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08例非心脏手术胸科患者术后血压升高的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凯[1](2021)在《老年房颤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筛选影响老年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恢复质量(Quality of recovery,QoR)的因素。方法:选择拟行择期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房颤患者(年龄≥60岁)120例。根据术后120小时恢复质量评分-15(Quality of recovery-15,QoR-15)分为两组,分别为122-150分(良好A组),0-121分(不良B组)。记录术前的基本情况(年龄、并存疾病、平均心室率、抗凝治疗等),术中情况(麻醉满意度量表),术后24h,72h,120h时间点QoR-15评分。此外,还测定了手术前后血浆B型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hs-cTn)和可溶性CD-14亚型(soluble CD14 subtype,s CD14-ST or Presepsin)的水平。对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影响非心脏手术后房颤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因素。另外,评估BNP,hs-cTn和presepsin浓度是否具有预测患者预后的潜力。结果:老年AF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术后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平均心室率[odds ratio(OR):1.085;95%confidence interval(CI):1.040-1.131;P<0.001],高危手术(OR:0.185;95%CI:0.043-0.798;P=0.024),麻醉满意度评分(OR:2.392;95%CI:1.524-3.753;P<0.001)。麻醉满意度评分表中的四项指标包括低血压(P=0.005),心动过速/缓(P=0.021),输血(P=0.047),RASS评分(P=0.041),也是其危险因素。术前及术后BNP(术前P=0.003,术后P=0.018)和hs-cTn(术前P=0.042,术后P=0.008)均有助于预测该类患者的恢复质量情况。结论:平均心室率控制不佳,行高危手术,高麻醉满意度评分均会影响老年AF患者非心脏手术后的恢复质量。积极的控制患者BNP和hs-cTn水平有益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与围术期管理学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老年麻醉联盟[2](2020)在《中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2020版)(四)》文中提出
党志侨[3](2020)在《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治疗效果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HD)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类心脏病[1]。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冠心病患病率为1%(城乡合计),冠心病死亡率在人群总死亡中占比15.2%,在所有心血管病死亡中占比37%。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冠心病的发病和死亡人数持续增加,其中高龄冠心病患者比例也在增加[1]。当前证据显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仍然是大部分多支血管病变和左主干病变患者的“金标准”治疗方法[2]。然而高龄、体外循环仍然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3]。同时,高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概率较高,大大增加了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本论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病例资料,总结并讨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的临床疗效及特点,为在今后工作中更好的开展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提供有临床价值的经验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我科收治的具有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指征的冠心病患者共126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34例;年龄为(61.4±3.9)岁,按照年龄的不同分为老年组(≥70岁)和对照组(<70岁)。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冠脉搭桥术前准备,术中常规经正中胸骨切口入路,采用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作为移植血管,使用心脏表面局部固定器、冠状动脉分流栓辅助完成手术。分别统计患者术前冠脉血管病变支数、合并基础疾病、心脏彩超评估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再血管化桥支数;术后第一天心包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期间死亡率、术后住院天数;术后6个月随访,通过心脏彩超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估患者心脏功能改善状况。结果两组患者共126例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手术均获得成功。围手术期患者死亡3例,其中老年组2例,对照组1例;其余患者痊愈出院。虽然老年组术前冠脉血管病变支数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3.1±0.4与 3.0±0.8,P>0.05),但老年组手术时间(176.5±31.1 min 与 189.2±36.2 min,P<0.05)及血管桥吻合数量(2.8±0.5与3.0±0.6,P<0.0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在使用乳内动脉吻合前降支的比例(87.8%与 92.9%,P>0.05)、术后第一天心包引流量(233.9±52.7 ml 与 212.3±65.6ml,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24.9±15.5 h 与 20.4±12.4h,P>0.05)、ICU 停留时间(31.6±23.9 h 与 25.7±19.0 h,P>0.05)、术后住院时间(14.8±9.3 d与12.6 ± 7.6d,P>0.05)方面均无显着差异。老年组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均较低(4.8%与1.1%,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内均无心脏事件死亡,两组术后6月时LVEDD及LVEF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1.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能够在7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安全进行,尤其是高危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2.与对照组相比,老年组不完全血运重建率高,但相对缩短了手术时间,进一步降低了术后并发症,降低了死亡率,术后6个月内随访患者预后良好。3.老年高危患者进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可以明显改善早期临床疗效,远期冠脉血管通畅率和死亡率需要进一步随访研究。
