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药品定价看政府介入市场行为——以国家计委定价为例(论文文献综述)
杨睿宇[1](2019)在《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之平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权利是现代社会实现个人利益和发展的基本保证,知识产权与人权则构成了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权利。自知识产权制度形成以来,通过其对人类智力成果的保护,有力地调动了社会大众对科学研发的积极性,提升了人们创造的主动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幸福做出了巨大贡献。人权是生而为之人享有的权利,人权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与尊重。只有实现了人权才能确保人类的发展与进步,才能为创造美好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发展离不开物质条件的进步,知识产权保护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了人权的实现,为保障人的基本权利提供更好的条件。因此,人权的实现为知识产权的发展奠定基础。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的关系,在知识产权和人权的关系中最具代表性。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围绕的是卫生科技及其智力成果的有效利用,而健康权则是实现人类生存的基础性权利。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直接关系医药产业领域的财产成果权,使医药研发企业凭借对其专利的独占获得高额的收益。医药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激发企业对医药研发的持续人财物投入,促进医药健康行业的整体发展,最终为实现人类健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权利属性、利益追求、外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在互相促进的过程中,部分领域形成的冲突问题也逐渐显现,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对健康权的保障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意味着医药知识产权能够给人们健康权的实现带来更多积极正面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伴随着医药知识权利拥有人利益随之扩张,导致对其他权利的侵害。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医药知识产权的技术与制度优势,将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其获取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现医药技术提升与医药服务输出的同时,扩大了对健康权的负面影响,并对人类健康权的普遍实现构成了阻碍。医药知识产权与健康权的平衡,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为了实现两者的和谐发展,明确各自主体的责任界限,在一定范围和基础上对相关权利、义务、责任进行刚柔并济的调适,建立较为合适的平衡模式。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两者的适度平衡是实现社会均衡发展的基本要求。本文从医药知识产权与健康权关系的视角探讨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和健康权保障的辩证关系、相互作用、负面影响及其表现;从法理上论证平衡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的条件和基础;借助国际法律规范、借鉴域外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的实践经验,探索我国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平衡的法治路径及实践对策,为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提供学理和法理支持。本文除“引论”和“结论”外,主体部分共六章。“引论”部分,从现实需求(问题提出)、理论需求(研究现状及综述)两方面,论述了平衡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的重要意义;并对为何选取医药知识产权与健康权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介绍,交待了本文主要研究的重难点和研究路径。第一章厘清了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的辩证关系。首先,分别就知识产权与人权、医药知识产权与健康权保障的关系做出辨析。从起源、属性、功能的角度解析和阐述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知识产权直接与人的基本权利构成关联,厘清知识产权与人权的概念及范畴才能明晰它们之间的关系。其次,明确了健康权保障是人权的基本要求,健康权作为人的基本生存权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最后,阐述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的关系为探究两者的影响和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持,这也是对如何平衡它们之间冲突的根源进行研究。第二章对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的相互促进关系做了理论分析和现实探讨,并就医药知识产权保护能实现健康权的多重良好效应,健康权保障能实现对医药知识产权的良性发展做了阐述。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了科学技术革新,加大了医药技术创新的力度,不仅发挥了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应,还促进了公民健康权保障实现。健康权的实现有效推进医药知识产权保护运行进入新阶段,为推进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健康权保障的实现推进了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化、战略化、系统化,提升了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全球竞争力。两者的相互促进推动了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第三章讨论医药知识产权对健康权的负面影响及缘由。医药知识产权促进了健康权的实现,为提升人类整体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在促进健康权保障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两者也出现了矛盾和冲突。知识产权与健康权分别作为知识产权与人权的典型代表,它们的关系极具代表性。通过分析医药知识产权对不同群体及特殊病患等群体的负面影响,以及医药知识产权垄断、医药专利权对健康权保障造成的不良影响,围绕权利属性、义务、目的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健康权保障形成负面影响的原因,为之后讨论的平衡路径探索理清了思路。第四章结合现行国际做法,选取介绍了具有代表性且在某些领域已取得成效的国家的实践经验,为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的平衡提供了丰富的域外经验。分析了目前平衡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较为常见的国家行为,重点分析法律规制、强制许可、平行进口等方式方法;选取了印度仿制药、巴西专利药生产、古巴制药业等案例,同时梳理了不同体制国家的做法,为探究如何平衡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寻求国际经验,增强了理论认同及实践转化。第五章综合本文前面的论述与分析,通过法哲学、人权保障等角度就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实现,要求对医药知识产权权利做出适度限制;从生命的本质与效益的追求,探究健康权优先实现的必要性;深究利益与平衡的协调,实现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的平衡,就文章探寻的主题做出了理论回应。第六章对平衡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的法治路径及实践对策给出建议。阐述了国家义务对公民健康权保障的实现有着不可推卸的职责,国家义务在平衡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中应发挥的作用。介绍了国际知识产权法规、法律全球化能起到的作用,建议对救命药的暴利现象采取法律规制,构建起适宜的价格及成本调整机制,通过这些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两者之间的负面影响,为平衡权利冲突给予示范。“结论”部分进一步回应主旨,强调了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的互相促进及正面作用,揭示了两者冲突及负面影响的客观存在,明确指出平衡医药知识产权与健康权不仅是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的目标,也是健康权基本保障的要求,还是社会整体进步的表现,更是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论与现实需要。
