堇青石-莫来石窑具材料的显微组织分析

堇青石-莫来石窑具材料的显微组织分析

一、堇青石-莫来石窑具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段雪珂[1](2020)在《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合成用耐火材料抗侵蚀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逐渐由一元(如LiCoO2/LiMnO2/LiNiO2)向三元(LNCM:LiNix CoyMn1-x-yO2)发展,三元正极材料的锂源侵蚀性更强、煅烧时间更长,其合成用匣钵所受的化学侵蚀也更为严重。为了提高匣钵的服役性能,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本文探究了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合成用耐火材料的抗侵蚀性能。为了从机理方面入手改善材料的抗侵蚀性,首先以堇青石-莫来石、Si3N4-SiC、SiO2-SiC和重结晶SiC等四种耐火材料为对象,通过模拟服役条件研究了耐火材料与三元正极材料的侵蚀反应,并采用XRD和SEM分别对侵蚀试验后耐火材料的物相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1)经780°C保温20h侵蚀试验后,四种材料抗侵蚀性高低顺序为重结晶SiC>Si3N4-SiC>SiO2-SiC>堇青石-莫来石,其反应层厚度分别为0.00mm、1.54mm、2.52mm和3.32mm。(2)堇青石-莫来石材料中的Al2O3、SiO2与三元正极材料中的Li2O、NiO、CoO和MnO发生反应并形成反应层,是导致材料逐渐损毁的主要原因。(3)对于三种SiC质材料,主要是材料中或者氧化生成的SiO2与三元正极材料中的Li2O反应生成硅酸锂系化合物,使材料逐渐发生侵蚀。材料中SiO2的多少或形成速度的快慢是决定材料抗侵蚀性优劣的主要因素。重结晶SiC氧化生成SiO2的速度比Si3N4-SiC的慢,因而重结晶SiC样品的抗侵蚀性更好。SiO2-SiC样品本身含有SiO2,更容易与Li2O反应,因而在这三种SiC耐火材料中其抗侵蚀性最差。由既有研究可知,降低材料的气孔率,阻止Li2O向材料内部渗透,避免或减少材料组分与Li2O反应是提高材料抗侵蚀性的有效途径。为此,本文采用浸渍处理工艺对堇青石-莫来石材料和重结晶SiC材料进行了改性,研究了不同浸渍剂以及浸渍时间、次数等对材料性能和结构的影响,并采用气孔率降低率和抗侵蚀性对浸渍效果进行了表征,最后通过XRD和SEM分别对浸渍后耐火材料的物相以及侵蚀试验后的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浸渍处理可有效提高堇青石-莫来石、重结晶SiC的抗侵蚀能力。相较于MgSO4·7H2O饱和水溶液、Mg(H2PO4)2悬浊液,铝溶胶对堇青石-莫来石材料和重结晶SiC材料抗侵蚀性能的改善更加明显;当浸渍剂为铝溶胶时,浸渍次数为3次,浸渍时间为20min,此时材料的抗侵蚀性最佳。(2)以铝溶胶为浸渍剂,浸渍物进入样品内部填充了材料的部分孔隙;而且当浸渍物受热分解成氧化铝与Li2O接触时发生反应并伴有体积膨胀,进一步堵塞材料的孔隙,阻碍Li2O向内渗透,从而有效提高了材料的抗侵蚀性。

解华婧[2](2020)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烧成用匣钵显微结构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钴酸锂是目前市场占比较大的正极材料之一,其烧成过程对匣钵材料的侵蚀较为严重。目前国内使用的匣钵在烧成过程中经常出现剥落起皮现象,甚至匣钵材料直接断裂,不仅影响匣钵材料的强度,使其寿命缩短,且会对正极材料的品质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本文对收集到的国内外匣钵材料进行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剖析,并据此确定实验配方。剖析结果表明,匣钵材料大多为莫来石-堇青石质,此外还添加有刚玉和镁铝尖晶石。本文选用抗热震性优越的堇青石与力学性能优异的莫来石为骨料,添加高岭土、滑石和α-Al2O3为细粉在基质中原位生成堇青石,制备莫来石-堇青石质匣钵试样。并通过添加镁铝尖晶石粉,改善匣钵试样的抗侵蚀性能。通过模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热处理过程的方法,进行莫来石-堇青石质匣钵试样抗侵蚀实验,研究了正极材料钴酸锂对匣钵试样的侵蚀机理。研究表明,以莫来石和堇青石为骨料,添加高岭土、滑石和α-Al2O3在基质中原位生成堇青石,在1350℃保温3 h条件下制备的莫来石-堇青石质匣钵试样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和抗正极材料侵蚀性能,试样的常温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分别为11.2 MPa和50.2 MPa,在900℃下热震循环3次以后的强度保持率达到47.0%。基质中的颗粒分散均匀,有少量近似圆形的气孔(孔径d<50μm),颗粒与基质的结合较紧密。正极材料沿气孔进入匣钵试样内部,经钴酸锂侵蚀3次后,渗透深度约4 mm,反应产物主要有Li4Si O4、β-Li Al Si O4和Li Al O2,填充试样内部的气孔和裂纹,可阻碍正极材料进一步侵蚀匣钵试样,有利于提高匣钵试样的抗侵蚀性。添加镁铝尖晶石粉后,试样的力学强度有所下降,常温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分别为9.2MPa和54.5MPa,热震循环3次以后的强度保持率达到55.7%。经钴酸锂侵蚀3次后,渗透深度约2mm,反应产物仅有Li Al O2,镁铝尖晶石粉的添加有效改善了试样的抗侵蚀性。

