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络味与思密达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临床观察

心络味与思密达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临床观察

一、欣洛维加思密达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黄宗武,杨光,袁代解,孙平良[1](2015)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属于中医学肠癖、泄泻、肠风下血、腹痛、痢疾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其发病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外感六淫之邪、情志失调、七情内伤、饮食不洁或不节,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主要病因为湿邪,病位在肠,与脾、胃、肝,肾密切相关,疾病初起以实证为主而见湿热内蕴之候,久则伤脾及肾,经络受阻。在现代研究中,UC被认为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免疫、

薛亚妮[2](2015)在《思密达临床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思密达通过其特殊的层纹状结构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发挥着吸附、抑酸、止血、降低胆红素、调节肠道菌群、增加胃肠粘膜屏障的作用。因此思密达最常见的适应症为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腹泻。思密达利用其特殊结构不仅对胃肠道疾病如上消化道出血、结直肠炎、黄疸型肝炎、妊娠呕吐等的恢复有协同作用,对治疗胃肠外疾病如口腔溃疡、褥疮、百草枯中毒等也有一定的疗效。通过对思密达临床应用的认识,协助疾病治疗。

阮氏明秋(Nguyen Thi Minh ThuVietnamese)[3](2015)在《179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将对我院10年来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住院病例进行收集、整理及统计分析,旨在探讨我院UC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及治疗本病的疗效情况,希望对提高本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有一定帮助,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的临床研究,对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病例UC患者临床资料,将病人临床资料填入“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表”中,所有研究资料均录入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建立数据库,并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15.0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本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和中医证候特点及治疗本病的疗效情况。使用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定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卡方检验、非正态分布用秩和检验等。结果:1.我院住院UC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无明显差异,男女比例为1:0.97。本组资料发病年龄在12-84岁,平均年龄48.88±16.93岁。其中以20-40岁及41-60岁这各年龄段为多发。2.脑力劳动患者多于体力劳动患者。城镇患者和农村患者对比有显着差异(P<0.001)。发病节气主要是冬天和夏天,四节气以活动期为主。3.15.1%的患者有明确过敏史,67.0%的患者有合并其他疾病,其中主要是合并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相关因素主要以饮食(20.1%)和吸烟(14.6%)因素为主,其中以喝酒、吃辣及刺激食物、饮食不规律、吸烟时间10年以上为主。病程比例最高为<1年(62.6%),平均年限2.37±4.00年。起病方式以急或较急为主(60.3%)。起病方式在不同病情分期构成比之间有显着差异(P<0.001)。4.临床表现:消化系统症状主要为腹痛(82.1%)、血便(68.7%)、粘液(66.5%)、腹泻(45.3%)、腹胀(31.8%)、纳差(46.4%)、疼痛-便意-便后缓解(25.1%)、肠鸣不安(23.5%)、里急后重(18.4%)等。全身症状主要为乏力(47.5%)、体重下降(28.5%)、发热(18.4%)。UC患者的大便粘液及肠外表现的症状在各年龄段构成比之间有显着差异(P<0.01)。UC患者和无症状人群的年龄均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5.3%的患者有肠外表现,这些肠外表现与UC的病变范围、严重程度、临床类型有密切相关。肠外表现以中度和重度为主,以左半结肠及直肠的部位为主。5.6%的患者合并发症癌变,主要在41-60岁和>60岁年龄段。