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患者的健康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杨光荣[1](2020)在《颌面口腔按摩减轻放射性口腔粘膜炎临床研究及鼻咽癌预后模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及目的鼻咽癌(NPC)可发生在世界各地,我国华南地区是流行区。NPC对放疗敏感,适形调强放疗是标准治疗方式。目前,NPC的5年生存率高达80%左右,Ⅰ、Ⅱ期NPC的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NPC放疗中最常见的副反应就是急性口腔粘膜炎。与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相关的疼痛、吞咽困难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放疗的意外中断或停止,影响NPC的预后。预后因素中最主要的是TNM分期,但也有局限性。目前有许多研究,纳入许多临床因素建立预后预测模型,发现比单纯的TNM分期更个体化。鼻咽癌放疗中最常见的副反应是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如今防治口腔黏膜炎的治疗方式多,但都不是标准的、特效的治疗方法,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一种经济可行又有效的防治方法亟待研究开发。在NPC的放疗中,唾液腺通常都被包括在放射野之内,唾液腺受到损伤,唾液流量减少,糖蛋白减少及p H值下降,增加了口腔感染机率,促进了口腔粘膜炎的发生。有研究表明,按摩可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能增强唾液腺分泌,增加抗炎因子的分泌,提高免疫功能,利于吞咽,降低口腔感染率。因此我们自创了颌面口腔按摩手法,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减轻NPC放化疗引起的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同时通过筛选SEER数据库中的NPC建立预后模型,预测NPC预后。方法1.验证颌面口腔按摩对NPC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就诊于新桥医院的NPC初诊患者开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按照样本量计算,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于2018年12月10日至2020年7月30日期间入组158例。对照组:从放疗开始,给与常规口腔护理及功能锻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再加上颌面口腔按摩。主要的研究终点是3级以上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次要研究终点:口腔粘膜炎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和伴随的症状(口干,口腔疼痛、吞咽困难);按摩的不良反应。2.颌面口腔按摩减轻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机制初步探究选取接受了放疗3-22天的NPC患者10名,第一次采血液标本(“0h”)在当日的放疗结束后,“0h”采血后立即进行颌面口腔按摩1周期,等待12小时后采集第二次血液(“12h”)。送检验科检测“0h”及“12h”的炎症标志物。使用UPLC-MS/MS分析“0h”及“12h”的脂质代谢物。3.从美国SEER数据库中筛选NPC患者,使用R软件,建立NPC预后模型,预测NPC5年OS及5年CSS。结果1.颌面口腔按摩可减轻NPC患者放化疗引起的口腔粘膜炎的严重程度,延缓其发生时间,缩短口腔粘膜炎的持续时间,减轻疼痛,减轻口干,减少吞咽困难的发生,无严重不良反应。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轻度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试验组重度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26.3%vs 46.8%,P=0.00)。试验组推迟了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发生的时间。试验组口腔粘膜炎中位发生时间为放疗的第12.0天,对照组为第10天(HR 0.5195,95%CI:0.3639-0.7418,P=0.0001)。重度口腔粘膜炎的中位发生时间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放疗的第28.5天和第19.0天(HR 0.5579,95%CI:0.3192–0.9750,P=0.002)。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放疗期间,试验组口腔粘膜炎持续时间显着减少(试验组:20.7±7.07天,对照组:24.7±8.03天,t=3.286,P=0.001),试验组在放疗期间重度口腔粘膜炎的持续时间显着减少(试验组:8.05±3.95天,对照组:13.08±5.88天,t=4.094,P=0.000)。试验组患者的口腔疼痛(NRS)评分低于对照组(X2=10.943,P=0.001),试验组患者口干程度低于对照组(X2=12.285,P=0.003),试验组的吞咽困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X2=12.653,P=0.001)。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1.3%。2.颌面口腔按摩刺激抗炎脂质分泌,这可能是减少放化疗期间口腔粘膜炎的潜在机制。血清炎性标志物(CRP、IL-6、TNF-α、IL-8)(P>0.05)无明显变化。脂质代谢组学分析中,9S-HEPE和(±)15-HETE两种代谢物在按摩后水平明显上升(P<0.05)。分层分析中6种抗炎脂质:9S-HEPE,11-HEPE,5(6)-EET,(±)15-HETE,15S-HETr E和LA在已经受到10Gy或更高的放射剂量时在按摩后水平上升显着(P<0.05)。3.基于SEER数据库,纳入年龄,种族,组织学,原发肿瘤大小,SEER分期,放疗和化疗等因素构造的可视化列线图预后模型,预测的5年OS和CSS结局与观察到的结局非常吻合。结论:1.颌面口腔按摩可显着降低NPC放化疗引起的重度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延迟发生时间,减少持续时间,减轻疼痛和口干程度,减少吞咽困难的发生率;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1.3%。2.按摩增强了抗炎脂质,这可能是减轻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潜在机制;3.颌面口腔按摩是一种防治口腔粘膜炎的高效方法,不良事件极少,经济,无副作用。未来的RCTⅢ期研究值得去开展。4.鼻咽癌治疗不仅要关注近期疗效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也要注重长期生存预后。基于SEER数据库筛选的鼻咽癌患者,包含了原发性肿瘤大小和SEER分期等因素所建立的可视化列线图预后模型,是一种预测NPC预后的可靠工具。
张俊[2](2020)在《动态铅门技术在螺旋断层放疗的应用和调强放疗射野角度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其靶区形状复杂且紧邻许多重要器官,放疗剂量适形度要求高,适合于螺旋断层放疗(HT)。固定铅门(FJ)模式照射会导致靶区纵向剂量半影较宽,从而增加了周围危及器官的散射剂量,但动态铅门技术(DJ)可改善上述问题。本研究课题比较了鼻咽癌螺旋断层放疗中不同铅门模式(FJ或DJ)与不同射野宽度(2.5cm或5.0cm)组合的计划质量的差别,为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选择20例行HT的鼻咽癌患者,使用同一优化条件设计4组(2.5DJ、2.5FJ、5.0DJ和5.0FJ)计划。比较分析了各组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参数、出束时间和跳数之间的差异,并提出了综合评价方法,客观地评价4组计划质量的优劣。结果显示,4组计划的靶区(PTV)处方剂量覆盖率均能满足临床要求,各组之间的PTV剂量参数差别小于1%。采用较小射野宽度组(2.5cm)或动态铅门组(DJ模式),均能对大部分危及器官、尤其是靶区纵向边缘外的OARs,包括视神经系统、垂体、颞叶和海马等正常组织提供更好的保护(P<0.05);4组计划OARs剂量评分2.5DJ组最优,2.5FJ组和5.0DJ组得分相同和次之,5.0FJ组最差。相对于2.5cm铅门组计划,5.0cm铅门组的出束时间及跳数平均减少近45%。因此,在鼻咽癌的HT放疗计划,选择5.0cm射野宽度并采用动态铅门模式(5.0DJ)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剂量分布质量并大大减少照射时间和MU数,推荐作为鼻咽癌临床HT治疗的最佳射野宽度与铅门模式组合。