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福和矢量图形

德尔福和矢量图形

一、Delphi与矢量作图(论文文献综述)

候金鑫[1](2020)在《U(1)Lμ-Lτ模型预言的新粒子可能物理信号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量子色动力学和电弱统一理论所构成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是迄今描述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和当前绝大多数实验现象最成功的理论模型。然而模型本身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自由参数过多、无法解释中微子质量和规范等级问题等。这些不足暗示着标准模型仅是包含于某种更基本的理论中的低能有效近似。在TeV能标处可能存在某些新物理。因此为了完善标准模型,人们提出很多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理论。U(1)Lμ-Lτ模型是在标准模型对称性群上扩展一个U(1)Lμ-Lτ群,即增加了Lμ-Lτ对称性。此外,对标准模型粒子谱也进行了扩充,新引入两个额外的复标量粒子和三个右手中微子。非零的Lμ-Lτ电荷和Lμ-Lτ对称性的破缺提供一个暗物质候选者,也可以利用TypeLμ-LτI跷跷板机制解释中微子质量和混合问题。模型中还预言了一个额外的规范玻色子Zμτ,Lμ-Lτ对称性自发破缺之后将赋予Zμτ质量。具有味破坏耦合的Zμτ玻色子所介导的圈图可以对子反常磁矩产生很大贡献,并且可以很好地解释(g-2)μ偏差。此外,这种质量为MeV量级的规范玻色子还可以同时解释宇宙中微子通量不足和在WIMP暗物质候选者方案中解决暗物质遗迹丰度等问题。模型中的新标量粒子不仅有助于Higgs耦合的精确测量,它还为解决标准模型中的规范等级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因此,寻找这种新的规范玻色子和标量粒子在探索新物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本工作中,我们借助U(1)Lμ-Lτ模型分别讨论了在质子Lμ-Lτ质子对撞机、电子Lμ-Lτ电子对撞机和质子Lμ-Lτ电子对撞机上寻找新规范玻色子Zμτ和新标量粒子h2可能存在的信号。我们不仅计算了不同对撞机上Zμτ、h1和h2的产生截面,还分析了不同过程的可能末态信号和相应背景。利用蒙特卡罗模拟,通过一系列优化的截断,在尽可能保留信号的基础上进一步压低背景,计算了各个最优过程的S/√(S+B)值,并给出统计显着性为3σ(5σ)的参数限制,为探测这些新粒子提供了更加细致的理论依据。

祖米热姆·伊马木[2](2020)在《批判性思维分析及其在物理问题解决中的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发展高阶思维能力,并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问题解决能力。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不断地建构知识体系、掌握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的过程,而批判性思维技能是有效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必要前提。因此,批判性思维和物理问题解决能力一直是物理教育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利用文献法分析批判性思维和物理问题解决在理论方面的联系,利用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批判性思维技能量表和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测试卷对新疆内高班学生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培养策略。本研究主要由如下五个部分组成:在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批判性思维与物理问题解决论题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等。在第二、三章主要总结了本研究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的联系以及批判性思维在问题解决过程的所起的重要作用。第四章主要是利用自编和改编的《高中生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高中生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技能量表》、《高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测试卷》对无锡市SQ中学的新疆班和上海市WY中学的内高班全体高二学生施测,根据纸笔测试结果对量表进行改进。第五章主要是对上海市某区实验示范性CS中学内高班全体高一学生测试修正后的三个量表,结果显示内高班高一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处于矛盾状态,在总分上没有性别与母语类别差异。在批判性思维七个维度上没有母语类别差异,在性别差异方面上除了开放思想维度上女生强于男生外,其他维度均没有性别差异。学生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技能普遍不高,没有性别差异,但有母语类别上的差异。结果还显示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普遍不高,在性别差异方面男生强于女生,在母语类别上有差异但不显着。在相关性研究方面,批判性思维倾向与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技能、物理问题解决能力不相关,但是批判性思维技能与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显示出相关性。最后的第六章主要是根据施测结果对内高班学生在物理问题解决中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出了策略,根据学生纸笔测试结果设计了批判性思维物理问题解决小测试和配套的批判性思维物理问题解决作业,旨在为内高班学生在物理问题解决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提供有效材料。

王志刚[3](2014)在《基于Delphi的车辆防溜监控管理系统的开发》文中提出铁路中间站站场停留车辆的防溜作业关系到铁路运输的安全与高效。随着铁路中间站编组作业量的增大,对车辆防溜工作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为进一步有效避免停留车辆溜逸事故发生,严重影响铁路的安全生产,防溜工作已成为车务部门的重要安全关卡。正是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本论在现有的无线数字平调基础上研发增加了防溜监控管理系统,并且基于Windows平台,利用Delphi语言开发防溜监控管理系统软件。具体讲主要完成以下几方面内容。(1)上位监控计算机到防溜器具之间的通信方案的研究。将原有平调手持台改装后,利用RFID技术来实现信息的采集;信息的无线传输是通过原有平调系统中手持台与区长台之间的无线通信完成;上位机软件接收区长台通过串口传输来的数据,然后进行处理、存储。(2)车辆防溜监控管理系统方案的确定。根据系统的详细需求设计系统所需硬件,同时完成移动终端与固定终端的软件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3)上位监控计算机操作界面与数据库的设计。根据整个防溜作业过程的需要,设计了操作简单、内容详尽、交互性强的管理软件操作界面。本文中的数据库选择同类中比较优秀的Microsoft SQL Server2005,设计了较为良好的数据结构来存储各种防溜数据。(4)车辆防溜监控管理系统的站场测试。完成系统的开发后,在实验室利用现有设备进行软件调试,并且完成了各模块预设的功能。该系统能对作业人员检查防溜情况实时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检查,不仅可以准确地记录作业人员整个作业全部过程,还能确保站场作业的安全,进而使铁路整体运输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图53幅,参考文献45篇。

