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企业从“世界工厂”向品牌经营转变(论文文献综述)
张蒙[1](2021)在《欧莱雅与资生堂在华营销策略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庞大的人口基数,愈发开放、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以及中国科技实力的增强,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市场规模对比往年有着大幅度增长,化妆品行业的增长率近年来也处于上升趋势。纵观中国化妆品行业的数据可以发现,近年来,中国化妆品市场经济规模保持较高的成长速度。截止至2018年,市场规模增长了十三倍,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6%。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电子商务的逐渐成熟、颜值经济的大肆兴起,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全球化热潮下,化妆品行业中的跨国企业大量涌入我国,虽然可以满足我国消费者对于高端化妆品的需求,但也给本土化妆品企业带来巨大挑战。在当前我国化妆品行业猛烈的竞争漩涡中,营销策略已成为企业成功环节终不可忽视的一环。欧莱雅和资生堂在华营销策略对中国相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积极意义。
刘杰[2](2020)在《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与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日渐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对外投资合作是中国宏观经济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倡议等对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现阶段,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国际化有利于民营企业更好的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开展对外投资与国际经贸合作,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力量。当前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深度变革,国际市场面临新的发展际遇,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具备更广阔的国际视野,需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提高经营绩效。为提升民营企业的生存能力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国际化成为不可或缺的选择,其允许企业进入更广阔的市场,提升企业形象,提高生产能力,并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效益。如今,国际化已成为民营企业良好运营及拓展美好未来前景的关键要素之一。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国际化与绩效都是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二者之间的关系、影响机理和调节效应也是学术界重点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民营企业如何提升国际化绩效,坚持创新发展,保持良好的国际化节奏,引领国际合作的价值链,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位企业经营者和决策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制度背景、理论研究、问卷调研及实证研究等方面对新时代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民营企业如何更好的推进国际化作了深入探究,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演进模式与驱动因素,在理论研究与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对其绩效的影响,并从宏观层面的“一带一路”倡议到微观层面的民营企业高管海外经历、民营企业内部风险控制能力共三个方面分析其对企业国际化与绩效的影响,结合实证研究的结果,从政策层面及企业层面对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提出意见与建议,旨在为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选题具有创新意义。本文以近年来国际化发展较快中国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聚焦于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水平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在选题上具有创新性。二是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意义。本文写作过程中,对在国际化发展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营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同时对中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集中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实地调研走访,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以此作为本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在研究方法上具有创新意义。三是研究结论具有创新意义。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大规模问卷调查的结论为基础,以2005年至2019年15年间从事海外经营的多家中国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开展实证分析,所得结论对提升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绩效,加快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价值。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章)导论与理论研究。这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选择国际化的主要原因,即有助于企业建立新的收入来源、获得竞争优势、促进业务增长、访问全球人才库、寻找新的全球客户以及利用东道国政府优惠政策获得外国投资机会。明确了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部分,对企业国际化、企业经营绩效的概念进行界定,同时,从企业国际化理论、企业经营绩效理论、企业国际化与绩效的关系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度梳理,主要包括:梳理企业国际化的理论及其发展,主要包括“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内部化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和“国际新创企业理论”等企业国际化理论;从会计指标体系、市场指标体系、综合指标体系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经营绩效;从目前的相关研究来看,企业国际化与其绩效的关系主要呈现正相关、负相关、U型、倒U型、S型及N型等。第二部分(第3章)介绍了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演进模式与驱动因素。企业国际化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产品国际化、经营国际化和品牌国际化。产品国际化是指企业在本土研发和生产,向国际市场销售产品;经营国际化是指企业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逐步国际化;品牌国际化是指企业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完全国际化,企业自身逐步转化为品牌管理者和持有人。本文从三次层次分析了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演进模式。从外源和内源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驱动因素。同时,本文通过发放调研问卷的方法向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运营的我国民营境外投资企业发放调查问卷900份,共回收727份有效问卷(问卷内容详见文末附件)。旨在从企业基本信息及国际化经营业绩、企业国际化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企业对母国及东道国政府的政策诉求及建议三个方面探究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与绩效的关系。调研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民营企业具有强烈的国际化意愿,民营企业对海外经营绩效的满意度较高,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热情逐步高涨,但企业管理层国际化水平普遍不高,且中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在财务金融风险防控方面面临较大压力,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信息、金融、法律等支持平台有待完善。第三部分(第4章)是民营企业国际化对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本部分结合中国民营企业调研问卷的结果,从理论角度分析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绩效关系。