段雪珂,王新福,刘国齐,王龙光,陈红伟,钱凡[3](2020)在《锂电池正极材料合成用堇青石-莫来石质匣钵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合成用堇青石-莫来石匣钵的开发与应用现状,重点阐述了该材质匣钵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分析了其损毁机制。认为含锂化合物与堇青石、莫来石反应形成的AlLiO2和LiAlSiO4导致较大的体积膨胀,因而在热应力及机械力的作用下出现剥落、脱皮导致损毁。同时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堇青石-莫来石匣钵的改进技术途径,并指出了正极材料合成用匣钵的发展方向。

赵航[4](2020)在《LiNi0.5Co0.2Mn0.3O2前驱体与匣钵用耐火原料在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研究了Li Ni0.5Co0.2Mn0.3O2(LNCM)前驱体和匣钵所用一元、二元和三元耐火原料以质量比为1.2:1均匀混合后,经过500℃、750℃、900℃和1000℃煅烧,并在最高温度下保温3h后的物理化学变化,同时也研究了原料的比例、保温时间和耐火原料的粒度对LNCM前驱体和耐火原料之间反应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不同温度热处理后试样的物相组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热处理后试样的显微结构,使用能谱分析仪分析鉴定微区的元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研究LNCM前驱体在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可知,前驱体经过500℃煅烧后,大部分Li2CO3和Ni0.5Co0.2Mn0.3(OH)2已经反应完全,生成LNCM,有少量Li2CO3剩余;前驱体经过750℃煅烧后,Ni0.5Co0.2Mn0.3(OH)2和Li2CO3完全反应;在900℃和1000℃,随着温度升高,生成的LNCM的峰越来越尖锐,产物晶粒发育越来越完善。(2)通过研究LNCM前驱体与氧化铝、氧化硅和氧化镁在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可知,氧化铝和氧化硅与合成LNCM在750℃开始反应,LNCM与氧化铝生成少量α-Li Al O2、Co Al2O4、Ni Al2O4、γ-Li Al O2和Li Mn2O4,LNCM与氧化硅反应生成少量Li2Si O3;随着温度升高到900℃,产物的量增加,LNCM与氧化铝反应生成的α-Li Al O2转化成γ-Li Al O2。LNCM与氧化硅反应生成Li2Si3O5、Co2Si O4、Ni2Si O4和Li Mn2O4,LNCM反应完全;温度升高到1000℃,产物的种类没有变化,LNCM与氧化铝反应中有少量LNCM的剩余,氧化铝已经反应完全,LNCM与氧化硅反应有一部分氧化硅转变成方石英。从显微结构看,氧化铝和氧化硅表面生成的产物晶粒随温度升高,逐渐长大,在1000℃,氧化硅试样有部分玻璃相产生。LNCM前驱体和氧化镁经过500℃、750℃、900℃和1000℃煅烧,没有发生反应。(3)通过研究LNCM前驱体与莫来石、红柱石、锆英石、镁铝尖晶石和镁橄榄石在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可知,莫来石、红柱石和镁铝尖晶石与合成的LNCM在900℃开始反应,LNCM与莫来石反应生成了Co Al2O4、Ni2Si O4、Li Al Si O4、Li2Si O3和Li Mn2O4,LNCM与红柱石反应生成了Li Al Si O4、Co Al2O4、Ni2Si O4、Li Mn2O4和Co2Si O4,LNCM和镁铝尖晶石生成了Li Mn2O4、Co Al2O4、Ni Al2O4和α-Li Al O2;随着温度升高到1000℃,产物的种类不变,生成的量增加,LNCM与莫来石反应中有少量LNCM的剩余,莫来石已经反应完全。LNCM与红柱石反应中有少量LNCM和红柱石的剩余,LNCM和镁铝尖晶石反应中α-Li Al O2转化成γ-Li Al O2,有镁铝尖晶石和LNCM剩余。锆英石和镁橄榄石与合成的LNCM在750℃开始反应,LNCM与锆英石反应生成Li2Si O3,LNCM和镁橄榄石反应生成了Ni2Si O4、Co3O4、Li2Co Si O4、Li2Si O3和Li Mn2O4;在900℃,LNCM与锆英石反应生成Li2Si O3、Co2Si O4、Ni2Si O4和Li Mn2O4,Li2Si O3与镁橄榄石反应生成Li2Si2O5,Li2Si O3与Mg O反应生成Li2Mg Si O4;在1000℃,产物的种类没有变化,生成的量增加,锆英石与LNCM已经完全反应。LNCM和镁橄榄石反应中有少量镁橄榄石剩余,LNCM反应完全。从显微结构看,在莫来石、红柱石、镁铝尖晶石、锆英石和镁橄榄石上生成的产物晶粒随温度的升高,逐渐长大。(4)通过研究LNCM前驱体与堇青石和锂辉石在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可知,堇青石和锂辉石与合成的LNCM在750℃开始反应,LNCM与堇青石反应生成Li Al Si O4、Li Mn2O4、Co3O4、Mg Al2O4和Ni2Si O4。LNCM与锂辉石反应生成Li Al Si O4、Li Mn2O4、Ni2Si O4、Li2Si O3和Co3O4;在900℃,产物的种类大致相同,生成的量增加,LNCM与堇青石反应中Co3O4与堇青石反应生成Co2Si O4,堇青石反应完全。LNCM与锂辉石反应中Li Al Si O4与锂辉石反应生成Li2Al2Si3O10,LNCM反应完全;在1000℃,产物种类不变,LNCM与堇青石反应中有少量LNCM剩余,有少量玻璃相产生。LNCM与锂辉石反应中,Co3O4和Li2Si O3反应生成了Li2Co Si O4,锂辉石已经完全反应。从显微结构看,在堇青石和锂辉石表面生成的产物晶粒随温度升高,逐渐长大。(5)通过研究原料比例、保温时间和粒度对LNCM前驱体与耐火原料之间反应的影响可知,不同比例的前驱体与氧化铝、莫来石和堇青石反应生成的产物大致相同,随着试样中前驱体比例的逐渐增加,从1:2,1.2:1,到2:1,从显微结构看,产物晶粒有逐渐长大的趋势。LNCM前驱体和耐火原料随着保温时间从3h增加到6h和9h,产物的种类不变,生成的量增多,晶粒尺寸增加。粒度为44μm的Mg Al2O4与LNCM没有发生反应,镁铝尖晶石粒度减小到5μm,两者开始反应,生成α-Li Al O2,晶粒尺寸增加。

