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行安全解决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常曦文[1](2020)在《银行支付业务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自从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出现在人类社会中,人类的支付方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而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中,网上支付更是逐渐取代了现金支付,成为了电子商务环节中的核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它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完善。电子商务包括因特网上商业数据交换和电子交易,电子化服务,电子银行,企业合作,网上交易,网上购物等。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依靠网上支付。网上支付指的是在因特网上用电子信息传输完成支付的过程。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支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为了抢占战略制高点,各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都在电子支付领域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本文首先研究了目前国内外银行电子支付及监管的技术方案,详细论述了支付过程中加密及认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B/S架构的银行支付业务的监控系统。系统功能方面,本系统实现用户管理模块、支付过程监控模块、监控数据查询和统计模块、监控数据报表模块以及系统管理模块。技术架构方面,本文系统采用JAVA Spring MVC框架开发完成,使用Redis存储消息队列。经过测试,系统可以实时有效地监控交易情况,同时保存历史交易信息,以保证交易信息可追溯;在数据加密和认证方面,本系统能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沈洪远[2](2020)在《X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开放式银行业务后台运维管理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金融服务领域内的技术驱动型创新不断产生,“金融科技”概念逐渐步入了人们的视野,并迅速成为了全球投资人与创业者聚焦的热点产品。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的深层融合不断打破现有金融的边界,改变着金融服务的运作方式,是金融业适应信息时代所发生的一次深刻变革。开放式银行业务充分结合了当下数据共享的发展趋势,响应大力发展金融科技的号召,开启了银行业发展的新篇章。本文对X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开放式银行业务后台运维管理进行研究,着重从目标客户的拓展、业务的研发与维护管理和风险安全的管控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总结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为X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提供一套更为科学、更为有效的开放式银行业务后台运维管理对策,来提高X银行的企业竞争力,促进其高效发展。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开放式银行业务的相关概念与功能,然后指出后台运维管理的要素与目标,并说明了运维管理的内控化管理方法。然后,从三个方面对X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开放式银行业务的后台运维管理现状进行总结。之后,根据其现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从不同的层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结合X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实际的发展形势及内控化管理办法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内控化管理对策。在X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大力发展开放式银行业务的同时,对后台运维管理的研究,可以更为有效的发挥出X银行金融服务的优势,提升开放式银行业务的推广效率,提高X银行的同业竞争力。
邹伟[3](2020)在《A公司智能金融设备业务经营战略研究》文中认为A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由广州市国企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高科技上市企业,公司业务从国内ATM市场起步,通过自主开发研究摸索逐步掌握了ATM核心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A公司已成为集智能终端设备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国内智能金融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现金类金融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30%。随着移动支付技术成熟并广泛使用的冲击下,人们已习惯了无现支付;国内银行业出现了去柜台化、轻资产化等发展态势,各大银行纷纷推出个性化的智慧银行业务;智能金融设备制造业开始进入衰退期。受此影响,A公司智能金融设备业务板块经营业绩出现了“量、价”双跌的不利局面。另一方面,智慧银行的发展带动了智能非现金融设备的采购量,但该品类竞争激烈,竞争格局已基本成型。A公司作为国内掌握智能金融设备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如何应对行业的发展变化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赢得发展和生存的新动力,引领公司经营业绩的稳步增长,因此A公司的智能金融设备业务需要通过全面的经营评估,制定适宜的经营战略。本文全面阐述了课题的研究方法、思路及研究的主要内容,从而发现A公司智能金融设备业务拟定经营战略的必要性。接着通过外部环境分析结合PEST分析、五力模型分析挖掘智能金融设备存在的四大机会:银行网点去柜台化,非现金融设备需求增长;智慧银行发展,智能化综合设备需求采购量大幅提升;智能金融服务、数据服务综合跨平台的软件服务需求增加;海外智能金融设备市场还有增长空间。其次通过内部环境分析发现A公司在营销渠道建设、研发投入、售后服务及资金资源这四方面具备竞争优势;通过运用SWOT矩阵分析模型,细致的分析A公司智能金融设备在竞争中具备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结合母公司的发展期望,及行业发展的态势拟定出A公司智能金融设备业务的战略使命、战略定位。指出智能金融设备制造业务要从单一的设备生产商发展成为银行金融科技系统解决方案最具竞争力的提供商,通过采取差异化的战略,在智能金融设备产品、应用场景、财政支付、大数据四方面建立差异化的能力,通过细化价值链活动,在研发投入、产品开发、产业链建设方面实现竞争差异化,借助A公司的大平台优势,通过优秀人才的引进、研发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供应体系、完善激励考核机制,打造奋发向上的企业文化,充分激发A公司智能金融设备业务的发展,努力践行“以创新的科技便利人类生活”企业愿景。