在食管癌的放疗中,为避免双肺受到大范围的低剂量照射而引起肺炎,常会选择IMRT来代替VMAT。然而,IMRT计划的设计需要人工设置照射野的角度,而这依赖于设计者的经验,因此角度优化对于食管癌的IMRT计划设计至关重要。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VMAT计划优化食管癌IMRT计划角度的方法(PlanA),并与商用软件射野角度优化(PlanB)、人工经验(Planc)和五野均分(PlanD)四种方法进行比较,为临床的推广使用提供借鉴。选取10例行放疗的食管癌患者,每例均设计上述四组5f-IMRT计划。比较不同方法计划组之间的剂量学差别,并通过综合评价方法对四组计划进行计划质量比较。结果显示,4组计划的计划靶区(PTV)处方剂量覆盖率均能满足临床要求。对于危及器官,PlanA组在肺(V5、V10、V20、V30和MLD)和心脏(Dmean)的保护上要优于的Planc组和PlanD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组别中计划靶区各剂量学参数的综合因子得分总和(CSFPTv)、危及器官各剂量学参数的综合因子得分总(CSFOARs)以及各组计划的综合因子得分总和(CSFTotal)的最优者均为PlanA组和PlanB组,两组相应的CSF值均分别为3分、6分和9分。Planc组的CSFTotal最差,值为-10。因此,基于VMAT计划优化食管癌IMRT计划角度的方法是可行有效的,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周解平[3](2020)在《基于三维残差与U-Net混合网络的调强放疗自动计划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调强放射治疗是目前国内外最主要的放疗技术之一,但其计划设计的优化参数众多,不同计划设计者之间由于经验、技巧以及时间等差异导致治疗计划质量差别较大,严重地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目前主要采用“基于经验的放射治疗”(Knowledge Based Radiotherapy,KBRT)提高调强放疗计划质量和效率,但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该方法常使用手动方式提取解剖结构的几何特征,过程繁琐且特征提取不够全面,导致剂量预测不够精确;其次,预测的剂量通常为一维的DVH或零维剂量点参数,不能精确地反应三维剂量分布;最后,该方法通常仅预测剂量分布,并未进一步地实现放疗计划的自动设计。本博士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实现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自动优化设计。研究任务包括:(1)调强放疗计划三维剂量分布的精确预测: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放疗数据库中选取高质量的调强放疗计划,包括直肠癌IMRT和鼻咽癌VMAT计划,构建三维残差与U-Net混合网络自动地提取三维解剖结构中多尺度、多层次特征实现精确的剂量分布预测;(2)基于预测剂量的调强放疗计划自动优化设计:构建基于体素预测剂量约束的二次函数优化模型,将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s)的单个体素作为优化对象,采用直接子野优化技术实现调强放疗计划的自动优化设计;最终将自动计划的相关模块集成到中国科大自主研发的治疗计划系统DeepPlan上解决其临床应用问题。采用临床上常用的剂量指标评估剂量预测的精确性;使用剂量及物理参数指标评估自动计划的质量。主要的研究结果有:(1)剂量预测的精确性 对于直肠癌IMRT,体素剂量的平均预测偏差是(-1.45±5.79)%~(1.58±3.37)%,平均绝对预测偏差是(2.63±3.16)%~(5.19±4.78)%;所有病例各等剂量面的Dice相似性系数均在0.90以上,平均Dice系数达到0.92以上,特别是20Gy以下其Dice系数达到0.95以上;除膀胱的Dmean以外,其他所有的DVH剂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鼻咽癌VMAT,体素剂量的平均预测偏差为(-2.63±5.72)%~(2.76±5.22)%,平均绝对预测偏差为(2.76±2.90)%~(7.1 1±7.11)%;57Gy以下和66Gy以上所有等剂量面的Dice相似性系数均在0.90以上;所有计划靶体积和OARs的DVH剂量学参数差异较小,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自动计划结果 直肠癌IMRT自动计划的三维剂量分布在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等层面上约35Gy剂量的热点区均小于原临床计划;绝大多数OARs的DVH剂量学参数也均略小于原临床计划,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自动计划的平均子野数和机器跳数分别为76.00±6.94个和509.18±108.85MU,与原临床计划相比,子野数量增加而机器跳数减少。鼻咽癌VMAT自动计划的三维剂量分布形状、各计划靶体积和OARs的DVH剂量参数与原临床计划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自动计划的平均机器跳数为636.35±108.04MU,比原临床计划略有减小。对于计划的设计效率,自动计划在添加射束及给定射束方向后,点击优化按钮,集成于DeepPlan计划系统的剂量预测模块会在数秒内预测出三维剂量分布,剂量优化模块构建出基于体素预测剂量约束的优化函数实现自动优化,整个优化过程无需添加任何辅助优化的结构且仅进行一轮的优化循环就得出上述的自动计划结果。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本论文利用三维残差与U-Net混合网络实现调强放疗计划三维剂量的精确预测,并利用DeepPlan计划系统构建基于体素剂量约束的优化模型实现调强放疗计划的自动设计,提高了治疗计划的质量和效率。
吴伟,林松焕,康敏礼[4](2019)在《加速分割调强适形放疗对鼻咽癌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及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加速分割调强适形放疗对鼻咽癌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及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方法,观察组给予加速分割调强适形放疗方式。放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血清纤维化指标及表皮生长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良心理状态情况。结果:放疗1个月后,观察组各项血清纤维化及表皮生长因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心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速分割调强适形放疗能改善鼻咽癌患者的血清纤维化及表皮生长因子指标,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苏勇[5](2019)在《124例T1-4N3M0期鼻咽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性分析124例T1-4N3M0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后疗效,并分析性别、年龄、T分期、治疗模式、诱导化疗疗程、顺铂累积剂量等因素对T1-4N3M0期鼻咽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江西省肿瘤医院头颈放疗科就诊124例初诊无远处转移T1-4N3M0期鼻咽癌患者,收集该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T分期、治疗模式、化疗方案、诱导化疗疗程等。予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61个月(3-109个月),全组5年总生存率(OS)为57.3%,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为55.6%,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为48.4%,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为97.6%,5年无区域复发生存率(RRFS)为98.4%。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顺铂累积剂量大于等于200mg/m2可以作为5年OS、5年DMFS、5年PFS的独立预后因素,T分期及诱导化疗周期数亦可以作为5年PFS的独立预后因素。诱导化疗大于等于2程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性别、治疗模式对指导预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1-4N3M0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模式是远处转移,年龄、T分期可以提示患者预后,顺铂累积剂量超过200mg/m2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诱导化疗超过2程可能改善患者生存。为改善T1-4N3M0期鼻咽癌的疗效,需进一步探讨相关因素来指导T1-4N3M0期鼻咽癌的预后。