5.病情程度以轻度(40.8%)及中度(39.1%)为主,轻度以青中年人为主,中度和重度以中老年人为主。病情程度在不同病变部位、临床类型之间有显着差异(P<0.001)。轻度、中度、重度患者在腹痛、发热、乏力的症状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轻度、中度、重度患者住院治疗时间中位数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情程度与病变范围、临床类型、临床症状有密切的关系。6.病情分期以活动期为主(79.3%)。活动期患者与缓解期患者对比有显着差异(P<0.001)。两组间与腹胀、血便、消瘦、疲倦的症状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病情分期与临床症状有密切的关系。7.病变范围以直乙状结肠为主(31.8%),其次直肠(24.0%)、左半结肠(25.7%)、全结肠(17.3%)、区域性结肠(1.1%)。临床类型以慢性复发型为主(53.1%)。临床类型与性别构成比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临床类型与血便和里急后重的症状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8.肠镜主要表现糜烂、溃疡(92.7%)、充血水肿(44.7%)。病理表现在各病变部位主要以慢性炎为主(87.2%)。腺体非典型增生在不同病变部位构成比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9.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红蛋白降低 (20.1%)、血小板升高(15.1%)、白蛋白降低(21.2%)、C-反应蛋白升高(27.9%)、血钾降低(20.1%)、血沉升高(18.4%)与病情程度有显着差异(P<0.05)。病情程度与血红蛋白平均值、C-反应蛋白中位数、白蛋白平均值、血钾平均值、血沉中位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轻度和重度的红细胞平均值、血红蛋白平均值、血钾平均值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内(轻度和中度)、(轻度和重度)的白蛋白平均值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结果说明病情程度与实验室检查有密切的关系。10.中医证型主要以湿热内蕴型(19.6%)、脾虚湿蕴型(19.0%)、大肠湿热型(14.0%)、肝郁脾虚型(10.6%)、脾虚湿热型(10.1%)五证型为主。中医两证型(肝郁脾虚型、脾虚湿热型)与年龄段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舌像和脉象方面符合中医证候。舌色以红舌(25.1%)、淡红舌(21.2%)、暗红舌(20.1%)为主。舌苔以薄白(43.0%)、薄腻(37.4%)、薄黄(29.6%)、黄腻(27.9%)为主。脉象以细弦(16.8%)、沉细(8.4%)、细滑(7.3%)为主。11.西药治疗方面以维生素、营养(62.0%)、氨基水杨酸类药物(49.2%)、抗生素(44.7%)、保护胃(44.7%)和止泻(37.4%)组药为主。糖皮质激素及止血、养血组药与不同病情程度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抗生素、维生素、营养及止血,养血组药与病情分期之间有显着差异(P<0.01)。止血,养血组药与病变范围之间有显着差异(P<0.01)。12.中药治疗方面主要以本方药加减如下:葛根芩连汤(26.3%)、四君子汤(25.7%)、参苓白术散(25.1%)、白头翁汤(11.2%)、芍药汤(9.5%)、痛泻要方汤和四物汤(8.4%)为主。治法主要以清热祛湿法(53.1%)、益气健脾法(29.6%)、健脾利湿法(21.2%)、行气活血、止痛法(21.1%)为主。灌肠药方面主要是中药灌肠,其中以清热解毒类、敛疮生肌类、活血化瘀和凉血止血类为主。外治方法主要是穴位贴敷(36.4%)。13.中西医结合治疗UC是很重要的(97.2%)。病变范围在不同结合治疗方法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UC以内服结合灌肠方法为主(37.4%)。14.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在血液系统毒副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等。15.疗效情况显示,有效患者最高占79.9%,其次显效患者占10.6%,无效患者占9.5%,总有效率占90.5%结论:我院收治的UC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无明显差异,本病以20-40岁及41-60岁这各年龄段为多发。临床主要表现腹痛、腹泻、血便、粘液;肠外主要表现关节疼痛、慢性胃炎;并发症癌变主要在41-60岁和>60岁年龄段。病情程度以轻度及中度为主。病情分期以活动期为主。病变范围以直乙状结肠为主。临床类型以慢性复发型为主。肠镜主要表现糜烂、溃疡、充血水肿。实验室检查与病情程度有密切的关系。中医证型主要以湿热内蕴型、脾虚湿蕴型、大肠湿热型、肝郁脾虚型、脾虚湿热型五证型为主。西药治疗方面为维生素、营养、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抗生素等。中药治疗方面主要为清热祛湿法、益气健脾法、健脾利湿法等;治疗UC以内服药结合灌肠治疗方法为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在血液系统毒副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等。总有效率占90.5%。

