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西高速公路管理内审工作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李一[1](2017)在《基于“钻石模型”的河北省农业竞争力评价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作为三大产业的基础产业,承担着支撑其他产业,维护国家安全的功能。近年来河北省农业在大部分数据上保持着上升态势,但其农业竞争力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十分乐观。从目前国际形势上来看,河北省农业竞争力的提升对我国农业和国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目前近期来看针对河北省农业竞争力的评价与对策的相关研究都较为有限,相关研究需要进行补充。本研究可以对全国农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并找到河北省在农业竞争力上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为河北省农业发展提供助力。文章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简单梳理了产业竞争力的一般理论,总结了农业竞争力评价的特点和一般方法,最终选择波特“钻石模型”作为农业竞争力评价的体系,再根据体系选择适合农业竞争力评价的二级指标并搜集数据,先依靠截面数据对河北省农业竞争力各方面进行一个评价,然后选取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具体分析河北省农业竞争力的排名,最终形成对全国农业竞争力的评价并找到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的角度得出提升路径。基于理论与数据的研究最终得出,河北省农业竞争力在国内处于中游偏上的水平,在农业结构、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劳动者素质、农业产业化程度和政府对农业支持力度方面存在不足,应该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改革农业科研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来进行改善。
唐成[2](2015)在《HD路桥工程建设公司财务管理模式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路桥施工市场的逐步开放、进入门槛的逐步降低以及市场规模的萎缩,我国路桥施工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是摆在路桥施工企业面前,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问题。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和重要环节,其管理模式是否能够与公司战略相匹配、运营机制是否顺畅直接决定了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在此背景下,HD路桥工程建设公司(简称“HD公司”)于2010年开始试行区域化财务集中管理,以通过优化财务管理模式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实施近五年来,该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公司总部对分散施工项目的行为控制,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急需进一步优化。本文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广义的财务管理模式出发,讨论了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组成部分及理论基础。以此为铺垫,结合HD公司的管理特点、财务管理模式的演变历程和现状,对HD公司现行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 HD路桥工程建设公司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的原则,并进一步从财务组织、会计核算、资金管理、预算管理、财务信息管理五个方面设计出了 HD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方案。之后,对优化后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效益进行了预期,并提出了该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本文在对HD公司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设计中,所提出的在对会计集中核算和资金等资源集中管控的同时,推动财务与业务的紧密结合,协调好集权与分权的财务管理模式,在我国大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具有创新性,对HD公司构建与现阶段战略目标相符合的财务管理模式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也对类似实施多项目管理的企业优化其财务管理模式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高宏峰[3](2010)在《积极适应财税改革 主动服务交通发展 不断提升交通运输行业财务管理工作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在2010年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财务管理座谈会上的讲话》文中研究指明(2010年6月10日)同志们:在与会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财务管理座谈会就要结束了。对于这次会议的召开,部党组非常重视。为筹
吴豪[4](2010)在《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模式创新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国外财务公司的发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型跨国公司一般都有以财务公司为主体的附属金融机构为其提供特定金融服务,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2/3以上拥有自己的财务公司。在我国,财务公司作为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双重产物,还是金融领域中的一支新生力量,财务公司的经营管理、发展模式、行业监管等各方面的理论与实践仍处于不断探索、研究的过程中。现代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促进企业集团多元化、巨型化,对金融服务的多样性要求和专业性要求日益提高;另一方面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金融市场全面开放,这使得财务公司面临来自国际、国内金融机构激烈的竞争,财务公司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一发展潮流中,财务公司的一些痼疾也越发明显,资金来源单一、业务范围狭窄、核心竞争力的缺乏等问题使财务公司的发展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这样通过管理模式及业务创新实现持续发展变成财务公司的一种内在动力。那么财务公司如何实现准确定位,在服务集团发展的同时获得自身长足的发展?如何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及风险控制,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如何评价目前的财务公司经营效率和竞争力?