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出院前的启蒙教育研究

癌症患者出院前的启蒙教育研究

一、癌症病人出院前开导式教育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岳文娇[1](2020)在《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治疗性沟通系统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干预,以期使患者掌握更多疾病知识,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行为能力,为临床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提供一种高效可行的干预方案。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2月-2019年10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内分泌科初次被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为避免干预措施在组间相互干扰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运用以治疗性沟通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第八周比较疾病不确定感得分、糖尿病知识得分、自我管理行为得分、空腹血糖值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之间的差异。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得分及总分、糖尿病知识得分、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空腹血糖值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疾病不确定感: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及总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糖尿病知识: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糖尿病得分均较之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糖尿病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及总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糖控制情况: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空腹血糖值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以治疗性沟通系统为基础的健康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2.以治疗性沟通系统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提高糖尿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

何雨晴[2](2020)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转归经验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脑卒中已然成为我国致残和死亡的主因,且缺血性脑卒中所占比高达60%-80%,其幸存者亦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对自身的康复治疗、生活等产生重大负面影响。鉴于目前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尚缺少干预过程的研究现状。本研究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重建患者负性情绪自我转归的经验,重整其正性情绪的自我认知,重构患者负性情绪转归体验的主题、发生发展过程、内在原因及其背后的意义,重描其负性情绪转归的个体化故事。以深入理解患者对负性情绪的内心感受与自我转归的有效方法和独特意义,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方案和同类患者的自我康复训练提供指导与帮助。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叙事研究法。(1)通过目的抽样、效标抽样和最大差异化抽样选择研究对象,共纳入5位已婚、有配偶、有子女的轻度中风患者;(2)在湖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神经内科病房及门诊,对来自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患者进行一对一叙事访谈;(3)在访谈后的24小时内将录音内容逐字逐句转成文字稿,同时辅以参与式观察和反思日志法收集资料;(4)每份资料均采用三维度叙事研究分析法分析资料;(5)采用原始资料佐证法、反馈法和参与者检验法校对资料;(6)采用现象学、解释学和叙事学方法重构与重描故事。研究结果本研究重描了5位IS患者负性情绪转归经验的故事,包括5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主题,38个不同场景下的情绪变化与转归编码。故事一:主题是“身边人,让我不再言弃”,体现了参与者负性情绪变化与转归的8个场景与转归编码,分别为“退休前后,快乐度日”;“入院之前,不知所措”;“急诊室里,难以接受”;“入院之后,一片茫然”;“整体支持,重燃信心”;“女儿关爱,倍感价值”;“朋友激励,如释重负”;“叙事访谈,烟消云散”。其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内容是女儿的关爱对中风父母意味着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朋友同事的探望与鼓励对患者意味着害怕被人嘲笑的负面想法烟消云散。故事二:主题是“护士,是你让我战胜了自己”,体现了负性情绪变化与转归的8个场景与编码,分别为“买菜回家,心存侥幸”;“门诊确诊,强烈否认”;“医生批评,如坠深渊”;“见患被喂,精神崩溃”;“医生暗语,如坠谷底”;“叙事访谈,巨石脱落”;“护士引导,重获新生”;“出院回家,豁然开朗”。其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内容是医护人员的积极言谈对中风患者意味着手持免死金牌般,起死回生;研究者的辩证对话对中风患者意味着自己才是治愈疾病最好的医生。故事三:主题是“儿子,妈妈为了你也要站起来”,体现了负性情绪变化与转归的7个场景与编码,分别为“2007年住院,万念俱灰”;“37岁确诊,天都塌了”;“卫生间里,泪如泉涌”;“下床慢走,惊喜交加”;“在家训练,拨云见日”;“2012年复发,风平浪静”;“第三次复发,坦然面对”。其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内容是儿子本身对中风父母意味着人生的全部,父母对儿子伟大的爱转化为康复路上最强大的信念。。故事四:主题是“妻子,指引路上的一束光”,体现了负性情绪变化与转归的8个场景与编码,分别为“与友登山,突感无力”;“妻子安慰,深感愧疚”;“复发入院,怨恨所有”;“妻子开导,倍感价值”;“出院回家,意外惊喜”;“叙事访谈,变得温和”;“妻子常伴,不再颓废”;“经验叙事,重建自我”。其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内容是妻子的安慰与开导对中风丈夫意味着家庭对他的需要和身份认同;研究者的叙事访谈对中风患者意味着重整认知,解开了思想深处的枷锁。故事五:主题是“病友,我要像你一样做个成功人士”,体现了负性情绪出现与转归的7个场景与编码,分别为“小区遛弯,突然倒下”;“确诊中风,郁郁寡欢”;“复发入院,彻底崩溃”;“病友交谈,重拾信心”;“回家锻炼,扭转心态”;“又遇病友,再转心态”;“叙事访谈,积极乐观”。其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内容是同类病患的成功案例对中风患者意味着看到治疗成功后的自己般喜悦;研究者的叙事访谈对中风患者意味着乐观即良药。研究结论1.重建了5位IS患者情绪转归的经验故事本研究生动再现了5位IS患者的负性情绪转归的经验故事,可为35岁-85岁、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复发次数、有配偶、有子女的轻度中风患者、家庭照顾者及医护人员深入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与转归过程、原因及其独特意义提供资源,也为同类IS患者自我康复锻炼和医护人员制定负性情绪转归的干预方案奠定基础。2.归纳了负性情绪的产生与转归的场景、原因及意义(1)负性情绪产生的场景为确诊初期和复发再院;原因为患者对中风这种疾病本身的自卑感、自我感受负担与疾病不确定感;中风对患者独特的意味是生不如死。(2)负性情绪得以转归的场景是住院期间和出院回家;原因为患者对中风这种疾病的认知重整和社会支持,其中认知重整来源于治疗后肢体功能的好转、自身的向下比较与研究者的叙事访谈三个方面,社会支持包括医护人员和成功病友在身体康复层面给与的如获新生的力量支持、家属朋友在心理精神层面给与的重燃信心的力量支持、研究者叙事访谈在病因认知层面给与的重建自我的力量支持。

郭筱彤[3](2020)在《授权健康教育对早期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的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了解现阶段在早期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早期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在照顾过程中的需求,为临床健康教育的模式及内容的制订提供依据。2针对早期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特点,制定以授权理论为依据的针对主要照顾者的较规范的、全面的、系统的健康教育模式。3探讨授权健康教育在早期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中应用的可行性,评价授权健康教育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照顾负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019年4月~5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肛肠科住院的15名行永久性肠造口术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对其进行半结构访谈,了解患者术后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状态、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的需求,为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第二部分为干预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019年6月~2019年12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肛肠科住院的行永久性肠造口术患者的主要照顾者100名,其中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授权健康教育。