孙增蓬[4](2020)在《胸横肌平面阻滞与胸骨旁阻滞对心脏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比胸横肌平面阻滞与胸骨旁阻滞在正中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作用效果、围手术期炎症反应、应激反应以及快速康复及不良反应等方面指标的差异综合评价效果。方法:本研究拟纳入60例2019年6月-2020年7月择期行正中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并接受神经阻滞镇痛的患者,随机分配到以下三组: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胸骨旁阻滞组:先行胸骨旁阻滞,后行全身麻醉;胸横肌平面阻滞组:先行胸横肌平面阻滞,后行全身麻醉。记录神经阻滞平面的范围以及切皮前5分钟、锯胸骨后、体外转机结束时、离开手术室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同时记录术中及术后48小时内舒芬太尼的使用量及术后24小时、48小时静息及动态NRS评分,并收集检测并记录切皮前5分钟、离开手术室、术后6小时、术后24小时血清IL-6和IL-10浓度,并记录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等快速康复指标以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结果:1、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肌酐、射血分数、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瓣膜置换数目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2、胸骨旁阻滞组、胸横肌平面阻滞两组在神经阻滞范围的上界分别可达到T2(15%、67.5%)、T3(85%、32.5%);下界分别可达到T4(35%、0)、T5(57.5%、35%),T6(7.5%、65%);内侧界分别可达到胸骨旁线(30%、0)、前正中线(70%、100%);外侧界分别可达到锁骨中线(35%、45%)、锁骨中线内侧(65%、55%)。3、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中不同组别与不同时间点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组内比较:与T0时相比,各组T1、T2、T3、T4时的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在T0、T1、T3、T4时,各组间的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差异性(P>0.05)。在T2时,与对照组相比,胸骨旁阻滞组与胸横肌平面阻滞组时的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P<0.05)。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各组间的心率、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胸横肌平面阻滞组的中心静脉压明显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T1相比,三组在T3、T4时的中心静脉压均明显升高(P<0.05)。4、与胸横肌平面阻滞组相比,对照组及胸骨旁阻滞组的IL-6有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胸横肌平面阻滞组相比,对照组及胸骨旁阻滞组的IL-10有明显降低(P<0.05)。5、三组患者的24小时及48小时的静息和动态NRS评分均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三组术后48小时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38.4±6.3ug、35.2±6.2ug、29.9±5.7u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胸横肌平面阻滞组相比,对照组与胸骨旁阻滞组的术后48小时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升高(P<0.05)。6、三组患者的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均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胸横肌平面阻滞组的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三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有明显差异性(P<0.05)。与胸横肌平面阻滞组相比,对照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胸横肌平面阻滞组相比,对照组与胸骨旁阻滞组的ICU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7、三组患者均未发生头晕、呼吸抑制、穿刺点感染及穿刺点血肿。对照组有5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胸骨旁阻滞组有4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胸横肌平面阻滞组有1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结果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1、与胸骨旁阻滞相比,胸横肌平面阻滞阻滞范围更广,血流动力学变化更稳定。2、与对照组及胸骨旁阻滞相比,胸横肌平面阻滞的抗炎、镇痛效果更好,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曹天宇[5](2020)在《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随着医学理念的更新、技术和手术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发展包含麻醉在内的整体微创,目前既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也是胸外科快速康复理念的要求。胸腔镜手术是微创胸外科发展的重要一步,麻醉方面也在跟进。作为一种新型麻醉方式,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出现并应用于胸腔镜手术。