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师学生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模式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刘珊[1](2021)在《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培养研究》文中提出自200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下发以来,国家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部属师范院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州师范学院等地方师范院校开展国家师范生公费教育、学科师范生公费教育、全科师范生公费教育,为农村学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师资,推进了农村学校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但针对目前的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音乐教师教育情怀缺失、数量配备不齐、综合素质不高、队伍稳定性差等问题依然存在。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培养的课程设置与实施仍然需要调整与完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培养的毕业要求,完善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培养的课程设置与实施。为农村学校定向培养一定数量的具备“扎根农村、长期从教”教育情怀;具备“文理兼修、多科多能”综合素养;具备“教学育人、综合管理”师范技能的音乐教师。本研究主要围绕“提出相关问题——农村学校音乐教师队伍的基本现状扫描——农村学校定向师范生培养的现有模式分析——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培养的毕业要求构建——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培养的课程优化研究——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培养的课程实施设想”的基本思路展开。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调查研究、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全面梳理了我国现阶段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定向培养的现实状况,且较为系统、深入、科学的分析了不同培养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为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培养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提供了一套能够支撑定向师范生毕业要求达成;符合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发展需要;符合农村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实践方案。绪论部分对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定向培养的研究缘起、研究目的、研究意义进行了全面概述;对“农村学校”“人才培养”“音乐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四个主要概念进行了内涵界定;对“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研究”“高校音乐教师教育研究”“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研究”三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合评述;对研究问题、研究思路进行了全面梳理,对研究方式的选择进行了具体归纳;对研究的创新之处进行了初步预测。第一章是对农村学校音乐师资的基本现状进行全面扫描。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证调查的结合,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对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及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并结合相关研究的具体内容,系统分析农村学校音乐教师队伍现存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培养的必要性。第二章是对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培养的现有模式进行系统分析。本章节全面阐述了“国家师范生公费教育”“地方学科师范生公费教育”“地方全科师范生公费教育”三种模式的政策出台背景、具体实施以及音乐师范生培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三种培养模式的特色与优势,指出三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紧迫性与关键点。第三章是对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培养的毕业要求进行综合构建。本章节通过对构建定向师范生毕业要求的现实需求进行系统梳理,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学科教学知识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以“教师《办法》”作为主要政策依据,系统阐述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毕业要求的基本内涵,综合开展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毕业要求的模型构建。第四章是对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培养的课程设置进行优化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定向培养模式与普通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归纳两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的共同性,总结定向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培养的课程设置构想,并就课程设置对毕业要求达成的支撑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第五章是对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培养的课程实施重点进行合理设想。强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通过渗透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注重师范生教育情怀的培养;通过贯穿实践应用理念、丰富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对口支教机制等方式强化师范生的教育实践环节;通过完善由地方政府统筹管理的招生就业制度、深化以高校为主导农村学校协同的课程教学改革、加强以农村学校为基地的农村从教主题实践活动来建立健全U-G-S协同育人机制。结语部分概括了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研究的有关结论与创新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研究的局限与不足,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培养是推进农村学校音乐教师队伍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于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的培养,我们要从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师范生的毕业要求,从通识教育课程、音乐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课程等方面构建能够支撑毕业要求达成的课程设置;从注重教育情怀培养、强化教育实践环境、建立U-G-S协调育人机制等方面完善课程实施。
唐剑,王志刚,盛兴平,张杰[2](2021)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阜阳师范大学院为例》文中提出实践教学是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阜阳师范大学为例,在专业认证背景下,结合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深刻剖析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师范专业在实践教学定位、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数学师范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了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师范专业"一个平台、两大类别、四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式,并分析了所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实施的保障措施。
