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开放式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设计“开放式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邹佳瑞[1](2021)在《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开放性习题的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和“鲁科版”为例》文中提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到:化学教材是化学课程的物化形态与文本素材,而化学习题是化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常学习评价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评价依据。为了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化学习题应具有开放性。那么,最新的人教版和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开放性习题的数量与质量有何差异?其开放性习题的开放程度又是如何?当面对开放性问题时,学生思维水平又处于何种程度?这一系列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在阅读有关开放性习题的相关文献后,以2019年开始使用的人教版与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为例,对其中的开放性习题进行统计与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从数量上,人教版必修教材开放性习题的数量大于鲁科版必修教材。从质量上,两种版本必修教材的开放性习题均倾向于让学生运用创新和辩证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从开放程度上,人教版必修教材的开放性习题对情境的模拟较全面,知识上倾向于跨学科融合,策略上鼓励学生间讨论交流解决问题;而鲁科版必修教材的开放性习题情境上有所欠缺,知识上倾向于化学知识,策略上鼓励学生通过师生间交流解决问题。最后,我们选取人教版和鲁科版必修教材中的10道典型例题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面对开放性的问题时,学生的思维水平普遍处于单点结构层次,但如果能够更多地提供一些信息,部分学生可以达到更高层次水平;同时通过学生平均得分情况也可以说明两种版本必修教材的开放性习题存在着差异。我们也基于此结果给出了必修教材开放性习题的使用建议。

杜晓静[2](2021)在《基于问题情境的生物学教学对高中生发散思维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和核心是科技竞争,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这场科技竞争的马拉松长跑比赛中,创新的速度、耐力、持续性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保证国家充沛的创新活力,需高度重视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分是发散思维。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学生应该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思维的发展应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者沉浸于问题情境中深入思考,解决问题,发展思维,建构新知。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为发散思维培养策略的研究开拓新思路。首先,本研究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及资料,明确发散思维和问题情境教学的概念及理论基础,并开展高中生发散思维现状和问题情境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其次,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掌握高中生的发散思维水平、发散思维培养的难题与不足以及问题情境教学实施的困境,并对其进行归因分析。最后,结合问题情境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案并开展教学实践研究。选择两个适宜的班级分别实施常规教学和问题情境教学,利用量表检测学生实验前后的发散思维水平并进行数据分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发散思维意识和思维的流畅性,同时,教师对问题情境教学有一定的了解,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但对如何通过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则缺乏实践。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实施问题情境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水平,促进学生成绩的进步,同时总结出基于问题情境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原则和注意事项。

汪卓[3](2021)在《初中概率统计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文中提出在信息化进程深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注重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目前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因未曾充分理解高阶思维能力的概念、能力的构成要素,目前仍在致力于摸索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方法。在新课改中,特别强调了“统计与概率”的重要地位,这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所应具备能力的要求。本文将从初中阶段“统计与概率”领域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为研究基点,对高阶思维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界定,并且通过测试卷和教师问卷的研制和测试及结果分析,探讨各年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状态。在此基础上给出教学策略以改进教学,最终希望可以通过给出的建议帮助一线教师去思考如何改进“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第一部分:研读相关文献,找到研究的切入点。第二部分:确定理论基础,即马氏理论。究其原因,马氏理论重视思维的发展,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的课题相契合。第三部分:明确高阶思维能力的概念,根据《标准》中关于“概率与统计”提出的教育要求,并结合概率统计的特点,给出“统计与概率”领域下高阶思维能力的要素框架。第四部分:编制测试卷和教师问卷,研制评价标准。第五部分:对七、八、九年级各两个班的学生进行测试,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第六部分:针对实验结果,参考优秀教师意见,优化策略,为初中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高出谋划策。第七部分:本研究在研究结果和改进策略的基础上,给出《数据的收集》与《众数和中位数》的课堂实录。第八部分:创新与不足。本文的创新有三点,首先以马氏理论为理论基础确立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的高阶思维能力;其次是编制了数学高阶思维能力的测量工具;最后提出了基于数学学科的培养策略。不足之处在于,首先,评价标准的给出十分艰难,依然有很多解释不当或不合适的地方,因此给分会有一定的主观性;其次如何将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马氏理论更好的结合,也是本研究还不能做到的一点;最后教学策略虽然结合了数学学科的特点,但仅仅是一种方法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才能说明其是否合适。

