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水电开发若干问题的探讨

小流域水电开发若干问题的探讨

一、小流域水电资源开发若干问题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俊燕[1](2017)在《流域管理中社区和农户参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过去的30多年,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较快的经济体之一,并在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高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由于绝大多的贫困人口生活在自然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农村社区、小流域和流域生态功能区,使资源环境压力和资源权属、生计、贫困等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拉大了地区之间收入水平差距,而且导致了不同群体在资源分配、社会参与和利益表达上的不平衡。制度性的障碍是流域内社区和农户不能参与资源管理决策的主要因素。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将研究关注点放在了流域资源和生态管理中农村社区和农户参与的制度环境和支撑制度运转的机制、存在障碍和可能的参与路径方面。研究首先梳理评价了我国过去和当前流域管理的范式及存在问题;剖析了当前的制度环境下社区和农户参与的制度障碍(资源产权和法律法规),制度障碍的具体体现和影响贯穿于第四、五章的实证调查和案例分析中;通过实证调查呈现了在现有流域管理体制下的社区和农户的参与现状、存在问题和进行了原因分析;在利益界面的视角下,以漳河流域水资源使用的外部性为例,对社区和农户参与的可能性进行分析;以案例研究的方式分析了社区和农P在小流域资源管理"利益冲突典型事件"的参与行为特点、与小流域资源管理其他行动者之间的互动;以案例研究的方式分析了"中国小流域管理项目"的参与机制以及现有制度环境对参与机制的制约。在此基础上,为建立包括社区和农户及其利益代表在内的多利益群体参与的流域管理机制提出构想。社区和农户参与的制度环境分析发现,我国现有的产权制度、法律法规,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是限制社区和农户参与流域管理制度性障碍。社区和农户在流域资源管理中的参与和小流域资源管理中的参与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研究具体得出如下结论:(1)产权制度。在流域现有的产权制度安排下,社区和农户的产权主体地位不清晰,权利界定不完整,国家所有权对集体所有权的强势和控制以及自然资源所有权相配置的自然资源行政管理权的惯性越位和对农村集体和农民用益物权的挤压。(2)法律法规框架。在现有的流域资源法律法规框架下,表现为行政权的强势与社区和农户资源物权的弱势。在社区和农户缺乏参与机制的条件下,政府行使的资源使用和保护的公权力对小流域内社区和农户资源使用权利造成过度限制,使资源使用者难以获得合理的补偿。研究还发现,现有流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对不同用水者的取水权、用水的优先顺序和补偿等方面没有清晰的界定。因此,农户和社区在流域资源管理中的参与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3)流域管理体制。现行的流域管理体制在组织机构设置上,难以充分保障社区和农户的利益;在权力配置结构上,表现为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和职能交叉重叠,缺乏包括社区和农户在内的多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流域管理协商机制,排斥了他们在流域资源管理中的参与。(4)社区和农户参与的实证研究。在实际的参与过程中,以流域资源管理的重要事项、关键环节和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为例发现,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有限,参与程度相对最低。在流域资源管理现有参与中,公众缺乏组织化的利益表达主体和有效的参与渠道;流域政策制定过程中以政府和专家决策为主导;公众参与形式单一和公众参与结果反馈不完善等问题。我国流域资源管理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不同层次的资源使用者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微妙的利益界面。以漳河流域水资源使用的外部性为例,以利益界面为分析视角,分析社区和农户参与的可能性。总体而言,农村社区和农民的利益被各方忽视。需要在社区和小流域层面建立相应的民主机制,给予社区和农户参与社区和小流域公共资源管理、使用和分配的权利,使博弈双方通过谈判的方式合作解决争端。建立流域区域内、小流域内的社区和农户参与是解决流域跨行政区外部性矛盾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还需要建立各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协调和博弈机制,确保各级政府都能够从流域的公共利益出发行使公权力。在社区和农户参与条件下,流域不同区位间利益主体间的磋商谈判机制,是克服"外部性"矛盾冲突的重要制度安排。要实现上述利益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需要建立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参与式治理机制。尤其是代表流域周边民众和公共利益的组织参与流域资源管理的决策过程,在利益博弈中确保社区利益的最优化。(5)案例分析。从社区和农户在小流域的资源管理中的"利益冲突"典型事件分析得出,产权制度不明确影响了对受影响社区和农户水土资源的补偿,案例呈现的是对农户的自然资源权益缺乏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同时基层缺乏有效的民主参与机制,使农民有效地参与到社区集体资源的占有、使用和收益分配中。案例中社区和农户在资源使用和管理中的参与方式更多以各种抗争和冲突的群体事件呈现出来。在这些事件中,案例中涉及的那些社区组织,在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博弈中,并没有在帮助社区居民在社区资源的规划和分配、表达和争取自身的利益诉求发挥积极作用。社区和社区内的农户参与也缺乏外部社会力量的支持。农民参与的程序性权利的缺失。农民参与的渠道还十分缺乏,基本上仅限于行政村这一基层社区。对于对于更高层次的参与,很多时候采取上访或者群体抗争的方式。类似的事件全国各地多次发生,各级政府并没有制度化的公共协商机制和程序规则,应有法律性或者政策性的制度化参与规定,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参与渠道。从"中国小流域管理项目"的个案分析得出,该项目以"项目为载体",为社区和农户提供了一个利益博弈机制和平台,展示了农户和社区代表在社区、小流域管理中的参与。但是,以"项目为载体"搭建的社区和农户参与存在制度困境,现有制度安排对项目参与的运行存在制约。从社区和农户的角度而言,外部发展资源自上而下的输入,决定了项目资源的争取和使用过程,嵌套在现有的流域管理行政管理体制内。在从社区和小流域的资源管理进阶到高层次的流域管理中,社区和农户缺乏相应的组织实体或者机制实现与国家高层政府的互动和沟通。因此,需要构建一个良性的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多利益相关者参与,包括社区和农户利益代表在内的流域管理协商机制。总之,根据制度分析、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发现,本文对社区和农户制度化参与进行了制度设计。社区和农户制度化参与流域管理的整个制度设计构想包括制度建构、机制设计、启动条件和动力机制。在参与的机制设计方面,根据流域管理公共事务的空间范围,分别从流域层面、中小流域层面、社区层面这三个层次,从参与主体、参与范围、参与程序、参与渠道和工具进行了系统的设计。按照辅助原则由低到高逐步推行,并据此选择最应当承担该项责任的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来执行和处理对应于不同流域尺度的事务。

