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投资与中小企业发展

关系投资与中小企业发展

一、关系型投资与中小企业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易蒙[1](2017)在《银行间竞争与关系型贷款关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关系型贷款技术在金融中介将储蓄转换为投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银行中介机构来说,投资企业非公开化的私有信息,发展关系型贷款,能够改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贷款风险并缓解信贷配给;对于企业来说,与银行建立稳定关系能降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程度,减少贷款抵押要求,从而提高企业信贷可得性。随着我国金融管制松化,银行间竞争日益加剧,银行竞争对关系型贷款影响也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监管层的关注。对于目前的中国而言,如以放宽银行业机构市场准入来减缓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其效果主要取决于中国银行间竞争对关系型贷款的影响方式。本文对Yafeh&Yosha(2001)的理论模型进行拓展,利用一般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战略选择分析方法,研究银行业竞争对关系型贷款的影响。认为银行业贷款基础设施环境会影响关系型贷款与银行间竞争之间的关系;在贷款基础设施环境较好的市场中,关系型贷款与银行间竞争之间呈负向变化关系;在贷款基础设施环境较差的市场中,关系型贷款与银行间竞争之间呈“倒U型”变化关系。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不同贷款基础环境对市场中银行关系型投资成本的影响不同造成的。实证研究方面,本文选取我国分省私营工业企业2005-2012年间的相关面板数据,综合考虑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法律制度等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所得结果支持上述理论结论。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建议在政府通过改变银行业竞争水平来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时,需要结合各地区实际发展水平,在短期内选择性地把握银行竞争的度,不能盲目地增加某一地区银行数量;引导不同类型银行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以避免重复竞争;长远地看来,应该创造良好的企业信息环境,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规范中小银行发展的法律规范,以加强我国贷款基础设施建设。

范延伟[2](2013)在《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其特有的自然资源禀赋结构决定了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中小企业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广大中小企业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力量之一,它不仅是经济活力之源,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但是,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经营环境仍不理想。从企业经营尤其是资金运营角度来看,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问题严重制约了其生存和健康成长。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研究观点和文献已很丰富,本文依据当前国内外主要的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和研究。论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尝试为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和解决方案。首先,作者从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及其特征出发,叙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含义和渠道,对我国中小企业当前的融资情况、效果进行概略描述。随后,从投资人、债权人的视角,针对中小企业自身的规模、担保价值、盈利能力、运营速度等因素提出假设,并选择已在创业板上市的354家中小企业,以其财务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初步验证得出我国中小企业的负债水平与企业规模、资产担保价值、成长性呈正相关,与盈利能力、速动比率呈负相关,与非债务税值的相关性不显着的结论。第三,对中小企业难以获得信贷支持的内因和外因逐一梳理,结合之前的实证分析探讨我国中小企业在信贷融资过程中面对的瓶颈,并找出当前急需并有可能解决或改善的问题。最后,从中小企业的内部治理、担保能力、经营风险等方面,以及政策环境、银行支持条件等因素出发,从中小企业自身、政府支持政策和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创新三个角度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出以下参考建议:中小企业应完善治理结构、提高信用形象、强化自我积累;政府应规范和完善中小企业的税收和补贴政策、法律体系以及信用担保体系;银行业应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体制,培育区域性非正规金融机构。

李肇清[3](2013)在《陕西省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现状与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不仅推动了市场的发展还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管理模式与基础技能的创新,但是就目前而言,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不平衡因素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逐渐加剧,虽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可是依旧不能保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得到解决。传统的商业银行大多都是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则处于忽视状态。陕西省商业银行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得到了快速的提升,特别是针对部分地方银行,其在银行内的竞争力在不断提高,成为了陕西省商业银行的主力。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就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理论以及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理论进行概述。第三章介绍了市场竞争与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四章介绍了基于政策角度与市场角度的陕西省商业银行的竞争环境与自身环境,并就陕西省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发展进行SWOT分析,分析其重要性的价值所在。第五章,介绍了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以及外部环境三方面的研究策略。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与定性分析法等方法,力求逻辑和事实分析的统一。通过系统总结中小企业融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等文献资料,为全文的研究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政府角度与市场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增强了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通过详尽研究陕西省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模式,深入探究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从商业银行自身、中小企业融资与外部环境等几方面,提出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发展的策略建议。