吴政宇[2](2018)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我国药品价格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药品价格问题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重头戏。从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健全药品价格谈判机制,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到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价格体系”,足以看出药品价格问题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药品是药物保障体系中的关键部分,药品价格水平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全体居民的基本健康需求能否得到满足,疾病风险能否得到保障,更关系到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然而我国自2009年启动新一轮医改以来,药品价格水平不合理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充分解决,严重阻碍了我国药品保障体系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因此,保障居民的健康权利,完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解决药品价格问题迫在眉睫。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管制俘虏理论,并结合博弈模型、计量模型、矩阵模型等分析工具,从与药品价格直接相关的各利益主体着手分析,探究以政府、居民、医保、公立医院、医药企业等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在药品价格问题中的地位、作用与问题。由此得出我国政府在药品价格治理过程中行政干预太多,管制内生性问题较为突出;公立医院在药品市场中的“双重垄断”地位,使“以药养医”较为严重,加剧了药价虚高;作为药品服务的买方,医保与居民在药品领域内的弱势地位,使医保的议价控费功能失灵,居民用药的自主性受到严重影响;医药企业是药品的生产供应方,对药品信息的掌握拥有绝对优势,在缺乏有效监督审查机制的背景下,医药企业道德风险频发,导致药品流通缺乏效率,药品定价存在不合理等问题。最后,根据对各利益主体所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在药品领域内的治理经验,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背景下的多元共治策略,提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路径。即在协同治理的顶层框架下,各利益相关者坚持统一的原则与要求,积极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面对药品价格问题,并对药价问题采取目标一致的治理行动,促进药品价格问题得以解决,药品价格水平恢复合理状态。
张俊[3](2016)在《国家企业权力规制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迄今为止,市场经济是被各国发展经验教训所反复证明的一条可行之路。如果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实是一种市场经济,那它就应当具备市场主体地位平等、个体权利受保护、政府权力受制约、竞争秩序公平透明、制度规则可预期等市场经济所必备的共通要素。公权力的越位、错位和缺位,是我国改革所要解决的最核心的问题。有效地加强对公权力的约束和控制,是事关我国改革走出“深水区”的关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从一定程度上说,国有企业是国家公权力的产物和工具,这种公权力或者来自企业所处的特殊领域和承担的特殊职能,或者来自对企业所经营的国有资产的处分。它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国有企业的某种“特权”,但是究其权力的来源和实质,则是政府代表全民行使的国家权力,是国家公权力的一种特殊形式——国家企业权力,政府实际掌控着国家企业权力实现的范围和程度。在市场体制下,这种权力是政府通过设立国有企业输出权力、国有企业通过行使权利实现权力两者共同完成的,缺一不可。这种包含政府和企业双方行使主体的权力正是国有企业的特殊性所在,也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关键因素。因此,好的国企改革,本质就是要识别和规范这种特殊的国家公权力,从而才能保障个体自由和财产权利,维护市场的公平秩序,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坏的国企改革就是模糊特殊企业和一般企业的界限、公权力和私权利的边界,维持和扩张权力对资源、利益不受约束的控制。既然对公权力的规范是我国改革的核心问题,那么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任务同样是对涉及国有企业运营和改革中的国家权力的规范。规范权力的手段可以有多种,包括道德手段、政治手段、法律手段等。其中,法律规制本应是最主要的手段,因为通过立法的方式,使得这种规制具有民主性、稳定性和反复适用性。它是明确和可预期的,人们可以合理地期望政府对国有企业在设立、运行和退出过程中会如何行为,公共利益包括自己的利益将如何受到影响,也能够依据法律对国家企业权力的失范进行纠正。从世界各国来看,实行严格的法律规制也是规范政府管理国有企业的普遍做法。但遗憾的是,我国虽然拥有世所罕有的巨量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它们在整个国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对国家企业权力的法律规制却相当薄弱和有限。这其中既有整体法治水平较低、立法不完善的因素,也有对国有企业性质和功能的模糊和错位,特别是对国有企业转轨性、公权性认识不足的影响。在理论上,我国目前无论是宪法和行政法学界,还是经济法学界,都未对国家企业权力这种围绕国有企业集中体现的特殊国家权力为重点进行研究,致使这一处于交叉、边缘领域的权力几乎成为理论研究的盲区。在实践中,目前涉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不仅立法层次普遍较低,而且明显地表现出为政府的国有经济政策进行法律语言“翻译转换”的从属特质,缺乏从社会公共立场出发,对公权力进行规制的法治特性和独立价值。只有对国有企业在设立、运行到退出全过程中所涉及的公权力进行全面的清理,清晰地划定国有企业及其背后的政府权力边界,才能促进市场经济的运行更加健康有序。本文正是基于上述想法,循着“权力是什么”→“国家设立和经营企业是不是权力”→“国家企业权力是什么样的权力”→“国家企业权力应服从什么规制原则”→“国家企业权力应有怎样的规制结构”→“具体如何规制各类不同国有企业的权力”这一思路展开论述。全文除绪论外共分六章。第一章“权力的基本问题分析”,旨在为国家企业权力的论证提供初始定位与宏观定性,可以看作是全文的一个引子,并不直接针对国家企业权力进行研究,但从权力的一般性出发,可以形成对国家企业权力的基本方向性关照,并有助于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本质。从权力的概念来看,核心要素是一方的支配与另一方的服从,权力按其性质可分为公权力与私权力,按其主体可分为政府权力、企业权力、社会权力等,按其内容可分为经济权力、政治权力、文化权力等。权力的“合法性”是决定权力能否被服从,进而能否稳定维系的关键。现代权力合法性的本质都在于公共性,但权力的特性、人性的弱点、制度的缺陷决定了公权力存在背离公共性的异化风险。在矫正公权力异化的德治、政治、法治三种主要方法中,法治矫正在现实性与效率、效果方面更具优势。第二章“国家企业权力的证成与异化”,本章论证国家企业权力是国家权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一种特殊的公权力,它存在多方面的公共性作为其合法性的依据,但同样权力行使也可能偏离公共性而发生异化。首先,从国家观念和国家权力发展历程来看,主权存在相对化趋势,公共性约束的强化促使国家日益重视社会职能和经济权力,不同类型国家都存在国家权力与企业形式的结合。从历史与现实的普遍现象中,可归纳出国家企业权力概念,即在国有企业的设立、经营、退出中所包含的国家权力,它通过“政府支配企业—企业行使权利”的方式得以实现,具有政府权力和企业权力两个层次,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领域分别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其次,国家企业权力的公共性可从多角度得到理论支持,从交易费用理论看,国家企业权力使得某些具有公共需求,但私人企业和市场交易均无法发生的生产得以实现;从公共物品理论看,国家企业权力因向社会提供准公共物品而使公共经济领域纳入管理;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看,国家通过国有企业承担特殊的公共责任。最后,我国国家企业权力实际运行中,在竞争关系、财产关系、交易关系等方面存在公共性的异化,异化是由于国有企业改革定位不清、公权力法律约束性不足、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引起的,而在立法方面则表现为国有企业在性质上未定位于特殊企业、目的上未突出权力规制、方向上未进行科学分类。第三章“国家企业权力的规制框架”,本章针对国家企业权力的异化构建整体性的规制框架,从规制的基本理念、规制的客体结构和主体结构三个方面形成体系化思路。首先,应将国家企业权力的规制纳入宪政秩序。在我国关于国有经济的宪法制度中,应确立权利本位、权力法定、权力公开、公共利益原则,作为规范国家企业权力运行的经济宪政基本秩序。其次,在国家企业权力规制的客体结构方面,可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将我国国有企业按其功能和财产属性区分为公共型和商业型两大基本类型,根据两类企业涉及的不同国家权力特征,配置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制资源。最后,在国家企业权力规制的主体结构方面,规制主体主要有外部主体和内部主体两大类。外部主体主要是立法机关和利益相关者,议会(人大)应对涉及国家企业权力的重大事项拥有最终决定权,应强化人大在我国国家企业权力规制结构中的权威,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主体对国家企业权力规制的参与。内部主体主要是政府和企业自身,应改革现行政府规制模式,区分公共型和商业型国有企业实施分类规制,在企业内部也应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等的权力制约作用。第四章“公共型国有企业中的权力规制”,本章基于公共型国有企业是政府实现特殊政策目的工具属性,以及公益性、垄断性的行业特征,对其中的权力规制更多地表现为政府行为规制而非企业行为规制,重点是规范政府设立企业的权力、划定企业经营业务范围的权力、调控企业行为的权力。首先,要对企业设立权进行规制,在公、私法人划分的基础上改革现行法人制度,建立适于公共型国有企业性质的特殊的法人,采取不同于一般企业的设立原则和设立程序。其次,要对企业业务权进行规制,以我国政策性银行为例,论证国有企业业务经营的权力性,业务权的失范及其纠正,包括明确对政策性业务的界定、加强对相关业务的监管及利益补偿规制。最后,要对国家调控权进行规制,以价格调控为例,由于政府身份错位、公共博弈的缺失引起调控“失灵”,为纠正调控权的异化,应通过委员会化努力构建具独立性的价格调控主体,引入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对调控权作适当性限制,在个体诉讼和公益诉讼两个层面探索价格听证程序的可诉化改造。第五章“商业型国有企业中的权力规制”,本章基于商业型国有企业是发挥国有资本为全民利益增长服务、协调国民经济发展的工具属性,以及竞争性、营利性的行业特征,对其中的权力规制主要体现为对企业国有资本运营的规制,通过人大、政府、企业三级的合理衔接,使政府和企业“代理”全民运营资本的权力受到更全面和有效的监督。首先,企业“内部人控制”和政府监管的滥用使国有资本运营权力产生异化风险,应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合理定位为关键,调整现行国有资本运营体制,使政、企各归其位。其次,将国有资本运营纳入财政预算,是权力规制法治化的根本保证,应在公共财政理念下,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特别是对资本收益权的规制,在收益上缴和支出方向和用途上确保公开、公平的公共决策。最后,要对国有企业的合并权进行规制,国有企业的合并与政府行政权力密不可分,传统的反垄断法规制在这一领域存在失效问题,必须以规制政府权力为中心,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三方面入手,探索破解国有企业合并中的行政垄断。第六章“国家企业权力退出规制”,本章着眼于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建立国有企业在民营化过程中的权力退出规制体系。国有企业改革无法回避民营化,它是解决竞争领域企业效率问题和垄断领域市场开放问题的必经之路。首先,要认识到民营化的过程就是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权力逐步退出的过程,这种退出本身具有公共性,在退出路径的选择上应选择主动、公开、法治的方式,要通过法律规制实现权力的分类退出、分步退出,并在退出中保护公共利益。其次,在竞争行业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权力退出中,应建立民营化的决策规制和交易规制,在决策主体和方案设计中体现公共意志,在交易过程和收益处置中做到公开透明。再次,在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权力退出中,应重点关注反垄断问题。以我国铁路改革为例,应建立自然垄断行业的独立规制机构,实现与反垄断监管的衔接,形成合理的市场结构规制和对退出中的国家企业权力规制体系,确保新生竞争领域的公平秩序。
