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前瘘术后复发的治疗体会

先天性耳前瘘术后复发的治疗体会

一、先天性耳前瘘管术后复发的治疗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梁文涛,叶辉,李文志,姚敏,叶伟伟[1](2021)在《局部皮瓣修复术与皮下缝合在耳前瘘管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局部皮瓣修复术与皮下缝合在耳前瘘管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诊治的耳前瘘管患者87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试验组43例。对照组采用皮下缝合处理创口,试验组采用局部皮瓣修复术处理创口。评估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感、舒适度、焦虑、抑郁水平和术后脓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感、舒适度、焦虑、抑郁水平均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感、焦虑、抑郁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舒适度均升高,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试验组的脓肿消失时间、住院总时间较对照组更低(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试验组的复发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相比于皮下缝合,局部皮瓣修复术处理创口能更好地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健康恢复,在耳前瘘管切除术中的整体应用效果更好。

黄金樵,陈秀芬,胡伟群,潘志勇[2](2021)在《感染期复发性耳前瘘管手术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感染期复发性耳前瘘管手术切除的疗效。方法便利选取该院于2016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复发性耳前瘘管患者共78例,分为3组,即A组25例感染期复发性耳前瘘管和B组27例非感染期复发性耳前瘘管,两组均采用颞浅筋膜外耳前组织扩大切除术;C组26例感染期复发性耳前瘘管通过传统的方法,即反复切开排脓术后,再择期采用传统根治术。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 A组、B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6.00%和96.30%,C组的治愈率为65.38%。A组和B组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A组和C组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1,P=0.016);B组和C组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2,P=0.012)。结论感染期复发性耳前瘘管可考虑尽早手术,颞浅筋膜外耳前组织扩大切除术式疗效好,复发率低。

张海港,樊明月,尹德佩,朱慧娥,窦训武[3](2021)在《“H”型切口和“∧”型切口在儿童感染性耳前瘘管切除术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H(eta)"型(简称"H"型)切口和"∧(lambada)"型(简称"∧"型)切口在儿童感染性耳前瘘管切除术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7月采用"H"型切口和"∧"型切口进行手术的175例儿童感染性耳前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1例采用"H"型切口("H"组),14例采用"∧"型切口("∧"组)。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随访1~2年。术后切口感染率1.1%(2/175),经换药治疗痊愈。皮瓣成活率100.0%(175/175)。无复发病例。结论 "H"型切口和"∧"型切口可以充分暴露瘘管组织以及感染灶,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切口自然形成的皮瓣基本满足感染性耳前瘘管切除后皮肤缺损的Ⅰ期修补且存活率可靠。"∧"型切口靠近发际线,可以得到更好的美容结果。

李隽,夏忠芳,姚薇,夏志杰,张艳,黄珊,汪在华[4](2021)在《儿童耳前瘘管切除术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儿童耳前瘘管切除术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于武汉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行先天性耳前瘘管切除术的病例,所有患儿术前均有瘘管感染史。采用的手术路径包括耳前组织切除法和瘘管解剖法。切口分为4型,分别为:以瘘口为中心的小梭形切口(Ⅰ型)、包含瘘口和炎性皮肤的大梭形切口(Ⅱ型)、双梭形切口(Ⅲ型)和梭形切口+皮瓣转移(Ⅳ型)。比较不同手术路径、切口类型及术中是否处理软骨等手术方式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情况,采用斯托尼布鲁克瘢痕评估量表(Stony Brook Scar Evaluation Scale, SBSES)评估切口愈合美观度。结果总计完成134耳的手术,其中78耳采用耳前组织切除法,56耳采用的瘘管解剖法。Ⅰ型切口44耳、Ⅱ型39耳、Ⅲ型17耳和Ⅳ型34耳;软骨处理75耳,未处理软骨59耳。术后随访12个月,复发5耳(3.7%);伤口感染延迟愈合4耳(3.0%);暂时性面瘫1例(0.7%)。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为7.46%,不同手术路径并发症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梭形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Ⅰ型6.82%、Ⅱ型15.38%)高于双梭形切口(Ⅲ型5.88%)和皮瓣转移切口(Ⅳ型0%),4种手术切口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骨未处理组术后复发率(8.47%)高于软骨处理组(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愈合SBSES总体评分(3.239±1.264)。瘘管解剖法(3.97±0.95)较耳前组织切除法(2.68±1.19)SBSES评分高(P<0.01);软骨未处理组SBSES评分(3.88±1.07)高于软骨处理组(2.73±1.18)(P<0.01);不同切口比较,Ⅰ型(4.16±0.83)、Ⅳ型切口(3.47±0.90)SBSES评分较Ⅱ型(2.36±1.09)、Ⅲ型切口(2.41±1.37)评分高(均P<0.05)。结论耳前组织切除法和瘘管解剖法均可较好应用于儿童耳前瘘管切除术。处理与瘘管粘连的耳廓软骨是控制术后复发的有效措施。梭形切口+皮瓣转移(Ⅳ型)并发症相对较少且切口较美观,对于伴有炎性皮肤病变的病例推荐采用。