朱计[4](2019)在《科盟软件公司战略转型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理念的提出,在分布式、微服务、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普及应用及国家倡导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Fintech”(金融科技)概念应运而生,基于信息技术支撑的金融创新业务百花齐放,空前繁荣。近年来,不管是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还是城商行基本都完成了网银、手机APP、微信银行、电子商城、支付平台等典型电子化渠道建设。软件企业作为银行电子化渠道项目的实施方,在其项目需求边界模糊、验收流程严苛、质量标准愈高、要求企业能够主动随需而变,敏锐把握用户个性化特色化需求,持续提供产品与服务创新等不利因素下,与之相矛盾的却是近年来,软件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成本飙升,通过价格战、资本战等恶性竞争手段抢夺市场后,项目结项滞后、利润收益下滑等一系列问题的显现。传统软件企业仅靠规范项目流程、提高产品化程度等内部改革措施,其开源节流的费用已很难达到既定利润要求,也不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案例研究的对象是我国金融软件领域内的一家中小型上市公司,该企业以项目实施和人力外包经营模式的发展困境日益凸显,正处于怎么才能更好实现标准化产品输出和平台化运营,提高整体盈利率的关键阶段。为了应对新兴技术及行业变化所带来的冲击,提升企业利润及核心竞争力的同时稳步向前发展,审时度势的实施战略转型迫在眉睫。首先,本文从科盟公司当前发展所面临的瓶颈和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型做为切入点,通过PEST、SWOT分析工具和波特五力模型,对科盟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及行业竞争趋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战略分析。其次,结合科盟公司近年年报数据和产品优劣势进行战略转型机会判断和战略转型业务抉择、最终形成“银行传统业务市场渗透”、“互联网金融多元化经营”、“银企合作联合经营”、“资源整合投资兼并”的战略转型方案。最后,通过加强治理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培育企业文化、强化执行力、完善奖励机制、打造科学人才梯队、加大研发力度、提升品牌优势的保障制度,确保企业战略的实施。同时,科盟公司作为金融软件行业的代表,其战略转型的选择和实施对中小软件企业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
侯斌[5](2019)在《面向金融企业的XX安防公司广东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全世界都在不断地发生社会公共安全事故,国内外社会安全热点事件平平发生,公共安全问题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我国也不断的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平安城市”。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人们财产的储备而实现了突破,而面对安防的需求也进一步提高,随之拉动了国内的安防行业快速发展;加之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产品开发更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当下安防行业产品的发展面临优质机遇,并且保有持续走好的稳固态势。金融行业是安防行业中起步最早的一个行业,也是尤为重要的行业,而金融企业就是其安防产品的受用者,银行对监控安全防范看得很重,且每年的投入力度都很大。本文主要通过对营销策略理论的学习、研究和理解,对国内外安防市场特别是广东省金融行业安防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XX安防公司的营销策略的现状以及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研究并制定相应的优化营销策略[1]。首先通过学习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再加以分析对金融行业的市场环境,从宏观市场环境,也就是政治,法律,经济,社会及文化环境。再从微观环境,也就是企业供应链和企业自身还有企业的竞争者,购买者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公司的内部环境,进行SWOT的分析,从企业的进化,威胁,优势,劣势来分析。从而提出企业在整个广东省市场所存在的问题。通过目标定位,市场定位,营销战略,竞争战略分析区域市场、产品、客户、服务、公司营销方式,对产品在市场中的价格,扩散的方式,渠道的建设架构模式,公关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基于整体策略考虑,对产品类型进行调整,对目标市场的价格进行调整并完善多级价格策略,对产品渠道进行调整,对其促销策略做优化调整,最后制定出新的优化营销策略。优化公司营销策略,提升产品促销力度,满足不同的金融企业需求,促进公司在金融企业安防市场的广泛拓展,进而使公司能够成为广东省金融企业领域内的佼佼者,保障品牌市场占有率第一,保障XX安防公司金融行业每年20%的增长。
