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次方程实根的一些结论

关于三次方程实根的一些结论

一、关于三次方程实根的几个结论(论文文献综述)

韩静波[1](2021)在《基于化归与转化思想的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化归与转化思想是进行逻辑推理的一种重要思维模式,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和方法,基于化归与转化思想,面对抽象、陌生、复杂的问题,我们通常会想办法将其转化为直观、熟悉、简单的问题.函数问题的核心是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研究与应用,面对陌生、未知的函数,我们通常要将其转化为熟悉、已知的函数,本文研究如何利用化归与转化思想研究具体的函数,总结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彭艳贵[2](2020)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复数内容与学生理解的若干相关问题探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学核心素养是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核心内容,既与个体发展的培养目标紧密关联,又是高中数学课程发展的方向。按照核心素养理念,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阶段的复数关联着代数、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等多个知识主题,表现出广泛的联系性,在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复数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知识理解和个体发展都是重要的。在历年的高中数学课程修订的过程中,复数虽然一直被认为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基本部分,但它的内容体系从建国以来就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反映了人们对高中复数的价值取向和课程发展的思考过程。在近些年的高中数学课程发展中,随着复数部分的删减,复数成为“容易教的难点课”,教起来简单,但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却存在明显的问题。课程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教育是一种改变人们行为模式的过程,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是教育目标的基本来源。课程内容是构成课程的基本要素,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基于学生的复数理解水平和行为表现的研究,对高中复数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是对当前高中复数课程研究的深入发展。因此,本文开展如下四个方面的研究。第一,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从学生个体发展需求、数学的教育功能和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要求三个方面确立高中复数教育价值的判断依据,从理论上初步讨论高中复数的教育价值。高中复数学习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知识结构发展、数学观念变化、思维品质提升、渗透数学应用意识和完善人才培养过程六个方面表现出重要的价值。高中复数教育价值的理论分析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第二,本研究从课程文本方面对我国历年十一个版本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的复数部分从课时数量、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三个方面进行了纵向的比较,历年的复数课程虽然在这三个方面存在一定的变化和波动,但都对复数作为“数”的概念的发展进行明确,表现了对数系扩充的目标要求,对复数的表示、复数的运算也都提出了相对较高的教学要求。研究中还对国际上基础教育比较发达的中国、美国、新加坡、英国和澳大利亚五个国家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复数部分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不同国家高中复数的课程目标,了解各个国家的高中复数的基本目标情况,为我国高中复数课程发展提供参考。第三,作为进一步的实践求证,研究中在理论上分析和构建了高中生复数理解水平的框架,明确高中复数理解的四个水平:感知水平、表征水平、联结水平和应用水平。以此为基础,在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当前的教学实践,编制了高中生复数理解水平测试卷,选择合适的研究样本进行调查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多数学生在高中生复数理解的感知水平和表征水平上表现较好,可以较自如地处理一些常规的复数问题,对于一些知识的记忆和方法的基本应用表现较好。但在高中复数的关联水平和应用水平上,学生的测试表现相对较弱。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学生在复数问题解决的表现中,能够识记基本的结论,但在稍微复杂的问题中缺少必要的判断,在复数问题求解的思维表现上比较普通,在需要较高数学能力的问题上表现不足,对于复数几何意义这个重要内容的理解不够完善,对虚数单位i等复数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也缺少必要的理解,在处理联系其它知识主题内容的复数问题时也较普遍地存在困难。第四,本研究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的结果,整理了高中复数的基本内容,构建高中复数的基本框架,结合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理念,提出高中复数课程及其内容的发展的基本主张。在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应该坚定复数课程的基本地位,为了充分体现高中复数的教育价值,应该关注高中复数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性,重视高中复数的核心概念,丰富复数几何意义和复数与方程等与复数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同时也应该关注复数的广泛关联性和历史文化价值。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性体现:创新性之一,当前关于高中阶段复数内容的研究整体不多,且较集中于高中复数教学设计的研究。本文以已有研究为基础,从理论分析、课程文本比较、复数学习评价、复数课程内容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相关研究起到了必要的补充作用;创新性之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改变学生的行为,因此,基于学生发展的需求考虑,尤其是基本的知识需求方面,研究中对学生的复数理解水平进行测试,对学生的典型表现进行分析,讨论影响学生高中复数理解水平的知识方面因素。在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好地探索意义;创新性之三,本文经过较为系统的研究,采用特定的方法对高中复数相关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相关结论为高中复数课程改革提供了较为直接的依据,而不仅仅是依赖于经验。