卢俊,郑鹏凌,汪奕,廖玲凤,李朋[5](2021)在《先天性耳前瘘管的分型治疗经验总结》文中指出目的:总结先天性耳前瘘管的分型不同治疗经验,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先天性耳前瘘管需手术治疗的患者126例,根据临床分型,其中2型和3型(炎症静止期患者)60例、4型和5型(脓肿活动期)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型和3型分为手术对照组(30例,常规瘘管扩大切除术)和手术研究组(30例,耳前瘘管连带耳轮软骨膜扩大切除)、4型和5型分为切开排脓对照组(33例,常规切开排脓)和切开排脓研究组(33例,经瘘口的切开至脓肿排脓)。比较不同分型不同治疗措施的临床疗效。结果:2型和3型炎症静止期手术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疤痕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4型和5型脓肿活动期手术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疤痕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炎症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前瘘管连带耳轮软骨膜扩大切除手术治疗2型和3型先天性耳前瘘管在复发率、住院时间、疤痕评估均优于常规瘘管扩大切除术;经瘘口的切开至脓肿排脓手术治疗4型和5型先天性耳前瘘管在复发率、住院时间、疤痕评估、急性炎症控制均优于常规切开排脓。

徐六英,朱勇,毛明荣[6](2020)在《12例复杂性耳前瘘管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复杂性耳前瘘管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科2012年—2018年12例复杂性耳前瘘管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复杂性耳前瘘管手术后均一期愈合,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彻底切除瘘管、附着的耳廓软骨膜及软骨和感染灶内的肉芽及疤痕组织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马玉强,刘海霞,王勤学,於清[7](2020)在《儿童变异型耳前瘘管临床特征及手术技巧》文中认为目的总结儿童变异型耳前瘘管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治疗水平,避免误诊及漏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2013年7月-2019年3月收治的326例先天性耳前瘘管,其中符合变异型耳前瘘管13例(15耳),对其临床特征,感染史,手术技巧,预后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瘘管开口位于耳轮脚3耳,耳甲腔2耳,耳甲艇1耳,对耳屏2耳,耳轮游离缘2耳;耳轮脚及耳轮脚前双瘘口3耳,对耳屏及耳廓背面双瘘口1耳,耳甲艇及耳轮脚双瘘口1耳。12例(13耳)有感染病史,手术切除,术后均为Ⅰ期甲级愈合,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论耳前瘘管口常位于耳轮脚前,少数开口于耳轮的后上边缘、耳廓或耳垂等其他部位称之为变异型耳前瘘管。变异型耳前瘘管瘘口通常隐蔽,术前仔细查体,术中完整切除是避免漏诊、误诊及术后复发的关键。

胡玉龙,黄勇刚,谢文敏,罗炜,单鑫,徐金铃[8](2020)在《术前1天美蓝染色在耳前瘘管摘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术前1天美蓝染色在耳前瘘管摘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高安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33例耳前瘘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非炎症期,耳前瘘管伴感染均在完全控制感染2周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7例)与对照组(66例),观察组采用术前1天美蓝染色后行耳前瘘管摘除术,对照组采用术时美蓝染色行耳前瘘管摘除术。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愈合、瘘管残留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无复发;术后创口较大耳前瘢痕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98%;患者满意度为97.01%。对照组术后有6例瘘管残留复发,复发率为9.09%,经二次手术后愈合良好;术后创口较大瘢痕9例,感染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67%;患者满意度为83.33%。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1天美蓝染色后行耳前瘘管摘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有利于完整摘除瘘管病灶,降低复发率,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

蒋远伟,蔡志福,谢冠峰,傅婷婷,胡娉婷[9](2020)在《感染期耳前瘘管术中炎性皮肤保留的探索》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感染期耳前瘘管术中炎性皮肤保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和莆田涵江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治的50例先天性耳前瘘管脓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采用小梭形切口并向下延长1~2 cm,保留炎性皮肤。对照组采用大梭形或双梭形切口。术后随访观察1个月~1年,比较两组先天性耳前瘘管脓肿期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局部瘢痕长度及复发率。结果试验组先天性耳前瘘管脓肿期的总有效率为88.00%,与对照组的9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先天性耳前瘘管脓肿期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局部瘢痕长度为(8.16±1.28)mm,短于对照组[(18.08±1.7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复发率为8.00%,与对照组的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先天性耳前瘘管脓肿期患者,适当控制炎症后采用小梭形切口进行手术,同时辅以术中炎性皮肤保留等手术技巧可以取得同样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瘢痕,且不增加复发率。

