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STEP标准的CIM信息集成方法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孙海雁[1](2014)在《基于EXPRESS的企业信息建模的研究》文中提出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国内传统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表现在管理过程的复杂化、活动研究的全球化、业务范围的扩大化。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企业必须进行管理的信息化,在实施过程中企业信息模型的构建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为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理论指导。但是信息化实施过程的难题是,现有的信息模型不能全面的描述企业的信息。企业与企业之间既有许多相通的信息,又具有各自特点的信息,将信息唯一、完整的表达出来,是构建信息模型的关键。本文的研究工作旨在提出一种建模方法,构建一个可以通用的,能在不同企业和系统之间交换和存储的数据信息模型。本文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1)企业信息模型体系结构的构建。基于现有的对企业信息模型的分类和理解,总结出企业信息模型由产品信息模型、组织信息模型、资源信息模型、制造过程信息模型组成;2)企业信息模型的表达。依据STEP标准的建模过程,从STEP、PLIB、MANDATE标准中抽取相关资源,应用EXPRESS语言描述了企业信息模型的各个子模型。3)企业信息模型系统的开发。研究了EXPRESS语言到关系数据库的映射规则,基于SQL Server2000建立了企业信息模型系统的后台数据库,且使用VC6.0为开发工具实现用户对数据库的管理功能。4)企业信息模型系统中数据信息交换实现的研究。在系统中设置了中性文件生成模块,用于实现几何和非几何产品信息的中性文件的生成
贾虹[2](2012)在《基于Web的产品远程协同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经济的全球化在促进跨国、跨行业、跨企业间的合作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我国制造业试图通过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来提高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应对挑战和机遇。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技术等新兴技术,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产品远程协同设计系统,为提高我国制造业的设计、生产、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供一条有效途径。开展异地异构环境下的产品远程协同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首先,论文综述了国内外产品协同设计技术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了异地异构环境下产品远程协同设计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异构CAX系统数据交换和系统集成的统一机制,即直接基于EXPRESS语言和STEP中性文件,在本地和网上传送产品三维模型的几何和拓扑信息、结构配置信息和管理信息等全息信息,实现异构系统的深度集成。此方法统一地支持多个异构的数字化系统,又能用较小的数据量,来传递产品模型的全息信息,以实现异构系统的良好集成。其次,以STEP标准为中性载体,论文基于AP203协议,构建了面向异地异构环境的远程协同设计的产品信息模型。这是异构CAX系统数据交换和系统集成的统一机制的应用,也为基于STEP的网上三维模型浏览技术研究建立基础。第三,基于STEP/AP203,利用几何引擎Open CASCADE,论文设计、构建了面向远程协同设计的产品三维模型浏览系统体系结构,开发、实现了支持远程协同设计的产品三维模型浏览系统,具有平移、旋转、缩放等图形变换功能;具有改变颜色、透明效果、材质等高级图形渲染功能;提供人机交互操作功能:如几何要素信息查询、计算、测量,形体剖切,设计意见标注等。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异地异构环境下产品信息交换、共享的问题,实现了产品模型的重建及产品模型信息提取,为参与协同设计的各方人员提供了有效的协同工具。第四,针对国产注塑模CAE分析软件与通用三维CAD软件的接口统一性及其与异构CAD系统集成问题,论文基于STEP国际数据交换标准和STEP文件,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个异构CAD系统与国产华塑CAE分析系统的通用接口,实现各种国际主流CAD软件与华塑CAE分析系统的基于STEP接口的直接连接和集成;基于STEP接口,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注塑模CAE分析用高品质STL网格自动生成软件系统。在CAD模型完整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不修模或少修模,提高了模型导入的工作效率。第五,在具体分析支持远程产品快速配置设计的基本需求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集实例推理算法。通过建立标准模型集合,构造其隶属函数,计算属性相似度,检索出最佳匹配实例,实现快速配置设计。最后,论文结合浙江省科技厅项目《基于Web的五金产品个性化定制平台研制与开发》,以浙江某五金产品生产企业为应用对象,设计了基于Web的五金产品个性化定制平台的总体框架,确定了定制平台的信息模型传送机制,综合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Web动态数据库技术、模块化产品配置技术等技术,开发、研制了基于Web的五金产品个性化定制平台,验证了论文研究理论的合理性。此平台已在企业投入运行,为客户和企业之间建立了一个快速便捷、安全有效的交流平台。论文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基于STEP标准展开研究,符合国际标准化发展趋势。提出的基于Web的产品远程协同设计关键技术和方法为实现异地异构环境下协同设计系统间产品信息交互和系统集成提供了有效途径,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魏群[3](2012)在《面向企业互操作性的UPM建模及映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速发展,现代网络制造对企业之间互操作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内部各系统之间以及企业之间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换和共享。但是企业及其产品的多样化造成各个企业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在产品数据信息模型表示上的差异,无法相互交换和共享设计的产品数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企业间必须建立统一的产品信息模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TEP的统一建模方法UPM(Unified Product Modeling),为企业建立产品模型提供一种通用框架,该框架具有通用性、高效性和实用性,为实现企业互操作性提供基础和保障。为进一步使UPM产品信息模型更好地与制造业信息管理系统(如CAx、ERP)集成,必须将UPM模型映射到一个关系型数据库中,将关系数据库作为数据存储方式,本文研究一种新的利用存储过程和触发器实现产品数据到关系数据库的映射。同时为支持网络应用和数据共享,本文又论述了利用XML数据窗口引擎XDE进行XML映射的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为实现企业互操作性,需要为不同种类的产品建立通用的建模方法,本文提出一种UPM产品统一建模框架,该UPM框架由四个部分组成:产品信息模型PIM(ProductInformation Model)、基于STEP的建模环境、六步建模法和四种PIM数据交换的共享方法。UPM中的所有组成都与核心PIM关联,整个建模过程与产品信息模型中的数据结构紧密相连。本文利用UPM建模方法建立七个产品信息模型:描述管理特征的产品和版本模型、产品定义关系模型、产品文档模型;描述几何特征的形状定义表示模型、几何模型;描述精度特征的公差模型、描述物理特征的材料和物理特性模型,每一个模型利用建模语言EXPRESS及其图形化方法EXPRESS-G进行描述。UPM产品建模的实现是通过模式的定义和建模技术,对不同类型的产品建模是兼容的,具有通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2)在数据存储模式方面,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存储过程和触发器实现UPM产品数据到关系数据库的映射,构建了存储过程和触发器完成数据库映射的方法,优点在于降低所占用大量的网络资源,降低网络流量,增强对执行计划的重复使用,可维护性高,增强安全性,避免数据冗余和二义性,保持数据一致性。(3)在数据交换和共享方面,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XML数据窗口引擎XDE进行XML映射的方法,在UPM产品数据映射到关系数据库后,构建了XDE实现UPM数据到XML文档的映射框架。相对于传统的XML前期绑定、后期绑定来说,XDE方法更直接、高效,有效避免数据二义性和语义缺失。(4)为验证UPM模型的通用性、存储过程和触发器实现关系数据库映射的高效性以及XDE完成XML映射的合理性,本文最后采用基于B/S和C/S混合结构的信息系统运行模式,利用PowerBuilder9.0开发工具软件和SQL Server2008数据库实现产品数据管理,功能主要包括数据库连接,产品信息结构浏览,XML映射文档的导入导出。
