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一、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冠心病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张莹[1](2021)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冠心病临床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冠心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1.74±0.48)mmol/L、(4.14±0.37)mg/L、(3.16±0.53)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9±1.59)mmol/L、(5.51±1.49)mg/L、(5.70±1.41)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甘油三酯、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极大地促进了患者的恢复。

吴茜[2](2021)在《Hp感染相关胃病中医寒热证候分布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疗效评价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疗程为14天的四联疗法(2种抗生素+1种PPI+1种铋剂)是目前国内外推荐的主要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该方案治疗根除Hp虽根除成功率较高,但仍面临肠道菌群紊乱、Hp耐药率高等问题。2018年《全国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共识》发布,提倡中医药个体化辨证论治,从寒热辨证方面,将Hp感染相关疾病常见辨证分为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寒)证、寒热错杂证。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四联疗法根除Hp的基础上,针对寒热证型的Hp根除率或症状改善差异,可应用必要的中药或中成药,这可能为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提高Hp根除率及缓解患者症状提供新的思路。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收集Hp感染人群的病历资料,统计分析感染人群的寒热证型分布特点,进一步探讨不同中医证候的Hp根除情况,包括各证型组间Hp根除率有无差异、各证型组内经Hp根除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各证型组内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比较等。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年8月1日-2020年12月30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13C呼气检测室的患者,根据Hp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经患者知情同意,采集Hp感染临床病例200例。包括Hp感染患者一般资料、Hp根除前病史采集表、Hp根除前证候评价量表、Hp根除后症状评价量表、Hp根除后疗效评价量表等。将数据双份录入EXCEL及SPSS25.0软件,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纳入的200例Hp感染患者中,男性92例,女性108例;年龄以青年人群居多,占比60.5%;患者学历以本科为主,占比44.5%;职业以商业、服务业为主,占比28.5%;多数(54.0%)患者为第1次检测幽门螺杆菌。2.患者证候情况Hp感染的寒热相关证候主要分为三类,其中寒热错杂证71例,占比36.5%;脾胃湿热证患者68例,占比34.0%;脾胃虚寒证患者59例占比29.5%。症状方面以上腹胀、口苦、身体困重、上腹痛、口干等最为常见。3.证候与根除率的相关性(1)回收124份根除信息,110例患者Hp根除成功,占比88.7%,14例患者Hp根除失败,占比11.3%。(2)脾胃湿热组、脾胃虚寒组、寒热错杂组根除率分别为90.0%、89.3%、87.0%,三组根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4.证型与疗效评价(1)Hp根除成功组总有效率为67.2%,Hp根除失败组总有效率为28.6%,Hp根除成功组症状改善率较Hp根除失败组高,P=0.004(<0.05),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在根除Hp前后患者症状可得到改善。(2)证型方面,脾胃湿热组改善率(79.6%)>寒热错杂组改善率(64.1%)>脾胃虚弱(寒)组改善率(50%),P=0.040具有统计学差异。5.中西医结合治疗Hp感染疗效评价中成药或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根除Hp后,患者症状改善率达到71.4%,而单纯西药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率为63.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寒热辨证,Hp感染患者临床最常见的证型为寒热错杂证,其次为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寒)证患者相对较少。2.寒热错杂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寒)证患者在Hp根除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症状改善方面,脾胃湿热患者根除Hp的获益将大于脾胃虚寒证患者。

裴立凯[3](2021)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冠心病疗效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冠心病的疗效。方法该研究选择2018年7月—2020年7月8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分组,对照组、试验组各42例,分别行常规治疗、常规治疗+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分析疗效。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92.86%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6,P<0.05)。治疗后,两组三酰甘油(TG)、纤维蛋白原(FI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下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58、9.088、2.103,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14%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4,P<0.05)。治疗后,两组同型半胱胺酸(Hcy)水平下降,试验组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11,P<0.05)。结论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冠心病疗效显着,可提高冠心病治疗效率,改善相关因子水平,减少不良事件。

