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脂异常的治疗 第9讲 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第三次报告要点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1](2022)在《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文中研究表明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2]显示,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60岁)占总人口的18.7%(2.604亿),其中约30%的老年人罹患糖尿病且T2DM占9-5%以上。糖尿病防治已写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2018年《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3]的基础上,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2](2021)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文中研究说明1乳腺癌筛查指南1.1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⑴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为诊断。⑵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⑶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opportunistic screening)和群体筛查(massscreening)。
夏章[3](2021)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长期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目前有关小组活动长期效果评价的研究较为少见,小组活动长期效果尚不明确。对已有研究检索发现,多数研究报告了临床指标,对糖尿病预后不良事件报告较少,故本次研究将分两部分开展,通过系统综述来评估自我管理对患者临床指标的长期影响,通过随访研究来评估自我管理对患者预后不良事件的长期影响,以补充系统综述分析结果的不足。研究目的1.研究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控制、生存质量、心血管病事件、自我管理依从性、就诊次数、死亡事件的长期影响。分析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的相关影响因素。2.研究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的影响。分析干预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和死亡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3.探讨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改进方法和干预重点。研究方法1.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检索建库至2020年7月28日发表的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随机对照试验和群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与研究质量评价过程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开展。使用Cochrane Q检验和不一致指数检验评估异质性,若纳入研究异质性小或异质性大但异质性来源可识别,则选用均数差值(mean difference,MD)作为效应指标,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计算总体效应值,并进行Meta回归与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若纳入研究异质性大且来源无法识别,则只进行描述性分析。参照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系统评估证据质量。使用Revman5.3、Microsoft Excel 2019 绘图,使用 Stata16.0、GRADE Profiler 3.6 分析数据。2.采用现场调查和信息系统匹配的方法,对北京市房山区2014年7月-11月参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试验的500名研究对象进行随访。通过现场调查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信息,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确认患者存活情况,通过北京市死因监测系统收集患者死亡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小组活动与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发生的关系。以自我管理患者为分析对象,分析其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死亡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使用SAS9.4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系统综述共纳入25项研究5 071名随访患者。2项研究为低风险,1 1项研究为风险不确定,12项研究为高风险。分析结果显示,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MD=-0.39%(95%CI:-0.56,-0.21)]、舒张压[MD=-1.32 mmHg(95%CI:-2.44,-0.21)]、收缩压[MD=-1.92 mmHg(95%CI:-3.47,-0.37)]的长期效果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研究开展后12个月降低效果最显着,其中糖化血红蛋白可能受发表偏倚影响,舒张压和收缩压结果不够稳健。小组活动对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指数、体重的长期效果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其中体质指数结果不够稳健且可能受发表偏倚影响。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生存质量、自我管理依从性、就诊次数、心血管病事件、死亡事件无法进行Meta分析。除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体重证据质量等级为中外,其他指标证据质量等级为低或极低。医生/护士/专家开展小组活动[MD=-0.53%(95%CI:-0.79,-0.27)]、小组活动持续开展[MD=-0.87%(95%CI:-0.79,-0.27)]是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有利因素。家属/好友参与、小组患者数≤1 0人、患者年龄<60岁是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的可能有利因素。2.现场调查随访362人,随访率为72.40%,信息系统匹配483人,随访率为96.60%。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协变量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死亡发生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对自我管理患者而言,自我效能得分≥80分是防止糖尿病肾病[OR=0.06(95%CI:0.01,0.59)]、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OR=0.06(95%CI:0.01,0.55)]发生的保护因素;生活在城镇[OR=0.24(95%CI:0.07,0.89)]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相比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下,收入在 1000-3000 元[OR=0.28(95%CI:0.08,0.98)]是防止高血脂发生的保护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3000元[OR=0.36(95%CI:0.14,0.88)]、≥3000 元[OR=0.15(95%CI:0.03,0.70)]、入组前自报发生某些合并症[OR=0.20(95%CI:0.07,0.52)]是防止其他合并症发生的保护因素。居住地为城镇[OR=0.16(95%CI:0.04,0.55)]是防止入组后死亡发生的保护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与自我效能得分、家庭人均月收入与入组前合并症自报情况、居住地与糖尿病病程存在相加效应交互作用。研究结论1.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有一定的长期效果,对血压降低可能有长期效果,对血脂、体重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死亡未见影响,对患者生存质量、自我管理依从性、就诊次数的长期影响尚无法定论。2.医生/护士/专家开展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持续开展是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有利因素,自我效能高是防止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收入水平低、农村居民是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发生的危险因素。3.建议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由医生/护士/专家来组织开展,以患者自我效能提高为核心目标,同时建立小组活动持续开展机制,以期实现自我管理效果长期维持。4.建议把低收入人群和农村居民作为今后糖尿病干预重点人群。