孟海忠[4](2012)在《基于OWL的STEP产品信息语义转换器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企业集成制造趋势越发明显,传统的产品信息表达方式和处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产品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已不再局限于数据内容、格式的交换与共享,信息共享的层次已由数据共享上升为知识共享。而随着网格计算、语义网以及语义网格的研究兴起,产品信息交换与共享研究层次也在不断上升,研究内容也在不断深入。本文以《语义网格环境下虚拟组织异构产品信息语义在线重组技术及其应用》项目为研究背景,主要研究STEP产品信息的OWL语义描述方法与实现,重点研究了基于OWL的STEP产品信息语义转换器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开发了针对AP203应用协议的STEP Part21物理文件的双向转换器。旨在解决网络环境下的STEP产品数据信息在语义层次的共享和交换问题。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⑴介绍了产品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⑵介绍了STEP标准及语义网的相关概念,为下文定制STEP标准与OWL之间的转换规则和转换器的实现提供相关理论基础支持。⑶制定了STEP标准与OWL之间的映射规则,详细阐述了STEP标准描述语言EXPRESS和OWL之间的映射关系,包括数据类型、实体、函数、规则等相关概念的转换规则,对一些特殊情况作了重点讨论,对规则和函数转换引入了SWRL和MathML,同时详细讨论了STEP AP203物理文件与OWL的映射方法。⑷详细阐述了基于OWL的STEP产品信息语义双向转换器的设计与实现,包括EXPRESS解析器的设计与实现(完成EXPRESS文件的解析和本体库的建立);前处理器(完成STEP AP203文件到OWL文件的转换)的设计与实现;后处理器(完成OWL文件到STEP AP203文件的逆向转换)的设计与实现。⑸为了验证转换器在网络共享STEP产品语义信息方面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本文以三维CAD软件(SolidWorks)建立的齿轮模型的AP203文件作为数据源,在B/S架构的语义交换原型系统上完成转换,以验证转换器的可行性。
刘贺伟[5](2011)在《协同设计中基于STEP和XML的数据交换与集成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品制造业做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的制造大国,但是由于产品设计缺乏创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弱,我国仍不能称为制造强国。产品创新设计已经成为制造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网络化产品协同设计就是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的一个研究领域。产品协同设计是指多个设计主体在分布网络环境下,针对产品设计的总体目标,相互协同、互相协作地完成产品设计问题求解的过程。协同设计中产品数据模型是实现协同设计的基础,本文针对协同设计产品数据交换与共享问题进行研究。STEP (Standard for the Exchange of Product Model Data,产品模型数据交换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国际标准。STEP标准虽然以中性文件的机制解决了不同的CAX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问题,但STEP中性文件不能被Web环境和数据库很好的支持,Web浏览器很难处理由EXPRESS语言所定义的产品数据,因此STEP很难适应Internet环境下的产品数据共享和交换。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是由万维网委员会(W3C)设计的一种可扩展标记语言,它继承了SGML (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的可扩展性和平台无关性,旨在提供一种跨平台的数据交换方法。本文在分析了基于STEP标准的产品数据表示的基础上,基于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提出了一种在Internet环境下将STEP标准的产品数据转换为XML产品数据格式的方法。给出了STEP标准EXPRESS语言与XML两者之间的映射关系及转换方法,以实现协同设计环境下异构产品数据交换与远程信息共享。最后在Java EE平台上结合Struts 2框架来构造一个基于STEP标准和XML的产品数据交换与共享的原型系统来验证本文的研究成果。
周晶[6](2009)在《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化技术服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制造业正朝着网络化、全球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网络化制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网络化制造是企业为应对知识经济和制造全球化的挑战而实施的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的一种先进制造模式。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制造技术及其它相关技术,构建面向企业特定需求的基于网络的制造系统,突破空间地域对企业生产经营范围和方式的约束,实现企业间的协同和各种社会资源的共享与集成,高速度、高质量、低成本地为市场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在新的制造模式下,传统的技术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和用户的需要。网络化技术服务是指通过Internet和Web技术给客户提供所需要的服务知识和信息,它是在产品和客户分散化、全球化背景下制造企业实现对客户服务的一种新模式。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是为了适应企业制造的分散化以及客户和设备供应商的国际化需求而提出的一种新思路,它主要是采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借助于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建立的用于支持企业内部、企业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换、知识共享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产品全生命周期与技术服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阐明了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对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化技术服务的体系结构、网络化技术服务的知识融合与重用、协同工作技术、服务信息的任务规划及网络化技术服务绩效评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原型系统开发。