王永庆[4](2014)在《衡水学院分院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开发》文中认为数控技术自问世以来,给世界各国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掌握现代化制造技术的人才,特别是对一线数控技术工人的需求量非常大,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培养具有高技能的技术人才。但由于条件的限制,许多院校只能传授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欠缺。因此,一种投入小、见效快的教学模式即数控加工仿真教学系统应运而生。数控加工仿真是目前机械加工行业新兴的一门技术,是基于虚拟现实的仿真软件,是利用计算机来模拟实际的加工过程。它在高等职业院校数控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仅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成本,提高了办学效率,而且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机会,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加工生产技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训练了学生实习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了数控教学水平。本文首先分析了数控仿真系统的总体结构,通过引入制造技术,数控仿真技术等概念,提出了系统研究的意义。以开发高等院校数控仿真系统的目标和需求入手进行分析和设计,选用Delphi来开发OpenGL数控仿真系统,与传统的Visual C++开发相比较,不仅降低了开发难度,而且节约了开发成本。利用Delphi强大的可视化组件,能够较快的开发出功能实用的系统同时也保证了程序的执行效率。通过使用OpenGL绘图函数的建模方法,有利于仿真系统的底层开发,设计了毛坯的细化方法,减少了后台计算量,提高了系统运行速度,实现了加工过程的实时动态仿真。同时,在加工仿真过程中,利用OpenGL的双缓存技术,加速了图形的显示,避免了画面的闪烁,使加工过程更具连续性。该数控仿真系统主要实现了对机床的几何建模、NC代码编译、三维动画仿真以及碰撞检测等功能。本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通用性强,信息交流快捷,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以及三维图形处理能力,能够有效地验证程序的正确性。本系统提高了数控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郭雨非[5](2013)在《单体滑坡预报预警系统研究 ——以峡口滑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单体滑坡监测预警是国际上长期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四川雅安峡口滑坡为例,对多年的滑坡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滑坡监测数据的预处理和预报预警方法,并进行了单体滑坡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研究与开发。主要成果如下:(1)对峡口滑坡进行了变形趋势分析及稳定性评价。综合分析了峡口滑坡地质环境条件,根据峡口滑坡2006-2010年的深部位移、地下水位和雨量监测资料,对其在汶川地震前后的变形特征及变形趋势进行了研究,采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了峡口滑坡稳定安全系数随地下水位波动的变化规律,揭示出峡口滑坡长期处于临界平衡状态,滑坡的稳定性主要受坡体前部及中部的地下水位影响。采用FLAC3D分别模拟了峡口滑坡不同水位下的位移变化规律,并与实际位移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2)峡口滑坡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基于相似理论搭建了峡口滑坡的室内缩尺模型,采用不同的暴雨工况研究了降雨条件下滑坡模型的变形破坏过程,并与实际峡口滑坡的变形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峡口滑坡滑动—停止—滑动的间歇变形模式。通过对位移、土压力及孔隙水压力随降雨过程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得出基于变形监测的单体滑坡预报和预警方法较为可靠的结论。(3)单体滑坡预报预警平台设计与开发。基于对滑坡监测数据预处理、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临预报方法和模型的综合研究,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Delphi设计开发了功能丰富的单体滑坡预报预警平台,该平台由数据预处理模块、长期预报模块、中期预报模块、短临预报模块和自动报警模块构成。可以对滑坡进行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分析和预报预警。(4)单体滑坡预报预警平台的实例验证。采用国际边坡标准算例验证了长期预报模块的可靠性和计算的准确性。基于滑坡模型试验的变形监测数据,利用自动报警模块捕捉滑坡变形加速前的征兆信息,并结合短临预报模块对滑坡发生的时间进行预测,经过测试,验证了自动报警模块和短临预报模块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张天,王新政,唐道华[6](2012)在《基于Delphi的激光雕刻上位机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以Delphi为软件开发环境和平台,设计了激光雕刻系统的上位机软件,实现了矢量图数据信息的转换并配合激光控制卡来实现图案的雕刻,系统支持AutoCAD、CorelDRAW等专业绘图软件绘制出来的矢量图格式如PLT、Dxf文件的雕刻。系统较传统的机床加工速度更快,且操作简单、控制方便、控制精度更高。