刘倩[3](2021)在《“学生中心”理念指导下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百年教育,贵在师道。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已深入人心,成为时代的主流,职前教育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阵地、教师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应挑起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监控的重担。今下,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实施有条不紊,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面对如此形势,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现状如何?该做出什么样的应对?改革的核心又是什么?本研究选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为主题,“学生中心”理念为指导,阐明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以学生为中心,针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现状开展深入研究。本研究秉承“学生中心”理念,以相关政策、人本主义课程理论、过程模式课程开发观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过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开展研究工作。为了清晰了解各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笔者采用“面——线——点”结合的方式获取信息。将全国通过第二、三级师范类专业认证的221个专业的整体状况作为“面”上了解;从中随机选取化学专业通过认证的六所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等材料进行“线”上分析;最后,以M师范大学的七个师范专业为“点”上研究对象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其中重点分析M师范大学化学专业,辅以文本分析的方法,深入了解M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的真实情况。介于多层面的研究了解到,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之困境主要表现在教师教育课程目标过于理想化和同质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未能有机结合,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不高;教师教育课程内容陈旧保守且融合度低,教师专业伦理处于边缘化;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时空受限,在大力提倡增加实践类课程的同时缺乏有效管理;教师教育课程评价涉及范围不够全面且评价机制效能低下。本着“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研究态度,从社会、学校、教师和师范生个体四个层面探究原因。综合各方面的调查资料,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四化”的破境之策:专业化层面,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夯实教师专业发展基础;加强教师教育者资质培训,提供专业化师资保障;精品化层面,均衡课程学分比重,强化课程地位;开发与利用精品课程,永葆课程活力;实践化层面,理解教师实践智慧,擦亮师范专业育人;注重课程实践管理,保障课程高效实施;持续化层面,规划文本评价研究,完善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自我评价功能,健全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吴怡洁[4](2021)在《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Y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农村基础教育取得了一些显着的成绩,例如,义务教育普及化、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向城市教育水平靠拢。但是,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诸多的问题一直深受国家和教育学者们的关注。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作为未来乡村教师,其教学能力影响着乡村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是乡村学生获得优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为乡村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是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从事教学活动应该具备的各项能力的综合。依据《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本研究认为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由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教学反思与研究能力组成。以Y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围绕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各种教学能力现状展开调查,本研究发现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主要存在四个问题:科学地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不足、教学实施中乡土资源利用能力与课堂教学驾驭能力不佳、多元化教学评价能力欠缺和深层次教学反思与研究能力薄弱。学生个人因素和高师院校培养环境是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具体有: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学习动机不强、培养方案中教学能力培养的地位不突出、专业理论课程学生教学能力训练不足、教育见习未贯穿全程、见习基地为城市学校、实习过程不重视校内外指导教师对教学能力的合作培养。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分析,从以下方面提出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策略:培养方案要突出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素养;专业理论课程的实施要加强学生教学能力训练;教育见习要真实感受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的生活;强化教育实习中的UGS协同合作培养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完善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评价机制。
王改珍[5](2021)在《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及水平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各国从对教师“量”的需求逐渐转变到对教师“质”的需求,其中一个核心的研究内容便是教师知识。教师知识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师教育的质量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职前教师教育的质量又是确保教师教育质量的基础环节。职前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水平,才能满足高质量教育的人才需求,受到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对职前教师专业知识的研究可以反映教师专业知识的最初状态。本研究聚焦于职前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及水平,分为三个子问题:一、职前数学教师需要怎样的专业知识结构?通过访谈和调查,从一线教师的视角给出对合格数学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的看法,并将其作为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参考标准。该知识结构是教师主观层面的认识,也可称为教师期望的专业知识结构。二、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如何?通过测试了解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现状,进而得出实际的专业知识结构,并利用水平划分描述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三、职前数学教师实际的专业知识结构与一线教师期望的专业知识结构是否一致?通过对比,探讨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合理性,进而明确职前数学教师未来的努力方向。本研究采用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量化研究为主,质化研究为辅。子问题一通过调查教师视角下各类专业知识的重要程度来了解合格数学教师需要的各类专业知识的权重情况。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和访谈构建出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框架,并以此编制调查问卷;然后对一线教师展开问卷调查,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对各类专业知识进行赋权;最后根据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合格数学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并通过访谈对量化结果进行补充和说明。子问题二通过测试了解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现状和掌握水平。首先通过整理历年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科目的真题,明确各类知识的考查比例、题型和分值;然后结合子问题一的调查结果,确定测试所考查的内容、题型及分值,对试题进行抽取、组合、制定评分标准;接着,选取1所部属师范大学、1所省属师范大学和2所省属师范学院的数学师范生作为调查对象,展开测试;最后根据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职前数学教师的实际专业知识结构及水平。子问题三是基于前两个子问题的数据分析结果,再结合教师访谈,探讨职前数学教师实际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同知识掌握水平下的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与教师期望的专业知识结构的一致性和合理性。研究结论如下:(1)合格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中数学学科知识的权重最大。教师视角下的合格数学教师需要具备的三类专业知识按照权重大小依次是数学学科知识(45.20%)、数学教学知识(30.71%)、数学课程知识(24.09%)。该知识结构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不同群体教师对各类知识权重的看法基本一致。(2)职前数学教师对所考查的数学专业知识基本能够掌握。实际知识结构中数学学科知识的权重最大。参与本研究的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由低到高可划分为四个水平:前水平、识记水平、关联水平和综合水平。不同类型学校的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测试得分具有显着差异,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部属师范大学、省属师范大学、省属师范学院。(3)职前数学教师的实际知识结构中,各类知识的权重大小顺序与教师期望的专业知识结构一致,即职前数学教师的实际知识结构是合理的。知识掌握程度处在四个水平的职前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也是合理的。教师期望的学科知识权重低于职前数学教师的实际权重,教师期望的教学知识权重却高于职前数学教师的实际权重,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职前数学教师教学经验的缺乏。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对职前数学教师教育提出相关建议:(1)职前数学教师应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2)职前数学教师应提高教学知识储备。
