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物线垂直曲线测量与设计

抛物线垂直曲线测量与设计

一、抛物线竖曲线测设(论文文献综述)

张柳柳[1](2021)在《基于Dynamo可视化编程的桥梁BIM模型参数化布设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智慧交通、无人驾驶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交通工程领域的信息技术革命悄然到来。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作为一种表达图形信息的新技术,正在被用于交通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各个环节。虽然BIM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已经十多年,仍然存在诸多未被解决的问题,其中建模软件的效率问题是导致其近年来发展缓慢原因之一。Autodesk平台是BIM建模阶段最流行的解决方案之一,为了探索“Revit+Dynamo”在桥梁参数化布设方面的应用,建立了基于Dynamo底层技术的桥梁线路建模理论,提出了通过对Dynamo平台的二次开发提高建模效率和精度。通过对Dynamo底层技术基础的研究,从平台底层基因上证实了Dynamo二次开发实现桥梁快速建模的技术可行性;通过对线路中桩坐标计算统一数学模型理论的研究,证实了理论方面的可行性,最终开发出了一套桥梁快速建模软件Oppen Designer,并结合项目案例对核心节点进行了精度分析,满足生产需求。基于开发出的桥梁快速建模功能节点,介绍了常用公路桥梁模型的参数化布设方法,并成功创建出一座公路桥梁BIM模型。为“Revit+Dynamo”桥梁快速建模解决方案提供了新的开发方向和技术案例,这种基于可视化编程技术的桥梁建模方案也为国产桥梁建模平台的架构设计提供了借鉴。

代伟伟[2](2021)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线形指标受限路段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长距离和高质量交通出行需求的不断增加,高速公路交通量增长迅速,导致高速公路服务水平急剧下降,现有四车道高速公路已不能适应交通量快速增长的需求,高速公路改扩建将是今后我国公路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既有高速公路由于受到地形条件、路基沉降、指标规定变化或要求提高以及经济性等因素的限制,原满足建设期规范要求的部分线形设计指标不易满足改扩建后技术标准的要求,成为改扩建设计的难点问题。因此,开展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中线形指标受限路段设计方法的研究,对解决高速公路改扩建关键技术问题,提高改扩建工程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从事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专业人员的问卷调查,分析确定了超高过渡受限路段、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纵面线形受限路段、单侧加宽旧路侧通行路段及互通与相邻构造物小净距路段为本文的研究重点。通过分析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现状及存在问题,确定了既有缓和曲线长度、超高过渡段长度及二者的大小关系是影响超高过渡段改扩建设计的关键因素。结合超高过渡段道路几何模型,提出了适用于既有缓和曲线长度不足、既有超高过渡段设置在缓和曲线部分区段及设置缓和曲线的桥梁构造物路段改扩建时超高过渡的设计方法。受既有高速公路路基路面不均匀沉降的影响,改扩建工程的纵面线形难于按原设计恢复或将造成路面结构厚度异常或既有构造物难于利用,针对纵断面线形拟合难的问题,本文运用坐标轴平移定理推导了多种不对称竖曲线方程,基于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竖曲线拟合模型,明确了竖曲线拟合段设计方法,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拟合模型的实用性。通过分析单侧加宽旧路侧通行路段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了单向双路拱路面行车安全性、互通出入口前后中央分隔带开口设置条件是影响旧路侧设计的关键。基于车辆换道模型及汽车动力学模型,论证了单向双路拱路面的行车安全适应性。结合交通流理论,分析了中央分隔带开口设置条件,提出了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及开口起终点与互通出入口最小距离建议值。结合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改扩建现状,分析了导致互通式立交与相邻构造物净距不足的原因。基于交通流理论,分析了相邻互通式立交以传统及新型集散车道相连的设置条件,提出了以新型集散车道代替传统集散车道的设计方法。结合国内典型工程实例,提出了适用于隧道出口与相邻互通式立交小净距路段的改扩建设计方法。

