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克林顿,你是“球长”?(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娜[1](2017)在《心安是归处 J.R.史密斯》文中研究指明J.R.SMITH自从两年前的冬天从纽约来到克利夫兰,J.R.史密斯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场上到场下,在这里经历的一切,让他得以在生命最灰暗的日子里继续生存。心之安处即为家,在克利夫兰,史密斯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也找回了消失已久的最真实的自己。改变命运的机会厄尔用自己受伤的大拇指轻抚着小达科塔的头发。她的小眼睛紧闭着,他太想知道它
宗平[2](2016)在《基于GNSS的机载多源数据融合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仪表着陆系统在现有飞行器进近和着陆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雾霾天气和各类复杂气象条件的影响,同时航班的运行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原有的进近导航系统已难以在复杂气象环境下保障飞行器的高标准着陆要求。本文拟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仪表着陆系统,提出一种新的组合导航进场策略,以提高飞行器进近航迹精度和完好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呈现。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介绍了飞行器导航的发展历程,并列举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飞行器导航的研究成果及现状,按照地域分别介绍了其使用的飞行器导航系统并简单分析了技术特点和系统优劣性。其次,研究了仪表着陆系统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且在提高导航精度和可靠性的前提下提出了多源数据融合的方法。本文深入分析了四种融合算法,在参照应用模型特点的基础上选用了卡尔曼滤波算法和自适应滤波算法。针对后续研究机载端多源数据融合,在原有基础上对两种滤波算法进行了扩展研究,并且在仪表着陆系统的基础上引入星基着陆系统GLS(GNSS Landing System),提出了新的组合导航进场策略,以此实现降低飞行器进近航迹误差,增强进近系统完好性,提高进近效率和空域利用率的目的。最后,在前文的理论支撑下,通过无迹卡尔曼滤波器平滑处理星基着陆系统和仪表着陆系统的进近数据,利用卡尔曼滤波器的融合算法将两组进近数据拟合成一组精度和可靠性更高的进近航迹。同时,利用扩展自适应融合算法,通过模拟自适应滤波器的原理,利用向量对仪表着陆系统的航迹逐渐修正,根据修正航迹的误差均方差是否达到最小,来调节向量修正量,使其达到最优。
蒋惠玲[3](2015)在《美国一流私立研究型大学内部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学治理是“大学内外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重大事务决策的结构与过程”。它至少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大学外部治理-大学外部诸多因素与大学互动从而实现对大学整体的治理;大学内部治理--大学内部不断应对变化着的环境因素和资源约束、诸多利益相关者和其他治理主体对自身的治理。大学的内部治理包括两个向度:大学为应对外部环境中波动性的变化,减少其对大学组织的冲击,运用各种策略手段进行的治理,对于那些不可逆转的持续性变化,大学发展出新的经常性的治理安排来应对,这些治理安排包括对外的某种持续性战略,如与利益相关者互动的关系、汲取资源的方式、应对环境变化的一般性策略等;另一方面大学也进行内部关系的调整,如人事安排、组织架构、规章制度、权力配置等。上述两个治理向度说明:大学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其内部治理的调整既可能是自组织的需要,也可能源于更大的外部系统所致。美国一流私立(非营利)研究型大学内部的共治体系主要由顶层的董事会组织、大学内部领导组织、教师合议组织构成。各校董事会通过自组织,吸纳有特质的董事、架构董事会及下属委员会、服从制度环境的规范,确保董事履行基本法定义务。经董事会慎重选任的大学校长是大学首席行政官,为大学教育与行政领导,主管大学所有事务,负责实现大学的办学安全与效益。校长引领的领导团队体现出科层性的特点,团队结构体现出学术与行政的相互渗透性。教师共治组织主要关注与学术研究、教师、学术规训相关的制度与规范。尽管各校教师共治组织功能不同,存在模式不同,分布的层级也不同,但它是教师与行政人员沟通、完善校内制度的重要机构。通过内部治理使得组织在市场机制主导的体制中顽强生存并实现卓越,大学首先需要实现的,是获取办学最需要的经费与人才。各私立大学办学资产充裕,年办学收入来源多样,财务状况稳定。管理专业化成为各校获取办学经费与学校资产的重要保障,大学内部学术力量与专业力量成为各校获取经费资源的重要力量,联邦税法成为私立大学获取捐助最有利的外部条件。大学通过搜寻获得新教师,通过建议与指导、提供学术研究所需时间、提供教学与研究所需资源3个途径支持教师的学术工作,通过明确的职级评审制度推动教师发展,通过教师生活质量调研等多种途径留任教师、稳定教师队伍。大学的巨额经费有利于加强学校的“造血”功能,也有利于学校获取办学所需土地、建筑、设施、设备和人力资源,大学通过治理教师,提升学术力量。