对比干预前、出院前、出院后2周、出院后1个月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照顾负担得分情况,在造口术后3天、出院前、出院后2周、出院后1个月测量患者生活质量的得分情况,于出院前、出院后2周、出院后1个月统计患者造口及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用SPSS23.0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患者及主要照顾者一般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照顾负担、患者生活质量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两组样本不同时间点得分比较用卡方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患者造口及周围皮肤并发症采用频数、百分率和构成比描述,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及主要照顾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衡可比。2干预前,两组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出院后2周、出院后1个月干预组得分低于对照组。照顾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两组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出院后2周、出院后1个月干预组得分低于对照组。照顾负担得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2688.692,P<0.05),组间效应(F=55.77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时间和分组的交互作用(F=183.475,P<0.05)有统计学意义。4造口术后3天、出院前、出院后2周,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干预组得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342.287,P<0.05),组间效应(F=4.24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时间和分组的交互作用(F=9.792,P<0.05)有统计学意义。5出院前、出院后2周,两组患者造口及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后1个月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现阶段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健康教育中,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阶段性;教育方式无法有效调动主要照顾者积极性。授权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减少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减少造口及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苏婷[4](2020)在《金的达标理论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肿瘤患者的导管日常管理知信行水平、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探讨金的达标理论对留置PICC肿瘤患者导管日常管理知信行水平、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人员改进PICC健康宣教策略提供依据。方法:(1)调查性研究:利用便利抽样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3月内蒙古地区某三甲医院置入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141例,应用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问卷、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和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估,了解置管患者的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水平、PICC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2)金的达标理论干预研究: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1月内蒙古地区某三甲医院肿瘤内科置入PICC导管的符合所有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肿瘤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宣教,实验组除常规宣教外,给予基于金的达标理论构建的健康宣教方法进行宣教,比较两组患者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水平、PICC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情况、患者带管的满意度和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现况调查结果: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水平总分(84.60±7.77)、知识得分(25.05±2.57)、行为得分(34.38±2.99)、态度得分(25.16±2.55);PICC自我管理能力总分(108.01±10.7)、日常导管观察得分(21.43±2.61)、维护依从性得分(15.72±1.62)、导管管理信心得分(14.29±2.28)、异常情况处理得分(11.95±1.32)、信息获取得分(9.04±0.79)、带管运动得分(13.43±1.63)、带管日常活动得分(22.16±2.32);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总分(56.87±7.79)、生理状况得分(14.11±1.65)、社会/家庭状况得分(15.95±2.3)、情感状况得分(13.03±2.07)、功能状况得分(13.78±2.19);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水平和PICC自我管理能力均与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P均<0.05),且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水平、PICC自我管理能力和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均受到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影响。(2)基于金的达标理论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两组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水平比较:对照组总分及在知识、行为、态度三个层面在干预结束后得分分别为(92.66±7.48)、(27.29±2.36)、(37.13±2.98)、(28.24±2.53);实验组为(110.11±8.02)、(35.66±2.77)、(43.97±3.66)、(30.47±2.02)。两组PICC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对照组总分及在日常导管观察、维护依从性、导管管理信心、异常情况处理、信息获取、带管运动、带管日常活动七个层面在干预结束后得分分别为(121.18±10.4)、(24.11±3.04)、(17.11±1.37)、(16.55±2.29)、(13.39±1.1)、(9.74±0.72)、(15.92±1.5)、(24.37±2.25);实验组为(142.32±10.53)、(28.29±1.84)、(21.55±1.35)、(19.47±1.61)、(16.61±1.88)、(11.39±1.22)、(16.05±1.31)、(28.95±1.64)。两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对照组总分及在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四个层面在干预结束后得分分别为(63.53±7.05)、(15.97±2.21)、(16.32±1.42)、(15.5±1.54)、(15.74±2.3)。实验组为(78.84±8.17)、(21.34±1.94)、(19.29±1.81)、(18.39±2.4)、(19.82±2.19)。两组带管满意度得分比较:对照组得分(30.89±1.69)、实验组得分(41.13±1.8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5.2%和23.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在干预时间和干预方法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本次研究中,患者的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水平、PICC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有待提高。且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水平与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PICC自我管理能力与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三者的得分情况受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影响。(2)基于金的达标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置管肿瘤患者的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水平、PICC自我管理能力,有效降低PICC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带管的满意度。