丁达飞[5](2020)在《抗三元正极材料侵蚀的KAlSi2O6-铝硅质匣钵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铝硅质匣钵在承烧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如Li NixCoyMn1-x-yO2,LNCM)过程中存在Li+的渗透及与铝硅酸盐相发生侵蚀反应的问题,致使其使用寿命较低。为改善匣钵的抗侵蚀性,提高其使用寿命,本文合成了抗侵蚀性能优异的KAlSi O4和KAlSi2O6材料(简称KAS2和KAS4),揭示了KAS4(KAS2)抗LNCM侵蚀的机理。以KAS4(KAS2)为抗侵蚀组元引入莫来石-刚玉匣钵材料中,构建莫来石-KAS4核壳结构,研究了该核壳结构对匣钵材料抗侵蚀性及物理性能的影响。进一步,采用KAS4对Si O2含量依次增大的天然铝硅酸盐材料-红柱石(Si O2≈40 wt%)和固体废弃物煤矸石(Si O2≈60 wt%)改性,设计红柱石/煤矸石-KAS4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研究了核壳结构的稳定性和抗侵蚀性,探究了复合材料取代莫来石制备铝硅质匣钵材料的物相、结构及性能,意图达到煅烧LNCM匣钵材料高品质、低成本及节能减排的宗旨。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研究了KAS2和KAS4与LNCM在800-1100℃的界面反应行为。KAS2和KAS4与LNCM前驱体及形成的LNCM材料基本不发生化学反应,Li+很难通过固溶的方式进入KAS2和KAS4的晶体结构,揭示了KAS2和KAS4对Li+具有非常优异的抗侵蚀性能,其可作为煅烧LNCM匣钵抗侵蚀组元。基于KAS2与莫来石反应形成原位KAS4的机理,在莫来石-刚玉匣钵材料中引入KAS2构建莫来石-KAS4核壳结构,研究了核壳结构的稳定性及对匣钵材料抗侵蚀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影响。莫来石-KAS4核壳结构在LNCM煅烧温度下保持稳定,KAS4壳层可完全隔绝莫来石与LNCM界面反应,赋予匣钵材料非常优异的抗侵蚀性能。原位KAS4壳层形成过程产生4.88%的体积膨胀使结构中形成微小孔隙或微裂纹,有助于缓解热应力,提高了匣钵材料抗热震性;同时壳层结构可促进骨料与基质的联结,提高了匣钵材料结构强度。原位KAS4引入量为8.3~12.4 wt%时,莫来石-刚玉-KAS4材料兼具优异的抗侵蚀性、抗热震性及较高的常温和高温结构强度。构建红柱石-KAS4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制备铝硅质匣钵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性能。由于Si O2含量比莫来石高,红柱石与LNCM的侵蚀反应更为严重,基于红柱石-KAS4核壳结构设计,在红柱石颗粒表面构建KAS4壳层,红柱石与KAS4可稳定共存,改善了红柱石易受侵蚀的问题。经1450℃烧成红柱石-KAS4-刚玉匣钵材料,红柱石-KAS4核壳结构在热处理过程中可保持稳定。设计复合材料中KAS4含量为6~9 wt%时,KAS4基本完全包覆本实验1-0 mm的红柱石,赋予匣钵材料良好的抗侵蚀性能;同时,相比于莫来石-刚玉匣钵材料,红柱石-KAS4-刚玉材料的抗热震性适宜,烧结性更好,常温和高温强度更高。构建煤矸石-KAS4核壳结构复合材料,探究了复合材料及制备铝硅质匣钵材料的物相、结构和性能。高Si O2含量的煤矸石(本工作统指煅烧后)与LNCM侵蚀反应非常剧烈,通过构建煤矸石-KAS4核壳结构,得益于KAS4壳层保护,煤矸石的抗侵蚀性能显着提高。构建的核壳结构中核、壳之间形成过渡层(K(AlxSiy)Oz物质),在煅烧LNCM过程中可保持稳定。经1350℃烧成煤矸石-KAS4-刚玉匣钵材料,K元素扩散反应造成核壳结构中KAS4壳层厚度减小,过渡层厚度增加,揭示煤矸石-KAS4核壳结构的稳定性较弱;同时,扩散反应引起较强的促烧结作用,显着提高了匣钵材料结构强度。复合材料中KAS4含量为9wt%左右时,匣钵材料中煤矸石-KAS4核壳结构可以留存,赋予匣钵材料良好的抗侵蚀性能;相比于莫来石及红柱石复合材料制备的匣钵材料,煤矸石-KAS4-刚玉材料的常温和高温强度更高,抗热震性更为优异。本文以KAS4(KAS2)为抗侵蚀组元,通过设计铝硅酸盐相-KAS4核壳结构,显着提高了铝硅酸盐材料抗侵蚀性,改善了传统莫来石-刚玉匣钵的抗侵蚀性能;同时研究发现铝硅酸盐材料中Si O2的含量越低,构建的核壳结构愈稳定。通过调控核壳结构中KAS4含量及匣钵材料烧成工艺,设计的红柱石/煤矸石-KAS4复合材料有望取代莫来石制备兼具抗LNCM侵蚀性能优异和物理性能良好的铝硅质匣钵材料,对节能减排、废物利用及降低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

