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一次施肥技术

水稻一次施肥技术

一、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何帅,汪本福,陈斌,陈超,赵永平,李小坤[1](2022)在《基于鄂北区域的两种水稻缓控释肥用量研究》文中提出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缓控释肥料施用对鄂北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比较了两种缓控释肥料不同用量施用效果的差异,以期为鄂北水稻生产中缓控释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缓控释肥料可显着提高水稻产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掺混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料处理水稻增产6.6%~17.3%,施用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处理水稻增产0.7%~11.9%;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掺混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料和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处理水稻分别增产8.4%、2.5%;各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有效穗数;与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相比,掺混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料对水稻增产效果更明显。水稻产量与两种缓控释肥施用量均呈线性加平台关系。相同肥料用量条件下,掺混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料处理水稻地上部N、P2O5和K2O养分积累量明显高于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处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两种缓控释肥的肥料回收利用率、肥料生理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肥料贡献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肥料偏生产力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鄂北水稻应优先选用掺混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料,适宜施用量为450 kg/hm2,可获得稻谷产量11 420 kg/hm2。

吴周周,刘佳欣,陈粤彤,周婵婵,王术,贾宝艳,黄元财,王岩,王韵[2](2022)在《缓控释肥研究现状及其在水稻上的应用》文中指出缓控释肥是一种能够减缓或控制养分释放的新型肥料,具有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本文介绍了缓控释肥料的概念、类型,综述了缓控释肥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缓控释肥料在水稻上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余振渊,汪本福,李阳,张枝盛,杨晓龙,赵祖成,马晓伟,程建平,彭威[3](2021)在《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文中提出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是一项肥料精确定量施用技术。为探讨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氮肥减施潜力和产量的影响,设置氮肥空白对照、人工抛撒施肥、侧深施肥及侧深施肥减肥4个处理。结果表明,等量施肥情况下,侧深施肥处理在孝昌试验点和公安试验点产量分别为8.08 t/hm2和7.57 t/hm2,分别较人工抛撒施肥处理增产7.30%和1.61%;侧深施肥减肥20%处理产量与人工抛撒施肥处理相当;机插侧深施肥(T2)较人工抛撒施肥(T1)在两个试验点分别增收了3 115.0元/hm2和1 911.0元/hm2。可见,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在氮肥减施、水稻增产增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张金萍,陈照明,王强,马军伟,俞巧钢,叶静,马进川,孙万春,潘建清[4](2021)在《缓释氮比例对一次性施肥单季晚稻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探明单季晚稻缓释氮肥一次性施用模式中缓释氮占总施氮量的适宜比例,为单季晚稻高效施肥提供理论指导。2019—2020年在浙江省长兴县和平镇开展田间试验。试验共设6个处理:(1)不施氮肥(N0);(2)常规施肥(U1,基肥∶分蘖肥∶穗肥为4∶3∶3);(3)常规施肥减氮12.5%(U2,比例同U1);(4)57%缓释氮一次性施用(SRU1);(5)45%缓释氮一次性施用(SRU2);(6)34%缓释氮一次性施用(SRU3)。U1的施氮量为240 kg/hm2,U2和SRU的施氮量均为210 kg/hm2。测定水稻产量、养分吸收量、养分利用率、田面水铵态氮含量和氨挥发量等指标。结果表明:N0处理的单季晚稻产量为U处理的73.55%。与U相比,缓释氮肥一次性施用可以维持水稻产量。单季晚稻产量随着缓释氮施用比例升高而增加。SRU处理与U处理之间地上部氮含量及氮素吸收量均无显着差异。2019年SRU2处理和2020年SRU1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比U处理提高10.49%和8.84%,达到显着差异水平,其他处理与U1、U2处理间差异均不显着。与U相比,SRU处理显着降低了田面水铵态氮含量和稻田累积氨挥发量,但各缓释肥处理间无显着差异。综合相关产量及氮素损失的结果,34%缓释氮施用比例可满足单季晚稻一次性施肥要求,能保证水稻稳产,同时降低氮素径流和挥发损失。

