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非手术治疗25例报告

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非手术治疗25例报告

一、非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25例报道(论文文献综述)

张佳慧[1](2020)在《近10年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临床流行病学变化趋势》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近10年本地区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以“上消化道出血”为诊断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共4000例,对其中行胃镜检查的1943例患者的病因构成、诱因、性别、年龄、民族及季节变化趋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2010年至2019年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以“上消化道出血”为诊断的患者共4000例,其中行胃镜检查的共1943例,10年间镜检率呈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94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构成:前4位病因分别是消化性溃疡42.21%(820/194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3.30%(647/1943)、急性胃黏膜病变11.53%(224/1943)及恶性肿瘤5.35%(104/1943),占全部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92.38%(1795/1943)。3.194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2010年-2014年与2015年-2019年对比,胃溃疡和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患病率较前上升,其他病因的患病率较前下降;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及其他病因的构成随年份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恶性肿瘤的构成随年份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4.194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566例有明确的出血诱因。其中337例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抗风湿药物(如阿司匹林、关节镇痛药等),60例口服感冒药、抗生素、激素、抗抑郁症药物、中药、保健品及其他成分不明药物,162例大量饮酒,5例食用粗糙或不洁饮食,2例医源性出血(行胃息肉切除术后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同一时间段对比,服用药物1(非甾体抗炎药物等)所占的比值高于服用药物2(抗生素、激素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药物1的患者数呈上升趋势。5.194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男性1345例,女性598例,男女比例为2.25:1。2010年-2014年与2015年-2019年对比,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6.194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朝鲜族1041例,汉族873例,其他民族29例。2010年-2014年与2015年-2019年对比,朝鲜族和汉族的构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朝鲜族的患病率较前下降,汉族的患病率较前明显升高。7.194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年龄最小为12岁,最大为92岁,平均年龄为59.04±13.31岁。2010年-2014年与2015年-2019年对比,46岁-60岁组和≥61岁组的构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段对比,≥61岁组的构成均高于46岁-60岁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平均年龄由58.34±13.11岁升高到59.54±13.45岁,平均年龄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消化道出血的平均年龄随时间变化呈增长趋势。8.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46岁-60岁组的构成高于≤30岁组和≥61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性肿瘤中,≥61岁组的构成高于≤30岁组和46岁-6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不同季节对比,秋冬季消化性溃疡和食管胃底静脉的发病人数明显高于夏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性溃疡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病与季节有关。10.194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死亡患者13例,生存患者1930例,死亡组与生存组的年龄、民族、性别和季节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本地区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前4位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和恶性肿瘤。其中胃溃疡和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患病率随年份变化较前升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恶性肿瘤患病率未见明显变化。2.本地区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主要的诱因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和饮酒。3.影响本地区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民族和季节。4.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病因、性别、年龄、民族及发病季节对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5.2010年-2019年本地区上消化道出血镜检率呈递增趋势。

