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盐交代-蚀变过程中金活化-运移试验研究——以华北台地金矿床为例

钾盐交代-蚀变过程中金活化-运移试验研究——以华北台地金矿床为例

一、Experimental study of gold activation-transport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otash metasomatism-alteration——North China platform gold deposit taken as an example(论文文献综述)

朱兴明,周鑫,杨斌,邹艳红,王杜涛,向胤合[1](2021)在《胶东金矿床蚀变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水岩反应机理分析》文中提出以胶东大尹格庄、夏甸、七里山、上庄、腊子沟金矿床为研究对象,探讨胶东金矿床蚀变岩形成过程中主量元素演化规律与水岩反应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原岩在红化蚀变过程中,SO3普遍为带入组分,Al2O3、TiO2、SrO、BaO普遍为带出组分,K2O、Na2O、CaO、MgO、TFe2O3、SiO2等在不同矿区表现为带入组分或带出组分。原岩在黄铁绢英岩化和绢英岩化蚀变过程中,K2O、SO3普遍为带入组分,Na2O、Al2O3、SrO、BaO普遍为带出组分,CaO、MgO、SiO2、TFe2O3等在不同矿区表现为带入组分或带出组分。胶东金矿床红化蚀变是一种钾长石化、钠长石化、赤铁矿化、金红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组合蚀变,总体上形成于高氧逸度和偏碱性物理化学条件。金矿体和黄铁绢英岩则形成于还原性和偏酸性物理化学条件。在大地电场环境下,胶东金矿床水岩反应体系为一个与自然电解-电离作用有关的电化学反应体系。

段磊,周鑫,杨斌,刘占坤,王荣超,向胤合[2](2020)在《胶西北金成矿电化学作用探析》文中研究说明胶西北金矿床的形成与中生代大规模中酸性岩浆侵位及伴随的热液活动有关,在岩体-热液成矿体系中,温差和氧逸度差引发了天然电流,并导致热液成矿过程中关键性水岩反应具有电化学反应性质。金成矿的关键是Au+在还原性条件下生成自然金等金矿物。偏酸性还原条件导致了黄铁绢英岩中黄铁矿与绢英岩紧密共生。发育在中生代花岗岩类围岩中的红色蚀变为钾长石化、钠长石化、赤铁矿化、绿泥石化、金红石化、碳酸盐化组合蚀变,围岩胶东群变质岩中则发育青磐岩化蚀变,这两类蚀变均形成于氧化性和偏碱性条件,具地电场阳极性质,为金成矿的来源区和活化区,并与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和金矿体构成了一种氧化还原性和酸碱性相反的共轭反应体系,形成了天然电解-电离系统。

刘向东,邓军,张良,林少一,周明岭,宋宇宙,徐晓磊,连琛芹[3](2019)在《胶西北寺庄金矿床热液蚀变作用》文中研究指明胶东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其中"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是区内最重要的金矿床类型。寺庄金矿床位于胶东金矿集区焦家金矿田南部,是典型的"焦家式"金矿,沿NE向焦家断裂发育大规模的热液蚀变带,金矿体均产于这些蚀变带内。热液蚀变空间分带明显,距离焦家断裂由近到远向下盘依次发育黄铁绢英岩化、绢英岩化、钾长石化蚀变带。时间上,钾长石化为成矿前蚀变,绢英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叠加在钾长石化蚀变之上,为成矿期蚀变,伴随金矿化。质量平衡计算表明:钾长石化过程,主量元素SiO2、Al2O3、Fe2O3、FeO、MgO、CaO、Na2O、P2O5,成矿元素Au、Ag,亲铜元素As、Hg、Sb、Bi和稀土元素均从玲珑黑云母花岗岩中迁出;而K2O、MnO和Cu从流体中迁入玲珑黑云母花岗岩。绢英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过程元素迁移行为高度相似,主量元素SiO2、Fe2O3、FeO、MgO、CaO、K2O、MnO,成矿元素Au、Ag,亲铜元素As、Hg、Cu、Sb、Bi和轻稀土元素均从流体中迁入钾长石化花岗岩,而主量元素Al2O3、Na2O和重稀土元素均从钾长石化花岗岩中迁出。二长石温度计估算钾长石化蚀变形成的温度约为392~449℃。玲珑黑云母花岗岩(δEu=1.45)和钾长石化花岗岩(δEu=1.38)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绢英岩(δEu=0.97)和黄铁绢英岩(δEu=0.93)具有轻微的Eu负异常,指示钾长石化发生于相对氧化环境下,而绢英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发生于相对还原环境下。综合分析表明,成矿前高温、氧化、碱性流体作用于玲珑黑云母花岗岩形成大范围面状钾长石化蚀变;成矿期中低温、还原、弱酸性的流体与钾长石化花岗岩发生水岩反应,形成绢英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在此过程中硫化作用引起金硫络合物分解,导致金沉淀富集成矿。