卓越的教师质量、专业质量、学院质量使得大学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强大的经济实力、丰富的学术资源有助于大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质生源。大学使命将校内具有不同态度、价值观和期望值的不同质性的群体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功能更完善的、以学术为核心特质的大系统,共同体成员基于使命,通过对话确定战略目标,推动大学发展。作为规范之下的行为者,大学的制度体系-微观的影响行动者行为选择的操作规则,用于影响操作规则的制度规范,用于设计制度规范的道德准则-规范着不同质性的群体。大学服从制度体系的行为有利于其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联接大学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董事会、以校长为首的行政团队、拥有学术权力的教师群体,以上三个权力主体构成个体大学系统内部共治组织的分系统,他们拥有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在两个向度上发挥作用、改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善行政力量的主要方式是以严格的等级制为依托,尽管大学也会从校外系统中寻求人才,但是通过自上而下的任命方式授予组织中的个体法定的权力、委托-定的职责,是这一权力向度改善行政力量的主要模式。学术性行政领导因其扎根于学科的身份,与构成教师共治组织的个体在学系这一基层汇聚,学系演绎的学术治理机制,自下而上改变着个体大学的学术力量。这两种力量在大学提升办学能力中发挥重要角色,大学仰仗这两种力量获取经费与资产、构建师资力量、获取优质生源、规范办学行为,使得大学有更大的能力向社会输送可以引领新生代的人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通过前沿研究向社会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与我国普通民办高校不同的是,发端于殖民地学院的美国私立大学群体,自办学开始,就有明确的办学目的-培养信仰虔诚的牧师、治事练达的政府及公共事务管理人员、学术渊博的从事知识研究与探索的人才,确保殖民地学院成为“学习的场所”一直是自我延续的董事会的职责,在竞争中求生存的历练则造就了私立学院顽强的生命力。我国普通民办高校在公立高校一统天下的环境中问世,缺乏历史继承的普通民办高校带给学术界令人不安的事实是,它实际上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投资领域。普通民办高校群体若要实现与公办高校共同发展的境界,应该拥有至少可与一流公立大学匹敌的民办大学。对于希望突破自我、以成为大学为办学目标的普通民办高校而言,其办学者和治校者需要有明确的大学理念、办学理念和治校理念,应理性对待大学自治,整合校内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以多样化、民主化和国际化的视角办学。
邹月辉[4](2011)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生运动员人才培养研究》文中认为如何将优秀运动员培养成既能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又能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是理论界和实践领域长期探讨的问题。本文是一篇考察美国大学生运动员培养制度如何具体贯彻和落实的实证性研究,强调细节决定成败,弥补以往只学框架不见细节的不足,力求回答美国大学如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水平运动员,而我国“体教结合”改革成效不大的问题。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数理统计法,将美国德州的德克萨斯大学、德州农工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亲临现场的观察和深入的访谈,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以组织化程度为标志,参照有影响的标志性事件,将美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初步发展阶段、规范发展阶段、发展成熟阶段和深化改革阶段。经过百年的发展,大学成为美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中承下启上的重要环节。2.德克萨斯州大学生运动员人才培养体系中,教育和娱乐是核心培养理念,以培养在学术和竞技全面发展的运动员为目标,同时强调服务社会。学校机动、灵活的文化教育体制和NCAA独立、完备的训练竞赛管理是实现目标的条件和途径。培养过程中通过技能培养、心理咨询、学习指导、细化规章制度和完善激励机制等解决学训矛盾。实现了大学生运动员文化成绩好、专业选择面广、毕业率和就业率高、运动员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培养目标。3.德克萨斯州大学生运动员培养过程中,在先学生后运动员的理念指导下,合理安排学习与训练,制定了一套完整、严格执行的制度与注重解决细节问题的措施,形成一套遵循学训结合规律且独立的赛制安排,并有一套较为全面的组织保障体系。4.美国大学竞技体育呈现出法制化、专业化、个性化和商业化的基本特征。各级机构的管理行为受到严厉的法律约束;训练竞赛上具有专业的培养方案、管理上进行专业化的分工;运动员按照个体目标追求和自我需要满足进行选择和操作;采用商业化运作实现学校和竞技在功能上的优势互补。5.自由、平等和自治的核心政治思想;物质丰富的经济条件;宗教、人种、政治体制和传统习俗等多元文化环境;高等教育的必要环境和丰富资源,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6.从社会学制度主义审视美国大学生运动员培养制度,其形成于自身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优势与弊端并存。各国在吸取经验时不可全盘照搬,应根据本国发展特点有选择的借鉴可取之处。