周学红[2](2012)在《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人类居住环境在人口迅速增长的压力下不断恶化,人居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内容和深度都在随之不断拓展和延伸。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是在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体系中,在流域人居环境科学研究范式的指导下,综合环境科学研究的内容,以水环境为介质,重点研究流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及其相互耦合关系,构建流域“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的人居环境。流域本身是一个水文概念,在流域人居环境研究体系中,流域已经超出了地理水文意义,由自然封闭的区域转化为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开放复合的区域,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的人居环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人居环境科学是指以河流(水系)的集水区域为边界或范围,以该区域人类聚居(包括村庄、乡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构建以“流域”为区域单元的人居环境建设体系,着重探讨人与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论文在文献法、调查法等常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人居环境科学融贯的综合研究法,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围绕“水资源节约型、人居环境友好型”两型型流域人居建设的总体目标,运用类型学研究方法归纳出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的核心内容—流域统筹,在借鉴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论文研究的核心内容和研究框架。在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体系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流域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体系,为流域人居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以嘉陵江流域为实践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学考证法对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自然系统及人类系统演化过程进行了纵向研究。针对嘉陵江流域全江渠化及生态文化资源丰富的典型特征,论文在对嘉陵江流域自然系统及人类系统发展演化的特点分析基础上,重点从流域人居环境区域发展统筹、空间结构及城乡统筹、文化旅游统筹、流域水资源开发及管理统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统筹五个方面分别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为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经济发展及城乡建设实践提供参考,促进流域人居环境学科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在现状研究部分,论文从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自然系统特征分析入手,研究了嘉陵江流域自然系统对人类聚居选址的影响,归纳了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山水一体”的形态构成要素。在对嘉陵江流域城镇发展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梳理了流域人类系统聚居演变过程,以区域规划研究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区域统筹发展的不同模式,建构了流域区域统筹格局。流域空间统筹是流域综合发展的基础,是以流域城镇空间发展为载体,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是以中心城镇为依托,以流域为发展轴,在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经济联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人居空间地域综合体。论文在总结人居环境空间形态演进的一般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人居环境结构形态扩展的动力机制,针对嘉陵江流域传统人居环境结构要素演变的不同类型特征,分析了规划调控的不同模式。在流域文化体系统筹研究部分,论文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流域文化及文化体系进行了界定,针对流域人居环境文化旅游开发现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对嘉陵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分布现状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分类及资源评价,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旅游统筹开发策略并指出,流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即呈饱和状态,代之内部的振荡与冲突,如果没有新的文化因素的融入,这一孤立的社会系统便会趋于停滞、内耗,甚至灭亡。流域作为一个自然—人类复合系统,自然属性的系统性决定资源开发利用必须遵守流域系统原则。在水资源开发与统筹管理部分,基于流域内部水资源的整体性及关联性特征,论文指出,流域水资源应在充分考虑局部人居环境建设特征及整个流域的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统筹开发,才能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论文通过对嘉陵江流域水资源的综合评价与供需分析,提出了嘉陵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与思路,并从流域灌溉与供水、航运开发及水电开发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规划思路。流域生态环境统筹是影响流域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流域水生态环境统筹研究部分,论文从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的生态现状问题分析入手,针对嘉陵江流域含泥沙量多、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工业和城镇生活对江河水质造成的污染较大、流域原生植被残存面积不多、森林覆盖率低等问题,研究分析了嘉陵江流域地表环境与水土保持、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流域防洪、河道的生态整治、节水问题及流域水资源开发,提出了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明确了流域干流范围内水功能区的划分原则及划分方法,提出了节水减污策略,推进流域内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区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强调了通过对行洪区的有效管理来减少损失的防洪策略并提出了梯级开发的环境保护思路与措施。结论部分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进一步阐明本研究验证并构建的有关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科学的部分理论框架及本文的创新之处。指出由于研究学科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及研究对象的广泛性,有关流域人居环境研究范式的建立尚需进一步完善。

