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软Linux黑暗陈仓

中软Linux黑暗陈仓

一、中软Linux暗度陈仓(论文文献综述)

吴怡佳[1](2021)在《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能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周瑞恒[2](2020)在《村规民约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实效性研究 ——基于河南省X县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村规民约作为一种村民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乡村社会公约,是传统乡村治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在传统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功能的治理手段,村规民约在村民自治中的时代价值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然而随着乡村社会的转型,村规民约发挥作用所依托的治理环境也发生重大改变。相较以往强大的约束能力,村规民约表现出日渐式微的态势。如何结合现实状况,使村规民约摆脱当前困境,发挥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便成为当下促进乡村社会有效治理的重要议题。本文选取河南省X县作为实证调查的地点,以权威理论为研究视角,运用调查问卷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深入了解该县村规民约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的现状。本文紧扣村规民约这一符合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要求的治理手段,细致描述了所调查村庄中村规民约的现状,从文本内容到具体执行对村规民约的整体运作过程进行分析,在实际效果中审视村规民约作用发挥的情况。通过对村规民约整体运行过程的全景式梳理和理论分析发现,村规民约作为农村基层社会新的治理手段,村民合意性、传统思想观念以及乡村精英共同形成其权威来源。而现实中,乡镇党委政府在制定推行村规民约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村干部在村规民约推行过程中呈现毫无作为与过度干预的两极分化,以及村民参与制定与执行村规民约意识的欠缺,共同导致村规民约在运行过程中产生诸多问题,并造成其社会权威支持缺失。而乡村治理主体的良性互动、社会舆论环境的营造、乡村精英作用的充分发挥则是重构村规民约权威的重要支撑,是使村规民约治理作用有效发挥的现实路径。

刘兴华,李冰[3](2019)在《国际安全视域下的网络文化与网络空间软实力》文中指出网络文化不是纯粹的文化问题和文化现象,而是与安全具有广泛的内在联系。在网络空间本身已经全球化的时代,有必要从国际安全的视角审视网络文化。理想的网络文化是一个能够维系自身运转、净化和完善的体系,具有三个与安全相关的功能:传递功能(以信息技术实力确保信息文化流动的顺畅和安全)、纠正功能(纠正错误信息和越轨行为)和塑造功能(塑造观念、行为方式和组织方式)。这三个功能分别对应三种类型的国家软实力:第一,以信息传播和文化内容为基础的网络空间软实力,主要是指信息传播实力和网络文化产品的吸引力。第二,以外交劝说和外交质量为基础的网络空间软实力,即运用传统外交和公共外交等方式纠正有危害性的信息和越轨行为的能力。第三,以国家利益和国际道义为基础的网络空间软实力,指建构国家文化、国家形象和国际声誉的能力。网络空间软实力是数字化时代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成为未来国力竞争的焦点领域。

姚璎晏[4](2019)在《论李佩甫小说的乡村世界》文中认为河南作家李佩甫一直立足于中原大地,真诚记录在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生命个体的逃离、转变与成长,叙述属于自己的“平原”故事。他的作品秉持文以载道的精神,聚焦于他生活过的豫中平原,感情真挚,风格独特,近年来备受关注。他以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介入这块“绵羊地”,以对故乡的赤诚之心,再现了中原历史画卷。乡村的自然风光,人民的爱恨情仇都在李佩甫的笔下被演绎得生动而鲜活,例如《羊的门》、《金屋》《等等灵魂》《平原客》、《田园》等,都具有清新而别样的乡土气息。一方面其作品背景很少超过豫中平原这一方寸天地;另一方面,他的小说内在具有忧国忧民、放眼四海的思想特质。从其作品中,不仅感受到作家李佩甫对鲁迅先生开辟的乡土文学的承继,且发现了其与时俱进,关注现实,写在当下的创作精神。他深切关注豫中平原人民的现实生活状况,在展示他们的善良朴实的本性之时,也切中肯綮地揭示他们性格中的弱点,如有气无骨、自私、懦弱、目光短浅等。他的小说具有现代理性精神,且执着地把对具体的乡村生活的透视与国民性批判相联系,从而建立了既具有现代理性批判精神又具有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的地域艺术景象。第一章论述李佩甫小说创作的乡土情结的起源以及当今的时代环境。一源于周树人提出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写作,二是三十年代沈从文理想的“田园牧歌”式文学风格的影响,三是80年代寻根小说文化反思的激发。内在条件与外在语境的影响导致李佩甫开始了文学寻根,反思故土的沧桑巨变。第二章论述其作品中乡村世界的图景演变,分别从诗性的原始故土、从迷失之城到浮躁之乡、乡村未来的转型等三个角度展开。第三章乡土文学创作视角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人性特质之悟,第二,生存哲学之省,第三,现实发展之忧。第四章,乡土世界的价值诉求。阐述李佩甫对城乡社会环境的内省和他的乡村理想的虚幻。

