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伸缩缝的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方法

无伸缩缝的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方法

一、建筑物框架结构未设置伸缩缝的设计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潘剑峰[1](2021)在《钢结构住宅建筑现浇混凝土楼板温度收缩裂缝分析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钢结构住宅常采用钢框架结构,楼板可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板或叠合楼板,由于主体钢框架与现浇混凝土楼板两者的材料性能差距较大,在温度收缩作用下会产生变形不协调,可能会导致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影响结构正常使用。因此,研究钢结构住宅建筑在温度收缩作用下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与控制措施,对保障钢结构住宅建造质量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工程实践意义。论文以某高层钢结构住宅建筑现浇楼板开裂工程质量问题为研究背景,结合现场实测结果,对钢结构住宅建筑在温度收缩作用下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开裂问题分析研究。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介绍了结构温度收缩效应的基本分析理论,根据环境温度的类型和特点,采用季节温差来反映结构的温度变化。为了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温度作用的影响,选取混凝土收缩计算模型,并确定了混凝土徐变作用下温差的折减系数。(2)采用整体一次性加载与施工顺序分层加载两种方法对整体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楼板结构在温度收缩作用下纵向与横向变形规律以及混凝土楼板应力分布情况。结合背景工程裂缝实测结果对上述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表明施工顺序分层加载比整体一次性加载更符合工程实测裂缝结果。对比计算分析施工期间设置后浇带与施工缝对现浇混凝土楼板温度收缩裂缝的影响情况,从施工技术的角度提出了控制温度收缩裂缝的方法。(3)对钢梁-现浇混凝土楼板进行实体数值模拟,考虑结构在温度收缩作用下的应力响应,分析得到了混凝土楼板、栓钉连接件、钢梁以及分布钢筋等构件的应力分布情况和现浇混凝土楼板温度收缩裂缝分布规律。(4)对钢梁-现浇混凝土楼板在温度收缩作用下进行参数化分析,研究了保护层厚度、楼板中分布钢筋的直径与间距、栓钉连接件的布置间距与直径以及在混凝土楼板中设置温度筋对控制温度收缩裂缝的影响,基于分析结果从设计构造角度提出裂缝控制措施。

蒋志伟[2](2021)在《采用位移型消能器的超长结构温度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经过多次大地震带来惨痛的灾难和教训后,为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混凝土结构技术和消能减震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于是消能减震装置被大量运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结构中,然而在减震设计过程中有些问题应引起重视,其中包含平面尺寸超长的混凝土减震结构温度效应这一问题。在建筑使用上有特殊需要的结构,一般不允许设计伸缩缝,当此类结构长度超过了规范的允许值时就有必要计算温度作用。为了更好保障超长减震结构的安全性,这就要求消能器在正常使用温差作用下处于弹性可恢复状态,所以消能器运用在超长结构中的温度效应研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文围绕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以位移型消能器温差作用效应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内容:首先,以在温度作用下的变形不动点一侧为隔离体进行分析,推导得出单、多层超长混凝土框架结构中位移型消能器阻尼力的近似计算公式,并利用工程算例对该公式进行验算;随后在单层单跨平面框架中,展开了梁柱刚度、跨度、层高以及消能器连接构件刚度对消能器温度效应的影响研究;在安装位移型消能器的多层多跨超长平面框架结构中,对比分析了消能器采用不同支撑形式带来的温度影响;此外,还探究了超长减震结构的总层数对消能器温度效应的影响;其次,为研究超长框架结构的纵向长度、梁柱线刚度比、消能器刚度三者与消能器温度变形的关系,在每种纵向长度模型中采用4种梁柱线刚度比分别为0.6、1.4、2.6、4.6和4种消能器刚度分别为300k N/mm、400k N/mm、500k N/mm、600k N/mm,在整体温差为20℃时进行任意组合并计算分析,得出了结构纵向长度为60m、72m、84m和96m时框架结构最不利情况下消能器的变形规律,给超长框架结构在温度作用下设计位移型消能器提供了工程参考;最后,在有限元软件SAP2000中对设有位移型消能器的矩形超长框架结构空间模型展开温度效应研究,分析了减震结构整体位移、框架柱在各楼层的最大位移以及楼板位移的分布规律;研究了超长框架结构中楼板厚度、次梁数量以及楼板开洞位置对位移型消能器温度变形的影响。

张洋[3](2021)在《预应力控制地下室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地区对城市多功能化和综合性要求越来越高,为保障建筑功能的实现和外观及防水的需要,地下室超长混凝土结构在大型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应用日益广泛,此类结构往往不设置伸缩缝。温度效应对超长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因为温度应力会导致超长结构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的适用性和耐久性,特别是地下室对结构的整体性要求更高,所以在超长混凝土地下室结构中的温度效应分析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但至今工程设计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为了适应我国未来超长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超长混凝土结构中的温度应力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以成都锦城广场综合换乘服务中心地下停车场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结构的分析模型,将混凝土的收缩效应转换算成混凝土的当量温差,使之与温度的降低进行叠加,对混凝土的徐变效应引入应力松弛系数对降温进行折减。通过Midas/Gen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地下停车场结构在均匀降温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进行分析,按照二级裂缝控制的标准对地下停车场进行预应力筋的计算和配置,为今后同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多个有限元模型,得出温度降低引起的温度效应在超长混凝土结构中影响比较显着,降温的温差越大,超长混凝土结构中的温度应力和变形就越大,在有竖向构件约束的地方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也是温度应力控制的重要部位。(2)在超长混凝土结构季节温差产生的温度应力的研究中,可以将混凝土收缩转换成混凝土当量温差与季节温差进行叠加计算,将混凝土的徐变采用应力松弛系数进行折减。(3)由于Midas/Gen模型的板单元无法施加预应力和布置预应力钢束,可以采用在模型的节点上施加集中荷载来模拟预应力,能起到同样的控制效果。(4)在成都锦城广场综合换乘服务中心地下停车场的板结构中施加预应力能够抵消掉板中的温度应力,从而提升结构超长部分抵御温度作用下开裂的能力,而无粘结预应力的孔道摩擦小,施工方便,很适合此结构中的温度应力控制。(5)通过对锦城广场地下停车场有限元分析可知后浇带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地下室楼板在早期因温度应力产生裂缝,而后浇带的封闭时间则会影响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

