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TML过滤器的分析与模块化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罗德宁[1](2021)在《大规模数据实时绘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三维图形绘制在游戏娱乐、虚拟现实、科学计算可视化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而且在实时和真实方面的绘制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软硬件的计算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面对数据规模的日益增长,大规模数据的实时绘制面临巨大挑战。本文主要针对体数据和地理地形数据的真实和实时绘制技术展开研究。对于精度高、体量大的体数据,三维可视化计算量大,同时增加光照计算更加重了计算负担。大规模地理地形数据一直存在如何高效处理和绘制的问题。同时,反走样技术在数据绘制中能够显着增强视觉效果,减少图像走样、闪烁,但会带来额外的绘制开销。数据规模的增长无疑加重了各种绘制技术的计算开销,即便是提高绘制性能的并行绘制技术在面绘制和体绘制上还存在诸多挑战。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包括以下方面:(1)数据并行化体绘制及光照计算在基于切片和光线投射两种主流体绘制方法基础上,针对光照计算量大的问题展开性能可扩展研究。针对基于切片体绘制在多绘制遍全局光照计算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单绘制遍多切片(Multi-Slice Per Pass,MSPP)算法,从数据与算法并行层面提升绘制能力。在相同切片数量下,MSPP算法可以提高半角切片(Half-Angle Slicing)算法大约两倍的性能。针对光线投射体绘制采样复杂导致光照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基于切片的光线投射(Slice-based Ray Casting,SBRC)方法提升绘制效率和效果。首先,以光源为视点逐切片绘制体数据的整个几何体切片的光照信息到光照衰减缓存。其次,在光线投射过程中,利用光照衰减缓存计算采样点的光照影响,包括体积阴影、软阴影及散射等效果计算。SBRC算法只需要一个绘制遍的时间开销,并且通过变化切片数量和每个切片的分辨率实现可扩展的绘制性能。实验表明,以上方法能够大幅提升体数据的绘制效率和效果,满足性能可扩展的体数据绘制要求。(2)大规模地形数据高效组织与绘制三维地理地形绘制主要包括地理数据组织和三维地形构建两个主要过程。为了使地形绘制发挥最佳性能,并且支持层次细节(Level of Detail,LOD)及Mipmap技术提升绘制性能,提出一种灵活的数字高程模型及数字正射影像经纬度范围一致的无缝划分策略,并对每一块地形瓦片采用分组、分段、四边形网格的组织方式,快速生成具有LOD高效调度的真实三维地形。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构建性能可扩展的三维地形,减少绘制调用。(3)数据绘制中的反走样技术针对延迟着色阶段开启硬件反走样方法无法直接兼容的问题,提出子像素连续边界反走样(Sub-Pixel Reconstruction Continuous Edges,SRCE)方法。首先,开启多重采样反走样绘制场景到几何体缓存(Geometry Buffer,G-Buffer)。其次,在子像素上利用切比雪夫不等式通过概率统计检测边界像素,以及标识边界像素和普通像素减少着色线程一致性开销。再次,以#过滤方法从子像素上重构连续边界。最后,自适应着色边界像素进行反走样处理。SRCE方法使三维物体边缘的“阶梯”效应最小化,同时还可以结合后处理或时间反走样技术增强图形绘制效果。针对延迟着色技术与覆盖采样反走样(Coverage Sample Anti-Aliasing,CSAA)不兼容的问题,提出基于延迟着色技术的大场景反走样绘制架构。该架构能够针对不同绘制对象使用不同的反走样级别,减少延迟与卡顿,从而平衡效果与效率。实验表明,以上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数据的绘制质量,同时平衡绘制性能。(4)大规模数据并行绘制虚拟化框架在主流并行绘制框架研究基础上,结合虚拟化技术设计了一种三维图形并行绘制虚拟化框架(Parallel Rendering Virtualized Framework,PRVF),提高体绘制、面绘制及反走样技术在大规模数据上的算力结构并行绘制能力。以Equalizer作为并行绘制中间件,灵活组织并行绘制各功能模块,虚拟化各类绘制资源作为绘制单元,按需调度及管理。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体数据及地理地形数据在实时绘制方面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充分提高真实与实时绘制能力,通过从数据、算法和算力结构等并行层面有效提升大规模数据绘制的实用性。
陈子荐[2](2021)在《物联网共性平台研发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物联网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首先,物联网应用需针对行业特性定制,各应用之间相互孤立,导致互联性、扩展性差,不能满足产业数据共享的需求;其次,物联网标准化尚未完成,各应用缺乏统一的输入输出格式、规则和协议,导致其融合扩展困难;同时,缺乏统筹协调和模块化开发流程,使得设备管理、数据存储、性能优化等常用功能重复开发,组件复用率低;最后,物联网是传感器技术、无线传输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多技术的融合,对开发者能力和知识背景要求较高,进一步提升了开发门槛和成本。针对上述挑战难点,本文研究了如何简化物联网应用开发流程实现各应用间互联共享这一关键问题。设计了数据采集、传输到数据存储、处理及应用的物联网共性平台系统架构,感知层终端采集数据,经网络层传输至自有云服务器并进行存储,平台侧采用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处理数据,向应用层提供模块化开放服务。构建了向下支持多种终端快速接入,向上提供丰富物联网开放能力的物联网共性平台,将物联网应用中共性部分提取出来,实现多种终端接入、模块化服务支撑能力,为物联网应用开发提供泛化支持,助力物联网产业规模化发展。本文对平台主要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和实现,在完成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优化了数据存储层,多方式结合的存储机制和读写分离的数据库架构为系统整体性能带来较大提升。为验证所构建物联网共性平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其进行了功能、性能测试及示范应用。设计了平台主要功能的测试用例并完成测试,验证了平台的完整性及易用性。对数据存储层优化前后进行性能对比测试,优化后平均响应时间从百毫秒级降至十毫秒级。基于本平台快速研发了食盐追溯系统,以接入平台的NB-IoT终端采集食盐运输信息,为可视化模块提供数据支撑,开发者无需考虑终端接入、数据格式转换及存储等问题,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构建难度,系统稳定可靠地用于江西省盐业集团。