刘国照[5](2019)在《论上市公司重组中业绩补偿协议的监管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以来,经济增长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产业结构正在转型升级,国内企业发展的动力不足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为了有较好的发展状况,要通过公司之间的并购重组来使公司快速的成长。业绩补偿协议被广泛用作上市公司避免交易风险的法宝之一。随着中国与世界市场的相互融合,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在交易过程中选择采用签订业绩补偿协议的方式。在签订业绩补偿协议的上市公司重组中有许多特别的案例,本文通过大量实际数据和“神雾节能”等相关案例引出业绩补偿协议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也详细的分析了上市公司重组中业绩补偿协议的概念、法律性质、与相关概念的差异、监管的一些必要和监管的相关现状以及监管存在的大量问题与解决办法。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相关情况,当前我国的现状是:首先,国家大力鼓励和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国家的鼓励也让上市公司发展稳步前进,并且在逐渐的完善资本市场,健全企业兼并重组的体制;其次,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毋庸置疑是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处于监管主导地位的行政主体;最后,现阶段中国在证券市场上使用最广泛的监管手段是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我国上市公司重组中业绩补偿协议的监管存在不少问题,这其中包括监管目标顾此失彼、中介机构缺位、信息披露不力以及监管处罚力度过轻的问题。通过对美国和英国在上市公司重组中业绩补偿协议的法律监管的相关研究,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是:第一,确立中介机构“软监管”职能;第二,抓紧实施基于“安全港规则”为前提原则的预判性信息披露规则。可以借鉴英国的先进经验是:我国并购重组委员会应被给予独立的处分权利,以确保证券市场稳步发展。笔者认为,应当进一步明确监管目标、更好地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完善业绩承诺风险信息披露和加大监管处罚力度完善法律监管手段。本文通过文献的整理与总结,了解学术界对业绩补偿协议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尚需深入之处,以此作为本文写作的基础;通过经典案例分析提出论点精心论证,研究业绩补偿协议在我国的适用于履行情况,总结出主要问题,进而找出我国法律监管的漏洞。从实际案例出发再结合域外的成功经验对症下药,突出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重组中业绩补偿协议发挥巨大作用的现实意义。

李芸芸[6](2019)在《V公司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的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文中指出现如今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存在一股独大以及股权高度集中等特征,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大股东通过控制权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如何解决他们之间的利益矛盾是值得研究的。大股东拥有公司绝对的控制权,当大股东享受到了控制权给他们带来的财富时,可能会以此为优势不断而隐秘的实施利益输送行为,从而获取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司长远发展的基石,也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平衡。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从非公平的关联交易、不合理的资金占用和关联担保等方式转变成更加难于监管的股权再融资、盈余管理、股利分配政策、股权质押等方式。当下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治理制度逐渐发展,治理力度也在加强,利益输送行为得到遏制,但仍不能杜绝。本文选取了较新且有代表性的案例——V公司的大股东利益输送事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以信息不对称、股利迎合和价格幻觉理论等为理论依据,辅以国内外相关学者对利益输送行为的研究理论和成果,通过V公司的历年年报、公开资料、国泰安数据库中的上市公司数据以及Wind数据库的有关数据对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进行具体分析;接着深入剖析股权再融资和股利分配政策下的利益输送行为和导致大股东产生利益输送行为的原因以及可能导致的财务和股价的影响;最后以公司、市场及投资者这三者为论述视角,提出遏制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的针对性建议。V公司案例正是反映了我国证券市场所体现出的一些问题,所以政府的管理参与和高度监管重视是无可厚非的,这就要求大股东反思短期投机给公司带来的风险,投资者亦需要理清头绪看穿大股东短期投机的真实意图,谨慎投资才可能规避利益受损。综上所述,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将具体问题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得出利益输送行为的成因、经济后果及相应的启示和建议,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为监管者监管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的投资行为和大股东管理公司提供启发以及帮助。

