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方证券完成增资扩股(论文文献综述)
庄敏旋[1](2021)在《股东合作协议的法律性质认定 ——以赵某某诉某某有限责任公司等合伙协议纠纷案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股东合作协议是较为特殊的协议类型,因我国尚未针对该类协议确立相关制度,股东合作协议的性质认定在司法实务中存在分歧,甚至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本文选取的类型案例“赵某某诉某某有限责任公司等合伙协议纠纷案”中涉及案涉协议是否具备增资扩股性质、合伙性质争议焦点。在案例评析部分,围绕案件争议焦点,分别从“股东意思表示”“分公司与合伙企业性质上存在天然冲突”的视角出发,论证案涉协议不具有增资扩股及合伙性质;通过类型化分析,论证将案涉协议认定为特殊类型股东间协议的合理性。在思考建议部分,立足我国商事环境,比较域外经验,得出研究结论:在判断个案中股东协议法律性质时,应首先结合股东协议的组织属性,至少从协议主体、公司类型、协议内容多方面对股东协议性质作类型化分析;再从合同法视角出发,综合各因素,从协议目的、意思表示、协议履行情况等多方面进行判断。
付晓旭[2](2021)在《电网企业混改业务投资分析及运营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在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指出放开发电、售电等属于竞争性环节的价格,管住输电、配电等属于自然垄断环节的价格。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提出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分类推进国企改革、完善国资监管体制的明确意见。在电力体制与国企“双重改革”背景下,电网企业需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模式,促进资本优化配置,提高运营效率,改进国有企业机制。论文以国有电网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的业务投资领域选择、投资成效分析和运营优化模式。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分析了国企混改指导政策与推进途径。从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层面、电网企业层面三个维度出发,梳理了国有企业混改的相关政策;研究了国企混改分类、分层、各类资本参与的途径,提出了混改的基本流程,旨在为电网企业混改业务投资分析及运营模式研究提供框架。(2)构建了电网企业适合混改业务的经济性评价模型。提出了综合能源服务、竞争性配售电、分布式能源微网、电动汽车充电等混改业务类型;基于SWOT模型,分析了电网企业发展混改的机遇与挑战;构建了电网企业混改业务的经济性评价模型。(3)构建了电网企业微网混改业务投资运营优化模型。分析了光伏选址、电动汽车充电、储能等业务投资可行性;分析了微网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计算了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指标;基于风电光伏等不确定性,引入CVaR方法和鲁棒随机优化理论,构建了微网业务多情景投资运营优化模型。(4)构建了电网企业综合能源混改业务投资运营优化模型。分析了冷热电综合能源市场交易业务模式;构建了冷热电综合能源运营优化模型;选取典型示范工程开展实例分析,分析了电网企业投资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盈利情景,以及风电与光伏发电等综合利用效果等。(5)构建了电网企业竞争性配售电混改业务投资运营优化模型。对配售电混改业务经营模式进行梳理;以资产利用率为投资优化目标,建立含分布式电源的增量配电业务投资优化模型;基于博弈分析,构建电网企业售电业务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6)构建了电网企业不同混改业务组合运营成效排序评价模型。建立了电网企业混改业务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与序关系分析法给指标集成赋权,构建了组合混改业务的成效排序评价模型。
李洲[3](2020)在《天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所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定,旨在盘活国有资产,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保护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改革各路资本的利益,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天津是我国传统的国有企业集中的城市之一,很多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步履维艰。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激活国有资本运作效率的突破口,截至2019年底,天津已经完成13家市管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有上百家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已被列入议事日程。天津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任重道远,已经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具有样板作用,研究它们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为正在进行混合改革的国有企业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研究。论文以天津国有企业混合改革的路径为研究对象,以产权理论、内部控制人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运行机理为指导,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图表研究法,对天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所实施的国有企业混合改革的政策实践效果进行了评价。结合实际案例总结出天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所取得的经验,指出了混改过程中现实存在的问题。在对国内外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其成功经验,提出了天津国企混改的路径:合理配置股权结构保护投资者利益、推进员工持股加强激励机制、强化顶层混改模式设计完善产业链、优化公司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律制度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保驾护航。
邢蕊[4](2020)在《民国时期上海新亚药厂研究(1926-194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亚药厂是抗战时期发展颇为迅速的民族化学制药厂。新亚化学制药厂是1926年5月由会计师许冠群、药师赵汝调等人合伙创立的弄堂小厂。第二年改组为新亚化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初创时期经营人寿水、化妆品、注射液和中性玻璃。“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后,受国内抵货运动的影响,药厂全面收缩化妆品,扩充制药部。先后设立药丸、药片、药膏工厂,购入机器设备。1933年原有厂房不敷应用,制药部迁入新闸路1095号,而麦根路用于专制各种玻璃。两年后设立新亚化学药物研究所研究国产药材的有效成分和星牌药品的剂型改良。到全面抗战前,药厂实现初步发展,行业地位提升。全面抗战初期,制药行业面临厂房被毁、财产侵占和交通阻隔等困境。新亚药厂积极应对。针对战时卫生材料和传染病增加的情形,上海本埠先后成立了新亚卫生材料厂、新亚血清厂等联系机构;为了实现普通原料自给和产品改良,成立新亚生物研究所的同时加大发明奖励刺激;为了开拓后方业务,成立香港新亚药厂转运原料、设备及药品。租界沦陷后,沦陷区设立商业统制会严格控制物资流动,上海与外界交通几乎断绝。新亚却发展成为以药厂为核心横跨金融、地产、棉纺织等各个领域,联系企业达35家之多的“新亚王国”。但好景不长,战后美药倾销,国民政府管制,制药行业陷入惨境,新亚药厂的经营也陷入困境。新亚药厂之所以能从弄堂小厂迅速发展为“新亚王国”,离不开药厂良好的环境适应力和产品竞争力。而药厂之所以具备两大竞争优势的背后又离不开总经理许冠群的经营和企业家精神的支撑。许冠群不仅是企业的创办者、所有者,更是抗战胜利前企业的最高经营者。他的社会关系、经营理念和企业决策都对企业产生重要影响。新亚药厂在他的领导下表现出强大的活力,也随他的离开而走向衰落。所以本文将试图梳理新亚药厂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药厂对战争的应对,集中考察企业家许冠群对新亚药厂的影响。