刘盛[6](2019)在《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研究》文中指出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型构了次贷危机以来金融创新的主要发展进路,而金融监管长期呈现出的“放松监管——加强监管——放松监管——加强监管”之循环状态,以及由此而来的金融创新“深化——抑制——深化——抑制”的流变和金融消费者保护“忽略——重视——忽略——重视”的反复,则再次为人们所清醒认知并亟待打破。此时,建构一种能够协调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金融消费者之间长期以来的复杂关系,促成三者安全、效率、公平不同价值追求动态平衡的监管制度,成为国际社会的探索方向。而基于试验性思维构建的金融监管沙盒制度便充满了平衡的艺术,其不仅能够缓和法律滞后性与创新超前性的矛盾、协调创新主体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促成了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在理念和制度上的升华,很好地契合了国际社会的前述诉求,进而在世界范围内受到热捧。本文旨在以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基础性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对样本国家(地区)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构成要素和潜在问题进行充分解析,结合本土资源,提出构建我国金融监管沙盒制度框架的合理建议。全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其中正文分为五章,主要从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基本理论与发展概况、准入阶段的构成要素与存在的问题、运作阶段的构成要素与存在的问题、退出阶段的构成要素与存在的问题、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本土化思考五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是对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基本理论与发展概况进行阐释。在明晰金融监管、金融创新和金融消费者三个基本逻辑起点以及“沙盒”源流的基础上,指出金融监管沙盒制度就是通过一个内嵌于真实市场的“安全空间”的制度设置,来对尚未符合完全监管条件的金融创新进行先期测试,有着试验性、特定性、参与性和平衡性的特征。法哲学领域的社会学法学和经济分析法学,以及经济学领域的博弈论均为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金融监管沙盒制度在平衡金融公平、金融安全和金融效率,以及协调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金融消费者三方关系方面的作用,促成了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并出现了“官方型沙盒”、“代理型沙盒”、“行业型沙盒”、“业态型沙盒”、“国内型沙盒”、“国际型沙盒”等不同视角下的多种类型。但却也潜藏着与试验性相伴相生的准确性问题,以及各主体在沙盒领域新型关系的适应性挑战。当前,在我国大陆地区,金融监管沙盒制度已经于地方层面呈“点状开花”之态势。对样本国家(地区)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具体架构进行详尽分析,无疑有助于该制度在我国国家层面的早日形成。第二章主要通过对样本国家(地区)金融监管沙盒制度准入阶段的程序性要件和实体性要件的分析,来探寻它们在这两个方面的共性要素。在程序方面,“排除偏见、听取意见和说明理由”二项正当程序的核心要素成为样本国家(地区)的共识;实体方面,则以在防控风险、保障消费者权益和防止以规则规避为目的的参与等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促成金融创新进入沙盒开展测试作为共同的准入基准。同时,从政府失灵的角度出发,对金融监管沙盒制度准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对创新主体和金融消费者的不公平现象进行剖析,并提出促成信息的公开、设置消费者的前置性选择程序和对沙盒主管部门严格的程序控制三条可行路径予以缓释。第三章主要是对样本国家(地区)金融监管沙盒制度运作阶段的具体豁免方式、事中信息交流机制以及中期变更机制三个构成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合法合规的基本准则奠定了监管沙盒的整体设置与豁免方式,在不与现有法律框架冲突的前提和在自身的权限范围内开展的基调;对既定计划的良善实施和突发情况的处置,促成了定期报告和频繁信息沟通的要求;而测试结果的准确与有效,则提出了对沙盒运作过程中时间、客户、豁免条件和受测产品或服务内容的重大变更之中期变更需求。同时,也对因创新主体在其创新产品或服务上一直占据的信息优势,而极易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影响监管沙盒透明度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第四章主要是对样本国家(地区)金融监管沙盒制度退出阶段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本文的语境中,金融监管沙盒制度退出阶段的构成要素涵盖了退出模式、沙盒主体退出后的行为以及立法后评估机制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退出模式包括按照既定测试计划的正常退出,以及基于沙盒主管部门保留的随时关闭沙盒测试权力而实施的非正常退出;沙盒主体退出后的行为则主要表现为,沙盒主管部门从测试结果中吸取经验对相关规则进行更贴合实际地修改,以及受测主体根据其当前资质,按照既定的推广计划在沙盒外投放受测产品或服务的行为。样本国家(地区)均对前述内容进行了或多或少的规定,却无一例外地未对能够衡量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立法质量和实施效果的立法后评估机制作出规定,本章便基于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特性,为其构建了一般性评估框架。第五章主要是在分析构建金融监管沙盒制度能够促成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优化、推动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理念和方式变革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正践行的新监管思路、体制的兼容性以及规则的合法性也为之提供了良善生长的土壤。进而从理念、原则、目的、权力主体等基础性制度安排,以及准入、运作和结束阶段的实施性规则架构等方面提出一般性建议,以期为我国中央、地方和被授权主体的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文本构建提供参考。
郭诚开[7](2017)在《基于综合集成研讨厅的网络银行安全问题研讨模式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复杂问题和事物涌现出来,它们大多具有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特点,结构复杂、规模较大、涉及知识领域众多,单纯依靠传统的机器为主的决策支持系统并不能科学妥善的解决。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HWME)是钱学森提出的处理复杂开放巨系统及其相关问题的方法论,其本质是一个人机结合的巨型智能问题求解系统。而网络银行安全问题是一个典型的跨领域、跨学科的复杂系统问题,层次结构复杂且各层次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同时,Internet的互联开放性也使网络银行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因此,本文总结国内外前人的研究成果,基于综合集成研讨厅,立足网络银行的现状,以实践丰富综合集成厅体系以及完善网络银行的安全指导方案为出发点,提出一种针对网络银行安全问题解决方案的研讨模式,具体工作如下:1.介绍了综合集成研讨厅的体系结构、支撑技术、研讨的过程和关键问题。2.针对待解决的网络银行安全问题构建了研讨厅模型,并对研讨体系中群体的思维和行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群体有效交互的方法和行为规范。3.提出了解决网络银行安全问题的霍尔三维立体结构,从逻辑维、过程维、知识维等宏观层面以及问题的层次化结构分解等微观层面对待研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描述。4.提出同步—异步—同步,工作流和知识流协同并重的研讨模式,详细论述了研讨决策的组织、流程和决策任务的求解过程以及人机结合、可视化等技术的使用。5.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信息安全任务层为例给出具体解析过程,得到收敛的决策共识方案。6.在群体决策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优选,并用Python编程实现了过程验证,得到了理想的结果,达到了研讨的目的。
