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生素E对急性胰腺炎治疗及其机制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吕冰[1](2021)在《1036例重症中毒临床分析及目标导向性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旨在回顾分析吉林省1036例急性重症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同时凸显如下事实:尽管百草枯已被禁售多年,但在吉林省内其危害性依然存在,且仍是毒性最强的中毒类型,为后两部分研究的开展提供必要性。考虑到百草枯的强毒性与其进入机体后不能被及时清除有关,因此血液净化的实施十分必要。然而常规血液净化方案较为僵化,急需一种能为血液净化提供指导的百草枯浓度检测技术。第二部分旨在验证连二亚硫酸钠半定量检测法可以用以评估百草枯的清除程度,从而为其指导血液净化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第三部分旨在提出以毒物充分清除为目标、以尿半定量检测为指导的目标导向性血液灌流方案,并通过与常规血液净化方案比较,探讨其治疗百草枯中毒的优越性。第一部分1036例急性重症中毒的临床分析目的旨在回顾分析吉林省急性重症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为急性重症中毒的救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吉林省8家三级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或相应科室)于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急性重症中毒患者。目标医院对接人员采集信息并填写《吉林省重症中毒信息调查表》后,由研究小组成员进行表格回收、信息汇总与质控。借助SPSS17.0统计学软件,采用u检验、X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入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中毒原因、中毒类型、中毒途径、中毒季节等流行病学特征及器官功能障碍情况进行分析,对有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如心肺复苏、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毒物类别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高威胁性毒物做重点描述。结果共纳入1036例急性重症中毒患者。其中,男女比例为1:1.17,年龄以20~39岁为主(47.98%),职业以农民最为多见(60.23%),自杀是最主要的中毒原因(87.64%),绝大多数患者经消化道中毒(93.05%),总病死率为12.55%。数量排在前三位的中毒物质依次是有机磷(159例,15.35%)、镇静催眠药(144例,13.90%)、百草枯(124例,11.97%),总体来看农药类中毒常见。从月份分布上看,4~9月份是农药类中毒的高发月份,8~10月份是蘑菇中毒的高发月份,一氧化碳中毒高发月份是11~3月份。不同中毒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率从12.73%到73.39%不等。功能障碍率从高到低的器官排名依次为脑(76.81%)、肺(70.82%)、循环系统(55.36%)、肝(49.63%)、肾(20.95%)、凝血系统(13.22%)、胃肠(9.98%)、代谢系统(9.48%)。单因素分析发现预后良好的患者与预后不良的患者在心肺复苏、机械通气、毒物类型、ICU住院时间、中毒距就诊时间、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这几项因素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肺复苏、机械通气、毒物类型、ICU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是与预后明显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百草枯中毒表现突出:数量占比排在第三位(11.97%),病死率(60.48%)和MODS发生率(73.39%)居首位。结论1)吉林省急性重症中毒有着与农业相关的流行病学特征。2)不同急性重症中毒之间的MODS发生率差异大;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的器官是脑和肺。3)心肺复苏、机械通气、毒物类型、ICU住院时间、APACHEⅡ分值是与预后明显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4)百草枯中毒高发,是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最高的中毒类型。第二部分连二亚硫酸钠法尿百草枯半定量检测值与血百草枯浓度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目的旨在探究连二亚硫酸钠检测法测得的尿百草枯半定量值与血浆百草枯浓度之间的动态相关性,从而为该法指导血液灌流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急诊ICU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连续采集每名患者入院时、每次血液灌流结束时同一时间点的血液和尿液样本,直至患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尿百草枯半定量检测结果转呈阴性;2)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3)中毒时间超过24h。构建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以定量检测血浆百草枯浓度,并利用连二亚硫酸钠检测试剂盒半定量检测尿百草枯浓度。借助SPSS17.0统计学软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血、尿百草枯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检测。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18名中毒患者并留取了血、尿样本各61份。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患者未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前提下,中毒24 h内同一时间点的尿百草枯浓度半定量检测值与血浆百草枯浓度定量检测值存在极强正相关性(r=0.975,P=0.000)。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24 h内,对于肾功能维持正常的患者,连二亚硫酸钠法检测的尿百草枯半定量值可以实时反映血浆百草枯负荷程度。第三部分目标导向性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观察目的旨在探究目标导向性血液灌流方案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优越性。方法采用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以2018年8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急诊ICU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入组的患者分为常规组,给予常规血液净化方案,即连续血液灌流两次+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入组的患者分为目标导向组,给予目标导向性血液灌流方案,即血液灌流的频次与时机由连二亚硫酸钠法尿百草枯半定量检测值决定,后续根据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情况决定CRRT的应用。两组患者接受的其他常规治疗方案相同(洗胃、吸附、导泄、抗氧化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呼吸支持、肾脏保护等)。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7.0,采用X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等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预后情况。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了64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其中目标导向组25例,常规组39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12.00%vs.10.26%,P=1.000)。目标导向组中毒患者的7天病死率(32.00%)显着低于常规组(5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目标导向组中毒患者的28天病死率(52.00%)仍然低于对照组(6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7);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两组患者28天生存状况无显着差别(P=0.129)。以百草枯摄入量40ml为界,进一步对两组患者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对于口服量≤40ml的患者,目标导向组中毒患者的28天病死率显着低于对照组(26.67%vs.58.62%,P=0.047),两组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亦存在显着差异(P=0.046);对于口服量(29)40ml的患者,两组患者的28天病死率无差异(90.00%vs.90.00%)。结论与常规血液净化方案相比,目标导向性血液灌流方案可以提高对百草枯的清除效力,明显改善低口服量(≤40ml)患者的28天预后;在治疗安全性上,两种方案无显着差别。