罗喆[7](2010)在《基于COM技术的智能军标标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在军事行动的筹划和实施中,军事标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敌我态势、作战决心、作战过程等都可以通过标绘过的作战地图反映出来。军事标图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可以说,军事标图已是现代军事作战部门的一项主要业务。然而,现在的大部分军事标图仍处于手工或半自动作业状态,标绘周期长,难以有效地修改和传输,同时标绘人员劳动强度较大。这些都是传统标图中难以克服解决的问题。计算机军事标图作为计算机军事应用领域的全新课题不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且在开发研究方面取得了或正在取得人们预期的结果。随着应用的不断扩展,也对标图软件的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提出了要求。智能军标标绘系统是为军事标图而设计的软件系统,目的是要为使用人员提供一个操作简便、灵活的标图平台。本文在全面分析军标标绘系统的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基于组件技术设计并实现了智能军标标绘系统。该系统以COM技术为核心,采用Visual C++ 6.0实现。该基于COM技术的智能军标标绘系统取得了以下几方面成果:①系统界面简洁,军标标绘的操作简便、灵活、直观,整个过程只需简单地用鼠标点拉即可完成,易于使用;②具有丰富的军标库,系统根据我军现行的军队标号标准提供了700余种军标,基本满足军事标图的需要,同时,还有军标制作系统的后备支持,可随时根据需要增加各种军标以及象形符号;③网络版具有较强的网络传输功能,可以不同的方式在网络上传送军标标绘信息,也可传送各种各样的文字信息;④语音版具有灵活的语音控制功能,已基本达到实用程度。目前该系统已在部分军事训练与教学单位投入使用,运行效果良好。用户反馈信息表明,该系统功能实用,操作简便,对提高军事训练水平和参谋业务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张卉[8](2008)在《基于SCADA系统的供水管网模拟与综合管理系统开发》文中研究表明城市供水管网是支撑和保证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供水管网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从而对供水管网管理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由于管网管理涉及的内容繁多、信息量大,因此,借助单一的软件系统,如GIS系统、SCADA系统等,难以满足管网全面监控和管理的实际需要。因此,利用计算机、借助管网模拟的管理手段,开发供水管网的综合管理集成软件,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运行及维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依据相关软件系统设计原理,并结合当前先进的组件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管网建模技术,针对供水行业的需求和特点,建立了一套供水管网现代化管理平台的解决方案,即以管网模拟为管理手段、以管网SCADA系统为基础,结合管网水力计算、状态模拟、检漏检爆和爆管预警等方法,通过运用数据库技术、Delphi组件开发技术和Windows API函数,开发出了集管网静态与动态管理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软件,以期为实现城市供水管网的科学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奠定基础。基于SCADA系统的供水管网模拟与综合管理系统共包括3个子系统:即规划设计子系统、实时模拟与控制子系统和信息管理子系统,而每个子系统又分为若干个功能模块。本文主要从供水管网的研究背景和现状、系统开发的技术基础、系统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各子系统的功能实现等几个方面,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分析、设计和开发。(1)在详细分析了系统的业务需求与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实现目标与开发模式;该系统在整体上采用数据层、逻辑层和交互层的3层结构,并进一步划分为管网规划设计、实时模拟与控制和信息管理3大子系统;详细设计了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将整个数据库划分为5个子数据库,并对每个子数据库中的数据表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设计。(2)将规划设计子系统分为图形操作、水力计算、数据管理和文件操作4大功能模块;综合运用Delphi的组件开发技术、Windows API函数和数据库技术,完成了管网绘图与建模、水力计算、成果输出和数据管理等功能的开发。(3)分别利用坐标判断法、区域染色法、多边形面积法和深度优先搜索法,实现了管网衔接矩阵、环路信息、回路矩阵和管路矩阵的识别,为管网的计算、模拟奠定了基础;提出了基于压差相似系数法的测压点优化布置方法,以反映管网的水压分布状况,有利于优化调度的实现;利用变尺度法进行管网状态模拟模型的求解,并通过在不同规模管网的应用计算,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精度分析;完成了启发式遗传算法的程序开发,实现了基于监测范围法的测流管优化布置。(4)利用Delphi的各种VCL组件,开发了实时模拟与控制子系统的主界面与各功能模块界面,根据管网各种模型的数学解法,利用GUI编程、Windows API函数、TTimer组件以及数据库访问技术,实现了管网测压点与测流管的动态优化布置、实时的状态模拟与显示、爆管实时诊断及预警等功能。(5)论述了信息管理子系统的功能要求与任务,将该子系统的逻辑结构分为人机接口层(系统总控)、应用层和信息支撑层,并从功能上将其划分为数据库管理、数据库操作和查询与统计3个功能模块,完成了对每一模块具体功能的设计与说明;利用通过ADO数据库访问技术和SQL语言,实现了数据库浏览、编辑、存储、动态的查询和统计等功能。

王玥[9](2008)在《纹织CAD中的图形图像预处理系统》文中研究说明纹织CAD中的图形图像预处理系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所有的纹织图案都需要用此系统来进行设计绘制,然后再进行后续处理。传统纹织CAD的纹织工艺方面已经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但在图形图像处理方面还不能符合高端客户的需求。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在传统纹织CAD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更加灵活、更加高效的图形图像预处理系统。此系统可以从外部获得各种纹织图案素材,然后对其进行各式各样的图形图像处理以达到设计者的要求。根据其功能的不同,系统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矢量绘图功能模块;通过使用设计模式来实现矢量绘图的功能,不仅增强了系统的整体性,还保证了图像的品质。2)撤消/重做模块;为了增强CAD系统的灵活性,提高设计的效率,本文通过使用设计模式和对数据对象进行持久化,设计出一套支持无限步骤和批量化撤消/重做的机制,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重复操作性。3)图像数学形态变换模块;为了更好的利用外部输入的图案,在传统的数学形态学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数学形态变换算法,从而保持了素材图案的基本形状特性,实现了图案的艺术化处理。4)颜色量化模块;根据纺织工艺对纹织图案的要求,通过对经典颜色量化的探讨,提出了一种高效快速的颜色量化方法,保证了颜色量化的效果和速度,并已成功的应用于系统当中。本文提出的图形图像预处理系统为用户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操作平台与绘图功能,使用户可以方便的进行花形创作,同时系统还提高了图像设计的可重用性以减少设计中的重复劳动等,节省了人力物力。整个系统在Delphi集成开发环境下通过改写已有的控件和编写新的控件来进行快速开发。

