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给医疗服务合理“定价”(论文文献综述)
吴海波[1](2021)在《RT公司脉搏血氧仪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在1960年,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仅为4.97%,直到2000年,世界人口老年比为6.89%,这40年间仅增长了1.92%。但是进入21世纪后,世界“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近60年来世界人口的平均年龄在不断增长,2019年世界人口老年比已经达到9%,不到20年之间就“衰老”了2.11%。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医疗器械行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众多医疗器械中,脉搏血氧仪行业规模的快速发展颇具代表性。然而在此环境下,医疗器械产业却面临着设备配置水平不高、监管不到位、行业分散、专业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而脉膊血氧仪在我国起步又较晚,众多因素导致该产品缺乏竞争力。RT公司致力于医疗器械的开发与研究,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公司在为海外客户进行ODM代工生产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了技术与开发经验。自主研发的第一台脉搏血氧仪面世后,公司准确将产品定位于海外市场,但也因此面对着国内竞争对手和国际竞争对手的双重竞争压力。虽然公司脉搏血氧仪的主要指标已与国际一流水平持平,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公司脉搏血氧仪产品全球年出货量约占目前脉搏血氧仪市场份额的3%,市场份额非常低。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是: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的、类似的学术文献研究,结合对市场营销理论的分析与总结,辅以脉搏血氧仪相关的专业知识,以4P和4C理论的区别、互补及关联性为出发点,以4P理论的四要素为基础,以4C理论的四要素为补充的研究思路。接下来,本文将进一步从微观角度分析目前公司营销策略的执行现状,并就反映出的诸如同质化严重、营销人才缺乏、渠道、促销形式单一等问题进行调研分析。本着供需两端有机统一、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差异化竞争等原则,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四个方面有针对性的对其目前脉搏血氧仪市场营销策略提出优化建议,同时提出了策略执行中的部分保障措施,认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市场化意识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最后总结全文,认为本文研究的营销策略优化建议,能够有效提升RT公司市场营销工作的效果。
杨洋[2](2020)在《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优化研究》文中认为由1978年的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医药卫生体制的发展却相对滞后。面对日益突出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医疗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提出质疑。伴随着南京市人口老龄化加剧,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越来越高。医疗保险制度是为分担疾病风险为人们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而设立的,参保人接受医疗服务产生的医疗费用由医疗保险方进行支付,与此同时,参保人与医疗服务提供方之间的支付关系也是存在的,也就是说,支付是医疗保险制度涉及的各方利益最直接,最敏感的环节,也是影响医疗保险各方行为的主要因素。因此,支付方式的改革、完善和组合已成为影响医疗保险制度平稳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借鉴国内、国外医疗保险控费方式发展经验,对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的付费方式进行分析,探索有效的医保付费方式,以促进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内容是指对此篇文章的选题背景、目的、意义等方面的介绍,同时指明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列举概述文献资料。第二部分针对不同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的类型与实施机制进行研究总结。主要比较不同医保付费方式的差异性,医保付费方式相关的实施机制。第三部分根据南京市基本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的具体实施情况进一步分析。包括: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实施的背景;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实施的现状;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实施取得的成效;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面临的挑战。第四部分主要介绍北京、金华、铜川的等国内地区、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医保付费的各种模式,为南京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提供借鉴。第五部分优化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的思路和对策建议。主要提出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的思路,紧接着从医保支付费的流程办理、行为监督等方面着手,努力扩大复合型医保付费方式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控制医疗服务成本的核算体系,完善具有不同地区阶层的医疗信息的互联网系统,并且对于上述问题提出针对化的解决方案。第六部分是总结与瞻望,在通过全文的整理分析后,对其研究内容与成果进行提炼概括,提出对于南京市医疗体系改革发展的美好愿景,提出有关其之后研究方向的建议。
张芳芳[3](2020)在《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模式及其效果研究》文中指出自1993年河南省开启了我国药品集中采购的先河,2000年正式拉开了我国药品集中采购的序幕,至今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已经发展了20多年。本文旨在分析国内药品集中采购的主要模式及其控费效果和满意度评价,选出控费最优和评价最高的模式,为今后集中采购模式的推广提供支持,并对现存问题提出解决措施。首先通过政策文献研究,将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模式分为两大类,即省市级自主采购模式和国家组织采购模式,分析各模式的发展历史、政策措施和优缺点,并参考国外主要采购模式采取的有效措施。其次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选取药品价格、药品费用、医药费用等指标,对2018年全国31个省份进行控费效果排序,并客观的选出各采购模式的代表省份来详细分析控费效果;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广州市公立综合性医院为例,探讨“4+7”采购模式对药品使用率、住院患者医疗费用、医保基金运营等的影响。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国主要的药品集中采购模式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包含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完善度、压价力度、中标价格合理度、与医保相关度等六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模式的实行取得一定成果,中、西药价格总体接近物价增长幅度,药品中标价呈下降趋势,公立医院的人均药费总额、药占比和人均医药费用增长率均下降,人均医药费用负担减轻。(2)目前,二次议价、独家中标的问题相对突出,采购模式仍存在一些不足。药品价格上,西药价格增长加快,且中标价最高的前5种均为注射类药品,其中标价变动幅度小于低价类药品。患者负担上,全国人均医药费占个人消费支出比重超过40%,仍有灾难性医疗支出风险,患者负担依然沉重。医疗费用上,药品费用虽减少,但医疗总费用仍在增长,整体控费的意识和政策更为重要。(3)2018年,省市级自主采购模式中,实行药品集团采购模式的上海市总体控费效果最佳;上海集中采购模式和“4+7”采购模式均有明确采购量,其中“4+7”采购模式下的药品价格更低,控费力度更强。(4)根据调查研究,医疗机构偏向于省级挂网和市级议价模式,且“4+7”采购模式在五个维度上均取得满意度最高评分,综合评价最高,但中标价合理性评价较低,医疗基金支出增加。(5)综合控费效果和满意度评价效果两方面来看,“4+7”采购模式总体实施效果最优。因此,针对我国药品集中采购现存的主要问题,本文建议应加强其他医疗项目的管制以进行整体控费,推广带量采购以提高控费效果。同时,部分药品逐步取消独家中标制,保障药品的可供应性,并加强监督和惩罚力度,防止二次议价私下进行。此外,可利用大数据建立药品价格监测机制,提高药品中标价的合理性。