温梦雅[4](2021)在《基于颅内动脉硬化高分辨磁共振特征的脑梗死复发预测模型构建》文中研究说明
刘颖[5](2021)在《高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生存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马一涵[6](2021)在《血压达标次数对高血压病人群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
王玮[7](2021)在《海阳市成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流行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调查分析海阳市成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本地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针对性的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于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海阳市地域划分为分层因素,按东、西、南、北、中抽取2个街道和4个乡镇,每个街道(乡镇)随机抽取5个居委会(村),按照辖区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在每个居委会(村)随机抽取18岁及以上居民84人,总共2520人进行问卷调查与专项健康体检。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慢病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情况、膳食状况、体重管理和健康素养);专项健康体检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脂检测。通过横断面研究,分析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在调查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和社会行为因素特征,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1、本次共完成调查2520人,回收有效问卷2276份,有效率为90.3%。调查人群中高血压检出率为39.5%。不同性别、年龄、城乡分布、文化程度、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waist hip ratio,WHR)分组间,人群的高血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的检出率为11.3%,不同年龄、文化程度、BMI、WHR分组间,人群的糖尿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异常检出率为22.7%,不同性别、年龄、城乡分布、文化程度、BMI、WHR分组间,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调查人群总吸烟率为24.5%,其中,男性为52.6%,女性为3.1%。开始吸烟平均年龄为(20.8±5.9)岁。吸烟与不吸烟人群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调查人群过去12个月饮酒者占总人群的比例为30.9%,其中男性的饮酒率为62.2%,女性为7.4%。饮酒与不饮酒人群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调查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率为56.1%,不同体育锻炼频率的人群高血压、血脂异常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调查人群日常饮食偏咸的比例为28.7%。饮食偏淡与饮食偏咸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调查人群日常饮食偏油腻的比例为23.3%。清淡饮食与油腻饮食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调查人群的膳食摄入情况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推荐值相比,膳食结构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其中,谷薯类日食用量均值符合推荐食用量;而蔬菜类、水果类、奶类食用量均值低于推荐摄入量;畜禽类、水产类、蛋类、大豆及坚果类食用量均值高于推荐摄入量。高血压和非高血压人群蔬菜摄入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人群蔬菜和大豆坚果类摄入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异常和血脂非异常人群水果摄入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调查人群具备健康素养的占16.1%,不具备健康素养的占83.9%。不同性别、年龄组、城乡、文化程度、职业类别成人健康素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高血压相关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相较于女性,男性更易罹患高血压;随着年龄的升高,罹患高血压的风险也随之升高,尤其是60岁以上人群。以BMI为判定依据,超重及肥胖是罹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健康素养是高血压患病的保护因素,不具备健康素养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相关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升高,罹患糖尿病的风险随之升高,风险最高的是60岁及以上人群。以BMI为判定依据,超重及肥胖是罹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相关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升高,罹患血脂异常的风险也随之升高,尤其是60岁以上人群。以BMI为判定依据,超重及肥胖是罹患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饮酒可以增加罹患血脂异常的风险。结论:1.海阳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多病共患情况应引起重视。2.海阳市居民吸烟率、饮酒率均较高,膳食结构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健康素养水平较低。3.男性、高龄、超重及肥胖、不具备健康素养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龄、超重及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高龄、超重及肥胖、饮酒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高龄、超重及肥胖是三种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这其中高龄、性别为不可控因素,但肥胖、饮酒则是可控因素。
蔡海荣[8](2021)在《疏肝温胆汤改善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疗效和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疏肝温胆汤改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临床疗效;明确疏肝温胆汤通过肝X受体α(liver X receptor α,LXRα)介导自噬/凋亡改善MS大鼠IR、糖脂代谢、氧化应激。方法:1.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将84例气滞痰瘀证M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疏肝温胆汤服用,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A1c(hemoglobin Alc,HbA1c)、血清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2.1动物实验一: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联合高脂高糖高盐饲料喂养方法复制MS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代谢综合征模型组(MS组)、疏肝温胆汤高剂量组(SGWD-H组)、疏肝温胆汤中剂量组(SGWD-M组)、疏肝温胆汤低剂量组(SGWD-L组)、二甲双胍组(MF组)。SGWD-H组、SGWD-M 组、SGWD-L 组分别给予剂量为 23.58g/Kg/d、11.79g/Kg/d、5.90g/Kg/d 的疏肝温胆汤灌胃,MF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0.09g/Kg/d)灌胃,NC组和MS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药物干预时间为4周。