本文的研究基于陕西省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现状与发展进行研究,就是希望可以通过陕西省商业银行的发展以及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希望可以对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发展合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毕岩[4](2012)在《私募股权投资与中小企业短期成长性的相关分析 ——基于2010年中小板上市公司成长性指标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私募股权资本是指那些对非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获得价值增值后,通过上市或转让的方式出售股权退出,实现投资盈利的资本。私募股权投资通过判断企业价值选定投资目标,并对投资目标提供增值服务,以达到盈利的目的,具有投资的长期性、非流动性、信息的非对称性、管理服务性、投资的高风险性和预期收益较高的特点。私募股权资本市场是现代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提高劳动就业、促进产业重组和技术升级有重要作用,因此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在近几年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私募股权基金一般采取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向有风险辨别和承受能力的机构或个人募集(有限合伙人LP),交由专家组成的投资管理机构(一般合伙人GP)运作。私募股权基金分散投资于不同行业的公司,表现出多样性,通常包括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企业并购基金等基金种类。其特点是“聚合资金,择优投资,分散风险,专业管理,增长价值”。近年来,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市场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规模不断扩大,他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私募股权基金作为一种创新性投资基金,可以为困忧重重的我国中小企业做出贡献,使他们富有活力,这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缓解就业压力、活跃市场经济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融资问题是多年来一直缠绕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一大难题,这个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症结”始终未得到有效的“治愈”。实践表明,诸如银行贷款、债务融资等传统的融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但是由于借贷成本和借贷风险偏高、资本借贷市场上对中小企业存在着一定的“戒心”等原因,加之中小企业自身也存在着诸如技术含量低、规模小、固定资产少、财务制度不规范,信息不透明、治理结构模糊、管理方式僵化、经营者的素质低,信用意识薄弱等内部缺陷,使得中小企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急需寻找一条崭新的融资出路。本文在探讨私募股权投资特性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首先揭示了私募股权投资不仅是中小企业新的融资渠道,还能帮助企业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升管理层的专业素质、改善企业股东结构、提升企业再融资能力、缩短创业周期并降低创业风险,最终通过中小企业的上市取得可观的收益,将企业的未来带到一个光明的轨道上。其次,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中小企业进行私募股权融资可以促进其成长。最后,针对目前我国私募股权资本市场上的发展情况提出一些建议。本文的创新与价值在于,将私募股权投资理论和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相结合,利用SPSS软件因子分析的方法对企业成长性指标进行研究,将多指标降维到两个指标,最终得到成长性综合值,并通过分组比较平均值的方法研究出PE与中小企业成长综合值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的局限在于,我国中小企业板开通时间不长,私募股权资本市场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缺少相应的统计数据,难以对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对中小企业的每种效应作用做定量的分析,并且由于企业年报数据公布的时间点与本文实证部分所选取数据的时间点有差异,无法得到最新一批上市企业在上市下一年表现的整年数据,因此降低了本文实证部分的严密性,这也是未来需要研究的方向。

曹攀攀[5](2012)在《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对上市中小企业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 ——来自创业板的样本数据》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来,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一直受到关注。私募股权投资属于直接融资,是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私募股权投资能够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国内有关私募股权投资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但大多都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实证分析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对上市中小企业的业绩影响。首先,本文总结了部分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且进行简要评论。接着,对私募股权投资的概念、特点以及基础理论进行概述。选取147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中小企业公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财务数据作为样本。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二次曲线模型两部分实证分析,分别证明:私募股权投资与上市中小企业经营业绩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以及私募股权投资持股比例与上市中小企业经营业绩呈显着的倒U型曲线关系。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致力于私募股权投资与上市中小企业业绩关系的量化研究。选题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紧密结合。因此,本文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方面有所创新。

