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鉴定 59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重新鉴定 59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59株的再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静,徐英春,杨启文,王瑶,孙宏莉,赵颖,刘亚丽,郭莉娜,窦红涛,朱任媛,张丽,肖盟,王贺,张小江[1](2019)在《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文中提出目的了解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分离常见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临床分离的9627株非重复细菌,使用VITEK 2、纸片扩散法和E试验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9627株非重复细菌中革兰阴性菌68.9%(6 636/9 627),革兰阳性菌31.1%(2 991/9 627)。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17.1%和69.1%。产ESBL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9.7%(881/1774)、30.6%(384/1253)和31.5%(53/168)。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5.6%(218/3868)。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2.4%和12.5%、77.8%和77.2%、19.4%和14.3%。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广泛耐药菌株的检出率分别是3.2%(37/1164)、21.4%(186/869)和1.3%(15/1176)。结论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增长趋势,特别是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尤其注意耐药细菌发生发展和广泛传播,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

韩明贤[2](2017)在《贵州典型喀斯特洞穴可培养放线菌多样性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喀斯特洞穴的资源相对丰富,然而国内对洞穴微生物资源的研究还处于探索初步阶段。本课题研究主要运用纯培养方法,对中国贵州兴义和荔波两个地区喀斯特洞穴放线菌资源的多样性及其分布进行研究,并对分离到的放线菌菌株进行抗菌活性检测,以期从中挖掘新颖的活性产物。实验选取贵州地区喀斯特洞穴环境中不同类型样品为研究材料,通过利用多种分离培养基,共分离纯化得到458株放线菌。根据放线菌形态特征初步归纳后,对分离到的458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结果发现:分离菌株分布于放线菌门放线菌纲下11个目22个科44个属,共193个种;通过16SrRNA基因序列比对,相似性低于98.5%的潜在新种15个。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红球菌属(Rhodococcu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为主要分布群体,而小月菌属、动球菌属、厄氏菌属、大理石雕菌属等稀有类群也有分布。对分离获得的218株放线菌菌株进行抗菌活性初筛。结果显示,在这81株活性菌株中有16株对设定的10种指示菌都有抑菌活性,表现出很强的抑制作用。有46株至少对3种以上的指示菌有抑菌作用。在这些活性菌株中,表现出较强抗菌活性的菌株多数为链霉菌,小单孢菌,在其它类群中也有分布。结果表明,喀斯特洞穴放线菌资源蕴藏着巨大的活性天然产物开发与应用潜力。选取三株潜在新分类单元YIMA1136T,YIMA1135T和SYSUK10001T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检测、化学组分分析、DNA同源性检测和系统进化分析的分类研究,确定了3个新种的分类地位,将其命名为Nocardioides cavernae,Nocardia cavernae和Lentzea cavernae。本研究通过纯培养方法对贵州喀斯特洞穴放线菌的多样性进行初步掌握,为贵州地区喀斯特洞穴放线菌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开发奠下了理论基础。此外,分离菌株的抗菌活性筛选结果揭示了喀斯特洞穴中蕴藏着大量具有产活性天然产物的菌株,为筛选结构新颖、活性优越的活性天然产物提供特殊的菌种资源。

周春妹[3](2014)在《Vitek MS在临床常见细菌鉴定中的应用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临床常见细菌的快速鉴定中的应用。方法:本文报告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临床分离的960株细菌和59株酵母样菌,采用MALDI-TOFMS技术(使用的是Vitek MS)和常规鉴定(Phoenix或API板条或手工鉴定)方法比较,两种方法不一致的菌株采用16S rRNA或rpoB测序作为金标准。结果:共得到960株细菌,包含32个属的78种细菌。采用细菌鉴定仪和Vitek MS鉴定比较的共900株,细菌鉴定仪鉴定到种的为745株(82.8%),鉴定至属的为880株(97.8%)。Vitek MS种水平的鉴定为848(94.2%)株,属水平鉴定为890(98.9%)株。Vitek MS与细菌鉴定仪种水平鉴定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采用API板条或其他手工方法鉴定与Vitek MS鉴定相比较的菌株为60株,常规方法鉴定到种的为47(78.3%)株,Vitek MS鉴定到种的为56(93.9%)株。手工方法和Vitek MS种水平鉴定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4。酵母样菌共纳入59株,包括有56株非白念珠菌,有2株新型隐球菌和1株阿沙毛孢子菌,Vitek MS种水平的鉴定为84.7%。传统的常规方法鉴定细菌一般需要2-48h,操作繁琐,耗材昂贵,VitekMS鉴定只需几分钟,耗材少。结论:和传统的鉴定方法相比,MALDI-TOF MS具有快速、准确和经济的优点,提升微生物鉴定在临床的价值。