赵媛劼[3](2020)在《基于SPEEDBOX_INS的道路平纵线形参数重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路是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平纵线形参数作为道路的“骨架”,其技术参数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因此,如何快速、准确的获取道路平纵线形参数对道路安全性评估、危险路段预判、道路改修扩建、交通事故责任鉴定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需求和应用前景。本文基于车载SPEEDBOX_INS开展道路线形参数重构技术的研究,综合运用道路线形识别技术,线形平差技术以及迭代优化理论等研究方法,建立道路平纵线形参数重构模型,从而实现了线形参数的重构,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针对道路线形识别问题,在深入分析现有方案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车辆方位角数据和道路坡度角数据开展线形识别研究。考虑坡度角数据采样频率高,数据毛刺多等问题,采用移动平均滤波器进行数据滤波操作;提出了一种基于搜索的线形粗分段方法,分析方位角和坡度角数据的斜率特性,通过逻辑判别实现了平曲线直弯节点、纵曲线直圆节点以及线形类别的准确辨识。针对道路线形拟合过程易受粗差干扰、精度欠佳等问题,基于平差理论分别建立了直线、圆曲线在重心坐标下的平差模型,考虑粗差数据以及不属于待平差线形数据的干扰,引入稳健估计进行线形参数的选权迭代计算,可有效提升直线段、圆曲线线形参数的拟合精度;已知直、圆线形参数,参照公路线形设计理论进行线形整体连接,进而获取道路桩点坐标信息,最终可实现道路线形参数的重构。利用以上研究所得,在VS2015平台上开发了道路线形参数重构系统。针对行车数据读取和快速处理需求,设计了基于EXCEL程序接口函数、ADO开发技术和SQL语句查询技术的SPEEDBOX数据读取模块;研究了基于数据容量的自适应坐标系技术,通过数据截取操作可实现任一时段车辆运行状态数据的有效显示。最后,以西安市环山公路(一级、限速80km/h)下河滩路段为工程实例,对照公路线形设计规范,验证了道路线形参数重构系统的有效性。

贺婧[4](2020)在《Excel VBA在道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道路工程测量中,为了避免变坡点处的坡度出现急剧变化,保证车辆运行安全稳定,竖曲线的测设是至关重要的,其中竖曲线的曲线要素计算是测设的第一个关键步骤,以往大部分数据计算都由人工手算,计算过程繁琐、效率低、出错概率高。文章分析了竖曲线的计算原理,使用EXCEL表格中的VBA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自动进行曲线要素的计算,为进行竖曲线测设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数据。

娄亮[5](2019)在《基于VB6.0语言的公路路线施工放样测量计算程序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工程测量在公路工程建设领域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坐标放样还是水准测量都维系着工程的建设质量,丝毫不能怠慢。对于工程测量的实践应用一方面依赖于高精度测设仪器作为平台支撑,比如全站仪、GPS等高精度测绘仪器的大量普及,就使得坐标测设法在公路建设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测设放样的精度;另一方面对测设数据的计算也是开展测设工作的必要前提,它需要达到即精确又高效的要求。为此,从工程建设实际角度出发,有必要对现有的测量计算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坐标和高程计算的通用数学模型,并结合电子计算机的高运算能力,利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开发测量计算应用程序,对提高测设数据的计算精度和效率都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本文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一方面以回旋线作为载体研究建立了通用坐标计算数学模型,并结合复化辛普森求积公式和高斯—勒让德求积公式在精度和编程难易程度上做了对比分析,发现基于复化辛普森求积公式的通用坐标计算数学模型更加适合高运算能力的计算机语言编程。另一方面利用法线垂距趋近法建立坐标反算数学模型,实现了中边桩对应中桩里程和偏距的反向解算。此外,以传统竖曲线标高近似计算数学模型为基础,总结相邻两坡度的正负性和它们差值的正负性的相关特点,将坡道线高程和纵距进行有效组合,形成了竖曲线高程计算通用数学模型。最后,通过对坐标和高程计算数学模型的程序化改进后,为测量计算程序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通用数学模型基础。在上述数学模型基础上,本文以Visual Basic6.0语言为平台,通过应用ADO、Common Dialog、DataGrid、Rich Textbox、Tabbed等控件,成功搭建公路工程测量计算应用程序的界面操作平台,在建立10个计算数据库后,采用条件、循环和判断等多种编程语句完成应用程序的编码工作。实现了平曲线坐标单点正算、单点反算和批量计算;竖曲线高程和三维坐标的单点计算和批量计算功能,同时实现了以Word文档格式和Excel报表格式对计算数据结果进行输出和保存的功能,为施工测量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较可靠且高效率、高精度的测量计算辅助工具软件。最后,通过两项工程应用实例,对公路工程测量计算应用程序进行了相关验证,通过计算值与设计值的对比分析,表明以坐标正反算数学模型和高程计算数学模型为基础设计的公路工程测量计算应用程序其计算精度是满足施工要求的,能够适应公路工程测量计算作业的要求。