乔安洁[6](2021)在《民国时期师范生学习生活研究 ——以六所高师为例》文中认为民国时期,六所国立高等师范学校为中国教育的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本文关注焦点在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群体,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及个案研究法等,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探究。以学生作为研究主体,力图直观呈现出学生学习生活的真实场景,在了解民国师范生学习生活的同时,可以通过他们的学习活动得以窥见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认真汲取与总结民国高等师范师范教育的丰富经验,以便为当今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提供些许历史借鉴。绪论部分探讨了选题的缘由、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对相关概念做了介绍,同时介绍国内外学生生活史的研究现状。第一章“六所高师办学概况及师范生招生选拔情况”,分别论述了六所高师办学以及发展概况,并对其招生选拔情况做了相关介绍。第二章“民国时期师范生课堂学习生活”,学生“学”与教师“教”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学生学习生活。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使高等师范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活颇具意义,师范生的基础知识和素养得到了较为直接的提升。第三章“民国时期师范生课外学习生活”,主要包括图书馆自主学习,外出修学旅行与实习,以及各种拓展视野和提高能力的学习活动。学生走出课堂,迈出校园,紧密融合于社会发展中。在图书馆扩展课堂知识的不足,外出修学旅行与实习提升了实践能力,各种学术报告等其他活动增广见闻和丰富思想,使师范生的学习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第四章“民国时期师范生学习生活的特征及当今启示”,通过对民国时期高等师范生学生生活的梳理,总结出有三方面的特征,即多样化的知识学习途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和以自主性为主的学习动机。基于以上特征,认为当今高等师范教育以及师范生学习要注重普通文化课程,激发学习的动机,加强教育实践能力和拓展知识获取的渠道。
霍静[7](2021)在《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对我国职前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有文献表明,科学实验能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与科学技能,是学生智力发展、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培养的重要载体;生物职前教师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掌握在中学成功开展科学实验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已经相继开设了与中学实验教学相关的课程,但尚无关于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指标体系。明确的指标体系不仅是评价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更是培养生物职前教师具备实验教学能力的目标和依据。本研究共有三个主要的内容,(1)通过调查中学生物教师在实验开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为培养生物职前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提供方向;(2)根据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共建指标体系的要求,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进行修订,经在职教师、职前教师的问卷验证后,确定各指标的权重。(3)结合构建的指标体系,探寻《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力训练》的课程形式和内容,检验该课程形式对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要求标准的培养效果。研究的具体结果如下:1.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情况并不乐观,初中50个实验中只有7个,高中33个实验中只有5个实验的开出率超过50%。实验开出率的高低与实验的类型没有明显的关联性。研究发现实验在中学教材中出现越早,开出率就越高。2.以构建“中学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指标体系”作为切入点,在文献研读的基础上初拟出一份中学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的框架,经过2轮专家咨询和论证,利用问卷星发放问卷,调查在职教师和职前教师对该指标体系的重要性评价,结合AMOS结构模型检测,经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建立了具有6个潜变量,17个可观察变量及其具体评分标准的指标体系。并利用专家权重赋值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通过调查职前和在职教师对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认同度,发现职前和在职教师均高度认同实验在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积极作用。而且中学生物教师普遍愿意投入精力开展实验教学,但由于教师缺少开出实验的基本能力,导致实验开出率低。急需进一步探寻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3.根据构建的“中学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指标体系”,结合教师学科知识(PCK)理论的指导,探寻了培养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课程开设基本形式,并在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设了《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力训练》的选修课程,明确课程前、中、后,各阶段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并利用相关问卷,追踪了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变化。进一步调查了课程教学的几个阶段对提升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作用,结果显示该课程开设的模式需要完整实施,才能有效提升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的能力,缺少其中的任一阶段,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实验教学能力的提升。将构建的指标体系用于学生自评,发现学生自评的结果与教师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证明了构建的指标体系能有效的评价学生的实验教学能力。在生物课程改革不断强化学科核心素养的今天,在生物职前教师的培养中开设一门有针对性的课程,培养生物职前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实际的困难。
武怡芯[8](2021)在《专业认证下数学师范生的从业技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开展,改革了教师资格证的考核方式,对提升师范生从业技能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师范生从业技能是未来师范生从事教师职业的必备技能,也是高师院校对师范生着重培养的技能。因此,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对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既能够使高师院校优化师范生培养方案,又可以促进数学师范生本身的反思进步。本文主要利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差异分析法、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在专业认证背景下研究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理论体系及主要影响因素。希望能进一步丰富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章,问题的提出。本文对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进行阐述。第二章,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本章首先进行文献综述,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政策、专业认证与师范生的培养、专业认证的国外研究等三方面对专业认证进行文献综述;从概念、分类、培养等方面对师范生和数学师范生的从业技能进行文献综述。