美合日阿依·穆太力普[3](2020)在《CO2地质封存气-液-固相界面特性及其对渗流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排放的CO2造成全球温暖化问题日益显着,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动CO2减排工作。地质封存与强化采油是实现CO2深度减排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其中涉及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引起研究者广泛的兴趣。在CO2咸水层封存过程中,气-液-固相界面特性,如气液界面张力、岩石接触角等直接影响地层孔隙内流体分布、毛细管力的方向和大小,从而决定封存的可注入性、容纳力和安全性。为了更好的预测封存能力、评价封存安全性,本文重点对封存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的CO2-咸水/油相间界面张力、岩石接触角、CO2溶解度及溶解CO2的咸水pH值、CO2-油混相压力等相界面特性进行实验和数值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孔隙网络模型对地质封存条件下CO2、咸水两相渗流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岩石润湿特性与界面张力对相对渗透率、毛细管力的影响。开发了基于滴形分析的界面张力、接触角实验系统。基于轴对称滴形分析法测量了CO2-咸水/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CO2-咸水两相的界面张力具有随温度和咸水浓度增大,而随压力减小的变化趋势。当达到某个压力阈值后出现伪平稳态,即界面张力不再随压力变化。界面张力增量随咸水浓度呈线性增长趋势且与离子种类相关。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 CO2-咸水界面张力与温度、压力以及咸水浓度之间的关联式。能够在较宽的温度、压力和离子浓度范围内实现CO2-咸水界面张力准确预测。通过坐滴滴形分析法测量了水/咸水在气态、液态及超临界态CO2氛围内与Berea岩心、石灰石以及石英表面的接触角。研究了温度、压力、咸水浓度以及CO2相态对岩心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岩心接触角大小随温度和压力变化有较大差别,但从整体趋势来看,当CO2从气或液态变成超临界态时,岩心润湿性由亲水性向疏水性转变。结合文献和本文实验数据,对Peng-Robinson控制方程和Spycher&Pruess溶解度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 CO2-水/咸水溶解度和界面张力预测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平均相对偏差的绝对值AAD%从5%降低到2%。采用基于Pitzer模型的地质化学模拟器PHREEQC计算了咸水层封存条件下CO2咸水的pH值,并与用高温高压电极法的测量值进行了对比。发现pH随压力和咸水浓度减小,随温度增大。在相同条件下,CO2-KCl体系的pH值比CO2-NaCl要大。含有较高浓度K+离子的储层咸水会减弱注入CO2后的咸水酸化程度,有利于盖层保证其密封性。采用上述滴形分析实验系统,对CO2-油混相过程的界面张力进行测量,并根据界面张力消失判断最小混相压力。实验结果表明,CO2-油之间的界面张力随压力快速减小直至为零,两相界面消失,此时对应的压力即为最小混相压力。实验发现CO2-油界面张力在低压段随温度减小,在高压段随温度增大,这个转变压力分布在4-6MPa之间,而且在高温段随碳系数增大。CO2-油的最小混相压力随温度呈线性增大趋势,而且直线斜率随碳系数增大。基于界面张力线性回归的计算方法和基于界面消失的实验方法都可以用于估算CO2-油的最小混相压力中。通过CT扫描获得的石英、长石、白云石以及Berea岩心的孔隙结构,基于最大球算法提取孔隙网络模型,以上述界面张力与接触角实验和预测结果作为输入参数,进行了孔隙网络模型气-液两相流渗流特性模拟。获得了封存条件下的相对渗透率和毛细管压力曲线。模拟结果显示:亲水储层更有利于CO2的毛细捕获,是长期、安全封存CO2的首要选择地。本文通过实验和建模的方法得到了地质封存条件下CO2-咸水/油-岩心系统的界面张力、接触角、pH和溶解度等大量热力学物性参数,为储层长期和安全封存CO2能力评估及其封存路径预测提供了数据和理论支撑。