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1)在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内涵与特征、主要研究内容、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及技术服务的定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综述,阐明了研究的重要性与意义。(2)提出了网络化技术服务的定义,分析了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的功能需求,建立了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的功能模型,设计了基于多Agent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的系统结构。(3)为了提高系统的智能化,进而提高技术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研究了基于本体论的技术服务知识融合与重用,构建了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知识融合的体系结构,研究了技术服务领域知识本体库构建方法。(4)实现网络化环境下的产品数据共享与交换是进行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开发的关键与技术难点。STEP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数据交换协议,构建了网络化技术服务环境下基于STEP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模型。(5)研究了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的协同工作技术。重点研究了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满足网络化技术服务要求的系统工作环境构建方法、关键技术及工具。提出了应用程序共享技术与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相结合的网络化协同工作环境开发方法。(6)为了提高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的应用效果,提出了序关系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绩效综合评价方法,并通过算例详细论述了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绩效模糊综合评价过程。(7)为了验证了理论研究的正确性与技术的可行性,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沈阳某机床厂的实际需求进行了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原型系统开发,并对系统部分功能模块的实现与使用方法进行了简单分析。
董唯光[7](2005)在《基于STEP标准的CAD产品数据交换》文中提出产品数据交换标准STEP是国际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关于产品数据的计算机可理解的国际标准。STEP的制定吸取了以往各种数据交换标准特别是PDES的经验,并且正在不断完善和扩充。作为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STEP得到了许多知名CAD厂商的支持。 本文以甘肃省科技公关项目《机械CAD智能工程数据库》中相应的数据交换与共享部分为背景,从以下几个内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首先简要地介绍了产品数据交换的发展,对STEP的结构布局、发展目标及其策略等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对其最新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对STEP作为工业信息基础构架的特性进行了介绍。 其次,介绍了SDAI的结构,以及基于STEP标准产品数据库的建立和STEP的应用协议AP203及扩展边界表示法。 最后,建立了系统原型,提出了SDAI的读取信息的属性图形算法,开发了信息的存储、管理和提取模块,实现了公差信息的添加和提取,并给出了系统的一个实例。
施静[8](2004)在《基于STEP标准的质量信息集成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是国家自然科学基会资助项目“基于质量信息技术的‘全质量’管理系统研究”中的一部分内容。 本文首先介绍了产品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以及STEP标准的产生,其后详细讨论了STEP标准的内容、实现方法、结构以及在现阶段的应用等,并细致地研究了其中最为重要的产品数据建模语言EXPRESS,对其数据类型、说明、表达式等做了详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TEP标准的CAD/CAPP/CAM质量信息集成系统模型,并对其中的主要部分做了分析和解释。 面对新时代更激烈的竞争压力和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化,我国企业的质量信息处理工作的变革已经刻不容缓。在这种情况下,本研究基于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产品模型数据交换标准STEP,提出了质量信息集成系统模型。这对于我国企业的质量信息处理水平,乃至提高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都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
时兵[9](2004)在《基于STEP的三维实体特征提取与模型重建技术研究》文中指出1. 引言当今,随着制造领域的全球性竞争变的越来越激烈,如何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成为制造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人们相继提出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并行工程(CE)、虚拟制造(VM)等新的制造手段和模式,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无论上述的哪一种制造手段都需要进行产品信息的交换和共享。不同系统之间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和无二义性成为评价系统优劣的重要指标。因此,产品数据交换技术是实现这些制造手段和模式的基础。产品数据交换技术是制造自动化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它不仅应用于不同系统的管理层,同样在产品的制造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控加工是集成制造的最重要的实现手段。随着加工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数控加工的代码编制也要实现自动化,因此便出现了数控自动编程系统(APT)。自动编程系统的输入是被加工的三维实体,三维实体自于不同的造型系统并不含制造信息,一般是在CAPP阶段或自动编程系统中重建模型并附加制造信息,这就需要与三维造型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因此,为APT提供一种便捷的能够提取并重建来自不同造型系统的实体特征的方法成为时下数控加工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的研究为解决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 基于STEP(Standard for the Exchange of Product Model Data)的三维实体特征提取与重建技术。2. STEP标准及其在集成制造领域的应用STEP标准是用于产品数据交换领域的ISO标准。它是一套关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产品数据的表达和交换的国际标准,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依赖于任何具体系统的中性机制,能够描述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产品数据,同时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WP=59>STEP标准提供了一种功能强大的形式化描述语言—EXPRESS语言。