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3名汉哈族儿童血中钙离子浓度对比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卢国栋[1](2021)在《ANXA2与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检测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ANXA2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本课题组选择2018年9月至2018年11月于新疆玛纳斯县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中未经降压药物治疗的的新疆哈萨族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人员24例纳入病例组(EH组),包括男12例,女12例(比例1:1),同时在居住地相同、年龄相仿、性别匹配的原则上,选择时间段相同民族一样的血压在正常范围的24人纳入对照组。对EH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以往病史等进行调查和汇总,对受检人员的身高、重量、血压等数据进行检验和统计,对数据计算得出BMI,在实验开始前取受检对象静脉血约16 ml,6 ml用来开展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检测,对两组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检验是否存在差距;剩余10 ml静脉血用来进行单个核细胞、血清的分离和提取,利用荧光定量PCR实验进行单个核细胞中膜联蛋白A2(ANXA2)的基因m RNA水平表达的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ANXA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ANXA2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两组间的差异,就临床各个因素对ANX2指标数据的影响进行研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对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依据性别(男性、女性)、BMI(低于24kg/m2、不低于24kg/m2)、高血压程度(1级、2级或2级以上)等元素开展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的等级分层研究。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吸烟史、BMI、空腹血糖、TC、TG、ALT、AST、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相较于对照组患者LDL-C、Scr水平均升高,HDL-C、白蛋白、血小板压积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患者单个核细胞ANXA2的m RNA表达与对照组患者比较(1.33±0.33 vs 1.39±0.16,P=0.4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与对照组ANXA2蛋白表达量比较(3.68±2.22vs1.63±1.31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白蛋白、血小板压积以及ANXA2蛋白表达量是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Scr、ANXA2蛋白表达量仍是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课题依据性别(男性、女性)、BMI(低于24kg/m2、不低于24kg/m2)、高血压程度(1级、2级或2级以上)等元素开展哈族高血压患者的等级分层研究。ANXA2的蛋白表达在BMI小于24 kg/m2组别相较于BMI不低于24 kg/m2组降低,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8),在男性组别和女性组组别当中差别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1级和高血压2级及以上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XA2 m RNA表达水平在以上分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外周血ANXA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提示ANXA2蛋白的表达升高与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的产生有着一定的联系。
张海燕[2](2011)在《新疆蒙、哈族18—22岁学生头发内含微量元素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多领域综合性学科,是现代生命科学和现代医学的前沿科学。微量元素参与人体多种酶的合成与代谢,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体内代谢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微量元素的研究不仅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人体营养评价,人体健康状况的研究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体质测试法、试验检测法、数理统计等方法,立足于新疆蒙古族、哈萨克族18-22岁学生头发内含微量元素含量与体质健康水平测试,通过对新疆蒙、哈族学生头发内含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与体质健康水平的检测,掌握它们头发中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探讨微量元素与体质健康的关系,论文主体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新疆蒙古族、哈萨克族18-22岁400名在校学生头发中的微量元素的测定,进行男女对比研究,了解蒙、哈族男女生体内七种微量元素(钙、铁、锌、锰、铜、锶、镍)的含量,掌握他们体内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与特点。第二部分:对新疆蒙古族、哈萨克族18-22岁400名在校学生进行体质测试。进行形态类、机能类和身体素质类指标测试,进一步掌握蒙古族与哈萨克族18-22岁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状况。第三部分:通过对体内微量元素与体质测试成绩的相关系数来探讨微量元素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微量元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体质的影响,新疆蒙古族、哈萨克族学生头发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等。第四部分是基于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给出建议,首先新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力度;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监测体制,设立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状况数据库;再次要加强社会-学校-家庭营养学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加强营养学知识的培养和教育,提高在校学生的营养保健意识和必要的营养学知识水平,膳食过程中应根据各民族的具体特点做到合理营养,均衡膳食,足量获取各种营养素;加强体育保健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意识的培养,学校一定要搞好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加强体质、健康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意识的培养,促使他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让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参与到锻炼健身,提高自身体质健康水平的队伍当中来。