并以问卷调研与访谈的结果为基础,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企业高管海外经历及内部风险控制对企业国际化绩效影响的调节效应,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本文共提出4个假设,即假设1在国际化的低水平和高水平下,企业经营绩效随着国际化程度提升而提升,而在国际化的中等水平上,绩效则随着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提升而下降。假设2、3、4是从宏观及微观层面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企业高管海外经历和内部风险控制能力对国际化绩效影响的调节效应。即假设2“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国际化与绩效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假设3高管海外经历对企业国际化与绩效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假设4内部风险控制能力对企业国际化与绩效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第四部分(第5-6章)分别对民营企业国际化与绩效关系和民营企业国际化对绩效影响的调节效应进行实证分析。选择2005年至2019年间开展企业国际化的20614个民营企业作为样本数据,对所提假设进行实证检验。选用OFDI和出口两个指标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衡量国际化程度,采用非线性模型、双门槛门模型、线性模型分别对国际化程度与绩效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验证假设1成立。同时,对民营企业国际化对绩效影响的调节效应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假设2、3、4均成立。第五部分(第7章)为结论与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受内外两种力量共同驱动;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与其经营绩效呈现波动型关联关系;“一带一路”倡议显着的提升了中国民营企业在沿线国家开展国际化的经营绩效;高管海外经历促进中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绩效提升;较好的内部风险控制能力能够提升中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绩效。基于研究结论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提出的主要建议包括:在政府层面,完善投资保护协定等顶层设计;加快完善制度规范和服务体系;全面构建法律、税收等支撑体系;提升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形象,降低舆情风险;尽快形成定位科学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品牌形象策略,减少“走出去”的舆情主客观风险。在企业层面,多方合作,降低投资风险;储备人才,建设更加国际化的高管团队;科学管控,建立财务风险评估体系;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选择不同国际化策略。
马小军[3](2020)在《拓普电器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指出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开始飞速发展,并赶超欧美等发达国家而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出口作为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为中国的经济多年的高速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代工企业作为出口为导向的型经济模式中的生力军,为中国经济的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企业依靠代工完成了资金的初始积累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为我国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层面上为从“制造大国”到“智造强国”打下的坚实的基础。拓普电器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以电热水壶和奶泡机为主的厨房小家电产品设计和制造的代工企业,其贴牌的产品主要销往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司建立和快速发展得益于出口外向型经和改革开放,依靠人口红利和廉价的资源要素成功进入代工行业,并凭借公司的设计和制造实力在高档厨房小家电行业站稳脚跟。当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和人民币持续升值,欧美经济萎靡不前的情况下导致出口受阻,厨房小家电行业竞争愈加剧烈,在制造企业利润日趋微薄的事实面前,急切需要找出适合拓普电器公司的竞争战略变得尤为迫切。本文结合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竞争战略着作和理论,研究了拓普电器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PEST分为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来分析其所处的宏观环境。通过行业竞争五力模型对于行业内的竟争力量分析,购买买者的议价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潜在的进入者,替代品的威胁等五种力量的分析来分析拓普电器公司所处的竞争环境。主要竞争对手晶辉科技和新宝电器分析。加上企业内部环境分析和SWOT分析提出竞争战略的方向,通过QSPM打分做出竞争战略选择。提出了拓普电器公司的竞争战略为集中成本领先并建议可逐步发展成为依靠规模化和自有品牌的稳健成长的厨房小家电企业。通过对拓普电器公司的厨房小家电竞争战略的研究和分析,对于提出采取加大专利投入,加强标准化设计,深化规模化采购,提升自动化程度,优化公司组织结构,强化公司企业文化等措施来为拓普电器公司的集中成本领先战略提供实施保障。
李卓然[4](2019)在《新时代中国企业家担当精神的培育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市场经济迈入新的调整阶段,中国企业家和企业也面临着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改革压力。经历四十余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熔炼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形成了中国企业家担当精神,并成为决定中国企业、乃至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精神因素。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这就需要大力弘扬新时代优秀企业家担当精神,不断提升企业核心创造力和竞争力,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新时代中国企业家担当精神的研究,需结合当前理论研究成果,结合新时代企业家担当精神的培育现状,从三个方面展开具体研究。首先,厘清新时代中国企业家担当精神的理论基础。在充分解读企业家、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担当精神的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时代特征及现实需要,整理归纳出新时代中国企业家担当精神的基本内容和现实意义。其次,对新时代中国企业家担当精神培育的现状进行研究,总结新时代中国企业家担当精神培育过程中已经取得的成效,同时分析现阶段依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从外在因素、内在因素、现实因素等三方面,分析现实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根据以上两部分的探究,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分析出新时代中国企业家担当精神培育的指导原则,包括政治与价值相统一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协调与共享同发展原则,并从培育体系、外部环境、以及提升企业家自身担当的意识勇气能力三个方面,阐述新时代中国企业家担当精神培育的践行路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企业家担当精神的培育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健康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不断启迪和激励新时代中国企业家自觉坚定理想信仰,勇于肩负时代担当,在逐步强化实干、能干本领的过程中助力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刘健[5](2018)在《SE公司中国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和完善,中国的市场环境欣欣向荣,经济增长呈现高速的发展,一些世界知名的工业品公司也进入了中国市场,并加速进行攻城掠寨,蚕食已有的市场份额。其中,有一些公司高速扩展,导致公司的利润率下降;有一些公司重点进行中低端市场的抢夺,以将公司的知名度进行推广;还有一些公司在高端市场上稳定发展,使公司的赢利点增加。所有公司都在市场上竭尽所能的施展策略,并根据市场状况和形势变化进行调整,以制定出适合公司发展的战略。基于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如何针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提升竞争优势和市场竞争力,是当前所有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的研究对象是SE公司,本文运用了PEST分析、五力模型分析、SWOT分析等企业战略管理分析工具,对SE公司中国业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对SE公司中国业务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制定出适合SE公司的未来发展战略,以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有效性,进而提升SE公司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促进SE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通过对SE公司中国业务发展战略的研究及分析,希望能够为克、SE公司明确其发展方向,帮助公司选择、制定并实施科学的发展策略,从而提高竞争力。同时还能够为同行业的其他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促进行业快速稳定发展。