李文凯[4](2021)在《单层工业厂房温度效应分析及伸缩缝间距取值建议》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工业化得到迅猛发展,工业厂房结构不断涌现且纵向长度远超规范限值。目前,基于美观和工艺的需要,设计人员往往少设或者不设伸缩缝,而钢结构规范规定的最大伸缩缝间距,主要以经验为主,理论为辅,缺乏合理设置伸缩缝间距的依据,且无特别说明有吊车的厂房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如何取值。因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单层工业厂房在温度作用下的温度响应,以期得到有吊车的钢厂房结构在不同柱高下,伸缩缝间距的合理取值。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对单根构件进行不同约束条件和温度荷载加载方式下的理论计算;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建立数值模型,得到构件的内力及变形。通过对比理论和数值模拟结果,验证软件的可行性。(2)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混凝土排架结构计算模型,分析结构在整体温差作用下,纵向结构的变形特点及内力变化规律;其次,研究结构在纵向长度、柱高、柱截面等参数变化下,结构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之所以对混凝土排架结构进行温度分析,是为了确定规范规定的最长温度区段内,温度应力的增量,为后面钢结构厂房温度区段设置提供依据。计算结果表明:结构纵向第一开间的端柱变形及内力最大,由端部向中部逐渐减小,并找出荷载工况下的较不利构件,以距端部第二根柱作为控制构件;众多影响因素中,柱高的变化对纵向结构温度效应的影响最大;通过分析得到混凝土排架结构厂房在温度作用下,厂房取最大温度区段时,控制构件的温度内力增量为该构件截面承载力的6%。(3)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建立单层门式刚架计算模型,研究结构在整体温差作用下,结构的温度应力及位移分布特点;研究了结构在(有、无)吊车梁、柱间支撑位置、柱高、纵向长度等参数变化下,温度应力的变化情况;钢结构也以控制构件的温度内力约占构件截面承载力的6%为控制条件,确定钢结构厂房的最大温度区段。结果表明:纵向结构的端柱侧移及内力最大,由端部向不动点逐渐减小;根据温度内力增量占比为条件,提出不同柱高下,门式刚架纵向温度区段长度。

王胜男[5](2020)在《某高层住宅顶升纠倾工程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地基勘察、基础设计以及使用年代久远等原因,建筑物出现倾斜情况,因此建筑物纠倾技术成为结构和岩土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建筑物纠偏是指建筑物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造成其偏离垂直轴线发生倾斜,为使建筑物回倾而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目前主要的纠偏技术方法有顶升纠倾法和迫降纠倾法。本文以广西省桂林市某11层高层住宅楼纠偏工程为背景,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根据工程现场勘测到的数据资料,分别建立了该栋建筑物沉降模型和不同托换结构刚度的顶升纠倾模型。主要成果如下:1.系统阐述了顶升纠倾方法的技术要点和施工流程,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以建筑物沉降和倾斜作为控制标准,对锚杆静压桩止沉加固和顶升纠倾处理的效果进行评价,为类似工程案例提供可借鉴性。2.通过沉降模型的模拟结果得出该建筑物沉降形态为东单元向东南方向倾斜,东南角沉降量较大;西单元向东北方向倾斜,东北角沉降量较大,呈“扭麻花”形态,与实际情况相符。3.从工程实际的顶升纠倾模型中可以看出明显的传力路径和应力集中位置,在顶升纠倾过程中,一层剪力墙(柱)根部受力较大,为薄弱部位。4.通过对比不同托换结构刚度的顶升纠倾模型得出结论:随着顶升托换结构刚度变化,上部结构的剪力墙应力大小与托换结构刚度变化基本呈正比。但也存在少部分结构单元应力值随托换结构刚度增大而减小或非线性变化;剪力墙最大应力值与托换结构刚度变化基本呈正比,个别剪力墙最大应力值随托换结构刚度增大而减小或呈非线性变化;剪力墙最大应力值位置基本不变,仅个别剪力墙最大应力值位置发生变化。5.不考虑上部结构,直接将上部结构产生的荷载施加到托换结构上,托换结构产生的内力和变形相对考虑上部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增大。因此在顶升纠倾过程中,上部结构与托换结构的连接问题至关重要。本文的分析研究成果对今后顶升纠倾托换结构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熊其晟[6](2020)在《某底盘超长双塔有斜柱超限高层结构抗震分析及梁板裂缝控制非线性仿真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建筑美观新颖和功能多元化是现代公共建筑的发展方向,大底盘多塔结构成为现代城市综合体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为满足空间共享和美学效果等要求,复杂超限结构设计是工程师们常遇的挑战和难题,所以针对性的开展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以南昌某底盘超长带斜柱双塔结构为对象,分别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动力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设计与分析;并采用静力和动力弹塑性分析法,分别对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作用计算与分析,根据层间位移角和构件损伤等数据结果以研究和评判该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因该裙楼结构存在楼板不连续、开大洞、局部弱连接等情况,导致底盘结构楼盖刚度削弱、结构整体性较差。为避免结构分析时因不合理的计算假定而导致设计不安全情况(配筋最大相差35%),本文首先对底盘整体结构进行分析,之后在分别建立单独塔楼的模型,并将前后两种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构设计(配筋)按整体和分塔模型的包络设计。由于常用的设计软件分析因斜柱产生的梁板轴力难以实现,在超长结构设计时也无法准确分析楼板钢筋应力,而基于三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VFEAP)具有单元划分简便,能够考虑梁板柱墙空间协同,可准确读取每根钢筋的应力等优势。本文采用VFEAP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斜柱结构单元进行梁板柱墙空间协同受力分析,并对该区域的梁板受力情况、梁板裂缝控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斜柱均处于偏心受压状态,且自下而上应力呈递减趋势,而斜柱顶层梁板主要以受拉为主。经不同板厚和不同板筋的模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增加楼板厚度在混凝土开裂后对裂缝控制效果并不明显,而增大楼板配筋可有效控制其裂缝宽度,楼板配筋率增量为+0.4%+0.6%较为经济合理。联合运用PMSAP和VFEAP对大悬挑结构单元的楼板温度应力影响进行研究是一种尝试和创新。采用VFEAP对悬挑模型进行研究,考虑梁板柱空间协同,利用PMSAP确定模型的边界约束条件。对其引入混凝土收缩当量及季节温差的概念,对不同温度工况下的悬挑模型施加相应的边界约束条件及楼面荷载以较真实模拟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征。观察研究所得的数据可知,楼板拉应力在竖向构件周围较为集中。裂缝的发展与楼板主拉应力分布大致相同,并随着温差增大沿X和Y方向继续发育。根据正常使用裂缝宽度验算结果,大悬挑结构单元楼板的裂缝宽度能满足规范要求。本文研究为复杂超限结构的若干关键性能点的加强提供了思路,也为今后相似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傅睿[7](2020)在《地下车库梁柱损伤成因分析及加固处理》文中研究指明面临城市土地资源缺乏与城市空间需求增加的矛盾问题,我国自“十三五”以来大力推动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随着地下建筑建造的不断开展,近年来我国地下结构在实际施工建造过程中频频发生结构破坏性事故,此类构件破坏形态相似但其受损成因各异。为减少此类工程事故的发生,本文通过对一个在建地下车库受损案例的分析探究其结构受损成因,并对其选用最优加固方案处理,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设计施工指导依据以及参考。