刘平安,吴鸿丰,岑思谨,曾令可,陈皇忠[6](2019)在《创新型节能框架式窑具在陶瓷烧成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本文在对比陶瓷烧成中传统窑具及创新型框架式窑具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创新型框架式窑具在陶瓷行业的推广应用及取得的非常显着节能效果,是绝大多数陶瓷行业烧成中节能改造及新上生产线值得借鉴的有效措施之一。

秦梦黎[7](2018)在《堇青石合成及晶须原位增强堇青石质隔热材料的研究》文中提出堇青石是MgO-Al2O3-SiO2体系中一种重要的三元化合物,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是优良的高温抗热震材料。堇青石陶瓷材料作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和催化剂载体等方面的使用,使堇青石质材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由于人工合成堇青石所用的原料化学矿物组成较复杂,且堇青石的烧成温度范围较窄,使得制备的堇青石材料难以获得低的热膨胀系数和优良的力学性能。堇青石轻质材料既具有堇青石的优良性能,又具有轻质材料抗腐蚀、耐高温、隔热良好等性能,因此,获得高品质堇青石的同时,制得显微结构优异、性能优良的堇青石质隔热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首先采用不同原料和工艺合成堇青石材料,优化了原料配比和工艺流程,探究了合成堇青石的物相演变过程;然后通过引入添加剂ZrO2、WO3和陶瓷纤维,探讨了添加剂的引入量、引入方式及陶瓷纤维的种类对堇青石材料热膨胀系数和显微结构的影响;通过引入陶瓷纤维和AlF3,并采用淀粉固结成型工艺制备了堇青石质隔热材料和堇青石-莫来石轻质隔热材料,形成具有陶瓷纤维/莫来石晶须分级结构的复合材料,探究该结构的形成机理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以蓝晶石、红柱石、粘土、滑石为原料合成制备了堇青石材料。合成堇青石所用的原料和工艺对其性能影响较大,以滑石和蓝晶石为原料可制得致密化程度较好的堇青石材料。在一步煅烧的基础上引入预合成堇青石经二步煅烧后,材料中堇青石相的峰强明显增强,当预合成堇青石与原料配比为2:1时材料的体积密度最大,为2.18 g/cm3,显气孔率为13.9%,且堇青石晶粒发育良好,晶粒尺寸较大。(2)以预合成镁铝尖晶石、预合成莫来石和单纯氧化物为原料合成制备了堇青石材料,研究了合成堇青石的相演变过程。研究发现,起始原料中的物相对堇青石的开始形成温度影响不大,均在1250℃左右开始形成,并且在相演变过程中都有镁铝尖晶石相的出现。以预合成镁铝尖晶石或莫来石为起始原料合成的堇青石材料的致密化程度明显优于以纯氧化物为起始原料合成的堇青石材料,并且晶粒发育更完整。(3)研究了ZrO2、WO3和陶瓷纤维的引入对堇青石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影响。ZrO2的引入可以促进堇青石相生成,明显降低了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其中以天然含锆蓝晶石为原料的方式引入所合成的堇青石材料的平均热膨胀系数最小;引入WO3可以降低堇青石的合成温度,同时消除中间相镁铝尖晶石,其中以天然含锆蓝晶石为原料引入15 wt.%WO3制得的堇青石陶瓷材料致密化程度较高,热膨胀系数较小;硅酸铝陶瓷纤维的引入可以明显降低堇青石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同时材料获得较高的强度。(4)采用不同种类淀粉固结成型制得了性能优良的堇青石-莫来石轻质隔热材料。以小麦淀粉为造孔剂和固化剂制备的材料具有分布均匀的气孔、且强度最高,在淀粉燃尽后留下的孔洞中堇青石晶粒发育良好。引入陶瓷纤维在AlF3的作用下,在陶瓷纤维表面生成发育较好的晶须,堇青石-莫来石轻质隔热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显着增强,导热系数降低。(5)采用淀粉固结成型工艺制得具有硅酸铝陶瓷纤维/莫来石晶须分级结构的堇青石质隔热材料。当硅酸铝陶瓷纤维(玻璃态)结晶时,形成了小尺寸的莫来石晶核,而富硅的纤维提供硅源来促进莫来石晶须的形成,在烧结过程中,生成的低熔点的液相可以堵塞AlOF(g)和SiF4(g)的逸出通道,莫来石晶须在硅酸铝陶瓷纤维表面生长良好,晶须部分穿插在发育较好的六方柱状堇青石晶体中。由于原位形成的莫来石晶须构造了一个联锁结构,提高了力学性能,同时,在孔隙中形成的莫来石晶须能在传导过程中分散热量,而较长的传导路径导致材料的导热系数降低。

张伟奇,丁颖颖,陈宁,李素平[8](2018)在《窑具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文中认为随着陶瓷工业的发展,使用环境对窑具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从窑具材质着手,分别介绍了氧化物和非氧化物类窑具材料的性能、应用领域及研究现状,并对窑具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陈宁,丁颖颖,张伟奇,李素平[9](2017)在《堇青石加入方式对堇青石-莫来石窑具材料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满足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烧成的需要,以堇青石、莫来石、高岭土和氧化铝为原料制备堇青石-莫来石窑具材料,研究了堇青石颗粒和细粉加入量对堇青石-莫来石窑具材料的常温性能、高温抗折强度和抗热震性的影响。并用XRD和SEM分析了试样烧后的物相变化与显微结构。结果表明:随着堇青石颗粒或细粉加入量从0到30%(质量分数),试样的线变化率、显气孔率、高温抗折强度增大,体积密度下降;而对常温抗折强度的影响不大,试样的耐压强度分别呈现下降或提高的趋势,试样的抗热震性先增加后降低,当堇青石颗粒含量为20%,细粉含量为20%时,试样的抗热震性最好。