王雷,刘家军,翟德高,朱文兵,孟旭阳[4](2018)在《小秦岭镰子沟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过程》文中认为镰子沟金矿是小秦岭驾鹿金矿田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金矿床,主要赋存于太古宇太华群秦仓沟组深变质片麻岩系中。金矿体受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主要呈脉状产出,走向与矿区主要断裂方向(北东向)基本一致。在金矿体两侧由内向外可见以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为特征的蚀变分带现象。氢氧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的特征。氦氩同位素结果说明成矿流体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的特点。硫同位素组成表明,矿石硫明显富集轻硫的特征,可能和成矿过程中硫同位素分馏作用有关。矿石铅同位素组成较为稳定,可能来源于太华群围岩。氢、氧、硫、铅同位素均指示了成矿过程中的水-岩反应:成矿流体在早期为富含K+的碱性热液,在上涌过程中与浅部流体逐渐混合,同时与围岩发生充分接触,通过水-岩反应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在矿体和围岩接触带形成了以钾长石化为特征的蚀变分带。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含矿热液的物理化学条件不断发生变化,同时金可能以Au(HS)2-和Au(HTe)2-形式在流体中迁移,最终在适宜的条件下沉淀、富集成矿。

张潮,黄涛,刘向东,刘育,赵海,王旭东[5](2016)在《胶西北新城金矿床热液蚀变作用》文中指出新城金矿床是胶西北金矿集区中典型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其矿体受控于NE-NNE向焦家断裂及其次级断裂系统,主要赋存于断裂下盘(黄铁)绢英岩与红化花岗岩体中。焦家断裂下盘分带性明显,自主断裂面向外依此发育主断裂面和断层泥、挤压片理带、构造透镜体带、密集节理带和稀疏节理带。其中,主断裂面和断层泥发育粘土化蚀变;挤压片理带发育面状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其内赋存黄铁绢英岩型矿体;构造透镜体带发育脉型(黄铁)绢英岩化、面状绢英岩化和硅化蚀变,其次级断裂内赋存石英硫化物脉型矿体;节理带(包括密集节理带和稀疏节理带)主要发育成红化和细脉型(黄铁)绢英岩化,沿节理面赋存细脉型矿体。碳酸盐化蚀变叠加于上述热液蚀变之上。焦家断裂带表现为以水平为主的蚀变-矿化特征,(黄铁)绢英岩化蚀变与金成矿关系最为密切。论文在厘定断裂构造分带与蚀变-矿化分带空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类蚀变岩与新鲜新城花岗岩体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剖析了热液蚀变作用过程及其机制。选取TiO2作为不活动组分,质量平衡计算表明,成矿前新城花岗岩体发生红化作用时,带入组分有Fe2O3、K2O、Al2O3以及少量Au、Ag、Cu、Pb、Zn、Sb和Bi等,而被带出组分有SiO2、CaO和Na2O等;成矿期红化花岗岩体蚀变为(黄铁)绢英岩过程中,明显带入组分有SiO2、Fe2O3、FeO、Al2O3、Mg O、K2O、Au、Ag、As、Cu、Pb、Zn、Sb和Bi等,而被带出组分为Na2O。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REE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曲线表明,红化和(黄铁)绢英岩化热液蚀变作用影响REE迁移。REE分别在红化和(黄铁)绢英岩化蚀变中带入和带出;Eu在红化过程中呈显着带入,表现为显着Eu正异常(δEu=1.34),而在(黄铁)绢英岩化蚀变中活化带出,表现出Eu负异常(0.890.95)。成矿期发生(黄铁)绢英岩化蚀变时,Eu从氧化态Eu3+转变为Eu2+,进入流体被带走,造成Eu负异常。金主要以Au(HS)-2形式在变质流体中运移。成矿流体沿片理面运移时,在挤压片理带发生黄铁绢英岩化蚀变,硫化作用使得流体还原硫活度降低,导致Au(HS)-2络合物失稳沉淀并赋存于黄铁矿和石英等矿物裂隙或晶格中,形成黄铁绢英岩型矿化;在构造透镜体带,成矿流体沿次级断裂面和碎裂岩裂隙发生蚀变形成脉型(黄铁)绢英岩,成矿元素在次级断裂面/裂隙内沉淀并形成石英硫化物脉型矿化;在节理带,成矿流体压力瞬时降低导致流体发生不混溶现象,使得Au(HS)-2络合物失稳沉淀并充填节理中形成细脉型矿化。

