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石治疗不能一概而论(论文文献综述)
曾文博,文维,邓虹[1](2021)在《病历“问题”对医疗损害原因力及损害责任认定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病历书写错误、病历记录不及时、病历修改、病历资料矛盾、病历资料不完整、病历资料保管不善以及隐匿、伪造、篡改病历资料等作为常见的病历"问题",普遍存在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是患者及其代理律师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医疗损害责任案例的统计以及医疗实践观察,从病历"问题"是否影响医疗行为,是否对医疗过失行为的认定有实质影响来分析病历"问题"对医疗损害原因力及损害责任的影响。通过探讨病历"问题"在医疗损害原因力及损害责任中的影响,有利于鉴定人缕清鉴定思路,便于法官判案时区分原因力,确认医疗损害责任。
林志涛,黄子健,毛宁,孙备,王刚[2](2021)在《胆胰肠结合部医源性损伤诊治及预防》文中研究说明胆胰肠结合部(CPDJ)医源性损伤发生隐匿,易漏诊与误诊,可导致严重并发症。近年来,随着胆石病发病率的不断增高、胆胰手术的普遍开展以及内镜和胆道镜等技术的深入推广,CPDJ医源性损伤发生逐渐增多。损伤处理方式和时机选择仍存在一定争议,治疗方案因人、因时而异。目前,多以"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为原则,继而进行"个体化"分期手术治疗。但二次手术治疗成本高、风险大、病人预后不佳,因此,防胜于治,全面而细致的防治思维可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而对于CPDJ医源性损伤的监测及诊断技术有待进一步优化。
张明,王翔,张锎[3](2021)在《SpyGlass直视下激光碎石在困难胰管结石中的应用(含视频)》文中研究表明评估 SpyGlass直视下激光碎石在困难胰管结石中的应用。收集2018年1月—2020年4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因困难胰管结石行SpyGlass直视下激光碎石的患者资料。共有18例患者纳入研究, 每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1.5±0.7)次。碎石操作成功率为88.9%(16/18), 16例患者每例SpyGlass碎石(1.3±0.4)次。结石直径为(13.17±3.69) mm, 结石个数为(1.70±0.74)个。9例患者结石位于胰头, 15例患者伴胰管近端狭窄。1例患者发生ERCP术后胰腺炎, 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胰管支架留置时间为(10.5±2.8)个月, 术后随访6~30个月, 胰管狭窄及胰管结石无复发。SpyGlass内镜直视下行激光碎石在困难胰管结石中是安全有效的。
曹晖,陈亚进,顾小萍,闵苏,彭书崚,王东信,姚宏伟[4](2021)在《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文中指出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及路径在我国得到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临床实践表明,ERAS理念及相关路径的实施必须以循证医学及多科室合作为基础,既要体现以快速康复为主要目的的核心理念,也要兼顾病人基础疾病、手术类别、围手术期并发症等具体情况,更需要开展深入的临床研究以论证ERAS相关路径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在上述背景下,
黄念文[5](2021)在《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及人们不均衡的饮食,输尿管结石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结石不仅可以引起腰部疼痛、血尿、感染发热、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若结石嵌顿时间过长,会导致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液,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肾衰竭。目前临床上诊断输尿管结石主要是依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辅助检查(超声波检查、尿路X线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U)、CT扫描、磁共振水成像(MRU)等)。治疗措施主要根据结石位置、大小及是否伴有感染等而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方法如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溶石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ESWL)、输尿管镜(URL)、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开放及腹腔镜手术等。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表明90%以上输尿管结石来源于肾结石,是由肾内形成掉入输尿管,结石嵌顿在输尿管引起的腰痛等症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中医学对于输尿管认识相对模糊,基于现代临床知识,导师根据输尿管的解剖位置、功能等可将其归于中医学上“肾”的范畴。输尿管主要的功能是将在肾脏产生的尿液传送到膀胱,属于“肾者主水”理论的一部分。肾气的温煦与推动功能是体内水液正常代谢的基础,特别是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更是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直接相关。由于输尿管属“肾脏”,补益肾气不仅可以增强肾的气化功能其表现为促进输尿管蠕动频率,同时亦利于机体尿液的代谢,从而促进结石的下排。因此治疗上要着力于补益肾气,增强输尿管蠕动,促进尿液代谢,以利于结石的下行和排出。前期临床疗效观察发现,补肾通淋汤联合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相对单纯ESWL治疗,可显着改善患者腰痛、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临床症状,且排石时间明显缩短,碎石次数显着减少。对于直径较小未达到手术标准的输尿管结石,亦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实验研究是根据临床上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有效而提出的,探讨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作用机理。