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腹膜巨大肿物切除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胡伟泽,戴育坚,刘震,叶彤,王英俊[1](2021)在《小儿腹腔及腹膜后囊性肿物腹腔镜治疗11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腔及腹膜后囊性肿物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腹腔或腹膜后囊性肿物患儿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8个月~10岁,平均59个月。患儿囊性肿物9例来源于腹腔,2例来源于腹膜后,均于腹腔镜下行肿物切除术。结果 11例患儿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0~21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5~30 mL,平均10 mL;术中均无患儿输血。术后住院时间3~8 d,平均5 d。11例患儿术后病理提示:成熟性畸胎瘤5例,副中肾管囊肿1例,回肠重复畸形2例,淋巴管瘤2例,肝囊肿1例。11例患儿术后随访7~51个月,平均20.9个月,无患儿病情复发。结论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腔及腹膜后囊性肿物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疗效确切。
祝丹[2](2020)在《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巨大肿物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肾上腺解剖位置比较深,开放手术切口较大,在手术操作中容易对周围的脏器造成伤害,在进行肾上腺巨大肿瘤物治疗的过程中,若能依靠腹腔镜手术方法,则可以达到良好手术效果。基于此,本文分别从适应证、禁忌证、肾上腺手术治疗范围、准备以及手术入路方式等角度,探讨了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巨大肿物的研究进展,期望可以为后续治疗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曾鹏,吴小伟,曾健文,蒋重和,莫鉴锋,杨曦,汪瑶瑶[3](2020)在《腹腔镜下经肠系膜途径左侧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五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肠系膜途径切除左侧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左侧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5例患者,肿瘤直径6.5~10.5 cm,平均8.2 cm,3例有阵发性高血压,2例无明显自觉症状。采用经腹腹腔镜经肠系膜入路,于结肠脾曲内侧肠系膜根部肿瘤隆起处纵向切开系膜及后腹膜,显露游离并切除肿瘤,注意避免损伤肠管和肠系膜血管。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95~180 min,平均155 min;术中出血量为50~300 ml,平均为180 ml;术后重症监护室监护1~2 d,术后第2~3天患者即可下地活动,术后1~3 d肠道功能恢复,2~4 d拔除引流管,术后8~12 d出院,平均9.5 d,术后随访4~18个月,3例术前有高血压者术后阵发性高血压等症状缓解,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左侧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经腹腹腔镜经肠系膜入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是可行和安全有效的。
支秀芳[4](2020)在《非对称性联体双胎5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2008年3月17日至2017年3月24日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的5例非对称性联体双胎病例,复习国内外中英文相关文献,分析总结非对称性联体双胎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过程、预后等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2008年3月17日至2017年3月24日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的5例非对称性联体双胎病例的病历资料,同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集中文报道病例、通过检索Pub Med数据库收集英文报道病例,回顾从199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国内外中、英文报道的非对称性联体双胎病例,汇总并总结该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的5例病例中,4例患者为男性,1例为女性。2例寄生于腹部,2例寄生于脊柱,1例为胎中胎。5例患者中其中1例为弃婴,其余4例中,仅1例(胎中胎)于母亲孕25周时于产前超声检查中诊断,余均于生后发现。5例患者均接受了分离手术,手术时患儿年龄为9天-6月,5例患儿均通过一期手术成功分离寄生胎。5例患者切除寄生胎全部送检病理,病理结果均证实为非对称性联体双胎。术后恢复中,除1例伤口发生感染积极对症处理后恢复外,其余均恢复顺利,术后随访均恢复顺利,情况良好。非对称性联体双胎分为外生性寄生胎和内生性寄生胎,中文外生性寄生胎的报道病例共18例,加上本文报道的外生性寄生胎4例,共22例,英文外生性寄生胎共83例,中英文报道的外生性寄生胎合计105例。中文内生性寄生胎的报道病例共73例,加上本文报道的内生性寄生胎1例,共74例,英文内生性寄生胎报道病例共126例,中英文报道的内生性寄生胎合计200例。文献复习中,非对称性联体双胎国外报道病例最多的国家是印度。非对称性联体双胎中男性较女性占优势,外生性寄生胎寄生部位最常见的是腹部和脊柱,寄生胎最常见的血液供应来源于镰状韧带血管,最常见的主胎合并畸形为腹壁相关畸形,尤其是脐膨出。外生性寄生胎中寄生胎最常见结构为肢体,其次为会阴部和外生殖器。绝大部分接受分离手术治疗,17例术后恢复不畅,12例随访中遗留不同程度的畸形或异常。内生性寄生胎最常见寄生部位为腹膜后,寄生胎最常见的血液供应来源于主动脉和肠系膜血管,主胎合并畸形较少见。寄生胎数量多为1个,最常见结构为肢体。内生性寄生胎大多数接受手术治疗,1例术中死亡,13例术后恢复不畅,4例随访中遗留不同程度畸形。结论1.非对称性联体双胎非常罕见,分为外生性寄生胎和内生性寄生胎,男性占优势,内生性寄生胎较外生性寄生胎多见。2.