王栋,罗五根[10](2020)在《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走行观察与手术治疗》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自然瘘口位置与走行关系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9月-2019年2月采用手术治疗的159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耳前瘘管走行,探讨不同走行的耳前瘘管手术方式的选择。结果 159例患者中,125例自然瘘口位于耳轮脚前方,瘘管紧贴耳轮软骨膜,向后下走行至耳前切迹。31例自然瘘口位于耳轮脚,瘘管多穿过耳轮软骨至其深面。3例自然瘘口位于外耳道,瘘管紧贴耳屏软骨向前上走行于耳屏软骨与耳轮软骨之间。术后切口甲级愈合157例,2例术后切口感染,经换药后切口愈合,术后随访5月-5年,无复发。结论先天性耳前瘘管自然瘘口位置与瘘管走行关系密切,术前可根据耳前瘘管自然瘘口位置预判瘘管大致走行,指导手术治疗,能更快速、彻底切除瘘管组织,降低术后复发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二、先天性耳前瘘管术后复发的治疗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先天性耳前瘘管术后复发的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局部皮瓣修复术与皮下缝合在耳前瘘管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手术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疼痛感、舒适度
    2.2 焦虑、抑郁
    2.3 脓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
    2.4 并发症
    2.5 复发
3 讨 论

(2)感染期复发性耳前瘘管手术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及麻醉方法
        1.2.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2.2 感染期复发性耳前瘘管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
3 讨论

(3)“H”型切口和“∧”型切口在儿童感染性耳前瘘管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儿童耳前瘘管切除术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耳前组织切除法
        1.2.2 瘘管解剖法
        1.2.3 切口类型
        1.2.4 软骨处理
    1.3 斯托尼布鲁克瘢痕评估量表(SBSES)评估切口愈合美观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2.2 不同手术方式切口外观的比较
3 讨论

(5)先天性耳前瘘管的分型治疗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疾病临床分型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分型治疗方法
        1.5.1 2型和3型治疗方法
        1.5.2 4型和5型治疗方法
    1.6 观察指标
    1.7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2型和3型炎症静止期患者疗效比较
    2.2 4型和5型脓肿活动期患者疗效
3 讨论

(6)12例复杂性耳前瘘管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治疗方法
结果
讨论

(7)儿童变异型耳前瘘管临床特征及手术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果
3讨论

(8)术前1天美蓝染色在耳前瘘管摘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复发情况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9)感染期耳前瘘管术中炎性皮肤保留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2.3 两组局部瘢痕长度的比较
    2.4 两组复发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10)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走行观察与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先天性耳前瘘管术后复发的治疗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局部皮瓣修复术与皮下缝合在耳前瘘管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 梁文涛,叶辉,李文志,姚敏,叶伟伟. 中国医疗美容, 2021(12)
  • [2]感染期复发性耳前瘘管手术的疗效分析[J]. 黄金樵,陈秀芬,胡伟群,潘志勇. 中外医疗, 2021(31)
  • [3]“H”型切口和“∧”型切口在儿童感染性耳前瘘管切除术中的应用[J]. 张海港,樊明月,尹德佩,朱慧娥,窦训武.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21(05)
  • [4]儿童耳前瘘管切除术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观察[J]. 李隽,夏忠芳,姚薇,夏志杰,张艳,黄珊,汪在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05)
  • [5]先天性耳前瘘管的分型治疗经验总结[J]. 卢俊,郑鹏凌,汪奕,廖玲凤,李朋.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14)
  • [6]12例复杂性耳前瘘管的临床疗效分析[J]. 徐六英,朱勇,毛明荣.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0(06)
  • [7]儿童变异型耳前瘘管临床特征及手术技巧[J]. 马玉强,刘海霞,王勤学,於清.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20(06)
  • [8]术前1天美蓝染色在耳前瘘管摘除术中的临床应用[J]. 胡玉龙,黄勇刚,谢文敏,罗炜,单鑫,徐金铃. 中国当代医药, 2020(31)
  • [9]感染期耳前瘘管术中炎性皮肤保留的探索[J]. 蒋远伟,蔡志福,谢冠峰,傅婷婷,胡娉婷. 中国当代医药, 2020(29)
  • [10]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走行观察与手术治疗[J]. 王栋,罗五根.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20(04)

标签:;  ;  ;  

先天性耳前瘘术后复发的治疗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