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潜油电泵专用变频器在垦利油田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庞妍[1](2019)在《油田举升设备核心技术的开发》文中认为为使潜油电泵能够适应油井井况变化,降低作业费用,通常采用变频器驱动电潜泵,并通过井下监测装置实时上传的工况参数,井下泵的排量和扬程也会随之改变,同时与远程监测系统无缝连接,实现油井的数字化管理。分析了油田举升配套电气仪表产品的相关核心技术,包括变频驱动技术,井下信号检测与传输技术,地面数据远传传输技术,并结合互联网和专家系统开发的人工举升智能控制和故障诊断技术,这些技术对于延长举升设备寿命,提升设备运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冯国强[2](2018)在《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及优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海上油田的开发逐渐进入中后期,为保证油田的高效开发,开展了一系列井网综合调整配套、层系重组及综合挖潜工艺技术等措施,海上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各生产子系统之间的矛盾也慢慢暴露出来,井筒举升系统是海上油田生产的核心组成,随着井网加密、层系重组等措施的实施,必然引起油井的主要生产指标:产量、压力及含水率等的变化,油井举升系统和油藏系统之间产生了矛盾,同时井筒举升系统产量还受到集输处理系统处理能力的约束,按照水上服从水下的基本原则,需要对举升系统进行优化,以实现油井举升系统与油藏流动系统的协调,在保证完成产量指标的前提下,达到生产运行成本最低,对于提高海上油田的开发水平和经济效益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针对海上油田开发调整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以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多目标优化决策模型,综合考虑了经济、生产、能耗等指标,研制了潜油电泵井工况参数检测系统和海上平台海上平台智能优化实验装置,系统研究了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智能优化方法和一体化优化技术,以渤海某油田为目标油田对建立的模型及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本文首先系统开展了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油井流入动态、井筒多相流、井筒温度场、井筒流体乳化修正、嘴流规律等海上油田井筒举升关键理论数学模型的研究,同时系统研究了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生产优化方法(智能无模型一体化优化、基于ANN数学模型的遗传算法优化),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为进行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及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针对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井下设备工况参数获取难度大的问题,本文建立了基于电参数获取电机转速、转矩的数学模型,研制了潜油电泵井工况参数检测系统,通过实例验证,该系统检测数据精度满足油田生产管理需求,能够真实地反映油井的实际工作状况,可以利用该系统检测数据进行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为了解决理论模型的建模局限性,设计并制造了海上平台注采动态模拟装置,利用该装置结合海上油田的实际生产数据,以及根据数据检测得到的对应的产液量、流压、泵入口压力、泵出口压力、油压、回压以及物性参数、电泵参数,对油井产能预测模型、井筒管流模型、潜油电泵特性曲线模型、油嘴嘴流模型等进行了修正,同时完成了优化方法及优化方案的实验验证,表明本文建立的优化模型及研究的优化方法可用于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的工况优化。在理论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渤海某油田为目标油田,利用建立的工况分析方法,对其生产工况进行了分析,针对各油井油嘴均未达到临界流动,产生的较严重的井间干扰问题,采用一体化优化技术,应用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2)分两个层次(油嘴调节、重新选泵优化)对目标油田进行了工况优化,取得了较好的优化结果,验证了本文建立的理论模型及优化方法的可靠性。本文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用于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及优化的方法,通过实现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整体优化协调生产,为海上油田生产系统能耗与效益的最佳组合奠定了基础,充分考虑海上油田生产的客观条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的整体潜力,发挥系统优势,在最低能耗条件下,实现生产方式整体最优,达到效益最大化。