杨俞娟,袁玲,余薇,曹小闯,叶放,金千瑜[5](2021)在《不同氮肥施用模式对杂交稻嘉禾优7245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新型氮肥施用模式对杂交稻嘉禾优7245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氮(225 kg/hm2)和减氮20%(180 kg/hm2)水平下,水稻产量均以稳定性复合肥+普通尿素一基一追(SF1N70+PUN30、SF2N70+PUN30)处理最高,分别达11 771、10 760 kg/hm2;且减氮20%(SF2N70+PUN30)处理产量与常规施氮(PUN100)、缓控释肥一次性基施(CRN100)和有机缓控释肥+普通尿素一基一追(OCR1N70+PUN30)处理均无显着差异。相反,减氮20%显着降低了PUN80、CRN80、OCR2N70+PUN30处理水稻产量,较PUN100分别降低12.3%、12.1%、11.8%。OCR2N70+PUN30、SF2N70+PUN30处理显着降低了分蘖期水稻叶片、茎鞘氮累积量,但OCR2N70+PUN30增加了齐穗期和成熟期水稻叶片氮累积量,而SF2N70+PUN30增加了齐穗—成熟期水稻叶片、茎鞘氮转运量、转运率及其叶片转运氮贡献率。二者不同的氮累积、利用转运策略均有助于维持较高的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因此,推荐180 kg/hm2施氮水平下70%稳定性复合肥+30%普通尿素一基一追可作为当地杂交稻嘉禾优7245适宜的氮肥管理模式。

韦思亦,唐拴虎,黄旭,吴永沛,李苹,付弘婷,杜建军[6](2021)在《双季稻早季直播与晚季再生施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改传统的水稻双季种植为早季直播+晚季再生新型种植模式,通过应用早季直播稻一次性施肥技术与再生稻喷施促根促蘖液肥2项关键技术,拟解决再生稻穗数少、穗形小导致产量低的问题,实现产量与生产效益的提高。【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一次性施肥对水稻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早季直播稻一次性施肥与再生稻喷施促根促蘖液肥对两季水稻产量、再生稻发育以及整体效益的影响。【结果】一次性施肥的水稻分蘖早、分蘖数略高于分次施肥,增加了水稻成穗数,且有利于培育水稻庞大根系。一次性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比等养分的分次施肥处理依次增产3.7%、8.7%和31.3%,说明一次性施肥方式增产显着。一次性施用600、750 kg/hm2控释肥处理并结合喷施两种促根促蘖液肥,水稻穗数、穗粒数均高于对照,说明具有促穗增加穗粒数的效果,且促根促蘖液肥Ⅰ效果较好。3种施肥量结合配施促根促蘖液肥处理的年效益均显着高于双季稻常规种植,其中,750、900 kg/hm2控释肥处理结合促根促蘖液肥年效益分别提高6 859、8 291元/hm2。【结论】一次性施肥技术具有提高水稻产量的效果,促根促蘖液肥Ⅰ可有效增加水稻分蘖,双季稻早季直播稻采用一次性施肥技术、再生稻喷施促根促蘖液肥效益比常规种植能明显提高。

党新安,杜同庆[7](2021)在《淮北地区机插稻一次性施用缓混肥与精确定量施肥比较试验研究》文中指出通过设置缓混肥与精确定量施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缓混肥料处理前期释放返青肥有一个爆发性阶段,使得水稻分蘖促早发,从而较对照提早达到了适宜穗数。后期缓混肥料释放时间与品种生育进程相适应与否直接影响到基部节间长短、穗粒数多少和产量高低。试验中,缓混肥料穗肥释放时,徐稻9号正处于倒3与倒2叶之间,导致基部第1节间短、穗粒数以及后期产量与对照无显着性差异;而此时徐稻10号生育期较长,正处于倒3叶之前的叶龄期,导致基部第1节间变长、无效分蘖成穗较多、穗粒数变异系数较大,后期产量降低,且与对照差异显着。一次性施用缓混肥可实现稻米品质提升,特别是外观与食味品质的提升,同时可以提高种植效益。