李坤[2](2021)在《Se-Se MSN对胰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胰腺炎是一种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而引起的危害严重的疾病。胰腺炎通常会引起腺泡细胞萎缩,胰腺组织坏死,严重时还会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损伤或衰竭。目前胰腺炎的治疗方式存在一定弊端,胰腺炎的死亡率和复发率仍没有得到改善。因此,开发新的治疗胰腺炎的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氧化应激是引发胰腺炎的重要因素,活性氧(ROS)诱导的氧化应激可以激活NF-κB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胰腺炎的发生发展。我们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开发的含二硒键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Se-Se MSN)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粒子,其能够响应微环境中过多的ROS,减轻氧化应激水平,对急性脓毒血症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其对胰腺炎是否具有治疗作用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将探讨Se-Se MSN对胰腺炎是否具有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本文构建小鼠慢性胰腺炎模型,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Amylase/CK19免疫荧光染色、α-SMA免疫组化染色以及血清中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的测定,评价Se-Se MSN对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构建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通过比较生存率、生存时间、胰腺水肿程度等指标,评价Se-Se MSN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最后,通过测定氧化应激水平以及NF-κB信号通路表达水平阐述Se-Se MSN治疗胰腺炎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Se-Se MSN在慢性胰腺炎中可以减轻腺泡导管化生(ADM)和纤维化的严重程度,提高血清中淀粉酶和脂肪酶的表达水平,表明在体内水平Se-Se MSN对慢性胰腺炎具有治疗作用;Se-Se MSN可以减少TGF-β1诱导的原代腺泡细胞空泡化的形成,增加Amylase的表达并减少CK19的表达,表明在体外水平Se-Se MSN对慢性胰腺炎具有治疗作用。Se-Se MSN在急性胰腺炎中可以减轻大鼠胰腺组织的损伤程度,提高大鼠生存率,延长大鼠生存时间,降低血清中淀粉酶和脂肪酶的表达水平,表明Se-Se MSN对急性胰腺炎具有治疗作用。Se-Se MSN可以降低急慢性胰腺炎模型胰腺组织中MDA的表达水平、提高SOD的表达水平以及减少p-NF-κB的表达,表明Se-Se MSN可以通过降低ROS水平抑制NF-κB信号通路,进而治疗胰腺炎。
高雅[3](2020)在《雪菊黄酮粗提物提取纯化及其抗衰老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优化雪菊黄酮粗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基于氧化应激学说初步探究雪菊黄酮粗提物的抗衰老作用,并进一步优化粗提物的纯化工艺。方法:以雪菊黄酮含量与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对提取溶剂及提取方法进行考察,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依据,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进行考察,优化提取工艺;通过测定黄酮粗提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还原力及抑制肝匀浆自发性脂质过氧化的作用研究其抗氧化作用;利用D-半乳糖造成小鼠氧化损伤衰老模型,通过小鼠水迷宫实验研究雪菊黄酮粗提物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测定小鼠脑组织SOD活性、MDA含量,初步探究雪菊黄酮粗提物抗衰老机制;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对黄酮粗提物进行纯化,对上样液浓度、上样量、上样流速、除杂溶剂及体积、洗脱流速、洗脱剂用量进行考察,优化纯化工艺。结果:雪菊黄酮粗提物的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0%,料液比为1∶67,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21 min。雪菊黄酮粗提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7.16μg·m L-1,雪菊黄酮粗提物浓度为100μg·m L-1时吸光度为1.75,雪菊黄酮粗提物浓度为200μg·m L-1时肝匀浆自发性脂质过氧化抑制率为25.13%。雪菊黄酮粗提物能够显着改善衰老小鼠潜伏期、平台象限时间百分比、穿台次数、原平台象限时间百分比(P<0.05),雪菊黄酮粗提物能够显着提高衰老小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5)。雪菊黄酮粗提物纯化工艺为:上样浓度为1.0 mg·m L-1,上样流速为1m L·min-1,上样量为7 BV,水洗脱用量为6 BV,洗脱流速为1.0 m L·min-1,以1 BV10%乙醇除杂,50%乙醇洗脱5 BV。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以用于雪菊黄酮粗提物的提取。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雪菊黄酮粗提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雪菊黄酮粗提物能够提高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能够提高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抑制氧化应激。优化的纯化工艺稳定可行,可以用于雪菊黄酮粗提物的纯化。
潘杰[4](2020)在《三种方法预防静脉留置针短期输注营养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讨复方维生素E乳膏、芝麻油、赛肤润预防经静脉留置针短期(<6天)输注营养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2.通过综合比较三种方法预防经静脉留置针短期(<6天)输注营养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费用等方面,选出预防效果好、简便、经济、大众易于接受的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静脉炎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小组讨论、预实验等制定了具体干预方案。本研究应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通过静脉留置针短期(<6天)滴注营养液(包含复方氨基酸,50%葡萄糖注射液,10%氯化钾注射液,中长链脂肪乳)的132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复方维生素E乳膏组,芝麻油(崔字牌小磨香油)组,赛肤润(液体敷料)组,每组44例。三组患者均由责任护士进行留置针穿刺,第一次输液前给予外用药物,上至沿静脉走向10-15cm,下到敷贴近心端边缘(离穿刺点1.5-3cm),两端到手背或臂缘,轻柔按摩3分钟并保留药物一小时,一天3次,至研究停止。若患者出现红、肿、热、痛、外渗等局部或全身症状,则停用药物。双人观察患者用药部位的情况:有无静脉炎、静脉炎的评分级别、范围、疼痛分值、静脉炎出现时间、皮肤及全身反应等并记录在研究观察记录表上。