马源[3](2017)在《基于空间矢量控制的三电平潜油电泵变频器设计》文中认为谐波问题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界广泛探讨研究的问题,电力系统产生的谐波会严重损耗能量,使电机等设备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同时对其工作性能造成影响,使其使用寿命大大降低。我公司的潜油电泵机组在应用过程中也深受谐波问题的困扰。在一些边远油田,由于使用环境恶劣,谐波和电磁干扰尤其明显,使得发电机组输出端的电压、频率产生波动,引起电机发热,导致电机的额外温升,电泵往往要降额使用。基于这些现场应用情况,为了保证井下机组的正常运行,将对谐波的产生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谐波对潜油电泵机组造成的危害,通过数学计算对电机轴承、绝缘、泵等部件造成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简单阐述了潜油电泵的工作原理,而后进一步对电泵机组的运行工况和在不同频率下运行的泵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变频器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随后介绍了以空间矢量控制为基础的三电平逆变器控制方法,文中运用中点电荷调制算法,实施分析和计算,为调整电荷,针对冗余小矢量对其作用时间实施改变。在出现失效时,在不同位置对参考矢量的分解特点进行细致分析,从而提出该算法的修正方法。文中采用DSP控制芯片对变频控制系统进行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以实现对潜油电泵的各项控制功能。最后针对选择的谐波治理方案进行现场验证和跟踪改进,从而达到治理潜油电泵变频控制柜现场谐波干扰的目的,进而延长机组寿命。
赵凡[4](2016)在《潜油电泵井下多参数监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潜油电泵的高效率采油和便于实现智能开采等诸多优点,使其近年来应用得到快速发展,应用逐渐从海洋油井向陆地油井推广,与之相关的井下监测系统的研究也就成为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热点问题和前沿课题。研制完整的潜油电泵监测系统,包括井下监测仪器和地面系统。井下监测仪器挂接在潜油电泵的三相异步电机下面,通过构建的地面人工星点与井下潜油电泵的三相电机绕组星点,构成基于三相星点等势原理的直流通道,由地面系统向井下监测仪供给电源。井下监测仪器内的温度、压力、振动等多参数监测电路获取与地层及电机运行状态相关的信息,对所获取的各种参数经调理后转换为电流信号,进而通过井下的多路分时选通电路来分时切换到电流环回路上。所述的电流环回路由潜油电泵电机的三相铠装电缆的金属铠皮及地面与井下的星点组成。地面系统向井下供电的同时,通过井下监测仪里的切换电路,将井下仪器获取的各参数信号分时传输到地面的数据采集处理单元中,进行模数转换、运算、储存等综合处理,从而使地面系统与井下监测仪器协调地工作。理论分析和大量的试验表明,研制的潜油电泵多参数监测系统的井下供电方式简洁,向地面传输的电流信号稳定,地面的数据综合处理仪器功能较为全面,整套系统设备对潜油电泵井系统的长期可靠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使工作人员及时得知井下工作状况的同时,为采油的优化工艺和开采方案的调整提供了参考,为基于潜油电泵的油藏动态监测和储层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师阿香[5](2016)在《潜油电泵井下工况实时监测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各油田多为贫油田,地质结构复杂,开采难度大,多采用机械强化采油。根据近年来油田开发的趋势,潜油电泵机组已成为主导开采设备,同时对井下工况的实时监测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潜油电机的动力电缆作为电力和信号传输通道,利用高精度的集成测试元件和模拟电流环技术,完成井下温度、压力信号的监测,从而提高潜油电泵机组井下运行的可靠性及最大操作利用率。本文所研究的潜油电泵井下工况实时监测系统主要测量井下温度和压力两个参数。整个系统分为井下监测和地面控制两个部分。地面系统利用星点等势法为井下监测系统提供所需的直流电压,并将采集到的电流信号实时处理、显示和传输,从而实现对潜油电泵井下工况的实时监测。论文开发了基于Windows系统数据处理软件,该软件结合了数据库访问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显示、数据变化动态曲线绘制、数据报表的生成,并对历史数据进行查询,为分析井下动态变化、监控潜油电泵井生产状态提供了直观的依据。对潜油电泵井下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为系统可靠性评估提供了有实用意义的方法。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整个系统开展了大量的室内和室外试验,证实了系统的有效性。研制的仪器在胜利油田的井下得到了应用,并为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提供了成套系统。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表明,本系统具有供电方式简单,信号传输高效,地面数据处理可靠,可以远程监测等优势。其为优化潜油电泵井开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为我国采油向低产井、陆地方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对向智能井筒技术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石懋峘[6](2015)在《潜油电泵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潜油电泵的运行特性曲线,其运行高效区是其系统运行最合理区域。如果系统长期运行在其高效区之外,即会导致系统损耗增加,且运行周期会降低。