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让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论文文献综述)
吴楚[1](2021)在《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阅读是传承文化和认识世界的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效的阅读能帮助初中生形成社会必需的关键能力和优秀品质,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但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浅阅读现象依旧层出不穷,这使得学生的思考、体验停留在表面而难以探索到文本的深层内蕴。这时,深度阅读作为一种高效的阅读活动,在课程改革和时代背景的召唤下应运而生。深度阅读作为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深层感悟,实现内化语言知识、发展高阶思维、体验深度情感的一种阅读活动,需要教师进行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本研究从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基本理论分析入手,通过考察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现状,分析和研究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相关问题,以期能更好地提出科学合理的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以促进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理论部分,本研究从概念分析入手,对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深度学习理论、深度教学理论和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语文深度阅读具有整合性、批判性和体验性的特点,阐述了语文深度阅读具有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增强情感的体验与感悟的三方面价值,并从文本阅读中的知识整合、文本阅读中的意义建构、文本阅读中的深度体验三方面分析说明了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基本要求。在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现状调查部分,本研究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和访谈法,对河南省商丘市某示范性中学的15位初中语文教师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基本情况进行为期6周的观察,以及对教师展开访谈,得知初中语文教师深度阅读教学策略使用方面的基本情况,指出初中语文教师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积极方面主要有:注重语言文字的教学、注重新旧知识间的整合、注重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注重构建矛盾冲突情境、注重在品词析句和交流分享中体验。同时,也指出初中语文教师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存在问题:与其他学科知识整合不够、学生质疑问难的鼓励较少、留白部分的分析和思考不足、学生美读成诵中体验的引导不足、忽视拓展升华中的体验。并从教师深度阅读教学的知识掌握不足、教师深度阅读教学开展的能力不足、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教师深度阅读教学的系统培训较少、学生知识基础和阅读水平参差不齐五个方面对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剖析。据此,本研究从五方面提出解决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存在问题的建议。一是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对深度阅读教学的认识:提高教师对语文学科课程特点的认识;增强教师对深度阅读教学内涵的认识。二是加强理论学习,丰富教师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知识:加强深度学习知识的学习;加强语文深度阅读知识的学习;加强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知识的学习。三是注重能力培养,提高教师深度阅读教学的实践能力:注重提高教师与学生对话的能力;注重提高教师多样化运用留白艺术手法的能力;注重提高教师阅读课堂中情感培育的能力。四是增强对学生的了解,注重依据学生实际开展深度阅读教学:增强对学生原有经验的了解;增强对学生阅读水平的了解;增强对学生年龄特征的了解。五是注重多样化的培训,促进教师共同提高:鼓励观摩课堂教学,注重积累教学经验;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注重发挥集体智慧;组织参加校外培训,注重学习与交流。
白乐乐[2](2020)在《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调查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古代教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蕴含着诸多优秀的教育智慧.将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应用于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解决教学中的诸多问题,而且将极大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因此,本文探讨了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进行了说明.借助文献法、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法探讨了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对于中国古代教育智慧的应用情况,并据此讨论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其次,本文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历史演变和中国古代教育智慧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归纳为“孔子的教育智慧”、“《学记》中的教育智慧”和“书院教育中的教育智慧”,并对此三类教育智慧进行了具体阐述.接着论文阐述了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关于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创新、个性化教学、师生关系四方面的应用价值,对于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在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别就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并根据数据得出相关结论,进一步揭示了研究的必要性,为将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最后,本文具体论述了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提升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增强学生能力培养、树立正确教师观和优化师生关系,并对每一部分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具体详细的阐述和总结.
