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动机不能启动的原因及维修办法(论文文献综述)
罗美[1](2021)在《职业能力导向的中职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以《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背景下,教材开发与编撰已成为当下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并且,校本教材开发是学校为了适应本校教学环境,满足学生需求,突出学校特色,发挥学校效能,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本论文通过文献分析国内外校本教材研究现状,结合深入调研的广东省内多所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现状、需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广州市黄埔某职业技术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必修课程“机床电气线路安装与维修”进行《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校本教材开发个案研究。通过分析现用规划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使用情况与课程教学现状,剖析发现教材教学适切性存在偏颇和不足,如内容缺乏可操作性、实用性等,导致教师教学负担重,学生学习吃力,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因此,开展了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校本教材开发研究,即在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校本教材开发要以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强调“做中学”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充分肯定学生的尊严和价值,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学习动力。深入企业调研,利用“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法确定课程所包含的职业能力点,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将课程标准“校本化”作为校本教材编写的依据,按照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情境,学习情境对应学习项目(任务),实现工作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同时创新教材组织结构与呈现方式,使校本教材与活页式教材结合发挥更大效用;教材内容选择立足于本校教学资源,以培养胜任岗位工作能力为主线,组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蕴含培养职业能力点为载体的学习任务,兼顾职业技能考证的内容,实现培养学生岗位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并重的校本教材开发,完成了校本教材目录与样章。采用基于教学试验的行动研究进行校本样章使用效果分析,同时结合职业教育教材体系设计“三维理论”,对比教材对应内容的教学适切性,论证此校本教材开发成效。本研究分析阐述了校本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开发程序、理念原则、组织结构及内容筛选,致力于增强教材教学适切性,通过校本教材开发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发挥学校效能。本研究成果也可为今后机电类专业课程校本教材开发提供借鉴。
郭文龙[2](2021)在《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文中认为近些年来,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因此相对于以前有了质的提升和飞跃,人们在出门的时候可选择的交通工具也越来越多,其中汽车就是人们非常重要的一个代步工具,一般情况下,一个汽车性能的好坏和整个汽车的发动机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汽车运行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汽车发动机发生故障这种情况,人们在驾驶汽车的时候,如果碰到这种情况,就会给人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因此,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维修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中国物协设施设备技术委员会,山东房地产教育培训中心[3](2020)在《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前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外将设施管理从传统的物业管理范围内脱离出来,并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行业。与物业管理相比较,设施管理是一门相当新的交叉学科,除了使用技术原理保证设施正常运转外,还能够保证最终实现物业设施保值增值。反观国内物业管理行业,随着改革开放、城镇化推进以及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
郭小帅[4](2020)在《电动机及离心泵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在石油化工行业中,机泵装置在整个系统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装置的心脏”。机泵设备为介质输送提供动力,而输送的介质往往是高温高压、腐蚀、有毒性、易燃易爆等特点,一旦机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会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轻则造成经济损失、环境污染,重则可能导致人身伤亡等灾难性后果。因此,对电动机及离心泵实施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很有必要。本文主要对电动机转子断条故障进行了研究、对离心泵入口处的三通过滤器内流体的流动状态进行了模拟分析、针对某电厂离心泵振动过大的问题,分析了产生振动的原因,给出了治理建议。(1)针对电动机转子断条故障,通过搭建电动机故障诊断实验台,模拟电动机转子断条故障。在空载状态和满载状态下分别获取了正常电机、断条电机的定子电流信号和振动信号。