干预结束后,测量大鼠体重、体长、血压,ELISA法检测HbAlc、FINS含量,生化分析仪检测FPG、TC、TG、LDL-C、HDL-C含量,并计算HOMA-IR,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肝脏和胸主动脉血管组织病理形态变化。2.2动物实验二:实验动物、分组及药物干预方法同动物实验一。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SOD、GSH-PX、MDA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LXRα、LC3、Beclin-1、Bax、Caspase-3、Bcl-2 蛋白表达,QPCR 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 LXRα、LC3、Beclin-1、Bax、Caspase-3、Bcl-2mRNA 表达。2.3动物实验三:NC组、MS组、SGWD-M组来自于实验一,另设疏肝温胆汤+LXRα抑制剂组[SGWD+LXRα(-)组]。NC组和MS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SGWD-M组给予疏肝温胆汤(11.79g/Kg/d)灌胃,SGWD+LXRα(-)组给予疏肝温胆汤(11.79g/Kg/d)灌胃+GSK2033(30mg/kg/d,ip,qd)腹腔注射,干预时间为4周。检测指标和方法同动物实验一、二。结果:1.临床试验:①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FPG、HbA1c、FINS、HOMA-IR、TC、TG、LDL-C、HOMA-IR、MDA 水平均降低(均P<0.05),HDL-C、SOD、GSH-PX 水平均升高(P<0.05);②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5),中医证候疗效提高(P<0.05)。2.1动物实验一:①与NC组比较,MS组和SGWD-L组大鼠FPG、HbA1c、FINS、HOMA-IR、TC、TG、LDL-C、HOMA-IR、体质量、Lee’s 指数、SBP、DBP 水平均升高(均P<0.05),HDL-C水平降低(P<0.05),HE染色示肝脏组织脂肪变性和空泡变性,HE染色示胸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②与MS组和SGWD-L组比较,SGWD-H组、SGWD-M组、MF组大鼠FPG、HbA1c、FINS、HOMA-IR、TC、TG、LDL-C、HOMA-IR、体质量、Lee’s 指数水平均降低(均P<0.05),HDL-C水平升高(P<0.05),HE染色示肝脏组织脂肪变性和空泡变性明显减轻,HE染色示胸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明显减轻。2.2动物实验二:①与NC组比较,MS组和SGWD-L组大鼠血清SOD、GSH-PX及肝脏组织LXRα、LC3、Beclin-1、Bcl-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5),血清MDA及肝脏组织Bax、Caspase-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②与MS组和SGWD-L组比较,SGWD-H组、SGWD-M组、MF组大鼠大鼠血清SOD、GSH-PX及肝脏组织LXRα、LC3、Beclin-1、Bcl-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血清MDA及肝脏组织Bax、Caspase-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5)。2.3 动物实验三:与 SGWD-M 组比较,SGWD+LXRα(-)组大鼠 FPG、FINS、HOMA-IR、TC、TG、LDL-C、HOMA-IR、MDA 及肝脏组织 Bax、Caspase-3 蛋白和 mRNA 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HDL-C、SOD、GSH-PX 及肝脏组织 LXRα、LC3、Beclin-1、Bcl-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5)。结论:1.临床试验:疏肝温胆汤可以改善MS患者IR、糖脂代谢和氧化应激。2.动物实验:疏肝温胆汤可以通过LXRα介导自噬/凋亡改善MS大鼠IR、糖脂代谢、氧化应激,并减轻肝脏脂肪变性和胸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
邓波[9](2021)在《影响糖尿病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因素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miR-223-3p通过调节NLRP3的表达降低高糖高脂诱导的糖尿病小鼠内皮细胞损伤【背景与目的】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始于血管内皮细胞,体液中高血糖、高脂血症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有证据表明糖尿病患者早期已经发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干预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miR-223-3p也是近期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炎症小体NLRP3激活与糖尿病相关的血管功能障碍和促炎表型有关。根据Target Scan的靶向预测,miR-223-3p和NLRP3具有靶向结合位点。为了证实miR-223-3p可以通过调节NLRP3的表达来抑制糖尿病患者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这一猜想,我们对糖尿病小鼠模型及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了研究。探究miR-223-3p与NLRP3在高糖高脂诱导的糖尿病小鼠中的表达及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方法】1.实验分组:选取周龄为4周龄的30只C57BL/6J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n=10)、模型组model group(n=10)、miR-223-3p-mimics组(n=10),模型组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建立糖尿病模型,另购买小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系(MCMECs)通过瞬时转染构建载体,共分为正常组normal group(正常环境下培养)、模型组model group(不转染)、空白载体组blank carrier group(转染miR-NC)、miR-223-3p-mimics组和miR-223-3p-inhibitor组。2.采用targetscan对miR-223-3p与NLRP3的靶向关系进行预测,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23-3p与NLRP3之间的关系。3.采用RT-q PCR法检测miR-223-3p与NLRP3在心脏组织和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3和Bcl2蛋白在心脏组织和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采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MCMECs细胞的凋亡水平。4.数据统计分析:RT-qPCR、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等实验均重复3次。采用SPSS 23.0[Bizinsight(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Graph Pad Prism 7(Graph Pad Software,Inc.)绘制统计图。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LSD事后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miR-223-3p与NLRP3靶向关系。根据Target Scan的预测,NLRP3 3’UTR的碱基406-412是miR-223-3p的结合位点。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确认miR-223-3p与NLRP3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与miR-223-3p共转染降低了含有NLRP3 3’UTR-WT片段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图1A)。转染后RT-q PCR结果显示,miR-223-3p-mimics组miR-223-3p的表达显着高于miR-NC组,miR-223-3p抑制剂组miR-223-3p的表达显着低于miR-NC组(图1B)。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转染miR-223?3p?mimics的MCMECs中NLRP3表达显着降低,而转染miR-223?3p-inhibitor的MCMECs中NLRP3表达显着升高(P<0.05)(图1C)。2.miR-223-3p、NLRP3和凋亡相关蛋白在心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miR-223-3p-mimics组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中性脂肪乳和miR-223-3p-mimics合成的给药系统。