米晓田,石磊,何刚,王朝辉[8](2021)在《陕西省小农户作物生产的减肥潜力及经济效益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小农户在农业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资料普遍过高,随种植业结构演变,肥料投入也势必会发生变化。明确小农户经营模式下粮食、油料和经济作物的施肥现状和经济效益,能为小农户作物生产的养分管理、肥料减施和经济效益提高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对陕西省的主要农作物生产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以粮食(小麦、玉米、水稻、谷子、马铃薯)、油料(油菜、大豆)、经济(苹果、西红柿、烤烟)作物为研究对象,共获得1 709份调研问卷。基于此调研结果,以产量水平为分类依据,分析小农户的施肥现状、减肥潜力和经济效益。【结果】小麦、玉米、水稻、谷子和马铃薯的平均产量分别为4.6、7.3、8.3、3.7和19.8 t·hm-2,氮肥用量分别为177、247、186、255和209 kg N·hm-2,磷肥用量分别为102、103、88、142和125 kg P2O5·hm-2,钾肥用量分别为37、47、64、53和110 kg K2O·hm-2。油菜和大豆的平均产量分别为2.4和2.7t·hm-2,氮肥用量分别为156和99 kg N·hm-2,磷肥用量分别为80和63 kg P2O5·hm-2,钾肥用量分别为56和26 kg K2O·hm-2。苹果、西红柿和烤烟的平均产量分别为23.8、93.5和2.7 t·hm-2,氮肥用量分别为731、471和108 kg N·hm-2,磷肥用量分别为482、387和118 kg P2O5·hm-2,钾肥用量分别为535、447和132 kg K2O·hm-2。对大多数作物,氮磷肥普遍过量施用、钾肥施用过量与不足并存。粮食作物氮磷钾减肥潜力分别为28%—60%、52%—66%和11%—51%。油料作物油菜可减少氮磷钾肥料用量33%、37%和46%,然而大豆需增加磷钾肥用量11%、28%。苹果和西红柿等高产经济作物的氮磷钾减肥潜力分别为41%—67%、65%—70%和49%—64%。烤烟生产需减少磷肥53%,然而中、高产农户氮肥施用不足,分别需增施22%、11%。复合肥和单质肥是作物氮素的主要来源,复合肥是作物磷钾的主要来源。氮以基施为主、追施为辅,磷钾肥几乎全部作为基肥一次施用,鲜有追施。粮食、油料和经济作物的平均净经济效益分别0.44×104—1.63×104、0.75×104—0.84×104和4.19×104—15.05×104元/hm2,肥料占总投入比例分别为31%—52%、57%—59%和48%—65%。苹果、西红柿等高产经济作物的净经济效益远高于粮食和油料作物,成为小农户经营者的首选。然而,在经济作物生产中过量的肥料施用产生了巨大的环境风险。【结论】低中产组小农户是化肥减量和收益提升的主要对象,苹果、西红柿等经济作物的净经济效益高,但单位面积施肥量大、减肥潜力大。值得注意的是,农作物生产中也存在施肥不足的现象,例如大豆和烤烟。由此可见,小农户作物生产的肥料管理变异大,提高小农户的肥料管理水平有利于增加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刘彦卓,胡香玉,黄农荣,梁开明,潘俊峰,田卡,钟旭华[9](2021)在《氮肥减量后移对华南双季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氮肥减量和后移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方法】2014年早季、晚季,设置不施氮肥(T1)、习惯施肥法(对照,T2)和2个氮肥减量后移处理〔三控施肥法(T3)、氮肥重度后移(T4)〕共4个处理,测定水稻群体动态、物质生产、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等指标。【结果】与T2处理相比,早季T3、T4处理稻谷产量分别增加8.8%和12.0%,晚季分别增加12.7%和18.4%。早晚两季,T3、T4处理总吸氮量、氮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肥生产力均较T2处理显着提高。T3、T4处理水稻生长和氮素吸收在穗分化前比T2处理缓慢,此后则大幅加快。T3、T4处理分蘖成穗率较T2处理分别提高5.5~6.8、18.3~19.4个百分点。与T2处理相比,抽穗期T3、T4处理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11.5%和35.4%,叶片含氮量分别提高27.7%和50.8%;早季库容分别扩大12.7%和19.4%,晚季库容分别扩大18.3%和47.6%。与T3处理相比,T4处理产量早季、晚季分别增加3.0%和 5.0%,分蘖成穗率分别提高11.5、13.9个百分点,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含氮量分别增加21.5%和18.1%,库容分别扩大6.0%和24.8%,但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都下降,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8.0%和26.0%。【结论】氮肥减量后移使水稻源和库显着扩大,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显着提高。