马文军[4](2011)在《马齿苋水煎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TNF-α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次实验采用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通过检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并用西药柳氮磺胺吡啶进行对照,观察马齿苋水煎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马齿苋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方法:将购回的72只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适应性喂养3天,随机抽取12只作为空白组,其余60只小鼠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溶液10天,以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造模期间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体重变化及粪便隐血实验,以确定造模是否成功。待造模成功后,再将剩余的60只模型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西药组、马齿苋低剂量组、马齿苋中剂量组、马齿苋高剂量组,每组12只,给予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每日1ml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小鼠每日1ml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溶液灌胃,马齿苋低剂量组每日1ml含马齿苋生药量0.12g/ml的水煎剂灌胃,马齿苋中剂量组每日1ml含马齿苋生药量0.24g/ml的水煎剂灌胃,马齿苋高剂量组每日1ml含马齿苋生药量0.36g/ml的水煎剂灌胃,共给药14天。给药期间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状况、体重变化及粪便隐血实验,于给药后第15天处死所有小鼠,取小鼠血清,测定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并取小鼠结肠,观察结肠粘膜变化情况。结果:造模后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出现腹泻、便血等症状,体重增加不明显,疾病活动指数明显上升;给药后模型组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与空白组比较有极显着差异(P<0.01);马齿苋低剂量组、马齿苋中剂量组、马齿苋高剂量组小鼠腹泻、便血症状基本消失,体重明显增加,小鼠血清TNF-a水平均有所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着差异(P<0.01);马齿苋中剂量组、马齿苋高剂量组小鼠血清TNF-a水平与空白组及西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实验发现经马齿苋水煎剂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一般情况改善,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降低,表明马齿苋水煎剂有下调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可以通过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达到控制炎症的目的,并可起到与西药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相当的治疗作用,肯定了马齿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韩昌圣[5](2010)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疗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研究目的以溃疡性结肠炎(UC)慢性复发型和慢性持续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以传统西药柳氮磺胺吡啶为对照,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患者生活质量、用药安全性的影响并进行评价,明确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建立优化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规范化治疗方案。2研究方法本课题依据相关标准,进行严格的临床研究设计,结合具体临床实际,采用随机、阳性对照的方法,以东直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的门诊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和慢性持续型病例60例。中药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分期、分部位治疗,将其分为活动期、恢复期、缓解期进行辨证治疗,分别给予溃结Ⅰ、Ⅱ、Ⅲ号方,并结合不同病变部位给予栓剂或保留灌肠治疗。西药组活动期给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每日4-6g,分4次口服;缓解期改为每日1-3g维持缓解巩固治疗;病变部位在直、乙结肠者用柳氮磺胺吡啶栓剂0.5-1g,2次/日。疗程均为3个月,对有效病例随访6个月,主要观察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临床主要症状变化、内镜黏膜疗效、黏膜病理疗效、临床活动指数和内镜指数、血小板计数、复发率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变化,以及安全性指标检测。3研究结果3.1临床近期疗效经过3月的治疗后,经统计学分析,在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内镜黏膜疗效和黏膜病理疗效以及内镜指数方面,中药组和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中药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两组治疗UC的临床近期疗效均较满意,中药组疗效更着。3.2临床远期疗效治疗3个月后,对经治疗完全缓解及有效的患者(中药组28例,对照组20例)进行了随访,调查治疗后6个月内的复发情况,发现中药组在6个月后随访时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者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动态观察治疗2周、4周、3月后及随访6月的证候积分,可以看出两组均能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其中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从起效的时间段来看,两组在治疗2周后效果相当,无显着差异;从治疗4周后中药组疗效开始优于对照组,治疗3月后疗效优势则更加明显;治疗后6月随访结果显示,中药组疗效较稳定,而对照组积分回升,症状反弹。而在临床活动指数、血小板计数、大便潜血和大便红细胞计数以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方面,治疗3月后中药组和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中药组疗效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中药组较治疗后变化不明显,而对照组则均有明显改变,两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说明,中药组在远期疗效和抗复发方面更显优势。3.3安全性疗效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在3个月的治疗过程中,中药组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则有8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率为27.59%。在血常规方面,中药组治疗前后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别,治疗后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无明显差异。对照组白细胞计数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白细胞有下降的趋势。尿常规方面,中药组治疗前后尿常规阳性率统计无明显差别,对照组治疗后尿常规阳性率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方面,中药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和AST均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方面,中药组治疗后心电图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心电图阳性率增多。由此看出,中药组在临床长期用药方面更具安全性,对照组则在粒细胞、尿常规、肝功能和心电图等方面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4结论以中医辨证论治和西医临床分期相结合、整体脏腑辨证论治与局部用药相结合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综合疗效。本方案有效地阻抑了愈后复发,其中在提高完全缓解率及有效率、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活动指数、内镜指数方面作用皆优于后者,且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而中药组的低复发率、低不良反应率都表明本方案能有效阻抑慢性复发型活动期及慢性持续型UC患者愈后复发。因此,本中医综合和治疗方案在临床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西药柳氮磺胺吡啶,尤其是在改善UC患者生活质量和抗复发方面更显示出其强大的优势,从而为UC中医规范化治疗方案的建立和优化提供可靠的依据。