它能够描述现实世界中几乎所有的对象(Object)和行为(Action)并能够提供到具体编程语言的实体映射(Map),这使得STEP标准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并且容易实现。STEP标准在集成制造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通过STEP标准建立起来的不同制造手段和模式之间的通用接口,它可以提供制造信息和加工数据的准确交换和共享,为集成制造的纵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随着集成制造的发展和完善,可以提供基于STEP标准的各种应用接口和平台,通过STEP接口可以提供所需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手段,通过STEP平台则可以为各种诸如三维实体浏览、三维实体有限元分析等应用环节提供基础支撑。传统的STEP标准的应用是通过STEPTOOLS公司所提供的ST-Developer工具和标准访问接口(SDAI)来实现的。这对于CAPP等需要大量工艺知识的制造系统是必要和有效的,但它体现了一个系统成本和复杂性问题,对于只需要提取三维实体特征的基础平台而言则显得有些复杂。因此,本文从另外一个角度通过一种相对简洁的方式—直接从STEP中性文件入手。利用STEP的产品数据交换思想,提出了基于STEP中性文件的三维实体特征提取的方法,并运用面向对象的软件编程方法开发了一个基础的三维实体特征显示平台—ST3D。3. 基于STEP的三维实体特征提取与重建技术的实现通过对SETP标准相关内容的研究和探索,发现STEP标准提供了一种用于产品信息交换的中性机制,利用此中性机制可以实现几何实体特征的提取。而且现有的多数CAD造型系统都提供了STEP接口,因此通过对STEP中性文件的直接访问读取并利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建立一种基础平台,便能够实现对任意造型系统所提供的STEP文件的特征提取和显示。通过此平台的特征提取功能,就能够为后续的特征识别、自动工艺规程的生成、数控自动编程系统的实现等功能提供了基础。本文就是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STEP中性文件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对如何从STEP中性文件中提取实体特征数据建立了一种数据结构和算法并根据STEP AP203协议的规则通过具体编程初步实现了基本几何实体特征的提取和重建,从而验证了此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WP=60>特征提取的数据结构是根据STEP AP203 一致性测试集4建立起来的二边流形体结构模型树。本结构模型共分为三层,即拓扑层、曲面层、曲线层,其中:拓扑层完成形状表达模型中的拓扑部分的映射,在填充拓扑元素的几何数据时,调用曲面层和曲线层模块;曲面层完成形状表达模型中的几何信息部分的曲面部分的映射并在涉及曲面的边界信息时,曲面层要调用曲线层模块;曲线层完成形状表达模型中的几何信息部分的曲线部分的映射。特征提取的流程是将STEP文件作为二进制流读取到内存,然后建立起如何提取STEP基本几何元素(点、线、面)的算法并编程实现了STEP基本实体特征的提取;实体特征的重建是利用OpenGL技术建立的动态链接库来实现并开发了一个基于OpenGL动态链接库的实体显示平台。本论文的研究方向是要逐步实现对来自任意造型系统的任何三维几何实体的提取和重建并最终完成一个数控自动编程系统的开发应用于数控机床的实际加工中,而且此系统是基于STEP的完全不依赖于任何三维实体造型系统的独立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因此,它的最终实现将有助于集成制
汪洋[10](2004)在《基于STEP标准的统一BOM模型研究与PDM/ERP信息集成》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制造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核心。产品结构与物料清单BOM是制造业信息化系统中核心的基础数据,是联系工程设计部门和生产管理部门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PDM系统和ERP系统信息集成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所在。 在产品生命周期中,BOM贯穿了设计、工艺、制造、计划、采购、销售、财务等几乎所有职能部门,各部门按照本部门的需要定制了各种BOM。在BOM的定制过程中往往没有统一的设计和管理规范,而且,除设计BOM和工艺BOM外,其他各种BOM基本采用手工方式建立,无法保证各BOM之间数据的一致性,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产品设计、生产和管理等过程的集成和效率,增加了产品生产成本、延长了产品开发周期。所以研究基于STEP标准的统一BOM模型对制造业信息化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针对BOM研究中突出存在的BOM模型不统一问题,结合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CIMS应用示范工程的实际需要,研究基于STEP标准的统一BOM模型,并通过统一BOM模型探索PDM系统与ERP系统之间信息集成的实现方法。本文首先剖析了企业中存在的多视图BOM,阐述了BOM多视图的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统一BOM模型,并基于STEP标准构建了统一BOM模型。接下来对PDM系统与ERP系统之间信息集成内容和集成模式加以分析,提出基于STEP标准的统一BOM模型的PDM与ERP信息集成方法,并通过实例开发实现了PDM系统中的EBOM向ERP系统中MBOM的转化。 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基于STEP标准的统一BOM模型可以较好地解决多视图BOM的模型不统一问题,基于STEP标准的统一BOM模型,实现PDM与ERP的信息集成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二、基于STEP标准的CIM信息集成方法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STEP标准的CIM信息集成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EXPRESS的企业信息建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
1.1.1 企业信息在集成中存在的问题 |
1.1.2 企业信息建模的提出 |
1.2 相关标准及企业信息模型的研究现状 |
1.2.1 相关标准的研究现状 |
1.2.2 企业信息建模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EXPRESS 建模方法及其开发工具 |
2.1 STEP、PLIB、MANDATE 区别与联系 |
2.2 EXPRESS 语言特点 |
2.2.1 EXPRESS 语言的数据类型 |
2.2.2 EXPRESS 模式说明 |
2.2.3 EXPRESS 模型的图形化表示 |
2.3 EXPRESS 信息模型的实例化 |
2.3.1 STEP 中性文件 |
2.3.2 产品数据交换的形式 |
2.3.3 基于 STEP 中性文件数据交换的原理 |
2.4 ST-Developer 开发工具和 SQL Server 数据库简介 |
2.4.1 ST-Developer 开发工具简介 |
2.4.2 SQL Server 数据库简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企业信息建模框架 |
3.1 应用协议在建模过程中的作用 |
3.2 STEP 标准的建模过程 |
3.2.1 STEP 应用协议内容及形式规范 |
3.3 企业信息模型模块划分 |
3.4 企业信息模型的建立 |
3.4.1 企业信息模型的需求信息识别 |
3.4.2 基于 EXPRESS 的企业信息建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企业信息模型系统的开发 |
4.1 企业信息模型数据库的设计 |
4.1.1 EXPRESS 数据类型到 sqlserver2000 数据库的映射 |
4.1.1.1 数据类型的映射规则 |
4.1.1.2 继承关系转换 |
4.1.1.3 规则的映射 |
4.1.2 实体索引表的建立 |
4.1.3 实例说明 |
4.2 ADO 数据库访问技术 |
4.3 企业信息模型系统框架 |
4.3.1 企业信息模型系统模块设计 |
4.3.2 企业信息模型系统操作界面的开发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企业信息模型系统的应用 |
5.1 企业信息模型系统中性文件模块的设计 |
5.2 中性文件中实体造型理论 |