初步研究认为,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可避免传统气管插管造成的气道损伤、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及肌松残余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及进食,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这符合胸外科快速康复理念的要求。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麻醉技术,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目前仍存在争议,如缺乏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明确其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相较于传统麻醉方式其对患者术后康复的优越性。研究目的:探讨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用于胸腔镜肺癌(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的可行性,评估该麻醉技术相比于插管全麻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优越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浙江大学湖州医院心胸外科沈琦斌医师组收治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65周岁,ASA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n=50):非插管组,即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组;插管组,即传统气管插管全麻治疗组。非插管组患者不使用肌松药,采用全凭静脉靶控输注复合区域神经阻滞的麻醉技术,插入喉罩术中保留自主呼吸;插管组患者予气管插管全麻技术,使用肌松药,插入双腔气管行单肺机械通气。采集和分析两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具体数据,包括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医疗花费等。研究结果:因18例患者术中快速病理结果显示良性、3例胸腔广泛粘连及1例术后失访,最终纳入分析78人:非插管组38人,插管组40人。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麻醉效果评分、出血量、最低指脉搏氧饱和度及手术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插管组,非插管组患者术野暴露评分、最高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置入喉罩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小,拔管时间、出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减少,咽喉不适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插管组C反应蛋白升高程度要低于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且相比于传统插管麻醉其在加快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及降低医疗费用方面存在优势。
孙天勇[6](2020)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联合高选择性α2-AR激动剂在断指再植手术中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将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联合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应用于断指再植手术中,观察联合应用对断指再植手术患者的血乳酸、血糖、血流动力学、Ramsay镇静评分及术中不良事件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手外科行断指再植手术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四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C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联合右美托咪定组(G+D组)。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常规心电监护,并连接无创心阻抗血液动力学监护仪(LifegardTM ICG),监测每博量(SV)。100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根据实验方法的不同对四组患者分别进行不同的干预,C组:常规补液组;G组:通过监测SV,根据SV最大化试验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D组:静脉泵注0.5μg/kg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15 min后以0.5μg﹒kg-1﹒h-1的速度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G+D组:静脉泵注0.5μg/kg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15 min后以0.5μg﹒kg-1﹒h-1的速度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并通过监测SV,根据SV最大化试验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记录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禁食水时间、手术时间。于麻醉前(T0)、松止血带即刻(T1)、松止血带15 min(T2)、松止血带60 min(T3)四个时刻分别采集桡动脉血液,测定血乳酸和血糖。收集四个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每博量(SV)、心率(HR)、心输出量(CO)、Ramsay评分,记录术中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1)本次研究四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体重、禁食水时间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乳酸的变化:与T0时刻比较,T1、T2、T3各时刻G+D组血乳酸明显下降(P<0.05);与C组、G组、D组同时刻比较:T1、T2、T3各时刻G+D组血乳酸降低具有显着性(P<0.05)。