应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结果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疾病、血管情况、留置针位置、营养液配方、营养液渗透压、输液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三种方法预防短期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临床效果的比较结果2.1三组患者短期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发生率比较结果三组静脉炎发生率:复方维生素E乳膏组43.18%、芝麻油组37.21%、赛肤润组76.19%,经检验三组患者短期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复方维生素E乳膏和芝麻油降低短期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发生率的效果均优于赛肤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复方维生素E乳膏与芝麻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三组患者短期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不同评分级别发生率(即不同静脉损伤程度)的比较结果三组患者静脉炎不同评分级别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多重比较结果:复方维生素E乳膏组和芝麻油组分别与赛肤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复方维生素E乳膏组与芝麻油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三组患者短期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范围比较结果三组患者短期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范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复方维生素E乳膏和芝麻油分别与赛肤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复方维生素E乳膏与芝麻油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三组患者短期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疼痛分值比较结果三组患者短期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疼痛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三组患者短期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出现时间比较结果三组患者短期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出现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复方维生素E乳膏组和芝麻油组分别与赛肤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复方维生素E乳膏组与芝麻油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种方法不良反应评价结果研究结束时,三组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及全身不适症状。4.三种方法所需费用的比较结果三组患者预防短期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费用的中位数分别是复方维生素E乳膏组14.9元,芝麻油组13.9元,赛肤润组96元,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两两比较结果:芝麻油组分别与复方维生素E乳膏组和赛肤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方维生素E乳膏组和赛肤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复方维生素E乳膏、芝麻油均可有效降低经静脉留置针短期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发生率、减轻静脉损伤程度、控制静脉炎范围、延迟静脉炎出现时间、用药安全无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预防效果显着,三者都可以减轻静脉炎所引起的疼痛。2.芝麻油是从芝麻中提取的天然成份,预防效果突出,外用无不良反应,而费用方面芝麻油组优于其他两组,费用较低,患者更易于接受,临床可参考使用,显示出将天然植物成份入药的中医药理念应用到预防短期输注营养液所致静脉炎的优点,应将祖国优秀的中医药理念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提升护理水平,给予患者效果好、安全性高、经济方便的护理服务。
李亚楠[5](2020)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文中指出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逐渐丰富多样,加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近些年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日益提高,目前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的一种,可对全身各系统造成影响,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急性肝损伤在临床上亦较为常见,具有病因多、发病急的特点,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则是其常见的病因之一。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02月至2017年02月于河北医大二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肝损伤患者共75例。统计其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及入院后首次的肝功能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白蛋白(Albumin,ALB)、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及凝血常规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依据肝功能评分系统将其分为轻度肝损伤组(1组)和重度肝损伤组(2组)。统计两组患者所含代谢综合征组分的百分率,并通过统计学分析百分率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重度肝损伤组所含代谢综合征组分百分率大于轻度肝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加重肝损伤的程度。2.加强NAFLD管理对防止急性肝损伤的重症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唐艺文[6](2018)在《双氢杨梅树皮素对LPS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从体内、体外实验明确双氢杨梅树皮素(Ampelopsin,AP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1)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取健康KM种小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组,采用正交分析三因素设给药时间、给药浓度、染毒方式。取肺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湿/干重测定、肺系数测定。(2)APS对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炎症的影响取健康KM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地塞米松阳性组、APS高剂量组、APS中剂量组、APS低剂量组,以不同浓度APS连续给药3d到第3d给药之后立即用脂多糖腹腔注射方法造模,实验期间观察小鼠一般状态、记录体重变化情况。8h后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变化、取肺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检测;湿/干重测定;肺系数测定、病理学观察。(3)APS对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氧化应激影响取健康KM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维生素E阳性组、APS高剂量组、APS中剂量组、APS低剂量组以不同浓度APS连续给药3d到第3d给药之后立即用脂多糖腹腔注射方法造模。实验期间观察小鼠一般状态、记录体重变化情况。8h后取肺组织检测T-AOC活力、MDA含量、SOD活力。(4)APS对LPS诱导的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的影响MTS法检测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点LPS对A549细胞增值率的影响,选取最适时间点和浓度作为造模条件;MTS法检测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点APS对A549细胞的毒性作用,选取适合时间点和浓度作为预给药条件;检测APS对LPS诱导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结果:(1)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肺系数:雌雄与空白组一起比较,试验8升高肺系数,加重肺水肿程度(P<0.05)。单独雌性与空白比较,试验1-9并不能升高肺系数(P>0.05)。单独雄性与空白比较,试验8升高肺系数,加重肺水肿程度(P<0.05);湿干比:雌雄与空白组一起比较,试验3、8能降低干湿比,加重肺水肿程度(P<0.05或0.01)。单独雌性与空白比较,试验8、9能降低干湿比,加重肺水肿程度(P<0.05)。单独雄性与空白比较,试验3、8能降低干湿比,加重肺水肿程度(P<0.05)。MPO活力测定:雌雄与空白组一起比较,试验1、9并不能升高MPO活力(P>0.05)。单独雌性与空白比较,试验2、5能升高MPO活力,加重肺损伤程度(P<0.05)。单独雄性与空白比较,试验4、7、8、9升高MPO活力,加重肺损伤程度(P<0.05)。(2)APS对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炎症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鼠一般情况观察:(1)空白组小鼠双目有神,体格健壮,营养良好,背毛柔顺有光泽,耳廓及四肢颜色呈淡红色,反应灵敏,呼吸音清晰,呼吸平稳,进食及饮水正常,体重呈时间进行性增长,实验期间无动物死亡。