王雷[6](2019)在《鼻咽癌流行趋势分析和放疗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提取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登记的鼻咽癌数据资料,分析中国鼻咽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为制定中国鼻咽癌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并系统评价调强放疗与二维常规放疗对鼻咽癌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针对前期研究成果,制定研究方案,调研鼻咽癌高发地区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急性损伤效应的影响因素。方法(1)收集整理2005-2013年中国鼻咽癌发病和死亡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鼻咽癌标化发病和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以及年龄别趋势;(2)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查找有关调强与常规放疗对鼻咽癌患者远期疗效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或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限截至2018年12月30日,由2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运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3)收集湖南省肿瘤医院与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99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病例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吸烟、饮酒、临床分期及T分期临床信息,同时提取患者主要的放疗损伤效应,包括急性黏膜反应、口干、皮肤损伤、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结果(1)对于发病率:整体来说呈下降趋势,鼻咽癌发病率在20092010年出现明显转折,其中城市在2009年前呈上升趋势(APC=3.0%,P=0.3),2009年后呈下降趋势(APC=-5.8%,P<0.05);而农村在2009年前鼻咽癌发病率呈快速下降趋势(APC=-17.64%,P=0.2),2009年后呈缓慢上升趋势(APC=4.24%,P=0.6),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中国男性鼻咽癌标化发病率一直高于女性,为女性人口的2.302.45倍,随时间发展男女性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PC<0,P<0.05);025岁人群鼻咽癌年龄别发病率趋势较平缓且较低,25-60岁人群随着年龄递增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各年份鼻咽癌发病率峰值均出现在5060岁年龄组。对于死亡率,鼻咽癌死亡率在20092010年出现明显转折,其中城市在2009年前呈上升趋势(APC=3.09%,P=0.2),2009年后呈下降趋势(APC=-7.27%,P<0.05);2009年前农村鼻咽癌死亡率呈快速下降趋势(APC=-22.81%,P=0.1),2009年后呈缓慢上升趋势(APC=3.60%,P=0.6),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中国男性鼻咽癌标化死亡率一直高于女性,为女性人口的2.543.09倍,随时间发展男女性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PC<0,P<0.05);整体而言,025岁人群鼻咽癌年龄别死亡率趋势较平缓且较低,25岁以后各年份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2)最终纳入文献18篇(5项RCT,13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共18273例鼻咽癌患者。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鼻咽癌患者接受IMRT治疗的3年总生存率[OR=2.99,95%CI(2.12,4.21),P<0.001]、5年总生存率[OR=1.54,95%CI(1.38,1.72),P<0.001]、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OR=1.85,95%CI(1.38,2.47),P<0.001]、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OR=1.16,95%CI(1.03,1.30),P=0.011]均明显增加;而5年无进展生存率两者差异接近统计学意义(P=0.052),对于结果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研究予以验证。(3)不同年龄段、吸烟、饮酒、T分期的鼻咽癌放疗患者出现的急性黏膜反应、口干、皮肤损伤、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均未见明显差异;口干的发生男性高于女性,Ⅲ期/Ⅳ患者放疗后出现胃肠道反应高于Ⅰ期/Ⅱ期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次,急性黏膜反应、口干、皮肤损伤、胃肠道反应在偏瘦组、正常组与超重肥胖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骨髓抑制显示有统计学差异,随后对骨髓抑制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发现正常组与超重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005-2013年间中国鼻咽癌发病和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无论是发病或死亡均存在明显的年龄、性别差异,城市农村差距逐渐缩小,25岁以后呈现增长趋势且保持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水平,需重点关注25岁以上男性的鼻咽癌防治情况。(2)NPC患者接受调强治疗能够有效提高3年总生存率、5年总生存率、局部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而对于5年无进展生存率尚未见明显改善。(3)对于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应重点关注男性放疗后出现的口干症状、晚期患者出现的胃肠道反应、以及体质指数正常的患者骨髓抑制出现的情况。