夏伟,李晖,崔彦平[8](2012)在《移动网银安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移动平台的安全威胁,然后介绍了PC平台下的基于USBKey的网银,并且分析了几种现有的移动网银方案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银行卡的移动安全网银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是基于移动终端不可信的,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够满足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等安全要求。
徐礼琦[9](2012)在《商业银行信息技术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工作在三十余年如火如荼的发展中已极具成效。我国商业银行已基本形成数据化存储、电子化操作和系统化管理,银行卡、POS机、自助存取款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等已成为银行的代表性设备。它们极大地提高了银行运转的效率,为我国现代银行业的迅猛发展推波助澜。银行的业务由于信息化而越来越多样化。近年来,信息与金融服务等中间业务收入在商业银行的总收入中占比越发扩大,信息服务成为了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创新点和利润增长点。一个能提供完善信息服务的商业银行才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银行。因为银行信息系统必须具备很高开放性,所以其安全性受到很大外部信息网络影响。商业银行日常经营和管理必然面对极大的复杂性,加上信息风险原本具有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商业银行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国际间业内管理人员的心头大石。我国商业银行对于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尚处于引用和借鉴国外标准和经验的阶段,与欧美国家的先进管理水平相比仍存很大差距。与欧美银行相比,我国暂时未爆发特大损失级别的事件,其原因在于银行信息系统开放性不足以及国家强大的法律执行力。可随着我国银行业务的全面发展,信息系统风险敞口必然越来越大。尤其一些大型银行国际化战略实施已久,届时再依靠本国法律,势必会缺乏约束力。因此,如何有效管理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安全风险,成为学者、国内银行机构以及监管部门必须要攻克的难题。基于以上前提,笔者开始了本题的研究。在国内研究尚处探索阶段的今天,笔者不敢造次妄言研究存在巨大创新,只希望该文能对商业银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探索作用。本文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包括第1、2章。首先从信息安全风险的概念出发,阐述了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意义和必要性,并提出研究思路和方法。接着,该部分对商业银行信息安全管理、操作风险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出综述,概括描述了国内外现存安全标准和信息安全管理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第二部分包括第3、4、5章。该部分内容描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发展现状,阐述了银行信息应用存在的风险,并由内而外地分析了风险的六大特点和四方面成因。在此基础上,文章第4、5章提出了基于风险管理、安全运维、信息技术的商业银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体系建设,并描述和分析了此体系建设的详细措施。第三部分是第6章。该部分结合具体银行网络安全解决案例,对于该管理方案进行了实践介绍和分析。
谢梁[10](2011)在《A信息科技公司营销管理创新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网上银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领域正迅速发展,相关行业的企业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然而大批中小企业,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其营销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成功的营销案例和经验作为参考。A公司是国内一家高速发展的信息科技公司,经过十多年的磨砺与成长,积累了一定的成功营销创新的实战经验,本论文希望深入研究A公司的成功营销案例,总结A公司的成功经验,为国内中小企业的营销创新提供思路。本论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以4R营销组合理论和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等作为理论基础,首先阐述基于4R理论的营销管理创新的原则和未来趋势,随后分析A公司的经营发展状况和营销环境及典型客户J银行的背景和需求,接下来重点研究和阐述A公司针对J银行网上银行客户需求,为其定制的包括创新产品服务、提升顾客体验、提供个性化服务、加强安全机制、提升品牌形象、构建渠道整合平台等六方面的营销策划解决方案和创新策略以及方案的实施过程,最后总结出A公司营销创新案例的成功经验,为相关行业的中小企业在营销管理创新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本论文案例的创新点在于将西方先进营销组合理论4R理论在国内成长型中小企业营销实践中创造性地加以应用,A公司以解决方案营销的模式,为客户J银行提供了一套综合运用服务营销、网络营销、联合营销、体验营销、个性化营销、互动营销、事件营销等手段的营销策划解决方案,并协助客户实现满意的营销效果,进而成功建立与客户J银行的长期互动双赢关联。该案例研究对于国内中小企业如何将西方营销理论本土化、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及时调整和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银行安全解决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行安全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银行支付业务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2 银行支付业务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 |