左文娜[5](2020)在《T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第四轮“混改”名单的提出,近两年有不少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红头文件落地,大力支持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第一阶段“混改”完成以资产重组为主的股权结构调整后,实现了一部分大型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资本的交叉。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实行地方国有企业的“混改”,其次是深化已经完成交叉持股的“混改”企业进一步改革,优化治理结构和经营模式,因而推行引入战略者投资、员工持股计划等改革方案。目前大部分“混改”案例的效果不佳,除了资本上的融合,应该更注重经营和管理理念的提升。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资本和背景优势,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基本条件,引入民营企业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模式,增强企业活力,促进创新,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本文选取了一家地方医药行业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T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其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后企业整体经营效益受到的的影响。该企业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实行“混改”,参股的民营企业多次通过增资扩股取得了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并且获得了国有企业的实际控制权,之后更是大力度推行了员工持股的激励方案。出让实际控制权在“混改”中并不多见,这是保证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一条红线,因此这也成为本文选取该公司作为案例研究的原因。从实际控制权变更的角度研究“混改”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具有创新性意义。论文主要运用了案例研究法、事件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对T公司“混改”前后的内部财务绩效及外部市场绩效进行研究,全面说明混改对企业的影响。最后评价T公司“混改”的成效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
何美玲[6](2020)在《我国地方金融控股集团关联交易风险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各地政府积极出台政策以发展区域金融中心,纷纷将地方性金融管理机构如金融办升级为金融局,以加强辖区内金融管理,推动地方金融发展、创新和试验。许多省份都提出了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要求,并试图建立产融结合的地方政府金融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地方金控集团”)来保证地方经济发展。地方金控集团的发展壮大可以给地方政府带来提高竞争力、降低财政压力以及做大做强地方性金融资源等优势,无疑已经成为了地方政府参与竞争的新手段。然而,在地方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竞相推动地方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的同时,也蕴含着较为严重的金融风险。地方金融控股集团作为地方政府金融控制权的最新表现形式,一方面它具有一般金融混业经营企业的特点,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背景决定其具有特殊的风险特征,与我国金融分权和经济转型现象密切相关。除了传统的金融控股集团内风险转移行为外,更重要的是地方金融控股集团与地方国企之间复杂的所有权控制与关联交易,以及地方政府盲目金融扩张而引发的特殊风险。其具体来源于我国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失调和产能过剩导致的地方国企不良资产和高额负债,城市化进程中地方金融控股集团承担过多政策性负担导致的投资效率低下,以及地方政府通过地方金控集团对隶属银行的贷款进行干预导致银行风险上升等方面。如何理解地方金融控股集团的快速发展和由此产生的金融风险,以及如何构建金融监管体制来防范风险,迫切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相较于市场交易,关联交易具有交易主体之间关系复杂、交易方式多样化以及交易信息透明度差等特点,往往是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利益输送或公司自身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而地方金控集团除了具有一般企业集团的多层次金字塔结构外,还具有地方政府属性和金融属性,这使得其关联交易特征更为复杂。在本文研究的搜索范围内,地方金融控股集团文献较为匮乏,几乎没有专门讨论地方金融控股集团关联交易风险的文献,理论和实证都非常匮乏。基于此,本文选择从关联交易角度,研究其与地方金控集团风险之间的关系。本文的基本逻辑如下:作为学术研究和实践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关联交易引发的集团内风险传染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但是关联交易风险不仅仅限于由互相交易而产生的子公司间风险关联性和传染性,还会引起集团内部资源在母子公司以及不同层级子公司间的流动与重新配置。尽管这种内部资源配置并不会直接影响合并报表结果,但会引起集团内部收益和责任的转移,进而影响子公司和集团整体的风险承担水平。除此之外,地方金控所在地区的地方政府竞争压力以及经济禀赋等决定了其战略定位和功能定位也有所不同,因此关联交易风险应该呈现出异质性特征,不能一概而论。基于此,本文首先梳理地方金控集团发展历程及现状,以使读者能够直观理解地方金控集团的发展现实。其次,本文研究了关联担保、关联借贷以及附属银行关联贷款产生的风险。这三类关联交易属于非经常性关联交易,但频率和占比相对较高,是关联企业之间利益输送的重要渠道,能够对企业的盈余以及投融资计划产生重要影响,对这三类关联交易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针对关联交易表现出的风险特征,本文在最后部分讨论了地方金控集团关联交易风险的防范与化解。由于地方金控集团是地方政府金融资产的重要组成形式,本文进一步将风险防范与化解拓展到地方金融层面,不仅讨论了地方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冲突,还构建理论模型求解中央—地方间激励相容的风险分担机制。主要的观点及结论如下:1.地方金融控股集团有多种分类方式,有着整合地方金融资源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是地方政府竞争的新形式。