目的通过观察补肾通淋汤对大鼠输尿管蠕动电位频率、蠕动电位幅度及对大鼠尿量的影响,探讨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作用机理,为治疗输尿管结石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SPF级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补肾通淋颗粒(熟地15g、山萸肉10g、泽泻12g、茯苓15g、党参15g、牛膝12g、猪苓12g、山药15g、广金钱草30g、炙黄芪 30g、陈皮 12g、牡丹皮 12g)浓缩液 10g/(kg.d)、20g/(kg.d)、30g/(kg.d)灌胃,对照组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保持四组灌胃液体量相同,1天1次,连续7天。用代谢笼收集大鼠第6天的24h尿量,第7天使用生理记录仪测量四组大鼠服药后的输尿管蠕动电位频率及蠕动电位幅度,并收集尿量。结果1.高剂量组动作电位频率明显高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剂量增高,动作电位频率增大且存在显着差异。2.高剂量组动作电位幅度明显高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剂量增高,动作电位幅度升高且存在显着差异。3.高剂量组服药后第6天24h尿量明显高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高剂量组第7天服药后90min内尿量明显高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剂量增高,90min内尿量增多且存在显着差异。结论1.补肾通淋汤可以增强大鼠输尿管蠕动强度。2.补肾通淋汤可以促进大鼠的尿液的代谢,增加尿量的产生。3.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机制可能与增强输尿管蠕动强度及增加尿量相关。
王宇[6](2020)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型管拔除的最佳时间及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病区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总管切开取石(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T型管引流术的104例病人资料,分析不同拔管时间(3~4周、≥4周且≤6周、>6周)拔管前基本情况,拔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因素,找出最适宜的拔管时间和有可能减少带管时间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防止并发症,尽可能减少T型管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方法 收集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病区行LC+LCBDE+T型管引流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人资料,并排除肝功能C级、终末期胆道结石的病人。按照拔除T型管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3~4周组(A组)、≥4周且≤6周组(B组)及>6周组(C组),同时整理各组病人的相关病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若方差齐,差异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若方差不齐或非正态分布,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R)]描述,差异检验则应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事后两两比较法。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构成比和率的差异检验采用R×C表的χ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的Bonferroni校正法。检验水平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三组间不同拔除T型管时间的影响因素,根据实际分组情况,选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平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各组间不同统计量的比较,结合临床知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一共纳入104例病人,其中术后肝内胆管残余结石4例,将其排除后分为A组(14例)、B组(43例)、C组(43例)。三组统计量之间没有完全的正态分布,故计量资料应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三组间病人的一般情况中年龄和脂肪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11),其余各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得出:年龄:A、C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校正=0.001),A、B两组间和B、C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校正=0.065,P校正=0.043);脂肪肝:A、C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isher=0.010),A、B两组间和B、C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Fisher=0.053,P校正=0.501)。三组间不同统计量之间的比较显示:术者、术后低蛋白血症、T型管总引流量、T型管夹闭时间以及总费用5个项目中,三组整体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7,P<0.001,P=0.006,P=0.023),其余各项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得出:术者(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A、C两组间和B、C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校正=0.005,P校正<0.001),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isher=0.634);术后低蛋白血症:B、C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校正=0.011),A、B两组间和A、C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Fisher=0.391,PFisher=0.5 1 1);T型管总引流量:A、B两组间,A、C两组间及B、C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校正=0.002,P校正<0.001,P校正=0.004);T型管夹闭时间:A、C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校正=0.002),A、B两组间和B、C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校正=0.090,P校正=0.051);总费用:A、B两组间,A、C两组间及B、C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校正=0.634,P校正=0.033,P校正=0.018)。