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子渠遗址出土“人和阁”题字四行瓶及相关问题

六子渠遗址出土“人和阁”题字四行瓶及相关问题

一、柳孜运河遗址出土"仁和馆"铭四系瓶及相关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沈晔[1](2021)在《安徽柳孜运河遗址第二次发掘出土唐宋瓷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安徽柳孜运河遗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柳孜行政村,2012年分别进行第两次发掘并出版了发掘报告书。报告中详细编写了遗址出土遗物的基本情况。本文是在发掘报告的基础上,研究柳孜遗址第二次发掘中出土的唐宋瓷器,将遗址出土瓷器与窑址、墓葬材料作对比,推断窑口。之后再与纪年材料对比分析,进行断代。最后大致统计相关窑口及各窑口器型的数量,推测分析出唐宋时期的瓷器贸易情况、运输路线以及所反映的消费情况。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柳孜遗址的发掘情况以及相关研究进行简述;第二部分是通过与窑址、墓葬材料的对比,按照釉色、器型对柳孜遗址出土的唐宋瓷器做分析,以论证所属窑口,补充一些窑口材料;第三部分是对遗址中出土的唐宋瓷器进行分期。笔者根据上一章的窑口分析,结合纪年材料,对柳孜运河遗址第二次发掘出土的唐宋瓷器进行分期;第四部分是对该遗址出土的唐宋瓷器所承载的信息进行论述、分析,主要是从窑口构成、瓷器器型以及器表的墨书题记三个方面做统计,挖掘其背后的陶瓷贸易并做原因分析,了解当时百姓对瓷器的偏好、消费需求。安徽柳孜运河遗址唐宋地层出土了大量的瓷器,涉及的窑口众多且瓷器种类繁多。对它们的研究,能够为瓷器的断代提供一定的价值。并且还能通过对瓷器的研究了解唐宋时期这一地区人们的社会生活状况及与商品消费。

王鹤松[2](2020)在《元代储酒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民族、文化高度融合的特殊时代,元代储酒器种类、材质繁多,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本文以元代储酒器作为研究对象,将元代储酒器的出土实物及元代壁画中涉及储酒器的内容,结合历史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本文结构是:首先介绍了选题的对象、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其次是根据元代储酒器的材质,分析其用途上的差别;然后,对元代储酒器的纹饰、图案进行归类,据此阐释其独特艺术特色;最后分析元代储酒器的文化因素,总结元代流行的几种酒类,以及不同阶级饮酒习俗的差异,并从中原文化、伊斯兰文化、蒙古族草原文化三个角度分析影响元代储酒器的文化因素,进而阐述酒文化在元朝社会的独特地位和影响。

杨梓丹[3](2020)在《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陶瓷器的整理与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是对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藏陶瓷器(宋代——清代)的系统整理与初步研究。这些藏品,按照釉色品种,可分为低温铅釉陶器、单色釉瓷器、结晶釉瓷器、彩瓷等四大类三十三小类,明清彩瓷及宋代单色釉瓷器占大多数。通过与考古出土资料、可靠的博物馆藏品的比对,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在细致、规范描述每件藏品的特征的基础上,重新厘定了馆藏陶瓷器的器名、时代、品种、窑口(窑系)等。本文对馆藏陶瓷器原档案记录中的错误、疏漏之处进行了订正、补充,明确了原档案中的54件器物的具体窑口及27件器物的具体时代;甄别出民国后仿品16件;订正原档案中时代错误的器物80件。馆藏宋至清陶瓷器具有如下特色:从宋辽到明清各个时期均有,以明清彩瓷数量最多;釉色品种丰富,各个时代的主要窑场(窑系)均有一些代表性产品;代表陶瓷手工业生产最高成就的明清景德镇官窑产品占有一定比例,明以前的陶瓷器,均为民窑产品。