汤佶凡[3](2020)在《灵活IP编址方式研究与原型系统控制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诞生和快速发展,互联网逐渐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计算机和其他类型设备接入互联网,使IP地址面临紧缺的问题;定长定界定序的头部协议字段使IP协议不具备足够的灵活性,难以满足不同类型的网络通信需求。灵活IP编址方式研究旨在通过创新网络架构、编址方式,使网络具备完全的可扩展性、不受限的地址空间和灵活可变的地址字段,并且利于异构网络的统一。区别于当今扁平的互联网架构,本论文在灵活IP编址方式研究中首先提出了一种层次化网络架构和网络域划分及标识方法;其次,基于该层次化网络架构提出了一种编址方法,并且使用多标签分级地址作为网络地址表示,解决了传统IP协议地址空间数量受限的问题;得益于层次化网络架构和路由器网络状态信息,本论文还提出了灵活报文转发方法和灵活地址配置方法等两种有关地址字段的灵活性控制方法,它们能缩短报文携带的地址的长度,降低设备地址配置要求,提高地址字段灵活性,且有助于在网络层对异构网络进行统一。灵活IP原型系统是一个以方案和功能验证为主要目的的网络原型系统,包括控制子系统和转发子系统,本文设计和实现控制子系统。控制子系统基于BIRD进行开发,通过交换和维护路由信息、计算并生成路由表项供转发子系统查询,为网络中数据报文的正确转发提供支持。论文还在设计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灵活IP编址方式的路由信息交互原则和一种路由表结构及其通用查表方法。论文首先介绍了相关研究背景,然后详细描述了灵活IP编址方式的研究成果,之后分析了灵活IP原型系统中控制子系统的需求,提出了原型系统的总体架构及控制子系统的总体设计,随后详细介绍了控制子系统各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其后的系统测试验证了设计方案和系统功能。论文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描述了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并总结了作者在研究生期间的主要工作。
陈豪[4](2020)在《基于改进的Shark-Search算法的健康垂直搜索引擎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近几年经济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人们重视。而在使用当前传统搜索引擎搜索健康领域信息时,搜索结果中往往存在大量的广告信息,并且专业性、权威性较差。针对该问题,本课题基于改进的Shark-Search算法实现了一个健康领域的垂直搜索引擎,课题主要工作如下:(1)对Shark-Search算法的不足进行改进。针对Shark-Search算法使用链接上下文计算导致噪音链接对主题链接判定产生负面影响的不足,将链接上下文改为使用网页标题来计算,其他计算因素不变;针对Shark-Search算法的“近视问题”,提出将Shark-Search算法与OPIC算法相结合。通过实验表明Shark-Search改进算法较Shark-Search算法、OPIC算法、shark-PageRank算法在查准率上分别提高了7.8%、14.1%、0.9%,在查全率(目标召回率)上分别提高了 11.8%、17.7%、2.9%。(2)基于改进的Shark-Search算法实现健康领域的爬虫,并基于爬取的数据开发了一个健康领域的垂直搜索引擎。将本垂直搜索引擎与百度和必应搜索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本垂直搜索引擎在搜索健康关键词时在结果的前100个网页中主题相关性表现更好。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在Shark-Search算法中考虑使用网页标题来替代链接上下文来做主题相关度计算,避免噪音链接对主题链接判定产生影响。2、提出将Shark-Search算法与OPIC算法相结合,这不仅改善了Shark-Search算法的“近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 OPIC算法的“主题漂移”问题。
齐荑彭[5](2020)在《城市综合管廊多维监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国内掀起一股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热潮。城市综合管廊实现了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多个城市重要管线的有序入廊,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但城市综合管廊是处于地下的密闭空间,且城市综合管廊内部集结多种管线,所以城市综合管廊内部的环境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城市综合管廊的环境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完成了以下工作。本文分析了系统功能需求,设计了基于STM32的综合管廊环境监控子系统。子系统以STM32F103C8T6芯片为主控模块,实现温度、湿度、甲烷气体浓度的采集。子系统软件移植了FreeRTOS系统、FreeModbus协议栈,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将采集数据通过Modbus通信传输到PLC控制器,PLC控制器通过程序编写判断综合管廊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甲烷气体浓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以此控制综合管廊内通风机的启停。为用户能方便地通过PC端的浏览器访问该系统,本文采用B/S模式,采用JavaBean+Struts+Jsp搭建Web前端的基础框架,利用Struts MVC设计模式分离事务处理与页面显示,Tomcat作为后台服务器,部署整个系统的软件设计,MySQL作为数据存储服务器,实现系统的数据整个系统存储、读取。本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采用Web前端页面,设计了管廊分区管理页面、参数管理页面、设备管理页面等,实现环境参数的实时显示和远程控制。本文所设计的系统要实现环境监控子系统能通过传感器采集城市综合管廊的环境参数,并能将环境参数实时、动态在Web前端页面展示给管廊巡检人员,同时实现对综合管廊内设备的远程控制。完成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及系统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各模块正常工作,实现了对综合管廊内部环境的监控,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