进一步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其中年龄、T型管总引流量、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09,P<0.001),其余各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后3~4周拔除T型管是安全的,对于高龄、T型管引流量多、低蛋白血症的病人可适当延长至6周拔管。图[0]幅;表[6]个;参[111]篇。
刘军[7](2020)在《CT值在治疗输尿管结石方法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螺旋CT测定输尿管结石的CT值,探讨CT值在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及输尿管钬激光碎石中的参考应用价值。同时对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后的结石行红外光谱结石成分分析,探讨结石CT值与成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09月至2019年09月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12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相关质料,将病人分为体外震波碎石组(ESWL)和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组(URL),对两组病人分别进行对比研究。ESWL组56例,CT值≤750HU为试验组,>750HU则为对照组,各28例,分析比较两组首次碎石成功率、多次碎石成功率、结石残余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观察首次碎石成功组的结石CT值;URL组68例,将CT值≤900HU设为试验组,>900HU为对照组,各34例,分析比较两组的碎石效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对术后的结石样本进行成分分析,观察碎石效率与结石成分的关系。结果:在ESWL组中,发现CT值≤750HU的试验组首次碎石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且结石清除率高达96.4%,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明显较低(P<0.05)。同时对首次碎石成功的结石组CT值进行再次统计发现CT值较其他组明显要低(P<0.05);在行URL的患者中,发现CT值≤900HU的试验组,碎石效率较对照组明显要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明显较低(P<0.05)。对术后的结石样本行成分分析后发现,在碎石效率较高的试验组中尿酸结石、磷酸铵镁结石比例更高,而对照组中草酸钙成分的结石比例更高。结论:CT值对指导输尿管结石治疗方法具有确切的实用价值。通过对结石CT值的判断,可以有效指导临床选择更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对不同成分结石的CT值的判断,能更有效地指导对输尿管结石的排石、溶石和预防复发。
李猛顶[8](2020)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方案选择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比较在各条件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with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and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ERCP+EST+LC)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ommom bile duct exploration with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BDE+LC)的疗效,为选择不同条件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7月期间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309例患者临床资料。309例患者分为ERCP+EST+LC治疗组和LCBDE+LC治疗组,比较两治疗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有无上腹部手术史、肝功能正常或异常、总胆红素水平、有无合并胆管炎、胆总管直径大小、胆总管结石数量以及胆总管结石直径大小几种情况下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以及手术时间。结果:1.在性别、年龄、BMI、有无上腹部手术史、肝功能正常或异常、总胆红素水平以及是否合并胆管炎条件下,ERCP+EST+LC和LCBDE+LC手术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ERCP+EST+LC和LCBDE+LC在胆总管直径≥10mm、胆总管结石直径≤5mm以及胆总管结石数量≥3枚等条件下,手术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胆总管直径<10mm、胆总管结石直径>5mm以及胆总管结石数量<3枚时,手术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ERCP+EST+LC和LCBDE+LC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发症中术后胰腺炎以及胆漏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ERCP+EST+LC和LCBDE+LC的住院费用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ERCP+EST+LC和LCBDE+LC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EST+LC和LCBDE+LC均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总体并发症无明显差别。但是在胆总管直径≥10mm、结石数量≥3枚以及结石直径>5mm条件下,LCBDE+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相对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因此,在此种条件下推荐使用LCBDE+LC。除此之外,LCBDE+LC的总体住院费用低于ERCP+EST+LC,更加适用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