刘浩[6](2019)在《基于动力学分析的重载铁路平纵断面合理匹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重载铁路具有运量大、效率高、成本低、能耗低、远距离、全天候运输等优势,已成为全球货物运输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随着重载车辆轴重、列车编组长度、行车密度的增大及运输速度的提高,轮轨间的动力相互作用不断增强,对重载铁路线路参数的合理性提出更高要求,尤其在空间线形变化点处,由于线路曲率及超高的变化,车轮与轨道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更加明显。在线路沿线条件复杂的情况下,需要设置多个平面曲线及坡段来适应各方面的要求,那么合理选择线形变化点之间夹直线(夹曲线)的长度保证线形变化点处产生的振动不发生叠加,实现平竖曲线毗邻地段平纵断面合理匹配便是重载铁路线路参数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为重载铁路线路设计提供参考。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如下:(1)以多体系统动力学及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为理论指导,运用动力学仿真软件UM建立30t轴重重载铁路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实测数据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为后续动力学仿真试验提供模型基础。(2)根据现有的基于动力仿真的重载铁路线路参数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重载铁路线路平纵断面参数对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结合相关理论研究、规范规定及目前运营重载铁路的相关经验,确定动力学仿真试验中需控制的变量及其取值范围,为后续动力学仿真试验提供数据基础。(3)通过动力学仿真试验得到重载车辆在各线路工况下的运行情况,研究通过速度、平面圆曲线半径、外轨实设超高值对车辆通过缓直点处车体振动的影响规律及竖曲线形式、相邻坡段坡度差、通过速度及竖曲线半径对车体通过竖曲线起、终点处车体振动的影响规律,统计车辆通过缓直点、竖曲线起、终点处车体振动衰减时间及衰减距离,根据振动不叠加原理得出竖曲线终点与平面曲线直缓点之间夹线段长度、相邻竖曲线间夹坡段长度以及竖曲线长度应取为25m及以上;平面曲线缓直点与竖曲线起点之间最小夹线段长度可根据线路沿线条件设置为0.3Vmax到0.6Vmax之间;相邻平面曲线间最小夹直线长度可根据线路沿线条件设置为0.3Vmax到0.6Vmax之间。