其次,给出本文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师范类专业认证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第三章,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的理论研究。首先,根据第二章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提出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的内涵;根据技能的相关理论,提出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具有外显性、观念性、习得性与经验性、专业性、灵活性5条特点。其次,根据专业认证的要求,对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进行维度划分,提出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的训练模式与训练原则。第四章,在对问卷编制及调查过程进行介绍后,对数学师范生的数学教学基本技能、数学教学实施技能、一般教育技能三方面的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得出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中的数学教学基本技能、数学教学实施技能处在一般水平,一般教育技能水平较高。总体来说,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水平一般。最后从实习与否、实习时间、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三个方面对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是否有差异进行分析。得出实习与否对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具有显着影响,实习的数学师范生比未实习的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平均分显着要高,实习时间和实习指导教师对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的影响都呈正向显着影响。第五章,通过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将13个影响因子对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的影响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确定对其显着的影响因子;进而对每一维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各个维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影响权重。得出如下结论:1.数学教学基本技能的主要影响因子按影响权重从小到大依次为:课上受到的老师专业指导(KS4)、课上学到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与技能(KS3)、课下学习的教学视频和教学材料(KW3)。2.数学教学实施技能的主要影响因子按影响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课上受到的老师专业指导(KS4)、课上学到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与技能(KS3)、课上学到的数学专业知识(KS2)、课下学习的教材和教学视频(KW3)、做过的辅导类兼职(KW2)。3.一般教育技能的主要影响因子按影响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课上学到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与技能(KS3)、课上看过的教学视频(KS5)。综上得出,对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课上学到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与技能(KS3);其次是课上受到的老师专业指导(KS4);再次是课上看过的教学视频(KS5)、课下学习的教材和教学视频(KW3)、课上学到的数学专业知识(KS2)和做过的辅导类兼职(KW2)。第六章,通过前面对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概念体系、现状、影响因素的研究,从课程优化、教师教学、教育实习、资源配置及师范生本身出发,提出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培养的五条策略。
王凯[9](2021)在《数学师范生顶岗实习期间课堂听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新的发展时期,国家要想得到长足发展进步,必然无法离开优秀人才,而教育人才的培育是创造人才的关键。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是一项培养师范生的重要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其中顶岗实习模式在实践中展现了它巨大的生命力。通过前期的调查与访谈,发现数学师范生在教学顶岗实习中学到的教学技能很少。在查阅文献时发现有相关研究表明,在顶岗实习师范生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里,听指导教师的课是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的一项重要途径,较之其他教学技能发展形式来说,课堂听课有着更高的被认可度。因此可以推断师范生所学到的教学技能少可能与听课效果不好有关。并且能够发现,目前人们对这个方面的研究很少并且不够深入,这说明人们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因此揭示学生现场听课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实现其自身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将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对影响师范生教学技能学习的听课的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为今后顶岗实习数学师范生的听课提供确切可实施的参考方案。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法、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对问题展开研究。第一步,笔者先查阅了大量参考文献,对顶岗实习听课的相关问题进行整理综述。在有关研究中,按照顶岗实习的定义与特征、顶岗实习的意义、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对顶岗实习的提高建议、相关实证研究等进行了综述;第二步,综合理论基础中当前学者对于听课的说法,发现这几年受专家学者认可范围最广的一是听课前的准备、二是在听课现场的行为、三是听课后的反思与总结、四是听课时采用的方式,因此本文基于此编制调查问卷;第三步,将问卷发放给省内五所师范院校的曾参与顶岗实习的2016届数学师范生,请他们完成问卷的填写;第四步,将回收的调查问卷按照五级评分法进行打分,得到评分表,计算出平均分。第五步,对调查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得到初步的结论;第六步,请指导教师对数学师范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习得的教学技能进行打分,得到打分表。第七步,将调查问卷结果结合教师对其教学技能的打分的基本数据导入SPSS22.0软件,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计算找出数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得分低的听课因素;第八步,对用Logistic回归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回答解释提出的研究问题,最终提出有效提高数学师范生顶岗实习期间课堂听课的对策。本研究最终得出如下结论:影响数学师范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教学技能习得少的听课因素主要有9个,包括基本情况中的师范生不参加培训、培训收获小是教学技能得分少的主要原因;课前准备状况中预设上课程度低是教学技能得分少的主要原因;听课过程中对知识复习、问题提问方式、修改学生错误的关注程度低是教学技能的分少的主要原因;听课后与讲课老师的交流、回看听课记录、做教学评价的程度低是教学技能得分少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上分析,提高数学师范生听课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数学师范生应多参加与听评课有关的培训;第二,丰富数学师范生听课的类型;第三,丰富数学师范生听课的形式;第四,在听课前预设自己该如何上课;第五,重视授课过程中的知识复习环节、授课教师问题提问的方式、授课教师对于学生错误的修改;第六,听课结束后注重与讲课老师进行交流、及时回看听课记录、应重视教学评价。
李浩[10](2021)在《数学师范生顶岗实习期间指导教师教学技能指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前的新时代,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所以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教师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引导者,所以教师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师范生是教师的储备力量,对于师范生的培养有助于新教师的成长,数学教师也是如此。教学顶岗实习作为教育实习的一种,也是数学师范生培养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师范高校的青睐,但是存在问题——数学师范生在顶岗实习中学习到的教学技能很少,整体教学水平较低。回顾已有研究,对教学顶岗实习的研究主要包括顶岗实习的意义、问题、模式以及改进建议,其中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研究者的重点。但是对于实习生学到的教学技能研究较少,对顶岗实习中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影响研究较少,仅仅是理论上的研究,研究方法也多是理论思辨,并没有采取实证性的研究,更没有数据支持其观点,实施效果不得而知,文章整体说服力较差。基于此,本文将运用问卷调查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教学顶岗实习中指导教师的指导进行量化研究,为提高顶岗实习生的教学技能提供适当可行的参考方案。