孙宗文[7](2019)在《海马回放射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中海马回剂量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 基于小动物精确辐照仪对海马回放射性损伤的研究研究背景:放射治疗引发的认知功能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海马回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对海马回放射性损伤的研究意义重大。方法:依托小动物精确辐照仪平台,使用30Gy与40Gy的单次照射剂量对Sprague Dawley(SD)大鼠的左侧大脑进行照射。照射后对海马齿状回区域行HE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组织变化。结果:小动物精确辐照仪平台可完成大鼠半脑的精确照射。30Gy与40Gy的单次照射剂量可致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产生凋亡征象,40Gy凋亡程度更重。经照射后的左侧海马回可见大量细胞SOD1染色;左侧大脑皮层区可见大量细胞IFIH1染色;右侧大脑皮层区细胞IFIH1染色不明显;左侧海马回可见大量细胞BCL-2染色;右侧海马回细胞BCL-2染色不明显。结论:SD大鼠左侧大脑经30Gy与40Gy的单次剂量照射后,成功建立海马回损伤模型,观察到海马回的神经干细胞凋亡。氧自由基的氧化损伤可能是放疗所致海马回损伤的机制之一,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第二部分 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中海马回头部、体部及尾部剂量分析及认知功能的初步评价研究背景:海马回在放射治疗所致认知功能损害中有重要地位,海马回可分为海马回头部、体部及尾部,三部分功能不同。本研究对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计划中海马回头部、体部及尾部受照剂量做分析,并就患者认知功能做初步评估。方法:对10例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在MRI T1加权相序列上勾画双侧海马,并将具分为头部、体部及尾部三部分,收集海马回及海马回头部、体部、尾部的最小剂量(D99%)、50%体积的受照剂量(D50%)、平均剂量(Dmean)、最大剂量(D1%);以及海马回不同受照剂量的百分体积Vn%(受nGy照射的百分体积)等剂量指标作比较。其中5例患者在放疗前及放疗后3个月时完成韦氏智力测试量表(WAIS-CR)测试。结果:患者双侧海马回均受到较多剂量照射。左、右侧海马回的Dmean,为(1147±976)cGy、(1011±602)cGy。左、右侧海马回V5%、V10%、V15%、V20%、V30%、V40%、V50%依次减少。海马回头部、体部及尾部D1%、D50%、Dmean、D99%受照射剂量依次减少,海马回头部受照射剂量明显高于体部及尾部。左侧海马回头部、体部及尾部的Dmean分别为(1739±1317)cGy,(890±982)cGy,(547±688)cGy,P=0.042。右侧海马回头部、体部及尾部的Dmean分别为(1691±942)cGy,(744±483)cGy,(531±603)cGy,P=0.002。双侧海马回头部、体部及尾部不同剂量受照射体积不同,V5%-V50%依次减少(右侧海马回V20%除外),头部明显高于体部及尾部。5例患者完成WAIS-CR测试。放疗前、后顺背分均值为8.60±1.34、8.0±1.00(P=0.43);倒背均值为5.80±0.84、5.20±0.84(P=0.07)。结论: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中,海马回头部、体部及尾部受照剂量不同,海马回头部、体部及尾部受照射剂量依次减少,不同照射剂量受照射体积也依次减少。海马回头部剂量最高尤其值得关注;患者放疗后认知功能有下降,值得进一步研究。第三部分 T3、T4期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中海马回受照剂量及海马回受照剂量与不同解剖结构侵犯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研究背景:海马回在放疗所致认知功能损伤中有重要作用,海马回头部、体部及尾部功能不同。T晚期鼻咽癌患者海马回受照剂量高,本研究对T3、T4期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计划中海马回,及海马回头部、体部与尾部的受照剂量进行分析,并探讨不同解剖结构受累与海马回受照剂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T3期33例、T4期29例),勾画双侧海马回并将其分为头部、体部及尾部。采集海马回及海马回头部、体部、尾部的最小剂量(D99%)、50%受照体积的剂量(D50%)、平均剂量(Dmean)、最大剂量(D1%);以及海马回不同受照剂量的百分体积Vn%(受nGy照射的百分体积)等剂量指标作比较结果:T3、T4期患者左、右侧海马回的Dmean为(1127±704)cGy,(1173±762)cGy。T4期患者海马回受照剂量及不同受照剂量的体积高于T3期患者。患者海马回头部受照射剂量明显高于体部及尾部,头部、体部及尾部受照剂量依次降低。左侧海马回头部、体部及尾部的Dmean为(1732± 1029)cGy,(820±632)cGy,(423±366)cGy(P=0.000)。右侧海马回头部、体部及尾部的Dmean为(1985±1101)cGy,(837±531)cGy,(432±343)cGy(P=0.000)。海马回头部不同照射剂量的受照体积均明显高于体部及尾部,头部、体部及尾部受照体积依次减少。蝶窦、筛窦以及海绵窦的受侵犯与海马回受照剂量高相关。右侧斜坡、翼突与同侧海马回头部Dmean之间有相关性,左侧斜坡及翼突的相关性则无统计学意义。上颌窦、岩尖、破裂孔、咀嚼肌间隙、眶尖等与海马回受照剂量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中,海马回头部、体部及尾部受照剂量不同,海马回头部剂量最高值得关注。蝶窦、筛窦及海绵窦受侵犯时需注意海马回的高剂量照射。第四部分 容积调强条件下鼻咽癌患者海马回保护及认知功能评价的研究研究背景: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认知功能受损与海马回受照密切相关,容积调强(volumetric intensity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可以在不影响肿瘤靶区及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情况下,实现海马回保护。本研究利用VMAT技术对鼻咽癌患者行海马回保护的放疗,并对患者放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做评价,评估海马回保护对鼻咽癌患者的意义。方法:对11例鼻咽癌患者执行海马回保护的VMAT计划,并在患者放疗前及放疗后3个月时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做认知功能评价。结果:患者两侧海马回均受到一定的剂量照射,左、右两侧海马回的平均受照剂量分别为(1239±614)cGy、(1253±640)cGy。患者放疗前及放疗后3个月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总评分分别为(23.00±4.04)、(24.43±3.99),(P=0.129)。量表中视空间/执行功能、命名、延迟回忆、注意力、语言、抽象能力及定向力测试7个小项的放疗前、后对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VMAT海马回保护条件下,患者认知功能未见下降。患者海马回仍然会受到较多的剂量照射,这更凸显了海马回保护的意义。
孙丕云[8](2019)在《不同放射治疗方式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及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不同放射治疗方式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190例,按照放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三组,常规放射治疗组63例,静态调强放射治疗组62例,动态调强放射治疗组65例;常规放射治疗组采用CT模拟定位常规布野,实施双侧面颈联合野+下颈切线野放疗;静态调强放射治疗组由Pinnacle计划系统计算并且充分优化患者治疗计划,治疗采用IMRT技术,由西门子Primus治疗机实施治疗,鼻咽及上颈部靶体积采用IMRT技术照射,下颈部锁骨上区域采用常规技术单前切线野照射;动态调强放射治疗组由Eclipse计划系统计算并且充分优化患者治疗计划,治疗采用IMRT技术(动态调强),由瓦里安clinic ix 4948型加速器实施治疗,鼻咽及颈部靶体积均采用IMRT技术照射。通过DVH图和各层面等剂量线分布评估靶区剂量均匀性、适形性及危及器官受量;RTOG标准评价三组患者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Log-rank法计算可能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COX风险比例模型计算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计算三组所有患者脑干剂量,分析脑干剂量的影响因素,卡方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分析;K-M法进行患者生存率分析。结果:基本特征分析:三组患者在性别、T分期、N分期、病理类型的统计分析中,P值分别为0.566,0.507,0.443,0.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剂量分析:调强放疗等剂量曲线可以较好的将患者肿瘤靶区包围,给予周围组织较少剂量强度的照射。在常规放疗等剂量曲线分布分析中,除去肿瘤区外尚有较大面积的正常组织接受了等剂量照射的侵害,侵害率高于95%,100%的等剂量曲线等却难于包绕GTV。调强放疗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的分析中全部患者的靶体积V95均大于100%,充分表明受照低于95%处方剂量的平均体积均小于1%。