王雪迪[4](2020)在《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单一抗生素方案治疗老年Hp感染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在1980年代初期由澳大利亚皇家珀斯医院的两名学者发现于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胃活检标本中。Hp与人体多种疾病息息相关,更是胃癌的独立致病因素。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Hp的根除方案也在逐渐完善与发展。但是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耐药性等原因,导致根除率有所下降,而老年群体在此方面问题尤为突出。由于Hp的感染率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老年人群不仅感染率高,而且老年人由于抗生素使用较多、机体各项功能衰退等原因产生的抗生素耐药、不良反应的机率更高,以致于老年群体的根除率偏低。所以如何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老年群体的根除率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导师结合前期多项临床观察,创造性的将荆花胃康胶丸替代一种抗生素,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单一抗生素方案,不仅可以减少抗生素的种类,还能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根除率。因此,开展将此方案应用于老年群体的临床疗效研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目的:通过调查老年Hp感染群体的人口学资料、饮食习惯、个性特征以及中医证型与Hp感染的关系,深入了解老年人Hp感染的特征,为情志、饮食调理及中医辨证论治等方面防治Hp感染提供依据。通过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单一抗生素方案(简称“单一抗生素方案”)与标准四联方案对比,探讨该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从而为老年Hp感染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应用观察性疗效比较研究设计。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门诊60岁以上的Hp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33例,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阿莫西林分散片+荆花胃康胶丸+胶体果胶铋胶囊的单一抗生素方案;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阿莫西林分散片+克拉霉素分散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的标准四联方案,疗程均为2周。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一般资料、治疗前的中医证型、治疗前及疗程后4-8周13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并记录症状积分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60例老年Hp感染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以肝胃不和证最多,占36.7%,其次为脾胃湿热证,占33.3%,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及胃络瘀阻证各占15.0%、8.3%、6.7%;两组Hp感染根除率在不同证型的先后顺序均为:胃络瘀阻证和胃阴不足证最高,其次为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的根除率均为最低,且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2)60例老年Hp感染患者经过2周的根除治疗后,观察组Hp根除率为84.85%,对照组的根除率为81.48%。(3)两组方案对于老年Hp感染患者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单一抗生素方案的Hp根除率与年龄、性别、婚姻、身高、体重、吸烟、饮酒、文化程度、分餐具、外出就餐、中医证型等均无明显关联(P>0.05)。(5)两组于治疗期间共发生4例不良反应事件,其中对照组3例,观察组1例,显示观察组的安全性优于对照组。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单一抗生素方案不仅能够提高老年Hp感染患者的根除率,还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较标准四联疗法更加安全,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肖倩[5](2020)在《健脾软肝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健脾软肝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临床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70例源于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或云南中医药大学校门诊就诊且符合肝郁脾虚型NAFLD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37例治疗组和33例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健脾软肝颗粒口服(1袋/次,200ml温水冲服,3次/日),对照组口服易善复(2粒/次,3次/日),疗程三个月,观察分析两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尿酸等指标的变化以及腹部B超的改善情况。结果:1.两组均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脘胁胀痛,腹胀,食少纳呆,便溏不爽,情绪抑郁或易怒,肠鸣矢气等症状,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达81.08%优于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均能降低患者的ALT、AST、TC、TG水平,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经治疗后两组LDL-C、U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两组疗效相当(P>0.05);本次研究中两组HDL-C水平无明显影响,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肝脏影像学疗效方面,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0例,有效4例,无效28例,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0例,有效1例,无效30例,两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疗效相当。结论:健脾软肝颗粒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NAFLD的临床症状,具有保肝降脂,改善尿酸代谢,减轻肝脏脂肪含量作用,显示了中医药在治疗NAFLD的优势特色,值得临床推广。

王红兰[6](2018)在《我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学校教职工健康体检,了解教职工健康状况,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采集2017年教职工体检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病种,分析原因,为进一步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甲状腺结节为体检诊断第一位;幽门螺杆菌阳性为体检阳性体征第一位。结论职工常见病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张燕[7](2018)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分析其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均为33例,对照组以常规的冠心病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抗幽门螺杆菌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体内的甘油三酯TG、纤维蛋白原FI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及改善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TC、FIB、hs-CRP指标与对照组比明显降低,差异显着(P<0.0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且血压变化出现明显好转。结论在治疗冠心病基础上实施抗幽门螺杆菌,其改善作用更加明显,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速度,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高菡[8](2018)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冠心病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析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冠心病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共收治60例尿素酶测试阳性且患有冠心病患者,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增加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96.66%)优于对照组(80.00%)(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其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均较之前有显着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幅度上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指标,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其价值值得肯定。

陈千生,方勇,李卫国,黄国勇,李甘杨,陈丽玲,宋伟,陈开红[9](2016)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近期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对照组(n=33)和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实验组(n=33),对照组予常规的冠心病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40 mg bid)、复方铝酸铋(130 mg tid)、阿莫西林(100 mg bid)及克拉霉素缓释片(100 mg qd)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疗程10 d。10 d后比较两组患者TG、TC、LDL-C、HDL-C、C3、C4、CRP、FIB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并评价临床用药安全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TG、TC、LDL-C、C3、C4、CRP、FIB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实验组C3、CRP、FIB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3.9%vs 78.8%,P<0.05),临床用药安全性好,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予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后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体内C3、CRP、FIB等炎性标记物,提高患者的临床近期治疗效果,安全性好。