对采集到的信号分析处理后得知:电动机在空载情况下运行时,外界因素对电机的影响比较小,相比于电流信号,振动信号更能明显地识别出电动机转子断条故障特征频率。当电动机在满载状态下运行时,由于电动机受到负载、电压、噪声信号等的影响,故障电机的振动信号频率成分变得非常复杂,故障特征频率很难被区分开来,很容易对电机故障识别造成误判。但是电流信号能很清楚的辨别出电动机转子断条故障,并且故障特征频率明显。(2)主要对三通过滤器进行了实体建模,然后将模型导入到ANSYS Fluent中进行处理,抽取流体域。在Mesh中对抽取的流体域进行网格划分。设置好边界条件后,模拟了在不同流速下,对流体经过过滤器时的速度场和压力场进行了分析,可知当介质经管道进入过滤器后,流体在过滤器滤网处产生了漩涡。在过滤器直角弯处,流体流向发生了突变,并且由于直角弯处过滤网的过流面积突然减小,使得经过此处的流体的流动速度突然增大,流动方向发生了严重絮乱,流体在此处形成了不稳定流动。在三种流速下,截面的压力梯度变化趋势相同,过滤器入口处压力最大,在流经过滤器滤网附近的压力最小,入口流速不同,过滤器内外压强差也不同,流速越大,压强差越大。(3)对某电厂脱硫泵在运行过程中振动过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指出造成泵体振动的主要原因是流体激振引起的,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孙天彦[5](2020)在《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中职学校电工技能与实训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文中指出《电工技能与实训》课程是中职学校机电类专业学生所学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本门课程的特点是理论计算、公式推导内容较少,实践操作性较强。中职专业课教师需要使用合适教学方法,更好地进行《电工技能与实训》课程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上好电工技能与实训课,从而学习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本论文主要阐述的是如何将行动导向教学法融入到中职《电工技能与实训》课程的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教学中,目的是通过教学改革,找出更加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培养符合行业企业实际需求的技能人才。本文以“行动导向教学”三种常见方法:“引导文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及“项目教学法”为例,进行教学案例设计与应用,使学生在学习完《电工技能与实训》课程后,能正确处理一般电气设备安全用电事故,会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电气元件,会正确识别和使用电工工具及测量仪器,初步掌握电工操作的一般技能。通过对毕业生和专业课教师进行访谈调查,以及走访相关企业,了解机电技术作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将岗位技能需求转化为课程目标与内容。根据师生调研结果,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展开教学案例设计。通过对长春医药化工工业技工学校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学生和任课教师进行调查,将19秋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比组,进行对照试验。通过对比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后得出结论,在中职《电工技能与实训》课程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与综合素质能力,更好的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王继轩[6](2020)在《基于人机配合系统对叉车结构功能的改进与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水利事业发展步伐的加快,黄河防汛抢险经历了由“人工抢险”到“机械化抢险”再到今天科学化原理指导下的“人机配合抢险”的转变。本文通过对叉车延长货叉加装吊装装置、安装三相异步电动机配备机电两用动力系统、通过陶瓷加热器和逆变器提供冷启动技术以及利用自吸泵和直流电动机组成自助加油装置4项自行技术的改进,并通过实地抢险演练验证其主要结论如下:1.对叉车吊装装置改进后机械化装卸作业效率对比及资金节约资金方面,原来一台叉车完成260张铅丝笼网片卸运及码放(10层一垛)工作耗时48小时,耗资2400元,使用改进后节约用时46.5小时,节省资金2285元,用时上仅为以前的1/32,节省资金却是以前的近20倍。2.加装机电两用动力系统后效益对比及资金节约原来正常柴油动力叉车每工作一小时需要消耗126.2元的燃料(按6135柴油发动机计算),具有机电两用动力系统的叉车工作一小时只需要6.16元,每工作一小时就可节省120.04元,按每年平均工作时间1000小时算,算上维修费,改进后一年节约资金可达12.26万元。3.采用陶瓷加热冷启动技术效率分析采用传统加油方法冷启动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需要3045分钟,改进后使用陶瓷加热技术冷启动仅需要35分钟,启动效率提高了10倍。4.采用自助加油装置效率对比及资金节约原来加注200升油料需要15-25分钟的时间,使用该装置后加注200升油料的时间只需要4-7分钟,作业效率上比以前提高了4倍,费用上每台每年可节约人工费、机械磨损费、油料损耗等可达10000元。以上4项技术的改进,将人机配合抢险功效提高如下:抢险耗时方面:原来人机配合是人工作业效率的69320倍,经改进后是人工作业效率的600倍;抢险耗资方面:原来人机配合减少耗资1.223.24倍;经改进后减少耗资达12倍;作业效率方面:原来人机配合是人工作业效率的25162倍,经改进后是人工作业效率的300倍。