王成仁[4](2011)在《博弈与规制:中国风电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文中指出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风电产业也是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风电产业装机规模已居世界首位,新增装机连年保持高速增长。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风电并网难、技术突破难等问题一直存在。本文运用政府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与规制经济学等理论工具,对风电产业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央地政府博弈以及企业行为等进行了深入分析,试图以政府行为分析的角度为解决风电问题提供良好建议。本文分析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展开。从供给来看,一方面,地方政府为套取补贴,铺开地区经济规模,赚取财税收入,争先占领风电产业。其深层次原因包括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机制、官员晋升机制和财政分权体制。另一方面,对于主要由国有企业构成的风机制造企业和发电商而言,发展风电这一国家号召的能源产业,可扩大企业规模、增加经济利润、提高未来收益、积累政治资本。加之国有企业存在软预算约束的情形,其投资行为更加注重政治利益而非经济效益。多种利益的合力促使国有企业纷纷投资风电,这也反映了企业对风电行业的良好预期。从需求来看,电网企业作为风电的直接需求者,决定着风电上网电量。相对于规模扩张迅速的风电来说,落后的电网建设条件制约着风电发展。一方面,风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对电网安全危害很大。若强制上网则需要在调峰、调度管理等方面做出大幅调整,给电网企业带来巨大成本,这些都使电网收购风电的积级性不高;另一方面,电网企业属自然垄断企业,同时具有社会公益性。电网在利用垄断优势获取双边垄断利润的同时,还追求着政治利益。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电网覆盖面、提升电网垄断程度等方式,增加企业的政治话语权和垄断能力。对于风电这一国家大力支持的清洁能源,电网企业虽不积极但也表示支持,这里不排除企业有借发展风电之机谋求其他目标的机会主义倾向。为此,必须要求电网企业在支持风电发展过程中,体现其公益性质,主动承担相关成本,减轻广大民众的负担。从世界主要风电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各国政府均是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一是对技术研发的大力支持,以技术作为产业发展的源动力;二是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持续的政策优惠和税收减免等财政支持;三是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电力消纳、交易和配额等问题,有效提升了电网对风电的吸纳能力;四是采用强制上网政策,要求电网企业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这些措施均值得我国借鉴。最后,本文提出要由中央政府这一强制力量来规制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行为,以求得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科学发展的战略对策。首先,地方政府要明确自己是规则制定者、监督者和仲裁者的角色,考核地方风电上网电量,协调风电供需双方利益,促进本地风电技术的发展。其次,要强化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引入市场竞争,打破垄断。再次,中央政府要从中国能源战略的整体出发,制定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具体发展规划,走以技术研发为动力,以政策支持为保障,以科学、有序发展为目标的风电发展路线。
李海艳[5](2011)在《药品价格监管的行政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生命健康,保障公民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获得所需的药品是国家的义务,也是国家干预药品市场、对药品价格进行监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针对药品价格虚高、药品流通领域腐败现象严重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通过药品政府定价、强制降价、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等方式抑制药品价格的不合理上涨,但是随之出现的“降价死”等现象却说明药品价格监管中存在监管失灵的问题。本文正是从监管失灵的原因的入手,以行政法的视角探讨监管机构、监管程序等主要因素,并对如何完善药品价格监管提出设想。本文从结构上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药品价格监管的基础;第二部分论述了现行的药品价格监管机制;第三部分论述了监管失灵的现状及其原因;第四部分针对上述讨论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完善药品价格监管的建议。其主要内容概括如下:第一章分为两个部分:首先论述了药品价格监管的实践基础,即药品的特殊性和我国药品市场的特殊性,指出药品与人的生命健康紧密相关,而我国的药品市场由于医院的垄断地位、药品供应者和购买者之间信息不对称、药品生产和销售企业过度竞争等原因导致市场失灵,从而使消费者不能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到药品;其次论述了药品价格监管的理论基础——社会国原则的要求,即要求国家应当保障公民享有合乎人性尊严的生存条件。第二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药品价格监管的历史沿革;第二部分论述了现行的监管方式,即直接监管和间接监管,并介绍了现有的主要监管制度,即药品定价制度、强制降价制度、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第三部分论述了药品价格监管机构的设置及其权限。第三章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了在现有制度下药品价格监管失灵的表现;其次从药品价格监管机构、监管权、监管资源等制度缺陷方面,以及缺乏公众参与的程序缺陷方面论述了监管失灵的原因。第四章提出了对完善药品价格监管的建议。针对以上两章提出的药品价格监管机构具有双重职能、监管权分配过于分散、监管资源不足、监管程序缺乏公众参与等问题,提出加强药品价格监管机构的独立性、扩大监管范围、扩大参与者的范围、拓展公共参与的环节与形式、加强信息公开等建议。
魏科科[6](2010)在《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世界很多国家都在经历着电力行业规制放松或重建规制的实验,改革的动因可能源于技术、需求、经济约束或执政理念的变化。拆分垂直垄断的电力企业、发电侧和售电侧引入竞争,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输配电进行政府规制,以及引入独立的监管机构,这几乎是全球电力行业改革的标准套路;中国2002年出台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5号文)对于规制改革的设计也是如出一辙。之后,改革并没有按预想的进程推进,某些环节甚至出现倒退。为了找寻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滞后的原因,探求一条适合本国电力发展的道路,本文基于西方规制理论和经验研究,从经济学、法学、行政管理等多学科视角,对中国电力行业规制历史、规制框架和规制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思考。研究发现,我国电力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先改革,后立法”,规制改革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和规范。单纯依靠行政力量不利于改革的推进,容易引发腐败和寻租问题。改革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没有专门法对规制机构、职能和程序等的授权,在面对既得利益集团阻扰时,监管机构束手无策,而电监会颁布的电改法规,由于没有上位法的立法授权条款,缺乏足够权威性。从电力行业规制机构来看,存在规制职能错位,规制职能配置不当,多头管制等问题。规制职能的分散并非出于权力制衡的考虑,而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生产式管理的继承物。同时,电力规制机构权力纵向配置不当,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现象突出。监管方式一般应与政治组织形式相适应。我国地方官员评价体系和分税制的财政制度安排,给予了地方干预市场的激励。目前分权型的电力监管绩效低,容易导致规制合谋。对电力行业经济性规制的研究发现,电力市场准入监管实务中存在所有制歧视,政企不分、政监不分,法律缺位等问题。未来市场准入条件或逐步转向规划、环保和资质审查,变“不确定的政府行为+确定的市场”为“确定的规则+竞争性的市场”。电价规制则一直延续政府定价模式,既充当着宏观调控的工具,又是利益集团讨价还价的产物,两者都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和法规来发挥作用。没有科学定价方式,电价不能反映能源稀缺,弥补环境成本,调节供给和需求。规制改革的目标一般是在发电和售电引入竞争,由市场力量决定价格;而在输配电价则由政府规制。目前发电部门有一定程度的竞争,但输配售尚未解耦。近几年5大发电和国家电网的过度投资行为,其风险防范机制就是政府定价,一旦国有电力企业面临经营困难或金融风险,可以通过游说政治家涨电价来弥补。综上,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取得进展需要相应的配套改革的支撑,否则,制度和政治程序的障碍会减缓改革的实际进程。电力产业规制应该考虑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中央和地方集权和分权,国家和企业的关系等深层次问题,将规制改革与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简化行政、引入竞争以及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等等问题结合在一起,寻找一条符合我国发展道路的规制体系。