魏建锋[3](2011)在《石溪河流域水能梯级开发方案及挡水坝结构选型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重庆市城口县石溪河流域梯级开发工程为依托,通过资料调研和实地考察,分析了小流域梯级开发的现状和问题。基于小流域水电开发的特点,建立了小流域小水电梯级开发的评价模型,该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求解。运用建立的评价模型,分析了石溪河流域梯级开发方案的可行性,从而为评价小流域小水电梯级开发方案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对国内外小流域水电能源开发的现状和研究程度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流域梯级开发的优点和缺点。(2)对石溪河流域进行实地考察,搜集流域的经济、水文、气象、地质、人文、环境等资料;对流域内河床形状进行了简化,运用几何和微积分原理建立了各级坝高与坝控流域面积的关系式,大坝造价与坝高的关系式,流域开发效益与流域面积关系式;从水利要素、大坝造价、流域开发后效益等方面研究了小流域梯级开发的费用及效益;(3)建立小流域水电能源梯级开发项目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包括建立评价体系的意义、依据、原则,建立评价体系以及体系中各指标值的确定等,该评价模型可用层次分析法求解;详细说明建立的小流域水电能源梯级开发项目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并在石溪河流域梯级开发中进行应用;(4)针对石溪河流域的水文、地质、经济等条件,比选并建议了石溪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中挡水坝的结构类型。

陈莉娟[4](2011)在《长阳县水电资源开发的利益协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水电、旅游、石油、煤炭等资源丰富,近年来,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利益分配不合理,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并逐渐引发了人们对资源开发中利益分配机制的思考。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涉及到国家、地方政府、开发企业、当地居民这四方的利益,这四方本应该做到利益共享,但是,目前的不公平的资源分配机制,却明显的忽视了当地政府及居民的利益,导致了资源开发的利益分配失衡。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水电资源丰富,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由于目前没有建立很好的利益协调机制,使当地政府和居民处于一种“富饶的贫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完善各项制度解决各利益方的冲突,成为日益突出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建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利益协调机制,对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与利用将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缓解利益冲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维持社会安定团结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理论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对长阳县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及如何建立利益协调机制进行了研究,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的关于资源开发中利益相关者及利益协调机制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第二部分介绍了长阳县水电资源的总量、分布特点、开发现状,再从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分析了水电资源开发给当地带来的影响。第三部分分析了长阳县水电资源开发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各方的利益冲突表现,认为出现利益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于水能资源产权管理机制不科学、水电资源开发管理制度不合理、水电资源开发过程中未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此外,由于生态补偿机制缺位而缺乏对环境的有效保护。第四部分引入了国内外在资源开发中的一些案例,总结了如贵州省引子渡水电站、三峡水电站、美国、埃及、世界银行等在利益协调方面的经验,并将其运用到我国的水电资源开发中。第五部分提出构建利益协调机制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建立资源过程中的利益共同体机制;改革收益分配制度,进行税费改革和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合理的产权安排;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和利益冲突化解机制;建立环境保护机制。

陈金陵[5](2010)在《绿色呼唤——中国环保NGO启示录》文中提出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以保护环境为己任为平台,默默在祖国大地上与环境污染的罪恶搏击,与忽视环境安全的陋习抗争。他们是介于公众和政府官员之间的第三种力量,有着老百姓的身份,建立着组织起来投身环保事业的功绩。从上世纪初开始的一两个组织,直到今天遍布祖国各地3000多家民间社团;从大西南的长江源区、大西北荒漠高原,到首都北京、紫金山下、黄埔江边;从保护单一物种黑嘴鸥、藏羚羊,到关注生物多样性。他们是一群有着特殊理想、信念和执着的人,为着祖国大地天蓝水清地美,为着民族的美好家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老百姓叫他们民间环保组织,简称环保NGO。

季健康[6](2010)在《小水电开发中的环境管理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总结了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包括环境与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含义,环境管理的内涵、目的、性质、类型、手段、职能、方法、制度以及环境战略、环境标准和环境规划管理等;全面分析总结了小水电工程的正面环境效益和负面环境影响;研究总结了小水电开发已有的管理办法;综述了国际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经验措施;将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浙江农村水电开发,提出了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的特点,围绕环境管理的手段、职能、制度,提出小水电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各环节中政府、业主、公众环境管理的方法措施建议;提出了环境管理的科研工作,包括流域调查、基础数据积累、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环境友好型小水电的优化设计和研究等等。研究表明,通过正确的方法可以解决大多数农村水电站的环境问题,可行的规划和实地的研究,加上有效的预防措施,环境问题不会成为小水电发展的障碍。本文对于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战略,充分发挥小水电的环境效益,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小水电站成为一个真正的生态工程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罗雪[7](2009)在《西部生态补偿还原机制与民生政府建设研究》文中指出中国辽阔的西部地区是中国最主要的生态功能区,西部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事关整个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生态安全大计。为此,国家日趋重视西部地区生态建设,通过大量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西部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进行补偿。但是,由于生态补偿存在着一些实践弊端和理论缺陷,西部地区生态治理和生态保护区当地人民在付出巨大损失和牺牲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出现了“补偿客体错位”和“得不偿失”的等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制约了西部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也给为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付出极大代价的当地贫困农民的生存发展造成一定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西部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的主体——相关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措施将当地广大农民的“失有所得”和“补偿还原”作为民生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本文对西部生态补偿还原机制与民生政府建设研究问题进行了粗浅的研究,期望能够对中国西部生态建设和生态补偿的理论和实践有所帮助。

