此,寻找其它水源供应或回用废水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有关应用光催化技术和膜分离技术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较少,且基本上使用悬浮型的光催化反应器,但纳米级的光催化剂粒径极小易于流失且回收困难,不利于推广。因此,本文提出联合负载型纳米Ti02三维泡沫镍光催化网和膜分离技术回用印染废水,并对其实验条件、工艺参数、回用水质和材料的失活与再生进行研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应用的基础上,开发设计出印染废水深度净化回用装置,并利用Fluent 14.5软件优化其关键部件,为印染废水的回用提供有价值的科学理论依据和工业化应用参考。首先,采用复合电镀技术制备出负载型纳米Ti02三维泡沫镍光催化网,联合制备出的光催化网和膜分离技术回用印染废水,考察了辐照时间、pH值、压力等条件对实验的影响,并且对回用水质及膜污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光催化降解实验中,pH=4,辐照90 min时,光催化的降解效率最高。在膜分离实验中,pH=10,超滤膜的通量衰退较缓;pH=4,反渗透膜的通量衰退较缓;考虑节省电耗和提高效率,反渗透压力选为0.5MPa。使用光催化技术辐照2小时,可以减缓超滤膜和反渗透膜通量衰退分别约为12%和8%,有效控制膜污染。联合光催化-膜分离技术回用印染废水后,刚果红的去除率达99.2%,色度(稀释倍数)小于3,COD含量约为20.12 mg/L,硬度约为28.03mg/L和电导率约为883 μs/cm,各水质指标不仅优于染整行业回用生产标准值,也远远优于中央空调循环系统补给水标准值。其次,对失活后的光催化网、超滤膜和反渗透膜进行再生工艺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乳酸+超声波清洗后的光催化网再生效果最好,对刚果红的去除率和全新光催化网的相当。采用碱洗+氧化法对污染后的超滤膜进行清洗,积累在膜表面绝大部分的絮状污染物已经基本消失,膜通量恢复率达95%。采用碱洗+酸洗法对污染后的反渗透膜进行清洗,积累在膜表面绝大部分的晶粒污染物已经基本消失,通量恢复率可达90%以上,脱盐率恢复到97%。最后,优化光催化-膜分离技术回用印染废水的工艺流程,开发设计出印染废水深度净化回用装置,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其关键部件。应用Fluent14.5软件对光催化反应器和卷式膜组件进行优化设计,为以后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光催化反应器优化模拟结果显示:增加挡板一方面可使其内部流场的混乱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流场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流体的停留时间,使污染物得到进一步降解,从而降低光催化反应器的循环次数,节省电耗。挡板间距为120 mm时,在每个独立的光催化反应器空间内可以形成两个涡流。卷式膜组件优化模拟结果显示:三角形隔网比圆形隔网和正方形隔网产生了更大尺寸的旋涡。当Δ1/h=3时,隔网间距较合适,旋涡得到较充分发展,运输颗粒的作用得到较有效发挥,因此强化传质效率最为明显;当Al/h=5、8时,由于隔网的间距过长,旋涡的尾流区过度发展,从而削弱了旋涡运输颗粒的作用。

唐国民,赵光磊[7](2012)在《浆纸废水膜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浆纸废水膜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并指出浆纸废水膜处理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

廖琳[8](2012)在《零价铁非生物降解染料的过程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零价铁是一种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材料,近年来在染料废水处理中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青睐。本学位论文主要研究了零价铁-水体系还原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X3B)和零价铁-双氧水体系氧化氧杂蒽染料罗丹明B(RhB)的动力学与机理:(1)利用零价铁-水体系还原X3B。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染料亚甲基蓝和罗丹明B,零价铁可有效还原降解X3B。通过分析溶液pH值、零价铁投加量和染料初始浓度对上述过程的影响,发现X3B的降解率随溶液pH的升高而降低;随零价铁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染料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对X3B浓度为80mg·L-1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溶液pH=4.0,零价铁投加量1.0g·L-1。零价铁还原X3B的过程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特点,线性相关系数R2>0.96。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离子色谱等仪器分析了反应中间产物,发现零价铁还原偶氮染料X3B过程中并没有C1-和SO42-的产生,推测其可能的染料去除路径为:偶氮基被零价铁还原生成胺基,大的偶氮染料分子被降解成小分子芳胺。