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内听宫”穴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针刺“内听宫”穴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一、针刺“内听宫”穴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张小娅[1](2020)在《针刺颈段夹脊穴治疗突发性耳聋鼠的时间窗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运用针刺颈段夹脊穴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药物诱导的突发性耳聋模型小鼠进行治疗,观察研究针刺颈段夹脊穴治疗突发性耳聋小鼠的治疗时间窗,筛选出突发性耳聋小鼠治疗的最佳时间,以期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72只听力正常的昆明雄性小鼠隔离饲养一周后,随机抽取8只不作任何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剩余64只小鼠作为药物诱导模型组,按照250 mg/kg的剂量皮下注射硫酸庆大霉素,1 h后按照85 mg/kg的剂量静脉注射呋塞米,进行模型构建。经ABR检测,双耳阈值引不出或者致聋前后阈移大于20 dB者保留,其余剔除。将符合上述纳入标准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8只。其中模型对照组正常饲养,不做处理,各实验组根据造模成功时间,依次按1天、2天、3天、7天、15天、30天、60天运用针刺小鼠颈段夹脊穴进行治疗,每日定时针刺小鼠颈段夹脊穴,留针30min,连续治疗1月后,进行ABR检测,并对各实验组小鼠的全血黏度及动脉血FIB进行检测,以评价各组间因治疗时间不同所造成的对耳聋治疗疗效的差异。结果:1.各实验组在治疗一个月后,经ABR检测,听力均有所恢复,全血粘度、动脉血FIB含量也有所降低,各组间根据治疗开始的时间不同恢复程度存在差异。2.根据治疗开始的时间不同,治疗效果具有差异,但是7天以内开始治疗的患鼠,无论是ABR检测,还是全血粘度、动脉血FIB检测结果都不具有显着差异,且治疗效果明显,说明造模成功后7天以内对小鼠进行治疗,属于“早发现、早治疗”的范畴。3.造模成功后15开始治疗的患鼠,恢复情况较前几组明显降低,但积极治疗仍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ABR,全血粘度及动脉血FIB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4.造模成功后30天及以上时间开始治疗的患鼠,恢复情况较差,各组检测结果均不理想。结论:造模成功后7天以内开始治疗属于“早发现,早治疗”的范畴;发病以后15天以内都能做到有效的治疗;30天、60天后开始治疗的患鼠恢复情况较差。

董明雪[2](2020)在《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肝胆火盛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观察电针与普通针刺法治疗突发性耳聋(肝胆火盛型)患者听阈水平及临床症候的影响,并进行疗效差异比较,为临床电针治疗肝胆火盛型突发性耳聋提供一种治疗思路与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肝胆火盛型突发性耳聋纳入标准的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分别给予电针和普通针刺法干预。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听阈水平、中医各症候量化评分及分级结果、安全性,并进行比较。结果:1.临床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耳聋程度与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不同耳聋程度与治疗效果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1),对照组患者则无相关性(P>0.05);结合愈显率,观察组对轻度患者疗效最佳,对重度聋、全聋患者最差;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中度聋患者疗效差异明显(P<0.01);3.听阈: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平均听阈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平均听阈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4.各症候量化评分及分级: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听力降低、耳鸣、耳闷、眩晕分级评分及主观感觉自评分、总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显着(P<0.01);治疗后观察组在耳鸣、耳闷分级评分、主观感觉自评分、总评分方面以及耳聋程度量化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5.安全性观察:两组患者均无晕针、周围神经损伤、血肿等事件发生。结论:电针治疗肝胆火盛型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特别是在改善中度聋患者方面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电针可降低患者听阈水平,能有效缓解各项中医临床症候,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于洋[3](2020)在《针刺、穴位注射对庆大霉素中毒小鼠耳蜗损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实验研究,验证针刺、穴位注射的治疗方法,可降低GM诱导耳毒性小鼠耳蜗的损伤,从而保护耳蜗毛细胞、螺旋神经节形态的完整性,降低ABR阈值;并促进耳蜗组织抗氧化酶合成,提高内耳抗氧化损伤能力;影响NrF2信号通路基因转录、蛋白表达,拮抗庆大霉素诱导毛细胞及神经节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分五组实验,每组实验前分组、造摸、给药、治疗、脑干电位测试均相同。选取正常健康昆明小鼠48只(96只耳),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Ⅰ、阴性对照组:第1至10天,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5ml/Kg。Ⅱ、模型组(GM):第1至10天,每日腹腔注射GM,100mg/kg。Ⅲ、阳性药组(GM+EGB):第1至10天,每日8:30腹腔注射GM,100mg/kg。从第2天-第10天腹腔注射EGB,7mg/kg;Ⅳ,针刺组(GM+针刺):第1至10天,每日8:30腹腔注射GM,100mg/kg。从第2天-第10天取听宫、听会、翳风针刺,留针10分钟。Ⅴ、穴位注射组(GM+穴位注射):第1至10天,每日8:30腹腔注射GM,100mg/kg。从第2天-第10天取听宫、翳风、耳尖穴位注射。Ⅵ、针刺+穴位注射组(GM+针刺+穴位注射):第1至10天,每日8:30腹腔注射GM,100mg/kg。从第2天-第10天取听宫、听会、翳风针刺,留针10分钟。于听宫、听会、翳风穴位注射。各组小鼠停药后第一天进行ABR检测,与模型组比较ABR阈移。分析针刺、穴位注射在庆大霉素诱导耳聋小鼠听阈的影响。根据不同实验对耳蜗组织要求不同,运用不同提取方式,分别提取耳蜗组织,观察耳蜗毛细胞形态及数量变化,分析耳蜗组织抗氧化系统的变化,观察NRF2信号途径基因转录水平改变,比较NRF2信号途径相关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1.