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厂为适应新标准而采用的配料调整试验

我厂为适应新标准而采用的配料调整试验

一、我厂适应新标准采取的配料调整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尚晓宇[1](2019)在《褐铁矿代替传统精矿粉的理论与实践》文中提出本厂自2006年建厂以来,我们烧结团队一直致力于如何充分发挥设备生产能力的研究,通过与同行业的对标,分析内部存在的问题,并随着科技的发展引进新工艺、新技术等方法,改善烧结机的生产环境,提高产量,降低综合能耗。自2008年开始国内钢铁行业迎来了寒冬,国内精矿粉价格居高不下,而国外进口的褐铁矿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为了降低钢铁生产的成本,由褐铁矿替代国产精矿粉生产烧结矿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那么国产精矿粉配比的降低,由褐铁矿替代生产烧结矿在我公司还没有成熟的经验。所以针对褐铁矿替代精矿粉做了实验研究。为了适应大比例配加褐铁矿本厂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原料的准备,没有条件建立综合料场,利用现有的场地条件,尽可能做到等硅存放;二是为了提高自动重量配料的精度,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配料秤;三是利用混合机滚筒内部的改造,改善制粒效果;四是布料方式的改变;五是点火器采用新型煤气空气双预热点火技术;六是改变烧结机原设计对料层厚度的制约,增加了烧结机台车栏板的高度;七是为提高有效风量的增加,采取一系列增大风量减少漏风的措施。图9幅;表23个;参44篇。

刘婷[2](2016)在《国际贸易中的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研究 ——以美欧转基因食品贸易争端为切入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美国和欧盟的转基因食品贸易争端为切入点,提出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差异问题。美国法对转基因食品标识的规定与欧盟法的规定有显着不同,这些差异已经突破国内法的层面,上升并演变为国际法问题。因此,本文对美国倡导的自愿标识制度和欧盟倡导的强制标识制度进行了多方面、深层次的剖析并进一步揭示出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差异导致的严重问题。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差异不仅使得有关转基因食品贸易的国际争端凸显,非关税壁垒增加;还导致地理标志失去其原有的意义,影响消费者的选择与判断;更严重影响了经济自由化和贸易的公平性。基于国际贸易中现有的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国的转基因食品监管路径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以及对美国转基因食品规制的现状的分析,进而揭示出美国自愿标识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最后对美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进行了深层的总结与剖析。与美国不同,欧盟的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制度建立在欧盟的转基因生物监管框架下,强制标识制度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原因,制度本身特点鲜明。目前,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的国际协调存在着一些棘手的问题。在WTO框架下,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解决仍然存在着很多障碍,诸如同类产品的认定问题、WTO规则与多边环境协议的优先性问题和SPS协议与《生物安全议定书》的适用问题。虽然国际协调乏力,但是多种规则的协同与差异还是为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解决留有一定的商榷空间。WTO的法律制度为国际贸易中的食品标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无论是限定地理标志,还是基于SPS协议建立一套新的监管评级制度,都是力求通过完善WTO规则来解决问题。2015年TPP协议达成,TPP协议中对于SPS措施的规定,为WTO的SPS协议的完善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从目前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标识与监管中,可以看出尽管各国对转基因食品标识的立法和规则并不相同,但总体来说,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他们在转基因食品的监管问题上都持有谨慎态度。我国的转基因食品标识立法并不完善,转基因食品发展中也存在着较多问题。因此,完善我国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建立可追溯的监管机制势在必行。