张萍[4](2021)在《小学数学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呼吁愈加强烈,传统教育偏重于认知教育和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培养。问题提出教学对学生数学理解、数学情感、问题解决等方面有显着的积极影响,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诸多国家已将问题提出纳入纲领性文件中,我国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但问题提出教学从理论转化为课堂实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线教师运用问题提出进行课堂教学的情况并不乐观。小学数学课堂本质上是师生互动的动态过程,关注小学数学问题提出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动态过程,有利于进一步探究问题提出课堂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真实状态,以期帮助教师更好运用问题提出进行数学教学,发展学生问题提出的能力。本研究焦距于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建构小学数学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分析框架;(2)数学课堂上当学生参与问题提出活动时,师生互动的状态和特点;(3)基于专家教师问题提出课堂中师生互动行为指标,诊断新手教师运用问题提出教学存在的问题,讨论提升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建议。本研究将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课堂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展开对以上问题的研究。通过文献研读,明确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和课堂师生互动的基本蕴含,结合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等诸多课堂观察系统,建构小学数学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分析框架。本研究选取专家型和新手型小学数学教师各两位,观察四位教师分别运用问题提出执教的数学课堂共4节,以期探究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问题提出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特点。研究得到以下结论:与传统数学课堂相比,问题提出数学课堂上,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都能更好的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提出数学课堂中开放民主的师生互动结构,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发言、展示和思考练习的机会,但部分新手教师缺乏对课堂的驾驭能力。问题提出课堂区别于传统教师讲授型课堂,小学数学教师更倾向于运用间接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专家教师比新手教师更能运用间接互动行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专家教师更能主动接纳学生情感,并积极鼓励学生,采纳学生的思考成果并进行适当延伸和拓展。而新手教师运用问题提出进行课堂教学时,课堂师生互动趋向情感交流愉悦,课堂氛围和谐,但缺乏接纳学生情感和对学生回答的移情性倾听和评价。问题提出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论是专家教师的课堂还是新手教师的课堂都鲜少有学生提出问题或疑问,问题提出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思考、质疑和问题提出。但学生的学习行为在专家教师的课堂中展现出较多的积极性,学生有更多思考和学习的机会,而新手教师较为封闭性的提问指向课堂中学生更多的被动应答行为。专家教师更擅长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数学思考、减少被动应答,开放的联结性提问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与思考。当学生和教师参与问题提出时,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联系已有的知识,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能动的发生数学学习。专家型教师问题提出课堂中师生互动呈现如下特点:课堂师生互动氛围积极融洽,呈现“纵向互动”和“横向互动”并存的网状结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活动;专家教师善于提问开放性的问题并进行适切性追问,诱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通向学生的数学理解和知识建构,课堂中师生互动类型形式多样;专家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能投入到课堂问题解决和问题提出的数学活动中;专家教师在运用问题提出进行课堂教学时,具有问题提出教学完整的结构性和课堂教学的流畅性,能营造积极的课堂师生互动环境。新手教师问题提出课堂中师生互动呈现如下特点:新手教师缺乏问题提出教学经验,不擅长接纳学生的情感,但能与学生进行良好的师生互动;新手教师能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间接的行为方式促进学生学习,但缺乏一定的课堂组织能力;新手教师提问和追问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开放性问题较少,封闭性问题相对较多,且缺乏对学生回答移情性倾听和适切性的追问;新手教师运用问题提出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但缺乏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数学思考;新手教师问题提出教学缺乏流畅性和完整性,教学设计能力有待提升,缺乏问题提出的教学经验。新手教师运用问题提出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方面提升师生互动水平。处理好数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增强教师课堂活动的组织能力,创设积极融洽的课堂师生互动氛围;教学活动中增加开放性学习任务,设计开放性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地更好参与数学活动;提升数学教师问题提出能力;加强教师问题教学知识学习,通过问题提出教师工作坊培训、与研究者合作等方式,提升教师的运用问题提出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专业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不同数学基础的学生都能认真投入于课堂数学活动中并达成学习目标;适当提升教师使用不用类型的信息技术作用于问题提出的数学课堂。综上,本研究建构了小学数学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分析框架,运用此框架对四节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加以量化分析,问题提出数学课堂有更加积极的师生交流环境,能实现学生学习机会的最大化。新手教师尝试运用问题提出进行课堂教学,能初步实现和学生良好的课堂互动,但对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学习使用问题提出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进一步强化问题提出的教学知识和提升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能力。但个案研究中,研究样本相对较少,小学数学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分析框架缺乏大量小学数学问题提出课的检验,同时数据分析也受到研究者本身理论和实践认知水平的限制。