程湘裕[7](2020)在《混合动力渔船的节能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近海渔业呈现衰退趋势,发展远洋渔业可以保持渔业经济的正常发展,同时对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外交战略等具有重要意义。远洋渔船作为开发海洋渔业资源的重要装备,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渔船的设计、建造技术和捕捞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全球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的背景下,开发海洋渔业资源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国际相关组织和各国政府接连出台限制船舶废气污染物排放的法律法规。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十三五”规划制定了节能减排目标,2018年提出《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2019年扩展的排放控制区覆盖整个沿海和主要内河区域。为了保持渔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渔船数量和柴油机功率提出严格限制要求,制定“双控”政策对渔船进行管理。以金枪鱼延绳钓船为研究对象,探索一种适合渔船捕捞作业工况、燃油经济性高、排放性好的方法,成为渔船节能技术研究的重点。为了提高渔船捕捞作业的综合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能,提出一种金枪鱼延绳钓船柴电混合动力系统推进方案。相比于传统金枪鱼钓船柴油机推进系统,柴电混合动力系统具有柴油机和电动机两大动力源,不仅具有柴油机技术成熟、输出功率密度高的优点,还具有电动机技术转矩响应迅速、易调速、清洁高效的优点。柴电混合动力系统金枪鱼钓船,可以依据不同航行工况的需要,合理选择动力源输出,提高燃油综合利用率,降低污染性气体排放,实现节能减排。首先研究金枪鱼延绳钓船捕捞作业工况特点,分析应用于船舶混合动力系统的串联、并联式驱动结构形式,介绍4种并联式结构的运行模式,设计适用于金枪鱼钓船的并联式柴电混合动力推进系统。结合渔船柴油机型谱数据库,对渔船柴油机选型进行研究,根据渔船作业工况需求,选择混合动力系统的电动机和储能装置。针对渔船并联式柴电混合动力系统特点,确定动力分配控制目标,选择转矩为控制参数,选用模糊控制作为金枪鱼钓船的控制策略,并制定控制规则,设计模糊控制器。然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建立混合动力系统各部分模型,通过子系统封装技术,搭建系统模型并仿真。基于仿真图,对混合动力系统渔船和传统柴油机动力渔船展开性能研究,混合动力系统完整捕捞作业周期内综合节约燃油20.1%,NOx、CO、HC三种污染性气体均可减排30%~35%,混合动力系统建造初始投资回报期短,渔船整个生命周期内节约燃油成本效果显着。最后,参考船舶评价指标选取原则,依据行业内限制性要求,结合渔船作业特点,运用现代评估方法,搭建渔船综合评价的指标阶梯层次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渔船评价指标的权重值,结合渔船工作特点,确定模糊综合评价的隶属度函数参数和评价矩阵,运用基于AHP-Fuzzy Method综合评价方法对混合动力金枪鱼钓船展开评价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柴电混合动力系统渔船的节能等级明显优于传统柴油机动力渔船,验证了综合评价的科学性,混合动力渔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8](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认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彭华[9](2019)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最早应溯及人们对重化工业产业体系带来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的反思。而随着新产业革命的兴起,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的燃油车在技术上逐步走向成熟并实现了商业化,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研究也因之渐行渐丰。身为港人,目睹祖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迭出、市场起伏,深感相关研究亟待深化。特别是,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家庭大型消费品,已经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新宠,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家政策推动下蓬勃发展,在东部沿海多地形成高度集聚的生产基地。而与此同时,传统的燃油车既有技术成熟的市场信任,也有优势产能的留恋固守,那么,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究竟如何,其空间分布是否有章可循,是本文探讨的目标和出发点。已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问题的研究,可以大而分之为三个主要领域:其一,关于新能源汽车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其二,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研究;其三,关于政策激励与消费支撑等主要影响要素的研究;其四,关于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的特征的研究。总体而言,关于已有研究尚未将关注点放在空间分布的研究上,相关资料梳理多为数据整理而缺乏深入的总结。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3年至2008年的技术验证与科技示范期。第二阶段是2009年至2012年的“十城千辆”一期。第三阶段是2013年至2015年“十城千辆”二期。第四个阶段是2016年至今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已经达到了1256000辆,为2014年年销售量的16.80倍。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在2017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2.2%,为2011年的55倍。无论产销量还是市场份额都居世界首位。在动力电池、电动机、充电桩、整车技术等领域,中国也在迅速崛起,但仍然存在诸多技术难关亟待攻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过去传统燃油汽车生产基地的空间布局,但是又具有较大的差异。例如,东北地区仅有吉林省一家新建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同时,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呈现明显的集中趋势,集中在我国华东、中南以及西南地区。其中,新建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最多是华东地区,共有新建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89个,其中山东省以23家新能源汽车企业落户排名全国省份第一。中南地区为42家,主要集中在河南、湖北、广东等省份。西北地区的有12家,主要集中于陕西、甘肃等省份。西南地区有31家,其中四川14家。从省级层面看,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的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四个省份;华中地区的湖北省;华南地区的广东省;西北地区的陕西省;西南地区的重庆。