(2)利用零价铁-双氧水体系氧化RhB。研究结果表明,零价铁-双氧水体系可产生强氧化的羟基自由基·OH,在暗态下高效氧化降解RhB。本论文进行了溶液pH、零价铁投加量、双氧水投加浓度和染料初始浓度对上述过程的影响研究。研究发现,RhB的降解率随溶液pH的升高而降低,随零价铁投加量和双氧水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随染料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对RhB浓度为50mg·L-1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溶液pH=4.0,零价铁投加量1.0g·L-1,双氧水浓度10mmol·L-1。零价铁还原RhB的过程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特点,线性相关系数R2>0.90。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离子色谱、总有机碳仪等分析了中间产物,推测RhB经历了脱乙基、发色基团/芳香环开裂,然后矿化的途径,30min内约70%的RhB被矿化成CO2和H2O。

孟广耀,陈初升,刘卫,刘杏芹,彭定坤[9](2011)在《陶瓷膜分离技术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值庆贺《膜科学与技术》杂志创刊三秩之年,陶瓷分离膜技术从核燃料浓缩分离转而民生应用至今也走过了大约30个春秋.现借机简要回顾其三个十年的历史性发展,阅历现状、展望未来,以期对促进无机膜在新工业革命中发挥关键创新作用有所助益.

韩润林[10](2011)在《杂萘联苯聚芳醚砜分离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含二氮杂萘酮联苯结构的聚芳醚系列材料是具有优异耐热性的可溶性热塑性树脂,它们具有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成膜性、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杂萘联苯共聚醚砜(PPBES)除了具有以上材料的共同优点外,还具有良好的韧性,是潜在的超滤膜材料。而本组开发的季铵化杂萘联苯聚醚砜酮(QAPPESK)纳滤膜对高价金属阳离子具有较高的截留率,且该膜具有较高的通量和热稳定性,在某些废水处理领域中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以PPBES为膜材料,水为凝胶剂采用相转化法制备超滤膜。首先采用溶解度参数理论选择了PPBES可能的制膜溶剂。然后考察了几种常见的溶剂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N-甲基吡咯烷酮(NMP)、N,N-二甲基甲酰胺(DMF)、吡啶(Pyridine)、二甲基亚砜(DMSO)、四氢呋喃(THF)对膜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仅有DMAc、NMP和Pyridine可以用作制膜溶剂。以DMAc为制膜溶剂所成的膜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因此DMAc被选作超滤膜的制膜溶剂。采用浊点滴定法研究了五种有机小分子添加剂与PPBES/DMAc体系的相容性和沉淀能力,并研究了这五种添加剂对超滤膜性能和形貌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剂的极性和挥发性对膜的性能和形貌影响较大。添加剂的极性越强,与聚合物的亲和性越差,膜断面越倾向于形成海绵状结构,且使得膜通量较高。而挥发性强的添加剂在停留蒸发阶段更容易从膜中逸出,使得膜孔致密且断面膜孔较小,形成的膜通量较低。为了得到较优性能的PPBES超滤膜,本文详细考察了聚合物浓度、凝胶浴温度、停留蒸发时间等对超滤膜性能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制备了PPBES超滤膜,在0.1 MPa,20℃条件下,所制的超滤膜纯水通量约430 L/m2h,对PEG10000的截留率在93%以上以EGME作为有机添加剂,LiC1作为无机添加剂制备四元体系铸膜液,制备小孔径超滤膜。最终选定聚合物含量20%、EGME含量8%、LiCl含量2%,成功制备纯水通量为122 L/m2h、对PEG1000截留率达到100%的低截留分子量超滤膜。由于PPBES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特别是韧性,PPBES超滤膜适合用作复合膜的支撑底膜。本文以PPBES超滤膜为底膜,通过界面聚合的方法在其上表面反应生成超薄的聚哌嗪酰胺功能层来制备纳滤膜。系统地考察了界面聚合的条件,确定了最优的水相单体哌嗪和油相单体均苯三甲酰氯(TMC)浓度、水相浸渍时间、反应时间、烘焙温度和烘焙时间。制备出的纳滤膜具有较高的通量75 L/m2h和对Na2SO4较高的截留率97.5%。其对1g/L的Na2SO4测试结果表明,当操作温度从18℃升至85℃,纳滤膜的通量从61 L/m2h升高至290 L/m2h,而截留率仅下降了3.8%。低截留分子量的PPBES超滤膜的对某些染料分子截留率较高,而对无机盐没有截留,可以大大降低处理废水的渗透压。因此可以用于盐和染料分离,适合用于染料工业废水的处理和印染过程中染料的浓缩。本文采用了对PEG1000的截留率为100%的低截留分子量超滤膜对具有代表性的染料模拟废水进行了处理。实验表明,在室温0.2 MPa下,该膜对直接染料刚果红(Congo Red)、硫化染料硫化黑(Sulfur Black B)和阴离子染料龙胆紫(Gentian Violet)的截留率为100%。该膜对活性染料活性黄(C. I. Reactive Yellow 86)、分散染料分散红(C.I. Disperse Red 73)和阳离子染料酸性铬兰(Acid Chrome Blue K)的截留率分别为79%、54%和43%。