王小英[5](2020)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效果研究》文中认为护理学创始人——佛罗伦萨·南丁格尔指出:“护理的主要功能在于维护病人环境和自身的良好状态,帮助他们远离疾病的困扰,使患者达到最高可能的健康水平。”2016年12月2日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将“健康扶贫”列为十一大行动之一。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对于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大意义,而医疗领域的健康扶贫作为扶贫中最重要一环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建立网络科普平台,利用互联网提供健康科普知识的精准教育,普及居民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本研究正是基于多年医护工作的经验选择该研究课题,以期更好服务于重大疾病患者,帮助他们增加健康护理知识和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及开发性研究方法等进行了大量临床实证研究,针对甘肃省人民医院254例肠造口患者实施了前期调研、健康教育跟踪服务等措施,基于ADDIE模型进行需求分析、内容设计与开发、实施与评价。首先,采用临床病人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测评量表(SCL-90)、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toma-QOL)和自我效能量表(SSES)进行抽样调查,并对肛肠科不同资历的医护人员5名进行以“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需求”为主题的访谈,分析肠造口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现状,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适合肠造口患者的内容并采用患者易于接受的形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结果发现肠造口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需求包括“饮食”、“运动”、“心理指导”和“专科知识”四个方面的健康教育内容。其次,依据艾德森知识内容与教学目标二维模型,进行知识内容类型-教学目标-多模态媒体表现三位一体的设计,为后续知识内容的技术实现提供依据。第三,根据患者特征制定不同类型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和咨询服务策略。第四,设计微信公众号内容界面和技术表现要求,并投入实施观察应用效果。微信公众号经过两个月的运行,原创文章发表数量、新增关注人数和文章阅读人数等指标达到了预期目标。“省医肛肠造口专栏”微信公众平台的设计与运行给肠造口患者的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其他科室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杨敏[6](2020)在《基于协同护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对布鲁氏菌病患者的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基于协同护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对布鲁氏菌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满意度、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为布鲁氏菌病患者更高质量的院内及院外延续性健康教育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通过提高患者及家属布鲁氏菌病知晓率,利用知识传播,降低人布鲁氏菌发病率。方法:便利抽取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在长春市某三甲医院感染症科住院的布鲁氏菌病患者104例,选取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52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住院的52例作为干预组。对照组住院期间采用常规的健康宣教、出院指导、及出院后的电话、门诊随访;干预组实施基于协同护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一直延续到出院后1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出院时、出院后6周、12周的布鲁氏菌病相关知识水平、健康教育满意度、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的差异。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失访5例,干预组失访4例。最后对照组47例,干预组48例,共95名患者完成本次实验。实验数据采用IBM 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判定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布鲁氏菌病相关知识:组间各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布鲁氏菌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后6周、出院后12周三个时间点干预组布鲁氏菌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对照组在出院时、出院后6周、出院后12周布鲁氏菌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周、出院后12周布鲁氏菌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与出院前相比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出院时、出院后6周、出院后12周布鲁氏菌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入院时,出院后6周与出院前相比布鲁氏菌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2周又升高,与出院后6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服药依从性: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出院后6周干预组服药依从性得分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2周干预组服药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对照组出院后12周与出院后6周比较服药依从性得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出院后12周与出院后6周比较服药依从性得分略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生活质量:组间各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周干预组的RE、MH、VT、SF四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2周干预组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各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出院后6周、出院后12周各维度得分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健康教育满意度:在出院当日,干预组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基于协同护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提高布鲁氏菌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2)基于协同护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提高患者远期服药依从性。(3)基于协同护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基于协同护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有利于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改善医-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桑明[7](2020)在《健康素养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1)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素养、自我效能、希望水平以及自我管理的现状,并分析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因素,进一步构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素养教育方案。(2)探讨健康素养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素养、自我效能、希望水平以及自我管理的影响。研究方法(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力衰竭特异性健康素养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感量表、希望水平量表和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调查,使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探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2)健康素养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研究纳入2019年7月~2019年10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干预组由研究者本人实施健康素养教育方案。干预分为院内干预和院外随访干预两部分,两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结束当天、干预后1个月进行效果评价。效果评价指标为一般资料调查表、心力衰竭特异性健康素养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希望水平量表和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及非参数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得分为(47.91±12.55)分,条目均分排序中药物管理得分最高,其余得分高低依次为饮食管理、心理/社会适应管理、症状管理得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教育程度、居住情况、医疗费用承担方式、心功能分级、自理能力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影响显着。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健康素养、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家庭人均月收入、自理能力是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因素,且共同预测自我管理的决定系数R2为62.4%。(2)干预结束时,共8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完成了住院期间和随访后的干预及全部资料收集。干预组40例,对照组41例。