陈宁,李素平,丁颖颖,马成良,葛铁柱[10](2017)在《烧成工艺对堇青石-莫来石窑具材料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以堇青石、莫来石、高岭土和氧化铝微粉为原料制备堇青石-莫来石窑具材料,研究了烧成温度、保温时间对堇青石-莫来石窑具材料的常温性能、高温抗折强度和抗热震性的影响。并通过XRD分析了试样烧成后的物相变化,通过SEM观察了试样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随烧成温度从1340℃提高到1400℃,试样的线膨胀率增加,显气孔率增加,常温抗折、常温耐压强度和高温抗折强度增大,但1370℃烧成后的试样的抗热震性最好;对1370℃烧成的试样,随保温时间从3 h延长到5 h,试样的常温性能、高温抗折强度及抗热震性都有所降低。综合分析,在1370℃下保温3 h烧成的试样性能较为优良。

二、堇青石-莫来石窑具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堇青石-莫来石窑具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合成用耐火材料抗侵蚀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概况
        1.1.1 锂离子电池发展历程
        1.1.2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1.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1.2.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分类
        1.2.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合成用耐火材料的发展概况
        1.3.1 常用的匣钵分类及特点
        1.3.2 匣钵面临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1.3.2.1 匣钵材料面临的问题
        1.3.2.2 匣钵材料的改进
        1.3.3 浸渍法改善材料性能
    1.4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
    2.1 试验原料
    2.2 试验设备
    2.3 试验设计
        2.3.1 试验样品准备
        2.3.2 侵蚀试验
        2.3.3 浸渍试验
    2.4 性能与结构表征
第三章 三元正极材料合成用匣钵的侵蚀机理研究
    3.1 三元正极材料的热分析
    3.2 堇青石-莫来石与LNCM三元正极材料的反应
        3.2.1 外观形貌
        3.2.2 物相组成
        3.2.3 显微结构分析
    3.3 Si_3N_4-SiC与 LNCM三元正极材料的反应
        3.3.1 外观形貌
        3.3.2 物相分析
        3.3.3 显微结构分析
    3.4 SiO_2-SiC与 LNCM三元正极材料的反应
        3.4.1 外观形貌
        3.4.2 物相分析
        3.4.3 显微结构分析
    3.5 重结晶SiC与 LNCM三元正极材料的反应
        3.5.1 外观形貌
        3.5.2 物相分析
        3.5.3 显微结构分析
    3.6 分析与讨论
    3.7 小结
第四章 浸渍处理对匣钵材料侵蚀性能的研究
    4.1 浸渍剂的选择
        4.1.1 浸渍剂种类对气孔率的影响
        4.1.2 三种浸渍剂对材料抗侵蚀性能的影响
    4.2 浸渍工艺参数对材料抗侵蚀性能的研究
        4.2.1 浸渍次数对材料气孔率的影响
        4.2.2 浸渍时间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4.3 浸渍处理对堇青石-莫来石抗侵蚀性能的研究
        4.3.1 物相分析
        4.3.2 显微结构分析
    4.4 浸渍处理对重结晶SiC抗侵蚀性能的影响
        4.4.1 物相分析
        4.4.2 显微结构分析
    4.5 多次侵蚀试验
        4.5.1 堇青石-莫来石样品多次强侵蚀试验
        4.5.2 重结晶SiC样品多次强侵蚀试验
    4.6 分析与讨论
    4.7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烧成用匣钵显微结构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现状
        1.1.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
        1.1.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1.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烧成用匣钵的种类
    1.3 常用匣钵原料
        1.3.1 莫来石
        1.3.2 堇青石
        1.3.3 刚玉
        1.3.4 镁铝尖晶石
    1.4 匣钵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4.1 热震损伤
        1.4.2 侵蚀破坏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第2章 实验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设备
    2.3 试样制备
    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2.4.1 物相组成
        2.4.2 显微结构
        2.4.3 物理性能
        2.4.4 力学性能
        2.4.5 抗热震性
        2.4.6 抗侵蚀性
第3章 国内外匣钵的对比
    3.1 物相组成对比
    3.2 显微结构对比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莫来石-堇青石质匣钵试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中颗粒种类对试样性能的影响
        4.1.1 中颗粒种类对试样物相组成的影响
        4.1.2 中颗粒种类对试样烧失率和线变化率的影响
        4.1.3 中颗粒种类对试样显气孔率和体积密度的影响
        4.1.4 中颗粒种类对试样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的影响
    4.2 堇青石粉加入量对试样性能的影响
        4.2.1 堇青石粉加入量对试样物相组成的影响
        4.2.2 堇青石粉加入量对试样烧失率和线变化率的影响
        4.2.3 堇青石粉加入量对试样显气孔率和体积密度的影响
        4.2.4 堇青石粉加入量对试样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的影响
    4.3 烧成温度对试样性能的影响
        4.3.1 烧成温度对试样物相组成的影响
        4.3.2 烧成温度对试样显微结构的影响
        4.3.3 烧成温度对试样烧失率和线变化率的影响
        4.3.4 烧成温度对试样显气孔率和体积密度的影响
        4.3.5 烧成温度对试样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的影响
        4.3.6 烧成温度对试样抗热震性的影响
        4.3.7 烧成温度对试样抗侵蚀性的影响
    4.4 莫来石-堇青石质匣钵侵蚀机理研究
        4.4.1 宏观形貌表征
        4.4.2 物相组成分析
        4.4.3 显微结构表征
        4.4.4 侵蚀机理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添加镁铝尖晶石的莫来石-堇青石质匣钵试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1 中颗粒配比对试样性能的影响
        5.1.1 中颗粒配比对试样物相组成的影响
        5.1.2 中颗粒配比对试样烧失率和线变化率的影响
        5.1.3 中颗粒配比对试样显气孔率和体积密度的影响
        5.1.4 中颗粒配比对试样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的影响
        5.1.5 中颗粒配比对试样抗热震性的影响
    5.2 烧成温度对试样性能的影响
        5.2.1 烧成温度对试样物相组成的影响
        5.2.2 烧成温度对试样烧失率和线变化率的影响
        5.2.3 烧成温度对试样显气孔率和体积密度的影响
        5.2.4 烧成温度对试样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的影响
        5.2.5 烧成温度对试样抗热震性的影响
    5.3 添加镁铝尖晶石的莫来石-堇青石质匣钵抗侵蚀机理研究
        5.3.1 宏观形貌表征
        5.3.2 物相组成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锂电池正极材料合成用堇青石-莫来石质匣钵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堇青石-莫来石质匣钵开发与应用现状
    1.1 堇青石-莫来石质匣钵的开发
    1.2 面临的主要问题
2 堇青石-莫来石质匣钵材料的改进
    2.1 引入尖晶石
    2.2 结构复合
    2.3 匣钵构造优化
3 总结与展望