黄金文[7](2019)在《传播性病罪废除论》文中认为传播性病罪在司法适用中虽属冷门罪名,但在学界的讨论却热火朝天,并且在这些讨论中学者们对该罪多持批判态度。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学者在批判传播性病罪的时候似乎都是为了批判而批判,没有从立法背景、立法目的以及法益的角度出发对本罪存在的必要性及合理性进行探讨。他们几乎都是从法条规定本身出发对传播性病罪进行批判,这存在一个基本的逻辑错误,即认为立法者遵循的立法主线是:通过打击卖淫、嫖娼——以减少性病传播——最终实现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的目的。但是事实上立法者真正应当遵循的立法主线是:打击性病传播行为——以减少性病传播——最终实现保护公民人身健康权的目的。坚持第二条路线意味着,传播性病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公民人身健康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我们不能忽视传播性病行为本质上属于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与普通伤害行为具有共通性。这意味着,传播性病行为应纳入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一章中进行评价。通过刑法体系性解释发现,在现有伤害类罪名体系下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传播性病罪存在的困境。传播性病罪应予直接废除。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五个部分,全文共计三万六千余字:第一部分是对传播性病罪的概述。主要对传播性病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及其规范要素进行解读,本部分是为下文展开论述做基础性铺垫。第二部分是在规范层面以及司法适用层面对传播性病罪检视。主要探讨该罪法律规定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因这些问题所引发的司法适用层面的窘境。第三部分是对传播性病罪废除的必要性进行考量。主要从传播性病罪的立法背景、立法目的及法益三个角度对其立法本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展开有效性探讨。本部分主要是为后文论述传播性病罪废除的合理性指明基本的价值取向。第四部分是对传播性病罪废除的合理性进行考量。主要从定罪量刑、刑法的安定性、刑法的谦抑性以及被害人权益四个角度对传播性病罪废除的合理性展开探讨。最终目的在于说明,传播性病罪废除后不仅不会导致定罪量刑的困境,反而会厘定理论争议并给司法实践带来一系列益处。第五部分是论述传播性病罪废除后的司法应对。主要讨论在现有的伤害类罪名体系下,传播不同性病的行为以及以不同形态传播性病的行为该如何定罪量刑。本文提出,传播性病罪是在严打卖淫、嫖娼的形势政策背景下,因对立法目的认识错误以及对法益把握偏差而设立的,所以传播性病罪从始至终都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及合理性。基于此,更好的解决办法是用伤害类罪名彻底替代传播性病罪对传播性病行为的定罪量刑,并对传播性病行为以传播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进行定罪量刑的区别。此外,着重探讨传播性病行为的未完成形态、母婴垂直传播性病的刑法性质以及经被害人同意的传播性病行为的性质。

于升[8](2018)在《经济法的软法之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政府与市场关系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经济法的一个重大命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未来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方向。由于政府长期实行计划体制的惯性、市场管理水平的制约以及过度依赖资源配置权力和利益机制等原因,我国市场运行过程中政府的过度干预、违法干预等行为频发。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实现政府干预法治化是权力经济向法治经济转变的关键。从既往路径看,偏重“硬法之治”的经济法存在着法律规范体系较为僵化、法律调整手段单一、法律正当性供给不足等缺点,经济法资源不能物尽其用,亟需法律创新。作为新兴概念,软法引起了诸多学术争论,其性质有待进一步澄清。通过价值、规范与事实三个维度来检视,软法通过民主协商过程被赋予了价值正当性,并在规范层面也符合一般的法逻辑构造,且作为一种由社会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能对共同体成员产生实际约束力,在此意义上,软法亦法。其具有创制方式与制度安排弹性十足、非司法中心主义、位阶不明以及注重共识与合意等特点。软法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单一硬法治理的结构性缺陷,提高了法律的正当性与实效性,也降低了法治与社会发展成本,营造了多元、开放、竞争、合作与共赢的市场治理格局。从经济法的制度安排看,硬法的单向治理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关系,也难以有效平衡市场日益多元的利益格局,甚至会滋生更多的腐败与寻租行为。经济法治不仅需要建立刚性的制度安排,也需要吸纳柔性的规则影响。基于共同理论基础并遵循逻辑一致,软法制度及实践和经济法治在理念、功能、规范层面上呈现高度契合:在理念上都主张自由协商,在功能上都倾向于形成自发秩序,在规范层面,经济法治为软法规范的生成提供了滋润的土壤,软法则丰富了政府干预市场的工具选择。可以从主体、行为与责任三方面对经济法中软法的表现形式及特征进行考察。由于主体的多样性,经济法中软法可分为政府主体层面、市场主体层面以及涉及社会中间层主体的软法规范。从经济法中软法行为特征来看,其不仅具有法律性、社会性、可控性以及价值性等法律行为的一般特点,还具有实质公平性以及手段多样性等独特点;经济法中软法责任实现方式主要依靠讥讽、驱逐以及信任、面子、声誉等社会强制力手段,依靠调动社会资源与力量实现制裁。当前我国经济法的软法之治存在诸多缺陷,无论是行政许可还是行政裁量领域,政府主体通过软法规范来过度和不正当地干预,破坏、扭曲市场秩序和规则的现象较突出。探究根源,立法层面,科层制政府部门利益主义倾向决定了软法在立法领域中被大量随意创设;执法层面,地方政府公司化运行决定了软法执行中异化;司法层面,人民法院在我国宪政架构中的相对弱势地位及软法文本自身问题决定了软法之治的乱象难以得到司法救济。经济法治的实现亟需一套可行的软法善治制度化方案。首先,结合我国市场法治环境和政府干预行为特点,软法之治基本原则宜软硬兼顾,软法为主。其次,立法上,要明确软法制定主体、权限和程序,倡导交流式立法。执法上,要统一并完善法律依据,提高作为执法依据的软法规范位阶,科学设计执行程序,完善权利保障和执法监督机制,提高执法部门人员素质。司法维度上,一定程度强化软法规范可诉性并实行司法性审查。政府主体层面软法一旦制定过程未遵循科学、民主原则,则会混淆政府与市场边界,对市场良性发展造成影响,有必要进行较严格的司法审查。社会中间层软法,由于介于公法与私法之间,司法在介入“第三法域”时应该适当介入,坚持依法、独立的原则。市场主体间软法,司法应尊重市场高度自治,保持相对克制,尽量减少介入。