张欢[6](2010)在《马齿苋水煎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研究,用马齿苋水煎剂对UC小鼠进行干预,并用西药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进行对照,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体重、结肠黏膜的病理形态,及细胞因子对局部炎症的调节,观察治疗药物和对照药物,及治疗药物的不同给药方式对各观察指标的影响,寻找中医药作用的靶点,为中药治疗UC寻找理论根据,确立中药治疗UC的新思路和方法。方法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84只,购回后适应性喂养3天,随机抽取18只作为空白组,对其余小鼠给予自由饮用3%的葡聚糖硫酸钠溶液(DSS)10天,以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通过观察对比小鼠的一般状况、体重变化及粪便隐血实验,并于开始造模后的第11天,分别处死空白小鼠和模型小鼠各6只,取血和结肠组织,通过结肠组织病理切片及血液中IL-4、IL-6,结肠组织中IL-8、IL-10的检测,以确定造模成功;再将剩余的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组(西药组)、马齿苋水煎剂灌胃组(中胃组)、马齿苋水煎剂灌肠组(中肠组)、马齿苋水煎剂灌胃联合灌肠组(中胃肠组),每组12只,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灌胃生理盐水1ml,西药组每日灌胃SASP混悬液1ml,中胃组每日灌胃马齿苋水煎剂1ml,中肠组每日灌肠马齿苋水煎剂1ml,中胃肠组每日灌胃、灌肠马齿苋水煎剂各1ml,共给药14天。给药7天、14天时每组分别处死6只小鼠,方法、过程同前。结果马齿苋水煎剂对UC模型小鼠的一般状况、体重、结肠黏膜局部病理形态的恢复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UC活动期和缓解期,马齿苋水煎剂灌胃联合灌肠对小鼠血液中IL-4和结肠组织中IL-10的提高,及血液中IL-6和结肠组织中IL-8的降低均能取得与西药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相当的作用。结论马齿苋水煎剂灌胃联合灌肠治疗UC模型小鼠,明显调节了UC小鼠血液及结肠组织中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之间的不平衡,下调了局部免疫反应状态,减轻了黏膜炎症损伤,这些作用可能是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之一。

朱鸿武,赵亚刚,孙大勇[7](2008)在《胸腺蛋白联合云南白药保留灌肠与美沙拉嗪序贯治疗3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胸腺蛋白联合云南白药保留灌肠与美沙拉嗪序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确诊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按单双数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予胸腺蛋白联合云南白药保留灌肠,对照组予口服治疗剂量美沙拉嗪和云南白药治疗,两组均在症状缓解并且大便检查基本正常后口服美沙拉嗪维持剂量序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周期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周期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胸腺蛋白联合云南白药保留灌肠与美沙拉嗪序贯治疗以直乙状结肠为主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经济安全。