模型组ABR检测结果阈移为17.50±2.43,与阴性对照组1.67±1.6比较,P<0.001,具有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成功建立了庆大霉素诱导耳聋模型,阳性对照组、针刺组、穴位注射组、针刺加穴位注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阈移,而且低于模型组,针刺加穴位注射组较模型组差异显着。2.阴性对照组耳蜗内、外毛细胞排列整齐,而模型组耳蜗内、外毛细胞均有损失,排列不整齐。阳性对照组、针刺组、穴位注射组、针刺加穴位注射组毛细胞皆有不等的损失,排列趋于整齐,其中针刺加穴位注射组毛细胞丢失最少,即治疗效果最佳。3.在抗氧化应激实验中,针刺、穴位注射治疗后SOD、GSH-PX活力提高,GSH-PX活力降低。4.针刺,穴位注射后,检测耳蜗组织内的Nrf2,HO-1及NQO1的表达增高。5.免疫组化实验中,针刺、穴位注射治疗后HO1、NQO-1、Nrf2在HC、SGN中的表达增加,caspase-3表达减少。免疫组化照片中,HO1、NQO-1、Nrf2在HC、SGN两组照片,针刺加穴位注射组的表达阳性程度较高,caspase-3两组照片,针刺加穴位注射组的表达阳性程度较低。结论:1.GM可诱导耳毒性,提高小鼠ABR阈值;破坏毛细胞、螺旋神经节形态,诱导细胞死亡。2.针刺组、穴位注射组治疗能够减轻GM的耳毒性,减少GM对耳蜗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的损伤,保护毛细胞、螺旋神经节形态完整性,降低ABR阈值。3.庆大霉素破坏耳蜗组织的抗氧化系统,抑制抗氧化酶系统合成。针刺、穴位注射可促进抗氧化酶合成,提高内耳抗氧化损伤能力。4.针刺、穴位注射治疗对庆大霉素诱导的耳聋小鼠耳蜗组织NrF2信号通路基因转录、蛋白表达有显着影响,激活抗氧化应激机制,拮抗庆大霉素诱导毛细胞及神经节细胞凋亡的作用。5.在各治疗组中针刺+穴位注射组治疗的作用效果最佳。

胡微[4](2020)在《针刺结合百会灸治疗脾胃虚弱型原发性耳鸣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百会灸治疗脾胃虚弱型原发性耳鸣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本研究选取就诊于我院针灸科和耳鼻喉科门诊的脾胃虚弱型原发性耳鸣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百会灸,针刺主穴:听会、耳门、翳风、风池(均患侧);配穴:脾俞、胃俞、足三里(均双侧)、中脘;留针期间艾灸百会穴,每日1次,7天1个疗程(连续治疗6天,休息1天),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甲钴胺片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次10mg,睡前服,每日1次;甲钴胺片,每次0.5mg,餐后服,1日3次,共连续治疗4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耳鸣评价量表(TEQ)评分、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评分、气导平均听阈值及临床疗效,并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耳鸣评价量表(TEQ):治疗后,两组的TEQ的各项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在降低耳鸣出现的环境、耳鸣对生活及工作的影响评分方面疗效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降低耳鸣的持续时间、耳鸣对睡眠及情绪的影响、患者对耳鸣总体感受单项评分及总分疗效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治疗后,两组的THI的各项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在降低THI评分疗效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气导平均听阈值:治疗后,两组的气导平均听阈值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在降低气导平均听阈值疗效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为6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针刺结合百会灸治疗脾胃虚弱型原发性耳鸣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在缩短耳鸣时间、减少耳鸣对情绪和睡眠的影响、改善患者耳鸣的总体感受、改善听力等方面较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甲钴胺片更具有优势。2、针刺结合百会灸治疗脾胃虚弱型原发性耳鸣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甲钴胺片。

叶秋婷[5](2020)在《针灸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突发性耳聋(Sudden Hearing Loss)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作为耳鼻喉科的常见急症,它往往导致患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听力损失达到最低点。国内目前关于此病的流行病学资料较少,但近年来,研究显示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原因不明的特点致治疗效果不明显比例的增加[1]。另发病机制的不明确[2]给西医治疗本病带来不便,使疾病不能得到有效根治,而近年各学者发表的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文章不断更新,说明针灸疗法在对本病的治疗上发挥了极大作用。本研究在收集针灸及相关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基础上,对针灸治疗本病进行筛选、评价,通过完整、缜密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探讨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液流变学、伴随症状的改善。从而为临床上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提供循证医学支持,为在针灸手段的选择上提供有力指导。方法:通过联网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F)、Pubmed、Cochrane Library、SpringerLink和Science Direct等及手工检索湖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内相关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符合纳入标准的针灸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月。按照规定的纳入及排除研究标准选入最终研究,提取研究数据,利用国际公认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利用RevMen 5.3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Meta分析。