潜油电泵井下各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测以及调整可使潜油电泵合理运行在高效区,目前潜油电泵的运行监控与其参数调整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主要采取人工调节和监控的办法,难以保证潜油电泵的实时合理运行,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油气生产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开展了井下监测及智能控制等相关技术和理论研究工作,分析了电泵转速与排量、扬程和功率等因素的关系,建立了基于系统效率的转速优化方法。利用模糊控制理论,形成一种潜油电泵转速模糊控制算法,设计了模糊控制器。研制出配套的井下监测系统,该系统由井下数据采集单元与地面数据处理单元两部分组成,并实现泵入口压力、泵出口压力、泵入口温度、电机工作温度等四个参数的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测,开发出配套的地面远程控制系统,实现潜油电泵系统的远程控制、现场监控以及数据管理。整个系统经过实验室与试验井的测试,运行稳定可靠,提高了系统效率,延长了检泵周期,实现了潜油电泵采油系统的自动控制。
秦晓栋,陈海涛[7](2014)在《中压变频器在海上采油平台潜油电泵中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潜油电泵是重要的采油机械设备,在油田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海上采油平面中潜油电泵一般在几千米的井底工作,需要将地面的电源输送给电泵,使其能够将油井井液输送带地面。这就需要用到控制屏、变频器以及电缆等,但是由于潜油电泵工作的环境非常恶劣,传统的开采方式不利于开采企业经济发展。利用中压变频器,能够有效的提升潜油电泵的工作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具有明显的实用效果。本文就对传统海上采油平面潜油电泵全压工频运行弊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介绍中压变频器的分类及应用,并对比了其应用效果。
徐晶晶[8](2014)在《潜油电泵多参数测量及传输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各油田多为贫油田,地质结构复杂,开采难度大,多采用机械强化采油。根据近年来油田开发的趋势,潜油电泵机组已成为主导开采设备,同时对井下工况的监测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潜油电机的动力电缆作为电力和信号传输通道,利用高精度的集成测试元件和模拟电流环技术,完成井下温度、压力、振动等参数信号的测量,从而提高潜油电泵机组井下运行的可靠性及最大操作利用率。本文所设计的潜油电泵多参数监测系统主要完成了井下入口温度、入口压力以及机组X轴和Y轴振动这四个参数的测量。整个系统分为地面系统和井下系统两部分。地面系统一方面通过动力电缆提供井下系统工作所需的直流电压并传输数据。另一方面,地面智能表将井下系统采集到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后进行AD采集处理、存储并显示。井下系统则把采集到的各参数信号经过信号调理、V/I变换,得到mA级电流信号传输到地面。目前,各油田多采用变频驱动的方式来控制潜油电机,但变频器的引入在电机端产生很高的共模电压,同时由于长线传输所导致的电机端过电压,都会对井下电路产生严重干扰,增加电机绕组的绝缘压力,使电机的绝缘迅速老化甚至烧毁电机。本论文设计了滤波单元,有效减小了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还完善了基于Windows系统下的上位机软件,该软件能够实时显示采集到的数据,并绘制动态曲线生成数据报表,便于直观监控系统,分析运行工况。本系统突破了之前两参数测量的局限,加大了测量范围,测量结果符合系统设计要求。该设计的进一步完善将填补国内潜油电泵多参数监测系统的空白,对我国的石油开采能力起到了促进意义。
田芳勇,刘净,陈传东,宋衍,谢卫兵,石懋桓[9](2014)在《潜油电泵智能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我国潜油电泵控制技术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传统工频控制状态下故障频繁,系统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运行成本偏高,变频控制不能实时自动调整。针对潜油电泵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将模糊控制策略引入潜油电泵系统控制,设计出智能控制器与井下四参数监测系统。将智能控制与变频技术、井下监测技术有机结合,实现了潜油电泵采油系统的智能控制,保证潜油电泵实时高效合理运行,达到延长运行寿命,提高系统效率,节能降耗的目标。
申洪臣,陈洁[10](2013)在《中压变频控制在海上石油平台潜油电泵系统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本文结合中压变频调速技术在南中国海某油田潜油电泵系统中的应用,介绍了中压变频调速技术的工作原理。变频器控制潜油电泵电机的转速,使潜油电泵的排量与油井供液相匹配。当油井供液不足时,降低潜油电泵的转速,达到电泵连续运转,减少维护费用,节约能源的目的,避免了频繁启停对电泵机组的损害和对油田电网的冲击,解决了低产井生产难题,提高了油田综合经济效益。
二、潜油电泵专用变频器在垦利油田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潜油电泵专用变频器在垦利油田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油田举升设备核心技术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变频技术 |
1.1 技术现状 |
1.2 核心技术 |
1) 变频器输出侧接长电缆。 |
2) 中压变频系统的网侧谐波需满足油田的限制要求。 |
3) 变频器使用环境苛刻。 |