李耀明[6](2012)在《关系融资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研究 ——基于案例分析与实证检验》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对关系融资理论的系统阐述,结合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定位于为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成功案例,以及使用深圳中小企业板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关系借贷之于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一、关系借贷的融资形式能够有效增加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可得性,从而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二、中小银行相对于大银行而言,具有在处理软信息方面的比较优势,从而更加适合于进行关系型融资。中小企业在一国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一方面中小企业对资金有着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却往往无法从商业银行获得足够的贷款,这一对资金供需的矛盾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就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在理论上,“麦克米伦缺口”正是指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着长期资金缺乏的金融缺口。信贷配给理论解释了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是资金缺口产生的基本原因。当面对贷款的需求且银行无法分辨当个借款人的风险时,银行为了避免逆向选择,不会进一步提高利率,而会在一个低于竞争性均衡利率但能使银行预期收益最大化的利率水平上,对贷款人实行配给。不可否认的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财务制度与信息披露制度往往并不完善,资金需求相对不大从而不具有资金规模效应等一些自身的不利特征是影响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重要因素。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方面应着眼于解决借贷双方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则是需要各银行基于其自身规模进行专业化分工与合理的市场定位。近年来,关系借贷的融资方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关系融资是基于私人信息与长期关系的一种融资活动。私人信息是相对于公开信息而言,不容易被量化、证实和传输的软信息,私人信息往往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它通常是不可编码的软信息,从正规的渠道如财务报表等途径也难以得到;二是出于某种商业目的,这些信息只能被金融中介和资金使用者知道,必须对其他人保密。而软信息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长期的往来。只有商业银行与目标客户企业存在长时期的紧密关系,较长跨度的交互时期,银行才能够更充分地获得客户的私人信息。长期的关系是关系融资存在的必要条件。关系型融资正是在能够有效获得私人信息的基础之上,解决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这样,关系借贷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途径之一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话题。关系融资要求融资的双方都能够得到激励。商业银行作为资金的提供者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长期租金,这些租金主要包括,垄断信息租金和声誉租金等,并且银行可以如果获得市场势力,就可以对成本进行跨期均匀分摊,进而从中获利。而企业作为资金的使用者,其选择关系融资的时期往往在于企业发展的早期,企业希望通过关系融资这种方式削弱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关系融资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贷款可得性、贷款利率、抵押要求以及扩大融资渠道等四个方面。关系融资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其蕴含的金融风险一种情况是企业预算软约束问题;另一情况是银行收取垄断资金,导致企业被敲竹杠的问题。关系融资形式更加适用于中小银行,这是由于中小银行在收集处理软信息上的比较优势,中小银行适应了关系融资对银行组织结构的内在要求。在全世界范围内共有三种典型的关系型融资形式。它们分别是日本的主办银行、德国的全能银行以及美国的社区银行形式。日本的主办银行制度的核心是主银行与企业间的各种关系,它包括相互持股、提供管理资源、派遣管理人员、提供各类金融服务等。主银行体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小企业同样适用。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试行的主办银行制度主要借鉴了日本的主办银行制度的经验,但这次试点最终偃旗息鼓。其主要问题在于存在严重的政府干预现象以及缺乏微观经济基础,这给关系融资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教训。德国的全能银行与其给予融资支持的企业有着更为紧密的关联,银行在从事传统银行业务的同时,还从事对企业的直接投资业务和证券业务,甚至参与不动产交易,组织对危机企业进行救助、兼并以及从事收购企业等活动。德国银行与企业之间关系融资的实践,也部分证明了银企关系价值的重要性。在美国,小企业通过与银行保持长期的密切联系以沟通信息,这种关系融资的方式被广泛采用。其中,美国社区银行便是小企业信贷融资的主渠道。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泰隆银行定位于小企业成长伙伴,与小企业共同成长,始终坚持为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泰隆银行在多年的实践中,创新出一套独具特色的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有效地控制了信贷风险。泰隆模式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三品、三表和三三制。浙江泰隆商业银行通过关系融资的形式,在与企业保持长期紧密接触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目标企业的软信息的收集,有效得解决了在贷款过程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改善了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关系融资是否能够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增加企业资金的可得性,论文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检验。本文收集整理了深圳中小企业板533家公司的相关数据,将公司的借款总额作为被解释变量,表示企业资金的可得性。将选择公司财务数据与指标,以及关系融资变量作为自变量。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和逐步回归法对方程参数进行了估计。实证结果发现,关系融资变量与企业的借款额存在显着的正相关。这也论证了关系融资的存在的确能够增加企业的资金可得性,从而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我们要将关系融资理论具体运用于实践当中,通过关系借贷来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本文的建议主要有:第一、政府需要通过引导市场建立合理有效的金融体系和银行体系;第二、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的规模状况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第三、中小企业应重点选择几家银行作为自己的贷款行,并努力促成关系型融资,使其成为企业的关系银行,并在银企之间的长期重复博弈中,注重信誉,讲究诚信。本篇论文的写作是建立在大量前人工作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的,首先对前人学者们的工作和努力表示尊重和感谢。其次,文章可能的创新点主要有:一、用关系融资理论全面分析了浙江泰隆商业银行的成功案例。一方面,说明泰隆银行能够有效解决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在于关系型融资;另一方面,用一个生动的成功案例,利用事实论证了关系融资能够有效改善小企业融资状况,给关系融资理论提供了事实证据。二、使用553家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2010年度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的结果为关系融资理论提供了新的经验支持。尽管作者抱着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也尽力而为,但限于研究水平,本文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对关系融资理论的研究不够全面,比如金融市场竞争,银行业兼并对关系融资产生的影响并未进行深入研究;在实证研究方面,由于缺乏中小企业以及关系信贷的相关数据,使用了深圳中小企业板的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代表性与说服力将有所减弱。需要在此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关系型融资具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本文中关系借贷、关系信贷与关系融资均为同一含义。另外,关系借贷不仅仅指的是银企关系,它还包括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融资形式,但本文主要研究的对象是银企关系。