财务公司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如何?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提出可行的方案。财务公司作为心中国金融系统的一份子,对其发展模式及产品创新的研究也有助于丰富我国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品种,有助于推进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本文从我国企业财务公司的发展历程出发,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及财务公司行业普遍遇到的现实问题,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和金融产品创新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工作概括如下:(1)分析了财务公司产生的理论基础,并对财务公司职能定位、发展方向、金融业务创新、竞争力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文献综述。(2)对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产生的经济背景及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财务公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也正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随后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及地区财务公司经营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提出发展我国财务公司的借鉴之处。(3)从价值链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影响资金集中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并用结构方程方法对这些要素的重要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为企业集团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提供了思路。(4)从资金结算业务流程的角度对企业集团及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两种衍生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代理银行模式和虚拟银行模式,并在现实工作中由笔者实施电子结算业务系统开发将代理银行模式进行了实践应用。(5)对财务公司业务创新的范围与方向进行了研究,重点对资产证券化及票据业务进行了创新设计,其中票据业务由笔者在实践中加以推广与应用。(6)从财务公司行业的实情出发,结合行业特点,构建了财务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能源电力行业财务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由此引导财务公司行业开展对标管理活动。最后,总结了全文的工作,并指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岳蕾[5](2009)在《效益审计对策研究 ——以重骑集团为例》文中认为效益审计是我国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当前广泛关注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40年代后,国家审计就开始进入了以效益审计为中心,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并存的现代审计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好转,审计工作的重心必然要从真实、合法性审计转移到效益审计上来,效益审计是现代审计的核心内容,也是审计事业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准确理解和把握我国效益审计的定位,全面了解我国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的现状,找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如何有效地开展效益审计是国家审计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对效益审计的部分理论要素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国内外效益审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介绍;进而对我国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为今后效益审计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对策;最后对重骑集团开展效益审计的项目进行了实证分析。
刘晓莲[6](2005)在《国际内部审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理论界公认的审计体系按主体分类,主要包括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三者共同组成审计体系的一个有机的整体。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各国经济逐渐融入区域性以及全球性共同发展的轨道,国际审计的研究已纳入审计理论结构体系。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国际间的交往日趋频繁,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壮大,使得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一种遵守规则、协商互利、寻求多赢的经营理念正在成为主流。而包括美国在内的市场经济体制成熟的国家中公司造假丑闻的频频暴露,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也使得加强公司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些都为创新和发展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提出了的迫切要求。本文所开展的国际内部审计的研究课题,正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发展要求、应对现实问题的挑战与发展内部审计理论的需要而提出的。提出国际内部审计这一全新的研究范式,对于细化审计学科,丰富审计理论结构体系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通过国际内部审计理论理与实务的研究能促进内部审计职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另外,通过研究国际内部审计的理论体系与实务框架,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体系也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国际内部审计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关于国际内部审计的专着,甚至也没有对国际内部审计概念给出准确的定义。本文通过对国际内部审计起源与发展的追溯和分析,试图初步建立“国际内部审计”的概念体系、研究框架,并确立国际内部审计在审计理论体系中的定位。笔者认为,国际内部审计是相对于国内内部审计而言的,它也是内部审计国际化与国际审计细分的结果,其主要的动因是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与各国经济制度差异化。国际内部审计在本质上是各国内部审计制度、准则以及内部审计实务的国际 比较、国际协调、国际规范与国际化发展。 笔者认为,国际内部审计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内部审计的国际比较、内部审计的准则的国际协调与规范以及跨国公司对前二者的实务应用。