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属于综合型的地方金控集团占比最高。这是由于在地方金融机构股权改革中,地方政府往往将地方财政局直接持有的金融机构股权划归给了综合型的国有企业集团,实现产融结合,提升经济发展的目标。其次为金融业,这是地方政府整合金融资源,打造地区金融协同效应的结果。其余占比较高的行业类型还包括商业、建筑业、制造业以及交通运输等各地区支柱产业,这与地方金控集团承担的拉动地区经济增长责任相一致。按照金融资产与产业资产融合程度,地方金融控股集团可分为纯粹金融型如山西金控、金融主导型如重庆渝富、产融并重型如广州越秀集团、产业主导型如浙江国贸。2.地方金控集团的发展和现状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资产和负债逐年增长较快,截止2016年平均资产额突破10亿元,是各地区举足轻重的集团企业。第二,负债占资产的规模较高,存在一定依靠杠杆运营的风险。第三,从行政级别看,省级政府控制的地方金控数量要远远高于非省级。第四,地方金控整体地域分布与地区定位以及金融资源分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北京上海广州拥有的直接融资类金融牌照较多,而江苏、山东和浙江拥有的间接融资类金融牌照较多。3.关联担保引发了地方金控集团过度负债风险,异质性分析表明担保方向和母子公司关系是影响该效应的重要原因。具体而言,关联担保与地方金控过度负债的可能性正相关,也即地方金控内关联担保占比越高,则过度负债风险程度越严重。这是由于地方金控的集团式发展模式使其更容易获得关联担保,在自身融资冲动和银行对担保贷款青睐的双重作用下,很容易导致过度负债。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关联担保更可能造成地方金控的过度负债风险。这是由于母公司控制资源较多,增信能力更强。这种效应在决策权配置集中于母公司,子公司盈利性较差或成长性较高的地方金控中,表现的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金控的政府属性和金融属性也会影响关联担保的后果。具体而言,相比于非省级地方金控,省级地方金控中,关联担保与过度负债的正向关系更强;相比于非持股银行的地方金控,持股银行的地方金控中,关联担保与过度负债风险的正向关系更强。4.关联资金借贷与地方金控过度投资风险正相关,并受到地方政府干预程度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地方金控内关联资金借贷比例越高,地方金控过度投资风险越大。这是因为,地方金控集团在挑选投资项目时,并不一定遵循企业价值最大化原则,有可能是政治收益最大化。且地方金控集团存在较为严重的代理问题,关联借贷资金的使用受到的监督和约束较少,借贷资金的预算约束很软。本文从相对GDP排名、地方金控集团的相对重要重要性以及地方官员更替等多个角度刻画地方政府对地方金控集团的干预程度,结果发现,当地方金控所在地区的GDP排名较为落后时,地方金控集团的重要性越高,地方官员更替导致的政策不确定性越低时,内部关联资金借贷与过度投资风险的正相关关系越显着。也即地方金控集团关联资金借贷与过度投资风险的关系受地方政府干预程度的调节。5.地方金控集团对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渠道既有关联贷款的直接影响渠道,又有贷款集中度的间接影响渠道。关联贷款对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不显着。但是按照对外融资依赖度和融资约束分组后发现,当银行隶属于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融资约束较高的金控集团时,关联贷款显着提高了银行不良贷款率。可见,关联贷款并不必然代表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当集团紧缺资金而又难以通过其他途径融资时,集团会通过关联贷款损害银行利益。贷款集中度提高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但是以上关系受到地区经济禀赋的调节作用的影响。具体而言,当地区工业经济比例以及地区国有经济比例较高,地方政府财政禀赋较差时,贷款集中度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更为明显。6.预算软约束和非金融生产要素的流动程度是影响金融发展和金融监管协调度的重要因素,硬化预算约束的同时,提高非金融要素流动性是一种协调金融发展和金融监管的方式。硬化预算约束会促使金融机构选择高努力,提高金融项目成功率;而提高非金融生产要素流动性,有助于提高金融资本的相对边际价值,促进金融发展。从硬化预算约束方面,本文提出了建立地方政府金融风险防范基金,具体包括,基金金额的设置应与地方金融机构的数量、规模以及金融风险暴露额等相挂钩;地方金融风险防范基金的设立不仅是地方政府的责任,金融机构也应按照其风险程度进行出资;基金的出资额要经过央行的验资,但其日常运营由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并受公众和政府监督。在提高要素流动性方面,本文也从优化制度环境、促进人才流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给出了建议。7.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最优监管分权取决于监管收益、利益协同程度、以及信息优势等因素。本文从鼓励代理人参与、激励委托人和代理人努力以及加强双方信息交流等三个方面对最优监管分权进行了分析。鼓励代理人参与模型的结果为:若中央政府在该项目中的相对收益较高时,应该实施集权监管;若地方政府在该项目中的相对收益较高时,需要进行分权监管。为保障委托人利益最大化,若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利益较为一致,适合分权监管;若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利益不一致,则适合集权监管。激励委托人和代理人努力模型的结果为:如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较为一致,此时为了激励地方政府努力,应该对该金融项目进行集权监管;如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不一致,此时为了激励地方政府的努力,应该对该金融项目进行分权监管。信息传递模型的结果为:在集权情况下,中央政府总是有激励将自己获得的信息告知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是否将信息告知中央政府则取决于利益协调系数。如果利益协调系数较高,则地方政府也有激励将信息告知中央政府;在分权情况下,地方政府总是有激励将自己获得的信息告知中央政府;而中央政府是否将信息告知地方政府则取决于利益协调系数。如果利益协调系数较高,则中央政府也会将信息告知地方政府。本文主要有以下几点创新:首先,本文根据金融机构股权数据,并通过股权关系追溯前十大股东最终控制人性质和持股比例的方式确定了各地的地方金控集团,由此构造了地方金控集团的全样本。在本文搜索的文献范围内,针对地方金控集团的研究都是案例研究或者定性分析,暂没有研究通过金融机构向上追溯股东的方法确定地方金控集团全样本,更毋论对地方金控集团的实证研究。其次,本文对关联交易风险的研究与传统关注金融控股集团内不同金融机构间风险转移和侧重防火墙建设来防范风险的思路不同,本文认为关联交易引起的集团内部资源在母子公司以及不同层级子公司间的流动与重新配置,会进一步影响子公司和集团整体的风险承担水平。本文的研究内容更加强调地方金控通过关联交易导致权利责任以及资源在不同金融公司和产业公司间转移而产生的风险。再次,本文更加强调地方政府竞争带来的特殊关联交易风险,视角新颖。已有文献大多基于公司金融角度,从“效率观”或者“掏空观”的视角讨论关联交易。而本文认为地方金控集团关联交易的经济后果不仅仅受公司治理因素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地方政府竞争因素的影响。如果忽略了关联交易的政治特征,将难以深入全面了解关联交易风险。最后,本文基于组织监管分权的理论分析框架,构建了中央与地方分级监管体制的理论模型,并根据理论模型提出了监管意见。