计会凤[5](2009)在《基于浮动车GPS数据的动态交通预测与诱导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动态交通预测与诱导模型是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动态交通预测与诱导模型的数据主要通过固定式检测器(如线圈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视频检测器等)采集,存在安装和维护成本高、覆盖范围小、仅能检测固定位置数据等不足,已无法满足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需求。随着GPS、GIS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用装备GPS的浮动车采集交通数据的方式,具有建设周期短、实时性强、覆盖范围广、数据精度高等优点,是交通数据采集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从理论和技术层面对浮动车采集方式下动态交通预测与诱导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GPS数据与GIS数据的匹配、行程时间的预测和交通诱导模型进行了系统研究。率先把长时间间隔的浮动车GPS数据应用于城市动态交通预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拟合角度距离模型和长周期的城市动态交通预测模型,首次将卡尔曼滤波平滑处理模型和相关法自适应滤波模型引入到动态行程时间预测中。解决了目前浮动车GPS数据应用于动态交通预测中存在的数据融合困难、动态行程时间预测模型误差大和诱导模型难以实现等关键问题,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基于浮动车GPS数据研究动态交通预测与诱导模型的现状,并研究了卡尔曼滤波理论、相关法自适应滤波理论、动态OD理论、以及动态最优路径诱导理论。总结出了现有研究成果在城区浮动车GPS数据匹配中错误率高,行程时间动态预测模型精度低,以及城区交通信息在几何网络模型中表达困难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确定了本论文研究的切入点。为了解决浮动车GPS定位数据不能落在GIS路网上的问题,研究了GPS数据过滤方法、坐标系转换算法,以及GPS数据与GIS数据融合的算法,率先提出了基于角度和距离的匹配模型。该模型在浮动车采样周期为1秒时,能够避免浮动车GPS数据在平行路间跳动和十字路口误匹配的问题,同时兼有点-线匹配速度和线-线匹配的精度。为了解决由浮动车的瞬时速度求取区间平均速度和预测路段行程时间变化信息的问题,研究了卡尔曼滤波理论,率先提出基于长时间间隔的GPS城市交通数据建立卡尔曼滤波方程的方法,并对卡尔曼滤波预测结果提出了参数回归的平滑处理方法。为了避免卡尔曼滤波中白噪声方差对行程时间预测结果的影响,本文把相关法自适应滤波理论引入到动态行程时间预测中,提出了应用浮动车GPS数据建立相关法自适应滤波模型的方法,并通过相对误差、相对误差平方和均值平方根、均等系数等误差指标,对误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离散卡尔曼滤波模型的精度优于相关法自适应滤波模型。为了解决交通信息的表达问题,本文研究了GIS中的几何网络构建理论,提出了几何网络的改进方法。通过制定严格的编码规则,实现了路网中的单向行驶、转向限制、交通管制等交通信息在道路几何网络中的表达,使得改建后的几何网络充分满足了动态交通诱导的需求。为了解决动态最优路径诱导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动态OD理论,提出了改进Dijkstra的方法。结合本文构建的路网模型,改进的Dijikstra算法满足了交通诱导中搜索最优路径的需求。论文系统地研究了基于浮动车GPS数据的动态交通预测和诱导模型理论与方法,特别是在GPS数据匹配、基于卡尔曼滤波和相关法自适应滤波的行程时间预测、路网模型的构建、最优路径的搜索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为浮动车采集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