李毅[7](2009)在《不对称信息下中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生产总值、上缴财税收入、解决劳动就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生存和发展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目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金紧缺。与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且主要借助于外部融资中的银行间接融资。由于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往往受信贷配给所累,银行信贷渠道并不畅通。本文对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环境和内部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表明,由于自身局限性和外部融资环境的欠缺,通过传统的信贷方式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资金支持,因而提出关系型信贷解决方案。关系型信贷的引入,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降低抵押担保的要求,增加贷款的可得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企业暂时财务危机时的损失。对银行而言,也有助于减轻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监管难度,提高收益和分散信贷资产组合风险。由于关系型信贷对银行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最后对银行的组织模式和内部委托代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研究得到的主要创新点概括如下:①通过运用供需平衡模型分析,证实信贷市场上,银行不能简单运用利率变化达到市场出清的效果,只能在一个较低的利率水平上分配信贷资源,导致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存在配给的必然性。②通过运用模型分析指出,由于中小企业信贷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银行与企业发生非关系型信贷,企业违约风险较大。关系型信贷使银行拥有了剩余索取权,降低了中小企业信贷的准入条件,因此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最优途径是与银行发展关系型信贷。并首次引入关系度量因子进行分析,指出关系型信贷不能完全消除信贷配给。建立关系型信贷多期模型的分析,对中小企业偿债行为进行分析,得出中小企业贷款偿还期限、偿还限额等指标,为银企发展关系型信贷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另外,文章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财务指标在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决策中作用甚微,甚至会起到反向误导作用。证实关系型信贷的存在对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和银行监管资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③通过对银行组织模式和银行内部委托代理问题研究,指出发展关系型信贷,在经营组织模式方面,应鼓励发展中小银行,并适当给予基层行信贷授权;在考核方式方面,应减弱客户经理即期奖励的力度,并应结合中小企业自身产出指标进行考核。

乐国林,毛淑珍[8](2008)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体间的关系型互动:逻辑与机制》文中认为文章认为中小企业巨大的融资需求与融资的主要供给主体——商业银行惜贷之间的矛盾是创业资本市场的主要问题,引入关系型融资的制度安排,在融资主体间嵌入关系型互动机制,改变原有的保持距离性融资制度安排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关系型融资体系中,融资主体间的互动机制是这一制度安排的核心,它规制并影响着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的成败。在关系型中小企业融资安排中,其关系型互动机制包括:组织保障机制、关系担保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关系性信贷机制和银行对企业的"干预治理"机制。当然,中小企业也应当在这一机制中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

叶苏甜[9](2008)在《创业风险投资与民营企业成长》文中研究说明创业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不仅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而且造就了一批新兴的明星企业甚至整个行业。创业风险投资的迅猛发展使创业风险投资的微观行为以及作用成为理论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备受关注。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的原理,以创业风险投资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为出发点,提出创业风险投资在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内在价值提高和外在价值提升两方面作用的研究假说,通过中小企业板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证明了创业风险投资对被投资企业作用的显着性,并且探讨了这种作用的机制及其原理。文章首先对创业风险投资人力资本投入的动机进行分析,在国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创业风险投资的功能及其作用因素。作为资金提供者的创业风险投资为了降低代理成本,通常在事前的项目筛选、事后的参与监督管理中提供价值性服务,从而提高被投资企业的内在价值。另一方面,在公开发行市场上,创业风险投资为了维护自身声誉而使其投资的企业以接近其内在价值的价格发行,从而提高被投资企业的外在价值。接着,文章以深圳中小企业板中的10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有创业风险投资支持与无创业风险投资支持的上市公司IPO折价率、累计收益率、Q值以及上市前后四年财务绩效的变化。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三个实证模型的检验支持了创业风险投资对民营企业成长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作用的论断,即有创业风险投资支持的上市公司相对于无创业风险投资支持的上市公司的折价率低,Q值较高,上市前后四年的财务绩效平均水平较优。在这基础上,文章通过检验说明被投资企业的产权属性对创业风险投资功能的发挥没有显着影响。最后,文章对加大发展我国创业风险投资事业、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从而促进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并在文章研究的局限中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张晓晴[10](2006)在《中国创业投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1985年中国首次引入了“创业投资”概念以来,创业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已有二十余年,但无论从创业投资业自身的发展还是对科技产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贡献来讲,制度引入后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绩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长期以来注重创业投资形式上的引入,轻视创业投资公司内生治理机制的构建,最终解决不了高运营成本、高代理成本和弱激励机制等基本问题。论文力图从理论上揭示中国创业投资公司治理机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困扰中国创业投资业发展的问题的政策建议,为繁荣创业投资公司治理机制理论、推进和完善中国创业投资公司治理机制的实践做出贡献。 