涂洪谊[7](2009)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效益管理 ——基于政策评估的视角》文中提出药品费用由药品价格、药品使用量和药品使用结构三部分因素决定,与这三部分因素最为相关的医疗保险药品费用控制政策分别为药品定价与补偿政策、药品目录管理政策和药品选择使用政策。而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管理政策中与这三个政策对应的管理办法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具体表现在:药品定价主体错位,定价补偿机制缺乏充足的科学性依据;医疗保险药品目录采用通用名和剂型为标准,没有进一步就商品名、规格、价格等因素进一步进行分类限制;医疗保险在具体药品品种选择和药品使用管理上缺乏有效手段措施等方面。这种药品管理职能性的不足可能是造成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药品费用支出一直维持在较高位势的原因,这也就使得在新医改背景下如何有效控制药品费用的过快增长成为了医疗保险改革面临的巨大挑战。本研究主要针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系中的药品费用控制机制现状,从医疗保险药品费用控制政策的整体效益评价出发,应用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住院患者报销数据,以医保患者住院费用、个人负担、药品费用和药品个人负担为观察指标,综合采用描述性统计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影响药品费用的相关政策(2004版药品目录调整、药品价格调整和药品选择使用)调整的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①如果药品费用变动一个百分点则医保患者住院费用就会变动0.5371个百分点,医保患者个人负担则会变动0.5639个百分点,这说明无论是对住院费用还是个人负担而言,药品费用都在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②针对整体费用报销比例的政策设计比单纯针对药品费用设计的报销比例政策更为敏感有效,因为研究结果显示药品自付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会使得药品费减少1.085个百分点,而针对患者住院费用报销的个人自付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则会使得药品费下降1.465个百分点;③药品目录调整后医保患者的住院费用比调整前降低了4.32%,而次均个人负担在药品目录调整后增加了19.92%,次均住院药品费在药品目录调整后则降低了4.28%,次均药品个人负担在药品目录调整后则显着增加了23.61%;④呼吸系统患者抗微生物药品价格调整和肿瘤患者抗肿瘤药品价格调整效果的研究表明,在国家对药品价格进行调整后医疗提供方出于维持自身经济利益,选用了一些高层次的药品或/和增加药品使用量等方式来规避价格调整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样也就使得多次降价政策在实践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⑤实证结果表明医保肿瘤患者在临床中每多使用一种原研药品就会使得次均住院费用增加9.96%,次均个人负担则会相应增加9.18%,而次均药品费会增加20.96%,导致的药品个人负担则会增加44.28%;而原研药品费用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会使得住院费用增加0.1369个百分点,而个人负担则会增加0.1137个百分点,药品费增加0.2232个百分点,药品个人负担增加0.5380个百分点;而通用名药品与相应变量间的弹性系数显着小于原研药品,并且与患者个人负担间还有显着的负向关系。这说明在存在相同通用名药品的前提下,原研药品的使用会导致医保肿瘤患者的过高住院费用和过重经济负担。最后,基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药品定价与补偿、药品选择和使用管理等方面都需要从整体效益的角度进行完善的现状,我们主要针对药品消费提供方从间接管理和直接管理两方面对医疗保险药品效益管理体系进行了初步设计。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创新之处:首先,从影响药品费用因素的整体出发,对影响医疗保险药品费用变动的关键政策进行全面分析评价;第二,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住院费用、个人负担与药品费用间的弹性关系进行了计量估计,并应用混合横截面模型对药品价格调整、药品目录调整进行了政策调整效果的初步评估;第三,我们首次应用医保报销数据从原研药品使用的种类数目和药品费用两个角度对原研药品对医保患者住院费用和个人负担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第四,结合实证研究结果,应用药品效益管理理念设计从间接管理和直接管理两方面提出了适合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制的药品效益管理体系。
唐圣春[8](200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药品价格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探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药品价格规制的内涵与发展历程,对我国药品价格规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评述,分析各阶段药品价格规制政策制定的背景以及与当时社会政治、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政策的主要内容、政策效果、相关利益集团对药品价格规制的应对,总结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演变规律及对制定新政策的启示。并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为我国制定药品价格规制政策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视角。最后提出完善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综合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文献研究。了解有关药品价格规制的政策、研究文献,系统回顾文献上有关药品价格政策与价格体系的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2)环境分析法。分析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药品价格规制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政治、经济环境,并分析药品价格政策与外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规范分析方法。分析、总结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经验和规律,并与国外部分国家的药品价格规制政策进行比较,从而提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价值取向。(4)利益集团分析方法。分析利益相关方——规制主体和规制对象对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实施意愿、能力和实施情况。(5)定量分析方法。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效果,并与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进行效果比较。(6)时间序列研究。系统地回顾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演变历程,但侧重于对现阶段的药品价格规制政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本文通过对药品价格规制的演变及效果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政府对药品价格的规制范围经历了由大到小,再扩大的过程;定价方法在逐步完善。(2)政府对药品价格的规制有一定效果,但效果不明显。中西药品的零售价格指数由1994年的111.8降到2006年的99.1;政府定价范围内的药品价格水平总体上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药品其价格水平出现了市场逆调节现象;专利药品、原研药品与仿制药品之间的价格水平差异不合理,中国部分研发企业的原研药品价格是仿制药的2.5倍。(3)与外围市场相比,在可比的西药当中,基于出厂价计算的中国平均药品价格指数大约是发达市场的35%,是亚洲/新兴市场的55%;但我国患者要承担的渠道平均加价(为60%-70%)要高于外围市场。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医院环节加成比例(平均为20%-25%)和处方药增值税率(17%)较高。(4)从定性研究结果来看,影响药品价格虚高的表面原因最主要的是医院药品价格不透明、生产流通企业集中度低、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深层次的原因是医院实行医药合业制度、医院与病人之间的“医药捆绑”以及医院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之间的“医药合谋”。(5)药品定价不仅要考虑成本因素,还要考虑药品的创新性和市场供求状况。(6)药品费用的上升与药品价格没有直接的关系,用药结构和用药数量的改变对药品费用的影响更大。研究结论:(1)我国药品价格规制在逐渐完善,并逐步与国际接轨;在药品价格管理模式上,经历了规制、放松规制到再规制的过程。(2)目前的药品成本加成的定价方法不合理,不能有效控制成本,不利于激发企业药品研发创新;应采用综合性的药品定价方法。(3)药品分类定价方法有其优点,但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完善。(4)单一的药品价格规制政策无法达到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目标,需要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如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医药分业、公立医疗机构合理补偿机制的建立等。(5)药品价格规制既要考虑公共利益,又要考虑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包括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创新点:(1)在理论分析上,提出了药品价格规制的基本原则,即“成本-竞争-期望”理论,并尝试建立了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数量模型和规制政策运行模型。(2)在实证研究上,系统分析与评价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实际运行效果。(3)在政策分析上,系统回顾、分析了我国药品价格规制的规律和基本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我国药品价格规制的政策建议。