靶区适形度与均匀度分析、标准差(STD)、剂量均匀指数(HI)等参数比较,常规放疗组<静态调强组<动态调强组,各组之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态调强放疗体现出较高的适形度与均匀度,测量数据的标准差、剂量均匀指数以及V95等均体现出较高的数值。串联器官最高剂量分布:脑干的分析为动态组(53.28±3.03)Gy<静态组(56.66±3.24)<常规放疗组(59.87±2.34),P值为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在脊髓、左眼球、右眼球、左晶体、右晶体、视交叉分析中,最高剂量比较为调强放疗组<常规放疗组,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调强放疗之间无明显差异。三组患者的急性毒副反应包括皮肤、口腔黏膜、咽喉、血液学、腮腺等指标,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干剂量分析:当PGTV≤54Gy时,Dmax(≤54Gy)各组之间所占比例为常规组<静态组<动态组,各组之间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1cc(≤54Gy)各组之间体现出相同规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PGTV>54Gy时,Dmax(>54Gy)与D1cc(>54Gy)间体现出相反规律,各组之间比较差异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放1毫米和2毫米动度数据分析:当PGTV≤54Gy时,外放1毫米:Dmax(≤54Gy)、D1cc(≤54Gy)、D01(≤54Gy)的数据显示常规组<静态组<动态组,各组之间比较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PGTV>54Gy时,外放1毫米:Dmax(>54Gy)、D1cc(>54Gy)、D01(>54Gy)的数据显示常规组>静态组>动态组,各组之间比较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放2毫米的统计分析结果:Dmax、D1cc、D01的数据体现出与外放1毫米相同的规律,提示动态调强组在基础剂量上外扩1毫米或者2毫米后体现出最小的器官危及剂量及程度。绝对脑干Dmax单因素统计分析:T分期、N分期、GTV剂量、受侵斜坡体积、脑干距离正常斜坡最短距离、受侵斜坡距离脑干最短距离分析提示,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侵斜坡D95剂量P值为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绝对脑干Dmax多因素分析:三组患者受侵部位全侵及斜坡D95剂量两个项目的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期、受侵部位非全侵以及受侵斜坡体积等的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率分析:5年总生存率、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局部控制率以及区域控制率统计分析调强组与常规组比较P值分别为0.030,0.038,0.040以及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调强放疗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率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GTV剂量、Dmax、D1cc的P值分别为0.890,0.877,0.744,0.498,0.455,0.371,0.575,0.6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率多因素分析: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同步化疗、GTV体积以及受侵斜坡D95的多因素分析中,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累积化疗周期的统计分析,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调强放疗较常规放疗和静态调强放疗能够改善靶区剂量的分布,降低脑干的照射剂量,在鼻咽癌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调强放射治疗较常规放射治疗可以有效提高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局部控制率,有效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两种调强治疗方式之间无明显差异。
王楠[9](2019)在《活血养阴解毒汤联合西医对症处理治疗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干症(热毒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观察活血养阴解毒汤联合西医对症处理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症(热毒瘀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症(热毒瘀阻证)提供临床思路。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临床观察中有患者因未按要求检查、治疗或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等原因予以剔除,其中治疗组剔除4例,对照组剔除5例,得到最终的有效例数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6、25例。治疗组予以中药活血养阴解毒汤联合西医对症处理,对照组仅西医对症处理。8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在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的口干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KPS评分、药物不良反应等各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口干症改善情况: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治疗组患者有痊愈5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3例,无加重病例,总有效率为88.46%(23/26)。对照组患者痊愈1例,显效4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0.00%(14/25)。经秩和检验两组疗效,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治疗组VAS评分为36.08±2.12,对照组为45.11±3.2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口干程度、补水饮食、睡眠质量等方面,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VAS评分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对照组在随身带水、补水饮食、饮食方式以及牙齿健康等方面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在改善口干症状方面,治疗组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口干症。(2)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证候积分为6.07±2.96,对照组为13.59±6.16,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有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患者有显效1例,有效8例,无效16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6.00%。经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治疗后效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表现在改善味觉异常、吞咽困难、咽痛和大便干结等中医症状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表明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两组都可改善口干症状,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明显。(3)在改善KPS评分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84.61%,对照组总有效率64.00%,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变化为提高18例,稳定4例,降低4例。对照组生活质量变化为提高8例,稳定8例,降低9例。经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治疗KPS评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不良反应方面比较:临床观察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活血养阴解毒汤联合西医对症处理能够有效改善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症(热毒瘀阻证)患者的口腔状况,在降低患者VAS评分、改善中医证候疗效积分、改善中医相关症状、改善KPS评分等方面疗效明显,说明活血养阴解毒汤联合西医对症处理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症(热毒瘀阻证)有一定疗效,为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症(热毒瘀阻证)提供临床思路。