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等方法对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查阅大量文献,对顶岗实习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整理。在相关的研究中,按照顶岗实习的意义、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顶岗实习的模式、顶岗实习的建议、顶岗实习与非教育类概念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第二步,根据相关的文献和前期的访谈调查,将指导教师的指导分为指导方式和教学技能,并编制成调查问卷。第三步,将调查问卷发给了指导顶岗实习数学师范生的指导教师,请他们完成。第四步,对调查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得到初步的结论。第五步,将回收的调查问卷按照五级评分法进行打分,得到评分表。第六步,请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实习情况进行打分,得到打分表。第七步,将打分表和评分表合二为一,导入SPSS中,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计算,得出影响实习生在顶岗实习中整体教学水平低的主要因素。第八步,基于结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指导和经验,提出顶岗实习数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数学教学技能指导方式和指导内容中共有7个影响因素对实习生教学技能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教学技能指导方式中的练习法,教学技能指导内容中的选择教学工具技能、使用教学媒体技能、总结结束课程技能、批改作业技能、课后辅导技能以及教学研究技能,这几个因素对实习生整体教学水平低有较大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指导教师针对顶岗实习数学师范生的指导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第一,指导教师应全面指导教学技能;第二,强化数学练习法的使用;第三,强化选择数学教学工具技能和使用数学教学媒体的技能的指导;第四,强化总结结束数学课程的指导;第五,强化批改数学作业技能和课后辅导技能的指导;第六,强化数学教学研究技能的指导;第七,给出数学师范生顶岗实习中指导教师指导实习生的指导案例。
二、高师学生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模式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师学生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模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国家对于农村教育十分重视 |
(二)农村学校美育工作相对薄弱 |
(三)农村学校音乐教师配备困难 |
(四)“一师模式”的启示与困惑 |
(五)本人的学习研究兴趣与专业发展需要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农村学校 |
(二)人才培养 |
(三)音乐教师教育 |
(四)课程设置与实施 |
四、研究综述 |
(一)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研究 |
(二)高校音乐教师教育研究 |
(三)农村定向音乐师范生培养研究 |
(四)文献述评 |
五、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农村学校音乐师资的基本现状扫描 |
第一节 农村学校音乐师资存在的突出问题 |
一、农村学校音乐师资配备不齐 |
二、农村学校音乐教师素质不高 |
第二节 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及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访谈分析 |
一、访谈调查的设计 |
二、访谈数据的整理 |
三、访谈结果的分析 |
第三节 农村学校音乐师资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农村学校音乐师资现存问题的地域与文化归因 |
二、农村学校音乐师资现存问题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归因 |
第四节 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培养的必要性 |
一、缓解农村学校音乐师资不足问题的必然选择 |
二、提高农村学校音乐师资整体素质的必然要求 |
第二章 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培养的现有模式分析 |
第一节 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培养的三种模式 |
一、国家师范生公费教育 |
二、地方学科师范生公费教育 |
三、地方全科师范生公费教育 |
第二节 三种培养模式的比较 |
一、培养理念:“学科导向”与“农村导向” |
二、素质要求:“专科专能”“多科多能”与“一专多能” |
三、培养方式:“开放化培养”与“本土化培养” |
第三节 三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创新 |
一、改革创新的紧迫性 |
二、改革创新的关键点 |
第三章 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的毕业要求构建 |
第一节 构建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毕业要求的现实需求 |
一、学生未来就业定位的特殊性 |
二、学生未来职业素养的特殊性 |
第二节 构建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毕业要求的学理依据 |
一、理论依据 |
二、政策依据 |
第三节 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毕业要求的基本内涵与模型构建 |
一、毕业要求的基本内涵 |
二、毕业要求的模型构建 |
第四章 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培养的课程优化研究 |
第一节 三种定向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与对比分析 |
一、三种定向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情况 |
二、三种定向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对比分析 |
三、三种定向培养模式与普通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对比分析 |
第二节 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培养的课程优化构想 |
一、课程优化的基本原则 |
二、课程优化的基本思路 |
第三节 课程设置对毕业要求达成的支撑情况分析 |
一、通识教育课程对于毕业要求的支撑 |
二、教师教育课程对于毕业要求的支撑 |
三、音乐专业课程对于毕业要求的支撑 |
四、实践课程对于毕业要求的支撑 |
第五章 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培养的课程实施重点 |
第一节 注重教育情怀培养 |
一、渗透理想信念教育 |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第二节 强化教育实践环节 |
一、贯穿实践应用理念 |
二、丰富教育实践活动 |
三、建立对口支教机制 |
第三节 建立U-G-S协同育人机制 |
一、完善由地方政府统筹管理的招生就业制度 |
二、深化以高校为主导农村学校协同的课程教学改革 |
三、加强以农村学校为基地的农村从教主题实践活动 |
结语 |
一、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一)研究结论 |
(二)创新点 |
二、局限与不足 |
(一)研究方法的局限与不足 |
(二)研究内容的局限与不足 |
三、对未来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农村学校音乐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二 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
附录三 教师与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访谈结果的整理 |
附录四 在校科研成果 |
后记 |
(2)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阜阳师范大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方面所遇到的问题 |
1.1 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师范专业对实践教学的定位存在一定偏差 |
1.2 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师范专业中教育实践课程时数偏少 |
1.3 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尚不成熟 |
1.4 地方高师院校数学教育教师队伍亟待加强 |
2 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
2.1 基本实践课堂教学模块 |
2.2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块 |
2.3 教育“三习”实践模块 |
2.4 创新教育实践模块 |
3 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的保障措施 |
3.1 加强校内外一体、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
3.2 修订数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实践类课程教学大纲 |
3.3 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
3.4 建立健全新型教育实践评价模式 |
3.5 重视实践教学的地位,凸显实践教学的在实际应用中效果 |
4 结束语 |
(3)“学生中心”理念指导下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依据 |
一、政策依据:建设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必然趋势 |
二、理论依据:构建人本主义教师教育课程观的必然要求 |
三、实践依据:探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问题 |
第二节 研究价值 |
一、理论价值 |
二、实践价值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第四节 概念界定和关系阐述 |
一、概念界定 |
二、关系阐述 |
第五节 理论基础 |
一、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