除分散染料外,其他处理过程中膜的通量都达到87 L/m2h以上,具有较好处理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膜对活性染料、分散染料和阳离子染料的截留率,采用聚哌嗪酰胺/PPBES复合纳滤膜来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超滤膜和纳滤膜的在高温环境中的使用稳定性也进行了相应的考察。结果表明,自制的超滤膜和纳滤膜都具有良好的耐热性。选择几种实验室自制的纳滤膜对大连某染料厂的硫化黑废水进行了处理。实验发现,荷负电的界面聚合聚哌嗪酰胺复合纳滤膜和涂覆的磺化复合纳滤膜的通量较低。而荷正电的季铵化纳滤膜(QAPPESK)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了较高的通量和较高的染料截留率,可以将染料与废水中无机盐进行分离,大大简化了工艺流程且能降低成本。在废水出水温度60℃的条件下对该废水进行处理时,在0.6 MPa下,膜的通量为14.5L/m2h,对硫化黑染料的截留率为92.3%,而对无机盐的截留率为10%。膜在60℃下使用72 h性能没有下降,因此该膜适合用于将染料和无机盐分离,从而达到工厂回收无机盐和降低污染的要求。

二、中科院广州化学所膜分离技术成功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科院广州化学所膜分离技术成功转化(论文提纲范文)

(1)超高开关比的盐响应智能分离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智能分离膜简述
    1.3 智能分离膜的制备
        1.3.1 整体型智能分离膜
        1.3.2 复合型智能分离膜
    1.4 智能分离膜的分类及其研究进展
        1.4.1 pH响应智能分离膜
        1.4.2 温度响应智能分离膜
        1.4.3 分子响应智能分离膜
        1.4.4 光响应智能分离膜
        1.4.5 电场响应智能分离膜
        1.4.6 磁响应智能分离膜
        1.4.7 离子响应智能分离膜
    1.5 论文研究的出发点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两性离子纳米水凝胶的制备及其盐响应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2 实验步骤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两性离子纳米水凝胶制备过程的优化
        2.3.2 两性离子纳米水凝胶制备体系的光学照片
        2.3.3 两性离子纳米水凝胶的粒径分析
        2.3.4 两性离子纳米水凝胶的盐响应性能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两性离子纳米水凝胶接枝改性PVDF多孔膜的制备及其盐响应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2 实验步骤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两性离子纳米水凝胶接枝改性PVDF多孔膜的基本表征
        3.3.2 两性离子纳米水凝胶接枝改性的PVDF多孔膜的盐响应性能
        3.3.3 两性离子纳米水凝胶接枝改性的PVDF多孔膜的盐响应稳定性
        3.3.4 两性离子纳米水凝胶接枝改性的PVDF多孔膜的盐响应灵敏性
        3.3.5 两性离子纳米水凝胶接枝改性的PVDF多孔膜用于控制水传输的演示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4.1 论文总结
        4.1.1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
        4.1.2 论文的创新之处
    4.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选矿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选矿废水的来源与危害
    2.1 选矿废水的来源
    2.2 选矿废水的危害
3 矿山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3.1 常规矿山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3.1.1 酸碱中和法
        3.1.2 混凝沉降法
        3.1.3 氧化法
        3.1.4 吸附法
        3.1.5 化学沉淀法
    3.2 新技术在矿山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3.2.1 人工湿地法
        3.2.2 微生物处理法
        3.2.3 电化学法
        3.2.4 膜分离技术
        3.2.5 复合废水处理技术
4 矿山废水处理存在的问题与前景展望

(3)珠江三角洲典型印染废水处理设施出水中残余有机物及其生物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印染废水研究
        1.2.1 印染废水的特点及危害
        1.2.2 印染废水的处理工艺
        1.2.3 印染废水的监测标准
    1.3 溶解性有机物研究
        1.3.1 溶解性有机物
        1.3.2 溶解性有机物的危害
        1.3.3 溶解性有机物的监测方法
    1.4 生物毒理效应研究