许伟[6](2017)在《质量创新与经营绩效 ——基于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济模式和管理模式转变是质量创新研究的重要背景。所谓质量创新,就是通过技术、管理和文化等多种方法,创造一种新的质量,这种质量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和使用方的需求,并帮助企业实现新目标和创造良好效益。质量管理理论与技术创新理论都相对成熟,本文的质量创新是相对于质量管理来说的,是一个质量科学研究的新视角。质量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顾客的品质需求成为趋势,这些都需要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加强质量创新,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这些挑战和机遇并存的现象,迫切需要企业引入适合中国本土实际的质量创新理论框架,通过全要素创新提升企业的质量竞争力,进而赢得质量竞争优势,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绩效。质量创新与经营绩效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应用价值,但现有文献对质量创新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的相对不足。本文系统提出了质量创新理论框架并分析了质量创新与经营绩效关系。本文提出的质量创新理论框架,包括从质量创新动力、质量创新目标、质量创新手段和质量创新制度等四个层面,基于这一理论框架分析了质量创新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关系及其互补因素。论文认为质量创新是提质增效的核心路径,质量创新是各种创新在产品与服务质量上的终端表现形态,质量优势是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质量创新有利于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经营绩效会反作用于质量创新。首先,基于企业家精神的质量创新动力。企业家是质量创新的重要主体,企业家精神是质量创新的重要动力。一些学者提出了企业家创新动力论,将创新定义为“企业家对生产要素之新组合”。其次,面向顾客与市场的质量创新目标。质量创新目标主要包括质量需求与质量信用。质量创新是面向顾客需求的,质量需求是质量创新目标的源头。质量创新是市场评价作为衡量标准,质量信用是质量创新目标的终点。再者,面向组织内源的质量创新手段。质量创新可以来自组织内的质量子系统、质量众多要素的协同创新过程。企业主要可以利用质量大数据、质量技术和标准能力等手段实现质量创新。最后,基于系统视角的质量创新制度。质量创新制度是实现质量系统创新的制度基础,具体主要包括质量政策与质量文化等。质量政策是质量创新的外在环境约束与制度基础。质量文化是质量创新的内在环境基础和价值引领。在研究方法上,综合利用理论分析、文献研究、统计分析方法,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倾向性得分匹配等具体工具,对质量创新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质量创新与经营绩效既受组织内部制约,又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孤立考察某一因素的难以全面分析两者内在关系和影响机制。因此,本文将在系统梳理相关理论及跟踪研究的基础上,遵循相关学者的建议采用多变量分析法,从质量创新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角度,基于“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大规模企业调查,在湖北省、广东省大样本企业数据基础上,从质量创新动力、质量创新目标、质量创新手段和质量创新制度四个层面,实证研究质量创新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并结合中国企业质量创新实践给出合理化建议。研究结论认为,质量创新有利于经营绩效提高,经营绩效会反作用于质量创新。质量创新目标是经营绩效目标的核心内容,质量创新动力是企业经营绩效优化的动力源泉,质量创新手段是企业经营绩效提高的关键支撑,质量创新制度是企业经营绩效改善的环境基础。质量创新致力于企业经营质量的提高与经营绩效的改善,以企业家精神为质量创新动力,以质量需求和质量信用为质量创新目标,以质量大数据、质量技术、标准能力为质量创新手段,以质量文化和质量政策为质量创新制度基础,通过有效的协同创新机制,力求通过价值创造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并帮助企业赢得质量竞争优势。
邓立先[7](2015)在《深圳杰成电信控股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能源危机和人口结构转变等等问题的出现,中国企业面临内外经营环境的挑战日益艰巨。如何能在这种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取得胜利,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给出了一个答案。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标,在正确的企业战略指引下,企业的发展将会更加稳健。深圳杰成电信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杰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通讯企业。绪论部分对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接着是详细介绍杰成公司的基本发展情况,分别从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四个方面介绍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从潜在的新竞争者、替代品、买卖方议价能力、产业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四个方面介绍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从实物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财务状况四个方面展现公司的内部资源,从公司社交、组织文化、市场运作、技术创新四个方面展现公司的内部能力;然后运用SWOT矩阵分析法对杰成公司存在的机遇、威胁、优势和劣势进行归纳和交叉分析,在明确了公司使命、愿景、定位和战略目标的基础上确定出公司的总体发展思路,并进行公司战略选择和战略制定;最后是制定实施战略的步骤、保障措施和效果评价。经过分析明确了杰成公司的发展目标是通过实施总体战略、业务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使公司成长为同行业中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手机品牌公司,并逐步实现公司上市的最终目标。
端婧[8](2014)在《松下电器在华经营战略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伊始,跨国家电企业抢滩中国新市场。这在加剧竞争的同时,培养了中国家电企业的竞争力。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家电企业实力提高及国内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家电企业也在谋求走出去,实现国际化发展。跨国公司在华经营战略正值得学习。松下电器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家电企业,它在华经营最久,所处市场变化最大,面对的挑战与危机最多。分析其在华经营战略的成败及转型,对中国家电企业把握未来发展动态,提高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国际化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先梳理松下电器的发展及在华经营历程,然后在分析松下在华经营的外部环境和内部优劣势的基础上,论述了松下在华三个层面的经营战略,包括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及职能战略,剖析了品牌、营销、研发、管理各职能战略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现阶段松下电器在华公司级战略转型和职能战略的转变。最后,结合中国家电企业发展现状及方向,借鉴松下的经验,得出中国家电企业要注重品牌和本土化战略,培养技术和价格优势,实施绿色转型,与时俱进等启示。