目前已有监管分权文献仅就事论事探讨监管权限的划分,不仅缺乏从理论角度分析中央与地方的最优风险分担,而且多为就事论事的应急研究方法,缺乏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韩雨杉[7](2020)在《华录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经济后果研究》文中认为我国自2003年就提出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且多年都在为发展混合所有制做出努力,近年来大型央企的混改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国企改革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随着混改进程的深入,我国重点产业领域的国有企业中已经有近七成的子公司完成了混改,然而在集团层面的开展情况却不尽如人意。2018年我国再次提出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强调在集团层面着力,在集团顶层实现公司治理的现代化,彰显对于改善央企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营效率问题的决心,有助于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本论文在介绍相关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业绩评价理论,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展开研究,其中选取了率先在集团层面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华录集团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情况、不同层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等进行了说明,对其混改前后的财务绩效、股权结构及公司治理方面对比分析,详细说明了混改产生的经济后果。在具体衡量财务绩效时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了一定的财务指标进行计算,对集团合并财务数据和参与此次混改的重要上市子公司进行分析,通过收集数据、论述归纳,阐释华录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的成效:优化股权结构、改善公司治理、提升公司效益等,以期为当下的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王军[8](2019)在《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增资优先认缴权解析》文中研究说明增资优先认缴权为股东提供了维持比例利益的有效机制。相对于股份公司股东来说,有限公司股东因其股权流动性弱,更需要先缴权的保护。但是,股东行使先缴权有可能妨碍公司操作外部融资或资产重组,与公司整体利益目标发生冲突。因此,先缴权的行使条件、权利内容、行使方式、放弃、转让、救济手段等问题,均需在平衡股东先缴权所保护的比例利益和股东会多数决所代表的公司整体利益的框架内,解释和处理。我国公司法对先缴权的规定比较简略,人民法院目前就先缴权所作的诸多判决,提出了极有价值的观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解释公司法的先缴权规则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基础。
侯舒翔[9](2019)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效率 ——基于联通和中粮的案例研究》文中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解决国企改革难题的非常重要的突破口,现阶段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显着成果。本文选取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中国联通和中粮集团两家典型案例企业的研究,系统分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改革模式、实现路径、改革场所及定价机制,分析了混改后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及混改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本文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有助于企业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但是,不同的企业采取的改革模式、实现路径会有所不同,改革场所、适用的定价机制也会有所不同,不同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也存在差异。混改后企业的股权结构不能单纯关注国有控股与否,真正应该关注的是能否形成有效制衡的股权结构。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行业的企业,必须保持国有控股,但不应该“一股独大”。充分竞争行业的企业,可以适当提高非国有资本的持股比例,最大程度发挥非国有资本的优势。要充分保障非国有股东的话语权,非国有资本在董事会中的席位应超过三分之一,对于持股比例较少的非国有股东,可以通过派观察员列席董事会的方式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对于行业竞争激烈、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混改的效果更为显着,混改更容易取得实质性突破。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明确改革目的,完善顶层设计;二、完善监管体系,防止资产流失;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四、建立严格的产权保护制度;五、加大有效对接资本市场的力度;六、充分发挥产权交易市场的作用。
吴雅倩[10](2019)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及绩效研究 ——以舍得酒业为例》文中认为一直以来,国有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建设和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政府干预下政企不分、国有资产流失,企业活力不足等问题出现,使公众对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至今的40多年里,我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要建立一种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制资本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资本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混合所有制,这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突破口。舍得酒业从2003年开始探索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但到2015年才最终实现。舍得酒业此次改革的动因是什么?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对舍得酒业的绩效产生了什么影响?改革后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是怎样的?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史沿革,总结了其西方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接着以舍得酒业为例,进行案例分析。首先分析了白酒行业的背景并简要介绍了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双方的基本情况,分析舍得酒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其次对舍得酒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前后的市场反应和财务绩效变化进行分析,同时选取行业龙头贵州茅台和一家行业内与舍得酒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前资产规模相近的国有企业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发现,从市场绩效的角度看,市场对于舍得酒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看好的,此次事件能够为股东带来超额收益。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舍得酒业市场累计收益率远超上证A指和同行业公司。从财务绩效角度看,舍得酒业在盈利能力、成长能力以及整体绩效得分方面有大幅提升,但是在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方面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舍得酒业绩效的提升在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公司更换了董事会成员、重塑营销策略、削减产品线、推行灵活的激励机制。改革后公司仍然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建议。