        1.4.1 水生生物毒性检测方法
        1.4.2 水生生物毒性检测的指示生物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
    1.6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1.6.1 课题来源
        1.6.2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7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试剂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采样方法
        2.2.2 测试方法
    2.3 印染废水处理厂简介
        2.3.1 地理位置
        2.3.2 印染废水处理厂基本情况
第三章 印染废水处理设施出水中残余有机物分析
    3.1 基本水质分析
    3.2 残余有机物分析
    3.3 残余溶解性有机物分析
    3.4 基于残余有机物的三级处理工艺的效率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印染废水处理设施出水中残余毒性效应分析
    4.1 残余生物毒性效应分析
    4.2 基于生物毒性效应的三级处理工艺的效率分析
    4.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4)介孔含钨材料催化纤维素制备乙二醇及产物的脱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生物质和生物炼制技术
        1.2.1 生物质
        1.2.2 生物炼制技术
    1.3 乙二醇简介
        1.3.1 乙二醇的性质
        1.3.2 乙二醇产业现状
        1.3.3 乙二醇的应用现状
    1.4 化石路线生产乙二醇工艺简述
        1.4.1 石油化工路线生产乙二醇工艺
        1.4.2 煤化工路线生产乙二醇
        1.4.3 乙二醇工业发展前景与方向
    1.5 生物质路线催化转化合成乙二醇
        1.5.1 纤维素催化转化制备化学品的技术难点
        1.5.2 钨催化体系一步法(One-pot Reaction)催化转化纤维素制备乙二醇
        1.5.3 钨系催化剂转化纤维素制备乙二醇反应路径
    1.6 介孔材料
        1.6.1 介孔材料简介
        1.6.2 介孔材料在催化领域应用
    1.7 膜分离技术
        1.7.1 膜与膜分离简介
        1.7.2 渗透汽化技术
        1.7.3 无机膜
        1.7.4 ZSM-5 分子筛膜
        1.7.5 氧化石墨烯膜
    1.8 选题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介孔氧化钨催化纤维素制备乙二醇研究
    2.1 概述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2.2 介孔分子筛的制备方法
        2.2.3 催化剂表征
        2.2.4 催化反应和产物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催化剂结构和形貌表征
        2.3.2 K-WO_3/S-WO_3 催化纤维素制备乙二醇反应条件优化
        2.3.3 催化剂回用效果
        2.3.4 介孔WO_3催化纤维素反应机理总结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掺杂钨介孔分子筛耦合负载型单质钌催化纤维素制备乙二醇研究
    3.1 概述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2.2 掺杂钨催化剂制备方法
        3.2.3 催化剂表征
        3.2.4 催化反应和产物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催化剂结构和形貌表征
        3.3.2 掺杂钨分子筛催化纤维素制备乙二醇反应条件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一步法催化酸预水解针叶木浆和二次纤维制备乙二醇研究
    4.1 概述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2.2 纸浆预处理和催化剂制备方法
        4.2.3 材料表征方法
        4.2.4 催化反应和产物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纸浆原料特性分析
        4.3.2 无机酸预水解木浆的催化性能研究
        4.3.3 盐酸法预水解废纸浆催化性能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ZSM-5 型分子筛膜的制备及用于高浓度乙二醇/水分离研究
    5.1 概述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5.2.2 二次生长法制备ZSM-5 分子筛膜
        5.2.3 材料表征方法
        5.2.4 渗透汽化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膜材料表征
        5.3.2 ZSM-5 膜分离性能考察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氧化石墨烯膜制备及用于高浓度乙二醇脱水研究