廖晓宁[10](2018)在《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患者的疗效及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比较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对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急慢性不良反应;2.根据循证医学的理念,对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患者的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做Meta分析。方法1.以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肿瘤科收治的115例经放疗的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组),65例接受调强放疗(调强放疗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患者的短期疗效、长期存活率、局部控制率、无进展存活率、无远端转移存活率、急慢性并发症、EB抗体滴度变化等。2.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等外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等中文数据库,根据设定的研究策略用相应检索词进行文献检索,收集2000年1月以后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研究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对鼻咽癌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根据既定的纳入及筛选标准筛选出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利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Meta数据分析。结果临床研究1.短期疗效:三维适形放疗组患者完成全部放疗计划后,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96.00%(48/50)。调强适形放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92%(63/65)。两组患者的短期疗效无显着差异(p>0.05)。2.远期疗效:三维适形组患者1年、2年、3年存活率分别为96.00%(48/50)、78.00%(39/50),和60.00%(30/50);调强放疗组患者1年、2年、3年存活率分别为98.46%(64/65),80.00%(52/65)和61.54%(40/65),两组无显着差异(p>0.05)。三维适形组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局部控制率、无复发生存率、无远端转移生存率分别为46.00%(23/50)、40.00%(20/50)、52.00%(26/50)、50.00%(25/50);调强放疗组分别为49.23%(32/65)、53.85%(35/65)、50.77%(33/65)和60.00%(39/65),两组各指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急性不良反应:调强放疗组的唾液腺不良反应和中性粒细胞不良反应较三维适形组明显减轻(p<0.05);皮肤、粘膜损害,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异常和血红蛋白异常的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0.05)。4.慢性并发症:调强放疗组的腮腺功能损伤较三维适形组减轻(p<0.05),口干、味觉下降、张口困难、中耳炎、鼻腔粘连、牙齿脱落、脑神经损伤等与三维适形组无显着差异(p>0.05)。5.两组患者EB抗体Zta-IgA、EBNA1-IgA、VCA--IgA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8。Meta分析1.根据预先设定的文献检索策略,共检索出1285篇文献;剔除重复发表和在不同数据库重复检索的文献后余下958篇;阅读摘要,排除非临床研究、研究目的明显不符的文献后,余下162篇;阅读全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共有6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2.利用Cochrane ROB工具对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估,2个研究的总体偏倚风险为高风险偏倚,4个研究为“无法判断偏倚”。3.Meta分析的主要结果。纳入的4个随机对照研究中3D-CRT和IMRT在治疗鼻咽癌的短期疗效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5,95%CI(0.25-1.70),p=0.38];纳入4个随机对照研究,3D-CRT和IMRT在治疗鼻咽癌的远期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2,95%CI(0.63-1.05),p=0.12];纳入5个随机对照研究,IMRT对鼻咽癌的局部控制优于3D-C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53,95%CI(0.33-0.87),p=0.01];纳入4个随机对照研究,3D-CRT和IMRT治疗鼻咽癌的无进展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OR=0.89,95%CI(0.55-1.44),p=0.63];纳入5个随机对照研究,3D-CRT和IMRT治疗鼻咽癌的无远端转移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OR=0.89,95%CI(0.68-1.17),p=0.41]。4.Meta分析的次要结果。6个随机对照研究显示3D-CRT和IMRT有统计学意义,IMRT组治疗鼻咽癌后口干的发生率显着低于3D-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00,95%CI(1.15-7.84),p=0.02];4个纳入研究结果显示3D-CRT和IMRT治疗鼻咽癌后张口困难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OR=1.24,95%CI(0.92-1.66),p=0.15];3个随机对照研究显示IMRT治疗鼻咽癌后脑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显着低于3D-C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10.18,95%CI(2.88-26.21),p=0.0003。结论:调强放疗用于鼻咽癌治疗的效果至少与三维适形放疗相当,在提高局部控制率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可能较三维适形放疗更有优势。
二、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患者的健康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患者的健康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颌面口腔按摩减轻放射性口腔粘膜炎临床研究及鼻咽癌预后模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Abstract |