干预结果显示:(1)干预后,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总分及饮食管理、心理/社会适应管理、症状管理维度得分干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各时间点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在干预结束当天、干预后1个月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前后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且在干预结束当天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结束当天、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前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2)干预后,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素养总分及功能性健康素养、批判性健康素养维度得分干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在干预结束当天、干预后1个月健康素养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前后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素养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且在干预结束当天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结束当天、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前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3)干预后,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维度得分干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在干预结束当天,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前后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希望水平总分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且在干预结束当天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结束当天、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前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4)干预后,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及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维度得分干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时间点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在干预结束当天、干预后1个月自我效能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前后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及各维度得分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且在干预结束当天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结束当天、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前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研究结论(1)不同居住地、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教育程度、居住情况、医疗费用承担方式、心功能分级、自理能力的CHF患者在自我管理方面存在差异;(2)家庭人均月收入、自理能力、健康素养、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3)健康素养教育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4)健康素养教育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5)健康素养教育尚不能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希望水平;(6)健康素养教育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

佟阳[8](2019)在《基于授权理论的康复锻炼教育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将授权理论的教育模式应用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康复锻炼教育中,了解及探讨该种方式对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疾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手臂围周径、淋巴水肿症状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方法1.文献回顾法及专家函询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健康需求,制定符合患者康复锻炼的健康教育草案。将草案经过专家函询,修改整理专家意见,形成最终版的教育方案。2.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基于授权理论的康复锻炼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锻炼教育,探讨两者产生影响的差别。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来表示,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来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当不符合时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1.本次研究共收集62例,试验组31例,对照组31例。两组研究对象均为女性,试验组年龄为(57.74±10.74)岁,对照组年龄为(54.84±9.95)岁,P>0.05,两者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其他资料在干预前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干预4周后,在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方面试验组为(50.68±3.52)分,对照组为(47.29±2.81)分,P<0.01;在疾病自我管理效能感方面,试验组为(93.35±6.13)分,对照组为(88.61±4.65)分,P<0.01;在手臂围测量方面,试验组为(1.72±0.56)cm,对照组(1.62±0.48)cm,P=0.441;在淋巴水肿症状指数方面,症状个数试验组为4.00(3.00,4.00),对照组为4.00(3.00,4.00),P=0.287;症状严重程度试验组为9.00(8.00,10.00),对照组为9.00(8.00,10.00),P=0.804;症状困扰试验组为19.00(17.00,21.00)分,对照组为24.00(23.00,26.00)分,P<0.01;在生活质量方面,试验组为(98.90±4.54)分,对照组为(92.77±4.81)分,P<0.01。3.干预12周后,在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方面试验组为(51.33±2.89)分,对照组为(46.42±2.99)分,P<0.01;在疾病自我管理效能感方面,试验组为(94.13±5.74)分,对照组为(87.61±4.52)分,P<0.01;在手臂围测量方面,试验组为(1.71±0.54)cm,对照组(1.98±0.46)cm,P=0.042;在淋巴水肿症状指数方面,症状个数试验组为3.00(2.00,4.00),对照组为5.00(4.00,6.00),P<0.01;症状严重程度试验组为8.00(7.00,9.00),对照组为11.00(10.00,11.00),P<0.01;症状困扰试验组为17.00(15.00,20.00)分,对照组为28.00(25.00,30.00)分,P<0.01;在生活质量方面,试验组为(103.31±4.04)分,对照组为(93.77±3.74)分,P<0.01。结论基于授权理论的康复锻炼教育应用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中,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其功能锻炼依从性及自我管理效能感,从而协助维持手臂围周径、减轻患者淋巴水肿症状,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刘志琛[9](2019)在《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模式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类风湿关节炎是慢性、自身免疫性、进行性、侵蚀性疾病,在我国患病基数大,人群构成复杂。患者多无法痊愈,需长期服药控制病情进展,药物不良反应、经济压力、心理压力易使患者依从性不佳,病情波动反复,晚期出现关节畸形、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中国医改深化,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通常在急性期治疗结束后即刻出院,尚存在诸多专业治疗与护理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如何帮助患者掌握有效的出院后自我管理技能以改善症状和预后、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是目前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延续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在不同层次健康照顾机构之间转移时,接受到协调、连续的健康服务,奥马哈系统是被广泛应用于延续护理的理论基础之一,但尚未检索到该系统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的中、英文文献报道,其适用性与应用效果尚待检验。因此本研究尝试构建及应用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模式,为我国延续护理实践的深入开展提供循证依据。目的:1.调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尤其是可干预因素,作为下一步构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模式的临床依据之一。2.理论依据与临床依据相结合,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相结合,构建及应用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模式。方法:1.