梁俏玲[8](2008)在《中医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及探讨 ——附51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中药灌肠与盒灸相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并从理论和临床两方面系统的探讨和研究中药灌肠与盒灸相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法:在临床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例51例,分成两组,进行回顾性研究,治疗组(30例)以中药灌肠与盒灸为主,对照组(21例)以中药内服与西药(水杨酸制剂或激素)口服或塞肛,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9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疗效(P<0.05)。且治疗组的3例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经治疗后3例均获得显效。结论:通过临床观察不仅说明了中药灌肠与盒灸相结合为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着,对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同样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说明本方案治疗UC疗效肯定,且使用方便,应用安全,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达到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目的。与传统中医药治疗UC方法相比较,本方案不失为一种新的治疗途径。该研究为中医药治疗UC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中医药治疗UC的发展迈向新的里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陶玉雪[9](2007)在《膀胱经取穴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部分。文献综述两篇。第一篇“2002年至2007年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流行病学及中西医治疗概况”,对近五年来,国内文献中报道的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加以总结分析。第二篇“灸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与实验室研究进展”,介绍了灸法(隔姜灸、隔药饼灸、温针灸等),以及灸法联合其他方法(中药口服、中药灌肠等)治疗UC的情况,以及相关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目的了解足太阳膀胱经取穴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UC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法,筛选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符合UC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的病例8例,根据拟定的治疗方案给予隔姜灸足太阳膀胱经相应穴位,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的改善情况。结果本法治疗脾肾阳虚型UC的显效率为25%,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UC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低廉、易于掌握,可在基层医院及患者中推广。

林燕[10](2006)在《温下法与温涩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免疫损伤机制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1研究背景和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病理特点的结肠黏膜层的消化道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粘液脓血便、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等。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有效的西药是氨基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调节剂。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显着的优势,总体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导师田德禄教授根据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的证候表现,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与中医的休息痢最为接近。将本病的发病机理精辟地归纳为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致病之标,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内疡为局部病理表现。从而概括出健脾益气是治本之法,清热化湿解毒为常用治标之法,活血化瘀是缓解期或久病复发者常用治法,祛腐托疮生肌法为局部治疗关键的主要治则。王新月教授继承了导师的学术思想,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认为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表现采用不同的有效治法。“温下法”和“温涩法”是临床上治疗UC的常用方法。“温”法在于温补脾肾以治本,而“下”和“涩”则是中医治法中完全相反的两种概念。临证如何正确把握两法的使用,对进一步提高中药治疗UC的疗效,尤其是降低复发率至为关键。本课题从UC的免疫损伤机制入手,在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炎症损伤反应、促进结肠黏膜修复和阻抑愈合后复发等方面,深入探讨温下法与温涩法治疗UC的作用机制,分析比较两法作用环节的不同,为合理、适时选择治法、遣方用药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提出UC多环节治疗理论及微观辨证思路。2研究方法本课题依据相关标准进行严格的临床研究设计,结合具体实际,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和慢性持续型活动期的病例83例,辨证基础上分为温下组、温涩组和对照组,其中温下组29例,温涩组27例,对照组27例。温下组给予温脾汤加减治疗,温涩组给予真人养脏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疗程均为4周。主要观察:(1)疗效观察: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临床主要症状(脓血便、腹泻、腹痛)变化、内镜黏膜疗效、黏膜病理疗效、临床活动指数和内镜指数以及复发率的变化等。(2)治疗前后的免疫学指标变化:外周血CD4+/CD8+/CD3+细胞,血清NO、TNF-α和IL-8,结肠组织iNOS、TNF-α、IL-8和EGF。3结果

二、欣洛维加思密达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欣洛维加思密达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辨证论治
2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3中西医结合治疗
4经验方及中成药治疗
5其他治疗方法