刘家琦[4](2020)在《高三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基于月考试卷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数学核心素养自提出以来,在国内外教育界便引起了热潮,它是当前国内外课程改革的焦点,也是学生适应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承担着为祖国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也必须认真贯彻这一要求,故就数学这一学科而言,必须加强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现状的评价及培养。本研究在结合大量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以学生在学校中所经历的月考测试为分析材料,以新课标中的数学核心素养测评框架作为本文的评价框架,调查学生核心素养现状。由于测试卷中对于数学抽象素养的考察不多,数据无法支撑说明数学抽象素养现状,故本文将对除去抽象素养外的五大数学核心素养进行评价研究,了解五大数学核心素养的水平现状以及在经历高三一轮复习之后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以解题错误为工具评价学生的五大数学核心素养并得到结论提出相应建议。通过对测试卷的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1)五大素养总体表现比较好的是数学运算素养和直观想象素养;(2)五大素养中,呈现出性别差异的有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素养,其中逻辑推理素养差异最为明显;(3)大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复习在解答水平一和水平二的题目时表现出进步;(4)在综合的情境中,学生的应变能力比较一般。最后根据所得结论,结合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进行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夯实学生基础,培养核心素养;(2)注重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在综合情境中的应变能力;(3)避免思维定势,规范数学解题过程;(4)引导学生多多进行总结与反思。

刘鹤,卢良琦[5](2020)在《利用函数的不动点法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文中研究指明利用函数的不动点法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是高中数学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适用于数列中后一项与前一项存在关于项数的数量关系再求通项公式的情形,本文证明了在含有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单项式中且两者在次数相同(单调性函数的不动点问题)情况下的三种情形并给出了规律性的结论.把后一项与前一项都看成同一未知数再转化成一元二次方程后,当Δ>0,通项公式既可能为常数列,也可能为分子与分母都有指数形式的分式,当Δ=0,通项公式既可能在某项中不存在,也可能是常数列,还可能是基于反比例函数的某种平移的结果,当Δ<0,通项公式既可能为周期数列,也可能是相对其他情况下最复杂的数列.通项公式在形式上的不同不仅取决于Δ,还取决于首项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大小关系或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的乘积是否为一.

赵吕慧子[6](2019)在《对一道模考题的探究与思考》文中认为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题的策略,结合解题需求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联想,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迁移,提升解题能力.下面,笔者以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一模试题的第19题为例,探讨一类"减元"方法和把x1,x2看作某个方程的两个实根的数学思想的应用.一、试题解析1.试题展示

马霞[7](2019)在《两类汉坦病毒传播模型行波解的存在性》文中指出本文分为四章,主要研究了两类汉坦病毒传播模型行波解的存在性.第一章,介绍了汉坦病毒传播模型的研究背景、相关的发展动态和目前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然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工作.第二章,研究了基于疫区控制措施的具有反应-扩散的汉坦病毒传播模型其中S(t,x),I(t,x)分别表示t时刻,x位置的易感鼠类和染病鼠类的密度,N=S+I,d为鼠类的扩散速率,b为鼠类的自然出生率,d0为鼠类的自然死亡率,e为人类对鼠类的捕杀率,K为环境容纳量,β为染病鼠类对易感鼠类的传染率.b,d,d0,e,K,β均为正常数且b>d0+e.我们将通过上下解方法、Schauder不动点定理并结合一些分析技巧给出模型行波解的存在性以及最小波速.通过构造negative one-sided Laplace证明了行波解的不存在性.第三章,考虑环境中的病毒对汉坦病毒传播的影响,研究了间接传染下具有反应-扩散的汉坦病毒传播模型其中S(t,x),I(t,x)分别表示t时刻,x位置的易感鼠类和染病鼠类的密度,N(t,x)表示鼠类的总数,N=S+I.D1和D2分别为易感鼠类和染病鼠类的扩散速率,b1为鼠类的自然出生率,d1为鼠类的自然死亡率,d2为人类对鼠类的捕杀率,d3为因病死亡率,d4为病毒衰减率,K为环境容纳量,β1为染病鼠类对易感鼠类的传染率,βw为环境中的病毒对易感鼠类的传染率,m为转换率.D1,D2,b1,d1,d2,d3,d4,K,βI,βW,m均为正常数.本章利用Schauder不动点定理和negative one-sided Laplace证明了行波解的存在性与不存在性,并对其模型做了数值模拟.第四章,总结前两章研究得到的结果,并给出了自己后续的研究方向.