周子微[9](2017)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乡土文化资源的应用研究 ——以淮安地区为例》文中指出乡土文化是一个地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文化总和。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语文教育功能,是唾手可得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将乡土文化融入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的观念,从自然、社会中汲取更丰富的语文滋养。本论文以淮安乡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应用实践进行研究探讨,在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淮安乡土文化,以及国内研究乡土文化的现状。论文主体部分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首先,淮安乡土文化及其语文教学意义。乡土文化充实了语文教学资源、拓展了语文教学思路、丰富了语文教学方法。通过熟悉乡土文化,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通过发掘乡土文化,促进教师角色转变;通过依托乡土文化,促使语文课堂改变。其二,以淮安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为例,对淮安地区主城区初中生进行乡土文化的认知现状调查并分析研究。调查内容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对乡土文化的喜欢倾向、对乡土文化的了解、乡土文化融入初中与教学的必要性和作用、获取乡土文化的原因和途径、乡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情况调查和教师的对乡土文化的指导态度、淮安当地语文教师对乡土文化融入初中教学的建议。其三,淮安乡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施策略。淮安乡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主要从课堂教学融入和课外教学融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课堂教学融入主要包括文本教学融入、阅读教学融入、作文教学融入;课外教学融入主要包括在活动中融入、在游历中融入、在研究中融入。淮安乡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为家乡名人设计颁奖词、为家乡的风景名胜设计导游词、为家乡的特产设计广告语、指导学生编辑乡土文化班报。

仲伟通[10](2017)在《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强化党内治理,是任何一个政党都需要认真面对的一项课题。某种意义上说,政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政党的治理史,只有善于自身治理、勤于自身治理的政党,才能在政党政治的时代潮流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纵观世界政党发展史,每一个政党由弱到强无不是从善于治理起步的,而每一个政党由盛转衰也无不是从疏于治理开始的。政党发展规律表明,政党的自身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是决定政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当代,政党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形式,国家、社会和政党之间生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耦合关系。这种客观形势决定了政党在国家和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内在地要求政党必须强化党内治理以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党内治理是政党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等多个主体广泛参与、上下互动,综合运用协商、合作、对话等方式及科学、民主、法治等方略高效治理自身事务的活动。党内治理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政党建设或政党管理,更多地体现出了"治理"的多维意涵和"善治"的价值取向。党内治理蕴含着力量多元、制度至上、双向互动、廉价高效的新内涵,彰显出通过治理和善治理念来保持政党自身生机和活力的一种尝试性努力。党内治理在实践形态上可外化为具体意义上的"治党"问题,其核心问题在于探讨如何依靠法治来规约党内权力以及如何依靠制度来惩治党内腐败。总体来说,推进党内治理需要不断完善治理结构、优化治理机制、提升治理能力,以求达到政党善治之理想目标。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建设,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从严治党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战略。其实,就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实质而言,它不仅强调了"全面"这一基础和"从严"这一关键,更为重要的是它点出了"治"这一要害。全面从严治党之"治"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抓一抓" "管一管"、"治一治",而且更多地是现代意义上的"治理"。毋庸置疑,全面从严治党蕴涵着规范意义上的党内治理理念,其生长点在于政党理念实现了从"管理"到"治理"的升华。我们应当从党内治理的视角重新审视"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战略,以党内治理理念来构筑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之经",以党内治理规律来指引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之纬"。本论文立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阈,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集中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问题。全文共分导论和七章。本文着重阐述和论证了以下观点:1、治理和善治理论与政党研究具有强相关性,将治理和善治理论融于到政党研究中便生成了政党治理概念。从内涵上讲,政党治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政党治理特指党内治理。所谓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就是中国共产党将现代治理和善治理念嵌入到管党治党之中,并以科学、民主、法治等方略来规范组织运行的治理过程。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具有顺应政党现代化潮流、创新管党治党模式、高效解决党内问题等三重价值指向。从外延上讲,政党治理与政党建设、政党管理,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既存在差异又相互关联。政党治理是政党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实现了对传统党建模式的创新。政党治理是一种更为科学、合理、高效的理念和模式,它是对政党管理的升级、转型和超越。纵然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在领导力量、价值取向和基本依循上是一致的,但三者在治理主体和治理对象上也存在着显着的差异,必须厘清它们之间的边界。2、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绝非无源之水,需要吸收多方面的思想资源。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有着自身的先进性和独特性。我们应当基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视角,从马克思恩格斯对政党学说的初始论述中、从列宁对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应时发展中、从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建理论的开拓创新中寻求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所依赖的丰富思想养料。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大党、老党,需要遵循现代政党治理的主要经验和一般规律。政党变革视角是西方政党理论研究的主要范式,可以成为探讨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的重要参照。我们应当基于政党变革视角,批判性地吸收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合理性成分,从而使其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的基本借鉴。3、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绝非无本之木,需要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支撑。从历史依据上看,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管党治党经验和深刻的管党治党教训,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提供了浓厚的历史积淀。从现实依据上看,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风险社会、开放多元、新兴媒体等形势,中国共产党要通过党内治理来消解适应性危机、化解调试性难题和破解应对性困境。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契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国家治理离不开执政党的强力主导,国家治理体系内含党内治理框架的搭建,国家治理绩效有赖于党内治理能力的提升。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如要具有可行性,就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前提下设计治理框架,要在政党领域实现治理理论的适应性改造、创造性转化、结构性互动和策略性回应。4、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主要从"硬要素"和"软要素"两个核心向度涉足。"软要素"是维持政党竞争力和创造力的思想灵魂,"硬要素"是维持政党生命力和活力的组织躯壳。从软要素的向度,中国共产党要注重建构政党文化,保持政党意识形态阶级性与包容性的统一,并以良好党内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要重塑政党形象,努力增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政党的认同;要实现政党权威转型,不断提升政党的合法性。从硬要素的向度,中国共产党要合理控制政党组织规模,探寻规模扩大与善于治党的正向关联;要不断优化政党组织结构,实现结构创新与高效治党的同频共振;要努力消解政党组织惯性和无组织生长,有效应对政党治理效果递减律。5、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应然追寻的三种实践机制。与之相对应,科学治党、民主治党、制度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进程中实然存在的三种治党方略。科学治党是政党善治的基础,它解决的是如何高效治党的问题,重点在于维持治理活动的规律性、有序性和艺术性;民主治党是政党善治的动力,它解决的是如何监督党内权力的问题,重点在于促进治理运行的参与性、互动性和透明性;制度治党是政党善治的保障,它解决的是如何治理党内腐败的问题,重点在于实现治理过程的法治性、规范性和廉洁性。三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完整严密、环环相扣的治理链条,共同成为党内治理不可或缺的内在机理。6、提升治理能力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的发展路向和价值旨归。中国共产党可以从思想导向能力、组织凝聚能力、作风感召能力、自我净化能力和政党法治能力五个层面构筑党内治理现代化的能力支撑,继而在能力本位的基础上设计党内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思想导向能力是党内治理的柔性推动力,党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党性修养培育和道德人格养成;组织软弱涣散是阻滞党内治理灵活运转的重要原因,党要在"领导干部"和"向基层延伸"两个方面着力增强组织凝聚能力建设;作风问题是制约党内治理成效的主要瓶颈,党要集中整饬"四风",构建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腐败现象是党内治理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党既要严厉惩治腐败,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又要加强党内监督,始终保持党的廉洁自律,还要实现向制度治腐、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转变;政党法治能力是党内治理的核心能力,党要增强党内法规创制能力,提高党内法规执行能力,提升领导干部法治能力。

