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交流在护患沟通中的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倪钦敏,董丽婷,付艳芬,邱伟芬[1](2021)在《护患沟通影响患者健康结局的因素及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是影响健康结局的护患沟通因素,良好的护患沟通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健康结局,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目前,大多医护人员没有认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因此,该文对影响患者健康结局的护患沟通因素及常见的CICARE、SBAR、AIDET护患沟通模式进行综述,旨在增加医护人员对护患沟通的认知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并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刘春晓[2](2020)在《基于CICARE模式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患沟通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了解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士与患者沟通的影响因素,构建基于CICARE模式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患沟通方案,探究该方案对胃肠外科护理人员临床沟通能力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主要依据。方法1.通过目的抽样法,选择了周口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工作的14名护士当做此次研究目标。利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搜集她们在围手术期和病患交流时的感受,通过质性研究内容分析法对所获取的资料完成进一步的研究,为方案的构建提供依据。2.在前期质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护理工作经验以及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经过小组讨论初拟基于CICARE模式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患沟通方案初稿,召开专家会议,结合专家的意见对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最终形成基于CICARE模式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患沟通方案。3.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一、二病区和三、四病区工作的全体护士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随机抽取研究对象各50例。对照组护士使用传统的培训及以及护患沟通模式,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验组增加CICARE沟通模式培训和围手术期护患沟通方案的实践。在干预前后各自采用护士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对其完成评分。干预后,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依据出院或转科的顺序各自选择满足标准的患者50例,运用患者护理满意度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4.用Excel2007表格录入收集的数据,通过SPSS软件完成统计和分析,护士和患者的一般资料使用描述性统计并运用秩和检验对比组间差异、两组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得分和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得分使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对数据完成处理。检验水平α为0.05,各P值都是双侧概率。结果1.围绕护士围手术期与患者沟通时的感受进行质性访谈,概括出影响护患沟通的四个主题分别是沟通环境、沟通意识、沟通能力、沟通素养。2.在前期质性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形成方案初稿;通过由胃肠外科、护理管理、人际沟通、临床护理专业的相关专家举行的专家会议对方案进行结构及内容的修订,形成基于CICARE模式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患沟通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知识培训,沟通环境,沟通场景,沟通流程4个方面。3.应用基于CICARE模式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患沟通方案后,实验前后两组护士临床沟通能力总均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患者满意度总均分和各维度得分都要超过对照组(P<0.05),差异显着。结论1.影响沟通的因素主要有沟通环境差、沟通意识薄弱、沟通能力不足、缺乏沟通素养。2.本研究构建的方案的将常规的护患沟通内容,转化为标准化,流程化的护患沟通方案,可操作性、可重复性较强;此外方案的实施依托并融入护士日常工作中,护士更容易接受并落实。3.基于CICARE模式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患沟通方案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护士临床沟通水平以及病患满意度,可以在临床中广泛运用。