(4)LiNi0.5Co0.2Mn0.3O2前驱体与匣钵用耐火原料在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概述
        1.1.1 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简介
        1.1.2 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1.2 匣钵材料概述
        1.2.1 匣钵的分类
        1.2.2 提高匣钵材料抗侵蚀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与匣钵的抗侵蚀研究进展
    1.4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4.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实验内容
3 LiNi_(0.5)Co_(0.2)Mn_(0.3)O_2前驱体与一元氧化物耐火原料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3.1 实验内容
    3.2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的研究
        3.2.1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的TG-DTA分析
        3.2.2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煅烧后的SEM和 EDS分析
    3.3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氧化铝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3.3.1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氧化铝的TG-DTA分析
        3.3.2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氧化铝煅烧后的XRD分析
        3.3.3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氧化铝煅烧后的SEM和 EDS分析
    3.4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氧化硅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3.4.1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氧化硅煅烧后的XRD分析
        3.4.2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氧化硅煅烧后的SEM和 EDS分析
    3.5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氧化镁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3.5.1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氧化镁煅烧后的XRD分析
        3.5.2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氧化镁煅烧后的SEM和 EDS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LiNi_(0.5)Co_(0.2)Mn_(0.3)O_2前驱体与二元化合物耐火原料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4.1 实验内容
    4.2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莫来石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4.2.1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莫来石煅烧后的XRD分析
        4.2.2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莫来石煅烧后的SEM和 EDS分析
    4.3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红柱石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4.3.1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红柱石煅烧后的XRD分析
        4.3.2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红柱石煅烧后的SEM和 EDS分析
    4.4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锆英石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4.4.1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锆英石煅烧后的XRD分析
        4.4.2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锆英石煅烧后的SEM和 EDS分析
    4.5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镁铝尖晶石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4.5.1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镁铝尖晶石煅烧后的XRD分析
        4.5.2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镁铝尖晶石煅烧后的SEM和 EDS分析
    4.6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镁橄榄石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4.6.1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镁橄榄石煅烧后的XRD分析
        4.6.2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镁橄榄石煅烧后的SEM和 EDS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LiNi_(0.5)Co_(0.2)Mn_(0.3)O_2前驱体与三元化合物耐火原料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5.1 实验内容
    5.2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堇青石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5.2.1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堇青石煅烧后的XRD分析
        5.2.2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堇青石煅烧后的SEM和 EDS分析
    5.3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锂辉石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5.3.1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锂辉石煅烧后的XRD分析
        5.3.2 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锂辉石煅烧后的SEM和 EDS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原料比例、保温时间和粒度对LiNi_(0.5)Co_(0.2)Mn_(0.3)O_2前驱体与耐火原料之间反应的影响
    6.1 原料比例对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耐火原料之间反应的影响
        6.1.1 实验内容
        6.1.2 原料比例对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氧化铝之间反应的影响
        6.1.3 原料比例对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莫来石之间反应的影响
        6.1.4 原料比例对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堇青石之间反应的影响
    6.2 保温时间对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耐火原料之间反应的影响
        6.2.1 实验内容
        6.2.2 保温时间对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反应的影响
        6.2.3 保温时间对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氧化铝之间反应的影响
        6.2.4 保温时间对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镁铝尖晶石之间反应的影响
        6.2.5 保温时间对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莫来石之间反应的影响
    6.3 粒度对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耐火原料之间反应的影响
        6.3.1 实验内容
        6.3.2 粒度对LiNi_(0.5)Co_(0.2)Mn_(0.3)O_2 前驱体与镁铝尖晶石之间反应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5)抗三元正极材料侵蚀的KAlSi2O6-铝硅质匣钵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锂电池正极材料
        2.1.1 锂电池正极材料发展
        2.1.2 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方法
    2.2 煅烧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匣钵
        2.2.1 匣钵材料概述
        2.2.2 煅烧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匣钵损毁机理
    2.3 KAlSiO_4和KAlSi_2O_6材料
        2.3.1 KAlSiO_4和KAlSi_2O_6的概述
        2.3.2 KAlSiO_4和KAlSi_2O_6抗侵蚀性概述与分析
    2.4 红柱石与煤矸石
        2.4.1 天然矿物红柱石概述
        2.4.2 固体废弃物煤矸石概述
    2.5 课题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2.5.1 课题研究内容
        2.5.2 课题创新点
3 KAlSiO_4/KAlSi_2O_6与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界面反应行为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过程
        3.2.1 KAlSiO_4和KAlSi_2O_6制备
        3.2.2 KAlSiO_4和KAlSi_2O_6与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界面反应实验
        3.2.3 实验表征与分析手段
    3.3 结果与讨论
        3.3.1 KAlSiO_4和KAlSi_2O_6物相及显微结构表征与分析
        3.3.2 KAlSiO_4与LNCM材料界面反应行为表征与分析
        3.3.3 KAlSi_2O_6与LNCM材料界面反应行为表征与分析
        3.3.4 讨论与分析
    3.4 KAlSi_2O_6/KAlSiO_4 改善铝硅酸盐材料抗侵蚀性分析与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KAlSiO_4/KAlSi_2O_6对莫来石-刚玉匣钵材料物相、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KAlSiO_4/KAlSi_2O_6引入莫来石-刚玉匣钵材料可行性分析
    4.3 实验过程
        4.3.1 莫来石-刚玉-KAlSiO_4/KAlSi_2O_6材料制备
        4.3.2 莫来石-刚玉-KAlSiO_4/KAlSi_2O_6材料与LNCM材料界面反应行为实验
        4.3.3 实验表征与分析手段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莫来石-刚玉-KAlSiO_4/KAlSi_2O_6材料物相和显微结构表征与分析
        4.4.2 莫来石-刚玉-KAlSiO_4/KAlSi_2O_6材料对LNCM材料抗侵蚀性表征与分析
        4.4.3 莫来石-刚玉-KAlSiO_4/KAlSi_2O_6材料物理性能表征与分析
    4.5 莫来石-刚玉-KAlSi_2O_6材料作为煅烧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匣钵的工业应用探讨
    4.6 本章小结
5 红柱石-KAlSi_2O_6复合材料设计及制备煅烧LNCM匣钵材料性能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过程
        5.2.1 红柱石与LNCM材料界面反应行为实验
        5.2.2 红柱石-KAlSi_2O_6复合材料设计及与LNCM材料界面反应行为实验
        5.2.3 红柱石-KAlSi_2O_6-刚玉匣钵材料制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红柱石与LNCM材料界面反应行为表征与分析
        5.3.2 红柱石-KAlSi_2O_6复合材料物相和显微结构表征与分析
        5.3.3 红柱石-KAlSi_2O_6复合材料与LNCM材料界面反应行为表征与分析
        5.3.4 红柱石-KAlSi_2O_6-刚玉匣钵材料物相和显微结构表征与分析
        5.3.5 红柱石-KAlSi_2O_6-刚玉匣钵材料物理性能表征与分析
    5.4 红柱石-KAlSi_2O_6-刚玉材料作为煅烧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匣钵的工业应用探讨
    5.5 本章小结
6 煤矸石-KAlSi_2O_6复合材料设计及制备煅烧LNCM匣钵材料性能的研究
    6.1 引言
    6.2 构建煤矸石-KAlSi_2O_6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可行性分析
    6.3 实验过程
        6.3.1 煤矸石原料理化指标
        6.3.2 煤矸石与LNCM材料界面反应行为实验
        6.3.3 煤矸石-KAlSi_2O_6复合材料设计及与LNCM材料界面反应行为实验
        6.3.4 煤矸石-KAlSi_2O_6-刚玉匣钵材料制备
    6.4 结果与讨论
        6.4.1 煤矸石与LNCM材料界面反应行为表征与分析
        6.4.2 煤矸石-KAlSi_2O_6复合材料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表征与分析
        6.4.3 煤矸石-KAlSi_2O_6复合材料与LNCM材料界面反应行为表征与分析
        6.4.4 煤矸石-KAlSi_2O_6-刚玉匣钵材料物相和显微结构表征与分析
        6.4.5 煤矸石-KAlSi_2O_6-刚玉匣钵材料物理性能表征与分析
    6.5 煤矸石-KAlSi_2O_6-刚玉材料作为煅烧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匣钵的工业应用探讨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创新型节能框架式窑具在陶瓷烧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传统窑具的缺点
3 创新性框架窑具的轻质化
    3.1 莫来石-堇青石质棚板
    3.2 高温莫来石棚板
    3.3 SiSiC反应烧结碳化硅材料
    3.4 创新性框架结构
4 创新性框架式窑具结构在陶瓷行业中的应用[10~12]
    4.1 在日用陶瓷烧成中应用
    4.2 在卫生陶瓷烧成中应用
    4.3 在其他陶瓷烧成中应用
5 展望