张原[5](2021)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开放性试题研究》文中认为引导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评价是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的,合理的评价方式才能测试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在试题形式上,具有条件开放、答案多样性的开放性试题成为测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一个较为合适的工具,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积极思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基于文献研究,对开放性试题的发展、概念、分类、特点以及它的教育功能进行分析梳理。通过分析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中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总结这一类试题的命题特点,提出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开放性试题命题原则与评价标准,在日常教学中开展基于开放性试题的教学实践与设计研究,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开放性试题驱动式教学,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并设计出若干个化学开放性试题的案例,在中学进行测试,通过对成绩结果的分析,可以诊断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发展情况,为有针对性地提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改进建议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开放性试题的问题驱动、合作探究、过程评价、纸笔测试等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化学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放性试题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学生的思维层次水平,能有效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刘伟[7](2020)在《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文中指出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数学建模进入数学课程标准和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建模能力成为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关键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培养成为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和改革方向。然而,调查研究表明,当前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数学建模“教什么”“怎么教”“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仍然困扰着一线教师。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当前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缺乏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也缺乏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初中生的数学建模学习也缺少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创建一种具有通用性和统摄性的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理论,提出具体可行的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帮助和指导一线教师有效地进行初中数学建模教学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认识,本研究以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为切入点,希望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探查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又希望通过详细的课堂考察和教师深度访谈,全面调查初中生数学建模的过程,总结初中生数学建模的方式及规律,以期研究并得到初中生数学建模的一般过程及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结构;然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和梳理,分析和研判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中的困境,透视和了解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的障碍;最后,为了有针对性地探查和寻找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本研究从提升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和为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提供系统性支持的视角,提出了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选择策略、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和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策略。由此可见,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通过探究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规律,解答了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究竟“教什么”“怎么教”和“怎么学”的问题,构建了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教学理论雏形,可以有效改善初中数学建模教学,为培养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提供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教学模式,此项研究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本文共分为六大部分,各部分的理路分别是:第一部分是导论,简要介绍本文研究的缘起与意义、核心概念、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并对已有的研究文献做了研究综述;第二部分梳理了数学建模教育的背景、发展历程及理论基础,为制定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策略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重点对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做了文本分析,讨论了初中数学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初步分析了教材中数学建模内容的不足;第四部分通过课堂考察和教师深度访谈,详细调查了初中生数学建模的过程,构建了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结构,透视了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现状;第五部分分析了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存在的局限性、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困境以及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的障碍,意在为探寻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策略奠定基础;第六部分主要探讨怎样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从数学建模教学内容选择、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和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三个方面提出了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策略。