二、中软Linux暗度陈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软Linux暗度陈仓(论文提纲范文)

(2)村规民约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实效性研究 ——基于河南省X县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村规民约
        2.1.2 社会治理
        2.1.3 实效性
        2.1.4 乡村精英
    2.2 理论基础
        2.2.1 权威理论
        2.2.2 结构化理论
3 研究方案
    3.1 研究地点的选择
        3.1.1 选点缘由
        3.1.2 调查点概况
    3.2 资料收集
        3.2.1 定量资料的收集
        3.2.2 定性资料的收集
    3.3 资料整理
4 村规民约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实施现状分析
    4.1 村规民约文本规范性欠缺
    4.2 村规民约的生成不符合法定程序
    4.3 村规民约实施方式不规范与形式化
5 村规民约的实效性与影响因素分析
    5.1 村规民约的实效性分析
        5.1.1 婚丧嫁娶规约的实施效果
        5.1.2 环境卫生规约的实施效果
        5.1.3 村民自治章程的实施效果
        5.1.4 村民行为守则的实施效果
    5.2 村规民约的影响因素分析
        5.2.1 村规民约生成过程——传统型权威的缺失
        5.2.2 村干部的两极分化——魅力权威的缺失
        5.2.3 村民的“集体缺席”——合法性权威的缺失
6 村规民约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有效作用的建议
    6.1 实现乡村社会治理主体的良性互动
        6.1.1 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法律法规制度
        6.1.2 提高乡村治理主体的法治意识
    6.2 营造村规民约运行的社会舆论环境
    6.3 充分发挥乡村社会精英在村规民约制定与实施中的带动作用
7 总结与讨论
    7.1 结论
    7.2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国际安全视域下的网络文化与网络空间软实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安全语境下的网络文化及软实力研究
    (一)网络文化的安全状态与安全治理
    (二)网络威胁的文化维度
    (三)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安全效应
    (四)网络权力结构和组织方式的国际安全问题
    (五)网络空间中的国家形象与软实力
二网络文化的国际安全内涵
    (一)网络文化产品层面
    (二)网络信息技术层面
    (三)网络政治文化层面
    (四)网络舆论层面
    (五)网络意识形态层面
    (六)网络行为和组织方式层面
三网络文化的安全功能
    (一)传递功能:缔造信息与文化流动的安全
        1. 网络信息传递及网络信息流动安全
        2. 网络文化产品的传播
    (二)纠正功能:应对错误信息和越轨行为引发的安全难题
        1. 网络空间中的曲解、谣言、偏见及其纠正
        2. 网络空间中的安全越轨行为及其纠正
    (三)塑造功能:建构符合安全需求的观念、行为方式和组织方式
        1. 价值观、认知和认同的塑造
        2. 行为方式和组织方式的塑造
四网络空间软实力
    (一)以信息传播和文化内容为基础的网络空间软实力
    (二)以外交劝说和外交质量为基础的网络空间软实力
    (三)以国家利益和国际道义为基础的网络空间软实力
五结论