刘含笑[7](2019)在《高速铁路三维线形参数及动力响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铁路速度的提高,车辆与线路之间的动力响应越来越大,尤其在线形变化的连接点处及平面曲线和竖曲线重叠地段,轨道与车轮间产生的动力学作用更加显着。传统铁路线路设计参数的研究主要考虑平面参数、纵断面参数及其相互组合条件下对列车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影响。利用平、纵断面设计参数之间相互耦合再形成三维空间线形的传统设计方法研究空间线形曲率和挠率等变化规律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无法满足更高精度和更高连续性的三维空间线形设计的要求。因为平、纵分离式线形设计方法没有严格的解析模型,同时忽略了三维线路空间的内在联系,对需要提供真三维线路的设计软件,如BIM、GIS等给予的技术支持力度有限,故需从根本上考虑空间几何设计方法建立真三维铁路空间线形。曲率和挠率是不随空间运动和坐标系而变化的几何不变量,可以确定一条唯一的空间曲线,本文提出以弧长为参数,曲率和挠率为基本设计指标,以此建立三维空间线形设计框架。为了更好的研究三维线形设计方法,本文对二维线形设计基本理论和几何连续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组合线形连接点处曲率和挠率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平纵组合线路的空间几何连续性。本文基于车-线动力学理论,使用SIMPACK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了基于导入式线路的三维空间车-线动力学模型,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了超高、速度和曲率变化率对车辆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的影响规律,据此得出:在速度设置为300km/h,挠率设为5.12×10-4条件下,当曲率变化率达到0.15×10-9时,继续减小曲率变化率对动力学性能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分析了速度为200~300km/h时,负挠率和曲率组合条件下其对车-线动力响应的影响,得出了挠率绝对值的最大值随速度的提高而降低的变化规律,确定了相应的挠率取值范围;分析了正挠率和曲率组合条件下车-线动力响应的影响,得出了挠率最大值随速度的提高而降低的变化规律,确定了相应的挠率取值范围。综合分析,负挠率与曲率组合形式对列车动力学影响比正挠率与曲率组合形式小。

宋克坤,毕京学[8](2016)在《基于Android含断链的曲线测设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介绍了线路工程中断链的知识,描述了自由设站法曲线测设平面坐标计算及竖曲线高程计算原理,利用Java语言编写了Android应用程序,可实现含有断链的线路上任意点坐标和高程的快速计算。

黄金山,林从谋,李军心[9](2015)在《高速公(铁)路平竖曲线正反算的统一解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速公(铁)路平、竖曲线测量放样中常采用线元法,目前在用的平面曲线线元有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竖曲线线元有直线和圆曲线(或抛物线)。针对各种线元的数学方程表达式各不相同,增加了测量放样工作的复杂性,不利于形成统一的计算模式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建立平、竖曲线线元统一表达式的构造方法,从而使得各种线元都成为统一表达式的特例,然后研究统一表达式的正反算问题,最终得出的结果适用于高速公(铁)路平、竖曲线中的各种线元计算。

马树录[10](2014)在《高速公路测量技术探讨》文中认为高速公路的勘查、设计、施工等方面都离不开测量工作,测量工作贯穿于整个公路建设过程。笔者通过公路测量施工实践,并结合公路竖曲线测设方面的实例,探讨公路测量施工的相关问题。