(2)LPS模型组小鼠目光呆滞,背毛蓬松直立无光泽,伴有脱落现象,耳廓及四肢颜色呈暗红色,反应迟钝,不喜活动,常见气喘、气急、咳嗽,有一只死亡。(3)地塞米松阳性组小鼠目光略呆滞,背毛微蓬松直立,体重减轻,反应迟钝,偶见气喘等,有扎堆现象。(4)APS高剂量组小鼠目光略呆滞,背毛微蓬松直立,体重增加,偶见气急,有扎堆现象。(5)中剂量组小鼠目光有神,背毛微蓬松但有光泽,体重增加,活动灵敏。(6)低剂量组小鼠目光微呆滞,背毛有脱落现象,体重增加缓慢,伴有咳嗽、气急、气喘,有扎堆现象;病理形态:空白组小鼠肺泡结构正常,肺泡结构完整,间隔无增厚。模型组结构完整性差,肺泡壁重度增厚,肺泡腔狭小,肺间质中可见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肺实质病变。APS低剂量组较模型组损伤程度有所减轻;MPO活力测定:APS组能使小鼠肺组织中MPO活力降低,减少中性粒细胞释放(P<0.05),APS低剂量差异显着(P<0.01);肺系数:APS中、低剂量能降低肺系数,减轻肺水肿(P<0.05),APS中剂量组差异显着(P<0.01),阳性组也表现出相同的效果;湿/干比:APS高中剂量均能降低肺系数,减轻肺水肿(P<0.05),APS低剂量组差异显着(P<0.01),阳性组也表现出相同的效果;TNF-α含量水平测定:APS中剂量能降低血清TNF-α含量水平,减轻炎症损伤(P<0.05);IL-1β含量水平测定:APS中剂量能显着降低血清IL-1β含量水平,减轻炎症损伤(P<0.05)。(3)APS对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氧化应激影响结果显示:小鼠一般情况观察:(1)空白组小鼠双目有神,体格健壮,营养良好,背毛柔顺有光泽,耳廓及四肢颜色呈淡红色,反应灵敏,呼吸音清晰,呼吸平稳,进食及饮水正常,体重呈时间进行性增长,实验期间无动物死亡。(2)LPS模型组小鼠目光呆滞,背毛蓬松直立无光泽,伴有脱落现象,耳廓及四肢颜色呈暗红色,反应迟钝,不喜活动,常见气喘、气急、咳嗽等。(3)维生素E阳性组小鼠目光略呆滞,背毛微蓬松直立,体重呈时间进行性增长,反应迟钝,偶见气喘等,有扎堆现象。(4)APS高剂量组小鼠目光略呆滞,背毛微蓬松直立,体重增加,偶见气急,有扎堆现象。(5)中剂量组小鼠目光有神,背毛微蓬松但有光泽,体重增加,活动灵敏。(6)低剂量组小鼠目光微呆滞,背毛有脱落现象,体重增加缓慢,伴有咳嗽、气急、气喘,有扎堆现象;T-AOC活性测定:APS低剂量能增加肺组织T-AOC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P<0.05),维生素E阳性组也表现出相同效果;MDA含量测定:APS中低剂量均能降低肺组织MDA含量,提高抗氧化能力(P<0.05),维生素E阳性组也表现出相同效果。SOD活力测定:APS高中剂量减弱SOD活力(P<0.05);LC3B蛋白表达的测定:模型组能增强LC3B表达,增加自噬水平(P<0.05),APS高剂量组能减弱LC3B的表达,减弱自噬水平(P<0.05)。(4)APS对LPS诱导的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的影响:(1)LPS对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增值率的影响:LPS处理2h,与0μg/m L对照组比较,LPS 150μg/m L细胞存活率上升(P<0.05);LPS处理4h,与0μg/m L对照组比较,LPS(25、50、100、150μg/m L)4个浓度对细胞存活率没有影响(P>0.05);LPS处理8h,LPS150μg/m L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LPS处理16h,与0μg/m L对照组比较,LPS(25、50、100、150μg/m L)4个浓度对细胞存活率没有影响(P>0.05);(2)APS对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毒的影响:APS处理2h,与0ng/m L对照组比较,(7.8125、15.625、62.5、500 ng/m L)对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的细胞增值率有升高作用(P<0.05);APS处理4h,与0ng/m L对照组比较,1000ng/m L对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的增值率有明显降低作用(P<0.01);APS处理8h,与0ng/m L对照组比较,(7.8125、15.625ng/m L)对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的增值率有明显升高作用,1000ng/m L对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的增值率有明显降低作用(P<0.01);APS处理16h,与0ng/m L对照组比较,(500、1000ng/m L)对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的增值率有降低作用,其中1000ng/m L降低作用显着(P<0.05或0.01)。(3)APS对LPS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TNF-α释放的影响:与单纯LPS处理组比较,不同浓度APS预处理组,炎症因子TNF-α含量水平下降(P<0.05或0.01)。(4)APS对LPS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IL-1β释放的影响:与单纯LPS处理组比较,3.90625、15.625、31.25、62.5ng/m LAPS预处理组,炎症因子IL-1β含量水平下降(P<0.05或0.01)。结论:APS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和减少的细胞自噬而实现的。
尹靖阳,龚建平,刘皎[7](2017)在《NF-κB的激活和氧化应激与抗氧化剂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急性胰腺炎是胰酶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炎性介质反应,可诱发全身炎性介质反应,并恶化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数据证实了核因子-κB的激活和氧化应激在急性胰腺炎发生、发展过程具有损伤和促进作用。因此抗氧化剂能否治疗急性胰腺炎,防止并发症成为一个研究方向,多个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单独或联合使用抗氧化剂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或动物模型是有益的,对于预防感染等并发症有一定疗效。同时,更多类型的抗氧化剂如多种植物提取物在动物模型上的研究取得了相应的进展。本文通过回顾相关实验和临床研究文献,将核因子-κB的激活和氧化应激对急性胰腺炎的损伤作用和抗氧化剂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夏飞[8](2018)在《Toll样受体4在大鼠急性胰腺炎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急性重症胰腺炎脑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相关指标的表达目的:本部分通过建立具备重复性好、容易复制的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并发脑损伤大鼠模型,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胰腺与脑组织的病理、脑干湿重比(W/D)与体内淀粉酶(AMY)、脂肪酶(LIPA)、炎性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和Toll样受体4(TLR4)的变化情况,初步探讨急性胰腺炎时胰腺组织与脑损伤组织病理变化,探讨是否能够通过该模型的建立导致大鼠胰腺炎相关性脑损伤(PE),以及TLR4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并发脑损伤中的表达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分别为假手术对照组(Control)、生理盐水组(Nacl)、急性重症胰腺炎组(SAP),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的方法,制成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MY、LIPA、IL-6以及TLR4表达水平;HE染色光镜下观察建模后胰腺组织及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组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并行病理组织学评分。应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及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急性重症胰腺炎组(SAP)脑组织的TLR4的表达。统计学分析胰腺组织和脑组织病理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探讨TLR4在急性胰腺炎时表达作用以及急性重症胰腺炎脑损伤的建模方法。结果:假手术对照组(Control)胰腺无出血水肿,未见明显改变;生理盐水组(Nacl组)见胰腺周围轻度水肿,少量腹水,光镜下可见胰腺组织间质显着增宽,小叶间隙增大,胰腺细胞水肿;而经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T8510,Solarbio)建立的SAP模型组24小时后半数大鼠出现胰腺出血、坏死,光镜下见胰腺组织间质显着增宽,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胰腺局灶或片状坏死。