方兴国[3](2008)在《立窑提产的技术措施》文中研究表明0前言《通用硅酸盐水泥》新标准已于2008年6月1日起实施。这对于立窑熟料的质量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标准,我厂在总结以往配料方案的基础上,自2006年11月起,便实行高硅酸率配料,同时在实验上,采用新标准实验水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管襄华[4](2005)在《烧结过程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该论文在详细论述了烧结过程的原理、特点及国内外烧结过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济钢烧结过程控制系统的改造情况,对烧结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模型控制策略、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其设计方案进行了生产实际验证。 该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设计;检测点和检测仪表的应用;对6个一级控制模型,即混合料总量控制模型、返矿比例控制模型、燃料比例控制模型、混合料水分控制模型、点火控制模型和混合料给料控制模型的原理、建模和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对5个二级控制模型:原料加工模型、基本配料判断模型、动态配料判断模型、燃烧上升点偏差控制模型和燃烧上升点位置控制模型的原理和控制方法进行了描述。在论文中还对该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该系统于2004年底全部投入运行后,对稳定生产、提高烧结矿质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起到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显着的经济效益。 该技术目前具有国内一流水平,通过在济钢烧结厂实现的烧结过程控制,对国内烧结行业的过程控制技术的提高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有着巨大的推广前景。

黄天东[5](2003)在《提高水泥质量的几项技术措施》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提高水泥的质量,通过改善粘土资源、改善配料方案、调整熟料率值、对窑系统进行技术改造等措施提高熟料强度,通过改善水泥的粉磨工艺条件、选择合适的石膏掺量、选择新的混合材等措施提高出磨水泥质量,做了大量试验,终于实现提高水泥强度的目标,同时为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于存德,李拓,徐广才,巩润琴[6](2003)在《氟化盐工业废渣高铝高硅废石在生产特种水泥中的应用与研究》文中认为1引言随着建筑工程对水泥质量的要求和建材工业的不断发展,低碱系列水泥是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方向。水泥行业的科技人员在利用劣质材料生产高标号水泥方面取得很大的重大突破和进展。水泥中含碱量高时,会使水泥发生快凝、结块及需水量增加,使用含碱量较高的水泥施工构筑的混凝土,会产生混凝土碱集料反应,以至于引起不可修复的开列变形,甚至崩溃,严重影响跨世纪工程的耐久性。

陈世荣[7](2003)在《机立窑生产高质量水泥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选取的六个机械化立窑生产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选取了一个新型干法和一个湿法回转窑作为参照。通过试验室试验研究和企业生产实践的验证和比较,得出机立窑在选择适当的配料方案、强化煅烧、加强粉磨、采取综合技术管理措施的条件下可以生产与新型干法、湿法回转窑相比拟的高质量水泥产品的结论。在对影响机立窑生产工艺各环节主要因素进行系统全面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提出了机立窑生产高质量水泥的综合技术措施。 (1)每一种原料、燃料都会对水泥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直接体现在对熟料质量的影响,对于机立窑水泥厂而言,粘土质原料和燃煤的选择显得更为重要。整个生产过程必须保持“均匀和均衡”,原燃料的预均化是关键的第一步。本文结合机立窑水泥厂的特点提出了对原燃材料的采取、储存、均化、使用的要求。 (2)结合机立窑的特点和生产工艺的实际,找出最佳配料方案选择为KH=0.94~0.98,n=1.8~2.2,p=1.3~1.5。决不能盲目的追求的“三高”方案。 (3)机立窑煅烧操作的影响表现不同于其它窑型,人为的因素起主导作用,重点强调“以人为本”“三连续一统一”,及加料、卸料、全风三连续和统一操作。 (4)从加强水泥粉磨,降低细度、提高比表面积、改善水泥颗粒的形貌等角度出发,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机立窑水泥厂适应ISO水泥标准,达到稳定生产P·Ⅱ型42.5级产品的目的。