基于结构安全性鉴定方法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破坏准则,结合设计资料、施工背景以及现场检测结果等,建立实际施工环境下地下车库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在不同影响因素工况下地下车库的内力分布规律以及破坏表现形态。通过对比实际裂缝分布状态、裂缝形式与模型分析结果,验证了成因分析的正确性。得出了地下车库柱产生大量柱端水平裂缝主要是因为顶板长时间暴露所产生的温度效应和局部堆载超限这两个诱导因素使柱端施工缝质量缺陷位置处发生应力集中现象。提出了在顶板施工采用局部堆载时,尽量采用满跨形式堆载以减少小偏心受压柱的破坏范围;在结构必须考虑温度作用影响时,尽量控制竖向支撑构件的侧向约束强度,同时增强其构件的抗弯剪承载能力以减小温度的影响。基于加固设计的基本思路与原则,根据实际损伤柱的加固要求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增大截面加固法与外包型钢加固法,结合YJK鉴定加固模块初步确定了两种加固方案。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两种方案的加固柱模型,以两种加载方式即竖向位移与偏压来模拟柱实际受力情况。通过分析对比柱的反力-位移曲线以及等效塑性累积量PEEQ图和等效应力MISES云图,综合得出增大截面法优于外包型钢法。该方案已在本工程案例中运用,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以及经济效果。

王宏磊[8](2020)在《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中国的城市化建设以优先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为主,随着民航旅客运载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比重提升,一、二线城市相继进入机场扩容之中。如何兼顾内部功能与外部形象是设计者们需要解决的根本命题。金属屋面作为航站楼重要外围护结构之一,对航站楼的室内空间环境与外在建筑形象有着关键性影响,但由于现阶段我国缺乏对金属屋面深化设计的重视,设计院把屋面设计任务转嫁给屋面加工厂家的设计模式,使其与建筑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从航站楼这一特定建筑类型出发,从建筑师的角度总结兼顾屋面技术与艺术的设计策略,对指导航站楼建筑实践、促进金属屋面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金属屋面技术理论的基础上,对航站楼建筑的金属屋面从建筑设计角度分析研究。论文首先对航站楼建筑和金属屋面进行了分析,对航站楼金属屋面的应用、特点及审美进行了研究,作为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与国内金属屋面厂家的合作对国内外30个大中型航站楼的金属屋面进行案例收集分析,总结出现阶段航站楼金属屋面应用的主流屋面类型、屋面构型、天窗设计、防水构造以及保温构造类型,分析不同类型在航站楼建筑中的适用性。并选取代表性的案例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设计特点总结。结合以上案例研究,对航站楼金属屋面的技术体系和技术难点进行解析,提出解决策略。最终基于提升屋面艺术表现力和实现优越的围护功能,从金属屋面整体设计、细部设计与可持续设计三个方面提出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策略。本文在对多个实际工程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实践经验与设计理论,提出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的参考性框架,以具体的设计策略引导航站楼设计人员更好地进行设计实践。

朱怡[9](2020)在《框架结构温度效应分析及伸缩缝间距取值建议》文中认为目前国内外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对伸缩缝的设置存在几点问题:(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中给出了排架、框架、剪力墙结构及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类结构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取值,而《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仅给出单层房屋和露天结构的温度区段长度限制,并未给出多层或高层框架及采取保温隔热措施等结构的温度伸缩缝间距取值;(2)关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给出的伸缩缝间距取值无法查证到具体的设置依据,多是经验及统计的结果,关于影响伸缩缝间距因素的研究没有量化方面的资料;(3)我国现行规范中关于多层钢框架结构伸缩缝的设置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设计人员只能针对具体情况,对各个工程逐一进行分析,其过程繁琐,耗时耗力;钢结构温度效应方面的研究资料还比较欠缺,有待扩充、完善;(4)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为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以钢材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在大跨空间结构、轻型门式结构、多层及小高层住宅领域得到诸多推广和应用。钢结构在“高”、“大”、“轻”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但钢结构建筑对温度的敏感性强,由极端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结构内产生的温度内力会对建筑结构造成不利影响。温度应力是设计师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伸缩缝是为减小温度应力而提出的一种构造措施,对于结构设计师来说,探究温度变化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及伸缩缝间距的合理取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且基于我国建筑行业高速、多元的发展态势,钢框架结构伸缩缝间距的取值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上述问题,做了以下几点研究工作:(1)本文查阅大量有关温度、气候的资料,了解了温度荷载的分类及特点,结合全国各地区气候特点,讨论了建筑结构从施工到正常使用期间可能遭遇的温度荷载工况,从中分别选取最不利的工况及作用时间较长、与实际情况最为吻合的工况进行分析,从建筑材料的温度特性、建筑的隔热保温措施、规范的规定、实际工程的常规取值等几个方面考虑,得出适用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温差取值;(2)本文在搜集、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建筑物温度效应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及理解,选择合适的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en作为工具,利用该软件对不同温度荷载工况及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单根构件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工况及约束条件下构件的内力及变形情况,通过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软件的可行性;(3)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分析两种温度荷载工况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钢框架结构的温度内力分布情况及各构件(梁、板、柱)的温度内力大小、整体结构的变形特点;(4)通过建立大量模型,改变结构长度、框架柱截面尺寸、底层柱高、层高、楼板厚度等因素对结构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在两种荷载工况下各因素变化对结构温度效应的影响程度;(5)从两种温度荷载工况中选择建筑长期所处、最贴近实际的工况作为讨论伸缩缝间距的背景,找出该种荷载工况下混凝土框架结构及钢框架结构中受力比较不利的构件,在受力较不利的构件中选定控制构件,以控制构件的内力大小作为设伸缩缝的判断依据;(6)通过大量的模型计算,得到不同影响因素(结构长度、底层柱高、柱截面尺寸、层高、楼板厚度)变化下,55m混凝土框架结构控制构件的温度内力增量占承载力的比例MT(y)/Mu、不同影响因素变化下钢框架结构控制构件的温度内力增量占比(MT(x)(10)MT(y))/Mu,化为应力比为?T/fy;(7)钢框架温度区段长度的控制条件:随着温度区段长度增加,钢构件的温度内力占比(MT(x)(10)MT(y))/Mu也不断增加,当钢结构的温度内力占比与最大温度区段下的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温度内力占比一致,由此得到的钢框架的伸缩缝间距。