祁冬梅,周汉文,宫勇军,熊索菲,贾耽,张金,张旻玥[6](2015)在《岩石热液蚀变作用过程元素的活动性——河南祁雨沟金矿Ⅳ号岩体蚀变花岗斑岩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河南省祁雨沟金矿Ⅳ号角砾岩体不同中段(标高340m以上)的蚀变花岗斑岩角砾为研究对象,对其蚀变过程中主量、微量元素的活动性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与地表新鲜花岗斑岩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对比显示,从深部到浅部的蚀变花岗斑岩角砾经历了早期钠长石化、中期钾长石化和晚期黄铁绢英岩化三个阶段的蚀变作用,元素的行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具有显着的正Eu异常,Zr、Hf富集而Nb、Ta、Y强烈亏损等特点。引发热液蚀变的流体体系是碱性的、浅成低温的和低硫的,迁入了大量的Mg、P和LOI,并将Mn、Co和Zn活化转移出体系。该流体的pH由最初的碱性逐渐向酸性转变,碱性流体将成矿元素Au、Cu、Pb、Zn和稀土元素活化转移至酸性介质中沉淀富集,因此钠长石化、钾长石化和黄铁绢英岩化蚀变作用可作为金矿床重要的找矿标志。

覃祚焕,魏超,梁文飞,张良[7](2014)在《胶东焦家金矿床钾长石成因及成矿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焦家金矿属于蚀变岩型金矿,围岩蚀变发育,是我国储量最大的金矿床之一。该文对蚀变带中的钾长石的赋存状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未蚀变的玲珑岩体中的钾长石进行对比。认为焦家金矿床主要存在三种成因类型的钾长石,即原生钾长石(岩浆成因)、高温热液钾长石、低温热液钾长石。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热液钾长石的形成与成矿意义。

曹晖,李胜荣,姜文,李青,海东婧,王真[8](2013)在《胶东金青顶金矿钾长石化岩相学特征及形成温度的估算》文中指出金青顶金矿是胶东东部一个特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其探测深度已达约1 340m,含矿石英脉的围岩主要为黑云二长花岗岩。文中对蚀变围岩中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等主要矿物的结构与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及成因分析,发现热液成因钾长石大量存在于近矿围岩中,且深部钾长石化强度和范围都有加大的趋势,并大量出现由正长石和石英组成的团块状似伟晶岩。关于热液钾长石的形成温度,目前尚无可靠的测试数据。文中运用二长石温度计对蚀变岩中条纹长石平衡温度进行了估算,获得似伟晶岩中条纹长石平衡温度为433~482℃,而钾长石化叠加弱黄铁矿化花岗岩中条纹长石平衡温度为362~419℃。从似伟晶岩到钾长石化花岗岩、钾长石化叠加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中条纹长石平衡温度的渐次降低,反映了成矿流体与围岩反应逐渐弱化的特征。