胰腺病理组织学评分SAP组与Nacl组、Contro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cl组与Control组比较差异较为显着;SAP组大鼠符合坏死出血性胰腺炎的病理改变。建模24小时后,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见SAP组部分大鼠光镜可见脑组织水肿,主要表现在神经元细胞周围空白间隙,血管内皮细胞内陷周围有较大腔隙,光镜还可见到少数神经元细胞核溶解固缩。生理盐水组(Nacl组)脑组织无出血水肿,未见明显改变;假手术对照组(Control),脑组织未见明显异常。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脑组织中的TLR4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其中SAP组为4.53±1.081,Nacl组1.83±0.949,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着,P<0.01;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脑组织中TLR4 mRNA相对表达情况,其中SAP组为3.06±1.161,Nacl组1.31±0.849,SAP组与Nacl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着,P<0.01。结论:1、通过TLR4、淀粉酶、脂肪酶、IL-6在大鼠急性重症胰腺炎血清中的表达情况,说明TLR4可能参与了大鼠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过程并与其严重程度有关。2、造模后胰腺及脑组织的病理及脑指数的变化,说明通过建立大鼠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模型,可以诱发大鼠胰腺炎相关性脑损伤。3、通过TLR4在大鼠急性重症胰腺炎脑损伤组织中的表达,其可能为大鼠急性胰腺炎脑损伤的发病机制之一。第二部分si RNA靶向干扰TLR4基因后大鼠相关指标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目的:通过第一部分中大鼠急性重症胰腺炎引发脑损伤造模成功,并通过检测得知TLR4在胰腺炎脑损伤组织中的表达上调说明其可能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脑损伤发病相关,本部分将沿用之前的方法建立急性重症胰腺炎脑损伤模型,并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使用大鼠脑立体定位仪侧脑室局部靶点部位注射TLR4 si RNA,对目的基因的表达进行干预,检测急性重症胰腺炎时脑组织中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88,My D88)及IL-6表达的情况,验证大鼠立体定位侧脑室注射si RNA对TLR4进行干预是否有效,并进一步探讨TLR4在急性胰腺炎脑损伤中的表达及相关作用机制,寻求可能的治疗靶点。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生理盐水对照组(Nacl)、急性重症胰腺炎组(SAP)、TLR4激动剂组(LPS)、TLR4 si RNA组(si RNA),同第一部分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药物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并采用大鼠脑立体定位仪侧脑室局部靶点部位注射给药方式对TLR4激动剂组和TLR4 si RNA组分别注射脂多糖(LPS)和TLR4 si RNA进行干预。建模及干预后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并行病理组织学评分,统计分析各组脑组织病理组织学评分间的相关性。应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及实时定量PCR(q RT-PCR)法对各组大鼠脑组织的TLR4、My D88以及IL-6的相对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在Nacl组、SAP组、LPS组、si RNA四组间,脑组织TLR4蛋白及m RNA相对表达均存在显着差异。SAP组与Nacl组比较TLR4、My D88以及IL-6表达显着性增加,给予TLR4特异性激动剂组脂多糖刺激后LPS组表达较其余各组显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给予TLR4特异性抑制剂后,si RNA组TLR4、My D88以及IL-6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AP组及LP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利用RNA干扰技术直接将搭载si RNA载体的TLR4 si RNA应用于局部靶点部位,可对目标基因的表达进行有效的调控。2、进一步论证了TLR4通过My D88依赖途径介导IL-6等炎症因子释放可能是大鼠胰腺炎脑损伤的发病机制之一。3、TLR4的表达情况与大鼠胰腺炎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为胰腺炎脑损伤提供一种可能的治疗靶点。
张芳[9](2017)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多种维生素代谢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不同分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维生素A、B1、B2、B6、B9、B12、C、D、E的浓度变化,分析发病过程中血清维生素浓度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收集11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将其分为三组:轻症(MAP)组(39例)、中重症(MSAP)组(38例)、重症(SAP)组(34例),同时随机选取37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在静脉给予常规推荐剂量维生素的情况下,检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维生素A、B1、B2、B6、B9、B12、C、D、E的浓度、血淀粉酶、电解质、肝肾功、PCT、CRP等血液指标,并计算急性胰腺炎患者床旁严重度指数(BISAP)评分,比较不同分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多种维生素的浓度差异,利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维生素浓度变化的诸多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维生素B1、B2、B6、B9、B12的浓度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浓度出现下降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维生素A、C、D、E浓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AP组较MAP组维生素A浓度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MAP组、SMAP组与SAP组相比,维生素C、D、E浓度明显下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单因素分析中,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维生素C浓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294,P=0.002),随着年龄的增加,维生素C浓度随之降低,而血清维生素A、D、E浓度变化与患者年龄因素无明显相关性。抽血前禁食天数>7天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维生素C浓度显着低于≤7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维生素A、D、E浓度无差异。另外,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维生素A、C、D、E浓度与性别、BMI无相关性(P>0.05)。(4)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维生素A、C、D、E浓度与患者性别、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血清白蛋白、白细胞、血红蛋白、CRP、PCT、住院天数均无关,与BISAP评分有关,BISAP评分越高,血清维生素A、C、D、E浓度变化越明显;其中维生素C浓度变化还与抽血前禁食天数、年龄有关。维生素A浓度与BISAP评分的回归方程为y=0.589-0.04x;维生素D浓度与BISAP评分的回归方程为y=76.634-14.917x;维生素E浓度与BISAP评分的回归方程为y=12.16-7.28x;维生素C浓度与BISAP评分(x1)、抽血前禁食天数(x2)、年龄(x3)的回归方程为y=40.019-1.852x1-0.447x2-0.052x3。结论:(1)不同分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维生素A、C、D、E浓度存在统计学差异;(2)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维生素A、C、D、E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病情越严重,血清维生素A、C、D、E浓度下降越显着;(3)维生素C浓度变化与抽血前禁食天数及年龄相关。(4)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静脉补充常规推荐量的维生素A、C、D、E不能满足发病时机体需要量。