苏媛渊[4](2020)在《山西省X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全民素质普遍提高,基本医疗保险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居民的一项重要医疗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对我国社会安定与祥和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然而现阶段,我国普遍存在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医保资金浪费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压力加大的问题。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医疗保险全覆盖的基本实现,人口老龄化的凸显,我国居民的就医需求逐渐被释放出来,医疗费用增长较快,给医疗保险基金造成较大压力;另一方面,在医疗保险发展历程中,最先使用的是按项目付费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即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医疗机构为参保人提供医疗服务的种类和数量支付其相关费用。在这种支付方式下,医疗机构为了增加利润必然为参保患者提供过度的医疗服务,导致医疗资源浪费、医疗费用居高不下,不仅给医保基金带来影响,而且增加我国居民的就医负担,也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原因之一。在这种形式下,如何合理运用新型的预付制的支付方式加以应对,如何对现行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进行改革与调整,是解决这些难题、降低医疗费用支出的点睛之笔。为解决传统的、单一的后付制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产生的弊端,山西省X市积极探索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之路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也不会一蹴而就,随着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涌现出诸多问题。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X市在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希望能为X市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X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我国不同统筹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出现,非常具有代表性。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为我国目前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的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提出可参考性建议,进而切实促进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与此同时,也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梁小燕[5](2020)在《区块链环境下基于信息熵的医疗数据共享激励机制》文中研究表明医疗数据的有效共享可以节约医疗费用,降低医疗风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然而,在提高医疗机构共享数据的积极性,保障数据安全和患者的隐私,提高数据共享效率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挑战。由于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安全、可信等特点,本文探讨基于区块链技术医疗数据的共享方法,并重点研究医疗数据共享中的激励机制及其如何提高区块链环境下医疗数据共享交易记录的检索效率。(1)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医疗数据共享方案。针对因数据共享交易的不断增加和区块个数的不断增长,导致链上交易信息检索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区块结构,该结构在区块头扩展区域中引入Bloom Filter,可高效定位医疗数据共享记录,避免了无效的查询,从而提升了区块链中数据的检索效率。(2)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熵的医疗数据共享激励机制。以提高医疗机构数据共享的积极性,促进临床数据的共享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熵的医疗数据共享激励机制,通过信息熵度量医疗数据价值,为医疗机构的数据交易提供基础,并通过Shapley值均衡医疗机构之间的利益分配。实验表明,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医疗数据的共享和交易是一种理想的选择,文中提出的基于Bloom Filter的改进区块结构提升了区块链中数据的检索效率。同时,共享数据的价值度量对于激励医疗机构的数据共享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基于信息熵的激励机制作用下,共享数据量的增长速率高于传统固定价值的激励机制。综上所述,本文所探讨的医疗数据共享方法,能够促进更多医疗机构参与到数据共享中,有助于打破医疗“信息孤岛”,充分发挥医疗数据的价值。
程之光[6](2020)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医保基金安全问题研究 ——以N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医疗保险经过30余年的探索和建设,已经初步构建了覆盖广泛、保障适度的医疗保险制度体系,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推进,医疗保险领域内无论是政策设计还是业务经办,都随之进行了诸多适应性调整,通过让渡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通过降低社保费率减轻企业负担,通过提升保障待遇提高参保人的获得感,通过简化办事流程增强参保人的幸福感等等。但我们也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在一系列医疗保险领域内“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实过程中,医疗保险基金安全既面临新的风险,也面临原有风险的放大,给医疗保险基金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考虑到N市医保体系建设较为成熟,基金结余情况较好,医疗保险领域内“放管服”改革得以深入落实,故本文在浅析医疗保险基金筹资、给付和基金结构等方面的共性问题基础上,以N市为例,深入研究“放管服”改革背景下N市医保基金安全现状,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将N市医保基金面临的安全问题提炼为外部风险、筹集风险、支付风险和管理风险,并立足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医保基金相关利益主体博弈中始终存在信息不对称状态,以及认知理念、法律框架、“三医”改革推进等方面导致医保基金安全风险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借鉴三明市、上海市和新加坡、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在医保基金支付方式、利益相关人管理等方面先进监管经验,提出了找准“放管服”改革与基金安全之间的平衡点、提升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管理能力和针对性加强医疗保险理念宣传引导等方面的建议,为地方政府在确保“放管服”改革在医疗保险领域深入推进的同时,能够更加有效进行医保基金监管、保障基金安全平稳可持续运行提供了参考。