万本钰[6](2019)在《基于浏览器的XSS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Web 2.0时代的到来,用户开始成为Web内容的核心贡献者与分享者,这进一步促进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繁荣,但由于用户的输入不可信任,也带来了更加严峻的安全问题。XSS是Web 2.0时代最重要的安全威胁之一,它产生于Web应用程序的漏洞,却对普通用户和Web服务提供商造成双重威胁。根据OWASP的调研报告显示,直到2017年,XSS依然是OWASP Top 10中第二普遍的安全问题,存在于近三分之二的应用中,并且由于漏洞利用简单、易被忽略等特性,XSS往往能够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为了缓解XSS泛滥的现状,针对现有XSS检测系统存在的普适性不强、检测方向单一和脱离浏览器运行时等缺陷,本文提出了基于浏览器的XSS检测系统,对XSS检测进行了以下改进:1.改进了检测应用环境,基于浏览器运行时获取XSS检测所需的关键数据并实施检测,保证检测环境和XSS产生环境具有高度一致性,并提高了XSS检测系统的普适性。2.在防御XSS攻击时,首先集成了浏览器环境专用Parser,解决了提取脚本数据时的通信问题,增量式地解析请求参数和响应脚本,提高了 Parser性能和可维护性;然后基于对比验证算法完成对XSS攻击的检测,改进了算法的实现细节,首次在浏览器环境下完成了广义后缀树的构造,提高了检测效率。3.在挖掘XSS漏洞时,首先采用了模糊测试的思想进行检测,并基于浏览器运行时提供的优势,创新性地提出使用隐形iframe标签在后台无侵入持续测试的方案;然后基于分类讨论方法,根据恶意脚本在响应报文中的位置和调用方式预生成攻击向量集合,实现了攻击向量的可重复利用;最后,针对传统模糊测试漏报率较高的问题,研究并设计了额外的异常结果捕获手段,降低了漏洞挖掘的漏报率。本文研究并设计了基于浏览器运行时的综合性XSS检测系统,该系统整合了XSS攻击防御模块与XSS漏洞挖掘模块为一体,具有更强的跨平台性,经过实验证明,系统能够有效完成对XSS漏洞和反射型XSS攻击的检测,并具有较低的误报率和漏报率。
于孟[7](2019)在《面向定制化的金属粉末智能制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21世纪以来,制造工业系统逐渐拥有信息数字化、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等诸多优点。在今天的工业市场上,涌现出很多“场景化”的片段应用,例如研发阶段的数字化仿真、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检测、运行阶段的故障预测诊断等等。这些应用的核心是基于工业机理的算法,对采集的工业大数据进行分析。这些应用却都往往没有将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打通,实现工业产品无论在设计、制造以及售后供应链的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全方位多层次的智能制造系统,因此如何真正实现定制化的智能生产正在成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超细金属粉末产品应用广泛,特别是作为金属3D打印的主要耗材,金属粉末产品的质量对3D打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金属粉末产业发展速度快,需求量较大。但是,金属粉末加工制造企业仍存在较多问题,比如数字化程度低;生产形式单一等等。本文面向超细金属粉末生产企业智能制造的需求,统筹工业生产的物料和能源,合理规划仓储与供应链,以金属粉末生产企业为应用对象,以实现定制化的智能制造为目的,在保证生产过程优化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金属粉末定制化生产企业智能制造的信息化集成设计方案和数据分析平台开发方案,实现了企业全生产流程的智能管理,为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定制化生产创造了条件。全文主要内容及研究工作如下:在经过对金属粉末制造企业生产模式特点以及企业生产需求的分析基础之上,对面向定制化的金属粉末智能制造系统的功能进行设计,并对功能做模块化实现。在智能制造系统的实现方面,选取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解决智能制造系统跨平台使用问题;选取HTML、JavaScript、JSP以及SSH框架等WEB技术解决智能制造系统前端和后端的开发问题;对接实验室已有Spark大数据分析平台,利用遗传算法和RBF神经网络对金属粉末加工过程进行建模及优化。
陈硕[8](2018)在《企业管理平台会话子系统前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各种对外的业务活动也已经延伸到了互联网上,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从新的角度和思维来探索企业管理和经营。随着办公自动化和信息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的规模也越来越复杂,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企业内部沟通的需求也应运而生。企业内部沟通的目的往往是针对某些问题,亦或围绕某个主题进行深度讨论,但一些个人通讯软件或第三方企业即时通讯平台在安全性和可用性方面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针对这一需求,南京某公司决定在其企业协同管理平台中加入会话子系统,在平台内部提供基于工作主题的即时通讯服务。本文所介绍的会话子系统基于企业管理平台,在解决企业内部管理问题时,面向不同的事务或组织结构提供基于主题的群组会话聊天服务,包括视频会议和支持多人协作的互动白板功能,同时又能与企业管理模块相兼容。本文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会话子系统前端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整体采用前后端分离架构,前端为基于React框架开发的单页面应用,在开发上以前端工程化的思想规范整个开发流程,构建前端的编译生产发布流程。在Web即时通信方面,该系统使用HTML5提供的新技术WebSocket实现浏览器与服务端的持久连接,提供稳定、高效的会话服务。本论文详细介绍了作者围绕会话子系统前端的设计和实现相关工作,包括明确会话需求,进行需求分析,将系统分为事务会话、发布会话、视频会议和互动白板这四个功能模块,并对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前端架构进行概要设计,对会话子系统前端各模块进行详细设计,阐述各模块的具体实现和系统的运行效果,最后总结了系统的待改进之处以及进一步工作展望。该系统目前己完成集成测试和功能测试,已接入公司企业管理平台,处于内部试用阶段,并准备逐步应用于公司其他产品。