(2)思密达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思密达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
    1 急慢性腹泻
    2 胃与食管
    3 结直肠
    4 黄疸
    5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
    6 其他原因引起的消化道不适
    7 其他
第二部分 思密达与消化系统外疾病的关系
    1 口腔溃疡与手足口病
    2 中毒
    3 褥疮
    4 宫颈糜烂
第三部分 思密达作用机制
    1 吸附
    2 增加粘膜屏度
    3 止血
    4 抗炎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3)179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研究背景和现状
    1.1 UC的中医药诊治研究概述
        1.1.1 UC的中医病名认识
        1.1.2 UC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1.1.3 UC的中医药辨证分型
        1.1.4 UC的中医症状分级评分标准
        1.1.5 UC的中医药治疗
    1.2 UC的西医药诊治研究概述
        1.2.1 概述
        1.2.2 流行病学研究
        1.2.3 病因及发病机制
        1.2.4 诊断
        1.2.5 治疗
    1.3 UC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第2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2.1 病历来源
        2.2.2 诊断标准
        2.2.3 病例纳入标准
        2.2.4 病例排除标准
    2.3 研究设计
        2.3.1 研究设计类型
        2.3.2 技术路线和方案
        2.3.3 研究项目及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分析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布
        3.1.1 UC新发病例住院患者情况
        3.1.2 年龄与性别
        3.1.3 职业
        3.1.4 城乡分布情况
    3.2 病史特征
        3.2.1 过敏史、既往史、家族史情况
        3.2.2 发病节气
        3.2.3 发病相关因素
        3.2.4 病程情况
    3.3 临床特点
        3.3.1 临床症状
        3.3.2 起病方式
        3.3.3 病情程度
        3.3.4 病情分期
        3.3.5 病变范围
        3.3.6 临床类型
    3.4 肠镜特点
        3.4.1 肠镜表现
        3.4.2 病理表现
    3.5 实验室检查
        3.5.1 血液分析
        3.5.2 生化分析
        3.5.3 大便检查
        3.5.4 病情程度与实验检查的关系
    3.6 中医证候特点
        3.6.1 舌像表现
        3.6.2 脉像表现
        3.6.3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3.6.4 中医证型与舌质分布情况
        3.6.5 中医证型与舌苔分布情况
        3.6.6 中医证型与脉象分布情况
        3.6.7 中医证型与年龄分布情况
        3.6.8 中医证型与病程分布情况
        3.6.9 中医证型与病情程度分布情况
        3.6.10 中医证型与病情分期分布情况
        3.6.11 中医证型与病变范围分布情况
        3.6.12 中医证型与临床类型分布情况
    3.7 治疗情况
        3.7.1 西药治疗情况
        3.7.2 西药治疗与病情程度情况
        3.7.3 西药治疗与病情分期情况
        3.7.4 西药治疗与病变范围情况
        3.7.5 中药汤治疗情况
        3.7.6 中成药治疗情况
        3.7.7 灌肠治疗情况
        3.7.8 外治治疗情况
        3.7.9 用药特点
        3.7.10 安全性情况
        3.7.11 治疗时间
    3.8 疗效情况
        3.8.1 疗效情况分布
        3.8.2 疗效的住院治疗时间中位数比较
        3.8.3 疗效情况和病情程度的关系
        3.8.4 疗效情况和病情分期的关系
        3.8.5 疗效情况和病变范围的关系
        3.8.6 疗效情况和临床类型的关系
第4章 讨论
    4.1 本研究结果与分析
        4.1.1 一般资料
        4.1.2 病史特征
        4.1.3 临床特点
        4.1.4 肠镜特点
        4.1.5 实验室检查
        4.1.6 中医证候特点
        4.1.7 治疗情况
        4.1.8 疗效情况
    4.2 研究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马齿苋水煎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TNF-α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实验研究
    1. 材料
        1.1 动物
        1.2 药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1.5 主要器材
    2. 方法
        2.1 造模方法
        2.2 分组与给药
        2.3 取材
    3. 指标检测
        3.1 粪便隐血实验
        3.2 小鼠血清TNF-a 含量测定
    4. 统计方法
    5. 结果
        5.1 造模期间小鼠一般情况
        5.2 造模期间小鼠体重变化
        5.3 造模后疾病活动指数
        5.4 给药期间小鼠一般情况
        5.5 给药期间小鼠体重变化
        5.6 造模后、给药7 天、给药14 天各组小鼠体重比较
        5.7 结肠粘膜形态观察
        5.8 血清 TNF-α含量
    6. 讨论
        6.1 指标的选择
        6.2 造模方法的选择
        6.3 对照药物的选择
        6.4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语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古代医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西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西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综述三 肿瘤坏死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
    综述四 马齿苋的药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疗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现代研究
    综述二 溃疡性结肠炎的现代医学研究
第二部分 导师学术思想
    一、病机特点
    二、治疗对策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疗效评价研究
    前言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