赵里萌[4](2019)在《中国东北地区辽金元城址的考古学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东北地区辽金元时期的城址,全文共分为十章:第一章是绪论。对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界定,对以往考古发现与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指出以往工作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针对城址出土陶瓷遗存提出分期标准。主要运用陶瓷考古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城址调查,摸清以城址为中心的辽、金、元各时期陶瓷遗存的时代特征和组合面貌,并以此作为城址断代的依据。第三、四、五章是本文的主体。根据以往的调查和发掘材料,结合笔者对70余座城址的调查新材料,系统的介绍了黑龙江、吉林、辽宁地区城址的基本情况,对这些城址的周长、结构、平面形态等方面的数据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新,并对城址出土和采集的遗物进行重新审视,对一些城址进行重新断代。第六章是对城址的总体分布、选址及各时期分布情况进行讨论。首先对城址的总体分布情况进行密度分析,将这些城址划分成18个城址群,对各城址群的形成过程逐一讨论,并对城址的选址和朝向进行分析。还分别探讨了辽代城址群的形成过程以及辽国的东部边界问题、元代城址及遗址的分布问题。第七章是对城址的规模和平面形态的探索。通过对600余座城址的周长数据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城址规模、行政级别以及时代三者之间的关系,继而对城址的平面形态进行了类型学研究,并对各级规模城址中各类型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和分析,还对不同平面类型的流行时代和地域进行了讨论。第八章是对城址的结构和布局的研究。重点探讨了城门、瓮城、城墙、城壕、马面、角台、道路等设施的营建工艺、平面形态、布局规律、等级规模等问题。并利用区域系统调查的方法,对城址的布局进行宏观的探讨,揭示出十字街与开放街巷式的布局特点,并对城址内各类型建筑址和手工业遗迹的分布进行了讨论,还对城址兴缩变化的规律以及动因进行了探讨。第九章是对相关城市历史地理问题的考证。主要包括对辽代信州、辽代后期黄龙府属州、辽代前期黄龙府、金代宜春及曲江两县、元代肇州的地望进行新的考证,对松嫩平原地区辽金元时期的历史地理格局进行了更新与修正。第十章是结语,对本文收获和不足进行总结。

郝军军,沙芳源[5](2019)在《吉林省蒙元考古遗存辨析》文中研究说明吉林省蒙元考古开展比较薄弱,只有很少的遗存得到确认。除了历年来零星发现的一些铜印、铜权、银锭[1]之外,仅有镇赉后少力古城[2]、敦化市双胜村窖藏[3]、敦化市林胜乡新房子村窖藏[4]等少数遗存被断定为是元代的。另外,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简称前郭县)塔虎城[5]、四平市石岭子城子山山城[6]也出土了一些元代遗物。和金代相比,吉林省的蒙元遗存显然少得可怜。

郝颖,刘保福,毕冠超,郝素梅,刘丽丽,杨阳[6](2019)在《济南市解放东路元、清墓葬发掘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0年4~5月,为配合济南市历下区解放东路鲍德·现代逸城小区建设,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在施工区域清理元、清墓葬3座(图一),现将发掘情况报告如下。M1,位于发掘区西北部,开口距地表1.5米,被扰乱至底。形制为土坑洞室墓,由墓道、墓门和墓室组成,方向170°。墓道位于墓室南部,平面近梯形,直壁,底部斜坡状,南高北低,残长2.3、宽0.6~0.92、残深0.8~1.16米。墓门宽0.92、残高1.16米,门外用两排不规则大石块封堵、仅存最底层。墓室平面呈圆角梯形,长2.66、

周瑞[7](2018)在《山东出土宋金元瓷器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山东虽然不是古陶瓷大省,但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上仍有一席之地。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山东制瓷手工业肇始于北朝晚期,与河北、河南并肩,隋唐时期陶瓷手工业发展较为缓慢,窑址发现较少。宋金元时期山东窑场较为集中地分布在枣庄、淄博等地,瓷器手工业生产技术较为成熟,产品类型多样、产量增大。此外,山东省宋元时期的遗址、墓葬、沉船等还出土大量的瓷器,其中既有本地窑场的产品,也有输自河北、陕西、河南、江西等地窑场的产品,是探讨这一时期山东制瓷手工业以及区域陶瓷贸易和交流的重要资料。本文是对山东地区出土宋金元瓷器的初步研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对山东境内窑址、墓葬、城镇遗址等出土瓷器进行了系统的搜集,并列表统计,这是本文研究的资料基础。第二,对这一专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梳理,整体而言,山东出土宋金元瓷器的既往研究还是较为薄弱的。第三,梳理了坡地窑、磁村窑、博山大街窑、中陈郝窑、太平村窑5处资料发表较好的窑址出土瓷器,对各窑产品的类型(釉色品种、造型等)、阶段特点以及装烧工艺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与总结,力图勾勒山东宋金元时期瓷器生产的一般面貌。第四,本文对窑址之外出土瓷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讨论,先对宋、金、元三个时期出土瓷器的类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结合纪年墓葬等材料再进行细化分期,分期为北宋前期、北宋晚期、金代、元代四期,并概况了各期瓷器的总体特征。第五,重点对窑址以外出土瓷器的窑口进行了初步探讨,将其分为两组,第一组为本地窑场产品,第二组为外地窑场产品。第一组内,将本地窑址出土瓷器与窑址外出土瓷器进行对照,举例说明出土本地窑场产品的特点。第二组中通过与宋元窑场的瓷器特点进行比对,推定山东出土外地瓷器主要来源于钧窑、定窑、建窑、龙泉窑、景德镇窑、耀州窑、磁州窑等着名窑场。