王聪[7](2004)在《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是在我国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和切入点的背景下,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来源、使用、效果及监督等资金管理有关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目的是欲从体制改革入手探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办法,提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理论和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及政策建议,并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第一、首次提出了构建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体制的初步设想。研究认为目前应由国家林业局担任资金拨付主体,凭借细化的林业部门预算这一载体,引入民营机制,资金实行先借款使用,将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拨入经营使用者借款户,并通过报账制等办法来有效监督借入资金的合理使用。 第二、本研究全面系统地从财税、金融两个领域探讨筹措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各种措施,提出了BOT融资方式,并建议采用绿色彩票筹资等多种方式,初步解决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单一和短缺的问题。 第三、结合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和部门预算等财政管理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改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拨付渠道的建议和报账制的财务管理办法。 第四、创新建立森林生态效益会计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借鉴天然林保护工程资金的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中央财政预算中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专户,对补偿资金实行财政审批,列收列支,同时可以考虑将现有育林资金逐步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 第五、针对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的实际,采取资金检查的主要对策。包括:(1)改革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在资金最终落实之前,推行会计委派制来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职能,实现委托者对受托者的制衡。(2)财政实行预、决算管理和跨省交叉预算复审制度;各级审计部门的监督和国家林业局对资金的稽查,实现事前、中、后全过程监管。(3)建立总稽查特派员制度。 第六、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价,目前由于缺乏不同地域范围的标准,而只是按全国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存在不公平和难操作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不同成活率等级下,苗木费用的补助办法。至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在这些效益货币化或资本化之前,是难以做出客观评价的,只能得出宏观和定性的结论。 第七、提出了一些有关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的新设想与方法,存在与现行法规政策不衔接、不匹配的问题,因而迫切需要对现有制度的调整,以建立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以法管理资金活动。
谢小玲,黄金木[8](2003)在《广西高速公路管理内审工作体会》文中认为
兰宝珠[9](2000)在《浅谈审计论文的标题艺术》文中认为
中国交通会计学会[10](1991)在《交通财会目录(1986年-1990年)》文中研究说明
二、广西高速公路管理内审工作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西高速公路管理内审工作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钻石模型”的河北省农业竞争力评价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农业竞争力和钻石模型相关理论 |
2.1 产业竞争力理论概述 |
2.1.1 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
2.1.2 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 |
2.1.3 产业竞争力的测度与评价 |
2.2 “钻石模型”理论概述 |
2.2.1 四个主要因素 |
2.2.2 两个辅助因素 |
2.3 农业及农业竞争力 |
2.3.1 农业的定义 |
2.3.2 农业竞争力的定义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钻石模型的河北省农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
3.1 河北省农业生产要素特点 |
3.1.1 先天资源条件 |
3.1.2 劳动力资源 |
3.1.3 科学技术资源 |
3.1.4 管理要素 |
3.1.5 农业设施 |
3.2 河北省农业的需求情况 |
3.2.1 国内粮食安全需求 |
3.2.2 河北省农产品省内需求结构 |
3.2.3 河北省农产品国外需求分析 |
3.3 河北省农业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
3.3.1 农业科研情况 |
3.3.2 相关工业部门 |
3.3.3 交通运输产业 |
3.3.4 气象服务业 |
3.4 河北省农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
3.4.1 河北省农业企业战略 |
3.4.2 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 |
3.4.3 河北省农业竞争 |
3.5 政府对河北省农业的影响 |
3.6 自然灾害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河北省农业竞争力的实证检验 |
4.1 分析方法的选取 |
4.2 研究指标的设计 |
4.3 数据来源 |
4.4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实证检验 |
4.4.1 方法适用性检验 |
4.4.2 数据的标准化 |
4.4.3 公共因子个数的确定 |
4.4.4 旋转后的因子荷载矩阵 |
4.4.5 因子荷载实证结果与讨论 |
4.4.6 因子得分矩阵 |
4.5 因子分析的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河北农业竞争力的提升阻力及其政府应对路径 |
5.1 河北省农业竞争力提升存在的阻力 |
5.1.1 农业结构亟待优化 |