    6.1 概述
    6.2 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6.2.2 GO膜的制备方法
        6.2.3 膜材料表征方法
        6.2.4 渗透汽化法实验
    6.3 结果与讨论
        6.3.1 膜材料的表征分析
        6.3.2 GO膜分离性能考察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中空纤维复合膜的支撑层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芒果气调贮藏保鲜
    1.2 膜分离技术
        1.2.1 膜分离发展简史
        1.2.2 气体膜技术
        1.2.3 气体分离膜材料
        1.2.4 气体膜分离原理
        1.2.5 气体膜分离发展前景
    1.3 气体分离复合膜
        1.3.1 PAN中空纤维膜
        1.3.2 PES中空纤维膜
        1.3.3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1.3.4 膜表面改性-浸涂法
        1.3.5 复合膜
    1.4 中空纤维膜纺丝
        1.4.1 熔融纺丝-拉伸法
        1.4.2 热致相分离法
        1.4.3 溶液纺丝法
    1.5 研究意义目的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中空纤维复合膜的支撑层制备工艺研究
    2.1 简介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及测试仪器
        2.2.2 实验操作部分
    2.3 PAN、PES中空纤维膜对比实验
    2.4 铸膜液粘度测试
    2.5 PES中空纤维膜纺丝条件
    2.6 膜的基本性能测试
        2.6.1 PAN、PES对比实验
        2.6.2 PES中空纤维膜直径测试
        2.6.3 PES中空纤维膜平均孔径测试
        2.6.4 PES膜的渗透性、选择性测试
        2.6.5 PES中空纤维膜SEM电镜扫描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空纤维气体分离复合膜的性能研究
    3.1 PAN、PES对比实验
        3.1.1 PAN、PES中空纤维膜机械强度对比
        3.1.2 PAN、PES膜的平均孔径对比
        3.1.3 PAN、PES中空纤维膜气体通量和选择性对比
    3.2 铸膜液粘度对PES中空纤维膜结构的影响
    3.3 PES中空纤维膜直径
        3.3.1 不同非溶剂DG含量PES膜的外径和内径
        3.3.2 不同芯液流速PES膜的外径和内径
        3.3.3 不同凝固浴温度PES膜外径和内径
        3.3.4 不同聚合物含量PES膜的外径和内径
    3.4 平均孔径测试
        3.4.1 非溶剂DG添加量对平均孔径的影响
        3.4.2 芯液流速对膜平均孔径的影响
        3.4.3 凝固浴温度对膜平均孔径的影响
        3.4.4 PES含量对膜平均孔径的影响
    3.5 PES中空纤维膜渗透性、选择性
        3.5.1 非溶剂DG含量对膜气体通量和选择性影响
        3.5.2 芯液流速变化对膜气体通量和选择性的影响
        3.5.3 凝固浴温度变化对膜气体通量和选择性的影响
        3.5.4 PES含量对膜气体通量和选择性的影响
    3.6 PES中空纤维膜SEM电镜扫描
        3.6.1 不同非溶剂DG含量膜的断面形貌
        3.6.2 不同芯液流速膜的断面形貌
        3.6.3 不同凝固浴温度下PES膜断面形貌
        3.6.4 不同PES含量膜的形貌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6)基于光催化—膜分离技术的印染废水回用装置设计及其性能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印染废水常用回用方法
    1.3 光催化技术介绍
    1.4 膜分离技术介绍
    1.5 光催化-膜分离联合技术
        1.5.1 悬浮型光催化-膜分离内置式
        1.5.2 悬浮型光催化-膜分离外置式
        1.5.3 光催化剂改性复合膜分离
        1.5.4 负载型光催化-膜分离
    1.6 本论文的选题及实验设计
第二章 实验部分与研究方法
    2.1 实验试剂及常用设备
        2.1.1 实验试剂
        2.1.2 常用仪器设备
    2.2 光催化材料和膜材料
        2.2.1 三维泡沫镍光催化网的制备
        2.2.2 实验用膜
    2.3 实验装置
    2.4 实验方法
        2.4.1 模拟印染废水的制备
        2.4.2 检测方法
        2.4.2.1 COD检测快速密闭催化消解法
        2.4.2.2 水质硬度的检测——EDTA滴定法
        2.4.2.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2.4.2.4 SEM和EDS分析
第三章 光催化-膜分离回用印染废水实验
    3.1 引言
    3.2 单独实验
    3.3 光催化降解实验部分
        3.3.1 PH值对染料降解的影响
        3.3.2 染料降解的光谱吸收特性
    3.4 膜分离实验部分
        3.4.1 膜污染SEM分析