创业投资涉及投资者、创业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三个行为主体和两层委托—代理契约,面临着特定的公司治理问题。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带来了公司治理问题,创业投资高交易费用的运行特征引起人们对创业投资治理机制研究的高度关注。论文将交易费用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共同治理理论以及金融契约理论进行理论综述,作为研究创业投资公司治理机制的理论基础。 论文采用了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在简述创业投资的起源、发展历程与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政策、法律法规、金融、社会中介服务和文化等环境要素方面对中国创业投资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描述和分析,并对中国创业投资的微观治理机制的困境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概括和总结。论文提出,中国创业投资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制度变迁的认知阶段、兴起和缓慢发展阶段、完善和调整制度结构阶段、制度创新阶段;中国创业投资微观治理机制的主要问题包括运作问题、投资主体问题、人才资源稀缺、组织制度滞后等。 论文以创业投资公司运作中两层激励约束契约的设计为切入点,探讨与此相关的创业投资机构组织形式、创业投资契约和创业投资风险管理机制等问题。投资者与创业投资家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创业投资中的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论文对创业投资组织形式的变迁和有限合伙契约形成的制度环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有限合伙契约的历史、产生原因及其制度框架,揭示了有限合伙契约对创业投资家的激励约束机制及其制度优势。论文对创业投资家激励约束机制在中国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分析,包括中国创业投资组织形式的历史考察、中国有限合伙契约的实践及适应性分析和中国创业投资家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论文提出,由于大多数政府创业投资机构都是公司制,不能实现有限合伙制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经营管理人员缺乏激励,经营者没有长远的职业规划与经营打算,比较注重眼前利益,与创业投资者中长期投资的属性相悖,导致创业投资机构缺乏发展后劲,影响创业投资的效率。

二、关系型投资与中小企业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系型投资与中小企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银行间竞争与关系型贷款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影响因素
        1.2.2 关系型贷款与信贷可得性的关系研究
        1.2.3 银行间竞争对关系型贷款的影响研究
    1.3 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银行业竞争与关系型贷款相关理论
    2.1 银行业竞争相关理论
        2.1.1 银行业竞争的度量方法理论
        2.1.2 银行数量与银行业竞争的相关争论
        2.1.3 银行间竞争与银行业效率
    2.2 关系型贷款与中小银行比较优势
        2.2.1 软信息与关系型贷款
        2.2.2 中小银行关系型贷款比较优势
    2.3 银行竞争对关系型贷款影响
        2.3.1 关系型贷款投资理论
        2.3.2 关系型贷款战略理论
        2.3.3 声誉机制理论
第3章 银行间竞争对关系型贷款影响的理论模型
    3.1 模型假设及静态分析
    3.2 银企关系型投资效率对银行间竞争与关系型贷款的影响
    3.3 银行应对竞争的战略选择对关系型贷款的影响
        3.3.1 贷款基础设施较差市场中银行的战略选择
        3.3.2 贷款基础设施较好市场中银行的战略选择
    3.4 市场进入成本可变的假设与已有研究证据
第4章 银行业竞争对关系型贷款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说明
    4.2 变量选取与实证模型构建
        4.2.1 变量定义与选择
        4.2.2 实证模型构建
    4.3 实证分析
        4.3.1 样本聚类分析
        4.3.2 分样本回归模型分析
第5章 政策建议
    5.1 短期内在不同地区选择不同的市场准入标准
    5.2 引导银行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5.3 长期地加强贷款基础设施建设
        5.3.1 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5.3.2 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5.3.3 保护中小银行发展的法律环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国内外文献评价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架构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架构
    1.6 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1.6.1 本文创新之处
        1.6.2 本文不足之处
2. 中小企业融资基本理论概述
    2.1 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
    2.2 关系型贷款问题与中小企业融资
3.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和困境
    3.1 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和作用
        3.1.1 中小企业的界定
        3.1.2 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3.2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概述
        3.2.1 中小企业融资的含义
        3.2.2 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3.3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3.3.1 中小企业内源融资现状
        3.3.2 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现状
4.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假设
        4.1.1 影响中小企业内源融资结构的因素
        4.1.2 影响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结构的因素
    4.2 研究模型及数据来源
        4.2.1 指标的选取
        4.2.2 数据来源
        4.2.3 研究模型的设定
    4.3 实证结果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回归结果分析
5.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分析
    5.1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内部成因
        5.1.1 中小企业在内部治理结构上存在问题
        5.1.2 中小企业抵押担保能力不足
        5.1.3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较高
    5.2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外部成因
        5.2.1 政府政策扶持不到位
        5.2.2 金融机构支持较少
6.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6.1 中小企业的自我提升
        6.1.1 完善治理结构
        6.1.2 提高信用形象
        6.1.3 强化自我积累
    6.2 完善政府支持体系
        6.2.1 规范和完善中小企业的税收和补贴政策