赵寰[9](2013)在《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研究》文中认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竞争的本质是品牌的竞争,品牌国际化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也是中国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永葆基业长青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余年,在角逐市场化的竞争中,中国企业也逐渐开始了探索国际化的历程,多年过后,中国已经拥有世界级的产品,还成长起来一批世界级的企业,但却始终没有诞生令人尊敬的、拥有强大号召力和感染力的世界级顶尖品牌,甚至于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依然堪忧。显然,中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化拓进与传播仍存在很多尚待挖掘与解决的深层困境与问题。本文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力求从原点出发,立足中国企业的发展现实,回归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历程与现状,深入探析中国企业品牌建设与品牌传播的问题与困境,力求在寻根溯源中理清中国企业品牌发展的核心基因,旨在为提升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效果提供解决思路与策略路径。就论文研究的主体内容而言,本文将中国企业的成长空间置于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大背景场域下,考察中国企业进行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必要性,阐述其对企业自身发展及对国家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意义与践行价值。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历程及传播现状做全景式考察,探寻制约当前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问题及影响因素,通过构筑影响因素分析的三维视角,搭建了国际知名品牌培育的三维模型,并在此分析框架下,探讨提升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效果的策略路径及对策。具体写作思路遵循以下逻辑结构展开:1)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历程。这一章主要明晰品牌国际化传播的背景及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传播历程,在详尽阐述经济全球化与品牌国际化关系的基础上,对于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历程进行了回顾与梳理。本文将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历程划分为前国际化传播时期(1984-1994)、品牌国际化传播酝酿期(1995-2001)、品牌国际化传播试水期(2002-2008)、品牌国际化传播融入期(2009至今)等几个阶段,并得出结论:到目前为止,由于品牌影响力极低,尚未形成有行业领导性的全球性品牌,目前中国企业品牌传播的全球化进程,还未能进入全球化品牌发展期;2)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现状及问题。这一章主要对中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化传播现状进行考察,并明确传播进程中的困境及问题。历经十几年艰辛的探索,先行的一部分中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化传播已初见成效,但就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品牌价值还远远不能与世界知名品牌相比肩,中国在世界顶级品牌中没有位置,中国企业在品牌战中依然居于劣势。现代品牌的本质是在消费者和产品之间建立密切的关系,深度关系的构筑只有通过有效的传播才能建立起来。但就目前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传播现状而言,问题依然凸显。打造世界级品牌、探寻国际品牌形象构筑与传播的方法与路径仍是中国企业未来参与全球竞争面临的头等战略任务;3)影响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制约因素分析。这一章首先通过对品牌本质的探源以及对国际知名品牌打造所需相关因素的整一化思考,构筑了分析影响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三维视角,即中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化传播同时受到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就微观层面而言,目前的传播困境首先受制于中国企业自身基础能力体系的制约,由中观层面观之,政府政策支持的不完备及国家品牌形象的背书因素,构成国际化传播的主要障碍因素;而从宏观层次分析,中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化传播还受到国际社会品牌竞争体系的制约。这三方面的制约因素构成了对策内容的整体分析路径。4)提升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效果的路径分析。主要就以上三方面维度展开具体的阐释与分析,包括:构建扎实的基础能力体系:中国企业的升级换代与竞争力提升;营造健康有利的环境支撑体系:国家政策体系完善与新国家形象的构建;构造高效的品牌国际化传播体系:国际化传播理念重建与传播能力提升。最后,结语部分再次重申对中国尚未诞生世界级品牌的遗憾与期待,对其中原因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对其诞生条件及可能性进行了展望。
刘晓敏[10](2013)在《江苏民营代工企业OEM-ODM-OBM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以AH企业为案例》文中研究表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良好的工业基础等,通过大力引进外资发展经济,使得地区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2005年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江苏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经济结构进入一个全面提升和转型期。截至2010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1615.38亿元,占全省GDP的52.8%。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江苏省的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都以制造业为主,并且与海外企业联系紧密,大部分是为海外企业做代工,是全球产业链制造环节的生力军,但主要分布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我们可把这些企业称作“民营代工企业”。民营代工企业曾经为江苏省的经济蓬勃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使得很多品牌企业获得丰厚的利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的过程中,江苏省,乃至全国的代工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和资源优势已然逐渐消失。薄弱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以及微薄的利润使得代工企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在金融危机来临时,江苏省的本地民营代工企业的纷纷倒闭更是使得我们加深了对于代工模式的低抵抗风险能力的特点的认识。通过这些血淋淋的教训,也使得我们更加迫切地需要找到解决本地民营代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转型升级路径。因而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民营代工企业曾经为江苏省的经济蓬勃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使得很多品牌企业获得丰厚的利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的过程中,江苏省,乃至全国的代工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和资源优势已然逐渐消失。薄弱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以及微薄的利润使得代工企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在金融危机来临时,江苏省的本地民营代工企业的纷纷倒闭更是使得我们加深了对于代工模式的低抵抗风险能力的特点的认识。通过这些血淋淋的教训,也使得我们更加迫切地需要找到解决本地民营代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转型升级路径。因而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基本观点是:沿着OEM-ODM-OBM转型升级是符合江苏等沿海地区一部分民营代工企业可持续良好发展的有效路径。围绕此主题,全文除了导论外,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分析论证:第一部分即第二章,是相关理论基础。这部分首先明确界定了民营代工企业以及OEM、ODM、OBM等相关概念,第二章接着对OEM-ODM-OBM的关系和顺次转型升级路径所依据的基本理论如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价值链、产业链及其“微笑曲线”理论、企业成长的“内在理论”和“外在理论”等进行了梳理,为本文的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章的最后还对成功的转型经验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即第三章,阐述江苏民营代工企业实现OEM-ODM-OBM转型升级的概况,并总结出江苏省民营代工企业实现OEM-ODM-OBM转型升级的一般机制和作法,这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第一,规模化经营,实现资本累计;第二,消化吸收提高核心竞争力;第三,分步走,稳中求进;第四,构建营销渠道,实现品牌化经营。第三部分即第四章,对江苏省的AH民营代工企业(以下简称AH企业)实现OEM-ODM-OBM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和总结。首先,介绍了AH企业的产生、发展、转型时的企业资源和能力等企业概况,同时还指出了AH企业的转型步骤是比较清晰地按照OEM-ODM-OBM路径进行的转型升级,目前企业还处于多元化的经营模式,除了生产自有品牌产品外,还有一部分代工业务,没有完全转变成为OBM品牌商。其次,从以下六个方面分析了AH企业OEM-ODM-OBM转型的实现机制:定义差异化产品战略;消化吸收提高技术核心竞争力;将成熟的OEM品质管理系统引入OBM生产管理中;利用国际品牌的销售渠道实现自有品牌产品的营销;以自有品牌的卓越品质顶住供应链上端的压制;采用“共同管理模式”应对经营管理难度的升级。再次,从内生性和外生性两个方面总结了AH企业转型的成功因素。最后提出了AH企业进一步完成OBM转型升级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制定企业品牌化战略,品牌化战略关注的重点是品牌的信誉、市场的推广、产品线的规划、营销渠道的建设和营销团队的管理。本文最后还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本文的创新之处是:(1)尝试性地从企业微观层面对民营代工企业OEM-ODM-OBM转型升级路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选题角度新。(2)对江苏以AH企业为代表的民营代工企业实现OEM-ODM-OBM转型升级路径的决定因素和机制进行了实例分析和总结。