任文静[9](2009)在《在陕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对陕西税收的影响及管制措施研究》文中提出转移定价是外商投资企业的一种经营战略,也是他们的一种节(避)税的手段。外商投资企业利用转移定价可以减轻整个公司税负、配置资金调节利润、评估业绩、支持竞争、逃避东道国价格和外汇管制、避免政治和汇率风险,但外商投资企业滥用转移定价,往往导致本国政府或东道国政府蒙受税收和其他损失,因此,经常招致各国政府的严格管制。截至2007年底,陕西省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806个,合同外资149.0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75.28亿美元,有74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陕投资,成了以港、美、日、台、欧(盟)、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为主的多元投资格局。投资领域涉及农业、制造业、能源、公路交通、旅游、宾馆服务、房地产开发、餐饮、娱乐、教育、金融等多个领域。外商投资企业迅速发展的背后,却有“长亏不倒”户,说明外商投资企业存在转移定价行为。本论文研究在陕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的问题,重点内容集中在三个方面:转移定价及税收相关理论、在陕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对陕西税收的影响、限制外商投资企业在陕西实施转移定价的管制措施。其中,第一个问题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前提和基础;第二个问题是本论文的核心内容;最后一个问题是本论文的目的和延伸。论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方法,对转移定价研究方面已取得的成果进行认真研究,以确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再对在陕合资企业的转移定价行为和影响进行问卷调查,以取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然后,通过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在陕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对陕西税收的影响。最后,整理和研究全部工作,为如何限制在陕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提出有效的管制措施。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证实在陕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对陕西省税收的影响,同时为陕西省治理外商投资企业不合理的转移定价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蔡逊[10](2009)在《我国药品价格虚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和谐社会,药品价格虚高问题无疑是其中一个非常不和谐的因素,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药价虚高是一个久治不愈的病症,它根源于我国医药体制上的种种弊病,包括医药企业众多且恶性竞争,医药流通体系、医疗机构经济补偿机制不足以及药价管制方式等;根治它需要一个综合性工程,有赖于从以上各个方面全面推进我国医药体制改革,形成治理合力。药品价格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高低与经济体制、流通体制、社会福利体系、市场机制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单纯评价药品价格的高低或将责任归咎于药品价格管理政策或某一环节、某一部门都是不全面,也是不科学的。对药品价格的研究也不等同于对其它商品的价格研究,可以在相对单纯的市场环境下对影响供给、需求的因素进行经济分析。本文试图通过在分析药品不同于其他商品经济属性的基础上,揭示出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格在某些时候并不遵守价值规律,更容易被市场上的“强势群体”操纵。通过描述药品在生产企业、流通环节、医疗机构和政府等各个环节上造成虚高,实质上是在这个链条上主要的群体和个体以分解药品虚高利润为目标的社会互动过程,揭示出当前我国药品价格虚高的体制、社会成因。本文还对我国现行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中存在的问题,在真实掌握每一个环节问题的结症基础上提出解决办法,要解决如此复杂的矛盾结合体,也绝非几项改革就可以奏效,本文最后结合最新的医疗改革条例提出几种综合性的改革思路,以期对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减轻患者负担做一点贡献。
二、从药品定价看政府介入市场行为——以国家计委定价为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药品定价看政府介入市场行为——以国家计委定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之平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重点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之关系辨析 |
第一节 知识产权与人权之关系解析 |
一、知识产权属性与人权范畴 |
二、知识产权与人权的联系和冲突 |
第二节 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之关系解构 |
一、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缘由探析 |
二、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的辩证关系 |
第二章 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的相互促进 |
第一节 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多重效应 |
一、加大医药技术创新的力度 |
二、促进公民健康发展的方式 |
三、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动力 |
第二节 健康权保障的良性促进 |
一、推进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化布局 |
二、增强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全球化程度 |
三、保持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竞争力优势 |
第三章 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对健康权保障的负面影响 |
第一节 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对健康权保障负面影响的类型 |
一、对不同群体健康权保障的负面影响 |
二、对特殊病患健康权保障的负面影响 |
三、医药知识产权垄断的损害 |
四、医药专利权过度保护的危害 |
第二节 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造成健康权保障负面影响的追本溯源 |
一、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位阶之争 |
二、公平与效率的价值之争 |
三、全球化与地方化的影响之争 |
第四章 平衡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的域外经验 |
第一节 平衡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的国家行为 |
一、法规制定——两者平衡的基础 |
二、强制许可——权利滥用的限制 |
三、平行进口——价格平抑的方式 |
四、跨国合作——整合资源的举措 |
第二节 平衡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的域外案例 |
一、印度仿制药 |
二、巴西的医药专利审查与药品定价 |
三、古巴的制药与研发 |
四、不同体制国家平衡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的经验 |
第五章 平衡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的法理思考 |
第一节 基于公平正义的权利平衡 |
一、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冲突中的公平正义 |
二、医药知识产权权利适度限制 |
第二节 生命与效益的优先抉择 |
一、生命与效益的理念 |
二、健康权保障的优先实现 |
第三节 基于利益与发展协调的权利调和 |
一、利益与发展的理念 |
二、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的调和 |
第六章 平衡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的法治路径 |
第一节 法律框架体系的完善 |
一、平衡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入宪 |
二、优化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法规 |
三、完善健康权保障立法 |
第二节 平衡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的国家义务 |
一、国家义务的构成 |
二、国家义务的履行 |
第三节 平衡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的国际法问题 |
一、法律全球化及作用 |
二、国际医药知识产权法律的作用 |
三、对救命药暴利的法律规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我国药品价格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探讨药价治理模式 |
1.3.2 关注医保控费作用 |
1.3.3 分析药品定价问题 |
1.3.4 思考药品流通绩效问题 |
1.3.5 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思路 |
1.7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利益主体阐述 |
2.1 药品价格治理的理论基础 |
2.1.1 管制俘虏理论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1.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 主要利益相关主体及其相互关系 |
2.2.1 政府 |
2.2.2 居民 |
2.2.3 公立医院 |
2.2.4 医药企业 |
2.2.5 医保 |
2.2.6 各利益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
第三章 我国药价治理的历史沿革及存在问题分析 |
3.1 药品价格治理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
3.1.1 计划经济时期(1949年~1977年) |
3.1.2 宏观调控时期(1978年~1995年) |
3.1.3 强化管制时期(1996年~2008年) |
3.1.4 探索治理时期(2009年~至今) |