朱利[9](2018)在《装配式滤床对道路径流雨水中产浊物质的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镇化道路的不断推进,城市不透水地面比例持续上升,下渗减少形成了更大的洪峰流量、导致面源污染负荷加重等问题。产浊物质不仅是径流雨水中主要污染物之一,也是影响各类海绵体后续净化效果和运行稳定性的关键物质之一。本研究为缓解城市面源污染,围绕径流雨水中的产浊物质去除效果,开发了一种截留效果好,截留物易于清理且清理周期较长的装配式滤床,同时可作为其他海绵体的预处理设施。本研究针对西安市道路径流雨水水质情况,优选出装配式滤床的过滤材料,确定了滤料最佳粒径和最佳厚度,并明确了滤床的水流流向,并预测了滤床的运行周期。主要结论如下:(1)在不同进水负荷下,三种滤料对产浊物质的去除效果优劣顺序为:塑料滤料>瓷砂滤料>石英砂。三种滤料对溶解态污染物(CODCr、TP和TN)的去除效果较差,其主要原因是过滤过程是以物理截留作用为主,水力停留时间短,生物作用弱。综合分析三种滤料的物理性质和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差异,推荐塑料滤料作为实际工程中装配式滤床的过滤材料。(2)三种过滤装置(滤料粒径分别为1mm、3mm和5mm)的过流能力均随装置运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其中滤料粒径越小,过流能力下降程度越大。粒径为1mm、3mm和5mm的塑料滤料的过流能力(Y)随降雨场次(X)累加变化拟合关系分别为Y=90.8+8.45X-1.14X2(R2=0.98)、Y=103.17+1.11X-0.29X2(R2=0.96)和Y=97.34+3.85X-0.41X2(R2=0.99)。(3)所研究的三种粒径(1mm、3mm和5mm)塑料滤料对产浊物质去除效果优劣顺序为:3mm>5mm>1mm,且粒径为3mm的塑料滤料对颗粒态污染物的粒径控制效果也最佳,故优先推荐3mm的塑料滤料作为实际工程的过滤材料。根据试验对产浊物质的净化效果,推荐工程上若使用粒径为1mm的塑料滤料时,推荐滤层厚度取60cm;使用粒径3mm和5mm的塑料滤料时,推荐滤层厚度取4060cm;且对于道路径流雨水中污染物负荷较重的地区,不建议采用粒径为1mm的塑料滤料。(4)三种不同流态的装配式滤床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优劣顺序为:水平流>上向流>下向流。在整个运行周期内,上向流、水平流和下向流滤床孔隙率下降百分比分别为42.2%、38.6%和27.7%。但考虑实际工程中对滤料的清理难易程度,以及对污染物去除的稳定性,推荐实际工程采用水平流和下向流的装配式滤床。(5)根据Kozeny-Gaman方程预测了三种不同流态的装配式滤床(下向流、水平流和上向流)堵塞时间分别为:1.12a、1.27a、1.73a,即三种装配式滤床的运行周期均超过1年,故清理频次也较小。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可操作性。
白勇[10](2018)在《通信运营商电子渠道服务扩展功能的开发》文中提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人们生活的各方面趋于电子化,多种电子设备与物品通过互联网被连接起来。电子渠道是运营商信息系统的重要载体和延伸,也是运营商发展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三大通信运营商的电子渠道业务价值已经超过传统的实体渠道和直销渠道。在工信部要求落实“手机实名制登记”和“严厉打击手机黑卡”等国家法规政策下,如何既能通过运营商的社会电子渠道来远程办理手机开卡和充值业务,又能满足实名认证、人证合一的要求成为目前的现实需求。本文针对此需求,在原有通信运营商电子渠道ERP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对扩展实现人证合一的实名制开卡与充值功能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B2B的解决方案,基于J2EE开源框架,设计并实现了B/S架构的分布式远程实名制开卡子系统和在线充值子系统,在满足需求的同时探索互联网+传统通信领域业态模式的创新。本系统的主要特点包括:通过与运营商的BSS(Business Support System)系统进行对接,在扩展电子渠道ERP管理子系统功能过程中引入单点登录技术,实现简化登录并提高系统安全性;在远程实名制开卡业务中引进生物计量学和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方面的人脸识别技术,提高实名制的可靠性;在充值业务中通过引入生产消费线程模型构建合理高效的充值业务处理机制,引入上架/下架状态机模型构建充值产品的精细化管理机制;在实现远程实名制开卡的同时,为用户提供充值服务,弥补城乡结合地、农村县域的远程实名制开卡和充值末端的最后一公里服务。单点登录SSO(Single Sign-On)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分析研究了系统所涉及的Kerberos认证及JA-SIG CAS(Central Authentication Service)认证等关键技术,提出了采用Shiro开源框架作为安全组件,在实现过程中与CAS和Spring框架相结合,为各子系统提供单点登录服务的具体方案,同时在各业务子系统中采用基于角色的权限访问控制RBAC(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以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实名制开卡和充值业务与外部接口的集成以及构建高效的业务模型是本文研究的另一个重点:通过分析研究开卡子系统与ERP管理子系统接口、人脸识别系统接口、Mini终端设备接口的集成以及充值与上游充值通道接口的集成、充值的生产者/消费者线程模型、状态机业务模型,实现从下游经销商到通信运营商的开卡业务以及从经销商到充值通道的充值业务的贯通。本文通过研究上述通信运营商相关的业务领域问题,基于面向对象方法,构建分析与设计模型,选用开源框架进行实现,并进行了系统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与兼容性测试。目前扩展系统一期已上线稳定运行了6个月。3000家左右的经销商每日为用户进行实名认证开卡近30000张,充值2000笔左右。在城乡村镇为通信运营商和虚拟运营商接入海量用户提供了新的通道,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做出了尝试。
