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un Fire 6800服务器(论文文献综述)
邓超,朱星明[1](2009)在《高性能水利科学计算平台测试分析》文中认为高性能计算是解决大规模复杂水利水电系统分析计算的有效途径。高性能计算机是高性能计算的平台和基础,对高性能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进行测试分析是了解设备性能,提高运算效率,指导专业应用的基础性工作。本文结合中国水科院高性能科学计算平台的升级,利用国际惯用的基准测试算法(LinPACK测试、LLCBench测试和NPB测试)对平台的串行和并行计算能力、并行计算效率等计算指标进行测试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了该平台高效的并行计算性能,以及对专业程序可移植性具有良好的支持。
陈宗仁[2](2007)在《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基础建设》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分析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和网络基础建设方案的设计,结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建设工程,阐述了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考虑的各种问题。
涂彬[3](2007)在《水利科学高性能并行计算平台构建》文中提出中国有着世界顶级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例如三峡大坝、小浪底水利枢纽、南水北调工程。随着水利工程规模的扩大和复杂力学问题求解分析的深入,其科学计算的“瓶颈”日趋严重。即使简化了模型的算法,一次计算仍然需要几小时、几天乃至数十天的时间,严重制约了水利学科的发展,工程师和科学家的许多理论和设想都因为计算能力的限制而无法得到实现。因此急需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性能并行计算基础平台,为水利学科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在详细调研了国内外大型高性能并行计算平台构建方案、软件环境配置、并行环境搭建以及硬软件计算能力资源管理等基础上,结合水利部“948”引进项目“水利科学计算与仿真分析大型服务器系统”(200414),构建了以Sun Fire 6800服务器为核心的高性能并行计算硬件和软件平台,并对系统的浮点性能和MPI通信性能进行了基准测试。同时本文还在该计算平台上进行了有关基于消息传递模式的并行程序开发研究,利用MPI和Fortran95编写了基于Cannon算法的矩阵相乘并行程序,程序运行结果表明采用并行程序求解矩阵相乘问题可以大幅度减少计算时间,提高计算效率。最后,针对混凝土静动力学分析的数值模拟程序,从多个方面考虑了其中的并行算法设计,并在Sun Fire 6800上对采用了71013个网格点和78800个有限单元的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原串行程序需要约15天,而该并行程序只需2小时零2分钟,并行算法的开发对加速混凝土材料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在水利水电行业高性能并行计算技术应用不是很多,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未来水利学科复杂科学计算,数学模型的并行计算,以及高性能科学计算平台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孟林[4](2006)在《齐鲁软件园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软件企业应运而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企业发展的不平衡。全国各地软件园内的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企业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十分有限。建立一个规范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是有效的解决软件企业的资金和资源的矛盾和规范软件企业管理的迫切要求。本文分析了企业实际需求,对平台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建设了基于三层体系结构的技术支撑平台,满足了软件企业不同开发过程的管理需要,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分析了软件企业的现状,并结合软件园的发展和企业需求给出了平台设计原则。通过这些调研明确了系统应采用的方法,接着详细分析了系统的整体设计,论述了平台的实施方案,给出了二大环境平台详细的设计方案和具体的实现过程,最后给出了基于平台的企业应用案例。齐鲁软件园技术支撑平台的建设可以为软件企业提供各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方便企业的软件开发工作,并在长远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提高齐鲁软件园产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朱星明,涂彬,陈煜,白婧怡,耿庆斋[5](2006)在《水利科学计算并行计算平台构建及算法实践》文中认为文中采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技术,研究基于高性能并行计算的水利水电大型科学计算平台体系和构建,并采用Sun Fire 6800R和Sun Cluster Tools初步形成了高性能并行计算平台的架构,结合水利水电科学计算的实践,通过数学模型的结构分析、并行改造,探索、推广并行计算技术在水利水电数学模型计算领域的应用,并以此构架基于网络的开发式并行计算共享平台。