5.2.1 三维实体主要造型技术 |
5.2.2 实体建模技术 |
5.2.3 AP203 定义的实体表达模式 |
5.2.4 B-rep 边界表示法 |
5.3 中性文件模块的具体实现 |
5.3.1 几何形体在中性文件中构造分析 |
5.3.2 程序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论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基于Web的产品远程协同设计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
1.3 相关技术 |
1.3.1 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CSCW |
1.3.2 计算机支持协同设计CSCWD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Web环境下异构CAX系统集成方法研究 |
2.1 设计需求分析 |
2.2 协同设计方法 |
2.2.1 基于企业标准(私有数据格式)的协同设计方法 |
2.2.2 以读取信息为目标的协同设计方法 |
2.2.3 以图形传送为目标的协同设计方法 |
2.2.4 基于XML的协同设计方法 |
2.3 一种新的异构CAX系统数据交换和系统集成的统一机制 |
第三章 机械产品协同设计信息模型研究 |
3.1 基于STEP的统一数据模型概要 |
3.1.1 STEP标准 |
3.1.2 EXPRESS语言 |
3.1.3 标准数据接口SDAI |
3.2 机械产品数据模型 |
3.2.1 几何模型 |
3.2.2 特征模型 |
3.3 STEP AP203中的产品信息模型 |
3.4 建模语言及建模工具 |
3.4.1 统一建模语言UML |
3.4.2 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 |
第四章 基于STEP的网上三维模型浏览技术研究 |
4.1 研究基于STEP的网上三维模型浏览技术的目的和意义 |
4.2 几何引擎OpenCASCADE简介 |
4.2.1 STEP数据模型与OpenCASCADE数据模型之间的映射 |
4.2.2 OpenCASCADE的STEP应用程序接口 |
4.3 网上三维STEP模型浏览技术 |
4.3.1 STEP文件结构及数据要素 |
4.3.2 STEP文件实体信息提取 |
4.3.3 基于STEP的三维模型重现 |
4.3.3.1 三维模型面的分析和初始化 |
4.3.3.2 三维模型面的显示和裁剪 |
4.4 STEP/AP203三维模型浏览器功能结构 |
4.4.1 图形变换 |
4.4.2 图形渲染 |
4.4.3 人机交互 |
4.4.3.1 信息查询 |
4.4.3.2 长度测量 |
4.4.3.3 角度测量 |
4.4.3.4 剖切操作 |
4.4.3.5 意见标注 |
第五章 基于STEP标准的CAE协同分析技术研究 |
5.1 基于STEP标准接口的CAE(模型表面高品质网格自动划分的)背景及需求分析 |
5.2 基于STEP标准的模型导入及重建 |
5.3 基于OPENCASCADE的模型信息提取 |
5.4 基于Delaunay的推进波前法 |
5.4.1 推进波前法 |
5.4.2 Delaunay三角剖分法 |
5.4.2.1 Delaunay法简介 |
5.4.2.2 Delaunay算法实现 |
5.5 基于STEP接口的注塑模CAE分析用网格自动生成系统实现与实例研究 |
5.5.1 单元自动剖分 |
5.5.1.1 基于曲率的二次映射 |
5.5.1.2 参数域边界离散 |
5.5.1.3 二维参数平面的有限元网格划分 |
5.5.2 三维实体表面三角面片网格的全自动生成和STL文件的输出 |
5.5.3 网格剖分结果和曲面参数结构的记录与输出,以及对局部选定面片网格的重新修正剖分 |
5.5.4 注塑件高品质STL网格生成实例 |
5.5.5 减少模型导入过程中的修模工作量以及存在的问题 |
第六章 面向远程协同设计的产品快速配置设计研究 |
6.1 产品快速配置设计研究背景 |
6.1.1 大规模定制简介 |
6.1.1.1 大规模定制的产生 |
6.1.1.2 大规模定制的特点 |
6.1.1.3 大规模定制的基本原理 |
6.1.1.4 大规模定制的关键技术 |
6.1.2 产品配置设计 |
6.2 基于实例推理方法 |
6.2.1 基于实例推理的基本理论 |
6.2.2 模糊集理论 |
6.3 一种基于模糊集实例推理算法 |
6.3.1 基于模糊集实例推理的产品配置系统 |
6.3.2 求解产品配置问题的CBRBFS方法 |
6.4 冲击电钻快速配置设计实例 |
6.4.1 冲击电钻产品实例 |
6.4.2 实例检索 |
第七章 基于Web的五金产品个性化定制平台 |
7.1 基于Web的五金产品个性化定制平台的研究背景 |
7.2 技术路线 |
7.2.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7.2.2 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实现 |
7.3 系统实例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工作总结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3)面向企业互操作性的UPM建模及映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基于 STEP 的产品数据建模和映射技术概述 |
1-2-1 产品信息建模相关理论 |
1-2-2 产品信息模型 |
1-2-3 产品信息建模要求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统一产品建模方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2 EXPRESS 模型向关系数据库映射 |
1-3-3 EXPRESS 模型向 XML 映射 |
§1-4 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企业互操作性的概念 |
1-4-2 企业互操作性所面临的挑战 |
1-4-3 企业互操作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4 产品建模的研究现状 |
1-4-5 EXPRESS 数据模型向关系数据库映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6 EXPRESS 数据模型向 XML 映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1-5-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2 论文的组织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UPM 方法构造的产品信息模型 |
§2-1 基于 STEP 的统一产品建模 UPM 方法 |
2-1-1 STEP 标准和 EXPRESS 数据描述语言 |
2-1-2 基于 STEP 标准的 UPM 框架结构 |
2-1-3 PIM 结构 |
2-1-4 基于 STEP 的建模环境 |
2-1-5 PIM 数据交换与共享方法 |
2-1-6 六步建模法 |
§2-2 产品信息模型的 EXPRESS 描述和 EXPRESS-G 图 |
2-2-1 产品及版本模块 |
2-2-2 产品结构模块 |
2-2-3 产品文档模块 |
2-2-4 其它信息模块的实现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UPM 产品模型到关系数据库的映射 |
§3-1 EXPRESS 模型和关系数据库的特点 |
3-1-1 基于 EXPRESS 模型的面向对象特性 |
3-1-2 关系数据库的技术特点 |
3-1-3 EXPRESS 数据模式向关系数据库映射的必要性 |
§3-2 UPM 产品数据库的总构架 |
3-2-1 UPM 产品数据库结构 |
3-2-2 UPM 产品数据库的存储子系统设计 |
§3-3 EXPRESS 数据模式向关系数据库的映射规则 |
3-3-1 唯一标识符 |
3-3-2 基本数据类型的转换 |
3-3-3 对象数据类型的转换 |
3-3-4 继承转换 |
3-3-5 规则转换 |
3-3-6 数据字典的建立 |
§3-4 UPM 数据模型向关系数据库映射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UPM 产品信息模型到 XML 的映射方法 XDE |
§4-1 XML 技术 |
4-1-1 XML 技术特点 |
4-1-2 XML 方式表达 STEP 数据 |
§4-2 XML 映射系统—XDE 结构框架 |
4-2-1 XDE 结构框架的提出 |
4-2-2 XDE 引擎工作原理 |
§4-3 UPM 的 EXPRESS 模型到 XML 文档的映射规则 |
4-3-1 EXPRESS 数据类型与 XML Schema 表达的映射 |
4-3-2 本文采用 XML Schema 模式的原理 |
§4-4 UPM 的 EXPRESS 模型到 XML 文档的映射方式 |
4-4-1 传统的前期绑定和后期绑定 |