刘长东[10](2008)在《海洋多源数据获取及基于多源数据的海域管理信息系统》文中提出人类在探究海洋的过程中,获取了大量的数据,主要包括:遥感影像数据、浮标和调查船等的实测数据、渔业生产的实际记录数据等。海洋空间数据的多源性一方面表现为空间数据获取手段的多样性,如测量、调查、统计汇总、现有资料数字化、影像数据获取等,另一方面对于不同的空间数据采集方法和管理系统,空间数据也具有不同的存储、交换格式。不同的数据获取方式或数据表达方式,其数据格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影像数据和矢量数据、DEM与图表等。这些问题无疑给多源空间数据的集成应用带来技术难度,但是,多源空间数据的集成应用为空间数据整合和更新、空间信息服务也带来了无可比拟的数据资源和信息资源优势。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GIS组件的海洋多源数据集成方法,并开发了海洋多源数据无缝集成ActiveX组件,并把该组件应用于基于多源数据的海域管理信息系统中。利用此控件访问多源空间数据,开发者与数据提供者任务明晰,通过设计的数据访问控件接口,不同类别GIS系统提供的空间数据经由不同的数据中间件接收并转换为GIS无缝数据中的一块,既可快速、并行完成多源空间数据装载,又可后续通过扩充增加新的数据源。海洋功能区划的核心工作是海洋功能分区,即海洋功能区类型的确定。传统的海洋功能分区方法,主要是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由专家凭经验进行判断,带有主观臆断性,缺乏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海域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包括的指标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有些指标是定量的,而有些指标是定性的,有些指标能精确表达,有些指标只能模糊描述。为了定量分析某个海域的条件是否适合于某种开发功能的要求,本文以模糊数学为基础,提出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定量判断海洋功能区类型。应用此模型判断海洋功能区类型,需要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本文利用ArcGIS软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对青岛市养殖功能区的划分进行了定量研究。本文论述了组件开发方式的优势,分析了海洋空间多源数据及属性数据的组织方式,应用GIS组件开发了基于多源数据的海域管理信息系统。系统集成了多源海洋数据,包括卫星遥感影像、海洋背景矢量数据、海洋功能分区数据、已登记的用海项目数据、多媒体数据、海洋环境信息等。同时系统还可以导入其它格式海洋空间信息及属性信息,如可以导入TIFF、GEO-TIFF、BMP、JPEG、IMG(Erdas)等格式的栅格数据,可以导入DGN、SDE、DWG、TAB、MIF、E00、SHP等格式的矢量数据,可以导入Oracle、SQL Server、Acess及Excel等数据库格式的属性数据。系统提供了信息浏览、信息查询、空间分析、海洋多源数据无缝集成、统计、报表自动生成、用海项目申请审批登记流程办公电子化与自动化等功能的同时,系统还实现了胶州湾污染物扩散模型动态演示。

二、Delphi与矢量作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elphi与矢量作图(论文提纲范文)