张志忠,索丽霞,王信忠,申海珍,王凌超,赵庆国,郭少清[8](2017)在《河北省临城县梁村元墓清理简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2年4月,河北省临城县梁村村西"临万"公路施工时发现了一处古墓葬群。临城县文物保管所闻讯后,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对该区域进行了勘查,发现在该段施工范围内有古墓葬两座,随后对这两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墓葬编号为LCM1、LCM2(简称M1、M2),现将清理情况报告如下:一、地理位置梁村位于河北省临城县县城北13公里处的鸭鸽营乡,墓葬区位于梁村村西50米

郝军军[9](2016)在《金代墓葬的区域性及相关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金代墓葬,全文共分六部分:第一章是绪论,提出本文的研究对象,回顾了金墓的发现与研究简史,将其分为四个阶段。然后指出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础工作尚不完善:第一,分区数量太少,将具有不同区域特色的墓葬放在一起;第二,对墓葬年代缺少必要的分析。另外在研究领域上也较为狭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并对文中使用的一些概念进行了说明。第二章到第十一章是文章主体,将金墓划分为东北地区、金中都地区、大同地区、河北中南部地区、山东地区、河南地区、山西中部地区、晋南地区、晋东南地区、陕甘宁地区等十个区,有的区内还分成更小的区,实际共有二十六个小区。本文的研究是在小区内开展的,讨论了墓葬类型、随葬品、墓葬年代,并总结区域特色。对材料丰富、有早晚变化的区域还进行了分期。第十二章从宏观上对金墓的共性进行总结,将其归并为三大区。又从墓葬出发,从微观上探讨区域之间存在的文化交流。第十三章主要根据宋金时期流行的《地理新书》,研究金墓中存在的五音昭穆葬,分析了这种葬法的各种表现,揭示出其使用区域十分广泛,除了中原广大地区外,在原辽统治区内的大同、辽宁地区也都有发现。第十四章讨论砖室墓的营建问题,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砖室墓的建造过程进行探讨,分挖圹、砌砖、妆画这三个步骤。第二部分以晋南地区砖雕墓为中心,分析砖雕的生产制作,分成了模制、雕砖(先烧后雕)和雕坯(先雕后烧)三种技法,并讨论了砖雕的商品性质以及在研究砖雕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第十五章是结语,对本文的收获进行总结。

马萌萌[10](2016)在《北方地区宋元时期白地黑花瓷器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白地黑花技法是磁州窑最典型、最具特色的装饰手法,它的出现,打破了以往胎装饰、釉装饰的传统,在中国陶瓷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本文选取北方地区宋元时期出土的白地黑花瓷器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四部分:首先,对分期明确的10个北方地区宋元时期的白地黑花窑址进行分期与年代的对比,确定了白地黑花瓷器的发展演变可划分为三期,分别对应观台窑第二期后段、第三期和第四期,年代分别为1101-1149、1150-1219、1220-1368年。根据分期,整合了窑址以外出土的白地黑花瓷器,在此过程中,对某些年代不明确、不确切的白地黑花器物的年代进行了修正,从金代区分出很大一部分属于元代的产品、从元代剔除不少属于明代的器物。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详细讨论各期白地黑花瓷器的数量、器类、纹饰、分布范围等多个方面特征的阶段性变化规律,进而重新认识了宋元时期白地黑花瓷器的兴衰史,得出以下认识:宋末金初,为白地黑花瓷器的初创期,其总体特征是数量少,分布范围小,各种器类出土均不多,纹饰简单;金代中后期,为白地黑花瓷器的成熟期,数量有所增长,分布范围扩大,器类以枕、瓶、钵最为流行,纹饰写实性强、生动流畅;金末至元代,白地黑花器物普及、定型,此时器物数量大增,分布范围急剧扩大,且出土地点十分密集,器类以碗、盘、罐等大宗生活用品为主,纹饰粗犷、豪放、不再追求写实。最后,进行窑口划分和行销范围研究,能区分出的窑口有观台、彭城窑、八义窑、介休城窑、缸瓦窑、坡地窑、内蒙古中西部某窑址、定窑燕川窑址和乐山西坝窑。