黄柳向[10](2015)在《冠心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相关因素分析及清胃行滞方的干预作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CHD)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观察清胃行滞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痰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抵抗素及脂联素)的影响,探讨清胃行滞方治疗的可能机制。方法:1.选择2012年4月-2013年10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确诊CHD患者112例,均详细记录并核实其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及家族史等情况,并确认其中医证型。采用14碳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并与非冠心病组(59例)比较。2.选择60例2013年6月-2014年8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痰热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常规西药治疗加用清胃行滞方)及对照组(30例,常规西药治疗加用复方丹参滴丸),疗程均为6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脂联素及抵抗素)水平的变化。观察治疗组治疗后幽门螺杆菌转阴情况。统计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冠心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相关因素分析的研究结果:①冠心病组总Hp感染率(45.54%)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23.72%)(P<0.01)。冠心病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p感染率为56.14%,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p感染率为34.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冠心病各类型危险因素中,有家族史、吸烟、饮酒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史、男性患者Hp阳性率分别为48.65%、50.88%、46.67%、45.16%、46.88%、47.92%、46.67%;无家族史、吸烟、饮酒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史、女性患者Hp阳性率分别为46.67%、43.64%、42.31%、48.00%、45.83%、45.31%、43.24%,对应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冠心病组中,热证、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痰瘀证组患者Hp阳性率分别为69.23%、44.12%、29.41%、33.33%,寒凝证和气滞证组患者Hp阳性率为0%。热证组患者Hp感染率高于气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和痰瘀证组(P<0.01);而气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和痰瘀证组患者Hp感染率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清胃行滞方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痰热瘀阻证的干预作用研究结果:①两组治疗后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70.00%(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P<0.01),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均能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时服用硝酸甘油用量(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②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除气短症状外,治疗组对胸痛、胸闷等中医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后下降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为50.00%,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④两组治疗后血脂变化比较:除HDL-C变化不明显外,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的水平均下降(P<0.01),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⑤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除对照组全血黏度(低切)外,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⑥两组治疗前后hs、CRP、抵抗素和脂联素水平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hs-CRP、抵抗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治疗组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脂联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治疗组升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⑦治疗组治疗后Hp根除情况:治疗组治疗Hp总有效率为80.00%,其中根除率为43.33%。结论:1.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发病相关,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诱发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导致不稳定斑块形成而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2.冠心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医证候以热证居多。不同证候中分布依次为热证>气虚证>痰瘀证>气阴两虚证>寒凝、气滞证。3.清胃行滞方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痰热瘀阻证)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活血化瘀组。能明显缓解心绞痛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性,提高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是:①改善脂质代谢。②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心肌微循环。③抑制幽门螺杆菌,干预炎症反应,稳定易损斑块。④降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抵抗素水平,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发挥抗炎、抗AS作用。本研究丰富和发展了从脾胃论治冠心病的思路和方法。

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冠心病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冠心病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冠心病临床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3 讨论

(2)Hp感染相关胃病中医寒热证候分布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疗效评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现代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内容
        1.病例来源
        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3.诊断标准
        4.症状分级量化及评分标准
        5.研究方法
        6.疗效判断标准
    第二节 研究结果
        1.Hp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
        2.Hp感染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3.Hp根除结果及其根除方案的分布情况
        4.Hp根除前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第三节 讨论
        1.Hp感染患者的基本情况
        2.Hp感染的中医寒热证候学探讨
        3.寒热不同证候的Hp根除率情况分析
        4.不同证候的Hp感染的根除前后疗效评价
    第四节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冠心病疗效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有效率
    2.2 治疗前后TG、FIB及hs-CRP水平
    2.3 不良事件发生率
    2.4 治疗前后Hcy水平
3 讨论