尹韬[10](2019)在《与已建地下室连接的新建超长地下室温度效应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各种大型公共和民用建筑物的蓬勃发展,人们更大规模地开发地下空间,出现了一批平面尺寸超长、超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因使用功能的需要,或是从有利于结构整体工作出发,或是为解决结构的防水问题,建筑结构物通常不设或少设伸缩缝。这样便需要对建筑物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结构内力变化的规律以及减小结构温度效应的措施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温度效应的研究与进展对超长地下室结构防渗漏的裂缝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也是工程和设计人员重点关注的对象。由于温度效应是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在实际工程中很难做到完全避免裂缝的出现。本工程项目中的超长地下室,其东立面与已经完成的埋置更深的超高层建筑的超长地下室外墙共墙,且结构上采用植筋方式与其相连而成为一个超长+超长的地下室。除了温度应力之外,还有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构件内力,还有可能出现的沉降差异引起的附加应力。本文将以此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对与已建地下室刚性连接的基础上新建超长地下室的温度变化进行效应分析。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施工阶段的超长地下室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地下室结构在整体降温作用下的温度效应,得到该超长地下室的变形特点和内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结构的最大变形出现在距离刚性连接的已建地下室外墙最远处的侧墙端部,随着与已建地下室外墙距离的不断减小,其变形也逐渐减小,已建地下室的外墙处的变形几乎不变。结构的第一主应力最大出现在刚性连接的已建地下室外墙顶部偏下处,随着与已建地下室外墙距离的不断增加,其第一主应力逐渐减小,距离已建地下室外墙最远处的侧墙立面范围内的第一主应力普遍较低。(2)基于ANSYS软件绘制出的应力云图,以结构的第一主应力是否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为理论依据,采用数学软件Matlab中Vplot函数命令流小程序绘制地下室结构裂缝范围的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刚性连接的已建地下室外墙的裂缝分布最明显且集中,其他侧墙以及地下室底板都表现出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集中裂缝,但各分布区域不尽相同。这对实际工程的裂缝控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3)基于此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温度效应有限元分析和裂缝分布范围的结果,结合现有的裂缝控制技术和裂缝控制原则,从设计、施工和材料三个方面分别阐述针对本工程的裂缝控制措施。

二、建筑物框架结构未设置伸缩缝的设计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筑物框架结构未设置伸缩缝的设计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钢结构住宅建筑现浇混凝土楼板温度收缩裂缝分析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结构温度理论与应用研究
        1.2.2 结构温度效应规范规定
    1.3 背景工程概况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结构温度收缩效应基本原理
    2.1 温度场基本理论
        2.1.1 结构温度场基本概念
        2.1.2 热传导微分方程
        2.1.3 温度边界条件
        2.1.4 热弹性理论
    2.2 温度应力基本理论
        2.2.1 温度应力基本概念
        2.2.2 温度应力发展阶段
    2.3 环境温度作用类型
    2.4 混凝土收缩效应
        2.4.1 收缩变形机理
        2.4.2 混凝土收缩计算模型
    2.5 徐变对温度收缩效应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结构住宅整体温度收缩效应与防裂施工技术
    3.1 引言
    3.2 结构基本信息
    3.3 模型建立
        3.3.1 单元选择
        3.3.2 模型合理性校正
        3.3.3 荷载施加方式
    3.4 整体一次加载结构分析
        3.4.1 模型建立
        3.4.2 温差计算
        3.4.3 楼板变形结果分析
        3.4.4 楼板应力结果与实测对比分析
    3.5 施工顺序分层加载结构分析
        3.5.1 模型建立
        3.5.2 温度荷载确定
        3.5.3 楼板变形结果分析
        3.5.4 楼板应力结果与实测对比分析
    3.6 设置后浇带对楼板温度收缩作用的影响
        3.6.1 模型建立
        3.6.2 楼板应力结果分析
    3.7 设置施工缝对楼板受温度收缩作用的影响
        3.7.1 模型建立
        3.7.2 楼板变形结果分析
        3.7.3 楼板应力结果分析
    3.8 防裂施工措施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结构住宅现浇楼板温度收缩应力耦合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本构模型
        4.2.1 混凝土本构关系
        4.2.2 钢材本构关系
        4.2.3 材料热力学参数
    4.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1 建立几何模型
        4.3.2 单元选择与网格划分
        4.3.3 相互作用与边界条件
        4.3.4 荷载施加
    4.4 计算结果分析
        4.4.1 温度场结果分析
        4.4.2 应力计算结果分析
        4.4.3 受拉损伤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钢结构住宅楼板温度收缩裂缝影响因素参数化分析与裂缝防控构造措施
    5.1 引言
    5.2 保护层厚度影响
    5.3 分布钢筋布置影响
        5.3.1 钢筋间距影响
        5.3.2 钢筋直径影响
    5.4 栓钉连接件的影响
        5.4.1 栓钉布置间距影响
        5.4.2 栓钉直径影响
    5.5 温度筋设置的影响
    5.6 防裂构造措施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2)采用位移型消能器的超长结构温度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研究现状与工程应用
        1.2.1 混凝土的收缩与徐变作用研究
        1.2.2 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效应研究
        1.2.3 位移型消能器的现有研究
    1.3 研究现状不足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温度作用分析理论与消能器工作原理
    2.1 引言
    2.2 超长结构温度作用基本理论
        2.2.1 温度作用类型