白高进[3](2020)在《护患沟通双方对沉默方式感受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护患沟通双方对沉默方式的使用感受。方法:选取我院实习医院100名实习护生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中护理人文部分护患沟通展开录像分析,建立初步模型,应用录像方法、深度访谈与焦点小组访谈相互结合的质性研究方式,根据7名护士的深度访谈与5名患者与家属的焦点小组访谈,应用话语与内容分析方式,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以此形成主题编码。结果:总结4个访谈主题,对安全沉默、解决问题沉默、兴趣缺乏沉默、共情沉默加以分析。结论:在护患沟通中,沉默行为主要体现在护患双方表达特定情感或者相关需求,例如安全、解决问题、兴趣缺乏、共情等存在联系。通过建立护患沟通沉默应对模型,优化医护工作者对沉默的应对举措,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降低护患纠纷发生几率。
王秋晨[4](2020)在《需求导向的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临床护士作为医疗活动最直接和主要的参与者,是维护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力量。然而,目前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满足状况堪忧,护士主导的心理护理在维护患者心理健康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其主要原因在于护士缺乏足够的心理护理相关知识与技能。尽管部分医院已认识到临床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并尝试对医院内护士开展了部分心理护理在职培训,但尚存在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培训形式过于理论化、培训效果难以实践化等不足,难以满足护士全面、专业、持续推进临床心理护理的现实需求。因此,本课题基于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需求与临床护士的心理护理培训需求,分析参照国内外心理护理相关工作指南、实践标准、培训框架以及相关研究文献,经过临床护士培训需求的问卷调查及专家论证,构建形成“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以期为临床护士系统性、专业化心理护理在职培训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方法1、护患双方心理护理体验及需求的质性研究:根据现象学方法论原则,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2名护士及护理管理者、16名患者及家属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明晰护士心理护理培训需求及患者和其家属的心理护理需求;2、心理护理相关工作内容的文献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国内外心理护理相关工作指南、实践标准、培训框架以及相关研究文献,析出临床护士心理护理的相关工作内容;3、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初步构建:将质性研究所得学习者(护士)需求和社会(患者/患者家属)需求与内容分析所得心理护理相关工作内容整合,形成包括培训模块、子模块以及学习单元在内的培训知识体系草案。草案经专家小组会议讨论,形成了“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初稿;4、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修订与完善:根据“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初稿形成了《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需求调查问卷》,使用问卷星软件,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对初稿中涉及的113项学习单元的培训需求程度进行调查,共调查6省市8家综合医院的1017名临床护士对各知识单元的培训需求;依据此调查结果调成培训知识体系初稿,并邀请18位专家对调整后的“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初稿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培训知识体系,最终确立了“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结果1、通过对护患双方的深度访谈,共归纳出患方主题2个:“患方可从心理护理中获益但尚存未满足的心理需求”、“患方存在多方面的心理需求”;护方主题3个:“护士认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但自认能力不足”、“护士亟需心理护理专业化培训”、“护士期待系统规范的实操性培训内容”。整合护患双方需求,将需要培训的18项具体内容归纳为7类:(1)促进有效的护患沟通;(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患者心理评估与异常心理识别;(4)临床心理护理常用技术;(5)心理治疗的专业方法;(6)危机中患者的心理支持;(7)临终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2、通过心理护理相关工作指南、实践标准、培训框架的内容分析,析出了护士维护患者心理健康的相关工作内容,包括护患沟通与护患关系、临床心理评估、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危机中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4个方面。3、结合质性研究与文献分析的结果,构建包括5个培训模块,26个培训子模块,118个学习单元(分为基础级和进阶级)在内的培训知识体系草案。经过专家小组会议,初步形成适用于临床护士的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初稿,包括5个培训模块、25个培训子模块、113个培训学习单元(分为入门级、进阶级和高阶级三级),并对培训模块及子模块的内涵进行了描述。4、针对6省市8家综合性医院1017名临床护士的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士对心理护理培训内容的需求得分均大于4分,总体需求得分为(4.369±0.577)分,依据培训需求得分,调整E模块下部分学习单元的分级。之后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培训知识体系,最终确立的“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包括5个培训模块及其内涵、25个培训子模块及其内涵和107个培训学习单元及其分级;培训学习单元中包括入门级培训内容59项、进阶级培训内容35项和高阶级培训内容13项。