张成[6](2007)在《信息化条件下军队院校校园文化研究 ——以国防科技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军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因其巨大的导向、激励、熏陶功能,对培养新型军事人才,促进科学研究发展,服务部队文化建设意义重大。论文在规范研究部分,深入挖掘“信息化”这一军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系统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军队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形态及功能。具体而言,首先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剖析了信息化条件下军队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进而揭示出信息化条件下军队院校校园文化的特征为坚定的忠诚品格、鲜明的军事特色、强烈的未来意识、浓郁的竞争氛围、严谨的校园风气。形态包括校园课程文化,校园学术文化及校园生活文化。功能体现为培育新型军事人才,促进科学研究发展,服务部队文化建设。最后,论文以国防科技大学为例,通过实证研究,深入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国防科技大学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需求,即应对信息革命浪潮需要一流的数字校园,培育新型军事人才需要一流的学科建设,出高水平科研成果需要一流的学术环境。系统考察了信息化条件下国防科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数字校园建设有待完善,军事文化特色不够鲜明及人文精神氛围尚显匮乏三个方面。最后,论文阐述了信息化条件下国防科技大学校园文化进一步建设的对策,提出了“培育科技文化,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加强学科建设,彰显军事文化特色”、“打造功能园区,促进科技人文融合”等具体措施。
田根[7](2004)在《基于移动的嵌入式GIS系统关键技术与开发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人们对GIS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了。与新技术的结合使GIS不断地向前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嵌入式技术、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GIS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如何在移动环境下提供GIS支持是今后GIS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GIS面向大众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比较而言,基于掌上电脑的移动GIS有许多传统GIS不具备的优势。掌上电脑具有的移动性为移动GIS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通过与GPS、RS、通信等相关技术的集成,人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GIS数据的实时采集与更新,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GIS的服务。 首先,本文根据当前基于移动的嵌入式GIS的发展,对Embedded GIS等概念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其次,在分析掌上电脑硬件环境的基础上,探讨了嵌入式GIS的数据模型,提出了一种在掌上电脑上具有完备性与适应性的GIS矢量数据组织模型。再次,应用笔者提出的数据模型进行了基于移动的嵌入式GIS系统设计与开发。使用eMbedded Visual C++3.0从底层实现了基于移动的嵌入GIS系统软件GisTool和GisBrowser。在此基础上,对基于移动的嵌入式GIS系统集成应用环境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系统集成全站仪实现了基于掌上电脑的GIS实时测图功能,集成GPS实现了基于掌上电脑的GPS导航定位功能,集成RS实现了矢量数据与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的集成。最后,基于所开发的系统,分析讨论了其在数字地质填图及空间信息移动服务两个领域应用时的相关技术问题,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陈刘成[8](2002)在《卫星导航及相关技术研究和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全面介绍了GPS、GLONASS、北斗导航系统的组成、定位原理,研究并实现了面向对象的串口通信技术、GPS+GLONASS组合导航、测速及伪距差分、相位平滑伪距差分以及有关误差的模型改正、WGS—84和PZ—90、WGS—84和北京54坐标系的坐标转换、栅格地图的显示和管理、基于MapX的矢量地图的显示和管理、1:25万军标数据和MapInfo的Mif数据格式双向转换、基于军标数据的DEM生成算法、基于OpenGL的三维地形构造、航空图像纹理地形表面、三维坐标量算、虚拟现实模拟导航、三维地形的层次细化算法以及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增强、几何变换、影像匹配等技术。
周德武[9](2000)在《克林顿,你是“球长”?》文中研究表明
赵子聿[10](1995)在《论美国军事战略调整中的矛盾性》文中研究表明论美国军事战略调整中的矛盾性赵子聿几年来,美国军事战略围绕“确保与巩固美在世界的领导地位”这一总的安全目标和主题,在战争指导、作战理论、军事部署、力量结构等许多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其目的就是要阻止一些有“野心”的地区性大国和包括盟国在内的潜在对手...