(1)U(1)Lμ-Lτ模型预言的新粒子可能物理信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SM)简介
    2.1 标准模型
        2.1.1 标准模型的拉氏量
        2.1.2 对称性自发破缺
        2.1.3 Higgs机制
    2.2 Higgs玻色子
    2.3 标准模型的局限
    2.4 本章小结
3 U(1)_(L_μ-L_τ)模型简介
    3.1 U(1)_(L_μ-L_τ)模型的基本思想及框架
    3.2 相关新粒子耦合及产生截面
    3.3 参数空间的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对撞机简介
    4.1 质子-质子对撞机
        4.1.1 LHC和HL-LHC
        4.1.2 HE-LHC
    4.2 电子-电子对撞机
        4.2.1 ILC和CLIC
        4.2.2 CEPC
    4.3 质子-电子对撞机
        4.3.1 LHeC
        4.3.2 FCC-eh
    4.4 本章小结
5 Z_在质子-质子对撞机上可能信号的研究
    5.1 质子-质子对撞机上Z_(μτ)的产生
    5.2 通过pp→jj?_1→jjZ_(μτ)Z_(μτ)过程研究Z_(μτ)的可能信号
    5.3 通过pp→t(?)?_1→t(?)Z_(μτ)Z_(μτ)过程研究Z_(μτ)的可能信号
    5.4 本章小结
6 Z_(μτ)在电子-电子对撞机上可能信号的研究
    6.1 电子-电子对撞机上Higgs和Z_(μτ)的产生
    6.2 通过e~+e~-→Z?_1→ZZ_(μτ)Z_(μτ)过程研究Z_(μτ)的可能信号
    6.3 本章小结
7 ?_2和Z_(μτ)在质子-电子对撞机上可能信号的研究
    7.1 质子-电子对撞机上?2和Z_(μτ)的产生
    7.2 通过e~-p→e~-j?(1,2)→e~-jZ_(μτ)Z_(μτ)过程研究?_2和Z_(μτ)的可能信号
    7.3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批判性思维分析及其在物理问题解决中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批判性思维在物理核心素养中的地位
        1.1.2 批判性思维旨在提高国民素质
        1.1.3 批判性思维是未来评估能力中的重要成分
        1.1.4 课程标准对物理问题解决与批判性思维的的培养要求
    1.2 选题意义
        1.2.1 批判性思维与物理问题解决对比研究的必要性
        1.2.2 测试对象的特殊性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
        2.1.1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
        2.1.2 物理教育中的问题解决研究概述
        2.1.3 问题解决中的批判性思维研究
        2.1.4 总结
    2.2 国内相关研究
        2.2.1 批判性思维的研究
        2.2.2 物理问题解决的研究
第三章 批判性思维分析以及在物理教育中的应用
    3.1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结构
        3.1.1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以及分类
        3.1.2 批判性思维的结构
        3.1.3 批判性思维与其他概念的关系
    3.2 批判性思维在物理教育中的应用
第四章 批判性思维量表与物理问题解决测试卷的编制
    4.1 《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的编制
        4.1.1 《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CCTDI-2000)的介绍
        4.1.2 《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CCTDI-CV)描述
        4.1.3 《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的编制与修改
    4.2 《高中学生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技能量表》编制
        4.2.1 《高中生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技能量表》的编辑
        4.2.2 《高中生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技能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4.3 高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测试卷编制
        4.3.1 高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测试卷编制与修改
        4.3.2 高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测试修改与改进
第五章 批判性思维与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5.1 现状调查
        5.1.1 调查目的
        5.1.2 测试样本、方法与工具
    5.2 内高班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物理问题解决调查结果与分析
        5.2.1 人口统计
        5.2.2 内高班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调查结果与分析
        5.2.3 内高班学生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技能调查结果与分析
        5.2.4 内高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调查结果与分析
    5.3 内高班学生批判性思维与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对比分析
        5.3.1 批判性思维倾向与物理学科批判性技能对比
        5.3.2 批判性思维倾向与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对比
        5.3.3 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技能与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对比
    5.4 总结
第六章 物理问题解决中内高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6.1 在物理问题解决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原则
        6.1.1 动机的强化原则
        6.1.2 鼓励学生用批判性思维来解决问题
        6.1.3 有效提问
        6.1.4 重视元认知在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
        6.1.5 教师的准备以及培训的重要性
        6.1.6 互动的的重要性
    6.2 批判性思维在物理问题解决中的培养策略
        6.2.1 批判性思维物理问题解决测试的设计
        6.2.2 批判性思维物理问题解决作业的设计
第七章 结语
    7.1 本课题研究结论
        7.1.1 内高班高一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处于矛盾状态
        7.1.2 内高班高一学生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技能普遍不高
        7.1.3 内高班高一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普遍不高
        7.1.4 内高班高一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与批判性思维技能不相关
        7.1.5 内高班高一学生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技能与问题解决能力有相关性
    7.2 本课题研究的不足与建议
        7.2.1 本课题研究的不足
        7.2.2 建议
    7.3 本课题研究总结与展望
        7.3.1 本课题的总结
        7.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中生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
附录二 《中学生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技能量表》
附录三 《高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调查测试(力学)》
附录四 《自由落体》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小测试
附录五 《自由落体运动批判性思维物理问题解决作业》
致谢