范微[8](2019)在《关于图的几类能量的界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研究了图的几类能量的界.分别为双星图的拉普拉斯能量与拟拉普拉斯能量的上界,以及一般图的无符号拉普拉斯能量的界,图的距离能量、距离拉普拉斯能量以及距离无符号拉普拉斯能量的(可达)下界.第一章,介绍了图论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通过探讨双星图的左右星图中叶的个数相等和不相等时所得到的图的拉普拉斯特征多项式,并应用代数方程的求解理论,得到当两边的叶的个数相等时双星图的拉普拉斯能量、拟拉普拉斯能量和拉普拉斯Estrada指标的精确表达式,以及两边的叶的个数不相等时的拉普拉斯能量和拟拉普拉斯能量的上界.第三章,研究了图的无符号拉普拉斯能量的上下界,针对图的无符号拉普拉斯矩阵减去平均度对角矩阵所构成的矩阵为非奇异矩阵时,利用代数运算和函数单调性对不等式进行放缩,得到了图的无符号拉普拉斯能量的上下界,并通过具体图例来说明本文结论优于现有文献中的结果.第四章,通过代数运算和函数的单调性,对不等式进行放缩.得到图的距离能量、距离(无符号)拉普拉斯能量的界,并且给出了等号成立时图的结构.最后举例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本文的结果优于现有的一些结论.

匡佳佳[9](2019)在《上海和中国台湾数学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业水平考试是衡量高中生学业质量的标准,经2014年国务院对高考制度进行改革,成为大学招生的重要依据,其地位得到显着提升。而台湾于2002年实施多元大学入学方案以来,其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的命制已有一定的经验,故研究两地的数学学考试卷既有助于二者优势互补,可以为今后的学业水平考试的改革提供借鉴,又能对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以中国上海和中国台湾的2013年至2017年数学学考试卷为研究对象,首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包含两个维度的分析框架。结构维度包含题型、分值两个指标,内容维度包含知识点分布情况、综合难度、数学思想方法、核心素养等几个指标。其次,根据这些指标分别对两地的学考卷试题进行统计,最后,对试题编制和教师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的研究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第一,在题型及分值方面,中国上海数学学考试卷的题量比中国台湾多,考试时间较之中国台湾稍短,题型方面较之多了解答题,少了多选题,且选择题只有四个选项,较之少了一个选项。第二,在知识点分布方面,中国上海数学学考试卷较之台湾,其在函数与导数这个模块的考查范围稍小,在三角函数模块的考查方面较之更难,在统计概率模块的考查方面较之题量更少。第三,在试题的综合难度方面,中国上海数学学考试卷中属于“探究”维度的“识记”水平的题量较之中国台湾多,但属于“理解”水平的题量较之要少;在以现实情境为背景的试题的题量方面较之台湾要少;在“知识点含量”水平上,较之台湾差异不大。第四,在数学思想方法方面,中国上海数学学考试卷较之中国台湾更注重对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考查。第五,在核心素养方面,中国上海数学学考试卷更注重对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和数学运算素养的考查,而中国台湾数学学考试卷更注重对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和数据分析素养的考查。