二、HTML过滤器的分析与模块化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TML过滤器的分析与模块化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大规模数据实时绘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体数据绘制 |
1.2.2 大规模地理地形绘制 |
1.2.3 反走样技术 |
1.2.4 GPU绘制 |
1.2.5 并行绘制 |
1.3 本文工作 |
1.4章节安排 |
第2章 性能挑战与评价方法 |
2.1 引言 |
2.2 性能瓶颈分析 |
2.2.1 多线程绘制 |
2.2.2 绘制瓶颈 |
2.2.3 数据规模 |
2.3 并行绘制性能 |
2.3.1 负载平衡 |
2.3.2 图像合成 |
2.3.3 图像解压缩 |
2.4 评价方法 |
2.4.1 时间复杂度 |
2.4.2 并行粒度 |
2.4.3 空间复杂度 |
2.4.4 绘制质量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数据并行化体绘制及光照计算 |
3.1 引言 |
3.2 体绘制 |
3.2.1 体数据 |
3.2.2 体绘制方程 |
3.2.3 体绘制方法 |
3.3 体数据光照计算 |
3.3.1 体绘制全局光照 |
3.3.2 单绘制遍多切片MSPP算法 |
3.3.3 基于切片的光线投射SBRC算法 |
3.4 体绘制并行化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规模地形数据高效组织与绘制 |
4.1 引言 |
4.2 大规模地理地形数据 |
4.2.1 数字高程模型 |
4.2.2 数字正射影像 |
4.3 可伸缩三维地理地形绘制 |
4.3.1 算法概述 |
4.3.2 关键步骤及实现 |
4.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数据绘制中的反走样技术 |
5.1 引言 |
5.2 反走样方法 |
5.2.1 走样原因 |
5.2.2 反走样基本思路 |
5.2.3 主流反走样方法 |
5.3 子像素连续边界反走样SRCE算法 |
5.3.1 算法概述 |
5.3.2 关键步骤及实现 |
5.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4 一种大场景反走样绘制架构 |
5.4.1 算法概述 |
5.4.2 关键步骤及实现 |
5.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大规模数据并行绘制虚拟化框架 |
6.1 引言 |
6.2 并行绘制 |
6.2.1 体系结构 |
6.2.2 数据与绘制资源 |
6.2.3 并行绘制框架 |
6.3 PRVF框架结构 |
6.3.1 绘制资源层 |
6.3.2 并行绘制虚拟化层 |
6.3.3 应用层 |
6.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2)物联网共性平台研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物联网共性平台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
2.1 功能需求分析 |
2.1.1 平台总体及通用功能模块 |
2.1.2 NB-IoT终端功能 |
2.1.3 视频监控终端功能 |
2.1.4 定位终端功能 |
2.2 性能需求分析 |
2.3 平台关键技术 |
2.3.1 NB-IoT技术 |
2.3.2 SSM框架 |
2.3.3 数据库技术 |
2.4 平台总体设计 |
2.4.1 功能结构 |
2.4.2 系统架构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物联网共性平台主要功能实现 |
3.1 用户及接口安全管理功能 |
3.1.1 用户安全管理 |
3.1.2 接口IP过滤器 |
3.2 接入设备主要功能 |
3.2.1 资源可视化 |
3.2.2 触发器 |
3.2.3 定位能力 |
3.3 数据存储机制 |
3.3.1 业务数据 |
3.3.2 终端数据 |
3.3.3 缓存机制 |
3.4 数据库性能优化 |
3.4.1 读写分离方案 |
3.4.2 读写分离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物联网共性平台测试 |
4.1 功能测试 |
4.2 性能测试 |
4.3 应用实例 |
4.3.1 食盐追溯系统概述 |
4.3.2 食盐追溯系统展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未来研究展望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灵活IP编址方式研究与原型系统控制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 主要工作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研究背景与技术 |
2.1 相关研究背景 |
2.1.1 网络架构与编址方式 |
2.1.2 网络控制平面 |
2.2 原型系统实现的相关技术 |
2.2.1 Netfilter |
2.2.2 Netlink |
2.2.3 Raw Socket |
2.2.4 BIRD Internet Routing Daemon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灵活IP编址方式研究 |
3.1 概述 |
3.1.1 网络架构研究概述 |
3.1.2 编址方式研究概述 |
3.1.3 有关地址字段的灵活性控制方法研究概述 |
3.2 层次化网络架构 |
3.2.1 网络架构 |
3.2.2 网络域标识符 |
3.2.3 残桩子网层次化扩展 |
3.3 编址方式 |
3.3.1 主机编址 |
3.3.2 残桩子网层次化扩展的地址表示 |
3.4 有关地址字段的灵活性控制方法 |
3.4.1 灵活报文转发方法 |
3.4.2 灵活地址配置方法 |
3.5 对异构网络互联的探讨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灵活IP原型系统控制子系统需求分析 |
4.1 功能性需求 |
4.1.1 用户侧功能 |
4.1.2 转发子系统侧功能 |
4.1.3 内部功能 |
4.2 非功能性需求 |
4.3 开发环境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灵活IP原型系统控制子系统总体设计 |
5.1 灵活IP原型系统总体架构 |
5.2 控制子系统总体设计 |
5.2.1 路由信息交互模块 |
5.2.2 路由信息维护模块 |
5.2.3 路由计算模块 |