因最终纳入研究的结果评价有按人数与耳数评估的区别,将最终纳入的17篇研究分为两组进行评价分析,以人数为治疗有效标准的标为组1,以耳数为治疗有效标准的列为组2,通过灵敏度分析后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此次meta分析最终包括17项研究,全部为中文文献。文献质量评价结果:17篇文献的Jadad评分均大于3分,均为高质量文献。17篇文献总纳入患者1397人,治疗组总人数为702人,对照组695人。Meta分析结果提示:(1)有效率:因疾病特殊性,分为以人为单位及以耳为单位两组;两组均提示含有针灸的治疗组优于药物组。(2)伴随症状:针灸疗法治疗耳鸣有显着优势。(3)听力损失分贝:针灸疗法对于患者听力损失分贝的改善有显着优势(4)血液流变学(HR):针灸疗法对于患者全血粘度比(BV)、血浆粘度比(PV)、红细胞压积(Hct)等的调节有明显优势,对纤维蛋白原(Fb)的改善无明显优势(5)不同耳聋程度有效率:针灸疗法对于轻-中度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无明显优势,对于重-极重度患者的有效率的改善有明显优势。17篇文献中只有3篇文献提及不良反应,其中2篇文献提及未出现不良反应;17篇文献中只有4篇文献提及退出与脱落情况。结论:该系统评价提示针灸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不论是单纯针灸疗法还是与药物或高压氧等其它方法联用效果均稳定,但目前国内外研究关于的突发性耳聋治疗的结局评价除以上指标外,还有耳鸣残疾量表评分(THI)、焦虑自评量表(SAS)、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等,还需进行全面评价来完善针灸疗法对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纳入文献大多偏倚风险未知,提示文献中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不甚严谨,需要我们谨慎对待评价结果,且试验多为小样本、单中心研究,随访度及不良反应的报道也不全,真实性可靠度不高,结局仍需规范严谨的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研究做支撑。

张前福[6](2019)在《运用董氏奇穴配合传统腧穴治疗肾精亏损型耳鸣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运用董氏奇穴配合传统腧穴对肾精亏损型耳鸣进行临床疗效研究,以及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研究董氏奇穴配合传统腧穴治疗肾精亏损型耳鸣的临床特点及优势,为临床治疗肾精亏损型耳鸣提供更多参考资料。方法:本课题共纳入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78例,按照完全随机的原则分为董氏奇穴配合传统腧穴组(治疗组)39例,传统腧穴组(对照组)39例。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3周。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分别对耳鸣严重程度评分、耳鸣致残量表(TH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进行比较,并且根据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对随访1周的耳鸣严重程度评分也进行比较,对短期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耳鸣致残量表(TH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耳鸣致残量表(TH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随访1周的耳鸣严重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董氏奇穴配合传统腧穴可有效改善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的耳鸣严重程度,疗效优于传统腧穴。2.董氏奇穴配合传统腧穴与传统腧穴在改善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的耳鸣致残程度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但董氏奇穴配合传统腧穴在改善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的耳鸣致残程度方面显示更大的优势。3.董氏奇穴配合传统腧穴与传统腧穴都可有效改善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的焦虑和睡眠质量,且疗效相当。4.董氏奇穴配合传统腧穴与传统腧穴都对改善肾精亏损型耳鸣有短期疗效,且短期疗效相当。

徐奕娴[7](2019)在《体针结合耳穴埋针治疗肝火上炎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体针结合耳穴埋针治疗肝火上炎型突发性耳聋,将治疗前后听力及耳鸣情况的改善与西药治疗进行对比,探讨关于肝火上炎型突发性耳聋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1.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针灸科和耳鼻喉科的肝火上炎型突发性耳聋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各30例。2.两组均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mg静脉滴注5天作为基础治疗。针刺组采用毫针针刺结合揿针耳穴埋针,体针取主穴:耳门、听宫、翳风、风池(皆患侧);配穴:太冲、合谷、足临泣(皆双侧)。耳穴取:内耳、肝、肾(皆单侧)。体针取针后再进行耳穴埋针,体针1天1次,每次30分钟;耳穴埋针2天1次,每次只取单侧耳穴,双耳交替。西药组口服长春西汀片和甲钴胺片,长春西汀片每次10mg,餐后服,1天3次;甲钴胺片每次0.5mg,餐后服,1天3次。两组均治疗14天。3.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听力值并对伴随耳鸣症状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耳鸣严重程度评分,统计分析发病相关因素,所有数据都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统计数据结果,比较体针结合耳穴埋针和口服西药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针刺、西药组患者治疗后听力情况和耳鸣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法均能提高患者听力情况和改善耳鸣症状。2.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1)听力改善方面:治疗后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平均听阈值明显降低(P<0.05)。(2)耳鸣程度改善方面:治疗后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耳鸣程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1)耳聋临床疗效:针刺组总有效率86.21%,西药组总有效率72.41%,两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组耳聋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2)耳鸣症状临床疗效:针刺组总有效率81.82%,西药组总有效率71.42%。两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耳鸣症状改善方面两组临床疗效没有明显区别。4.部分因素与耳聋疗效相关性:(1)听力损失程度和耳聋临床疗效的关系:针刺组与西药组所选病例的听力损失程度和疗效关系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以下组疗效优于重度及重度以上组,考虑听力损失程度可能是影响听力疗效的因素之一。(2)初诊时间和耳聋临床疗效的关系:两组所选病例初诊时间与耳聋疗效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时间小于7天的患者耳聋疗效优于7天及大于7天的患者,初诊时间也可能是影响听力疗效的因素之一。结论1.体针结合耳穴埋针和口服长春西汀、甲钴胺两种治疗方法都可以提高肝火上炎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水平,针刺组在听力恢复上优于西药组。2.针刺组与西药组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耳鸣症状,但两组无明显差别。3.听力损失程度与耳聋疗效可能存在相关性,初诊时间也是影响耳聋疗效的因素之一,这对预后的判断提供了帮助。