(6)马齿苋水煎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实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取材及检测过程
        2.1 取材
        2.2 粪隐血实验
        2.3 HE 染色
        2.4 指标检测
    3 统计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一般状况与体重变化
        4.2 结肠的变化
        4.3 检测指标
    5 讨论
        5.1 指标的选择
        5.2 对照药物的选择
        5.3 造模方法的选择
    6 结论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1 历史沿革
        2 病因病机
        3 治疗
        4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综述二 西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1 病因与发病机理
        2 诊断标准
        3 治疗
    综述三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1 化学法造模
        2 免疫法造模
        3 复合法造模
        4 中医药造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胸腺蛋白联合云南白药保留灌肠与美沙拉嗪序贯治疗3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和观察方法
    1.3 效果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中医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及探讨 ——附51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词表
前言
综述: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1 古代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1.1 病名归属
        1.2 病因病机的阐发
        1.3 治疗
    2 现代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与研究
        2.1 现代中医医家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3 现代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3.1 流行病学
        3.2 病因和发病机制
        3.3 UC的药物治疗
        3.4 现代医学对溃结的主要临床治疗原则
        3.5 溃疡性结肠炎与癌证的关系
    4 讨论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1 疾病诊断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1.2 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病态分期
        1.3 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
        1.4 中医证型辩证标准
        1.5 中医症状轻重分级
        1.6 病例选择标准
        1.7 排除标准
    2 一般资料
    3 病例研究
        3.1 治疗方案
        3.2 观察内容
        3.3 疗效判定标准
        3.4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总积分比较
        4.2 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综合疗效比较
        4.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镜像积分比较
        4.4 安全性观察结果
    5 导师关于本病的学术思想
        5.1 关于本病的病因
        5.2 关于本病的病机
        5.3 关于治疗原则
        5.4 灌肠方主要药物分析
        5.5 关于盒灸
        5.6 关于治疗方式
    6 结论
    7 存在的问题
结论
    1 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研究现存问题及展望
    2 关于本次临床研究的优势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一

(9)膀胱经取穴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一
    2002
    年至2007
    年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流行病学及中西医治疗概况 文献综述二
    灸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与实验室研究进展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致谢 个人简历

(10)温下法与温涩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免疫损伤机制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上篇 溃疡性结肠炎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第一部分 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
    第二部分 西医内科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中篇 祖国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第一部分 古代医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第二部分 现代医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导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学术思想
下篇 临床研究
    温下法与温涩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免疫损伤机制的比较研究
        前言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一
附图二
附图三

四、欣洛维加思密达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J]. 黄宗武,杨光,袁代解,孙平良. 新中医, 2015(05)
  • [2]思密达临床应用进展[D]. 薛亚妮. 重庆医科大学, 2015(06)
  • [3]179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D]. 阮氏明秋(Nguyen Thi Minh ThuVietnamese).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12)
  • [4]马齿苋水煎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TNF-α影响的实验研究[D]. 马文军. 陕西中医学院, 2011(10)
  • [5]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疗效评价研究[D]. 韩昌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0)
  • [6]马齿苋水煎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 张欢. 陕西中医学院, 2010(05)
  • [7]胸腺蛋白联合云南白药保留灌肠与美沙拉嗪序贯治疗3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J]. 朱鸿武,赵亚刚,孙大勇. 广东医学, 2008(09)
  • [8]中医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及探讨 ——附51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与分析[D]. 梁俏玲.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8(07)
  • [9]膀胱经取穴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D]. 陶玉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10]温下法与温涩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免疫损伤机制的比较研究[D]. 林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01)

标签:;  ;  ;  ;  ;  

心络味与思密达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