5.2.4 路由表生成模块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灵活IP原型系统控制子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6.1 路由信息交互模块 |
6.1.1 初始化 |
6.1.2 建立邻接关系 |
6.1.3 路由信息交互 |
6.1.4 周期更新与触发更新 |
6.2 路由信息维护模块 |
6.3 路由计算模块 |
6.4 路由表生成模块 |
6.4.1 域内表 |
6.4.2 域间表 |
6.4.3 默认表 |
6.4.4 通用查表方法 |
6.5 灵活报文转发方法实现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系统测试 |
7.1 控制子系统功能测试 |
7.1.1 测试环境 |
7.1.2 内部功能测试 |
7.1.3 用户侧功能测试 |
7.1.4 转发子系统侧功能测试 |
7.2 灵活报文转发方法测试 |
7.2.1 测试环境 |
7.2.2 测试结果 |
7.3 本章总结 |
第八章 结束语 |
8.1 全文总结 |
8.2 不足和下一步工作 |
8.3 研究生期间参加的主要工作和成果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基于改进的Shark-Search算法的健康垂直搜索引擎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爬虫的相关技术 |
2.1 主题爬虫相关理论 |
2.1.1 通用爬虫 |
2.1.2 主题爬虫 |
2.2 爬虫框架 |
2.2.1 Nutch爬虫框架 |
2.2.2 Heritrix爬虫框架 |
2.2.3 WebMagic爬虫框架 |
2.3 中文分词技术 |
2.3.1 基于词典的分词方法 |
2.3.2 基于统计的分词方法 |
2.3.3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分词方法 |
2.4 URL去重 |
2.5 主题爬虫的搜索策略 |
2.5.1 HITs算法 |
2.5.2 PageRank算法 |
2.5.3 OPIC算法 |
2.5.4 Shark-Search算法 |
2.6 主题判定模型 |
2.7 搜索引擎 |
2.7.1 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
2.7.2 搜索引擎服务器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Shark-Search算法的改进及实验结果分析 |
3.1 Shark-Search算法的缺点分析 |
3.2 Shark-Search算法与OPIC算法结合 |
3.3 实验环境 |
3.4 性能评价指标 |
3.5 种子链接选取及主题特征向量的生成 |
3.5.1 种子链接选取 |
3.5.2 主题特征向量的生成 |
3.6 实验结果及分析 |
3.7 本章总结 |
第4章 健康垂直搜索引擎的设计与实现 |
4.1 需求分析 |
4.1.1 功能需求分析 |
4.1.2 性能需求分析 |
4.2 搜索引擎设计与实现 |
4.2.1 搜索引擎整体架构设计 |
4.2.2 数据库设计 |
4.2.3 中文分词的实现 |
4.2.4 去重模块的实现 |
4.2.5 索引模块的实现 |
4.2.6 查询模块的实现 |
4.3 搜索引擎测试 |
4.4 本章总结 |
第5章 总结与期望 |
5.1 总结 |
5.2 期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城市综合管廊多维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城市综合管廊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2 城市综合管廊环境监控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1 本文研究目标 |
1.3.2 本文研究内容 |
2 系统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介绍 |
2.1 系统需求及性能分析 |
2.2 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
2.3 远程监控系统常用模式 |
2.3.1 C/S模式 |
2.3.2 B/S模式 |
2.4 通信技术 |
2.4.1 Modbus通讯协议 |
2.4.2 Modbus TCP通信协议 |
2.5 远程监控系统中WEB程序开发技术 |
2.5.1 Struts2 MVC |
2.5.2 JavaBean和 JSP |
2.6 JDBC访问数据库技术 |
2.6.1 JDBC简介 |
2.6.2 JDBC驱动 |
2.6.3 JDBC接口 |
2.6.4 JDBC访问MySql数据库的步骤 |
2.7 本章小结 |
3 系统硬件设计及实现 |
3.1 系统硬件整体设计 |
3.2 环境监控子系统硬件设计 |
3.2.1 主控模块 |
3.2.2 温湿度检测模块 |
3.2.3 甲烷检测模块 |
3.3 PLC控制器 |
3.4 本章小结 |
4 系统软件设计及实现 |
4.1 环境监控子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1 FreeRTOS简介 |
4.1.2 基于FreeModbus协议栈实现的Modbus RTU服务 |
4.1.3 传感器模块 |
4.2 PLC程序设计 |
4.3 数据库表设计 |
4.4 Web端页面设计 |
4.4.1 登录页面设计 |
4.4.2 管廊分区管理页面设计 |
4.4.3 设备管理页面设计 |
4.4.4 参数管理页面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系统测试 |
5.1 系统测试环境搭建 |
5.2 环境监控子系统测试 |
5.3 Web前端测试 |
5.3.1 登录功能测试 |
5.3.2 参数管理功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基于浏览器的XSS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前人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关键技术 |
2.1 XSS |
2.1.1 XSS形成原理 |
2.1.2 XSS攻击分类 |
2.1.3 XSS攻击危害 |
2.1.4 XSS检测难点 |
2.2 对比验证算法 |
2.3 模糊测试技术 |
2.3.1 模糊测试原理 |
2.3.2 XSS模糊测试流程 |
2.4 Chrome DevTools Extension |
2.4.1 Chrome介绍 |
2.4.2 Chrome DevTools介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浏览器的XSS检测系统的研究 |
3.1 传统对比验证算法研究 |
3.1.1 对比验证算法流程 |
3.1.2 脚本提取与标准化 |
3.1.3 对比验证 |
3.1.4 传统对比验证算法总结 |