4-4-2 UPM 产品数据的 EXPRESS 模型到 XML 映射采用的方式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UPM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5-1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SQL Server |
§5-2 UPM 的关系数据库系统 |
5-2-1 UPM 数据模型向关系数据库 SQL Server 映射 |
5-2-2 UPM 关系数据库的实体索引和数据字典 |
§5-3 UPM 关系数据库表之间的关系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UPM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原型 |
§6-1 UPM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
6-1-1 UPM 产品信息模型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 |
6-1-2 UPM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功能架构 |
§6-2 PowerBuilder 高级数据库开发软件 |
§6-3 UPM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原型 |
6-3-1 数据库连接 |
6-3-2 产品结构浏览 |
6-3-3 XML 文档映射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本文的研究成果 |
§7-2 本文的创新点 |
§7-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4)基于OWL的STEP产品信息语义转换器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产品信息语义交换与共享的研究背景 |
1.2.1 现代产品设计与制造的特点 |
1.2.2 产品语义信息共享的需求 |
1.3 产品信息交换与共享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基于专用接口的产品信息交换与共享 |
1.3.2 基于通用接口的产品信息交换与共享 |
1.3.3 基于STEP/XML 标准的产品信息交换与共享 |
1.4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1.4.1 现有技术存在问题 |
1.4.2 解决方案 |
1.5 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
1.5.1 论文研究意义 |
1.5.2 论文研究内容 |
1.6 论文章节安排 |
1.7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引言 |
2.2 STEP 标准 |
2.2.1 STEP 标准简介及构成 |
2.2.2 STEP 体系结构 |
2.3 语义网相关知识概述 |
2.3.1 语义网简介 |
2.3.2 本体描述语言OWL |
2.3.3 语义网规则语言SWRL |
2.3.4 数学置标语言Math ML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STEP 的 OWL 描述 |
3.1 引言 |
3.2 EXPRESS 的OWL 描述 |
3.2.1 EXPRESS 的OWL 描述规则 |
3.2.2 EXPRESS 的OWL 表达匹配关系 |
3.3 STEP Part21 物理文件的OWL 描述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STEP/OWL 转换器的实现 |
4.1 引言 |
4.2 转换器总体结构和功能 |
4.3 EXPRESS 解析器 |
4.3.1 词法分析 |
4.3.2 符号表 |
4.3.3 语法分析 |
4.4 前处理器设计开发 |
4.4.1 STEP AP203 数据单元提取 |
4.4.2 STEP 数据分析 |
4.5 后处理器设计开发 |
4.5.1 Owl 文件Dom 树生成 |
4.5.2 OWL 文件数据提取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例 |
5.1 引言 |
5.2 STEP 产品信息语义交换实例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5)协同设计中基于STEP和XML的数据交换与集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网络化协同设计概述 |
1.3 协同设计中的产品信息共享与交换 |
1.3.1 协同设计中的产品信息共享与交换概述 |
1.3.2 基于Internet 的产品信息共享与交换及研究现状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 |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2 论文主要内容组织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XML 与数据交换 |
2.1 XML 标记语言简介 |
2.1.1 标记语言简介 |
2.1.2 XML 的产生 |
2.2 XML 的优点和应用 |
2.2.1 XML 的优点 |
2.2.2 XML 的应用 |
2.3 XML 基本语法 |
2.3.1 XML 文档的整体结构 |
2.3.2 XML 文档对象 |
2.4 XML 相关技术规范 |
2.4.1 XML 解析技术主要规范 |
2.4.2 XML 文档链接机制主要技术规范 |
2.4.3 XML 模式和结构定义技术相关规范 |
2.4.4 XML 文档显示技术主要规范 |
2.5 XML 与数据交换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STEP 和XML 的产品数据转换 |
3.1 协同设计产品数据信息模型 |
3.1.1 产品数据信息模型定义 |
3.1.2 产品数据信息模型的发展 |
3.2 STEP 标准概述 |
3.2.1 STEP 标准的产生背景 |
3.2.2 STEP 标准的体系结构 |
3.2.3 STEP 标准的特点和应用 |
3.3 STEP 产品数据和XML 之间的映射与转换 |
3.3.1 EXPRESS 语言概览 |
3.3.2 STEP 中性文件分析 |
3.3.3 EXPRESS 语言和XML 之间的模式映射和映射规则 |
3.3.4 EXPRESS 语言和XML 语言之间的映射方法 |
3.3.5 STEP 数据与XML 的转换实例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协同设计产品信息交换与集成系统的实现 |
4.1 系统开发平台和框架介绍 |
4.1.1 Java EE 概述 |
4.1.2 Struts2 框架及主要组成 |
4.1.3 Strut2 的工作流程解析 |
4.2 产品数据交换与集成系统的体系结构 |
4.2.1 产品数据交换与集成原型系统的系统架构 |
4.2.2 产品数据交换与集成原型系统的功能流程和功能模块 |
4.3 产品数据交换与集成系统的编程与实现 |
4.3.1 文件上传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3.2 数据转换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3.3 立体信息显示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
(6)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化技术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
1.2.1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内涵与功能 |
1.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进展 |
1.2.3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
1.2.4 国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研究情况 |
1.2.5 国内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研究情况 |
1.3 技术服务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
1.3.1 技术服务的定义与内涵 |
1.3.2 技术服务的主要类型 |
1.3.3 技术服务的国外研究情况 |
1.3.4 技术服务的国内研究情况 |
1.3.5 目前技术服务研究的不足 |
1.4 课题的来源及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1 课题的来源 |