陈冉[7](2020)在《市场需求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决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患病人数不断上升,患者对创新与专利药物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各国专家学者、科研机构、大学及医药制造企业开始进行医疗创新合作,加快药物研发进程。重大疾病将促进医院与医疗产品供应商的医疗创新水平与深化成员间的合作程度,同时也加强了国际医疗团体的相关合作与共同研发。居民健康意识与自身经济水平的不断增强也是促进医疗产品创新的重要原因。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的出现与迅速蔓延,各国政府需要加速疫苗及有效治疗药物及方案的研发与提出,进一步加强国家间的医疗合作成为医疗产品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医疗企业为满足顾客需求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进行了一系列的产品升级与创新,而医疗创新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本文从医疗供应链产品与服务的市场需求入手,利用反馈信息对市场需求的表征作用,构建一条以医疗产品供应商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医院)为决策主体成员的两级医疗供应链,从而分析考虑反馈信息的新产品市场进入决策、需求偏好与需求不确定性等因素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决策与成员利益协调机制。在不同驱动力情形下,医疗产品供应商需要对一般产品与改善型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投入进行决策,而医院需要对一般性医疗服务与改善型医疗服务的投入进行决策。在研究市场需求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的创新决策时,首先分析反馈信息及新产品上市前后市场的反应来预估创新带来的收益,然后引入新产品吸引力来分析创新产品在面临基于消费者对新产品吸引力感知而产生的不同需求偏好时的决策变化与分析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对医疗供应链创新的影响。在市场进入决策影响下,引入新产品的上市决策来分析消费者对新产品上市后的反应(对新产品的购买欲望)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并构建考虑反馈信息与新产品上市前后的两阶段的创新决策模型。进一步从消费者偏好入手,研究在新产品吸引力影响下医院与医疗产品供应商的创新合作最优策略与医疗产品供应商生产新产品与一般产品的最优投入策略。在面对市场不确定性因素时,考虑市场需求的不确定因素对医院与医疗产品供应商的创新合作最优策略的影响,构建随机决策分散策略模型与随机决策集中策略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反馈信息能降低新医疗产品与改善型医疗服务的研发成本,用户对新医疗产品与改善型医疗服务的积极反馈意见能促进医疗企业不断进行创新与医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反馈信息的有效性将促进成员的创新合作行为,从而促进医疗供应链产品的吸引力、声誉与整体利润。用户需求将进一步促进产品的创新程度。
张玉玺[8](2020)在《我国医保支付方式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由于人口老龄化、疾病慢性化、医保目录范围扩大等因素导致我国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同时,整体经济下行、企业负担加重,也使医保筹资能力难以延续之前快速增长的态势。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增幅普遍下降、基金支出增幅持续上升的现象愈发突出。随着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民覆盖,基金扩面增收的空间已所剩无几。目前,医疗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存在。2019年11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在此深刻的大背景下,医保支付方式的选择就成为了关键。医保支付方式是费用控制,规范和引导供方的医疗服务行为、需方的就医行为,调节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关系着医疗保险的平稳运行,直接影响到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进而会影响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水平、医疗保险机构的管理成本等诸多方面,可以说是医疗保险中涉及各方经济利益的最直接、最敏感的环节。因此,选择何种医保支付方式使我国医保基金的支出更加科学合理、精准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医患双方道德风险的角度阐释了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产生的原因,分析了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影响医疗服务供给方行为的内在机理。其次通过分析医疗服务市场上供需双方和支付方的行为特征,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构建医院、参保患者、医疗保险机构三方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重复博弈模型。分别探讨了当医院出现过度医疗、过度收费、诊疗不足和不当收费的道德风险时,参保患者和医疗保险机构的策略选择。研究了当医疗保险机构分别采取预付制和后付制的情形下,医疗保险机构对医院的最优支付水平及其决定因素。结果表明以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付费为代表的预付制要优于后付制。本文以北京市实施DRG付费为例,运用双重差分法计量回归模型,比较了DRG付费和单病种付费在医疗费用、医疗质量等方面的实施效果。通过分析DRG付费对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相关利益主体行为的影响,包括医药机构、医务人员、参保患者和医疗保险机构,进一步验证了以DRG付费为代表的预付制可以作为我国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优先选择。在借鉴国外实施DRG预付制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对我国实施DRG付费为代表的预付制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本文主要结论有三点:第一,在预付制条件下,要使医院采取诚实策略,则医保机构不能将定价压低到平均成本,而是应该使医院通过获利产生正向激励。第二,当医院不重视未来收益或治疗成本差异足够大时,后付制才会优于预付制,否则预付制将优于后付制。第三,DRG付费方式的控费效果明显,但与DRG医保定额支付标准的降幅相比,实际医疗费用的降幅偏小。本文创新点如下:一是得出DRG付费为代表的预付制优于后付制的前提条件。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构建了医保机构、患者、医院三方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重复博弈模型。在医院重视未来收益、不同治疗手段的成本差异不大的条件下,以DRG付费为代表的预付制要优于后付制。二是提出我国医保支付机制需要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运用双重差分法模型评估了北京市DRG付费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虽然DRG付费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降费效果,但是与DRG医保定额支付标准的降幅相比,实际医疗费用的降幅偏小,还需要其他配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三是提出将DRG预付制实施的子系统纳入到医保付费全面系统工程的管控中。以DRG预付制为主的付费方式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将狭义的DRG预付制实施的子系统纳入到广义的带量采购、医用耗材定价等系统工程的费用支付和管控中。