代光富[8](2003)在《提高预分解窑水泥ISO强度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泥ISO强度检验方法的实施,对我国水泥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实物质量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以云南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实际为对象,对影响预分解窑水泥ISO强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影响水泥ISO强度主要有熟料工艺质量、煅烧工艺装备、水泥制备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熟料率值及矿物组成、熟料的R2O、f.CaO、SO3微量组分,煅烧温度,以及水泥制备中的细度、比表面积、颗粒级配、混合材、石膏等对水泥ISO强度都有影响,因此这是一个系统的优化的课题。针对这些因素的主要改进措施为:采用“三高”配方,即三率值宜选择为KH0.88~0.92、SM2.6~2.8、IM1.6~1.8,并控制好R2O、SO3含量,以此保证水泥中的活性组分即硅酸盐矿物的含量≥77%,特别是C3S含量不能低于55%,这样就能弥补因实施ISO强度检验方法后,水泥中非活性组分导致强度下降的不足。但采用“三高”配方的同时,必须控制好窑前的工艺质量,加强原燃材料的质量控制,降低生料细度,努力改善生料易烧性,采用生料质量控制系统和用好生料均化库,稳定生料质量,为熟料的煅烧特别是“三高”配方的实施创造条件。高温煅烧是实施“三高”配料方案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比如第三代空气梁篦冷机和先进的四通道煤粉燃烧器)来确保煅烧温度的提高,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熟料ISO强度。在水泥粉磨的制备过程中,细度、比表面积、颗粒级配是直接影响水泥ISO强度的原因,而水泥品种的不同,掺入到水泥中的混合材和石膏也会影响到水泥的ISO强度。若提高水泥比表面积,对提高水泥的早期强度比较有利,若采用高效率的选粉设备如O-Sepa选粉机等,尽量增加水泥中3~32μm颗粒的含量,这对提高水泥ISO强度特别是28天强度更有利。实践表明上述措施,对提高ISO水泥强度是非常有利。这些研究对提高预分解窑水泥ISO强度具有一定的技术参考价值,对水泥厂有较强的生产实践意义。

曾木森[9](2002)在《实施新标准后立窑水泥企业如何提高水泥质量》文中研究表明

邹伟斌,张菊花[10](2001)在《实施新标准对立窑工艺问题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立窑水泥企业实时生产数据为依据 ,探讨了实施新标准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修正配料方案、提高熟料强度、改善粉磨工艺 ,真正缩小GB法ISO法之间的强度差值 ,提高通用水泥实物质量