(4)论李佩甫小说的乡村世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学界研究概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李佩甫小说乡村世界的图景演变
    第一节 诗性的原始家园
        一、田园风味的浓郁
        二、乡村精神的美好
    第二节 从迷失之城到浮躁之乡
        一、民众的绵羊性格
        二、物质的极度贫乏
        三、官场的滥权现象
        四、权力的天生迷恋
    第三节 乡村未来转型的思考
        一、纯净灵魂的希冀
        二、精神家园的重建
第二章 李佩甫小说乡村世界的书写角度
    第一节 人性特质之悟
        一、三类人物的塑造
        二、人性异化的展现
    第二节 生存哲学之省
        一、权力的崇拜
        二、精神的异化
        三、脸面的重视
    第三节 现实发展之忧
        一、末世图景的揭示
        二、人治文化的憎恶
        三、故乡精神的回望
第三章 李佩甫小说乡村世界的价值诉求
    第一节 现实社会的内省
        一、进城的失落困窘
        二、乡村的质朴温情
        三、家园的理想建构
    第二节 乡村理想的虚幻
        一、痛与爱的游移
        二、人物形象失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论上市公司重组中业绩补偿协议的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业绩补偿协议:基于上市公司重组中相关概念的剖析
    (一)业绩补偿协议的界定
        1.业绩补偿协议的概念
        2.业绩补偿协议的性质
    (二)业绩补偿协议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1.业绩补偿协议与Earn-out
        2.业绩补偿协议与对赌协议
    (三)对业绩补偿协议进行监管的必要性
        1.保障交易定价的必然要求
        2.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必然要求
        3.保证交易公平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上市公司重组中业绩补偿协议监管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重组中业绩补偿协议的监管现状
    (二)我国上市公司重组中业绩补偿协议监管存在的问题
        1.监管目标的顾此失彼
        2.中介机构没有“软监管”职能
        3.信息披露不力
        4.监管处罚力度过轻
三、英美国家上市公司重组中业绩补偿协议监管规则及启示
    (一)英美国家上市公司重组中业绩补偿协议的监管规则
        1.美国上市公司重组中业绩补偿协议的监管规则
        2.英国上市公司重组中业绩补偿协议的监管规则
    (二)启示
        1.确立中介机构“软监管”职能
        2.完善有针对性的信息披露规则
        3.给予并购重组委员会单独的处罚权力
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重组中业绩补偿协议监管的建议
    (一)明确监管目标
        1.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为主要监管目标
        2.以促进重组交易为辅助监管目标
    (二)完善相关监管手段
        1.发挥中介机构的“软监管”作用
        2.加强业绩补偿协议风险信息披露
        3.加大监管处罚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V公司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的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特色和不足
        1.4.1 本文的特色
        1.4.2 本文的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大股东和利益输送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 利益输送的定义
        2.1.2 利益输送行为的方式
        2.1.3 大股东的界定
    2.2 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的相关理论
        2.2.1 隧道效应
        2.2.2 股利迎合理论
    2.3 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原因的相关理论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3 价格幻觉假说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V公司的基本情况分析
    3.1 V公司简介
    3.2 V公司股权结构
    3.3 V公司的市场环境
        3.3.1 行业背景
        3.3.2 产业布局
    3.4 V公司的财务状况
        3.4.1 资产质量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3.4.2 盈利能力不容乐观
        3.4.3 现金流短缺
    3.5 定增和高送转方案介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V公司大股东利益输送的案例分析
    4.1 大股东利益输送前的准备工作
        4.1.1 定增配合高送转
        4.1.2 股权频繁质押融资
        4.1.3 “利好信息”提前披露
    4.2 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的情况分析
        4.2.1 股价高位减持套现
        4.2.2 深交所对V公司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的监管关注函
    4.3 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的原因分析
        4.3.1 “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
        4.3.2 董事会和监事会未能充分发挥相应的作用
        4.3.3 外部监管力度不足
        4.3.4 参与定增的机构投资者过于关注公司短期收益
        4.3.5 中小投资者非理性投资
    4.4 V公司大股东利益输送的经济后果分析
        4.4.1 盈利能力低下
        4.4.2 偿债能力恶化
        4.4.3 营运能力下降
        4.4.4 发展能力减弱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启示和建议
    5.1 合理配置和优化股权结构
    5.2 强化董事会的决策权和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
    5.3 监管机构应防范和控制利益输送行为
    5.4 参与定增的机构投资者应更关注公司的长期价值
    5.5 中小投资者需保持理性投资理念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7)传播性病罪废除论(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传播性病罪的概述
    (一)传播性病罪的概念
    (二)传播性病罪构成要件及其要素解读
二、对传播性病罪检视
    (一)规范层面对传播性病罪检视
    (二)司法适用层面对传播性病罪检视
三、废除传播性病罪的必要性考量
    (一)传播性病罪的废除是正确反思立法背景的必然结果
    (二)传播性病罪的废除是正确把握立法目的的必然要求
    (三)传播性病罪的废除是正确认知刑法法益的必然要求
四、废除传播性病罪的合理性考量
    (一)传播性病罪的废除提高了定罪量刑的便宜
    (二)传播性病的废除更利于维护刑法的安定性
    (三)传播性病罪的废除顺应刑法谦抑性思潮