4) 地面驱动输入供电电源质量差。 |
5) 针对潜油电泵应用所应具备的特殊控制功能,在某些特殊应用情况下,就需要采用恒电流控制或外部模拟量闭环控制。 |
2 井下监测技术 |
2.1 技术现状 |
1) 系统漏电流。 |
2) 出口压力。 |
3) 入口压力。 |
4) 入口温度。 |
5) 机组震动。 |
2.2 核心技术 |
1) 电子元器件在高温、高压、强震等极其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技术。 |
2) 装置的测量校准技术。 |
3) 电流信号的远距离传输调制及抗变频干扰技术。 |
3 远程监控技术 |
3.1 技术现状 |
3.2 核心技术 |
4 结束语 |
(2)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及优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潜油电泵生产技术研究现状 |
1.2.2 潜油电泵工况分析及诊断技术研究现状 |
1.2.3 油田开发生产优化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4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智能优化技术研究现状 |
1.3 海上油田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1.4.4 创新点 |
第2章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基础理论模型研究 |
2.1 油井流入动态模型 |
2.2 井筒多相流模型 |
2.2.1 相平衡计算 |
2.2.2 能量平衡方程 |
2.3 温度场与压力耦合计算模型 |
2.3.1 油层中部至电机段的温度计算 |
2.3.2 电泵及流体增温计算 |
2.3.3 电机及流体增温计算 |
2.3.4 温度压力耦合计算 |
2.4 泵特性曲线校正模型 |
2.4.1 粘度(含水及温度)校正 |
2.4.2 含气量校正 |
2.4.3 泵特性曲线校正实例 |
2.5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井下机组受力分析模型 |
2.5.1 刚度分析 |
2.5.2 算例及分析 |
2.6 井眼轨迹对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井下机组工作的影响 |
2.7 油嘴流动模型 |
2.7.1 数学模型 |
2.7.2 算例及分析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技术研究 |
3.1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参数检测系统设计 |
3.1.1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检测系统总体设计 |
3.1.2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检测系统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
3.2 潜油电泵井性能检测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与调试 |
3.2.1 工况采集模块的设计 |
3.2.2 GPRS传输模块和服务器硬件的选择 |
3.2.3 采集模块软件设计与调试 |
3.2.4 上位机软件设计与调试 |
3.3 工况参数检测系统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
3.3.1 电流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3.3.2 潜油电机转速计算数学模型 |
3.3.3 潜油电机输出转矩计算模型 |
3.4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工况指标检测与工况分析实例 |
3.4.1 短时工况指标检测与工况分析 |
3.4.2 连续工况指标检测与工况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海上平台智能优化实验装置的研制 |
4.1 海上平台智能优化实验装置系统构成 |
4.2 系统控制柜及实验装置控制中心设计 |
4.3 海上平台智能优化实验装置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3.1 流量自动控制系统结构 |
4.3.2 流量自动控制系统的参数配置 |
4.3.3 分布式I/O系统的配置和调试 |
4.3.4 上位机组态和实现 |
4.3.5 流量自动控制系统的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智能优化方法研究 |
5.1 智能优化算法研究 |
5.1.1 海上油田开发生产多目标优化问题 |
5.1.2 多目标进化算法研究 |
5.2 NSGA-2算法在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优化中的应用 |
5.2.1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多目标优化模型研究 |
5.2.2 NSGA-2进化算法参数设置 |
5.2.3 NSGA-2改进算法优化步骤 |
5.2.4 NSGA-2改进算法算例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整体优化技术研究 |
6.1 基于智能无模型梯度的一体化优化研究 |
6.1.1 智能无模型一体化优化目标研究 |
6.1.2 智能无模型一体化优化实施方案 |
6.1.3 智能无模型一体化优化实验结果分析 |
6.2 基于神经网络数学模型的GA一体化优化研究 |
6.2.1 神经网络数学模型的建立 |
6.2.2 基于神经网络数学模型的遗传算法优化方案 |
6.2.3 基于神经网络数学模型的遗传算法优化实验结果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整体优化并行计算平台研究 |