2.1 功能性需求分析 |
2.1.1 用户角色 |
2.1.2 监控业务 |
2.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2.2.1 性能需求 |
2.2.2 安全性需求 |
2.3 本章小结 |
3 银行支付业务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
3.1 功能模块设计 |
3.1.1 系统功能设计 |
3.1.2 交易角色属性模板 |
3.1.3 交易识别 |
3.2 交易控制 |
3.2.1 可疑交易报警查询与处理 |
3.2.2 可疑交易报警审核 |
3.2.3 运维监控 |
3.3 数据库安全设计策略 |
3.4 本章小结 |
4 支付业务安全监控系统详细设计 |
4.1 系统安全设计 |
4.1.1 系统安全问题来源 |
4.1.2 系统安全解决方案 |
4.1.3 系统安全设计 |
4.2 功能模块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结构设计 |
4.3.2 网络商店商品数据信息管理 |
4.4 本章小结 |
5 银行支付业务监控系统的实现 |
5.1 订单表实现 |
5.2 接口实现 |
5.3 Service的实现 |
5.4 界面实现 |
5.4.1 servlet逻辑处理 |
5.4.2 支付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X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开放式银行业务后台运维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开放式银行业务概述 |
2.1.1 开放式银行业务的定义 |
2.1.2 开放式银行业务的功能 |
2.1.3 开放式银行业务架构 |
2.2 业务后台运维管理 |
2.2.1 业务后台运维管理的概念与要素 |
2.2.2 业务后台运维管理的目标 |
2.2.3 业务后台运维的内控化管理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X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开放式银行业务后台运维管理现状 |
3.1 X银行黑龙江省分行金融科技部门概况 |
3.1.1 X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简介 |
3.1.2 X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科技部门简介 |
3.2 开放式银行业务后台运维管理现状总结 |
3.2.1 业务目标客户的拓展现状 |
3.2.2 业务产品的研发与维护现状 |
3.2.3 业务风险安全管控现状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X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开放式银行业务后台运维管理问题分析 |
4.1 业务目标客户的拓展方面 |
4.1.1 技术人员对业务结构了解不够导致产品使用范围受限 |
4.1.2 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交流不足导致客户体验性较差 |
4.2 业务产品的研发与维护方面 |
4.2.1 业务研发申请审批流程繁琐 |
4.2.2 项目研发人员权责较为分散 |
4.2.3 业务产品的研发人员与运维人员割裂 |
4.2.4 技术研发人员流动性较大 |
4.3 业务风险安全管控方面 |
4.3.1 员工思想上对风险防控的意识不足 |
4.3.2 风险安全管控的人员与设施储备匮乏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X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开放式银行业务后台运维内控化管理对策 |
5.1 业务目标客户的拓展 |
5.1.1 积极组织省分行跨部门的交流学习 |
5.1.2 建立完善的业务信息实时反馈平台 |
5.2 业务产品的研发与维护 |
5.2.1 采取审批与研发并行运作的管理模式 |
5.2.2 采用项目组形式进行集中研发 |
5.2.3 制定规范的项目记录文档 |
5.2.4 建立技术信息监管平台 |
5.3 业务风险安全管控 |
5.3.1 组织与内部合规审计部门的合作交流和人员培训 |
5.3.2 扩招专业安全技术人员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项目上线实施方案文档规范 |
附录B:项目开发资源使用清单文档规范 |
个人简介 |
致谢 |
(3)A公司智能金融设备业务经营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基础理论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基础理论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外部环境分析 |
2.1 宏观环境分析 |
2.1.1 政策环境 |
2.1.2 经济环境 |
2.1.3 社会文化环境 |
2.1.4 技术环境 |
2.2 行业环境分析 |
2.3 五力模型分析 |
2.3.1 新进入者威胁 |
2.3.2 供应商议价能力 |
2.3.3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2.3.4 替代品的威胁程度 |
2.3.5 行业竞争分析 |
2.3.6 五力模型小结 |
2.4 机会与威胁 |
2.4.1 机会 |
2.4.2 威胁 |
第三章 内部环境分析 |
3.1 内部资源分析 |
3.1.1 A公司平台资源 |
3.1.2 人力资源 |
3.1.3 渠道资源 |
3.1.4 资金资源 |
3.2 内部能力分析 |
3.2.1 研发能力 |
3.2.2 营销能力 |
3.2.3 生产制造能力 |
3.2.4 服务能力 |
3.3 优势与劣势 |
3.3.1 优势 |
3.3.2 劣势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经营战略制定 |
4.1 SWOT分析 |
4.2 经营战略 |
4.2.1 A公司战略使命 |
4.2.2 智能金融设备业务战略定位 |
4.3 经营战略选择 |
4.4 价值链设计 |
4.5 价值链战略环节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经营战略实施 |
5.1 战略目标分解 |
5.2 战略实施策略 |
5.3 战略实施保障举措 |
5.3.1 人才引进与培养 |
5.3.2 研发技术创新 |
5.3.3 完善激励机制 |