二、过程模式课程开发观 |
三、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第六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中教师教育课程的现实状况 |
一、教师教育课程目标 |
二、教师教育课程结构 |
三、教师教育课程内容 |
四、教师教育课程实施 |
五、教师教育课程评价 |
第二节 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中教师教育课程的现实问题 |
一、课程定位:地位模糊,弱化课程特色 |
二、课程目标:偏社会化,忽视学生需求 |
三、课程结构:比例失衡,阻碍学生选择 |
四、课程内容:陈旧保守,未达学生满意 |
五、课程实施:以教定学,无视学生体验 |
六、课程评价:方法单一,缺失学生参与 |
第三章 M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个案分析 |
第一节 问卷的编制与数据处理 |
一、问卷的编制 |
二、问卷的调查对象 |
三、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四、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五、问卷的数据处理 |
第二节 访谈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一、访谈提纲的编写 |
二、访谈的调查对象 |
第三节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分析——基于问卷和访谈的调查 |
一、总体情况的分析 |
二、各维度的调查与分析 |
三、差异分析 |
第四节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个案分析——基于文本的分析 |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概说 |
二、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个案分析 |
(一)教师教育课程目标的定位 |
(二)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设置 |
(三)教师教育课程内容的选取 |
(四)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的运行 |
(五)教师教育课程评价的方式 |
第四章 “学生中心”理念指导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
第一节 “学生中心”理念指导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之困境表征 |
一、师范生与课程目标的相遇 |
二、师范生与课程结构的相识 |
三、师范生与课程内容的相知 |
四、师范生与课程实施的相融 |
五、师范生与课程评价的相守 |
第二节 “学生中心”理念指导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困境成因之透析 |
一、社会层面:教师教育“学术性”与“师范性”之动摇 |
二、学校层面:教师教育课程顶层建设薄弱 |
三、教师层面:教师教育者专业资质欠缺 |
四、学生层面:师范生自我职业认同感低 |
第三节 “学生中心”理念指导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破境之策 |
一、专业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
二、精品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 |
三、实践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 |
四、持续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保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4)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Y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国家乡村振兴需要建设优质的乡村教师队伍 |
二、江苏省推进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政策 |
三、高师院校如何与中小学合作培养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探索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关研究 |
二、关于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 |
三、关于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的相关研究 |
四、研究总结与启示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内涵与相关政策 |
第一节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内涵 |
第二节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政策背景 |
一、国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
二、国家倡导乡村教师的公费定向培养 |
三、江苏省启动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 |
第三节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素质的特殊要求 |
一、深厚的乡土情怀 |
二、熟悉多门学科知识 |
三、突出的教学能力 |
第二章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的相关问题思考 |
第一节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
一、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内涵 |
二、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 |
第二节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意义 |
一、提高未来乡村教师队伍专业核心素养 |
二、提高乡村学校教学质量 |
三、提高乡村学生的学习竞争力 |
第三节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第三章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的现状调查——以Y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方法 |
第二节 Y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现状调查 |
一、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现状 |
二、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教学实施能力现状 |
三、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教学评价能力现状 |
四、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教学反思与研究能力现状 |
第四章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一节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科学地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不足 |
二、教学实施中,乡土资源利用能力与课堂教学驾驭能力不佳 |
三、多元化教学评价能力欠缺 |
四、深层次教学反思与研究能力薄弱 |
第二节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学习动机不强 |
二、高师院校职前培养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存在诸多问题 |
第五章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
第一节 培养方案要突出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素养 |
一、培养目标定位突出教学能力的全面性 |
二、增加专业实践课程的门类和课时,提高教学能力训练 |
三、增加乡土文化课程,形成乡土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 |
第二节 专业理论课程的实施要加强教学能力训练 |
一、专业理论课程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仿真训练 |
二、提高学生教育理论素养,传授教学反思与研究策略 |
三、课内外多种途径相结合,提升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 |
第三节 教育见习要真实感受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的生活 |
一、教育见习时间要贯穿全程 |
二、感受乡村学校生活与城市学校生活的不同之处 |
三、感受乡村教师的教学生活 |
第四节 强化教育实习中的UGS协同合作培养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 |
一、实习学校教师与高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教学能力 |
二、高师院校严格把控实习监督环节,提高教学能力培养的实效性 |
三、地方教育部门参与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实习管理 |
第五节 完善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评价机制 |
一、制定教学能力评价的具体标准 |
二、实现教学能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
三、运用多样化的方式评价学生教学能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5)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及水平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问题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四节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教师知识 |
一.知识的内涵及分类 |
二.教师知识的分类 |
第二节 数学教师知识 |
一.数学教师学科知识 |
二.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 |
三.数学教师知识相关文献的量化分析 |