张世科[8](2019)在《电项针加电耳周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观察电项针加电耳周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对突发性耳聋患者伴随的耳鸣症状和焦虑状态的改善情况。研究方法:选取我院的12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电针组60例,针刺组60例,根据不同听阈曲线,两组患者又进一步分为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全聋型4个亚组,所有患者采用2015年中国突发性耳聋指南依据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给予或接受过相应的常规治疗方案,针刺组根据2015年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突发性耳聋》推荐的毫针刺法制定的常规针刺法(取穴:(1)主穴:翳风TE17、听会GB2、听宫SI19、耳门TE21;(2)配穴:风池GB20、中渚TE3、外关TE5、太冲LR3、侠溪GB43),电针组采用上述针灸指南推荐的电项针(风池GB20、供血穴)加电耳周针(耳门TE21、听宫SI19、听会穴GB2),选用疏波(2Hz)、电流1mA,30min/次,1次/d,疗程均为14天。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听力、耳鸣疗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纯音听阈(PTA),以及记录部分伴随焦虑状态的SD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研究结果:电针组听力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86.67%,高于针刺组的56.67%和6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听阈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电针组的平均听阈值低于针刺组,差值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耳鸣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8.79%和90.91%,高于针刺组的55.17%和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和针刺组的HAMA评分分别下降了9.65±1.50和4.86±0.79(Z=-5.712,p=0.000),SAS评分分别下降了22.74±0.96和17.38±3.61(Z=-5.683,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电项针加电耳周针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组。2.电项针加电耳周针能够改善患者的耳鸣症状和焦虑状态,优于针刺组。

郑良玉[9](2019)在《电针治疗耳鸣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目的通过观察耳鸣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标尺(VAS)法评分、耳鸣残疾度量化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评分以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比较电针和单纯针刺治疗耳鸣的疗效差异,初步探讨耳鸣发病机制与相关性因素,为优化耳鸣的针灸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与临床依据,从而为耳鸣的治疗寻找一种既简便又疗效显着的治疗方法。2方法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耳鸣患者分成两组,常规针刺组30例,电针组30例。在治疗开始之前,对60例耳鸣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通过病史询问及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调查每位患者是否伴有临床常见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颈椎病、眩晕、头痛、睡眠障碍等,并记录伴随这些常见病的例数,计算所占百分比。在治疗上常规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电针组在常规针刺组基础上加入电针,10天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耳鸣残疾度量化表、视觉模拟标尺法进行评分比较,评价疗效。同时观察两组耳鸣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结果⑴60例耳鸣患者中,有49例同时伴有颈椎病,占比81.7%,排名第二的是睡眠障碍疾病,有46例患者,占比76.7%,排名第三的是高血压病,有37例,占比61.7%。⑵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显着性意义,具有可比性;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降低,两组患者组内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差异具有显着性;两组患者组间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差异具有显着性。由此可说明电针组和常规针刺组均能够降低耳鸣响度,且电针组相较于常规针刺组效果更为显着。⑶两组患者治疗前THI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显着性意义,具有可比性;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TH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降低,两组患者组内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差异具有显着性;两组患者组间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差异具有显着性。