(7)堇青石合成及晶须原位增强堇青石质隔热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堇青石材料的研究现状
        1.2.1 堇青石概述
        1.2.2 影响堇青石材料性能的因素
        1.2.3 堇青石的低热膨胀性
    1.3 堇青石的合成与应用
        1.3.1 合成堇青石的主要方法
        1.3.2 本研究合成堇青石的主要原料
        1.3.3 堇青石材料的应用
    1.4 堇青石-莫来石复合材料
        1.4.1 堇青石-莫来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4.2 堇青石-莫来石轻质材料
        1.4.2.1 轻质材料的研究现状
        1.4.2.2 堇青石-莫来石轻质材料
        1.4.2.3 纤维增强轻质材料
        1.4.3 淀粉固结成型工艺概述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采用含锆蓝晶石合成堇青石材料
    2.1 实验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过程与方案
        2.1.3 检测仪器及性能表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合成堇青石材料的物相分析
        2.2.1.1 矿物原料种类对合成堇青石材料的物相组成的影响
        2.2.1.2 二步煅烧工艺对合成堇青石材料的物相组成的影响
        2.2.2 合成堇青石材料的致密化程度
        2.2.2.1 矿物原料种类对合成堇青石材料的致密化程度的影响
        2.2.2.2 二步煅烧工艺对合成堇青石材料的致密化程度的影响
        2.2.3 合成堇青石材料的显微结构
        2.2.3.1 矿物原料种类对和合成堇青石材料显微结构的影响
        2.2.2.3 二步煅烧对堇青石材料的显微结构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堇青石合成的相演变过程研究
    3.1 实验
        3.1.1 实验过程与方案
        3.1.2 检测仪器及性能表征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堇青石合成过程中物相演变的相关研究
        3.2.2 堇青石材料合成过程中的物相演变
        3.2.3 合成堇青石材料的性能和显微结构
    3.3 小结
第四章 低热膨胀系数堇青石材料的制备
    4.1 引入ZrO_2降低堇青石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研究
        4.1.1实验
        4.1.1.1 实验原料
        4.1.1.2 实验过程
        4.1.1.3 检测仪器及性能表征
        4.1.2 结果与讨论
        4.1.2.1 ZrO_2 的引入对材料的反应烧结过程的影响
        4.1.2.2 ZrO_2 的引入对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影响
        4.1.2.3 ZrO_2 的引入对材料显微结构的影响
        4.1.3 小结
    4.2 引入WO_3降低堇青石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研究
        4.2.1 实验
        4.2.1.1 实验原料
        4.2.1.2 实验过程
        4.2.1.3 性能表征
        4.2.2 结果与讨论
        4.2.2.1 引入WO_3对试样的物相组成和致密化程度的影响
        4.2.2.2 以天然含锆蓝晶石和普通蓝晶石为原料试样的显微结构
        4.2.2.3 以天然含锆蓝晶石和普通蓝晶石为原料试样的热膨胀系数
        4.2.3 小结
    4.3 引入陶瓷纤维降低堇青石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研究
        4.3.1实验
        4.3.1.1 实验原料
        4.3.1.2 实验过程
        4.3.1.3 性能表征
        4.3.2 结果与讨论
        4.3.2.1 引入陶瓷纤维对堇青石材料常温物理性能的影响
        4.3.2.2 引入陶瓷纤维对堇青石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影响
        4.3.2.3 引入陶瓷纤维对堇青石材料物相组成的影响
        4.3.2.4 引入陶瓷纤维对堇青石材料显微结构的影响
        4.3.3 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堇青石-莫来石轻质隔热材料的制备
    5.1 淀粉固结成型工艺制备堇青石-莫来石轻质隔热材料的研究
        5.1.1实验
        5.1.1.1 实验原料
        5.1.1.2 实验过程
        5.1.1.3 检测仪器及性能表征
        5.1.2 结果与讨论
        5.1.2.1 不同种类淀粉的自身特性
        5.1.2.2 加入不同种类淀粉浆料特性的研究
        5.1.2.3 淀粉种类对材料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5.1.3 小结
    5.2 陶瓷纤维增强堇青石-莫来石轻质隔热材料的研究
        5.2.1 实验
        5.2.1.1 实验原料
        5.2.1.2 试样制备
        5.2.1.3 性能表征
        5.2.2 结果与讨论
        5.2.2.1 引入陶瓷纤维后试样的物相分析及显微结构
        5.2.2.2 陶瓷纤维和淀粉种类对堇青石-莫来石轻质隔热材料性能的影响
        5.2.3 小结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纤维/晶须分级结构的形成及增强机理研究
    6.1 实验
        6.1.1 实验原料
        6.1.2 实验内容
        6.1.3 检测仪器及性能表征
    6.2 结果与讨论
        6.2.1 堇青石质隔热材料的物相组成
        6.2.2 莫来石晶须在硅酸铝陶瓷纤维表面的形成机理
        6.2.3 堇青石质隔热材料的性能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总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本论文的创新点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8)窑具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氧化物类
    1.1 堇青石和堇青石-莫来石窑具
    1.2 熔融石英窑具
    1.3 莫来石和莫来石-刚玉窑具
    1.4 钛酸铝-莫来石窑具
    1.5 刚玉窑具
    1.6 氧化锆窑具
2 非氧化物类
    2.1 粘土、Si O2结合Si C窑具
    2.2 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窑具
    2.3 反应烧结α-Si C窑具
    2.4 重结晶碳化硅窑具
    2.5 Sialon复相结合窑具
3 窑具材料发展展望