第三节 职前数学教师知识 |
一.职前数学教师知识的现状及来源 |
二.职前数学教师知识中某类具体知识 |
三.职前数学教师综合性知识和技能 |
四.中外职前数学教师知识的对比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教师知识 |
二.数学教师专业知识 |
三.职前教师 |
四.知识结构 |
第三节 理论基础与框架 |
一.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分类框架构建 |
二.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分析层次建构 |
第四节 研究的具体过程 |
第四章 教师视角下的合格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
第一节 教师视角下合格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描述分析 |
第二节 教师视角下合格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聚类分析 |
第三节 不同群体教师对合格数学教师各类知识权重看法的量化分析 |
一.不同教龄教师对合格数学教师各类知识权重看法的差异分析 |
二.不同职称教师对合格数学教师各类知识权重看法的差异分析 |
三.不同称号教师对合格数学教师各类知识权重看法的差异分析 |
四.不同学历教师对合格数学教师各类知识权重看法的差异分析 |
第四节 教师视角下合格数学教师各类知识权重看法的质化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现状分析 |
第一节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水平划分 |
一.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测试成绩整体描述 |
二.职前数学教师测试总成绩的水平分布 |
三.职前数学教师主观题作答情况的水平分析 |
第二节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实际结构 |
第三节 不同类型学校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得分情况的差异分析 |
一.不同类型学校职前数学教师总成绩的差异分析 |
二.不同类型学校职前数学教师各类知识得分的差异分析 |
第四节 不同性别职前数学教师得分情况的差异分析 |
一.不同性别职前数学教师总成绩的差异分析 |
二.不同性别职前数学教师各类知识得分的差异分析 |
第五节 各类数学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分析 |
一.各类数学专业知识得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二.数学学科知识对数学教学知识的影响分析 |
三.数学学科知识对数学课程知识的影响分析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实际结构与期望结构的对比分析 |
第一节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实际结构与期望结构的整体比较 |
第二节 不同水平下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实际结构与期望结构的比较 |
一.前水平的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比较 |
二.识记水平的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比较 |
三.关联水平的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比较 |
四.综合水平的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比较 |
第三节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讨论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
第二节 研究的建议 |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学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状况调查与访谈提纲 |
附录2 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分类框架 |
附录3 中学数学教师知识权重调查问卷 |
附录4 教师资格考试2014-2018 试题汇总 |
附录5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与基本能力测试 |
附录6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与基本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
附录7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及其培养策略访谈提纲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6)民国时期师范生学习生活研究 ——以六所高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现实的呼唤 |
(二)对教育生活史研究的兴趣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四、研究目的、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及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五、基本概念界定 |
(一)学习生活 |
(二)课堂学习 |
(三)课外学习 |
六、研究的创新点 |
第一章 六所高师办学概况及师范生招生选拔情况 |
一、六所高师的办学概况 |
(一)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
(二)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
(三)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 |
(四)国立沈阳高等师范学校和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 |
二、师范生的招生选拔概况 |
第二章 民国时期师范生课堂学习生活 |
一、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
(一)倡导“自学辅导”,启发式教学理念 |
(二)选聘高水平教师,开展多样化教学 |
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
(一)重视基础课程,强调课程内容的师范性 |
(二)开展选修课程,重视实验教学 |
(三)重视体育活动,强健学生体魄 |
第三章 民国时期师范生课外学习生活 |
一、图书馆的学习活动 |
(一)高师图书馆概况 |
(二)图书馆中的自主学习 |
二、修学旅行与实习 |
(一)收获颇丰的修学旅行 |
(二)学以致用的教育实习 |
三、拓展视野和提高能力的学习活动 |
(一)参加学术报告与辩论 |
(二)获取校外新思想新观念 |
第四章 民国时期师范生学习生活的特征及当今启示 |
一、师范生学习生活特征 |
(一)多样化的知识学习途径 |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
(三)以自主性为主的学习动机 |
二、民国时期师范生学习生活的当今启示 |
(一)注重基础课程的学习 |
(二)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
(三)加强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
(四)拓展知识获取的渠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7)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缘起 |
1.1.1 职前教师教育面临的问题 |
1.1.2 职前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能力中的困境 |
1.1.3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课程的探索 |
1.1.4 生物职前教师亟待建立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指标 |
1.2 研究的概念界定 |
1.2.1 生物职前教师 |
1.2.2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能力 |
1.3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综述 |
1.3.1 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作用 |
1.3.2 实验教学能力评价的分类与构成 |
1.3.3 培养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理论基础 |
1.4 研究的问题与假设 |
1.4.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4.2 研究假设 |
1.5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
1.5.1 研究设计 |
1.5.2 研究方法 |
2 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现状调查 |
2.1 研究方法 |
2.1.1 中学生物学实验的类型和数量统计 |
2.1.2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力现状调查的问卷设计 |
2.2 调查结果及分析 |
2.2.1 中学生物学实验的类型和数量统计结果 |
2.2.2 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
2.2.3 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
2.3 小结 |
2.3.1 中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
2.3.2 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能力亟待提升 |
2.4 对研究的启示 |
2.4.1 提升教师实验准备和设计的能力 |
2.4.2 改进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 |
3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
3.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基本结构 |
3.1.2 研究方法 |
3.2 基于文献研究的指标体系初选 |
3.2.1 实验属性 |
3.2.2 教学属性 |
3.2.3 评价属性 |
3.2.4 评价量表的初选 |
3.3 基于专家咨询的指标体系初构 |
3.3.1 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的统计分析 |