李炯慧[3](2020)在《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研究是基于21世纪经济、文化、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深化历史课程改革要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背景提出。疑问是个人思维的开始,质疑是学生原有知识与新接触知识产生矛盾、分歧,导致学生心里产生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欲望,继而敢于提出疑问或新观点以追求新认识的认知发展过程。质疑是产生疑问之后勇于发问、敢于批判、努力追求真理的行动,是以科学的怀疑态度、求真求通的精神进行积极探索真理的科学思维方式。教育部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质》中将“科学精神”素养细化为“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三个基本要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判断,不盲从大众、不迷信权威,增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为了具体阐述这个问题,本文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展开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的培养研究探讨。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选题的缘由、研究意义、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国内外研究综述和本文创新之处。第二部分阐述了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现状调查包括教师问卷调查、访谈结果统计,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学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现状归因分析,归因分析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进行。本文第三部分阐述了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的表现和特征。历史学科质疑能力表现为求真求实的问题意识、敢于提出疑问的勇气和逻辑严密的论证过程,其特征主要有思辨性、严谨性、自主性。本文第四部分阐述了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的培养要求,其培养要求从教师教学观念转变和学生学习观念转变两个方面着手。本文第五部分阐述了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具体策略是在史料研习、问题教学、探究性教学等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本文第六部分阐述了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策略实施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与反思。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在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方面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张瑶[4](2020)在《岳麓书院的教育特点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书院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对我国教育发展影响重大。岳麓书院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是书院教育的代表之一,自创建以来培养了大批经世致用之才,取得了卓越的办学成就,形成了极高的社会声望。探其原因,非凡的办学成果离不开优良的教育理念。岳麓书院将“为人”与“为学”相结合,传为人之道,授为学之方,一方面促使学子提高个人修养、增强民族气节,另一方面激发学子学习激情、培养学术思维。岳麓书院的办学经验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启发,本文以岳麓书院的历史发展和教育理念为切入点,探讨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岳麓书院的发展历程:岳麓书院诞生于北宋;兴盛于南宋;元代在官府的支持下重修,但并没有沦为官学的附庸;明中期,书院自由讲学之风盛行,书院再次重兴;清康熙年间得到进一步发展,清末新政,岳麓书院从传统书院成功转型为现代大学,成为我国唯一一所还在招生的古代书院。第二部分深入剖析岳麓书院的教育特点,包括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笔者发现,岳麓书院十分重视德育,不仅强调学生个人的道德品行,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责任感,从教学内容到日常规范,一方面通过儒家经典、历史典籍等帮助学生自我修养,另一方面在集体教育、日常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勉励规劝,双管齐下,对学生修心养性有重要作用。有了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还需要好的教学方法。岳麓书院有会讲讲会、质疑问难、启发点化、优游体验、自学研讨等多种教学方式。会讲和讲会都是讲学的聚会,由两位或以上的老师通过探讨、讲解的形式实现师生间的知识传授和学术交流,营造了自由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质疑问难是指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质疑、发问、论辩,启发点化则强调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的时候老师给予适当指导,体现了启发式教学。优游体验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师生间的娱乐悠闲模式,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自学研讨,自我钻研是岳麓书院的教学特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三部分,在前文的基础上联系当代历史教学实际,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中高考升学的压力下,当今历史课堂仍然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比如“填鸭式”课堂仍然存在,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等。从岳麓书院的千年发展历程中笔者发现虽存有封建的烙印,但瑕不掩瑜,有不少经验可供当代历史教学借鉴,如要充分发挥历史的德育功能、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等等。千年已逝,弦歌不绝,这座传统书院有大量办学经验供当代历史教学借鉴。
尹晓明[5](2020)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质疑问难能力》文中研究指明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主动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意识,这是教师教学努力的方向,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渠道。
刘恒英,郭艳艳,潘爱玲,蒋红英[6](2018)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习惯,把提问的权利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可见具有质疑能力是学生应该达到的一项学习目标。新教学理念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
雷显萃[7](2017)在《培养质疑问难能力 提高数学素养》文中研究指明数学素养,不但包括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还包括数学思维品质和数学观念,涵盖创新意识,数学的美学价值及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素养。质疑问难能力就是其重要体现。质疑问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合作、交流、讨论,是数学素养的精髓所在,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基于"四基"的教学,在注重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还要注重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我们的数学课教学中,要变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领学生共同探究"。学生要提出质疑,必然需要进行很多思考,要提出有质量、有价值、让同学产生共鸣的问题,就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让学生"敢问"、使学生"好问"、教学生"善问"。从而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刘丽丽[8](2017)在《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文中提出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向"自能读书"迈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应引起重视。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是一种值得推广和研究的教学模式。