        3.4.2 辐照时间对膜污染的影响
        3.4.3 PH值对膜污染的影响
        3.4.4 压力对膜污染的影响
    3.5 回用水质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光催化网和膜的失活与再生
    4.1 引言
    4.2 光催化网的失活与再生
        4.2.1 光催化网失活原因
        4.2.2 光催化网的再生实验
        4.2.3 光催化网再生后的表征结果
    4.3 膜通量的衰退与恢复
        4.3.1 膜通量衰退原因
        4.3.2 超滤膜的清洗及恢复实验
        4.3.3 反渗透膜的清洗及恢复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印染废水深度净化回用装置的设计
    5.1 引言
    5.2 回用装置设计
        5.2.1 回用装置流程
        5.2.2 回用装置设计
    5.3 数值模拟方法与CFD简介
    5.4 光催化反应器的设计
        5.4.1 反应器的结构设计
        5.4.2 模型的建立
        5.4.3 数值模拟结果与讨论
    5.5 膜组件的优化设计
        5.5.1 模型的建立
        5.5.2 数值模拟结果与讨论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专利
致谢

(7)浆纸废水膜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微滤技术在浆纸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2 超滤技术在浆纸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2.1 制浆废液的超滤预处理浓缩
    2.2 超滤处理漂白废水
    2.3 超滤处理造纸白水
3 Optifilter CR超滤技术在浆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3.1 Optifilter CR超滤技术介绍
    3.2 Optifilter CR超滤技术的应用
4 集成膜技术在浆纸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4.1 集成膜技术在浆纸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4.2 浆纸废水深度处理技术比较
5 结语与建议

(8)零价铁非生物降解染料的过程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1.1 印染废水污染现状
    1.2 染料废水处理方法
        1.2.1 物理处理方法
        1.2.2 微生物处理方法
        1.2.3 高级氧化技术
        1.2.4 仿生催化法
    1.3 零价铁法
        1.3.1 零价铁还原
        1.3.2 零价铁还原机理
        1.3.3 影响零价铁直接还原的因素
        1.3.4 零价铁/双氧水体系氧化
        1.3.5 零价铁间接氧化机理
        1.3.6 影响零价铁间接氧化的因素
    1.4 选题依据、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4.1 选题依据
        1.4.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设计
        2.2.1 正交实验
        2.2.2 因素分析
    2.3 实验分析方法
        2.3.1 染料去除率分析
        2.3.2 降解动力学分析
        2.3.3 铁离子分析
        2.3.4 双氧水浓度分析
        2.3.5 铵根离子分析
        2.3.6 矿化率分析
        2.3.7 离子色谱分析
第三章 零价铁/水体系还原活性艳红X-3B
    3.1 零价铁还原染料
    3.2 目的与内容
    3.3 实验流程
    3.4 降解动力学结果与讨论
        3.4.1 零价铁还原不同染料
        3.4.2 正交实验
        3.4.3 溶液pH的影响
        3.4.4 零价铁投加量的影响
        3.4.5 活性艳红X-3B浓度的影响
    3.5 零价铁/水体系还原机理
        3.5.1 不同有机质的影响
        3.5.2 离子(团)脱去情况
        3.5.3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3.5.4 零价铁还原降解X3B路线推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零价铁/双氧水体系氧化罗丹明B
    4.1 零价铁/双氧水氧化降解染料
    4.2 目的与内容
    4.3 实验流程
    4.4 降解动力学结果与讨论
        4.4.1 正交实验
        4.4.2 双氧水浓度的影响
        4.4.3 零价铁投加量的影响
        4.4.4 溶液pH的影响
        4.4.5 罗丹明B浓度的影响
        4.4.6 罗丹明B的矿化率
    4.5 零价铁/双氧水体系氧化机理
        4.5.1 反应中的活性自由基
        4.5.2 铁离子浓度及pH变化
        4.5.3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4.5.4 低分子有机酸分析