张利娜[10](2009)在《硒缺乏致鸡胰腺损伤机理的研究》文中认为硒缺乏可引起人和多种动物发病,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发生,危害极为严重。家禽缺硒常表现为渗出性素质、胰脏萎缩、肌肉营养性病变等。胰腺是雏鸡硒缺乏时最先受影响、最敏感的靶器官,缺硒可引起胰腺变性、坏死、萎缩、甚至纤维化。硒对胰腺的影响虽然早就有一些报道,但这些报道较零散,且大多都集中在病理组织学方面,并且硒在胰腺中发生作用的机理尚未完全明确。本试验以硒含量为0.032 mg/kg的日粮饲喂鸡复制硒缺乏模型,分别于30 d、45 d、60 d及75 d剖杀采样,通过对受试鸡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胰腺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观察及血清和胰腺的抗氧化功能、自由基含量、胰腺内分泌功能、细胞凋亡、胰腺纤维化相关指标、磷脂型谷胱甘肽过氧化酶(PHGPx)、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与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8、Fas和FasL的mRNA表达等方面的检测,研究不同时间点硒缺乏对胰腺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对硒缺乏致胰腺损伤的机理进行了探讨,不仅丰富了鸡硒缺乏症的资料,而且为硒缺乏致胰腺损伤的机理提供理论基础知识。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说明硒缺乏可使鸡胰腺发生损伤,表现为凋亡、坏死、萎缩[0],但未见纤维化变化;2.通过血清和胰腺中胰岛素、C-肽含量的检测,表明硒缺乏不仅能导致鸡胰腺外分泌机能低下,而且还可造成胰岛内分泌细胞功能损害;3.通过血清和胰腺抗氧化功能及自由基含量的检测,表明硒缺乏可导致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抑制羟自由基(OH·)能力降低,PHGPx、TR1 mRNA表达水平下降,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一氧化氮(NO)含量升高,从分子水平证实硒缺乏可破坏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及清除自由基功能,诱导鸡胰腺组织发生氧化应激,这是硒缺乏致鸡胰腺损伤的机制之一;4.通过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及血清纤维化相关指标Hyp、HA、LN含量的检测,表明本试验缺硒鸡胰腺未发生纤维化,这可能与试验中所饲喂的日粮的低硒程度有关;5.通过对胰腺中细胞凋亡、Caspase-3、Caspase-8、Fas、FasL 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发现缺硒可引起胰腺组织发生细胞凋亡,Caspase-3、Caspase-8、Fas、FasL mRNA表达水平升高,证实Fas/FasL介导的Caspase家族的级联反应而导致的细胞凋亡可能在硒缺乏致胰腺损伤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硒缺乏致鸡胰腺萎缩的机制之一。综上所述,硒缺乏可以损伤鸡胰腺组织,造成胰腺内外分泌机能低下,影响胰腺抗氧化功能和自由基含量,导致氧化应激的发生,并诱导胰腺细胞凋亡的发生,引起胰腺PHGPx、TR1、Caspase-3、Caspase-8、Fas、FasL基因mRNA表达量的变化。表明硒缺乏可通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途径发挥其对胰腺的损伤作用,这两方面可能是硒缺乏致鸡胰腺损伤的主要机制。硒缺乏致胰腺损伤是否还有其它机制,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二、维生素E对急性胰腺炎治疗及其机制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维生素E对急性胰腺炎治疗及其机制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1036例重症中毒临床分析及目标导向性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急性百草枯中毒的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进展 |
1.1 引言 |
1.2 百草枯的毒理机制 |
1.2.1 氧化损伤 |
1.2.2 线粒体损伤 |
1.2.3 炎症反应 |
1.2.4 补体系统激活 |
1.2.5 钙超载 |
1.3 百草枯药代动力学 |
1.4 临床病程 |
1.5 预测预后的血清学指标 |
1.6 治疗策略 |
1.6.1 血液净化治疗 |
1.6.2 免疫抑制治疗 |
1.6.3 抗氧化治疗 |
1.6.4 抗肺纤维化治疗 |
1.6.5 中药治疗 |
1.6.6 肺移植 |
1.7 展望 |
第2章 1036 例急性重症中毒的临床分析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研究对象 |
2.2.2 数据采集与患者分组 |
2.2.3 统计学方法 |
2.3 结果 |
2.3.1 1036 例急性重症中毒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 |
2.3.2 1036 例急性重症中毒患者的职业分布 |
2.3.3 1036 例急性重症中毒患者的中毒原因分析 |
2.3.4 中毒物质的类别与时间分布 |
2.3.5 1036 例急性重症中毒患者的中毒途径分析 |
2.3.6 1036 例急性重症中毒患者的转归 |
2.3.7 急性重症中毒的MODS发生率 |
2.3.8 合并MODS的急性重症中毒患者器官功能障碍情况 |
2.3.9 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
2.4 讨论 |
2.5 结论 |
第3章 连二亚硫酸钠法尿百草枯半定量检测值与血百草枯浓度之间的动态相关性 |
3.1 引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2.1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建立与质控 |
3.2.2 患者血、尿样本采集及百草枯浓度测定 |
3.2.3 统计学方法 |
3.3 结果 |
3.3.1 高效液相色谱法质控结果 |
3.3.2 血、尿百草枯浓度相关性分析结果 |
3.4 讨论 |
3.5 结论 |
第4章 目标导向性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观察 |
4.1 引言 |
4.2 材料和方法 |
4.2.1 研究对象 |
4.2.2 设备与试剂 |
4.2.3 研究方法 |
4.3 结果 |
4.3.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
4.3.2 血液灌流相关不良事件的比较 |
4.3.3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的初步比较 |
4.3.4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的分层比较 |
4.4 讨论 |
4.5 结论 |
第5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Se-Se MSN对胰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急性胰腺炎 |
1.1.1 急性胰腺炎及发病机制 |
1.1.2 急性胰腺炎的分类及动物模型 |
1.1.3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
1.2 慢性胰腺炎 |
1.2.1 慢性胰腺炎及致病因素 |
1.2.2 腺泡导管化生(ADM) |
1.2.3 慢性胰腺炎的治疗 |
1.2.4 急性胰腺炎与慢性胰腺炎 |
1.3 氧化应激 |
1.3.1 氧化应激与活性氧 |
1.3.2 氧化应激参与疾病 |
1.3.3 氧化应激相关信号通路 |
1.3.4 氧化应激的治疗-抗氧化剂 |
1.4 纳米药物 |
1.4.1 纳米药物简介 |
1.4.2 纳米药物的分类及应用 |
1.4.3 含二硒键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Se-Se MSN) |
1.5 课题的提出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1.2 实验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H&E染色 |
2.2.2 Masson染色 |
2.2.3 免疫组织化学(IHC) |
2.2.4 免疫荧光(IF) |
2.2.5 血清中淀粉酶的测定 |
2.2.6 血清中脂肪酶的测定 |
2.2.7 组织中丙二醛的测定 |
2.2.8 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测定 |
2.2.9 提取原代腺泡细胞 |
2.2.10 腺泡细胞内ROS水平的测定 |
2.2.11 腺泡细胞Amylase/CK19荧光双染 |
2.2.12 Western Blot |
2.2.13 慢性胰腺炎模型的构建 |
2.2.14 急性胰腺炎模型的构建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Se-Se MSN对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 |
3.2 Se-Se MSN可以降低ROS水平抑制NF-κB信号通路治疗慢性胰腺炎 |
3.3 Se-Se MSN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 |
3.4 Se-Se MSN可以降低ROS水平抑制NF-κB信号通路治疗急性胰腺炎 |
3.5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雪菊黄酮粗提物提取纯化及其抗衰老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雪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1.1 化学成分 |