刘强[6](2006)在《流媒体在移动网上的实现及其服务质量分析》文中认为移动流媒体具有3G核心增值业务的特征,目前中国联通已成功在2.5G阶段CDMA 1x网络上实现了移动流媒体业务。借助于CDMA 1x的高速网络,流媒体业务的开通将使得用户可以高速率在线观看电视、电影、新闻以及各种娱乐、体育节目,也可以进行VOD/AOD视频点播,从而使用户与手机媒体进行互动。在3G项目启动之后,手机VOD视频点播增值业务将会成为宽带网络中极具发展前景的特色业务。 本文系统的分析了应用于中国联通CDMA 1x网络的移动流媒体的实现,对无线环境下的流媒体传输存在丢包率高、吞吐量受误码率和移动性的影响等特殊的QoS问题进行研究发现采用单纯的网络层QoS保证机制或端系统自适应传输技术都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对流媒体系统的一系列测试,分析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别从系统(移动流媒体内容分发网络MobileStreamingMediaContent DeliveryNetwork,MSM-CDN)和协议(移动RSVP协议)两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何斌[7](2005)在《数字化校园中的数据同步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在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然而当高校建立起自己的校园网,并开始提升校园网的应用水平,全力朝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迈进时,高校现有信息系统的弊病也就暴露出来了。 高校现有信息系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校原有信息系统基本上是各个部门相对独立开发出来的,每个应用都有自己的一套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机制。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访问多套应用系统时要输入不同的密码,这就导致了密码遗忘、丢失等事件的经常发生。同时如果用户为了避免账号和密码记忆麻烦,在多个系统中使用相同的账号和密码,这种做法使攻击者很容易从低安全等级的系统中窃取用户的口令而用来入侵更高安全等级的系统。 为此,开发基于校园网的以信息集成与加工为核心的高校教育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就成了当前“数字化校园”背景下的高校信息化工作的当务之急。而为了建设信息集成与加工为核心的高校教育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就必须首先建设一套完善和安全的数字化校园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的主要思想就是由一个全校范围内唯一的认证服务系统接管应用各自的认证模块,各应用只需要遵循统一认证服务调用接口即可实现用户身份的认证过程。本文结合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如何在最新的网络计算环境——Web Services下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和相关应用系统的数据同步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并介绍了国内数字化校园发展与研究现状,从中得到了的我校的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然后提出了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概念,并说明了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在目前情况下必然会产生数据同步的问题。同时分析了系统软件构架——Web Services的体系结构和核心技术,并得出了系统具体使