        4.5.5 零价铁/双氧水氧化降解RhB路线推测
    4.6 本章小结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陶瓷膜分离技术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20世纪80年代:无机膜技术开始登上国计民生主战场
2 20世纪最后十年:无机膜技术和应用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3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陶瓷膜在应用市场开拓中发展
    3.1 多孔陶瓷分离膜元件耐蚀性的改善
    3.2 节能型管状陶瓷膜元件
    3.3 中空纤维陶瓷膜——陶瓷分离膜的新秀
    3.4 高温气固分离陶瓷膜
4 实现未来新能源系统, 方显无机陶瓷膜过程的“英雄本色”
5 结语

(10)杂萘联苯聚芳醚砜分离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分离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1.1 膜分离技术概述
        1.1.1 膜的定义及分类
        1.1.2 主要膜分离过程
        1.1.3 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1.1.4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
    1.2 超滤膜
        1.2.1 超滤膜过程
        1.2.2 超滤膜材料
        1.2.3 超滤膜制备
        1.2.4 相转化法制膜配方及制备工艺对膜性能的影响
        1.2.5 超滤膜技术应用及研究方向
        1.2.6 超滤膜技术研究进展
    1.3 纳滤膜技术
        1.3.1 纳滤膜过程
        1.3.2 纳滤膜特点
        1.3.3 纳滤膜制备方法
        1.3.4 纳滤膜材料
        1.3.5 纳滤膜传质机理
        1.3.6 纳滤膜应用
    1.4 膜法染料废水处理
        1.4.1 常见的染料废水处理方法
        1.4.2 膜法处理染料废水的发展
        1.4.3 膜法处理染料废水面临的问题
    1.5 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2 有机小分子添加剂对PPBES超滤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2.1 实验部分
        2.1.1 原料及试剂
        2.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1.3 溶解度参数的计算
        2.1.4 三元相图的测定
        2.1.5 PPBES超滤膜的制备
        2.1.6 PPBES超滤膜性能测试
        2.1.7 超滤膜断面形貌观察
    2.2 结果与讨论
        2.2.2 PPBES制膜溶剂的理论筛选
        2.2.3 PPBES制膜溶剂的实验选择
        2.2.4 有机小分子非溶剂添加剂对铸膜液体系热力学性质的影响
        2.2.5 乙二醇含量变化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2.2.6 丙醇含量变化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2.2.7 乙二醇甲醚含量变化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2.2.8 丁酮含量变化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2.2.9 乙醚含量变化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2.3 本章结论
3 高通量低截留分子量PPBES超滤膜的制备与表征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试剂药品
        3.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3.1.3 PPBES超滤膜的制备
        3.1.4 PPBES超滤膜性能测试
        3.1.5 超滤膜断面形貌观察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停留蒸发时间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2.2 凝胶浴温度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2.3 聚合物浓度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2.4 LiCl含量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2.5 EGME含量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2.6 PPBES超滤膜的化学稳定性考察
        3.2.7 PPBES超滤膜的热稳定性考察
        3.2.8 PPBES超滤膜与商业超滤膜性能对比
    3.3 本章结论
4 聚哌嗪酰胺/PPBES复合纳滤膜性能的制备与表征
    4.1 实验部分
        4.1.1 原料及试剂