(9)堇青石加入方式对堇青石-莫来石窑具材料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实验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过程
3 结果与讨论
    3.1 堇青石颗粒加入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2 堇青石细粉加入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4 结论

(10)烧成工艺对堇青石-莫来石窑具材料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验
    1.1 实验原料
    1.2 实验过程
2 结果与讨论
    2.1 烧成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2.2 保温时间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 结论

四、堇青石-莫来石窑具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合成用耐火材料抗侵蚀性能研究[D]. 段雪珂.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 2020(01)
  • [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烧成用匣钵显微结构及性能研究[D]. 解华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
  • [3]锂电池正极材料合成用堇青石-莫来石质匣钵研究进展[J]. 段雪珂,王新福,刘国齐,王龙光,陈红伟,钱凡. 耐火材料, 2020(02)
  • [4]LiNi0.5Co0.2Mn0.3O2前驱体与匣钵用耐火原料在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研究[D]. 赵航. 郑州大学, 2020(02)
  • [5]抗三元正极材料侵蚀的KAlSi2O6-铝硅质匣钵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 丁达飞. 郑州大学, 2020(02)
  • [6]创新型节能框架式窑具在陶瓷烧成中的应用[J]. 刘平安,吴鸿丰,岑思谨,曾令可,陈皇忠. 山东陶瓷, 2019(04)
  • [7]堇青石合成及晶须原位增强堇青石质隔热材料的研究[D]. 秦梦黎. 武汉科技大学, 2018(08)
  • [8]窑具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张伟奇,丁颖颖,陈宁,李素平. 中国陶瓷, 2018(05)
  • [9]堇青石加入方式对堇青石-莫来石窑具材料性能的影响[J]. 陈宁,丁颖颖,张伟奇,李素平. 硅酸盐通报, 2017(12)
  • [10]烧成工艺对堇青石-莫来石窑具材料性能的影响[J]. 陈宁,李素平,丁颖颖,马成良,葛铁柱. 中国陶瓷, 2017(01)

标签:;  ;  ;  ;  ;  

堇青石-莫来石窑具材料的显微组织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