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颌面口腔按摩减轻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
2.1 引言 |
2.2 研究设计 |
2.3 研究方案 |
2.4 数据收集 |
2.5 研究终点 |
2.6 统计分析 |
2.7 研究结果 |
2.8 讨论 |
2.9 结论 |
第三章 颌面口腔按摩减轻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机制初步探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统计方法 |
3.4 结果 |
3.5 讨论 |
3.6 结论 |
第四章 基于SEER数据库的鼻咽癌预后模型分析 |
4.1 引言 |
4.2 研究设计 |
4.3 研究终点 |
4.4 统计分析 |
4.5 研究结果 |
4.6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鼻咽癌放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自评表 |
致谢 |
(2)动态铅门技术在螺旋断层放疗的应用和调强放疗射野角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2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研究背景与意义 |
2.1 Tomotherapy的发展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 适形技术的发展 |
2.4 研究意义 |
第三章 动态铅门技术在鼻咽癌螺旋断层放疗中的应用研究 |
3.1 引言 |
3.2 Tomotherapy介绍 |
3.2.1 Tomotherapy Hi.Art系统的组成 |
3.2.2 Tomotherapy的照射原理 |
3.2.3 Tomotherapy的算法 |
3.2.4 Tomotherapy计划系统 |
3.3 实验方法 |
3.3.1 临床资料 |
3.3.2 放疗计划CT图像获取与靶区、器官的结构勾画 |
3.3.3 计划设计 |
3.3.4 计划参数评估和统计学分析 |
3.4 实验结果 |
3.4.1 靶区剂量参数比较 |
3.4.2 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比较 |
3.4.3 综合评价 |
3.4.4 出束时间及跳数比较 |
3.5 讨论与小结 |
第四章 食管癌调强放疗的射野角度优化方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IMRT角度选取方法介绍 |
4.2.1 基于经验或共识的射野角度优化方法 |
4.2.2 基于Eclipse计划系统BAO功能的优化方法 |
4.2.3 基于VMAT计划的射野角度优化方法 |
4.3 实验方法 |
4.3.1 患者临床资料 |
4.3.2 模拟定位CT图像获取、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勾画 |
4.3.3 计划设计 |
4.3.4 计划参数评估与统计学分析 |
4.3.5 不同计划组计划质量的综合评价比较 |
4.4 实验结果 |
4.4.1 靶区剂量参数比较 |
4.4.2 危及器官剂量参数比较 |
4.4.3 计划质量综合评价比较 |
4.5 讨论与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成果 |
5.2 存在问题及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3)基于三维残差与U-Net混合网络的调强放疗自动计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 |
1.2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工作流程 |
1.3 调强放疗计划质量的不确定性及自动计划的发展 |
1.4 调强放疗自动计划的研究现状及不足 |
1.5 深度学习及在调强放疗自动计划中的应用 |
1.6 论文的研究目标、任务及研究内容 |
1.6.1 论文的研究目标及研究任务 |
1.6.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研究 |
2.1 基于三维残差与U-Net混合网络的调强放疗三维剂量分布预测的方法研究 |
2.1.1 直肠癌IMRT计划数据库及其处理方法研究 |
2.1.2 鼻咽癌VMAT计划数据库及其处理方法研究 |
2.1.3 卷积神经网络及其常见操作 |
2.1.4 三维残差与U-Net混合网络3D U-Res-Net的构建及训练方法研究 |
2.1.5 剂量预测精确性的评估方法研究 |
2.1.6 剂量预测模块DeepPlan计划系统集成的方法研究 |
2.2 基于体素预测剂量的调强放疗计划自动设计的方法研究 |
2.2.1 基于体素预测剂量的自动计划流程 |
2.2.2 基于体素预测剂量的优化目标函数构建 |
2.2.3 基于直接子野优化技术的自动计划优化 |
2.2.4 自动计划的评估与验证方法研究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基于三维残差与U-Net混合网络的调强放疗剂量分布预测结果与讨论 |
3.1.1 基于3D U-Res-Net的直肠癌IMRT剂量预测结果 |
3.1.2 基于3D U-Res-Net与其他网络模型的直肠癌IMRT剂量预测结果比较 |
3.1.3 直肠癌IMRT剂量预测结果的讨论 |
3.1.4 基于3D U-Res-Net的鼻咽癌VMAT剂量预测结果 |
3.1.5 鼻咽癌VMAT剂量预测结果的讨论 |
3.2 基于体素预测剂量的调强放疗自动计划结果与讨论 |
3.2.1 直肠癌IMRT的自动计划结果 |
3.2.2 鼻咽癌VMAT的自动计划结果 |
3.2.3 自动计划结果的讨论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4.1 总结 |
4.1.1 基于三维残差与U-Net混合网络的IMRT等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分布预测 |
4.1.2 利用精确预测的剂量构建基于体素的优化模型实现IMRT等调强放疗计划的自动设计 |
4.1.3 本博士论文创新点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4)加速分割调强适形放疗对鼻咽癌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及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血清纤维化指标及表皮生长因子水平比较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2.4 两组不良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
3 讨论 |
(5)124例T1-4N3M0期鼻咽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病例的选择 |
2.2 颈部淋巴结的诊断标准 |
2.3 T1-4N3M0 期鼻咽癌的治疗方法 |
2.4 随访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病例特征 |
3.2 124 例T1-4N3M0 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情况 |
3.3 124 例T1-4N3M0 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因素分析 |
3.3.1 124 例T1-4N3M0 期鼻咽癌患者的单因素生存分析 |
3.3.2 124 例T1-4N3M0 期鼻咽癌的多因素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本研究与同期研究的比较 |
4.2 不同治疗模式对T1-4N3M0 期鼻咽癌疗效的影响 |
4.2.1 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 |
4.2.2 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 |
4.2.3 放化疗+靶向治疗 |
4.3 顺铂累积剂量对T1-4N3M0 期鼻咽癌预后的影响 |
4.4 年龄对T1-4N3M0 期鼻咽癌预后的影响 |
4.5 T分期对T1-4N3M0 期鼻咽癌预后与影响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
6.1 不足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6)鼻咽癌流行趋势分析和放疗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项目资助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鼻咽癌概述及研究现状 |
1.1.1 鼻咽癌流行病学特征 |
1.1.2 鼻咽癌的病因 |
1.1.3 鼻咽癌放射治疗 |
1.2 Joinpoint软件和Meta分析特点 |