二、柳孜运河遗址出土"仁和馆"铭四系瓶及相关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柳孜运河遗址出土"仁和馆"铭四系瓶及相关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安徽柳孜运河遗址第二次发掘出土唐宋瓷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安徽柳孜运河遗址出土瓷器概况
        1.2.2 研究现状
        1.2.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遗址出土瓷器的窑口分析
    2.1 长沙窑
        2.1.1 青釉碗
        2.1.2 青釉盏
        2.1.3 青釉壶
        2.1.4 青釉钵
        2.1.5 青釉盒盖
    2.2 寿州窑
        2.2.1 黄釉碗
        2.2.2 黄釉罐
    2.3 越窑
        2.3.1 青釉碗
        2.3.2 青釉盒
    2.4 巩义窑
    2.5 萧窑
    2.6 烈山窑
        2.6.1 白釉碗
        2.6.2 白釉彩绘碗
        2.6.3 白釉彩绘盘
    2.7 湖田窑
        2.7.1 青白釉碗
        2.7.2 青白釉印花碗底
        2.7.3 青白釉盘
        2.7.4 青白釉盏
        2.7.5 青白釉瓷钵
        2.7.6 青白釉盒
        2.7.7 青白釉器盖
    2.8 临汝窑
        2.8.1 青釉盏
        2.8.2 青釉印花碗
    2.9 定窑
    2.10 磁州窑
        2.10.1 白釉划花碗
        2.10.2 白地黑花器
    2.11 吉州窑
        2.11.1 绿釉盏
        2.11.2 绿釉划花罐
    2.12 登封窑
        2.12.1 白釉珍珠地划花
        2.12.2 白釉划花碗
    2.13 当阳峪窑
        2.13.1 白釉剔花器盖
        2.13.2 白釉黑花盏
        2.13.3 白釉褐彩盒
    2.14 八义窑
        2.14.1 白釉红绿彩碗
        2.14.2 白釉红绿彩盏
第三章 遗址中出土唐宋瓷器分期
第四章 柳孜运河遗址出土唐宋瓷器所承载的信息
    4.1 出土瓷器窑口构成
        4.1.1 唐五代时期
        4.1.2 北宋时期
        4.1.3 南宋(金)时期
    4.2 各窑口器型的特点
        4.2.1 唐五代时期
        4.2.2 北宋时期
        4.2.3 南宋(金)时期
    4.3 器表的墨书题记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元代储酒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对象及意义
    (二)论文研究方法
    (三)研究现状
        1.综合着作
        2.相关文章
        (1)期刊文章
        (2)硕博学位论文
一、元代储酒器的考古发现
    (一)元代储酒器实物资料及出土情况
    (二)元代储酒具墓葬壁画资料
    (三)元代储酒具石板壁画资料
二、元代储酒器类型
    (一)酒瓶
    (二)酒壶
    (三)仿古酒器
    (四)酒罐
    (五)酒瓮
三、元代储酒器的材质
    (一)金属类
    (二)陶瓷类
    (三)其他材质
四、储酒器纹饰分析
    (一)植物纹样
    (二)动物纹样
    (三)文字纹
    (四)人物纹
    (五)其他纹饰
五、元代储酒器文化因素分析
    (一)元代流行的四种酒类
        1.马奶酒
        2.葡萄酒
        3.阿剌吉酒
        4.配制酒
    (二)饮酒习俗
        1.宫廷皇室饮酒
        2.士人饮酒
        3.民间饮酒
        4.僧侣饮酒
    (三)元代储酒器文化因素分析
        1.中原传统文化因素
        2.伊斯兰文化因素
        3.草原游牧文化因素
结语
附录 元代储酒器的重要发现
参考文献
致谢