聂淇竹[9](2019)在《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生产进步和经济发展;互助共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作用。我国基本建立了全面覆盖的医疗保险体系,医保覆盖率进一步提升。但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发展仍面临医疗费用持续上涨,基层医疗机构不健全、过度医疗等困境。“看病难”、“看病贵”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了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医疗费用的持续上涨,给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影响医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抑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平衡医、患、保三者关系是国内外专家一直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难题。众多国家或城市在结合自身情况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有关控费的改革。实践表明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具有良好的控费效果。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是指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代表参保患者向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支付费用的方式。不同的支付方式控费效果不同,预付制较后付制有更好的控费效果,有维护医保制度稳定发展,平衡医、患、保三方关系的作用。我国一直将支付方式改革作为医改的核心环节,积极探索,希望将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作为“新医改”的切入点。2011年人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对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按病种付费方式是未来支付方式改革的重点,并规定了进一步精细化、规范化病种分类。成都市也积极进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2011年5月1日起,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住院治疗规定的10个疾病实行按病种定额付费,开始按病种付费的探索。2013年起以“月度控制、季度考核、超支分担、结余激励”作为原则,在成都市范围内的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了总额控制。积极探索精神病按床日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方式的推广试点工作。成都市的支付方式改革还在继续。其运行、控费效果如何?改革中还面临哪些困境?如何进一步优化成都市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更好地发挥基本医疗保险的作用,进一步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平衡医、患、保三方关系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具体分析了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背景、历程和效果。重点分析了影响恶性肿瘤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医院对于控制医疗费用的作用,探究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成都市实际情况并借鉴国际和国内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全文主要有六个部分的内容:第一章为绪论,通过介绍医疗保险制度的作用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意义说明本篇文章的选题背景和意义,文章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和不足。通过文献综述说明国内外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研究现状,阐明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是国际难题,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对控费有较好的效果。第二章介绍核心概念,主要有医疗保险费用和费用控制的概念,对比介绍了主要的支付方式和其优缺点。主要的支付方式有按项目付费、总额预付、按床日付费、按病种(DRGs)付费等。说明现阶段我国医疗费用快速上涨是难题,分析医疗费用上涨背景下的控费措施,说明支付方式改革是有效的方法。第三章说明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及支付方式的控费机理。通过收集成都市城乡居民2014-2016年住院医疗费用的明细数据,分析影响住院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由于目前成都市按病种付费未涉及恶性肿瘤,因此本文选取了成都市城乡居民恶性肿瘤患病人数第一位的肺恶性肿瘤,进行详细分析,说明病种分组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影响费用的主要因素。分析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对医疗机构的作用,认为医疗机构在支付方式改革中是关键的环节。运用经济学的知识,说明不同的支付方式与医疗费用控制的关系。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通过调查的方法,追踪介绍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历程和目前做的较好的部分。成都市2011年开始试点按病种付费,2013年起开展总额控制,在改革过程中,成都市建立了药品和医疗服务费用谈判机制,适时完善了考核机制,优化了医保监管系统。通过成都市的医保报销的具体数据,阐述支付方式改革以来,医疗费用的变化情况,认为支付方式改革有抑制医疗费用上涨、促使医疗服务运行效率更高、医疗行为更规范的作用。同时阐述成都市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存在的问题。成都市城乡居民总控超标,测算不尽科学。按病种付费覆盖病种较少,基层医疗机构不健全,医疗机构没有非常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支付方法改革的配套措施不完善。第五章总结国内外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经验。详细说明了美国MsDRGs定价的过程,德国支付方式改革的历程和英国的“守门人”制度。国内部分对改革较早且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市支付方式改革进行详细叙述,总结相关国家和城市的支付方式改革经验。第六章提出完善成都市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建议。优化总额指标制定的流程,建议在衡量费用的基础上引入衡量服务数量、质量的其他的指标。配套考核机制应考虑病人流向问题。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提高医院和医生的积极性,加强医院在改革中的作用。按病种付费方式要扩大试点范围,更新病种目录,加强精准定价。完善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加强医疗保险数据交流,发挥各主体的监督作用等配套措施。
陈琪婷[10](2019)在《广东省阳江市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方式的案例研究》文中认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改革的深水区,要坚持实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而医疗保障体系作为配套改革措施之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医疗保障体系是最重要的民生工作之一,是一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着社会稳定、国民健康,还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随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卫生费用的上涨也达到惊人的程度,甚至超越了经济增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是一个公认的世界性难题,而医疗保险费用控制又是难题中的难点。付费方式是医疗保障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参保人员的权益保障、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医疗服务质量的高低和医疗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等。在广东省全面推广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方式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通过对阳江市按病种分值付费进行全面的案例研究,重点对其改革的背景、制度设计、操作流程、实施效果、存在问题等认真研究,探究由医保“定分值”,医院“挣分值”,医院收入与可支出基金总额和“分值”双挂钩的新型付费方式,是否可以发挥了平衡医疗服务质量和控制费用的杠杆作用,是否可以平衡医保部门、医疗机构以及参保人的利益。同时,针对阳江市实行按病种分值付费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从体制建设、医保监管及医院内部管理等方面,提出自身的建议,这对完善付费方式管理,推广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给医疗服务合理“定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给医疗服务合理“定价”(论文提纲范文)