结论本研究通过质性研究明晰了患者心理护理需求、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护理相关工作内容,经专家论证,确定了 5个培训模块及其内涵、25个培训子模块及其内涵、107个学习单元及其分级,形成了系统的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该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注重培训内容的临床实践性,提升实践技能占比,致力实现培训迁移;模块化、内容进阶式分级的培训设置,既有利于有针对性、灵活性地开展培训,又为全面系统、循序渐进开展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依据。本研究不仅在心理护理培训内容设置方面做出了探索,丰富了我国临床护士在职培训的理论体系,还为未来培训教材以及心理护理能力的建设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杨艳[5](2020)在《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以肿瘤护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医学回归人文是时代发展趋势,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是时代所迫,传统的医学人文教育方式难以解决医护人员人文关怀品质的内化,难以激发真正从心底滋生对患者爱与关怀的职业精神,也难以让医护人员有具体举措真正进入患者世界,理解他们的行为和需求。医学和护理的叙事转向为解决医学人文的困境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让护患双方在互动中建立信任、和谐的关系,在故事中彼此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寻找生活的意义,获得心理成长,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改善了患者结局指标。近年来,叙事护理渐渐成为关注热点,但属于起步阶段,尤其临床叙事护理开展较少,尚在探索之中,缺乏科学、规范、系统及具有指导性的实践框架。目的从护士和患者角度了解和分析临床人文关怀实践的现状以及对叙事护理的认知和需求;分析国内叙事护理临床实践的问题;构建叙事护理实践模式与实施方案;实施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并不断修正;探讨该模式实施后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框架,研究共分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计划、实施计划、评价结果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医学人文从理论到实践落地的困难,而叙事护理作为解决这一困境的新方法在临床应用却缺乏科学、规范、系统的指导而质量效果不佳。第二阶段,通过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了解临床的人文护理实践现象以及对叙事护理的认知和需求;分析国内叙事护理临床实践的问题;第三阶段,研究者应用理论研究、文献研究、专家会议构建了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并通过小组头脑风暴构建实践方案;第四阶段,研究选择医院的肿瘤科与乳腺肿瘤外科实施叙事护理方案,运行中通过观察法、质性访谈法收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结合研究者的反思共同进行模式与方案的修正;第五阶段,研究通过对叙事护理实践者、护理管理者、患者多角度的访谈,评价了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对她们的作用和影响,并为今后更为广泛、深入的实践提出参考建议。在该行动中,采用院校结合方式,学校专家团队将前期研究成果(叙事护理课程)应用于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理论培训,为行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行动的参与者包含了临床护士、护士长、护理管理专家和研究者本人。采用的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头脑风暴法、专家会议法。结果研究一,在临床人文关怀现状的调查中发现肿瘤患者饱受身心的折磨,亟待护士关怀。护士观察到的患者叙事行为和患者自认为的叙事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表明患者潜意识有需求,并且在叙事之后有情绪释放后的一种轻松的体验,但从主观上认为,疾病之外许多内心的想法,家庭困扰等叙事是一件相对私密的事情,不适合告诉其他人,或者认为这些并非是护理人员职责范畴内的工作,因此往往压抑在心中。从护士的角度发现护士意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但缺乏能走进患者心灵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受限于人力资源、工作负荷等问题带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的问题。在对国内文献研究中可见,叙事护理临床实施主要为叙事医学在护理中的应用,且实施零散、缺乏科学、系统、规范的理论依据,可供他人借鉴的具体内容较少,而“叙事护理”作为从叙事医学理论中派生而来的新概念尚未应用于临床。研究二,通过理论研究、文献研究和专家会议法,构建了叙事护理实践模式。通过理论研究,将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分为哲学基础层、方法层、操作层、技术层。该模式的哲学基础层是后现代主义思想、社会建构论和医学人类学理论。在该哲学思想支撑下,叙事护理注重的是“关系”;护患双方运用“语言”、“故事”来认知、理解、建构外部世界以及洞悉自己的内心世界;护士与患者在共同面对疾苦时通过见证、解构、理解、共情、尊重、重构等方式与患者构建生命的意义。方法层的理论基础为叙事医学理论,其为叙事护理实践模式提供了叙事能力培养、叙事活动类型设计的依据。操作层是基于叙事护理学理论下的叙事护理实践流程,为护士实施叙事护理提供了操作的步骤。技术层是在叙事治疗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一些关键技术,如外化、解构、技术文件、重构等。这些技术的理念和思想可为护理人员借鉴,但要具体实施叙事治疗则需经过心理学专业培训或认证。