杨捷[8](2020)在《高中生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放性问题在化学试题中占据的比例有所升高,学者们对开放性问题解决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有的学者着眼于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研究,有的学者聚焦于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研究。但是针对教学主体——学生的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却较少。学生在解决化学开放性问题时具备哪些能力呢?本研究通过测查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开放性问题解决情况,明晰开放性问题解决的能力要素,为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提供参考。本研究首先梳理与述评了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界定了与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有关的概念。其次,根据研究的需要,编制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测查问卷。然后,选取山东省2所普通高中高一年级6个班31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测查问卷开展实测并分析:(1)分析问卷实测情况,并对问卷作答情况进行批改、赋分,使用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优选访谈对象的范围;(2)对优选的14名被访谈者进行学习情况调研,并结合任课教师的推荐,从中筛选出8名开放性问题测查问卷解答比较好且善于表达的学生,根据开放性问题访谈提纲对8位同学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了解开放性问题解决的过程,将录音材料转换为口语报告;(3)分析口语报告材料,提取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的能力要素。最后,总结出研究结论并提出了教学建议。研究表明:(1)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是一种由科学解释的能力、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提出科学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科学论证的能力构成的多维度综合能力。(2)提出科学解决方案的能力在解决化学开放性问题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是解决开放性问题的核心能力。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1)编制出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测查问卷,为以后开展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新测查工具;(2)提出了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的构成要素,为更深入研究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提供了新依据。

李炫熠[9](2020)在《基于思维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研究 ——以S市L小学五年级为例》文中指出思维能力被认为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因此,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课堂提问对思维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它是通过问题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学生的思维就是在不断的解决问题中得到训练和提高。在具体方法上教师应善于结合语文学科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改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思维力的发展。本论文主要采用教师访谈法、教学视频分析法、课堂观察法,以思维能力培养为视角,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从小学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视程度、对课堂提问的设计与准备以及教师对学生提问习惯的培养三个维度对教师进行访谈并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从提问的数量、问题的水平、问题的类型、提问的方式、教师的反馈和学习者的回答六个方面进行课堂观察并对课堂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对录制的语文教学视频进行编码分析并使用卡方检验分析各提问行为的关系。通过调查研究,从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梳理出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师对提问的设计不科学、教师对提问的反馈不重视、教师对提问的反思不全面以及教师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不重视。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教师缺少对提问的精心预设、缺少对提问反馈的有效性以及缺乏对提问反思内容的明确性等。最后,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现存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课前预设提问,确保思维的启发性;课中有效提问,注重思维的引导性;课后反思提问,提高对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三大模块提出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

蒋雪茹[10](2020)在《利用物理开放性习题培养初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且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是我国目前的迫切需求。学生在解决开放性物理习题的过程中需要对记忆中的知识经验进行筛选,然后将筛选出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新的整体,这个过程就是运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开放性物理习题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开放性物理习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相关知识,并总结开放性物理习题存在的意义,接着以成都某中学初三学生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学生解决物理开放性习题的能力与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调查以笔试的方式进行,分为两部分:开放性物理习题和威廉斯创造性思维倾向表,其中开放性物理习题的评分标准采用“SOLO”(SOLO意为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的结构)分类评价理论对问题解决进行评分设计,并运用教育与心理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处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解决开放性物理习题的能力与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相关性为显着相关。然后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习题教学要以学生反馈为基础,设问要以破除学生在解决开放性习题的过程中的思维障碍为目的,并给出了运用开放性习题培养初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四个基本步骤:(1)分析解题所需要用到的思维形式;(2)通过学生的反馈找出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3)问题分解;(4)采用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破除思维障碍。最后在文章的第五章中,利用不同类型的物理开放性习题进行了举例说明,详细地描述了教师利用物理开放性习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