肖中华[8](2008)在《我国农村小水电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所谓小水电是指容量为1.0-0.5兆瓦的小水电站;容量小于0.5兆瓦的水电站又称为农村小水电站。小水电是绿色的可再生能源,生态效益明显,以多、小、灵的特点遍布于全国二分之一的地域、三分之一的县(市)。小水电已成为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当地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小水电的合理开发,可改善生态系统,有利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近年来,关于小水电发展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也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小水电站存在着许多严峻的问题,电站的管理体制不顺,规章制度不健全;设备老化,损耗严重;管理不善,效率低下;开发程度较高,开发成本增加等,这些都不利于我国小水电的发展,进而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笔者查阅了国内外学者对农村小水电的研究现状,了解了我国农村小水电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农村小水电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我国农村小水电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问题成因,并据此提出通过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政策创新来推动我国农村小水电发展的有利举措。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小水电的相关理论基础,介绍了农村小水电的分布和开发潜力,总结回顾了我国农村小水电及电气化建设成就,阐述了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服务“三农”,关系到贫困山区、老少边穷地区农村与县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接着探讨了如何进行我国农村小水电体制、科技、管理和政策创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才能推动小水电的健康快速发展。

祝秋英[9](2008)在《江山市水电资源建设项目开发权的转让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江山市水电资源建设项目开发权转让的具体做法和效果,即采用公开竞拍的方式,实行开发权有偿转让,吸引开发商建造水电站的模式。对开发权转让的有关政策及措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陈勇泉[10](2008)在《“丽水水电”的发展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浙江省丽水水电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特点,归纳了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建设规范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水电发展模式,并总结了水电在该市的地位和作用。

二、小流域水电资源开发若干问题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流域水电资源开发若干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流域管理中社区和农户参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发展的失衡
        1.1.2 对发展的反思
        1.1.3 现实的问题
    1.2 研究背景
        1.2.1 流域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2.2 社区和农户参与流域管理的历史回顾
        1.2.3 对不同时期社区和农户参与流域管理的评价
        1.2.4 当前社区和农户参与流域管理的必要性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框架
        1.4.4 相关概念和术语
        1.4.5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6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2.1 参与相关理论综述
        2.1.1 参与的理论来源
        2.1.2 治理理论
        2.1.3 自然资源产权理论
        2.1.4 外部性理论
    2.2 参与相关文献综述
        2.2.1 社区和农户参与的宏观制度背景反思综述
        2.2.2 公共政策领域中的参与研究
        2.2.3 流域管理中的参与研究
        2.2.4 发展干预中的参与研究
    2.3 相关研究评述
第三章 社区和农户参与流域资源管理的制度环境分析
    3.1 我国流域自然资源产权制度
        3.1.1 我国流域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现状
        3.1.2 社区和农户视角下,我国流域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3.2 我国流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
        3.2.1 我国流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3.2.2 社区和农户视角下,对流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评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现行流域管理架构下的社区和农户参与分析
    4.1 我国现行流域管理体制
        4.1.1 我国流域管理体制之组织机构设置现状及问题分析
        4.1.2 我国流域管理体制之权力配置结构现状及问题分析
    4.2 现有流域资源管理体制下社区和农户参与分析
        4.2.1 现有流域资源管理中的参与要素简介
        4.2.2 流域资源管理参与者参与的实证调查和分析
        4.2.3 流域资源管理中社区和农户现有参与存在的问题
        4.2.4 社区和农户现有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 利益界面视角下,社区和农户参与的可能性分析-以漳河流域水资源使用的外部性为例
        4.3.1 漳河流域资源使用存在的外部性问题
        4.3.2 社区层面的农户之间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参与和合作困境
        4.3.3 社区和农户对小流域外部性的解决缺乏合适的参与主体和渠道
        4.3.4 流域不同区位间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缺乏对社区和农户利益的考量
        4.3.5 跨流域的外部性传递中,超越"外部性"冲突之外的上一级政府没有提供切实可行的利益协商机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社区和农户在小流域资源管理中的参与案例研究
    5.1 社区和农户在小流域资源管理中的"利益冲突"案例分析
        5.1.1 近年来发生在小流域资源管理中典型群体事件/集体行动
        5.1.2 小流域资源管理典型群体事件中的参与分析
    5.2 社区和农户在"中国小流域管理项目"背景下的参与案例
        5.2.1 中国小流域管理项目简介
        5.2.2 "中国小流域管理项目"下的参与
    5.3 对"中国小流域管理项目"参与的分析和评价
        5.3.1 参与的制度困境:从社区和农户的角度
        5.3.2 参与的制度困境:从政府的角度
    5.4 延伸讨论:从社区、小流域到流域的资源管理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社区/农户制度化参与流域管理的条件和制度设计
    6.1 概述
    6.2 制度建构
        6.2.1 流域资源产权制度
        6.2.2 流域管理法律法规/政策
        6.2.3 流域管理体制
    6.3 程序和机制设计
        6.3.1 流域层面的参与机制设计
        6.3.2 中/小流域层面的参与机制设计
        6.3.3 社区层面的参与机制设计
    6.4 参与平台和启动条件
    6.5 参与机制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机构访谈
    附录2: 问卷调查
    附录3: 英赠项目问卷调查——户级调查问卷
个人简介