(3)血糖的变化:与T0时刻比较,T1、T2、T3各时刻G+D组血糖降低(P<0.05);与C组、G组同时刻比较:T1、T2、T3各时刻G+D组血糖降低更具有显着性(P<0.05);G+D组与D组比较:两组T1、T2、T3各时刻血糖均降低,G+D组降低更有显着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流动力学变化:G+D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与T0时刻比较,T1、T2、T3各时刻,SV升高(P<0.05),HR降低(P<0.05),CO无明显变化(P<0.05);G+D组与C组同时刻比较,C组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MAP具有波动性,SV降低(P<0.05);G+D组与G组同时刻比较:G组MAP下降,SV增高,差异更具有显着性(P<0.05),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组与D组同时刻比较:D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MAP、HR、SV、CO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Ramsay镇静评分变化:应用右美托咪定的G+D组和D组,T1、T2、T3各时刻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未应用右美托咪定的C组和G组(P<0.05),患者镇静效果良好;与D组同时刻比较,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术中不良事件的比较:G+D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低(P<0.05),明显低于C组、G组以及D组,而术中并未出现心动过速和血管痉挛(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断指再植手术中,可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使患者在围术期获得良好的镇静、抗焦虑效果,减少血管痉挛的发生。通过动态优化循环灌注,减少微循环无氧代谢,减轻止血带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降低右美托咪定对心血管的不良反应,对再植手术起积极作用。
肖莹莹[7](2020)在《利多卡因和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老年患者术后易出现认知损害,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仍无确切治疗手段,本研究主要观察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和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防治提供更多的临床实践依据。方法:选择择期计划在全麻下进行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年龄在65岁以上,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以及利多卡因组(L组),每组30例。L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利多卡因(1 mg/kg),然后以1 mg·kg-1·h-1的速度持续泵注直到手术结束前30 min,D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然后以0.5μg·kg-1·h-1的速度持续泵注直到手术结束前30 min,C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在术前1 d、术后1 d和术后3 d使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三组患者认知功能并记录术后POCD的发生情况;检测术前1 d(T1)、手术结束时(T2)和术后1 d(T3)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的水平;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复苏室停留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各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ASA分级、受教育年限、术前1 d MMSE评分和手术时长等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D组拔管时间和复苏室停留时间较L组和C组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L组的拔管时间和复苏室停留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1 d(T1)三组患者血清IL-6和NSE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T2)及术后1 d(T3)的血清IL-6和NSE水平均较T1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和T3时间点,D组和L组血清IL-6和NSE水平较C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和L组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MMSE评分在术前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L组术后1 d和3 d的MMSE评分均较同组术前1 d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术后1 d的MMSE评分较术前1 d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 d和3 d,D组和L组的MMSE评分均较C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和L组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患者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L组POCD发生率较C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CD的发生率在D组和L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和右美托咪定均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产生有利影响,可能与两者抗炎和脑保护作用有关。
张莹莹[8](2020)在《七氟醚不同吸入时长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心肌保护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通过人为控制术中七氟醚的吸入时长,观察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以及血清心型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来讨论吸入不同时长的七氟醚对老年冠心病病人行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试验选取了120名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三组(n=40),分别为七氟醚吸入全程组(T组)、七氟醚吸入半程组(H组)、全凭静脉组(C组)。三组均采用注射静脉药物诱导,术中维持方法:C组采用静脉泵入丙泊酚、瑞芬太尼;T组采用全程持续吸入七氟醚(呼吸末浓度稳定于1MAC)复合丙泊酚直至术毕;H组插管后前2h的维持方法同T组,2h后维持方式同C组直至术毕。采集麻醉诱导前(Ta0)、气管插管前(Ta1)、气管插管后1min(Ta2)、手术开始(Ta3)、七氟醚吸入2h(Ta4)、术毕(Ta5)、拔管后5min(Ta6)这七个时间点的MAP、HR、CO、CI、LCW、SVR;抽取诱导前5min(Tb0)、手术结束(Tb1)、术后12h(Tb2)、术后24h(Tb3)、术后48h(Tb4)这五个时间点的静脉血,测定血清心型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数值;并比较术毕至出院天数、瑞芬太尼使用量和术后VAS评分。