二、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开放性习题的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和“鲁科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2 核心概念界定
    2.3 理论基础
3 开放性习题的比较研究
    3.1 开放性习题评价框架的设计
    3.2 开放性习题的数量统计及分析
    3.3 开放性习题的典型案例分析
    3.4 基于SOLO分类评价法调查学生对必修教材开放性习题的适应性
4 研究结论及必修教材开放性习题使用建议
    4.1 研究结论
    4.2 必修教材开放性习题使用建议
    4.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基于问题情境的生物学教学对高中生发散思维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发散思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问题情境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发散思维
        2.1.1 发散思维的概念
        2.1.2 发散思维的特征
        2.1.3 发散思维发展的影响因素
    2.2 问题情境教学
        2.2.1 问题
        2.2.2 问题情境教学
    2.3 理论依据
        2.3.1 吉尔福特创造力理论
        2.3.2 沃拉斯的“四阶段模型”
        2.3.3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2.3.4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3 高中生发散思维现状及问题情境教学现状调查
    3.1 学生发散思维现状问卷调查
        3.1.1 调查目的及对象
        3.1.2 问卷设计
        3.1.3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3.2 问题情境教学与发散思维培养现状问卷调查
        3.2.1 调查目的及对象
        3.2.2 问卷设计
        3.2.3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4 基于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情境教学研究
    4.1 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4.1.1 紧贴教学内容和目标
        4.1.2 内容真实、科学、探究化
        4.1.3 形式多样、趣味化
        4.1.4 呈现清晰、精练、层次化
        4.1.5 情境延伸、拓展、应用化
    4.2 教学实施策略
    4.3 典型教学案例
        4.3.1 案例分析一新授课(一例贯穿型)
        4.3.2 案例分析二实验课(多例突破型)
        4.3.3 案例分析三复习课(一例贯穿型)
5 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
    5.1 实验目的与实验假设
        5.1.1 实验目的
        5.1.2 实验假设
    5.2 教学实验设计
        5.2.1 实验对象
        5.2.2 实验变量
        5.2.3 实验工具
        5.2.4 实验过程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实验前测
        5.3.2 实验后测
6 结论、建议、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的结论
    6.2 利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6.2.1 利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原则
        6.2.2 利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注意事项
    6.3 教学建议
    6.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高中生发散思维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二:高中生物学问题情境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三:《吉尔福特创造力测验》生物改编版
    附录四:《中学生物发散思维测量量表》
    附录五:新授课教学案例(一例贯穿型)
    附录六:实验课教学案例(多例突破型)
    附录七:复习课教学案例(一例贯穿型)
致谢

(3)初中概率统计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统计与概率”领域对思维培养研究现状
    2.4 本研究的切入点及要解决的问题
3.本研究理论基础
    3.1 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
    3.2 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4.核心概念的界定
    4.1 高阶思维能力
    4.2 数学高阶思维能力
    4.3 初中阶段“统计与概率”的特点
    4.4 初中阶段“统计与概率”视域下高阶思维能力
5.研究方法的设计与实施过程
    5.1 初中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测试
    5.2 关于教师的问卷调查与访谈
6.关于高阶思维能力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6.1 学生测试卷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6.2 教师问卷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6.3 教师访谈
    6.4 讨论
7.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初中概率统计教学改进策略
    7.1 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培养意识,实现培养目标的转变
    7.2 倡导合作学习
    7.3 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
    7.4 设计问题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7.5 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
    7.6 几点针对性意见
8.案例分析
    8.1 《数据的收集》课堂实录及分析
    8.2 《中位数与众数》课堂实录及分析
9.研究总结
    9.1 研究结论
    9.2 创新之处
    9.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在校期间学术情况
致谢

(4)小学数学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提出在传统教育中的缺失
        1.1.2 “问题提出”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1.3 数学问题提出课堂教学存在的困境
        1.1.4 师生互动是小学数学课堂的本质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现实意义
        1.3.2 实践价值
        1.3.3 理论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
        2.1.1 问题提出