(4)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单一抗生素方案治疗老年Hp感染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与命名
        2.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3.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机制
        4.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疾病
        5. 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
        6. 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适应症
        7.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8.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1. 病名及历史沿革
        2.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病因
        3.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病机
        4.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辨证分型
        5.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药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1. 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2. 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疾病
        3. 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西医治疗进展
        4. 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
        1. 研究设计
        2. 研究对象
        3. 西医诊断标准
        4. 中医诊断标准
        5. 纳入与排除标准
        6. 终止及脱落标准
        7. 调查方法
        8. 治疗方案
        9. 观察指标
        10. 疗效评价标准
        11. 统计方法
        12.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3. 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情况
        4. 中医症状量化积分
        5.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单一抗生素方案根除率影响因素
        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讨论
        1. 一般资料
        2. 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3. 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疗效评价
        4. 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5.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单一抗生素方案根除率影响因素
        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语
    结论
    创新性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5)健脾软肝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病例选择
        3.1 病例纳入标准
        3.2 病例排除标准
        3.3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4.治疗方案
        4.1 一般治疗
        4.2 药物治疗
    5.观测指标
        5.1 一般情况评估
        5.2 疗效评价标准
        5.2.1 症候疗效评定标准
        5.2.2 腹部B超疗效评定标准
    6.统计方法
    7.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
        1.1 两组性别分析
        1.2 两组年龄分析
    2.健脾软肝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NAFLD疗效分析
        2.1 健脾软肝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NAFLD中医症状疗效分析
        2.2 健脾软肝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NAFLD中医证候总体疗效分析
        2.3 健脾软肝颗粒对肝郁脾虚型NAFLD肝功能变化的影响
        2.4 健脾软肝颗粒对肝郁脾虚型NAFLD血脂变化的影响
        2.5 健脾软肝颗粒对肝郁脾虚型NAFLD尿酸变化的影响
        2.6 健脾软肝颗粒对肝郁脾虚型NAFLD腹部B超改善的影响
    3.健脾软肝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NAFLD安全性分析
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6)我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体检对象
    1.2 方法
    1.3 诊断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7)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压变化情况
    2.2 治疗后两组指标变化情况
    2.3 两组疗效
3 讨论

(8)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冠心病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指标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冠心病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对比
3 讨论

(9)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近期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诊断标准
        1.4.1 临床表现
        1.4.2 实验室检查
        1.4.3 心电图检查
    1.5 疗效评价
    1.6 观察指标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2.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3 不良反应
3 讨论

(10)冠心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相关因素分析及清胃行滞方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新认识
        1.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定义
        1.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
        1.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炎症机制
        1.4 感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
        1.5 幽门螺杆菌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
    2 中医学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胸痹心痛)的认识
        2.1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胸痹心痛)病名概述
        2.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心痛)的治法
        2.4 从脾胃论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心痛)的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2 病例来源及分组
    2 研究方法
        2.1 主要实验仪器
        2.2 观察方法及指标
    3 结果判断标准
    4 统计学分析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冠心病组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
        5.2 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比较
        5.3 冠心病组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
    6 讨论
        6.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
        6.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易患因素的关系
        6.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证型分布
        6.4 中医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
        6.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同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清胃行滞方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痰热瘀阻证)的干预作用
    1 病例选择标准
        1.1 诊断标准
        1.2 试验病例标准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及分组
        2.2 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分析
    3 研究方法
        3.1 治疗方法
        3.2 观察指标
        3.3 疗效评定标准
        3.4 统计分析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两组心绞痛临床疗效比较
        4.2 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4.3 两组服用硝酸甘油用量比较
        4.4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4.5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4.6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4.7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4.8 两组治疗前后hs-CRP水平比较
        4.9 两组治疗前后脂联素水平比较
        4.10 两组治疗前后抵抗素水平比较
        4.11 治疗组抗幽门螺杆菌疗效分析
    5 安全性评价
    6 讨论
        6.1 从脾胃论治冠心病的理论依据
        6.2 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核心病机
        6.3 调理脾胃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6.4 清胃行滞方组方特点及现代药理基础
        6.5 清胃行滞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痰热瘀阻证)临床疗效分析
        6.6 清胃行滞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痰热瘀阻证)作用机制探讨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四、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冠心病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冠心病临床效果的影响[J]. 张莹. 中国实用医药, 2021(33)
  • [2]Hp感染相关胃病中医寒热证候分布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疗效评价的研究[D]. 吴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冠心病疗效的分析[J]. 裴立凯. 世界复合医学, 2021(04)
  • [4]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单一抗生素方案治疗老年Hp感染的临床观察[D]. 王雪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健脾软肝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观察[D]. 肖倩.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我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情况分析[J]. 王红兰. 基层医学论坛, 2018(35)
  • [7]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 张燕.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10)
  • [8]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冠心病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J]. 高菡. 当代医学, 2018(08)
  • [9]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近期疗效[J]. 陈千生,方勇,李卫国,黄国勇,李甘杨,陈丽玲,宋伟,陈开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16(25)
  • [10]冠心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相关因素分析及清胃行滞方的干预作用[D]. 黄柳向.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5(07)

标签:;  ;  ;  ;  ;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