二、克林顿,你是“球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克林顿,你是“球长”?(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GNSS的机载多源数据融合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飞行器导航发展概述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2章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 |
2.1 概述 |
2.2 ILS技术 |
2.3 GNSS技术 |
2.4 四种融合算法 |
2.4.1 最小二乘估计算法 |
2.4.2 最小二乘的加权估计算法 |
2.4.3 卡尔曼滤波算法 |
2.4.4 自适应滤波算法 |
第3章 组合导航进场策略 |
3.1 概述 |
3.2 进场策略理论 |
3.2.1 基本RNP程序 |
3.2.2 对比GLS与ILS |
3.3 进场数据处理 |
3.3.1 试飞数据处理 |
3.3.2 标准进近航迹处理 |
3.4 仿真与分析 |
3.5 小结 |
第4章 基于卡尔曼滤波融合算法的组合导航进场策略 |
4.1 概述 |
4.2 进近系统模型 |
4.3 数据获取及融合 |
4.3.1 ILS数据获取 |
4.3.2 差分GNSS数据获取 |
4.3.3 ILS、差分GNSS数据融合 |
4.4 组合导航进场策略仿真与分析 |
4.5 小结 |
第5章 基于扩展自适应融合算法的组合导航进场策略 |
5.1 概述 |
5.2 进近系统模型 |
5.3 扩展自适应融合算法 |
5.3.1 融合算法介绍 |
5.3.2 融合算法分析 |
5.4 组合导航进场策略仿真与分析 |
5.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3)美国一流私立研究型大学内部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论文选题的意义 |
二、相关概念辨析及研究范围界定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内容、方法与特点 |
第一章 私立大学的内部治理组织 |
第一节 大学董事会组织 |
一、大学董事会成员构成 |
二、大学董事会职责 |
三、大学董事会履行职责的途径 |
第二节 大学内部领导组织 |
一、大学校长 |
二、大学校长的领导团队 |
三、大学的教师共治组织 |
第二章 私立大学的资源获取 |
第一节 大学经费资源的获取 |
一、大学经费资源的特点 |
二、大学获取经费资源的特点 |
第二节 大学师资力量的建设 |
一、大学教师的职称与聘用 |
二、大学建设师资力量的途径 |
第三节 大学优质生源的获取 |
一、大学的本科生招生 |
二、大学的研究生招生--以MD招生为例 |
第三章 私立大学的资源分配 |
第一节 大学经费资源的分配 |
一、大学的年办学开支 |
二、大学的总资产分配 |
第二节 大学的学生经济援助 |
一、大学的学生援助体系 |
二、大学的学生援助管理 |
三、大学的学生援助特点--以本科生获助情况为例 |
第三节 大学的学术资源提供 |
一、大学高质量的学术资源 |
二、大学丰富的学位教育 |
第四章 私立大学治理行为的规范 |
第一节 以战略目标统一行为 |
一、通过对话确定战略目标 |
二、通过战略目标统一行为 |
第二节 以制度约束行为 |
一、以制度约定权责 |
二、以制度设定学术自由的边界 |
结论与启示 |
一、美国一流私立(非营利)研究型大学内部治理特点 |
二、对我国普通民办高校办学的启示 |
附录A 全美各类高校各层次分布情况 |
附录B 斯坦福大学教师生活质量调研 |
附录C 本研究中24所大学的使命陈述 |
附录D 纽约大学政策 |
附录E 上榜私立大学中英文名称对照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生运动员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问题与假设 |
1.3.1 研究问题 |
1.3.2 研究假设 |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特点与局限 |
1.5.1 研究特点 |
1.5.2 研究局限 |
1.6 理论基础 |
2 文献综述 |
2.1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历史的研究 |
2.1.1 国外研究 |
2.1.2 国内研究 |
2.2 美国运动员培养的研究 |
2.2.1 国外研究 |
2.2.2 国内研究 |
2.3 美国大学运动员培养的研究 |
2.3.1 国外研究 |
2.3.2 国内研究 |
2.4 其他相关研究 |
2.5 研究述评 |
3 研究方法 |
3.1 文献资料法 |
3.2 个案研究法 |
3.3 观察法 |
3.4 访谈法 |
3.5 比较研究法 |
3.6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美国大学生运动员人才培养概况 |
4.1.1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的历史沿革 |
4.1.2 美国运动员人才培养基本概况 |
4.1.3 美国大学生运动员人才培养概况 |
4.2 德克萨斯州大学生运动员人才培养 |
4.2.1 培养目标 |