        2.1.2 问题提出教学
        2.1.3 师生互动
        2.1.4 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
    2.2 问题提出教学相关研究
        2.2.1 期望课程中的问题提出教学
        2.2.2 实施课程中的问题提出教学
        2.2.3 实现课程中的问题提出教学
    2.3 师生互动的相关研究
        2.3.1 师生互动本质
        2.3.2 师生互动类型
    2.4 课堂师生互动行为观察系统
        2.4.1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2.4.2 言语互动分析系统
        2.4.3 课堂提问行为观察系统
        2.4.4 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编码系统
        2.4.5 S-T互动分析系统
    2.5 文献述评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内容
        3.1.1 主要研究内容
        3.1.2 研究重难点
        3.1.3 研究新意
    3.2 相关理论
    3.3 研究对象
        3.3.1 专家型教师
        3.3.2 新手型教师
        3.3.3 问题提出课例
    3.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3.4.1 研究方法
        3.4.2 研究思路
    3.5 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编码系统的构建
        3.5.1 编码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
        3.5.2 师生互动行为划分
        3.5.3 编码系统的建立
        3.5.4 师生行为编码规则
    3.6 研究样本的数据采集
    3.7 研究效度
第4章 小学数学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分析
    4.1 小学数学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分析
        4.1.1 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比率分析
        4.1.2 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结构分析
        4.1.3 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风格分析
        4.1.4 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氛围分析
        4.1.5 问题提出课堂学生互动行为分析
        4.1.6 问题提出课堂提问互动分析
    4.2 问题提出课堂教学分析
        4.2.1 专家型教师问题提出课堂教学分析
        4.2.2 新手型教师问题提出课堂教学分析
第5章 问题提出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讨论与建议
    5.1 专家型教师运用问题提出进行课堂教学的特点
        5.1.1 师生互动氛围积极融洽
        5.1.2 学生为课堂主体
        5.1.3 开放提问通向数学理解
        5.1.4 指向更多的学习机会
        5.1.5 问题提出教学具有结构完整性和流畅性
    5.2 新手型教师运用问题提出进行课堂教学的特点
        5.2.1 课堂师生互动良好
        5.2.2 学生为课堂主体
        5.2.3 提问偏封闭且缺乏追问
        5.2.4 问题提出教学知识缺乏
        5.2.5 课堂创设的学习机会不充分
    5.3 提升教师问题提出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策略讨论
        5.3.1 建立积极融洽的课堂师生关系
        5.3.2 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促进数学理解
        5.3.3 提升教师问题提出能力
        5.3.4 提升教师问题提出的教学能力
        5.3.5 问题提出教学指向更多的学习机会
        5.3.6 有效融合信息技术教学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课堂师生互动行为数据编码表
    附录 B 问题提出数学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矩阵统计表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5)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开放性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1.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2.纸笔测试的重要评价功能
        3.开放性试题的作用与发展趋势
    (二)研究任务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内容分析法
        3.访谈法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概念界定
    (一)开放性试题的含义
    (二)开放性试题的特点
        1.多条件:结构内容的开放性
        2.多方法:解题策略的思维性
        3.多结论:最终答案的待定性
        4.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三)开放性试题的分类
        1.条件开放式
        2.结论开放式
        3.情境开放式
        4.策略开放式
        5.综合开放式
    (四)开放性试题的功能
        1.评价功能
        2.教育功能
四、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理论
    (二)SOLO分类评价理论
五、高考化学开放性试题的统计分析
    (一)2016-2020 年高考全国卷化学开放性试题数目统计
    (二)2016-2020 年高考全国卷化学开放性试题知识背景分析
六、基于开放性试题的教学实践研究
    (一)开放性试题设计原则
    (二)基于开放性试题的教学设计策略
        1.课堂教学策略
        2.学生学习评价策略
    (三)教学案例
        1.氯气的性质
        2.气体的制备
        3.纸笔测试中开放性试题设计案例
    (四)实践结果分析
        1.实践对象与过程
        2.试卷测试结果统计分析
        3.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七、结论与反思
    (一)结论
    (二)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A 化学测试卷
附录B 开放性试题评分标准
附录C 开放性试题实践后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7)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核心概念及论题说明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数学建模教育的背景、发展历程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数学建模教育的背景
        一、数学建模的兴起
        二、数学建模教育的育人价值
    第二节 数学建模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数学建模教育的萌芽起步阶段
        二、数学建模教育的初步发展阶段
        三、数学建模教育的稳步发展阶段
    第三节 数学建模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问题解决理论
        二、知识迁移理论
        三、深度学习理论
第二章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的文本分析
    第一节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要求