        2.2.2 温度作用分析方法
    2.3 温差作用的计算
        2.3.1 季节温差计算
        2.3.2 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的计算
    2.4 位移型消能器的工作原理与力学模型
        2.4.1 位移型消能器的减震原理
        2.4.2 消能器的减震力学模型
    2.5 消能减震结构的分析方法
        2.5.1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2.5.2 时程分析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长混凝土平面框架位移型消能器温度效应研究
    3.1 引言
    3.2 超长RC减震结构温度作用分析理论
        3.2.1 超长RC框架减震结构温度作用分析基本假定
        3.2.2 单层减震结构温度作用消能器阻尼力近似计算公式
        3.2.3 单层框架梁温度作用计算的连续化公式
        3.2.4 多层减震结构温度作用下消能器阻尼力计算
    3.3 单层单跨平面框架结构消能器温度变形的影响因素
        3.3.1 温度作用下梁柱刚度对消能器变形的影响
        3.3.2 温度作用下跨度和层高对消能器变形的影响分析
        3.3.3 连接构件刚度对消能器变形的影响分析
    3.4 多层多跨平面框架结构消能器温度变形的影响因素
        3.4.1 消能器不同支撑形式的影响分析
        3.4.2 混凝土框架结构层数变化的影响分析
    3.5 不同纵向长度平面框架结构中消能器变形规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矩形超长减震结构模型温度效应分析
    4.1 引言
    4.2 矩形超长位移型消能器减震结构有限元模型
        4.2.1 减震结构模型信息
        4.2.2 建立减震结构模型
    4.3 超长减震结构整体温差作用效应
    4.4 超长减震结构消能器温差作用效应分析
        4.4.1 楼板厚度对消能器温度效应的影响
        4.4.2 次梁布置对消能器温度效应的影响
        4.4.3 楼板大开洞对消能器温度效应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3)预应力控制地下室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超长混凝土结构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混凝土结构温度场的研究
        1.2.2 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的研究
        1.2.3 混凝土结构收缩、徐变的研究
        1.2.4 超长预应力结构温度应力研究
        1.2.5 课题组的前期研究成果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 理论研究
    2.1 混凝土徐变的理论研究
        2.1.1 混凝土徐变的概念
        2.1.2 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因素
        2.1.3 混凝土徐变的计算模型
    2.2 混凝土收缩的理论研究
        2.2.1 混凝土收缩的概念
        2.2.2 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因素
        2.2.3 混凝土收缩的计算模型
    2.3 温度应力理论研究
        2.3.1 温度应力的概念
        2.3.2 凝土收缩当量温差与系统温差
    2.4 本章小结
3 超长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研究
    3.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
        3.1.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
        3.1.2 预应力的施加方法
        3.1.3 预应力度
    3.2 有效预应力的计算
        3.2.1 概述
        3.2.2 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3.3 超长混凝土结构预应力设计方法
        3.3.1 常用的预应力设计方法
        3.3.2 超长混凝土结构预应力设计方法建议
    3.4 本章小结
4 锦城广场P+R地下停车场温度效应有限元分析
    4.1 工程概况
    4.2 监测方案及数据处理
        4.2.1 顶板与中板监测数据处理
        4.2.2 后浇带监测数据处理
    4.3 模型信息及荷载取值
        4.3.1 模型信息
        4.3.2 实测温度数据处理及荷载取值
    4.4 降温温差对地下室楼板的温度效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P+R项目中板后浇带封闭后温度应力分析
    5.1 后浇带封闭后实测温度应力分析
    5.2 后浇带封闭后有限元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成都锦城广场地下停车场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6.1 裂缝控制的等级及原则
        6.1.1 裂缝控制的等级
        6.1.2 预应力控制温度裂缝原则
    6.2 中板预应力施加方案
        6.2.1 等效荷载计算
    6.3 预应力筋配筋计算
        6.3.1 预应力筋计算
        6.3.2 预应力筋布置方案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单层工业厂房温度效应分析及伸缩缝间距取值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背景及意义
        1.2.1 背景
        1.2.2 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混凝土温度应力的研究
        1.3.2 钢结构温度应力的研究
    1.4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研究的内容
        1.4.1 提出问题
        1.4.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温度场基本理论
    2.1 温度场理论
    2.2 温度应力
    2.3 温度荷载类型
        2.3.1 季节温差
        2.3.2 骤降温差
        2.3.3 日照温差
    2.4 MIDAS/GEN有限元介绍
    2.5 有限元与理论对比研究
        2.5.1 有限元计算
        2.5.2 理论计算
        2.5.3 有限元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2.6 温度计算
        2.6.1 我国规范
        2.6.2 工程经验
    2.7 温度作用工况的确定
    2.8 结构温度参数的确定
    2.9 温度对混凝土排架厂房纵向结构的影响原理
        2.9.1 带吊车的结构
        2.9.2 无吊车的结构
    2.10 算例
        2.10.1 算例一(有吊车)
        2.10.2 算例二(无吊车)
第三章 单层混凝土排架结构的温度效应分析
    3.1 引言
    3.2 有限单元的选取
    3.3 模型
        3.3.1 模型参数
        3.3.2 基本假定
        3.3.3 基本模型
    3.4 纵向结构的温度效应分析
        3.4.1 有吊车的温度效应
        3.4.2 无吊车的温度效应
        3.4.3 理论计算与软件计算结果对比
    3.5 纵向结构在整体温差作用下影响因素的分析
        3.5.1 结构纵向长度
        3.5.2 柱刚度
        3.5.3 柱高
        3.5.4 柱间支撑
        3.5.5 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门式刚架厂房的温度效应分析
    4.1 引言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1 有限单元的选取
        4.2.2 模型参数
        4.2.3 基本假定