3.1.5 我国药品价格治理的现状 |
3.2 药品价格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药价虚高与虚低并存 |
3.2.2 政府管制不当损伤医药企业利益 |
3.2.3 公立医院“以药养医”依旧存在 |
3.2.4 医保对药价的调控功能失灵 |
3.2.5 药品定价存在问题 |
3.3 药价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药价水平 |
3.3.2 政府管制缺乏激励相容机制 |
3.3.3 公立医院药品销售利润链未被斩断 |
3.3.4 医保支付标准与支付目录设置不合理 |
3.3.5 药品定价体系与配套制度不健全 |
第四章 药品价格治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
4.1 厚生劳动省集中管制下的日本药价治理 |
4.2 谈判评审主导下的加拿大药品价格治理 |
4.3 利润控制下的英国药品价格治理 |
4.4 市场竞争为主的美国药品价格治理 |
4.5 国外药价治理的经验启示 |
第五章 我国药品价格治理的对策建议 |
5.1 药品价格协同治理模式构建 |
5.1.1 协同治理的基本要求 |
5.1.2 协同治理的顶层架构 |
5.2 有效发挥各利益主体的作用 |
5.2.1 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职责定位 |
5.2.2 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
5.2.3 加速构建契约型医保支付体系 |
5.2.4 建立政企激励约束相容机制 |
5.2.5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配套制度建设 |
5.2.6 培育居民参与治理的意识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与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国家企业权力规制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从我国改革谈起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结构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权力的基本问题分析 |
第一节 权力的概念和分类 |
一、权力概念的多义性与确定性 |
二、权力概念的核心要素 |
三、权力的分类 |
第二节 权力的合法性问题 |
一、权力合法性问题的涵义 |
二、现代权力合法性的本质——公共性 |
三、权力合法性问题的推论 |
第三节 公权力的异化与矫正 |
一、公权力的异化 |
二、公权力异化的原因 |
三、公权力异化的矫正 |
第二章 国家企业权力的证成与异化 |
第一节 国家企业权力的证成 |
一、国家观念与国家权力的发展历程 |
二、国家权力与企业形式的结合 |
三、国家企业权力的定位 |
第二节 国家企业权力公共性的理论支持 |
一、企业性质理论与国家企业权力的公共性 |
二、公共物品理论与国家企业权力的公共性 |
三、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国家企业权力的公共性 |
第三节 我国国家企业权力的异化 |
一、国家企业权力异化的现象梳解 |
二、国家企业权力异化的原因分析 |
三、对我国国家企业权力异化的立法反思 |
第三章 国家企业权力的规制框架 |
第一节 宪政秩序下的国家企业权力规制 |
一、国家企业权力问题的宪政张力 |
二、宪法对国家企业权力的制度安排 |
三、宪政秩序下的国家企业权力规制 |
第二节 国家企业权力规制的客体结构 |
一、国有企业的域外分类例证 |
二、我国国有企业的分类 |
三、国家企业权力与国有企业分类改革 |
第三节 国家企业权力规制的主体结构 |
一、外部规制主体 |
二、内部规制主体 |
第四章 公共型国有企业中的权力规制 |
第一节 企业设立权规制 |
一、公共型国有企业的法人制度 |
二、公共型国有企业的设立原则 |
三、公共型国有企业的设立程序 |
第二节 企业业务权规制——以政策性银行为例 |
一、公共型国有企业的经营领域与业务权力 |
二、我国政策性银行的业务权力失范 |
三、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的业务权规制镜鉴 |
四、我国政策性银行的业务权规制路径 |
第三节 国家调控权规制——以价格调控为例 |
一、国家宏观调控与国家企业调控权力 |
二、国家价格调控权力的规制 |
第五章 商业型国有企业中的权力规制 |
第一节 国有资本运营体制 |
一、国有资本运营的权力性与异化风险 |
二、我国国有资本运营体制及突出问题 |
三、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体制定位 |
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权力规制 |
第二节 国有资本预算权规制 |
一、公共财政的控权功能 |
二、公共财政对国家资本权力的预算规制 |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益规制 |
第三节 企业合并权规制 |
一、《反垄断法》规制国有企业合并的落空 |
二、国有企业合并规制的本质是规制政府权力 |
三、完善国有企业合并规制的进路 |
第六章 国家企业权力退出规制 |
第一节 国有企业民营化与国家企业权力退出规制 |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的国有企业民营化 |
二、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权力分析 |
三、民营化中权力退出的路径与规制 |
第二节 竞争行业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权力规制 |
一、民营化的决策规制 |
二、民营化的产权交易规制 |
三、民营化的员工持股规制 |
第三节 垄断行业国有企业中的国家权力退出规制——以铁路民营化为例 |
一、垄断行业民营化的竞争规制与规制机构 |
二、民营化中的竞争性市场结构规制 |
三、民营化中的铁路企业权力规制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4)博弈与规制:中国风电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
一、国内可再生能源及风电研究现状 |
(一) 关于我国风电发展问题及原因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
(二) 对国际风电发展的研究及经验借鉴 |
(三) 对国外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的研究 |
(四) 对电价机制的研究 |
二、国外可再生能源研究现状 |
(一) 政策性研究 |
(二) 经济性研究 |
(三) 案例研究 |
(四) 技术性研究 |
第三节 本文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第四节 本文创新之处及待研究问题 |
第2章 产业发展与政府行为理论 |
第一节 产业发展的一般理论 |
一、产业经济理论概述 |
(一)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
(二) 产业结构理论 |
(三) 产业布局理论 |
(四) 产业安全理论 |
二、产业政策理论与政府行为 |
第二节 政府行为理论概述 |
一、政府及政府行为 |
(一) 政府的内涵及构成 |
(二) 政府行为的内容 |
(三)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 |
二、西方政府经济理论的演进 |
(一) 早期政府经济理论:自由放任主义思潮 |
(二) 近代政府经济理论的转变:国家干预的合法性 |
(三) 现代政府经济理论:寻求政府与市场的融合 |
(四) 小结 |
第三节 公共选择理论框架下的政府行为 |
一、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
二、公共选择理论对政府行为的分析 |
第四节 现代规制理论与政府行为 |
一、政府规制理论概述 |
二、政府行为的缺陷:外部性与规制失灵 |
第五节 小结 |
第3章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现状、制度环境及问题 |
第一节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历程 |
一、我国风能资源概述 |
(一) 我国风能资源禀赋 |
(二) 风力发电的特性 |
二、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阶段 |
(一) 实验探索阶段(1977~1985 年) |
(二) 初期发展阶段(1986~2002 年) |
(三) 规模化及国产化阶段(2003 年~2008 年) |
(四) 全面发展阶段(2009 年至今) |
第二节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 |
一、我国风电装机现状 |
(一) 陆上风电 |
(二) 海上风电 |
二、我国风电制造业现状 |
三、我国风电价格现状 |
(一) 地方政府自主定价 |
(二) 特许权招标定价 |
(三) 标杆上网电价 |
四、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制度框架 |
(一) 国家性法律 |
(二) 其他法规 |
(三) 实施的效果及评价 |
第三节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问题及瓶颈 |
一、风电发展缺乏具体、科学、全面协调的发展规划 |
二、风机设备制造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仍面临核心技术瓶颈 |
三、并网难问题仍未解决,电网滞后仍是制约风电发展的主要因素 |
第四节 小结 |
第4章 中央政府行为与风电产业发展 |
第一节 中央政府的界定 |
一、国家与政府 |
二、中央政府的界定 |
第二节 中央政府促进风电发展的举措及效果 |
一、中央政府的目标 |
二、中央政府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措施及影响 |
(一) 中央政府促进风电发展的措施 |
(二) 中央政府政策措施的效果 |
第三节 利益集团干扰下的中央政府行为 |
一、利益集团的内涵 |
二、风电产业利益集团——构成、利益诉求及影响 |
(一) 风电产业利益集团的构成及其利益诉求 |
(二) 风电利益集团对中央政府行为的干扰 |
第四节 小结 |
第5章 地方政府行为与风电产业发展 |
第一节 地方政府的界定及目标 |
一、地方政府的内涵 |
二、地方政府行为的目标 |
第二节 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发展风电产业的选择 |
一、我国财税体制评述 |
(一) 财政分权理论简述 |
(二) 当前我国财税体制评述 |
二、财政分权下的地方政府竞争 |
三、财政分权体制下的风电产业 |
第三节 政绩考核、官员晋升与风电产业发展 |
一、当前政绩考核机制评述 |
二、官员晋升的政治锦标赛 |
三、政绩考核与官员晋升机制推动风电产业发展 |
第四节 地方政府寻租与风电发展 |
一、寻租的内涵、成本及层次 |
(一) 寻租的内涵及成本 |
(二) 寻租的层次 |
二、地方政府寻租与风电产业发展 |
第五节 央地政府间博弈与风电产业发展——对风电规划目标的博弈分析 |
一、我国风电发展目标的制定 |
(一) 我国风电目标现状及风电发展情况 |
(二) 对目前风电发展目标的评价 |
二、央地政府行为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 |
(一) 央地政府博弈的基础条件假定 |
(二) 央地政府博弈的动态化过程 |
(三) 央地政府博弈条件下的风电发展目标情景 |
三、规范风电发展目标的对策 |
第六节 小结 |
第6章 企业行为与风电产业发展 |