        一、对课程设计思路的要求
        二、对课程目标的要求
        三、对课程实施的建议
        四、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第二节 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建模内容的呈现与编排
        一、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建模内容的呈现
        二、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建模内容的编排
    第三节 初中数学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一、初中数学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二、初中数学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总结
第三章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课堂考察
        一、课堂考察与分析
        二、教师访谈与分析
    第二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的方式及规律
        一、七年级学生数学建模的方式及规律
        二、八年级学生数学建模的方式及规律
        三、九年级学生数学建模的方式及规律
    第三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的过程及数学建模能力结构
        一、初中生数学建模的一般过程
        二、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结构
第四章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困境分析
    第一节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分析
        一、数学建模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脱节
        二、教学内容缺少真正意义的数学建模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不适切
        四、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忽视了对教学资源的开发
    第二节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困境分析
        一、学校和教师对数学建模教学不够重视
        二、数学建模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三、数学建模教育理念不适应数学建模能力培养
        四、数学建模教学缺乏培训和理论指导
    第三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困难分析
        一、数学建模学习方式需要转变
        二、尚未掌握数学建模的学习路径
        三、学习进阶过渡中遇到障碍
第五章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第一节 制定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的依据
        一、依据对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的分析
        二、依据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现状
        三、依据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现状
    第二节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选择策略
        一、反映数学本质,突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贴近学生现实,体现数学建模的真实性
        三、注重数学建模过程性,体现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阶段性
        四、注重选择变式问题,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迁移
        五、增加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全面提升数学建模能力
        六、面向学生的长远发展选择数学建模内容
    第三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由平铺直叙转变为创建有利于数学建模的真实问题情境
        二、由教碎片化知识转变为教完整的建模知识
        三、由教会做题转变为教会解决问题
        四、由强调记忆转变为致力于知识迁移
        五、由重结果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
        六、由单项能力训练转变为数学建模能力综合提升
    第四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策略
        一、学习完整的数学建模知识
        二、学会条件化地储存知识
        三、学会深度加工知识
        四、掌握提取知识的路径
        五、改善数学建模的程序与方法
        六、学会类比与联想
        七、学会知识迁移
结语
附录一 七年级数学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 八年级数学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九年级数学建模教师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8)高中生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提出
2 文献综述
    2.1 化学开放性问题
        2.1.1 问题的内涵
        2.1.2 化学开放性问题的内涵与特征
        2.1.3 化学开放性问题教育价值
    2.2 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
        2.2.1 问题解决
        2.2.2 化学问题解决
        2.2.3 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
    2.3 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的测查
        2.3.1 问题解决能力
        2.3.2 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
        2.3.3 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
3 研究目标与内容
    3.1 研究目标
    3.2 研究内容
        3.2.1 化学开放性问题概念的界定
        3.2.2 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测查问卷的编制
        3.2.3 开放性问题解决的能力构成要素的提取
4 理论基础与假设
    4.1 理论基础
        4.1.1 信息加工理论
        4.1.2 Parnes创造性问题解决理论
    4.2 研究假设
5 研究设计与实施
    5.1 研究流程
    5.2 研究方法
    5.3 研究对象
    5.4 研究工具
        5.4.1 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测查问卷
        5.4.2 访谈提纲
    5.5 资料的收集
        5.5.1 问卷测查材料
        5.5.2 访谈材料
6 资料分析与结果
    6.1 科学解释的能力
    6.2 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
    6.3 提出科学解决方案的能力
    6.4 科学论证的能力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8 研究局限与展望
    8.1 研究局限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附录八
    附录九
    附录十
致谢