二、北方证券完成增资扩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方证券完成增资扩股(论文提纲范文)
(1)股东合作协议的法律性质认定 ——以赵某某诉某某有限责任公司等合伙协议纠纷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二)选题文献综述 |
1、域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案例简介及争议焦点 |
(一)案情简介 |
(二)案件争议焦点 |
1、案涉《合作协议》是否具备增资扩股性质 |
2、案涉《合作协议》是否具备合伙性质 |
3、案涉《合作协议》的约定是否有效 |
二、案件评析 |
(一)本案《合作协议》不具备增资扩股性质 |
1、不满足增资扩股程序要件 |
2、不反映真实意思表示 |
(二)本案《合作协议》不具备合伙性质 |
1、不符合合伙构成要件 |
2、分公司与合伙企业天然对立 |
(三)本案《合作协议》的约定有效 |
1、案涉协议属于股东间资产分配协议 |
2、案涉协议中资产分配约定有效 |
三、思考与建议 |
(一)实证评析:股东协议性质认定的域内规则缺失 |
1、司法实务做法 |
2、现实情况分析 |
(二)比较借鉴:股东协议性质认定的域外经验启示 |
1、公司类型及缔约股东人数对股东协议性质认定的影响 |
2、缔约内容对股东协议性质的影响 |
(三)建议路径:股东协议法律性质认定规则的构想 |
1、观念上确立股东协议多重属性的基本认识 |
2、实践中规范股东协议法律性质的认定规则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电网企业混改业务投资分析及运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现状 |
1.2.2 混改业务经济性评估研究现状 |
1.2.3 电网企业混改业务研究现状 |
1.2.4 电网企业业务投资分析研究现状 |
1.2.5 电网企业新型业务运营模式研究现状 |
1.2.6 电网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国企混改指导政策与推进途径分析 |
2.1 国企混改指导政策 |
2.1.1 国家层面混改指导政策 |
2.1.2 地方政府层面混改指导政策 |
2.1.3 电力公司层面混改政策与协议 |
2.2 国企混改推进途径分析 |
2.2.1 国企混改分类推进途径 |
2.2.2 国企混改分层推进途径 |
2.2.3 国企混改多类资本参与途径 |
2.3 央企混改基本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网企业混改业务类型及经济性分析模型 |
3.1 引言 |
3.2 电网企业适合混改的业务类型分析 |
3.2.1 国家电网公司混改业务类型 |
3.2.2 综合能源服务业务 |
3.2.3 竞争性配售电业务 |
3.2.4 分布式能源微网业务 |
3.2.5 电动汽车充电业务 |
3.3 电网企业混改业务SWOT分析模型 |
3.3.1 电网企业混改业务优势分析 |
3.3.2 电网企业混改业务劣势分析 |
3.3.3 电网企业混改业务机会分析 |
3.3.4 电网企业混改业务威胁分析 |
3.3.5 电网企业混改业务SWOT综合分析 |
3.4 电网企业混改业务经济性分析 |
3.4.1 经济性分析模型 |
3.4.2 分布式能源微网业务经济性分析 |
3.4.3 电动汽车充电业务经济型分析 |
3.4.4 综合能源业务经济性分析 |
3.4.5 竞争性配售电业务经济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网企业微网混改业务投资运营优化模型 |
4.1 引言 |
4.2 分布式能源微网混改业务运营模式分类 |
4.3 分布式能源微网混改业务主体及其运营分析模型 |
4.3.1 能源生产商及其运营分析模型 |
4.3.2 能源转换商及其运营分析模型 |
4.3.3 能源存储商及其运营分析模型 |
4.3.4 能源消费者及其运营分析模型 |
4.4 分布式能源微网混改业务投资分析 |
4.4.1 光伏业务投资分析 |
4.4.2 储能业务投资分析 |
4.5 微网混改业务运营模式与收益分析模型 |
4.5.1 微网混改业务运营模式 |
4.5.2 微网混改业务效益分析模型 |
4.6 微网混改业务多情景运营优化模型 |
4.6.1 微网业务运营优化模型 |
4.6.2 微网业务运营典型情景设置 |
4.6.3 微网不同典型情景日内运营优化结果 |
4.6.4 微网不同典型情景全寿命周期运营优化结果 |
4.7 随机不确定因素下微网业务多主体运营优化模型 |
4.7.1 微网混改业务多投资主体运营约束 |
4.7.2 微网混改业务多投资主体运营优化模型 |
4.7.3 随机不确定性因素下多主体投资业务优化模型 |
4.7.4 算例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网企业综合能源混改业务投资运营优化模型 |
5.1 引言 |
5.2 综合能源混改业务模式分析 |
5.2.1 冷热电综合能源业务模式 |
5.2.2 购售电一体化业务模式 |
5.2.3 冷热电联供差价套利业务模式 |
5.3 冷热电气综合能源优化模型 |
5.3.1 冷热电气能源出力模型 |
5.3.2 冷热电气能源运营优化模型 |
5.3.3 基础数据 |
5.3.4 优化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电网企业竞争性配售电混改业务投资运营优化模型 |
6.1 引言 |
6.2 竞争性配售电业务混改方式分析 |
6.2.1 增量配电业务混改方式 |
6.2.2 竞争性售电业务混改方式 |
6.3 竞争性配售电混改业务运营模式分析 |
6.3.1 增量配电业务运营模式分析 |
6.3.2 竞争性售电业务运营模式分析 |
6.3.3 算例分析 |
6.4 竞争性配售电混改业务投资运营优化模型 |
6.4.1 增量配电业务投资运营优化模型 |
6.4.2 竞争性售电业务投资运营优化模型 |
6.4.3 算例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电网企业不同混改业务运营成效排序评价模型 |
7.1 引言 |
7.2 电网企业不同混改业务的条件/环境分析 |
7.2.1 分布式能源微网业务 |
7.2.2 综合能源服务业务 |
7.2.3 竞争性配售电业务 |
7.3 电网企业不同混改业务运营模式分析 |
7.3.1 分布式能源微网业务运营模式 |
7.3.2 综合能源服务业务运营模式 |
7.3.3 竞争性配售电业务运营模式 |
7.4 电网企业不同混改业务运营成效排序评价模型 |
7.4.1 运营成效评价指标体系 |
7.4.2 指标赋权模型 |
7.4.3 理想物元可拓评价模型 |
7.4.4 实例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天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论文的重点、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一)论文的重点 |
(二)可能的创新点 |
(三)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所有制 |
(二)混合所有制经济 |
(三)国有企业 |
(四)国企混改 |
二、理论基础 |
(一)产权理论 |
(二)内部人控制理论 |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