第2章 2005-2013 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鼻咽癌发病和死亡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资料来源 |
2.1.2 基本指标 |
2.1.3 数据分析 |
2.2 结果 |
2.2.1 中国鼻咽癌发病率情况 |
2.2.2 不同地区鼻咽癌标化发病率情况 |
2.2.3 不同性别鼻咽癌标化发病率情况 |
2.2.4 鼻咽癌年龄别发病率情况 |
2.2.5 中国鼻咽癌死亡率情况 |
2.2.6 不同地区鼻咽癌标化死亡率情况 |
2.2.7 不同性别鼻咽癌标化死亡率情况 |
2.2.8 鼻咽癌年龄别死亡率情况 |
2.3 讨论 |
第3章 调强与常规放疗对鼻咽癌患者远期生存率影响的meta分析 |
3.1 资料与方法 |
3.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3.1.2 文献检索策略 |
3.1.3 文献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 |
3.1.4 统计学分析 |
3.2 结果 |
3.2.1 检索结果和基线特征 |
3.2.2 Meta分析结果 |
3.2.3 敏感性分析与发表偏倚 |
3.3 讨论 |
第4章 鼻咽癌调强放疗损伤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
4.1 资料与方法 |
4.1.1 基础资料 |
4.1.2 信息提取 |
4.1.3 统计学方法 |
4.2 结果 |
4.2.1 鼻咽癌调强放疗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
4.3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海马回放射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中海马回剂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基于小动物精确辐照仪对海马回放射性损伤的研究 |
1、研究背景 |
2、资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中海马回头部、体部及尾部剂量分析及认知功能的初步评价 |
1、研究背景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T3、T4期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中海马回受照剂量分析及海马回受照剂量与不同解剖结构侵犯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
1、研究背景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容积调强条件下鼻咽癌患者海马回保护及认知功能评价的研究 |
1、研究背景 |
2、资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综述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认知功能损害与海马回的研究现状 |
1、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认知功能损伤 |
2、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颞叶损伤 |
3、放疗技术对患者颞叶损伤及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 |
4、海马回在放疗所致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 |
5、鼻咽癌患者放疗中海马回的剂量研究 |
6、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本课题受助基金项目 |
致谢 |
(8)不同放射治疗方式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英文缩略表 |
综述: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活血养阴解毒汤联合西医对症处理治疗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干症(热毒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引言 |
第一部分 资料 |
1.病例来源 |
2.诊断标准 |
3.病例选择 |
第二部分 方法 |
1.随机分组 |
2.给药方法 |
3.观察内容 |
4.统计分析 |
第三部分 结果 |
1.一般资料比较 |
2.西医疗效比较 |
3.中医疗效比较 |
4.KPS评分疗效结果 |
5.安全性分析 |
6.典型病案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五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综述 |
参考文献 |
(10)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患者的疗效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临床研究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定位CT扫描 |
1.5 靶区勾画 |
1.6 放射剂量分布 |
1.7 随访 |
1.8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
1.9 EB抗体滴度变化 |
1.10 统计学分析 |
2.META分析 |
2.1 检索策略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
2.5 文献质量评价 |
2.6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一般资料 |
2.两组患者短期治疗效果评价 |
3.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 |
4.两组患者放射急性不良反应 |
5.两组患者的晚期并发症 |
6.两组EB抗体滴度变化 |
7.META分析检索结果 |
8.纳入文献的资料提取 |
9.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
10.META主要结果分析 |
11.META分析的次要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患者的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颌面口腔按摩减轻放射性口腔粘膜炎临床研究及鼻咽癌预后模型分析[D]. 杨光荣.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
- [2]动态铅门技术在螺旋断层放疗的应用和调强放疗射野角度优化研究[D]. 张俊.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3]基于三维残差与U-Net混合网络的调强放疗自动计划方法研究[D]. 周解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
- [4]加速分割调强适形放疗对鼻咽癌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及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 吴伟,林松焕,康敏礼. 中国医学创新, 2019(33)
- [5]124例T1-4N3M0期鼻咽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D]. 苏勇. 南昌大学, 2019(01)
- [6]鼻咽癌流行趋势分析和放疗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D]. 王雷. 南华大学, 2019
- [7]海马回放射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中海马回剂量学研究[D]. 孙宗文. 苏州大学, 2019(04)
- [8]不同放射治疗方式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及预后分析[D]. 孙丕云.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7)
- [9]活血养阴解毒汤联合西医对症处理治疗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干症(热毒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楠.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患者的疗效及Meta分析[D]. 廖晓宁. 暨南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