(2)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索引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关于选题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1.4 核心概念界定
    1.2 流域统筹与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
        1.2.1 流域人居环境建设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剖析
        1.2.2 “流域统筹”研究体系
        1.2.3 “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的主要内容
        1.2.4 流域统筹基本结构模式选择
    1.3 国内外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相关研究与实践
        1.3.1 国外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相关研究
        1.3.2 国外流域人居环境建设实践
        1.3.3 国内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相关研究与实践
        1.3.4 国内外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与实践小结
    1.4 论文研究范围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范围
        1.4.2 研究框架
        1.4.3 技术路线
    1.5 论文研究方法
        1.5.1 论文常规研究方法
        1.5.2 论文特殊研究方法
    1.6 本章小结
2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区域统筹发展研究
    2.1 引言
    2.2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概况
        2.2.1 嘉陵江流域自然系统概况
        2.2.2 嘉陵江流域自然系统对人类聚居选址的影响
        2.2.3 嘉陵江流域自然系统与“山水一体”的形态构成要素
        2.2.4 嘉陵江流域人类系统聚居演变过程
        2.2.5 嘉陵江流域城镇现状调查
        2.2.6 嘉陵江流域城镇空间系统特征
    2.3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区域统筹发展模式
        2.3.1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区域统筹发展模式
        2.3.2 以区域经济为导向的圈层发展模式
        2.3.3 以交通干线为骨架的轴向引导模式
        2.3.4 以基础设施为支撑的网络协调模式
    2.4 嘉陵江流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2.4.1 城乡关系演进与乡村聚落人居形态调控经验借鉴
        2.4.2 我国乡村聚落人居形态调控的发展历程
        2.4.3 嘉陵江流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2.5 本章小结
3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空间统筹发展研究
    3.1 引言
    3.2 流域人居环境空间形态及其扩展模式
        3.2.1 人居环境空间形态演进的一般模式
        3.2.2 流域人居环境结构形态演进过程
        3.2.3 流域人居环境基本结构形态的形成
        3.2.4 流域人居环境结构形态扩展的动力机制
        3.2.5 流域人居环境形态扩展的基本形式
    3.3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空间形态规划调控类型分析
        3.3.1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传统结构要素特征
        3.3.2 广元:盆周边缘错接型人居环境规划调控
        3.3.3 阆中:传统风水格局迂回型人居环境规划调控
        3.3.4 南充:中游低丘屈曲型人居环境规划调控
        3.3.5 合川:下游十字交汇型人居环境规划调控
        3.3.6 重庆:T 型交汇的流域中心型人居环境规划调控
    3.4 小结
4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文化旅游统筹开发研究
    4.1 引言
    4.2 流域人居环境文化特质研究
        4.2.1 流域文化的界定
        4.2.2 流域人居环境文化体系研究的内在动因
        4.2.3 流域人居环境主题文化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4.2.4 流域人居环境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4.3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文化资源现状调查及问题梳理
        4.3.1 嘉陵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现状调查
        4.3.2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文化特征分析
        4.3.3 嘉陵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4.3.4 嘉陵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评价
        4.3.5 嘉陵江流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4.4 嘉陵江流域文化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4.4.1 嘉陵江流域文化旅游圈层开发策略研究
        4.4.2 嘉陵江流域文化旅游极点—廊道开发策略
    4.5 本章小结
5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水资源统筹开发与利用研究
    5.1 引言
    5.2 嘉陵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评价与供需分析
        5.2.1 水资源数量及可利用量
        5.2.2 嘉陵江流域水资源质量状况评价
        5.2.3 嘉陵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5.2.4 嘉陵江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5.2.5 嘉陵江流域水资源配置
    5.3 嘉陵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基础、思路与基本方案
        5.3.1 开发利用基础
        5.3.2 水资源开发利用思路
        5.3.3 流域中下游河段开发
        5.3.4 流域上游河段开发
        5.3.5 嘉陵江流域主要支流开发规划思路
    5.4 嘉陵江流域灌溉与供水规划
        5.4.1 灌溉现状及规划
        5.4.2 城乡供水现状及规划
    5.5 嘉陵江流域灌溉航运开发与规划
        5.5.1 干流腹地经济与航运现状
        5.5.2 流域航运开发与规划
    5.6 嘉陵江灌溉水电开发与规划
    5.7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综合管理统筹实施机制构想
        5.7.1 当前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综合管理统筹存在的主要问题
        5.7.2 流域人居环境统筹建设综合管理模式
    5.8 本章小结
6 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统筹研究
    6.1 引言
    6.2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的生态现状与问题
        6.2.1 流域水土流失现状
        6.2.2 嘉陵江流域水环境状况
        6.2.3 嘉陵江流域植被与自然保护区状况
    6.3 嘉陵江流域地表环境与水土保持规划研究
        6.3.1 流域水土保持现状
        6.3.2 水土保持规划依据及目标
        6.3.3 嘉陵江流域水土保持分区
        6.3.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6.3.5 流域生态修复
    6.4 嘉陵江流域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研究
        6.4.1 嘉陵江流域水功能区
        6.4.2 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统筹对策与措施
    6.5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中的生态防洪对策
        6.5.1 嘉陵江流域防洪现状与标准
        6.5.2 嘉陵江流域防洪总体规划
        6.5.3 嘉陵江流域的山洪灾害生态防治策略
    6.6 嘉陵江流域节水对策与措施
        6.6.1 嘉陵江流域节水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6.6.2 嘉陵江流域生态节水措施
    6.7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的环境影响与生态措施
        6.7.1 嘉陵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
        6.7.2 嘉陵江流域梯级开发的环境影响与生态措施
        6.7.3 嘉陵江流域梯级开发的环境保护思路与措施
    6.8 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加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3)石溪河流域水能梯级开发方案及挡水坝结构选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流域梯级开发研究概况
        1.2.2 国外流域梯级开发研究概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石溪河流域实地考察及资料收集
    2.1 石溪河流域实地考察
        2.1.1 流域考察的主要目的
        2.1.2 考察的主要内容
    2.2 流域资料收集
        2.2.1 气象资料
        2.2.2 水文资料
        2.2.3 地质及地震情况
    2.3 实地考察小结
第3章 梯级挡水坝费用及效益计算
    3.1 水利要素计算
        3.1.1 集水面积
        3.1.2 库容计算
    3.2 建坝所需费用计算
        3.2.1 坝高与集水面积的关系
        3.2.2 坝高与大坝造价的关系
    3.3 开发后效益计算
        3.3.1 发电效益的确定
        3.3.2 供水效益
        3.3.3 灌溉效益的确定
        3.3.4 防洪效益的确定
        3.3.5 水产养殖效益确定
        3.3.6 旅游效益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梯级开发项目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
    4.1 建立项目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意义
    4.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和原则
        4.2.1 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和标准
        4.2.2 指标选取的原则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4 确定各指标值
        4.4.1 经济效益指标值的确定
        4.4.2 社会效益指标值的确定
        4.4.3 生态环境指标值的确定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梯级开发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求解
    5.1 筛选评价指标
    5.2 选取关键指标
    5.3 确定各指标权重
        5.3.1 赋权方法
        5.3.2 层次分析法
    5.4 综合评价值的确定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实例
    6.1 城口县基本情况概述
        6.1.1 城口县自然地理情况
        6.1.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6.1.3 水电资源概况
        6.1.4 梯级开发方案的确定
    6.2 指标体系的应用
        6.2.1 指标的筛选
        6.2.2 确定关键指标
        6.2.3 确定各指标权重
        6.2.4 综合评价值的计算
        6.2.5 选取最优方案
第7章 挡水坝结构选型研究
    7.1 挡水坝特点
        7.1.1 重力坝
        7.1.2 拱坝
        7.1.3 土石坝
    7.2 挡水坝坝型选择
        7.2.1 土石坝方案
        7.2.2 重力坝方案
        7.2.3 方案比较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情况