7.1 平台系统构成 |
7.1.1 中心计算机 |
7.1.2 数据库服务器 |
7.1.3 系统测控节点 |
7.1.4 数据终端 |
7.2 工况分析及优化平台系统功能设计 |
7.3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及优化平台工作流程 |
7.4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拟合 |
7.5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并行工况分析及优化过程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渤海某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及优化 |
8.1 渤海某油田概况 |
8.2 渤海某油田工况分析及优化数据准备 |
8.3 渤海某油田数据拟合及模型校正 |
8.3.1 单井IPR曲线拟合 |
8.3.2 管流计算模型修正 |
8.3.3 泵特性曲线模型修正 |
8.3.4 嘴流模型修正 |
8.4 渤海某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 |
8.4.1 油嘴流态分析 |
8.4.2 潜油电泵可下入深度分析 |
8.4.3 电潜泵泵轴变形及受力分析 |
8.4.4 电潜泵工况分析 |
8.5 渤海某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优化 |
8.5.1 工况结合产能进行多目标优化(油嘴调节) |
8.5.2 工况结合产能进行多目标优化(优化选泵) |
8.6 本章小结 |
第9章 结论与建议 |
9.1 结论 |
9.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3)基于空间矢量控制的三电平潜油电泵变频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谐波问题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谐波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
1.4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二章 潜油电泵变频驱动的常见问题 |
2.1 波反射过电压对电机绝缘的影响 |
2.2 du/dt对电机轴承的影响 |
2.3 谐波电流对电泵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潜油电泵专用中压变频器设计原理 |
3.1 潜油电泵中压变频器工作原理及设计要求 |
3.2 三电平逆变器的运行原理 |
3.3 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位不平衡的讨论及控制策略 |
3.3.1 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位波动的影响及原因 |
3.3.2 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位波动的控制策略 |
3.4 中点电荷调制法失效问题的修正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DSP控制系统的设计 |
4.1 TMS320F2407 DSP简介 |
4.2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4.2.1 主电路设计 |
4.2.2 检测电路设计 |
4.2.3 散热及柜体设计 |
4.3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潜油电泵中压变频器的现场应用 |
5.1 室内试验情况 |
5.1.1 憋压试验 |
5.1.2 变频器输入侧电流谐波抑制效果 |
5.1.3 变频器输出侧电流谐波抑制效果 |
5.2 试验中解决的问题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潜油电泵专用变频器结构图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4)潜油电泵井下多参数监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潜油电泵系统概述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监测系统总体 |
2.1 监测系统原理 |
2.2 井下监测仪结构 |
2.2.1 机械结构连接 |
2.2.2 高温高压的密封性解决办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监测仪供电通道及信号传输 |
3.1 监测仪供电通道 |
3.2 三相星点等势供电原理 |
3.3 信号传输体制 |
3.4 滤波系统 |
3.4.1 共模电压抑制 |
3.4.2 滤波电路 |
3.5 小结 |
第四章 井下监测仪电路 |
4.1 多参数测量原理 |
4.2 井下稳压电路 |
4.3 温度测量电路 |
4.4 压力测量电路 |
4.5 振动测 |
4.6 多参数分时切换电路 |
4.6.1 定时器电路 |
4.6.2 多路分时选通电路 |
4.7 小结 |
第五章 地面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
5.1 地面供电电源 |
5.2 数据采集电路 |
5.3 时钟电路 |
5.4 数据存储电路 |
5.5 数据显示电路 |
5.6 串口通信电路 |
5.7 无线传输电路 |
5.8 小结 |
第六章 系统调试与试验 |
6.1 系统硬件图 |
6.2 井下共模电压抑制试验 |
6.3 无线传输电路调试 |
6.4 定时器电路试验 |
6.5 高温高压试验 |
6.6 振动试验 |
6.7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 |