第一节 风电产业中的企业类别及特点 |
一、风电产业链构成及市场结构 |
(一) 风机制造业的市场构成 |
(二) 发电商 |
(三) 电网企业 |
二、国有企业的特点及行为逻辑 |
(一) 国有企业是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结合体 |
(二) 企业预算约束弹性化 |
(三) 国有企业行为是权力的异化表现 |
第二节 风电企业行为分析——供给方面 |
一、“产能过剩”与风机制造业的竞争性均衡 |
二、发电企业之间的囚徒博弈 |
(一) 发电企业的利益诉求 |
(二) 发电企业的囚徒博弈 |
第三节 风电企业行为分析——需求方面 |
一、风电并网现状 |
二、电网企业的垄断行为分析 |
(一) 电网企业的自然垄断特性和公益性 |
(二) 电网企业的垄断行为 |
三、供需企业行为互动:冲突中的一致利益 |
第四节 小结 |
第7章 国内外风电产业发展的比较及经验借鉴—政府行为的视角 |
第一节 世界风电发展现状 |
第二节 主要发达国家的风电发展经验 |
一、丹麦风电发展 |
(一) 丹麦风电发展的历史概况 |
(二) 丹麦风电发展中的政府行为 |
二、德国风电发展 |
(一) 德国风电发展概况 |
(二) 德国风电发展中的政府行为 |
三、西班牙风电发展 |
(一) 西班牙风电发展的历史概况 |
(二) 西班牙风电发展中的政策支持 |
四、美国风电发展 |
(一) 美国风电发展概述 |
(二) 美国风电发展中的政府行为 |
五、欧洲大规模风电并网的经验 |
(一) 风电大规模并网的技术和理论性探讨 |
(二) 欧洲大规模风电并网的障碍 |
(三) 对欧洲风电大规模并网的建议 |
第三节 国内外风电发展比较及经验借鉴 |
一、国内外风电产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
(一) 国内外能源结构不同 |
(二) 国内外风力资源条件不同 |
(三) 国内外风电产业的市场结构相异 |
(四) 国内风电技术研发的基础较差 |
二、国外风电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
(一) 以技术研发作为风电发展的源动力 |
(二) 提供持续的优惠政策支持 |
(三) 通过政府协调与市场机制解决风电入网问题 |
(四) 采用强制上网或收购政策 |
(五) 鼓励多方投资者进入,打破垄断 |
第四节 小结 |
第8章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政府规制及战略选择 |
第一节 地方政府行为的规制 |
一、纠正政府定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
二、完善政绩考核机制,提高风力发电的效益 |
三、发挥地方政府协调者作用,统筹多方利益 |
四、促进政务公开,降低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
五、把握自主创新脉搏,真正提升地方产业实力 |
第二节 风电企业行为的规制 |
一、风电企业行为规制的原则 |
二、企业行为的规制选择——供给方面 |
(一) 强化企业预算约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
(二) 打破国企垄断,引入社会和民间资本 |
(三) 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提高技术水平 |
三、企业行为的规制选择——需求方面 |
(一) 改进电力体制,引入市场竞争 |
(二) 明确电网职责,引入电网端强制配额制 |
(三) 提高电网业务信息透明度,强调公益特性 |
(四) 加强技术创新和电网建设步伐 |
第三节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
一、立足国家能源战略,科学制定风电产业发展规划 |
二、细化风电规划实施的基础性问题,做好保障性工作 |
三、加大国家对公共基础科学投入,提高风电自主创新和技术水平 |
四、完善可再生能源法律体系,监督政策执行效果 |
五、破除体制障碍,均衡多方利益,促进风电产业健康发展 |
第四节 小结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药品价格监管的行政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我国药品价格监管的基础 |
一、药品价格监管的实践基础 |
(一) 药品的特殊性 |
(二) 我国药品市场的特殊性 |
二、药品价格监管的理论基础 |
(一) 社会国原则的产生背景 |
(二) 社会国原则的内涵 |
(三) 社会国原则基础上的药品价格监管 |
第二章 我国药品价格监管的现行机制 |
一、药品价格监管的历史沿革 |
二、药品价格监管的现有方式和主要制度 |
(一) 直接监管 |
(二) 间接监管 |
三、药品价格监管机构的设置及其职权 |
(一) 价格主管部门 |
(二) 其他监管机构 |
第三章 我国药品价格监管失灵及其原因 |
一、监管失灵的表现 |
(一) 降价药品被包装成新药 |
(二) 廉价药品退出市场 |
(三) 中标药品被医疗机构淘汰 |
(四) 药品质量难以保障 |
二、监管失灵的制度困境 |
(一) 监管机构的双重职能定位 |
(二) 监管权分配过于分散 |
(三) 监管资源不足 |
(四) 监管决策具有不可预测性 |
三、监管失灵的程序缺陷 |
(一) 公众参与的法律依据及其缺陷 |
(二) 公众参与的方式及其问题 |
(三) 公众参与不均衡的后果:"反向参与" |
第四章 我国药品价格监管的完善 |
一、监管机构的完善 |
(一) 加强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
(二) 扩大监管范围 |
二、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 |
(一) 公众参与的功能 |
(二) 扩大参与者的范围 |
(三) 拓展公众参与的环节与形式 |
三、加强监管中的信息公开 |
(一) 加强被监管者披露信息的义务 |
(二) 完善监管机构信息公开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1.5 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 |
2 电力行业规制改革的理论和经验 |
2.1 电力行业政府规制理论研究 |
2.2 电力规制改革的经验 |
3 中国电力行业改革:制度变迁和经济因素 |
3.1 计划经济时期:国有及行政垄断(1949至1978年) |
3.2 改革初期的电力体制改革探索(1978至1985年) |
3.3 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1985年至今) |
4 中国电力行业规制体系 |
4.1 行政部门 |
4.2 立法部门 |
4.3 独立监管者 |
4.4 中国电力规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
4.5 国际经验和政策建议:监管权限和职能配置 |
5 中国电力行业市场准入规制 |
5.1 市场准入规制的理论逻辑 |
5.2 中国电力行业市场准入规制实践 |
6 中国电力行业价格规制改革 |
6.1 电价规制基本理论 |
6.2 自然垄断定价规制 |
6.3 电价规制实践 |
6.4 中国电价规制 |
6.5 中国电力行业电价规制框架 |
6.6 评述 |
7 本文结论及政策建议 |
7.1 本文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7)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效益管理 ——基于政策评估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
1.1.2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管理现状 |
1.1.3 天津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及药品报销相关政策 |
1.2 研究目的 |
1.2.1 总体目标 |
1.2.2 具体目标 |
1.3 选题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 |
1.5.1 资料收集 |
1.5.2 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 |
1.6 全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药品需求影响因素和药费控制理论 |
2.1 药品需求的影响因素 |
2.1.1 一般经济因素 |
2.1.2 社会人口学因素 |
2.1.3 患者偏好因素 |
2.1.4 医师和药师的因素 |
2.1.5 流行病学因素 |
2.1.6 医药技术因素 |
2.2 药品需求函数 |
2.3 影响药品费用的相关利益方 |
2.3.1 药品消费的需求方 |
2.3.2 药品消费的供给方 |
2.3.3 药品费用的支付方 |
2.3.4 相关利益方的博弈 |
2.4 药品费用控制的理论基础 |
2.4.1 药品需求弹性 |
2.4.2 价格控制理论 |
2.4.3 供给诱导需求理论 |
2.4.4 医保第三方支付对药品费用的约束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药品费用在医保患者住院费用及个人负担中的作用 |
3.1 资料与方法 |
3.2 模型设定 |
3.3 数据分析结果 |
3.3.1 数据描述性分析 |
3.3.1.1 住院费用五年间变化 |
3.3.1.2 个人负担及个人负担比例的五年间变化 |
3.3.1.3 药品费用及药费比例的五年间变化 |
3.3.1.4 药品个人负担及药品个人负担贡献率的五年间变化 |
3.3.2 住院费用与药品费用间的弹性估计 |
3.3.3 个人负担与药品费用间的弹性估计 |
3.3.4 药品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
3.4 讨论与结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药品目录在医疗保险患者药品费用控制中的作用 |
4.1 国内外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应用比较 |
4.1.1 国际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应用 |
4.1.2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相关情况 |
4.2 实证研究:目录调整对医保患者住院费用及个人负担的影响 |
4.2.1 资料与方法 |
4.2.2 模型设定 |
4.2.3 数据分析结果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医疗保险中的药品定价补偿机制 |
5.1 理论与背景 |
5.1.1 国际医疗保险中的药品定价补偿机制 |
5.1.2 我国医疗保险药品定价补偿机制 |
5.2 实证研究:现有定价补偿机制下的药品价格调整对降低医保患者个人负担有效吗? |
5.2.1 抗肿瘤药物降价效果分析 |
5.2.2 抗微生物药品降价效果分析 |
5.2.3 讨论与结论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医疗保险药品选择:品牌原研药品还是通用名药品? |
6.1 理论与背景 |
6.1.1 国际医疗保险对品牌原研药品和通用名药品的选择 |
6.1.2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品牌原研药品和通用名药品的选择 |
6.2 实证研究:品牌原研药品比通用名药品更为经济有效吗? |
6.2.1 数据来源 |
6.2.2 模型设定 |
6.2.3 数据分析结果 |
6.2.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6.2.3.2 模型回归结果 |
6.2.4 讨论与结论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效益管理体系设计 |
7.1 医疗保险药品效益管理体系设计原理 |
7.1.1 针对需方药品费用控制的原理 |