赵丽霞,于彬,满红梅[9](2017)在《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目前国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如何让学生科学地学习,前人提出不少优秀的理论,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我国最早的也已经研究了二十几年,如魏书生等人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学习是每一个公民在这个社会上寻求生存和发展
李秧[10](2016)在《在数学学科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意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意识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给出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习能力的具体措施。
二、让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让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深度阅读是深化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
(二)初中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呼唤深度阅读教学 |
(三)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呈现浅表化现象 |
(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匮乏 |
二、文献综述 |
(一)有关深度阅读的研究 |
(二)有关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
(三)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评述 |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四、研究设计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部分 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基本理论分析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深度阅读 |
(二)深度阅读教学 |
(三)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
二、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深度学习理论 |
(二)深度教学理论 |
(三)阅读教学理论 |
三、语文深度阅读的特征 |
(一)整合性 |
(二)批判性 |
(三)体验性 |
四、语文深度阅读的价值 |
(一)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
(二)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
(三)增强情感的体验与感悟 |
五、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基本要求 |
(一)注重文本阅读中的知识整合 |
(二)注重文本阅读中的意义建构 |
(三)注重文本阅读中的深度体验 |
第三部分 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现状考察 |
一、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积极的方面 |
(一)注重语言文字的教学 |
(二)注重新旧知识间的整合 |
(三)注重文本的多元解读 |
(四)注重营造矛盾冲突情境 |
(五)注重品词析句中的体验 |
(六)注重交流分享中的体验 |
二、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存在的问题 |
(一)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不够 |
(二)学生质疑问难的鼓励较少 |
(三)留白部分的分析和思考不足 |
(四)学生美读成诵中的体验引导不够 |
(五)忽视拓展升华中的体验 |
三、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师深度阅读教学的知识掌握不足 |
(二)教师深度阅读教学开展的能力不足 |
(三)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 |
(四)教师深度阅读教学的系统培训较少 |
(五)学生知识基础和阅读水平参差不齐 |
第四部分 解决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存在问题的建议 |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对深度阅读教学的认识 |
(一)提高教师对语文学科课程特点的认识 |
(二)增强教师对深度阅读教学内涵的认识 |
二、加强理论学习,丰富教师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知识 |
(一)加强深度学习知识的学习 |
(二)加强语文深度阅读知识的学习 |
(三)加强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知识的学习 |
三、注重能力培养,提高教师深度阅读教学的实践能力 |
(一)注重提高教师与学生对话的能力 |
(二)注重提高教师多样化运用留白艺术手法的能力 |
(三)注重提高教师阅读课堂中情感培育的能力 |
四、增强对学生的了解,注重依据学生实际开展深度阅读教学 |
(一)增强对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了解 |
(二)增强对学生阅读水平的了解 |
(三)增强对学生年龄特征的了解 |
五、注重多样化培训,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
(一)鼓励观摩课堂教学,注重积累教学经验 |
(二)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注重发挥集体智慧 |
(三)组织参加校外培训,注重学习与交流 |
注释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期刊论文类 |
三、学位论文类 |
四、文件类 |
五、报纸类 |
六、电子公告类 |
附录 |
附录1 《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观察量表 |
附录2 《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一、发表论文 |
二、主持参与课题 |
致谢 |
(2)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调查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背景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中国古代教育智慧理论概述 |
2.1 中国古代教育历史演变 |
2.2 中国古代教育智慧主要内容 |
2.2.1 孔子的教育智慧 |
2.2.2 《学记》中的教育智慧 |
2.2.3 书院教育中的教育智慧 |
第三章 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
3.1 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改革 |
3.2 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 |
3.3 推动高中数学个性化教学发展 |
3.4 推动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
第四章 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中国古代教育智慧的现状调查分析 |
4.1 问卷调查 |
4.1.1 调查问卷的样本选择 |
4.1.2 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 |
4.1.3 调查问卷分析 |
4.2 访谈调查 |
4.2.1 访谈内容 |
4.2.2 访谈调查分析 |
4.3 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3.1 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4.3.2 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五章 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5.1 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理念 |