(1)RT公司脉搏血氧仪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2.1.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2.1.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2.1.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2.2 理论基础 |
2.2.1 4P营销理论 |
2.2.2 4C营销理论 |
2.2.3 4P结合 4C理论适用性分析 |
第3章 RT公司脉搏血氧仪营销策略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RT公司脉搏血氧仪相关概况 |
3.1.1 RT公司概况 |
3.1.2 脉搏血氧仪产品与功能介绍 |
3.2 RT公司脉搏血氧仪市场营销现状 |
3.2.1 营销组织现状 |
3.2.2 营销策略现状 |
3.2.3 执行效果现状 |
3.3 目前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
3.3.1 客户需求分析不足,产品市场差异化小 |
3.3.2 内部管理模式欠佳,产品定价策略单一 |
3.3.3 相关专业人才缺乏,市场营销体系薄弱 |
3.3.4 企业品牌管理滞后,市场宣传投入欠缺 |
3.3.5 过高的海外市场份额,复杂的国际形势下风险高 |
第4章 RT公司脉搏血氧仪营销环境分析 |
4.1 医疗器械行业环境分析 |
4.1.1 政策环境 |
4.1.2 经济环境 |
4.1.3 社会环境 |
4.1.4 技术环境 |
4.1.5 PEST分析综述 |
4.2 RT公司脉搏血氧仪市场需求分析 |
4.2.1 脉搏血氧仪的需求人群分析 |
4.2.2 脉搏血氧仪的市场分析 |
4.3 RT公司脉搏血氧仪市场同类产品比较分析 |
4.3.1 市场同类产品功能比较 |
4.3.2 市场同类产品价格比较 |
4.3.3 市场同类产品分销渠道比较 |
4.4 RT公司脉搏血氧仪市场营销SWOT分析 |
4.4.1 优势分析 |
4.4.2 劣势分析 |
4.4.3 机会分析 |
4.4.4 威胁分析 |
4.4.5 SWOT矩阵及对应组合策略分析 |
第5章 RT公司脉搏血氧仪营销策略优化 |
5.1 基于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优化 |
5.1.1 公司产品功能与消费者需求产品功能分析 |
5.1.2 公司新产品开发策略 |
5.2 基于消费者认知成本的价格策略优化 |
5.2.1 公司产品价格与消费者认知价格分析 |
5.2.2 产品定价策略 |
5.3 基于消费者便利性的营销渠道优化 |
5.3.1 公司营销渠道与消费者期望分销渠道分析 |
5.3.2 营销渠道策略 |
5.4 基于互动沟通的促销策略优化 |
5.4.1 公司产品促销方式与消费者期望促销方式分析 |
5.4.2 产品促销策略 |
第6章 RT公司脉搏血氧仪营销策略实施保障措施 |
6.1 制度保障 |
6.2 人力保障 |
6.3 技术保障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内容 |
1.3 文献综述 |
1.3.1 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的核心要素的相关研究 |
1.3.2 深入开展医疗保险复合式支付方式改革 |
1.3.3 国内不同地区总控实施效果的研究 |
1.3.4 总额控制在其他方面的研究 |
1.3.5 研究评价 |
1.4 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创新和不足 |
第2章 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的不同类型及实施机制 |
2.1 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的不同类型 |
2.2 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的实施机制 |
2.2.1 加快改革步伐,逐步构建多元化的复合式付费体系 |
2.2.2 建立谈判协商机制,不断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
2.2.3 完善管理手段,健全医疗保险服务监控标准体系。 |
第3章 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情况分析 |
3.1 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背景 |
3.2 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实施情况 |
3.2.1 确定总额的控制指标 |
3.2.2 总控的结算以及执行的情况 |
3.3 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
3.3.1 构建城乡统一的医保支付制度 |
3.3.2 扩大医保异地结算范围 |
3.3.3 降低医用耗材采购价格 |
3.3.4 体现对特定群体的人文关怀 |
3.4 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面临的挑战 |
3.4.1 南京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市场灵敏度和适应度等方面的影响 |
3.4.2 信息化障碍对医疗保险付费的影响 |
3.4.3 成本控制和资源配置对医疗保险付费的影响 |
第4章 国内外部分国家地区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的经验借鉴 |
4.1 国内部分地区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的不同模式 |
4.1.1 北京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
4.1.2 金华“病组点数法”支付方式 |
4.1.3 铜川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分析 |
4.2 部分发达国家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的不同模式 |
4.2.1 美国DRGs支付制度 |
4.2.2 日本DPC付费方式的实施情况 |
4.2.3 德国混合付费方式 |
第5章 优化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
5.1 优化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的思路 |
5.2 进一步深化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 |
5.2.1 优化医保付费办理流程 |
5.2.2 强化医保付费方式对医疗行为的监管 |
5.2.3 继续探索总额控制下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 |
5.2.4 加强医疗保险的成本核算体系 |
5.2.5 构建共享的医疗信息体系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模式及其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理论和模型研究 |
1.3.2 国内采购模式研究 |
1.3.3 国外采购模式研究 |
1.3.4 小结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药品集中采购模式概述 |
2.1 国内药品集中采购模式概述 |
2.1.1 省市级自主采购模式 |
2.1.1.1 省级挂网和市级议价模式 |
2.1.1.2 药品交易所模式 |
2.1.1.3 跨区域联合采购模式 |
2.1.1.4 药品集团采购模式 |
2.1.2 国家组织采购模式 |
2.1.2.1 采购范围 |
2.1.2.2 具体政策措施 |
2.1.2.3 取得的成果 |
2.2 国外主要药品集中采购模式概述 |
2.2.1 美国集团采购模式 |
2.2.2 英国招标采购模式 |
2.2.3 德国集中采购模式 |
2.3 小结 |
第三章 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模式控费效果分析 |
3.1 省市级自主采购模式控费效果分析 |
3.1.1 指标选择 |
3.1.2 主成分分析 |
3.1.3 控费效果具体分析 |
3.1.4 药品中标价分析 |
3.2 国家组织采购模式控费效果分析-以广州市公立医院为例 |
3.2.1 广州市“4+7”政策 |
3.2.2 “4+7”药品医院科室使用情况 |
3.2.3 医疗费用情况 |
3.2.4 医保基金结余情况 |
3.3 小结 |
第四章 控费最优的药品集中采购模式的选择-基于上海与“4+7”采购模式 |
4.1 政策对比 |
4.1.1 上海采购模式政策 |
4.1.2 上海模式与“4+7”模式的对比分析 |
4.2 中标价对比 |
4.3 控费最优模式分析 |
4.3.1 最优模式 |
4.3.2 原因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模式满意度调查分析 |