罗文军[10](2015)在《导数在三次函数零点问题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一、三次函数零点个数的几个结论任意的三次函数y=ax3+bx2+cx+d(a>0)的图像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恰有两个交点、有三个不同交点的条件分别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因为y=ax3+bx2+cx+d,所以f’(x)=3ax2+2bx+c。1.当a>0且b2-3ac>0时,设方程f’(x)=3ax2+2bx+c=0的两根分别为

二、关于三次方程实根的几个结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三次方程实根的几个结论(论文提纲范文)

(2)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复数内容与学生理解的若干相关问题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五、研究方法
    六、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复数的历史发展过程概述
    二、高中复数课程内容组织的研究
    三、高中复数课程的比较研究
    四、高中复数教与学的研究
    五、数学理解的研究
    六、小结
第三章 核心素养与高中复数教育价值
    一、复数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二、高中复数教育价值判断的依据
    三、高中复数教育价值的阐释
第四章 高中复数课程文本的比较研究
    一、我国历年高中复数课程文本的纵向比较
    二、高中复数课程文本的国际横向比较
第五章 高中生复数理解水平研究
    一、测评的意义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三、研究方法设计
    四、测试的指标分析
    五、测试结果统计
    六、分析与结论
    七、高中生复数理解水平测试表现的讨论
第六章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复数课程内容分析
    一、源于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思考
    二、基于研究实践的探索
    三、高中复数的基本内容及其层级关系
    四、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复数课程内容发展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中生复数理解水平测试卷(预测试)
    附录二 高中生复数理解水平测试卷(正式测试)
    附录三 我国历年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的复数内容
    附录四 美国、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复数内容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CO2地质封存气-液-固相界面特性及其对渗流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CO_2封存条件下的界面张力研究进展
        1.2.2 CO_2咸水层封存条件下储层润湿性研究进展
        1.2.3 CO_2和水/咸水溶解度模型研究进展
        1.2.4 储层条件下饱和CO_2的咸水pH研究进展
        1.2.5 CO_2-油体系界面张力和最小混相压力研究进展
        1.2.6 基于孔隙网络模型的气-水两渗流研究进展
    1.3 研究现状总结
    1.4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2 地质封存CO_2-咸水界面张力与岩心润湿性研究
    2.1 界面张力和润湿性测量方法
        2.1.1 基于ADSA法的IFT测量原理
        2.1.2 基于ADSA法的接触角测量原理
        2.1.3 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
    2.2 界面张力和润湿性实验介绍
        2.2.1 可视窗实验系统
        2.2.2 实验条件和材料
        2.2.3 实验步骤
        2.2.4 两相密度差的获取
    2.3 CO_2-咸水界面张力实验结果分析
        2.3.1 界面张力随温度压力的变化
        2.3.2 阳离子浓度与种类对界面张力的影响
        2.3.3 CO_2-咸水界面张力经验公式
    2.4 岩心润湿性实验结果分析
        2.4.1 不同环境条件下岩心润湿性
        2.4.2 岩心润湿性影响因素
    2.5 本章小结
3 地质封存CO_2溶解度和界面张力模型研究
    3.1 混合相的摩尔体积计算
        3.1.1 α函数的改进
        3.1.2 相互因子K_(ij)
        3.1.3 摩尔体积
        3.1.4 平衡常数K
    3.2 CO_2-H_2O/咸水系统溶解度和界面张力
        3.2.1 摩尔分数的计算
        3.2.2 Margules参数A_M
        3.2.3 逸度系数Φ
        3.2.4 CO_2-H_2O/咸水系统界面张力的计算