由此可说明电针组和常规针刺组均能够改善耳鸣患者社会生活、工作学习以及心理状态,降低耳鸣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的影响,且电针组相较于常规针刺组疗效更为显着。⑷两组患者治疗前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P>0.05,差异无显着性意义,具有可比性,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P>0.05,差异无显着性意义,具有可比性,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P>0.05,差异无显着性意义,具有可比性;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改善,两组患者组内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差异具有显着性;两组患者组间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两组患者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改善,两组患者组内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差异具有显着性;两组组间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两组患者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改善,两组患者组内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差异具有显着性;两组组间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由此可说明电针组和常规针刺组均能够改善耳鸣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⑸两组患者经过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根据THI评分以及VAS评分来评估两种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电针组30例患者中有7例痊愈,12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90%;常规针刺组30例患者中有3例痊愈,9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总有效率76.7%。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说明,电针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均能改善耳鸣症状;电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针刺。4.结论⑴在60例耳鸣患者伴随的临床常见基础性疾病种类中,伴随颈椎病的患者人数最多,其次分别为睡眠障碍和高血压病;⑵电针和常规针刺均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耳鸣响度和耳鸣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⑶电针和常规针刺对耳鸣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电针疗效显着优于常规针刺。

胡金星[10](2017)在《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1、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就诊于我院针灸科和耳鼻喉科的符合研究标准的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患者60例,通过查随机数字表将60例病例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各30例。2、针刺组采用毫针针刺,取主穴:率谷透曲鬓、耳门、听会、翳风(皆患侧),配穴:血海、足窍阴、太冲(皆双侧),一日一次。西药组口服长春西汀片和甲钴胺片,长春西汀片餐后服,每次5mg,一日三次;甲钴胺片餐后服,每次0.5mg,一日三次。两组都以十日作为一个疗程,两疗程间休息五日,治疗两个疗程。3、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听力值并进行耳鸣严重程度评分,统计分析发病相关因素,所有数据都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统计数据结果,比较针刺和口服西药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针刺、西药组患者治疗后听力情况和伴随耳鸣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法均能提高患者听力情况和改善伴随耳鸣症状。2、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①听力改善方面:治疗后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平均听阈值明显提高(P<0.05)。②改善耳鸣程度方面:治疗后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耳鸣程度评分下降无明显差别(P>0.05)。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①耳聋临床疗效:针刺组痊愈率24.14%,显效率41.38%,有效率20.69%,总有效率86.21%;西药组治愈率6.90%,显效率20.69%,有效率34.48%,总有效率62.07%。两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组耳聋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②耳鸣临床疗效:针刺组痊愈率15.00%,显效率30.00%,有效率35.00%,总有效率80.00%;西药组治愈率10.53%,显效率31.58%,有效率31.58%,总有效率73.68%。两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耳鸣改善方面两组临床疗效没有明显区别。4、部分因素与耳聋疗效相关性:①病程与耳聋疗效关系:针刺组与西药组所选病例的病程和疗效关系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7天组疗效优于7~14天病程组疗效,考虑病程可能是影响听力疗效的因素之一。②有无伴随耳鸣与耳聋疗效关系:两组所选病例有无伴随耳鸣与听力疗效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有无伴随耳鸣与疗效的关系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结论1、针刺和口服长春西汀、甲钴胺两种治疗方法都可有效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2、针刺在改善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的听力损失情况上确有疗效,对比西药组具有明显优势,在改善耳鸣方面与西药组疗效相当。3、病程与耳聋疗效可能存在相关性,建议突发性耳聋患者发现症状后,尽早明确诊断进行干预治疗,预后较好;有无伴随耳鸣是否成为影响耳聋疗效的因素之一尚不确切,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二、针刺“内听宫”穴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刺“内听宫”穴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颈段夹脊穴治疗突发性耳聋鼠的时间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abbreviations)