二、我厂适应新标准采取的配料调整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厂适应新标准采取的配料调整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褐铁矿代替传统精矿粉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第2章 研究方案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3 关键问题与预期创新点
        2.3.1 关键问题
        2.3.2 预期创新点
第3章 褐铁矿替代精矿粉实验
    3.1 实验背景介绍
    3.2 实验方案的确定
    3.3 方案一实验实施
        3.3.1 实验存在的问题
        3.3.2 改进措施
        3.3.3 小结
    3.4 方案二实验实施
        3.4.1 出现问题
        3.4.2 改进措施
        3.4.3 小结
    3.5 原料管理
    3.6 方案三的实施
        3.6.1 出现的问题
        3.6.2 采取措施
        3.6.3 小结
    3.7 方案四实施
        3.7.1 实施过程
        3.7.2 小结
第4章 褐铁矿烧结生产实践
    4.1 分析生产数据
    4.2 褐铁矿烧结问题及对下道工序的影响
    4.3 针对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与相应措施
    4.4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4.5 褐铁矿烧结的效果及效益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国际贸易中的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研究 ——以美欧转基因食品贸易争端为切入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语与专有名词对照表
导论
    一、本文的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国际贸易中的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影响与成因
    第一节 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影响:争端与壁垒
        一、国际贸易争端凸显
        二、非关税壁垒的增加
    第二节 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成因
        一、农业贸易政策的分歧
        二、对待转基因食品的立场分歧
        三、复杂的农产品贸易关系
    第三节 转基因食品的国内法标识:自愿与强制
        一、自愿标识制度
        二、强制标识制度
        三、制度差异协调乏力
第二章 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国际协调——WTO规则与《生物安全议定书》的协同与差异
    第一节 WTO框架下的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障碍之同类产品认定
        二、问题解决的障碍之WTO与 MEA的优先适用
        三、SPS协议的适用
    第二节 《生物安全议定书》框架下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障碍性——《生物安全议定书》的适用范围
        二、问题解决的可能性
    第三节 多种国际规则的协同与差异
        一、《生物安全议定书》与WTO规则的差异点
        二、《生物安全议定书》与WTO规则的相同点
        三、《生物安全议定书》与WTO规则的优先性
        四、多种规则与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解决
第三章 自愿标识的倡导—美国的侵权保障与联邦法制
    第一节 美国的转基因食品监管路径演进:从过程到产品
        一、美国对转基因产品规制的早期:EPA主导下的基于过程的监管
        二、美国对转基因产品规制的中期:OSTP下基于产品的监管
        三、美国对转基因食品规制的近期:FDA的主要权责
    第二节 美国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从自愿标识到强制标识
        一、美国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理论基础
        二、《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案》与自愿标识制度的特点剖析
        三、美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综合评述
    第三节 美国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侵权保障与联邦法律
        一、侵权保障
        二、联邦法制
第四章 强制标识的代表—欧盟的层级监管与政治考量
    第一节 欧盟对于GMO的安全立法框架
        一、初期监管
        二、中期监管
        三、公约义务
    第二节 欧盟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分析
        一、欧盟的转基因食品管制的理论基础
        二、强制标识制度与1829/2003 条例
        三、强制标识制度与1830/2003 条例
    第三节 欧盟的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制度特点评析
        一、标识的性质
        二、标识的特点
        三、链条式监管
    第四节 欧盟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层级监管的政治考量
        一、层级监管
        二、政治考量
第五章 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解决——WTO框架下的可行性方案探讨
    第一节 地理标志的限定
        一、地理标志在国际贸易中的意义
        二、地理标志与转基因食品
        三、地理标志的限定与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解决
    第二节 SPS协议框架下的转基因食品监管评级
        一、转基因食品监管评级制度构建概述
        二、转基因食品监管评级制度构建的目标和标准
        三、转基因食品监管评级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TPP协议带来的新思考
        一、TPP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文本解读
        二、TPP的 SPS措施与欧盟转基因案
        三、TPP对 SPS协议的发展是否适用于转基因食品?
第六章 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的问题解决与中国路径
    第一节 我国的转基因食品立法与问题
        一、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关于GMO的立法框架
        三、我国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
        四、我国GMO立法与标识制度的特点与缺憾
    第二节 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对中国的启示
        一、各国对转基因食品及标识管制严格
        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标识管制差异明显
        三、三种模式与中国选择
    第三节 中国路径
        一、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立法完善的基本思路
        二、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完善
        三、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法律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烧结过程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烧结工艺介绍
    1.2 烧结过程特点分析
    1.3 国内外烧结机过程控制技术的发展及趋势
    1.4 课题的提出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系统硬件的组成
    2.2 原硬件系统的情况
    2.3 系统硬件的设计
3 Level 1控制模型
    3.1 level 1控制模型概述
    3.2 PID控制理论介绍
    3.3 配料系统
    3.4 level 1控制模型设计
    3.5 小结
4 Leve1 2控制系统
    4.1 Leve1 2控制系统概述
    4.2 Leve1 2控制模型设计
    4.3 小结
5 总结
    5.1 项目完成内容与成果
    5.2 课题取得的效果
    5.3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5.4 课题前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7)机立窑生产高质量水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立窑水泥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1-2 实施新标准后,机立窑水泥提高产品质量的一些观点
    §1-3 提高产品质量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1-4 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原材料及主要实验方法
    §2-1 实验原材料
        2-1-1 实验原材料的来源
        2-1-2 实验原材料的成分分析
    §2-2 实验方案的设计
    §2-3 主要实验方法
        2-3-1 水泥化学成分的分析
        2-3-2 水泥比表面积的测定
        2-3-3 80m细度的测定
        2-3-4 水泥颗粒级配的测定
        2-3-5 小磨实验
        2-3-6 GB强度与ISO强度的检验方法
        2-3-7 熟料岩相结构鉴定
        2-3-8 熟料X-射线衍射分析
第三章 原燃材料及生料制备对熟料质量的影响
    §3-1 石灰石品质对熟料质量的影响
    §3-2 粘土质原料对立窑煅烧的影响
    §3-3 矿化剂对熟料质量的影响
    §3-4 燃煤的品质对机立窑的煅烧和熟料质量的影响
    §3-5 生料制备和均化对熟料质量的影响
第四章 配料方案和矿物组成对熟料强度的影响
    §4-1 三大率值对熟料强度的影响
    §4-2 矿物组成对熟料质量的影响
    §4-3 岩相结构对熟料质量的影响
第五章 烧成工艺及参数对熟料质量的影响
    §5-1 立窑煅烧过程及其特点分析
    §5-2 料球粒度对熟料质量的影响
    §5-3 不同操作方法对熟料质量的影响
第六章 粉磨工艺对水泥质量的影响
    §6-1 水泥比表面积对强度的影响
    §6-2 颗粒级配对强度的影响
    §6-3 开流磨和比闭流磨的对比分析
第七章 实际生产情况分析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本人论文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8)提高预分解窑水泥ISO强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水泥强度检验标准的发展
    1.2 我国水泥质量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课题的意义及目的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目标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和检测方法
第三章 熟料工艺质量对ISO强度的影响
    3.1 熟料主要成分的影响
    3.2 熟料中微组分对其ISO强度的影响
第四章 熟料煅烧工艺的影响
    4.1 提高生料易烧性,适应三高率值配料方案
    4.2 熟料煅烧温度的影响
    4.3 煅烧的不同工艺装备对熟料ISO强度的影响
第五章 水泥制备工艺对其ISO强度的影响
    5.1 细度对水泥ISO强度的影响
    5.2 混合材对水泥ISO强度的影响
    5.3 石膏对水泥ISO强度的影响
第六章 提高预分解窑水泥ISO强度的工业实践
    6.1 提高熟料ISO强度的措施
    6.2 提高水泥ISO强度的措施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实施新标准对立窑工艺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导 言
2 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的技术措施
    2.1 生料配料方案
    2.2 生料的易烧性
    2.3 关于生料细度
3 强化熟料煅烧
4 改造现有粉磨工艺
5 结束语