二、中国企业从“世界工厂”向品牌经营转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企业从“世界工厂”向品牌经营转变(论文提纲范文)
(1)欧莱雅与资生堂在华营销策略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及结构布局 |
(一)研究方法 |
(二)文章结构布局 |
四、创新和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
一、4P、4C理论及其关系 |
(一)4P理论 |
(二)4C理论 |
(三) 4P理论与4C理论的关系 |
二、效用理论 |
三、精准营销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欧莱雅与资生堂在华发展概况和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第一节 欧莱雅发展概况 |
一、欧莱雅简介 |
二、欧莱雅国际化经营现状 |
三、欧莱雅在华发展现状 |
第二节 资生堂发展概况 |
一、资生堂简介 |
二、资生堂国际化经营现状 |
三、资生堂在华发展现状 |
第三节 欧莱雅与资生堂在华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一、欧莱雅与资生堂在华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
(一)政策环境 |
(二)技术环境 |
(三)市场环境 |
二、欧莱雅与资生堂在华营销微观环境分析 |
(一)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分析 |
(二)我国化妆品市场结构及区域分布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欧莱雅与资生堂在华营销策略分析 |
第一节 欧莱雅与资生堂在华产品策略 |
一、欧莱雅的产品策略 |
(一)市场需求导向的产品研发创新 |
(二)差异化多品牌矩阵与品牌金字塔策略 |
(三)建立适应中国消费者的产品及品牌服务 |
二、资生堂的产品策略 |
(一)标准化与差异化下的新品开发 |
(二)多品牌矩阵与本土化策略并行 |
第二节 欧莱雅与资生堂在华价格策略分析 |
一、欧莱雅的价格策略 |
(一)产品生命周期定价 |
(二)产品品类定价 |
(三)产品组合定价 |
二、资生堂的价格策略 |
(一)消费者需求导向定价 |
(二)竞争导向定价 |
(三)产品融合产品创新定价 |
第三节 欧莱雅与资生堂在华渠道策略 |
一、欧莱雅的渠道策略 |
二、资生堂的渠道策略 |
第四节 欧莱雅与资生堂在华促销策略 |
一、欧莱雅的促销策略 |
(一)多样化的广告形式 |
(二)进入数字化媒体领域 |
二、资生堂的促销策略 |
(一)明星效应 |
(二)公共关系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欧莱雅与资生堂在华营销策略实施及评价 |
第一节 欧莱雅与资生堂在华营销略的实施 |
一、差异化多品牌矩阵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
二、市场定位及需求决定产品价格 |
三、线上渠道为新时代营销新阵地 |
第二节 欧莱雅与资生堂在华营销策略的评价 |
一、拥有良好偿债能力及成长能力 |
二、立足国内市场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
三、有效实施战略促进线上渠道与线上渠道的协同发展 |
四、产品质量及品牌文化赢得全球赞誉 |
五、欧莱雅与资生堂线上渠道加速数字化转型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双循环背景下对中国化妆品企业的启示 |
第一节 中国化妆品产业链环境及消费趋势 |
一、中国化妆品产业链环境 |
二、中国化妆品市场的消费趋势 |
(一)化妆品需求成为主力年轻消费者的日常刚需 |
(二)爆品更迭速度加快及小众细分化趋势显现 |
(三)成分党认知升级使得功能性护肤成布局风口 |
(四)疫情期间线上渠道业绩斐然 |
第二节 聚焦中国化妆品企业双循环发展 |
一、聚焦内循环的欧莱雅与资生堂的示范作用 |
(一)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助力行业长远发展 |
(二)高端市场由国外品牌主导及国内企业侧重大众市场 |
(三)研发创新是产品生命力和市场核心竞争力 |
(四)产品赋能赢取市场份额 |
(五)线上渠道成渠道策略新阵地 |
二、着眼外循环的欧莱雅与资生堂的启示作用 |
(一)国家政策大力扶持 |
(二)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阶段 |
(三)树立品牌标识及维护品牌形象 |
(四)因地制宜进入外国市场 |
(五)从产品品牌到产地品牌 |
本章小结 |
结论 |
一、产品与品牌 |
二、渠道将发生巨变 |
三、国际化及全球一体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与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范围与研究目标 |
1.3.1 研究范围 |
1.3.2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企业国际化的界定 |
2.1.2 企业经营绩效的界定 |
2.2 企业国际化与绩效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2.1 企业国际化理论 |
2.2.2 企业国际化程度深度广度及综合测量指标体系 |
2.2.3 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2.2.4 企业国际化与绩效的相关关系 |
2.2.5 企业国际化影响因素 |
2.3 本章小结 |
3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演进模式与驱动因素 |
3.1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演进模式 |
3.1.1 “产品国际化”发展模式 |
3.1.2 “产品国际化”加速发展 |
3.1.3 “产品国际化”模式与“经营国际化”模式共同发展 |
3.1.4 “经营国际化”加速发展 |
3.1.5 “品牌国际化”模式逐步兴起 |
3.2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驱动因素 |
3.2.1 外源性驱动因素 |
3.2.2 内源性驱动因素 |
3.3 对超过700 家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与访谈调研 |
3.3.1 问卷调查及调研访谈工作基本情况 |
3.3.2 问卷调查及调研访谈主要结论 |
3.4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阻力的进一步探析 |
3.4.1 投资保护协定等顶层设计需进一步完善 |
3.4.2 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需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
3.4.3 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需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
3.4.4 文化差异导致民营企业国际化管理和东道国社区融合方面存在困难 |
3.4.5 金融、法律等国际化服务支持平台建设有待完善 |
4 民营企业国际化对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4.1 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4.1.1 企业国际化影响绩效的理论分析 |
4.1.2 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4.2 民营企业国际化对绩效影响的调节效应 |
4.2.1 “一带一路”倡议的调节效应: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4.2.2 高管海外经历的调节效应: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4.2.3 内部风险控制能力的调节效应: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5 民营企业国际化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
5.1 模型构建 |
5.1.1 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广度)与绩效N型关系的模型构建 |
5.1.2 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广度)与绩效关系的双门槛模型构建 |
5.1.3 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深度)与绩效关系的模型构建 |
5.2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
5.3 实证结果 |
5.3.1 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广度)与绩效N型关系的实证结果 |
5.3.2 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广度)与绩效关系双门槛模型实证结果 |
5.3.3 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深度)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结果 |