第一章 引言
    1.1 对突发性耳聋的认识
    1.2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现状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动物
    2.3 实验耗材
    2.4 实验方法
        2.4.1 实验动物的处理
        2.4.2 指标测定
        2.4.2.1 指标测定仪器
        2.4.2.2 ABR仪器测定原理
        2.4.2.3 全血粘度检测
        2.4.2.4 动脉血FIB检测
        2.4.2.5 纳入标准
        2.4.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数据结果对比
        3.1.1 ABR检测结果对比
        3.1.2 全血粘度检测结果对比
        3.1.3 动脉血FIB检测结果对比
第四章 讨论
    4.1 颈夹脊穴与突发性耳聋的关系
    4.2 时间窗对突发性耳聋鼠治疗效果的影响
    4.3 全血粘度与听力的关系
    4.4 动脉血FIB与听力的关系
    4.5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4.5.1实验研究的不足
        4.5.2 实验研究的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突发性耳聋的认识及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2)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肝胆火盛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与样本量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方法
        2.4 数据统计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3 观察组患者耳聋程度与疗效相关性分析
        3.4 对照组患者耳聋程度与疗效相关性分析
        3.5 两组不同耳聋程度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3.6 两组患者平均听阈比较
        3.7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量化评分情况比较
        3.8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量化评分情况比较
        3.9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量化评分情况比较
        3.10 两组患者治疗后耳聋量化分级情况比较
        3.11 安全性结果比较
讨论
    1 中医对突发性耳聋的认识
        1.1 病名的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
    2 现代医学对突发性耳聋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治疗
    3 试验结果分析
    4 疗效机理探讨
        4.1 穴位作用
        4.2 电针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近十年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3)针刺、穴位注射对庆大霉素中毒小鼠耳蜗损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概述
    2.现代医学对耳聋的研究概况
    3.中医对耳聋的研究
实验研究
    实验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实验二 基底膜分离和毛细胞染色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实验三 针刺、穴位注射治疗对庆大霉素诱导的耳毒性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步骤
        3 实验结果
    实验四 针刺、穴位注射对庆大霉素诱导的耳聋小鼠耳蜗组织 NRF2X 信号途径基因转录的影响
        1 实验动物
        2 实验步骤
        3 实验结果
    实验五 针刺、穴位注射对庆大霉素诱导的耳聋小鼠耳蜗组织 NRF2X 信号途径蛋白表达的影响
        1 实验动物
        2 实验设备
        3 实验材料
        4 实验步骤
        5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4)针刺结合百会灸治疗脾胃虚弱型原发性耳鸣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及脱落标准
        1.5 研究对象来源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盲法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观测时间
        2.6 疗效评价标准
        2.7 不良事件统计与处理
        2.8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比较
        2.1 性别及年龄比较
        2.2 病程比较
    3 观察指标比较
        3.1 TEQ评分比较
        3.2 THI评分比较
        3.3 气导平均听阈值比较
    4 临床疗效
    5 安全性评价和针刺不良反应
分析与讨论
    1 西医对耳鸣的认识
        1.1 耳鸣的概况及分类
        1.2 耳鸣的病因
        1.3 耳鸣的发病机制
        1.4 耳鸣的治疗方法
    2 中医对耳鸣的认识
        2.1 病名认识
        2.2 病因病机
        2.3 耳鸣的治疗方法
    3 脾胃虚弱型的选择依据
        3.1 耳为清空之窍,喜清恶浊
        3.2 脾胃与耳窍的关系
    4 针刺结合百会灸的选择依据
        4.1 选取穴位依据
        4.2 灸百会穴的依据
        4.3 针刺结合百会灸治疗脾胃虚弱型原发性耳鸣的中医理论分析
        4.4 针刺结合百会灸治疗脾胃虚弱型原发性耳鸣的西医机理分析
    5 西药的选择依据
    6 指标的选择依据
        6.1 耳鸣评价量表(TEQ)的选择依据
        6.2 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的选择依据
        6.3 纯音听阈测试的选择依据
    7 研究结果的分析
        7.1 耳鸣评价量表(TEQ)评分分析
        7.2 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评分分析
        7.3 气导平均听阈值分析
        7.4 疗效评价
    8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针灸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一 研究资料与方法
    1 研究类型