曹炀,陈奇,潘家骅,薛蔚[9](2017)在《泌尿系结石诊断和治疗的演变与现状》文中指出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结石可发生于肾、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的任何部位。在中国古代医书中即有对本病的记载。在《黄帝内经》中,把有疼痛刺激症状的病通称为"淋",其中即包括泌尿系结石。中医学无肾绞痛病名,根据临床症状属中医"腰痛""淋症"(石淋、砂淋、血淋)"寒厥""转筋"等范畴,其病位在肾[1]。中医留下丰富的治疗尿石症的方法,其中某些方法行之有效,如肾绞痛发作时,用拇指压向患侧骶棘肌外缘、第三腰椎横突处,可起到止痛或缓解疼痛的效果。纵
林沙丹[10](2017)在《ERCP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技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153例急性轻症胆源性胰腺炎且经ERCP治疗的ABP患者资料,按照从发病到内镜治疗时间、急性胰腺炎的病程及我院收治患者实际情况,分为A组(<7d治疗组)42例,B组(≥7d且<14d治疗组)45例,C组(≥14d治疗组)66例,分别对三组术后的腹痛症状完全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饮食恢复时间及并发症、预后及对ERCP操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A组患者在淀粉酶恢复正常、腹痛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饮食恢复时间均较B、C组患者时间短,A组患者住院费用较B、C组住院费用少;B组腹痛消失、淀粉酶及饮食恢复时间较C组时间短,B组较C组住院费用少;三组患者ERCP治疗后,预后均为好转,无死亡病例,并发症及预后情况无统计学差异;ERCP在ABP患者中结石检出率为92.15%,可发现CT、B超未能发现的泥沙样结石及阴性结石。结论ERCP结石检出率较CT、B超检查高,尤其是在胆道泥沙样结石方面,ERCP联合CT或B超检查可提高结石检出率;ABP患者早期行ERCP治疗是有效的,病情康复快,治疗费用更少,住院时间缩短。
二、结石治疗不能一概而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石治疗不能一概而论(论文提纲范文)
(1)病历“问题”对医疗损害原因力及损害责任认定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病历“问题”对医疗损害事实认定的影响 |
(一)病历书写错误 |
(二)病历记录不及时 |
(三)病历修改 |
(四)病历资料不完整 |
(五)病历资料矛盾 |
(六)病历资料保管不善 |
(七)隐匿、伪造、篡改病历资料 |
二、病历对原因力认定的影响 |
(一)完全无原因力 |
(二)原因力待定 |
三、病历“问题”对医疗损害责任认定的影响 |
(一)对事实认定无实质影响 |
(二)对事实认定有一定的影响 |
(三)对事实认定存在实质影响 |
1.依过错原则确定责任 |
2.依过错推定原则确定责任 |
四、总结 |
(2)胆胰肠结合部医源性损伤诊治及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 医源性损伤原因 |
1.1 解剖因素 |
1.2 病理因素 |
1.3 病人健康因素 |
1.4 手术操作因素 |
2 诊断 |
2.1 术中诊断 |
2.2术后诊断 |
3 治疗 |
3.1 术中处理 |
3.2 术后处理 |
3.2.1 全面探查寻找漏口 |
3.2.2 合理修补 |
3.2.3 彻底清创及腹腔引流 |
3.2.4 积极控制感染及营养支持 |
3.2.5 损伤控制及分期手术理念 |
3.2.6 彻底胆胰分流术及十二指肠憩室化 |
3.2.7 多学科协同治疗 |
4 预防 |
(4)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总论 |
1.1 ERAS定义 |
1.2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 |
1.2.1 术前宣教 |
1.2.2 术前戒烟、戒酒 |
1.2.3 术前访视与评估 |
1.2.4 预康复 |
1.2.5 术前营养支持 |
1.2.6 预防性抗血栓治疗 |
1.2.7 术前禁食禁饮 |
1.2.8 术前肠道准备 |
1.2.9 术前麻醉用药 |
1.3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术中部分 |
1.3.1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皮肤准备 |
1.3.2 麻醉方法、麻醉药物与抗应激管理 |
1.3.3 术中低阿片多模式镇痛策略 |
1.3.4 炎症管理 |
1.3.5 气道管理与肺保护策略 |
1.3.6 脑保护策略 |
1.3.7 术中输液及循环管理 |
1.3.8术中体温管理 |
1.3.9 手术方式与手术质量 |
1.3.1 0 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
1.3.1 1 鼻胃管的留置 |
1.3.1 2 腹腔引流 |
1.3.1 3 导尿管的留置 |
1.4 围手术期液体治疗 |
1.5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术后部分 |
1.5.1 术后疼痛管理 |
1.5.2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 |
1.5.3 术后饮食 |
1.5.4 术后贫血 |
1.5.5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
1.5.6 出院基本标准 |
1.5.7 随访及结果评估 |
1.6 建立ERAS评估系统 |
2 肝胆外科手术部分 |
2.1 术前宣教 |
2.2 多学科评估 |
2.3 专科评估 |
2.4 手术规划 |
2.5 控制术中出血 |
2.5.1 入肝血流阻断法 |
2.5.2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 |
2.5.3 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 |
2.6 损伤与感染控制 |
2.7 控制手术时间 |
2.8 肝胆外科手术麻醉方法与术后镇痛策略 |
2.9 术中CLCVP、循环及容量管理 |
2.9.1 实施CLCVP的方法与路径 |
2.9.2 CLCVP并发症及其防治 |
2.1 0 肝胆外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与抗炎策略 |
2.1 1 早期活动与进食 |
2.1 2 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
2.1 3 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 |
2.1 4 凝血功能紊乱与预防静脉血栓的管理 |
2.1 5 引流管管理 |
2.16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
2.17出院标准 |