6 民营企业国际化对经营绩效影响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 |
6.1 “一带一路”倡议调节效应的实证分析 |
6.1.1 “一带一路”倡议调节效应的模型构建 |
6.1.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6.1.3 “一带一路”倡议调节效应的实证结果 |
6.2 高管海外经历调节效应的实证分析 |
6.2.1 高管海外经历调节效应的模型构建 |
6.2.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6.2.3 高管海外经历调节效应的实证结果 |
6.3 内部风险控制能力调节效应的实证分析 |
6.3.1 内部风险控制能力调节效应的模型构建 |
6.3.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6.3.3 内部风险控制能力调节效应的实证结果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1.1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受内外两种力量共同驱动 |
7.1.2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仍面临风险与挑战 |
7.1.3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广度)与绩效呈N型相关关系 |
7.1.4 “一带一路”倡议显着提升了中国民营企业在沿线国家进行国际化的经营绩效 |
7.1.5 高管海外经历促进民营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的绩效提升 |
7.1.6 内部风险控制能力能够促进民营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的绩效提升 |
7.2 对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建议 |
7.2.1 对政府有关部们的建议 |
7.2.2 对企业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实地调研受访者名单 |
附录 B:调查问卷样本 |
附录 C:调研访谈提纲 |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3)拓普电器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 |
1.3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1.3.1 理论基础 |
1.3.2 文献综述 |
第2章 拓普电器公司现状和问题 |
2.1 拓普电器公司概况 |
2.2 拓普电器公司公司发展现状评价 |
2.2.1 客户群和渠道方面 |
2.2.2 产品设计创新和产品定位 |
2.2.3 企业认证和管理 |
2.2.4 生产和品质现状 |
2.3 拓普电器公司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2.3.1 拓普电器公司存在的问题 |
2.3.2 原因分析 |
第3章 拓普电器公司战略环境分析 |
3.1 外部宏观环境分析(PEST) |
3.1.1 政治法律环境 (Political Factors) |
3.1.2 经济环境 (Economic Factors) |
3.1.3 社会文化环境 (Sociocultural Factors) |
3.1.4 技术环境 (Technological Factors) |
3.2 行业竞争五力模型分析 |
3.2.1 行业内的竟争力量分析 |
3.2.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3.2.3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2.4 潜在的进入者 |
3.2.5 替代品的威胁 |
3.3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3.3.1 晶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3.3.2 广东新宝电器 |
3.4 拓普电器公司内部环境 |
3.4.1 公司组织结构 |
3.4.2 公司人力资源分析 |
3.4.3 公司财务资源分析 |
3.4.4 公司技术开发能力分析 |
3.4.5 公司市场营销能力分析 |
3.5 拓普电器公司SWOT分析 |
3.5.1 优势分析(Strength) |
3.5.2 劣势分析(Weakness) |
3.5.3 机会分析(Opportunity) |
3.5.4 威胁分析(Threat) |
第4章 拓普电器公司竞争战略制定及实施 |
4.1 拓普电器公司竞争战略规划的目标 |
4.2 拓普电器公司竞争战略的选择 |
4.3 拓普电器公司竞争战略的实施计划 |
4.3.1 依托全球客户资源,重点开发美国中低端产品市场 |
4.3.2 整合现有订单,实行集中采购和流程优化 |
4.3.3 强化新产品设计的标准化和提高生产效率 |
4.4 拓普电器公司竞争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4.4.1 加大专利投入 |
4.4.2 加强标准化设计 |
4.4.3 深化规模化采购 |
4.4.4 提升自动化程度 |
4.4.5 优化公司组织结构 |
4.4.6 强化公司企业文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和致谢 |
(4)新时代中国企业家担当精神的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缘由与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
1.4.1 研究创新点 |
1.4.2 研究难点 |
2 新时代中国企业家担当精神的理论阐释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企业家的概念界定 |
2.1.2 企业家精神的概念界定 |
2.1.3 企业家担当精神的概念界定 |
2.2 新时代中国企业家担当精神的基本内容 |
2.2.1 树立崇高理想、勇担时代使命的意识担当 |
2.2.2 引领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的经济担当 |
2.2.3 推动绿色发展、投身公共建设的社会担当 |
2.2.4 立足企业发展、保障员工权益的企业担当 |
2.3 新时代中国企业家担当精神培育的现实意义 |
2.3.1 培育企业家担当精神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需求 |
2.3.2 培育企业家担当精神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
2.3.3 培育企业家担当精神是弘扬中国精神的应有之义 |
3 新时代中国企业家担当精神培育的现状分析 |
3.1 新时代中国企业家担当精神培育过程中取得的成效 |
3.1.1 中国企业家的社会事业参与度不断提升 |
3.1.2 中国企业家担当精神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 |
3.2 新时代中国企业家担当精神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2.1 企业家责任意识淡薄 |
3.2.2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滞后 |
3.2.3 企业培育平台较少 |
3.2.4 企业主体关系不明确 |
3.3 新时代中国企业家担当精神培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外在因素:日趋复杂的国内外市场形势影响 |
3.3.2 内在因素:企业自身担当理念与道路选择差异 |
3.3.3 现实因素:现实消极问题的客观存在 |
4 新时代中国企业家担当精神培育的指导原则与实践路径 |
4.1 新时代中国企业家担当精神培育的指导原则 |
4.1.1 政治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 |
4.1.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4.1.3 协调与共享同发展的原则 |
4.2 新时代中国企业家担当精神培育的实践路径 |
4.2.1 构筑自上而下的新时代中国企业家担当精神培育体系 |
4.2.1.1 不断完善新时代中国企业家担当精神培育的结构体系 |
4.2.1.2 建立健全新时代中国企业家担当精神培育的制度体系 |
4.2.2 营造积极健康的新时代中国企业家担当精神培育环境 |
4.2.2.1 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 |
4.2.2.2 营造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 |
4.2.2.3 营造尊重激励企业家创业担当的社会氛围 |
4.2.2.4 营造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敢于担当的企业文化 |
4.2.3 引导企业家自觉践行新时代中国企业家担当精神 |
4.2.3.1 企业家自觉培育担当意识 |
4.2.3.2 企业家自觉提升担当勇气 |
4.2.3.3 企业家自觉加强担当能力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SE公司中国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战略管理相关理论 |
2.2 竞争战略 |
2.2.1 总成本领先战略 |
2.2.2 差异化战略 |
2.2.3 专一化战略 |
2.3 战略管理的分析工具 |
2.3.1 PEST分析工具 |
2.3.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工具 |
2.3.3 SWOT分析工具 |
第三章 SE公司中国市场外部战略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法律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文化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行业分析 |
3.2.1 行业特点 |
3.2.2 行业挑战 |
3.2.3 行业发展趋势 |
3.3 竞争分析 |
3.3.1 现有竞争对手的威胁分析 |
3.3.2 潜在进入者威胁分析 |
3.3.3 替代品分析 |
3.3.4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
3.3.5 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
第四章 SE公司中国市场内部战略环境分析 |
4.1 SE公司中国市场相关情况概述 |