    (四)传播性病罪的废除更利于保障性病被害人的权益
五、传播性病罪废除后的司法应对
    (一)针对特定对象传播性病行为的定罪量刑
    (二)针对不特定对象传播性病行为的定罪量刑
    (三)传播性病行为的未完成形态
    (四)母婴垂直传播性病的刑法性质
    (五)经被害人同意的传播性病行为的性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经济法的软法之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软法之法律属性
    2.1 软法现象的产生
        2.1.1 软法在国际法领域的兴起
        2.1.2 软法逐渐进入国内法领域
    2.2 软法是否为法的理论争论
        2.2.1 软法为法的观点
        2.2.2 软法非法的观点
        2.2.3 争论焦点的归纳
    2.3 软法亦法
        2.3.1 软法符合法的协商民主理念
        2.3.2 软法符合法的规范逻辑结构
        2.3.3 软法具有规则的实际约束力
    2.4 软法的特征
第3章 经济法治与软法之治契合及解析
    3.1 经济软法之治
        3.1.1 经济硬法单向度治理的弊端
        3.1.2 经济法领域的软法实践创新
    3.2 经济法治与软法治理的契合
        3.2.1 理念层面的契合
        3.2.2 功能层面的契合
        3.2.3 规范层面的契合
    3.3 经济法治与软法治理的契合
        3.3.1 “双重失灵”理论
        3.3.2 公共治理理论
        3.3.3 第三法域理论
第4章 经济法中软法之治的表现形式与特征
    4.1 经济法中软法治理的表现形式
        4.1.1 政府主体层面的软法
        4.1.2 市场主体层面的软法
        4.1.3 社会中间层层面的软法
    4.2 经济法中软法之治的特征
        4.2.1 经济法中软法行为特征
        4.2.2 经济法中软法责任特征
第5章 我国经济法中软法之治的缺陷及成因
    5.1 经济法治中软法之治之不足
        5.1.1 行政许可领域中的乱象
        5.1.2 行政自由裁量中的乱象
    5.2 经济法中软法乱象的原因剖析
        5.2.1 软法在制定上的随意创设
        5.2.2 软法在执行中存在异化
        5.2.3 司法机关难以介入软法之治
第6章 我国经济法中软法之治的完善
    6.1 明确经济法中软法治理的原则
        6.1.1 软硬兼施
        6.1.2 软法为主
    6.2 经济法中软法之治的立法完善
        6.2.1 明确软法制定主体及制定权限
        6.2.2 规范软法制定程序并倡导交流式立法
    6.3 经济法中软法之治的执法完善
        6.3.1 提高作为执法依据的软法规范位阶
        6.3.2 科学设计软法执法程序
        6.3.3 完善权利保障机制
        6.3.4 完善执法监督机制
    6.4 经济法中软法之治的司法完善
        6.4.1 增强软法规范条文可责性
        6.4.2 有区别地审查不同性质软法规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9)初中语文教学中乡土文化资源的应用研究 ——以淮安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理由
    二、选题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淮安乡土文化及其语文教学意义
    第一节 淮安乡土文化概述
        一、乡土文化界说
        二、淮安乡土文化
    第二节 淮安乡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乡土文化的语文教学功能
        二、淮安乡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适用性
        三、淮安乡土文化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第三节 淮安乡土文化融入当地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二、拟选材原则和应对策略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淮安乡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调查及分析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及调查对象选取
        一、调查研究的方法
        二、问卷的设计及调查的实施
        三、调查样本的选择
        四、调查材料的处理
    第二节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一、对乡土文化的喜欢倾向
        二、对乡土文化的了解
        三、乡土文化融入初中与教学的必要性和作用
        四、获取乡土文化的原因和途径
        五、乡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情况调查和教师对乡土文化的指导态度
        六、淮安当地初中语文教师对乡土文化融入初中教学的建议
第三章 淮安乡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策略
    第一节 以淮安乡土文化丰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一、融淮安乡土文化于文本教学
        二、融淮安乡土文化于阅读教学
        三、融淮安乡土文化于作文教学
    第二节 以淮安乡土文化辅助初中语文课外教学
        一、在活动中了解乡土文化的风采
        二、在游历中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三、在研究中触摸乡土文化的底蕴
    第三节 以淮安乡土文化承载初中语文教学实践
        一、为家乡名人设计颁奖词
        二、为家乡风景名胜设计导游词
        三、为家乡特产设计广告语
        四、为家乡文化编辑班报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10)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三、内容结构与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努力方向
第一章 政党治理的基本内涵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一、政党治理的概念界定及其逻辑建构
        (一) 元概念:治理
        (二) 政党治理的概念界定
        (三) 政党治理的主要构件
        (四) 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
    二、政党治理与政党建设、政党管理的指涉对象界说
        (一) 政党治理与政党建设
        (二) 政党治理与政党管理
    三、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相互关系辨析
        (一) 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含义
        (二) 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内在关联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的思想资源
    一、基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探源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党学说
        (二) 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
    二、基于西方政党变革理论的反思
        (一) 西方政党变革的一般理论
        (二) 西方政党变革的基本经验