吴瑜[8](2004)在《神龙公司备件物流管理(PR)在SAP系统中的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科技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的传播、交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成为了现代物流的灵魂,互联网技术所推动的信息革命使得物流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飞跃。作为大型现代化企业的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也不例外,把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纳入企业发展行动纲要中。本论文阐述了神龙公司如何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在商务领域与ERP专业软件SAP相结合实现备件物流管理的信息化。 本项目在内容上,根据用户部门提出的需求,并结合国内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同时考虑到神龙公司计算机纲要实施计划的连续性,提出了神龙公司备件物流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系统功能包括:备件的技术文件管理、备件供货和到货管理、销售和分配管理、库存管理等功能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神龙公司备件储运、两个品牌部备件销售的工作销率,并为公司的领导层提供了决策依据和信息来源。 本项目在实现上,论证了一个基于SAP R/3系统来实现备件物流管理的应用过程,由于采用了世界上比较成功和优秀的ERP工具SAP,通过SAP实施的成功经验优化了神龙公司的备件供应链,规范了备件的库存管理,重新整合了备件的销售和分销流程,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了系统效率,同时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在实现上还结合了神龙公司软件开放方法和SAP的技术规范,对软件的实施过程进行了管理和监控。 本项目实施后,通过用户部门的反馈和实际运作效果来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主要表现在: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手工操作和重复输机;统一了神龙公司与法国PSA集团的备件参考系;对于备件的采购、存货、销售管理全部纳入SAP管理,与财务实现高度集成;实现物流和资金流的完全统一;为公司的领导层提供了决策依据;为神龙公司进一步实现物流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秀娟[9](2003)在《社会保障网络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是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文件精神,建立的城域计算机网络系统。该系统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种保险业务,其网络覆盖了社会保障中心、各大医院、各定点药店、财政、工商、税务、银行等范围,为五保合一提供了统一的网络基础设施,是一个综合业务的城域计算机网络平台。该系统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和网络设计技术,主机系统采用了双机集群结构,两台服务器共同工作、互为备份,保证了系统连续不间断的运行。通过路由器和E1速率的DDN和PSTN实现了各个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的远程接入,提供了进一步同其它社会保障业务相关部门连接的扩展能力。整个网络采用了分层设计的原则。该系统充分体现了既定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具有前瞻性的设计观念、具备良好的性能,同时也确保了其具有极佳的性能价格比,完全可以胜任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需要。本人主要承担了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网络设计任务。参与了软件的方案论证和设计工作。
王洋[10](2001)在《太阳“发”火》文中认为6月27日,SUN公司发布了服务器新产品——SUN Fire服务器系列。新系统的推出是对“可用性就是一切”的客户需求的最好响应。SUN Fire以中档机的价位出现,对系统的正常运行时间有了重大突破。新的中档服务器之所以被SUN称为“中等价格的大型主机”(Midframe),是因为它具有传统大型主机的可靠性等特
二、Sun Fire 6800服务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un Fire 6800服务器(论文提纲范文)
(3)水利科学高性能并行计算平台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1.2 国内外高性能并行计算中心简介 |
1.2.1 国外超级计算中心简介 |
1.2.2 国内超级计算中心简介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高性能并行计算技术介绍 |
2.1 并行计算机发展简介 |
2.2 可扩展的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 |
2.2.1 对称多处理机系统(SMP) |
2.2.2 分布式共享存储处理机系统(DSM) |
2.2.3 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MPP) |
2.2.4 机群系统(Cluster) |
2.3 并行算法 |
2.4 并行编程模式 |
2.4.1 共享内存模型 |
2.4.2 消息传递模式 |
2.5 并行性能分析指标 |
2.5.1 加速比及并行效率 |