5.1.2 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低 |
5.1.3 农业劳动者素质较差 |
5.1.4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足 |
5.1.5 政府对农业支持力度不够 |
5.2 阻力形成的原因 |
5.2.1 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
5.2.2 农业科研体系不合理 |
5.2.3 人才培养体系有缺陷 |
5.3 政府提升河北省农业竞争力的路径 |
5.3.1 农业竞争力提升总路径 |
5.3.2 政府要加大其支持力度 |
5.3.3 农业科研体系改革 |
5.3.4 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2)HD路桥工程建设公司财务管理模式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相关理论概述 |
2.1 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涵义 |
2.2 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组成部分 |
2.3 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
2.3.1 现代控制理论 |
2.3.2 信息理论 |
第三章 HD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3.1 HD公司概况及管理特点 |
3.1.1 HD公司概况 |
3.1.2 HD公司管理特点 |
3.2 HD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演变历程 |
3.2.1 项目服务型职能部门模式 |
3.2.2 项目财务总监委派制模式 |
3.2.3 财务区域化集中管理模式 |
3.3 HD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现状 |
3.3.1 财务组织模式现状 |
3.3.2 会计核算模式现状 |
3.3.3 资金管理模式现状 |
3.3.4 预算管理模式现状 |
3.3.5 财务信息管理模式现状 |
3.4 HD公司现行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
3.4.1 财务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 |
3.4.2 会计核算模式存在的问题 |
3.4.3 资金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
3.4.4 预算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
3.4.5 财务信息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HD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设计 |
4.1 HD公司财务管理模式优化设计的原则 |
4.1.1 遵循整体规划与兼顾个性需求原则 |
4.1.2 前瞻性原则 |
4.1.3 财务业务一体化原则 |
4.2 HD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具体优化 |
4.2.1 财务组织模式优化 |
4.2.2 会计核算模式优化 |
4.2.3 资金管理模式优化 |
4.2.4 预算管理模式优化 |
4.2.5 财务信息管理模式优化 |
4.3 优化后的HD公司财务管理模式预期效益 |
4.3.1 财务运作效率提高和业务处理成本降低 |
4.3.2 资金使用效率和资金收益提高 |
4.3.3 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 |
第五章 HD公司财务管理模式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建立全员参与制度 |
5.2 做好财务内审团队的转型 |
5.3 建立监督和奖惩机制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3)积极适应财税改革 主动服务交通发展 不断提升交通运输行业财务管理工作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在2010年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财务管理座谈会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交通运输行业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 |
二、交通运输行业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工作重点 |
(一) 完善配套政策, 继续推进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 |
(二) 积极筹措资金, 切实保障交通运输大建设大发展。 |
(三) 落实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要求, 不断提高交通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
(四) 强化“两个监管”, 努力提高资金监管水平。 |
(4)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模式创新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1.3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3.1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产生的理论基础 |
1.3.2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职能定位与发展方向的研究综述 |
1.3.3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业务创新的研究综述 |
1.3.4 金融机构竞争力评价的文献综述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二章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研究 |
2.1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历程 |
2.1.1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产生的经济背景 |
2.1.2 政策演变下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过程 |
2.2 发达国家(地区)财务公司运营管理 |
2.2.1 德国财务公司的运营管理 |
2.2.2 英国财务公司的运营管理 |
2.2.3 香港特别行政区财务公司的运营管理 |
2.2.4 美国财务公司的运营管理 |
2.2.5 中外财务公司的运营管理的比较与借鉴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价值链视角下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关键因素分析 |
3.1 价值链视角下的资金集中管理 |
3.1.1 价值链与资金集中管理 |
3.1.2 资金集中管理的内部价值链分析 |
3.1.3 资金集中管理的外部价值链分析 |
3.1.4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竞争优势分析 |
3.2 资金集中管理关键因素的实证研究 |
3.2.1 资金集中管理关键因素的实证方法的选择 |
3.2.2 资金集中管理关键因素的调查问卷的设计 |
3.2.3 资金集中管理关键因素的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分析与应用研究 |