    2 纳入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排除标准
    4 文献检索
        4.1 检索策略
        4.2 检索语言
        4.3 检索年限
    5 干预措施
        5.1 治疗组干预措施
        5.2 对照组干预措施
    6 结局指标
        6.1 主要指标
        6.2 次要指标
    7 文献筛选与资料数据的提取
    8 方法学质量评价
    9 统计分析
二 结果与结论
    1 结果
        1.1 检索结果
        1.2 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
        1.3 结论
        1.4 结局指标
        1.5 不良反应
        1.6 退出与脱落
    2 文献偏倚评价
        2.1 随机方式的产生
        2.2 随机化的隐藏
        2.3 盲法
        2.4 结局数据的完整性
        2.5 选择性报告
        2.6 其他偏倚
    3 Meta分析结果
        3.1 以人数为疗效单位的Meta分析结果
        3.2 以耳数为疗效单位的Meta分析结果
        3.3 针灸对于突发性耳聋伴随症状的改善
        3.4 听力损失分值的比较
        3.5 血液流变学的比较
        3.6 不同损伤程度患者的有效率的比较
        3.7 敏感性分析
        3.8 发表性偏倚
    4 结论
讨论
    1 结果分析
        1.1 文献质量
        1.2 Meta分析结果
        1.3 治疗组针灸疗法的选择
    2 研究的局限性
        2.1 文献语言
        2.2 文献质量
        2.3 偏倚风险
        2.4 干预措施
        2.5 其他数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综述 突发性耳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2: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运用董氏奇穴配合传统腧穴治疗肾精亏损型耳鸣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4 研究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处理
    1.7 技术路线图
    1.8 安全性检测
    1.9 依从性评价
2 结果
    2.1 基线情况分析
    2.2 治疗后结果分析
    2.3 安全性评价
    2.4 依从性评价
3 讨论
    3.1 中医学对肾精亏损型耳鸣的认识
    3.2 董氏奇穴的渊源
    3.3 董氏奇穴治疗肾精亏损型耳鸣的选穴初探
    3.4 传统腧穴治疗肾精亏损型耳鸣的经典剖析
    3.5 现代医学对耳鸣的认识
    3.6 运用董氏奇穴配合传统腧穴治疗肾精亏损型耳鸣的疗效分析
结论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耳鸣严重程度评估指标及评分标准
    附录2 耳鸣致残量表评分标准
    附录3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附录4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附录5 综述 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6 伦理批件

(7)体针结合耳穴埋针治疗肝火上炎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2.3 耳聋程度等级分级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脱落和剔除标准
    6 分组方法
    7 治疗方法
        7.1 针刺组
        7.2 西药组
    8 指标检测
        8.1 纯音听阈测定
        8.2 耳鸣严重程度评分表
    9 疗效判断标准
        9.1 耳聋疗效评定标准
        9.2 耳鸣疗效评定标准
    10 统计处理
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1.1 性别
        1.2 年龄
        1.3 初诊时间
        1.4 基本病情
    2 观察指标比较
        2.1 治疗前后平均听阈值比较
        2.2 治疗前后耳鸣评分比较
        2.3 耳聋临床疗效比较
        2.4 耳鸣临床疗效比较
    3 部分因素与耳聋疗效相关性
        3.1 听力损失程度与耳聋疗效关系
        3.2 初诊时间与耳聋疗效关系
    4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突发性耳聋的认识
        1.1 病名认识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原则
        1.4 治疗方法
    2 选择肝火上炎型的依据
    3 选择体针结合耳穴埋针治疗的依据
        3.1 体针结合耳穴埋针治疗的优越性
        3.2 选取穴位依据
    4 对照组长春西汀和甲钴胺的选取依据
    5 指标选择依据
        5.1 选择听力纯音测听依据
        5.2 选择耳鸣严重程度评分表依据
    6 研究结果分析
        6.1 病例完成情况及基线情况分析
        6.2 临床疗效分析
        6.3 部分因素与耳聋疗效关系分析
        6.4 体针结合耳穴埋针治疗肝火上炎型突发性耳聋的机理分析
    7 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电项针加电耳周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祖国医学对SD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2.现代医学对SD的认识和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统计方法
    4.研究结果
讨论
    1.立题依据
    2.2015 年中国SD指南
    3.高氏电项针的治疗作用
    4.电项针加电耳周针的治疗机制探讨
    5.电项针加电耳周针治疗SD的疗效分析
    6.不足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9)电针治疗耳鸣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文献研究
    1.中医对耳鸣的认识
        1.1 中医对耳鸣病因病机的研究
        1.2 中医治疗耳鸣的临床研究
        1.2.1 单纯针刺
        1.2.2 电针
        1.2.3 针药结合
        1.2.4 针、灸结合
        1.2.5 其他疗法
    2.西医对耳鸣的认识
        2.1 西医对耳鸣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
        2.1.1 外耳及中耳病变
        2.1.2 内耳病变
        2.1.3 血管性疾病引起内耳缺血
        2.1.4 精神心理因素
        2.2 西医对耳鸣的治疗
        2.2.1 药物疗法
        2.2.2 掩蔽疗法
        2.2.3 认知行为疗法