赵江霞[3](2007)在《汉、维、哈族儿童铅中毒易感性及其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工业和交通的迅猛发展,环境铅污染逐渐成为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国内于60年代开始研究铅中毒,研究的重点是从职业卫生和职业病的角度出发,主要研究的是铅接触职业的危害性,对该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国内儿童铅中毒的报道即使是病例也均系症状性铅中毒,主要是由于女工的职业性铅暴露所致的子代机体铅负荷升高,即母源性铅中毒。80年代后期才开始亚临床水平的儿童铅中毒的研究,低水平铅暴露即能引起儿童智力发育的损害。此后各地不断有小规模的研究报道,证明根据国际上沿用的诊断标准,我国儿童铅中毒的现状远较想像的严重,即使在认为完全正常的人群中,也有相当惊人数目的儿童处于对发育有潜在危害的铅暴露下。通过儿童铅中毒的研究发现铅水平的个体差异不仅仅与环境因素还与遗传因素有关。近年不断有研究利用基因易感性揭示遗传因素在铅中毒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尽管儿童铅中毒状况非常严重,但是铅中毒是可以预防的。环境干预是根本手段,健康教育是主要方法,临床治疗是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在环境无法根本改善的情况下,健康教育是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办法。为了寻求环境中铅水平影响因素,并利用候选基因探讨其铅中毒易感性,在研究环境和基因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寻求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本研究利用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环境中儿童铅中毒的影响因素,通过数据挖掘中的决策树技术建立影响因素模型筛选影响因素;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对儿童铅中毒个体差异的原因进行研究,利用数学模型研究基因与基因,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利用不同方式对铅中毒儿童、家长和教师进行健康教育,以期提高家长儿童对铅中毒相关知识水平,改变其态度及行为,同时降低儿童血铅水平。1.汉、维、哈族儿童血铅水平及其相关环境影响因素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10所小学6~10岁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以下简称汉、维、哈族)儿童1513名作为样本,其中汉族489名、维族499名、哈族525名,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其血铅值,利用调查问卷探索血铅影响因素。采用统计描述方法描述儿童铅中毒分布现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决策树算法分析筛选影响儿童铅中毒的危险因素。1.1汉、维、哈族儿童血铅水平分别为68.61±43.63μg/L、73.68±56.57μg/L、72.24±41.18μg/L,汉族、维族、哈族血铅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协方差分析,F=5.58,P=0.00),其中维族和哈族儿童血铅水平明显高于汉族儿童,汉族、维族儿童男女血铅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哈族男性儿童血铅水平高于女性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维、哈族铅中毒率分别为23.31%、23.25%和22.10%,铅中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本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汉族儿童铅中毒的发生可能与儿童年龄、儿童是否经常吃膨化食品、父亲是否经常使用染发剂等危险因素有关。当其它自变量固定不变时,若年龄在6~10岁之间,每增加1岁,其发生铅中毒的危险性就增加0.56倍;经常吃膨化食品的儿童发生铅中毒的危险性是不经常食用儿童的1.77倍;父亲经常使用染发剂,其子女发生铅中毒的危险性是不使用者的2.92倍。对于维吾尔族儿童来说,铅中毒的发生可能与儿童年龄有关。当其它自变量固定不变时,若年龄在6~10岁之间,每增加1岁,其发生铅中毒的危险性就增加0.55倍。对于哈萨克族儿童来说,铅中毒的发生可能与房间内的家具有无漆皮脱落有关。房间内的家具有漆皮脱落的儿童,其发生铅中毒的危险性是房间内的家具无漆皮脱落的3.81倍。1.3经过决策树模型分析结果,得到汉、维、哈族儿童血铅水平前十位影响因素顺位表,汉、维、哈族儿童社会经济状况(SES)(尤其是父母的职业)、不良饮食习惯(如食用松花蛋)、家庭居住环境、家庭装修情况、不良生活习惯(如啃铅笔头、餐前不洗手、玩具不经常清洗)等是儿童铅中毒的主要危险因素。三个民族影响因素基本相同,只是顺位有差异。这可能与汉、维、哈族的文化背景、经济水平和民族风俗习惯等有一定差异有关。1.4经过模型效果图评估以及符合率和置信度比较,对本研究数据决策树分析技术优于传统的Logistic回归分析技术。2.儿童铅中毒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研究选择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δ-aminolevμinic acid dehydratase,δ-ALAD)以及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候选基因三个多态性位点,采用PCR-RFLP技术,筛查汉、维、哈族基因多态位点分布频率,研究遗传变异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对儿童铅中毒的影响。2.1 ALAD基因及VDR基因三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分布符合遗传学的Hardy-Weinberg平衡;汉族基因型aaTTbb,AaTTbb分别为46.48%,30.84%;维族AaTtbb为18.23%,哈族AaTtBb占的比例为13.29%。在汉族人群中未出现AATTBB,AAttBB,AAttbb,aaTTBB,aattBB,aattbb,AAttBb,AATtBB,AaTTBB,aattBb,aaTtBB,AattBB,AattBb,AaTtBB,Aattbb。在维族人群中未出现AATTBB,AAttBb,AATtBB。哈族人群中各种等位基因型都存在;汉、维、哈族四种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2通过对VDR基因的三个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表明该三个位点之间呈现连锁不平衡关系;通过单体型分析发现:汉族人群中Atb,AtB,aTb单体型分别占30.94%,24.74%,28.43%;维族人群中ATb,aTb,atb单体型分别占21.53%,24.01%,20.95%;哈族人群中aTB,ATB单体型分别为19.33%,15.52%。