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和miR-223-3p模拟物组小鼠的miR-223-3p表达明显升高。而NLRP3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图2)。3.miR-233-3p对NLRP3表达及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细胞建模和HGHF培养后,模型组和空白载体组细胞miR-223-3p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而NLRP3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和空白载体组比较,miR-223-3p模拟物组miR-223-3p表达明显增强,NLRP3 m RNA和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5)。miR-223-3p抑制剂组细胞NLRP3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和空白载体组(P<0.05)。模型组和空白载体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正常组(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低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和空白载体组相比,miR-223-3p模拟物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而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此外,与模型组和空白载体组相比,miR-223-3p抑制剂组细胞凋亡率显着升高,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图3)。【结论】(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了Target Scan的靶向预测结果即miR-223-3p靶向调控NLRP3表达。(2)miR-223-3p在高糖高脂(HGHF)诱导的糖尿病小鼠心脏组织中低表达,而NLRP3在心肌组织中高表达。miR-223-3p通过调节NLRP3的表达,减轻小鼠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抑制内皮细胞凋亡。第二部分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背景与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DM常见慢性并发症,在T2DM患者中患病率达50%[1-2]。Lu等[3]研究发现,住院T2DM患者中DPN比例约为61.8%,早期发现DPN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4-6]表明,甲状腺激素(TH)水平与DM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相关。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H)水平与DPN的相关性,旨在为探讨TH对DPN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T2DM患者1114例,分为合并DPN组(DPN,n=415)和单纯T2DM组(T2DM,n=699),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年龄、糖尿病病程、腰臀比(WHR)、高血压病史、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空腹C肽(FC-P)、餐后2h C肽(2h C-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FT3/FT4、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肌酐(Scr)、吸烟史(Smoking),Logistic回归分析DPN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与DPN风险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FT3对DPN的诊断价值。【结果】DPN组男性比例(69.4%vs50.2%)、吸烟率(38.3%vs28.5%)、糖尿病病程[91(32-162)vs69(15-133)月]、WHR[0.94(0.90-0.98)vs0.93(0.89-0.97)]、FPG[8.80(6.90-11.53)vs8.40(6.59-10.53)mmol/L]、2h PG[19.06±5.08vs18.02±5.73mmol/L]、Hb A1c[9.7(7.6-11.5)vs8.60(6.90-10.50)%]、Cr[69.1(54.8-78.6)vs64.9(54.7-75.5)umol/L]均高于非DPN组(P<0.05)。DPN组FC-P[1.37(0.82-2.02)vs1.59(1.06-2.24)ng/ml]、2h C-P[3.11(1.88-4.90)vs4.37(2.70-6.50)ng/ml]、ALT[19.8(14.2-30.0)vs21.5(15.8-30.5)U/L]、AST[18.4(15.1-23.7)vs19.3(15.8-24.4)U/L]、FT3[4.52±0.64vs4.67±0.58pmol/L]、FT3/FT4[0.270(0.239-0.308)vs0.277(0.247-0.307)]均低于非DPN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病程、Hb A1c、2h C-P后FT3与DPN患病风险独立负相关(OR=0.65,P<0.01)。根据血清FT3水平将患者进行四分位分组(Q1、Q2、Q3、Q4),与Q1相比,Q2(OR=0.580)、Q3(OR=0.560)和Q4(OR=0.473)患者DPN的风险更低(P<0.01)。FT3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0.568;95%CI0.5320.603;P<0.01)。【结论】FT3与T2DM患者DPN风险独立负相关,FT3预测DPN患病风险价值不高。
孟转转[10](2021)在《糖尿病营养知识图谱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从糖尿病患病相关人群的营养需求出发,结合糖尿病营养知识、临床指南、临床实践、专家经验等,对糖尿病及其营养治疗的知识进行梳理,构建关联规则、知识模型、知识图谱,形成包含人群分类、营养推荐、中医食疗等在内的知识图谱,为实现糖尿病营养知识管理及其日常饮食推荐提供参考。研究内容:1.理论研究:梳理医学知识图谱的研究进展和糖尿病营养知识等。通过对糖尿病各版指南、专家共识及教科书等的系统梳理,总结不同类型人群糖尿病防治的要点和营养治疗的相关知识。2.设计适用于糖尿病不同人群划分营养需求的知识图谱构建框架:结合糖尿病患者特点,分析不同细分人群的营养需求,设计细分人群营养需求与食物之间的规则。3.构建糖尿病营养知识图谱:基于构建知识图谱通用的体系结构,完成营养知识图谱体系结构的设计。4.糖尿病营养知识推荐应用:设计糖尿病营养知识推荐应用模型,对不同类型的人群推荐个性化的营养方案。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查阅权威指南、行业标准、专家共识等资料,了解知识图谱及糖尿病营养推荐的研究发展现状;总结不同人群的糖尿病营养治疗方案。2.专家咨询:解决在本体和知识图谱的设计和构建中的概念确定方法选择等问题,以及采用本体方法等构建糖尿病营养知识图谱的注意要点等。3.知识图谱构建方法:采用自顶向下的方式构建知识图谱。梳理出糖尿病营养治疗知识的关联关系。主要包括确定知识来源、知识表示、知识抽取、知识融合和知识利用等。借助prot6gé软件,利用七步法完成知识图谱模型层的构建,借助neo4j完成数据层的构建。研究结果:1.知识图谱内容框架研究参照自顶向下的原则,紧密结合糖尿病不同类型人群和并发症的营养需求,构建糖尿病营养知识图谱,涉及到需求分析、知识模型、应用模型、知识来源、知识解析、知识表示、可视化展示等环节,最终生成的糖尿病营养知识图谱包含食疗方剂、知识规则、食物表、推荐与禁忌等内容,并以图形化方式呈现细分人群营养需求与食物之间的规则。2.知识图谱实现研究首先,从政策需求、用户需求、业务功能和非功能需求等四个维度探讨糖尿病营养知识图谱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营养治疗知识模型,涉及诊断糖尿病、标记特殊患者、计算总热量、分配营养素等六个步骤,从而实现用户的个性化膳食推荐。然后,从知识来源、知识解析、知识表示等方面具体描述知识图谱的构建过程,并以protégé和neo4j工具可视化展示不同人群糖尿病营养治疗的关联关系。3.应用设计和展示首先,从营养治疗、服务个性化、医患应用便捷化的角度设计糖尿病营养知识系统的功能,包括患者数据采集、食材属性存储、营养食谱推荐、食疗方查询以及数据更新和修改。接着,以知识检索和营养健康教育处方应用为例,展示糖尿病营养知识系统的应用效果。研究结论:构建了糖尿病营养知识图谱,揭示不同人群、糖尿病知识、营养成分和饮食之间的关联关系,为糖尿病人群的个性化饮食推荐和营养指导提供参考。
二、血脂异常的治疗 第9讲 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第三次报告要点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脂异常的治疗 第9讲 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第三次报告要点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老年糖尿病的现状和危害 |
二、中国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
三、中国老年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