二、抛物线竖曲线测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抛物线竖曲线测设(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Dynamo可视化编程的桥梁BIM模型参数化布设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背景
        1.1.2 建造管理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BIM理论研究及CAD技术的发展
        1.2.2 线路建模理论及软件的发展
        1.2.3 桥梁领域BIM技术应用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1.6 创新点
2 Autodesk平台桥梁建模应用分析
    2.1 Autodesk桥梁建模技术分析
        2.1.1 Autodesk平台桥梁建模流程分析
        2.1.2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的设想
    2.2 Dynamo平台二次开发
        2.2.1 Dynamo可视化编程技术
        2.2.2 Dynamo平台的特点及功能
        2.2.3 Dynamo二次开发技术准备
        2.2.4 Dynamo二次开发基本流程
        2.2.5 Dynamo二次开发关键技术与实现方法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Dynamo底层技术的桥梁快速建模理论研究
    3.1 软件设计
        3.1.1 功能设计
        3.1.2 架构设计
    3.2 理论研究
        3.2.1 Dynamo底层技术基础
        3.2.2 局部坐标系下中桩坐标计算统一模型的研究
        3.2.3 大地坐标系下中桩坐标计算统一数学模型的研究
        3.2.4 自动放桩方法及逻辑的研究
    3.3 路线建模工具的实现逻辑与代码
    3.4 算例验证与精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桥梁BIM模型参数化布设方法研究
    4.1 桥梁构件与Revit族
    4.2 桥梁BIM构件标准化配置
    4.3 桥梁项目参数化布设流程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快速建模工具的常规桥梁建模案例
    5.1 项目概况
    5.2 桥梁设计线建模
    5.3 桥梁下部结构参数化建模
        5.3.1 桩基参数化布设
        5.3.2 承台参数化布设
        5.3.3 墩柱参数化布设
        5.3.4 柱系梁等构件参数化布设
        5.3.5 垫石及支座参数化布设
    5.4 桥梁上部结构参数化布设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线形指标受限路段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问题来源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超高过渡段改扩建设计方法研究
    2.1 既有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改扩建现状
    2.2 影响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改扩建设计的因素
        2.2.1 超高过渡段长度
        2.2.2 既有缓和曲线长度
        2.2.3 既有缓和曲线长度与改扩建后超高过渡段长度的关系
    2.3 超高过渡段改扩建设计方法
        2.3.1 既有缓和曲线长度不足路段
        2.3.2 既有超高过渡段设置于缓和曲线部分区段路段
        2.3.3 设置缓和曲线的桥梁构造物路段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纵面线形受限路段竖曲线拟合设计研究
    3.1 改扩建工程竖曲线段拟合的限制因素
    3.2 竖曲线形式分析
        3.2.1 传统对称型竖曲线
        3.2.2 传统不对称型竖曲线
        3.2.3 弧长相等的不对称型竖曲线
        3.2.4 新型单一不对称型竖曲线
    3.3 竖曲线段拟合
        3.3.1 竖曲线拟合方法
        3.3.2 竖曲线拟合模型
        3.3.3 竖曲线拟合应用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侧加宽旧路侧通行路段设计研究
    4.1 问题来源
    4.2 单向双路拱路面行车安全性分析
        4.2.1 车辆转弯半径
        4.2.2 行驶轨迹长度
        4.2.3 车辆稳定性分析
    4.3 互通出入口前后中央分隔带开口设置条件分析
        4.3.1 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分析
        4.3.2 中分带开口起终点与互通出入口最小距离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互通与相邻构造物小净距路段设计方法研究
    5.1 净距不足原因分析
    5.2 相邻互通小净距路段方案研究
        5.2.1 基本方法选择
        5.2.2 集散车道的设置条件研究
    5.3 隧道出口与相邻互通小净距路段方案研究
        5.3.1 建设方案研究
        5.3.2 技术方案研究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线形指标受限路段设计难点调查问卷

(3)基于SPEEDBOX_INS的道路平纵线形参数重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道路线形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1.2.2 线形参数重构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SPEEDBOX_INS车辆行驶参数采集与预处理
    2.1 SPEEDBOX_INS常用坐标系及其转换
        2.1.1 坐标系定义
        2.1.2 坐标系转换
    2.2 SPEEDBOX_INS定位测姿原理
        2.2.1 SPEEDBOX_INS简介
        2.2.2 GPS_RTK双天线的定位与测姿
        2.2.3 惯性导航系统测姿原理
    2.3 基于SPEEDBOX_INS的数据采集和预处理
        2.3.1 SPEEDBOX_INS设备数据采集
        2.3.2 行车采集数据的中心化改正
        2.3.3 坡度角特征参数可用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融合平差理论与稳健估计的道路线形参数重构研究
    3.1 道路线形基本组成
    3.2 基于搜索的道路线形粗分段
        3.2.1 常见的线形分段方法
        3.2.2 基于搜索法的直弯节点提取
        3.2.3 基于搜索的变坡点识别
    3.3 融合平差与稳健估计的线形参数重构
        3.3.1 直线段的平差计算
        3.3.2 圆曲线段的平差计算
        3.3.3 基于稳健估计的迭代计算
    3.4 平曲线重构结果校验
        3.4.1 缓和曲线参数计算
        3.4.2 平曲线参数校验
    3.5 纵曲线重构结果校验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道路线形参数重构系统开发
    4.1 道路线形参数重构系统开发概述
        4.1.1 SPEEDBOX数据读取模块设计
        4.1.2 重构系统数据预处理模块设计
        4.1.3 重构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2 道路线形参数重构实例
        4.2.1 平曲线线形参数重构
        4.2.2 纵曲线线形参数重构
    4.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Excel VBA在道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竖曲线的计算原理
2 基于VBA编写竖曲线要素计算程序(部分)
3 实例应用
4 结论