5.3.4 企业文化建设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4)科盟软件公司战略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2.2 研究方法 |
2 基本概念与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2 战略理论与分析工具 |
2.2.1 战略相关理论 |
2.2.2 战略分析工具 |
2.3 战略转型相关理论 |
2.3.1 战略转型基本内涵 |
2.3.2 战略转型研究现状 |
2.3.3 战略转型选择矩阵 |
2.4 文献述评 |
3 科盟公司战略转型分析 |
3.1 科盟公司概况及面临的问题 |
3.1.1 公司简介 |
3.1.2 公司组织架构 |
3.1.3 公司商业模式 |
3.1.4 公司面临的问题 |
3.2 科盟公司内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
3.2.1 外部战略环境分析 |
3.2.2 内部战略环境分析 |
3.3 科盟公司主营业务行业竞争分析 |
3.3.1 现有竞争对手分析 |
3.3.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3.3.3 替代品生产者的威胁 |
3.3.4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3.3.5 购买者分析 |
3.4 本章小节 |
4 科盟公司战略转型选择 |
4.1 科盟公司战略转型机会判断 |
4.1.1 现有技术及产品优势 |
4.1.2 核心业务市场日趋饱合劣势 |
4.1.3 人力成本上升挑战 |
4.1.4 未来盈利发展机会 |
4.2 科盟公司战略转型业务抉择 |
4.2.1 科盟公司明星型业务 |
4.2.2 科盟公司现金牛型业务 |
4.2.3 科盟公司瘦狗型业务 |
4.2.4 科盟公司问题型业务 |
4.3 科盟公司战略转型方案 |
4.3.1 银行传统业务市场渗透战略 |
4.3.2 互联网金融多元化经营战略 |
4.3.3 银企合作联合经营战略 |
4.3.4 架构重组绩效优先战略 |
4.3.5 资源整合收购投资战略 |
4.4 本章小节 |
5 科盟公司战略转型实施 |
5.1 调整组织结构,加强企业治理 |
5.2 培育企业文化,强化执行力 |
5.3 完善激励机制,打造科学人才梯形 |
5.4 加大研发力度,提升品牌优势 |
5.5 本章小节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面向金融企业的XX安防公司广东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框架 |
1.4.3 文献研究法 |
1.4.4 归纳研究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营销策略理论 |
2.1.1 营销策略理论发展 |
2.1.2 STP理论 |
2.1.3 4P组合营销策略理论 |
2.1.4 竞争对手分析模型和营销策略 |
2.2 营销条件和营销环境分析理论 |
2.3 安防行业及服务领域定义 |
第三章 面向金融行业XX安防公司市场环境现状分析 |
3.1 XX安防公司内部因素分析 |
3.1.1 XX安防公司的基本介绍 |
3.1.2 XX安防公司产品在广东省的现状分析 |
3.1.3 产品评估 |
3.1.4 客户分析 |
3.1.5 广东省金融企业划分及说明 |
3.1.6 金融市场传统安防现状 |
3.1.7 广东省分公司人员和服务团队 |
3.2 XX安防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2.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
3.2.2 XX安防公司竞争力量分析 |
3.2.3 金融行业分析 |
3.3 SWOT分析 |
3.3.1 机会分析 |
3.3.2 威胁分析 |
3.3.3 优势分析 |
3.3.4 劣势分析 |
第四章 XX安防公司广东省市场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
4.1 产品种类不够丰富 |
4.2 产品定价不合理 |
4.3 安防系统无整体化解决方案 |
4.4 营销人员布局不合理 |
4.5 销售渠道单一 |
4.6 促销宣传薄弱 |
4.7 对金融企业拓展宽度和广度不够 |
第五章 XX安防公司广东省市场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
5.1 产品策略 |
5.2 定价策略 |
5.3 渠道策略 |
5.4 促销策略 |
5.5 深度挖掘需求 |
5.6 完善人员架构和管理体系 |
5.7 建立有效的用户信息管理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三、论证思路与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基本理论与发展概况 |
第一节 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概念、特征以及相关制度辨析 |
一、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概念界定 |
二、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特征识别 |
三、金融监管沙盒制度与相关制度辨析 |
第二节 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理论基础探析 |
一、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法哲学基础 |
二、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经济学基础--基于博弈论视角 |
第三节 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功能定位与局限性分析 |
一、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功能定位 |
二、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局限性分析 |
第四节 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发展概况与存在的问题 |
一、境外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发展概况 |
二、我国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发展概况 |
三、境内外金融监管沙盒制度发展现状评析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金融监管沙盒制度准入阶段的构成要素与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金融监管沙盒制度准入阶段的程序性要件及其实例分析 |
一、金融监管沙盒制度准入阶段的程序性要件 |
二、金融监管沙盒制度准入阶段程序性要件的实例分析 |
第二节 金融监管沙盒制度准入阶段的实体性要件及其实例分析 |
一、金融监管沙盒制度准入阶段的实体性要件 |
二、金融监管沙盒制度准入阶段实体性要件的实例分析 |
第三节 金融监管沙盒制度准入阶段的实质公平问题及其改进机制 |
一、金融公平的源起与金融市场准入 |
二、金融监管沙盒制度准入阶段存在的背离公平现象及其缘由 |