(9)基于思维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研究 ——以S市L小学五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一) 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 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提问的要求
        (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课堂提问观察研究
        (二) 问题类型的研究
        (三) 提问方式的研究
        (四) 提问功能、作用的研究
        (五) 有效提问策略、技巧的研究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 提问
        (二) 课堂提问
        (三) 思维
        (四) 思维能力
    五、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特色
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的调査结果与分析
    一、课堂观察记录的整理分析
        (一) 教师的提问行为
        (二) 学习者的回答
    二、教师访谈记录的整理分析
        (一) 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视程度
        (二) 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设计与准备
        (三) 教师对学生提问习惯的培养
    三、教学视频的课例分析
        (一) 课例的提问行为编码统计与分析
        (二) 课例的提问行为关系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现存问题
        (一) 教师对提问的设计不科学
        (二) 教师对提问的反馈不重视
        (三) 教师对提问的反思不全面
        (四) 教师对学生提问习惯的培养不重视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现存问题的原因
        (一) 教师缺少对提问的精心预设
        (二) 教师缺乏对提问反馈的有效性
        (三) 教师缺乏对提问反思内容的明确性
        (四) 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认识
第四章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
    一、课前预设提问,确保对思维的启发性
        (一) 精心设计提问点
        (二) 设计开放性和高认知水平的问题
        (三) 问题难易度符合学生的思维层次
    二、课中有效提问,注重对思维的引导性
        (一) 提问方式要引发学生思考
        (二) 提问过程要引导学生自主发问
        (三) 教师的反馈要积极有效
    三、课后反思提问,提高对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
        (一) 加强提问的反思意识
        (二) 掌握提问的反思方式和途径
        (三) 明确提问的反思内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个人情况简介

(10)利用物理开放性习题培养初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开放性问题的研究现状
        1.3.2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可行性
2 初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探索
    2.1 创造性思维概念界定
    2.2 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何作用
    2.3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2.3.1 如何培养联想思维
        2.3.2 如何培养发散思维
        2.3.3 如何培养收敛思维
        2.3.4 如何培养逆向思维
        2.3.5 如何培养灵感思维
3 物理开放性习题的理论探索
    3.1 开放性习题概念界定
    3.2 物理开放性习题
        3.2.1 方法开放性习题
        3.2.2 条件开放性习题
        3.2.3 结果开放性习题
    3.3 物理开放性习题存在的意义
        3.3.1 培养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3.3.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3.3 难度逐步递增,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
        3.3.4 连续性检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 学生解决物理开放性试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系
    4.1 物理开放性试题
        4.1.1 物理开放性试题的选择原则
        4.1.2 试题的选择
        4.1.3 试题的评分标准及得分细目表
    4.2 创造性思维的测量
    4.3 研究过程
        4.3.1 研究对象
        4.3.2 研究方法
        4.3.3 研究过程
    4.4 数据分析
    4.5 研究结果
5 开放性习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1 方法开放性习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2 条件开放性习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3 答案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3.1 信息开放题
        5.3.2 设想开放题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四、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开放性习题的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和“鲁科版”为例[D]. 邹佳瑞.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2]基于问题情境的生物学教学对高中生发散思维的影响研究[D]. 杜晓静.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0)
  • [3]初中概率统计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D]. 汪卓. 合肥师范学院, 2021(09)
  • [4]小学数学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D]. 张萍. 西南大学, 2021(01)
  • [5]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开放性试题研究[D]. 张原.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D]. 刘伟.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1)
  • [8]高中生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D]. 杨捷.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9]基于思维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研究 ——以S市L小学五年级为例[D]. 李炫熠.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10]利用物理开放性习题培养初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D]. 蒋雪茹.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设计“开放式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