        6.2.2 完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
        6.2.3 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
    6.3 创新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6.3.1 完善银行信贷管理体制
        6.3.2 培育区域性非正规金融机构
7.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3)陕西省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现状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概述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2 金融共生理论
        2.1.3 交易成本理论
        2.1.4 信贷配给理论
    2.2 信贷风险理论概述
        2.2.1 信贷风险理论
        2.2.2 信贷风险的特征
        2.2.3 信贷风险的类别
    2.3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理论概述
        2.3.1 银行信贷技术类别
        2.3.2 中小企业的理论概述
        2.3.3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特点
第三章 陕西省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现状
    3.1 市场竞争概况
        3.1.1 陕西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3.1.2 陕西省商业银行竞争现状
    3.2 信贷业务概况
    3.3 存在的问题
        3.3.1 商业银行问题
        3.3.2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3.3.3 外部环境问题
第四章 陕西省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发展分析
    4.1 陕西省商业银行竞争环境
        4.1.1 基于政策角度概述
        4.1.2 基于市场角度概述
    4.2 陕西省商业银行自身环境
    4.3 陕西省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发展 SWOT 分析
        4.3.1 优势
        4.3.2 不足
        4.3.3 机遇
        4.3.4 挑战
第五章 陕西省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策略及建议
    5.1 商业银行策略
        5.1.1 进一步完善信贷机制
        5.1.2 恰当选择信贷模式
        5.1.3 创新银行发展战略
    5.2 中小企业融资策略
        5.2.1 完善企业组织结构
        5.2.2 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5.2.3 强化企业信用建设
        5.2.4 创新企业文化管理
    5.3 外部环境策略
        5.3.1 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5.3.2 健全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
        5.3.3 健全金融环境结构
        5.3.4 完善法律法律制度
        5.3.5 完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私募股权投资与中小企业短期成长性的相关分析 ——基于2010年中小板上市公司成长性指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目标和方法
        1.2.1 研究的目标
        1.2.2 研究的方法
    1.3 结构安排
    1.4 文献综述
        1.4.1 私募股权投资的研究综述
        1.4.2 中小企业成长性的研究综述
2 私募股权投资与中小企业的相关理论
    2.1 私募股权投资的起源及发展概况
    2.2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历程
    2.3 私募股权基金的特点及现实作用
    2.4 中小企业的界定及地位
    2.5 制约我国中小企业成长的因素
        2.5.1 外部因素
        2.5.2 内部因素
3 私募股权对中小企业成长的价值
    3.1 改善企业股东结构
    3.2 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3 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
    3.4 提升企业市场信誉度
    3.5 为企业上市打下良好的基础
    3.6 缩短创业周期及降低创业风险
4 私募股权投资与中小企业成长性相关的实证分析
    4.1 变量的选择
    4.2 样本数据的选定及说明
    4.3 实证分析
        4.3.1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
        4.3.2 研究过程
        4.3.3 研究结果
5 对中小企业运用私募股权及私募股权发展的建议
    5.1 中小企业运用私募股权的建议
        5.1.1 中小企业吸引私募股权投资的策略
        5.1.2 中小企业选取私募股权投资的策略
        5.1.3 中小企业利用私募股权投资的策略
    5.2 私募股权发展的建议
        5.2.1 拓宽私募股权资金来源
        5.2.2 加强我国私募股权基金政府治理与制度建设
        5.2.3 建立私募股权基金社群
        5.2.4 培育私募股权行业人才
        5.2.5 加强私募股权投资的法律规范
        5.2.6 规范对私募股权的监管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5)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对上市中小企业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 ——来自创业板的样本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1.4 本文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
    2.2 国内相关研究
    2.3 文献评述
3 私募股权投资概述
    3.1 私募股权投资的基本概念
    3.2 私募股权投资的特点
        3.2.1 私募股权投资与其他投资形式辨析
        3.2.2 私募股权投资的特点
    3.3 私募股权投资基础理论
        3.3.1 私募股权投资的效用理论
        3.3.2 私募股权投资的组合投资理论
        3.3.3 私募股权投资的委托—代理理论
4 私募股权投资对上市中小企业的业绩影响机理分析
    4.1 中小企业的界定
    4.2 私募股权投资对上市中小企业业绩影响机理分析
5 实证研究
    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2 变量选择
        5.2.1 被解释变量
        5.2.2 解释变量
        5.2.3 控制变量
    5.3 研究假设
    5.4 统计性描述
    5.5 相关性分析
    5.6 模型设计
    5.7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8 二次曲线回归分析
6 总结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6)关系融资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研究 ——基于案例分析与实证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2.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概述
    2.1 中小企业的概念
        2.1.1 定义
        2.1.2 界定
    2.2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
        2.2.1 融资需求理论
        2.2.2 融资结构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关系融资理论
    3.1 关系融资的概念
        3.1.1 软信息
        3.1.2 关系融资定义
    3.2 关系融资成本收益分析
        3.2.1 收益价值分析