(4)长阳县水电资源开发的利益协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点
        (一)从经济、社会、环境方面较全面的分析了长阳县水电资源 开发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二)实地调研个案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第二章 长阳县水电资源开发的现状
    一、长阳县水电资源的概况
        (一) 水电资源的总量及分布特点
        (二) 长阳县水电资源开发现状
    二、长阳县水电资源开发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一) 资源开发对经济的影响
        (二) 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三) 资源开发对社会的影响
第三章 长阳县水电资源开发中的利益冲突
    一、利益冲突的表现
        (一)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冲突
        (二) 企业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冲突
    二、利益冲突的原因
        (一) 水能资源产权管理机制不健全
        (二) 返还给地方政府和居民的水资源税费比例少
        (三) 生态补偿机制缺位
第四章 国内外资源开发中利益协调的经验借鉴
    一、国内的实践
        (一) 案例
        (二) 启示
    二、国外的实践
        (一) 案例
        (二) 启示
第五章 长阳县水电资源开发中利益协调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利益共同体机制维护开发地居民权益
        (一) 提高利益共同体的意识
        (二) 加大对居民的补偿和扶持力度
        (三)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二、改革收益分配制度
        (一) 税费改革
        (二) 创新利益分配机制
    三、实现合理的产权安排
        (一) 明确自然资源的产权
        (二) 改革企业的所有制结构
    四、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和利益冲突化解机制
        (一) 建立利益协调机制
        (二) 建立利益表达机制
    五、建立环境保护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5)绿色呼唤——中国环保NGO启示录(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拓者的脚步
二、两位创会者的故事
三、怒江:让我自由地奔腾
四、为中国找水的人
五、水啊水, 还是水
六、在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抗震救灾
七、位卑未敢忘忧国
八、我做祖国需要的事
九、组织的无形力量
十、环保NGO的启示
    1. 中华环保联合会每年都出一本蓝皮书, 汇总国内环保NGO的数量和名称。
    2. 还说怒江保卫战。
    3. 从“老三样”到做项目。
    4. 国外留学背景的影响。
    5. 联合起来力量大
    6. 半官方环保组织的支持。
    7. 社会政治大背景的影响。