新能源汽车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要素,包括研发与制造基础、技术与知识溢出、政策与地区经济、消费市场接近性等四个方面。从研发和制造基础来看,原来具有传统燃油汽车的区域有较好的人力资本积累,有研发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产业支撑,且有着完善的配套产业链,利于企业自身供应链的把控和成本控制。从技术与知识溢出来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聚集起到了正向加强作用。新能源汽车对各种制造以及信息化技术要求更高,专业技术人才之间、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当地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支撑,作用较为突出。从政策与地区经济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这就意味着前瞻性的产业政策引导必不可少;而其在特定地区的集聚,受当地政府在土地优惠、税收优惠、市场准入上的扶持政策影响甚大。从消费市场接近性来看,区域市场分割的现实使新能源汽车厂商主动选择主要消费市场所在区域,而这些地区主要是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地区,其地方财政有足够的资金对道路、充电桩等公共设施进行投资。此外,当地的气候与地形也会影响新能源汽车在该地区的销量。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的东北与西部地区往往不具备集聚发展的区位优势。而通过计量分析,我们发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个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R&D经费、相关政策的数量均对新能源产业集聚有正向加强作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个数起到决定性作用;较高的人均汽车保有量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具有排斥作用。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看,本文从市场规模、政策走向、技术趋势等方面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行了论证。发现我国目前燃油政策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削弱了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预测2020年与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分别到达820万辆与3940万辆。新能源汽车巨大的市场规模将会带动充电桩、光伏、风电产业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结合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判断,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将会倾向于优化产业结构,保证产业高质量发展;单一技术路径被多种路径并行发展模式取代;补贴政策继续实行“退坡机制”,并在一段时间以后补贴政策或全面退出。最后,本文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充满必要性与机遇性,不仅能够促进我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还能为我国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为了更好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创新推广新能源汽车方式提升市场购买需求;第二,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第三,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第四,合理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五,完善配套产业建设与售后保障固废回收机制。
陈名生[10](2019)在《江苏南京六合区农村小型泵站运行效率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提升农村小型泵站运行效率,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改善当前农村人居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调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农村小型泵站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开展泵站运行存在问题的分析,构建农村小型泵站运行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指标计算方法,建立了泵站运行效率综合评价模型,探索农村小型泵站运行效率提升措施,提高农村小型泵站建设与管理水平。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1)通过对南京市六合区农村小型泵站现状调查分析,梳理了六合区农村小型泵站在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2)针对南京市六合区小型泵站建设与运行管理主要问题,构建了农村小型泵站运行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指标计算办法,构建了泵站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并开发了农村小型泵站运行效率综合评价计算机评价模块。可通过评价模块对泵站技术指标、泵站运行状态、泵站老化状态、泵站管理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同样可通过综合评价得分分类,为全区泵站更新改造计划编制和运行效率提升提供科学理论依据。(3)采用本文提出的小型泵站运行效率综合评价方法,对六合区2018年各街镇上报的48座泵站进行综合评价、得分排序,编制了六合区2018年度农村小型泵站改造实施方案。对马鞍栗张灌排站、金牛湖小山灌溉站、龙袍鹅留排涝站等典型泵站,采用该方法进行了实例评价与分析,并从泵站技术、泵站运行、泵站管理等角度,提出了农村小型泵站运行效率提升的工作途径。
二、电动机不能启动的原因及维修办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动机不能启动的原因及维修办法(论文提纲范文)