3.2 XSS攻击防御模块-传统对比验证算法的改进 |
3.2.1 部署结构改进 |
3.2.2 脚本提取改进 |
3.2.3 对比验证实现细节改进 |
3.3 传统XSS模糊测试研究 |
3.3.1 传统XSS模糊测试系统 |
3.3.2 爬虫模块 |
3.3.3 攻击向量生成模块 |
3.3.4 异常捕获模块 |
3.3.5 传统XSS模糊测试总结 |
3.4 XSS漏洞挖掘模块-传统XSS模糊测试的改进 |
3.4.1 潜在注入点检测改进 |
3.4.2 攻击向量生成改进 |
3.4.3 结果捕获改进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浏览器的XSS检测系统的设计 |
4.1 需求分析 |
4.1.1 系统设计目标 |
4.1.2 系统需求分析 |
4.2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
4.3 XSS攻击防御模块设计 |
4.3.1 XSS攻击防御模块整体设计 |
4.3.2 数据截获模块设计 |
4.3.3 标准化模块设计 |
4.3.4 对比验证模块设计 |
4.4 XSS漏洞挖掘模块设计 |
4.4.1 XSS漏洞挖掘模块整体设计 |
4.4.2 配置模块设计 |
4.4.3 潜在注入点检测模块设计 |
4.4.4 模糊测试模块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
5.1 测试目标与测试内容 |
5.2 测试环境搭建 |
5.3 系统功能测试 |
5.3.1 XSS攻击防御模块功能测试 |
5.3.2 XSS漏洞挖掘模块功能测试 |
5.4 与其他系统对比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工作总结 |
6.2 创新之处 |
6.3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面向定制化的金属粉末智能制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
1.2.1 金属粉末加工的发展现状 |
1.2.2 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现状 |
1.3 课题研究意义 |
1.4 论文组织与结构安排 |
2 面向定制化的金属粉末智能制造系统的总体设计 |
2.1 金属粉末加工生产特点 |
2.2 系统需求分析 |
2.2.1 应用企业生产流程现状分析 |
2.2.2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分析 |
2.2.3 智能制造系统数据分析 |
2.2.4 智能制造系统平台分析 |
2.3 金属粉末智能制造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2.3.1 系统总体介绍 |
2.3.2 系统的生产流程设计 |
2.4 制造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
2.4.1 基于成熟工控技术的系统架构 |
2.4.2 数据分类和采集 |
2.4.3 数据分析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3 面向定制化的金属粉末智能制造系统功能设计 |
3.1 系统用户分类和权限研究 |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1 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
3.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3.3 系统具体功能设计 |
3.3.1 订单管理模块 |
3.3.2 生产方案管理模块 |
3.3.3 生产监控模块 |
3.3.4 数据分析模块 |
3.4 数据库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面向定制化的金属粉末智能制造系统的实现 |
4.1 系统开发工具及运行环境 |
4.1.1 系统开发工具 |
4.1.2 系统运行环境 |
4.2 系统开发关键技术 |
4.2.1 软件系统体系架构 |
4.2.2 系统前端开发技术 |
4.2.3 WEB应用程序业务层 |
4.2.4 工业现场数据采集技术 |
4.2.5 数据处理技术 |
4.2.6 平台使用算法和模型 |
4.3 系统实际运行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8)企业管理平台会话子系统前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项目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综述 |
2.1 前后端分离架构 |
2.2 HTML5 |
2.2.1 WebSocket |
2.2.2 WebRTC |
2.2.3 Canvas |
2.3 前端工程化 |
2.3.1 NPM |
2.3.2 ECMAScript 6 |
2.3.3 Babel |
2.3.4 Webpack |
2.4 前端框架 |
2.4.1 React |
2.4.2 Redux |
2.4.3 Ant Design |
2.4.4 Socket.io |
2.4.5 Licode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会话子系统前端的分析与设计 |
3.1 会话子系统总体规划 |
3.2 会话子系统需求分析 |
3.2.1 会话基础需求分析 |
3.2.2 事务会话模块需求分析 |
3.2.3 发布会话模块需求分析 |
3.2.4 视频会议模块需求分析 |
3.2.5 互动白板模块需求分析 |
3.2.6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 会话子系统前端概要设计 |
3.3.1 会话子系统总体结构 |
3.3.2 前端架构设计 |
3.3.3 会话消息体数据结构设计 |
3.3.4 会话数据前端缓存设计 |
3.4 会话子系统前端详细设计 |
3.4.1 会话通用组件详细设计 |
3.4.2 事务会话模块详细设计 |
3.4.3 视频会议模块详细设计 |
3.4.4 互动白板模块详细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会话子系统前端实现 |
4.1 前端实现概述 |
4.2 会话通用组件的实现 |
4.2.1 消息发送 |
4.2.2 响应式布局 |
4.2.3 消息提醒的实现 |
4.2.4 搜索聊天记录的实现 |
4.3 事务会话模块的实现 |
4.3.1 最近会话列表的实现 |
4.3.2 消息监听分发 |
4.4 视频会议模块的实现 |
4.4.1 会议房间初始化 |
4.4.2 消息订阅与推送 |
4.4.3 悬浮窗模式的实现 |
4.5 互动白板模块的实现 |
4.5.1 绘图操作的实现 |
4.5.2 插入文字、图片 |
4.5.3 框选、移动操作 |
4.5.4 撤销、回退操作 |
4.5.5 历史数据保存 |