刘思凝[2](2020)在《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危险因素分析及全科管理策略》文中认为目的回顾性分析消化性溃疡合并急性穿孔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发生急性穿孔及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并对全科医疗管理提出建议,降低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于陕西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及普外科住院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病例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既往史、个人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史、实验室检查数据等。(1)根据出院诊断有无穿孔分为两组,合并急性穿孔为病例组(PPU组),无合并穿孔为对照组(PU组)。(2)将急性穿孔患者根据有无合并脓毒症分为两组,合并脓毒症为病例组(S组),无合并脓毒症为对照组(NS组)。通过SPSS 23.0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对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于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分析。认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检索出院诊断含有“消化性溃疡”关键词的病例325例,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排除64例,最终纳入研究261例。2急性穿孔危险因素分析:PPU组:男性93例(73.8%),女性33例(26.2%),男女性别比为2.81:1。年龄16-85(56.17±18.19)岁,死亡8例。PU组:男性103例(76.3%),女性32例(23.7%),男女性别比为3.22:1。年龄17-87(49.50±16.78)岁,死亡0例。3合并急性穿孔单因素分析:年龄、治疗结局、入院时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入院症状[腹痛、黑便、反酸、呕血、发热]、溃疡病史、溃疡/穿孔数目、实验室检查(WBC、N;DBil;PA、ALB;CRE、Cys-C;PT-INR、Fg、DD;Na+、K+)、既往有脑卒中病史具有显着差异(P<0.05)。4合并急性穿孔多因素分析:呼吸、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有显着差异(P<0.05),体温及脉搏无显着差异(P>0.05)5急性穿孔合并脓毒症危险因素分析:S组:男性16例(53.3%),女性14例(46.7%),男女性别比为1.14:1。年龄19-85(64.97±16.06)岁。平均住院天数11.88(3.75)天。治疗结局死亡为8例(26.7%)。NS组:男性77例(80.2%),女性19例(19.8%),男女性别比为4.05:1。年龄16-84(53.42±18.03)岁。平均住院天数17.13(11.25)天,死亡0例。6急性穿孔合并脓毒症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平均住院天数、入院时生命体征[呼吸、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入院症状(腹痛、发热、意识状态)、溃疡病史、既往病史(糖尿病、心血管、脑卒中病史)、吸烟史、穿孔部位及穿孔直径、延迟治疗时间、HB、肝功能(TBil、DBil、PA、ALB)、肾功能(CRE、Cys-C)、凝血功能(PT-INR、Fg、DD)、K+、入院时qSOFA评分、入院时SOFA评分、伴随症状(低蛋白血症、贫血)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7急性穿孔合并脓毒症多因素分析:年龄、发热及入院时qSOFA评分具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消化性溃疡患者入院时出现急性剧烈腹痛、呼吸急促、脉搏细速,既往有脑卒中病史是发生急性穿孔的危险因素。2高龄及发热为急性穿孔患者发生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入院时行qSOFA评分可以帮助早期识别脓毒症。3急性穿孔患者延迟治疗时间的增加与脓毒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成正比。4呼吸频率和血压对急性穿孔患者早期识别脓毒症更敏感。5全科医生应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长期管理,以减少急性穿孔的发生。