7.1 总结 |
7.2 创新点 |
7.3 今后研究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5)潜油电泵井下工况实时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潜油电泵系统综述 |
1.3 潜油电泵井下工况监测装置 |
1.3.1 潜油电泵井下工况测试工艺 |
1.3.2 国内外发展状况 |
1.3.3 发展趋势及展望 |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潜油电泵井下监测与绝缘性能研究 |
2.1 井下参数测量 |
2.1.1 井下温度监测 |
2.1.2 井下压力监测 |
2.2 传感器供电电路研制 |
2.2.1 恒流源的选用 |
2.2.2 稳压电路的研制 |
2.3 通道选择电路研制 |
2.4 电机绝缘检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潜油电泵地面监控系统 |
3.1 地面系统电抗器的研制 |
3.2 地面硬件系统的研制 |
3.2.1 系统供电电路研制 |
3.2.2 系统数据接收电路的研制 |
3.2.3 时钟电路 |
3.2.4 串行通信电路 |
3.2.5 SD卡数据存储模块 |
3.2.6 Zigbee无线传输的运用 |
3.2.7 显示电路 |
3.3 硬件系统配套软件的研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潜油电泵上位机软件系统研究 |
4.1 概述 |
4.2 可行性分析 |
4.3 系统需求分析 |
4.3.1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4.3.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4.3.3 系统运行需求分析 |
4.4 上位机软件的实现 |
4.4.1 上位机软件系统结构框图 |
4.4.2 软件功能的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井下长期工作可靠性的研究 |
5.1 元器件筛选的目的 |
5.2 元器件缺陷和其质量等级的关系 |
5.3 筛选试验的方法 |
5.3.1 典型温度循环 |
5.3.2 基于筛选度的温度循环加速因子 |
5.3.3 基于ARRHENIUS模型的温度循环加速因子 |
5.3.3.1 ARRHENIUS模型 |
5.3.3.2 温度循环的等效加速因子 |
5.4 筛选试验结果统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试验研究 |
6.1 系统分部试验 |
6.1.1 电机共模电压及过电压的抑制试验 |
6.1.2 系统井下温度试验 |
6.1.3 系统井下压力试验 |
6.2 系统室内试验 |
6.3 试验井现场试验 |
6.4 系统井场作业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 |
7.1 前人的工作 |
7.2 本文完成的工作内容与存在的问题 |
7.3 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6)潜油电泵自动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技术现状 |
1.2.1 国内外潜油电泵制造与应用技术现状 |
1.2.2 国内外潜油电泵井下监测技术现状 |
1.2.3 国内外潜油电泵控制技术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关键技术 |
1.4 技术思路 |
第二章 潜油电泵系统转速控制方法研究 |
2.1 潜油电泵运行特性分析 |
2.1.1 潜油电泵工作原理 |
2.1.2 潜油电泵标准特性曲线 |
2.2 潜油电泵转速控制方法研究 |
2.2.1 转速影响因素分析 |
2.2.2 变频调速特性 |
2.2.3 潜油电泵转速优化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潜油电泵转速模糊控制技术研究 |
3.1 模糊控制原理 |
3.1.1 模糊控制基本思想 |
3.1.2 模糊控制系统基本结构 |
3.1.3 模糊控制的特点 |
3.1.4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步骤 |
3.2 潜油电泵转速模糊控制算法 |
3.3 模糊控制器设计 |
3.3.1 输入模糊化设计 |
3.3.2 模糊推理 |
3.3.3 解模糊 |
3.4 潜油电泵转速模糊控制算法仿真 |
3.5 模糊控制器的PLC编程实现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井下监测系统研究与实现 |
4.1 系统总体结构与性能指标 |
4.1.1 系统总体结构 |
4.1.2 系统性能指标 |
4.2 信号传输方案 |
4.3 井下数据采集单元的设计 |
4.3.1 功能与结构 |
4.3.2 关键元器件的选择 |
4.3.3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
4.3.4 机械结构设计 |
4.4 地面数据处理单元的设计 |
4.4.1 地面供电电路 |
4.4.2 井下供电电路 |
4.4.3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 |
4.4.4 A/D采样电路 |
4.5 系统软件设计 |
4.5.1 PIC时序控制程序设计 |
4.5.2 显示界面程序 |
4.5.3 压力测量的软件补偿 |
4.6 系统滤波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 |
5.1 上位远程监控系统的开发 |
5.1.1 开发平台选择 |
5.1.2 监控软件的组成及功能实现 |
5.1.3 系统与下位PLC的连接 |
5.2 现场控制柜的设计 |
5.2.1 现场监控系统的开发 |
5.2.2 现场监控系统与PLC控制器的连接 |
5.2.3 控制柜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试验 |