沈继录[4](2008)在《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同源性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A)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引起临床多种感染。本课题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一年间临床分离的141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了研究。琼脂稀释法测定141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其中有141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MIC≥16μg/ml)。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41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具三种耐药模式。其中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耐药的菌株占最多为94株(66.7%)。14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依次为:多粘菌素B<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美罗培南<哌拉西林<氨曲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庆大霉素<亚胺培南。14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结果显示,耐亚胺培南的菌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仍有46.1%和45.4%的菌株敏感,未发现多粘菌素B耐药株。提示在严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治疗中,β内酰胺类加氨基糖苷类仍是一个很好的联合用药组合,多粘菌素B也可以作为一个备选药物。ERIC—PCR分析141株耐碳青霉烯类菌株的同源性,研究结果显示141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具有A、B、C、E、D、F、G、H、I、J、K共11个型别,其中以A、B、C 3个型别为主,分别有64,31和29株,提示本院主要存在该3种克隆。A型在各科室均有存在,但主要分布于脑外科,高干病房和中心ICU3个科室;B型在6个科室内有分布,主要存在于脑外科,高干病房,神经内科;C型在9个科室内有分布主要分布于脑外科。在脑外科,高干病房,神经内科、中心ICU和内科均存在A、B、C 3个主要克隆。141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均为多重耐药株(MDR),其中19株为泛耐药株,占13.5%(19/141)。19株PDR菌株主要分布在脑外科、ICU、肾内科和手外科。ERIC—PCR分型结果分别显示具有5个型别,以A和B型为主,分别有6株和7株。该5个型别分布于多个科室,未呈现出集中于某一科室的特点。因此,加强对这些MDR菌株尤其是PDR菌株的监测,对防止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在各病区的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部分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研究近年来由于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细菌产生了一类能广泛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金属β—内酰胺酶,产该类酶的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给临床抗感染治疗造成极大困难。本研究用亚胺培南和乙二胺四乙酸(ED7A)纸片法协同试验和E-试验对2005年间141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碳青霉烯酶筛选;并对产酶株进行碳青酶烯酶基因的PCR扩增和DNA序列分析;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产酶株同源性;Southern Blot进行耐药基因的定位;转移接合试验和PCR扩增产酶株整合子,以研究耐药基因的可转移性。结果显示141株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仅4株PA菌株的EDTA协同试验和E-试验为金属酶检测阳性,只占141株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2.8%;另有137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中均未检测到任何碳青霉烯酶(包括丝氨酸碳青酶烯酶),因此推测产碳青酶烯酶不是导致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设计编码金属酶(IMP型、VIM型)基因的引物经PCR扩增获得的扩增产物经DNA序列分析确认为4株铜绿假单胞菌均产生VIM—2金属酶。4株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耐药,提示金属酶能够同时水解该两种抗菌药物,但均对氨曲南和多粘菌属B敏感。接合试验结果显示4株产VIM—2金属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均可通过接合转移方式传递其产VIM—2金属酶的特性,提示该基因位于质粒上,并可以通过质粒转移其耐药性。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4株产金属酶菌株均带有Ⅰ类整合子,提示Ⅰ类整合子可能在细菌耐药及多重耐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第三部分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机制研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重要抗生素,但随着该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在快速上升。碳青霉烯类是一类分子量较小亲水性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以通过细菌外膜上具有通透性功能的孔蛋白OprC、OprD2、OprE扩散。本研究对141株碳青霉烯类耐药(其中140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外膜孔蛋白采用PCR方法扩增外膜蛋白Opr D2编码基因和SDS—PAGE分析opr D2蛋白的缺失,结果显示136株耐药株Opr D2编码基因发生显着变异,变异位点呈现多样性。其中34株Opr D2编码基因存在大片段缺失,6株显示Opr D2编码基因中有插入片段,96株有小片段缺失或不同位置的多点突变。另4株产金属酶菌株及1株亚胺培南敏感(美罗培南耐药)株Opr D2编码基因未发现异常。提示这些菌株中Opr D2编码基因的缺失或突变是引起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采用SDS—PAGE分析15株亚胺培南耐药株Opr D2蛋白缺失情况,结果显示这些菌株中Opr D2蛋白均发生了缺失或减少。对该15株Opr D2编码基因测序分析发现有3株发生了大片段缺失,其余12株均有小片段缺失或不同位置的多点突变,提示Opr D2基因缺失突变是导致Opr D2蛋白丢失的分子基础。第四部分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多药外排泵机制研究为了解多药外排泵与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之间的关系,我们对141株碳青霉烯类耐药(其中95株美罗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多药外排泵进行了研究。采用琼脂稀释法分别测定了外排泵抑制剂MC207110(20ug/ml)与美罗培南协同时141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美罗培南MIC值。结果显示外排泵抑制剂MC207110可以使94株美罗培南耐药株的美罗培南MIC值较单药时降低4倍或以上,占69.1%;随机选取外排泵抑制试验中美罗培南MIC值降低4倍或以上菌株20株,运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4种外排泵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20株美罗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有4种外排泵基因mRNA表达水平有增高。其中以MexEF-OprN为最多,共有10株。其次,为MexCD—oprJ,有5株。MexAB-OprM有4株,MexXY-OprM最少,只有3株。其中有2株细菌MexA和MexC基因mRNA表达水平同时增高。提示在这些临床耐药菌中,对美罗培南耐药有可能是这些外排泵的过度表达所致。PA外排泵的过度表达常常由其上游的调控基因突变所致。20株美罗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4种外排泵调控基因测序结果显示MexAB-OprM过度表达的菌株中有3株系mexR突变,1株系nalC突变所致,未发现nalD突变。5株MexCD-OprJ过度表达的菌株均发生了nfxB突变,10株MexEF-OprN高表达株均有mexT突变,3株MexXY-OprM高表达株均有mexZ基因突变,提示这些外排泵系统的过度表达主要是由于其相应的调节基因突变所致。第五部分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上升显着,甚至出现了对所有抗菌药耐药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为了解这些菌株泛耐药的机制,本研究通过对19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的检测,结果显示17株为产VEB-3型ESBL,其中1株同时产OXA—10型ESBL。19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质粒AmpC酶检测均阴性,碳青霉烯酶检测亦均阴性。19株细菌的OprD2编码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显示Opr D2编码基因均发生小片段缺失。泵抑制剂(MC207110)与美罗培南协同联合检测19株泛耐药菌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试验结果显示有16株美罗培南的MIC较单药时的MIC值降低了4倍以上,提示这些菌株具有外排泵机制。19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均发生gyrA突变,其中14株同时发生了parC突变,未发现gyrB和parE突变,Qnr基因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采用16种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引物,经PCR扩增,结果显示19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均含有氨基糖苷修饰酶,其中含有ant(3″)Ⅰ、aac(3)Ⅱ、ant(4′)Ⅱ、ant(2″)和ant(6)Ⅰ5种饨化酶的菌株分别有19株、18株、1株、1株和1株。15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Ⅰ类整合子检测阳性;提示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是由多重耐药机制综合所致。