1.4.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小结 |
第2章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 |
2.1 引言 |
2.2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的功能分析 |
2.2.1 传统技术服务模式 |
2.2.2 传统技术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
2.2.3 网络化技术服务及其特征 |
2.2.4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化技术服务的主要功能 |
2.3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的体系构建 |
2.3.1 系统的基本要求 |
2.3.2 C/S模式和B/S模式的比较 |
2.3.3 系统的体系结构 |
2.3.4 网络化技术服务的工作流程 |
2.3.5 技术服务请求信息的任务指派与列队 |
2.3.6 系统体系结构层次分析 |
2.4 小结 |
第3章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的知识融合与重用 |
3.1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的知识分类与表示 |
3.1.1 技术服务中知识的特点与分类 |
3.1.2 技术服务中的知识表示 |
3.2. 技术服务中的知识融合 |
3.2.1 知识融合概述 |
3.2.2 网络化技术服务中知识融合的体系结构 |
3.2.3 本体库的构建与管理 |
3.2.4 技术服务领域本体 |
3.3 技术服务中的知识重用 |
3.3.1 技术服务知识的重用过程 |
3.3.2 基于知识重用的知识库基本检索方法 |
3.3.3 技术服务系统的知识库组成 |
3.3.4 基于CBR和RBR的技术服务知识推理 |
3.4 小结 |
第4章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的数据共享与交换 |
4.1 数据交换格式与协议综述 |
4.1.1 数据交换格式与协议的作用及意义 |
4.1.2 数据交换格式与协议 |
4.2 STEP标准 |
4.2.1 STEP标准概述 |
4.2.2 EXPRESS语言 |
4.2.3 STEP Part21文件 |
4.2.4 STEP标准的实现方式 |
4.3 基于STEP的产品数据共享与交换 |
4.3.1 国内外有关基于STEP的产品数据共享和交换研究状况 |
4.3.2 基于STEP的产品数据共享和交换的实现机制 |
4.3.3 XML在产品数据共享和交换中的应用 |
4.4 基于STEP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的实现 |
4.4.1 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的实现 |
4.4.2 CAD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过程 |
4.5 小结 |
第5章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的绩效评价 |
5.1 评价指标的基本原则 |
5.2 评价指标的确定 |
5.2.1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5.2.2 指标解释及内容 |
5.3 基于序关系分析法的指标权重确定 |
5.3.1 序关系分析法 |
5.3.2 序关系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应用实例 |
5.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网络化技术服务绩效评价 |
5.4.1 模糊综合评价原理 |
5.4.2 模糊综合评价法模型和步骤 |
5.4.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技术服务绩效评价过程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的协同工作技术 |
6.1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的概述 |
6.2 应用程序共享技术 |
6.2.1 应用程序共享的原理 |
6.2.2 Windows环境下应用程序共享方法 |
6.2.3 应用程序共享的优化方法 |
6.3 支持协同工作的多媒体技术 |
6.3.1 基于Internet的音视频的通用交流技术 |
6.3.2 音频系统的特殊处理 |
6.3.3 视频系统的特殊处理 |
6.4 基于层次的协同工具集成框架 |
6.5 基于NetMeeting的协同工作工具 |
6.5.1 NetMeeting的功能和系统结构 |
6.5.2 基于NetMeeting COM接口的开发 |
6.6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的协同环境 |
6.7 小结 |
第7章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原型系统开发 |
7.1 应用背景分析 |
7.2 系统的架构 |
7.3 系统的网络环境 |
7.4 编程语言及开发环境 |
7.5 应用实例分析 |
7.5.1 系统登录 |
7.5.2 新产品开发决策支持服务 |
7.5.3 产品设计服务 |
7.5.4 工艺服务 |
7.5.5 质量服务 |
7.5.6 设备服务 |
7.5.7 售后服务 |
7.5.8 系统绩效评价 |
7.6 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8.3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作者简介 |
(7)基于STEP标准的CAD产品数据交换(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产品数据交换标准的发展 |
1.2.1 IGES标准及STEP标准简介 |
1.2.2 CAD技术简介 |
1.3 国内技术发展的现状 |
1.4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4.1 项目来源 |
1.4.2 课题的科学依据和意义 |
1.4.3 技术关键和难点 |
1.4.4 本文主要工作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STEP产品数据交换标准的研究 |
2.1 STEP标准的概念 |
2.2 STEP标准的组成结构 |
2.2.1 STEP的组成和体系结构 |
2.2.2 STEP各组成部分概述 |
2.3 STEP标准的描述语言EXPRESS |
2.3.1 EXPRESS的特点 |
2.3.2 EXPRESS的数据类型 |
第三章 SDAI的结构 |
3.1 SDAI的工作原理 |
3.2 SDAI标准的组成 |
3.2.1 SDAI数据字典模型 |
3.2.2 SDAI对话服务模型 |
3.2.3 SDAI抽象数据模型 |
3.2.4 SDAI操作 |
3.2.5 SDAI一致性检查 |
3.2.6 SDAI的语言联编 |
3.3 SDAI的系统结构 |
第四章 STEP的应用协议AP203及扩展边界表示法 |
4.1 应用协议AP203简介 |
4.2 AP203扩展边界表示法 |
4.2.1 B_rep的原理和方法 |
4.2.2 B_rep的优缺点 |
4.2.3 AP203中的扩展边界表示法 |
第五章 基于STEP的标准数据库 |
5.1 ACCESS系统简介 |
5.2 STEP标准的数据库实现方式 |
5.2.1 环境 |
5.2.2 数据类型 |
5.2.3 映射规则 |
5.2.4 操作 |
5.2.5 一致性 |
5.2.6 语言联编 |
5.3 数据库实现方式和中性文件及SDAI的关系 |
5.4 一个简单的例子 |
第六章 系统的具体实施 |
6.1 基于STEP系统的模型 |
6.2 系统的目的和实现 |
6.2.1 产品建模过程 |
6.2.2 基于STEP的公差模型 |
6.2.3 信息的存储、读取、管理和提取 |
6.3 开发软件和平台的选择 |
6.4 系统实施实例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STEP标准的质量信息集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简介 |
1.1.1 本课题研究意义 |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数据交换接口的发展与STEP标准 |
2.1 数据交换技术及相关标准的产生和发展 |
2.2 目前流行的产品数据标准 |
2.2.1 尺寸测量接口规范(DMIS) |
2.2.2 产品模型数据交换标准(STEP) |
2.2.3 STEP标准主要内容 |
2.2.3.1 描述方法 |
2.2.3.2 集成资源 |
2.2.3.3 应用协议 |
2.2.3.4 实现形式 |
2.2.3.5 一致性测试 |
2.2.4 STEP标准的应用 |
2.3 小结 |