(四)制度变迁理论 |
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运行机制 |
(一)建立与股权和利益挂钩的激励机制 |
(二)建立管理科学、治理有效的制衡机制 |
第三章 天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现状及问题 |
一、天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现状及效果评价 |
(一)天津国企混改完成情况 |
(二)天津国企混改招商情况 |
(三)天津国企混改效果评价 |
二、天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
(一)股权转让比例不合理 |
(二)员工安置考虑不周全 |
(三)改革风险认识不足 |
(四)公司治理混而不改 |
(五)配套法律法规滞后 |
第四章 国内外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经验及启示 |
一、国内其他地区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经验及启示 |
(一)国内其他地区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经验 |
(二)国内其他地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启示 |
二、国外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经验及启示 |
(一)国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经验 |
(二)国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启示 |
第五章 推进天津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 |
一、合理配置股权结构保护投资者利益 |
(一)要科学引进战略投资者 |
(二)要合理配置股权结构 |
二、推进员工持股加强激励机制 |
(一)要改进员工持股形式 |
(二)要扩大员工持股范围 |
三、强化顶层混改模式设计做好落实 |
(一)要强化混改模式的顶层设计 |
(二)要做好配套政策落实 |
四、优化公司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一)提升管理手段的法制化 |
(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现代化 |
五、完善法律制度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保驾护航 |
(一)要出台适合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监管制度 |
(二)要补充完善现有法律制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民国时期上海新亚药厂研究(1926-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
二、研究回顾 |
(一) 传统中药堂研究 |
(二) 近代中国新药研究 |
(三) 企业经营管理与个案研究 |
(四) 研究评述 |
三、研究视角与方法 |
(一) 研究视角 |
(二) 研究方法 |
四、重点、难点、创新点与概念界定 |
(一) 重点 |
(二) 难点 |
(三) 创新点 |
(四) 概念界定 |
第一章 新亚药厂的创办与初步发展 |
第一节 药厂的创办 |
一、近代中国上海西药制造行业发展概述 |
二、新亚药厂的创办与初期经营 |
第二节 药厂的初步发展 |
一、经营方向的转变 |
二、历次增资的动机与手段 |
三、药厂的组织结构与生产概况 |
四、稳步发展与行业地位的提升 |
第二章 战时环境下药厂的应对与经营 |
第一节 战争前期的应对与经营 |
一、战争初期的整体影响 |
二、药厂的应对及经营的转变 |
第二节 沦陷之后药厂的应对 |
一、沦陷后的环境变化 |
二、药厂的应对 |
第三节 内战时期药厂的经营 |
一、战后的经济环境 |
二、药厂的经营 |
第三章 新亚药厂的产品研发 |
第一节 早期的产品研发 |
第二节 星牌药品的研制 |
一、星牌药品的研究条件 |
二、星牌药品的研究结构 |
第四章 新亚药厂的产品结构及营销 |
第一节 新药药厂的产品结构 |
第二节 新亚药厂的营销 |
一、多样的宣传策略 |
二、营销网点的建立与调整 |
第五章 许冠群的企业家精神及其关系网络 |
第一节 许冠群的成长及经营理念 |
第二节 许冠群的关系网络 |
第三节 许冠群的企业决策 |
结语 |
一、战争对制药企业的影响与新亚药厂的发展特点 |
二、新亚药厂的核心竞争优势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致谢 |
(5)T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概念界定 |
1.2.1 混合所有制 |
1.2.2 控制权 |
1.2.3 企业绩效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 |
2.1.1 股权结构理论 |
2.1.2 现代产权理论与分权控制理论 |
2.1.3 委托代理理论 |
2.1.4 激励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研究 |
2.2.2 股权激励的相关研究 |
2.2.3 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相关研究 |
第三章 T公司相关背景介绍 |
3.1 医药行业概况 |
3.2 企业背景 |
3.3 T公司混改动因 |
3.4 T公司“混改”过程及成果 |
3.4.1 T公司“混改”过程 |
3.4.2 T公司“混改”结果 |
3.5 T公司经营及财务状况 |
第四章 事件研究法下T公司外部市场绩效评价 |
4.1 事件研究法概述 |
4.2 事件研究法模型构建 |
4.3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4.4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五章 主成分分析法下T公司内部财务绩效评价 |
5.1 主成分分析法概述 |
5.2 主成分分析法模型构建 |
5.3 样本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
5.4 财务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
5.5 结果分析与评价 |
5.6 医药行业“混改”企业的财务绩效对比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结论及评价 |
6.1.1 股权结构优化 |
6.1.2 治理优化 |
6.1.3 行业中存在成长空间 |
6.2 启示和建议 |
6.3 本文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我国地方金融控股集团关联交易风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1.2.1 技术路线图 |
1.2.2 研究方法 |
1.3 逻辑框架与章节安排 |
1.3.1 逻辑框架图 |
1.3.2 章节安排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与未来研究展望 |
2.文献综述 |
2.1 关联交易 |
2.1.1 关联交易表现形式与类型 |
2.1.2 关联交易产生原因 |
2.1.3 集团关联交易的经济后果 |
2.1.4 商业银行关联贷款 |
2.1.5 关联交易文献评述 |
2.2 地方政府金融控股集团风险 |
2.2.1 金融控股集团风险及监管 |
2.2.2 过度负债风险 |
2.2.3 过度投资风险 |
2.2.4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
2.3 地方金融监管 |
2.3.1 组织分权与监管分权理论 |
2.3.2 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研究 |
2.3.3 地方金融监管文献评述 |
2.4 文献评述 |
3.地方金控发展历程与现状 |
3.1 地方金控界定 |
3.1.1 一般金融控股集团定义及分类 |
3.1.2 地方金控定义与统计方式 |
3.2 地方金控统计性描述 |
3.2.1 地方金控集团参控股情况 |