1.2 药理活性 |
2 雪菊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
2.1 雪菊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
2.2 雪菊总黄酮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
3 氧化应激与衰老 |
3.1 自由基来源 |
3.2 氧化应激学说 |
3.3 氧化应激致衰老机制 |
4 抗氧化剂研究进展 |
4.1 维生素类 |
4.2 黄酮类 |
4.3 多糖类 |
5 雪菊抗衰老研究进展 |
第二章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雪菊黄酮粗提物提取工艺 |
1 仪器与试剂 |
1.1 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黄酮含量的测定 |
2.2 浸膏得率的测定 |
2.3 提取溶剂的选择 |
2.4 提取方法的选择 |
2.5 单因素实验 |
2.6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雪菊黄酮粗提物提取工艺 |
3 讨论 |
第三章 雪菊黄酮粗提物体外抗氧化研究 |
1 仪器与试剂 |
1.1 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动物 |
2 方法与结果 |
2.1 雪菊黄酮粗提物的制备 |
2.2 雪菊黄酮含量的测定 |
2.3 雪菊黄酮粗提物对DPPH的清除作用 |
2.4 雪菊黄酮粗提物还原力测定 |
2.5 雪菊黄酮粗提物对小鼠肝匀浆自发性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
3 讨论 |
第四章 雪菊黄酮粗提物对衰老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
1 仪器与试剂 |
1.1 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动物 |
2 方法与结果 |
2.1 雪菊黄酮粗提物的制备 |
2.2 雪菊黄酮含量的测定 |
2.3 动物分组、造模及给药 |
2.4 摄食量的测定 |
2.5 Morris水迷宫实验 |
2.6 SOD活性及MDA含量的测定 |
3 讨论 |
第五章 雪菊黄酮粗提物纯化工艺研究 |
1 仪器与试剂 |
1.1 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雪菊黄酮粗提物的制备 |
2.2 雪菊黄酮含量的测定 |
2.3 大孔树脂预处理与再生 |
2.4 上样液浓度的选择 |
2.5 上样液流速的选择 |
2.6 上样量的选择 |
2.7 水洗脱用量的选择 |
2.8 黄诺马苷含量的测定 |
2.9 洗脱液体积分数的选择 |
2.10 除杂溶剂用量的选择 |
2.11 洗脱剂用量的选择 |
2.12 洗脱流速的选择 |
2.13 验证试验 |
3 讨论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着作 |
(4)三种方法预防静脉留置针短期输注营养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维生素 E、芝麻油、赛肤润防治静脉炎的作用机制分析及研究现状 |
3 研究的目的 |
4 研究的意义 |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分析 |
5 伦理原则 |
6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三组患者基本情况的比较 |
2 三种方法预防短期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临床效果的比较结果 |
3 三种方法不良反应评价结果 |
4 三种方法预防静脉炎所需费用的比较结果 |
讨论 |
1 患者一般资料的可比性 |
2 经静脉留置针短期输注营养液导致静脉炎的作用特点分析 |
3 三种方法预防经静脉留置针短期输入营养液致静脉炎的效果分析 |
4 三种方法的安全性分析 |
5 三种方法所需费用的结果分析 |
结论 |
创新性 |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录 |
致谢 |
(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急性肝损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筛选标准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现状 |
1. NAFLD的流行病学 |
2. NAFLD的病因 |
3. NAFLD的发病机制 |
3.1 “二次打击”学说 |
3.2 遗传因素 |
3.3 脂肪因子紊乱 |
3.4 肝脏的铁元素负荷过量 |
4. NAFLD的诊断方法及诊断标准 |
5. NAFLD的治疗 |
5.1 行为干预 |
5.2 药物治疗 |
5.2.1 胰岛素增敏药 |
5.2.2 改善脂类代谢药 |
5.2.3 细胞保护剂 |
6. NAFLD的预后 |
7.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一、 一般情况 |
二、 个人经历 |
(6)双氢杨梅树皮素对LPS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试剂及配制 |
1.2 仪器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分组及给药 |
2.2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
2.2.1 MPO活性检测 |
2.2.2 肺湿重/干重比(W/D)、肺系数(LI)的测定 |
3 统计学处理 |
4 结果 |
4.1 LPS在不同给药条件下对小鼠肺组织肺系数(LI)、肺湿/干重(W/D)、MPO活力的影响 |
4.3 正交软件分析结果 |
5 讨论 |
第二部分 APS对 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炎症的影响 |
1.实验材料 |
1.1 试剂及配制 |
1.2 仪器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分组及给药 |
2.2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
2.2.1 直接观察法 |
2.2.2 病理形态学研究 |
2.2.2.1 HE染色 |
2.2.3 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检测 |
2.2.4 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检测 |
2.2.5 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检测 |
2.2.6 肺湿重/干重比(W/D)、肺系数(LI)的测定 |
3 统计学处理 |
4 结果 |
4.1 小鼠整体情况观察 |
4.2 APS对肺组织HE染色的影响 |
4.3 APS对小鼠血清TNF-α的影响 |
4.4 APS对小鼠血清IL-1β的影响 |
4.5 APS对 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MPO活力的影响 |
4.6 APS对 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肺系数(LI)、肺湿/干重(W/D)的影响 |
5 讨论 |
第三部分 APS对 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氧化应激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 |
1.2 药物及试剂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分组及给药 |
2.2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
2.2.1 直接观察法 |
2.2.2 小鼠肺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检测 |
2.2.3 ELISA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 |
2.2.4 小鼠肺组织SOD活力的检测 |
2.2.5 肺组织LC3-Ⅰ和LC3-Ⅱ表达变化 |
3 统计学处理 |
4 结果 |
4.1 小鼠整体情况观察 |
4.2 APS对 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肺组织内T-AOC的活力影响 |
4.3 APS对 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肺组织内MDA含量的影响 |
4.4 APS对 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肺组织SOD活力的影响 |
4.5 APS对 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肺组织LC3Ⅰ/LC3Ⅱ蛋白表达的影响 |
5 讨论 |
第四部分 APS对 LPS诱导的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 细胞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 |
1.2 药物及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A549细胞培养与药物处理 |
2.2 相关指标的检测 |
2.2.1 LPS对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增值率的影响 |
2.2.2 APS对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毒的影响 |
2.2.3 APS对 LPS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A549 细胞TNF-α释放的影响 |