        (三) 西方政党变革的几点启示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的历史考察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管党治党探索
        (一) 坚持思想建党,开展思想教育
        (二) 纯洁党的队伍,推进组织建设
        (三) 密切联系群众,培育优良作风
        (四) 重视制度建设,完善党的制度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管党治党探索
        (一) 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一定的进展
        (二) 党的作风建设曲折发展并误入歧途
        (三) 党的制度建设有益探索与扭曲变形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管党治党探索
        (一) 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二) 更加突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三) “管理型”政党向“治理型”政党的转变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的现实审视
    一、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的重要性
        (一) 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执政党的强力主导
        (二) 国家治理体系蕴含着党内治理框架的搭建
        (三) 国家治理绩效有赖于党内治理能力的提升
    二、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的必要性
        (一) 风险社会治理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危机
        (二) 开放多元治理环境下中国共产党的调适性难题
        (三) 新兴媒体治理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的应对性困境
    三、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的可行性
        (一)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理论明确了党内治理的价值指向
        (二)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党内治理的制度框架
        (三)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道路指引了党内治理的现实路径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的核心要素
    一、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的软要素
        (一) 政党文化建构
        (二) 政党形象重塑
        (三) 政党权威转型
    二、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的硬要素
        (一) 合理控制政党组织规模
        (二) 不断创新政党组织结构
        (三) 消解政党组织惯性与无组织生长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的实践机制
    一、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的科学化
        (一) 中国共产党科学治党的价值意蕴
        (二) 中国共产党科学治党的主要问题
        (三) 中国共产党科学治党的路径选择
    二、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的民主化
        (一) 中国共产党民主治党的价值意蕴
        (二) 中国共产党民主治党的主要问题
        (三) 中国共产党民主治党的路径选择
    三、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的制度化
        (一)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价值意蕴
        (二)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困境分析
        (三)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路径选择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的能力建设
    一、增强党的思想导向能力建设
        (一)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二) 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教育
    二、增强党的组织凝聚能力建设
        (一) 从严治党的重点是领导干部
        (二) 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三、增强党的作风感召能力建设
        (一) 集中整饬“四风”
        (二) 构建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四、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能力建设
        (一) 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二) 加强党内监督,保持党的廉洁自律
        (三) 实现反腐倡廉建设的三个转向
    五、增强党的政党法治能力建设
        (一) 政党法治能力
        (二) 不断增强党内法规创制能力
        (三) 逐步提高党内法规遵从能力
        (四) 着重提升党员干部法治能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间及答辩情况表

四、中软Linux暗度陈仓(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能力提升研究[D]. 吴怡佳. 华东交通大学, 2021
  • [2]村规民约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实效性研究 ——基于河南省X县的调查[D]. 周瑞恒.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3]国际安全视域下的网络文化与网络空间软实力[J]. 刘兴华,李冰. 国际安全研究, 2019(06)
  • [4]论李佩甫小说的乡村世界[D]. 姚璎晏.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5]论上市公司重组中业绩补偿协议的监管问题研究[D]. 刘国照. 辽宁大学, 2019(01)
  • [6]V公司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的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D]. 李芸芸.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7]传播性病罪废除论[D]. 黄金文.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8]经济法的软法之治研究[D]. 于升. 湖南大学, 2018(01)
  • [9]初中语文教学中乡土文化资源的应用研究 ——以淮安地区为例[D]. 周子微.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10]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问题研究[D]. 仲伟通. 山东大学, 2017(08)

标签:;  ;  ;  ;  ;  

中软Linux黑暗陈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