倪震博[3](2020)在《健胃清肠合剂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健胃清肠合剂保留灌肠治疗IIO气机壅滞证患者,并与甘油灌肠剂保留灌肠治疗IIO患者的实际临床疗效作对比,以便从中医理论角度探讨健胃清肠合剂治疗IIO气机壅滞证患者的作用机理和临床疗效,从而更有效地运用健胃清肠合剂治疗IIO及其相关疾病。方法:根据参照标准筛选出符合本次临床研究的62例IIO气机壅滞证患者,随机纳入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甘油灌肠剂,将药液加热至39℃,每次300ml,保留灌肠30min,每日2次,7天为一疗程;治疗组予以健胃清肠合剂,将药液加热至39℃,每次500ml,保留灌肠30min,每日2次,7天为一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统计拟定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IIO中医症状总积分及单项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评分等变化情况,进而比较两组的临床实际疗效。结果:1.两组IIO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中除首次排便时间小幅度短于对照组外,首次排气、腹痛缓解腹胀缓解、饮食恢复时间均大幅度短于对照组。3.两组治疗后的CRP水平均下降至正常范围内,说明两组治疗对于降低患者炎症方面反应均具有一定疗效。其次,治疗组降低患者CRP水平大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均未超过两周,但治疗组的实际住院天数平均值小于一周,对照组的实际住院天数平均值大于一周,说明治疗组在缩短患者实际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5.在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的比较上可看出两组的中医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从两组单项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来看,两组中的单项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组间比较中,两组治疗后在改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其余各单项中医症状方面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症状总积分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的中医症状总积分有效率为62.07%。7.在治疗前,两组患者HAMA和HAMD-24量表积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HAMA和HAMD-24量表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两组在治疗后的X线阳性例数均明显减少,但治疗组的阳性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体临床疗效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体临床疗效有效率为65.52%。结论:本次研究中,健胃清肠合剂可以显着改善IIO气机壅滞证患者临床症状,能够明显调节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疗效较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程星[4](2020)在《复方参术健胃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脾胃虚寒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复方参术健胃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客观的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方法:1.选择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期(包括A1、A2期)、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方法:14C-尿素呼气试验)且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寒证的患者60例,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药组)和对照组(西药组),每组均为30例。2.对照组予以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mg,每日两次;克拉霉素0.5g,每日两次;阿莫西林1.0g,每日两次;枸橼酸铋钾颗粒2.0g,每天两次。连续服用2周后停用铋剂及抗菌药物,PPI再续服2周,总共疗程为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参术健胃胶囊1.0g,每日三次,连续服用4周。两组疗程均为四周。3.治疗前后进行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胃镜结果变化,停药4周复查幽门螺杆菌,观察H.pylori根除率。并对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1.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胃镜下溃疡分期情况、溃疡直径、溃疡发生部位、中医症状总积分、单个中医症状积分方面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经4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在治疗后两组经比较,治疗组在减轻中医症状总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个中医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在胃脘隐痛、得食痛减、四肢倦怠、畏寒肢冷、口淡流涎、便溏、纳少症状积分上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单个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均具有显着疗效,且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4.胃镜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在胃镜表现上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胃镜疗效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65>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黏膜修复上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且疗效相当。5.H.pylori根除率比较:治疗组H.pylori根除率为96.67%,对照组H.pylori根除率为93.33%,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554>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根除H.pylori感染上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且疗效相当。6.安全性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复方参术健胃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DU患者,能明显改善中医症状、缓解患者不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减轻患者中医症状方面疗效显着,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富[5](2017)在《OTSC吻合夹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比较新型OTSC吻合夹止血术与传统TTSC内镜夹止血术在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和Dieulafoy病出血中的差异,探讨OTSC吻合夹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2例完成OTSC吻合夹止血术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和应用OTSC吻合夹止血术之前近期完成传统TTSC内镜夹止血术的24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两种术式的即时止血成功(率)、夹子总数(枚)、首次止血成功(率)、术后复发(率)、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二次内镜治疗(率)、永久止血(率)、并发症(率)、术后住院时间(d)、死亡(率)来评价OTSC吻合夹止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14例完成OTSC吻合夹止血术的Dieulafoy病出血患者和应用OTSC吻合夹止血术之前近期完成传统TTSC内镜夹止血术的14例Dieulafoy病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两种术式的即时止血成功(率)、夹子总数(枚)、首次止血成功(率)、术后复发(率)、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二次内镜治疗(率)、永久止血(率)、并发症(率)、术后住院时间(d)、死亡(率)来评价OTSC吻合夹止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1.OTSC吻合夹止血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即时止血成功(率)为20/22(90.9%),夹子总数(枚)为22,首次止血成功(率)为20/22(90.9%),术后复发(率)为1/20(5%),止血成功(率)为19/22(86.4%),再出血(率)为1/20(5%),二次内镜治疗(率)为3/22(13.6%),永久止血(率)为18/22(81.8%),并发症(率)为0/22(0%),术后住院时间(d)为(8.950±0.9638)d,死亡(率)为 0/22(0%)。TTSC内镜夹止血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即时止血成功(率)为13/24(54.2%),夹子总数(枚)为56,首次止血成功(率)为13/24(54.2%),术后复发(率)为0/13(0%),止血成功(率)为13/24(54.2%),再出血(率)为0/13(0%),二次内镜治疗(率)为 11/24(45.8%),永久止血(率)为 13/24(54.2%),并发症(率)为0/24(0%),术后住院时间(d)为(8.538±0.5264)d,死亡(率)为 1/24(4.2%)。2.OTSC吻合夹止血术治疗Dieulafoy病出血即时止血成功(率)为14/14(100%),夹子总数(枚)为14,首次止血成功(率)为14/14(100%),术后复发(率)为1/14(7.1%),止血成功(率)为13/14(92.9%),再出血(率)为1/14(7.1%),二次内镜治疗(率)为1/14(7.1%),永久止血(率)为13/14(92.9%),并发症(率)为 0/14(0%),术后住院时间(d)为(9.500±1.308)d,死亡(率)为0/14(0%)。TTSC内镜夹止血术治疗Dieulafoy病出血即时止血成功(率)为12/14(85.7%),夹子总数(枚)为28,首次止血成功(率)为10/14(71.4%),术后复发(率)为4/12(33.3%),止血成功(率)为8/14(57.1%),再出血(率)为1/11(9.1%),二次内镜治疗(率)为5/14(35.7%),永久止血(率)为8/14(57.1%),并发症(率)为 0/14(0%),术后住院时间(d)为(10.00±1.314)d,死亡(率)为 1/14(7.2%)。结论:OTSC吻合夹止血术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对较大管径的血管破裂出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复杂性难治性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OTSC吻合夹止血术可作为首选治疗。