结果 1 MAP指标中,三组Ta1、Ta3、Ta4时刻的数值均低于Ta0时刻(P<0.05);HR指标中,三组Ta1、Ta3、Ta4时刻的数值均低于Ta0时刻;且在Ta4时T、H组数值明显低于C组(P<0.05);CO指标中,三组Ta3时刻和C组Ta4时刻的数值均低于Ta0时刻(P<0.05);CI指标中,三组Ta2、Ta3时刻和H、C组的Ta4时刻的数值低于Ta0时刻(P<0.05);SVR指标中,三组Ta1、Ta2、Ta3、Ta4时刻的数值低于Ta0时刻,且T、H组Ta4时的SVR低于同时间C组(P<0.05);LCW指标中,三组Ta1、Ta3、Ta4时刻的数值均显着低于Ta0时刻(P<0.05);2三组血清c Tn I浓度自术毕逐渐升高,Tb2至Tb4时间内均显着高于术前,且在此时间段T、H组的c Tn I水平明显低于C组;三组血清CK-MB浓度自术毕逐渐上升,Tb3时浓度升到最高后有所降低,但于Tb2至Tb4时间内水平仍显着高于术前,且在此时间段T、H组的CK-MB浓度明显低于C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C组>H组>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毕至出院天数、术后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研究表明,与只使用丙泊酚维持术中麻醉相比,老年冠心病病人行非心脏手术时术中应用七氟醚维持麻醉可产生心肌保护作用,可减少心肌梗死,血流动力学维持状况更有益于病人。2在相同的麻醉深度下,应用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较全凭静脉麻醉可降低镇痛、镇静药物的用量。3不同七氟醚吸入时长是否能产生更有效的心肌保护作用仍需更大样本量、更长观察时间以及更深入的临床基础研究。图12幅;表4个;参134篇。
李德强[9](2020)在《FloTrac/Vigileo指导胸科肺叶切除术液体管理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比较FloTrac/Vigileo系统、TEE以及中心静脉压三种方法指导单肺通气胸科手术患者术中液体管理,通过比较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关性、术后肺功能状态探讨FloTrac/Vigileo系统应用于单肺通气胸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间在宝坻区人民医院拟行单肺通气肺叶切除术患者111例,ASAⅠ-Ⅱ级,体质量指数(BMI)在18~25kg/m2,年龄在18~66岁,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FloTrac/Vigileo组(F组)、TEE组(T组),中心静脉压组(C组),各37例,记录患者常规诱导麻醉后开胸前(T1)、开胸单肺通气时(T2)、单肺通气15min(T3)、单肺通气30min(T4)、单肺通气60min(T5)此5个时间点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液体出入量、心排量、每搏量变异度(SVV)、每搏量(SV)、下腔静脉塌陷率(cIVC)以及T1、T5、术毕仰卧位双肺通气10min(T6)时各组患者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动脉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结果:1、三组患者性别、手术时间、平均体重、体表面积、平均身高、平均年龄及BMI等无显着差异(P>0.05)。2、T1-T6时间点三组患者HR、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间点三组组患者C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6时间点F组和T组患者CVP较C组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F组和T组各时间点与SV与C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F组和T组SV整体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3,P<0.01对FV组和T组CO整体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1,P<0.01。5、对F组和T组SVV和c IVC整体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1,P<0.01;并对SVV和c IVC作直线回归方程,得c IVC=17.89+2.76SVV,回归系数b=2.88,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F组和T组SV、CO、SVV和c IVC在各时间点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T2~T5各时点三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呈正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1、T6时三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不成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各时间点三组OI、PaO2、PaCO2、A-aD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5时各组OI、PaO2各组显着低于T1,各组A-aDO2在T5时较T1时均显着升高(P<0.05);T6时三组OI、PaO2较其T5时显着上升但仍低于T1而A-aDO2显着下降但仍高于T1(P<0.05);三组PaCO2不同时刻组间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术毕液体出量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和T组入量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FloTrac/Vigileo系统适用于监测胸科单肺通气手术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以及指导术中液体管理。2、FloTrac/Vigileo系统较常规容量监测方法在保护围手术期肺功能方面有一定优势。
尹旭[10](2020)在《胸外科手术围术期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胸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脑卒中(Perioperative stroke,PS)的相关危险因素,指导围术期麻醉管理方案,以降低PS的发病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4年10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在本院治疗并接受胸外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借助电子病例系统及麻醉系统筛选出围术期出现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等神经功能受损表现,行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并经神经内科医师会诊后确诊为PS的患者列为病例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按病例组与对照组之比1:4的比例,匹配同一时期相同手术类型但无PS发生的患者列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手术方式、麻醉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是否使用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有无低血压、术中晶体入量、胶体入量、出血量及尿量、术后出入量、术前实验室检查等情况,将上述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胸外科手术患者PS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发病率:本组病例5869例发生PS患者共9例,发病率为0.153%,其中男性2例(22.2%),女性7例(77.8%),年龄段皆在61-83岁之间。