1. 老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
2. 老年糖尿病的分型 |
四、老年T2DM患者的筛查与三级预防 |
1. 老年糖尿病的筛查 |
2. 老年T2DM的三级预防 |
五、老年T2DM患者治疗策略的优化 |
1. 综合评估的策略 |
2.“四早”原则 |
3. 老年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的制订 |
六、糖尿病教育和患者自我管理 |
1. 糖尿病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
2.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支持 |
七、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 |
八、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 |
九、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 |
十、老年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药物治疗 |
1.降糖药物的选用原则 |
2. 各类降糖药物应用注意要点 |
3.降糖药物应用后的疗效评估和剂量调整 |
4. 其他降血糖治疗 |
十一、老年T2DM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 |
1.合并高血压的管理 |
2.血脂异常的管理 |
3.控制高尿酸血症 |
4.体重管理 |
5.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
6. 其他CVD危险因素的控制 |
7. 联合用药需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
十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
1.DKA |
2.HHS |
3.糖尿病相关低血糖 |
十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
十四、老年糖尿病住院期间的血糖管理 |
十五、老年糖尿病伴发疾病的防治 |
十六、老年糖尿病管理的社会支持 |
附录:老年糖尿病降糖药参考数据 |
(2)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乳腺癌筛查指南 |
1.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 |
1.2 女性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和终止年龄 |
1.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 |
1.3.1 乳腺X线检查 |
1.3.2 乳腺超声检查 |
1.3.3 乳腺临床体检 |
1.3.4 乳腺自我检查 |
1.3.5 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 |
1.3.6 其他检查 |
1.4 一般风险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 |
1.4.1 20~39岁 |
1.4.2 40~70岁 |
1.4.3 70岁以上 |
1.5 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意见 |
1.5.1 罹患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 |
1.5.2 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推荐策略与管理 |
2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 |
2.1 乳腺X线检查技术规范 |
2.1.1 投照前准备工作 |
2.1.2 常规投照体位 |
2.1.3 补充投照体位和投照技术 |
2.2 诊断报告规范 |
2.2.1 肿块 |
2.2.1. 1 肿块边缘描述 |
2.2.1. 2 肿块形态描述 |
2.2.1. 3 肿块密度描述 |
2.2.2 钙化 |
2.2.2. 1 钙化类型 |
2.2.2. 2 钙化分布 |
2.2.3 结构扭曲 |
2.2.4 对称性征象 |
2.2.4. 1 不对称 |
2.2.4. 2 球形不对称 |
2.2.4. 3 局灶性不对称 |
2.2.4. 4 进展性不对称 |
2.2.5 乳腺内淋巴结 |
2.2.6 皮肤病变 |
2.2.7 单侧导管扩张 |
2.2.8 合并征象 |
2.3 病灶的定位 |
2.4 乳腺X线报告的组成 |
2.4.1 检查目的 |
2.4.2 乳腺分型 |
2.4.3 清晰地描述任何重要的发现 |
2.4.4 与前片比较 |
2.4.5 评估分类 |
2.4.5. 1 评估是不完全的 |
2.4.5. 2 评估是完全的—最后分类 |
3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 |
3.1 超声检查的仪器 |
3.2 超声检查的方法 |
3.3 超声检查的程序 |
3.3.1 基本要求 |
3.3.2 图像的存储 |
3.3.3 报告书写 |
3.4 超声诊断报告的规范 |
3.4.1 乳腺超声的回声模式 |
3.4.2 正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
3.4.3 异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
3.4.3. 1 肿块 |
3.4.3. 2 周围组织 |
3.4.3. 3 钙化 |
3.4.3. 4 血管评估 |
3.4.4 彩色超声检查 |
3.4.5 其他相关技术 |
3.4.5. 1 三维成像 |
3.4.5. 2 弹性成像 |
3.4.5. 3 造影增强对比成像 |
3.5 乳腺超声评估分类 |
3.5.1 评估是不完全的 |
3.5.2 评估是完全的—分类 |
3.6 乳腺超声检查报告的组成 |
3.6.1 患者信息的记录 |
3.6.2 双侧乳腺组织总体声像图描述 |
3.6.3 有意义的异常及病灶的声像图描述 |
3.6.3. 1 记录病灶 |
3.6.3. 2 病灶声像图的描述 |
3.6.3. 3 结论 |
3.6.3. 4 病灶图像存储 |
3.7 报告范例 |
4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 |
4.1 乳腺MRI检查适应证 |
4.1.1 乳腺癌的诊断 |
4.1.2 乳腺癌分期 |
4.1.3 新辅助治疗效果评估 |
4.1.4 腋窝淋巴结转移,原发灶不明者 |
4.1.5 保乳术患者的应用 |
4.1.6 乳房成形术后随访 |
4.1.7 高危人群筛查 |
4.1.8 MRI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
4.2 乳腺MRI检查的禁忌证⑴妊娠期妇女。 |
4.3 乳腺MRI检查技术规范 |
4.3.1 检查前准备 |
4.3.1. 1 临床病史 |
4.3.1. 2 检查前准备 |
4.3.2 MRI检查 |
4.3.2. 1 设备要求 |
4.3.2. 2 扫描体位 |
4.3.2. 3 成像序列 |
4.3.2. 4 后处理 |
4.4 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
4.4.1 点状强化 |
4.4.2 肿块 |
4.4.3 非肿块强化 |
4.4.4 其他征象和伴随征象 |
4.4.5 病灶定位 |
4.5 乳腺MRI报告的组成 |
4.5.1 评估不完全 |
4.5.2 评估完全 |
5影像学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 |
5.1 适应证 |
5.1.1 乳腺超声影像引导下乳腺病灶活检 |
5.1.2 乳腺X线影像引导下乳腺病灶活检 |
5.1.3 其他 |
5.2 对影像学引导乳腺活检设备的要求 |
5.2.1 乳腺X线影像引导 |
5.2.2 乳腺超声影像引导 |
5.2.3 乳腺磁共振成像引导 |
5.2.4 用于手术活检的定位导丝 |
5.2.5 微创活检设备 |
5.3 影像引导下钢丝定位手术活检 |
5.3.1 禁忌证 |
5.3.2 术前准备 |
5.3.3 术中注意事项 |
5.4 影像引导下的乳腺微创活检 |
5.4.1 禁忌证 |
5.4.2 术前准备 |
5.4.3 术中注意事项 |
5.4.4 术后乳房和标本的处理 |
6乳腺癌病理学诊断报告规范 |
6.1 标本类型及固定 |
6.1.1 标本类型 |
6.1.2 标本固定 |
6.2 取材及大体描述规范 |
6.2.1 空芯针穿刺活检标本 |
6.2.2 真空辅助微创活检标本 |
6.2.3 乳腺肿块切除标本 |
6.2.4 乳腺病变保乳切除标本 |
6.2.4. 1 大体检查及记录 |
6.2.4. 2 取材 |
6.2.5 乳腺切除术(包括单纯切除术和改良根治术) |
6.2.5. 1 大体检查及记录 |
6.2.5. 2 取材 |
6.2.6 SLNB |
6.3 病理学诊断分类、分级和分期方案 |
6.3.1 组织学分型 |
6.3.2 组织学分级 |
6.3.3 乳腺癌的分期 |
6.3.4 免疫组织化学和肿瘤分子病理学检测及其质量控制 |
6.3.5 病理报告内容及规范 |
7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 |
7.1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外科技术 |
7.1.1 开展保乳治疗的必要条件 |
7.1.2 保乳治疗的适应证 |
7.1.2. 1 临床Ⅰ、Ⅱ期的早期乳腺癌 |
7.1.2. 2 临床Ⅲ期患者(炎性乳腺癌除外) |
7.1.3 保乳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
7.1.4 含以下因素时应谨慎考虑行保乳手术 |
7.1.5 保乳治疗前的谈话 |
7.1.6 保乳手术 |
7.1.6. 1 术前准备 |
7.1.6. 2 手术过程 |
7.1.6. 3 术后病理学检查 |
7.1.6. 4 随访和局部复发 |