        3.2.2 成本分析
    3.3 关系融资与银行组织结构—小银行优势论
    3.4 本章小结
4. 国外典型关系融资模式比较
    4.1 日本主办银行制度
        4.1.1 主办银行制度的发展历史
        4.1.2 主银行与主银行关系
        4.1.3 我国主办银行制度的试行
    4.2 德国全能银行制度
    4.3 美国社区银行
        4.3.1 社区银行的定义及特征
        4.3.2 社区银行模式的收益及缺陷
    4.4 不同模式的比较与经验借鉴
    4.5 本章小结
5.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关系融资模式分析
    5.1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概况
        5.1.1 经营状况
        5.1.2 业务分析
    5.2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小企业融资服务模式
        5.2.1 三品三表
        5.2.2 三三制
        5.2.3 额小期短
        5.2.4 存贷挂钩
        5.2.5 担保创新
        5.2.6 笔笔清
    5.3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泰隆模式理论分析
        5.3.1 合理准确的市场定位
        5.3.2 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
        5.3.3 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
    5.4 本章小结
6. 关系融资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实证研究
    6.1 实证研究对象
        6.1.1 样本企业概况
        6.1.2 样本企业长短期借款分析
    6.2 模型设定
        6.2.1 企业信贷可得性的衡量
        6.2.2 影响因素的分析
        6.2.3 关系融资变量的设定
        6.2.4 模型形式的设计
    6.3 数据的收集
    6.4 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6.4.1 变量的统计描述表
        6.4.2 借款总额对各解释变量的回归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7)不对称信息下中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完全信息条件下融资理论
        1.2.2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融资理论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创新与不足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主要不足
2 中小企业及其融资特征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
    2.2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概况
        2.2.1 中小企业现状
        2.2.2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特征
    2.3 中小企业融资特征
    2.4 中小企业偏好信贷融资原因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境
    3.1 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融资的意义
    3.2 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乏力的原因分析
    3.3 信息不对称与信贷配给
    3.4 信贷配给模型分析
    3.5 抵押担保信号识别分析
    3.6 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抵押
    3.7 第三方信用担保缺失
        3.7.1 第三方信用担保作用分析
        3.7.2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缺失原因分析
        3.7.3 担保体系改进建议
    3.8 本章小结
4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创新模式
    4.1 银行信息生产与新型信贷融资模式
        4.1.1 新型信贷融资模式
        4.1.2 关系型信贷合约的产生机制
        4.1.3 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意义
    4.2 关系型信贷模型分析
    4.3 关系的度量
        4.3.1 关系度量因子
        4.3.2 关系型信贷与银行信贷配给
    4.4 关系型信贷多期模型
    4.5 实证分析
        4.5.1 贷款可获得性
        4.5.2 贷款质量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关系型信贷与银行改良措施
    5.1 关系型信贷对银行的意义
    5.2 影响关系型信贷的主要因素
        5.2.1 借贷双方竞争状况的影响
        5.2.2 存款市场的竞争
        5.2.3 其他影响因素
    5.3 在中国发展关系型信贷的优劣势分析
        5.3.1 优势分析
        5.3.2 劣势分析
    5.4 积极发展小银行策略
        5.4.1 小银行优势
        5.4.2 我国中小银行现状
        5.4.3 发展我国中小银行的建议
    5.5 改进银行内部委托代理
        5.5.1 银行委托代理模型分析
        5.5.2 客户经理激励失效原因分析
        5.5.3 改进银行内部激励的建议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创业风险投资与民营企业成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创业风险投资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的道德风险
        1.2.2 创业风险投资:主动型金融中介
        1.2.3 创业风险投资对被投资企业的作用
    1.3 研究架构
    1.4 本文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2 创业风险投资的作用及其现状
    2.1 创业风险投资的涵义
    2.2 我国创业风险投资的现状
    2.3 创业风险投资介入被投资公司的作用机制
        2.3.1 创业风险投资的认证功能假说
        2.3.2 创业风险投资的市场力量假说
        2.3.3 创业风险投资的筛选监督功能假说
3 创业风险投资对民营企业成长作用的因素分析
    3.1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创业风险投资的理论模型
        3.1.1 代理成本、筛选监督与企业整体价值
        3.1.2 创业风险投资的声誉模型
    3.2 创业风险投资与被投资企业成长的价值贡献
        3.2.1 内在价值贡献
        3.2.2 市场价值贡献
    3.3 创业风险投资在民营上市公司中作用的衡量
        3.3.1 IPO折价率(FDR)
        3.3.2 发行后90个交易日的股价收益率(R)
        3.3.3 公司发行当年的Q值(Q)
        3.3.4 公司上市前后财务绩效变化
4 创业风险投资与民营企业成长的实证分析
    4.1 样本来源及分析
    4.2 有无风险投资支持的上市公司价值均值假设检验
        4.2.1 研究方法
        4.2.2 创业风险投资与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均值检验
        4.2.3 创业风险投资与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
    4.3 解释变量的定义
        4.3.1 与创业风险投资相关的解释变量
        4.3.2 与上市公司相关的解释变量
        4.3.3 与市场相关的解释变量
    4.4 回归模型
        4.4.1 创业风险投资与IPO折价率
        4.4.2 创业风险投资与IP0后股价长期绩效
        4.4.3 创业风险投资与发行公司的Q值
        4.4.4 回归结果分析
    4.5 被投资企业的产权制度与创业风险投资作用
5 结论、建议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与建议