2.脑卒中发生类型:缺血性脑卒中7例(77.8%),出血性脑卒中1例(11.1%),梗死伴出血1例(11.1%)。3.病例组PS发生时间:结果显示4例(44.4%)发生在术后第1天,其余5例(55.6%)分别发生在术后当日及术后第2、3、5、11天。4.危险因素: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病史、既往脑卒中病史、高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PCEA镇痛、术中低血压、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增高与PS相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病史、既往脑卒中病史是PS的独立危险因素。5.住院时间:卒中组及非卒中组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0.0天及10.5天,脑卒中的发生显着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脑卒中组的转归:治愈2例(22.2%),好转或留有轻微后遗症例4例(44.4%),留有严重后遗症2例(22.2%),死亡1例(11.1%)。结论1.胸外科手术PS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既往脑卒中病史;2.胸外科手术PS的相关危险因素:高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使用PCEA镇痛、术中发生低血压、FIB增高。3.PS的发生显着延长患者住院时间。我们可以根据以上结果制订麻醉管理方案,以预防和减少PS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二、308例非心脏手术胸科患者术后血压升高的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08例非心脏手术胸科患者术后血压升高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房颤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对象 |
2.3 实验方法 |
2.4 数据收集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3.2 围术期资料比较 |
3.3 麻醉满意度评分表各项比较 |
3.4 独立危险因素 |
3.5 实验室数据比较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胸科手术术后房颤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治疗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胸横肌平面阻滞与胸骨旁阻滞对心脏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病例选择与分组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主要药品与仪器 |
2.2.1 主要的药品 |
2.2.2 主要试剂 |
2.2.3 主要器械名称 |
2.3 麻醉方式 |
2.3.1 神经阻滞方法 |
2.3.2 体外循环下全身麻醉 |
2.4 术后镇痛方法 |
2.5 观察指标 |
2.5.1 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 |
2.5.2 NRS疼痛评分及术后48h舒芬太尼用量 |
2.5.3 快速康复指标 |
2.5.4 炎症指标IL-6、IL-10 |
2.5.5 围手术期不良反应 |
2.6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情况比较 |
3.2 神经阻滞范围 |
3.3 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及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比较 |
3.3.1 平均动脉压的比较 |
3.3.2 心率的比较 |
3.3.3 血氧饱和度的比较 |
3.3.4 中心静脉压的比较 |
3.3.5 术中阿片类药物的比较 |
3.4 NRS疼痛评分及术后48h舒芬太尼用量比较 |
3.5 快速康复指标比较 |
3.6 炎症因子的比较 |
3.7 围手术期不良反应 |
第4章 讨论 |
4.1 胸骨旁阻滞与胸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心脏手术的可行性分析 |
4.2 神经阻滞效果 |
4.3 血流动力学、阿片类药物用量及镇痛效果的关系 |
4.4 炎症反应 |
4.5 疼痛评分与快速康复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6 围手术期不良反应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语表 |
1 引言 |
2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
2.1 病例的选择与分组 |
2.2 麻醉与手术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比较 |
3.2 两组患者术中数据比较 |
3.3 两组患者术后数据比较 |
3.4 两组患者术后炎症指标比较 |
3.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
4 讨论 |
4.1 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可行性分析 |
4.2 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对术野暴露影响 |
4.3 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通气问题 |
4.4 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对循环、咽喉部不适的影响 |
4.5 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对肌力影响 |
4.6 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对炎症反应影响 |
4.7 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常见问题 |
4.8 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不足之处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非气管插管麻醉用于胸腔镜手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6)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联合高选择性α2-AR激动剂在断指再植手术中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1.实验对象及材料设备 |