曹晖[9](2013)在《胶东金青顶金矿大纵深成矿作用矿物学研究》文中认为金青顶金矿位于牟平-乳山成矿带中部,为我国目前最大的石英单脉型金矿。本文详细论述了矿床地质及热液蚀变特征,通过蚀变矿物标型特征、同位素研究、结合石英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水-岩反应原理,探讨了成矿年代、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及流体演化与成矿关系,并对Ⅱ号矿体深部进行了成矿远景预测。该矿床热液蚀变具有从高温到低温、多期多阶段的特征。蚀变类型较多,以钾长石化、绢英岩化、黄铁绢英岩化为主,钾长石化是流体迁移标志性蚀变,黄铁绢英岩化阶段成矿物质开始沉淀。蚀变钾长石化学成分特征表明成矿早期流体富K、Na、Si;蚀变孔洞中大量发育的赤铁矿、重晶石及金红石等包体表明流体具有较高氧逸度;二长石温度计、钾长石结构态温度计估算似伟晶岩、钾长石化花岗岩中钾长石形成温度在433~482℃、320~419℃之间。蚀变绿泥石包括有蠕绿泥石、铁镁绿泥石、鲕绿泥石,其化学成分分析表明蚀变过程中流体富Si,且随着围岩蚀变及成矿作用的进行,绿泥石中Si、Fe/(Fe+Mg)值逐渐增高,成矿环境向低氧逸度、还原环境转变;绿泥石矿物温度计显示钾长石化、黄铁矿绢英岩化-黄铁矿化次生绿泥石形成温度分别大致在337~380℃、250~340℃之间。蚀变岩团块状钾长石氩-氩同位素测试得到其形成年龄为118.7±1.2Ma,分析表明成矿热液蚀变事件与昆嵛山二长花岗岩的侵位无直接关系。碳氧同位素测试δ 13Cv-PDB‰、δ18Ov-SMOW‰分别在-1.3~-4.9、7.5~11.7之间,为地幔及原生岩浆来源;δ18O V-SMOW对δ13O V-PDB投图显示碳氧同位素演化具有混染岩浆高温效应以及海水渗透的特征。钾长石化蚀变成矿流体具富钾、高温、碱性、高氧逸度的特征,到黄铁绢英岩化阶段流体转为中高温、中酸性、还原性环境,成矿物质开始卸载、沉淀、富集成矿;流体不混溶、CO2的逸出、水-岩反应的持续进行、流体物理化学参数改变是金沉淀矿化的主要原因。石英环带及热发光标型参数深部矿体矿物学填图表明:主矿体Ⅱ号矿体-785m以下可能存在局部的轻度矿化,总体认为矿体深部及侧伏方向基本封闭。

李建波,蒋振频,鲁勇花,郭磊,史兴俊,曾涛[10](2011)在《陕西陈耳金矿床不同构造-岩相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控矿机理》文中认为通过对陈耳金矿床两类不同构造-岩相带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分析,发现元素特别是成矿元素Au的含量从片理化带→破碎蚀变带→石英脉逐渐增强。构造-岩相带内变形岩石的石英Rf/φ法有限应变测量表明,片理化带应变强度最大,破碎蚀变带应变强度小,应变集中在韧性剪切带边部的片理化带内。R型聚类分析表明Au与Ag、Cu、Pb及Zn的相关系数远大于Au与Ni、Co元素的相关系数,甚至接近于1。研究认为:破碎蚀变带内由于应变软化导致脆性裂隙大量发育,易于成矿流体的迁入与淀积而强富集;片理化带由于应变集中,造成成矿流体的迁出而弱富集。韧性剪切带脆-韧性变形转换不仅控制了矿体就位空间,同时也决定着元素迁移的方向。

二、Experimental study of gold activation-transport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otash metasomatism-alteration——North China platform gold deposit taken as an exampl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xperimental study of gold activation-transport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otash metasomatism-alteration——North China platform gold deposit taken as an example(论文提纲范文)

(1)胶东金矿床蚀变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水岩反应机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1 胶东区域地质特征与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
    1.1 胶东区域地质特征
    1.2 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
2 蚀变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 金矿床水岩反应机理分析
4 结 论

(2)胶西北金成矿电化学作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胶西北与金成矿地质概况
2 自然电场的产生与金成矿电化学反应
3 蚀变电化学作用及与金成矿关系
4 水的电离作用对蚀变矿化的制约
5 电化学作用对S、H、O同位素演化的制约
6 结论

(3)胶西北寺庄金矿床热液蚀变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1.1 区域地质
    1.2 矿床地质
2 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方法
3 分析结果
    3.1 主量元素组成
    3.2 微量元素组成
    3.3 稀土元素组成
    3.4 长石电子探针
4 讨论
    4.1 蚀变过程元素迁移规律
    4.2 蚀变矿化温度和氧逸度条件
    4.3 蚀变与金沉淀机制
5 结论