5.1.1 提升数学教学过程理念 |
5.1.2 提升数学教学价值理念 |
5.2 优化高中数学教学方式 |
5.2.1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
5.2.2 启发诱导,适时点拨 |
5.2.3 循序渐进,科学教学 |
5.2.4 温故知新,深化创新 |
5.2.5 长善救失,因势利导 |
5.2.6 豫时孙摩,及时施教 |
5.3 增强高中数学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
5.3.1 锲而不舍,专心致志 |
5.3.2 独立自主,质疑问难 |
5.3.3 举一反三,勇于创新 |
5.3.4 课内课外,藏息相辅 |
5.4 促进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
5.4.1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
5.4.2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5.5 优化师生关系 |
5.5.1 尊师爱生,和谐共处 |
5.5.2 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
5.6 教学案例设计及分析 |
5.6.1 教学案例设计 |
5.6.2 教学案例分析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3)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 |
2.当前高中生质疑能力现状要求 |
3.历史学科特征要求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
1.相关概念 |
2.理论依据 |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五)研究创新之处 |
二、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 |
(一)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现状调查 |
1.教师问卷调查、访谈结果及分析 |
2.学生质疑能力现状调查情况 |
(二)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现状归因分析 |
1.教师方面 |
2.学生方面 |
三、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的表现和特征 |
(一)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的表现 |
1.求真求通的问题意识 |
2.敢于提出疑问的勇气 |
3.逻辑严密的论证过程 |
(二)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的特征 |
1.思辨性 |
2.严谨性 |
3.自主性 |
四、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的培养要求 |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策略 |
1.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
2.营造和谐的质疑氛围 |
3.搭建多元评价平台 |
(二)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增强主体意识 |
1.明确学习的意义和本质 |
2.坚持独立思考为前提 |
3.明确合作探究的重要性 |
五、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 |
(一)在史料研习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 |
1.把握史料基本要素进行质疑 |
2.对史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质疑 |
3.运用史料考辨方法进行质疑 |
(二)在问题教学中培养历史学科质疑能力 |
1.在争议之处质疑 |
2.在矛盾之处质疑 |
(三)在探究性教学中培养质疑能力 |
1.课堂合作学习中开展质疑探究 |
2.课外调查研究中开展质疑探究 |
六、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
(一)实验研究 |
1.实验目的 |
2.实验对象 |
3.实验假设 |
4.实验设计 |
(二)实验数据统计及分析 |
1.教学策略实施前测试 |
2.教学策略实施后测试 |
(三)实验成果与问题反思 |
1.实验成果的表现 |
2.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
七、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情况调查问卷统计数据 |
附录三 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情况调查问卷(教师)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 |
致谢 |
(4)岳麓书院的教育特点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文献综述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岳麓书院发展历程 |
(一)两宋时期:从诞生走向鼎盛 |
(二)元明时期:从重修到复兴 |
(三)清代以来:发展与变革 |
第三章 岳麓书院的教育特点:为人与为学相结合 |
(一)传为人之道:德育为先 |
(二)授为学之方:传播知识 |
第四章 岳麓书院教学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
(一)重视德育,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 |
(二)以生为本,优化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 |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质疑问难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 |
二、教师要做出质疑问难的表率,使学生学会问 |
三、营造“愤”“悱”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情趣 |
四、要及时表扬,提高质疑问难的情趣和信心 |
五、要提供给学生质疑问难的充足时空,使学生能问出来 |
六、点拨释疑,注重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
(8)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培养质疑问难能力的重要性 |
1.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
2. 质疑问难是学生认识事物的途径 |
3. 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好方法 |
4. 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始 |
二、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 |
1. 提出要求, 促使学生发现问题 |
2. 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
3.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使学生敢问爱问 |
4. 教给学生质疑的途径 |
三、如何释疑 |
(9)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开题报告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与实践意义 |
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 |
实践意义: |
1、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
2、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3、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 培养交际能力。 |
4、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
(1)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
(2) 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
(一) 研究视角 |
(二) 研究方法 |
六、课题研究步骤 |
(一) 起始阶段准备阶段 |
1. 开题之初进行深入的思想理论学习, 了解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状况, 汲取其合理的内核为我所用。 |
2. 科学组建研究队伍, 注重参与者的研究意识能力管理, 提出具体的实验要求和操作建议, 增强日常研究的自律性和严肃性。 |
(二) 分析阶段 |
(三) 实践阶段 |
(四) 结题阶段 |
第二部分:结题报告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与实践意义 |
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 |
实践意义: |