        4.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4.1.3 PPBES纳滤膜的制备
        4.1.4 聚哌嗪酰胺/PPBES复合纳滤膜的性能测试
        4.1.5 聚哌嗪酰胺/PPBES复合纳滤膜断面和表面形貌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反应时间对聚哌嗪酰胺/PPBES复合纳滤膜性能的影响
        4.2.2 水相浸没时间对聚哌嗪酰胺/PPBES复合纳滤膜性能的影响
        4.2.3 单体浓度对聚哌嗪酰胺/PPBES复合纳滤膜性能的影响
        4.2.4 热处理对聚哌嗪酰胺/PPBES复合纳滤膜性能的影响
        4.2.5 酸吸收剂NaOH对复合纳滤膜性能的影响
        4.2.6 底膜MWCO对聚哌嗪酰胺/PPBES复合纳滤膜性能的影响
        4.2.7 底膜PVP含量对聚哌嗪酰胺/PPBES复合纳滤膜性能的影响
        4.2.8 复合膜耐热性能的考察
        4.2.9 复合膜的基本性能
        4.2.10 复合膜与基膜的表面形貌
    4.3 本章结论
5 PPBES分离膜对代表性染料模拟废水的处理
    5.1 实验部分
        5.1.1 原料及试剂
        5.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5.1.3 模拟废水处理流程
    5.2 结果与讨论
        5.2.1 低截留分子量PPBES超滤膜的基本性能
        5.2.2 低截留分子量PPBES超滤膜对模拟染料废水的处理
        5.2.3 无机盐浓度对PPBES超滤膜处理染料废水性能的影响
        5.2.4 低截留分子量PPBES超滤膜对染料的浓缩实验
        5.2.5 PPBES超滤膜的热稳定性
        5.2.6 聚哌嗪酰胺/PPBES纳滤膜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性能
        5.2.7 染料废水中无机盐浓度对纳滤膜性能的影响
        5.2.8 不同清洗剂对纳滤膜性能的恢复情况
        5.2.9 聚哌嗪酰胺/PPBES纳滤膜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热稳定性
    5.3 本章结论
6 QAPPESK荷正电纳滤膜处理硫化黑染料废水研究
    6.1 实验部分
        6.1.1 原料及试剂
        6.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6.1.3 废水处理流程
    6.2 结果与讨论
        6.2.1 不同类型纳滤膜对硫化黑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对比
        6.2.2 荷正电QAPPESK纳滤膜对硫化黑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
        6.2.3 荷正电QAPPESK纳滤膜使用过程中的膜污染与清洗
        6.2.4 荷正电QAPPESK纳滤膜使用过程中的热稳定性
        6.2.5 荷正电QAPPESK纳滤膜在染料脱盐中的应用研究
    6.3 本章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缩略语含义
创新点摘要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四、中科院广州化学所膜分离技术成功转化(论文参考文献)

  • [1]超高开关比的盐响应智能分离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王阿强. 苏州大学, 2020(02)
  • [2]选矿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 李超,王丽萍.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0(01)
  • [3]珠江三角洲典型印染废水处理设施出水中残余有机物及其生物毒性研究[D]. 薛菲菲.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4]介孔含钨材料催化纤维素制备乙二醇及产物的脱水研究[D]. 杨赫.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5]中空纤维复合膜的支撑层制备工艺研究[D]. 刘欢. 北京化工大学, 2017(04)
  • [6]基于光催化—膜分离技术的印染废水回用装置设计及其性能实验[D]. 区文仕. 广东工业大学, 2016(11)
  • [7]浆纸废水膜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J]. 唐国民,赵光磊. 膜科学与技术, 2012(06)
  • [8]零价铁非生物降解染料的过程及机制研究[D]. 廖琳. 广东工业大学, 2012(09)
  • [9]陶瓷膜分离技术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J]. 孟广耀,陈初升,刘卫,刘杏芹,彭定坤. 膜科学与技术, 2011(03)
  • [10]杂萘联苯聚芳醚砜分离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 韩润林. 大连理工大学, 2011(09)

标签:;  ;  ;  ;  ;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膜分离技术改造成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