2.2.4 APS对 LPS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A549 细胞IL-1β释放的影响 |
3 统计学处理 |
4 结果 |
4.1 LPS对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增值率的影响 |
4.2 APS对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毒的影响 |
4.3 APS对 LPS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A549 细胞TNF-α释放的影响 |
4.4 APS对 LPS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IL-1β释放的影响 |
5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综述 自噬及其影响急性肺损伤过程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Toll样受体4在大鼠急性胰腺炎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急性胰腺炎脑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病理改变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siRNA靶向干扰TLR4基因后大鼠相关指标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9)急性胰腺炎患者多种维生素代谢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仪器及试剂 |
3 方法 |
3.1 观察指标 |
3.2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不同分型胰腺炎组与对照组多种维生素的比较 |
2 影响急性胰腺炎患者维生素A、C、D、E浓度的单因素分析 |
2.1 性别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维生素A、C、D、E浓度的影响 |
2.2 年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维生素A、C、D、E浓度的影响 |
2.3 BMI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维生素A、C、D、E浓度的影响 |
2.4 抽血前禁食天数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维生素A、C、D、E浓度的影响 |
3 影响急性胰腺炎患者维生素A、C、D、E浓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10)硒缺乏致鸡胰腺损伤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硒在体内的吸收及代谢 |
1.2 硒在体内的存在形式 |
1.2.1 主要的硒酶及其功能 |
1.2.2 非酶硒蛋白及其功能 |
1.3 硒与胰腺 |
1.3.1 硒对胰腺形态和结构的影响 |
1.3.2 硒对胰腺外分泌机能的影响 |
1.3.3 硒对胰腺内分泌机能的影响 |
1.3.4 硒与胰腺有关的疾病 |
1.4 硒缺乏致胰腺损伤的机理 |
1.4.1 硒与氧化应激 |
1.4.2 硒与细胞凋亡 |
1.5 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1.1 主要仪器 |
2.1.2 主要试剂 |
2.2 试验的总体设计 |
2.3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
2.4 检测项目和方法 |
2.4.1 临床症状的检查 |
2.4.2 病理学的检查 |
2.4.3 胰腺脏器系数的检测 |
2.4.4 全血和胰腺中硒含量的检测 |
2.4.5 血清和胰腺抗氧化功能的检测 |
2.4.6 血清和胰腺中自由基的检测 |
2.4.7 胰岛B 细胞功能的检测 |
2.4.8 纤维化相关指标的检测 |
2.4.9 细胞凋亡的检测 |
2.4.10 实时定量PCR 染料法检测胰腺PHGPx、TR_1、Caspase-3、Caspase-8、Fas、FasL 基因mRNA 的表达量变化 |
2.5 试验数据的分析及统计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缺硒临床症状的观察 |
3.2 缺硒鸡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 |
3.2.1 病理解剖学变化 |
3.2.2 胰腺病理组织学变化 |
3.2.3 胰腺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 |
3.3 胰腺组织脏器系数的测定结果 |
3.4 全血和胰腺中硒含量的检测结果 |
3.5 抗氧化功能的检测结果 |
3.5.1 血清和胰腺中GSH-Px 活性的检测结果 |
3.5.2 血清和胰腺中GSH 含量的检测结果 |
3.5.3 血清和胰腺中SOD 活性的检测结果 |
3.5.4 血清和胰腺中CAT 活性的检测结果 |
3.5.5 血清和胰腺中MDA 含量的检测结果 |
3.6 自由基的检测结果 |
3.6.1 血清和胰腺中NO 含量的检测结果 |
3.6.2 血清和胰腺中抑制羟自由基(OH·)能力的检测结果 |
3.6.3 血清和胰腺中H_2O_2 含量的检测结果 |
3.7 胰岛B 细胞功能的检测结果 |
3.7.1 血清和胰腺胰岛素含量的检测结果 |
3.7.2 血清和胰腺C 肽含量的检测结果 |
3.8 纤维化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 |
3.8.1 血清和胰腺中Hyp 含量的检测结果 |
3.8.2 血清中LN 含量的检测结果 |
3.8.3 血清中HA 含量的检测结果 |
3.9 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 |
3.9.1 电镜检查结果 |
3.9.2 DNA Ladder 检测结果 |
3.9.3 TUNEL 法检测结果 |
3.10 实时定量PCR 染料法检测鸡胰腺组织PHGPx、TR1、Caspase-3、Caspase-8、Fas、FasL 基因mRNA 的表达量变化 |
3.10.1 鸡胰腺相关基因PCR 产物鉴定结果 |
3.10.2 鸡胰腺相关基因实时定量PCR 检测结果 |
4 讨论 |
4.1 鸡硒缺乏模型的建立 |
4.2 硒缺乏对鸡胰腺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
4.3 硒缺乏对鸡血清和胰腺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4.3.1 硒缺乏对鸡血清和胰腺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4.3.2 硒缺乏对鸡血清和胰腺自由基含量的影响 |
4.3.3 硒缺乏对鸡胰腺组织PHGPx、TR_1 mRNA 表达的影响 |
4.4 硒缺乏对鸡血清和胰腺胰岛素、C 肽含量的影响 |
4.5 硒缺乏对鸡胰腺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影响 |
4.6 硒缺乏对鸡胰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
4.7 硒缺乏对鸡胰腺内Caspase-8、Caspase-3、Fas、FasL mRNA 的表达量的影响 |
4.7.1 硒缺乏对鸡胰腺内Caspase-8、Caspase-3 m RNA 的表达量的影响 |
4.7.2 硒缺乏对鸡胰腺内Fas、FasL mRNA 的表达量的影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维生素E对急性胰腺炎治疗及其机制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1036例重症中毒临床分析及目标导向性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的探索[D]. 吕冰. 吉林大学, 2021(01)
- [2]Se-Se MSN对胰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李坤.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雪菊黄酮粗提物提取纯化及其抗衰老作用研究[D]. 高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12)
- [4]三种方法预防静脉留置针短期输注营养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D]. 潘杰. 青岛大学, 2020(01)
- [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急性肝损伤的影响[D]. 李亚楠.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6]双氢杨梅树皮素对LPS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 唐艺文.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2)
- [7]NF-κB的激活和氧化应激与抗氧化剂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J]. 尹靖阳,龚建平,刘皎.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7(11)
- [8]Toll样受体4在大鼠急性胰腺炎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 夏飞. 苏州大学, 2018(12)
- [9]急性胰腺炎患者多种维生素代谢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张芳. 青岛大学, 2017(01)
- [10]硒缺乏致鸡胰腺损伤机理的研究[D]. 张利娜. 东北农业大学,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