4.2.2 管理结构 |
4.2.3 招生选材 |
4.2.4 文化教育 |
4.2.5 训练竞赛 |
4.3 德克萨斯州大学生运动员培养的基本特征 |
4.3.1 高校运动员在美国运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
4.3.2 德克萨斯州大学生运动员培养的体制特点 |
4.3.3 德克萨斯州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的基本特点 |
4.3.4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 |
4.3.5 美国大学生运动员培养特征的社会学制度主义解析 |
5 结论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8 附录 |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B 教练员访谈提纲 |
附录C 学生运动员访谈提纲 |
附录D 管理者访谈提纲 |
附录F 观察记录和访谈记录选摘 |
9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基于浮动车GPS数据的动态交通预测与诱导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国内外动态交通预测研究情况 |
1.1.1 国外研究情况 |
1.1.2 国内研究情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2 浮动车GPS数据采集与处理 |
2.1 交通信息数据采集设备与方法 |
2.1.1 线圈检测器 |
2.1.2 超声波检测器 |
2.1.3 红外检测器 |
2.1.4 视频检测器 |
2.1.5 浮动车GPS法 |
2.1.6 不同数据采集方法对比 |
2.2 GPS数据预处理 |
2.2.1 数据过滤 |
2.2.2 数据修复 |
2.3 坐标变换 |
2.4 路段划分 |
2.5 GPS数据与GIS数据的匹配 |
2.5.1 点到点匹配算法 |
2.5.2 点到线匹配算法 |
2.5.3 线到线匹配算法 |
2.5.4 拟合角度距离法 |
2.6 实例和匹配效果 |
2.7 本章小结 |
3 基于浮动车的静态路段行程时间预测理论与模型 |
3.1 定积分理论 |
3.2 平均速度估计 |
3.2.1 时间平均速度 |
3.2.2 区间平均速度 |
3.3 路段行程时间 |
3.4 可靠性分析 |
3.5 实例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浮动车的动态行程时间预测理论与模型 |
4.1 卡尔曼滤波动态行程时间估计 |
4.1.1 离散时间卡尔曼滤波理论 |
4.1.2 卡尔曼滤波的参数回归平滑处理方法 |
4.1.3 卡尔曼滤波动态预测模型的实现 |
4.2 相关法自适应滤波动态行程时间估计 |
4.2.1 由观测数据求相关函数 |
4.2.2 观测数据的相关函数C_k与ГH~T阵 |
4.2.3 求取最优稳态增益矩阵 |
4.2.4 相关法自适应滤波的实现 |
4.3 动态行程时间预测的误差对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动态OD的交通网络诱导模型 |
5.1 动态OD模型 |
5.1.1 静态OD估计模型 |
5.1.2 动态OD的估计模型 |
5.1.3 弧阻抗函数 |
5.2 动态最优路径 |
5.3 路网的构建 |
5.4 最优路径算法 |
5.4.1 标号法 |
5.4.2 改进Dijkstra算法 |
5.5 模拟试验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查新结论 |
(6)信息化条件下军队院校校园文化研究 ——以国防科技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军队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
2.1 文化的内涵 |
2.1.1 文化的概念与历史演进 |
2.1.2 文化内涵的四个层面 |
2.2 校园文化的内涵 |
2.2.1 校园文化的概念 |
2.2.2 校园文化的四个方面 |
2.3 军队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
2.3.1 军队院校的校园物质文化 |
2.3.2 军队院校的校园制度文化 |
2.3.3 军队院校的校园观念文化 |
2.3.4 军队校园的校园行为文化 |
第三章 信息化条件下军队院校校园文化的特征、形态及功能 |
3.1 信息化条件下军队院校校园文化的特征 |
3.1.1 坚定的忠诚品格 |
3.1.2 鲜明的军事特色 |
3.1.3 强烈的未来意识 |
3.1.4 浓郁的竞争氛围 |
3.1.5 严谨的校园风气 |
3.2 信息化条件下军队院校校园文化的形态 |
3.2.1 校园课程文化 |
3.2.2 校园学术文化 |
3.2.3 校园生活文化 |
3.3 信息化条件下军队院校校园文化的功能 |
3.3.1 培育新型军事人才 |
3.3.2 促进科学研究发展 |
3.3.3 服务部队文化建设 |
第四章 信息化条件下国防科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现状及问题 |
4.1 信息化条件下国防科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 |