汉、维、哈族中最少的单体型是aTB,AtB,atb,分别占0.14%,4.10%,8.87%。在汉族VDR单体型分析中,单体型Atb,AtB在铅中毒组显着降低(P<0.01),而单体型ATb和aTb,在铅中毒组显着增高(P<0.05,P<0.01)。在维族,哈族铅中毒组和正常组人群单体型分析中,其单体型分布差异未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2.3通过叉生分析基因一基因,基因一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基于相加模型,基因与基因之间虽然有不同程度的正负交互作用倾向,但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分析中:汉族儿童基因ApaI与“母亲经常使用染发剂”呈正交互作用,与“在儿童居室有人吸烟”呈负交互作用,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哈族儿童中,基因ALAD与“儿童同居住者有涉铅职业”呈正交互作用,与“居住楼房在3层以下”“经常吃爆米花”呈负交互作用,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ApaI与“儿童同居住者有涉铅职业”“母亲经常使用染发剂”“经常吃爆米花”“房屋内有无墙皮漆皮涂料脱落”呈正交互作用,与“住所1公里内有是否有涉铅工厂”呈负交互作用,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同民族儿童不同基因与相关因素之间有不同程度的正负交互作用倾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健康教育对轻中度铅中毒儿童的干预作用对204名铅中毒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其中汉族99名,维吾尔族105名。采用KABP(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知识、态度、信念、实践)问卷进行调查,了解儿童、家长在健康教育前后有关铅中毒防治知识,行为及信念方面的改变。对儿童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儿童铅中毒的概念,铅的危害,铅的来源、铅进入儿童体内的途经,儿童铅中毒的特点,铅中毒的预防等内容。健康教育采用宣教片,现场授课,宣传资料,广播站以及电话跟踪随访等方式进行。3.1健康教育前情况在健康教育前,铅中毒儿童家长对铅中毒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汉族、维族家长从各种渠道获取过铅中毒相关知识,但是有22.5%的汉族、维族家长没有从任何渠道获得过任何铅中毒方面的知识,在对待铅中毒的态度方面90%以上的家长持肯定态度;干预前有50%以上的孩子有手-口行为;汉族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为132.73±29.471μg/L,维族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为150.34±64.74μg/L。3.2健康教育后情况经过健康教育,铅中毒儿童及其家长在铅中毒相关知识、行为上有所改变,尤其是在相关行为上的改变比如手.口行为上改变在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铅中毒儿童血铅水平在健康教育前后变化很大,汉族血铅平均水平为92.33±35.07μg/L下降40.40μg/L,维族血铅水平平均为89.34±45.521μg/L下降61.00μg/L。不同族别不同性别儿童血铅水平在健康前后变化为:汉族男性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下降28.82μg/L,女性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下降50.15μg/L。干预前后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族男女儿童干预前后血铅值下降分别:男性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下降40.78μg/L,女性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下降81.65μg/L,干预前后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血铅水平下降和性别之间亦有关系。
王坤[4](2006)在《LPL、LDL-R、CETP基因与新疆哈萨克、蒙古族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新疆博尔塔拉州哈萨克族和蒙古族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发生情况及聚集情况,发现多民族聚集区危险因素的特征,为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提供依据。 探讨脂蛋白脂酶Pvu Ⅱ基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Ava Ⅱ基因,胆固醇酯转运蛋白TaqIB基因多态性在哈萨克,蒙古族的分布情况,明确是否有种族差异性。 分别探讨脂蛋白脂酶Pvu Ⅱ基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Ava Ⅱ基因,胆固醇酯转运蛋白TaqIB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博尔塔拉州哈萨克族和蒙古族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糖代谢异常,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相关性。 方法:以新疆博尔塔拉州两县一市的30岁及以上哈萨克,蒙古,维吾尔和汉族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测定身高,体重,腰围,收缩压,舒张压,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糖。哈族647人,蒙族556人,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分别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脂蛋白脂酶Pvu Ⅱ基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Ava Ⅱ基因,胆固醇酯转运蛋白TaqIB基因多态性。 结果:本研究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依次是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而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最少,其中
曹芳敏,杨柏松,唐晓宾[5](2002)在《43名汉哈族儿童血中钙离子浓度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测定血中钙离子浓度比总钙更能反映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况。小儿的内脏和骨骼均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由于环境和饮食的影响,尤在幼儿期营养平衡常遭破坏。现将门诊就诊的43名汉哈族儿童血中钙浓度报道如下。汉族儿童20名,哈族儿童23名,年龄均在0~7岁。采集静脉血2ml,离心取上清液20μl,线性范围2.175~2.925 mmol/L。由北京中