王伟彪,伍少福[10](2021)在《轻简化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文中提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轻简化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轻简化施肥技术利用缓释肥能够明显提高水稻产量,比不施氮肥对照增产5.0%~7.9%。一次基施缓释肥+一次尿素追施处理增产效果大于一次基施缓释肥和尿素处理,在减量10%的条件下仍表现较好。缓释肥还能提高水稻籽粒吸氮量,其氮肥利用率均明显高于常规肥料,并有助于水稻吸收的氮向籽粒转移。

二、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鄂北区域的两种水稻缓控释肥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土壤基础化学性质
        1.3.2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1.3.3 水稻养分积累量
    1.4 数据处理及相关参数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2.2 不同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2.3 不同缓控释肥对水稻养分积累的影响
    2.4 不同缓控释肥对水稻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缓控释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3.2 不同缓控释肥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4 结论

(2)缓控释肥研究现状及其在水稻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缓控释肥的概念及类型
    1.1 概念
    1.2 缓控释肥的类型
        1.2.1 包膜缓控释肥
        1.2.2 包裹材料缓控释肥
        1.2.3 水溶性合成型微溶态缓控释肥
2 缓控释肥的研究进展
    2.1 国外研究进展
    2.2 国内研究进展
3 缓控释肥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
    3.1 缓控释肥施肥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
    3.2 缓控释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3.2.1 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3.2.2 缓控释肥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3.2.3 缓控释肥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4 展望
    4.1 推动缓控释肥产业化发展,降低其生产成本
    4.2 加强水稻等多种作物的专用缓控释肥研究与应用
    4.3 加强研发廉价、可降解、生态安全的包膜材料
    4.4 加强缓控释肥施肥技术推广

(3)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2.2 不同施肥处理经济效益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4)缓释氮比例对一次性施肥单季晚稻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
        1.3.1 土壤样品采集
        1.3.2 植株样品采集
        1.3.3 田面水样品采集
        1.3.4 稻田氨挥发量测定
    1.4 测定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缓释氮施用比例对单季晚稻产量的影响
    2.2 缓释氮施用比例对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2.3 缓释氮施用比例对田面水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2.4 缓释氮施用比例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3 讨 论
4 结 论