        2.2.4 习服疗法
        2.2.5 其他疗法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观察方法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
        2.3.1 常规针刺组
        2.3.2 电针组
        2.4 意外情况处理
        2.5 观察指标
        2.6 疗效评定标准
        2.7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及研究结果分析
        1.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1.2 两组患者年龄及病程比较
        1.3 60 例耳鸣患者伴随常见病种类
        1.4 两组患者治疗前视觉模拟标尺(VAS)法评分比较
        1.5 两组患者治疗前耳鸣残疾量化表(THI)评分比较
        1.6 两组患者治疗前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1.6.1 两组患者治疗前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1.6.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1.6.3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HI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2.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2.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2.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3.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讨论
    1.耳鸣病因的循证医学研究
    2.针灸治疗耳鸣的作用机制研究
    3.电针穴位、波形的选择对耳鸣疗效的影响
        3.1 电针不同穴位对耳鸣疗效的影响
        3.2 电针不同波形对耳鸣疗效的影响
    4.研究结果分析
        4.1 60 例耳鸣患者伴随常见病种类结果分析
        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4.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HI评分比较
        4.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比较
        4.5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5.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耳鸣残疾评估量表
    2.耳鸣严重程度评估指标及评分标准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般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2.3 耳聋程度分级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脱落和剔除标准
    6. 分组方法
    7. 治疗方法
        7.1 针刺组
        7.2 西药组
    8. 指标检测
        8.1 纯音听阈检测
        8.2 耳鸣程度评分表
    9. 疗效判断标准
        9.1 耳聋疗效判定标准
        9.2 耳鸣疗效判定标准
    10. 统计处理
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2. 观察指标比较
        2.1 治疗前后平均听阈值比较
        2.2 治疗前后耳鸣评分比较
        2.3 耳聋临床疗效比较
        2.4 耳鸣临床疗效比较
    3. 部分因素与疗效关系
        3.1 病程与耳聋临床疗效关系
        3.2 有无伴随耳鸣与耳聋临床疗效关系
    4.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突发性耳聋的认识
        1.1 病名认识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方法
    2. 选择气滞血瘀型的证型依据
    3. 选择针刺治疗的依据
        3.1 针刺治疗的优越性
        3.2 选取穴位依据
    4. 对照组长春西汀和甲钴胺的选取依据
    5. 指标选择依据
        5.1 选取听力纯音测听依据
        5.2 选取耳鸣严重程度评分依据
    6. 研究结果分析
        6.1 临床疗效分析
        6.2 部分因素与耳聋疗效关系分析
        6.3 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的机理分析
    7. 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针刺“内听宫”穴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颈段夹脊穴治疗突发性耳聋鼠的时间窗研究[D]. 张小娅. 延边大学, 2020(05)
  • [2]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肝胆火盛型)临床疗效观察[D]. 董明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针刺、穴位注射对庆大霉素中毒小鼠耳蜗损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 于洋.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针刺结合百会灸治疗脾胃虚弱型原发性耳鸣的临床疗效观察[D]. 胡微.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针灸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D]. 叶秋婷.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2)
  • [6]运用董氏奇穴配合传统腧穴治疗肾精亏损型耳鸣的临床研究[D]. 张前福.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体针结合耳穴埋针治疗肝火上炎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D]. 徐奕娴.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07)
  • [8]电项针加电耳周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D]. 张世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1)
  • [9]电针治疗耳鸣的临床研究[D]. 郑良玉.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D]. 胡金星.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针刺“内听宫”穴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