4.2 内部资源分析 |
4.2.1 物力资源 |
4.2.2 人力资源 |
4.2.3 品牌资源 |
4.2.4 社会责任 |
4.3 内部能力分析 |
4.3.1 生产制造能力分析:自动化设备及流程 |
4.3.2 营销能力分析 |
4.3.3 研发能力分析 |
4.4 SE公司核心竞争能力 |
第五章 SE公司中国市场战略定位与选择 |
5.1 SWOT分析 |
5.1.1 优势分析 |
5.1.2 劣势分析 |
5.1.3 机会分析 |
5.1.4 威胁分析 |
5.1.5 SWOT分析结论 |
5.2 SE公司战略规划 |
5.2.1 愿景 |
5.2.2 使命 |
5.2.3 战略目标 |
5.3 SE公司战略选择 |
5.3.1 差异化战略 |
5.3.2 一体化战略 |
第六章 SE公司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 |
6.1 差异化战略实施 |
6.1.1 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
6.1.2 可持续发展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 |
6.1.3 拓展解决方案做到产品差异化 |
6.1.4 拓展解决方案做到组织结构差异化 |
6.2 一体化战略实施:并购 |
6.2.1 确定并购思路 |
6.2.2 SE公司并购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质量创新与经营绩效 ——基于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
1.5 本选题的难点与创新点 |
1.5.1 本选题的难点 |
1.5.2 可能的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经营绩效的相关文献 |
2.2 质量管理与经营绩效的相关研究及述评 |
2.2.1 质量管理与经营绩效存在不确定性 |
2.2.2 质量管理与经营绩效关系不确定的原因解释 |
2.3 质量创新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与述评 |
2.3.1 质量创新与宏观经济效益 |
2.3.2 质量创新与微观企业绩效 |
3 质量创新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 |
3.1 质量创新理论 |
3.2 质量创新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内在机理 |
3.2.1 质量创新是提质增效的核心路径 |
3.2.2 质量创新是各种创新的终端表现形态 |
3.2.3 质量创新有助于企业形成长期竞争优势 |
3.3 质量创新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分析框架 |
3.3.1 基于企业家精神的质量创新动力 |
3.3.2 面向顾客与市场的质量创新目标 |
3.3.3 面向组织内源的质量创新手段 |
3.3.4 基于系统视角的质量创新制度 |
3.4 质量创新与经营绩效关系的互补因素 |
3.5 本章小结 |
4 质量创新目标与经营绩效 |
4.1 基本情况 |
4.2 研究数据来源与基本情况 |
4.3 质量需求与经营绩效 |
4.3.1 质量需求与经营绩效的实证检验 |
4.3.2 质量需求与经营绩效的分析解释 |
4.4 质量信用与经营绩效 |
4.4.1 质量信用与经营绩效的实证检验 |
4.4.2 质量信用与经营绩效的分析解释 |
4.5 本章小结 |
5 质量创新动力与经营绩效 |
5.1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
5.2 企业家精神与经营绩效的实证检验 |
5.3 企业家精神与经营绩效的分析解释 |
5.4 本章小结 |
6 质量创新手段与经营绩效 |
6.1 基本情况 |
6.2 质量大数据与经营绩效 |
6.2.1 质量大数据与经营绩效实证检验 |
6.2.2 质量大数据与经营绩效的分析解释 |
6.3 质量技术与经营绩效 |
6.3.1 质量技术与经营绩效实证检验 |
6.3.2 质量技术与经营绩效的分析解释 |
6.4 标准能力与经营绩效 |
6.4.1 标准能力与经营绩效实证检验 |
6.4.2 标准能力与经营绩效的分析解释 |
6.5 本章小结 |
7 质量创新制度与经营绩效 |
7.1 基本情况 |
7.2 质量文化与经营绩效 |
7.3 质量政策与经营绩效 |
7.4 本章小结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1.1 质量创新有利于经营绩效提高 |
8.1.2 经营绩效会反作用于质量创新 |
8.1.3 质量创新动力是企业经营绩效优化的动力源泉 |
8.1.4 质量创新目标是企业经营绩效目标的核心内容 |
8.1.5 质量创新手段是企业经营绩效提高的关键支撑 |
8.1.6 质量创新制度是企业经营绩效改善的环境基础 |
8.2 若干政策建议 |
8.2.1 加快企业家精神再造推动经营绩效改善 |
8.2.2 将质量创新目标纳入企业战略目标 |
8.2.3 善于利用和整合各种质量创新手段 |
8.2.4 重视企业经营发展中的质量创新制度 |
8.2.5 发挥市场在质量创新与绩效中的决定性作用 |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学术成果 |
致谢 |
(7)深圳杰成电信控股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1.2.1 理论基础 |
1.2.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第2章 杰成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
2.1 杰成公司基本情况 |
2.1.1 杰成公司情况简介 |
2.1.2 杰成公司的战略状况 |
2.2 杰成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2.2.1 宏观环境分析 |
2.2.2 行业环境分析 |
2.3 杰成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2.3.1 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
2.3.2 公司内部能力分析 |
2.4 SWOT分析 |
2.4.1 优势和劣势分析 |
2.4.2 机会和威胁分析 |
2.4.3 SWOT矩阵分析 |
第3章 杰成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制定 |
3.1 杰成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
3.1.1 杰成公司的使命和愿景 |
3.1.2 杰成公司定位 |
3.1.3 杰成公司战略目标 |
3.2 杰成公司发展战略选择 |
3.2.1 总体思路 |
3.2.2 发展战略选择 |
3.3 杰成公司发展战略制定 |
3.3.1 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原则 |
3.3.2 杰成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 |
第4章 杰成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保障 |
4.1 战略实施的原则与步骤 |
4.1.1 战略实施的原则 |
4.1.2 公司战略实施步骤 |
4.2 公司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4.2.1 优化调整组织结构 |
4.2.2 培育与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公司文化 |
4.2.3 整合公司内外部资源 |
4.2.4 注重公司营销体系建设 |
4.2.5 加强技术开发创新力度 |
4.2.6 增强公司整体管理能力 |
4.3 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
4.4 战略实施效果的评价分析 |
4.4.1 评价时机选择 |
4.4.2 评价方法选择 |
4.4.3 评价操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松下电器在华经营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三、内容与结构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战略管理理论 |
一、战略的相关概念 |
二、战略管理的层次 |
第二节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二、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
第三节 企业国际化理论 |
一、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 |
二、国际化经营战略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松下电器的发展及在华经营历程 |
第一节 松下电器的发展与经营管理 |
一、松下电器的发展阶段 |
二、松下电器的经营理念 |
三、松下电器的组织结构 |
四、松下电器的技术研发 |
五、松下电器的经营现状 |
第二节 松下电器在华经营历程 |
一、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70——80年代 |
二、飞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 |
三、战略转型阶段:21世纪至今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松下电器在华经营环境分析 |
第一节 松下电器在华经营宏观环境分析 |
一、政治环境 |
二、经济环境 |
三、社会环境 |
四、技术环境 |
第二节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一、中国本土家电企业 |
二、韩国家电企业 |
第三节 松下电器在华经营内部环境分析 |
一、松下电器在华经营的优势分析 |
二、松下电器在华经营的劣势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松下电器在华经营战略及转型 |
第一节 松下电器在华早期公司战略和竞争战略 |
一、公司战略 |
二、竞争战略 |
第二节 松下电器在华早期职能战略及存在的问题 |
一、品牌战略 |
二、管理战略 |
三、营销战略 |
四、研发战略 |
第三节 松下电器在华经营战略转型 |
一、松下电器在华经营战略转型的原因 |
二、企业定位转型 |
三、从日本中心战略到中国本土化战略 |
四、在环境经营基础上的绿色转型 |
五、职能战略的转变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松下电器在华经营战略对我国家电企业的启示 |