1、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
2、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3、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 培养交际能力。 |
4、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
(1)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
(2) 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
(一) 研究视角 |
(二) 研究方法 |
六、课题研究思路 |
七、课题研究步骤 |
(一) 起始阶段准备阶段 |
1. 开题之初进行深入的思想理论学习, 了解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状况, 汲取其合理的内核为我所用。 |
2. 科学组建研究队伍, 注重参与者的研究意识能力管理, 提出具体的实验要求和操作建议, 增强日常研究的自律性和严肃性。 |
(二) 分析阶段 |
(三) 实践阶段 |
(四) 结题阶段 |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
(一) 激发学了生学习兴趣, 创造学生自学欲望的时机性自学需要欲望, 欲望始于需要。 |
(二) 创设问题情境, 突出重点置疑, 促使学生发现问题 |
(三) 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性压疑, 确保学生自学欲望的持久性 |
(四) 启迪探索,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
(五) 鼓励探索, 激发学生批判性与创造性自学 |
(六) 通过组织各种活动, 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
学生方面: |
教师方面: |
(一) 语文学科: |
(二) 数学学科: |
1、内容上: |
2、方法上: |
(三) 物理学科 |
1、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
2、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
3、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的实验, 能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 提高教学质量。 |
4、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壁垒, 淡化了知识分割。 |
九、课题研究后的思考 |
第三部分:课题研究相关论文 |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意义 |
1、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
2、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实方法很多, 笔者略举几例, 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1、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
2、发挥实验教学功能,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
3、着力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1) 、指导学生课外学习技巧,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
(2)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3) 、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二、要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1、小组合作探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
2、倡导质疑问难, 提高自主学习水平 |
3、鼓励争论, 拓展探究思路 |
4、创设宽松环境, 还给学生学习主动权 |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浅见 |
一、营造和谐共振的课堂氛围, 提供自主学习环境 |
二、给学生一个自由开放的课堂平台, 激发自主学习热情 |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
四、尊重学生独特见解, 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
五、改革教学评价机制, 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摒弃三个“为中心”真正激“活”语文课 |
一、不“以书本为中心” |
二、不“以考试为中心” |
三、不“以教师为中心” |
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
1营造愉悦的氛围, 创设发散思维的情景, 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问题、自己提问题的条件与机会, 为发散思维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的环境。 |
2肯定学生超常思维, 培养发散思维的。独特性是指发散思维的新奇成分。 |
3适当进行“一题多变”“一法多用”“一题多解”等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
4激励学生“联想、猜想”,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会学 |
二、自行总结结论, 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力。 |
三、多方面评价学生, 让学生在赞美和激励中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 |
四、多表扬,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
(10)在数学学科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意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 |
二激发学生情感,激发学生质疑欲望 |
三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 |
四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调节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
五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质疑的信心 |
六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拓宽学生质疑的时空 |
七要注意问题设置的难度和密度 |
八提高质量——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的保证 |
九心理疏导——质疑问难能力的前提 |
四、让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D]. 吴楚.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2]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调查及分析[D]. 白乐乐. 延安大学, 2020(12)
- [3]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研究[D]. 李炯慧.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4]岳麓书院的教育特点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D]. 张瑶. 西南大学, 2020(01)
- [5]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质疑问难能力[J]. 尹晓明. 新课程, 2020(15)
- [6]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研究[A]. 刘恒英,郭艳艳,潘爱玲,蒋红英. 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四卷), 2018
- [7]培养质疑问难能力 提高数学素养[A]. 雷显萃. 2017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 2017
- [8]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J]. 刘丽丽. 基础教育论坛, 2017(15)
- [9]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A]. 赵丽霞,于彬,满红梅.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三卷), 2017
- [10]在数学学科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意识的研究[J]. 李秧. 教育现代化, 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