(1)职业能力导向的中职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以《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校本教材开发国外研究现状 |
二、校本教材开发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访谈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行动研究法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路线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校本与校本课程 |
二、教材与校本教材 |
三、职业能力 |
四、校本教材开发 |
五、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二、人本主义理论 |
第三章 校本教材开发需求与调研 |
第一节 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现状与需求调研 |
一、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现状调研 |
二、对课程任课教师教材使用及教学情况访谈分析 |
三、学生教材使用情况与需求调研 |
第二节 课程规划教材教学适切性分析 |
一、分析对象与内容 |
二、规划教材在本校课程教学使用中存在的困难 |
第三节 课程面向的岗位需求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分析 |
一、企业调研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二、中职机电类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
第四节 校本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开发的必要性 |
第五节 校本教材开发研究具体要解决的问题 |
第四章 校本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开发过程 |
第一节 校本教材开发目标及原则 |
一、开发目标 |
二、开发原则 |
第二节 职业能力分析及典型工作任务提炼 |
一、课程面向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
二、提炼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
第三节 校本教材开发的依据——课程标准 |
一、课程性质 |
二、课程目标 |
三、课程内容 |
第四节 校本教材的学习情境设计 |
第五节 校本教材的组织结构与呈现形式 |
一、校本教材的组织结构 |
二、校本教材的呈现形式 |
第六节 校本教材的内容建构 |
一、校本教材内容编写原则 |
二、校本教材资源收集途径 |
三、校本教材内容编写方法及示例 |
第五章 校本教材开发价值成效评估 |
第一节 校本教材开发质量评价方案的设计 |
一、评价目的 |
二、评价方法 |
第二节 基于教学试验效果的教材样章质量诊断 |
一、教学试验目的及对象 |
二、教学试验过程 |
三、教学试验结果统计分析 |
第三节 校本样章与规划教材对应内容对比分析 |
一、比较方法与工具 |
二、具体对比内容分析 |
三、总结 |
第四节 校本教材开发研究的成效评估 |
一、研究的效益 |
二、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一、学校应重视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
二、建立合理的校本教材开发小组 |
三、配套校本教材开发审查评价机制 |
四、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任课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二 在校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加工制造类企业技术员调查问卷 |
附录四 企业调研访谈提纲 |
附录五 校本教材样章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2)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汽车发动机的组成构件 |
2 汽车发动机的常见故障 |
2.1 正常的启动发动机 |
2.2 电动机发生异常的噪音 |
2.3 发动机缺缸现象 |
2.4 发动机放炮与震爆故障问题 |
2.5 尾气排气颜色异常 |
2.6 发动机舱出现异味 |
2.7 电动机过热的故障 |
3 电动机常见故障维修策略 |
3.1 电动机不能正常启动的维修方法 |
3.2 电动机出现噪音的维修方法 |
3.3 电动机缺缸的维修方法 |
3.4 尾气排气异常的维修方法 |
4 结束语 |
(3)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研究背景 |
1.1研究的必要性 |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研究目的 |
1.2.2研究意义 |
1.3基础理论及相关文献综述 |
1.3.1基础理论 |
1.3.1.1隐患、危害因素与风险 |
1.3.1.2风险管理 |
1.3.2相关文献综述 |
1.4研究创新点 |
1.4.1研究技术路线 |
1.4.2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的含义与类别 |
2.1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的含义 |
2.2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的类别 |
2.2.1供配电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
2.2.2电梯升降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
2.2.3空调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
2.2.4给排水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
2.2.5消防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
2.2.6弱电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
2.2.7房屋及设施的安全风险类别 |
第三章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
3.1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基础和保障条件 |
3.2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
3.2.1供配电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