关富,陈钟,钟玲,马明,林华英,韩忠政,肖尧生,张鸣青[6](2016)在《OTSC吻合夹闭合术联合腹腔穿刺置管冲洗术治疗胃窦溃疡穿孔并急性腹膜炎1例报道》文中研究表明消化性溃疡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经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时,内镜下应用OTSC吻合夹闭合术联合腹腔穿刺置管冲洗术,可以降低外科手术使用率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现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下应用OTSC吻合夹闭合术联合腹腔穿刺置管冲洗术成功治疗胃窦溃疡穿孔并急性腹膜炎1例经验。

王晓[7](2016)在《消化性溃疡穿孔80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观察诊断及治疗方法,并观察诊断及治疗结果。结果 :治疗前,明确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73例,占91.3%。7例误诊患者中,3例误诊为弥漫性腹膜炎,2例患者误诊为阑尾炎,1例患者误诊为肠梗阻,1例患者误诊为胰腺炎。经诊断后,80例患者中,10例患者首选保守治疗,无中转手术者,出现1例便秘;采用手术治疗患者70例,其中,胃大部分切除术58例,占82.9%,穿孔修补术12例,占17.1%。58例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中,3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对症治疗后均好转。12例穿孔修补术患者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腹部B超、X线片检查的准确率比较高,可作为消化性溃疡穿孔主要的检查手段。依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自身情况等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法,以促进患者痊愈。

张云新[8](2015)在《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诊治》文中认为目的总结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患者有34例,采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的有30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有34例,观察并分析各种治疗手段的疗效。结果通过治疗98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而在34例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治愈良好;采用腹腔镜穿孔修补术的30例患者,治愈后预后良好;通过对比,腹腔镜组相对与开腹手术组手术时间增加,手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镇痛药的使用率、肛门排气的时间以及复发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在腹腔镜下行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有着创伤小、手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而非手术治疗能在特定的情况下使用,对其起到补益的作用。

孟庆新[9](2014)在《消化性溃疡穿孔保守治疗39例临床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保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消化性溃疡穿孔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患者中胃溃疡穿孔2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7例,保守治疗34例治疗痊愈,4例腹膜炎症状加重中转手术治疗。所以患者均随访6个月,溃疡复发5例,均为生活习惯不良,不按医嘱服药所致。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基础下保守治疗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是安全有效的。