7.2 保乳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取材规范 |
7.3 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疗 |
7.3.1 全乳放疗 |
7.3.1. 1 适应证 |
7.3.1. 2 与全身系统性治疗的时序配合 |
7.3.1. 3 照射靶区 |
7.3.1. 4 照射技术 |
7.3.2 部分乳腺短程照射(accelerated partial breast irradiation,APBI) |
7.3.2. 1 适应证 |
7.3.2. 2 技术选择 |
8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 |
8.1 开展SLNB的必要条件 |
8.1.1 多学科协作 |
8.1.2 学习曲线 |
8.1.3 知情同意 |
8.2 SLNB指征 |
8.3 SLNB操作规范 |
8.3.1 示踪剂 |
8.3.2 SLN术中确认与检出 |
8.4 SLN的病理组织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 |
8.4.1 SLN的术中诊断 |
8.4.2 SLN的术后诊断 |
8.5 SLN转移灶类型判定标准、预后意义及临床处理 |
8.5.1 SLN转移灶类型判定标准[AJCC(第8版)乳腺癌TNM分期] |
8.5.2 SLN不同转移类型的预后意义及腋窝处理 |
8.6 SLNB替代ALND患者的随访 |
9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临床指南 |
9.1 适应证 |
9.2 与全身治疗的时序配合 |
9.3 照射靶区 |
9.4 照射剂量和照射技术 |
9.4.1 三维适形照射技术 |
9.4.2 常规照射技术 |
9.5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改良根治术后放疗 |
9.6 乳房重建术与术后放疗 |
10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 |
1 0.1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
1 0.1.1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的选择 |
1 0.1.2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指南 |
1 0.1.2. 1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人群选择(表4) |
1 0.1.2. 2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禁忌证 |
1 0.1.2. 3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前谈话 |
1 0.1.2. 4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前准备 |
1 0.1.2. 5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方案(附录Ⅵ) |
1 0.1.2. 6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注意事项 |
1 0.1.3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临床指南 |
1 0.1.3. 1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人群选择 |
1 0.1.3. 2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前谈话 |
1 0.1.3. 3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与其他辅助治疗的次序 |
1 0.1.3. 4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方案 |
1 0.1.4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临床指南 |
1 0.1.4. 1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人群选择 |
1 0.1.4. 2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相对禁忌证 |
1 0.1.4. 3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前谈话 |
1 0.1.4. 4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前准备 |
1 0.1.4. 5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方案 |
1 0.1.4. 6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注意事项 |
1 0.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临床指南 |
1 0.2.1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人群选择 |
1 0.2.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禁忌证 |
1 0.2.3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前谈话 |
1 0.2.4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实施 |
1 0.2.4. 1 治疗前准备 |
1 0.2.4. 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方案(附录Ⅵ) |
1 0.2.4. 3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注意事项: |
1 0.2.4. 4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评估和方案调整 |
1 0.2.5 乳腺癌经新辅助治疗降期后的局部和全身处理 |
1 0.2.5. 1 局部处理 |
1 0.2.5. 2 全身处理 |
1 0.3 晚期乳腺癌解救性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
1 0.3.1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临床指南 |
1 0.3.1. 1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人群选择 |
1 0.3.1. 2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前谈话 |
1 0.3.1. 3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相关概念 |
1 0.3.1. 4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绝经定义参见附录Ⅷ) |
1 0.3.1. 5 晚期乳腺癌一线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
1 0.3.1. 6 晚期乳腺癌二线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
1 0.3.2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临床指南 |
1 0.3.2. 1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人群选择 |
1 0.3.2. 2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前谈话 |
1 0.3.2. 3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前准备 |
1 0.3.2. 4 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附录Ⅶ) |
1 0.3.3 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临床指南 |
1 0.3.3. 1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的人群选择 |
1 0.3.3. 2 抗HER2单抗使用的注意事项 |
1 0.3.3. 3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前谈话 |
1 0.3.3. 4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前准备 |
1 0.3.3. 5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详见14.2章节内容) |
1 0.4 终末期乳腺癌姑息治疗临床指南 |
1 0.4.1 适应人群 |
1 0.4.2 终末期乳腺癌患者姑息治疗前谈话 |
1 0.4.3 主要措施 |
1 0.4.4 肿瘤相关症状的控制 |
1 0.4.4. 1 疼痛 |
1 0.4.4. 2 厌食和恶病质 |
1 0.4.4. 3 恶心和呕吐 |
1 0.4.4. 4 疲乏 |
1 0.4.4. 5 昏迷 |
11乳腺癌患者随访与康复共识 |
11.1随访和评估 |
11.2临床处理和康复指导 |
12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 |
12.1乳房重建的目的 |
12.2乳房重建的指征 |
12.3乳房重建的类型 |
12.4乳房重建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
12.5术后放疗与乳房重建的关系 |
12.6乳房重建术后评价系统 |
13乳腺原位癌治疗指南 |
13.1乳腺原位癌的诊断 |