4.1.1 应对信息革命浪潮需要一流的数字校园 |
4.1.2 培育新型军事人才需要一流的学科建设 |
4.1.3 出高水平科研成果需要一流的学术环境 |
4.2 信息化条件下国防科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
4.2.1 国防科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概述 |
4.2.2 国防科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 |
4.3 信息化条件下国防科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 |
4.3.1 数字校园建设有待完善 |
4.3.2 军事文化特色不太鲜明 |
4.3.3 人文精神氛围尚显匮乏 |
第五章 信息化条件下国防科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
5.1 培育科技文化,加强数字校园建设 |
5.2 加强学科建设,彰显军事文化特色 |
5.3 打造功能园区,促进科技人文融合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7)基于移动的嵌入式GIS系统关键技术与开发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1 基于移动的嵌入式GIS研究背景 |
2 基于移动的嵌入式GIS发展现状 |
(1) 关键技术的发展 |
3 基于移动的嵌入式GIS的基本概念与主要问题 |
(1) 相关概念与原理 |
(2) 基于移动的嵌入式GIS存在的主要问题 |
4 基于移动的嵌入式GIS应用前景 |
5 基于移动的嵌入式GIS研究意义 |
6 本文研究背景与内容 |
(1) 本文研究的实验背景 |
(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嵌入式GIS系统的矢量数据组织模型 |
1 嵌入式GIS硬件环境分析 |
2 GIS空间数据模型概述 |
(1) 概念数据模型 |
(2) 逻辑数据模型 |
(3) 物理数据模型 |
3 台式机平台GIS数据模型分析 |
4 基于PDA的面向对象GIS数据模型 |
第三章 基于移动的嵌入式GIS系统设计与开发 |
1 基于移动的嵌入式GIS概述 |
2 基于移动的嵌入式GIS开发环境 |
3 基于移动的嵌入式GIS结构体系 |
4 基于嵌入式设备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
5 基于移动的嵌入式GIS功能设计 |
(1) 系统逻辑设计 |
(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6 基于移动的嵌入式GIS的实现 |
(1) 空间对象的定义 |
(2) GisTool和GisBrowser系统软件的实现 |
第四章 基于移动的嵌入式GIS集成应用环境关键技术 |
1 嵌入式GIS中的串行通信技术 |
(1) 嵌入式设备与全站仪的通信 |
(2) 嵌入式设备与GPS接收机的通信 |
2 航空影像与遥感(RS)数据的集成 |
3 嵌入式设备的无线互联接入技术 |
(1) 无线互联接入体系 |
(2) 无线互联接入技术 |
第五章 嵌入式GIS系统在数字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
1 数字地质填图概述 |
2 嵌入式GIS在数字地质填图中的优越性 |
3 嵌入式GIS在校园数字化中的应用实例 |
第六章 嵌入式GIS系统在空间信息移动服务中的应用 |
1 空间信息移动服务的需要性与迫切性 |
2 嵌入GIS系统在空间信息移动服务中的适宜性 |
3 嵌入GIS系统在空间信息移动服务中的应用实例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参加科研与发表论文情况 |
(8)卫星导航及相关技术研究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绪论 研究导航系统的技术背景和内容 |
第一章 卫星导航系统简介 |
第一节 GPS卫星导航系统 |
1.1.1 空间部分 |
1.1.2 地面控制部分 |
1.1.3 用户部分 |
1.1.4 美国政府对GPS系统的政策 |
第二节 GLONASS卫星系统 |
1.2.1 空间星座 |
1.2.2 地面控制系统 |
1.2.3 用户设备 |
1.2.4 俄罗斯联邦政府对GLONASS系统的政策 |
第三节 北斗导航系统 |
1.3.1 北斗导航系统的特点 |
1.3.2 空间卫星 |
1.3.3 地面中心控制系统 |
1.3.4 用户终端 |
第二章 卫星定位和导航的实现 |
第一节 GPS+GLONASS组合系统 |
2.1.1 GPS+GLONASS组合伪距定位数学模型 |
2.1.2 GLONASS和GPS伪距定位的差异 |
第二节 卫星运动方程及位置计算 |
2.2.1 以直角坐标为变量的受摄状态方程 |
2.2.2 GLONASS卫星的位置和速度计算 |
2.2.3 以轨道根数位变量的表示的卫星受摄状态方程 |
2.2.4 采用常数变易法求得GPS卫星的运动方 |
2.2.5 积分一步变步长的Runge—Kutta数值积分 |
2.2.6 四阶Runge—Kutta数值积分应用示例 |
第三节 组合导航中的误差修正模型 |
2.3.1 卫星钟差 |
2.3.2 地球自转的影响 |
2.3.3 相对效应改正 |
2.3.4 电离层延迟的模型改正 |