方晓霞,陈维媚,王文天,邓懋清[5](2007)在《Slidex Staph-kit和血浆凝固酶试验在金葡菌鉴定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

杨荣旺,华春珍,毛淑炯,李珊[6](2006)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性研究和mecA基因检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杭州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情况,探索PCR法检测耐药性相关的mecA基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用金葡菌乳胶凝集试验和Vitek系统GPI卡鉴定金葡菌,用纸片扩散法和E-test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所有菌株均采用PCR技术检测与耐药性相关的mecA基因。结果Kirby-Bauer法和E-test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敏感性,133株中敏感株分别为113株(85·0%)和115株(86·5%),中介株分别为2株(1·5%)和4株(3·0%),耐药率(株)分别是18株(13·5%)和14株(10·5%);所有菌株均对万古霉素敏感。mecA基因的PCR扩增结果显示:所有的苯唑西林敏感株mecA基因均阴性,中介株mecA基因阳性1株,而所有耐药株均阳性,标准株ATCC25923则为阴性。杭州地区金葡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10·5%,以E-test法为金标准,纸片扩散法和PCR法的耐药菌检出的敏感性为100%,而特异性分别为96·6%和98·3%。结论金葡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不高,而mecA-PCR技术可以作为快速检测耐苯唑西林金葡菌的有效方法。