第三章 产品信息建模语言EXPRESS |
3.1 引言 |
3.2 STEP的信息建模语言EXPRESS |
3.2.1 数据类型 |
3.2.1.1 简单数据类型 |
3.2.1.2 聚合数据类型 |
3.2.1.3 命名数据类型 |
3.2.1.4 构造数据类型 |
3.2.1.5 数据类型的用法分类 |
3.2.2 说明 |
3.2.2.1 类型说明 |
3.2.2.2 实体说明 |
3.2.2.3 模式说明 |
3.2.2.4 常数说明 |
3.2.2.5 算法说明 |
3.2.3 表达式 |
3.2.4 可执行语句 |
3.2.5 内建常量、内建函数、内建过程 |
3.3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STEP标准的质量信息集成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STEP应用的实施 |
4.3 基于STEP标准的质量信息集成 |
4.3.1 质量信息分类 |
4.3.2 基于STEP的质量信息集成 |
4.3.2.1 应用协议 |
4.3.2.2 中性文件 |
4.3.2.3 模型转换 |
4.4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9)基于STEP的三维实体特征提取与模型重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对STEP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概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产品数据交换标准的研究 |
2.1 产品数据的共享需要交换标准 |
2.2 产品数据交换标准的发展 |
2.3 STEP标准 |
2.3.1 STEP 标准的体系结构 |
2.3.2 STEP 标准的集成 |
2.4 EXPRESS 信息描述语言 |
2.4.1 EXPRESS 的数据类型 |
2.4.2 EXPRESS 的继承性 |
2.4.3 EXPRESS 与 C/C++的映射 |
2.5 STEPAP203 中性文件 |
2.5.1 中性文件的组成 |
2.5.2 中性文件与EXPRESS的映射 |
第3章 基于STEP文件的三维实体数据结构的建立 |
3.1 三维几何实体的表达 |
3.1.1 扫描表示法 |
3.1.2 边界表示法 |
3.1.3 构造立体几何表示法 |
3.2 三维几何实体的EXPRESS表达 |
3.3 STEPAP203 中性文件实施的基本原理 |
3.3.1 AP203几何实体表达模型 |
3.3.2 AP203几何实体表达的引用方法 |
3.4 基于STEP中性文件的基本数据结构 |
第4章 基于STEP文件的特征提取与重建技术实践 |
4.1 特征提取的方法 |
4.2 基于STEP 中性文件的特征提取模块 |
4.2.1 STEP 中性文件的特征分类与描述 |
4.2.2 STEP中性文件的特征识别 |
4.2.3 STEP中性文件的特征数据内存转换 |
4.3 基于OpenGL的STEP实体特征重建模块 |
4.3.1 ()penGGL概述 |
4.3.2 基于OpenGL的动态链接库一0penGL3dI |
4.3.3 0perlGL3dI在三维实体重建模块中的应用 |
4.3.4 STEP三维实体显示场景及其数据结构 |
第5章 ST 3D平台设计及运行实例 |
5.1 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 |
5.2 ST 3D的系统层次结构 |
5.3 ST 3D的基本实体特征 |
5.4 ST 3D的类层次结构 |
5.5 ST 3D平台界面及运行实例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6.2 未来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由SolidWorks生成的部分STEP文件 |
附录B由UGl8.0生成的部分STEP文件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0)基于STEP标准的统一BOM模型研究与PDM/ERP信息集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论 |
1.1.1 信息化是制造业的必然之路 |
1.1.2 制造业信息化 |
1.1.3 制造业信息化中的信息技术 |
1.2 问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1 BOM的作用 |
1.2.2 多视图BOM |
1.2.3 BOM研究现状 |
1.2.4 BOM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3 课题来源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基于多视图BOM演变理论的统一BOM模型的提出 |
2.1 BOM的基本概念 |
2.1.1 物料项及物料项关系 |
2.1.2 BOM的定义 |
2.1.3 BOM的本质 |
2.1.4 BOM的性质 |
2.1.5 BOM的组成 |
2.1.6 BOM的展开与追溯 |
2.1.7 BOM与产品结构的联系与区别 |
2.1.8 BOM与零件明细表的区别 |
2.2 BOM在不同部门中的多视图 |
2.2.1 BOM的配置和产生 |
2.2.2 BOM的转换 |
2.3 BOM的演变理论 |
2.3.1 设计阶段 |
2.3.2 工艺规划阶段 |
2.3.3 制造阶段 |
2.3.4 EBOM/PBOM/MBOM三者之间的联系 |
2.4 以BOM为核心的数据集成 |
2.4.1 CAD中的BOM |
2.4.2 CAPP中的BOM |
2.4.3 PDM中的BOM |
2.4.4 ERP中的BOM |
2.5 统一BOM模型的提出 |
2.5.1 基于单一物料项源理想的统一BOM模型 |
2.5.2 统一BOM模型的提出 |
第三章 基于STEP标准构建统一BOM模型 |
3.1 EXPRESS语言 |
3.1.1 信息建模 |
3.2 基于STEP标准统一BOM模型的构建 |
3.2.1 使用STEP标准的BOM数据结构表达 |
3.2.2基于STEP标准的统一BOM模型的构建 |
第四章 基于STEP标准统一BOM模型的PDM与ERP信息集成实例 |
4.1 PDM技术与ERP技术概述及PDM与ERP信息集成研究 |
4.2 基于STEP标准的统一BOM模型的PDM与ERP信息集成的实现方法研究 |
4.2.1 基于统一BOM模型的PDM与ERP信息集成的集成方案 |
4.2.2 基于STEP标准的统一BOM模型向关系型数据库SQL Server 2000的映射方法 |
4.3 基于STEP标准的统一BOM模型的PDM与ERP信息集成实例 |
4.3.1 选用的软件概述 |
4.3.2 基于STEP标准的统一BOM模型的TiPDM与Eastlight ERP系统信息集成整体方案设计 |
4.3.3 TiPDM系统与Eastlight ERP系统的数据库分析 |
4.3.4 集成实例的统一BOM模型 |
4.3.5 EBOM-MBOM转化系统的设计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论文所完成的工作 |
5.2 展望 |
附录 |
附录1 产品结构模式的EXPRESS-G图 |
附录2 产品定义模式的EXPRESS-G图 |
附录3 基于STEP标准的统一BOM模型的EXPRESS描述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 |
四、基于STEP标准的CIM信息集成方法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EXPRESS的企业信息建模的研究[D]. 孙海雁. 河北工业大学, 2014(07)
- [2]基于Web的产品远程协同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 贾虹.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6)
- [3]面向企业互操作性的UPM建模及映射研究[D]. 魏群. 河北工业大学, 2012(03)
- [4]基于OWL的STEP产品信息语义转换器设计与实现[D]. 孟海忠.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7)
- [5]协同设计中基于STEP和XML的数据交换与集成技术研究[D]. 刘贺伟. 太原科技大学, 2011(10)
- [6]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化技术服务研究[D]. 周晶. 东北大学, 2009(06)
- [7]基于STEP标准的CAD产品数据交换[D]. 董唯光. 兰州理工大学, 2005(05)
- [8]基于STEP标准的质量信息集成的研究[D]. 施静. 合肥工业大学, 2004(02)
- [9]基于STEP的三维实体特征提取与模型重建技术研究[D]. 时兵. 吉林大学, 2004(04)
- [10]基于STEP标准的统一BOM模型研究与PDM/ERP信息集成[D]. 汪洋. 昆明理工大学,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