3 胰腺外科手术部分 |
3.1 术前宣教及医患沟通 |
3.2 术前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diciplinary team,MDT)诊疗模式的应用 |
3.3 预康复 |
3.4 术前胆管引流 |
3.5 术前营养支持治疗 |
3.6 术前肠道准备 |
3.7 术前禁食的必要性及碳水化合物治疗的可行性 |
3.8 麻醉方法的选择 |
3.9 术中液体治疗 |
3.1 0 围手术期呼吸管理胰腺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 |
3.1 1 开放与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PD手术的选择与评价 |
3.1 2 开放与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DP手术的选择与评价 |
3.1 3 围手术期疼痛管理 |
3.1 4 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 |
3.1 5 PD术后鼻胃管留置的必要性评价 |
3.16术后应用生长抑素的作用评价 |
3.17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的必要性 |
3.18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胃排空延迟的防治 |
3.19术后饮食管理与营养支持治疗 |
3.20出院标准与指征 |
4 胃外科手术和减重与代谢外科手术部分 |
4.1 术前宣教 |
4.2 预康复 |
4.2.1 术前营养评估和治疗 |
4.2.2 减重手术术前饮食管理 |
4.2.3 减重手术术前血糖管理 |
4.2.4 术前呼吸系统管理及预康复参见总论部分。 |
4.2.5 合并幽门梗阻病人的术前处理 |
4.3 术前禁食禁饮及肠道准备 |
4.4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
4.5 麻醉方案及管理 |
4.5.1 术中麻醉方式选择及区域神经阻滞 |
4.5.2 腹腔镜手术肌松管理 |
4.5.3 内环境的管理 |
4.5.4 目标导向的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
4.6 手术方式 |
4.6.1 腹腔镜手术 |
4.6.2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腹腔镜手术 |
4.6.3 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 |
4.7 行减重手术的肥胖病人的术后呼吸管理 |
4.8 减重手术病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术后管理 |
4.9 术后胃管的留置 |
4.1 0 术后饮食管理与营养 |
4.1 1 围手术期静脉血栓预防 |
4.1 2 术后镇痛及止吐管理 |
4.1 3 术后急性胃黏膜病变的预防 |
4.1 4 术后切口及引流管道的管理 |
4.1 5 出院标准 |
5 结直肠外科手术部分 |
5.1 术前宣教 |
5.2 预康复 |
5.2.1 术前风险评估 |
5.2.2 预康复 |
5.2.3 预防性抗血栓治疗 |
5.3 术前肠道准备 |
5.4 术前禁食及口服碳水化合物清饮料 |
5.5 麻醉前用药 |
5.6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参见总论部分。 |
5.7 麻醉方案及管理 |
5.8 PONV的防治 |
5.9 手术方式的选择 |
5.9.1 腹腔镜技术 |
5.9.2 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 |
5.9.3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 TME) |
5.9.4 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 |
5.9.5 转流性造口 |
5.1 0 鼻胃管 |
5.1 1 预防术中低体温 |
5.1 2 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
5.1 3 腹腔或盆腔引流管的管理 |
5.1 4 导尿管 |
5.1 5 预防术后肠麻痹 |
5.16低位前切除术后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肛门功能保护与评估 |
5.17术后镇痛 |
5.17.1硬膜外镇痛(epidural analgesia,EA)胸段硬膜外镇痛(thoracic epidural analgesia,TEA)存在术后低血压和尿潴留的风险,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病人镇痛获益不大,甚至可能延长住院时间。 |
5.17.2 NSAIDs NSAIDs是多模式镇痛的重要措施之一。 |
5.17.3外周神经阻滞 |
5.17.4镇痛辅助用药 |
5.18围手术期营养状态的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 |
5.19术后早期活动与康复训练 |
5.20评估及审查制度 |
5.21出院标准及随访 |
(5)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
1 输尿管结石的流行病学 |
2 输尿管结石形成因素 |
3 泌尿系结石的形成机制 |
4 输尿管结石的诊断 |
5 输尿管结石的治疗现状 |
综述二 中国传统医学对泌尿系结石的研究进展 |
1 古代医家对“淋证”的认识 |
2 古代医家对“淋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古代医家对“淋证”的治疗 |
4 现代中医对输尿管结石的治疗 |
5 现代中医对输尿管结石的动物实验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医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依据 |
2 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理论基础 |
3 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的可行性 |
4 实验结论分析、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型管拔除的最佳时间及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对象及相关定义 |
1.2.1 病例纳入标准 |
1.2.2 一般资料 |
1.2.3 相关定义 |
1.3 围手术期管理及术后拔除T型管过程 |
1.3.1 术前常规准备 |
1.3.2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手术过程 |
1.3.3 T型管拔除过程 |
1.4 研究过程 |
1.5 结果 |
1.5.1 病人分配情况 |
1.5.2 病人一般情况的比较 |
1.5.3 三组间不同统计量的比较 |
1.5.4 三组间不同拔管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
1.6 讨论 |
1.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方案的临床进展 |