孕期超声检查无创、安全、可重复操作,是目前诊断非对称性联体双胎的主要方法,早期发现双胎畸形对优生优育及孕母健康非常重要,临床要提高对孕早期非对称性联体双胎不同类型超声表现的认识。3.术前完善CT、MRI等检查辅助了解联体双胎之间连接部位的局部解剖并提示两者之间的血管沟通情况,对手术方案的设计至关重要。4.较对称性联体双胎而言,非对称性联体双胎主胎合并畸形较少,双胎间器官融合较少见且更轻微。最常见合并畸形为包括脐膨出在内的腹壁发育畸形,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畸形。5.非对称性联体双胎一经发现必须手术分离寄生胎,最佳分离时间为生后1周到1岁。若出现危及主胎生命的情况,如主胎呼吸窘迫、肠坏死、寄生胎活动性出血等,需要紧急手术治疗。寄生胎最常见的结构为肢体,其血供来源方面,外生性寄生胎最常见的为镰状韧带血管,内生性寄生胎为主动脉。6.非对称性联体双胎预后与双胎之间连接范围、器官融合程度、主胎并发畸形有关,一般成功施行分离手术后,预后良好。但亦有术后恶性复发病例报道,仍需定期随访。7.非对称性联体双胎的治疗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知识,需要组建多学科团队共同诊疗。
刘彦申[5](2020)在《后腹腔镜下单层面法与解剖性三层面法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单层面”与“三层面”法在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探讨后腹腔镜“单层面”在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38例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采用单层面分离法,20例采用解剖性三层面分离法,对比2组手术时间、寻找肾上腺中央静脉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38例手术全部成功完成,术中无明显失血、无改成开放,患者平稳出院。2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0.7?4.3)min和(56.5?10.6)min,寻找肾上腺中央静脉时间为(20.1?4.4)min和(44.0?10.0)min,术中失血量分别为(24.3?2.7)ml和(36.5?3.5)ml,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病人420个月未见病人出现肾上腺病变的复发或者转移。结论:“单层面”法可更快速的寻找及处理肾上腺血供,比“三层面”法后腹膜途径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对肾脏周围游离少以及术后与周围组织粘连轻利于日后再行腹膜后手术等优点。2组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李画[6](2019)在《腹膜后Castleman病临床诊疗策略及预后分析(附10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腹膜后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10年间收治的10例腹膜后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5例(50%),女性5例(50%),年龄474岁,中位年龄33岁。4例因体检发现腹膜后肿物,6例因出现临床症状就诊。6例为单中型Castleman病(UCD),4例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MCD)。7例行开腹或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3例行开腹或腹腔镜下肿瘤部分切除+活检术,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及组织学检查确诊为Castleman病,2例为浆细胞型(PC),8例为透明血管型(HV)。随访时间:12-96个月,平均33个月,其中1例失访,6例未见复发。2例带病生存,1例死亡。结论:腹膜后Castleman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易出现误诊,诊断金标准仍需依靠病理结果。单中心型腹膜后Castleman病治疗以完整的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较好。多中心型腹膜后Castleman病仍需结合多学科的综合性治疗,且进展期的患者预后不良。
张亚猛,高其元,王宝胜[7](2018)在《妊娠期原发性腹膜后黏液性囊腺瘤合并胰体尾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0岁,因"停经65 d,发现左侧腹腔囊性肿物10 d"入本院治疗。患者诉停经55 d外院超声检查提示早孕,左侧腹腔肿物。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本院就诊,门诊以"早孕,腹腔占位"收入本科。患者自发病来偶有左下腹不适,可忍受,无合房出血、无腹痛、无发热,无自觉头晕、无乏力,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质量未见明显下降。既往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史,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否认
张金山,李龙,李颀,刁美,李旭,管考平,陈震[8](2017)在《小儿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物切除术14例报告》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物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9年8月2016年5月对14例小儿腹膜后肿物采用腹腔镜手术切除,其中右上腹膜后肿物采用悬吊肝右叶暴露肿瘤的方法,用Hem-o-lok夹闭肿瘤动脉和静脉分支,断离血管后将肿物完整切除;左上腹膜后肿物,将结肠韧带游离,脾脏和胰腺掀起,暴露肿瘤,用Hem-o-lok夹闭肿瘤动脉和静脉分支后切除肿瘤。1例右侧髂血管表面肿瘤,将肿物与髂静脉分离后完整切除。1例左侧结肠旁沟内囊性肿物,沿边界将肿物完整切除。结果 12例成功完成腹腔镜腹膜后肿物切除术,2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60230 min,平均126 min;术中出血量10100 ml,平均41 ml,无输血者。术后住院时间17 d,平均4 d。术后病理: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5例,成熟性畸胎瘤3例,肾上腺囊肿2例,囊性淋巴管瘤1例,囊性肉芽肿1例,消化道畸形1例,节细胞胶质瘤1例。