        4.2.4 基本模型
    4.3 结构在温度作用下的温度效应分析
        4.3.1 有吊车的横向结构
        4.3.2 有吊车的纵向结构
        4.3.3 无吊车的横向结构
        4.3.4 无吊车的纵向结构
        4.3.5 纵向结构构件的温度效应对比
    4.4 柱间支撑的布置对纵向结构温度效应的影响
        4.4.1 有吊车的结构
        4.4.2 无吊车的结构
    4.5 纵向结构在整体温差作用下影响因素的分析
        4.5.1 纵向长度
        4.5.2 柱高
        4.5.3 柱刚度
        4.5.4 吊车梁刚度变化
        4.5.5 柱距
        4.5.6 影响因素的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伸缩缝设置及取值建议
    5.1 引言
    5.2 相关参数的确定及说明
        5.2.1 温度工况的确定
        5.2.2 结构温度效应折减系数
        5.2.3 控制构件的选取
        5.2.4 规范规定伸缩缝间距对应纵向有吊车的结构
    5.3 混凝土排架结构相关参数确定
        5.3.1 轴压比
        5.3.2 配筋率
        5.3.3 截面的承载力
    5.4 混凝土排架结构在不同影响因素的温度内力增量占比
        5.4.1 柱截面变化
        5.4.2 柱高变化
        5.4.3 不同影响因素下的2号柱温度内力
        5.4.4 单层混凝土排架结构伸缩缝间距取值建议
    5.5 门式刚架厂房在不同影响因素的温度应力增量占比
        5.5.1 柱高变化
        5.5.2 柱截面变化
        5.5.3 不同影响因素下的2号柱温度应力
        5.5.4 门式刚架厂房伸缩缝间距取值建议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某高层住宅顶升纠倾工程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建筑物纠倾技术的发展
        1.2.1 国外建筑物顶升纠倾技术的发展
        1.2.2 我国建筑物纠倾技术的发展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2章 建筑物倾斜原因分析与纠倾技术
    2.1 建筑物倾斜原因的分析
        2.1.1 地质勘察的原因
        2.1.2 结构设计的原因
        2.1.3 自然灾害的原因
    2.2 目前主要的纠倾技术
    2.3 建筑物倾斜的控制标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顶升纠倾工程实例与技术要求
    3.1 建筑物顶升纠倾法的施工流程
    3.2 工程概况
        3.2.1 工程地质概况
        3.2.2 沉降及倾斜分析
    3.3 建筑物止沉加固与纠倾处理
        3.3.1 建筑物止沉加固
        3.3.2 纠倾方法选择与纠倾设计
    3.4 建筑物纠倾效果评价
        3.4.1 建筑物沉降观测
        3.4.2 建筑物倾斜测量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筑物纠倾的有限元模拟
    4.1 建筑物纠倾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4.1.1 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
        4.1.2 研究方法
        4.1.3 ABAQUS有限元模型
    4.2 沉降模拟结果分析
    4.3 顶升纠倾模拟结果分析
        4.3.1 实际工程顶升纠倾模拟
        4.3.2 托换结构的1/3EI顶升纠倾模拟
        4.3.3 托换结构的2/3EI顶升纠倾模拟
        4.3.4 不同刚度模拟结果对比
    4.4 不考虑上部结构的顶升纠倾模拟
        4.4.1 不考虑上部结构的顶升纠倾托换结构受力模拟
        4.4.2 不考虑上部结构的1/3EI顶升纠倾模拟
        4.4.3 不考虑上部结构的2/3EI顶升纠倾模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6)某底盘超长双塔有斜柱超限高层结构抗震分析及梁板裂缝控制非线性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地震研究的发展
        1.2.1 抗震设计理论及分析方法的发展过程
        1.2.2 基于性能的抗震理论的研究现状
        1.2.3 有限元分析方法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运用与发展
    1.3 高层建筑及发展
        1.3.1 高层建筑的发展
        1.3.2 高层建筑的结构类型
    1.4 大底盘双塔结构的研究与发展
        1.4.1 大底盘双塔的建筑形式与发展
        1.4.2 大底盘双塔结构地震效应研究现状
    1.5 超长结构楼板温度应力的研究现状
    1.6 斜柱在结构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工程概况及结构选型
    2.1 项目概况
    2.2 设计条件和参数
        2.2.1 结构设计标准
        2.2.2 抗震设防参数
        2.2.3 设计荷载
        2.2.4 工程地勘结果
    2.3 结构布置
    2.4 结构的超限判别
第3章 结构整体分析
    3.1 引言
    3.2 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
    3.3 动力弹性时程分析
    3.4 PUSHOVER静力弹塑性分析
    3.5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分塔模型分析与整体模型分析结果对比及配筋包络设计
    4.1 引言
    4.2 整体和分塔模型计算结果对比
        4.2.1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4.2.2 弹性时程分析法
    4.3 配筋包络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三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理论介绍
    5.1 引言
    5.2 空间等参数单元
    5.3 改进的空间等参数单元
    5.4 退化的空间等参数单元
    5.5 三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理论
    5.6 基于三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理论的有限元分析程序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斜柱结构单元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分析与裂缝控制
    6.1 引言
    6.2 有限元模型建立
    6.3 有限元模型破坏过程及斜柱受力特征
        6.3.1 破坏过程和受力形态
        6.3.2 斜柱及斜柱周围梁板受拉分析
    6.4 正常使用状态下梁板的裂缝控制
    6.5 改变纵向钢筋配筋率对裂缝控制的影响分析
    6.6 改变楼板板厚对裂缝控制的影响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混凝土收缩与温度作用楼板应力及裂缝分析
    7.1 引言
    7.2 PMSAP的楼板应力分析
        7.2.1 楼板计算模型对比分析
        7.2.2 楼板应力分析
    7.3 混凝土温度作用效应
        7.3.1 由环境变化引起的温度荷载
        7.3.2 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
        7.3.3 楼板温度应力分析
    7.4 大悬挑结构单元楼板温度应力分析及裂缝控制
        7.4.1 大悬挑结构单元模型的建立
        7.4.2 悬挑模型不同温度工况的应力分布及裂缝发展情况
        7.4.3 悬挑模型正常使用状态下的裂缝验算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结论
    8.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地下车库梁柱损伤成因分析及加固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背景