2.5.2 Amdahl定律 |
2.5.3 Gustafson定律 |
第三章 高性能并行计算平台构建 |
3.1 硬件平台构建 |
3.2 软件平台构建 |
3.2.1 编译环境 |
3.2.2 MPI并行环境 |
3.2.3 资源管理系统 |
3.2.4 计算节点性能监控 |
3.3 计算平台性能测试 |
3.3.1 浮点运算性能测试(Linpack测试) |
3.3.2 并行环境性能测试(LLCBench测试) |
第四章 高性能并行计算技术应用 |
4.1 MPI并行编程技术 |
4.1.1 什么是MPI |
4.1.2 目前主要的MPI实现 |
4.1.3 并行MPI程序的主要结构 |
4.1.4 基本的MPI函数 |
4.2 矩阵相乘的并行算法(Cannon算法) |
4.2.1 矩阵的划分 |
4.2.2 矩阵Cannon算法描述 |
4.2.3 矩阵Cannon算法并行程序设计 |
4.2.4 矩阵Cannon算法并行程序测试 |
4.2.5 程序设计总结 |
4.3 混凝土三维细观力学模型数值模拟程序并行化改造 |
4.3.1 原串行程序的结构特点及优化分析 |
4.3.2 并行算法设计方案 |
4.3.3 并行程序的数值模拟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齐鲁软件园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现状 |
1.3.1 齐鲁软件园总体情况 |
1.3.2 软件企业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组织 |
2 平台建设需求 |
2.1 企业需求 |
2.2 建设需求 |
2.2.1 面向行业应用的开放实验室 |
2.2.2 面向核心技术的开放实验室 |
2.2.3 面向质量控制的开放实验室 |
2.2.4 基本的网络支持环境需求 |
3 平台总体设计 |
3.1 建立平台的必要性 |
3.2 设计原则 |
3.3 总体结构设计 |
3.3.1 设计目标 |
3.3.2 设计环境 |
3.3.3 安全性 |
3.3.4 平台总体结构 |
3.3.5 相关技术 |
4 平台环境设计 |
4.1 应用环境平台设计 |
4.1.1 网络设备设计 |
4.1.2 服务器设计 |
4.1.3 软件设计 |
4.2 试验环境平台设计 |
4.2.1 网络设备设计 |
4.2.2 服务器设计 |
4.2.3 软件设计 |
5 平台实现 |
5.1 面向行业应用的开放实验室的实现 |
5.2 面向核心技术开放实验室的实现 |
5.3 面向质量控制开放实验室的实现 |
5.3.1 软件测试实验室 |
5.3.2 基于CMM的软件质量保证平台 |
5.4 平台的使用管理 |
6 平台应用 |
6.1 浪潮GSP平台系统开发案例 |
6.2 地调DTS项目开发测试案例 |
6.3 调度自动化信息发布系统案例 |
6.4 山大华天教育城域网应用系统测试案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6)流媒体在移动网上的实现及其服务质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第一章 绪论 |
1.1 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 |
1.2 移动流媒体业务的发展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2 第二章 移动流媒体业务技术概述 |
2.1 移动流媒体技术特点 |
2.2 移动流媒体业务系统结构及功能 |
2.3 实现移动流媒体业务的相关协议 |
2.4 移动流媒体关键技术 |
2.4.1 多媒体编码技术 |
2.4.2 流媒体平台QOS |
3 第三章 移动流媒体技术在中国联通 CDMA 1X网上的应用 |
3.1 中国联通流媒体系统组网方案 |
3.1.1 业务系统结构 |
3.1.2 组网结构 |
3.1.3 内容服务器的设置 |
3.1.4 IP地址及域名分配 |
3.2 中国联通流媒体系统协议结构 |
3.2.1 RTP协议 |
3.2.2 RTCP协议 |
3.2.3 RTSP协议 |
3.2.4 SDP协议 |
3.2.5 WAP协议 |
3.2.6 HTTP协议 |
3.3 中国联通流媒体业务概要 |
3.3.1 业务概念 |
3.3.2 业务划分 |
3.3.3 业务流程 |
3.4 终端与服务器交互流程 |
3.4.1 RTSP协议消息选项 |
3.4.2 RTSP报头选项 |
3.4.3 SDP参数选项 |
3.4.4 URL及其参数选项 |
3.4.5 终端如何区别直播和点播 |
3.5 编码及文件格式 |
3.5.1 视频编解码 |
3.5.2 音频编解码 |
4 第四章 对联通移动流媒体系统的测试 |
4.1 在线播放功能测试 |
4.1.1 测试目的 |
4.1.2 测试软件环境 |
4.1.3 测试硬件环境 |
4.1.4 测试结果 |
4.2 下载播放测试 |
4.2.1 测试目的 |
4.2.2 测试软件环境 |
4.2.3 测试硬件环境 |
4.2.4 测试结果 |
4.3 系统性能测试 |
4.3.1 测试目的 |
4.3.2 测试模型 |
4.3.3 测试软件环境 |
4.3.4 测试硬件环境 |
4.3.5 测试结果 |
4.4 故障管理测试 |
4.4.1 测试目的 |
4.4.2 测试软件环境 |
4.4.3 测试硬件环境 |
4.4.4 测试结果 |
5 第五章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5.1 存在的问题 |
5.2 影响这些问题的因素 |
5.3 解决方案 |
5.3.1 系统方面(MSM-CDN) |
5.3.2 协议方面 |
6 第六章 研究工作的总结与展望 |