13.2 LCIS初诊的治疗 |
13.3 DCIS初诊的治疗 |
13.4原位癌复发的风险和处理 |
13.5乳腺DCIS治疗方式选择的参考 |
14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
14.1 HER2检测和结果判定标准 |
14.2 HER2阳性复发转移乳腺癌治疗原则 |
14.3 HER2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原则 |
14.4 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 |
15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 |
15.1局部和区域复发的定义 |
15.2诊断 |
15.3治疗原则 |
16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 |
16.1概述 |
16.2骨转移的诊断方法 |
16.3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 |
16.4骨转移的治疗 |
16.5乳腺癌骨转移双膦酸盐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
17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 |
17.1 BRCA1/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发病风险 |
17.2 BRCA1/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决策 |
17.3对乳腺癌患者进行BRCA基因检测的建议 |
17.4 BRCA1/2基因突变检测流程、质控及报告内容和解读规范 |
18乳腺癌多基因精准检测和精准治疗指南 |
19乳腺肿瘤整合医学的其他问题 |
19.1乳腺癌的中医治疗 |
19.2乳腺癌营养治疗指南 |
附录 |
(3)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长期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3 研究目的 |
4 研究内容 |
第一部分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长期随访效果: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内容 |
4 材料与方法 |
4.1 研究设计与相关定义 |
4.2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
4.3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4.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
4.5 文献质量评价 |
4.6 统计分析 |
4.7 技术路线 |
5 研究结果 |
5.1 文献检索结果 |
5.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
5.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估 |
5.4 自我管理干预效果评价 |
5.5 证据质量评价 |
6 讨论 |
6.1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关系 |
6.2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关系 |
6.3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血脂关系 |
6.4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血压关系 |
6.5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体重控制关系 |
6.6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生存质量关系 |
6.7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事件关系 |
6.8 国内外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差异比较 |
6.9 本研究的可靠性与局限性 |
7 小结 |
第二部分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5年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随访研究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内容 |
4 材料与方法 |
4.1 研究现场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方法 |
4.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4.5 质量控制 |
4.6 技术路线 |
5 研究结果 |
5.1 一般情况 |
5.2 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发生情况 |
5.3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影响 |
5.4 自我管理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影响因素 |
6 讨论 |
6.1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和合并症关系 |
6.2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死亡关系 |
6.3 自我效能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 |
6.4 低收入、农村居住地与糖尿病并发症和合并症关系 |
6.5 农村居住地与社区患者死亡关系 |
6.6 随访研究结果与系统综述研究结果关系 |
6.7 本研究的局限性 |
7 小结 |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综述 国内外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件 |
(7)海阳市成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流行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实验材料和设备 |
3 内容和方法 |
3.1 问卷调查 |
3.2 体格检查 |
3.3 血压、血糖、血脂检测 |
4 质量控制 |
5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调查人群一般状况 |
2 调查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情况 |
2.1 高血压检出率及分布情况 |
2.2 糖尿病检出率及分布情况 |
2.3 血脂异常检出率及分布情况 |
2.4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检出情况构成 |
3 社会行为因素调查 |
3.1 吸烟行为调查 |
3.2 饮酒行为调查 |
3.3 体育锻炼情况调查 |
3.4 盐、油食用情况调查 |
3.4.1 盐的食用情况 |
3.4.2 油的食用情况 |
3.4.3 限盐及控油行为 |
4 膳食结构调查 |
5 健康素养调查 |
6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影响因素分析 |
6.1 相关因素对高血压的单因素分析 |
6.2 影响罹患高血压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6.3 相关因素对糖尿病的单因素分析 |
6.4 影响罹患糖尿病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6.5 相关因素对血脂异常的单因素分析 |
6.6 影响罹患血脂异常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讨论 |
1 调查对象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分布情况 |
2 不同生活方式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关系 |
3 不同膳食结构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关系 |
4 健康素养水平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关系 |
5 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病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疏肝温胆汤改善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疗效和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代谢综合征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1.1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
1.1.2 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 |
1.1.3 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
1.1.4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
1.1.5 代谢综合征的治疗 |