通过文献研究,借鉴了爱尔兰学者Buckley针对老年护理院叙事实践研究形成的叙事实践框架,纳入了“故事”、“先决条件”、“照护环境”、“照护过程”、“护理的叙事方面”等元素,经过整合、摒弃和调整形成了本研究的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框架。最后通过专家会议论证,对叙事护理过程进一步修订,将叙事护理过程中的要点归类与分层,形成态度方面、基本技术和专业技术三个类别。研究三,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实施成果:本行动研究经过两轮行动循环,开展了33学时叙事护理培训,举办了17次叙事护理能力培养的活动,改善了护理人员叙事护理知识匮乏,叙事能力不足,人文关怀流于形式的问题,营造了叙事护理环境与氛围,设计了“阅读人生”、“书写人生”、“故事分享”等叙事活动、建设了“心灵病房”叙事平台等,在此过程中,138名患者参与到自由写作和疾病故事写作。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实施丰富了临床人文护理实践的形式,让护士更自觉自愿、更有自信地走进患者世界,为其提供充满温情的护理,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度和满意度。与此同时,叙事护理改变了护士的态度与行为,提高了护士的职业认同。结论:构建叙事护理实践模式能有效地为护士践行人文关怀开辟了新的路径和方法。倾听患者故事丰富了护士对疾病、生命世界的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理解,从而尊重患者,给予安慰与鼓励,信心与支持,提供了直击患者心灵、有温度、有灵性的护理。患者在接受叙事护理后尊重的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乃至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内心充满感激和信任,护患关系的良好互动使护士的职业成就感也得到了满足,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职业精神,增强了职业认同感。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创新了人文护理实践方法,解决了医学人文“空壳化”“漂浮化”困境,丰富了护理学知识体系,临床人文护理的方法与技术。
张瑜,程远娟,胡楠楠,甘露,韩冰[6](2020)在《和谐护患关系中语言学策略的运用》文中提出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患者对医护人员有了更高要求。良好的护患关系需要以沟通为前提,而且医护人员也已经注意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以及沟通与医疗纠纷的负相关性。临床护士应运用语言学策略,遵循合作原则,讲究礼貌策略,使用模糊限制语等,从而优化沟通,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陈晓云[7](2020)在《基于patient journey的临床护患沟通用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一、以“patient journey”即患者旅程为主线,确定患者从急诊、门诊到住院部直至出院期间所经历的常见护患沟通场景,撰写每个场景下的护患沟通规范化用语。二、通过专家咨询法构建《基于patient journey的临床护患沟通用语》指引。三、为临床护士及在校护生的护患沟通技能培训提供有效的素材。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法: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系统回顾国内外护患沟通及护患沟通规范化用语研究现状,广泛收集、梳理门急诊和住院部的常见护患沟通场景和沟通内容。二、Delphi法:基于文献研究的结果,通过两轮Delphi法对初步形成的临床常见护患沟通场景及沟通语料进行条目的筛选与修改,确定常见护患沟通场景及沟通语料,构建《基于patient journey的临床护患沟通用语》指引。研究结果:一、确定了急诊、门诊及住院部常见的护患沟通场景、沟通内容板块。二、构建了《基于patient journey的临床护患沟通用语》指引。通过文献研究和两轮专家咨询,明确了急诊四个场景和八个内容板块、门诊三个场景和九个内容板块、住院部八个场景和二十二各内容板块,以及每部分的沟通范例语料。研究结论:形成了《基于patient journey的临床护患沟通用语》指引,该指引确定了急诊四个常见护患沟通场景,包括分诊场景、抢救场景、留观场景和院前急救场景及八个内容板块和相对应的语料内容。门诊三个常见护患沟通场景,包括导诊场景、护理技术操作场景和健康宣教场景及九个内容板块和相对应的语料内容。住院部八常见护患沟通场景及二十二个内容板块和相对应的语料内容。以期给在校护生及在职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培训提供具有科学性、指导性的教学素材。
阚燕[8](2020)在《叙事护理教学对改善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随着医院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良好护患沟通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对于实习护士生而言,护患沟通能力是一个必备且必须掌握的护理技能。叙事教育为护理教学模式创建了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教学环境,通过对叙事资料进行分析和重新构造,并且将其传递给他人,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现就叙事护理教学改善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研究进展探讨
孙静,代玉[9](2019)在《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促进性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促进性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66例患者为实验对象,根据所采取的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每组均为83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患沟通方式,干预组则在常规护患沟通方式的基础上,再融入人文关怀理念,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7.11%,明显低于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8.8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文关怀可有效促进护患沟通,对于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引起医护人员重视。