(3)基于Delphi的车辆防溜监控管理系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铁路中间站车辆的防溜问题
    1.2 国内外中间站防溜系统的发展概况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3.1 本文的主要工作
        1.3.2 本文的主要结构安排
2 防溜系统的通信方案
    2.1 铁路平面无线调车系统简述
    2.2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2.2.1 RFID系统组成
        2.2.2 RFID系统工作原理
    2.3 手持台(数字对讲机)的通信方式
        2.3.1 数字通信技术简介
        2.3.2 调车手持台的通信方式
    2.4 本章小结
3 防溜监控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3.1 防溜系统的总体介绍与设计要求
        3.1.1 防溜系统的总体介绍
        3.1.2 防溜系统设计要求
    3.2 防溜系统的结构与各模块设计
        3.2.1 手持终端的设计
        3.2.2 固定终端的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防溜监控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
    4.1 系统手持终端的软件设计
        4.1.1 需求分析
        4.1.2 通话功能设计
        4.1.3 调车功能设计
        4.1.4 防溜数据采集功能
    4.2 系统固定终端的软件设计
        4.2.1 需求分析
        4.2.2 通话功能设计
        4.2.3 调车功能设计
        4.2.4 防溜数据接收转发功能设计
    4.3 上位机开发软件选择
    4.4 上位机数据管理软件需求分析
        4.4.1 需求分析
        4.4.2 可行性分析
    4.5 上位机数据管理软件详细设计
        4.5.1 软件整体设计
        4.5.2 各模块详细设计
        4.5.3 监控主界面的图像显示模块
    4.6 上位机管理软件数据库设计
        4.6.1 数据库E-R图
        4.6.2 数据表
        4.6.3 数据表关系图
    4.7 基于Delphi的上位机通信实现
        4.7.1 MSComm控件的主要属性
        4.7.2 MSComm控件的事件
        4.7.3 串口通信设置
    4.8 本章小结
5 防溜监控管理系统软件的调试
    5.1 数据管理软件总功能
    5.2 防溜信息的采集
    5.3 数据管理软件界面调试
    5.4 管理者查询功能介绍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索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衡水学院分院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及基本原则
        2.1.1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特征
        2.1.2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
    2.2 虚拟数控系统特点
        2.2.1 数控加工仿真的类型
        2.2.2 职业院校虚拟数控加工系统特点
    2.3 Delphi 服务
    2.4 NC 代码
    2.5 OpenGL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功能性需求
    3.2 可行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总体设计
    4.1 数控仿真系统的整体架构
    4.2 数控系统的功能结构图
    4.3 数控仿真系统各模块功能
        4.3.1 加工环境建模模块
        4.3.2 虚拟加工过程模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几何建模模块
    5.2 操作面板模块
    5.3 NC 代码处理模块
    5.4 刀具应用模块
    5.5 加工仿真模块
    5.6 各模块链接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的目的和原则
    6.2 测试过程
        6.2.1 模块测试
        6.2.2 综合测试
    6.3 系统加工图形仿真实例
    6.4 系统运行效果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5)单体滑坡预报预警系统研究 ——以峡口滑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滑坡灾害分类研究现状
        1.2.2 滑坡的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
        1.2.3 滑坡预报研究现状
        1.2.4 滑坡预警系统研究现状
        1.2.5 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峡口滑坡概况及发育特征
    2.1 峡口滑坡概况
        2.1.1 交通条件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象水文
        2.1.4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2.1.5 水文地质条件
        2.1.6 人类工程活动
    2.2 峡口滑坡发育特征
        2.2.1 老崩滑体
        2.2.2 新滑坡
        2.2.3 变形体
    2.3 小结
第3章 峡口滑坡监测资料分析及数值模拟
    3.1 峡口滑坡监测资料分析
        3.1.1 峡口滑坡监测概况
        3.1.2 雨量及水位监测数据分析
        3.1.3 钻孔深部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3.1.4 汶川地震对峡口滑坡的影响
    3.2 峡口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及变形趋势
    3.3 基于极限平衡法的峡口滑坡稳定性评价
        3.3.1 基本原理
        3.3.2 稳定性计算分析
    3.4 数值模拟分析
        3.4.1 计算模型
        3.4.2 计算参数
        3.4.3 计算结果及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监测数据预处理及初步分析方法研究
    4.1 监测数据预处理方法概况
        4.1.1 异常数据处理
        4.1.2 缺失数据处理
        4.1.3 噪声数据处理
    4.2 监测数据初步分析方法概况
        4.2.1 变形阶段分析
        4.2.2 变形数据融合
    4.3 小结
第5章 滑坡预报预警方法及理论研究
    5.1 滑坡预报方法概况
        5.1.1 中长期预报方法
        5.1.2 短临预报方法
    5.2 滑坡预警理论探讨
        5.2.1 滑坡预警阀值
        5.2.2 滑坡预警分级
    5.3 小结
第6章 滑坡预报预警平台设计
    6.1 平台总体设计
        6.1.1 平台需求分析
        6.1.2 平台设计框架
        6.1.3 平台开发工具与辅助功能控件
        6.1.4 平台界面设计的主要原则
        6.1.5 平台开发运行环境
    6.2 平台界面
        6.2.1 欢迎界面
        6.2.2 数据处理模块界面
        6.2.3 长期预报模块界面
        6.2.4 中期预报模块界面
        6.2.5 短临预报模块界面
        6.2.6 自动报警模块
        6.2.7 辅助功能界面
    6.3 小结
第7章 滑坡预报预警平台实例验证
    7.1 概述
    7.2 长期预报模块验证
    7.3 自动报警模块及短临模块验证
        7.3.1 峡口滑坡室内模型试验
        7.3.2 自动报警模块验证
        7.3.3 短临预报模块验证
    7.4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及创新点
        8.1.1 结论
        8.1.2 创新点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基于Delphi的激光雕刻上位机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PLT图形文件分析
2 激光雕刻控制技术实现
    2.1 雕刻机系统组成
    2.2 激光雕刻控制原理
    2.3 Delphi上位机软件实现过程
    2.4 雕刻实现及效果
3 结束语