3.2.2电梯升降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
3.2.3空调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
3.2.4给排水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
3.2.5消防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
3.2.6弱电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
3.2.7房屋及设施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
第四章结论与展望 |
4.1结论 |
4.2研究不足与展望 |
4.2.1研究不足 |
4.2.2研究展望 |
结语 |
附件 |
附件一:《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的研究》调研提纲 |
附件二:调研实录(节选) |
附件三:承接查验、运行维护阶段设施设备系统风险点汇总表 |
附件四:典型案例分析(以消防系统为例) |
附件五:与本课题相关的法规引用 |
(4)电动机及离心泵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2 电动机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
1.2.3 离心泵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电动机及离心泵组故障诊断机理 |
2.1 电动机结构和原理 |
2.1.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
2.1.2 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 |
2.2 电动机转子断条故障机理 |
2.2.1 电动机转子断条电流信号特征 |
2.2.2 电动机转子断条振动信号特征 |
2.3 电动机气隙偏心故障机理 |
2.3.1 电动机气隙偏心电流信号特征 |
2.4 感应电动机轴承故障机理 |
2.4.1 电动机轴承故障振动信号特征 |
2.5 绕组短路故障机理 |
2.5.1 电动机绕组短路振动信号故障特征 |
2.6 离心泵结构及原理 |
2.6.1 离心泵结构 |
2.6.2 离心泵原理 |
2.7 离心泵汽蚀特性 |
2.7.1 汽蚀机理 |
2.7.2 汽蚀余量 |
2.7.3 汽蚀与振动 |
2.8 离心泵流量与振动 |
2.9 管道应力分析 |
2.9.1 管道柔性化设计 |
2.9.2 泵管道支架设计 |
2.10 离心泵内部结构故障机理 |
第三章 电动机转子断条故障诊断研究与分析 |
3.1 引言 |
3.2 电动机故障诊断试验台设计方案 |
3.2.1 实验平台的搭建 |
3.3 传感器的选择与测点布置 |
3.3.1 振动传感器 |
3.3.2 电流传感器 |
3.3.3 转速传感器 |
3.4 测点布置及安装方式 |
3.5 数据采集平台搭建 |
3.6 电动机断条故障加工方案 |
3.7 电动机转子断条实验分析 |
3.7.1 三相异步电动机断条故障仿真分析 |
3.7.2 基于电流信号的转子断条故障诊断 |
3.7.3 基于振动信号的转子断条故障诊断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离心泵入口管路的三通过滤器模型建立与数值模拟 |
4.1 引言 |
4.2 几何模型建立 |
4.3 网格划分 |
4.4 湍流模型的选择 |
4.4.1 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
4.4.2 常见湍流模型及用法 |
4.5 边界条件设置 |
4.6 模拟结果及分析 |
4.6.1 不同流速状态下速度场对比分析 |
4.6.2 不同流速状态下压力场对比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某电厂脱硫泵机组设备振动抑制方法研究 |
5.1 引言 |
5.2 设备振动监测数据分析 |
5.2.1 测点布置 |
5.2.2 数据采集 |
5.2.3 数据分析 |
5.2.4 建议采取措施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5)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中职学校电工技能与实训课程教学案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 |
3.研究意义 |
(二)课题研究现状 |
(三)课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理论概述 |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内涵及特征 |
1.行动导向教学法理论基础 |
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
3.行动导向教学法特征 |
(二)中职“行动导向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
1.引导文教学法 |
2.任务驱动教学法 |
3.项目教学法 |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局限 |
1.行动导向教学法受多重因素制约 |
2.行动导向教学评价方式有待革新 |
3.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互补 |
三、中职学校电工技能与实训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一)中职学校《电工技能与实训》课程教学及学习现状 |
1.分析调查目的 |
2.设计调查问卷 |
3.选取调查对象 |
4.确定调查方式 |
5.统计调查结果 |
(二)《电工技能与实训》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教学方法单一 |
2.实践学时不足 |
3.教学内容选取不当 |
4.考核方式不合理 |
5.评价形式匮乏 |
四、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电工技能与实训》教学案例设计 |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验设计准备 |
1.构思设计思路 |
2.选择实验对象 |
3 形成实验小组 |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电工技能与实训》中的案例设计与实践 |
1.基于引导文教学法的《常见低压电器的识别与使用》案例设计 |
2.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二控一综合照明线路》案例设计 |
3.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电路》案例设计 |
五、教学案例实践效果分析 |
(一)学生学习成绩分析 |
(二)学生学习兴趣分析 |