6.1 课题研究总结 |
6.2 新一步的研究方向 |
6.2.1 MSM-CDN新的研究方向 |
6.2.2 MRSVP新的研究方向 |
7 参考文献 |
8 致谢 |
(7)数字化校园中的数据同步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概述 |
1.1 数字化校园与统一身份认证 |
1.1.1 数字化校园的含义 |
1.1.2 数字化校园的系统组成 |
1.1.3 国内大学在数字化校园方面的先进思想和经验 |
1.1.4 基于我校校园网的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 |
1.1.5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引入 |
1.2 数字化校园中数据同步问题的产生 |
1.2.1 数字化校园系统中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整合方案 |
1.2.2 数据同步问题的产生 |
1.2.3 数据同步问题的解决方案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1.3.1 本文研究意义 |
1.3.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系统软件构架 |
2.1 网络计算的发展 |
2.2 Web Services |
2.2.1 Web Services的定义 |
2.2.2 系统使用Web Services的优点 |
2.2.3 Web Services体系结构 |
2.2.4 Web Services核心技术 |
2.2.5 Web Services的运行机制 |
2.3 数字化校园软件构架具体选型 |
2.4 Sun ONE体系结构 |
2.4.1 Sun ONE概念~[20] |
2.4.2 Sun ONE服务容器~[20] |
2.4.3 Sun ONE软件体系结构 |
2.4.4 Sun ONE的Web服务处理模式~[20] |
2.4.5 Sun ONE在数字化校园的具体使用 |
2.5 小结 |
第三章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研究 |
3.1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工作原理 |
3.2 Sun ONE身份认证服务器 |
3.3 Sun ONE身份认证服务器的访问方式——LDAP |
3.3.1 LDAP与目录服务 |
3.3.2 LDAP协议的特点 |
3.3.3 LDAP目录树中数据的组织方式 |
3.3.4 LDAP与一般关系数据库的区别 |
3.3.5 使用LDAP的优点 |
3.4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中的数据同步问题 |
3.5 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环境的选择和配置使用 |
4.1 Web Services软件环境的选择 |
4.2 系统开发的软硬件环境 |
4.3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端应用服务器安装和配置 |
4.4 应用系统端应用服务器安装和配置 |
4.5 小结 |
第五章 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
5.1 系统应用环境背景 |
5.2 系统功能总体描述以及模块划分 |
5.3 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 |
5.3.1 统一身份认证数据库的同步数据导出模块 |
5.3.2 统一身份认证数据库的同步文件传送模块 |
5.3.3 学生管理应用系统的同步数据导入模块 |
5.3.4 数据测试 |
5.4 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工作 |
致谢 |
(8)神龙公司备件物流管理(PR)在SAP系统中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结论 |
1.1 物流概念 |
1.1.1 物流的起源 |
1.1.2 物流的定义 |
1.2 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性 |
1.3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备件物流管理概述 |
第二章 备件物流管理的实施背景 |
2.1 ERP基本概念 |
2.2 PSA集团软件开发方法论 |
2.2.1 方法论概述 |
2.2.2 每个阶段的概述 |
2.2.3 项目的组织 |
2.2.4 项目的质量控制 |
2.2.5 工作量的分配 |
2.3 SAP R/3技术简介 |
2.3.1 SAP简介 |
2.3.2 SAP R/3概述 |
2.3.3 SAP R/3系统的主要特点 |
2.3.4 SAP R/3物流模块概述 |
第三章 备件物流管理的需求分析 |
3.1 系统总体目标 |
3.2 系统功能模块 |
3.2.1 备件物流MM模块需求分析 |
3.2.2 备件销售SD模块需求分析 |
3.3 系统总体接口关系图 |
第四章 备件物流系统在SAP中的实现 |
4.1 分模块编程 |
4.1.1 接收法国的备件信息参考系 |
4.1.2 向法国的备件系统传递正常和紧急订单 |
4.1.3 创建内向交货和发票 |
4.2 系统的测试和安装上线 |
4.2.1 系统的测试 |
4.2.2 系统的硬件环境 |
4.3 系统使用情况和跟踪 |
第五章 结束语 |