4.1 我国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研究 |
4.1.1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模式 |
4.2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资金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
4.2.1 松散型资金管理模式 |
4.2.2 高度集中资金管理模式 |
4.2.3 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模式 |
4.2.4 一二级账户联动管理模式 |
4.3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新模式的设计与应用 |
4.3.1 代理银行资金管理模式的设计 |
4.3.2 衍生银行资金管理模式的设计 |
4.3.3 代理银行资金管理模式的应用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财务公司金融业务创新与应用研究 |
5.1 财务公司业务创新分析 |
5.1.1 外部环境变化给财务公司带来金融创新的契机 |
5.1.2 财务公司业务创新的方向与内容 |
5.2 财务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创新与应用 |
5.2.1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及在我国的应用 |
5.2.2 财务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具体实施方案 |
5.3 财务公司票据业务的创新设计与应用 |
5.3.1 我国票据市场状况分析 |
5.3.2 财务公司开展票据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
5.3.4 财务公司开展票据业务的业务模式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财务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 |
6.1 财务公司竞争力概述 |
6.1.1 财务公司竞争力概念的界定和构成要素分析 |
6.1.2 财务公司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 |
6.2 财务公司行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
6.2.1 财务公司竞争力评价原则 |
6.2.2 财务公司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
6.3 财务公司竞争力评价方法选择 |
6.3.1 目前金融机构评价体系的研究状况及研究方法 |
6.3.2 财务公司竞争实力评价方法 |
6.4 能源电力行业财务公司的竞争力评价 |
6.4.1 样本选择及数据处理 |
6.4.2 能源电力行业财务公司竞争力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进一步需要研究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
作者简介 |
(5)效益审计对策研究 ——以重骑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导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框架 |
2 效益审计的基本理论 |
2.1 效益审计的理论要素 |
2.1.1 效益审计的涵义 |
2.1.2 效益审计的内容 |
2.1.3 效益审计的特点 |
2.1.4 效益审计目标及范围 |
2.1.5 效益审计的方法 |
2.2 效益审计与传统财务审计的关系 |
2.3 效益审计与经济活动分析的关系 |
3 效益审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
3.1 效益审计的发展历程 |
3.2 国外效益审计的实施现状 |
3.3 我国效益审计的现状和初步成效 |
3.4 效益审计发展对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
4 我国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4.1 我国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 |
4.2 我国开展效益审计的对策 |
4.2.1 建立明晰的法规制度 |
4.2.2 加强效益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 |
4.2.3 确定效益审计目标的定位 |
4.2.4 制定与完善效益审计的标准 |
4.2.5 合理选择效益审计的试点工作及切入点 |
5 重骑集团效益审计的实证分析 |
5.1 亏损公司的效益审计 |
5.2 盈利公司的效益审计 |
5.3 案例评价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国际内部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
一、课题的提出 |
(一) “国际内部审计”概念的提出 |
(二) 国际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 |
(三) 作为审计学学科分支的国际内部审计 |
二、文献综述 |
(一) 内部审计方面的研究 |
(二) 国际审计方面的研究 |
三、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一) 选题的角度 |
(二) 研究的范围与内容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对国际内部审计的基本认识 |
一、国际内部审计的起源与发展 |
(一) 国际内部审计的起源 |
(二) 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 |
二、国际内部审计的概念、本质和特征 |
(一) 国际内部审计的概念 |
(二) 国际内部审计的本质特征 |
三、国际内部审计在审计体系中的定位 |
(一) 国际内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的联系和区别 |
(二) 国际内部审计与国际审计的联系和区别 |
四、国际内部审计的作用 |
(一) 促进各国内部审计的交流与共荣发展 |
(二) 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稳步发展 |
(三) 促进综合国力的增强 |
第三章 内部审计的国际比较 |
一、国际比较概述 |
(一) 国际比较的目的 |
(二) 国际比较的内容及方法 |
二、各国内部审计发展的现状 |
(一) 美国的内部审计 |
(二) 英国的内部审计 |
(三) 法国的内部审计 |
(四) 德国的内部审计 |
(五) 加拿大的内部审计 |
(六) 日本的内部审计 |
(七) 中国的内部审计 |
三、各国内部审计的比较总结 |
(一) 各国内部审计制度的特点 |
(二) 各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融合 |
(三) 各国内部审计工作实务的转变 |
四、各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
(一) 各国内部审计发展面临的环境挑战 |
(二) 各国内部审计发展的未来前景 |
第四章 国际内部审计组织的国际协调与规范 |
一、内部审计国际协调与规范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基本原则 |
(一) 内部审计国际协调与规范的必要性 |
(二) 内部审计国际协调与规范的可能性 |
(三) 内部审计国际协调与规范的基本原则 |
二、内部审计国际协调组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 |
(一)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组织形式 |
(二)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活动范围 |