(3)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陶瓷器的整理与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历史
    1.2 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藏品
        1.2.1 藏品的来源
        1.2.2 藏品的数量和种类
        1.2.3 藏品(陶瓷器之外)研究概况
    1.3 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品中的陶瓷器
        1.3.1 馆藏陶瓷器概况
        1.3.2 馆藏陶瓷器研究概述
    1.4 本文选题的范围、宗旨及研究思路
第2章 馆藏低温铅釉陶器
    2.1 辽代低温铅釉陶器
        2.1.1 黄釉陶器
        2.1.2 绿釉陶器
        2.1.3 三彩釉陶器
    2.2 金代低温铅釉陶器
        2.2.1 绿釉陶器
        2.2.2 三彩陶器
    2.3 元代低温铅釉陶器
    2.4 明代低温铅釉陶器
    2.5 清代铅釉陶器
第3章 馆藏单色釉瓷器
    3.1 青瓷器
        3.1.1 宋代青瓷
        3.1.2 金代青瓷
        3.1.3 元代青瓷
        3.1.4 明代青瓷
        3.1.5 清代青瓷
    3.2 白瓷
        3.2.1 宋代白瓷
        3.2.2 辽代白瓷
        3.2.3 金代白瓷
        3.2.4 元代白瓷
        3.2.5 明代白瓷
        3.2.6 清代白瓷
    3.3 青白瓷
        3.3.1 宋代青白瓷
        3.3.2 元代青白瓷
    3.4 黑釉瓷器
        3.4.1 宋代黑釉瓷器
        3.4.2 金代黑釉瓷器
        3.4.3 元代黑釉瓷器
        3.4.4 明代黑釉瓷器
    3.5 酱釉瓷器
        3.5.1 宋代酱釉瓷器
        3.5.2 元代酱釉瓷器
        3.5.3 明代酱釉瓷器
        3.5.4 清代酱釉瓷器
    3.6 黄釉瓷器
        3.6.1 明代黄釉瓷器
        3.6.2 清代黄釉瓷器
    3.7 蓝釉瓷器
        3.7.1 明代蓝釉瓷器
        3.7.2 清代蓝釉瓷器
    3.8 红釉瓷器
    3.9 孔雀蓝釉瓷器
        3.9.1 元代孔雀蓝釉瓷器
        3.9.2 清代孔雀蓝釉瓷器
    3.10 茄皮紫釉瓷器
    3.11 松石绿釉瓷器
    3.12 茶叶末釉瓷器
    3.13 卵白釉瓷器
    3.14 仿木纹釉瓷器
    3.15 钧釉瓷器
        3.15.1 元代钧釉瓷器
        3.15.2 清代钧釉瓷器
    3.16 纹片釉瓷器
        3.16.1 明代纹片釉瓷器
        3.16.2 清代纹片釉瓷器
第4章 馆藏彩瓷
    4.1 白地黑(褐)花瓷器
        4.1.1 金代白地黑(褐)花瓷器
        4.1.2 元代白地黑(褐)花瓷器
        4.1.3 明代白地黑(褐)花瓷器
    4.2 五彩瓷器
        4.2.1 明代五彩瓷器
        4.2.2 清代五彩瓷器
    4.3 斗彩瓷器
        4.3.1 清代斗彩瓷器
    4.4 青花釉里红瓷器
        4.4.1 清代青花釉里红瓷器
    4.5 釉里红瓷器
        4.5.1 明代釉里红瓷器
        4.5.2 清代釉里红瓷器
    4.6 青花瓷器
        4.6.1 明代青花瓷器
        4.6.2 清代青花瓷器
    4.7 粉彩瓷器
    4.8 白釉矾红彩瓷器
    4.9 青花矾红彩瓷器
    4.10 黄地绿彩瓷器
        4.10.1 明代黄地绿彩瓷器
        4.10.2 清代黄地绿彩瓷器
    4.11 白釉绿彩瓷器
    4.12 孔雀蓝釉黑花
第5章 馆藏窑变釉瓷器
    5.1 兔毫、油滴釉瓷器
        5.1.1 兔毫釉
        5.1.2 油滴釉
第6章 馆藏瓷器的综合分析与讨论
    6.1 馆藏陶瓷器品种、时代、窑口的重新厘定
    6.2 馆藏陶瓷器主要品种的时代与窑口
        6.2.1 低温铅釉陶器的时代与窑口
        6.2.2 馆藏单色釉瓷器的时代与窑口
        6.2.3 馆藏彩瓷的时代与窑口
第7章 结语
插图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国东北地区辽金元城址的考古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发现与研究回顾
        一、1949年以前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二、1949年至1980年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三、1980年至2000年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四、2000年之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第三节 问题、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 城址出土陶瓷遗存的分期
    第一节 城址地表陶瓷遗存的调查
    第二节 以城址为中心的各时期陶瓷遗存的时代特点
第三章 黑龙江地区的城址
    第一节 黑龙江东部地区
        一、鹤岗地区
        二、佳木斯地区
        三、七台河地区
        四、鸡西地区
        五、牡丹江地区
    第二节 黑龙江中部地区
        一、绥化地区
        二、哈尔滨地区
    第三节 黑龙江西部地区
        一、黑河地区
        二、齐齐哈尔地区
        三、大庆地区
第四章 吉林地区的城址
    第一节 吉林西部地区
        一、白城地区
        二、松原地区
    第二节 吉林中部地区
        一、长春地区
        二、吉林地区
        三、四平地区
        四、辽源地区
    第三节 吉林东部地区
        一、延边地区
        二、通化地区
第五章 辽宁地区的城址
    第一节 辽宁地区重要城址举例
    第二节 辽宁地区的辽金元时期城址列表
第六章 城址的分布与分期
    第一节 城址的总体分布与选址分析
        一、总体分布
        二、选址分析
        三、聚落城池化的探索
    第二节 辽代城址及遗址的分布
        一、辽代城址及遗址的确定
        二、辽代城址的分期与分布
    第三节 元代城址及遗址的分布
        一、东北地区元代城址的旧识与新知
        二、东北地区元代遗址的发现与再认识
        三、东北地区元代城址与遗址的分布情况和分布规律
第七章 城址的规模与平面形态
    第一节 城址的规模
        一、城址周长的统计分析
        二、城址规模与行政级别的关系
    第二节 城址的平面形态
        一、类型学研究
        二、各类型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三、各类型城址的时代特征和空间分布
第八章 城址的结构和布局
    第一节 城址的结构
        一、城门
        二、城墙
        三、城壕
        四、马面
        五、角台
        六、道路
        七、其他设施
    第二节 基于区域系统调查的城市布局探索
        一、城址区域系统调查个案研究
        二、街区布局的规律
        三、城址内、外重要建筑的分布规律
        四、城市手工业的分布规律
        五、城市规模兴缩变化的考古学观察
第九章 相关历史地理问题研究
    第一节 辽代城址的历史地理研究
        一、辽代信州治所考
        二、辽代后期黄龙府所辖安远、清、雍三州考
        三、辽代早期黄龙府兼渤海扶余府地望考
    第二节 金代城址的历史地理研究
        一、对五国头城及金代胡里改路治所的思考
        二、金代宜春、曲江县地望考
        三、移里闵斡鲁浑猛安的位置
    第三节 元代城址的历史地理研究
        一、元代肇州地望考
        二、元代泰宁路治所考
        三、元代开元路治所考
第十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件