2.1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危害 |
2.2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方法 |
2.3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非手术治疗方案 |
2.4 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
2.5 腹腔镜的临床应用 |
2.5.1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
2.5.2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取石术 |
2.5.3 单孔腹腔镜的应用 |
2.6 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
2.6.1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内镜逆行下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
2.6.2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内镜逆行下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 |
2.6.3 Spy Glass系统 |
2.7 胆道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
2.7.1 经皮经肝胆道镜 |
2.7.2 经口胆道镜 |
2.7.3 经鼻胆道镜 |
2.8 三镜联合技术 |
2.9 塑料支架置入术 |
2.10 其他手术治疗方案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7)CT值在治疗输尿管结石方法选择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 本研究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的 |
第2章 研究内容 |
2.1 材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材料 |
2.2 方法 |
2.2.1 分组情况 |
2.2.2 处理方法 |
2.2.2.1 结石CT值及结石体积的测量方法 |
2.2.2.2 ESWL的具体操作方法 |
2.2.2.3 URL的具体操作方法 |
2.2.2.4 结石成分分析仪的具体操作方法 |
2.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2.4 统计学方法 |
2.3 结果及分析 |
2.3.1 行ESWL患者碎石成功率与CT值的关系 |
2.3.2 行ESWL患者结石的CT值范围与碎石成功率的关系 |
2.3.3 行ESWL、URL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
2.3.4 行URL患者的碎石效率与CT值的关系 |
2.3.5 行URL患者的结石成分与CT值的关系 |
2.4 讨论 |
2.4.1 现有的输尿管结石手术方法的比较 |
2.4.2 CT值对输尿管结石手术方式选择的参考价值 |
2.4.3 CT值与结石硬度及易碎性的关系 |
2.4.4 CT值与结石成分的关系 |
2.4.5 结石成分与相应的治疗及预防建议 |
第3章 结论 |
3.1 研究结论 |
3.2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3.3 应用前景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略缩词对照表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8)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方案选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方式的现状与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泌尿系结石诊断和治疗的演变与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泌尿系结石病因的探索 |
2 泌尿系结石近百年来诊断技术的发展 |
2.1 泌尿系X线摄片 |
2.2 超声检查 |
2.3 CT |
2.4 MRI |
2.5 下尿路结石的诊断 |
3 泌尿系结石的治疗 |
3.1 上尿路结石的手术方式 |
3.1.1 体外冲击波碎石 (ESWL) |
3.1.2 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 |
3.1.3 经皮肾镜取石术 (PCNL) |
3.2 上尿路结石的碎石工具 |
3.3 下尿路结石的治疗 |
4 总结 |
(10)ERCP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结石治疗不能一概而论(论文参考文献)
- [1]病历“问题”对医疗损害原因力及损害责任认定的影响[J]. 曾文博,文维,邓虹. 中国卫生法制, 2021(06)
- [2]胆胰肠结合部医源性损伤诊治及预防[J]. 林志涛,黄子健,毛宁,孙备,王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1(10)
- [3]SpyGlass直视下激光碎石在困难胰管结石中的应用(含视频)[J]. 张明,王翔,张锎.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1(09)
- [4]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J]. 曹晖,陈亚进,顾小萍,闵苏,彭书崚,王东信,姚宏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1(09)
- [5]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 黄念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型管拔除的最佳时间及影响因素[D]. 王宇.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7]CT值在治疗输尿管结石方法选择中的应用价值[D]. 刘军. 江汉大学, 2020(08)
- [8]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方案选择的研究[D]. 李猛顶.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9]泌尿系结石诊断和治疗的演变与现状[J]. 曹炀,陈奇,潘家骅,薛蔚. 上海医学, 2017(07)
- [10]ERCP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D]. 林沙丹.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8)
标签:输尿管镜取石术论文; 腹腔镜手术论文; 体外震波碎石术论文; 钬激光碎石术论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