1.1 实验对象 |
1.2 实验药品、材料及仪器设备 |
1.3 实验药品配制 |
2.实验方法 |
2.1 实验对象的准备 |
2.2 麻醉方法 |
2.3 手术过程及止血带方法 |
2.4 术中容量管理方法 |
2.5 观察指标 |
2.6 统计方法 |
2.7 技术路线图 |
3.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血乳酸比较 |
3.3 血糖比较 |
3.4 平均动脉压(MAP)比较 |
3.5 每博量(SV)比较 |
3.6 心率(HR)比较 |
3.7 心输出量(CO)比较 |
3.8 Ramsay镇静评分比较 |
3.9 术中不良事件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
(7)利多卡因和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一、引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七、文献综述 |
2 参考文献 |
八、附录 |
九、致谢 |
(8)七氟醚不同吸入时长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心肌保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背景和意义 |
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研究对象与试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来源 |
1.1.2 纳入标准 |
1.1.3 排除标准 |
1.1.4 剔除标准 |
1.1.5 研究对象 |
1.1.6 麻醉前检查与评估 |
1.1.7 麻醉诱导 |
1.1.8 麻醉维持 |
1.1.9 主要观察指标 |
1.1.10 次要观察指标 |
1.1.11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1.12 指标数据统计 |
1.2 结果 |
1.2.1 一般资料比较 |
1.2.2 瑞芬太尼用量、术毕VAS评分、术毕至出院天数 |
1.2.3 血流动力学比较 |
1.2.4 血清心肌酶水平的比较 |
1.3 讨论 |
1.3.1 试验设计 |
1.3.2 七氟醚的心肌保护作用 |
1.3.3 七氟醚的其他应用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七氟醚预处理及后处理机制对心肌保护作用研究与应用现状 |
2.1 七氟醚的基本性状 |
2.2 心肌损伤的机制 |
2.3 心肌保护的发展 |
2.4 缺血预处理与麻醉药预处理 |
2.4.1 七氟醚缺血预处理作用机制 |
2.4.2 七氟醚缺血预处理的临床应用 |
2.5 缺血后处理与麻醉药后处理 |
2.5.1 七氟醚缺血后处理作用机制 |
2.5.2 七氟醚缺血后处理的临床应用 |
2.6 七氟醚预处理联合后处理的应用 |
2.7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患者一般信息登记表 |
附录B 试验所需药品、材料和设备 |
1 药品和试剂 |
2 仪器和设备 |
附录C 患者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9)FloTrac/Vigileo指导胸科肺叶切除术液体管理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病例资料 |
1.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1.3 试验药物与仪器 |
1.1.4 研究方法 |
1.1.5 观察指标 |
1.1.6 相关指标测算方法 |
1.1.7 质控 |
1.1.8 统计学分析 |
1.2 结果 |
1.2.1 患者临床资料情况 |
1.2.2 各时间点各组患者HR、CVP、MAP改变情况 |
1.2.3 各时间点F组与T组 CO、SV变化 |
1.2.4 各时间点F组与T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关分析 |
1.2.5 各时间点三组患者相关氧合指标对比分析 |
1.2.6 三组患者液体出入量对比分析 |
1.3 讨论 |
1.3.1 FloTrac/Vigileo与TEE相关性分析 |
1.3.2 围手术期肺功能保护 |
1.3.3 FloTrac/Vigileo系统应用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在单肺通气胸科手术中应用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胸外科手术围术期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收集项目及方法 |
3.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围术期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308例非心脏手术胸科患者术后血压升高的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房颤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D]. 张凯.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中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2020版)(四)[J].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与围术期管理学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老年麻醉联盟. 中华医学杂志, 2020(35)
- [3]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治疗效果的研究[D]. 党志侨. 山东大学, 2020(02)
- [4]胸横肌平面阻滞与胸骨旁阻滞对心脏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对比研究[D]. 孙增蓬. 南昌大学, 2020(08)
- [5]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D]. 曹天宇. 浙江大学, 2020(02)
- [6]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联合高选择性α2-AR激动剂在断指再植手术中的临床观察[D]. 孙天勇. 三峡大学, 2020(06)
- [7]利多卡因和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D]. 肖莹莹. 湖北医药学院, 2020(05)
- [8]七氟醚不同吸入时长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心肌保护的研究[D]. 张莹莹.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9]FloTrac/Vigileo指导胸科肺叶切除术液体管理的临床研究[D]. 李德强.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10]胸外科手术围术期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D]. 尹旭.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