(4)小秦岭镰子沟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1矿区地质概况
2成矿地质特征
3样品采集与测试分析方法
4实验结果
    4.1氢、氧同位素组成
    4.2氦、氩同位素示踪
    4.3硫同位素组成
    4.4铅同位素组成
5讨论
    5.1成矿流体来源
        5.1.1氢、氧同位素示踪
        5.1.2氦、氩同位素示踪
    5.2成矿物质来源
        5.2.1硫同位素示踪
        5.2.2铅同位素示踪
        5.2.3其他证据示踪
    5.3矿质沉淀过程
6结论

(5)胶西北新城金矿床热液蚀变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区域与矿床地质
3 断裂构造分带与蚀变-矿化特征
    3.1 断裂构造分带
        3.1.1 主断裂面和断层泥
        3.1.2 挤压片理带
        3.1.3 构造透镜体带
        3.1.4 密集节理带
        3.1.5 稀疏节理带
    3.2 蚀变-矿化特征
4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5 热液蚀变过程的地球化学特征
6 讨论
    6.1 热液蚀变作用机制
    6.2 热液蚀变过程中的元素迁移
    6.3 热液蚀变与金矿化关系
    6.4 断裂构造分带对蚀变-矿化的控制作用
7 结论

(6)岩石热液蚀变作用过程元素的活动性——河南祁雨沟金矿Ⅳ号岩体蚀变花岗斑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及矿区地质背景
    1.1区域地质背景
    1.2祁雨沟Ⅳ号含金角砾岩体的地质特征
2花岗斑岩及其蚀变类型和阶段
    2.1样品采集及矿物成分分析方法
    2.2花岗斑岩的岩相学特征
    2.3花岗斑岩角砾的主要蚀变类型
        2.3.1钠长石化花岗斑岩
        2.3.2钾化花岗斑岩
        2.3.3黄铁绢英岩化花岗斑岩(样品QYG-55)
    2.4蚀变分带及阶段
3花岗斑岩蚀变过程的地球化学特征
    3.1样品的地球化学测试方法
    3.2蚀变花岗斑岩主微量元素等浓度图
        3.2.1衡量蚀变过程元素活动性的方法——等浓度线法
        3.2.2钠长石化花岗斑岩
        3.2.3钾长石化花岗斑岩
        3.2.4黄铁绢英岩化花岗斑岩
    3.3稀土元素在热液蚀变过程的活动性
        3.3.1蚀变程度最弱的花岗斑岩
        3.3.2钠长石化花岗斑岩
        3.3.3钾长石化花岗斑岩
        3.3.4黄铁绢英岩化花岗斑岩
4讨论
    4.1花岗斑岩蚀变过程的反应机制
        4.1.1钠长石化作用
        4.1.2钾长石化作用
        4.1.3黄铁绢英岩化作用
    4.2花岗斑岩蚀变过程的元素地球化学迁移
        4.2.1不活动元素
        4.2.2活动元素
        4.2.2.1亲石元素
        4.2.2.2亲硫元素
        4.2.2.3亲铁元素
        4.2.3稀土元素
        4.2.3.1各蚀变带稀土元素的活动性
        4.2.3.2Eu的行为
5结论

(7)胶东焦家金矿床钾长石成因及成矿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床地质特征
2 样品及分析方法
3 分析结果
    3.1 显微镜下特征
    3.2 化学成分特征
4 讨论
    4.1 钾长石化流体性质的探讨
    4.2 高温热液钾长石成因及成矿意义
    4.3 低温热液钾长石成因及成矿意义
5 结论