        1.1.2 意义
    1.2 国内外混凝土构件损伤及加固研究现状
        1.2.1 地下结构构件损伤成因研究概况
        1.2.2 结构加固处理方法研究概况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地下车库损伤调查及成因分析
    2.1 地下车库工程概况
    2.2 现场损伤现状检测与调查
        2.2.1 工程事故背景简介
        2.2.2 损伤检测鉴定内容及结果
        2.2.3 损伤项目情况调查
    2.3 地下车库分析模型建立
    2.4 地下车库损伤成因分析
        2.4.1 地下车库施工质量影响分析
        2.4.2 地下车库承载力验算分析
        2.4.3 地下车库顶板局部堆载影响分析
        2.4.4 地下车库温度效应影响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结构受损案例加固方法比选
    3.1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加固方法
        3.1.1 增大截面加固法
        3.1.2 外包型钢加固法
        3.1.3 粘贴钢板加固法
        3.1.4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
        3.1.5 钢筋钢丝网砂浆加固方法
    3.2 加固方法初步选取
        3.2.1 工程实例加固方法筛选
        3.2.2 YJK软件验算两种加固方案
    3.3 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比选及确定
        3.3.1 ABAQUS有限元软件简介
        3.3.2 ABAQUS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3 模型数据分析比较及方法确定
    3.4 本章小结
4 地下车库受损案例的加固设计
    4.1 建筑结构加固的思路与原则
        4.1.1 结构加固的基本思路
        4.1.2 结构加固设计的基本原则
    4.2 工程案例的加固设计
        4.2.1 现存损伤柱修补加固方案
        4.2.2 框架柱的加固设计
    4.3 项目加固施工后效果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8)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航站楼快速建设背景
        1.1.2 金属屋面在航站楼中的应用背景
        1.1.3 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现状问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1.3.1 研究对象界定
        1.3.2 研究范围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资料法
        1.5.2 比较研究法
        1.5.3 案例分析法
        1.5.4 图示分析法
    1.6 研究内容及框架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框架
2 航站楼金属屋面概述
    2.1 航站楼建筑概述
        2.1.1 航站楼建筑构型
        2.1.2 航站楼建筑特征
    2.2 金属屋面概述
        2.2.1 金属屋面的定义
        2.2.2 金属屋面的系统分类
    2.3 航站楼金属屋面概述
        2.3.1 航站楼金属屋面应用发展
        2.3.2 航站楼金属屋面的应用动因
        2.3.3 航站楼金属屋面的特点
    2.4 航站楼金属屋面的设计要素
        2.4.1 金属屋面构型设计
        2.4.2 金属屋面系统选型
        2.4.3 金属屋面细部构造
        2.4.4 金属屋面的节能技术
    2.5 本章小结
3 航站楼金属屋面的应用及实例研究
    3.1 调研的目的、对象和方式
        3.1.1 调研目的
        3.1.2 调研对象
        3.1.3 调研方式
    3.2 航站楼金属屋面应用类型研究
        3.2.1 金属屋面的板型体系
        3.2.2 金属屋面构型设计
        3.2.3 金属屋面采光天窗形式
        3.2.4 金属屋面的防水构造
        3.2.5 金属屋面的保温构造
    3.3 国内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实例解析
        3.3.1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
        3.3.2 北京大兴机场航站楼
        3.3.3 桂林两江机场T2航站楼
        3.3.4 昆明长水机场航站楼
        3.3.5 深圳宝安机场T3航站楼
    3.4 国外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解析实例
        3.4.1 日本关西国际机场航站楼
        3.4.2 西班牙马德里巴拉哈斯国际机场T4航站楼
    3.5 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问题总结
    3.6 本章小结
4 航站楼金属屋面的艺术表现与技术难点
    4.1 航站楼金属屋面的艺术表现
        4.1.1 表皮处理
        4.1.2 平面构成
        4.1.3 立体造型
    4.2 航站楼金属屋面技术难点分析
        4.2.1 航站楼金属屋面抗风设计
        4.2.2 航站楼金属屋面防水设计
        4.2.3 航站楼金属屋面声学设计
        4.2.4 航站楼金属屋面防雷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策略
    5.1 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原则
        5.1.1 构造合理原则
        5.1.2 技术适宜原则
        5.1.3 形式美观原则
    5.2 航站楼金属屋面整体设计
        5.2.1 基于围护功能
        5.2.2 基于空间需求
        5.2.3 基于建筑表现
    5.3 航站楼金属屋面细部设计
        5.3.1 适宜的屋面选型
        5.3.2 合理的采光窗设计
        5.3.3 科学的构造设计
    5.4 航站楼金属屋面可持续设计
        5.4.1 金属屋面性能优化
        5.4.2 屋面节能技术应用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研究总结
    6.2 航站楼金属屋面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致谢

(9)框架结构温度效应分析及伸缩缝间距取值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规范现状及应用
        1.4.1 国内规范
        1.4.2 国外规范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温度场的基本理论及有限元软件的分析介绍
    2.1 温度荷载的类型及特点
        2.1.1 日照温差
        2.1.2 骤降温差
        2.1.3 季节温差
        2.1.4 温度荷载的特点
    2.2 温度场的基本概念
    2.3 热传导及热传导问题的求解
    2.4 温度应力的基本概念
    2.5 Midas Gen的特点及主要功能
    2.6 Midas Gen温度荷载施加的实现
    2.7 软件可行性验证
        2.7.1 模型基本参数及Midas计算结果
        2.7.2 理论计算:温度改变引起位移的方法
        2.7.3 Midas软件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验证
    2.8 温度计算及最不利工况的确定
        2.8.1 规范对温度作用的规定
        2.8.2 工程经验对温度变化的取值
        2.8.3 温度荷载工况
        2.8.4 温差取值的确定
        2.8.5 温度对结构的影响原理
第三章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温度效应分析