5.1 调查对象与指标 |
5.1.1 调查对象 |
5.1.2 满意度评价指标 |
5.2 总体评价 |
5.2.1 发展现状 |
5.2.2 满意度评价 |
5.2.3 发展预测 |
5.3 六维度分析 |
5.3.1 单因素方差分析 |
5.3.2 单位类型评价差异性 |
5.3.3 六维度分析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省市级自主采购模式中上海模式综合控费效果最佳,且最早明确采购量 |
6.1.2 “4+7”采购模式压价力度强,综合实施效果最佳,但医保基金支出增加,中标价合理性存有质疑 |
6.1.3 药品中标价、药品费用、医药费用增长率均下降,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模式基本实现了政策控费目标 |
6.1.4 注射类药品价格高,价格下降幅度低于低价类药品 |
6.1.5 患者负担依然沉重,有灾难性医疗支出风险,整体控费更加重要 |
6.1.6 各利益相关者评价不一,二次议价、独家中标等问题突出 |
6.2 建议 |
6.2.1 国家组织采购模式要加强医保基金管理,针对性改善采购模式 |
6.2.2 利用大数据构建药品价格监测机制,提高中标价合理性 |
6.2.3 逐步取消独家中标制,加强监督和惩罚举措防止二次议价 |
6.2.4 提高整体控费意识,加强除药品外其他医疗项目的管控 |
6.2.5 控费较优模式均有带量特征,针对采购金额大、临床需求高的药品推广实施带量采购,提高控费效果 |
6.3 创新点与不足 |
6.3.1 创新点 |
6.3.2 不足 |
6.4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主成分分析原始指标数据 |
附录2 中标价未变动药品品种 |
附录3 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山西省X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1.1 基本概念 |
1.1.1 医疗保险 |
1.1.2 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 |
1.1.3 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种类及各自的优缺点 |
1.2 理论基础 |
1.2.1 博弈论 |
1.2.2 诱导需求理论 |
第二章 山西省X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 |
2.1 山西省X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背景 |
2.1.1 我国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广 |
2.1.2 山西省X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比较落后 |
2.2 山西省X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现状 |
2.2.1 积极探索以总额预算为基础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 |
2.2.2 大力推进按病种付费的支付方式改革 |
2.2.3 稳步推进其他支付方式改革 |
2.3 山西省X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效果 |
2.3.1 基于数据分析研究X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效果 |
2.3.2 基于问卷调查研究X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效果 |
2.4 小结 |
第三章 山西省X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总额预付制改革中支付标准的确定不够科学 |
3.2 按病种付费的支付方式所占比重小,实施难度大 |
3.3 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相关的配套措施不够健全 |
3.4 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中缺乏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估 |
3.5 缺乏普通疾病的门诊统筹支付方式改革措施 |
第四章 推进山西省X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建议 |
4.1 以科学的流程制定总额预付制的预付指标 |
4.1.1 把按服务项目付费支付金额纳入总额预付制总控范围 |
4.1.2 科学界定总额预付制预付指标测算时所需的案例 |
4.2 推进单病种付费方式逐渐向DRGs付费方式转变 |
4.2.1 完善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建立疾病信息数据库 |
4.2.2 推进DRGs分类并制定符合X市实际情况的定价标准 |
4.2.3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
4.3 建立总额预付制下门诊-住院相结合的支付模式 |
4.4 健全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相关配套措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5)区块链环境下基于信息熵的医疗数据共享激励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相关理论 |
2.1 区块链技术 |
2.1.1 基本概念 |
2.1.2 区块链的发展 |
2.1.3 区块链应用 |
2.1.4 区块链分类 |
2.2 智能合约 |
2.3 Hyperledger Fabric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区块链的医疗数据共享方案 |
3.1 传统医疗数据共享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
3.2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共享方案 |
3.3 面向医疗数据共享的区块结构改进 |
3.3.1 Bloom Filter |
3.3.2 基于Bloom Filter的改进区块结构 |
3.4 链上医疗数据交易记录的快速检索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区块链环境下医疗数据共享激励机制 |
4.1 基于信息熵的医疗数据价值度量 |
4.1.1 信息熵 |
4.1.2 医疗数据价值度量 |
4.2 基于Shapley值的利益分配策略 |
4.3 医疗数据共享激励机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验及分析 |
5.1 HyperLedger Fabric环境部署 |
5.1.1 单机多节点网络部署 |
5.1.2 智能合约设计 |
5.2 基于区块链的医疗数据共享方案评估 |
5.3 医疗数据共享激励机制实验分析 |
5.4 性能测试 |
5.5 安全性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6)“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医保基金安全问题研究 ——以N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标、拟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目标 |
(二)拟解决的问题 |
(三)研究方法 |
四、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一)“放管服”改革 |
(二)社会医疗保险 |
(三)社会医疗保险基金 |
(四)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安全 |
二、理论基础 |
(一)风险管理理论 |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二章 “放管服”改革对医保基金安全的影响 |
一、N市医保体制发展历程及医保基金运行监管现状 |
(一)N市医疗保险体制发展历程 |
(二)医保基金全国及N市运行情况 |
(三)“放管服”改革中N市基金监管主要做法 |
二、N市“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医保基金面临的现实挑战 |
(一)基金筹集端面临的挑战 |
(二)基金给付端面临的挑战 |
(三)医疗保险基金结构面临的挑战 |
三、N市“放管服”改革背景下保障医保基金安全的着力点 |
(一)提升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层次 |
(二)“三医”(医疗、医药、医保)联动整体推进改革 |
(三)优化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结构 |
第三章 “放管服”改革背景下N市医保基金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
一、“放管服”改革背景下N市医保基金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一)“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基金外部风险因改革而加剧 |