现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2017年3至6月于某两所三甲医院免疫科门诊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医院综合焦虑抑郁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Herth希望量表、疾病活动度评分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中介效应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其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2.构建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延续护理模式根据整体护理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奥马哈系统等理论依据,以及本课题第一部分现况调查、文献回顾和半结构访谈等临床依据,初步构建基于奥马哈系统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模式。经过预试验和专家组讨论,最终形成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模式。3.应用延续护理模式开展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于2018年2至8月邀请某三甲医院免疫科住院病人参与本单中心单盲两平行组同期随机对照试验,经样本量计算每组需44人,共88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医院常规电话随访,试验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奥马哈延续护理,分别于患者入院72h内收集基线资料,出院前24h、出院2周末、出院4周末采用关节炎自我效能感量表-8、健康评估问卷收集数据。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评价延续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结果: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现况及影响因素共发放问卷242份,有效问卷221份,有效回收率为91.32%。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64.66±10.48分,其中生理维度(t=-17.094,P<0.05)与心理维度(t=-4.283,P<0.05)低于常模,环境维度(t=5.679,P<0.05)高于常模。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希望水平在领悟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之间中介作用为0.08,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0.9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焦虑、抑郁、疼痛、血沉对患者生活质量存在负向影响;而家庭人均月收入、社会支持、采取积极行动对生活质量存在正向影响。入选的自变量可解释生活质量62.4%的变异量(P<0.05)。2.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模式本部分研究构建了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模式。其内容包括: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评估干预评价记录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KBS评分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实施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教育手册。3.奥马哈延续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本部分研究共识别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9例,其中35例未达到纳入标准,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过程中3例拒绝参加研究,3例在随机分组前出院,共8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同意参加研究,随机分配至每组44例。最终有81例(试验组41例,对照组40例)患者完成研究。试验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了奥马哈延续护理干预,住院期间与出院后的护理问题分别为377和405个,住院期间常见护理问题为12个,前5位依次为疼痛、神经-肌肉-骨骼功能、循环、身体活动、自我照顾;出院后的常见护理问题为13个,前5位依次为疼痛、神经-肌肉-骨骼功能、身体活动、自我照顾、循环。试验组患者在干预后,初入院时的12个与出院后13个常见护理问题均得到了显着改善,KBS得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入院时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自我效能感得分的组间效应、组内效应和交互效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均呈上升趋势,试验组患者自我效能感高于对照组,随时间变化,试验组的自我效能感上升趋势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健康评估问卷得分的组间效应和组内效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除活动维度外其他维度均存在交互效应,两组患者的健康状态与身体功能均成上升趋势,试验组患者健康状态与身体功能高于对照组,除活动维度外其他维度随时间变化,试验组的健康状态与身体功能上升趋势大于对照组。结论: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整体水平较低,医护人员应根据其家庭人均月收入、焦虑、抑郁、疼痛、社会支持、采取积极行动等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研究构建并应用了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模式,相比常规护理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自我效能感,改善了健康状态与身体功能。我国延续护理模式的研究刚刚起步,本延续护理模式对鼓励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加强自我管理疾病和利用社区医疗资源,减少对医院的依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的随机对照试验仅在一家三甲医院内开展,研究结果存在局限性,所以应该谨慎的解释研究结果。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尝试将该延续护理模式应用于其他医疗服务机构或其他人群。

王慧[10](2019)在《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 的]1.探讨影响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的主要因素。2.构建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3.评估方案实施的阻碍/促进因素,转化阻碍因素,促进理论方案转化为临床实践。4.评价知识转化效果,即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评价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 法]本研究共分为三部分,各部分具体研究方法如下:第一部分: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相关影响因素研究1.文献回顾 系统回顾国内外烧伤患者功能康复相关文献,归纳出影响手部烧伤患者手功能康复的相关因素。2.访谈法 结合文献回顾分析出的影响因素罗列访谈提纲,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访谈烧伤科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及住院烧伤患者,整理分析出影响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的主要因素,为方案构建提供依据。第二部分: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的构建以KTA模型为理论框架,参照其提倡的步骤,根据前期研究分析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知识检索、知识综合,初步形成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通过轮回咨询烧伤方面的医疗、护理及康复专家确定初步理论方案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评估方案实施的阻碍/促进因素,转化阻碍因素,整理专家意见,修改、调整、完善方案,形成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终稿。第三部分: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评价采用类实验研究法,选取某烧伤研究所2018年1月~5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住院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2018年6月~10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住院患者为干预组,采用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进行干预。从手部烧伤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疼痛程度、综合健康状况、康复知识知晓情况等方面初步检验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χ2检验以及非参数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a=0.05。[结 果]1.通过文献回顾归纳出影响手部烧伤患者手功能康复的因素包括:①疾病相关因素:烧伤深度、烧伤总面积、烧伤严重程度、是否手术、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疼痛、创面出血破溃等。②康复治疗相关因素:康复训练介入时机、训练强度、支具的制作与佩戴、康复知识宣教、是否监督患者规律训练等。③心理-社会因素:康复知识、经济状况、心理接受能力、家庭及社会支持力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2.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分析出手功能康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选择可进行康复护理干预的四大板块:手功能管理、疼痛管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手功能管理问题包括医护人员对康复重视度不够,患者对康复的认知不足或不正确,缺乏全程康复理念;康复治疗师主要遵医嘱进行康复治疗,康复评估主动性不足;科室没有建立专业化康复评估体系,多凭经验评估;缺乏统一的康复干预方案和操作流程;康复护士缺乏;日常康复训练监督力度不足;部分患者担心创面出血而拒绝早期康复训练。