(三)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职能 |
三、内部审计国际协调与规范的内容及成果 |
(一) 内部审计的国际协调与规范的主要内容 |
(二) 内部审计的国际协调与规范的成果 |
第五章 IIA《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框架体系 |
一、IIA《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历史沿革 |
(一) 《标准》产生的国际背景 |
(二) 《标准》作用的特定范围 |
(三) 《标准》发展的历史过程 |
二、IIA《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基本框架 |
(一) IIA《标准》的基本框架特征 |
(二) IIA《标准》基本框架结构的功能 |
(三) IIA《标准》基本框架的主要内容 |
第六章 跨国公司内部审计实务应用 |
一、跨国公司内部审计与国际内部审计的关系 |
二、跨国公司内部审计的组织 |
(一) 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上的特殊性 |
(二) 跨国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形式 |
(三) 跨国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业务活动范围 |
(四) 跨国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 |
三、跨国公司应用国际内部审计实务的内容 |
(一) 跨国公司的风险管理 |
(二) 跨国公司的内部控制 |
(三) 跨国公司的公司治理 |
四、跨国公司内部审计操作技术要求 |
(一) 完整的内部审计程序 |
(二) 网络化的信息管理技术 |
(三) 信息系统审计 |
(四) 发展的内部审计师胜任能力 |
五、跨国公司内部审计的监控标准 |
(一) 监督 |
(二) 内部审核 |
(三) 外部检查 |
六、跨国公司内部审计的实务应用案例 |
(一) 跨国公司的风险管理实务案例 |
(二) 杜邦公司内部审计控制实务案例 |
第七章 国际内部审计对加快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启示 |
一、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 |
(一) 我国内部审计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
(二) 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及一份问卷调查的分析 |
(三) 我国内部审计发展存在的差距 |
二、国际内部审计在我国应用的意义 |
(一) 与国际审计标准接轨的必然趋势 |
(二)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
(三) 促进跨国公司的发展 |
三、加快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设想 |
(一) 构建我国内部审计体系的设想 |
(二) 发展我国国际内部审计实务的建议 |
四、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案例分析——中国石油 |
(一) 建立并不断修订审计规范、标准 |
(二) 转变内部审计观念,创新组织模式 |
(三) 关注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审计 |
(四) 全面推进内控制度审计 |
(五) 积极开展经营审计 |
(六) 加强审计人员队伍的建设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声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立题的背景 |
1.1.1 林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转变 |
1.1.2 森林生态效益实现中存在的资金缺口和结构不均衡 |
1.2 立题的依据 |
1.2.1 研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制度的迫切需要 |
1.2.2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 |
1.3 全文的研究结构与内容 |
2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制度的理论分析利建立历程 |
2.1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的理论基础 |
2.1.1 价值理论和再生产理论 |
2.1.2 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理论 |
2.1.3 分类经营理论 |
2.1.4 公共财政理论 |
2.2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制度的法律基础 |
2.2.1 国家的方针政策 |
2.2.2 森林法及其实施细则 |
2.2.3 民法有关无因管理的规定 |
2.2.4 行政法有关行政合同的规定 |
2.3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制度建立的历程 |
2.3.1 第一阶段(1989年-1994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概念浮现讨论阶段 |
2.3.2 第二阶段(1994年-1997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收费方案提出 |
2.3.3 第三阶段(1998年-1999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府资金方案 |
2.3.4 第四阶段(2000年-至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财政预算单列方案 |
3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的现实矛盾和国际比较 |
3.1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
3.1.1 现行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的实施情况 |
3.1.2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取得的成绩 |
3.1.3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
3.1.4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
3.2 国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实践与启示 |
3.2.1 国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实践案例 |
3.2.2 国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带给我们的启示 |
4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设立与筹集 |
4.1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设立的原则和试点对象的选择 |
4.1.1 设立的原则 |
4.1.2 试点对象的选择 |
4.2 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方案的实施内容 |
4.2.1 试点方案内容 |
4.2.2 试点资金投放的具体范围和结构 |
4.3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设立的难点与研究对策 |
4.3.1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设立的难点 |