李俭,方晓霞,陈维媚,王文天,邓懋清[7](2003)在《金黄色葡萄球菌59株的再鉴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了解玻片法凝固酶试验在GPI卡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SA)中的影响。方法 收集玻片法凝固酶试验阳性经Vitek 32细菌仪鉴定为SA的59株菌,用Slidex Staph-kit、试管法凝固酶和玻片法凝固酶3种方法进行详细再鉴定。结果 玻片法凝固酶试验阳性59株中,Slidex Staph-kit鉴定SA 31株,试管法凝固酶29株阳性,2株阴性,以玻片法凝固酶结果GPI卡鉴定准确率为52.5%。以试管法凝固酶结果GPI卡鉴定准确率为93.6%。结论 玻片法凝固酶试验容易出现假阳性,试管法凝固酶结果与Slidex Staph-kit结果相关性较高,葡萄球菌鉴定应做试管法凝固酶,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Slidex Staph-kit,提高SA鉴定的准确性。

李娟,韩艳,马慧霞,木克达斯,阿扎提古丽,侯振宇,马晓明[8](2001)在《179株不动杆菌的耐药状况及抗生素合理使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本院不动杆菌的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VITEK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药敏检测卡GNS及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按1999年美国NCCLs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法规对结果进行解释。结果耐药率较低的有亚胺培南(9.6%)、环丙沙星(14.9%),替卡西林(19.8)、丁胺卡那霉素(24.7%)、庆大霉素(26.5%)等,对氨苄西林、头孢(?)啉、头孢哌酮、头孢呋辛、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6.6%、94.5%、83.4%,75.9%、62.8%。结论医院感染的不动杆菌分离株普遍存在多重耐药,临床医生应根据微生物实验室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避免不断产生耐药株。

郭建巍,贺建平,秦力维[9](1999)在《用ELISA一步法检测白色念珠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用白色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免疫家兔并经纯化获得特异性抗体,建立了检测临床标本中白色念珠菌抗原的ELISA一步法,此法的敏感性为99%,特异性为983%,与其它念珠菌和临床常见细菌均无交叉反应,整个反应只需1小时即可完成,可望成为一种取代培养法的快速诊断方法

二、金黄色葡萄球菌59株的再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黄色葡萄球菌59株的再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来源
        1.1.2 实验用材
    1.2 方法
        1.2.1 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
        1.2.2 质控菌株
        1.2.3 β内酰胺酶检测
        1.2.4 ESBL检测
        1.2.5 D试验
        1.2.6 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 N S P)检测
        1.2.7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检测
        1.2.8 耐药菌的定义
        1.2.9药敏试验结果判读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菌种分布
    2.2 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和耐药率
        2.2.1葡萄球菌属
        2.2.2 肠球菌属
        2.2.3 链球菌属
    2.3 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和耐药率
        2.3.1肠杆菌科细菌
        2.3.2 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
        2.3.3 流感嗜血杆菌
3 讨论