疼痛管理问题包括医务人员疼痛管理意识淡薄;疼痛评估不足;缺乏规范的药物镇痛方案和非药物镇痛方案;患者不接受镇痛药的副作用。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自卑、恐惧等;缺乏专业心理干预。健康宣教问题包括宣教形式单一,以口头宣教为主;缺乏统一的康复宣教方案和宣教流程。3.构建了科学、规范、可操作的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并制定了实施流程。4.分析了方案实施的阻碍/促进因素,转化了大部分阻碍因素,将以证据为依据的方案本土化。5.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干预效果,两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在日常生活能力、疼痛程度、手功能恢复、综合健康状况、康复知识的知晓情况方面均有显着改善,干预组在缓解烧伤背景痛、改善手功能及综合健康状况、强化患者康复知识的知晓情况方面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 论]1.采用KTA模型构建的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促进了高质量的康复护理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2.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规范了目前实施的手功能康复护理实践,推动了最佳证据转化为实践,提高了康复护理实践水平。3.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综合健康状况和手功能等。同时,丰富患者的康复知识,培养患者正确的康复认知,加强医务人员对康复的重视。

二、癌症病人出院前开导式教育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癌症病人出院前开导式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绪论
    1 研究背景
        1.1 糖尿病流行病学及危害
        1.2 患者产生疾病不确定感的不良影响
    2 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3 治疗性沟通系统研究进展
        3.1 概述
        3.2 治疗性沟通系统应用研究现状
    4 理论依据及研究假设
    5 研究意义
    6 操作性定义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干预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4.2 两组患者干预后效果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
    2 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治疗性沟通系统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转归经验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概论
    1.1 相关概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IS患者负性情绪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IS患者负性情绪干预措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IS患者负性情绪体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案的设计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方法
    2.1 概念与特点
    2.2 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杜威的经验主义
        2.2.2 批判理论
        2.2.3 建构主义
        2.2.4 现象学
        2.2.5 解释学
        2.2.6 叙事学
    2.3 三维度叙事分析法(Three-dimensional narrative inquiry)
3 研究过程
    3.1 收集资料前的准备
        3.1.1 研究工具的准备
        3.1.2 筛查工具的准备
        3.1.3 参与者的抽样
        3.1.4 故事素材的数量
        3.1.5 访谈提纲的设计
        3.1.6 辨证对话的设计
        3.1.7 访谈技巧的练习
    3.2 资料的收集
        3.2.1 资料收集的方法
        3.2.2 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
        3.2.3 访谈前:建立平等信任的合作关系
        3.2.4 正式访谈
        3.2.5 访谈结束后的反思
    3.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3.3.1 资料的整理
        3.3.2 资料的分析
    3.4 资料校对
        3.4.1 原始资料佐证法
        3.4.2 参与者检验法
        3.4.3 反馈法
    3.5 质量控制
4 研究结果
    4.1 患者玲负性情绪转归经验的故事
    4.2 英负性情绪转归经验的故事
    4.3 萍负性情绪转归经验的故事
    4.4 松负性情绪转归经验的故事
    4.5 娣负性情绪转归经验的故事
5 研究讨论与结论
    5.1 IS患者负性情绪发生的场景、意义及原因
        5.1.1 IS患者负性情绪反应最激烈的场景是确诊初期和复发再院时
        5.1.2 中风对IS患者人生的独特意义
        5.1.3 IS患者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
    5.2 负性情绪转归的场景、原因及意义
        5.2.1 认知重整的扭转力量
        5.2.2 社会支持的正性力量
    5.3 样本的差异性
6 研究结论
    6.1 重构5位IS患者情绪转归的经验故事
    6.2 归纳了负性情绪的产生与转归的场景、原因及意义
7 创新性
8 研究的局限性与后续研究的展望
    8.1 研究局限
        8.1.1 研究对象的局限
        8.1.2 研究者的局限
    8.2 研究展望
        8.2.1 研究对象的展望
        8.2.2 后续研究的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授权健康教育对早期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研究假设
    5 理论依据
    6 操作性定义
主要照顾者参与健康教育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类型
        1.2 研究对象
        1.3 访谈方案
        1.4 研究工具
        1.5 资料整理与分析
        1.6 质量控制与伦理原则
    2 结果
        2.1 访谈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
        2.2 主要照顾者参与健康教育真实体验的研究结果
    3 讨论
授权健康教育对早期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干预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类型
        1.2 研究对象
        1.3 干预方案
        1.4 评价指标
        1.5 资料收集
        1.6 统计方法
        1.7 质量控制与伦理原则
        1.8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纳入与失访
        2.2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2.3 两组主要照顾者干预前后照顾能力总分比较
        2.4 两组主要照顾者干预前后照顾负担得分比较
        2.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2.6 两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7 两组患者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授权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
        3.2 授权健康教育可以减少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
        3.3 授权健康教育可以减少造口及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
        3.4 授权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结论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慢病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研究进展
    1 相关概念
    2 测量工具
    3 照顾能力影响因素
    4 照顾能力干预方法
    5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金的达标理论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相关概念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4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现况调查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金的达标理论的护理干预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全文总结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性
    3 研究局限性
    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留置PICC肿瘤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5)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结直肠癌健康教育的现实需求
        1.1.2 微信公众号的应用普及
        1.1.3 健康教育推广的迫切需求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关键词及定义
    1.6 研究设计
        1.6.1 研究对象
        1.6.2 方法与工具
        1.6.3 研究内容
        1.6.4 统计分析方法