(7)基于COM技术的智能军标标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1.1 军事标图概述
        1.1.2 军事标图与地理信息系统
        1.1.3 计算机标图的优势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3 论文选题的意义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组成
    1.5 本章小结
2 组件及组件对象模型
    2.1 组件
        2.1.1 组件的概念
        2.1.2 组件的优点
    2.2 组件对象模型(Component Object Model,COM)
        2.2.1 COM 基本概念
        2.2.2 COM 接口
        2.2.3 IUnknown 接口
        2.2.4 COM 对象的重用性
    2.3 COM 组件的实现方式
        2.3.1 COM 组件的实现方式
        2.3.2 微软提供的COM 组件开发方法
    2.4 组件式GIS
    2.5 MapObjects 组件
        2.5.1 MapObjects 概述
        2.5.2 MapObjects 的结构
        2.5.3 MapObjects 的特点
    2.6 本章小结
3 智能军标标绘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系统总体目标
    3.2 功能性需求
    3.3 非功能性需求
    3.4 开发环境分析
        3.4.1 标图组件的开发技术
        3.4.2 地图显示及控制组件
        3.4.3 软件开发工具
    3.5 本章小结
4 智能军标标绘系统的设计
    4.1 软件总体结构设计
    4.2 系统运行环境
    4.3 界面设计
    4.4 符号生成系统的设计
        4.4.1 军队标号基本概念
        4.4.2 军队标号的分类
        4.4.3 军标的绘制
        4.4.4 军标的标绘方法
        4.4.5 数据结构
        4.4.6 符号库文件的设计
    4.5 作战标图系统的设计
        4.5.1 数据管理模块
        4.5.2 信息输入模块
    4.6 本章小结
5 智能军标标绘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具体实现中所采用的技术
    5.2 系统运行
        5.2.1 站位设定
        5.2.2 通信方式
        5.2.3 主台名或地址
        5.2.4 通道
    5.3 系统功能实现
        5.3.1 文件
        5.3.2 标绘
        5.3.3 选择调整
        5.3.4 电子地图
        5.3.5 发送
        5.3.6 显示
        5.3.7 查看
        5.3.8 语音控制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下一步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8)基于SCADA系统的供水管网模拟与综合管理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供水管网的理论研究现状
        1.2.2 供水管网的相关软件开发现状
    1.3 系统开发的技术基础
        1.3.1 Delphi平台
        1.3.2 数据库原理
        1.3.3 SQL Server数据库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1.5 课题来源
2 供水管网模拟与综合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1 前言
    2.2 系统分析
        2.2.1 务需求分析
        2.2.2 功能需求分析
        2.2.3 实现目标
        2.2.4 系统开发设计模式
    2.3 系统设计
        2.3.1 系统设计原则
        2.3.2 系统开发模型
        2.3.3 系统架构设计
        2.3.4 系统数据库设计
    2.4 小结
3 主界面的设计与开发
    3.1 前言
    3.2 主界面功能
    3.3 主界面开发
        3.3.1 主界面的设计思想
        3.3.2 主界面的实现
    3.4 小结
4 规划设计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4.1 前言
    4.2 系统分析
        4.2.1 管网规划设计的目的和内容
        4.2.2 管网规划设计的实际应用
    4.3 系统设计
        4.3.1 结构设计
        4.3.2 功能设计
    4.4 开发与实现
        4.4.1 子系统主界面的开发
        4.4.2 图形操作模块的开发
        4.4.3 水力计算模块的开发
        4.4.4 文件操作模块的开发
    4.5 小结
5 实时模拟与控制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5.1 前言
    5.2 系统分析
        5.2.1 管网实时模拟与控制的目的
        5.2.2 管网实时模拟与控制的内容
    5.3 系统设计
        5.3.1 结构设计
        5.3.2 功能设计
        5.3.3 流程设计
    5.4 管网模型与方法
        5.4.1 测压点布置方法
        5.4.2 测流管布置方法
        5.4.3 状态模拟模型及其求解
        5.4.4 爆管检测方法
    5.5 功能开发与实现
        5.5.1 子系统主界面的开发
        5.5.2 管网载入模块的开发
        5.5.3 状态模拟模块的开发
        5.5.4 爆管检测模块的开发
    5.6 小结
6 信息管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6.1 前言
    6.2 分析与设计
        6.2.1 供水管网信息管理的特征
        6.2.2 子系统的总体结构
        6.2.3 功能模块设计
    6.3 开发与实现
        6.3.1 子系统主界面
        6.3.2 数据库管理
        6.3.3 数据库操作
        6.3.4 查询与统计
    6.4 小结
7 供水管网模拟与综合管理系统的集成
    7.1 前言
    7.2 系统集成模式
    7.3 系统集成思路
    7.4 组成结构及其关系
        7.4.1 集成系统的组成结构
        7.4.2 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运作关系
    7.5 小结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学习阶段发表的论文

(9)纹织CAD中的图形图像预处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纹织CAD技术概述
        1.1.1 计算机绘图和传统CAD技术的发展
        1.1.2 纹织CAD技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实际意义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1.3.1 课题主要面临的问题
        1.3.2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图形图像预处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系统整体构架
        2.1.1 系统的软件结构
        2.1.2 系统的输入输出
    2.2 图形图像处理功能简介
        2.2.1 图形编辑功能模块
        2.2.2 图形处理功能模块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设计模式的矢量图形编辑功能
    3.1 设计模式在系统中的运用
        3.1.1 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
        3.1.2 常见的设计模式及其分类
        3.1.3 系统中所使用的设计模式
    3.2 矢量图形编辑功能的实现
        3.2.1 简单矢量图形的显示方式
        3.2.2 矢量图元类的建立和绘图功能的实现
        3.2.3 组合图元类的建立和绘图功能的实现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设计模式的undo/redo机制
    4.1 undo/redo的基本概念
    4.2 undo/redo机制的整体结构:
    4.3 undo/redo功能的实现
        4.3.1 undo/redo类的建立
        4.3.2 undo/redo类的管理
    4.4 无限的undo/redo操作
        4.4.1 数据持久化的概念
        4.4.2 通过数据持久化实现无限的undo/redo操作
    4.5 批量化undo/redo操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学形态学在纹织CAD中的应用
    5.1 数学形态学的基本概念
        5.1.1 图像的数字表达方式
        5.1.2 二值图像集合的基本关系
    5.2 二值图像的形态学处理
        5.2.1 数字图像的二值化
        5.2.2 二值图像的膨胀和腐蚀
        5.2.3 二值图像的开运算和闭运算
    5.3 二值图像的受控形态学处理
        5.3.1 二值图像的受控膨胀和受控腐蚀
        5.3.2 二值图像的受控闭变换和受控开变换
    5.4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骨架提取和边缘提取
        5.4.1 骨架抽取原理
        5.4.2 基于图像细化的骨架提取算法
        5.4.3 基于形态学的边缘提取原理
        5.4.4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边缘检测算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纹织图案的颜色量化处理
    6.1 颜色的基本概念
        6.1.1 色度学相关概念
        6.1.2 颜色模型
    6.2 颜色量化的研究
        6.2.1 颜色量化的基础理论
        6.2.2 颜色量化的常用方法
    6.3 基于图像颜色特征的自动调整算法
        6.3.1 自动调整法的基本思想
        6.3.2 自动调整法的具体算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参与的项目与发表录用的论文
    研究项目
    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致谢