3.3.2 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意见统计分析 |
3.3.3 指标体系初构小结 |
3.4 指标体系的因子分析与验证 |
3.4.1 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3.4.2 指标的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 |
3.4.3 综合分析与讨论 |
3.4.4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
3.5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权重分配 |
3.5.1 指标权重分配数值分析 |
3.5.2 二级指标权重分配数值分析 |
3.5.3 指标权重的小结 |
3.6 实验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关系的研究 |
3.6.1 职前教师对实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认同度分析 |
3.6.2 在职教师对实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认同度分析 |
3.6.3 在职教师和职前教师对实验认同度的比较 |
4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实践教学研究 |
4.1 课程开设模式的探索 |
4.1.1 课程开设的形式 |
4.1.2 实验对象的选取和问卷调查的设计 |
4.1.3 研究结果 |
4.1.4 小结和问题 |
4.2 指标体系的效果评价 |
4.2.1 研究方法 |
4.2.2 学生自评问卷的基础信息统计 |
4.2.3 学生自评成绩与真实平时成绩的差异性检验 |
4.2.4 课程各阶段对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影响分析 |
4.3 实践教学的小结 |
4.3.1 课程前自主训练是形成能力的基础 |
4.3.2 试讲试做是提升能力的关键 |
4.3.3 课中和课后的情境创设是达成能力的保障 |
5.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表 1 重庆中学生物实验开设情况统计表 |
附表 2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统计表 |
附录 |
附录1 生物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现状与存在困难调查问卷 |
附录2 问卷调查的咨询专家名单 |
附录3 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4 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5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重要性的观点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附录6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重要性的观点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7 指标体系相对权重调查问卷 |
附录8 实验教学课程中的基本模式说明 |
附录9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基本情况调查问卷1 |
附录10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基本情况调查问卷2 |
附录11 课后教学能力评价问卷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及科研成果 |
(8)专业认证下数学师范生的从业技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
二、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意义和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一、研究综述 |
二、理论基础 |
第三章 专业认证下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的理论研究 |
一、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的概念 |
二、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的特征 |
三、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的维度划分 |
四、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的训练模式 |
五、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的训练原则 |
第四章 专业认证下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的现状调查分析 |
一、问卷编制及调查过程 |
二、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调查现状分析 |
三、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现状的差异分析 |
第五章 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影响因素的信、效度分析 |
二、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影响因子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
三、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六章 基于调查的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培养策略 |
一、课程方面的培养策略 |
二、教师方面的培养策略 |
三、实习方面的培养策略 |
四、资源方面的支持策略 |
五、学生方面的培养策略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数学师范生从业技能发展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数学师范生顶岗实习期间课堂听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问题提出 |
第一节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的问题、意义及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数学课堂听课 |
第二节 教学技能 |
第三节 Logistic回归方法 |
第三章 顶岗实习期间数学师范生课堂听课现状研究 |
第一节 数学师范生课堂听课现状的调查 |
第二节 数据分析 |
第三节 结果分析 |
第四章 数学师范生教学技能掌握情况的定量分析 |
第一节 研究设计与过程 |
第二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三节 影响因素整体分析 |
第五章 提高数学师范生听课效果的建议 |
第一节 提高数学师范生听课效果的基本要求 |
第二节 提高数学师范生听课效果的具体建议 |
第三节 听课案例 |
第六章 结束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数学专业师范生顶岗实习期间课堂听课现状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数学师范生顶岗实习期间指导教师教学技能指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问题提出 |
第一节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问题、意义及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数学教学技能 |
第二节 教学顶岗实习 |
第三节 LOGISTIC回归分析法 |
第三章 教学顶岗实习中指导教师指导情况调查研究 |
第一节 指导教师数学教学技能指导方式研究 |
第二节 指导教师数学教学技能指导内容研究 |
第四章 教学顶岗实习中指导教师指导情况逻辑回归分析研究 |
第一节 研究设计与过程 |
第二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五章 关于教学顶岗实习中指导教师指导的建议 |
第一节 指导教师指导数学教学技能的基本要求 |
第二节 指导案例 |
第六章 结束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顶岗实习中关于指导教师的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 |
致谢 |
四、高师学生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模式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培养研究[D]. 刘珊.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2]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阜阳师范大学院为例[J]. 唐剑,王志刚,盛兴平,张杰.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2)
- [3]“学生中心”理念指导下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视角[D]. 刘倩. 闽南师范大学, 2021(02)
- [4]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Y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D]. 吴怡洁. 扬州大学, 2021(09)
- [5]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及水平的实证研究[D]. 王改珍.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6]民国时期师范生学习生活研究 ——以六所高师为例[D]. 乔安洁.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7]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 霍静. 西南大学, 2021(01)
- [8]专业认证下数学师范生的从业技能研究[D]. 武怡芯. 山东师范大学, 2021(12)
- [9]数学师范生顶岗实习期间课堂听课研究[D]. 王凯. 山东师范大学, 2021(12)
- [10]数学师范生顶岗实习期间指导教师教学技能指导研究[D]. 李浩. 山东师范大学, 2021(12)
标签:数学论文; 顶岗实习论文; 教学技能论文; 数学专业论文;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