14例随访182个月(中位数32.5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是治疗腹膜后肿瘤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曾永娟[9](2017)在《小儿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小儿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的认识,以及明确其诊治方法。方法:报告2例小儿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治方法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2例均经手术治疗完整切除肿瘤,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年到3年均无复发。结论:IMT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可以发生在人体的任何软组织部位及任何年龄,但通常出现在儿童及年轻的(<40岁)成人。其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手术切除是最有效和最根本的治疗,大部分病例预后良好。
李红民[10](2017)在《十二指肠乳头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伴局部淋巴结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报道1例伴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十二指肠乳头部的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为研究、揭示该罕见肿瘤的共同本质提供第一手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复习已发表的文献,提高临床医师对该肿瘤的认识及诊治水平,促进早期诊断及治疗,选择合适的诊疗方法。方法: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0月收治的1例伴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十二指肠乳头部节细胞性副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Pub Med、CNKI数据库中已报道的国内外病例,系统分析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的发病情况,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结果:本文报道的病例为40岁男性患者,以上腹部不适1月余入院,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查体腹部无明显阳性体征,未触及肿物。CT扫描示十二指肠水平部占位,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乳头部占位,考虑神经内分泌来源肿瘤。予以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提示:镜下见肿瘤主要为上皮细胞,梭形细胞,神经节细胞三种细胞成分构成,以上皮细胞为主。免疫组化:S-100(支持细胞+),Syn(+),Cg A(部分+)。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恶性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侵及粘膜下层,肠周淋巴结见转移。术后未予放化疗等辅助治疗。随访3年,患者健在,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经过系统的文献复习发现,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异性,消化道内镜对发现、诊断及治疗该肿瘤均有帮助,但组织活检确诊率仅为11.4%,因此多通过术后典型病理表现及免疫组化表现确诊。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的典型病理特征为上皮样细胞比较常见,多排列成巢状或小梁状。梭形细胞分布于细胞巢之间,呈束状或片状,似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神经节细胞一般较少见,常以单个或小团散在分布于以上两种细胞之间。免疫组化表现为梭形细胞主要为s-100免疫蛋白反应阳性,上皮细胞主要为特异性烯化醇酶和胰多肽阳性,神经节细胞主要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突触素阳性。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不能鉴别其肿瘤性质。肿瘤细胞侵犯粘膜下层或发生转移可提示恶变。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的组织来源众说纷纭,目前倾向认为来源于粘膜相关的干细胞。该肿瘤在临床上易误诊,应注意与胃肠道间质瘤、消化道平滑肌瘤、十二指肠腺癌、神经内分泌1级瘤、副神经节瘤等相鉴别。主要治疗方式为消化道内镜或手术切除,也可选择术后放化疗等辅助治疗。术后应长期随访。结论: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临床极为罕见,目前国内外仅有200余例个案报道,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降部,性质多为良性,但仍有发生淋巴结转移和(或)远处转移的可能性,具有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目前多采用内镜局部肿物切除或手术切除,术后放化疗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但疗效情况需进一步调查研究。术后应定期随访,监测是否有复发和转移。
二、后腹膜巨大肿物切除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后腹膜巨大肿物切除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巨大肿物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巨大肿物的相关理论 |
1.1 适应证 |
1.2 影响因素 |
2 手术治疗 |
2.1 手术范围 |
2.2 手术准备 |
2.3 手术入路 |
2.3.1 经腹腔镜左侧肾上腺切除术 |
2.3.2 经腹腔镜右侧肾上腺切除术 |
2.3.3 经后腹腔镜左肾上腺切除术 |
2.3.4 经后腹腔镜右肾上腺切除术 |
2.4 手术发展 |
3 小结 |
(3)腹腔镜下经肠系膜途径左侧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五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术前准备 |