黄明福,吴文华,曾银开[10](2014)在《经腹腔镜修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腹腔镜下修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06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腹腔镜下修补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4例患者腹腔镜下修补成功,另有1例因十二指肠球后穿孔操作困难即中转开腹完成手术,腹腔镜下修补手术时间为(65±25)min,手术后住院时间(7±2)d。全部患者无术后修补失败而再漏、出血、腹腔及穿刺孔的感染,以及肠粘连梗阻或胃十二指肠梗阻等并发症,穿刺孔一期愈合,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后继续经消化内科规范治疗。结论:经腹腔镜修补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痛疼轻、出血少、美容、腹腔干扰轻、冲洗彻底、肠道排气早、恢复快及感染并发症少,并兼顾明确诊断与治疗等优点,并且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二、非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25例报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25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近10年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临床流行病学变化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诊断标准
    2.5 研究方法
    2.6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病因统计结果
    3.2 相关诱因统计
    3.3 相关因素统计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病因分析
    4.2 诱因分析
    4.3 相关因素分析
    4.4 存在问题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2)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危险因素分析及全科管理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来源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分组标准
    1.2 研究数据
        1.2.1 一般资料
        1.2.2 入院时情况
        1.2.3 既往病史
        1.2.4 实验室检测指标
        1.2.5 影像学检查
        1.2.6 延迟诊疗时间
        1.2.7 脓毒症诊断标准
        1.2.8 季节划分
        1.2.9 年龄段划分标准
        1.2.10 治疗结局
    1.3 数据收集
    1.4 数据分析
    1.5 研究程序
    1.6 伦理学要求
2 结果
    2.1 资料收集结果
    2.2 急性穿孔临床分析
        2.2.1 一般临床资料对比结果
        2.2.2 入院时生命体征比较
        2.2.3 入院时症状比较
        2.2.4 溃疡病史对比
        2.2.5 既往病史对比
        2.2.6 个人史对比
        2.2.7 溃疡/穿孔情况对比
        2.2.8 实验室数据对比
        2.2.9 治疗结局
        2.2.10 单因素分析结果
        2.2.11 二元logistic分析
    2.3 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合并脓毒症分析
        2.3.1 一般临床资料对比结果
        2.3.2 入院时生命体征比较
        2.3.3 入院时症状比较
        2.3.4 溃疡史及既往病史对比
        2.3.5 个人史对比
        2.3.6 穿孔情况对比
        2.3.7 实验室数据对比
        2.3.8 入院时qSOFA评分
        2.3.9 入院24 小时SOFA评分
        2.3.10 入院时低蛋白血症及贫血情况对比
        2.3.11 单因素分析结果
        2.3.12 二元logistic分析
    2.4 脓毒症患者治疗情况
        2.4.1 术后并发症情况
        2.4.2 腹腔积液病原体培养情况
3 讨论
    3.1 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危险因素
        3.1.1 入院时症状及体征对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影响
        3.1.2 既往病史对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影响
        3.1.3 溃疡史对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影响
        3.1.4 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季节)对PPU的影响
        3.1.5 治疗方式对PPU的影响
        3.1.6 病变部位与PPU的情况
        3.1.7 病患直径与PPU的情况
        3.1.8 实验室数据比较
    3.2 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合并脓毒症的危险因素
        3.2.1 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季节)对脓毒症的影响
        3.2.2 qSOFA及 SOFA评分对脓毒症的影响
        3.2.3 入院时体征与症状比较
        3.2.4 既往病史及个人史对脓毒症的影响
        3.2.5 治疗情况对脓毒症的影响
        3.2.6 实验室检查数据对脓毒症的影响
    3.3 全科管理策略
        3.3.1 日常管控
        3.3.2 重症识别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健胃清肠合剂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含量估计
        2.2 样本分组方法
    3 治疗方案
        3.1 西医常规治疗
        3.2 分组灌肠治疗
    4 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判定
        4.1 一般资料
        4.2 安全性指标
        4.3 本次临床研究观察指标
        4.4 总体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4.5 中医单项症状积分判定标准
        4.6 中医症状总积分疗效判定标准
        4.7 X线影像判定标准
        4.8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
        4.9 临床研究的安全性评估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与分析
    1 一般资料
        1.1 性别比较
        1.2 年龄比较
        1.3 病程比较
    2 首次排气、首次排便、腹痛缓解、腹胀缓解、饮食恢复时间
    3 CRP水平变化
    4 实际住院天数
    5 临床疗效结果
        5.1 中医各项症状总积分结果比较
        5.2 单项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比较
        5.3 中医症状总积分疗效结果比较
        5.4 HAMA和HAMD-24量表积分结果比较
        5.5 X线阳性例数(率)结果比较
        5.6 总体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5.7 本次临床研究安全性评估
        5.8 研究结果分析
讨论
    1 IIO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1.1 中医对IIO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对IIO病因的认识
        1.3 中医对IIO病机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IIO的发病机制研究
        2.1 肠屏障功能与IIO的相关性研究
        2.2 肠道菌群移位与IIO的相关性研究
        2.3 炎症反应机制与IIO的相关性研究
        2.4 机械性损伤、术后腹腔粘连与IIO的相关性研究
        2.5 精神心理与IIO的相关性研究
    3 IIO的中医保留灌肠治疗
    4 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4.1 健胃清肠合剂立方依据及配伍意义
        4.2 健胃清肠合剂单味中药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
    5 对照药甘油灌肠剂的研究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复方参术健胃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脾胃虚寒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文献研究
    1.现代医学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认识
        1.1 定义
        1.2 流行病学
        1.3 发病机制
        1.4 现代医学治疗现状及进展
    2.中医学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药治疗现状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与分组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及终止标准
    2.研究方法
        2.1 临床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定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中医症候疗效评定
        3.3 胃镜疗效比较
        3.4 H.pylori根除率比较
        3.5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脾胃虚弱为DU的主要病因
    2.脾胃升降失调,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是DU的基本病机
    3.健脾温中、和胃止痛是脾胃虚寒型DU的主要治法
    4.复方参术健胃胶囊的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4.1 组方分析
        4.2 现代药理研究
结论
不足与展望
    1.不足之处
    2.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5)OTSC吻合夹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2. OTSC吻合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OTSC吻合夹与传统TTSC内镜夹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对比研究
    1. 背景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OTSC吻合夹与传统TTSC内镜夹治疗DIEULAFOY病出血的对比研究
    1. 背景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总结和展望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6)OTSC吻合夹闭合术联合腹腔穿刺置管冲洗术治疗胃窦溃疡穿孔并急性腹膜炎1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病例
讨论