(5)基于VB6.0语言的公路路线施工放样测量计算程序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与安排
2 公路工程测量计算数学模型的建立
    2.1 平曲线坐标计算数学模型的建立
        2.1.1 公路平面线形组成及基本特征
        2.1.2 路线中边桩坐标正算通用数学模型
        2.1.3 路线中边桩坐标反算通用数学模型
    2.2 竖曲线高程计算数学模型的建立
        2.2.1 公路竖曲线组成及基本特征
        2.2.2 路线中边桩高程计算通用数学模型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VB6.0语言的公路路线施工放样测量计算程序设计
    3.1 Visual Basic 6.0编程语言概述
    3.2 工程测量程序设计的意义
    3.3 公路路线施工放样测量计算应用程序界面设计
        3.3.1 应用程序的界面设计原则
        3.3.2 应用程序的界面设计
    3.4 数据库开发技术
        3.4.1 数据库开发技术的选择
        3.4.2 ADO数据库访问方案
        3.4.3 ADO操作数据方案
        3.4.4 应用程序数据库框架体系
    3.5 平曲线坐标计算程序设计
        3.5.1 平曲线坐标计算流程
        3.5.2 平曲线设计参数的录入
        3.5.3 坐标正算程序代码编写
        3.5.4 坐标反算程序代码编写
    3.6 竖曲线高程计算程序设计
        3.6.1 竖曲线高程计算流程
        3.6.2 竖曲线设计参数的录入
        3.6.3 高程计算程序代码编写
    3.7 批量计算程序设计
        3.7.1 坐标、高程批量计算流程
        3.7.2 坐标、高程批量计算效果
    3.8 计算数据输出保存方案设计
        3.8.1 采用Word文档格式输出保存计算数据
        3.8.2 采用Excel报表格式输出保存计算数据
    3.9 本章小结
4 工程实例应用与验证
    4.1 公路路线坐标计算应用与验证
        4.1.1 路线中边桩坐标计算参数的输入
        4.1.2 路线中边桩坐标计算精度验证
    4.2 公路路线高程计算应用及验证
        4.2.1 路线中边桩高程计算参数的输入
        4.2.2 路线中边桩高程精度的验证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河北省S235承赤东线改线工程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附录B:平天高速第七合同段莲花互通式立交A匝道纵断面图