(5)不同氮肥施用模式对杂交稻嘉禾优7245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2.1 干物质质量和氮含量
        1.2.2 产量及其构成因子
    1.3 计算与分析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氮模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2.2 不同施氮模式对水稻关键生育期各器官氮含量的影响
    2.3 不同施氮模式对水稻关键生育期氮累积和转运的影响
    2.4 不同施氮模式对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6)双季稻早季直播与晚季再生施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早稻种植及管理
        1.2.2 再生稻促根促蘖液肥
        1.2.3 根系观察试验
    1.3 采样方法及测定指标
        1.3.1 动态分蘖数调查
        1.3.2 根系重量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分蘖动态的影响
        2.1.1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分蘖动态的影响
        2.1.2 促根促蘖液肥对再生稻分蘖的影响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根系干重的影响
    2.3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2.3.1 不同施肥处理对早稻产量影响
        2.3.2 促根促蘖液肥对晚稻产量影响
    2.4 效益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7)淮北地区机插稻一次性施用缓混肥与精确定量施肥比较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内容
        1.3.1 生育进程记录
        1.3.2 茎节长度及穗型整齐度
        1.3.3 产量测定
        1.3.4 稻米品质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缓混肥与精确施肥处理生育进程
    2.2 缓混肥与精确施肥处理茎蘖动态变化
    2.3 缓混肥与精确施肥处理茎节长度变化
    2.4 缓混肥与精确施肥处理产量结构构成分析
    2.5 缓混肥与精确施肥处理稻米品质分析
    2.6 缓混肥与精确施肥处理效益比较分析
3 结论
    3.1 缓混肥处理生育进程略提前,早发促蘖,更早达到适宜穗数
    3.2 缓混肥处理节间数与对照一致,基部节间长短与缓混肥料释放和品种生育期有关
    3.3 缓混肥料释放时间与品种生育进程直接影响到穗粒数变化和产量高低。
    3.4 缓混肥处理可实现稻米品质的提升、种植效益的提高
4 讨论

(8)陕西省小农户作物生产的减肥潜力及经济效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研区概况
    1.2 调研方法及内容
    1.3 产量分级标准
    1.4 合理施肥标准及农户施肥等级评价方法
    1.5 经济效益的估算
    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作物产量与施肥现状
    2.2 作物的减肥潜力
    2.3 作物的经济效益
3 讨论
    3.1 农户产量与施肥
    3.2 作物减肥潜力及经济效益分析
4 结论

(9)氮肥减量后移对华南双季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茎蘖动态和成穗率
        1.3.2 产量和产量构成
        1.3.3 叶面积指数和作物生长率
        1.3.4 植株含氮量和氮肥利用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和产量构成
    2.2 茎蘖动态和成穗率
    2.3 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含氮量
    2.4 作物生长率
    2.5 氮肥吸收动态和氮肥利用率
3 讨论
    3.1 氮肥减量后移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3.2 氮肥减量后移模式的增产增效原理
    3.3 氮肥重度后移模式下籽粒充实度下降的原因和改进
4 结论

(10)轻简化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处理设计
    1.3 数据采集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2.2 对水稻氮素吸收的影响
    2.3 对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四、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鄂北区域的两种水稻缓控释肥用量研究[J]. 何帅,汪本福,陈斌,陈超,赵永平,李小坤. 中国稻米, 2022
  • [2]缓控释肥研究现状及其在水稻上的应用[J]. 吴周周,刘佳欣,陈粤彤,周婵婵,王术,贾宝艳,黄元财,王岩,王韵. 中国稻米, 2022(01)
  • [3]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J]. 余振渊,汪本福,李阳,张枝盛,杨晓龙,赵祖成,马晓伟,程建平,彭威.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 [4]缓释氮比例对一次性施肥单季晚稻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J]. 张金萍,陈照明,王强,马军伟,俞巧钢,叶静,马进川,孙万春,潘建清. 水土保持学报, 2021(06)
  • [5]不同氮肥施用模式对杂交稻嘉禾优7245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J]. 杨俞娟,袁玲,余薇,曹小闯,叶放,金千瑜.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 [6]双季稻早季直播与晚季再生施肥技术研究[J]. 韦思亦,唐拴虎,黄旭,吴永沛,李苹,付弘婷,杜建军.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 [7]淮北地区机插稻一次性施用缓混肥与精确定量施肥比较试验研究[J]. 党新安,杜同庆. 北方水稻, 2021(06)
  • [8]陕西省小农户作物生产的减肥潜力及经济效益评价[J]. 米晓田,石磊,何刚,王朝辉. 中国农业科学, 2021(20)
  • [9]氮肥减量后移对华南双季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刘彦卓,胡香玉,黄农荣,梁开明,潘俊峰,田卡,钟旭华.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 [10]轻简化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J]. 王伟彪,伍少福. 浙江农业科学, 2021(09)

标签:;  ;  ;  ;  ;  

水稻一次施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