邵雨娜[10](2019)在《基于共情机会—反应模式的NICU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培训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文中提出目的:有效的护患沟通;是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照顾的基础,共情(Empathy)作为临床环境下有效的沟通方式,其优势己在护理领域被认可。而目前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较少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共情沟通,且缺乏共情沟通的技巧,尤其是新生儿监护室(NICU)等实施封闭式管理的科室。因此,有必要对NICU护理人员进行共情沟通培训。本研究项目以共情机会-共情反应模式为理论基础,构建、实施和评价共情沟通培训课程,旨在了解NICU护患共情沟通现况,制定具备NICU科室特色的共情沟通培训课程,探索其在模拟和实际临床环境中的实施效果。方法:研究共分为三部分:(1)第一部分为描述性研究,将共情沟通编码系统(ECCS)进行跨文化调试后,运用非参与、结构式观察法对临床护患沟通进行录音,并采用编码系统识别、归类患儿父母的共情机会和护理人员对此的共情反应,了解NICU共情沟通现况;(2)第二部分为类实验性研究,在NICU构建共情机会-共情反应为基础的沟通培训课程后对护理人员实施行培训,运用柯氏模式(反应层和学习层)评价模拟环境中的实施效果;(3)第三部分为类实验性研究,运用非参与、结构式观察法对培训前后临床护患沟通进行录音,使用ECCS和Comskil编码系统分析护理人员在培训前后的共情表达的行为改变(行为层),进一步探讨培训在临床情景中的实施效果。结果:(1)第一部分共收集35名护理人员与38名患儿父母的对话,识别44个共情机会-共情反应的对话组合。患儿父母最倾向于直接表达“挑战”(31.8%)类的共情机会,其次是“情绪”(27.3%)和“间接”的表达(27.3%),较少采用“进展”(9.1%)和“护士引发”(4.5%)的表达。对此,护理人员对患儿父母最常采取“隐性识别”(36.4%),其次为“识别但未追问”(20.5%)、“敷衍”(20.50%)和“拒绝”(18.2%)沟通策略,极少采用的“识别且追问”(2.3%)和“证实”(2.3%)的方式,其中“情绪”型共情机会相对于其他类型能够得到更高层级的共情反应;(2)第二部分,共情培训后93.7%的护理人员对新学习的共情沟通知识满意;90.6%~100%的护理人员认为培训改变了沟通态度;培训前后比较,护理人员共情沟通自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62,P<0.01),93.7-100%的护理人员认为所学习到的知识会影响沟通方式;培训改变了模拟环境下护理人员的共情沟通行为(P<0.01);(3)第三部分,培训前后比较,护理人员的共情反应等级评分平均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519,P<0.01),同时,运用共情沟通技能中的“承认”、“正确化”、“正常化”和“称赞对方的努力”的频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基于共情机会-共情反应模式所构建、实施和评价的共情沟通技能培训模式在临床中具备可行性,可用于临床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在模拟和临床环境中的共情能力,尤其在共情沟通态度、自信、语言行为表达等方面。
二、语言交流在护患沟通中的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言交流在护患沟通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护患沟通影响患者健康结局的因素及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健康结局的护患沟通因素 |
1.1 语言因素[7] |
1.2 非语言因素 |
1.3 其他因素 |
2 相关健康结局指标 |
3 常用的护患沟通模式 |
3.1 CICARE沟通模式 |
3.2 SBAR沟通模式 |
3.3 AIDET沟通模式 |
4 小结 |
(2)基于CICARE模式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患沟通方案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胃肠外科护患沟通面临的问题 |
1.2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患沟通方案构建的迫切性 |
1.3 CICARE沟通模式研究现状 |
1.4 小结 |
2 研究目的 |
3 操作性定义 |
3.1 围手术期 |
3.2 护患沟通 |
3.3 临床沟通能力 |
3.4 治疗性沟通系统 |
3.5 CICARE沟通模式 |
4 理论依据及其研究架构 |
4.1 理论依据 |
4.2 CICARE沟通培训理论架构 |
4.3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士与患者沟通的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工具 |
1.3 资料收集 |
1.4 资料录入与分析 |
1.5 伦理原则 |
1.6 质量控制 |
2 研究结果 |
2.1 受访对象一般情况 |
2.2 提炼的主题 |
3 研究讨论 |
3.1 胃肠外科应创造一个舒适、有安全感的护患沟通环境 |
3.2 胃肠外科护理人员应重视与患者的主动沟通 |
3.3 要逐步加强对胃肠外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沟通技能的培训 |
3.4 营造良好组织氛围,提升胃肠外科护理人员责任心和使命感 |
第二部分 基于CICARE沟通模式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患沟通方案的构建 |
1 基于CICARE沟通模式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患沟通方案初稿形成 |
2 专家咨询 |
2.1 专家会议法 |
2.2 专家的遴选 |
2.3 专家会议的实施 |
2.4 专家小组会议结果 |
3 基于CICARE沟通模式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患沟通方案确定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基于CICARE沟通模式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患沟通方案的应用效果评价 |