    3.3 模型结果
        3.3.1 溶解度模型结果分析
        3.3.2 CO_2-H_2O之间IFT的预测结果
        3.3.3 CO_2-咸水之间IFT的预测结果
    3.4 主要结论
4 地质封存条件下溶解CO_2的咸水pH研究
    4.1 高温高压pH实验台
        4.1.1 电测法实验系统
        4.1.2 实验材料
        4.1.3 实验步骤
    4.2 标定和不确定度
        4.2.1 标定电极
        4.2.2 实验不确定度的计算
    4.3 实验结果和分析
        4.3.1 验证和重复性实验
        4.3.2 温度压力对CO_2+KCl系统pH值的影响
        4.3.3 实验结果与PHREEQC模拟结果对比
        4.3.4 离子强度和种类对pH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强化采油CO_2-油界面张力与最小混相压力研究
    5.1 CO_2-烷烃界面张力和最小混相压力实验
        5.1.1 实验系统和材料
        5.1.2 实验条件和步骤
    5.2 CO_2-烷烃界面张力实验结果分析
        5.2.1 实验结果与文献对比
        5.2.2 温度、压力以及烷烃种类对CO_2-烷烃IFT的影响
        5.2.3 碳系数对CO_2-烷烃IFT的影响
        5.2.4 CO_2-烷烃IFT的变化原因
    5.3 CO_2-烷烃最小混相压力实验结果分析
        5.3.1 CO_2-烷烃MMP的计算结果
        5.3.2 温度、烷烃种类对CO_2-烷烃MMP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界面张力与润湿性对地质封存渗流影响的数值模拟
    6.1 基于孔隙网络的两相渗流模拟
        6.1.1 孔隙网络提取算法
        6.1.2 孔隙微焦点-CT图像
        6.1.3 渗流模拟计算
        6.1.4 气-水两相流传输性质的计算方法
    6.2 储层岩心上的气-液两相渗流模拟结果
        6.2.1 孔隙网络模型提取
        6.2.2 气-液两相渗流模拟条件
        6.2.3 气-液两相渗流模拟结果
    6.3 岩心润湿性对气-液两相渗流特性的影响
        6.3.1 润湿性非均质性对气-液两相渗流的影响
        6.3.2 润湿性各向异性对气-液两相渗流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PHREEQC模型的相关参数
附录B 基于Pitzer模型的PHREEQC模拟器输入文档举例
附录C 基于孔隙网络模型的渗流模拟输入代码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高三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基于月考试卷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1.2 研究数学解题错误的必要性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方法
2.研究综述
    2.1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综述
        2.1.1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及其要素的研究
        2.1.2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评价的研究
        2.1.3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
    2.2 关于数学解题错误的研究综述
        2.2.1 对于数学解题错误的态度
        2.2.2 对于数学解题错误的分类
    2.3 从解题错误的角度研究数学核心素养的现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过程
    3.2 评价框架
    3.3 研究对象
    3.4 测试卷的信度与效度
4 数据结果与分析
    4.1 学生在数学核心素养各水平上的表现评价
        4.1.1 数学运算素养
        4.1.2 直观想象素养
        4.1.3 数学建模素养
        4.1.4 数据分析素养
        4.1.5 逻辑推理素养
    4.2 数学核心素养关于性别的差异分析
        4.2.1 数学运算素养
        4.2.2 直观想象素养
        4.2.3 数学建模素养
        4.2.4 数据分析素养
        4.2.5 逻辑推理素养
5 解题错误分析
    5.1 第一次测试中的解题错误情况
    5.2 第二次测试中的解题错误情况
    5.3 第三次测试中的解题错误情况
    5.4 第四次测试中的解题错误情况
    5.5 第五次测试中的解题错误情况
    5.6 第六次测试中的解题错误情况
6 总结与建议
    6.1 总结
    6.2 建议
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对一道模考题的探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试题解析
    1. 试题展示
    2. 试题分析
    3. 解法探究
二、思想方法的应用