(二)以降费率为主要改革手段引发的基金筹集风险 |
(三)改革后经办机构治理能力不足引发的基金支付风险 |
(四)经办机构自身建设落后于改革进度引发基金管理风险 |
(五)N市某厂医院危害医保基金安全违规行为案例分析 |
二、“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影响N市医保基金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社会医疗保险的原则理念未伴随改革深入普及 |
(二)改革无法缓解“医、患、保”三方信息不对称状态 |
(三)与改革相配套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 |
(四)改革在“三医”领域内推进不平衡 |
第四章 国内外医保基金管理经验借鉴 |
一、国内确保医保基金安全的主要做法 |
(一)三明市医疗保险改革中的控费措施 |
(二)上海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的法治创新 |
(三)金华市DRGS支付方式改革试点经验 |
二、国外确保医保基金安全的主要做法 |
(一)新加坡医疗保险“储蓄型”模式 |
(二)德国医疗保险基金“自我监管”模式 |
(三)美国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型医疗”控费模式 |
三、国内外先进经验对N市医保基金安全的借鉴 |
(一)大力推行基于DRGS的支付方式改革 |
(二)增强医疗保险基金利益相关人控费意识 |
第五章 “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确保医保基金安全的对策建议 |
一、针对性加强医疗保险方面的宣传引导 |
(一)在宣传理念上突出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方针 |
(二)在宣传对象上突出医药从业者等利益相关主体 |
(三)在宣传内容上突出医保基金运行及监管情况 |
二、找准“放管服”改革与基金安全之间的平衡点 |
(一)在筹资端综合考虑基金安全和企业负担 |
(二)以医保支付改革保障参保人“获得感”和基金支出平稳 |
(三)进一步理清医疗保险事业中的政府责任边界 |
三、不断提升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管理能力 |
(一)经办机构找准自身定位 |
(二)医保基金监管引入协同治理理念 |
(三)加强基金监管信息化建设 |
(四)不断健全医疗保险制度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7)市场需求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 技术路线图与可能的创新点 |
2 医疗供应链的医疗创新模式与反馈信息的促进作用 |
2.1 医疗供应链的医疗创新模式 |
2.2 医疗供应链创新中反馈信息的促进作用 |
2.3 医疗供应链创新中的政府调节作用 |
2.4 本章小结 |
3 市场进入决策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协同机理研究 |
3.1 市场进入决策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博弈研究基础 |
3.2 市场进入决策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博弈模型 |
3.3 市场进入决策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协同效果分析与模拟 |
3.4 市场进入决策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协同路径 |
3.5 本章小结 |
4 需求偏好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策略研究 |
4.1 需求偏好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博弈情境设计 |
4.2 需求偏好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博弈模型构建 |
4.3 需求偏好驱动下的供应链成员最优策略分析与协同效果模拟 |
4.4 需求偏好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博弈路径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需求不确定性因素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决策模型 |
5.1 需求不确定性因素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决策的情景设置 |
5.2 需求不确定性因素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博弈过程 |
5.3 需求不确定性因素驱动下的成员最优决策分析与效果模拟 |
5.4 需求不确定性因素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的创新决策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医疗供应链创新管理策略 |
6.1 追求创新产品需求的合理化提升 |
6.2 适当采取佣金措施来鼓励医院收集用户信息 |
6.3 想方设法提升产品新引力 |
6.4 充分发挥反馈信息有效性对研发成本的降低作用 |
6.5 政府大力支持医企合作以推进医疗产业发展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我国医保支付方式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医疗保险制度 |
1.2.2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 |
1.2.3 DRG |
1.3 研究现状 |
1.3.1 医保支付方式中的道德风险与分类比较 |
1.3.2 医保支付方式中的不同选择与实施效果 |
1.3.3 医保支付方式中的博弈分析与DRG预付制 |
1.3.4 述评 |
1.4 研究框架 |
1.4.1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和内容架构 |
1.4.3 技术路线图 |
1.4.4 创新点 |
第2章 医保支付方式的理论基础 |
2.1 风险分担与政策激励 |
2.1.1 风险分担 |
2.1.2 政策激励 |
2.2 第三方支付、道德风险与费用分担 |
2.2.1 第三方支付与患者的道德风险 |
2.2.2 患者的道德风险与医疗费用分担 |
2.3 委托代理与供方诱导需求 |
2.3.1 声誉物品与市场垄断 |
2.3.2 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 |
2.3.3 供方诱导需求的理论解释 |
2.3.4 医保支付方式的选择思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重复博弈视角下医保支付方式的模型分析 |
3.1 医保支付方式的博弈模型框架 |
3.2 供方道德风险的博弈约束条件 |
3.3 医保预付制与后付制的最优价格 |
3.4 DRG预付制优于后付制的条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医保支付方式的实证分析:以DRG付费为例 |
4.1 我国医保支付方式的发展进程 |
4.1.1 我国医保支付方式的变迁 |
4.1.2 国内对DRG付费的试点 |
4.2 DRG付费与单病种付费实施效果的比较分析 |
4.2.1 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 |
4.2.2 双重差分法的回归结果 |
4.2.3 模型结果的稳健性检验 |
4.3 DRG付费对医保支付相关方的影响分析 |
4.3.1 医疗机构 |
4.3.2 医务人员 |
4.3.3 参保患者 |
4.3.4 医保经办机构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国外医保支付方式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借鉴 |
5.1 国外医保支付方式的实践探索 |
5.1.1 美国 |
5.1.2 德国 |
5.1.3 英国 |
5.1.4 其他国家 |
5.2 国外医保支付方式的经验借鉴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我国医保支付方式选择的政策建议 |
6.1 打好实施基础 |
6.2 完善配套要件 |
6.3 转变角色定位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5.1 可能的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2.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理论基础 |
2.1 医疗费用控制相关理论 |
2.1.1 医疗费用的概念及现状 |
2.1.2 医疗费用控制的内涵 |
2.1.3 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博弈论 |
2.2 主要支付方式及优缺点介绍 |
3.医疗费用影响因素及支付方式的控费机理分析 |
3.1 医疗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
3.1.1 数据来源 |