四、我厂适应新标准采取的配料调整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褐铁矿代替传统精矿粉的理论与实践[D]. 尚晓宇.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3)
  • [2]国际贸易中的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研究 ——以美欧转基因食品贸易争端为切入点[D]. 刘婷.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3]立窑提产的技术措施[J]. 方兴国. 四川水泥, 2008(04)
  • [4]烧结过程控制技术研究[D]. 管襄华. 山东科技大学, 2005(02)
  • [5]提高水泥质量的几项技术措施[J]. 黄天东. 福建建材, 2003(04)
  • [6]氟化盐工业废渣高铝高硅废石在生产特种水泥中的应用与研究[A]. 于存德,李拓,徐广才,巩润琴. 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上册), 2003
  • [7]机立窑生产高质量水泥的研究[D]. 陈世荣. 武汉理工大学, 2003(02)
  • [8]提高预分解窑水泥ISO强度的研究[D]. 代光富. 武汉理工大学, 2003(02)
  • [9]实施新标准后立窑水泥企业如何提高水泥质量[J]. 曾木森. 水泥, 2002(07)
  • [10]实施新标准对立窑工艺问题的探讨[J]. 邹伟斌,张菊花. 江西建材, 2001(Z1)

标签:;  ;  ;  ;  ;  

我厂为适应新标准而采用的配料调整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