(10)海洋多源数据获取及基于多源数据的海域管理信息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海洋数据多源性
    1.2 海洋功能区划理论概述及其发展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3 基于多源数据的海域管理信息系统
        1.3.1 地理信息系统(GIS)概述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2 海洋多源数据的获取及分析
    2.1 海洋数据获取及处理
        2.1.1 海洋卫星遥感
        2.1.2 海洋自动观测
        2.1.3 海洋声探测
        2.1.4 ARGO 全球海洋观测网
    2.2 海洋数据特点
    2.3 小结
3 海洋功能分区的定量研究
    3.1 海洋功能分区
    3.2 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3.2.1 海洋功能区影响因素分析
        3.2.2 评价指标筛选
        3.2.3 因素量化分级及标准化
        3.2.4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
    3.3 功能次序确定
        3.3.1 功能类型权重计算
        3.3.2 功能次序的评定
    3.4 海洋功能分区流程
    3.5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青岛市养殖功能区划分
        3.5.1 青岛市自然环境
        3.5.2 海洋生物资源
        3.5.3 基于GIS 实现的青岛市养殖功能区模糊综合评价
    3.6 小结
4 基于多源数据的海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4.1 系统逻辑结构与框架
        4.1.1 系统需求分析
        4.1.2 系统逻辑结构及数据流程
    4.2 系统空间数据模型
        4.2.1 空间数据模型概念
        4.2.2 矢量数据模型
        4.2.3 栅格数据模型
        4.2.4 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模型
        4.2.5 基于多源数据的海域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数据模型
    4.3 系统空间数据库建设及多源数据集成方法
        4.3.1 空间数据库定义
        4.3.2 空间数据拓扑关系模型
        4.3.3 系统数据源分析
        4.3.4 多源数据集成
    4.4 空间分析及其算法实现
        4.4.1 空间分析的一般模型
        4.4.2 空间分析的一般方法及在海域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实现
    4.5 海域使用管理业务
        4.5.1 业务类型分析
        4.5.2 用户群分析
    4.6 小结
5 基于GIS 组件的青岛市多源数据海域管理信息系统
    5.1 组件技术
        5.1.1 COM/DCOM 技术
        5.1.2 OLE 技术
        5.1.3 ActiveX 技术
        5.1.4 软件组件开发的意义
    5.2 组件式GIS(ComGIS)
        5.2.1 组件式GIS 概述
        5.2.2 组件式GIS 的特点
    5.3 系统开发模型选择
        5.3.1 GIS 开发方式选择
        5.3.2 GIS 开发控件的选择
    5.4 青岛市海域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
        5.4.1 空间数据库建设
        5.4.2 属性数据库建立
        5.4.3 多媒体信息库建立
    5.5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及实现
        5.5.1 系统总体功能模块
        5.5.2 系统各模块功能简介
    5.6 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软件着作权和文章
博士期间参加项目

四、Delphi与矢量作图(论文参考文献)

  • [1]U(1)Lμ-Lτ模型预言的新粒子可能物理信号的研究[D]. 候金鑫.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1)
  • [2]批判性思维分析及其在物理问题解决中的培养策略研究[D]. 祖米热姆·伊马木.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3]基于Delphi的车辆防溜监控管理系统的开发[D]. 王志刚.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3)
  • [4]衡水学院分院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开发[D]. 王永庆. 河北科技大学, 2014(09)
  • [5]单体滑坡预报预警系统研究 ——以峡口滑坡为例[D]. 郭雨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8)
  • [6]基于Delphi的激光雕刻上位机软件设计与实现[J]. 张天,王新政,唐道华.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2(01)
  • [7]基于COM技术的智能军标标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罗喆. 重庆大学, 2010(03)
  • [8]基于SCADA系统的供水管网模拟与综合管理系统开发[D]. 张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10)
  • [9]纹织CAD中的图形图像预处理系统[D]. 王玥. 浙江大学, 2008(07)
  • [10]海洋多源数据获取及基于多源数据的海域管理信息系统[D]. 刘长东. 中国海洋大学, 2008(02)

标签:;  ;  ;  

德尔福和矢量图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