4.3.2 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研究对策 |
4.4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财政拨付渠道的创新 |
4.4.1 理顺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拨付渠道 |
4.4.2 细化林业部门预算 |
4.4.3 推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
4.5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筹措方式研究 |
4.5.1 财政补助 |
4.5.2 税收附加和开征森林生态效益税 |
4.5.3 由受益者承担森林建设费用 |
4.5.4 发行国债 |
4.5.5 接受捐助 |
4.5.6 发行绿色生态彩票 |
4.5.7 BOT融资方式 |
4.5.8 金融筹资创新 |
5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和财务制度 |
5.1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运营现状 |
5.1.1 建立了良好的资金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 |
5.1.2 初步建立了有效的资源管护机制 |
5.2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运营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的建议 |
5.2.1 存在的主要问题 |
5.2.2 对策和建议 |
5.3 建立高效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制度 |
5.3.1 资金投放的管理制度 |
5.3.2 资金使用的管理制度 |
5.3.3 资金效果评价的管理制度 |
5.3.4 运行管护资金的管理制度 |
5.4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财务制度与会计核算办法 |
5.4.1 森林生态效益会计核算的概念 |
5.4.2 制定森林生态效益会计核算办法的迫切性 |
5.4.3 制定森林生态效益会计核算办法的基本原则 |
5.4.4 森林生态效益会计核算办法的核算体制 |
5.4.5 森林生态效益会计核算办法的框架结构 |
5.4.6 加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规范会计核算(以县为例) |
6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稽查与强化控制 |
6.1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稽查的风险分析和防范 |
6.1.1 资金稽查风险成因分析 |
6.1.2 资金稽查风险的防范 |
6.2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核查验收 |
6.2.1 资金核查的程序与方法 |
6.2.2 资金核查的内容和指标 |
6.2.3 实行造林质量事故领导责任追究 |
6.3 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 |
6.3.1 会计人员的委派程序 |
6.3.2 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日常核算稽查 |
6.4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实行报帐制管理 |
6.4.1 报账程序及核算办法 |
6.4.2 报帐内容 |
6.4.3 实施内部控制报账制的成效 |
6.5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责任控制设计 |
6.5.1 责任预算 |
6.5.2 责任报告 |
6.5.3 业绩考核 |
6.6 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稽查工作的几点建议 |
6.6.1 健全资金稽查工作组织机构 |
6.6.2 改进工作方法,加大资金稽查工作的力度和深度 |
6.6.3 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查处力度 |
6.6.4 加强资金稽查队伍建设 |
7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使用效果评价与监督 |
7.1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使用效果评价 |
7.1.1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使用效果评价方法 |
7.1.2 森林生态效益分析评价存在的问题 |
7.1.3 森林生态效益使用效果评价的内容 |
7.2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监督 |
7.2.1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 |
7.2.2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监督管理的范围 |
7.2.3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监督管理的环节 |
7.2.4 违规问题的处理和追究 |
8 结论 |
8.1 基本结论 |
8.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8)广西高速公路管理内审工作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一、解放思想, 转变审计理念 |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 适时调整审计工作重点 |
三、及时掌握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 持续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
四、持续改进审计工作方法, 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
四、广西高速公路管理内审工作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钻石模型”的河北省农业竞争力评价及对策研究[D]. 李一. 燕山大学, 2017(12)
- [2]HD路桥工程建设公司财务管理模式优化设计[D]. 唐成. 长沙理工大学, 2015(05)
- [3]积极适应财税改革 主动服务交通发展 不断提升交通运输行业财务管理工作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在2010年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财务管理座谈会上的讲话[J]. 高宏峰. 交通财会, 2010(07)
- [4]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模式创新及应用研究[D]. 吴豪. 东北大学, 2010(06)
- [5]效益审计对策研究 ——以重骑集团为例[D]. 岳蕾. 北京交通大学, 2009(11)
- [6]国际内部审计研究[D]. 刘晓莲. 东北财经大学, 2005(04)
- [7]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的研究[D]. 王聪. 北京林业大学, 2004(04)
- [8]广西高速公路管理内审工作体会[J]. 谢小玲,黄金木. 广西审计, 2003(06)
- [9]浅谈审计论文的标题艺术[J]. 兰宝珠. 河北审计, 2000(02)
- [10]交通财会目录(1986年-1990年)[J]. 中国交通会计学会. 交通财会, 19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