二、43名汉哈族儿童血中钙离子浓度对比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3名汉哈族儿童血中钙离子浓度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ANXA2与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及缩略词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主要材料与试剂 |
2.研究对象 |
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2.2 病例组、对照组的标准 |
3.研究方法 |
3.1 一般资料 |
3.2 实验标本采集 |
3.3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 |
3.4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ANXA2 mRNA的表达 |
3.5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ANXA2蛋白的表达 |
4.质量控制 |
5.统计学方法 |
技术路线 |
结果 |
1.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分析 |
2.ELISA检测哈萨克族高血压组与对照组ANXA2蛋白表达量比较 |
3.哈萨克族高血压组外周血单个核细ANXA2 mRNA表达量和对照组相比 |
4.高血压组中血清ANXA2蛋白表达水平与各临床因素间的关系 |
5.高血压组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NXA2 mRNA的表达量与各临床因素间的关系 |
6.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膜联蛋白A2与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2)新疆蒙、哈族18—22岁学生头发内含微量元素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2 新疆蒙、哈族18-22 岁学生头发内含微量元素检测结果与分析 |
2.1 新疆蒙、哈族 18-22 岁学生头发内含微量元素含量 |
2.2 新疆蒙、哈族18-22 岁学生男女头发内含微量元素比较 |
2.3 新疆蒙、哈族 18-22 岁学生头发内含微量元素分布规律 |
2.4 小结 |
3 新疆蒙、哈族18-22 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 |
3.1.新疆蒙、哈族 18-22 岁学生身体形态状况分析 |
3.2 新疆蒙、哈族男女18-22 岁学生身体机能状况分析 |
3.3 新疆蒙、哈族男女18-22 岁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分析 |
3.4 新疆蒙、哈族男女18-22 岁学生体质得分评价状况 |
3.5 小结 |
4 新疆蒙哈族18-22 岁学生头发微量元素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 |
4.1 头发微量元素和人体变量因素的的关系 |
4.2.头发微量元素含量和体质健康水平的相关性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过的论文 |
后记 |
(3)汉、维、哈族儿童铅中毒易感性及其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汉、维、哈族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1.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第二部分 儿童铅中毒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研究 |
1.研究对象 |
2.研究内容和方法 |
2.1 血液样品采集 |
2.2 基因组DNA的抽提 |
2.3 DNA溶液浓度定量分析和纯度鉴定 |
2.4 PCR-RFLP法测定基因型 |
3.质量控制 |
4.统计分析方法 |
5.结果 |
6.讨论 |
7.小结 |
第三部分 健康教育在儿童铅中毒中的干预作用 |
1.研究对象和方法 |
2.研究内容及方法 |
2.1 采用KABP问卷进行调查 |
2.2 问卷的设计 |
2.3 健康教育的形式 |
3.统计学分析方法 |
4.质量控制 |
5.结果 |
6.讨论 |
7.小结 |
全文总结 |
1.汉、维、哈族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2.儿童铅中毒相关基因单核昔酸多态性(SNP)的研究 |
3.健康教育在儿童铅中毒中的干预作用 |
4.研究创新及展望 |
附录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4)LPL、LDL-R、CETP基因与新疆哈萨克、蒙古族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新疆博尔塔拉州哈萨克蒙古族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与当地维汉族的对比分析 |
1. 材料及方法 |
1.1 调查地区及对象 |
1.2 调查内容和方法 |
1.3 心血管各危险因素的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脂蛋白脂酶基因 Pvu Ⅱ与新疆博尔塔拉州哈萨克,蒙古族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
1. 材料及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主要仪器 |
1.3 主要耗材 |
1.4 试剂 |
1.5 方法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 Ava Ⅱ与新疆博尔塔拉州哈萨克,蒙古族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
1. 材料及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主要仪器 |
1.3 主要耗材 |
1.4 试剂 |
1.5 方法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部分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 TaqIB与新疆博尔塔拉州哈萨克,蒙古族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
1. 材料及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主要仪器 |
1.3 主要耗材 |
1.4 试剂 |
1.5 方法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个人简历 |
附录 流行病学调查表 |
四、43名汉哈族儿童血中钙离子浓度对比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ANXA2与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D]. 卢国栋. 石河子大学, 2021
- [2]新疆蒙、哈族18—22岁学生头发内含微量元素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研究[D]. 张海燕. 新疆师范大学, 2011(07)
- [3]汉、维、哈族儿童铅中毒易感性及其干预研究[D]. 赵江霞. 新疆医科大学, 2007(09)
- [4]LPL、LDL-R、CETP基因与新疆哈萨克、蒙古族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 王坤. 新疆医科大学, 2006(11)
- [5]43名汉哈族儿童血中钙离子浓度对比分析[J]. 曹芳敏,杨柏松,唐晓宾. 临床儿科杂志, 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