1 研究对象 |
1.1 胃肠外科护士 |
1.2 胃肠外科患者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工具 |
2.1.1 患者基本资料调查表 |
2.1.2 护士基本资料调查表 |
2.1.3 护士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 |
2.1.4 患者护理满意度量表 |
2.2 样本量的计算 |
2.3 方案的实施 |
2.3.1 培训阶段 |
2.3.2 实践阶段 |
2.3.3 质量控制 |
3 数据分析 |
4 伦理原则 |
4.1 知情同意原则 |
4.2 保密原则 |
4.3 无伤害原则 |
5 质量控制 |
6 研究结果 |
6.1 护士基本资料表 |
6.2 患者基本资料 |
6.3 方案应用效果评价 |
7 研究讨论 |
7.1 围手术期护患沟通方案对胃肠外科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的影响 |
7.2 围手术期护患沟通方案的应用对于实验组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CICARE 沟通模式在护患沟通方案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护患沟通双方对沉默方式感受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主体与研究方法 |
1.1 研究主体 |
1.2 研究方法 |
1.2.1 资料采集法 |
1.2.2 分析资料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需求导向的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国内外文献分析 |
三、相关理论及借鉴 |
四、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 |
五、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第二部分 心理护理体验与需求的质性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第三部分 心理护理工作内容的文献分析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资料与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第四部分 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初步构建 |
一、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框架特征 |
二、培训模块与子模块的拟定 |
三、培训学习单元的选择与分级 |
四、专家论证 |
五、小结 |
第五部分 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修订与完善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第六部分 研究结论、创新及局限性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二、研究的创新点 |
三、研究的局限性及对后续研究的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文献检索策略 |
附录二: “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专家小组会议讨论草案 |
附录三: 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需求调查问卷 |
附录四: 《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
综述 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一、发表论文情况 |
二、学术会议 |
致谢 |
(5)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以肿瘤护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研究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动因与背景 |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与设计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内容 |
四、方法的选择----行动研究 |
五、收集资料的方法 |
六、分析资料的方法 |
七、伦理问题 |
八、技术路线 |
第三部分 问题的确认 |
一、文献研究 |
二、临床情景调查与分析 |
三、总结 |
第四部分 构建叙事护理实践模式----解决问题之道 |
一、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原则 |
二、叙事护理实践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
三、叙事护理实践模式临床实施的策略研究 |
四、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初步形成 |
第五部分 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临床应用 |
一、成立行动小组 |
二、制定行动计划 |
三、第一轮行动过程(2016年4月~12月) |
四、第一轮行动的观察与反思 |
五、第二轮行动过程(2017年1月~7月) |
六、第二轮行动观察与反思 |
第六部分 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实施效果评价 |
一、制定效果评价方案 |
二、实施结果分析 |
三、研究结论 |
第七部分 叙事护理实践模式行动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
一、构建成果 |
二、开展叙事护理的关键因素分析 |
三、提升叙事护理效果的策略与方法 |
四、厘清不同方式的区别 |
五、研究的创新性 |
六、研究的局限性 |
七、研究成果的展望 |
附录 |
附录一 伦理批件 |
附录二 叙事护理实践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
知情同意书(护士) |
知情同意书(患者) |
附录三 临床护理人员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 |