3.1.2 肺恶性肿瘤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
3.1.3 不同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分析 |
3.2 支付方式对医疗费用的影响 |
4.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实践分析 |
4.1 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历程 |
4.1.1 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及现状 |
4.1.2 总额控制方式的推进 |
4.1.3 按项目付费方式的现状 |
4.1.4 按病种付费方式的进展 |
4.2 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经验总结 |
4.2.1 抑制医疗费用增长,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
4.2.2 建立药品和医疗服务费用谈判机制 |
4.2.3 建立考核机制和监管系统 |
4.3 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
4.3.1 总控超标、测算不尽科学 |
4.3.2 医疗机构职能发挥有限 |
4.3.3 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量少,覆盖面窄 |
4.3.4 支付方式改革配套措施不完善 |
5.国内外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经验借鉴 |
5.1 国外支付方式改革情况 |
5.1.1 美国DRGs的定价过程 |
5.1.2 德国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 |
5.1.3 英国“守门人”制度 |
5.2 国内支付方式改革情况 |
5.3 国内外支付方式改革经验总结 |
6.完善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建议 |
6.1 优化总额控制方式 |
6.1.1 优化总额控制指标制定流程 |
6.1.2 考核机制应考虑实时病人流向问题 |
6.2 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在支付方式改革中的作用 |
6.3 完善按病种付费方式 |
6.4 完善配套措施 |
6.4.1 医疗信息化的运用 |
6.4.2 发挥各主体的监督作用 |
6.4.3 加强分级诊疗和完善双向转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10)广东省阳江市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方式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2.4 研究创新点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案例介绍 |
2.1 案例背景 |
2.1.1 选择阳江市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方式作为案例研究的原因 |
2.1.2 阳江市医疗卫生基本情况 |
2.1.3 阳江市基本医疗保险基本情况 |
2.1.4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方式改革的原因 |
2.2 案例实施 |
2.2.1 按病种分值付费的概念 |
2.2.2 按病种分值付费的流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案例分析 |
3.1 医疗保险控制费用的相关理论 |
3.1.1 医疗保险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理论 |
3.1.2 医疗保险的道德风险 |
3.1.3 博弈论 |
3.2 病种分值付费的效果分析 |
3.2.1 病种分值付费的积极影响 |
3.2.2 病种分值付费的消极影响 |
3.3 取得的成效 |
3.3.1 有效控制住院费用增长率 |
3.3.2 建立以总额控制为基础的竞争机制 |
3.3.3 病种分值付费具有激励性 |
3.4 存在问题 |
3.4.1 医疗保险的公平性需进一步提升 |
3.4.2 医院系数的结算方法需继续完善 |
3.4.3 病种分值表不能反映临床实际需求 |
3.4.4 考核指标需继续完善 |
3.4.5 医疗保险监控体系不健全 |
3.4.6 遏制医疗技术的发展 |
3.5 其他地区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方式的改革情况 |
3.5.1 江苏省淮安市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方式 |
3.5.2 江西省南昌市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方式 |
3.5.3 其他地区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方式总体概述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的政策建议 |
4.1 在“三医”联动背景,谋求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适配条件 |
4.1.1 推动公立医院去行政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
4.1.2 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调动医生主动控费积极性 |
4.1.3 推行价格管制改革,发挥医保支付导向作用 |
4.2 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4.2.1 整合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统筹资金,实行统一管理 |
4.2.2 实施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一体化,提高保障水平 |
4.2.3 探索保费返还制度,节约医保基金 |
4.3 强化医保监管,及时完善医保支付内容 |
4.3.1 完善病种分值,体现医学科学性 |
4.3.2 加强异地就医管理,形成控费合力 |
4.3.3 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服务行为 |
4.4 强化医院内部管理,发挥医院控费主动性 |
4.4.1 推行精细化管理 |
4.4.2 加强临床路径管理 |
4.4.3 加强信息化建设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给医疗服务合理“定价”(论文参考文献)
- [1]RT公司脉搏血氧仪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吴海波.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2]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优化研究[D]. 杨洋.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 [3]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模式及其效果研究[D]. 张芳芳.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2)
- [4]山西省X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研究[D]. 苏媛渊. 山西大学, 2020(01)
- [5]区块链环境下基于信息熵的医疗数据共享激励机制[D]. 梁小燕.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6]“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医保基金安全问题研究 ——以N市为例[D]. 程之光.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7]市场需求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决策研究[D]. 陈冉.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8]我国医保支付方式选择研究[D]. 张玉玺.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9]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研究[D]. 聂淇竹.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10]广东省阳江市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方式的案例研究[D]. 陈琪婷.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标签:基本医疗保险论文;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论文; 区块链论文; 美国医疗保险改革论文; 医保异地结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