7.1.2 针对供方药品费用控制的原理 |
7.2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效益管理体系设计 |
7.2.1 医疗保险药品效益间接管理 |
7.2.2 医疗保险药品效益直接管理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8.1 主要结论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研究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致谢 |
(8)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药品价格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3 研究内容 |
资料来源 |
1 资料来源 |
2 研究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1.理论研究 |
1.1 政府规制理论 |
1.2 价格与价格规制理论 |
1.3 我国价格管理理论 |
1.4 药品价格规制理论 |
2.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研究 |
2.1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演变 |
2.2 药品价格由全过程管制到全面放开 |
2.3 药品政府定价与市场调节价并重 |
2.4 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演变规律及启示 |
3.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执行效果分析 |
3.1 药品价格规制政策对医疗卫生体制的影响 |
3.2 药品价格规制对药品生产和流通体制的影响 |
3.3 药品价格规制对患者的影响 |
3.4 药品价格规制对价格的影响 |
3.5 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效果的总体评价 |
4.我国与主要国家(地区)药品价格规制政策及效果比较研究 |
4.1 国内外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异同 |
4.2 国内外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效果比较 |
4.3 我国药品价格虚高的影响因素分析 |
讨论与建议 |
1.讨论 |
1.1 政府对药品价格规制的必要性 |
1.2 正确认识政府对药品价格规制的作用 |
1.3 药品价格规制效果的制度环境分析 |
1.4 药品价格规制与"看病难、看病贵"的关系 |
1.5 药品价格规制与药品费用的关系 |
1.6 制定药品价格所需考虑的因素 |
1.7 我国药品价格规制的发展趋势 |
2.建议 |
2.1 加强药品价格规制机构建设 |
2.2 逐步建立健全药品价格规制政策和体系 |
2.3 药品价格规制应与相关制度协调推进 |
2.4 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运行模型 |
结论 |
创新与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及参考文献 |
附件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9)在陕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对陕西税收的影响及管制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1.3 研究框架及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2 理论综述 |
2.1 转移定价相关理论 |
2.1.1 转移定价相关概念 |
2.1.2 转移定价的简化模型 |
2.1.3 转移定价相关理论 |
2.2 现行税收制度及优惠制度 |
2.2.1 现行税收制度 |
2.2.2 税收优惠制度 |
2.3 国内外转移定价研究现状 |
2.3.1 国外对转移定价问题的研究 |
2.3.2 国内对转移定价问题的研究 |
3 在陕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现状分析 |
3.1 在陕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概况 |
3.1.1 外商投资企业在陕西的发展阶段 |
3.1.2 外商投资企业在陕西发展的特点 |
3.1.3 在陕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行为的实证研究 |
3.2 在陕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的根源分析 |
3.3 在陕外商投资企业能够实施转移定价的原因 |
3.4 在陕跨国公司利用转移定价避税特点 |
3.5 现行转移定价反避税工作的困难 |
4 在陕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对陕西税收的影响 |
4.1 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评估与审计系统 |
4.2 在陕外商投资企业税务转移定价行为的确定 |
4.2.1 案例一:WM公司 |
4.2.2 案例二:A医疗设备公司 |
4.2.3 综合分析 |
4.3 转移价格、税收及净收入间的关系 |
4.3.1 转移价格、税收和利润间的关系 |
4.3.2 转移定价对税收影响的基理 |
4.4 在陕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对陕西税收的影响 |
4.4.1 建立模型 |
4.4.2 对税收影响的讨论 |
5 抑制转移定价避税行为的管制措施 |
5.1 不断扩充税收法规,提高可操作性 |
5.2 加强税收执法监督与制约,防止知法犯法 |
5.3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
5.4 加快人才培养,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 |
6 结论及展望 |
6.1 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 |
6.2 转移定价问题的发展方向 |
6.3 转移定价避税的新领域与税务部门面临的挑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企业关联关系申报表 |
附录B 关联企业业务往来情况申报表 |
附录C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我国药品价格虚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综述评述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药品价格的理论基础分析 |
2.1 药品特殊性分析 |
2.2 价格理论与药品价格分析 |
第三章 药品市场特点及治理药品价格虚高的必要性分析 |
3.1 药品市场的特点分析 |
3.2 治理药品价格虚高的必要性分析 |
第四章 药品价格虚高现状分析 |
4.1 药品生产企业现状 |
4.1.1 生产企业众多,低水平重复建设 |
4.1.2 药品生产企业制剂水平落后,药品剂型单一 |
4.2 药品流通环节现状 |
4.2.1 药品流通领域混乱 |
4.2.2 药品流通环节复杂 |
4.3 医疗机构现状 |
4.3.1 医药不分、以药养医 |
4.3.2 医生价值观扭曲 |
4.4 政府对药品价格管理现状 |
4.4.1 政府对药品价格的传统规制 |
4.4.2 我国现有价格规制体系 |
4.4.3 政府定价扭曲药品价格 |
第五章 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5.1 药品生产企业导致价格虚高的问题及成因 |
5.1.1 在旧有政策惯性下,医药生产企业的不正当竞争 |
5.1.2 生产企业缺少自主创新研发新药的能力 |
5.2 药品流通环节价格虚高的问题及成因 |
5.2.1 流通层级冗长,"寻租成本"诱导层层加价 |
5.2.2 缺乏规模效应的药品流通企业 |
5.3 医疗机构体制弊端成因 |
5.3.1 医疗资金来源不足 |
5.3.2 医疗机构对医德建设及激励机制不完善 |
5.4 政府对药品价格的管理的职能缺失导致药价虚高 |
5.4.1 政府对药品市场价格管理不完善 |
5.4.2 政府对药品价格的制定缺乏科学性 |
5.4.3 政府对药品价格审查不严、定价不合理 |
5.4.4 政府对药品价格监控职能缺失 |
第六章 治理药品价格虚高的主要对策 |
6.1 强化药品生产企业管理,提高科研能力 |
6.1.1 建立科学合理的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体系和有效的执行程序 |
6.1.2 多渠道提高新药研制水平 |
6.2 积极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
6.2.1 推进电子商务建设,简化流通环节 |
6.2.2 整合医药流通供应链,建立大型医药商业集团 |
6.3 大力推行医疗机构体制改革 |
6.3.1 实行医药分离 |
6.3.2 实施"以医养医" |
6.3.3 加强医生职业道德建设,完善医疗机构激励约束机制 |
6.4 政府在管制药价虚高问题中的职能发挥 |
6.4.1 政府应利用市场竞争机制降低药品价格 |
6.4.2 政府要建立科学的定价体系,严格控制价格-成本差 |
6.4.3 政府要提高药品价格审查的科学性、完善药品定价机制 |
6.4.4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药品市场价格调控规则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从药品定价看政府介入市场行为——以国家计委定价为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健康权保障之平衡研究[D]. 杨睿宇.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2)
- [2]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我国药品价格治理研究[D]. 吴政宇. 福州大学, 2018(03)
- [3]国家企业权力规制论[D]. 张俊. 华东政法大学, 2016(07)
- [4]博弈与规制:中国风电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 王成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09)
- [5]药品价格监管的行政法问题研究[D]. 李海艳. 中国政法大学, 2011(10)
- [6]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研究[D]. 魏科科. 华中科技大学, 2010(11)
- [7]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效益管理 ——基于政策评估的视角[D]. 涂洪谊. 天津大学, 2009(12)
- [8]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药品价格规制研究[D]. 唐圣春. 华中科技大学, 2009(11)
- [9]在陕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对陕西税收的影响及管制措施研究[D]. 任文静. 西安理工大学, 2009(S1)
- [10]我国药品价格虚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 蔡逊. 东北大学,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