(7)消化性溃疡穿孔8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1.2.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治疗
2 结果
    2.1 临床诊断结果
    2.2 临床治疗结果
        2.2.1 非手术治疗结果
        2.2.2 手术治疗效果
3 讨论
    3.1 消化性溃疡穿孔的临床特点
    3.2 消化性溃疡穿孔的诊断
    3.3 消化性溃疡穿孔的临床治疗
        3.3.1 非手术治疗
        3.3.2 手术治疗

(8)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2.2 三组患者镇痛药使用率、并发症率以及复发率方面比较
3 讨论

(9)消化性溃疡穿孔保守治疗39例临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结果
2 讨论

(10)经腹腔镜修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非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25例报道(论文参考文献)

  • [1]近10年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临床流行病学变化趋势[D]. 张佳慧. 延边大学, 2020(05)
  • [2]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危险因素分析及全科管理策略[D]. 刘思凝.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3]健胃清肠合剂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D]. 倪震博.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0)
  • [4]复方参术健胃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脾胃虚寒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程星.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OTSC吻合夹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D]. 关富. 厦门大学, 2017(06)
  • [6]OTSC吻合夹闭合术联合腹腔穿刺置管冲洗术治疗胃窦溃疡穿孔并急性腹膜炎1例报道[J]. 关富,陈钟,钟玲,马明,林华英,韩忠政,肖尧生,张鸣青.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6(12)
  • [7]消化性溃疡穿孔80例临床分析[J]. 王晓. 人人健康, 2016(20)
  • [8]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诊治[J]. 张云新.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34)
  • [9]消化性溃疡穿孔保守治疗39例临床体会[J]. 孟庆新. 兵团医学, 2014(03)
  • [10]经腹腔镜修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体会[J]. 黄明福,吴文华,曾银开. 中国医学创新, 2014(23)

标签:;  ;  ;  ;  ;  

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非手术治疗25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