(9)胶东金青顶金矿大纵深成矿作用矿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思路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4 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太古-下元古界荆山群
        2.1.2 下元古界粉子山群
        2.1.3 第四系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概况
    3.2 矿体特征
    3.3 矿石特征
        3.3.1 矿石矿物组成
        3.3.2 矿石结构
        3.3.3 矿石构造
    3.4 金的赋存状态及特征
        3.4.1 金的赋存状态及特征
        3.4.2 碲化物赋存状态及特征
    3.5 成矿阶段
    3.6 热液蚀变
        3.6.1 蚀变类型
        3.6.2 蚀变岩特征
        3.6.3 蚀变分带
第4章 热液蚀变矿物学研究
    4.1 钾长石矿物学研究
        4.1.1 样品特征及分析方法
        4.1.2 分析结果
        4.1.3 讨论及结论
    4.2 绿泥石矿物学研究
        4.2.1 样品特征及分析方法
        4.2.2 分析结果
        4.2.3 讨论及结论
第5章 深部石英矿物学研究
    5.1 石英产状
    5.2 石英环带研究
        5.2.1 样品特征及测试方法
        5.2.2 分析结果
        5.2.3 讨论及结论
    5.3 石英流体包裹体
        5.3.1 样品特征及测试方法
        5.3.2 分析结果
        5.3.3 讨论及结论
    5.4 石英热释光
        5.4.1 样品特征及测试方法
        5.4.2 测试结果
        5.4.3 分析结果
        5.4.4 讨论及结论
第6章 同位素研究
    6.1 Ar-Ar同位素测年
        6.1.1 采样位置和样品特征
        6.1.2 分析方法及测试结果
        6.1.3 讨论
    6.2 C-O同位素
        6.2.1 采样位置和样品特征
        6.2.2 分析方法及测试结果
        6.2.3 讨论
第7章 矿床成因及深部预测
    7.1 成矿年代学
    7.2 成矿物质来源
    7.3 成矿流体来源及特征
    7.4 流体演化及成矿
        7.4.1 流体不混溶作用
        7.4.2 物理化学条件
        7.4.3 水-岩反应作用
        7.4.4 流体与金的沉淀机制
    7.5 深部成矿预测
第8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陕西陈耳金矿床不同构造-岩相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控矿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与矿床地质特征
2 矿区构造-岩相带
    2.1 矿区构造-岩相带划分
    2.2 矿区构造-岩相带空间展布
3 矿区构造-岩相带有限应变测量
4 构造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 矿区土壤与岩石微量元素背景值
    4.2 微量元素在各构造-岩相带的分布特征
    4.3 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特征
5 构造控矿机理与元素的相关性探讨
    5.1 构造活动决定成矿元素富集的空间
    5.2 构造活动决定成矿元素活化、迁移的方向
    5.3 构造活动与成矿元素富集同期
    5.4 成矿元素Au与其他元素的相关性分析
6 结论

四、Experimental study of gold activation-transport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otash metasomatism-alteration——North China platform gold deposit taken as an example(论文参考文献)

  • [1]胶东金矿床蚀变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水岩反应机理分析[J]. 朱兴明,周鑫,杨斌,邹艳红,王杜涛,向胤合. 黄金, 2021
  • [2]胶西北金成矿电化学作用探析[J]. 段磊,周鑫,杨斌,刘占坤,王荣超,向胤合. 黄金, 2020(07)
  • [3]胶西北寺庄金矿床热液蚀变作用[J]. 刘向东,邓军,张良,林少一,周明岭,宋宇宙,徐晓磊,连琛芹. 岩石学报, 2019(05)
  • [4]小秦岭镰子沟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过程[J]. 王雷,刘家军,翟德高,朱文兵,孟旭阳. 地质学报, 2018(02)
  • [5]胶西北新城金矿床热液蚀变作用[J]. 张潮,黄涛,刘向东,刘育,赵海,王旭东. 岩石学报, 2016(08)
  • [6]岩石热液蚀变作用过程元素的活动性——河南祁雨沟金矿Ⅳ号岩体蚀变花岗斑岩的研究[J]. 祁冬梅,周汉文,宫勇军,熊索菲,贾耽,张金,张旻玥. 岩石学报, 2015(09)
  • [7]胶东焦家金矿床钾长石成因及成矿意义[J]. 覃祚焕,魏超,梁文飞,张良. 山东国土资源, 2014(04)
  • [8]胶东金青顶金矿钾长石化岩相学特征及形成温度的估算[J]. 曹晖,李胜荣,姜文,李青,海东婧,王真. 地学前缘, 2013(03)
  • [9]胶东金青顶金矿大纵深成矿作用矿物学研究[D]. 曹晖.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8)
  • [10]陕西陈耳金矿床不同构造-岩相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控矿机理[J]. 李建波,蒋振频,鲁勇花,郭磊,史兴俊,曾涛. 中国地质, 2011(06)

标签:;  ;  ;  ;  ;  

钾盐交代-蚀变过程中金活化-运移试验研究——以华北台地金矿床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