3.2.2 地方金控集团获得金融牌照方式 |
3.2.3 地域分布、成立时间、行政级别、行业以及规模 |
3.3 关联交易统计性描述 |
3.3.1 各类型关联交易年度变化 |
3.3.2 各类型关联交易横向对比 |
3.4 本章小结 |
4.关联担保与过度负债风险的研究 |
4.1 问题的提出 |
4.2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4.3 研究设计 |
4.3.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4.3.2 变量定义 |
4.3.3 回归模型 |
4.3.4 描述性统计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4.4.1 基本回归结果 |
4.4.2 担保方向与过度负债 |
4.4.3 企业集团权利配置与过度负债 |
4.4.4 子公司相对盈利能力与过度负债 |
4.4.5 子公司相对成长性与过度负债 |
4.4.6 稳健性分析 |
4.4.7 进一步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5.关联借贷与过度投资风险的研究 |
5.1 问题的提出 |
5.2 制度背景 |
5.3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说 |
5.4 研究设计 |
5.4.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5.4.2 指标说明 |
5.4.3 回归模型 |
5.4.4 描述性统计 |
5.5 实证结果分析 |
5.5.1 基本回归结果 |
5.5.2 关联资金借贷、GDP增长压力与过度投资 |
5.5.3 关联资金借贷、地方金控集团重要性与过度投资 |
5.5.4 关联资金借贷、政策不确定性与过度投资 |
5.6 稳健性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6.地方金控集团控制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研究 |
6.1 问题的提出 |
6.2 制度背景 |
6.2.1 银行进入地方金控集团的制度背景 |
6.2.2 关联贷款和贷款集中度的相关限制 |
6.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6.4 研究设计 |
6.4.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6.4.2 回归模型及变量介绍 |
6.4.3 描述性统计 |
6.5 实证结果 |
6.5.1 关联贷款基本回归结果 |
6.5.2 关联贷款异质性分析 |
6.5.3 贷款集中度基本回归结果 |
6.5.4 贷款集中度异质性分析 |
6.6 稳健性分析 |
6.6.1 关联贷款的稳健性分析 |
6.6.2 贷款集中度的稳健性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7.地方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 |
7.1 问题的提出 |
7.2 地方金控集团关联交易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
7.2.1 金融机构关联交易风险的防范 |
7.2.2 产业公司关联交易风险的防范 |
7.3 中央及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的历史演变 |
7.4 金融监管和金融发展冲突的模型解释 |
7.5 中央和地方最优监管分权体制 |
7.5.1 基于代理人参与的角度 |
7.5.2 基于委托人激励的角度 |
7.5.3 带有交流的激励模型 |
7.6 本章小结 |
8.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论文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2.1 集团关联交易风险的防范 |
8.2.2 地方金融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7)华录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经济后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混合所有制改革 |
2.1.2 经济后果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公司治理理论 |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4 业绩评价理论 |
第3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路径及存在的问题 |
3.1 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路径 |
3.1.1 国有资产证券化 |
3.1.2 引入战略投资者 |
3.1.3 增强激励与约束机制 |
3.2 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
3.2.1 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不足 |
3.2.2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
3.2.3 非国有资本缺乏积极性 |
3.2.4 激励机制不健全或不合理 |
第4章 中国华录集团案例介绍 |
4.1 中国华录集团公司简介 |
4.2 华录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 |
4.2.1 集团层面混改路径 |
4.2.2 上市子公司层面混改路径 |
4.2.3 非上市子公司层面混改路径 |
第5章 中国华录集团混改的经济后果分析 |
5.1 华录集团混改前后财务指标分析 |
5.1.1 华录集团整体层面 |
5.1.2 上市子公司层面 |
5.2 华录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对股权结构的影响分析 |
5.2.1 对集团层面的影响 |
5.2.2 对子公司层面的影响 |
5.3 华录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分析 |
5.3.1 对集团层面的影响 |
5.3.2 对子公司层面的影响 |
5.4 华录集团混改的不良经济后果及建议 |
5.4.1 华录集团混改的不良经济后果 |
5.4.2 优化建议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6.2.1 研究的不足之处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效率 ——基于联通和中粮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创新 |
第2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论基础 |
2.1 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理论 |
2.1.1 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含义的理论研究 |
2.1.2 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的理论研究 |
2.1.3 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的理论研究 |
2.1.4 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研究 |
2.1.5 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经营效率的理论研究 |
2.2 研究综述 |
第3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制度背景 |
3.1 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回顾 |
3.1.1 国企改革第一阶段(1978 年-1992 年) |
3.1.2 国企改革第二阶段(1993 年-2002 年) |
3.1.3 国企改革第三阶段(2003 年-2012 年) |
3.1.4 国企改革第四阶段(2013 年至今) |