三、金融监管沙盒制度准入阶段实质公平的改进机制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金融监管沙盒制度运作阶段的构成要素与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金融监管沙盒制度运作阶段的事中信息交流机制及其实例分析 |
一、金融监管沙盒制度运作阶段的事中信息交流机制 |
二、金融监管沙盒制度运作阶段事中信息交流机制的实例分析 |
第二节 金融监管沙盒制度运作阶段的豁免方式及其实例分析 |
一、金融监管沙盒制度运作阶段的豁免方式 |
二、金融监管沙盒制度运作阶段豁免方式的实例分析 |
第三节 金融监管沙盒制度运作阶段的中期变更机制及其实例分析 |
一、金融监管沙盒制度运作阶段的中期变更机制 |
二、金融监管沙盒制度运作阶段中期变更机制的实例分析 |
第四节 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透明度问题及其优化路径 |
一、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与透明度要求 |
二、金融监管沙盒制度中违背透明度要求的现象分析 |
三、金融监管沙盒制度透明度的优化路径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金融监管沙盒制度退出阶段的构成要素与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退出模式及其实例分析 |
一、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退出模式 |
二、金融监管沙盒制度退出模式的实例分析 |
第二节 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退出后行为及其实例分析 |
一、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退出后行为 |
二、金融监管沙盒制度退出后行为的实例分析 |
第三节 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立法后评估机制的缺失及其构建 |
一、立法后评估机制的演进及其整体结构分析 |
二、构建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立法后评估机制的必要性阐释 |
三、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立法后评估机制的具体架构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本土化思考 |
第一节 我国构建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一、我国构建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
二、我国构建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
第二节 我国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基础性制度设计 |
一、我国金融监管沙盒制度基本理念的塑造 |
二、我国金融监管沙盒制度根本目的的明确 |
三、我国金融监管沙盒制度具体原则的设定 |
四、我国金融监管沙盒制度权力主体的安排 |
第三节 我国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的实施性规则架构 |
一、我国金融监管沙盒制度准入阶段的规则构建 |
二、我国金融监管沙盒制度运作阶段的规则构建 |
三、我国金融监管沙盒制度退出阶段的规则构建 |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7)基于综合集成研讨厅的网络银行安全问题研讨模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综合集成研讨厅的基本原理 |
1.2.1 综合集成研讨厅的体系结构 |
1.2.2 综合集成研讨厅的基本研讨过程 |
1.2.3 综合集成研讨厅的主要支撑技术 |
1.2.4 综合集成研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
1.3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综合集成研讨厅常见应用和比较) |
1.4 运用于网络银行安全问题研讨模式研究的方法及主要内容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2 网络银行安全问题研讨厅的模型构建 |
2.1 待研究的网络银行安全问题 |
2.2 网络银行安全问题研讨厅的基本结构 |
2.3 网络银行安全问题研讨体系中的群体思维 |
2.3.1 研讨体系中群体的行为分析 |
2.3.2 研讨体系中群体的有效交互 |
2.3.3 研讨体系中群体的行为规范 |
3 网络银行安全问题研讨厅的研讨活动实施 |
3.1 网络银行安全问题决策任务的产生与认知 |
3.1.1 网络银行安全问题的霍尔三维结构分析 |
3.1.2 异步研讨下网络银行安全决策任务描述 |
3.2 网络银行安全问题决策任务分解与决策群体分组 |
3.3 网络银行安全问题研讨厅的决策活动组织 |
3.3.1 研讨的组织形式与流程 |
3.3.2 群体决策的研讨步骤 |
3.3.3 电子公共大脑视听室(ECBAR) |
4 网络银行安全问题决策任务求解—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信息安全任务层为例 |
4.1 群体研讨视角下现行网络银行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 |
4.2 群体思维下网银安全漏洞攻击路径的分析与交互 |
4.3 群决策安全解决方案的最终形成与制定 |
5 网络银行安全问题解决方案优选的群体决策 |
5.1 安全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评价 |
5.2 安全解决方案的验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移动网银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相关介绍 |
1.1 USB Key |
1.2 现有的移动网银的安全方案 |
1.2.1 基于WAP与WPKI的方案 |
1.2.2 基于动态口令的方案 |
1.2.3 基于智能SD卡的方案 |
1.2.4 直接使用USB Key的方案 |
2 基于智能银行卡的移动网银 |
2.1 系统框架 |
2.2 方案设计 |
3 安全性分析 |
4 结束语 |
(9)商业银行信息技术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问题提出与研究目的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章节安排 |
第2章 商业银行信息安全管理相关文献综述 |
2.1 信息安全管理的发展和现状 |
2.1.1 信息安全管理国际发展 |
2.1.2 信息安全管理国内研究现状 |
2.2 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2.2.1 国外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研究现状 |
2.2.2 国内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研究现状 |