2.3.5 对流层折射改正 |
第四节 GPS+GLONASS组合导航的实现 |
2.4.1 时间系统差异: |
2.4.2 坐标系统的差异: |
2.4.3 GPS+GLONASS的定位结果 |
第五节 多普勒观测量用于测速 |
2.5.1 测速原理 |
2.5.2 测速结果分析 |
第六节 北斗导航系统卫星定位的实现 |
2.6.1 北斗导航系统的工作过程 |
2.6.2 定位原理 |
2.6.3 北斗导航系统定位功能的实现 |
第七节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差分GPS技术 |
第一节 差分GPS原理 |
3.1.1 位置差分 |
3.1.2 伪距差分 |
3.1.3 相位平滑伪距差分原理 |
3.1.4 载波相位差分原理 |
第二节 伪距差分定位的实现 |
3.2.1 伪距差分 |
3.2.2 相位平滑伪距差分 |
第三节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导航中的GIS功能 |
第一节 MapX的功能简介 |
4.1.1 MapX的主要功能: |
4.1.2 地图化概念 |
4.1.3 什么是GeoSets |
4.1.4 地图图元 |
4.1.5 标准工具 |
第二节 MapX功能的实现 |
4.2.1 加载地图GeoSet |
4.2.2 显示模式 |
4.2.3 为图层生成标注 |
4.2.4 动态图层 |
4.2.5 显示GPS位置点 |
4.2.6 可用的标准工具 |
4.2.7 自定义工具 |
4.2.8 使用坐标系 |
第三节 Mif数据格式和1:25万数据格式互换 |
4.3.1 军标数字地图格式 |
4.3.2 Mif数据格式(The Map InfoInter Change File) |
4.3.3 军标数据格式到Mif数据格式转换 |
4.3.4 MapInfo数据格式到军标数据格式的转换 |
第四节 GPS与电子地图的坐标转换算法和实现 |
4.4.1 转换步骤 |
4.4.2 同一坐标系中的坐标转换 |
4.4.3 WGS—84地心坐标转换成54北京坐标 |
4.4.4 高斯投影 |
第五节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数字图像处理及栅格地图的应用 |
第一节 影像地图的图像增强 |
5.1.1 灰度修正: |
5.1.2 图像的平滑 |
5.1.3 图像地锐化 |
第二节 影像地图的伪彩色编码 |
第三节 影像地图的匹配 |
5.3.1 地形和地图匹配的算法与实现 |
第四节 图像的几何变换 |
5.4.1 图像的缩放 |
5.4.2 图像的旋转 |
第五节 图像的压缩技术 |
5.5.1 哈夫曼编码 |
第六节 栅格地图的使用中的有关问题 |
第七节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虚拟现实技术在导航中的应用 |
第一节 OpenGL技术简介 |
第二节 地形三维显示的实现 |
6.2.1 地形三维显示的基本过程 |
6.2.2 航空图片用于纹理地表 |
6.2.3 显示算法及实现 |
第三节 基于军标地图数据DEM生成 |
6.3.1 生成算法 |
6.3.2 算法的实现 |
第四节 三维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
6.4.1 国内外虚拟现实几种主流技术的介绍 |
6.4.2 VGIS以及ViGIS |
第五节 本章小节 |
第七章 导航中的数据通信技术 |
第一节 面向对象的串口通信技术 |
7.1.1 符合RS-232规范的通信会话 |
7.1.2 面相对象方法的优势 |
7.1.3 Win32Port类 |
7.1.4 面向对象通信技术实现结果 |
第二节 GPS导航系统中的通信平台 |
7.2.1 GPS车辆监控系统中的通讯平台: |
7.2.2 GPRS的业务类型 |
第三节 本章小节 |
四、克林顿,你是“球长”?(论文参考文献)
- [1]心安是归处 J.R.史密斯[J]. 张丽娜. 当代体育(扣篮), 2017(16)
- [2]基于GNSS的机载多源数据融合算法研究[D]. 宗平.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6(03)
- [3]美国一流私立研究型大学内部治理研究[D]. 蒋惠玲. 南京师范大学, 2015(02)
- [4]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生运动员人才培养研究[D]. 邹月辉. 北京体育大学, 2011(09)
- [5]基于浮动车GPS数据的动态交通预测与诱导模型研究[D]. 计会凤.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9(11)
- [6]信息化条件下军队院校校园文化研究 ——以国防科技大学为例[D]. 张成.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7(07)
- [7]基于移动的嵌入式GIS系统关键技术与开发应用[D]. 田根. 太原理工大学, 2004(04)
- [8]卫星导航及相关技术研究和实现[D]. 陈刘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2(01)
- [9]克林顿,你是“球长”?[J]. 周德武. 领导科学, 2000(01)
- [10]论美国军事战略调整中的矛盾性[J]. 赵子聿. 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