(6)基于动力学分析的重载铁路平纵断面合理匹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重载铁路运输发展概况
        1.2.1 国外重载铁路运输发展概况
        1.2.2 国内重载铁路运输发展概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重载铁路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模型
    2.1 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理论依据
        2.1.1 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简介
        2.1.2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基本理论
    2.2 车辆模型
    2.3 轨道模型
    2.4 轮轨接触模型
    2.5 模型验证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重载铁路线路参数分析
    3.1 行车速度
    3.2 曲线超高
        3.2.1 曲线超高计算原理
        3.2.2 曲线超高最大允许值
        3.2.3 未被平衡超高及其允许值
        3.2.4 曲线超高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3.3 平面圆曲线半径
        3.3.1 基于运动学理论的最小曲线半径计算
        3.3.2 基于动力学分析的平面曲线半径分析
        3.3.3 国内外最小曲线半径的规定
        3.3.4 平面圆曲线半径的选取
    3.4 圆曲线最小长度
    3.5 缓和曲线线型和长度
    3.6 相邻坡段坡度差
    3.7 竖曲线
    3.8 坡段长度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重载铁路平纵断面合理匹配动力学仿真分析
    4.1 缓直点处车体振动规律分析
        4.1.1 仿真试验工况设置
        4.1.2 线路平面参数对车体振动规律的影响
        4.1.3 缓直点处车体振动衰减时间统计
        4.1.4 缓直点处车体振动衰减距离计算
    4.2 竖曲线起、终点处车体振动规律分析
        4.2.1 仿真试验工况设置
        4.2.2 竖曲线参数对车体振动规律的影响
        4.2.3 竖曲线起、终点处车体垂向振动衰减时间统计
        4.2.4 竖曲线起、终点处车体垂向振动衰减距离计算
    4.3 重载铁路平纵断面合理匹配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高速铁路三维线形参数及动力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动力学分析方法
        1.2.2 三维设计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2 三维高阶连续曲线线形设计
    2.1 传统线形研究
        2.1.1 平面线形
        2.1.2 纵断面线形
    2.2 三维线形设计理论
        2.2.1 设计参数
        2.2.2 空间几何连续性
        2.2.3 线形设计方法
    2.3 本章小结
3 动力学模型建立
    3.1 车辆模型
        3.1.1 基本组成
        3.1.2 车体拓扑关系及自由度
    3.2 轨道线路接触关系模型
    3.3 三维线路模型
    3.4 模型验证
        3.4.1 传统模型验证
        3.4.2 三维线路模型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线形参数对列车动力响应的影响
    4.1 动力学评价指标
        4.1.1 车辆运行安全性指标
        4.1.2 车辆运行平稳性指标
    4.2 超高
    4.3 速度
    4.4 曲率变化率
    4.5 本章小结
5 三维线形参数匹配对列车动力响应的影响
    5.1 曲率和负挠率的影响
        5.1.1 时速200km
        5.1.2 时速230km
        5.1.3 时速250km
        5.1.4 时速270km
        5.1.5 时速300km
        5.1.6 曲率和挠率取值小结
    5.2 曲率和正挠率的影响
        5.2.1 时速200km
        5.2.2 时速230km
        5.2.3 时速250km
        5.2.4 时速270km
        5.2.5 时速300km
        5.2.6 曲率和挠率取值小结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基于Android含断链的曲线测设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断链
3坐标计算
    3.1圆曲线测设
    3.2缓和曲线测设
    3.3自由设站法曲线测设
    3.4坐标转换
    3.5竖曲线测设
4软件设计与实现
    4.1数据准备
    4.2程序设计及实现
5结论

(9)高速公(铁)路平竖曲线正反算的统一解法(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路线平曲线的测量
    1.1路线线元的表示
        1.1.1路线线元参数及统一方程
        1.1.2线元参数的确定
    1.2路线线元的坐标正算
        1.2.1坐标正算的数学模型
        1.2.2问题的求解
    1.3路线线元的坐标反算
        1.3.1坐标反算的数学模型
        1.3.2问题的求解
2线路竖曲线的测量
    1)路线竖曲线线元参数
    2)路线竖曲线中只含直线线元和圆曲线线元
    3)路线竖曲线中只含直线线元和抛物线线元
3结束语

(10)高速公路测量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高速公路测量基本方法
2 高速公路测量技术要求
    2.1 道路施工测量
    2.2 恢复中线桩
    2.3 施工控制桩的测设
    2.4 路基放线
    2.5 公路竖曲线测设
3 结语

四、抛物线竖曲线测设(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Dynamo可视化编程的桥梁BIM模型参数化布设方法研究[D]. 张柳柳. 浙江大学, 2021(02)
  • [2]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线形指标受限路段设计方法研究[D]. 代伟伟. 长安大学, 2021
  • [3]基于SPEEDBOX_INS的道路平纵线形参数重构研究[D]. 赵媛劼. 长安大学, 2020(06)
  • [4]Excel VBA在道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 贺婧.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08)
  • [5]基于VB6.0语言的公路路线施工放样测量计算程序设计与应用研究[D]. 娄亮.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3)
  • [6]基于动力学分析的重载铁路平纵断面合理匹配研究[D]. 刘浩.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7]高速铁路三维线形参数及动力响应研究[D]. 刘含笑.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8]基于Android含断链的曲线测设应用研究[J]. 宋克坤,毕京学. 北京测绘, 2016(01)
  • [9]高速公(铁)路平竖曲线正反算的统一解法[J]. 黄金山,林从谋,李军心. 测绘科学, 2015(10)
  • [10]高速公路测量技术探讨[J]. 马树录. 技术与市场, 2014(08)

标签:;  ;  

抛物线垂直曲线测量与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