(7)两类汉坦病毒传播模型行波解的存在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预备知识
第二章 汉坦病毒传播模型的行波解
    §2.1 引言
    §2.2 行波解的存在性
    §2.3 行波解的不存在性
第三章 带有环境项的汉坦病毒传播模型的行波解
    §3.1 引言
    §3.2 行波解的存在性
    §3.3 行波解的不存在性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8)关于图的几类能量的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图论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图的能量的发展历史及意义
2 双星图的(拟)拉普拉斯能量
    2.1 预备知识
    2.2 主要结论与证明
    2.3 图例
3 图的无符号拉普拉斯能量的界
    3.1 预备知识
    3.2 主要结论与证明
    3.3 图例
4 图的距离能量、距离(无符号)拉普拉斯能量的界
    4.1 预备知识
    4.2 主要结论与证明
    4.3 图例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上海和中国台湾数学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大陆的学业水平考试改革
        1.1.2 中国台湾的学业水平考试改革
    1.2 研究的问题与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的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搜索
    2.2 学业水平考试的发展历程
        2.2.1 中国大陆学业水平考试
        2.2.2 中国台湾学科能力测试发展历程
        2.2.3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业水平考试
    2.3 关于数学学考试卷的研究
        2.3.1 数学学科
    2.4 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数学学科的比较研究
        2.4.1 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2.4.2 教材的比较研究
    2.5 国内外高中数学试卷的比较研究
        2.5.1 中国大陆高考数学试题的研究
        2.5.2 中国大陆与其他国家地区数学试卷的比较研究
    2.6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目的
    3.2 研究的方法
        3.2.1 文献分析法
        3.2.2 比较研究法
        3.2.3 量化分析法
    3.3 研究对象的选取
    3.4 研究的思路与技术路线
        3.4.1 研究思路
        3.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3.5 研究框架
        3.5.1 分析框架
        3.5.2 试题分析工具
    3.6 数据统计过程
    3.7 研究的信效度
第4章 试卷结构的比较研究
    4.1 考试形式
    4.2 题型和分值
    4.3 知识点分布
    4.4 主干知识点分布情况
        4.4.1 函数与导数
        4.4.2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4.4.3 概率与统计
        4.4.4 解析几何
        4.4.5 数列与极限
        4.4.6 立体几何
    4.5 综合难度的比较
        4.5.1 综合难度的纵向比较
        4.5.2 综合难度的横向比较
        4.5.3 不同难度因素的比较
        4.5.4 学考改革前后中国上海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的试题综合难度比较
第5章 试卷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比较研究
    5.1 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5.2 特殊化与一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5.3 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方法
    5.4 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5.5 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5.6 学考改革前后的中国上海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考查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比较
第6章 核心素养视角下试卷的比较研究
    6.1 试题体现不同核心素养的比较研究
        6.1.1 数学抽象
        6.1.2 逻辑推理
        6.1.3 数学建模
        6.1.4 直观想象
        6.1.5 数学运算
        6.1.6 数据分析
        6.1.7 学考改革前后中国上海数学学考试卷考查核心素养情况比较
    6.2 数学抽象素养水平研究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7.1 结论
        7.1.1 题型和分值
        7.1.2 知识点分布
        7.1.3 试题综合难度
        7.1.4 数学思想方法
        7.1.5 核心素养视角
        7.1.6 小结
    7.2 建议
        7.2.1 试题编制的建议
        7.2.2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2016 年中国上海数学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附录B 2016 年中国台湾学科能力测验数学试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关于三次方程实根的几个结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化归与转化思想的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研究[J]. 韩静波.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 2021(Z2)
  • [2]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复数内容与学生理解的若干相关问题探究[D]. 彭艳贵.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4)
  • [3]CO2地质封存气-液-固相界面特性及其对渗流的影响研究[D]. 美合日阿依·穆太力普.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1)
  • [4]高三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基于月考试卷分析[D]. 刘家琦.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利用函数的不动点法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J]. 刘鹤,卢良琦.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08)
  • [6]对一道模考题的探究与思考[J]. 赵吕慧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19(10)
  • [7]两类汉坦病毒传播模型行波解的存在性[D]. 马霞. 山西大学, 2019(01)
  • [8]关于图的几类能量的界的研究[D]. 范微. 西华大学, 2019(02)
  • [9]上海和中国台湾数学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的比较研究[D]. 匡佳佳.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10]导数在三次函数零点问题中的应用[J]. 罗文军. 高中生之友, 2015(19)

标签:;  ;  ;  ;  ;  

关于三次方程实根的一些结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