(三)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职学校《电工技能与实训》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中职学校《电工技能与实训》学生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
附录三 中职学校《电工技能与实训》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四 企业对中职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用工条件调查问卷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致谢 |
(6)基于人机配合系统对叉车结构功能的改进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人机配合抢险效率的探索研究 |
2.1 传统抢险方式概述 |
2.2 人机配合抢险的探索 |
2.3 人机配合在黄河抢险中的应用原则 |
2.4 常见的人机配合抢险作业方式 |
2.4.1 挖掘机装抛铅丝石笼作业方式 |
2.4.2 装载机装抛铅丝石笼作业方式 |
2.4.3 挖掘机配合自卸车装抛铅丝石笼 |
2.5 人工抢险与人机配合抢险功效结果对比 |
第三章 叉车结构功能改进优化的研究分析 |
3.1 研究目的 |
3.2 技术路线 |
3.3 叉车吊装装置的研究分析 |
3.3.1 研发的主要内容 |
3.3.2 实验设计 |
3.3.3 叉车吊装装置主要优点 |
3.3.4 叉车吊装装置机械化装卸作业效益对比分析 |
3.4 叉车机电两用动力系统的研究分析 |
3.4.1 主要部件构成 |
3.4.2 工作原理 |
3.4.3 叉车机电两用动力系统主要优点 |
3.4.4 叉车机电两用动力系统效益对比分析 |
3.5 叉车冷启动技术的研究分析 |
3.5.1 陶瓷加热模块 |
3.5.2 逆变器电压调节模块 |
3.5.3 线路模块 |
3.5.4 加热公式计算 |
3.5.5 叉车冷启动技术主要优点 |
3.5.6 叉车冷启动技术效益分析 |
3.5.7 叉车冷启动技术推广应用 |
3.6 叉车自助加油装置的研究分析 |
3.6.1 设计构想 |
3.6.2 完善改进阶段 |
3.6.3 叉车自助加油装置的构成 |
3.6.4 高效散热套管的工作原理 |
3.6.5 叉车自助加油装置主要优点 |
3.6.6 叉车自助加油装置效益分析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4.1 总结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7)混合动力渔船的节能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渔船节能减排研究 |
2.1 我国渔业与渔船现状 |
2.2 金枪鱼延绳钓船介绍 |
2.3 新能源船舶动力技术 |
2.4 渔船节能技术 |
2.5 船舶混合动力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2.5.1 国内研究现状 |
2.5.2 国外研究现状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渔船混合动力系统选型与控制策略 |
3.1 混合动力船舶推进系统概述 |
3.2 金枪鱼延绳钓船柴电混合动力系统 |
3.2.1 混合动力装置 |
3.2.2 金枪鱼延绳钓船工况分析 |
3.3 混合动力渔船推进系统设备选型 |
3.3.1 渔船柴油机选型 |
3.3.2 电动机选型 |
3.3.3 储能装置选型 |
3.3.4 其他设备选型 |
3.4 运行规则及控制策略 |
3.4.1 控制策略介绍 |
3.4.2 混合动力系统模糊控制器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渔船混合动力系统建模仿真与性能分析 |
4.1 混合动力系统各模块仿真模型 |
4.1.1 柴油机模型 |
4.1.2 电动机模型 |
4.1.3 储能装置模型 |
4.2 混合动力系统仿真与分析 |
4.3 经济性能分析 |
4.3.1 燃油经济性分析 |
4.3.2 设备投资、保养费用分析 |
4.4 环保性能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柴电混合动力渔船推进系统综合评估 |
5.1 渔船推进系统指标阶梯层次模型 |
5.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5.1.2 渔船节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内涵介绍 |
5.2 渔船节能评价模型与计算方法 |
5.2.1 基于AHP-Fuzzy Method的评价模型 |
5.2.2 评价模型数据分类 |
5.3 柴电混合动力渔船评估算例 |
5.3.1 金枪鱼延绳钓船参数介绍 |
5.3.2 评价过程和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9)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新能源汽车与可持续发展 |
1.2.2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 |
1.2.3 政策激励效果研究 |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结构安排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1.4.1 论文的创新之处 |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理论 |
2.1 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 |
2.1.1 能源危机的预见性 |
2.1.2 减少排放的紧迫性 |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产业升级 |
2.1.4 可持续发展与需求变化 |
2.2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相关理论 |
2.3 产业空间集聚相关理论 |
第3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状况 |
3.1 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介绍 |
3.1.1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概况 |
3.1.2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 |
3.2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现状与对比 |
3.2.1 国内外新能汽车整车技术现状 |
3.2.2 国内外动力电池相关技术发展现状 |
3.2.3 国内外电动机技术发展现状 |
3.2.4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对比分析 |
第4章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空间分布 |
4.1 中国汽车产业空间分布情况 |