1.1.6 小结 |
1.2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
1.2.1 祖国医学关于代谢综合征病名的认识 |
1.2.2 祖国医学关于代谢综合征病因认识 |
1.2.3 祖国医学关于代谢综合征病机的认识 |
1.2.4 代谢综合征的证候研究 |
1.2.5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
1.2.6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基础研究进展 |
1.2.7 陈伯钧教授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经验 |
1.2.8 小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方法和试验设计 |
2.1.1 研究目的 |
2.1.2 研究设计 |
2.1.3 病例来源 |
2.1.4 病例选择 |
2.1.5 干预 |
2.1.6 评价指标 |
2.1.7 随机和盲法 |
2.1.8 样本量的估算 |
2.1.9 统计分析 |
2.1.10 数据收集和质量控制 |
2.1.11 伦理审查 |
2.2 结果 |
2.2.1 两组基线资料 |
2.2.2 两组糖代谢和IR指标 |
2.2.3 两组脂代谢指标 |
2.2.4 两组血压指标 |
2.2.5 两组形体学指标 |
2.2.6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 |
2.2.7 两组中医疗效的比较 |
2.2.8 两组患者安全性比较 |
2.3 讨论 |
2.3.1 防治MS的意义 |
2.3.2 疏肝温胆汤的理论基础 |
2.3.3 疏肝温胆汤对MS患者IR和糖代谢的影响 |
2.3.4 疏肝温胆汤对MS患者脂代谢的影响 |
2.3.5 疏肝温胆汤代谢综合征对血压和形态学的影响 |
2.3.6 疏肝温胆汤对MS患者中医疗效的影响 |
2.3.7 疏肝温胆汤对MS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 |
2.3.8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研究方向 |
2.4 小结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3.1 疏肝温胆汤改善MS大鼠IR和糖脂代谢的作用 |
3.1.1 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3 结果 |
3.1.4 讨论 |
3.1.5 小结 |
3.2 疏肝温胆汤对MS大鼠LXRα及自噬/凋亡调控作用的机制研究 |
3.2.1 材料 |
3.2.2 实验方法 |
3.2.3 结果 |
3.2.4 讨论 |
3.2.5 小结 |
3.3 疏肝温胆汤通过LXRα介导自噬/凋亡改善IR和氧化应激 |
3.3.1 材料 |
3.3.2 实验方法 |
3.3.3 结果 |
3.3.4 讨论 |
3.3.5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附件 |
(9)影响糖尿病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因素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miR-223-3p通过调节NLRP3 的表达降低高糖高脂诱导的糖尿病小鼠内皮细胞损伤 |
1.前言 |
2.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3.1 miR-223-3p调控炎症小体NLRP3 表达的分子机制 |
3.2 miR-223-3p、NLRP3 和凋亡相关蛋白在心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
3.3 miR-233-3p对 NLRP3 表达及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
1.前言 |
2.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3.统计学处理 |
4.结果 |
4.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4.2 两组生化指标比较 |
4.3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及胰岛功能比较 |
4.4 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
4.5 血清FT3与DPN患病风险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4.6 不同FT3 水平与DPN的患病率 |
4.7 FT3 与DPN的相关性 |
4.8 FT3 预测DPN患病风险 |
5.讨论 |
5.1 甲状腺激素与糖脂代谢关系 |
5.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高危因素 |
6.研究结论 |
7.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综述 NLRP3 炎症小体与代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10)糖尿病营养知识图谱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营养治疗在糖尿病三级预防中的重要作用 |
1.1.2 现阶段营养干预的痛点 |
1.1.3 知识图谱在营养治疗中的作用 |
1.2 相关概念 |
1.2.1 糖尿病人群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糖尿病营养治疗研究 |
1.3.2 国内外医疗领域知识图谱研究进展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需求分析 |
1.5.1 政策需求分析 |
1.5.2 用户需求分析 |
1.5.3 业务功能需求分析 |
1.5.4 非功能需求分析 |
2 研究内容 |
2.1 糖尿病营养知识图谱构建流程和内容框架设计 |
2.2 糖尿病营养知识图谱的构建 |
2.3 糖尿病营养知识图谱应用设计 |
2.4 糖尿病营养知识具体应用 |
3 研究资料与方法 |
3.1 资料来源 |
3.2 主要的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调研 |
3.2.2 本体技术 |
3.2.3 专家咨询 |
3.2.4 自顶向下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 |
3.3 技术路线 |
4 研究结果 |
4.1 构建流程与内容框架 |
4.1.1 糖尿病营养知识图谱的构建流程 |
4.1.2 糖尿病营养知识图谱内容框架 |
4.2 知识图谱的实现 |
4.2.1 应用模型的构建 |
4.2.2 知识来源 |
4.2.3 知识表示 |
4.2.4 知识抽取 |
4.2.5 知识融合 |
4.2.6 知识图谱存储 |
4.2.7 质量检验 |
4.2.8 可视化 |
4.3 应用设计 |
4.3.1 业务应用 |
4.3.2 用户应用 |
4.3.3 功能设计 |
4.4 具体应用举例 |
4.4.1 知识检索 |
4.4.2 糖尿病营养健康教育处方应用 |
5 讨论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局限性 |
5.2.1 缺乏临床检验 |
5.2.2 收录饮食方案较少 |
5.2.3 人群的可及性有限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致谢 |
四、血脂异常的治疗 第9讲 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第三次报告要点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2(01)
- [2]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J].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癌症杂志, 2021(10)
- [3]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长期效果研究[D]. 夏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
- [4]基于颅内动脉硬化高分辨磁共振特征的脑梗死复发预测模型构建[D]. 温梦雅.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5]高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生存分析[D]. 刘颖. 长江大学, 2021
- [6]血压达标次数对高血压病人群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的影响[D]. 马一涵.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7]海阳市成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流行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 王玮. 青岛大学, 2021
- [8]疏肝温胆汤改善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疗效和作用机制研究[D]. 蔡海荣.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9]影响糖尿病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因素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 邓波. 南昌大学, 2021(01)
- [10]糖尿病营养知识图谱构建研究[D]. 孟转转.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