(5)吉林省蒙元考古遗存辨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城址
二、墓葬
三、窖藏
    1.前郭县三岔沟窖藏[31]
    2.双辽市双城村窖藏[36]
    3.镇赉县丹岱乡立新村窖藏[40]
    4.吉林市荣光窖藏[42]
四、遗址
    1.双辽电厂贮灰场遗址[56]
    2.前郭县羊营子遗址[57]
    3.德惠江心岛遗址[60]
    4.东辽县凌云乡三良村元代遗存[61]
五、零星出土的遗物
六、结语

(7)山东出土宋金元瓷器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考古发现与研究
        1.2.1 考古发现
        1.2.2 研究回顾
第2章 窑址及其产品
    2.1 坡地窑
        2.1.1 白釉
        2.1.2 黑釉
        2.1.3 酱釉
        2.1.4 白釉黑彩
        2.1.5 青釉
    2.2 磁村窑
        2.2.1 白釉
        2.2.2 白釉绿彩
        2.2.3 白釉黑彩
        2.2.4 黑釉
        2.2.5 酱釉
        2.2.6 绞胎
        2.2.7 瓷俑
    2.3 博山大街窑
        2.3.1 白釉
        2.3.2 白釉绿彩
        2.3.3 黑釉
        2.3.4 青釉
        2.3.5 酱釉
        2.3.6 绞胎
        2.3.8 白釉黑彩
    2.4 中陈郝窑
        2.4.1 白釉
        2.4.2 酱釉
        2.4.3 青釉
        2.4.4 白釉黑彩
        2.4.5 黑釉
    2.5 宁阳西太平村窑
        2.5.1 白釉
        2.5.2 青釉
    2.6 小结
第3章 窑址之外出土瓷器的阶段性特征
    3.1 宋代瓷器类型及特征
        3.1.1 白釉
        3.1.2 黑釉
        3.1.3 酱釉
        3.1.4 青釉
        3.1.5 青白釉
        3.1.6 北宋瓷器分期及各期特征
    3.2 金代瓷器类型及特征
        3.2.1 白釉
        3.2.2 白釉黑彩
        3.2.3 黑釉
        3.2.4 酱釉
        3.2.5 青釉
        3.2.6 青白釉
        3.2.7 绞胎
        3.2.8 红绿彩
        3.2.9 钧釉
        3.2.10 金代瓷器特征
    3.3 元代瓷器类型及特征
        3.3.1 白釉
        3.3.2 白釉黑彩
        3.3.3 黑釉
        3.3.4 酱釉
        3.3.5 青釉
        3.3.6 钧釉
        3.3.7 青花
        3.3.8 青白釉
        3.3.9 釉里红
        3.3.12 元代瓷器特征
第4章 窑口分析
    4.1 本地窑场产品
        4.1.1 北宋时期
        4.1.2 金代
        4.1.3 元代
    4.2 外地窑场产品
        4.2.1 定窑瓷器
        4.2.2 磁州窑瓷器
        4.2.3 钧釉瓷器
        4.2.4 耀州窑瓷器
        4.2.5 景德镇窑瓷器
        4.2.6 龙泉窑瓷器
        4.2.7 建窑瓷器
结语
附表1 山东出土宋金元纪年墓葬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8)河北省临城县梁村元墓清理简报(论文提纲范文)