2.3 信息安全保障的方法论与指引 |
2.3.1 信息和通信技术安全管理(ISO/IEC TR 13335) |
2.3.2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O/IEC 27001) |
2.3.3 信息及相关技术的控制目标(COBIT) |
2.3.4 OCTAVE 方法 |
2.3.5 NIST SP800-3011 |
2.3.6 GB/T 20984-2007 |
2.3.7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
第3章 商业银行信息安全操作风险分析 |
3.1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安全现状 |
3.1.1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发展现状 |
3.1.2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应用存在的问题 |
3.2 信息安全操作风险的来源与现状 |
3.2.1 风险现状分析 |
3.2.2 信息安全风险特点 |
3.2.3 风险成因概括 |
第4章 商业银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
4.1 银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
4.1.1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结构 |
4.1.2 信息安全政策和标准体系框架 |
4.1.3 信息安全组织 |
4.2 银行信息安全运维体系的建设 |
4.3 银行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的建设 |
4.3.1 安全技术设计目标 |
4.3.2 安全技术体系的建设 |
第5章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具体措施 |
5.1 商业银行信息安全操作风险评估 |
5.1.1 风险评估的要素和关系 |
5.1.2 银行展开评估工作的流程和方法 |
5.2 商业银行信息安全运维 |
5.2.1 安全事件监控 |
5.2.2 安全事件响应 |
5.2.3 安全事件审计 |
5.2.4 安全策略管理 |
5.2.5 安全绩效管理 |
5.2.6 安全外包服务 |
5.3 银行信息安全技术保障 |
5.3.1 身份和访问安全 |
5.3.2 数据安全 |
5.3.3 应用安全 |
第6章 X 银行 A 分行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案例 |
6.1 A 分行内部网络概况 |
6.2 分行网络安全详细解决方案 |
6.2.1 应用内部防火墙保护涉密资源 |
6.2.2 应用 IDS 保护主机资源 |
6.2.3 应用安全扫描技术探测漏洞,进行安全评估 |
6.2.4 应用 VPN 技术保证移动用户访问内部网的安全性 |
6.2.5 应用数据备份和容灾保证业务连续性 |
6.2.6 运用网关工具实现全面管理 |
6.2.7 建立安全组织与管理制度 |
第7章 研究结论及改进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改进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10)A信息科技公司营销管理创新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创新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A公司营销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 |
2.1 营销组合理论的发展概述 |
2.1.1 以企业为导向的4P理论 |
2.1.2 以消费者为导向的4C理论 |
2.1.3 以竞争为导向的4R理论 |
2.1.4 新旧营销理论的优缺点分析 |
2.2 营销管理创新的原则及趋势 |
2.2.1 营销管理创新的原则 |
2.2.2 营销管理创新的趋势 |
第三章 A公司营销管理创新的案例背景 |
3.1 A公司简介 |
3.1.1 A公司发展现状 |
3.1.2 A公司经营状况概述 |
3.2 A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
3.2.1 市场行业环境分析 |
3.2.2 竞争环境分析 |
3.3 J典型客户背景分析 |
3.3.1 J银行客户简介 |
3.3.2 J银行客户需求分析 |
第四章 A公司营销管理创新的案例正文 |
4.1 A公司营销策划的设计方案 |
4.1.1 J银行网上银行市场核心竞争力分析 |
4.1.2 A公司网上银行营销策划解决方案 |
4.2 A公司营销创新策略设计 |
4.2.1 创新产品服务策略 |
4.2.2 提升顾客体验策略 |
4.2.3 提供个性化服务策略 |
4.2.4 加强安全机制策略 |
4.2.5 提升品牌形象策略 |
4.2.6 提升品牌形象策略 |
4.3 A公司营销创新方案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
4.3.1 实施思路 |
4.3.2 实施步骤 |
4.3.3 阶段性实施目标 |
4.3.4 效果评价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论文结论 |
5.2 论文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银行安全解决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银行支付业务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常曦文.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2]X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开放式银行业务后台运维管理对策研究[D]. 沈洪远.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4)
- [3]A公司智能金融设备业务经营战略研究[D]. 邹伟.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科盟软件公司战略转型研究[D]. 朱计.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5]面向金融企业的XX安防公司广东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侯斌.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6]金融监管沙盒制度研究[D]. 刘盛. 厦门大学, 2019(08)
- [7]基于综合集成研讨厅的网络银行安全问题研讨模式探究[D]. 郭诚开.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7(04)
- [8]移动网银安全研究[J]. 夏伟,李晖,崔彦平. 信息网络安全, 2012(10)
- [9]商业银行信息技术风险管理研究[D]. 徐礼琦. 江西师范大学, 2012(03)
- [10]A信息科技公司营销管理创新的案例研究[D]. 谢梁. 兰州大学,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