6.1 监控系统与PLC控制器的调试实验 |
6.2 控制柜的调试实验 |
6.2.1 控制柜室内调试实验 |
6.2.2 控制柜室内试验井调试实验 |
6.3 井下监测系统实验 |
6.3.1 井下监测系统室内调试实验 |
6.3.2 井下监测系统试验井调试实验 |
6.4 系统试验井联合调试实验 |
6.5 系统现场实验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中压变频器在海上采油平台潜油电泵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压工频在海上采油平台上应用弊端 |
二、解决措施 |
三、海上采油平台潜油电泵中中压变频器分类 |
四、海上采油平台潜油电泵中压变频器装置 |
总结 |
(8)潜油电泵多参数测量及传输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潜油电泵系统概述 |
1.3 潜油电泵多参数监测装置 |
1.3.1 潜油电泵多参数测试工艺 |
1.3.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3 发展趋势及展望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工作原理简述 |
2.2 电力及信号传输通道设计 |
2.3 地面系统设计 |
2.4 井下系统设计 |
2.4.1 井下多参数监测装置机械结构设计 |
2.4.2 井下装置可靠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井下系统设计 |
3.1 设计原理简述与设计准则 |
3.2 传感器的选择 |
3.2.1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
3.2.2 压力传感器的选择 |
3.2.3 振动传感器的选择 |
3.3 信号调理与变送电路的设计 |
3.4 通道切换电路 |
3.5 井下系统供电电压设计 |
3.6 长期工作可靠性研究 |
3.6.1 潜油电泵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
3.6.2 故障统计与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力及信号传输系统设计 |
4.1 电力传输通道设计 |
4.2 信号传输通道设计 |
4.3 电机星点共模电压分析及抑制 |
4.3.1 共模电压分析 |
4.3.2 滤波器设计 |
4.4 电机端过电压现象分析及抑制 |
4.4.1 过电压现象分析 |
4.4.2 滤波器参数设计 |
4.5 电机绝缘检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地面系统设计 |
5.1 地面系统硬件设计 |
5.1.1 系统供电 |
5.1.2 数据采集电路设计 |
5.1.3 数据存储电路设计 |
5.1.4 时钟电路设计 |
5.1.5 串行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
5.1.6 显示电路设计 |
5.2 地面系统软件设计 |
5.2.1 上位机软件开发环境及总体结构图 |
5.2.2 上位机软件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实验研究 |
6.1 系统硬件实验 |
6.1.1 系统硬件可靠性连接 |
6.1.2 电机共模电压和过电压抑制 |
6.1.3 井下系统温度实验 |
6.1.4 井下系统压力实验 |
6.1.5 井下系统振动实验 |
6.2 系统软件实验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创新点 |
7.1 总结 |
7.2 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详细摘要 |
(9)潜油电泵智能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总体控制方案 |
二、井下监测系统设计 |
1. 井下测试装置设计 |
2. 地面二次仪表 |
3. 信号传输方案 |
三、控制器设计 |
1. 潜油电泵智能控制原理 |
2. 智能控制器的设计 |
四、结论 |
(10)中压变频控制在海上石油平台潜油电泵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组成 |
2 工作原理 |
3 运行状况 |
4 结语 |
四、潜油电泵专用变频器在垦利油田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油田举升设备核心技术的开发[J]. 庞妍. 石油化工自动化, 2019(06)
- [2]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及优化技术研究[D]. 冯国强.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6)
- [3]基于空间矢量控制的三电平潜油电泵变频器设计[D]. 马源. 东北石油大学, 2017(02)
- [4]潜油电泵井下多参数监测技术研究[D]. 赵凡. 西安石油大学, 2016(05)
- [5]潜油电泵井下工况实时监测系统研究[D]. 师阿香. 西安石油大学, 2016(05)
- [6]潜油电泵自动控制技术研究[D]. 石懋峘.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5(06)
- [7]中压变频器在海上采油平台潜油电泵中的实践研究[J]. 秦晓栋,陈海涛. 化工管理, 2014(20)
- [8]潜油电泵多参数测量及传输技术研究[D]. 徐晶晶. 西安石油大学, 2014(05)
- [9]潜油电泵智能控制技术研究[J]. 田芳勇,刘净,陈传东,宋衍,谢卫兵,石懋桓. 钻采工艺, 2014(02)
- [10]中压变频控制在海上石油平台潜油电泵系统中的应用[J]. 申洪臣,陈洁. 石油和化工设备, 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