一、地理位置
二、墓葬形制
三、出土遗物
四、结语

(9)金代墓葬的区域性及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学术史简述
        一、1949年以前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二、1949年至“文革”前(1949~1966年)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三、1970年代至20世纪末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四、21世纪至今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第三节 问题、目的及相关概念
        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
        三、相关概念说明
第二章 东北地区
    第一节 金上京地区
        一、墓葬类型
        二、随葬品
        三、墓葬年代与分期
        四、区域特色
        附:几处年代有疑问的“金墓”辨析
    第二节 绥滨地区
        一、墓葬类型
        二、随葬品
        三、墓葬年代
        四、区域特色
    第三节 辽宁地区
        一、墓葬类型
        二、随葬品
        三、墓葬年代
        四、区域特色
        附:几处所谓“金墓”年代辨析
    第四节 内蒙古东部地区
        一、墓葬类型
        二、随葬品
        三、墓葬年代
        四、区域特色
第三章 金中都地区
    一、墓葬类型
    二、随葬品
    三、墓葬年代与分期
    四、区域特色
    附:所谓金陵“陪葬墓”应为元墓
第四章 大同地区
    一、墓葬类型
    二、随葬品
    三、墓葬年代与分期
    四、区域特色
第五章 河北中南部地区
    第一节 保定中南部地区
        一、墓葬类型
        二、随葬品
        三、墓葬年代
        四、区域特色
    第二节 石家庄地区
        一、墓葬类型
        二、随葬品
        三、墓葬年代
        四、区域特色
    第三节 冀南豫北地区
        一、墓葬类型
        二、随葬品
        三、墓葬年代
        四、区域特色
第六章 山东地区
    一、墓葬类型
    二、随葬品
    三、墓葬年代
    四、区域特色
第七章 河南地区
    第一节 洛阳-三门峡地区
        一、墓葬类型
        二、随葬品
        三、墓葬年代
        四、区域特色
    第二节 郑州-焦作地区
        一、墓葬类型
        二、随葬品
        三、墓葬年代
        四、区域特色
    第三节 鹿邑金墓
第八章 山西中部地区
    第一节 汾阳地区
        一、墓葬类型
        二、随葬品
        三、墓葬年代与分期
        四、区域特色
    第二节 阳泉-昔阳地区
        一、墓葬类型
        二、随葬品
        三、墓葬年代
        四、区域特色
    第三节 太原地区
        一、墓葬类型
        二、墓葬年代
        三、区域特色
第九章 晋南地区
    第一节 侯马地区
        一、墓葬类型
        二、随葬品
        三、墓葬年代与分期
        四、区域特色
    第二节 稷山地区
        一、墓葬类型
        二、墓葬年代
        三、区域特色
    第三节 襄汾地区
        一、墓葬类型
        二、墓葬年代
        三、区域特色
    第四节 闻喜、绛县、垣曲地区
        一、墓葬类型
        二、墓葬年代
        三、区域特色
第十章 晋东南地区
    第一节 长治南部地区
        一、墓葬类型
        二、随葬品
        三、墓葬年代与分期
        四、区域特色
    第二节 长治北部地区
        一、墓葬类型
        二、随葬品
        三、墓葬年代
        四、区域特色
    第三节 晋城地区
        一、墓葬类型
        二、墓葬年代
        三、区域特色
第十一章 陕甘宁地区
    第一节 关中地区
        一、墓葬类型
        二、随葬品
        三、墓葬年代
        四、区域特色
    第二节 陕北地区
        一、墓葬类型
        二、墓葬年代
        三、区域特色
    第三节 甘肃地区(包括陕西西部、宁夏南部)