5.1 系统的不足和缺点 |
5.2 系统实施过程中的收获 |
参考文献 |
(9)社会保障网络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概 述 |
1.1 项目背景分析 |
1.2 项目需求分析 |
1.2.1 总体情况分析 |
1.2.2 各部门的总体需求分析 |
1.2.3 社会保障信息内容 |
1.2.4 社会保障信息层次结构 |
1.3 系统建设的目标 |
1.3.1 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 |
1.3.2 系统建设的阶段目标 |
1.4 系统建设的原则 |
1.4.1 工程建设原则 |
1.4.2 技术原则 |
第二章 社会保障网络系统硬件平台的设计 |
2.1 总体方案 |
2.2 主机系统 |
2.2.1 主机系统的选型原则 |
2.2.2 主机系统的需求分析 |
2.2.3 主机系统设计解决方案 |
2.3 网络系统 |
2.3.1 社保中心网络主干网的类型选择 |
2.3.2 社保中心网络设备的类型选择 |
2.3.3 社保中心网络系统设计说明 |
2.3.4 社保中心与远端(医院等)的网络互连 |
2.4 社会保障网络系统其它网络的设计 |
2.4.1 财政部门网络系统 |
2.4.2 地税部门网络系统 |
2.4.3 民政部门网络系统 |
2.4.4 网络系统管理与网络系统安全策略 |
2.5 网络系统硬件平台设计总结 |
第三章 社会保障网络系统计算模型的设计 |
3.1 传统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型 |
3.2 多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模式 |
3.3 三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实现 |
3.4 中间件的引入 |
3.5 系统计算模型设计总结 |
第四章 社会保障网络系统软件平台的设计 |
4.1 数据库管理系统 |
4.1.1 数据库管理系统选择的原则 |
4.1.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分析和比较 |
4.2 操作系统 |
4.2.1 Linux操作系统 |
4.2.2 UNIX操作系统 |
4.2.3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 |
4.2.4 操作系统的比较 |
4.3 开发工具 |
4.4 应用软件设计 |
4.4.1 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原则 |
4.4.2 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思想 |
4.4.3 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
4.4.4 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与运行平台 |
4.4.5 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功能 |
4.4.6 软件过程运行说明 |
第五章 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
5.1 主机系统与网络设备的可靠性设计 |
5.2 数据库系统可靠性 |
5.2.1 数据的容错 |
5.2.2 系统平台与应用系统可靠性处理 |
5.3 网络传输的可靠性 |
5.3.1 设备及链路备份设计 |
5.3.2 数据传输加密与校验 |
5.4 网络性能测试情况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Sun Fire 6800服务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性能水利科学计算平台测试分析[J]. 邓超,朱星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9(01)
- [2]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基础建设[J]. 陈宗仁.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07)
- [3]水利科学高性能并行计算平台构建[D]. 涂彬.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07(02)
- [4]齐鲁软件园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研究与应用[D]. 孟林. 大连理工大学, 2006(05)
- [5]水利科学计算并行计算平台构建及算法实践[J]. 朱星明,涂彬,陈煜,白婧怡,耿庆斋. 水利水电技术, 2006(08)
- [6]流媒体在移动网上的实现及其服务质量分析[D]. 刘强. 北京邮电大学, 2006(11)
- [7]数字化校园中的数据同步研究与实现[D]. 何斌. 东华大学, 2005(04)
- [8]神龙公司备件物流管理(PR)在SAP系统中的实现[D]. 吴瑜. 武汉大学, 2004(05)
- [9]社会保障网络系统的研究[D]. 刘秀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3(04)
- [10]太阳“发”火[J]. 王洋. 每周电脑报, 20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