第一节 中国家电企业发展现状及方向 |
一、中国家电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二、中国家电企业的发展方向 |
第二节 松下电器在华经营战略的启示 |
一、注重品牌战略 |
二、培养技术和价格优势 |
三、注重实施本土化战略 |
四、企业定位转型和绿色转型的启示 |
五、与时俱进,保留优势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依照时间脉络的品牌研究的发展与演进 |
1.2.2 依照内容划分的品牌理论的分析维度 |
1.2.3 品牌国际化传播相关研究综述 |
1.3 关键概念界定 |
1.3.1 中国企业 |
1.3.2 品牌国际化 |
1.3.3 国际化传播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的总体思路 |
1.4.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2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历程 |
2.1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 |
2.1.1 经济全球化及其特征 |
2.1.2 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是品牌竞争 |
2.1.3 品牌国际化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 |
2.2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历时性分析 |
2.2.1 1984-1994,中国企业品牌前国际化传播时期 |
2.2.2 1995-2001,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酝酿期 |
2.2.3 2002-2008,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试水期 |
2.2.4 2009今,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融入期 |
本章小结 |
3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现状及问题 |
3.1 品牌国际化传播的现状 |
3.1.1 品牌国际化传播初见成效 |
3.1.2 品牌国际竞争力困境依然凸显 |
3.2 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具体问题及表现 |
3.2.1 品牌营销意识普遍不足,缺乏有效的海外市场推广 |
3.2.2 品牌推广可持续性、系统性差,品牌打造亟需战略思维 |
3.2.3 品牌核心价值模糊,不善于通过品牌来实现差异化 |
3.2.4 品牌缺乏国际化沟通视野,难以与利益相关者达成价值认同 |
本章小结 |
4 制约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微观层次分析:中国企业自身基础能力体系制约 |
4.1.1 品牌战略短视,缺乏长远规划与管理能力 |
4.1.2 人文环境浮躁,缺乏形成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 |
4.1.3 国际化运作经验匮乏,跨文化管理无策 |
4.1.4 国际化传播经验不足,在地化传播能力薄弱 |
4.2 中观层次分析:政府政策及国家形象环境支撑体系制约 |
4.2.1 国家尚未形成促进自主品牌发展的完善制度体系 |
4.2.2 国家品牌形象背书障碍及我国对外形象传播能力的制约 |
4.3 宏观层次分析:国际社会品牌竞争体系制约 |
4.3.1 制度差异及国家利益冲突 |
4.3.2 文化差异与文化障碍 |
本章小结 |
5 提升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效果的路径分析 |
5.1 构建扎实的基础能力体系:中国企业的升级换代与竞争力提升 |
5.1.1 建立清晰高效的品牌战略规划和管理机制 |
5.1.2 从追求降低生产成本转向自主创新战略 |
5.1.3. 加强国际化人才建设,提升跨文化管理运作水平 |
5.1.4 国际化经营战略先行,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
5.2 营造健康有利的环境支撑体系:国家政策体系完善与新国家形象的构建 |
5.2.1 改进政府职能,为世界级品牌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5.2.2 提升国家品牌形象,构筑国家品牌软实力 |
5.3 构造高效的品牌国际化传播体系:国际化传播理念重建与传播能力提升 |
5.3.1 战略性运筹,确定全球品牌决策 |
5.3.2 策略性分析,确立品牌价值与国际化识别系统 |
5.3.3 本土化营销,创建品牌国际化沟通方式 |
5.3.4 整合传播,构筑国际化品牌认同 |
本章小结 |
6 结语 中国呼唤世界级品牌的诞生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后记 |
(10)江苏民营代工企业OEM-ODM-OBM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以AH企业为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问题的提出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本文研究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及内容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内容 |
1.6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民营代工企业实现OEM-ODM-OBM转型的理论基础及成功经验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民营企业和民营代工企业 |
2.1.2 OEM、ODM和OBM的概念 |
2.1.3 OEM、ODM和OBM的特征和关系 |
2.1.4 本研究对象的范围以及转型类型的界定 |
2.2 民营代工企业实现OEM-ODM-OBM转型的理论依据 |
2.2.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2.2.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2.2.3 价值链、产业链及其“微笑曲线”理论 |
2.2.4 “外在成长理论”和“内在成长理论” |
2.3 民营代工企业实现OEM-ODM-OBM转型的成功经验 |
第3章 江苏省民营代工企业OEM-ODM-OBM转型升级概况 |
3.1 江苏省民营代工企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
3.2 江苏省民营代工企业OEM-ODM-OBM转型的紧迫性及必要性 |
3.2.1 江苏省民营代工企业OEM-ODM-OBM转型的紧迫性 |
3.2.2 江苏省民营代工企业OEM-ODM-OBM转型的必要性 |
3.3 江苏省民营代工企业OEM-ODM-OBM转型的机遇及条件 |
3.3.1 江苏省民营代工企业OEM-ODM-OBM转型的机遇 |
3.3.2 江苏省民营代工企业OEM-ODM-OBM转型的条件 |
3.4 江苏省民营代工企业OEM-ODM-OBM转型面临的困难 |
3.4.1 核心竞争力不足 |
3.4.2 企业治理方式落后 |
3.4.3 市场营销能力薄弱 |
3.5 江苏省民营代工企业实现OEM-ODM-OBM转型的基本机制 |
3.5.1 规模化经营,实现资本累计 |
3.5.2 消化吸收,提高核心竞争力 |
3.5.3 分步走,稳中求进 |
3.5.4 构建营销渠道,实现品牌化经营 |
第4章 AH企业实现OEM-ODM-OBM转型的案列分析 |
4.1 江苏省AH企业OEM-ODM-OBM转型发展概况 |
4.1.1 AH企业的产生 |
4.1.2 AH企业发展 |
4.1.3 AH企业转型时的企业资源和能力介绍 |
4.1.4 AH企业的OEM-ODM-OBM转型步骤和转型程度 |
4.2 江苏省AH企业OEM-ODM-OBM转型的实现机制 |
4.2.1 发现市场新需求,定义差异化产品战略 |
4.2.2 先消化后创新,提高技术核心竞争力 |
4.2.3 将成熟的OEM品质管理系统引入自有品牌产品生产流程 |
4.2.4 利用国际品牌的销售渠道,实现自有品牌的营销 |
4.2.5 以自有品牌的优质顶住产业链上端的压制 |
4.2.6 采用“共同管理模式”应对经营管理难度的升级 |
4.3 决定AH企业成功转型的因素分析 |
4.3.1 内生性因素 |
4.3.2 外生性因素 |
4.4 AH企业进一步完成OBM转型升级面临的任务和措施建议 |
4.4.1 进一步完成OBM转型升级面临的任务 |
4.4.2 关于AH企业品牌化战略的措施建议 |
第5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四、中国企业从“世界工厂”向品牌经营转变(论文参考文献)
- [1]欧莱雅与资生堂在华营销策略比较研究[D]. 张蒙. 黑龙江大学, 2021(10)
- [2]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与绩效研究[D]. 刘杰.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0(11)
- [3]拓普电器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马小军. 吉林大学, 2020(08)
- [4]新时代中国企业家担当精神的培育研究[D]. 李卓然. 河南理工大学, 2019(08)
- [5]SE公司中国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刘健.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8)
- [6]质量创新与经营绩效 ——基于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D]. 许伟. 武汉大学, 2017(06)
- [7]深圳杰成电信控股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邓立先. 湖南大学, 2015(10)
- [8]松下电器在华经营战略研究[D]. 端婧. 黑龙江大学, 2014(08)
- [9]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研究[D]. 赵寰. 武汉大学, 2013(01)
- [10]江苏民营代工企业OEM-ODM-OBM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以AH企业为案例[D]. 刘晓敏. 陕西师范大学,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