    1.7 研究思路
    1.8 伦理原则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研究现状
        2.1.1 国内外基于不同模式开展的健康教育
        2.1.2 国内外院外健康教育形式
        2.1.3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健康教育
        2.1.4 研究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交互学习理论
        2.2.2 ADDIE模型
第3章 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分析
    3.1 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分析框架
    3.2 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研
        3.2.1 肠造口患者一般资料
        3.2.2 健康教育需求现状
        3.2.3 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调查
    3.3 “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知识需求”医护人员访谈
    3.4 调研结果分析
        3.4.1 肠造口患者个人特征分析
        3.4.2 肠造口患者医学健康教育内容需求分析
        3.4.3 肠造口患者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3.4.4 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获取途径分析
        3.4.5 临床医护人员访谈结果分析
第4章 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内容设计与平台开发
    4.1 不同类型患者健康教育内容模块设计
        4.1.1 患者接受医学健康教育的差异化特征分析
        4.1.2 医学健康教育的内容多样性设计
        4.1.3 医学健康教育知识内容多模态呈现设计
        4.1.4 医学健康教育学习路径多元化
    4.2 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内容发布的微信公众号开发
        4.2.1 界面开发
        4.2.2 内容板块设计和技术呈现
第5章 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公众号推广应用效果分析
    5.1 医学健康教育知识内容应用效果分析
    5.2 医学健康教育微信平台医患互动交流效果
    5.3 医学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效果访谈
    5.4 医护人员自我评价与反思
第6章 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性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汉缩略与名词对照
致谢

(6)基于协同护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对布鲁氏菌病患者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布鲁氏菌病概念
        1.1.2 布鲁氏菌病疫情
        1.1.3 布鲁氏菌病危害
        1.1.4 研究现状
    1.2 相关概念
        1.2.1 协同护理模式(CCM)
        1.2.2 健康教育
        1.2.3 延续护理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CCM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健康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延续性护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选取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样本量确定
    2.2 测量指标与研究工具
        2.2.1 测量指标
        2.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方法
        2.3.1 对照组
        2.3.2 干预组
    2.4 资料收集
    2.5 质量控制
        2.5.1 研究设计阶段
        2.5.2 试验干预阶段
        2.5.3 资料收集阶段
        2.5.4 数据录入阶段
    2.6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方法
    2.7 伦理原则
    2.8 可行性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疾病知识知晓率比较
    3.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服药依从性比较
    3.4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SF-36生活质量比较
    3.5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一般人口学资料分析
    4.2 基于协同护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
        4.2.1 布鲁氏菌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情况分析
        4.2.2 布鲁氏菌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分析
        4.2.3 布鲁氏菌病患者生活质量分析
        4.2.4 健康教育满意度分析
第5章 结论
    5.1 研究主要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型
    5.3 研究的不足
    5.4 今后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基于协同护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知情同意告知书
    附录2 一般资料问卷
    附录3 布鲁氏菌病相关知识问卷
    附录4 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
    附录5 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
    附录6 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量表
    附录7 干预组院内干预细则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健康素养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研究假设
    5 理论及操作性定义
    6 理论基础
    7 本研究的研究框架
    8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
    研究设计
        1 研究类型
        2 研究对象
        2.1 样本选择
        2.2 样本量计算
        2.3 抽样方法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工具
        3.2 资料收集
        3.3 统计学分析
        4 质量控制
    结果
        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 CHF患者自我管理、健康素养、希望水平、自我效能现状
        3 影响CHF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单因素分析
        4 CHF患者自我管理、健康素养、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
        5 影响CHF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讨论
        1 CHF患者人口社会学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分析
        2 CHF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分析
        3 CHF患者健康素养的现状分析
        4 CHF患者希望水平的现状分析
        5 CHF患者自我效能的现状分析
        6 CHF患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部分 健康素养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研究
    研究设计
        1 研究类型
        2 研究对象
        2.1 研究总体与研究样本
        2.2 抽样方法
        2.3 诊断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
        2.7 样本量计算
        2.8 分组方法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工具
        3.2 干预步骤
        3.3 干预实施步骤
        4 资料收集方法
        5 统计学方法
        6 质量控制
        7 伦理问题
    结果
        1 研究对象的纳入情况
        1.1 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1.2 研究对象的疾病相关特征
        1.3 干预前两组CHF患者结局指标的同质性检验
        2 健康素养教育对CHF患者结局指标的效果分析
        2.1 两组CHF患者自我管理的干预效果
        2.2 两组CHF患者健康素养的干预效果
        2.3 两组CHF患者希望水平的干预效果
        2.4 两组CHF患者自我效能的干预效果
    讨论
        1 健康素养教育对CHF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2 健康素养教育对CHF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
        3 健康素养教育对CHF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
        4 健康素养教育对CHF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结论
    1 研究结论
    2 研究的局限性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素养、自我效能、希望水平及自我管理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基于授权理论的康复锻炼教育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1 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的流行病学