(2)贵州典型喀斯特洞穴可培养放线菌多样性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索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喀斯特洞穴的生物群落
        1.1.1 喀斯特洞穴的动物和植物
        1.1.2 喀斯特洞穴的微生物资源
        1.1.3 喀斯特洞穴的微生物的功能
    1.2 喀斯特洞穴放线菌
        1.2.1 喀斯特洞穴放线菌多样性
        1.2.2 喀斯特洞穴放线菌的活性天然产物
    1.3 喀斯特洞穴放线菌研究方法
        1.3.1 传统纯培养方法
        1.3.2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1.4 研究主要内容、创新点及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贵州喀斯特洞穴放线菌多样性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样品来源及样点信息
        2.1.2 样品处理
        2.1.3 分离培养基
        2.1.4 分离方法
        2.1.5 菌株纯化与保藏
        2.1.6 菌株基因组DNA的提取、16S rRNA基因的扩增和测序
        2.1.7 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贵州喀斯特洞穴可培养放线菌多样性分析
        2.2.2 不同分离培养基对洞穴微生物多样性比较
        2.2.3 不同洞穴样点可培养放线菌多样性比较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洞穴环境可培养放线菌抗菌活性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待测菌株来源
        3.1.2 抗菌活性指示菌株
        3.1.3 培养基
        3.1.4 菌株的发酵培养
        3.1.5 抑菌活性测试
    3.2 结果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株候选新物种的多相分类
    4.1 材料和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形态学实验
        4.1.3 培养实验
        4.1.4 生理生化实验
        4.1.5 化学分类实验
        4.1.6 分子分类实验
    4.2 结果和讨论
        4.2.1 类诺卡氏菌属新种Nocardioides cavernae的确定
        4.2.2 诺卡氏菌属新种Nocardia cavernae的确定
        4.2.3 伦茨菌属新种Lentzea cavernae的确定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3)Vitek MS在临床常见细菌鉴定中的应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背景
2. 材料
    2.1 主要仪器
    2.2 主要试剂
    2.3 菌株收集
3. 方法
    3.1 标本接种
    3.2 菌株常规鉴定
    3.3 MALDI-TOF-MS鉴定
    3.4 16SrRNA测序
    3.5 rpoB测序
    3.6 ITS测序
    3.7 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鉴定
    3.8 统计
4 结果
    4.1 种属结果
    4.2 肠杆菌科细菌比对结果
    4.3 非发酵菌比对结果
    4.4 葡萄球菌比对结果
    4.5 肠球菌比对结果
    4.6 链球菌比对结果
    4.7 革兰阳性棒状杆菌比对结果
    4.8 其他细菌比对结果
    4.9 厌氧菌比对结果
    4.10 酵母样菌比对结果
    4.11 Vitek MS出现错误的鉴定结果
    4.12 鉴定方法P值比较
    4.13 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鉴定结果比较
    4.14 鉴定方法的时间和耗材比较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论文摘要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二.论文
    缩略语
    前言
    研究技术线路图
    第一部分 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同源性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多药外排泵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五部分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创新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论文部分)
三.附录
    综述 铜绿假单胞菌多药外排泵机制研究进展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Slidex Staph-kit和血浆凝固酶试验在金葡菌鉴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1.2 仪器和试剂
    1.3 菌种鉴定方法
    1.4 玻片法凝固酶试验
    1.5 试管法凝固酶试验
2 结果
3 讨论

(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性研究和mecA基因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1.2. 试剂材料
    1.3 方法
        1.3.1 金葡菌的复活与再鉴定
        1.3.2 药敏培养基的制备
        1.3.3 药敏试验
        1.3.4 mecA基因的PCR扩增
        1.3.4.1 DNA模板的制备
        1.3.4.2 mecA-PCR 循环条件为:
        1.3.4.3 2.0%琼脂糖凝胶电泳
2 结果
3 讨论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59株的再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 [1]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J]. 刘文静,徐英春,杨启文,王瑶,孙宏莉,赵颖,刘亚丽,郭莉娜,窦红涛,朱任媛,张丽,肖盟,王贺,张小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06)
  • [2]贵州典型喀斯特洞穴可培养放线菌多样性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D]. 韩明贤.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1)
  • [3]Vitek MS在临床常见细菌鉴定中的应用评价[D]. 周春妹. 复旦大学, 2014(03)
  • [4]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D]. 沈继录. 复旦大学, 2008(03)
  • [5]Slidex Staph-kit和血浆凝固酶试验在金葡菌鉴定中的应用[J]. 方晓霞,陈维媚,王文天,邓懋清.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7(04)
  • [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性研究和mecA基因检测[J]. 杨荣旺,华春珍,毛淑炯,李珊.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6(09)
  • [7]金黄色葡萄球菌59株的再鉴定[J]. 李俭,方晓霞,陈维媚,王文天,邓懋清. 职业与健康, 2003(01)
  • [8]179株不动杆菌的耐药状况及抗生素合理使用[J]. 李娟,韩艳,马慧霞,木克达斯,阿扎提古丽,侯振宇,马晓明. 新疆医学, 2001(02)
  • [9]用ELISA一步法检测白色念珠菌[J]. 郭建巍,贺建平,秦力维.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1999(02)

标签:;  ;  ;  ;  ;  

重新鉴定 59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