4.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空间分布情况 |
4.2.1 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布局情况 |
4.2.2 新能源汽车销地分布情况 |
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
4.3.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现状总览 |
4.3.2 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发展现状 |
第5章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要素 |
5.1 研发与制造基础 |
5.2 技术与知识溢出 |
5.3 当地政策的引导 |
5.4 消费市场接近性 |
5.5 中国新能源汽车集聚因素的实证研究 |
5.5.1 数据的获取与指标的建立 |
5.5.2 模型的建立 |
5.5.3 模型结果分析 |
第6章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瞻 |
6.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预测 |
6.1.1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影响因素的灰度分析 |
6.1.2 基于Bass模型的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保有量预测 |
6.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走向 |
6.3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判 |
6.4 小结 |
第7章 政策建议 |
7.1 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 |
7.1.1 发展规划政策 |
7.1.2 技术与能源限制性政策 |
7.1.3 配套基础设施政策 |
7.1.4 推广与补助政策 |
7.2 国外新能源汽车政策 |
7.2.1 美国新能源汽车政策 |
7.2.2 日本新能源汽车政策 |
7.2.3 德国新能源汽车政策 |
7.3 国际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对比分析 |
7.4 关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
7.4.1 创新推广新能源汽车方式提升市场购买需求 |
7.4.2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 |
7.4.3 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 |
7.4.4 合理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
7.4.5 完善配套产业建设与售后保障固废回收机制 |
第8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江苏南京六合区农村小型泵站运行效率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二章 六合区农村小型泵站运行效率评价方法与模型 |
2.1 六合区农村小型泵站运行现状与存在问题 |
2.1.1 农村小型泵站运行现状 |
2.1.2 主要存在问题 |
2.2 六合区农村小型泵站运行效率综合评价指标、方法 |
2.2.1 评价原则 |
2.2.2 评价指标体系 |
2.2.3 评价指标计算 |
2.2.4 综合评价指标量化 |
2.2.5 评价结论与分类 |
2.3 评价模型系统开发 |
2.3.1 系统目标和特点 |
2.3.2 评估系统结构设计 |
2.3.3 评估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策略 |
第三章 六合区农村小型泵站运行效率提升实践 |
3.1 六合区2018年度农村小型泵站改造实施方案编制 |
3.1.1 六合区年度农村小型泵站改造方案编制情况 |
3.1.2 六合区2018年度农村小型泵站改造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情况 |
3.2 六合区典型泵站综合评价与效率提升对策 |
3.2.1 马鞍街道栗张灌排站 |
3.2.2 金牛湖街道小山灌溉站 |
3.2.3 龙袍街道鹅留排涝站 |
3.3 六合区农村小型泵站运行效率提升措施 |
3.3.1 优化泵站技术措施 |
3.3.2 优化泵站运行措施 |
3.3.3 优化泵站管理措施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电动机不能启动的原因及维修办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职业能力导向的中职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以《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为例[D]. 罗美.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02)
- [2]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J]. 郭文龙. 内燃机与配件, 2021(04)
- [3]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的研究[A]. 中国物协设施设备技术委员会,山东房地产教育培训中心. 2020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课题研究成果, 2020
- [4]电动机及离心泵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郭小帅.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5]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中职学校电工技能与实训课程教学案例设计[D]. 孙天彦.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6]基于人机配合系统对叉车结构功能的改进与优化[D]. 王继轩. 河南科技学院, 2020(11)
- [7]混合动力渔船的节能技术研究[D]. 程湘裕.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3)
- [8]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9]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研究[D]. 彭华. 吉林大学, 2019(02)
- [10]江苏南京六合区农村小型泵站运行效率提升研究[D]. 陈名生. 扬州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