    2 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
        2.1 手术方式
        2.2 淋巴结清扫个数
        2.3 放疗
        2.4 体重因素
    3 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的测量方法
        3.1 水置换法
        3.2 臂围测量法
        3.3 生物电阻法
    4 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
        4.1 人工淋巴引流
        4.2 低张力压力绷带
        4.3 皮肤护理
        4.4 康复锻炼
        4.5 气压治疗
        4.6 药物治疗
        4.7 手术治疗
    5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生活现状
        5.1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5.2 自我管理效能感
        5.3 生理状态
        5.4 心理状态
    6 授权理论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
        6.1 授权理论的健康教育核心观念
        6.2 授权理论健康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7 研究目的及意义
    8 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基于授权理论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康复锻炼教育方案的构建
    1 文献回顾
    2 专家咨询
        2.1 专家的一般情况
        2.2 专家的积极系数
        2.3 专家的权威程度
        2.4 专家意见及建议
    3 基于授权理论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康复锻炼教育方案的确定
第三部分 基于授权理论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康复锻炼教育干预效果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设计
        1.2 研究对象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2.3 剔除标准
        1.2.4 脱落标准
        1.2.5 样本量的计算
        1.3 研究工具
        1.3.1一般信息调查表
        1.3.2 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
        1.3.3 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中文版(SUPPH,C-SUPPH)
        1.3.4 上臂周径测量
        1.3.5 乳腺癌淋巴水肿症状指数量表(BCLE-SEI)
        1.3.6 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 中文版
        1.4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康复锻炼教育的实施
        1.4.1 对照组
        1.4.2 试验组
        1.5 评价指标
        1.6 资料收集
        1.7 数据分析
        1.8 人权保护
        1.9 质量控制
    2 研究结果
        2.1 研究失访
        2.2 基线资料比较
        2.3 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
        2.4 两组自我管理效能感比较
        2.5 两组手臂围测量比较
        2.6 两组淋巴水肿症状指数比较
        2.7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2.8 安全性评估
    3 讨论
        3.1 授权教育在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方面的影响
        3.2 授权教育在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方面的影响
        3.3 授权教育在患者手臂围方面的影响
        3.4 授权教育在患者淋巴水肿症状指数方面的影响
        3.5 授权教育在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
第四部分 总结
    1 研究结论
    2 研究的创新性
    3 研究的局限性
    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诊疗现状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在校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9)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模式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RA患者生活质量的现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样本量估计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2.2 资料收集
        2.3 质量控制
        2.4 数据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患者一般资料
        3.2 RA患者生活质量得分
        3.3 RA患者焦虑、抑郁得分
        3.4 RA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得分
        3.5 RA患者希望水平得分
        3.6 RA患者疾病活动度得分
        3.7 RA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RA患者生活质量状况
        4.2 RA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第二部分 构建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RA患者延续护理模式
    引言
    1 构建依据
        1.1 理论依据
        1.2 文献依据
        1.3 临床依据
    2 构建过程
        2.1 评估干预评价记录表构建
        2.2 KBS评分方法构建
        2.3 延续护理实施方法构建
        2.4 预试验
        2.5 专家组讨论
    3 构建结果
第三部分 RA患者延续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及结局评价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样本量估计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性质
        2.2 随机分组
        2.3 干预方案
        2.4 研究工具
        2.5 伦理学问题
        2.6 质量控制
        2.7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RA患者一般资料
        3.2 试验组RA患者护理问题分布
        3.3 试验组RA患者常见护理问题与发生率
        3.4 试验组RA患者常见护理问题成效评价
        3.5 两组患者ASES-8 得分比较
        3.6 两组患者HAQ-DI得分比较
    4 讨论
        4.1 试验组RA患者常见护理问题TCP干预成效显着
        4.2 以OS为框架的TCP可显着提高RA患者自我效能感
        4.3 以OS为框架的TCP可显着改善RA患者健康状态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小结
第二部分 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的构建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评价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癌症病人出院前开导式教育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干预效果研究[D]. 岳文娇.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转归经验的叙事研究[D]. 何雨晴. 湖州师范学院, 2020(12)
  • [3]授权健康教育对早期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的效果研究[D]. 郭筱彤.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金的达标理论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苏婷.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5]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效果研究[D]. 王小英.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6]基于协同护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对布鲁氏菌病患者的效果研究[D]. 杨敏. 吉林大学, 2020(08)
  • [7]健康素养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研究[D]. 桑明.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基于授权理论的康复锻炼教育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影响[D]. 佟阳.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模式构建及应用研究[D]. 刘志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9(06)
  • [10]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的研究[D]. 王慧.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标签:;  ;  ;  ;  

癌症患者出院前的启蒙教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