3.2 改革政策及探索情况 |
3.2.1 政策文件 |
3.2.2 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情况 |
第4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介绍 |
4.1 联通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介绍 |
4.1.1 企业基本情况 |
4.1.2 混改思路 |
4.1.3 混改方案 |
4.1.4 混改是否完成? |
4.2 中粮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介绍 |
4.2.1 企业基本情况 |
4.2.2 混改思路 |
4.2.3 混改是否完成? |
4.2.4 中国茶叶混改情况介绍 |
第5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分析 |
5.1 分析思路 |
5.2 改革模式、实现路径、改革场所及定价机制 |
5.2.1 改革模式 |
5.2.2 实现路径 |
5.2.3 改革场所 |
5.2.4 定价机制 |
5.3 公司治理结构 |
5.3.1 股权结构 |
5.3.2 董事会结构 |
5.4 经营效率 |
5.4.1 经营业绩 |
5.4.2 市场竞争力 |
5.4.3 创新能力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1.1 改革模式、实现路径、改革场所及定价机制 |
6.1.2 公司治理结构 |
6.1.3 经营效率 |
6.2 研究启示 |
6.2.1 明确改革目的,完善顶层设计 |
6.2.2 完善监管体系,防止资产流失 |
6.2.3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
6.2.4 建立严格的产权保护制度 |
6.2.5 加大有效对接资本市场的力度 |
6.2.6 充分发挥产权交易市场的作用 |
6.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0)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及绩效研究 ——以舍得酒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 |
1.2.2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绩效影响的路径 |
1.2.3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绩效的影响结果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局限性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制度背景 |
2.1 理论基础 |
2.1.1 现代产权理论 |
2.1.2 委托代理理论 |
2.1.3 信息信号理论 |
2.2 制度背景 |
2.2.1 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史沿革 |
2.2.2 国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及经验借鉴 |
第三章 舍得酒业混改案例介绍及动因分析 |
3.1 舍得酒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介绍 |
3.1.1 白酒行业背景分析 |
3.1.2 混合所有制改革双方基本情况介绍 |
3.1.3 舍得酒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历程介绍 |
3.2 我国新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分析 |
3.2.1 形成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
3.2.2 实现政企分开 |
3.2.3 降低代理成本 |
3.3 舍得酒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分析 |
3.3.1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
3.3.2 正面应对行业困境 |
3.3.3 借助民企力量增强公司活力 |
3.3.4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
第四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舍得酒业绩效的影响 |
4.1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舍得酒业市场绩效的影响 |
4.1.1 事件分析法对超额收益的分析 |
4.1.2 舍得酒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股票累计收益率变动分析 |
4.2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舍得酒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
4.2.1 财务指标分析 |
4.2.2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2.3 财务绩效提升与混合所有制改革之间的联系 |
4.3 舍得酒业混合所有制后社会绩效分析情况 |
4.3.1 对职工履行的社会责任 |
4.3.2 对政府履行的社会责任 |
4.3.3 对公众履行的社会责任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启示 |
5.2.1 创新资本进入方式 |
5.2.2 国有资产市场化定价 |
5.2.3 构建公平的市场环境 |
5.2.4 鼓励多方资本参与改革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北方证券完成增资扩股(论文参考文献)
- [1]股东合作协议的法律性质认定 ——以赵某某诉某某有限责任公司等合伙协议纠纷案为例[D]. 庄敏旋.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2]电网企业混改业务投资分析及运营优化研究[D]. 付晓旭.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3]天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研究[D]. 李洲.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4]民国时期上海新亚药厂研究(1926-1949)[D]. 邢蕊.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5]T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分析[D]. 左文娜. 北方工业大学, 2020(02)
- [6]我国地方金融控股集团关联交易风险的研究[D]. 何美玲. 西南财经大学, 2020
- [7]华录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经济后果研究[D]. 韩雨杉.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8)
- [8]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增资优先认缴权解析[J]. 王军. 金融法苑, 2019(01)
- [9]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效率 ——基于联通和中粮的案例研究[D]. 侯舒翔.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 [10]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及绩效研究 ——以舍得酒业为例[D]. 吴雅倩.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标签:混改论文; 混合所有制经济论文;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论文; 联通混改论文; 风险模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