    3.1 模型参数
    3.2 有限单元的选取
    3.3 基本假定和基本模型
        3.3.1 基本假定
        3.3.2 基本模型
    3.4 整体温差作用下的温度效应
        3.4.1 梁、柱温度内力
        3.4.2 板温度应力
        3.4.3 整体结构及楼板变形
        3.4.4 软件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对比
    3.5 室内外温差作用下的温度效应
        3.5.1 梁、柱温度内力
        3.5.2 板温度应力
        3.5.3 整体结构及楼板变形
    3.6 整体温差、室内外温差作用下的影响因素分析
        3.6.1 结构纵向长度的影响
        3.6.2 结构层高的影响
        3.6.3 底层柱高的影响
        3.6.4 柱截面尺寸的影响
        3.6.5 楼板厚度的影响
        3.6.6 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框架结构的温度效应分析
    4.1 模型参数
    4.2 有限单元的选取
    4.3 基本假定和基本模型
        4.3.1 基本假定
        4.3.2 基本模型
    4.4 整体温差作用下的温度效应
        4.4.1 梁、柱温度内力
        4.4.2 板温度应力
        4.4.3 整体结构及楼板变形
    4.5 室内外温差作用下的温度效应
        4.5.1 梁、柱温度内力
        4.5.2 板温度应力
        4.5.3 整体结构及楼板变形
    4.6 整体温差、室内外温差作用下的影响因素分析
        4.6.1 结构纵向长度的影响
        4.6.2 结构层高的影响
        4.6.3 底层柱高的影响
        4.6.4 柱截面尺寸的影响
        4.6.5 楼板厚度的影响
        4.6.6 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4.7 各工况下结构最不利构件的确定
        4.7.1 整体温差、室内外温差作用下混凝土框架
        4.7.2 整体温差、室内外温差作用下钢框架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伸缩缝的设置及取值建议
    5.1 相关参数的确定及说明
        5.1.1 温度工况的选取
        5.1.2 控制构件的确定
    5.2 混凝土框架结构
        5.2.1 研究思路及相关参数的确定
        5.2.2 不同截面柱温度内力占比
        5.2.3 不同楼板厚、层高、底层柱高温度应力占比
    5.3 钢框架结构
        5.3.1 不同截面柱温度应力占比
        5.3.2 不同楼板厚、层高、底层柱高温度应力占比
        5.3.3 不同结构长度温度应力占比
        5.3.4 伸缩缝间距取值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与已建地下室连接的新建超长地下室温度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1.2.1 混凝土性能
        1.2.2 混凝土收缩、徐变计算
        1.2.3 混凝土结构温度场
        1.2.4 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
        1.2.5 混凝土结构温度效应
        1.2.6 超长混凝土结构考虑温度收缩效应的裂缝控制研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地下室防水及混凝土温度效应研究
    2.1 地下室防水意义及渗漏原因分析
        2.1.1 地下室防水意义
        2.1.2 地下室结构渗漏原因分析
        2.1.2.1 板在整体降温作用下的变形分析
        2.1.2.2 柔性防水层局部破坏的原因
    2.2 混凝土徐变现象和应力松弛
    2.3 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的概念
    2.4 环境的温度作用及混凝土自身收缩计算
    2.5 混凝土结构的约束
    2.6 地下室混凝土温度效应状态
    2.7 本工程的综合温度荷载
        2.7.1 季节温差取值
        2.7.2 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取值
        2.7.3 考虑应力松弛的温度取值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超长地下室结构温度效应分析
    3.1 引言
    3.2 工程概况
    3.3 确定模型边界条件
        3.3.1 底板约束分析
        3.3.2 侧墙约束分析
    3.4 建立有限元模型
        3.4.1 选取单元
        3.4.2 确定模型参数
        3.4.2.1 本工程相关参数
        3.4.2.2 弹簧刚度
        3.4.3 建立实体模型
    3.5 超长地下室结构有限元分析
        3.5.1 板在整体降温作用下的温度效应分析
        3.5.1.1 板在整体降温作用下的变形分析
        3.5.1.2 板在整体降温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分析
        3.5.2 侧墙在整体降温作用下的温度效应分析
        3.5.2.1 侧墙在整体降温作用下的变形分析
        3.5.2.2 侧墙在整体降温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分析
    3.6 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裂缝分布的走势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超长地下室结构裂缝防治措施
    4.1 引言
    4.2 现行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4.2.1 “防”的原则
        4.2.2 “放”的原则
        4.2.3 “抗”的原则
    4.3 本工程采取的措施
        4.3.1 设计方面
        4.3.2 施工方面
        4.3.3 材料方面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建筑物框架结构未设置伸缩缝的设计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钢结构住宅建筑现浇混凝土楼板温度收缩裂缝分析与控制研究[D]. 潘剑峰.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2]采用位移型消能器的超长结构温度影响研究[D]. 蒋志伟.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预应力控制地下室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研究[D]. 张洋. 西华大学, 2021(02)
  • [4]单层工业厂房温度效应分析及伸缩缝间距取值建议[D]. 李文凯.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2)
  • [5]某高层住宅顶升纠倾工程分析研究[D]. 王胜男. 山东建筑大学, 2020(02)
  • [6]某底盘超长双塔有斜柱超限高层结构抗震分析及梁板裂缝控制非线性仿真分析[D]. 熊其晟. 南昌大学, 2020(01)
  • [7]地下车库梁柱损伤成因分析及加固处理[D]. 傅睿.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1)
  • [8]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研究[D]. 王宏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9]框架结构温度效应分析及伸缩缝间距取值建议[D]. 朱怡.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10]与已建地下室连接的新建超长地下室温度效应分析[D]. 尹韬. 湘潭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无伸缩缝的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