三、手术方法 |
结果 |
讨论 |
(4)非对称性联体双胎5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对象 |
1.1.2 方法 |
1.2 结果 |
1.2.1 报道的5例非对称性联体双胎 |
1.2.2 外生性寄生胎 |
1.2.3 内生性寄生胎 |
1.3 讨论 |
1.3.1 概述 |
1.3.2 病因和发病机制 |
1.3.3 临床特征 |
1.3.4 术前诊断 |
1.3.5 鉴别诊断 |
1.3.6 治疗 |
1.3.7 预后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非对称性联体双胎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后腹腔镜下单层面法与解剖性三层面法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资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 A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附录 B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 |
附录 C 综述 |
参考文献 |
(6)腹膜后Castleman病临床诊疗策略及预后分析(附10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妊娠期原发性腹膜后黏液性囊腺瘤合并胰体尾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
2文献复习 |
3 讨论 |
(8)小儿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物切除术14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讨论 |
(9)小儿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病例报告 |
2.1 病例1 |
2.1.1 临床资料 |
2.1.2 辅助检查 |
2.1.3 治疗经过 |
2.1.4 术后病理诊断 |
2.1.5 最终诊断 |
2.1.6 随访 |
2.2 病例2 |
2.2.1 临床资料 |
2.2.2 辅助检查 |
2.2.3 治疗经过 |
2.2.4 术后病理诊断 |
2.2.5 最终诊断 |
2.2.6 随访 |
第三章 病例讨论及分析 |
第四章 文献复习 |
4.1 研究对象的发病年龄、性别分布情况 |
4.2 研究对象的发病部位分布情况 |
4.3 辅助检查 |
4.4 治疗方法 |
4.5 随访结果及病理学分析 |
第五章 讨论 |
第六章 治疗体会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实验室检验参考值 |
附录2 缩略词表 |
(10)十二指肠乳头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伴局部淋巴结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病例报道 |
1.临床表现 |
2.辅助检查 |
3.手术过程 |
4.术后病理 |
4.1 组织病理 |
4.2 免疫组化 |
4.3 病理诊断 |
5.预后及随访 |
讨论 |
1.命名及归类 |
2.流行病学特点 |
2.1 发病率 |
2.2 发病年龄与性别比例 |
3.发生部位 |
4.病因 |
5.诊断 |
5.1 临床表现 |
5.2 胃镜特点 |
5.3 影像特点 |
5.4 病理组织特点 |
5.5 免疫组化特点 |
6.生物学特点 |
7.组织起源 |
8.鉴别诊断 |
9.治疗 |
10.随访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副神经节瘤的诊治分析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 |
致谢 |
四、后腹膜巨大肿物切除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儿腹腔及腹膜后囊性肿物腹腔镜治疗11例[J]. 胡伟泽,戴育坚,刘震,叶彤,王英俊.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01)
- [2]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巨大肿物的研究进展[J]. 祝丹.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21)
- [3]腹腔镜下经肠系膜途径左侧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五例报告[J]. 曾鹏,吴小伟,曾健文,蒋重和,莫鉴锋,杨曦,汪瑶瑶.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03)
- [4]非对称性联体双胎5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D]. 支秀芳.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5]后腹腔镜下单层面法与解剖性三层面法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D]. 刘彦申.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6]腹膜后Castleman病临床诊疗策略及预后分析(附10例报告)[D]. 李画.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7]妊娠期原发性腹膜后黏液性囊腺瘤合并胰体尾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张亚猛,高其元,王宝胜.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8(08)
- [8]小儿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物切除术14例报告[J]. 张金山,李龙,李颀,刁美,李旭,管考平,陈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7(09)
- [9]小儿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D]. 曾永娟. 兰州大学, 2017(02)
- [10]十二指肠乳头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伴局部淋巴结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D]. 李红民. 大连医科大学,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