    5.2 本文的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10)中国创业投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1.2 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论文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框架结构和内容简介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2 创业投资公司治理机制的理论基础
    2.1 创业投资概述
        2.1.1 创业投资的概念和内涵
        2.1.2 创业投资的运行机制
        2.1.3 创业投资的交易特征
    2.2 公司治理理论在创业投资研究中的运用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共同治理理论
    2.3 金融契约理论在创业投资研究中的运用
        2.3.1 资本结构理论
        2.3.2 控制权理论
3 中国创业投资的历史考察
    3.1 中国创业投资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3.1.1 创业投资的起源及其在中国的兴起
        3.1.2 中国创业投资的发展历程
    3.2 中国创业投资的现状
        3.2.1 创业投资机构与创业投资资本
        3.2.2 创业投资的资本来源和资本规模分布
        3.2.3 创业投资的退出方式和效果
        3.2.4 创业投资项目结构与总体运行情况
    3.3 中国创业投资发展的制度困境
        3.3.1 创业投资政策、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滞后
        3.3.2 创业投资的金融环境不完善
        3.3.3 创业投资中介服务机构支撑体系功能不完善
        3.3.4 文化等非制度因素制约创业投资的发展
    3.4 中国创业投资微观治理机制的制度缺陷
        3.4.1 创业投资的运作问题
        3.4.2 创业投资的投资主体问题
        3.4.3 创业投资管理人才缺乏
        3.4.4 创业投资机构的组织制度相对滞后
4 创业投资公司中创业投资家的激励约束机制分析
    4.1 创业投资公司的组织形式
        4.1.1 创业投资公司组织形式的类别
        4.1.2 创业投资公司组织形式的变迁
        4.1.3 有限合伙契约的历史演进与制度环境分析
    4.2 有限合伙契约对创业投资家的激励和约束
        4.2.1 有限合伙契约的制度框架
        4.2.2 有限合伙契约对创业投资家的激励
        4.2.3 有限合伙契约对创业投资家的约束
    4.3 创业投资家激励机制在中国的探索与实践
        4.3.1 中国创业投资组织制度的历史考察
        4.3.2 中国有限合伙契约的实践及适应性分析
        4.3.3 中国创业投资家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
5 创业投资公司中创业企业家的激励约束机制分析
    5.1 创业企业家融资契约选择的简单模型
        5.1.1 基本假设
        5.1.2 外部投资者参与投资的条件
        5.1.3 创业企业家的最佳融资契约选择—创业投资契约
    5.2 创业企业家的代理风险及其激励约束机制建设
        5.2.1 创业企业家的代理风险
        5.2.2 创业企业家的激励机制
        5.2.3 创业企业家的约束机制
        5.2.4 创业企业家的激励约束机制在国外的实证分析
    5.3 创业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在中国的探索与实践
        5.3.1 中国创业企业家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分析
        5.3.2 中国创业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
6 创业投资公司的风险控制机制分析
    6.1 创业投资的风险来源
        6.1.1 创业企业自身的风险
        6.1.2 投资者和被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委托-代理风险
        6.1.3 外部风险
    6.2 创业投资项目风险控制
        6.2.1 项目甄别
        6.2.2 投资策略
    6.3 委托-代理风险控制
        6.3.1 解决委托-代理风险的制度安排
        6.3.2 创业投资家监督的有效性分析
        6.3.3 外部市场约束的有效性分析
    6.4 退出风险控制
        6.4.1 创业投资的退出机制
        6.4.2 创业投资的退出方式及其比较制度分析
        6.4.3 创业投资退出的实践
    6.5 风险控制机制在中国的探索与实践
        6.5.1 中国风险控制机制的实践
        6.5.2 中国风险控制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7 制度创新与中国创业投资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
    7.1 中国创业投资外部环境创新
        7.1.1 法律制度创新
        7.1.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7.1.3 加快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7.1.4 积极培育中介服务机构
    7.2 创业投资家激励约束机制创新
        7.2.1 与市场环境相适应的准有限合伙制
        7.2.2 准有限合伙制的框架
    7.3 创业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创新
        7.3.1 灵活多样而不失控制权的投资方式
        7.3.2 制订退出计划并根据创业者行为进行修正和执行
        7.3.3 管理层与雇员股票期权
        7.3.4 创业企业家声誉机制创新
    7.4 风险控制机制创新
        7.4.1 尽可能制订严密的投资协议,并选择有效的投资组合
        7.4.2 建立同业交流的创业投资家网络和全面的创业企业家网络
        7.4.3 实行参与决策型即关系型投资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外文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关系型投资与中小企业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银行间竞争与关系型贷款关系的研究[D]. 易蒙. 湖南大学, 2017(07)
  • [2]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研究[D]. 范延伟. 山东大学, 2013(05)
  • [3]陕西省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现状与发展研究[D]. 李肇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6)
  • [4]私募股权投资与中小企业短期成长性的相关分析 ——基于2010年中小板上市公司成长性指标的研究[D]. 毕岩. 东北财经大学, 2012(07)
  • [5]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对上市中小企业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 ——来自创业板的样本数据[D]. 曹攀攀. 广东商学院, 2012(01)
  • [6]关系融资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研究 ——基于案例分析与实证检验[D]. 李耀明. 西南财经大学, 2012(04)
  • [7]不对称信息下中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研究[D]. 李毅. 重庆大学, 2009(12)
  • [8]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体间的关系型互动:逻辑与机制[J]. 乐国林,毛淑珍. 现代管理科学, 2008(08)
  • [9]创业风险投资与民营企业成长[D]. 叶苏甜. 浙江大学, 2008(07)
  • [10]中国创业投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D]. 张晓晴. 西北大学, 2006(11)

标签:;  ;  ;  ;  ;  

关系投资与中小企业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