(6)小水电开发中的环境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本课题研究目标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2 环境与环境管理
    2.1 环境与环境问题
    2.2 环境管理
        2.2.1 环境管理的概念
        2.2.2 环境管理的性质特点
        2.2.3 环境管理的类型模式
        2.2.4 环境管理的手段
        2.2.5 环境管理的职能
        2.2.6 环境管理的思想和原则
        2.2.7 环境管理的理论
        2.2.8 环境管理的方法
        2.2.9 环境管理的制度
    2.3 环境战略
        2.3.1 环境战略概念
        2.3.2 可持续的环境战略
    2.4 环境标准
        2.4.1 环境标准的概念
        2.4.2 环境标准的分类
        2.4.3 ISO14000系列标准
    2.5 环境规划管理
3 小水电工程正面环境效益和负面环境影响
    3.1 小流域生态系统概念和特点
    3.2 小水电工程的正面环境效益
        3.2.1 节能减排
        3.2.2 实现以电代柴减少森林资源破坏
        3.2.3 减少洪灾和干旱影响
        3.2.4 形成人工湿地,提高局部生物多样性
        3.2.5 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3.2.6 改善水质
        3.2.7 增添景观资源
        3.2.8 扩大鱼类及水生物环境
    3.3 小水电工程的负面环境影响
        3.3.1 施工带来不良影响
        3.3.2 水库的负面影响
        3.3.3 运行不当带来的不良影响
        3.3.4 水环境的累积影响
4 国内外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
    4.1 国际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
        4.1.1 欧盟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措施
        4.1.1.1 欧洲小水电开发概述
        4.1.1.2 欧洲小水电开发的环境管理措施
        4.1.1.3 欧洲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措施评价与适用性
        4.1.2 美国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措施
        4.1.2.1 美国水电开发概况
        4.1.2.2 美国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措施
        4.1.2.3 美国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措施评价与适用性
    4.2 国内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
        4.2.1 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内容和程序
        4.2.2 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制度
        4.2.2.1 环境预审制度
        4.2.2.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2.2.3 "三同时"制度
        4.2.3 小水电开发环境标准
        4.2.4 小水电环境影响评价
        4.2.4.1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4.2.4.2 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4.2.4.3 小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5 浙江小水电开发中的环境管理模式研究
    5.1 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战略
    5.2 深刻认识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的特点
    5.3 充分发挥环境管理的各项手段
    5.4 落实完善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制度
    5.5 落实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的职能
        5.5.1 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的计划职能
        5.5.2 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的组织职能
        5.5.3 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的监督和协调职能
        5.5.4 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的指导与服务职能
    5.6 重视并逐步开展小水电开发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5.6.1 流域的系统调查和基础数据的积累
        5.6.2 逐步开展环境管理基础研究
        5.6.3 研发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5.7 开展小水电环境友好型的科学研究
        5.7.1 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5.7.2 结合实情开展研究和实践
    5.8 浙江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实证研究
        5.8.1 调研情况总结
        5.8.2 德清县小水电环境管理实例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XXX电站环评报告书提纲