附录四 叙事护理实践入院宣传资料 |
附录五 “心灵病房”叙事平台中的患者故事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一、发表论文情况 |
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三、所获荣誉和奖励 |
致谢 |
(7)基于patient journey的临床护患沟通用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patient journey”的概念及内涵 |
二、护患沟通的概念及内涵 |
三、护理规范化语言的概念及内涵 |
第二节 国内外护患沟通研究现状 |
一、护患沟通能力现状分析 |
二、护患沟通能力的培训 |
第三节 护患沟通规范化用语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综述小节 |
第二章 基于Patient Journey的临床护患沟通用语规范化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内容 |
三、技术路线 |
第三节 初步拟定临床常见护患沟通场景及语料 |
一、理论模型 |
二、初步拟定临床常见护患沟通场景及语料 |
第四节 构建《基于Patient Journey的临床护患沟通用语》指引 |
一、方法与步骤 |
二、研究结果 |
三、两轮专家咨询结果 |
第五节 讨论 |
一、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
二、基于patient journey的临床护患沟通用语指引的确定 |
三、构建基于patient journey的临床护患沟通用语指引的意义 |
四、构建基于patient journey的临床护患沟通用语指引的作用 |
结语 |
一、结论 |
二、本研究的创新点 |
三、本研究的局限性 |
四、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缩略词表 |
附录 2: 急诊临床常见护患沟通场景及语料第一轮专家咨询表 |
附录 3: 门诊临床常见护患沟通场景及语料第一轮专家咨询表 |
附录 4: 住院部临床常见护患沟通场景及语料第一轮专家咨询表 |
附录 5: 急诊临床常见护患沟通场景及语料第二轮专家咨询表 |
附录 6: 门诊临床常见护患沟通场景及语料第二轮专家咨询表 |
附录 7: 住院部临床常见护患沟通场景及语料第二轮专家咨询表 |
附录 8: 常见护患沟通范例举例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8)叙事护理教学对改善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当前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现状分析 |
2 影响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因素 |
3 培养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策略 |
3.1 理论指导 |
3.2 实验教学项目的创建 |
3.3 角色扮演及情景演练 |
3.4 导师制的实行 |
3.5 临床带教模式的改进 |
3.6 沟通能力培训活动 |
4 叙事护理对临床护生护患沟通等综合素质的影响 |
4.1 对护生情绪的影响 |
4.2 人文关怀的启发和应用 |
4.3 评判性思维的树立 |
(9)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促进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10)基于共情机会—反应模式的NICU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培训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理论框架 |
1.5 课题研究思路 |
第一部分 :NICU护患共情沟通现状及需求的背景评估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共情沟通课程的构建及其在模拟情景下的实施效果评价 |
6 方法 |
7 结果 |
8 讨论 |
9 小结 |
第三部分 :共情沟通课程在临床真实情境下的实施效果评价 |
10 方法 |
11 结果 |
12 讨论 |
13 小结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语言交流在护患沟通中的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护患沟通影响患者健康结局的因素及模式研究[J]. 倪钦敏,董丽婷,付艳芬,邱伟芬. 现代医药卫生, 2021(02)
- [2]基于CICARE模式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患沟通方案的构建及应用[D]. 刘春晓. 郑州大学, 2020
- [3]护患沟通双方对沉默方式感受的分析[J]. 白高进.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18)
- [4]需求导向的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D]. 王秋晨.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3)
- [5]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以肿瘤护理为例[D]. 杨艳.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6]和谐护患关系中语言学策略的运用[J]. 张瑜,程远娟,胡楠楠,甘露,韩冰.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10)
- [7]基于patient journey的临床护患沟通用语研究[D]. 陈晓云.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8]叙事护理教学对改善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探讨[J]. 阚燕. 继续医学教育, 2020(01)
- [9]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促进性作用[J]. 孙静,代玉. 饮食科学, 2019(08)
- [10]基于共情机会—反应模式的NICU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培训课程的构建与实施[D]. 邵雨娜. 武汉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