        一、墓葬类型
        二、随葬品
        三、墓葬年代
        四、区域特色
第十二章 从墓葬看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
    第一节 具有不同特色的三大区
        一、金上京-金中都地区
        二、原辽朝统治区
        三、原北宋统治区
    第二节 区域间的交流
        一、东北地区
        二、河北中南部地区
        三、山东地区
        四、河南地区
        五、山西中部地区
        六、晋南地区
        七、晋东南地区
        八、陕甘宁地区
第十三章 金墓中的五音昭穆葬
    第一节 汾阳东龙观王氏家族墓地
        一、明堂
        二、各墓穴位及下葬次序
        三、买地券所反映出的信息
    第二节 其他地区的五音昭穆葬
        一、东北地区
        二、大同地区
        三、河北中南部地区(包括豫北地区)
        四、山东地区
        五、河南地区
        六、山西中部地区
        七、晋南地区
        八、晋东南地区
        九、陕甘宁地区
第十四章 金代砖室墓营建研究
    第一节 砖室墓的建造过程
        一、挖圹
        二、砌墓
        三、妆画
    第二节 砖雕生产研究——以晋南地区为中心
        一、模制
        二、雕砖(先烧后雕)
        三、雕坯(先雕后烧)
        四、砖雕的商品性及相关问题
第十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10)北方地区宋元时期白地黑花瓷器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史的回顾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2章 窑址出土白地黑花瓷器的分期对比
    2.1 观台窑
    2.2 彭城窑
    2.3 临水窑
    2.4 鹤壁集窑
    2.5 禹县钧台窑
    2.6 汝窑
    2.7 淄博坡地窑
    2.8 枣庄中陈郝窑
    2.9 隆化鲍家营窑址
    2.10 赤峰缸瓦窑
    2.11 小结
第3章 窑址以外出土的白地黑花瓷器
    3.1 第一期
    3.2 第二期
    3.3 第三期
第4章 阶段性变化规律探讨
    4.1 出土数量统计
    4.2 出土器类分析
    4.3 纹饰研究
    4.4 分布范围划分
    4.5 再论白地黑花技法的兴衰史
第5章 窑口划分及行销范围研究
    5.1 观台窑、彭城窑
    5.2 长治八义窑
    5.3 介休城窑
    5.4 赤峰缸瓦窑
    5.5 坡地窑
    5.6 内蒙古中西部某处窑址
    5.7 定窑燕川窑址
    5.8 乐山西坝窑
第6章 结语
    6.1 本文的收获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柳孜运河遗址出土"仁和馆"铭四系瓶及相关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安徽柳孜运河遗址第二次发掘出土唐宋瓷器研究[D]. 沈晔. 山西大学, 2021
  • [2]元代储酒器研究[D]. 王鹤松.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3]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陶瓷器的整理与初步研究[D]. 杨梓丹. 吉林大学, 2020(08)
  • [4]中国东北地区辽金元城址的考古学研究[D]. 赵里萌. 吉林大学, 2019(03)
  • [5]吉林省蒙元考古遗存辨析[J]. 郝军军,沙芳源. 边疆考古研究, 2019(01)
  • [6]济南市解放东路元、清墓葬发掘报告[J]. 郝颖,刘保福,毕冠超,郝素梅,刘丽丽,杨阳. 海岱考古, 2019(00)
  • [7]山东出土宋金元瓷器初步研究[D]. 周瑞. 吉林大学, 2018(01)
  • [8]河北省临城县梁村元墓清理简报[J]. 张志忠,索丽霞,王信忠,申海珍,王凌超,赵庆国,郭少清.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7(20)
  • [9]金代墓葬的区域性及相关问题研究[D]. 郝军军. 吉林大学, 2016(03)
  • [10]北方地区宋元时期白地黑花瓷器初步研究[D]. 马萌萌. 吉林大学, 2016(10)

标签:;  ;  ;  ;  ;  

六子渠遗址出土“人和阁”题字四行瓶及相关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