4.6 会话子系统部署与使用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装配式滤床对道路径流雨水中产浊物质的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城市道路雨水水质特征 |
1.2.1 城市道路雨水水质污染现状 |
1.2.2 城市径流雨水中颗粒物的特征 |
1.3 道路径流雨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1.3.1 城市径流雨水处理方法 |
1.3.2 过滤技术处理道路径流雨水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1.1 进水水量 |
2.1.2 进水水质 |
2.1.3 试验装置 |
2.2 试验材料 |
2.2.1 石英砂 |
2.2.2 塑料滤料 |
2.2.3 稀土瓷砂滤料 |
2.3 试验方法 |
3 过滤介质优选研究 |
3.1 试验过程 |
3.1.2 试验滤料 |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2.1 对产浊物质的去除效果 |
3.2.2 对CODCr的去除效果 |
3.2.3 对营养盐的去除效果 |
3.3 过滤介质优选 |
3.4 本章小结 |
4 不同粒径的球形塑料滤料厚度优选研究 |
4.1 试验过程 |
4.2 试验结果分析 |
4.2.1 不同滤料厚度对产浊物质的控制 |
4.2.2 不同滤料厚度对CODCr的控制 |
4.2.3 不同滤料厚度对营养盐的控制 |
4.2.4 不同滤料厚度对污染物粒径的控制 |
4.3 本章小结 |
5 装配式滤床的净化效果和运行稳定性 |
5.1 试验过程 |
5.2 试验结果分析 |
5.2.1 装配式滤床的净化效果 |
5.2.2 装配式滤床的孔隙率变化 |
5.2.3 装配式滤床的运行周期预测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10)通信运营商电子渠道服务扩展功能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1.2.1 通信运营商电子渠道的发展 |
1.2.2 USIM卡实名制的现状分析 |
1.2.3 相关业务术语 |
1.2.4 相关技术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 系统需求分析 |
2.1 旧系统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
2.2 扩展系统商业环境分析 |
2.3 扩展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3.1 整体功能需求分析 |
2.3.2 开卡子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2.3.3 充值子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2.3.4 单点登录子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2.4 扩展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2.5 扩展系统的约束 |
2.6 本章小结 |
3 系统设计 |
3.1 系统总体设计 |
3.1.1 扩展前系统架构 |
3.1.2 扩展后系统逻辑架构设计 |
3.1.3 扩展后系统部署架构设计 |
3.2 开卡子系统设计 |
3.2.1 Mini终端设备 |
3.2.2 实名制身份验证方式的设计 |
3.2.3 开卡流程设计 |
3.2.4 开卡数据库设计 |
3.3 充值子系统设计 |
3.3.1 充值的生产者-消费者线程模型设计 |
3.3.2 充值流程设计 |
3.3.3 充值状态机设计 |
3.3.4 充值数据库设计 |
3.4 SSO单点登录子系统设计 |
3.4.1 现有SSO相关技术分析 |
3.4.2 系统单点登录设计 |
3.4.3 系统权限管理的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系统实现 |
4.1 系统开发环境 |
4.2 开卡子系统的实现 |
4.2.1 配置 |
4.2.2 核心模块 |
4.2.3 开卡时序图 |
4.2.4 访问活体检测与面部比对系统接口 |
4.2.5 访问电子渠道ERP管理子系统接口 |
4.2.6 访问Mini终端设备接口 |
4.2.7 开卡界面实现 |
4.3 充值子系统的实现 |
4.3.1 配置 |
4.3.2 充值业务模块 |
4.3.3 上游充值接口 |
4.3.4 充值界面实现 |
4.4 单点登录子系统的实现 |
4.4.1 集成CAS单点登录认证 |
4.4.2 集成Shiro框架 |
4.5 本章小结 |
5 系统测试与应用 |
5.1 测试环境 |
5.2 测试方法 |
5.3 系统功能测试 |
5.4 系统非功能测试 |
5.4.1 性能压力测试 |
5.4.2 安全测试 |
5.4.3 兼容性测试 |
5.5 系统测试结果分析 |
5.6 系统应用 |
5.6.1 系统应用测试 |
5.6.2 系统应用情况 |
5.7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HTML过滤器的分析与模块化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规模数据实时绘制关键技术研究[D]. 罗德宁. 四川大学, 2021(01)
- [2]物联网共性平台研发与应用[D]. 陈子荐.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灵活IP编址方式研究与原型系统控制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汤佶凡.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4]基于改进的Shark-Search算法的健康垂直搜索引擎的研究与实现[D]. 陈豪. 南昌大学, 2020(01)
- [5]城市综合管廊多维监控系统设计[D]. 齐荑彭. 海南大学, 2020(07)
- [6]基于浏览器的XSS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万本钰. 北京邮电大学, 2019(09)
- [7]面向定制化的金属粉末智能制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于孟.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8]企业管理平台会话子系统前端的设计与实现[D]. 陈硕. 南京大学, 2018(08)
- [9]装配式滤床对道路径流雨水中产浊物质的控制研究[D]. 朱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7)
- [10]通信运营商电子渠道服务扩展功能的开发[D]. 白勇.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