(7)西部生态补偿还原机制与民生政府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
        1.2.1 选题意义
        1.2.2 研究方法
    1.3 相关理论与研究概况述评
        1.3.1 外部性补偿理论
        1.3.2 区域发展理论
        1.3.3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
        1.3.4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理论
    1.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中国西部严峻的生态问题
    2.1 以荒漠化和石漠化为极端的生态问题
    2.2 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负外部性与生态问题
        2.2.1 丰富的矿产资源
        2.2.2 矿产资源开发负外部性和生态损害
    2.3 西部水能资源开发的生态问题
        2.3.1 丰富的水能资源
        2.3.2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视角下水能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
第三章 中国西部生态重建和生态补偿的特殊性
    3.1 特殊性1:生态重建与贫困地区的空间叠加
    3.2 特殊性2:生态重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空间叠加
第四章 西部生态补偿中实践弊端与理论缺陷
    4.1 西部生态补偿的实践弊端
        4.1.1 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的六大弊端
        4.1.2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西部生态补偿弊端的理论原因
    4.2 西部生态补偿的理论缺陷
        4.2.1 生态补偿理论的基本缺陷
        4.2.2 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缺陷
第五章 西部生态补偿还原与民生政府建设
    5.1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与民生政府建设
    5.2 建立健全西部生态补偿机制与补偿还原机制
    5.3 建立健全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与补偿还原机制
    5.4 建立健全西部水能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与补偿还原机制
结语
    1、可能的创新之处
    2、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我国农村小水电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国外研究概况
        2.1 国外在水电治理机制方面成果显着
        2.1.1 水电企业公司外部治理机制
        2.1.2 水电企业内部治理机制
        2.2 国外关于农村水电的现状分析及问题探讨
        2.3 国外关于农村水电发展的对策
    3 国内研究概况
        3.1 国内关于农村小水电发展的理论
        3.2 关于加快农村小水电发展的研究
        3.3 关于农村小水电开发和管理的研究
        3.4 国内关于农村小水电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4 研究思路及内容
        4.1 研究思路
        4.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我国农村小水电概述
    1 农村小水电的概念与形成
        1.1 农村小水电的概念
        1.2 我国农村小水电的形成
        1.2.1 小水电的起步阶段
        1.2.2 小水电的发展阶段
        1.2.3 小水电的快速发展阶段
    2 我国农村小水电的分布及特点
        2.1 我国农村小水电的分布
        2.2 我国农村小水电的特点
        2.2.1 我国农村小水电的分布具有特殊性
        2.2.2 我国农村小水电的环保性
        2.2.3 我国农村小水电的功能性
    3 我国农村小水电的开发潜力
第三章 农村小水电在我国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 农村小水电在我国农村经济中的地位
        1.1 小水电肩负着在新世纪发展农村电力市场的重大使命
        1.2 加快农村小水电开发,是目前我国电力市场发展的迫切需要
    2 农村小水电在我国农村经济中的作用
        2.1 生态作用
        2.2 扶贫作用
        2.3 多功能作用
        2.3.1 促进社会和谐
        2.3.2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3.3 发展小水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2.3.4 培养了大批管理人才
第四章 我国农村小水电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1 我国农村小水电发展的现状
        1.1 农村小水电已取得的成绩
        1.1.1 小水电开发规模大
        1.1.2 全国有800多个县主要靠小水电及电网供电
        1.1.3 全国己建成600多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
        1.1.4 小水电行业蓬勃发展
        1.2 开发小水电建设农村电气化的经验
        1.2.1 党和政府的支持是小水电建设成功的关键
        1.2.2 经济社会需求是根本推动力
        1.2.3 改革创新是原动力
        1.2.4 科技进步是保证
    2 我国农村小水电发展的不足及成因
        2.1 我国农村小水电发展的不足
        2.1.1 制度建设阻碍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
        2.1.2 垄断经营尚未打破,完善的区域电力市场尚未建立
        2.1.3 农村小水电开发造成资源和环境破坏
        2.1.4 农村小水电开发中的上网和电价问题
        2.1.5 农村小水电开发中的激励机制问题
        2.2 引起我国小水电发展不足的原因
        2.2.1 国家电力垄断行业实施违规操作,造成农村水电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2.2.2 国家尚未建立起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
        2.2.3 水行政主管部门水电管理职能被削弱
        2.2.4 开发小水电资金不足
        2.2.5 电价的制定不合理
第五章 推动我国农村小水电发展的举措
    1 体制创新
        1.1 水电投资者理性决策的基础——经济效益
        1.2 建立水电资源有偿使用权转让机制
        1.2.1 通过竞争机制获取水电资源的开发权
        1.2.2 水电资源使用的价格机制
        1.2.3 水电资源有偿转让机制的问题
    2 科技创新
        2.1 积极开展小水电代燃料工程
        2.2 加强管理与科技创新
        2.3 加强设备和技术管理
    3 管理创新
        3.1 加大监管,严格管理
        3.2 加强用电经营管理
        3.3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3.3.1 人才为本
        3.3.2 认真学习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3.3 在全员培训和工作实践中,提高企业职工素质
        3.3.4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4 政策创新
        4.1 我国农村小水电政策分析
        4.2 对我国农村小水电发展的政策建议
        4.2.1 强化行政强制型政策
        4.2.2 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上网电价政策
        4.2.3 优惠的税收政策
        4.2.4 有利于小水电发展的融资政策
        4.2.5 创建农村小水电市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江山市水电资源建设项目开发权的转让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江山市水电项目开发转让的具体做法
    1.1 规范水电资源开发
    1.2 规范操作程序, 提高服务水平
2 江山市水电项目开发权转让的实施效果
    2.1 初次尝试成功, 经济效益颇佳
    2.2 合理使用出让金, 改善人居条件
    2.3 鼓励群众入股, 开展多种经营
    2.4 电能代替燃料, 保护生态环境
3 建 议

(10)“丽水水电”的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丽水水电”的发展历程
    1. 以公有制为主的发展起步阶段
    2. 政府引导的多元投资发展阶段
    3. 以民营投资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
    4. 规范管理的和谐发展阶段
二、发展特点和模式
    1. 领导重视,政策引导
    2. 投资主体多元化
    3. 项目建设规范化
    4. 资源配置市场化
三、地位和作用
    1. 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2. 部分增加了山区农民的收入
    3. 有效改善了流域生态条件
    4. 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5. 有序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育
四、结束语

四、小流域水电资源开发若干问题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流域管理中社区和农户参与机制研究[D]. 王俊燕.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7)
  • [2]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D]. 周学红. 重庆大学, 2012(02)
  • [3]石溪河流域水能梯级开发方案及挡水坝结构选型研究[D]. 魏建锋. 重庆交通大学, 2011(04)
  • [4]长阳县水电资源开发的利益协调研究[D]. 陈莉娟. 中南民族大学, 2011(07)
  • [5]绿色呼唤——中国环保NGO启示录[J]. 陈金陵. 中国作家, 2010(14)
  • [6]小水电开发中的环境管理模式研究[D]. 季健康. 浙江大学, 2010(02)
  • [7]西部生态补偿还原机制与民生政府建设研究[D]. 罗雪. 贵州大学, 2009(S1)
  • [8]我国农村小水电发展研究[D]. 肖中华.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9)
  • [9]江山市水电资源建设项目开发权的转让实践[J]. 祝秋英. 水利经济, 2008(05)
  • [10]“丽水水电”的发展模式研究[J]. 陈勇泉.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08(09)

标签:;  ;  ;  ;  ;  

小流域水电开发若干问题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